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62611B - 音量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音量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62611B
CN115562611B CN202210158549.8A CN202210158549A CN115562611B CN 115562611 B CN115562611 B CN 115562611B CN 202210158549 A CN202210158549 A CN 202210158549A CN 115562611 B CN115562611 B CN 1155626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ume
value
volume value
target
volume adjus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585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62611A (zh
Inventor
时元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585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626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62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2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62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26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G06F3/165Management of the audio stream, e.g. setting of volume, audio stream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音量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在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投放的音频的过程中,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量调节指令,第一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一目标音量值;响应于第一音量调节指令,判断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超过预定阈值,保持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音量调节指令,第二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二目标音量值;响应于第二音量调节指令,基于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目标音量值确定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基于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三目标音量值。

Description

音量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音量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间对数据进行投放时,例如,将控制端(例如,移动终端)的数据投放到其它设备(例如,大屏设备)后,在控制端对投放数据的应用进行音量控制时,有些应用不会获取接收投放的设备的当前音量,因此,在控制端向接收投屏的设备发送音量控制指令时,基于音量控制指令中指示的音量对接收投放的设备的音量进行调节时,可能会存在音量骤变的情况,给用户带来极差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音量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有利于解决相关技术中在进行数据投放的过程中,在对接收投放的设备的音量进行控制时,存在音量骤变,导致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音量调节方法,包括:
在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投放的音频的过程中,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量调节指令,其中,所述第一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一目标音量值;
响应于所述第一音量调节指令,判断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超过预定阈值,保持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音量调节指令,其中,所述第二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二目标音量值;
响应于所述第二音量调节指令,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确定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基于所述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三目标音量值。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超过所述预定阈值,设置骤变标记,其中,所述骤变标记用于标记对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的调节量超过所述预定阈值;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确定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包括:在读取到所述骤变标记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的比较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
可选地,在基于所述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三目标音量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三音量调节指令,其中,所述第三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四目标音量值;
响应于所述第三音量调节指令,在读取到所述骤变标记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和所述第四目标音量值的比较关系,确定第二音量调节趋势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五目标音量值。
可选地,在基于所述第二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五目标音量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音量调节指令,其中,所述第四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六目标音量值;
响应于所述第四音量调节指令,在所述骤变标记超过预设的有效时长、且所述第六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超过所述预定阈值的情况下,保持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五音量调节指令,其中,所述第五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七目标音量值;
响应于所述第五音量调节指令,基于所述第七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六目标音量值的比较关系,确定第三音量调节趋势信息;
基于所述第三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八目标音量值。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三目标音量值,包括:
在所述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表示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小于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或者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为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音量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增加至所述第三目标音量值,所述第一音量阈值为所述第一设备的音量调节范围内的最大值;或者,
在所述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表示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大于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或者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为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二音量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减小至所述第三目标音量值,所述第二音量阈值为所述第一设备的音量调节范围内的最小值。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三目标音量值,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音量调节步长;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之间的第一音量差值和所述音量调节步长,确定第一音量调节值;
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和所述第一音量调节值,确定所述第三目标音量值;
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设置为所述第三目标音量值。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之间的第一音量差值和所述音量调节步长,确定第一音量调节值,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音量差值,将所述第一音量调节值确定为等于所述音量调节步长的N倍,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与所述第一音量差值具有正相关关系,或,N与所述第一音量差值所在的差值范围具有正相关关系。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和所述第一音量调节值,确定所述第三目标音量值包括:
在所述第一音量调节值大于所述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三目标音量值确定为等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与所述预定阈值之和,或者,将所述第三目标音量值确定为等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与第二音量调节值之和,所述第二音量调节值小于所述预定阈值;
在所述第一音量调节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三目标音量值确定为等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与所述第一音量调节值之和。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超过所述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出目标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目标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对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的调节量超过所述预定阈值。
可选地,所述发出目标提示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二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目标提示信息;或者
从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提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未超过所述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
可选地,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投放的音频,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的投放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应用的投放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应用中当前播放的目标视频,所述第一设备投放的音频是所述目标视频中的音频;或者,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上的第二应用的投放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应用的投放数据包括所述第二应用中当前播放的所述音频。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音量调节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投放的音频的过程中,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量调节指令,其中,所述第一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一目标音量值;
第一保持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音量调节指令,判断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超过预定阈值,保持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音量调节指令,其中,所述第二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二目标音量值;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音量调节指令,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确定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
第一调节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三目标音量值。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超过所述预定阈值,设置骤变标记,其中,所述骤变标记用于标记对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的调节量超过所述预定阈值;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读取到所述骤变标记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的比较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三音量调节指令,其中,所述第三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四目标音量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三音量调节指令,在读取到所述骤变标记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和所述第四目标音量值的比较关系,确定第二音量调节趋势信息;
第二调节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五目标音量值。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音量调节指令,其中,所述第四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六目标音量值;
第二保持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四音量调节指令,在所述骤变标记超过预设的有效时长、且所述第六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超过所述预定阈值的情况下,保持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
第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五音量调节指令,其中,所述第五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七目标音量值;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五音量调节指令,基于所述第七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六目标音量值的比较关系,确定第三音量调节趋势信息;
第三调节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三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八目标音量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模块包括:
增加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表示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小于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或者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为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音量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增加至所述第三目标音量值,所述第一音量阈值为所述第一设备的音量调节范围内的最大值;或者,
减小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表示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大于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或者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为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二音量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减小至所述第三目标音量值,所述第二音量阈值为所述第一设备的音量调节范围内的最小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音量调节步长;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之间的第一音量差值和所述音量调节步长,确定第一音量调节值;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和所述第一音量调节值,确定所述第三目标音量值;
设置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设置为所述第三目标音量值。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音量差值,将所述第一音量调节值确定为等于所述音量调节步长的N倍,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与所述第一音量差值具有正相关关系,或,N与所述第一音量差值所在的差值范围具有正相关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包括: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音量调节值大于所述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三目标音量值确定为等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与所述预定阈值之和,或者,将所述第三目标音量值确定为等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与第二音量调节值之和,所述第二音量调节值小于所述预定阈值;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音量调节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三目标音量值确定为等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与所述第一音量调节值之和。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超过所述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发出目标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目标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对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的调节量超过所述预定阈值。
可选地,所述发出模块包括:
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目标提示信息;或者
发送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提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调节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未超过所述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的投放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应用的投放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应用中当前播放的目标视频,所述第一设备投放的音频是所述目标视频中的音频;或者,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上的第二应用的投放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应用的投放数据包括所述第二应用中当前播放的所述音频。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触发所述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可执行指令,当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音量值时,如果该第一目标音量值超过预定阈值时,则不对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进行调节,即保持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在再次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目标音量值时,基于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目标音量值之间的比较关系,确定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基于该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到第三目标音量值。采用上述处理,有效地避免了直接依据第一设备发送的音量调节绝对值对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进行调节时,发生音量骤变的情况,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进行数据投放的过程中,在对接收投放的设备的音量进行控制时,存在音量骤变,导致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投放视频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投放音频的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量调节的处理过程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量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5a为本申请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音量调节的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音量调节的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音量调节的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音量调节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音量调节的控制逻辑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量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甲和/或乙,可以表示:单独存在甲,同时存在甲和乙,单独存在乙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电子设备之间可以进行数据的投放,例如,在两个电子设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第一设备可以将在第一设备播放的画面投放到第二设备中进行播放,第一设备可以将在第一设备播放的音频投放到第二设备中播放,第一设备还可以将在第一设备播放的视频投放到第二设备中播放。在上述投放场景中,第一设备将数据投放到第二设备上播放时,第一设备还可以对第二设备的播放进行控制,例如,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的播放进度进行控制,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的播放音量进行控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投放视频的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投放视频的场景可以是视频应用的投屏场景。在视频应用进行投屏前,在第一设备上通过视频应用播放视频内容1,在第一设备的显示页面上显示播放的视频内容1,第二设备上播放自身的数据源或者处于等待播放的状态;在第一设备上接收对视频应用上的投屏控件的操作,将视频应用上播放的视频内容1投放到第二设备上,即在投屏后,第一设备上的视频应用可以停止播放视频内容1,第二设备停止播放自身的数据源,而播放第一设备投放过来的视频内容1。之后,第一设备可以通过对视频应用的播放控制,来实现对第二设备的播放控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投放的视频内容1包括了: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不仅投放画面,还投放音频。为实现上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投放视频,可以采用多种投放原理,例如,可以采用以下投放原理来实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指令中携带有要投放的视频的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Resource Locator,简称为URL),第二设备通过访问该URL从服务器(云端的服务器或者第一设备充当的服务器)获取该视频(包括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投放原理仅为一种举例,其它能够实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投放的方式也应当可以应用于本申请。
在上述视频应用的投屏场景中,该第一设备可以是屏幕相对小的设备,第二设备则可以是一个屏幕相对大的设备,采用视频应用投屏的方式,能够将在屏幕相对小的设备上播放的内容投放在一个屏幕相对大的设备上,实现大屏播放,以提高用户体验。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在上述视频应用的投屏场景中,上述第一设备可以为手机,手机上安装有多种视频应用,多种视频应用具备投屏功能。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第一设备除了手机以外,还可以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手表、上网本、可穿戴电子设备、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车载设备、智能汽车、智能音响、机器人、智能眼镜、智能电视等。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上述第二设备可以是具有任何大屏的设备。例如,可以是电视,智慧屏,广告屏,会议屏,墙体屏等。该第二设备满足投屏协议的要求,能够接受第一设备的应用投屏。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投放音频的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投放音频的场景可以是音频应用的推送场景。在音频应用进行推送前,在,在第一设备通过音频应用播放音频内容1,在第二设备上播放自身的数据源,或者处于等待播放的状态。在第一设备上接收对音频应用上的推送控件的操作,将音频应用上播放的音频内容1推送到第二设备上,即在音频内容1推送后,第一设备上的音频应用可以停止音频内容1的播放,第二设备停止播放自身的数据源,而播放第一设备推送过来的音频内容1。之后,第一设备可以通过对音频应用的播放控制,来实现对第二设备的播放控制。
在上述音频应用的推送场景中,该第一设备可以是播放音质相对较差的设备,第二设备则可以是播放音质较好的设备,采用音频应用推送的方式,能够将在播放音质较差的设备上播放的内容推送到播放音质较好的设备上进行播放,实现音频内容的优质播放,以提高用户体验。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在上述音频应用的推送场景中,上述第一设备可以为手机,手机上安装有多种音频应用,多种音频应用具备推送功能。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第一设备除了手机以外,还可以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手表、上网本、可穿戴电子设备、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车载设备、智能汽车、智能音响、机器人、智能眼镜、智能电视等。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上述第二设备可以为电视,智慧屏,智能音箱,智能立体音响设备,等。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设备,第二设备也可能称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电子设备之间进行上述数据投放的过程中,第一设备可以对应用的控制,来实现对第二设备的播放控制。例如,在上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进行音频投放(包括上述所指的视频应用投屏和音频应用推送)时,在第一设备通过对应用进行音量控制时,有些应用并不会获取第二设备侧的当前音量,而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音量控制指令直接进行控制时,可能存在第二设备音量骤变的情况,给用户带来极差的使用体验。基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音量值来说明。第一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为50,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为10,用户想要提高第二设备的音量,于是通过第一设备进行音量增加,而此时,第一设备不会预先获取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所以基于第一设备侧音量50进行变动。假设第一设备侧每次变动10个音量,则当前传递给第二设备的音量值是60,第二设备侧音量由10骤变为60,用户体验差。
针对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音量调节方法,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量调节的处理过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视频应用的投屏为例,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进行视频应用投屏,在投屏过程中,用户通过对第一设备上视频应用的播放音量的调整,来对第二设备的音量进行调整。主要调节过程为:S1,用户想要对第二设备的音量进行调节时,在第一设备上对应用的音量进行调节,得到目标音量值;S2,第一设备直接将调节的目标音量值发送给第二设备;S3,第二设备将接收的音量值与当前音量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之差大于预定阈值,则此次不对第二设备的音量进行调整,并提示用户音量发生骤变。S4,再次对应用的音量进行调节,再次得到目标音量值;S5,将再次得到的目标音量值发送给第二设备;S6,第二设备当再次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音量调节值时,依据此次的音量调节值与上次的音量调节值的比较关系,确定音量的调节趋势,之后依据该音量调节趋势,以及第二设备的自身的音量调节策略,对第二设备的音量进行调节,避免音量骤变的情况。
针对上述具体音量值的例子,在调整前,第一设备的音量值为50,第二设备的音量值为10,用户希望将声音调大,因此,操作第一设备上视频应用的音量增加键,视频应用接收到音量增加的指令,假如第一设备每次调整的音量值为10,则将第一设备的音量值50增加为60,并将目标音量值设置为60,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接收到目标音量值60后,与当前音量值10进行比较,发现音量发生了骤变,由于此次并不知晓第一设备是需要将声音调大还是调小,此次不进行调整,只是对此次调整的目标值60进行记录;之后,用户再次操作第一设备上视频应用上的音量增加键,视频应用再次接收到音量增加的指令后,将第一设备的音量值60增加为70,并将目标音量值70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将此次的目标音量值70与上次的目标音量值60进行比较发现是需要将音量进行调大,因此,按照第二设备的调节方式将第二设备的音量值10调节到20(如果第二设备的调节步长也为10),因此,有效地避免了第二设备声音骤变的情况。在上述音量调节的方案中,第一设备仅涉及简单的音量增加按键的操作,具体如何对第二设备的音量进行控制,是由第二设备一侧来处理的。因此,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具体以第二设备侧的处理来对本方案进行说明。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量调节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电子设备间的音频投放场景中,例如,在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进行音频投放时,第一设备通过对音量的调节来实现对第二设备音量的控制。该音量调节方法的控制逻辑应用于上述接收音频投放的第二设备中,如图4所示,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在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投放的音频的过程中,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量调节指令,其中,第一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一目标音量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投放的音频可以包括多种情况,例如,可以是接收第一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的投放数据,其中,第一应用的投放数据包括第一应用中当前播放的目标视频,第一设备投放的音频是目标视频中的音频;在本情况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进行应用投屏,即通过应用投屏将应用中的画面和音频均投放给第二设备。比如,上述场景中手机将视频应用投放给电视大屏的场景,即此种情况可以是小屏幕向大屏幕投放的场景,实现用户的大屏体验。又例如,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投放的音频可以是接收第一设备上的第二应用的投放数据,其中,第二应用的投放数据包括第二应用中当前播放的音频。在本情况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进行应用投屏,该应用为音频应用,第一设备将播放的音频投放给第二设备。在此种情况下,第二设备的播放音质一般比第一设备的播放音质高,实现用户高音质的播放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进行应用投屏时,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连接于同一个WiFi,通过投屏协议进行数据通讯。在第一设备搜索到第二设备之后,第一设备发送一个要投放的应用的地址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接收到该地址后,开始播放。第一设备可以通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令的方式,控制第二设备的进度,音量等。其中,投屏协议可以有数字家庭网络联盟(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简称为DLNA)协议,空中播放(Airplay)协议等。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量调节指令,以对第二设备的音量进行调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一目标音量值,该第一目标音量值可以是一个第一设备发送的音量绝对值。例如,该第一目标音量值可以是用户在第一设备上对应用的音量进行调节时,调节后得到的音量值。
步骤S402:响应于第一音量调节指令,判断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超过预定阈值,保持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量调节指令时,一般情况下,会依据该第一音量调节指令中所携带的第一目标音量值进行调节。但由于第一设备的应用不会同步第二设备当前的音量值,因此,给第二设备发送过去的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设备当前的音量值可能相差较大,因此,如果直接依据该第一目标音量值进行调节的话,可能会出现音量骤变,导致第二设备的播放音量突然变大或者突然变小,影响用户体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一个预定阈值,如果第二设备的音量调节量超过这个阈值则认为播放音量会发生突变,如果第二设备的音量调节量未超过这个预定阈值,则认为播放音量不会发生突变。因此,在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量调节指令中所携带的第一目标音量值时,可以先计算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之后将该差值与上述预定阈值进行比较。在该差值超过上述预定阈值时,即第二设备如果按照上述第一目标音量进行调节时,会发生播放音量的突变,此时,对第二设备的播放音量不进行调节,即保持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由于此时仅获得一次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音量值,第二设备并不知晓用户的音量调节趋势,因此,无法对第二设备的音量进行调节,记录该第一目标音量值,用于后续第二设备判断音量调节趋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判断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是否超过预定阈值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可以先设置一个参考阈值,该参考阈值大于该预定阈值,在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大于该参考阈值时,则可以认为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大于该预定阈值。参考阈值的设置可以相对于规范一些,通过规范地设置参考阈值,使得对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与预定阈值之间的比较更高效一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判断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超过预定阈值时,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设置骤变标记,其中,骤变标记用于标记对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的调节量超过预定阈值。通过设置骤变标记,表明在此次应用投放的过程中,在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进行音量调节时,已经发生过音量骤变的情况,因此,后续音量调节时,是依据大屏的音量进行调节的。即,在用户对第一设备上应用的音量进行调节时,第二设备不会依据第一设备直接发送的目标音量进行调节,而是依据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进行调节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发出目标提示信息,其中,目标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对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的调节量超过预定阈值。通过发送目标提示信息的方式,使得用户可以知晓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音量是不匹配的。因此,后续如果需要达到目标音量,可能需要进行多次调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出目标提示信息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可以在第二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目标提示信息;或者,从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目标提示信息。在第二设备的显示屏上直接显示的方式,清楚,实现简单,例如,可以通过第二设备的Toast消息展示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在第二设备上显示对话框(Dialog)的方式来进行提示。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采用Toast消息展示的方式,以及采用对话框展示的方式均为提示用户的一种方式,当然也不限于上述方式,其它在第二设备上提示的方式也属于本申请的一部分。另外,通过将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信息的方式时,由于信息是在第一设备上显示的,第一设备在用户手里,因此,这种方式也能够使得用户注意到该提示信息,进而能够保证后续音量调节的准确性。
步骤S403: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音量调节指令,其中,第二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二目标音量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发送第一音量调节指令后,由于第一目标音量值超过预定阈值,第二设备没有对音量进行调节。第二设备再次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音量调节指令,该指令中携带需要将第二设备的音量调节到的第二目标音量值。
步骤S404:响应于第二音量调节指令,基于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目标音量值确定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目标音量值进行比较,得到两者的比较关系,基于该比较关系,确定第一音量调节趋势。其中,基于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目标音量值的比较关系,确定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时,可以包括以下方式:在第一目标音量值大于第二目标音量值时,确定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为将第二设备的音量减小;在第一目标音量值小于第二目标音量值时,确定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为将第二设备的音量增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设置了骤变标记的情况下,基于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目标音量值的比较关系,确定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时,在读取到骤变标记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基于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目标音量值的比较关系,确定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因为在对第二设备的音量状态设置了骤变标记后,表明在此次音频投放过程中,已经对第二设备进行过音量调节并且已经发生过音量骤变,因此,再次接收到第二音量调节指令时,就可以判断出两次调节的趋势。通过对骤变标记的读取,使得获取音量调节趋势的逻辑更清楚一些。
步骤S405:基于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三目标音量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三目标音量值时,依据上述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所表示的调节趋势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调节方式对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进行调节。例如,在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表示第一目标音量值小于第二目标音量值的情况下,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增加至第三目标音量值;或者,在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表示第一目标音量值大于第二目标音量值的情况下,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减小至第三目标音量值。即通过上述第一音量调节趋势,对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进行增加或减少,满足不同调节方向上的音量调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三目标音量值时,在对具体音量值进行调节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处理方式:获取第二设备的音量调节步长,其中,音量调节步长为第二设备每进行一次音量调节时,第二设备所调节的音量值,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也具有音量调节步长,第一设备的音量调节步长和第二设备的音量调节步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基于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目标音量值之间的第一音量差值和音量调节步长,确定第一音量调节值;根据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和第一音量调节值,确定第三目标音量值;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设置为第三目标音量值。
可选地,基于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目标音量值之间的第一音量差值和音量调节步长,确定第一音量调节值时,基于第一音量差值,将第一音量调节值确定为等于音量调节步长的N倍,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与第一音量差值具有正相关关系,或,N与第一音量差值所在的差值范围具有正相关关系。例如,在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目标音量值之间的差值较大时,即第一音量差值较大时,该第一音量调节值可以对应地大一些,即N的取值可以大一些,当该第一音量减值较小时,该第一音量调节值可以对应地小一些,即N的取值可以小一些。采用N的倍数的方式来确定该第一音量调节值,相对于每次调节时均依据音量调节步长进行调节的方式而言,在需要多次依据音量调节步长时,仅依据音量调节步长的N倍确定的第一音量调节值进行调节即可,可以有效避免多次调节,有效提高调节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和第一音量调节值,确定第三目标音量值时,可能存在第一音量调节值大于上述预定阈值的可能,如果第一音量调节值大于上述预定阈值时,同样会出现第二设备的音量骤变的情况。因此,可以依据第一音量调节值与上述预定阈值的比较关系,分别确定第三目标音量值。
例如,在第一音量调节值大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三目标音量值确定为等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与预定阈值之和,或者,将第三目标音量值确定为等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与第二音量调节值之和,第二音量调节值小于预定阈值。因此,在第一音量调节值大于上述预定阈值时,直接将该第一音量调节值更新为该预定阈值。或者,在第一音量调节值大于上述预定阈值时,将该第一音量调节值更新为比该预定阈值小的第二音量调节值,确保在确定第三目标音量值后,对音量的调节量不超过上述预定阈值,即使得对第二设备的音量调节不发生骤变的情况。
又例如,在第一音量调节值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三目标音量值确定为等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与第一音量调节值之和。即在第一音量调节值小于或等于该预定阈值时,不对该第一音量调节值进行更新处理。
通过上述实施例,在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目标音量值时,如果该第一目标音量值超过预定阈值时,则不对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进行调节,即保持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在再次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目标音量值时,基于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目标音量值之间的比较关系,确定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基于该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到第三目标音量值。采用上述处理,有效地避免了直接依据第一设备发送的音量调节绝对值对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进行调节时,发生音量骤变的情况,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进行应用投屏的过程中,在对接收投屏的设备的音量进行控制时,存在音量骤变,导致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基于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三目标音量值之后,可能第三目标音量值还是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用户感觉目前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还是比较小,或者比较大,因此,还需要对该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进行调节。因此,在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三目标音量值后,还可以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三音量调节指令,其中,第三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四目标音量值;响应于该第三音量调节指令,在读取到骤变标记的情况下,基于第二目标音量值和第四目标音量值的比较关系,确定第二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基于第二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五目标音量值。因此,在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发生骤变后,并设置过骤变标记后,在再次接收到音量调节指令,并且读取到该骤变标记时,可以直接依据此次音量调节值与上一次音量调节值之间的比较关系,确定音量调节趋势,而不需要再次判断此次的调节是否会发生骤变,进而直接依据确定的音量调节趋势,对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进行调节。通过读取骤变标记的方式确定此次音量调节的状态,进而确定音量调节趋势,有效地提高了音量调节效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基于第二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五目标音量值之后,如果此时的第五目标音量值能够满足用户的音量要求,则停止音量调节。如果此时的第五目标音量值还是不能够满足用户的音量要求,则继续采用上述方式对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进行调节,直到调节到满足用户的音量要求。
在依据上述方式对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调节到满足用户的音量要求后,此时第一设备在继续将音频投放到第二设备的过程中,第一设备可能用作他用,例如,登录网站阅读网页内容,还可以启动其它的视频应用等。而在启动其它的应用时,由于应用的需求不同,可能也会调节第一设备的音频,因此,第一设备的音频可能也会导致改变。在第一设备的音频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当用户由其它应用再次回到向第二设备投放的应用时,此前的音量值已经不是切换其它应用前最后一次向第二设备发送的目标音量值了,因此,如果直接将此时的音量值发送给第二设备,也可能会导致第二设备的音量骤变。
为避免上述音量骤变的情况,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骤变标记设置了有效时长,即在超过该有效时长时,需要重新判定对第二设备的音量调节是否会发生骤变。
例如,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音量调节指令,其中,第四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六目标音量值;响应于该第四音量调节指令,在骤变标记超过预设的有效时长、且第六目标音量值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保持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五音量调节指令,其中,第五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七目标音量值;响应于该第五音量调节指令,基于第七目标音量值与第六目标音量值的比较关系,确定第三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基于第三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八目标音量值。采用上述对骤变标记设置有效时长的处理方式,能够依据第一设备的使用情况,灵活地对第二设备的音量调节进行控制,使得不管环境如何变更,对第二设备的音量的调节均不发生骤变,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未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一目标音量值。因此,在音量调节值不超过预定阈值时,直接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到第一设备发送过来的第一目标音量值。
基于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该可选实施方式中,以第一设备为手机,第二设备以电视大屏为场景进行说明。
在该可选实施方式中,手机向电视大屏进行应用投屏,在本可选实施方式中,该应用投屏可以为视频应用投屏。在进行应用投屏后,手机的初始状态为:应用当前音量值为50,每次音量调节的步长为10。电视大屏的当前音量值currentSysVol=10,音量骤变阈值Δt=10,电视大屏的调节步长也为10。此时用户感觉大屏的当前音量过低,想要通过手机应用增加音量。其中,手机和电视大屏的音量调节均是有范围限制的,例如,在本可选实施方式中,手机和电视大屏的音量调节范围都是[0,100],即音量的调节的最大值为100,音量调节的最小值为0。本可选实施方式实现的步骤如下:
S1,用户点击应用APP中的音量+键。
S2,手机APP接收到音量+的指令后,将目标音量设置为60,并发送给电视大屏。
S3,电视大屏接收到指令后,从指令中解析出目标音量60,将目标音量60与当前音量值10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差值大于骤变阈值10,因此,确定音量调节发生了骤变,记录下此次的调节值preVol=60。此时,提示用户检测到音量骤变,但由于不知道音量调整的趋势,此次不调节电视大屏的音量,后续音量调整将基于大屏音量进行调整。需要说明的是,在电视大屏接收该指令时,电视大屏可能作出两种响应结果。一种是,由于没有对电视大屏的音量进行调整,所以在电视大屏上没有任何显示。如图5a所示,图5a为本申请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音量调节的示意图。另一种是,虽然没有对电视大屏的音量进行调整,但是大屏的音量还是发生了骤变的,因此,可以在大屏上显示音量发生骤变的提示信息。如图5b所示,图5b为本申请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音量调节的示意图。其中,在通过提示信息提示用户时,可以采用在电视大屏上显示Toast消息的方式进行提示,在提示一段时间后,该Toast消息自动消失,避免造成对用户观看电视大屏的干扰。
S4,用户看到电视大屏的提示后,再次按音量+键。
S5,手机接收到音量+键的指令后,将目标音量设置为70,并发送给电视大屏。
S6,电视大屏接收到指令后,解析出目标音量值70,将此次接收到的目标音量值70与上次记录的目标音量值60进行比较,发现音量调节趋势是增长的,于是在电视大屏的当前音量值(currentSysVol=10)的基础上进行音量增加,因为电视大屏的调节步长为10,因此,调节后电视大屏的音量为currentSysVol+10=20。
通过电视大屏的上述控制方式,使得大屏由之前的当前音量值10调节为了音量值20,避免了由当前音量值10调节为60的骤变情况。
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中,对电视大屏的音量调节是增长的,相反,对电视大屏的音量调节也可以是减小的。如上述的场景,手机向电视大屏进行应用投屏,在本可选实施方式中,该应用投屏也可以为视频应用投屏。在进行应用投屏后,手机的初始状态为:应用当前音量值为30,每次音量调节的步长为10。电视大屏的当前音量值currentSysVol=60,音量骤变阈值Δt=10,电视大屏的调节步长也为10。此时用户感觉大屏的当前音量过高,想要通过手机应用减小音量。实现的步骤如下:
S1,用户点击应用APP中的音量-键。
S2,手机APP接收到音量-的指令后,将目标音量设置为20,并发送给电视大屏。
S3,电视大屏接收到指令后,从指令中解析出目标音量20,将目标音量20与当前音量值60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差值大于骤变阈值10,因此,确定音量调节发生了骤变,记录下此次的调节值preVol=20。此时,提示用户检测到音量骤变,但由于不知道音量调整的趋势,此次不调节电视大屏的音量,后续音量调整将基于大屏音量进行调整。需要说明的是,在电视大屏接收该指令时,电视大屏也可能作出两种响应结果。一种是,由于没有对电视大屏的音量进行调整,所以在电视大屏上没有任何显示。如图6a所示,图6a为本申请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音量调节的示意图。另一种是,虽然没有对电视大屏的音量进行调整,但是大屏的音量还是发生了骤变的,因此,可以在大屏上显示音量发生骤变的提示信息。如图6b所示,图6b为本申请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音量调节的示意图。其中,在通过提示信息在提示用户时,可以采用在电视大屏上显示Toast消息的方式进行提示,在提示一段时间后,该Toast消息自动消失,避免造成对用户观看电视大屏的干扰。
S4,用户看到电视大屏的提示后,再次按音量-键。
S5,手机接收到音量+键的指令后,将目标音量设置为10,并发送给电视大屏。
S6,电视大屏接收到指令后,解析出目标音量值10,将此次接收到的目标音量值10与上次记录的目标音量值20进行比较,发现音量调节趋势是减小的,于是在电视大屏的当前音量值(currentSysVol=60)的基础上进行音量减小,因为电视大屏的调节步长为10,因此,调节后电视大屏的音量为currentSysVol-10=50。
通过电视大屏的上述控制方式,使得大屏由之前的当前音量值60调节为了音量值50,避免了由当前音量值60调节为20的骤变情况。
结合上述音量增加和减小的流程,电视大屏的控制逻辑如下:
图7为本申请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音量调节的控制逻辑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控制逻辑包括如下步骤:
S1,本次投屏开始;
S2,电视大屏开始进行播放,初始化各个变量值:电视大屏系统音量初值为:currentSysVol(取值区间为0~100),趋势(direction)初值为0(0:未知,1:增大,-1:减小),声音骤变阈值Δt;骤变标记flag:(false),电视大屏音量调整步长:Δc,上一次音量调整的值:preVol;
S3,接收到电视大屏想要设定的目标音量值:aimVol,其中,该值为手机在指示指令中携带的目标音量值;
S4,判断目标音量值aimVol与电视大屏的当前值currentSysVol是否超过骤变阈值Δt,或者骤变标记是否为true,在判断结果为是时,进入S5,否则进入S12;
S5,判断骤变标记是否为true,在判断结果为是时,进入S6,否则进入S10;
S6,将骤变标记设置为flag=true;
S7,提示用户检测到电视大屏音量发生骤变,后续音量将基于电视大屏音量进行调整;
S8,记录当前目标音量值,即currentSysVol;
S9,判断本次投屏是否结束,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进入S13,否则返回S3;
S10,基于本次目标音量值与上次目标音量值,确定音量调节趋势,即
并基于音量调节趋势,确定要调节到的目标音量值:currentSysVol=currentSysVol+Δc*didrection;
S11,将电视大屏的音量值设置为得到的当前音量值currentSysVol;
S12,将电视大屏的音量值设置为手机发送过来的目标音量值,即preVol=aimVol;
S13,本次投屏结束。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确定音量调节趋势的过程中,对于音量调节范围的临界值的特殊情况也进行了考虑,例如,手机和电视大屏的调节区间均是:(0~100)。
在骤变标记Flag已经为true时,此时电视大屏的音量为50,手机上一次传给电视大屏的音量值为100,即preVol=100,用户此时感觉电视大屏声音比较小,想要继续增加音量,于是继续按手机上面的音量+,但是手机传给电视大屏的音量值始终会是100。
电视大屏上面此时收到的aimVol=100,如果仅比较aimVol和preVol的大小,则无法计算出当前的趋势,用户无法通过手机继续调整电视大屏音量增大。
而在采用上述公式的形式时,可以避免这种问题。上述公式的含义如下:
如果aimVol>preVol或aimVol=100,则direction=1,即手机侧的音量调节趋势为增加音量,或者手机侧发送的调节音量再次为最大音量值100时,在电视大屏侧按照音量调节策略增大音量;
如果aimVol<preVol或aimVol=0,则direction=-1,即手机侧的音量调节趋势为减小音量,或者手机侧发送的调节音量再次为最小音量值0时,在电视大屏侧按照音量调节策略减小音量;
如果aimVol=preVol且aimVol≠0且aimVol≠100,则direction=0,即手机侧的音量调节趋势是不进行音量调节,因此,在电视大屏侧不进行音量调节操作。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框图。本实施例的软件架构仅作为实例,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操作系统。本实施例的软件架构可以为上述第二设备的软件架构,本实施例中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安卓(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层、框架层、硬件抽象层和硬件层。
应用层(Application,App)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例如,该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应用。应用层又可以分为显示界面和应用逻辑。应用层以在第二设备上的投放应用为例进行说明。
投放应用的显示界面包括视频投放,音频投放等。其中,在视频投放时,在第二设备的显示界面上显示投放画面和投放音频;在音频投放时,在第二设备的显示界面上投放音频。
投放应用的应用逻辑包括目标音量记录模块、音量骤变判定模块、调节控制模块和音量调节模块等。目标音量记录模块用于记录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音量值;音量骤变判定模块用于比较第一设备发送的目标音量值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确定音量调节是否发生骤变;调节控制模块用于在音量调节发生骤变时,控制第二设备不进行调节,在音量调节未发生骤变时,控制第二设备进行音量调节;音量调节模块,用于依据调节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对音量进行调节。
框架层(Framework,FWK)为应用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在图8中,框架层包括操作控制接口,该操作控制接口,用于第一设备通过对应用的控制实现对第二设备的控制。操作控制接口可以包括播放进度控制和音量控制。该操作控制接口,接收第一设备以控制指令的方式发送的一些控制参数,例如,目标音量值,播放进度位置等。
硬件抽象层(HAL)是位于操作系统内核与硬件电路之间的接口层,其目的在于将硬件抽象化。它隐藏了特定平台的硬件接口细节,为操作系统提供虚拟硬件平台,使其具有硬件无关性,可在多种平台上进行移植。在图8中,HAL包括投放硬件抽象层,投放硬件抽象层包括投放内容1,投放内容2,投放内容3等。可理解,该投放内容1,投放内容2,投放内容3为抽象出来的对象。
硬件层(HardWare,HW)是位于操作系统最底层的硬件。在图8中,HW包括视频播放器,音频播放器,等。其中,视频播放器,音频播放器可对应于电子设备(第二设备)上的视频投放和音频投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量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视频处理可以应用于上述电子装置中,如图9所示,该音量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901,第一保持模块902,第二接收模块903,第一确定模块904和第一调节模块905,下面对该装置进行说明。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投放的音频的过程中,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量调节指令,其中,第一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一目标音量值;
第一保持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音量调节指令,判断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超过预定阈值,保持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音量调节指令,其中,第二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二目标音量值;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二音量调节指令,基于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目标音量值确定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
第一调节模块,用于基于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三目标音量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装置还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判断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超过预定阈值,设置骤变标记,其中,骤变标记用于标记对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的调节量超过预定阈值;
第一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读取到骤变标记的情况下,基于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目标音量值的比较关系,确定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三音量调节指令,其中,第三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四目标音量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三音量调节指令,在读取到骤变标记的情况下,基于第二目标音量值和第四目标音量值的比较关系,确定第二音量调节趋势信息;
第二调节模块,用于基于第二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五目标音量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音量调节指令,其中,第四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六目标音量值;
第二保持模块,用于响应于第四音量调节指令,在骤变标记超过预设的有效时长、且第六目标音量值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保持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
第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五音量调节指令,其中,第五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七目标音量值;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五音量调节指令,基于第七目标音量值与第六目标音量值的比较关系,确定第三音量调节趋势信息;
第三调节模块,用于基于第三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八目标音量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第一调节模块包括:
增加单元,用于在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表示第一目标音量值小于第二目标音量值,或者第二目标音量值为第一设备的第一音量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增加至第三目标音量值,第一音量阈值为第一设备的音量调节范围内的最大值;或者,
减小单元,用于在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表示第一目标音量值大于第二目标音量值,或者第二目标音量值为第一设备的第二音量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减小至第三目标音量值,第二音量阈值为第一设备的音量调节范围内的最小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第一调节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设备的音量调节步长;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目标音量值之间的第一音量差值和音量调节步长,确定第一音量调节值;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和第一音量调节值,确定第三目标音量值;
设置单元,用于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设置为第三目标音量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第一音量差值,将第一音量调节值确定为等于音量调节步长的N倍,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与第一音量差值具有正相关关系,或,N与第一音量差值所在的差值范围具有正相关关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第三确定单元包括: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在第一音量调节值大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三目标音量值确定为等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与预定阈值之和,或者,将第三目标音量值确定为等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与第二音量调节值之和,第二音量调节值小于预定阈值;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在第一音量调节值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三目标音量值确定为等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与第一音量调节值之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装置还包括:
发出模块,用于在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发出目标提示信息,其中,目标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对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的调节量超过预定阈值。
可选地,发出模块包括:
显示单元,用于在第二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目标提示信息;或者
发送单元,用于从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目标提示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调节模块,用于在第一目标音量值与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未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一目标音量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第一接收模块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的投放数据,其中,第一应用的投放数据包括第一应用中当前播放的目标视频,第一设备投放的音频是目标视频中的音频;或者,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设备上的第二应用的投放数据,其中,第二应用的投放数据包括第二应用中当前播放的音频。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触发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具体实现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等。
具体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可执行指令,当可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及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任一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音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设备运行第一应用时,第二设备播放数据源,其中,所述第一应用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上播放目标视频,所述目标视频与所述播放数据源不同;
所述第二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应用投屏,接收所述第一设备投放的音频;
在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投放的音频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量调节指令,其中,所述第一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一目标音量值;
所述第二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音量调节指令,判断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超过预定阈值,保持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音量调节指令,其中,所述第二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二目标音量值;
所述第二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二音量调节指令,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确定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基于所述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三目标音量值;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三目标音量值,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音量调节步长;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之间的第一音量差值和所述音量调节步长,确定第一音量调节值;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和所述第一音量调节值,确定所述第三目标音量值;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设置为所述第三目标音量值;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之间的第一音量差值和所述音量调节步长,确定第一音量调节值,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音量差值,将所述第一音量调节值确定为等于所述音量调节步长的N倍,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与所述第一音量差值具有正相关关系,或,N与所述第一音量差值所在的差值范围具有正相关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超过预定阈值,设置骤变标记,其中,所述骤变标记用于标记对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的调节量超过所述预定阈值;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确定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包括:在读取到所述骤变标记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的比较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三目标音量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三音量调节指令,其中,所述第三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四目标音量值;
响应于所述第三音量调节指令,在读取到所述骤变标记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和所述第四目标音量值的比较关系,确定第二音量调节趋势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五目标音量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第二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五目标音量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四音量调节指令,其中,所述第四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六目标音量值;
响应于所述第四音量调节指令,在所述骤变标记超过预设的有效时长、且所述第六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超过所述预定阈值的情况下,保持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五音量调节指令,其中,所述第五音量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七目标音量值;
响应于所述第五音量调节指令,基于所述第七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六目标音量值的比较关系,确定第三音量调节趋势信息;
基于所述第三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八目标音量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第三目标音量值,包括:
在所述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表示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小于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或者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为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音量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增加至所述第三目标音量值,所述第一音量阈值为所述第一设备的音量调节范围内的最大值;或者,
在所述第一音量调节趋势信息表示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大于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或者所述第二目标音量值为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二音量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减小至所述第三目标音量值,所述第二音量阈值为所述第一设备的音量调节范围内的最小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和所述第一音量调节值,确定所述第三目标音量值包括:
在所述第一音量调节值大于所述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三目标音量值确定为等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与所述预定阈值之和,或者,将所述第三目标音量值确定为等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与第二音量调节值之和,所述第二音量调节值小于所述预定阈值;
在所述第一音量调节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三目标音量值确定为等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与所述第一音量调节值之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超过所述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出目标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目标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对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的调节量超过所述预定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出目标提示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二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目标提示信息;或者
从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提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与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之间的差值未超过所述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音量值调节至所述第一目标音量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投放的音频,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上的所述第一应用的投放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应用的投放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应用中当前播放的所述目标视频,所述第一设备投放的音频是所述目标视频中的音频;或者,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上的第二应用的投放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应用的投放数据包括所述第二应用中当前播放的所述音频。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触发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158549.8A 2022-02-21 2022-02-21 音量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5626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58549.8A CN115562611B (zh) 2022-02-21 2022-02-21 音量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58549.8A CN115562611B (zh) 2022-02-21 2022-02-21 音量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2611A CN115562611A (zh) 2023-01-03
CN115562611B true CN115562611B (zh) 2024-04-30

Family

ID=84738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58549.8A Active CN115562611B (zh) 2022-02-21 2022-02-21 音量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6261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15247A (ko) * 2011-08-02 2013-02-13 정재훈 사용자의 음성 입력을 확인하기 위한 음악 컨텐츠 출력 방법
CN105024665A (zh) * 2015-07-27 2015-11-04 苏州宏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音量检测的自适应车用播放方法
CN105933537A (zh) * 2016-06-16 2016-09-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音量处理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9828738A (zh) * 2018-12-26 2019-05-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音量调节控制方法、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22487A (zh) * 2018-01-08 2019-07-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音量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3010139A (zh) * 2021-03-10 2021-06-22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071307A (zh) * 2021-11-29 2022-02-1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的音量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15247A (ko) * 2011-08-02 2013-02-13 정재훈 사용자의 음성 입력을 확인하기 위한 음악 컨텐츠 출력 방법
CN105024665A (zh) * 2015-07-27 2015-11-04 苏州宏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音量检测的自适应车用播放方法
CN105933537A (zh) * 2016-06-16 2016-09-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音量处理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10022487A (zh) * 2018-01-08 2019-07-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音量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9828738A (zh) * 2018-12-26 2019-05-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音量调节控制方法、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10139A (zh) * 2021-03-10 2021-06-22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071307A (zh) * 2021-11-29 2022-02-1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的音量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2611A (zh) 2023-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6535351A (ja) 動画情報共有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11490156B2 (en) Delay control method, delay control apparatus, termina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686446B (zh) 内容投射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22028234A1 (zh) 直播间分享方法及装置
CN105337800B (zh) 轮询频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WO2019105239A1 (zh) 视频流发送方法、播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99262B (zh) 信息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212357B2 (en) Media player for receiving media content from a remote server
CN113518247A (zh) 视频播放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60259453A1 (en) Dynamic adjustment of cloud game data streams to output device and network quality
US20230053256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media for providing dynamic media sessions with audio stream expansion features
CN114157893B (zh) 多设备间视频同步播放的方法及装置
CN112584189A (zh) 直播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74227B (zh) 虚拟物品的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839175A (zh) 一种基于智能电视的交互方法、存储介质以及智能电视
CN115562611B (zh) 音量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7076009A1 (zh) 一种节目回看方法、一种播放器及一种终端
JP2004185139A (ja) 表示システム及び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1698261A (zh) 基于流媒体的视频播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627205B2 (en) System for managing multi-media content across multiple software applications
CN114501122B (zh) 音视频数据的投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投屏器
WO2021258608A1 (zh) 带宽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JP4408383B2 (ja) 情報配信装置、情報配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配信方法
US20210185365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media for providing dynamic media sessions with video stream transfer features
US2017017159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video program intera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