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278C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278C
CN1105278C CN96101885A CN96101885A CN1105278C CN 1105278 C CN1105278 C CN 1105278C CN 96101885 A CN96101885 A CN 96101885A CN 96101885 A CN96101885 A CN 96101885A CN 1105278 C CN1105278 C CN 110527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er
refrigerating chamber
chamber
cold air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01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975A (zh
Inventor
今泉利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8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27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7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8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using du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6Removing fro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being formed of p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21/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21/14Collecting condense or defrost water; Removing condense or defrost water
    • F25D2321/141Removal by evapo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400/00General features of,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or fo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subclass
    • F25D2400/10Refrigerator top-coolers

Abstract

本发明使蒸发器薄型化,并提高空间效率。冷气在冷却器室14内产生后,该冷气从冷却器室14供给冷藏室和冷冻室。冷冻室内的水分含量少的冷气通过开口31b返回冷却器室14内,与散热片间距密集的冷冻室用蒸发器22进行热交换,被高效率地冷却。而冷藏室内的水分含量多的冷气通过开口32b返回冷却器室14内,与散热片间距宽的冷藏室用蒸发器21进行热交换。在冷藏室用蒸发器21上结霜。因此,蒸发器26对冷气的冷却效率提高。

Description

冰箱
本发明涉及使在冷却器室内产生的冷气从冷藏室和冷冻室返回冷却器室而构成循环的冰箱。
在冰箱中,提供一种如图13所示的将制冷循环单元2配置在冰箱本体1上面的冰箱(以下称压缩机上置型冰箱)。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在制冷循环单元2内形成冷却器室3和机械室4,在冷却器室3内装有冷却器3a,当冷却风扇开动时,在冷却器室内产生的冷气通过冷气供给管供给冰箱本体1的冷藏室和冷冻室,使冰箱内部冷却后,再从各室通过冷气回气管5返回到冷却器室3内。
图14示出冷却器室3的现有结构,符号6a是从冷藏室排出的返回空气(以下称R回气,以箭头R表示)的冷气流入口,符号6b是从冷冻室排出的返回空气(以下称回气,以箭头F表示)的冷气流入口。具有这种结构时,冷却器3a上游部分的散热片间距P设定得比其余部分宽,所以可防止水分含量多的R回气造成的冷却器3结霜恶化。
但是,上述现有结构由于冷却器3a上游部分的散热片间距P宽,所以为确保必要的冷却面积,必须加大冷却器3a。因此,冰箱的空间效率降低,特别是象压缩机上置型冰箱,制冷循环单元2处在外形上明显的位置,商品化有困难。而且,冰箱本体1和制冷循环单元2如按规定的产品高度(由安装空间或产品流通问题所限定的值)制造,则还存在冰箱本体1的内部容积减小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随着冷却器的小型化而能使空间效率得到提高的冰箱。
本发明的冰箱备有冷藏室、冷冻室和冷却器室,冷却器室内装设了具有制冷剂流路构成体及按规定间距排列固定在该流路构成体上的散热片并产生供给上述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冷气的冷却器,上述冷却器室分别与上述冷藏室和冷冻室连通并备有将上述冷却器产生的冷气排出的冷气排出口、使上述冷藏室的冷气返回冷却器室的第1冷气流入口、及使冷冻室的冷气返回冷却器室的第2冷气流入口,上述冷却器由用于冷却从第1冷气流入口流入的冷气的第1冷却器和用于冷却从第2冷气流入口流入的冷气的第2冷却器构成,上述第2冷却器的散热片间距小于排列在通过上述第1冷却器的冷气流上游部分的第1冷却器的散热片间距。
也可以使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冷气合流,由相对于该冷气流位于上游侧的第1冷却器和位于下游侧的第2冷却器构成冷却器,并使该第2冷却器的散热片间距小于排列在通过上述第1冷却器的冷气流上游部分的散热片间距。
还备有用于除去上述第1和第2冷却器上的结霜的第1和第2热源以及控制这两个热源的发热的发热控制装置,上述热源在压缩机的每1次循环中发热一次。而发热控制装置使第2热源相隔规定时间发热。
上述第1和第2冷却器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并将包含上述冷却器的制冷循环装置配置在冰箱本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的第1冷却器和第2冷却器的制冷剂流路构成体各自都具有U形弯曲部,位于彼此靠近一侧的第1冷却器的U形弯曲部和第2冷却器的U形弯曲部相对于冷气流交错配置。
在冷却器室内产生的冷气从冷却器室供给冷藏室和冷冻室。而冷冻室的冷气(水分含量少的冷气)经第2冷气流入口流入冷却器室,并通过散热片间距密集的第2冷却器进行热交换。
冷藏室的冷气(水分含量多的冷气)经第1冷气流入口流入冷却器室,并通过散热片间距宽的第1冷却器进行热交换。这时,返回冷气中的水分在第1冷却器上结霜。因此,冷冻室和冷藏室的冷气分别与第2和第1冷却器进行热交换,特别是温度低的冷冻室的冷气虽然是通过散热片间距密度大热交换能力强的第2冷却器,但因水分含量少结霜少,散热片间距即使密集也不存在问题,由于冷却器的冷却效率提高,冷却器得以小型化,其结果是冰箱的空间效率提高。
在冷藏室内的冷气和冷冻室内的冷气通过单独设置的第1和第2冷气回气管分别从第1和第2冷气流入口返回到第1冷却器和第2冷却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使冷藏室内的冷气和冷冻室内的冷气明确地分开返回冷却器,所以冷却器对冷气的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
使冷冻室内的冷气和冷藏室内的冷气合流,并使流入的冷气与位于该冷气流上游侧的散热片间距宽的第1冷却器进行热交换并在第1冷却器上结霜,然后使通过第1冷却器后的冷气与位于下游侧的散热片间距窄的第2冷却器进行热交换,在这种情况下可使冷却器小型化,提高冰箱的空间效率。
将容易结霜的第1冷却器用第1热源加热,使凝结的霜溶化,而且,在压缩机的每1次循环中使第1热源发热一次,所以第1冷却器就被除霜一次。因此,防止了第1冷却器的结霜恶化,冷却效率也随之提高。
加热第2冷却器的第2热源是相隔规定时间发热一次,由于第2冷却器不是未经控制地加热,所以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
第1冷却器和第2冷却器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与将第1冷却器和第2冷却器按上下方向配置的情况相比,可使冷却器薄型化。
将包含压缩机、冷却器的制冷循环装置配置在冰箱本体上部构成压缩机上置型冰箱时,对实现薄型化的冰箱是极为有利的。
使与第1冷却器的U形弯曲部靠近一侧的第2冷却器的U形弯曲部错开配置,形成在第1冷却器的U形弯曲部之间插入第2冷却器U形弯曲部的形态,可减小冷却器的宽度尺寸。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制冷循环单元的横断面图。
图2是表示冷藏室用蒸发器和冷冻室用蒸发器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冷藏室用蒸发器和冷冻室用蒸发器的配置关系的斜视图。
图4是制冷循环装置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总体结构的侧视纵剖面图。
图6是表示总体结构的正视纵剖面图。
图7是表示冷气管道的横断面图。
图8是机械室的放大侧视纵剖面图。
图9是表示制冷循环单元的正视纵剖面图。
图10是表示电气结构的简略框图。
图11是表示压缩机运转和玻璃管加热器运行的定时图。
图12是与图1相当的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图。
图13是与图9相当的表示现有例的图。
图14是与图2相当的图。
符号说明:
11-冰箱本体、11e-冷藏室、11g-冷冻室、14-冷却器室、16-冷冻循环装置、17-压缩机、21-冷藏室用蒸发器(第1冷却器)、22-冷冻室用蒸发器(第2冷却器)、24a′、24b′-U形弯曲部、26-蒸发器(冷却器)、28-冷气送风口(冷气排出口)、31-F冷气回气管(第2冷气回气管)、31b-开口(第2冷气流入口)、32-V冷气回气管(第1冷气回气管)、32 b-开口(第1冷气流入口)、34-控制装置(发热控制装置)、37-玻璃管加热器(第1热源)、38-玻璃管加热器(第2热源)。
以下,根据图1至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首先,在图5中,冰箱本体11制成正面开门的箱形,在合成树脂制作的内箱11a的外侧装配钢板制的外箱11b,在内箱11a与外箱11b之间填充浇铸发泡成型的氨基甲酸乙酯泡沫等绝热材料11c。
在冰箱本体11的箱体内部11d,从上侧起依次形成冷藏室11e、冷冻室11g、蔬菜室11h。上述冷藏室11e、冷冻室11g、蔬菜室11h是将箱体内部11d用间壁11i分隔后形成的,冷藏室11e的正面敞口部利用以枢轴支承在冰箱本体11上的门12a关闭。而冷冻室11g用关闭冰箱本体11的正面敞口部的门12b和12c关闭,蔬菜室11h用关闭冰箱本体11的正面敞口部的门12d关闭。在冷藏室11e的底部还设置着一个冷却室11f。
在门12b、12c、12d上设有容器11k、11m、11n,各容器11k、11m、11n的侧面设置滑轨构件(图中未画出)。而各滑轨构件支承在冰箱本体11的内壁上可自由拉出。因此,当拉出门12b、12c、12d时,容器11k、11m、11n与门12b、12c、12d一起被拉出。
箱形的制冷循环单元13设在冰箱本体11的上面,如图1所示,在制冷循环单元13的右侧形成用绝热壁14a包围的冷却器室14,在左侧形成机械室15。在机械室15内装有构成制冷循环装置16的压缩机17、冷凝器18、干燥器19(参照图4)、毛细管20(参照图4),在冷却室内装有相当于第1冷却器的冷藏室用蒸发器21和相当于第2冷却器的冷冻室用蒸发器22。
制冷循环装置16的压缩机17、冷凝器18、干燥器19、毛细管20,冷藏室用蒸发器21、冷冻室用蒸发器22,如图4所示按闭环式连接,随着制冷剂在制冷循环装置16内循环而产生冷气。在冷藏室用蒸发器21与冷冻室用蒸发器22之间连接了一个气液分离器23。该气液分离器23与压缩机17连接,通过冷藏室用蒸发器21后的制冷剂由气液分离器23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气态制冷剂返回压缩机17。
图2示出了冷藏室用蒸发器21与冷冻室用蒸发器22。如该图所示,冷藏室用蒸发器21和冷冻室用蒸发器22的结构是在形成制冷剂流路的管24a和24b上排列固定许多片状的散热片25a和25b,各管24a和24b被制成具有多个U形弯曲部24a′和24b′的蛇形管形状。而且,冷藏室用蒸发器21和冷冻室用蒸发器22,如图2和图3所示,其U形弯曲部24a′和24b′被配置成沿制冷剂的流通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位置上下错开的状态,使其相互不重叠。图2中的符号26表示由冷藏室用蒸发器21和冷冻室用蒸发器22构成的蒸发器(相当于冷却器)。
如图6所示,在冰箱本体11的背部绝热壁11j内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冷气管27。而在冰箱本体11的顶壁及冷却器室14的底壁内埋设着冷气流出管28。如图1所示,该冷气流出管28的相当于冷气排出口的冷气送风28a设在冷却器室14的中央部,其冷气流出口(图中未画出)设在冷气管27上。
如图7所示,在冷气管27内,位于其右端部安装着冷却风扇装置29。该冷却风扇装置29由轴流式风扇29a、冷却风扇马达29b及挡板29c构成,其中心线α1配置得与蒸发器26的中心线α2(参照图2)一致。当冷却风扇装置29开动时,将冷却器室14内的冷气由冷气送风口28a通过冷气流出管28抽引到冷气管27内。
在冰箱本体11的背部绝热壁11j内,如图6所示,位于其中央部埋设着冷气管30a(以下称R冷气管30a)。该R冷气管30a与冷气管27及冷藏室11e连通,流入冷气管27内的冷气经R冷气管30a供给冷藏室11e。在冰箱本体11的背部绝热壁11j内,位于其左边部分还埋设着冷气管30b(以下称F冷气管30b)。该F冷气管30b与冷气管27及冷冻室11g连通,流入冷气管27内的冷气经F冷气管30b供给冷冻室11g。
在冰箱本体11的背部绝热壁11j内,位于从中央部靠左一点埋设着冷气管30c。该冷气管30c(以下称C冷气管30c)与冷气管27及冷却室11f连通,流入冷气管27内的冷气经C冷气管30c供给冷却室11f。
在冰箱本体11的背部绝热壁11j内,还设有与冷藏室11e及蔬菜室11h连通的冷气管30d(以下称R/V冷气管30d),供给冷藏室11e及冷却室11f的冷气通过R/V冷气管30d供给蔬菜室11h。
在冰箱本体11的背部绝热壁11j和冷却室14的绝热壁14a内,位于其右端部埋设着冷气回气管31(以下称F冷气回气管31)。该F冷气回气管31相当于第2冷气回气管,如图1所示,其一端开口31a位于冷冻室11g内,相当于第2冷气流入口的另一端开口31b位于冷却室14的前部右侧。供给冷冻室11g的冷气从F冷气回气管31的开口31a被吸引到F冷气回气管31内,从开口31b返回到冷却室14内,然后与冷冻室用蒸发器22进行热交换。图1和图2中的箭头A表示从F冷气回气管31的开口31b返回到冷却室14内的F回气的流通方向。
在冰箱本体11的背部绝热壁11j和冷却室14的绝热壁14a内,如图6所示,位于从中央部靠右一点埋设着冷气回气管32(以下称V冷气回气管32)。该V冷气回气管32相当于第1冷气回气管,如图1所示,其一端开口32a位于蔬菜室11h内,相当于第1冷气流入口的另一端开口32b位于冷却室14的前部左侧。供给蔬菜室11h的冷气从V冷气回气管32的开口32a被吸引到V冷气回气管32内,从开口32b返回到冷却室14内,然后与冷藏室用蒸发器21进行热交换。图1和图2中的箭头B表示从V冷气回气管32的开口32b返回到冷却室14内的R回气的流通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从冷藏室11e、冷却室11f、蔬菜室11h返回的R回气的水分含量较多,所以被R回气喷吹的冷藏室用蒸发器21容易结霜。因此,如图2所示,为防止因结霜造成堵塞,冷藏室用蒸发器21的散热片25a彼此之间的间Pr被设定得使R回气的上游侧较宽并从上游侧向下游侧依次减小。如假定R回气的上游侧(冷藏室用蒸发器21的前部)的散热片间距为Pr1、冷藏室用蒸发器21的中央部散热片间距为Pr2、R回气的下游侧(冷藏室用蒸发器21的后部)的散热片间距为Pr3,则应满足″Pr1>Pr2>Pr3″的关系。
另一方面,因冷冻室11g的容积小,而且门12b、12c的开关频度也比冷藏室11e少,所以从冷冻室11g返回的F回气的水分含量比较少。因此,冷冻室用蒸发器22难以结霜。为此,冷冻室用蒸发器22的散热片25b彼此间的间距Pf设定为与Pr3的大小相同,使散热片25b密集配置。这里虽然取″Pf=Pr3″,但根据门的开关次数、食品的不同也可以取″Pf<Pr3″。
如图10所示,在冷冻室11g内设有检测冷冻室温度的温度传感器33a(以下称F温度传感器33a),F温度传感器33a与控制装置34连接。该控制装置34是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构成的,压缩机17及冷却风扇马达29b连接于控制装置34。而且,控制装置34根据F温度传感器33a的检测信号控制压缩机17及冷却风扇马达29b的驱动,与此相伴,调节对冷冻室11g的冷气供给量,使冷冻室11g内保持规定的温度。
如图7所示,在冷气管27内设有风门装置35。该风门装置35具有风门35a(以下称R风门35a)和风门35b(以下称C风门35b),如图10所示,它与包含风门马达(图中未画出)的风门驱动机构36联结,风门驱动机构36连接于控制装置34。在冷藏室11e内设有检测冷藏室11e温度的温度传感器33b(以下称R温度传感器33a),R温度传感器33b与控制装置34连接,控制装置34根据R温度传感器33b的检测信号控制R风门35a的驱动,与此相伴,调节R冷气管30a的入口开度。从而调节对冷藏室11e的冷气供给量,使冷藏室11e内保持规定温度。
在冷却室11f内设有检测冷冻室温度的温度传感器33c(以下称C温度传感器33c),C温度传感器33c与控制装置34连接。控制装置34根据C温度传感器33c的检测信号控制C风门35b的驱动,与此相伴调节C冷气管30c的入口开度。从而调节对冷却室11f的冷气供给量,使冷却室11f内保持规定温度。
在冷藏室用蒸发器21和冷冻室用蒸发器22的下侧,如图1所示,设有作为第1热源的玻璃管加热器37和作为第2热源的玻璃管加热器38。该玻璃管加热器37和38用于溶化在冷藏室用蒸发器21上凝结的霜及在冷冻室用蒸发器22上凝结的霜,如图10所示,与相当于加热控制装置的控制装置34连接。
如图10所示,在冷却室14内设有检测冷藏室用蒸发器21的温度的蒸发器用温度传感器39a(以下称R蒸发器用温度传感器39a)。该R蒸发器用温度传感器39a配置在除霜时最后容易残留余霜的冷藏室用蒸发器21上部,并连接于控制装置34。
图11(a)表示压缩机17的运转定时,(b)表示玻璃管加热器37的运行定时。这里,每当压缩机17停止时,控制装置34就对玻璃管加热器37通电,使玻璃管加热器37发热。而当R蒸发器用温度传感器39a的检测信号达到规定温度时,使玻璃管加热器37断电。
如图10所示,在冷却室14内设有检测冷冻室用蒸发器22的温度的F蒸发器用温度传感器39b。该F蒸发器用温度传感器39b配置在除霜时最后容易残留余霜的冷冻室用蒸发器22上部,并连接于控制装置34。而控制装置34累计制冷循环装置16的运行时间,并如图11(c)所示在到达规定时间时对玻璃管加热器38通电,使玻璃管加热器38发热。而当F温度传感器39b的检测信号达到规定温度时,使玻璃管加热器38断电。
在制冷循环装置16中,如图4所示,设有与冷藏室用蒸发器21并联的旁通管16a,在该旁通管16上设置一个电磁阀16b。电磁阀16b连接于控制装置34(参照图10),当冷藏室用蒸发器21正在除霜时(玻璃管加热器37通电时),控制装置34使电磁阀16b打开。因此,在冷藏室用蒸发器21除霜时即使压缩机17运转,也不向冷藏室用蒸发器21供给制冷剂,仅供给冷冻室用蒸发器22。
当冷藏室用蒸发器21不除霜时(玻璃管加热器37断电时),控制装置34使电磁阀16b关闭,向冷藏室用蒸发器21和冷冻室用蒸发器22双方同时供给制冷剂。
在冷却室14内,如图9所示,在冷藏室用蒸发器21和冷冻室用蒸发器22的正下方设有四角锥形的排水盘40,用排水盘40汇集从冷藏室用蒸发器21和冷冻室用蒸发器22滴下的除霜水。如图5所示,在冰箱本体11的背部绝热壁11j内还埋设着排水软管41。而该排水软管41与排水盘40的排水管40a连接,由排水盘40汇集的除霜水通过排水管40流入到排水软管41内。
如图5所示,在冰箱本体11的底部设有蒸发皿安放室42,在蒸发皿安放室42内安放着蒸发皿43。排水软管41的下端部贯穿冰箱本体11的背部绝热壁11j后伸向蒸发皿43内,流入到排水软管41内的除霜水流到蒸发43内。如图7所示,排水软管41被配置在冷却风扇装置29的后侧。
在机械室15内,如图8所示设置一个风扇装置44。该风扇装置44由轴流式风扇44a、风扇马达44b及挡板44c构成,当风扇装置44开动时,如箭头C所示,将外部空气吸入机械室15内,外部空气按该顺序供给冷凝器18和压缩机17。风扇马达44b连接于控制装置34(参照图10),由控制装置34控制驱动。符号45表示由制冷循环单元13、制冷循环装置16、排水盘40、风扇装置44构成的冷却单元,符号45a表示覆盖冷却单元45的前侧的盖板构件。
在冰箱本体11的背部绝热壁11j内埋设着风扇送风管46。该风扇送风管46是由合成树脂等非吸水性材料构成的,如图1所示,暖风流入口46a设在机械室15的背部左角,如图6所示,暖风流出口46b设在蒸发皿安放室42的背部左上角。由风扇装置44产生的暖风通过风扇送风管46供给到蒸发皿安放室42的背部左角。
如图5所示,在蒸发皿安放室42的正面敞口部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着盖板构件47。在盖板构件47上形成排风口,从蒸发皿安放室42的背部左角输入的暖风,如箭头D所示从蒸发皿43中的水面上朝前流过,从排风口排放到外部。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当冷冻室11g内的温度升高,则控制装置34根据F温度传感器33a的检测信号检测出温度升高,并使压缩机17及冷却风扇马达29b开动。于是,封闭在制冷循环装置16中的制冷剂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供给到冷凝器18。然后,依次进行冷凝器18对制冷剂的冷凝、干燥器19对制冷剂所含水分的吸收、毛细管20使制冷剂产生压降以及流量调节,经过压降及流量调节的制冷剂供给冷藏室用蒸发器21。
制冷剂供给冷藏室用蒸发器21后,该制冷剂从利用冷却风扇装置29抽引而向箭头B方向流通的空气吸收热量,产生冷气。接着,通过冷藏室用蒸发器21后的制冷剂被供给到气液分离器23,由气液分离器23进行气液分离。然后,被分离的气态制冷剂返回压缩机17(气体注入式)。由气液分离器23分离后的液态制冷剂被供给到冷冻室用蒸发器22,从利用冷却风扇装置29抽引而向箭头A方向流通的空气吸收热量,产生冷气。
由冷藏室用蒸发器21与冷冻室用蒸发器22产生冷气后,首先,使冷气从冷却器室14通过冷气流出管28送到冷气管27内。然后,使冷气通过R冷气管30a、F冷气管30b、C冷气管30c、V/R冷气管30d供给冷藏室11e、冷却室11f、冷冻室11g、蔬菜室11h,冷气再通过F冷气回气管31和V冷气回气管32返回到冷却器室14内。在这种状态下,控制装置34根据R温度传感器33b和C温度传感器33c的检测信号控制对R风门35a和C风门35b的驱动,使冷藏室11e和冷却室11f内保持规定温度。
通过F冷气回气管31返回到冷却器室14内的F回气(水分含量少的回气)与冷冻室用蒸发器22进行热交换。而通过V冷气回气管32返回到冷却器室14内的R回气(水分含量多的回气)与冷藏室用蒸发器21进行热交换。因此,在冷藏室用蒸发器21上集中地结霜,而在冷冻室用蒸发器22上则难以结霜。
随着以上操作的反复进行使冷冻室11g内的温度降低后,控制装置34根据F温度传感器33a和R温度传感器33b的检测信号检测出温度降低,使压缩机17及冷却风扇马达29b停止工作,并使玻璃管加热器37发热。于是,凝结在冷藏室用蒸发器21上的霜溶化,除霜水从冷藏室用蒸发器21向下流到排水盘40,通过排水软管41积存在蒸发皿43内。
在这种状态下,风扇装置44开动后,首先将外部空气抽引到机械室15内,该外部空气被冷凝器18和压缩机17加热,产生暖风。然后,该暖风通过风扇送风管46供给到蒸发皿安放室42,从蒸发43中的水面上朝前流过,从盖板构件47的排风口排放到外部。
利用从蒸发43中的水面上流过的暖风使蒸发皿43内的结霜水蒸发,并与暖风一起从排风口排出。在这之后,当凝结在冷藏室用蒸发器21上的霜被完全除去而使冷藏室用蒸发器21的温度升高时,控制装置34根据冷藏室用蒸发器用温度传感器39a的检测信号检测出冷藏室用蒸发器21的温度升高,使玻璃管加热器37断电。
另外,控制装置34累计制冷循环装置16的运行时间,当达到规定时间时对玻璃管加热器38通电,使玻璃管加热器38发热。于是,凝结在冷冻室用蒸发器22上的霜溶化,并从排水盘40通过排水软管41流到蒸发43内,利用通过风扇送风管46供给的暖风使其蒸发。以上说明的控制装置34的各种操作是根据控制装置34的构成软件进行的。
按照上述实施例,通过使冷冻室11g内的冷气(水分含量少的冷气)与散热片间距密集的冷冻室用蒸发器22进行热交换,能以小外形尺寸得到高效率的强冷却性能,通过使冷藏室11e内的冷气(水分含量多的冷气)与散热片间距宽的冷藏室用蒸发器21进行热交换,在冷藏室用蒸发器21上结霜。因此,蒸发器26的冷却效率提高,并使蒸发器26薄型化,从而也使制冷循环单元13和冷却单元45薄型化,其结果是冰箱的空间效率提高。
与此同时,由于在结霜量少的冷冻室用蒸发器22上可以采用如果结霜就不起作用的偏置散热片(安装在管24a、24b后部的散热片),所以可实现冷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冷冻循环单元13、冷却单元45的更加薄型化。
在结构上还使冷藏室11e内的冷气通过单独设置的V冷气回气管32与冷藏室用蒸发器21进行热交换,使冷冻室11g内的冷气通过单独设置的F冷气回气管31与冷冻室用蒸发器22进行热交换。因此,使水分含量多的R回气和水分含量少的F回气能明确地分开而分别供给蒸发器26,所以蒸发器26对冷气的冷却效率更加提高。
在结构上还使通过冷藏室,用蒸发器21的冷气和通过冷冻室用蒸发器22的冷气从冷气送风口28a内流出,通过冷气送风口28a供给冷藏室11e和冷冻室11g。因此,与对通过各蒸发器21及22的冷气分别设置冷气送风口的情况相比,冷气送风口28a占有的空间减小。而且,还能够产生使通过冷藏室用蒸发器21的温度比较高的冷气与通过冷冻室用蒸发器22的低温冷气混合的冷气。
另外,在压缩机17的每1次循环中随着除霜操作还对温度影响小的冷藏室用蒸发器21进行除霜。因此,可靠地防止了冷藏室用蒸发器21的结霜恶化,所以能使冷藏室用蒸发器21的散热片间Pr1~Pr3更加减小,其结果是,冷藏室用蒸发器21大幅度地小型化(薄型化)。
在制冷循环装置16中还设有旁通管16a,在冷藏室用蒸发器21正在除霜时使电磁阀16b打开。因此,在冷藏室用蒸发器21除霜时即使压缩机17运行,也不向冷藏室用蒸发器21供给制冷剂,仅将制冷剂供给冷冻室用蒸发器22。因此,即使在冷藏室用蒸发器21每次除霜时,仍能可靠地产生足够量的冷气。
对难以结霜的冷冻室用蒸发器22相隔规定时间除霜一次。因此,由于第2冷却器不是未经控制地加热,所以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
制冷循环装置16配置在冰箱本体11的上部。因此,本发明适用于压缩机上置型冰箱。所以,即使象压缩机上置型冰箱那样使其制冷循环单元13、冷却单元45处在明显的位置,但由于制冷循环单元13、冷却单元45可薄型化,使制冷装置16在由安装空间或产品流通问题所限定的产品高度中所占的高度尺寸减小,所以冰箱内部11d的内容积增加。因此,上述的蒸发器26的薄型化在推销产品上是极其有利的。
冷藏室用蒸发器21和冷冻室用蒸发器22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因此,与将冷藏室蒸发器21和冷冻室用蒸发器22按上下方向配置的情况相比,可使蒸发器26和冷却单元45薄型化。
另外,还将冷藏室用蒸发器21的U形弯曲部24a′和冷冻室用蒸发器22的U形弯曲部24b′交错配置。因此,冷藏室用蒸发器21和冷冻室用蒸发器22的宽度尺寸(左右方向)被减小,使冰箱的空间效率提高。
将通过冷藏室用蒸发器21后的制冷剂供给气液分离器23,分离后的气态制冷剂返回压缩机17。因此,使气体注入化成为可能,制冷循环装置16的冷却能力提高。
下面根据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件,标以同一符号,其说明从略,以下只对不同的构件进行说明。在冷却器室14内,位于冷藏室用蒸发器21和冷冻室用蒸发器22之间设有间壁14b,从V冷气回气管32的开口32b返回的冷气,如箭头E所示,经由冷藏室用蒸发器21供给冷冻室用蒸发器22后流入冷气送风口28a内。
F冷气回气管31在V冷气回气管32的中间部位与其合流,使冷冻室11g内的冷气从F冷气回气管31通过V冷气回气管32返回冷却器室14内。而冷气流出管28的冷气送风口28a设在冷冻室用蒸发器22的下游侧。
按照上述实施例,蔬菜室11h内的冷气、冷冻室11g内的冷气、冷藏室11e内的冷气通过V冷气回气管32的开
32b返回冷却器室14内。而且,该冷气与散热片间Pr宽的冷藏室用蒸发器21进行热交换。这时,在冷藏室用蒸发器21上结霜。然后,冷气与散热片间Pf密集的冷冻室用蒸发器22进行热交换,被高效率地冷却。因此,蒸发器26对冷气的冷却效率提高,所以可使蒸发器26薄型化,其结果是冰箱的空间效率提高。
在上述第1和第2实施例中,冷藏室用蒸发器21和冷冻室用蒸发器22沿左右方向并列设置,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沿前后方向并列、或沿上下方向并列。
在上述第1和第2实施例中,还将冷却风扇装置29配置在冷气管27内,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配置在冷却器室14内的背部。
在上述第1和第2实施例中,在冰箱本体11的底部还设有蒸发皿43,将暖风通过风扇送风管46供给蒸发皿43,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将蒸发皿43装在机械室15内,同时在制冷循环装置16上连接散热管,利用该散热管的热量加热蒸发皿43。
从以上说明可知,本发明的冰箱具有以下效果。
使冷冻室内的冷气与散热片间距密集的第2冷却器进行热交换,使冷藏室内的冷气与散热片间距宽的第1冷却器进行热交换。因此,冷却器对冷气的冷却效率提高,所以可使冷却器小型化,其结果是冰箱的空间效率提高。
在使冷藏室内的冷气和冷冻室内的冷气通过分别设置的冷气回气管与冷却器进行热交换的情况下,使冷却器对冷气的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
使冷冻室内的冷气和冷藏室内的冷气合流,并使该冷气与散热片间距宽的第1冷却器进行热交换,然后与散热片间距密集的第2冷却器进行热交换,在这种情况下可使冷却器小型化,其结果是冰箱的空间效率提高。
通过在压缩机的每1次循环中对第1冷却器进行除霜,可防止第1冷却器的结霜恶化,使冷却性能提高。对第2冷却器相隔规定时间除霜一次,可使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
将第1冷却器和第2冷却器沿水平方向并列配置,可实现冷却器的薄型化。
将包含压缩机、冷却器的制冷循环装置配置在冰箱本体上部而构成压缩机上置型冰箱时,对实现薄型化的冰箱是极为有利的。
使与第1冷却器的U形弯曲部靠近一侧的第2冷却器的U形弯曲部错开配置。因此,可减小冷却器的宽度尺寸。

Claims (7)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
它备有冷却器室(14),容纳制冷循环的冷却器(26),产生供给冷藏室(11e)和冷冻室(11g)的冷气;
第1冷气流入口(32b),设于该冷却器室(14),将上述冷藏室(11e)内的冷气回流至冷却器室(14);
第1冷气回气管(32),从上述冷藏室(11e)供给冷气至上述第1冷气管流入口(32b);
第2冷气流入口(31b),设于上述冷却器室(14),将上述冷冻室(11g)内的冷气回流至冷却器室(14);和第2冷气回气管(31),从上述冷冻室(11g)供给冷气至上述第2冷气流入口(31b);
上述冷却器(26)由将从上述第1冷气流入口(32b)流入的冷气冷却的第1冷却器(21),和将由上述第2冷气流入口(31b)流入的冷气冷却的第2冷却器(22)构成;
该第2冷却器(22)的散热片间距设定得比在上述第1冷却器(21)的冷气流的上游部分的散热片间距小,
在冷却器室(14)中,设置冷气吹出口(28a),将通过第1冷却器(21)和第2冷却器(22)的空气混合并供给至冷藏室(11e)和冷冻室(11g)。
2.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
它备有冷却器室(14),容纳冷却器(26),产生供给冷藏室(11e)和冷冻室(11g)的冷气;和
冷气流入口(32b),设于该冷却器室(14),将上述冷藏室(11e)和冷冻室(11g)内的冷气回流至冷却器室(14);
上述冷却器(26)由位于从上述冷气流入口(32b)流入的冷气流的上游侧的第1冷却器(21),和位于该第1冷却器(21)的下游侧的第2冷却器(22)构成;
在冷却器室(14)中,设置冷气吹出口(28a),将通过第1冷却器(21)和第2冷却器(22)的空气混合并供给至冷藏室(11e)和冷冻室(11g);
该第2冷却器(22)的散热片间距设定得比在上述第1冷却器(21)的冷气流的上游部分的散热片间距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备有用于除去第1冷却器(21)上的霜的第1热源(37)和除去第2冷却器(22)上的霜的第2热源(38),以及对上述第1热源(37)和上述第2热源(38)进行发热控制的发热控制装置(34),该发热控制装置(34)使上述第1热源(37)在压缩机(17)的每1次循环中发热一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发热控制装置(34)使第2热源(38)每隔规定时间发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第1冷却器(21)和第2冷却器(22)沿水平方向并列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制冷循环(16)配置在冰箱本体(11)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第1冷却器(21)的U形弯曲部(24a’)和第2冷却器(22)的U形弯曲部(24b’)交错配置。
CN96101885A 1995-03-08 1996-03-08 冰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27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7048784A JPH08247622A (ja) 1995-03-08 1995-03-08 冷蔵庫
JP048784/95 1995-03-08
JP048784/1995 1995-03-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75A CN1158975A (zh) 1997-09-10
CN1105278C true CN1105278C (zh) 2003-04-09

Family

ID=12812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018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278C (zh) 1995-03-08 1996-03-08 冰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H08247622A (zh)
KR (1) KR0163120B1 (zh)
CN (1) CN1105278C (zh)
TW (1) TW3685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53501B1 (ko) * 2001-10-04 2007-08-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연속냉각이 가능한 냉장고
TW200710358A (en) * 2005-06-28 2007-03-16 Toshiba Kk A refrigerator
CN102706023B (zh) * 2011-09-06 2014-11-05 合肥雪祺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翅片蒸发器的布局结构
JP2018048798A (ja) * 2016-09-16 2018-03-29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EP3773086B1 (en) * 2018-04-12 2022-06-01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ted sales cabine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18936A (en) * 1987-02-27 1990-04-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efrigerating cycle utilizing cold accumulation material
DE3925676A1 (de) * 1989-08-03 1991-02-07 Fritz Schweikle Kuehlvitrin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18936A (en) * 1987-02-27 1990-04-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efrigerating cycle utilizing cold accumulation material
DE3925676A1 (de) * 1989-08-03 1991-02-07 Fritz Schweikle Kuehlvitr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08247622A (ja) 1996-09-27
TW368595B (en) 1999-09-01
CN1158975A (zh) 1997-09-10
KR960034947A (ko) 1996-10-24
KR0163120B1 (ko) 1999-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4286C (zh) 冷藏室门内制冰室的冷气引导结构
KR101631904B1 (ko) 냉장고
CN1773199A (zh) 电冰箱的冷却气流通道
CN102472550B (zh) 冰箱
CN110375494A (zh) 具有带蜗壳离心风机的冰箱
CN1504704A (zh) 时间分段多重循环型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892155A (zh) 冰箱
KR20100085228A (ko) 냉장고의 제상 장치
CN1793759A (zh) 冰箱以及冰箱的制造方法
US7950247B2 (en) Refrigerator related technology
CN107314602A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105278C (zh) 冰箱
CN1182360C (zh) 冰箱的控制方法
CN1096599C (zh) 电冰箱冷藏室的气流系统
CN112113382A (zh) 冷凝器改进的冰箱
CN1888763A (zh) 冰箱的除霜装置
CN1940429A (zh) 冰箱
CN100520244C (zh) 冰箱
CN1170127A (zh) 冰箱
CN215638234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5597871U (zh) 冷藏冷冻装置
US20230145778A1 (en) Refrigerator
CN1166908C (zh) 冰箱
CN1769823A (zh) 电冰箱
JP2018048798A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