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56874A - 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56874A
CN115556874A CN202210860927.7A CN202210860927A CN115556874A CN 115556874 A CN115556874 A CN 115556874A CN 202210860927 A CN202210860927 A CN 202210860927A CN 115556874 A CN115556874 A CN 115556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oy
plate
protection
buoy body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609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86092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568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56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568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2/00Buo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2/00Buoys
    • B63B22/04Fixations or other anchor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43/00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43/18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 or grounding; reducing collision dam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45/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 B63B45/04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devices being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ssel or par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2/00Buoys
    • B63B2022/006Buo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asuring or watch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43/00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43/18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 or grounding; reducing collision damage
    • B63B2043/185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 or grounding; reducing collision damage using shock absorbing telescoping buff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监测浮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漂;浮标本体;浮标本体底部设置有绳索,且绳索尾部安装有锚;还包括:第一防护机构,第一防护机构为多个,并均匀的设置在浮标本体的周向位置;第二防护机构,第二防护机构为多个,并均匀的设置在浮标本体上表面监测设备的周向位置;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海洋监测浮标在夜间使用时,由于夜间能见度较低,行驶的渔船容易对海洋监测浮标进行碰撞,当海洋监测浮标受到碰撞后,可能会导致海洋监测浮标上的监测设备发生损坏,从而无法继续对海域进行监测,同时仍需要工作人员驾船至海洋监测浮标处进行维修。

Description

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监测浮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标。
背景技术
海洋浮标是一个无人的自动海洋观测站,它由被固定在指定的海域,随波起伏,如同航道两旁的航标。别看它在大海上毫不显眼,但它的作用却不小,它能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下进行长期、连续、全天候的工作,每日定时测量并且发报出多种水文水质气象要素;
现有技术中,海洋监测浮标在夜间使用时,由于夜间能见度较低,行驶的渔船容易对海洋监测浮标进行碰撞,当海洋监测浮标受到碰撞后,可能会导致海洋监测浮标上的监测设备发生损坏,从而无法继续对海域进行监测,同时仍需要工作人员驾船至海洋监测浮标处进行维修;
现有技术中的监测也设有防护机构,大多数在监测浮标上设置橡胶轮胎的方式对监测浮标进行防护,然而采用该种方式防撞击效果较差,当较大的渔船对监测浮标进行撞击时,由于监测浮标为锚定的,监测浮标的活动范围有限,较大的渔船可能将监测浮标压入海水中,同时直接对监测浮标上的设备进行撞击。
鉴于此,为了缓解上述缺陷带来的问题,本发明设计研发了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标。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标,包括:
浮标本体,浮标本体设置有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浮标本体底部设置有绳索,且绳索尾部安装有锚;
还包括:
第一防护机构,第一防护机构为多个,并均匀的设置在浮标本体的周向位置,第一防护机构用于对浮标本体进行防护;
第二防护机构,第二防护机构为多个,并均匀的设置在浮标本体上表面监测设备的周向位置,第二防护机构用于对浮标本体上的监测设备进行防护,防止浮标本体上的监测设备因碰撞发生损坏;
第一防护机构包括:
缺槽,浮标本体上表面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缺槽,且缺槽截面为三角槽;
第一侧板,缺槽靠近浮标本体圆心的一侧位于浮标本体上表面均固连有相对应的一对第一侧板;
第一齿轮轴,第一齿轮轴转动连接在相对应的一对第一侧板之间,且第一齿轮轴上的齿轮位于第一齿轮轴的中心位置;
U型板,U型板两侧的侧板分别固连在第一齿轮轴上的齿轮两侧位置;
第一防护板,U型板远离第一齿轮轴的一侧固连有第一防护板,第一防护板与缺槽相互配合;
浮囊,第一防护板下表面固连有浮囊,浮标本体放入水中后,第一防护板在浮囊的浮力下位于缺槽上方位置;
弧形板,第一防护板尾端通过扭簧铰接有弧形板,弧形板初始状态下向上倾斜;
第二防护机构包括:
弹性橡胶层,浮标本体上表面监测设备周向固连有弹性橡胶层,弹性橡胶层位于监测设备与第一侧板之间;
第二侧板,第一侧板靠近浮标本体中心的一侧均固连有一对第二侧板,第二侧板位于第一侧板和弹性橡胶层之间;
第二齿轮轴,第二齿轮轴转动连接在相对应的第二侧板之间,且第二齿轮轴上的齿轮位于第二齿轮轴的中心位置,并与第一齿轮轴上的齿轮啮合;
辅助板,辅助板数量为二并固连在第二齿轮轴上的齿轮的两侧;
第二防护板,每个第二齿轮轴上固连的两个辅助板均共同固连有一个第二防护板,且均匀布置的第二防护板分别位于监测设备的周向位置;
均匀布置的第二防护板底面均与弹性橡胶层固连;
第二防护板均有两侧端面,其中一侧端面开设有与第二防护板弧度相同的弧形槽,另一侧端面内壁中通过弹簧滑动连接有短杆,且短杆另一侧延伸至相邻的第二防护板一侧端面开设的弧形槽内。
优选的,浮标本体内壁中开设有置物槽,置物槽内通过卷簧转动连接有卷辊,卷辊上缠绕有绳索,该绳索与锚固连的绳索首端相连。
优选的,弧形板为橡胶板。
优选的,弧形板内壁中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万向球,且万向球部分延伸出弧形板。
优选的,短杆为磁块,弧形槽内槽面固连有铁皮。
优选的,相邻的第一防护板之间均固连有伸缩杆,该伸缩杆为双向伸缩杆。
优选的,第二防护板设置短杆的一侧端面固连有弧形橡胶条,且弧形橡胶条与弧形槽相互配合,且短杆穿过弧形橡胶条设计。
优选的,第二防护板外表面涂刷有荧光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标,在一个第二防护板发生逆时针转动时,可以带动其它相邻的第二防护板转动并相互靠近贴合,最终形成椭圆形的防护仓,此时防护仓将监测设备进行包裹,同时配合弹性橡胶层对监测设备进行保护,防止渔船直接对监测设备进行撞击,使监测设备发生损坏,当渔船完全将浮标本体压入海水中后,形成的防护仓和弹性橡胶层既可以防止渔船底部对监测设备直接撞击发生损坏,同时还可以防止过多的海水进入防护仓内对监测设备造成影响。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标,当较小的渔船与弧形板发生碰撞后会推动浮标本体发生移动,此时浮标本体以锚的位置为圆心以绳索为半径,在渔船的推动下发生转动,从而可以使浮标本体撇开渔船,使浮标本体移动至渔船两侧的某一侧位置,防止渔船将浮标本体压入海水中将浮标本体压坏,从而增大后期的维修次数和维修成本,当渔船经过后弧形板在扭簧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标,当浮标本体上携带的绳索释放最大长度仍位于渔船宽度范围内时,那么浮标本体容易被压入渔船下方,此时在渔船对浮标本体的推动的拉力下,会拉动缠绕在卷辊上的绳索,从而增大绳索的释放长度,从而使绳索的最大长度形成的圆大于渔船的宽度,那么此时在渔船的推动下浮标本体以锚为圆心以绳索为半径转动时,可以使浮标本体转动至船体外侧,从而尽量避免浮标本体直接被渔船压入水中,在此过程中通过增大绳索的释放长度,可以使该浮标本体适用于不同大小的渔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工作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1中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图3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浮标本体;11、绳索;2、第一防护机构;21、缺槽;22、第一侧板;23、第一齿轮轴;24、U型板;25、第一防护板;26、浮囊;27、弧形板;28、万向球;29、伸缩杆;3、第二防护机构;31、弹性橡胶层;32、第二侧板;33、第二齿轮轴;34、辅助板;35、第二防护板;36、弧形槽;37、短杆;4、置物槽;41、卷辊;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标,包括:
浮标本体1,浮标本体1设置有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浮标本体1底部设置有绳索11,且绳索11尾部安装有锚,还包括第一防护机构2,第一防护机构2为多个,并均匀的设置在浮标本体1的周向位置,其包括缺槽21,浮标本体1上表面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缺槽21,且缺槽21截面为三角槽;第一侧板22,缺槽21靠近浮标本体1圆心的一侧位于浮标本体1上表面均固连有相对应的一对第一侧板22;第一齿轮轴23,第一齿轮轴23转动连接在相对应的一对第一侧板22之间,且第一齿轮轴23上的齿轮位于第一齿轮轴23的中心位置;U型板24,U型板24两侧的侧板分别固连在第一齿轮轴23上的齿轮两侧位置;第一防护板25,U型板24远离第一齿轮轴23的一侧固连有第一防护板25,第一防护板25与缺槽21相互配合;浮囊26,第一防护板25下表面固连有浮囊26,浮标本体1放入水中后,第一防护板25在浮囊26的浮力下位于缺槽21上方位置;弧形板27,第一防护板25尾端通过扭簧铰接有弧形板27,弧形板27初始状态下向上倾斜;第二防护机构3,第二防护机构3为多个,并均匀的设置在浮标本体1上表面监测设备的周向位置,其包括弹性橡胶层31,浮标本体1上表面监测设备周向固连有弹性橡胶层31,弹性橡胶层31位于监测设备与第一侧板22之间;第二侧板32,第一侧板22靠近浮标本体1中心的一侧均固连有一对第二侧板32,第二侧板32位于第一侧板22和弹性橡胶层31之间;第二齿轮轴33,第二齿轮轴33转动连接在相对应的第二侧板32之间,且第二齿轮轴33上的齿轮位于第二齿轮轴33的中心位置,并与第一齿轮轴23上的齿轮啮合;辅助板34,辅助板34数量为二并固连在第二齿轮轴33上的齿轮的两侧;第二防护板35,每个第二齿轮轴33上固连的两个辅助板34均共同固连有一个第二防护板35,且均匀布置的第二防护板35分别位于监测设备的周向位置;均匀布置的第二防护板35底面均与弹性橡胶层31固连;
第二防护板35均有两侧端面,其中一侧端面开设有与第二防护板35弧度相同的弧形槽36,另一侧端面内壁中通过弹簧滑动连接有短杆37,且短杆37另一侧延伸至相邻的第二防护板35一侧端面开设的弧形槽36内;
现有技术中,海洋监测浮标在夜间使用时,由于夜间能见度较低,行驶的渔船容易对海洋监测浮标进行碰撞,当海洋监测浮标受到碰撞后,可能会导致海洋监测浮标上的监测设备发生损坏,从而无法继续对海域进行监测,同时仍需要工作人员驾船至海洋监测浮标处进行维修;
在使用本发明时,首先将浮标本体1放置在需要监测的海域中,随后将锚抛入海水中,通过锚和绳索11可以对浮标本体1进行范围固定,防止浮标本体1随海流飘动,当浮标本体1放置在海水中后,由于第一防护板25下表面固连有浮囊26,在浮囊26的浮力支撑下,会带动第一防护板25逆时针转动,最终的状态为以浮囊26为分界线靠近浮标本体1的一侧位于海面上方,远离浮标本体1的一侧部分置入海水中,由于弧形板27为向上倾斜,因此部分弧形板27位于海面上方,同时第一防护板25位于缺槽21上方,在第一防护板25逆时针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齿轮轴23逆时针转动,由于第二齿轮轴33上的齿轮与第一齿轮轴23上的齿轮啮合,从带动第二齿轮轴33顺时针转动,在第二齿轮轴33顺时针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二弧形板27顺时针转动,此时侧面相互的第二防护板35相互分离,并将浮标本体1上的监测设备露出,同时第二防护板35拉伸弹性橡胶层31;
当个体较小的渔船逐渐靠近浮标本体1时,渔船会先与第一防护板25通过扭簧铰接的弧形板27发生接触,当弧形板27与渔船接触后会发生转动,此时弧形板27可以降低较小渔船对浮标本体1带来的碰撞的力度,从而减小对浮标本体1造成的伤害,当较小的渔船与弧形板27发生碰撞后会推动浮标本体1发生移动,此时浮标本体1以锚的位置为圆心以绳索11为半径,在渔船的推动下发生转动,从而可以使浮标本体1撇开渔船,使浮标本体1移动至渔船两侧的某一侧位置,防止渔船将浮标本体1压入海水中将浮标本体1压坏,从而增大后期的维修次数和维修成本,当渔船经过后弧形板27在扭簧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
当个体较大的渔船逐渐靠近浮标本体1时,若渔船侧边位置与浮标本体1接触时,渔船侧边会先与弧形板27接触,接触后的弧形板27由于受到推力会推动第一防护板25移动,在第一防护板25移动的过程中会推动浮标本体1移动,从而使渔船与浮标本体1上的监测设备以及光伏板和控制器存在安全距离,然而此安全距离是设置在浮标本体1外围的弧形板27和第一防护板25所形成的距离,从而防止渔船直接与浮标本体1上的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接触碰撞,使浮标本体1上的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发生损坏;
若浮标本体1位于渔船正前方时,在渔船向前移动的过程中,渔船会先于弧形板27接触,此时弧形板27在渔船的作用下发生转动,在此过程中可以降低渔船对浮标本体1产生的撞击,防止监测设备发生损坏,较大渔船与弧形板27接触后会发生转动,
同时,随着渔船不断向前移动,由于绳索11的长度有限,当绳索11释放最大长度仍位于渔船宽度范围内时,此时浮标本体1在绳索11释放的最大长度下为极限状态,由于浮标本体位于极限位置,当渔船继续向前移动时,渔船底面会向下挤压第一防护板25,当第一防护板25受到挤压后会克服浮囊26的浮力,并以第一齿轮轴轴心为圆心向下方海水中发生转动,在第一防护板25向下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齿轮轴23顺时针转动,由于第一齿轮轴23与第二齿轮轴33啮合,从而带动第二齿轮轴33逆时针转动,由于第二齿轮轴33通过辅助板34与第二防护板35固连,从而带动第二防护板35逆时针转动,由于相邻的第二防护板35上的短杆37均延伸至相邻的第二防护板35开设的弧形槽36内,在一个第二防护板35发生逆时针转动时,可以带动其它相邻的第二防护板35转动并相互靠近,并逐渐对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进行包围,从而实现对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的防护,此处均匀设置的第二防护板不用完全贴合,即可实现对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的防护,因为设置在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周围的第二防护板35可以阻挡渔船对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的直接撞击,因此,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安装轮胎的方式,本申请可以直接对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进行防护,防止渔船直接与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发生碰撞,然而现有技术中在对浮标本体1进行防护时,只在浮标底座周围设置轮胎,虽然可以起到防护的作用,但并不能直接浮标本体上的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进行防护;
假设船体在推动浮标本体移动的过程中并未向下挤压第一防护板25,并不能使第二防护板35发生转动对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逐渐靠近包围,但由于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周向设置有均匀布置的第二防护板35,渔船在撞击浮标本体1时,会先与第二防护板接触,此时防护板35到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直接的距离为第二防护板35形成的安全距离,因此可以防止渔船直接与浮标本体1上的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直接撞击,使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发生损坏,
同时假设渔船在行驶的过程中完全将浮标本体1压入海水中时,由于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均为防水设置,且第二防护板35初始状态下的高度高于监测设备,因此高于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的第二防护板35的部分可以与渔船底面接触,第二防护板35高于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的部分为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的安全距离,从而防止渔船直接与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接触碰撞发生损坏;
当渔船完全经过浮标本体1后,此时浮标本体1在自身的浮力下再次漂浮在海面上,同时第一防护板25在浮囊26的浮力下逆时针发生转动并恢复至初始状态,同时在第一防护板25逆时针转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齿轮轴23和第二齿轮轴33的作用下带动第二防护板35顺时针转动,从而再次使第二防护板35相互分离使监测设备露出对该海域进行监测;
同时,本发明在研发时第一防护板25和第二防护板3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监测的海域和安装的监测设备进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的防护,可以选择在弧形板27远离第二齿轮轴33的一侧设置传感器,如距离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等,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第二齿轮轴33上设置电机,电机的输入端与第二侧板32固定,输出端与第二齿轮轴33固定,电机与蓄电池电连接,蓄电池通过光伏板获取电能,然后当渔船靠近(使用距离传感器)或者触碰(使用压力传感器)弧形板27上的传感器时,传感器传递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轴33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防护板35转动,使均匀布置的第二防护板35对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进行包围,实现对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的防护,防止渔船直接与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发生碰撞;
对于上述不同实施例中,设计的有关防止渔船与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发生碰撞的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选择机械式保护,通过碰撞使得均匀布置的第二防护板35对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进行包围,这种方式需定期更换第一防护板25和第二防护板35;
如使用自动化式保护,即通过设置传感器的方式,利用传感器反馈信号,控制电机带动第二防护板35转动,使均匀布置的第二防护板35对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进行包围,这种保护方式,面临的问题是传感器易损坏,维护周期变短,且需加装电机和传感器,结构相较于机械式保护方式,使用成本更高;所以,对于以上两种方式,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厂家选择、使用地域不同等,灵活选择其中一种方式进行使用。
具体的,浮标本体1内壁中开设有置物槽4,置物槽4内通过卷簧转动连接有卷辊41,卷辊41上缠绕有绳索11,该绳索11与锚固连的绳索11首端相连;
工作时,由于卷辊41上缠绕有绳索11,当浮标本体1上携带的绳索11释放最大长度仍位于渔船宽度范围内时,那么浮标本体1容易被压入渔船下方,此时在渔船对浮标本体1的推动的拉力下,会拉动缠绕在卷辊41上的绳索11,从而增大绳索11的释放长度,从而使绳索11的最大长度形成的圆大于渔船的宽度,那么此时在渔船的推动下浮标本体1以锚为圆心以绳索11为半径转动时,可以使浮标本体1转动至船体外侧,从而尽量避免浮标本体1直接被渔船压入水中,在此过程中通过增大绳索11的释放长度,可以使该浮标本体1适用于不同大小的渔船,当渔船经过后,卷辊41在卷簧的作用下将释放的绳索11进行缠绕。
具体的,弧形板27为橡胶板,当渔船对弧形板27进行撞击时,可以缓冲撞击的力度,同时由于橡胶板具有一定的韧性,从而可以降低弧形板27的损坏时间,增大弧形板27的使用寿命。
更具体的是,弧形板27内壁中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万向球28,且万向球28部分延伸出弧形板27,当渔船与弧形板27接触且浮标本体1发生转动时,此时万向球28可以减小弧形板27与渔船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浮标本体1更快的移动至渔船的侧边位置,从而减小浮标本体1被推动的距离,减少浮标本体1与船体的接触时间,增大浮标本体1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短杆37为磁块,弧形槽36内槽面固连有铁皮,由于短杆37为磁块,弧形槽36内槽面固连有铁皮,由于短杆37始终位于弧形槽36内,磁块可以吸引铁皮,从而增强短杆37与弧形槽36的紧固程度,从而更好的使相邻的第二防护板35共同转动。
具体的,相邻的第一防护板25之间均固连有伸缩杆29,该伸缩杆29为双向伸缩杆29,由于相邻的第一防护板25之间均固连有双向伸缩杆29,当某一个第一防护板25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时,通过伸缩杆29均会带动其它第一防护板25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在第一防护板25均向同一方向转动时,均可带动第二防护板35转动,在此过程中可以防止相邻的第二防护板35在转动贴合时,贴合的不够紧密,增大相邻第二防护板35之间的间隙,增大海水进入防护仓内的含量。
更进一步的是,第二防护板35外表面涂刷有荧光粉,由于第二防护板35外表面涂刷有荧光粉,在夜间时荧光粉会发光,从而可以提醒行驶的渔船,减少渔船对浮标本体1撞击的次数。
上述实施例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漂,包括:
浮标本体(1),浮标本体(1)设置有监测设备、光伏板和控制器;浮标本体(1)底部设置有绳索(11),且绳索(11)尾部安装有锚;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防护机构(2),第一防护机构(2)为多个,并均匀的设置在浮标本体(1)的周向位置,第一防护机构(2)用于对浮标本体(1)进行防护;
第二防护机构(3),第二防护机构(3)为多个,并均匀的设置在浮标本体(1)上表面监测设备的周向位置,第二防护机构(3)用于对浮标本体(1)上的监测设备进行防护,防止浮标本体(1)上的监测设备因碰撞发生损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漂,其特征在于:第一防护机构(2)包括:
缺槽(21),浮标本体(1)上表面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缺槽(21),且缺槽(21)截面为三角槽;
第一侧板(22),缺槽(21)靠近浮标本体(1)圆心的一侧位于浮标本体(1)上表面均固连有相对应的一对第一侧板(22);
第一齿轮轴(23),第一齿轮轴(23)转动连接在相对应的一对第一侧板(22)之间,且第一齿轮轴(23)上的齿轮位于第一齿轮轴(23)的中心位置;
U型板(24),U型板(24)两侧的侧板分别固连在第一齿轮轴(23)上的齿轮两侧位置;
第一防护板(25),U型板(24)远离第一齿轮轴(23)的一侧固连有第一防护板(25),第一防护板(25)与缺槽(21)相互配合;
浮囊(26),第一防护板(25)下表面固连有浮囊(26),浮标本体(1)放入水中后,第一防护板(25)在浮囊(26)的浮力下位于缺槽(21)上方位置;
弧形板(27),第一防护板(25)尾端通过扭簧铰接有弧形板(27),弧形板(27)初始状态下向上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漂,其特征在于:第二防护机构(3)包括:
弹性橡胶层(31),浮标本体(1)上表面监测设备周向固连有弹性橡胶层(31),弹性橡胶层(31)位于监测设备与第一侧板(22)之间;
第二侧板(32),第一侧板(22)靠近浮标本体(1)中心的一侧均固连有一对第二侧板(32),第二侧板(32)位于第一侧板(22)和弹性橡胶层(31)之间;
第二齿轮轴(33),第二齿轮轴(33)转动连接在相对应的第二侧板(32)之间,且第二齿轮轴(33)上的齿轮位于第二齿轮轴(33)的中心位置,并与第一齿轮轴(23)上的齿轮啮合;
辅助板(34),辅助板(34)数量为二并固连在第二齿轮轴(33)上的齿轮的两侧;
第二防护板(35),每个第二齿轮轴(33)上固连的两个辅助板(34)均共同固连有一个第二防护板(35),且均匀布置的第二防护板(35)分别位于监测设备的周向位置;
均匀布置的第二防护板(35)底面均与弹性橡胶层(31)固连;
第二防护板(35)均有两侧端面,其中一侧端面开设有与第二防护板(35)弧度相同的弧形槽(36),另一侧端面内壁中通过弹簧滑动连接有短杆(37),且短杆(37)另一侧延伸至相邻的第二防护板(35)一侧端面开设的弧形槽(36)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漂,其特征在于:浮标本体(1)内壁中开设有置物槽(4),置物槽(4)内通过卷簧转动连接有卷辊(41),卷辊(41)上缠绕有绳索(11),该绳索(11)与锚固连的绳索(11)首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漂,其特征在于:弧形板(27)为橡胶板。
6.根据权利要求2述的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漂,其特征在于:弧形板(27)内壁中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万向球(28),且万向球(28)部分延伸出弧形板(27)。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漂,其特征在于:短杆(37)为磁块,弧形槽(36)内槽面固连有有铁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漂,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第一防护板(25)之间均固连有伸缩杆(29),该伸缩杆(29)为双向伸缩杆(29)。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漂,其特征在于:第二防护板(35)外表面涂刷有荧光粉。
CN202210860927.7A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标 Pending CN1155568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0927.7A CN115556874A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0927.7A CN115556874A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56874A true CN115556874A (zh) 2023-01-03

Family

ID=84738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60927.7A Pending CN115556874A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5687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61178A (zh) * 2023-04-26 2023-05-26 昆明力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水务数据采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61178A (zh) * 2023-04-26 2023-05-26 昆明力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水务数据采集装置
CN116161178B (zh) * 2023-04-26 2023-09-08 昆明力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水务数据采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74274B (zh) 一种智能可调节式船舶防撞设施的防撞方法
US6956299B2 (en) System for generating energy from the waves of the sea
CN115556874A (zh) 一种防撞型安全浮标
KR100926690B1 (ko) 엘이디를 구비한 안내용 부표
CN113665738A (zh) 一种海上防撞锚浮标
CN110953119A (zh) 一种可航的波力发电装置
CN114960557B (zh) 一种复合圆柱体浮式防船撞装置
CN108045506A (zh) 一种具有潮汛提示功能的节能航标
CN216580898U (zh) 一种智能船舶锚链收放装置
CN112249235B (zh) 一种助航浮标固定方法及设备
CN215883989U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投放回收装置
CN214535988U (zh) 一种海上交通用智能化航标灯
CN211571622U (zh) 一种码头系缆桩
KR101389605B1 (ko) 하이브리드 보트
CN111422332A (zh) 一种发射式海洋悬浮物柔性打捞机器人
CN211663405U (zh) 可抵御台风的无人驾驶气象船舶抛锚装置
CN220147528U (zh) 一种采砂船安全系泊浮筒
CN219807585U (zh) 一种岸基供电用电缆车
CN212409924U (zh) 一种用于水利水温的监测设备
CN210503102U (zh)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江河大功率快速应急组合式拖曳装置
CN218703740U (zh) 一种渔业船舶锚泊辅助装置
CN113895573B (zh) 一种基于桥梁防撞拦截的系泊浮体
CN220809755U (zh) 一种应用于无人船的护舷收放装置
CN220756161U (zh) 一种抗台风深水网箱
CN216783796U (zh) 一种高通过性水质监测无人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