CN115567437A - 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系统、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系统、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67437A
CN115567437A CN202110744674.2A CN202110744674A CN115567437A CN 115567437 A CN115567437 A CN 115567437A CN 202110744674 A CN202110744674 A CN 202110744674A CN 115567437 A CN115567437 A CN 115567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link aggregation
link
cross
aggregation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4467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74467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6743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1582 priority patent/WO202327416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567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74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7Multipath using M:N active or standby path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传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系统、交换机及存储介质。其中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应用于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交换机,所述交换机中设有包括交换机的各下行端口的链路聚合组,交换机中所有转发表项输出均指向链路聚合组,交换机通过链路聚合组实现数据输出,方法包括:若检测到与下游服务器的通信链路出现异常,则向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二交换机反馈异常信息;将第一链路的端口作为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加入链路聚合组;第一链路为交换机与第二交换机之间的通信链路;将从上级设备接收到的报文通过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进行发送。

Description

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系统、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传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系统、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跨设备链路聚合的交换机系统的某个链路出现整体中断之后,链路中断的第一交换机必须要通过协议交互计算后从第二交换机同步各种转发表项信息,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绕行转发表项。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应对服务器链路中断后的业务切换,需要通过转发表项同步并对中断的第一交换机的输出指向分别进行调整。
然而,采用这种方式需要等待协议进行交互,传送需要同步的转发表项,过程耗时比较长;另外,在转发表项同步之后,在中断的第一交换机需要进行表项删除重新添加新表项指向新输出端口的动作,如果需要处理的表项比较多,耗时比较长,且耗时随表项的数量增加而增加。总的故障处理时间长,易产生网络丢包现象,影响网络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减少交换机传输故障时的处理时长,减少在故障时刻的网络丢包,从而大幅提升网络的稳定性,易用性,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应用于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一交换机,所述第一交换机中设有包括第一交换机的各下行端口的链路聚合组,所述第一交换机中所有转发表项输出均指向所述链路聚合组,所述第一交换机通过所述链路聚合组实现数据输出,所述方法包括:
若检测到与下游服务器的通信链路出现异常,则向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二交换机反馈异常信息;所述异常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交换机取消所述第二交换机与所述下游服务器之间的广播隔离;所述广播隔离为禁止所述第二交换机广播所述第一交换机发送的报文;
将第一链路的端口作为所述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加入所述链路聚合组;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第一交换机与所述第二交换机之间的通信链路;
将从上级设备接收到的报文通过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进行发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交换机,所述交换机为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一交换机,所述第一交换机中设有包括所述第一交换机的各下行端口的链路聚合组,所述第一交换机中所有转发表项输出均指向所述链路聚合组,所述第一交换机通过所述链路聚合组实现数据输出,所述第一交换机包括:
反馈模块,用于若检测到与下游服务器的通信链路出现异常,则向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二交换机反馈异常信息;
管理模块,用于将第一链路的端口作为所述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加入所述第一交换机的链路聚合组,用于实现报文传输;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第一交换机与所述第二交换机之间的通信链路;
发送模块,用于将从上级设备接收到的报文通过所述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进行发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系统,包括:上级设备,与所述上级设备通信连接的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与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通信连接的下游服务器;
上级设备,用于向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发送报文;
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上述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网关发送的所述报文传送至下游服务器;
下游服务器,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转发的所述报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交换机,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
本申请提出的跨设备链路聚合切换方法,通过在交换机的下行端口处设置链路聚合组,在需要修改转发端口时,修改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即可,减少下行端口切换的时间。让两个交换机分别快速做出相应的响应,迅速完成整个系统的拓扑改变,由于其处理速度快,将大幅减少在故障时刻的网络丢包,从而大幅提升网络的稳定性,易用性,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交换机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交换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部件或单元的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部件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部件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部件或单元。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应用于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一交换机,第一交换机中设有链路聚合组,第一交换机中所有转发表项输出均指向链路聚合组,所述第一交换机通过链路聚合组实现数据输出,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步骤101,若检测到与下游服务器的通信链路出现异常,则向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二交换机反馈异常信息;异常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交换机取消第二交换机与下游服务器之间的广播隔离;广播隔离为禁止第二交换机广播第一交换机发送的报文;
步骤102,将第一链路的端口作为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加入链路聚合组;第一链路为第一交换机与第二交换机之间的通信链路;
步骤103,将从上级设备接收到的报文通过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进行发送。
本实施例中,本方案在跨设备链路聚合切换的时候,通过在交换机的下行端口处设置链路聚合组,在需要修改转发端口时,修改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即可,减少下行端口切换的时间。让两个交换机分别快速做出相应的响应,迅速完成整个系统的拓扑改变,由于其处理速度快,将大幅减少在故障时刻的网络丢包,从而大幅提升网络的稳定性,易用性,可靠性。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在步骤101中,若检测到与下游服务器的通信链路出现异常,则向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二交换机反馈异常信息。
在一个例子中,检测到第一交换机与下游服务器的通信链路出现链路异常;包括检测到第一交换机对下游服务器或其他下游设备的通信链路出现全部中断,或者中断条目数超过预设的第一阈值,则第一交换机通过链路状态,可感知到链接出现中断现象,需要进行切换,则向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二交换机反馈对应的异常信息。
在另一个例子中,检测到第一交换机与下游服务器的通信链路出现异常;包括第一交换机对下游服务器或其他下游设备的通信链路带宽小于预置的第二阈值,则第一交换机通过链路状态,可感知到链接出现增加带宽的需求,需要加宽输出路径,则向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二交换机反馈对应的异常信息。
即,本步骤中第一交换机能够识别当前第一交换机的通信链路连接中断这类情况,或通信链路连接通道带宽不足这种情况,及时向当前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二交换机反馈当前第一交换机为异常情况,需要进行对应处理。
在一个例子中,向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二交换机反馈异常信息,包括:向第二交换机发送包含异常信息的报文,包含异常信息的报文用于指示第二交换机取消第二交换机与下游服务器之间的广播隔离;广播隔离为禁止第二交换机广播交换机发送的报文。即,当前的异常第一交换机向第二交换机反馈异常状况时,采用直接发送报文的方式,减少相关技术中采用协议计算收敛中协议交互计算的时间。另外,相关技术中的交换机可能存在广播隔离现象,即通过禁止交换机对来自其他交换机的数据进行再次转发动作,防止数据传输形成无解的循环回路。但本实施方式需要采用第二交换机对当前故障的第一交换机的数据进行转发处理,即需要避免广播隔离现象,所以采用向第二交换机反馈异常信息来解除第二交换机与下游服务器之间的广播隔离功能,以实现在第二交换机接收到故障的第一交换机发送的从上级设备接收到的报文时,能够将其转发至下游服务器。
另外,向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二交换机反馈异常信息,例如:通过第一链路向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二交换机反馈异常信息,或通过第一交换机与第二交换机之间的上行设备绕行反馈异常信息,也就是说,并不限制该反馈异常信息的中间反馈路径。在一个例子中,第一链路为peer-link链路,即该异常信息能够通过peer-link链路传输,或者还能够通过keepalive链路进行发送,或者借用其他上行设备链路绕行等两台交换机之间的通信链路进行发送,其中,上行设备例如网关设备。在一个例子中,即通过peer-link链路、通过keepalive链路或者通过上行设备发送包含异常信息的报文。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交换机也可设有包括第二交换机的各下行端口的链路聚合组,第二交换机中的所有转发表项输出均指向该链路聚合组,第二交换机通过链路聚合组实现数据输出,并执行相应的功能特征。也就是说,并不限定在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除第一交换机之外的交换机不具备第一交换机种种功能特征。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之间的可以通过私有协议或者设有私有字段的公有协议进行通信。
在步骤102中,将第一链路的端口作为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加入链路聚合组;第一链路为第一交换机与第二交换机之间的通信链路。
由步骤101可知,当前第一交换机感知到该第一交换机向下级的传输异常,并向第二交换机反馈了异常信息,意在切换或者复用第二交换机的通信链路,所以在向第二交换机反馈了异常信息后,将与第二交换机之间的第一链路的端口作为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加入了链路聚合组,用于实现数据传输。将第一链路的端口加入链路聚合组,也就是说允许该链路聚合组将第一链路的端口作为输出端口,通过第一链路向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链路为peer-link链路。
在一个例子中,检测到第一交换机与下游服务器的通信链路出现链路异常;包括检测到第一交换机对下游服务器或其他下游设备的通信链路出现全部中断,或者中断条目数超过预设的第一阈值,则第一交换机通过链路状态,可感知到链接出现中断现象,需要进行切换的情况下;将第一链路的端口作为输出端口加入第一交换机的链路聚合组之后,还删除原链路聚合组的原输出端口。即,原输出链路出现中断的故障时,取消原输出路径,切换为仅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交换机进行数据传输。
在另一个例子中,检测到第一交换机与下游服务器的通信链路出现异常;此第一交换机对下游服务器或其他下游设备的通信链路带宽小于预置的第二阈值,第一交换机通过链路状态,可感知到输出链接存在增加带宽的需求,需要加宽输出路径的情况下;将第一链路的端口作为输出端口加入第一交换机的链路聚合组之后,保留链路聚合组的原输出端口。即,该种情况下是表明当前的第一交换机输出的带宽不足,所以保留原输出端口,并增加第一链路作为新的输出端口,以拓宽当前第一交换机的传输带宽。
在步骤103中,将报文通过第二交换机发送至下游服务器。即,在将第一链路作为新的输出端口加入当前第一交换机的链路聚合组之后,当前第一交换机能够直接通过对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进行统一调整,不需要对第一交换机中各端口分别进行指向调整,减少对第一交换机中各下行端口分别进行切换的时间。
在一个例子中,检测到第一交换机与下游服务器的通信链路出现链路异常;包括检测到第一交换机对下游服务器或其他下游服设备的通信链路出现全部中断,或者中断条目数超过预设的第一阈值,第一交换机通过链路状态,可感知到链接出现中断现象,需要进行切换的情况下;第一交换机的输出报文,均依次经过第一链路和第二交换机发送至下游服务器或其他下游设备。即,原输出链路出现中断的故障时,取消原输出路径,将从上级设备接收到的报文均通过第一链路发送至第二交换机,供第二交换机将报文传输至下游服务器。
在另一个例子中,检测到第一交换机与下游服务器的通信链路出现异常;包括第一交换机对服务器或其他下游服务器的通信链路带宽小于预置的第二阈值,第一交换机通过链路状态,可感知到链接出现增加带宽的需求,需要加宽输出路径的情况下;保留原输出端口,同时将第一链路作为可选的新的输出端口加入链路聚合组。即,该种情况下是表明第一交换机输出的带宽不足,所以保留原输出端口,并增加第一链路作为新的输出端口,以拓宽第一交换机的传输带宽。将从上级设备接收到的报文中的部分报文,通过链路聚合组的原输出端口发送至下游服务器,并将接收到的报文中的其余报文通过第一链路发送至第二交换机,供第二交换机将部分报文发送至下游服务器。
以一个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2所示,例如第一交换机为交换机A和第二交换机为交换机B组成一套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其中,交换机A端口A1和交换机B的端口B1组成跨设备链路聚合组,与服务器C相连,服务器主用链路C1与交换机A的A1端口相连,C2与交换机B的B1端口相连。交换机A的上行链路A2和交换机B的上行链路B2与网关G设备相连。服务器主用链路C1与交换机A的A1端口出现故障时,交换机A感知到故障出现。交换机A通过peer-link链路向交换机B发送故障通知消息或报文。交换机B收到故障通知或报文,解析之后发现是交换机A出现了通往下行服务器端口出现链路中断的情况。交换机B将peer-link链路到下行服务器的链路聚合组之间的广播隔离打开。同时,交换机A找到A1所在的链路聚合组,将peer-link口加入链路聚合组中,将A1从链路聚合组中移除。交换机A的其他所有转发表项均保持不变。此刻所有通过交换机A的报文将通过转发表项查找,转发出口去往下行通往服务器的链路聚合组,由于链路聚合组中成员被替换成peer-link口,因此报文被转发到交换机B,进而从交换机B的B1端口去往服务器C。
若交换机A感知到A1端口出现带宽不足的情况时,交换机A通过peer-link链路向交换机B发送故障通知消息或报文。交换机B收到故障通知或报文,解析之后发现是交换机A出现了通往下行服务器端口出现链路带宽不足。交换机B将peer-link链路到下行服务器的链路聚合组之间的广播隔离打开。交换机A找到A1所在的链路聚合组,将peer-link口加入链路聚合组中,交换机A的其他所有转发表项均保持不变,此刻所有通过交换机A的报文将通过转发表项查找,转发出口去往下行通往服务器的链路聚合组,由于链路聚合组中成员增加了peer-link口,因此一部分流量被负载分担通过peer-link口转发到交换机B,进而从交换机B的B1端口去往服务器C。而另一部分流量继续从A1端口转发,这样即解决了A1带宽不足的问题。
由以上的实施方式可见,与相关的跨设备链路聚合切换方法相比,通过这样的技术手段的处理,只需要在感知到通往服务器链路出现整体异常的时候,故障的第一交换机往第二交换机发送一个故障通知消息或报文,第二交换机根据此报文取消与下游服务器之间的广播隔离,同时,第一交换机将原转发表项出口的链路聚合组组中,所有原输出端口全部移除,增加第一链路的端口,即可快速打通从第一交换机将业务流量横穿第一链路到达第二交换机,由第二交换机送往服务器或其他下游设备的拓扑变化。而在第一交换机的链路出现带宽不足的情况时,一样可以使用此方法增加一条新的输出端口,不移除原输出端口,以此用来分担带宽不足的流量。应用此方法可以快速完成故障时刻的整个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的拓扑的快速切换,减少故障时刻的网络丢包,大幅提升网络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方案在跨设备链路聚合切换的时候,通过交换机感知故障后直接通过报文通知,减少相关技术中采用协议计算收敛中协议交互计算的时间,同时在交换机的下行端口处设置链路聚合组,在需要修改转发端口时,修改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即可,减少下行端口切换的时间。让两个交换机分别快速做出相应的响应,迅速完成整个系统的拓扑改变,由于其处理速度快,将大幅减少在故障时刻的网络丢包,从而大幅提升网络的稳定性,易用性,可靠性。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的一个施方式涉及一种交换机。为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一交换机,第一交换机中设有包括第一交换机的各下行端口的链路聚合组,第一交换机中所有转发表项输出均指向所述链路聚合组,第一交换机通过链路聚合组实现数据输出,具体如图3所示,第一交换机包括:
反馈模块201,用于若检测到与下游服务器的通信链路出现异常,则向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二交换机反馈异常信息;异常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交换机取消第二交换机与下游服务器之间的广播隔离;广播隔离为禁止第二交换机广播第一交换机发送的报文;
管理模块202,用于将第一链路的端口作为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加入链路聚合组;第一链路为第一交换机与第二交换机之间的通信链路;
发送模块203,用于将从上级设备接收到的报文通过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进行发送。
对于反馈模块201,在一个例子中,检测到与下游服务器的通信链路出现异常包括:第一交换机对下游服务器的通信链路中中断的条目数超过第一阈值,或交换机对下游服务器的通信链路的带宽小于第二阈值。
在一个例子中,向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二交换机反馈异常信息,包括: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二交换机反馈异常信息,或通过上级设备绕行反馈异常信息。
对于管理模块202,若反馈模块201识别出的异常为通信链路中中断的条目数超过第一阈值,则所述将第一链路的端口作为输出端口加入第一交换机的链路聚合组之后,还包括:删除所述链路聚合组的原输出端口。
对于发送模块203,若反馈模块201识别出的异常为通信链路中中断的条目数超过第一阈值,则第一交换机从上级设备接收到的报文,均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发送至第二交换机,供所述第二交换机将报文发送至下游服务器。和所述第二交换机发送至下游服务器;若若反馈模块201识别出的异常为通信链路的带宽小于第二阈值,则将从上级设备接收到的报文中的部分报文,通过链路聚合组的原输出端口发送至下游服务器,并将接收到的报文中的其余报文通过第一链路发送至第二交换机,供第二交换机将部分报文发送至下游服务器。
另外,第一链路为peer-link链路。
本实施方式在跨设备链路聚合切换的时候,通过交换机感知故障后直接通过报文通知,减少相关技术中采用协议计算收敛中协议交互计算的时间,同时在交换机的下行端口处设置链路聚合组,在需要修改转发端口时,修改链路聚合组的成员即可,减少下行端口切换的时间。让两个交换机分别快速做出相应的响应,迅速完成整个系统的拓扑改变,由于其处理速度快,将大幅减少在故障时刻的网络丢包,从而大幅提升网络的稳定性,易用性,可靠性。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系统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上述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上述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系统,如图4所示,包括:上级设备,与上级设备通信连接的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与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通信连接的下游服务器;
上级设备301,用于向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发送报文;
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302,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的交换机,用于将上级设备发送的报文传送至下游服务器;
下游服务器303,用于接收并处理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转发的报文。
其中,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一交换机中设有包括第一交换机的各下行端口的链路聚合组,第一交换机中所有转发表项输出均指向所述链路聚合组,第一交换机通过链路聚合组实现数据输出。在一个实施过程中,若第一交换机检测到与下游服务器的通信链路出现异常,则向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二交换机反馈异常信息;将第一链路的端口作为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加入所述第一交换机的链路聚合组;第一链路为第一交换机与第二交换机之间的通信链路;将从上级设备中接收到的报文通过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进行发送,其中上级设备例如网关设备。
在一个例子中,当第一交换机感知到与下游服务器之间的链路出现整体故障的时候,感知到故障的第一交换机,立刻向第二交换机发送报文或消息,通知第二交换机取消向下游服务器的广播隔离,使得通过故障交换机的报文可以顺利横穿第一链路到达下游服务器。同时故障交换机的所有转发表项保持不变,将转发表项出口指向的链路聚合组中,所有通往下游服务器的端口全部移除,将第一链路的端口加入原链路聚合组中,这样即可立刻完成所有故障交换机的转发的出口变更,立刻将数据报文转发到第一链路上完成横穿到第二交换机的动作。通过以上做法,在发现通往下游服务器或其他下游设备的链路出现故障之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可完成整个跨设备链路聚合的交换机系统的拓扑变化,减少故障时刻的网路中断和丢包。另外,除了下行链路彻底断开的故障以外,本系统还能处理交换机链路带宽不足的情况,如果向下游服务器或其他下游设备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出现带宽不足的情况,则第一交换机将检测到带宽不足,此时,可按照上述增加第一链路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将第一链路加入带宽不足的链路聚合组中后,不改变原链路结构,与原带宽不足的通信链路共同进行负载分担,这样,则可以保证一部分流量被第一链路分担掉,从而解决带宽不足的情况。其中,第一链路可以为peer-link链路。
本实施方式在跨设备链路聚合切换的时候,通过交换机感知故障后直接通过报文通知,减少相关技术中采用协议计算收敛中协议交互计算的时间,同时在交换机的下行端口处设置链路聚合组,在需要修改转发端口时,修改链路聚合组的成员即可,减少下行端口切换的时间。让两个交换机分别快速做出相应的响应,迅速完成整个系统的拓扑改变,由于其处理速度快,将大幅减少在故障时刻的网络丢包,从而大幅提升网络的稳定性,易用性,可靠性。
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交换机。如图5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01;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402;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
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采用总线方式连接,总线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将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总线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端口在总线和收发机之间提供端口。收发机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
处理器负责管理总线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端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
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一交换机,所述第一交换机中设有包括所述第一交换机的各下行端口的链路聚合组,所述第一交换机中所有转发表项输出均指向所述链路聚合组,所述第一交换机通过所述链路聚合组实现数据输出,所述方法包括:
若检测到与下游服务器的通信链路出现异常,则向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二交换机反馈异常信息;所述异常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交换机取消所述第二交换机与所述下游服务器之间的广播隔离;所述广播隔离为禁止所述第二交换机广播所述第一交换机发送的报文;
将第一链路的端口作为所述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加入所述链路聚合组;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第一交换机与所述第二交换机之间的通信链路;
将从上级设备接收到的报文通过所述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进行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与下游服务器的通信链路出现异常,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一交换机与下游服务器的通信链路中中断的条目数超过第一阈值;
所述将第一链路的端口作为所述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加入所述链路聚合组之后,还包括:
删除所述链路聚合组的原输出端口;
所述将从上级设备接收到的报文通过所述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进行发送,包括:
将从上级设备接收到的报文均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发送至所述第二交换机,供所述第二交换机将所述报文发送至所述下游服务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与下游服务器的通信链路出现异常,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一交换机与下游服务器的通信链路的带宽小于第二阈值;
所述将从上级设备接收到的报文通过所述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进行发送,包括:
将从上级设备接收到的报文中的部分报文,通过所述链路聚合组的原输出端口发送至下游服务器,并将所述接收到的报文中的其余报文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发送至所述第二交换机,供所述第二交换机将所述部分报文发送至所述下游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二交换机反馈异常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二交换机发送包含异常信息的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二交换机反馈异常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第二交换机反馈异常信息,或通过所述上级设备绕行反馈异常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为peer-link链路。
7.一种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为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一交换机,所述第一交换机中设有包括所述第一交换机的各下行端口的链路聚合组,所述第一交换机中所有转发表项输出均指向所述链路聚合组,所述第一交换机通过所述链路聚合组实现数据输出,所述第一交换机包括:
反馈模块,用于若检测到与下游服务器的通信链路出现异常,则向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中的第二交换机反馈异常信息;所述异常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交换机取消所述第二交换机与所述下游服务器之间的广播隔离;所述广播隔离为禁止所述第二交换机广播所述第一交换机发送的报文;
管理模块,用于将第一链路的端口作为所述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加入所述链路聚合组;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第一交换机与所述第二交换机之间的通信链路;
发送模块,用于将从上级设备接收到的报文通过所述链路聚合组的输出端口进行发送。
8.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级设备,与所述上级设备通信连接的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与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通信连接的下游服务器;
所述上级设备,用于向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发送报文;
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换机,用于将所述网关发送的所述报文传送至所述下游服务器;
所述下游服务器,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交换机系统转发的所述报文。
9.一种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
CN202110744674.2A 2021-07-01 2021-07-01 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系统、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5674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4674.2A CN115567437A (zh) 2021-07-01 2021-07-01 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系统、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PCT/CN2022/101582 WO2023274162A1 (zh) 2021-07-01 2022-06-27 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系统、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4674.2A CN115567437A (zh) 2021-07-01 2021-07-01 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系统、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7437A true CN115567437A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90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4674.2A Pending CN115567437A (zh) 2021-07-01 2021-07-01 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系统、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67437A (zh)
WO (1) WO202327416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70645B2 (en) * 2014-07-21 2019-04-23 Big Switch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link aggregation failover with a controller
CN107659496B (zh) * 2016-07-26 2021-02-1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337161B (zh) * 2017-12-18 2020-11-2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 一种mlag接口故障三层数据流量平滑切换的方法
CN110166356B (zh) * 2018-02-11 2021-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报文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2671642A (zh) * 2021-01-14 2021-04-16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74162A1 (zh) 2023-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69587B (zh) 双归设备接入流量的转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189837B (zh) 分组环网络系统、分组转发方法和节点
US9787496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protection method
US9385944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h switch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EP2911355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low path negotiation in link aggregation group
US20070177589A1 (en) Network system and node redundancy method of network system
EP3713161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relevant device and network
US8072878B2 (en) Packet ring network system, packet transfer system, redundancy node, and packet transfer program
CN111865704B (zh)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网络设备
EP3242446A1 (en) Failure protec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ring protection link
WO2013048388A1 (en) Managing packet flow in a switch fabric
US9762510B2 (en) Relay system and switching device
JP2008177806A (ja) パケット交換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障害完成装置
US20150009798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formation-relay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15567437A (zh) 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切换方法、系统、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EP2953299B1 (en) Protection switching method, system and node
US9209928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RU2480951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JP5429303B2 (ja) 中継装置、中継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WO2023280185A1 (zh) 跨设备链路聚合的负载处理方法、网关设备、系统
EP4358487A1 (en) Cross-device link aggregation routing calculation method, switch,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CN103248502A (zh) 分布式链路聚合组拓扑发现、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468391B (zh) 网络故障传递方法和相关产品
CN113839858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JP6499624B2 (ja)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フレーム転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