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65745A - 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65745A
CN115565745A CN202211248164.7A CN202211248164A CN115565745A CN 115565745 A CN115565745 A CN 115565745A CN 202211248164 A CN202211248164 A CN 202211248164A CN 115565745 A CN115565745 A CN 1155657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conducting magnet
superconducting
field
electromagnetic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481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志星
任丽
徐颖
石晶
蔡针铭
李敬东
唐跃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124816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657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65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574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1195 priority patent/WO2024077861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6/00Superconducting magnets; Superconducting coi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6/00Superconducting magnets; Superconducting coils
    • H01F6/04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6/00Superconducting magnets; Superconducting coils
    • H01F6/06Coils, e.g. winding, insulating, terminating or cas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Containers, Films, And Cooling For Superconductiv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和系统,属于超导电工学建模领域。方法包括:对超导磁体几何建模,为各材料添加对应物理属性;根据超导磁体采取的冷却方式模拟超导磁体运行过程中的冷却环境;对电磁场、温度场、力学场分别进行建模;通过受到电磁热力多场影响的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密度作为耦合纽带、结合内部热膨胀模块实现超导磁体多场耦合;对所建立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剖分,通过设置两步求解器进行模型求解。本发明能够同时计算得到超导磁体运行过程中的电流传播、磁场分布、磁体温升、交流损耗和应力分布,用于超导磁体设计中电磁热力多个方面的稳定性分析与校验,提升了建模效率,对保证超导磁体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导电工学建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超导电力技术有助于实现电力装置轻量化、小型化、低功耗,并且能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电能质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超导磁体是超导电力装置的核心部件,其稳定性问题是影响超导电力装置安全运行的最关键因素。
对于超导磁体产生的中心磁场与漏磁场是超导磁体电磁优化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热稳定性问题是影响中小型超导磁体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此外,超导磁体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温差导致的热应力和通流导致的电磁应力,超导磁体及其支撑材料在应力作用下需要考虑其许用强度,因此也需要对超导磁体的应力进行分析。因此,超导磁体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电磁热力多个方面的稳定性分析与校验,需要一种超导磁体多物理场耦合计算分析模型对超导磁体运行过程中的磁场分布、交流损耗、应力分布进行分析。
目前的技术存在以下缺陷:
现有技术多只考虑单一物理场或某几个物理场对超导磁体运行的影响,没有办法同时进行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下超导磁体分析与校验。
现有技术中电磁热力多场之间为间接耦合或者解耦计算,未充分考虑多个物理场之间的耦合关系。
现在技术多只考虑温度与磁场对超导带材临界电流的衰退影响,未考虑所受应力对带材临界电流影响,且现有的电磁热模型无法满足超导磁体设计应力校核,不利于装置的安全设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和系统,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进行超导磁体设计过程中的应力校核、磁场校核与热稳定性分析时,未充分考虑磁场、温度、应力多场耦合关系,完成超导磁体设计过程中的应力校核、磁场校核与热稳定性分析,不符合超导磁体实际运行工况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包括:
S1.超导磁体建模:建立超导磁体装置的几何模型,并为几何模型添加对应的材料属性参数;
S2.超导磁体冷却环境建模:超导磁体采取传导冷却降温方式时,建立制冷机冷头结构;超导磁体采取冷却介质降温方式时,建立超导磁体装置所处冷却介质的几何模型,添加冷却介质的材料属性参数;
S3.分别对电磁场、温度场和力学场建模;
S4.电磁场-温度场耦合:将热源当前产生焦耳热下计算出的温度用于计算电磁场的电流密度;获取在新电流密度下电磁场的磁场强度;获取新磁场强度下电磁场的电流密度,将其用于计算并更新热源产生的焦耳热;
电磁场-力学场耦合:将当前电磁场计算出的磁场用于计算超导磁体应力;获取在新应力下的超导磁体应变;获取新应变下的超导带材电流密度,将其用于计算并更新磁场;
温度场-力学场耦合:将当前温度场计算出的温度用于计算应力;获取新的应力应变;获取在新应力应变下的电流密度,计算新电流密度下的热损耗,将热源当前产生焦耳热用于计算出超导磁体实时温度;
S5.求解待仿真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模型,得到各物理场分布。
进一步地,超导磁体采取传导冷却降温时,超导磁体与制冷机冷头之间设置接触热阻进行导冷连接,模拟实际冷却过程中超导磁体与制冷机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地,温度场建模过程具体为:将建立的超导磁体装置模型整体作为固体热源,当超导磁体采取传导冷却降温时,制冷机冷头处设置为热通量进行模拟实际降温过程:当超导磁体采取冷却介质降温时,将超导磁体与冷却介质交界处设置为热通量边界,所述热通量的类型为对流热通量。
进一步地,力学场的建模过程具体为:
设置两个固体力学模块,第一个固体力学模块中设置超导线圈及其支撑材料为热膨胀材料,使得超导线圈及其支撑材料可以模拟材料热胀冷缩效应,参考温度为环境温度,实际温度为超导磁体正常运行温度,用以模拟超导磁体冷却降温效果,计算分析超导磁体降温过程中温差导致的热应力;第二个固体力学模块中参考温度与实际温度均设置为超导磁体正常运行温度,同时将第二个固体力学模块中初始预应力与预应变设置为第一个固体模块计算得到的应力与应变表达式,用于模拟超导磁体正常运行过程,计算超导磁体正常运行过程中的综合应力。
进一步地,步骤S1超导磁体建模过程中,超导线圈采用均质化建模,超导线圈边缘精细化几何建模,超导带材材料属性采用等效复合建模。
进一步地,步骤S5求解前,对规整几何的超导线圈部分通过映射操作得到四边形网格单元,将非规整几何的其他部分剖分得到三角形网格单元。
进一步地,电磁场-力学场耦合的具体过程为,
根据
Figure BDA0003886843840000031
计算超导磁体体积力;fr为超导磁体沿半径方向的单位体积力,fz为沿超导线圈高度的单位体积力,
Figure BDA0003886843840000032
为环向电流密度,Bz、Br分别为沿超导线圈高度与沿半径方向的磁感应强度;
利用σ=div f通过计算得到的体积力求解磁体所受应力;σ为应力,div为散度矢量算子;
通过广义胡克定律求解新磁体应力下的应变结果;
根据Jc(B,T,ε)=Jc0×f(ε)×f(T)×f(B)计算应变变化导致的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密度变化;Jc0表示超导带材的自场临界电流密度,
Figure BDA0003886843840000041
ε为应变,γ、εp、ε0、ζ为根据带材对不同应力应变影响拟合出的特征参数,f(T)为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密度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式,f(B)为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密度与磁场的依赖关系式;
利用超导E-J pow law关系
Figure BDA0003886843840000042
得到新的磁场强度,Ec为临界失超判据,n为超导指数。
进一步地,温度场-力学场耦合具体过程为,
利用
Figure BDA0003886843840000043
根据当前计算出的温度计算应变ε,其中,α为材料热膨胀系数;
计算应变变化导致的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密度变化;
利用超导E-J pow law关系
Figure BDA0003886843840000044
得到新的磁场强度。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分别对超导线圈及其支撑结构、冷却环境进行多物理场耦合建模,能够同时计算得到超导磁体运行过程中的电流传播、磁场分布、磁体温升、交流损耗、应力分布,用于超导磁体设计过程中电磁热力多个方面的稳定性分析与校验,相对于单一物理场计算,减少了建模时间,提升了磁体设计效率,可以为超导磁体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对保证超导磁体的稳定性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流程图;
图2是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关系图;
图3中(a)为本发明电磁热力耦合模型计算磁场分布结果;图3中(b)为现有电磁热耦合模型计算磁场分布结果;
图4中(a)为本发明电磁热力耦合模型计算电流密度分布结果,图4中(b)为现有电磁热耦合模型计算电流密度分布结果
图5中(a)为本发明电磁热力耦合模型计算温升分布结果;图5中(b)为现有电磁热耦合模型计算温升分布结果;
图6为本发明方法计算得到的磁体应力分布;
图7为本发明方法计算得到的磁体交流损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包括:
S1.超导磁体建模:设置待仿真的超导磁体装置结构参数,建立超导磁体装置的几何模型,设置待仿真超导磁体及其支撑结构材料,为几何模型添加对应的热学、电磁学、力学材料属性参数,完成超导磁体建模。
优选地,为了在保证求解精度的同时,降低求解复杂度,提升计算速度,超导线圈采用均质化建模;将超导线圈边缘精细化几何建模;超导带材材料属性采用等效复合建模;超导线圈电磁电阻率根据超导E-J pow law关系建立,超导E-J pow law关系为
Figure BDA0003886843840000061
其中,Ec为临界失超判据,n为超导指数,J为电流密度,Jc(B,T,ε)是与温度、磁场、应力相关的带材临界电流密度;其中Jc(B,T,ε)=Jc0×f(ε)×f(T)×f(B)
其中,Jc0为表示超导带材的自场临界电流密度,f(ε)为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密度与应变的依赖关系式,f(T)为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密度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式,f(B)为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密度与磁场的依赖关系式。
S2.超导磁体冷却环境建模;超导磁体采取传导冷却降温方式时,建立制冷机冷头结构;超导磁体采取冷却介质降温方式时,建立超导磁体装置所处冷却介质的几何模型,获取冷却介质的电磁学、热学等材料属性参数。
优选地,超导磁体采取传导冷却降温时,超导磁体与制冷机冷头之间设置接触热阻进行导冷连接。本发明设置接触热阻充分考虑了接触热阻对导冷效果的影响,模拟实际冷却过程中超导磁体与制冷机进行热交换,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超导磁体采取传导冷却降温时,由于实际制冷机制冷过程中,制冷功率并不是固定值,而是随温度降低而制冷功率降低的曲线,因此,本发明通过插值拟合获得制冷机制冷功率曲线,更加符合实际运行状态,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在超导磁体采取冷却介质降温时,本发明充分考虑了超导磁体与其所浸泡的外部冷却介质域的对流换热,因此通过插值拟合方式获得随温度变化的传热系数函数,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
S3.多物理场建模:
电磁场建模:通过H方程,对超导线圈的电磁场进行建模,通过逐点约束添加电磁场的边界条件,作为施加励磁条件
温度场建模:将建立的超导磁体装置模型整体作为固体热源,当超导磁体采取传导冷却降温时,制冷机冷头处设置为热通量进行模拟实际降温过程:当超导磁体采取冷却介质降温时,将超导磁体与冷却介质交界处设置为热通量边界,所述热通量的类型为对流热通量。定义热源为超导磁体当前产生的焦耳热Q,Q=E·J,E表示电场强度,J表示电流密度。因此在整个迭代求解过程中,温度会被反复的输入,实现热参数实时更新。
力学场建模:设置两个固体力学模块,以体积力的形式施加力学载荷,因此超导磁体沿半径方向的单位体积力fr可以通过
Figure BDA0003886843840000071
计算得到,沿超导线圈高度的单位体积力fz可以通过
Figure BDA0003886843840000072
计算得到,其中
Figure BDA0003886843840000073
为环向电流密度,Bz、Br分别为沿超导线圈高度与沿半径方向的磁感应强度,将支撑结构设置固定,使得支撑材料不再具有任何方向运动的自由度,限制支撑材料所有位移。第一个固体力学模块中设置超导线圈及其支撑材料为热膨胀材料,使得超导线圈及其支撑材料可以模拟材料热胀冷缩效应,参考温度为环境温度,实际温度为超导磁体正常运行温度,用以模拟超导磁体冷却降温效果,可以计算分析超导磁体降温过程中温差导致的热应力。第二个固体力学模块中参考温度与实际温度均设置为超导磁体正常运行温度,同时添加第二个固体力学模块中初始预应力与预应变为第一个固体模块计算得到应力与应变表达式,用于模拟超导磁体正常运行过程,计算超导磁体正常运行过程中的综合应力;
现在技术只能通过修改励磁条件计算得到磁体降温过程的热应力,需要两个模型计算得到,而本发明方法通过设置两个固体力学模块,第二个固体力学模块初始输入参数为第一个固体力学模块求解得到的应力应变结果,实现两个固体力学模块结果承接,可以在一个模型中实现热应力与综合应力计算分析校验,减小建模成本。
S4.多物理场耦合:
更具体地,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密度与磁场的依赖关系式为:
Figure BDA0003886843840000081
其中Br为沿超导线圈半径方向的磁感应强度,Bz为沿超导线圈高度方向的磁感应强度;k、B0、α为根据带材对不同磁场影响拟合出来的特征参数。
参考图2,本发明多物理场耦合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耦合:
电磁-热耦合:
将热源当前产生焦耳热下计算出的温度用于计算电磁场的电流密度;获取在新电流密度下电磁场的磁场强度;获取新磁场强度下电磁场的电流密度,将其用于计算并更新热源产生的焦耳热。实现电磁-热耦合。
电磁-热耦合详细过程如下:
根据热传导公式产生的焦耳热导致磁体温度发生变化,具体地热传导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86843840000082
Figure BDA0003886843840000083
其中,ρm,Cp,k分别是材料密度和比热容、等效热导率,N为传热方向向量,h(T)是冷却介质随温度变化的换热对流系数。
温度发生变化后,根据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密度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式
Figure BDA0003886843840000084
其中,Tc为超导带材临界温度,Tref为超导磁体实际运行温度,导致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密度发生变化;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密度发生变化后,根据超导E-Jpow law关系
Figure BDA0003886843840000085
电场强度也随之变化,由于电磁相生关系,磁场强度Hz与Hr发生变化;根据安培定律
Figure BDA0003886843840000086
其中z为沿磁体高度方向,r为沿半径方向,得到新磁场强度下电流密度;根据焦耳热Q=E·J,更新此时热源产生的焦耳热。由此实现电磁-热耦合。
电磁-力耦合:
将当前电磁场计算出的磁场用于计算超导磁体应力;获取在新应力下的超导磁体应变;获取新应变下的超导带材电流密度,将其用于计算并更新磁场,实现电磁-力耦合。
电磁-力耦合详细过程如下:
根据
Figure BDA0003886843840000094
将当前电磁场计算出的磁场用于计算超导磁体体积力;
根据体积力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应力σ=div f,其中σ为应力,div为散度矢量算子,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的体积力求解出磁体所受应力;
根据广义的胡克定律求解新磁体应力下的应变结果,
Figure BDA0003886843840000091
E是固体的杨氏模量,u是泊松比,εr
Figure BDA0003886843840000095
εz和σr
Figure BDA0003886843840000096
σz分别代表超导磁体沿半径、环向、沿高度方向上的应变和应力;
由于应变发生改变,根据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密度与应力的依赖关系式
Figure BDA0003886843840000092
可知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密度发生变化,其中,γ、εp、ε0、ζ为根据带材对不同应力应变影响拟合出的特征参数;
当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密度发生变化,根据超导E-J pow law关系
Figure BDA0003886843840000093
得到新的磁场强度。实现电磁-力耦合。
热-力耦合:
将当前温度场计算出的温度用于计算应力;获取新的应力应变;获取在新应力应变下的电流密度,计算新电流密度下的热损耗,将热源当前产生焦耳热用于计算出超导磁体实时温度。实现热-力耦合。
热-力耦合详细过程如下:
根据
Figure BDA0003886843840000101
其中,α为材料热膨胀系数,当前计算出的温度用于计算应变ε;由于应变发生变化,根据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密度与应变的依赖关系式,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密度发生变化,从而根据超导E-J pow law关系,得到新的电流密度;电流密度发生变化后,根据焦耳热Q=E·J计算公式与热传导公式,计算得到超导磁体实时温度。实现热-力耦合。
在多物理场模块中设置热膨胀子模块实现固体热学模块与固体力学的内在耦合。
S5.求解设置与求解,设置两步求解器。第一步求解器求解固体力学模块1,用以模拟磁体降温过程中计算分析,第二步求解器求解固体力学2,其中第二个固体力学模块中初始输入参数为第一个固体力学模块求解得到的应力应变结果,实现两个固体力学模块结果承接,用以模拟磁体稳定运行过程中计算分析。完成求解器设置后,求解待仿真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模型,得到各物理场分布。
优选地,求解之前本发明还对超导线圈部分采用映射操作方式进行剖分,对其他部分采用自由三角形网格剖分。对重点研究部分超导线圈域采用映射方式精细剖分网格,对非重点其他区域采用自由三角形网络降低网格数量,减少计算复杂度,提升模型仿真计算速度。
下面以通入4个双饼240匝工作电流50A的超导磁体作为研究对象,验证本发明的建模方法。图3中(a)和(b)与图4中(a)和(b)为本发明方法与现有电磁热耦合模型磁体磁场分布、电流密度分布计算结果对比图,通过对比可知,验证了本发明方法的准确性。图5中(a)和(b)为本发明方法与现有电磁热耦合模型磁体磁场分布计算结果对比图,由于本发明方法考虑了应力对超导带材临界电流的影响,计算结果更加贴近实际工况,仿真温升较大;图6为本发明方法计算得到的磁体应力分布;图7为本发明方法计算得到的磁体交流损耗,其中4个双饼线圈从上往下依次为①-④号双饼线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超导磁体建模:建立超导磁体装置的几何模型,并为几何模型添加对应的材料属性参数;
S2.超导磁体冷却环境建模:超导磁体采取传导冷却降温方式时,建立制冷机冷头结构;超导磁体采取冷却介质降温方式时,建立超导磁体装置所处冷却介质的几何模型,添加冷却介质的材料属性参数;
S3.分别对电磁场、温度场和力学场建模;
S4.电磁场-温度场耦合:将热源当前产生焦耳热下计算出的温度用于计算电磁场的电流密度;获取在新电流密度下电磁场的磁场强度;获取新磁场强度下电磁场的电流密度,将其用于计算并更新热源产生的焦耳热;
电磁场-力学场耦合:将当前电磁场计算出的磁场用于计算超导磁体应力;获取在新应力下的超导磁体应变;获取新应变下的超导带材电流密度,将其用于计算并更新磁场;
温度场-力学场耦合:将当前温度场计算出的温度用于计算应力;获取新的应力应变;获取在新应力应变下的电流密度,计算新电流密度下的热损耗,将热源当前产生焦耳热用于计算出超导磁体实时温度;
S5.求解待仿真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模型,得到各物理场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超导磁体采取传导冷却降温时,超导磁体与制冷机冷头之间设置接触热阻进行导冷连接,模拟实际冷却过程中超导磁体与制冷机进行热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温度场建模过程具体为:将建立的超导磁体装置模型整体作为固体热源,当超导磁体采取传导冷却降温时,制冷机冷头处设置为热通量进行模拟实际降温过程:当超导磁体采取冷却介质降温时,将超导磁体与冷却介质交界处设置为热通量边界,所述热通量的类型为对流热通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力学场的建模过程具体为:
设置两个固体力学模块,第一个固体力学模块中设置超导线圈及其支撑材料为热膨胀材料,使得超导线圈及其支撑材料可以模拟材料热胀冷缩效应,参考温度为环境温度,实际温度为超导磁体正常运行温度,用以模拟超导磁体冷却降温效果,计算分析超导磁体降温过程中温差导致的热应力;第二个固体力学模块中参考温度与实际温度均设置为超导磁体正常运行温度,同时将第二个固体力学模块中初始预应力与预应变设置为第一个固体模块计算得到的应力与应变表达式,用于模拟超导磁体正常运行过程,计算超导磁体正常运行过程中的综合应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超导磁体建模过程中,超导线圈采用均质化建模,超导线圈边缘精细化几何建模,超导带材材料属性采用等效复合建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求解前,对规整几何的超导线圈部分通过映射操作得到四边形网格单元,将非规整几何的其他部分剖分得到三角形网格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电磁场-力学场耦合的具体过程为,
根据
Figure FDA0003886843830000021
计算超导磁体体积力;fr为超导磁体沿半径方向的单位体积力,fz为沿超导线圈高度的单位体积力,
Figure FDA0003886843830000035
为环向电流密度,Bz、Br分别为沿超导线圈高度与沿半径方向的磁感应强度;
利用σ=div f通过计算得到的体积力求解磁体所受应力;σ为应力,div为散度矢量算子;
通过广义胡克定律求解新磁体应力下的应变结果;
根据Jc(B,T,ε)=Jc0×f(ε)×f(T)×f(B)计算应变变化导致的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密度变化;Jc0表示超导带材的自场临界电流密度,
Figure FDA0003886843830000031
ε为应变,γ、εp、ε0、ζ为根据带材对不同应力应变影响拟合出的特征参数,f(T)为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密度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式,f(B)为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密度与磁场的依赖关系式;
利用超导E-J pow law关系
Figure FDA0003886843830000032
得到新的磁场强度,Ec为临界失超判据,n为超导指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温度场-力学场耦合具体过程为,
利用
Figure FDA0003886843830000033
根据当前计算出的温度计算应变ε,其中,α为材料热膨胀系数;
计算应变变化导致的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密度变化;
利用超导E-J pow law关系
Figure FDA0003886843830000034
得到新的磁场强度。
9.一种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
CN202211248164.7A 2022-10-12 2022-10-12 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 Pending CN1155657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48164.7A CN115565745A (zh) 2022-10-12 2022-10-12 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
PCT/CN2023/081195 WO2024077861A1 (zh) 2022-10-12 2023-03-14 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48164.7A CN115565745A (zh) 2022-10-12 2022-10-12 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5745A true CN115565745A (zh) 2023-01-03

Family

ID=84745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48164.7A Pending CN115565745A (zh) 2022-10-12 2022-10-12 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65745A (zh)
WO (1) WO2024077861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32484A (zh) * 2023-03-23 2023-07-14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无液氦超导腔降温失超过程的多物理场耦合数值仿真方法
CN116432384A (zh) * 2023-02-14 2023-07-1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二元电流引线电磁热耦合求解方法和系统
CN116956378A (zh) * 2023-09-20 2023-10-27 宁波健信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导磁体传热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077473A (zh) * 2023-08-02 2023-11-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传输线法的二维轴对称电磁热力多场耦合计算方法
CN117272762A (zh) * 2023-11-21 2023-12-2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水冷磁体线圈对流换热系数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7709218A (zh) * 2023-12-12 2024-03-15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超导磁铁冷却结构的热仿真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4077861A1 (zh) * 2022-10-12 2024-04-18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49396A4 (en) * 2010-03-18 2017-12-06 Fujitsu Limited Method for simulating magnetic material, and program
CN112001101A (zh) * 2020-07-20 2020-11-27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 基于有限元的gil电-磁-热-流-力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
CN114254528A (zh) * 2020-09-21 2022-03-29 河海大学 一种超导磁体失超过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CN113657064B (zh) * 2021-08-20 2024-02-27 深圳市优联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多物理场联合仿真方法
CN114999595A (zh) * 2022-05-26 2022-09-02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线圈整体过流失超仿真建模方法和系统
CN115565745A (zh) * 2022-10-12 2023-01-03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7861A1 (zh) * 2022-10-12 2024-04-18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
CN116432384A (zh) * 2023-02-14 2023-07-1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二元电流引线电磁热耦合求解方法和系统
CN116432384B (zh) * 2023-02-14 2024-02-2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二元电流引线电磁热耦合求解方法和系统
CN116432484A (zh) * 2023-03-23 2023-07-14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无液氦超导腔降温失超过程的多物理场耦合数值仿真方法
CN116432484B (zh) * 2023-03-23 2024-04-16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无液氦超导腔降温失超过程的多物理场耦合数值仿真方法
CN117077473A (zh) * 2023-08-02 2023-11-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传输线法的二维轴对称电磁热力多场耦合计算方法
CN117077473B (zh) * 2023-08-02 2024-04-30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传输线法的二维轴对称电磁热力多场耦合计算方法
CN116956378A (zh) * 2023-09-20 2023-10-27 宁波健信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导磁体传热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56378B (zh) * 2023-09-20 2024-01-02 宁波健信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导磁体传热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72762A (zh) * 2023-11-21 2023-12-2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水冷磁体线圈对流换热系数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7272762B (zh) * 2023-11-21 2024-02-06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水冷磁体线圈对流换热系数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7709218A (zh) * 2023-12-12 2024-03-15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超导磁铁冷却结构的热仿真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77861A1 (zh) 2024-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565745A (zh) 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场耦合仿真建模方法
Grilli et al. Dynamic modeling of levitation of a superconducting bulk by coupled H-magnetic field and 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 formulations
CN103413013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系统内电池单体的原位热仿真分析方法
CN114999595A (zh) 基于有限元的超导线圈整体过流失超仿真建模方法和系统
CN101769797A (zh) 一种用于预测永磁同步电动机中永磁体温度的温升分析方法
Smolka CFD-based 3-D optimization of the mutual coil configuration for the effective cooling of an electrical transformer
CN112347687B (zh) 一种自适应自由度电磁-温度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方法
CN115238545B (zh) 一种对超导电机内超导磁体多物理场耦合分析的方法
Ta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electro-thermo-mechanical behaviors of a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cable
Esenboga et al. Efficiency and cost based multi-optimization and thermal/electromagnetic analyses of 3-phase dry-type transformer
Zhang et al. AC loss prediction model of a 150 kJ HTS SMES based on multi-scale model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Xu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a cooling process in a 150-kJ SMES magnet
Al-Haddad et al. Thermal Heat Flux Distribution Prediction in an Electrical Vehicle Battery Cell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Neural Network
CN115422808A (zh) 一种基于Krylov子空间的变压器温度场模型降阶方法
Zheng et al. The design of YBCO binary current leads and its electromagnetic-thermal coupling analysis based on PEEC and finite volume method
Sun et al. Research on thermal equilibrium performance of liquid-cooled lithium-ion power battery system at low temperature
Babcock et al. Multidisciplinary analysis of propulsive electric motors during takeoff
Mayor et al. Generic electric machine thermal model development using an automated finite difference approach
Chen et al. Thermodynamic Simulation Analysis of ABB Stakpak IGBT Sub Module Based on ANSYS Workbench
CN113805492B (zh) 一种城轨供电系统数字孪生的多物理域仿真设计方法
Das et al. The optimal design of HTS devices
Zakharov Superconducting levitation in a gap between two magnetic bodies
Qin et al. Digital Twin Model of Air-Immersed Transformer Based on Electro-Thermal Simulations
Yang et al. A Multiphysics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Thermal Field of Transformer Winding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Qu et al. Multi-physical Field Simulation and Parameter Inversion Method Based on Digital Twin Mod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