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647A - 低温陈列柜 - Google Patents

低温陈列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647A
CN1155647A CN 96122621 CN96122621A CN1155647A CN 1155647 A CN1155647 A CN 1155647A CN 96122621 CN96122621 CN 96122621 CN 96122621 A CN96122621 A CN 96122621A CN 1155647 A CN1155647 A CN 1155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er
low
defrost heater
refrigerant
temperature show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612262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玉井浩邦
轰笃
相良寿夫
大串哲一
石原保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 9612262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6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低温陈列柜,可缩短冷却器的除霜时间,同时有效地消除霜残留。包括:形成于前面开口的储藏室9的后方及下侧连续的导管12,冷却器13纵设于后方的导管12内,送风机14将冷气排出;且具备有排泄盘18以及除霜加热器22;且使高温制冷剂流至冷却器13,并使除霜加热器22发热而进行冷却器13的除霜,同时在排泄盘18设有朝排水口17方向降低且较排泄盘18的其他部分倾斜度大的倾斜构件38。

Description

低温陈列柜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陈列柜,包括形成于前面开口的储藏室后方及下侧连续的导管,并将冷却器纵设于上述后方的导管内,同时通过送风机将与此冷却器热交换的冷气由所述储藏室的开口上缘排出。
现有的低温陈列柜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平3-45307号公报(F25D23/08)所示,在断面大致呈匚字状的绝热壁的内侧由背面的隔板及底面的底盘而形成储藏室及导管,同时在此导管内设置冷却器及送风机,由此而使冷气由导管循环至储藏室。
其次,参照图8来说明此种现有的低温陈列柜100的构造。低温陈列柜100由断面大致呈匚字状的绝热壁102所构成,并在绝热壁102的内侧以存在有间隔的方式安装有断面大致呈匚字状的绝热隔壁103。并在绝热隔壁103的背面及上面内侧以存有间隔的方式安装有隔板104,同时在隔板104的两侧部(及中央部)设有架支柱106。
这些架支柱106及隔板104的下端直接或通过其他构件而被固定、支持在其两端固定于绝热壁102的两侧框架(未图示)的架支柱固定金属件107,同时在隔板104的下端前方以存有间隔的方式将底盘108安装在绝热隔壁103的底壁103A的上方,并由这些隔板104及底盘108所围绕的内侧构成前面开口的储藏室109。且在绝热壁102与绝热隔壁103之间构成外层导管111,并在绝热隔壁103与隔板104及底盘108之间构成与所述储藏室109的上侧、后方及下侧连续的内层导管112。
且在后方的内层导管112内纵设有包含于冷却装置的冷却器113,而其管板(未图示)的前部下端被固定于架支柱固定金属件107。另外,底盘108下侧的内层导管112内前部设置有吸入型的送风机114(内层用),同时在下方的外层导管111内也设置有吸入型的送风机116(外层用)。
所述绝热隔壁103的底壁103A上面朝向送风机114下侧的排水口117而渐渐向下倾斜(例如约4度的倾斜),而其底部成为排泄盘118,同时在排水口117周边的排泄盘118配设有排泄盘加热器119(电加热器),并且所述排水口117与外层导管111连通,并在排泄盘118的后部上方的内层导管112内由安装板121而配设有除霜加热器122(电加热器)。
若来自冷却器113的除霜水接触到除霜加热器122,则造成发热量显著地降低,同时产生水蒸气的问题,故该除霜加热器122被配置于冷却器113的前下方,而位于所述架支柱固定金属件107的下方,以便不直接滴上由冷却器113滴下的除霜水。
另一方面,所述内外层导管112、111的上端与形成于储藏室109的开口上缘的内层排出口124、外层排出口126连通,而内层排出口124形成于外层排出口126的后侧。在储藏室109的开口下缘的后侧及前侧分别形成有内层吸入口127及外层吸入口128,而内层吸入口127及外层吸入口128分别与内层导管112及外层导管111连通。
且在所述储藏室109内架设有受所述架支柱106支持的多级的架子129,并在此架子129上陈列有冰淇淋等冷冻食品。在这样的构造中,若使所述冷却装置运转而各送风机114、116运转,则吸入至送风机114的空气是朝向冷却器113而被吹出。与该冷却器113热交换而被冷却的冷气进一步在内层导管112内上升而由形成于储藏室109前面开口上缘的内层排出口124朝开口排出。于是,在储藏室109前面开口形成冷气气幕,同时其一部分循环至储藏室109内,而使底部冷却至既定的冷冻温度。
吸入至送风机116的空气直接在外层导管111内上升,而由形成在储藏室109的前面开口上缘的外层排出口126朝开口排出。于是,在所述冷气气幕的外侧形成保护用的气幕。
通过这样的冷却运转,而在冷却器113及其周边的内层导管112内长霜。因此,在使各送风机114、116运转的状态下,例如定时地通电至除霜加热器122,而通过送风机114来将暖气送入至冷却器113而加热的同时,使由冷却装置的压缩机(未图示)所排出的高温气体制冷剂流通至冷却器113的配管,也从内部加热,以施行冷却器113的除霜。
通过这样除霜,而使由冷却器113滴下的除霜水被排泄盘118承接,并通过排泄盘118的倾斜而朝向排水口117,进而被排出至外部。然而由于这样的除霜中也通电至排泄盘加热器119,因此可防止由冷却器113落到排泄盘118上的除霜水再冻结,同时内层导管112内的霜及冰块也被溶解。
这样的冷却器113的除霜是在该冷却器113的温度上升至既定的除霜结束温度(例如+10℃等)时而结束,但是由于通过如所述的高温气体制冷剂的流通及来自除霜加热器122的暖气而促进冷却器113及其周边的除霜,故能将仅通过除霜加热器122所花费约25分钟来除霜缩短至约15分钟。
由于除霜时间短缩,因此能够防止陈列于储藏室109内的冰淇淋等之商品的溶解,且能够抑制品质恶化。
然而,若象这样缩短除霜时间,则在离开高温气体制冷剂及除霜加热器122的热传导差的位置产生霜残留。例如,在对应冷却器113的下方的位置的排泄盘118因低温的除霜水及冰块等落下,同时由于离排泄盘加热器119及除霜加热器122也远,故温度只升高至0℃。
并且由于排泄盘118的倾斜小,约为4度左右,而使排水性不佳,进而易造成积水,故在冷却器113的下方的排泄盘118上产生坚硬的霜,而阻碍内层导管112内的冷气流通。
接触到冷却器113的架支柱固定金属件107也因强烈地受到来自冷却器113的冷却作用而长霜,同时由冷却器113上部滴下来的除霜水易积留。然而,由于此架支柱固定金属件107也离开冷却器113的配管及除霜加热器122,因此若如上述缩短除霜时间,则在此架支柱固定金属件107部分产生霜残留而长霜,进而产生冷却器113的配管破损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低温陈列柜,可缩短冷却器的除霜时间,同时有效地消除霜残留的产生。
本发明的低温陈列柜包括:在前面开口的储藏室的后方及下侧形成的连续的导管,并将冷却器纵设在后方的导管内,同时通过送风机而将与此冷却器热交换的冷气由储藏室的开口上缘排出;且具备有在所述下侧的导管底面构成而朝向排水口且向下倾斜的排泄引导面以及设在冷却器的前下方的下侧的导管内的除霜加热器;且使高温制冷剂流至所述冷却器,并使所述除霜加热器发热而进行冷却器的除霜,同时在对应该冷却器的下方的排泄引导面设有朝排水口方向降低且较排泄引导面的其他部分倾斜度大的倾斜部。
除上述特征外,本发明的低温陈列柜还包括在倾斜部安装有使高温制冷剂流通的配管。
除上述特征外,本发明的低温陈列柜还包括将除霜加热器设于接近易产生霜残留的位置。
除上述特征外,本发明的低温陈列柜还包括用导热性好的金属来构成冷却器的管板。
除上述特征外,本发明的低温陈列柜还包括用导热性好的金属来构成被固定于冷却器的管板前部下端的架支柱固定金属件。
除上述特征外,本发明的低温陈列柜还包括将除霜加热器的一部分设成接近架支柱固定金属件。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低温陈列柜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低温陈列柜的纵剖面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低温陈列柜的冷却器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用以冷却低温陈列柜的冷却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包含低温陈列柜的冷却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低温陈列柜的纵剖面侧视图;
图7是用以冷却图6的低温陈列柜的冷却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8是现有低温陈列柜的纵剖面侧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低温陈列柜1是设置于例如超级市场、便利商店等的店铺内,用以陈列贩卖冰淇淋等冷却食品的冷冻开放陈列柜,其由断面大致呈匚字状的绝热壁2及安装于绝热壁2两侧的侧板5、5构成,并在绝热壁2的内侧以存有间隔的方式安装有断面大致呈匚字状的绝热隔壁3。又在绝热隔壁3的背面及上面内侧以存有间隔的方式安装有隔板4,同时在隔板4的两侧(及中央部)设有架支柱6。
架支柱6及隔板4的下端是直接或通过其他构件而被固定、支持在其两端被固定于绝热壁2两侧框架(未图示)的架支柱固定金属件7,同时在隔板4的下端前方以存有间隔的方式将底盘8安装在绝热隔壁3的底壁3A的上方,并由该隔板4及底盘8所围绕的内侧构成前面开口的储藏室9。且在绝热壁2及绝热隔壁3之间构成外层导管11,而在绝热隔壁3与隔板4和底盘8之间构成与所述储藏室9的上侧、后方及下侧连续的内层导管12。
且在后方的内层导管12内纵设有包含冷却装置R的冷却器13。如图3所示,该冷却器13由多片的铝制热交换鳍片31…、设于此热交换鳍片31…的中央和左右端的管板32、33、34以及贯穿该热交换鳍片31…的管板32、33、34的蛇行状的制冷剂配管36所构成,而此制冷剂配管36在其左端的管板32侧形成制冷剂入口36A、制冷剂出口36B。
上述管板中,远离制冷剂入口36A位置的中央的管板33及右端的管板34是由导热性好的金属所构成,而制冷剂配管36的左端的管板32是由与周知相同的锌钢板或不锈钢板所构成。这是因为在制冷剂出入口36A、36B要焊接弯曲配管,而铝制的会熔化的缘故。
这样的冷却器13的管板32、33、34的前下端被固定于架支柱固定金属件7。且该架支柱固定金属件7也由导热性好的铝合金所构成,并穿设有多个贯穿孔。在底盘8下侧的内层导管12内前部设置有吸入型的送风机14(内层用),同时在其下方的外层导管11内也设有吸入型的送风机16(外层用)。
上述绝热隔壁3的底壁3A上面朝向送风机14下侧的排水口17渐渐朝下倾斜(例如约4度的倾斜),而形成排泄引导面,于是将底部称为排泄盘18,同时在该排泄盘18配设有排泄盘加热器19(电加热器)。所述排水口17连通至外层导管11,并在排泄盘18的后部上方的内层导管12内通过安装板21而配设有除霜加热器22(电加热器)。
若来自冷却器13的除霜水接触到除霜加热器22,则造成发热量显著降低,同时产生水蒸气的问题,故该除霜加热器22被配置在冷却器13的前下方,而位于所述架支柱固定金属件7的下方,以便不直接滴上由冷却器13滴下的除霜水。
且在对应冷却器13的下方位置的排泄盘18上设有倾斜构件38。此倾斜构件38由不锈钢板制成,而其表面朝向排水口17而向下倾斜,同时其倾斜度也较排泄盘18更大。而且倾斜构件38横过排泄盘18上的左右而配设,同时通过这样的构造而使倾斜构件38的表面接近于除霜加热器22。
在倾斜构件38的内部(绝热隔壁3侧)填充有由发泡苯乙烯制成的绝缘材料,同时所述排泄盘加热器19的一部分19A配设在该倾斜构件38的附近。
此外,倾斜构件38与绝热隔壁3整体形成,也可在底部3A形成倾斜部。
另一方面,所述内外层导管12、11的上端与形成在储藏室9的开口上缘的内层排出口24、外层排出口26连通,而内层排出口24形成在外层排出口26的后侧。在储藏室9的开口下缘的后侧及前侧分别形成有内层吸入口27及外层吸入口28,而内层吸入口27及外层吸入口28分别与内层导管12及外层导管11连通。
在内层导管12内的上部(内层排出口24的上风侧)设有所述除霜加热器22用的除霜恢复感测器40。且在所述储藏室9内架设有受所述架支柱6支持的多级的架子29…,并在该架子29上陈列有冰淇淋等的冷冻食品。
其次,在图4的制冷剂回路中,冷却装置R由冷凝单元41、低温陈列柜1侧的回路、热气体(高温制冷剂)除霜用回路(以下称除霜装置)42、蓄压器52及排出压力调节阀56等构成。
所述冷凝单元41由压缩机43、冷凝器44、冷凝器用送风机46及液体储槽47所构成,而低温陈列柜1侧的回路由所述冷却器13、膨胀阀53、电磁阀SV1、SV3及除霜装置42用的除霜恢复感测器54等所构成。
所述除霜装置42由蓄热槽48、吸入压力调节阀49、三通阀SV2、电磁阀SV5、SV6、SV4及止回阀50、51等所构成。且压缩机43的排出侧是在通过蓄热槽48内后被连接至三通阀SV2的入口(A)。三通阀SV2的出口(C)被连接至冷凝器44,同时冷凝器44被连接至液体储槽47。
液体储槽47是通过止回阀51、高压制冷剂配管60而被连接至电磁阀SV1,而电磁阀SV1是通过膨胀阀53而被连接至冷却器13的所述制冷剂入口36A。且膨胀阀53的感温部是添设于冷却器13的所述冷媒出口36B,同时并列连接电磁阀SV3而使膨胀阀53导通。除霜恢复感测器54被安装在所述冷却器13的制冷剂配管36的制冷剂出口36B。
冷却器13的制冷剂出口36B是通过电磁阀SV6而被连接至吸入压力调节阀49,而由吸入压力调节阀49出来的配管在通过蓄热槽48内后被连接至蓄压器52,且蓄压器52被连接至压缩机43的吸入侧。
此外,电磁阀SV5使电磁阀SV6、吸入压力调节阀49及蓄热槽48导通。且三通阀SV2的出口(B)是通过止回阀50而被连接至止回阀51的出口侧的高压制冷剂配管60。而且三通阀SV2的出口(C)与电磁阀SV6的入口侧是通过电磁阀SV4而连通。再者,排出压力调节阀56是被连接至压缩机43的排出侧与三通阀SV2的出口(C)之间。
其次,参照图5的时序图说明包含有低温陈列柜1的冷却装置R的运转。在冷却运转时,未图示的控制装置使上述三通阀SV2的流路成为由A至C,而电磁阀SV4、SV6及SV3关闭。
电磁阀SV5打开,若低温陈列柜1的储藏室9内的温度(或排出冷气温度)高,则电磁阀SV1打开。
在此状态下,若起动上述压缩机43,并使各送风机14、16、46运转,则由压缩机43所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如图4中空白通路所示,通过蓄热槽48内后经由三通阀SV2而流入至冷凝器44。制冷剂在此处通过送风机46被空气冷却而放热,进而冷凝液化。被冷凝器44所冷凝的制冷剂是在液体储槽47与未冷凝气体制冷剂分离,而只有液体制冷剂经由止回阀51、高压制冷剂配管60及电磁阀SV1而流至膨胀阀53。
流至膨胀阀53的液体制冷剂是在此处被减压后由制冷剂入口36A流至冷却器13的制冷剂配管36内,并在此处蒸发而发挥冷却作用。另一方面,吸入至送风机14的空气吹向冷却器13。与此冷却器13热交换而被冷却的冷气进一步在内层导管12内上升,而由形成在储藏室9的前面开口上缘的内层排出口24吹向开口。由此,在储藏室9的前面开口形成冷气气幕,同时其一部分循环至储藏室9而使其冷却。
吸入至送风机16的空气直接在外层导管11内上升,而由形成在储藏室9的前面开口上缘的外层排出口26吹向开口。由此,在上述冷气气幕的外侧形成保护用的气幕。
由冷却器13的制冷剂出口36B所流出的制冷剂的循环是经由电磁阀SV5而流入至蓄压器52,并在此处未蒸发的液体制冷剂被分离后,而只有气体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43。
通过这样的冷却,若储藏室9内的温度下降至例如-21℃,则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未图示的温度感测器的输出而关闭所述电磁阀SV1。
由此,由于阻止冷媒流入冷却器13,而中止冷却器13所造成的冷却作用,同时由于压缩机43的吸入压力也降低,因而通过未图示的低压开关来使压缩机43停止。
其后,若储藏室9内的温度上升至例如-19℃,则所述控制装置打开电磁阀SV1,因此压缩机43的吸入压力也上升。由此,再起动压缩机43,而使冷却开始。重复以上的动作,可维持储藏室9内在平均-20℃的冷冻温度。
通过这样的冷却运转,而在冷却器13及其周边的内层导管12内长霜。因此,所述控制装置是在使各送风机14、16运转的状态下,例如定时地通电至除霜加热器22及排泄盘加热器19A,并通过送风机14将暖气送至冷却器13而使其加热,同时加热排泄盘18。并且连续打开电磁阀SV1、SV4、SV6、SV3,且关闭电磁阀SV5,而进入至除霜运转。
通过电磁阀SV4的打开而冷却器13内的压力减低时,冷凝器44的高温制冷剂流入至冷却器13。且由除霜运转开始延迟30秒后,控制装置将三通阀SV2的流路切换成由A至B方向。
由此,由压缩机43所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如图4涂黑通路所示,在通过蓄热槽48内后经由三通阀SV2而通过止回阀51、高压制冷剂配管60、电磁阀SV1,然后通过电磁阀SV3,并旁通膨胀阀53后由制冷剂入口36流入至冷却器13。
通过流入如此的高温制冷剂,由内侧加热冷却器13,同时通过来自除霜加热器22的暖气而使结霜溶解,以进行冷却器13的除霜。加热冷却器13而由冷却器13的制冷剂出口36B流出的制冷剂是经过电磁阀SV6而由吸入压力调节阀49来调节压力后在蓄热槽48内蒸发,然后流入至蓄压器52。同样,在此处未蒸发的液体制冷剂被分离后,只有气体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43。
在这样的除霜运转中,从冷却器13滴下的除霜水及冰块下落至倾斜构件38表面,而由于倾斜构件38的倾斜度大,故这些除霜水平顺地流下至排泄盘18的排水口17的方向,而由排水口17排出至外部。又由于倾斜构件38的表面接近除霜加热器22,故其表面上升至0℃以上,同时由于排泄盘加热器19的一部分19A也配设在倾斜构件38的附近,故可阻止在冷却器13下方的内层导管12内的除霜水的再冻结,进而可防止霜残留的产生。
此时,由于架支柱固定金属件7被固定在冷却器13的管板32、33、34,故因为强烈地受到来自冷却器13的冷却作用而长霜,同时在其上面易积留由冷却器13上部滴下来的除霜水。
然而,在本发明中,由于冷却器13的管板33、34为导热性好的铝合金,故来自制冷剂配管36的热可平顺地传送至架支柱固定金属件7,同时由于架支柱固定金属件7本身也为导热性好的铝合金,且除霜加热器22的一部分22A也接近于架支柱固定金属件7而设,故可强力地加热架支柱固定金属件7。
因此,由于易产生霜残留的架支柱固定金属件7的结霜可迅速地溶解,且在此处穿设有多个贯穿孔,故除霜水也可平顺地滴下。所以,架支柱固定金属件7部分的霜残留也可消除,从而可避免制冷剂配管的破损。且制冷剂入口36A侧的管板32并非铝合金,而由于从此部分流入高温制冷剂,故热源丰富,进而没有霜残留。
又如上所述,在除霜过程中,也通电至排泄盘加热器19,故也可防止流下至排泄盘18上的除霜水的再冻结,同时也可使内层导管12内的其他部分的结霜及冰块溶解。
若通过这样的除霜运转并经过约6至8分钟,则冷却器13的除霜结束,而出口配管36B的温度上升至例如+10℃。由于除霜恢复感测器54的感测,故上述控制装置结束除霜运转,并进入至6分钟的除水运转,而将三通SV2的流路切换成由A至C,进而关闭电磁阀SV4、SV5、SV3及SV1,以开始将冷却器13内的制剂予以回收的泵降压过程。
且冷却器13的出口配管36B温度上升至+10℃时,内层导管12内的空气温度未上升至+10℃。所述控制装置是根据除霜恢复感测器40,而持续对除霜加热器22通电直到内层导管12内的空气温度上升至例如+10℃为止,故除霜运转结束后除霜加热器22仍持续发热。
另一方面,通过上述泵降压运转的开始而使冷却器13的温度降低,故内层导管12内的空气温度也暂时降低。此时,若除霜加热器22停止发热,则由于冷却器13附近的温度上升缓慢,因而成为霜残留的原因,然而如上所述,由于除霜加热器22依然发热,所以通过泵降压开始而暂时降低的内层导管12内的空气温度再次上升。因此,可消除附著于冷却器13附近的除霜水再冻结而残留的问题。
其后,若压缩机43的吸入压力降低而与上述同样地通过未图示的低压开关来停止压缩机43,则结束泵降压运转。若通过除霜加热器22的发热而使内层导管12内的空气温度上升至所述的+10℃,则控制装置根据除霜恢复感测器40的输出而停止对除霜加热器22的通电。
另一方面,在除水期间,由于使排泄盘加热器19发热,故可防止在排泄盘18上的除霜水的再冻结。且若经过6分钟的除水时间,则控制装置系关闭电磁阀SV6,并打开电磁阀SV5,而再开始上述相同的冷却运转。
这样,通过检测冷却器13的制冷剂出口36B的温度的除霜恢复感测器54及检测内层导管12内的空气温度的除霜恢复感测器40,而分别控制停止对冷却器13的高温气体制冷剂的流入的时间及停止除霜加热器22发热的时间,故可防止在冷却器13周边产生霜残留,同时与现有技术的除水时间中对除霜加热器22通电相比较,可抑制内层导管12内的空气温度的上升。因此以最小限度的热量来去除冷却器13的霜,从而可抑制储藏室9内的温度最小限度地上升。
此时,根据高温气体制冷剂的除霜结束时间受到冷凝单元的因季节所造成周围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变动,但是由于除霜加热器22的发热量持续维持一定,因此通过除霜恢感测器40的对除霜加热器22的通电停止时间能够大体设定成一定。
其次,图6及图7显示另一实施例的低温陈列柜1及冷却装置R的制冷剂回路。且在图中,用与图1至图5相同的符号来表示相同的部分。将由止回阀50至电磁阀SV1的所述制冷剂配管60的一部分引出而当作引出管61,且将此引出管61添设于倾斜构件38的内面。
根据这样的构造,由于通过流过高压制冷剂配管60的引出管61内的高温制冷剂来加热倾斜构件38,因此在冷却运转中不容易在倾斜构件38表面长霜,同时可更有效地阻止在除霜运转中由上方滴下来的除霜水的再冻结,而可确实地防止霜残留的产生。
且所述倾斜构件38并不需要设于内层导管12内的全部宽度,例如冷却器13的制冷剂入口36A侧的部分为高温制冷剂的流入点,而如上所述具有丰富的热量,故能够省略这部分。反之,通过不使倾斜构件38延伸至这部分,而可平顺地实行冷却器13的制冷剂入口36A及制冷剂出口36B的配设。
如以上的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在将高温制冷剂流至冷却器且使设于冷却器的前下方的位置的导管内的除霜加热器发热而施行冷却器的除霜的低温陈列柜中,在对应冷却器的下方的排泄引导面设有朝排水口方向降低且比排泄引导面的其他部分倾斜度大的倾斜构件,因此在冷却器除霜时滴下的除霜水及冰块可平滑地流向排水口。
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倾斜构件的表面接近除霜加热器,因此强烈地受到来自除霜加热器的加热作用,从而也可防止在冷却器下方的排泄引导面上的除霜水的再冻结。因此,根据本发明,可确实地施行除霜水的排出,从而可防止因霜残留的产生所造成冷却能力的降低。
除了上述外,由于还以导热性好的金属来构成被固定在冷却器的管板前部下端的架支柱固定金属件,因此能够有效地将流向冷却器的高温制冷剂的加热作用传送至易产生霜残留的架支柱固定金属件,而可确定地防止产生霜残留。
除了上述外,由于在倾斜构件还安装有使高温制冷剂流通的配管,因此冷却过程中在倾斜构件表面不易长霜,同时可更有效地阻止在除霜中由上方滴下来的除霜水的再冻结,而可确实地防止霜残留的产生。
除了上述外,由于将除霜加热器设于接近易产生霜残留的位置,因此通过将除霜加热器的一部分设成接近架支柱固定金属件,从而可有效地溶解在不易受到流向冷却器的高温制冷制的加热作用的位置的架支柱固定金属件等的结霜,从而可更确实地防止产生霜残留。
除了上述外,由于还以导热性好的金属来构成冷却器的管板,因此能够有效地将流向冷却器的高温制冷剂的加热作用传送至被固定于管板的冷却器周边的构件,从而可确实地防止冷却器周边产生霜残留。
除了上述外,由于还将除霜加热器的一部分设成接近架支柱固定金属件,因此通过除霜加热器的热可确实地防止架支柱固定金属件产生霜残留。

Claims (6)

1、一种低温陈列柜,包括形成在前面开口的储藏室后方及下侧连续的导管,并将冷却器纵设于所述后方的导管内,同时通过送风机将与此冷却器热交换的冷气从所述储藏室的开口上缘排出,其特征在于:具有构成在所述下侧的导管底面朝向排水口并向下倾斜的排泄引导面以及设在所述冷却器的前下方的所述下侧的导管内的除霜加热器,且使高温制冷剂流至所述冷却器,并使所述除霜加热器发热而实行冷却器的除霜,同时在对应此冷却器的下方的排泄引导面设有朝所述排水口方向降低且比所述排泄引导面的其他部分倾斜度大的倾斜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陈列柜,其特征在于:在倾斜部安装有使高温制冷剂流通的配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陈列柜,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易产生霜残留的位置设有除霜加热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陈列柜,其特征在于:冷却器的管板是用导热性好的金属构成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温陈列柜,其特征在于:被固定在冷却器的管板的前部下端的架支柱固定金属件是用导热性好的金属构成的。
6、如权利要求3或5的低温陈列柜,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架支柱固定金属件处设置除霜加热器的一部分。
CN 96122621 1995-10-11 1996-10-09 低温陈列柜 Pending CN11556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6122621 CN1155647A (zh) 1995-10-11 1996-10-09 低温陈列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9246/95 1995-10-11
CN 96122621 CN1155647A (zh) 1995-10-11 1996-10-09 低温陈列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47A true CN1155647A (zh) 1997-07-30

Family

ID=5127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6122621 Pending CN1155647A (zh) 1995-10-11 1996-10-09 低温陈列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64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2166C (zh) * 2004-06-14 2007-08-1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储藏库
CN104729191A (zh) * 2015-03-24 2015-06-24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冰箱
CN112013609A (zh) * 2019-05-28 2020-12-01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化霜功能的风冷式机组及具有该机组的展示柜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2166C (zh) * 2004-06-14 2007-08-1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储藏库
CN104729191A (zh) * 2015-03-24 2015-06-24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冰箱
CN112013609A (zh) * 2019-05-28 2020-12-01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化霜功能的风冷式机组及具有该机组的展示柜
CN112013609B (zh) * 2019-05-28 2022-12-30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化霜功能的风冷式机组及具有该机组的展示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9866C (zh) 除霜器及使用这种除霜器的冰箱
CN105716355B (zh) 一种风冷冰箱辅助除霜装置及方法
US5761922A (en) Low temperature display case
CN1115538C (zh) 冰箱的冷却运转控制装置
JP3759724B2 (ja) 冷蔵庫
CN1090746C (zh) 低温展示柜的除霜装置
CN1793759A (zh) 冰箱以及冰箱的制造方法
US5715689A (en) Evaporator for combination refrigerator/freezer
US20110252816A1 (en) Refrigerator icemaker moisture removal and defrost assembly
CN110332734A (zh) 全天候除霜蒸发器及使用该蒸发器的空调系统
US4321802A (en) Ice and water-making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KR102046129B1 (ko) 효율적인 제상 운전이 가능한 복합식 냉각 시스템
JP3611447B2 (ja) 冷蔵庫
CN1155647A (zh) 低温陈列柜
CN104620055B (zh) 利用太阳能板加热液体的加热装置
CN100541073C (zh) 制冷储藏库
CN101424471B (zh) 冷却装置
CN1050604A (zh) 节能无霜冰箱
KR20120047009A (ko) 냉동 사이클의 제상장치
CN1105278C (zh) 冰箱
KR100206801B1 (ko) 냉장고의 제상방법 및 그 장치
JP2003194444A (ja) 自動製氷機
CN215260229U (zh) 一种超低温空气能冷暖机组
KR100520063B1 (ko) 냉장고
KR100189625B1 (ko) 냉장고의 제상장치(除霜裝置)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