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54597A - 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及医疗器械固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及医疗器械固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54597A
CN115554597A CN202211555853.2A CN202211555853A CN115554597A CN 115554597 A CN115554597 A CN 115554597A CN 202211555853 A CN202211555853 A CN 202211555853A CN 115554597 A CN115554597 A CN 1155545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gap
hole
medical instrument
rea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558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54597B (zh
Inventor
陈风顺
王栋潇
王守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henlu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henlu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henlu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henlu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5585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545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54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545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545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545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5Electrodes for implantation or insertion into the body, e.g. heart electro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5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72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implantation of stimulators
    • A61N1/375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e.g. casings
    • A61N1/37518Anchoring of the implants, e.g. fix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及医疗器械固定方法,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及疏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用于连接生物体的固定座,且开设有贯通固定座的导入间隙;疏通组件包括扩孔部,扩孔部可拆卸穿设于导入间隙;在扩孔部穿设于导入间隙时,扩孔部扩撑导入间隙并形成第一通孔,以允许医疗器械贯穿固定组件;在扩孔部离开导入间隙时,固定组件固定医疗器械。通过扩孔部扩撑导入间隙并形成第一通孔,在扩孔部离开导入间隙时,固定组件固定医疗器械,可以实现将医疗器械上外露于生物体的部分便捷固定于生物体表面,并且不需要对生物体进行麻醉,不会对生物体表面造成伤害留下疤痕。

Description

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及医疗器械固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及医疗器械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神经刺激器是一种用于治疗神经疾病的医疗器械,包括神经刺激电极,使用时需要将神经刺激电极植入生物体内,使其对生物体神经组织上的待刺激部位施加电刺激。确保对待刺激部位成功施加电刺激的关键,是将神经刺激电极外露于生物体的部分与生物体之间充分固定。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将神经刺激电极与生物体表面缝合固定,这种固定方式操作繁琐耗时,需要麻醉生物体,缝合对生物体造成二次伤害,留下疤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在将植入式医疗器械植入生物体后,利用该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可以对医疗器械上外露于生物体的部分与生物体固定,无需进行缝合操作。
本发明提供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包括:
固定组件,包括用于连接生物体的固定座,且开设有贯通固定座的导入间隙;以及,
疏通组件,包括扩孔部,扩孔部可拆卸地穿设于导入间隙;
在扩孔部穿设于导入间隙时,导入间隙形成第一通孔,以允许医疗器械贯穿固定组件;在扩孔部离开导入间隙时,固定组件固定医疗器械。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扩孔部开设有第二通孔;在扩孔部穿设于导入间隙时,第二通孔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孔内,第二通孔允许医疗器械穿设于其中以贯穿通过疏通组件与固定组件。
如此设置,可以使医疗器械通过第二通孔便捷地穿过固定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疏通组件还包括把手,把手与扩孔部固定连接,在扩孔部穿设于固定组件时,把手位于固定组件之外,在把手抵接于固定组件时,扩孔部不突出于固定座贴合生物体的一侧。
如此设置,把手的设置便于用户抓取疏通组件,向扩孔部施力时更加方便,不仅便于向导入间隙推入扩孔部,也便于从导入间隙中抽出扩孔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固定组件还包括具有弹性的固定套,固定套连接固定座,导入间隙开设于固定座和固定套内并贯通固定套,扩孔部可拆卸穿设于固定套;扩孔部能够弹性扩撑导入间隙以形成第一通孔;在扩孔部离开导入间隙时,第一通孔内壁收缩并与医疗器械紧配合。
如此设置,固定套可以环抱医疗器械,使得医疗器械被固定的尺寸进一步增大,医疗器械与固定组件之间的固定更加稳固。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固定座与固定套一体成型;及/或,固定套相对远离固定座的一端开设有对位导向槽,导入间隙贯通对位导向槽的槽底壁。
如此设置,医疗器械从固定套伸入固定座时不容易受阻;对位导向槽的设置可以便于扩孔部对准导入间隙,方便引导扩孔部快速进入固定套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固定组件还包括连接于固定座的固定套,导入间隙贯通固定套,扩孔部可拆卸穿设于固定套,固定套能够相对固定座弯折形变,以使固定套相对远离固定座的一端靠近并连接固定座。
如此设置,固定套、医疗器械位于固定套内的部分以及生物体均能够以固定座为共同基准实现相对位置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医疗器械固定装置还包括侧推驱动件,侧推驱动件与固定座活动连接,侧推驱动件用于致动固定套相对固定座弯折,以使固定套固定夹设于侧推驱动件与固定座之间。
如此设置,用户可以通过侧推驱动件迫使固定套和穿入固定套的医疗器械向固定座弯折靠近,操作简单,实现更加快捷。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医疗器械固定装置还包括弯折定位件,弯折定位件与固定组件固定连接,包括贴合部以及导轨,贴合部向固定座外缘延伸并与固定座贴合生物体的一侧相平齐,导轨与侧推驱动件滑动连接,并与固定座相对设置。
如此设置,只需要沿着导轨的延伸方向推动侧推驱动件,即可使固定套和穿入固定套的医疗器械向生物体表面弯折靠近,侧推驱动件向固定套施力的方向以及施力位置更准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医疗器械固定方法,包括:
A、利用疏通组件的扩孔部穿设固定组件的导入间隙,以使导入间隙扩撑形成第一通孔;
B、在扩孔部穿设于导入间隙的状态下,将医疗器械穿入第一通孔;
C、分离扩孔部与固定组件,以使第一通孔固定压紧医疗器械;
D、将固定组件的固定座连接于生物体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A包括:
A1、通过扩孔部穿设导入间隙,使扩孔部的第二通孔至少部分置于第一通孔内;
步骤B包括:
B1、将医疗器械穿入第二通孔内,以使医疗器械贯穿扩孔部以及固定组件;及/或,步骤C包括:
C1、折弯固定套以使固定套压紧固定于固定座。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固定医疗器械与生物体,操作简便省时、易于用户掌握,手术时只需将医疗器械固定在第一通孔内,并且将固定座固定在生物体,即可实现医疗器械与生物体之间的固定,因而可以免去对生物体缝合以及术前麻醉等操作,减小生物体创口,不容易留下疤痕,手术后愈合更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医疗器械固定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疏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利用穿刺针将医疗器械植入生物体前的示意图;
图7为利用穿刺针将医疗器械植入生物体后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在第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在第三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在第四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12为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将医疗器械固定在生物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固定组件;11、固定座;12、导入间隙;13、第一通孔;14、固定套;141、对位导向槽;20、疏通组件;21、扩孔部;211、第二通孔;22、把手;30、侧推驱动件;31、施力部;40、弯折定位件;41、导轨;42、贴合部;43、第一限位凹槽;44、第二限位凹槽;50、神经刺激电极;60、敷贴;70、穿刺针;80、生物体;90、脉冲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用于将植入式医疗器械露出生物体表面的部分(为便于叙述,以下定义植入式医疗器械露出生物体表面的部分为医疗器械体外部分)固定于生物体表面。植入式医疗器械是指在使用时该医疗器械至少有一部分植入生物体内,包括神经刺激电极、给药导管等,除了要植入生物体内,这类医疗器械还要有一部分外露于生物体,以便与其他医疗器械协同完成治疗或实验。
以神经刺激电极为例,请参阅图6以及图12,在利用穿刺针70将神经刺激电极植入人体内后,神经刺激电极50的一部分露出生物体80表面,并且与脉冲发生器90连接在一起,二者协同完成治疗或实验。植入式医疗器械并不仅限于神经刺激电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被植入的植入式医疗器械为给药导管时,给药导管还可以部分露出生物体80并与用于上药的医疗器械连接;此外,不仅仅是脉冲发生器,神经刺激电极50还可以连接其他外部医疗器械。
为了将医疗器械体外部分固定住,以避免医疗器械体外部分任意活动给治疗或实验带来不利影响,以神经刺激电极的体外部分固定为例,通常会将生物体表面与神经刺激电极的体外部分缝合在一起。但这种缝合的固定方式操作繁琐、耗时,需要对生物体麻醉才能完成,缝合会对生物体造成二次伤害,留下疤痕,术后愈合缓慢。
鉴于此,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提供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组件10及疏通组件20,固定组件10包括固定连接的固定座11以及固定套14,并且开设有导入间隙12,固定座11用于固定连接生物体,固定套14通过套设医疗器械体外部分的方式固定植入式医疗器械,例如固定套14可以套设神经刺激电极50的体外部分,导入间隙12的一端向固定套14远离固定座11的一端延伸并将其贯穿形成开口,另一端向固定座11贴合生物体80的一侧延伸并将其贯穿形成开口。
参阅图2至图5,疏通组件20包括扩孔部21,扩孔部21可拆卸地穿设于导入间隙12,当扩孔部21伸入导入间隙12后,导入间隙12受到扩孔部21的挤压发生扩撑形变,从而形成第一通孔13,第一通孔13的尺寸允许植入式医疗器械贯穿通过,最终可以将植入式医疗器械穿入固定组件10,穿入第一通孔13后,植入式医疗器械的一端伸出固定座11以植入生物体内,而植入式医疗器械位于固定套14内以及伸出固定套14的部分则位于生物体80外,伸出固定套14的部分与其他医疗器械连接,以协同完成治疗或实验。
为方便叙述,下文将以神经刺激电极50的植入和体外部分固定为例来阐述医疗器械固定装置的结构和原理。
当完成神经刺激电极50贯穿固定组件10后,用户将扩孔部21从导入间隙12所形成的第一通孔13中抽离,此后第一通孔13内壁不再受压力作用,因此可以收缩形变并环抱神经刺激电极50,从而固定神经刺激电极50。为了保证固定座11与生物体80之间的固定效果,固定座11可以设置为盘盖状结构,固定套14凸设于固定座11背离生物体的一侧,固定套14可以选用弹性材料制成,在弹性作用下,只要将扩孔部21抽离固定套14,第一通孔13便可以迅速收缩并与神经刺激电极50外壁紧配合。
可选的,请参阅图2至图4,为了使扩孔部21伸入导入间隙12后对导入间隙12进行充分扩撑,使固定组件10内形成一段连续延伸且宽度尺寸较为均匀的第一通孔13,防止所形成的第一通孔13局部收缩而阻碍神经刺激电极50通过,扩孔部21呈长杆状,并且沿直线延伸,扩孔部21的外周壁可以是圆柱面。为了方便用户向疏通组件20施力,疏通组件20还包括把手22,把手22与扩孔部21固定连接。在扩孔部21穿设于固定组件10时,把手22始终位于固定组件10之外,把手22可以设置为盘盖状结构,并且同轴套设扩孔部21,用户可以向把手22施加推力以使扩孔部21伸入导入间隙12,还可以向把手22施加拉力以抽出扩孔部21。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神经刺激电极50便捷地穿过固定组件10,扩孔部21开设有第二通孔211。在扩孔部21穿设于导入间隙12时,第二通孔211可以部分位于第一通孔13内,也可以全部位于第一通孔13内。第二通孔211贯通疏通组件20的两端,其孔径宽度允许神经刺激电极50穿设于其中。因此,在扩孔部21穿设于导入间隙12的状态下,神经刺激电极50能够贯穿通过疏通组件20与固定组件10。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扩孔部21也不一定要设置为中空管状结构,而是通过其他方式扩撑导入间隙12,例如,扩孔部21可以包括多个可相对活动的拨杆,多个拨杆均可以伸入导入间隙12,拨杆之间通过相互远离运动对导入间隙12施加压力。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神经刺激电极50以较短的路径穿过固定组件10,避免神经刺激电极50在贯穿疏通组件20时受阻或弯折,第二通孔211为直通孔。
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小扩孔部21扩撑导入间隙12的阻力,导入间隙12也可以沿平行于固定套14的轴线方向延伸,扩孔部21为直中空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孔部21能够伸入固定套14内的最大长度不超过固定座11贴合生物体的一侧到固定套14远离固定座11一端的距离,把手22抵接于固定组件10时,扩孔部21不突出于固定座11贴合生物体80的一侧。由此,扩孔部21伸入导入间隙12不会影响固定座11与生物体80之间的固定连接,用户能够根据把手22与固定组件10是否抵接从而确定扩孔部21是否完全推入导入间隙12内。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把手22固定套设于扩孔部21的外周。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座11与固定套14一体成型。
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在利用扩孔部21扩撑导入间隙12时,便于将扩孔部21与导入间隙12对准,固定套14相对远离固定座11的一端开设有对位导向槽141,导入间隙12贯通对位导向槽141的槽底壁,用户可以通过对位导向槽141与导入间隙12对准。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套14能够相对靠近固定座11发生形变弯折,以使固定套14相对远离固定座11的一端靠近并固定于固定座11远离生物体80的一侧。由此,神经刺激电极50的体外部分能够跟随固定套14一并发生弯折并固定于固定座11。
参阅图1至图4,为了便捷地将神经刺激电极50体外部分弯折固定于生物体80表面,医疗器械固定装置还包括侧推驱动件30,侧推驱动件30与固定座11活动连接,侧推驱动件30用于致动固定套14相对固定座11弯折。用户可以通过推动侧推驱动件30,迫使固定套14和穿入固定套14的神经刺激电极50向生物体80表面弯折靠近,最终固定套14和神经刺激电极50被固定夹设于侧推驱动件30与固定座11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当固定套14以及神经刺激电极50的体外部分被侧推驱动件30抵推弯折从而固定至固定座11时,固定套14也可以不必设置为弹性可收缩结构,此时侧推驱动件30可以向固定套14施加足够大的压力,使其塑性形变,从而迫使第一通孔13内壁压紧固定神经刺激电极50。
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医疗器械固定装置还包括弯折定位件40,弯折定位件40与固定组件10固定连接,包括贴合部42以及导轨41,贴合部42向固定座11外缘延伸,并与固定座11贴合生物体80的一侧相平齐,能够和固定座11共同贴合于生物体80,固定套14穿设通过贴合部42,二者之间固定连接。可选的,固定套14外周部凸设有卡扣部,卡扣部与固定座11背离生物体80的一侧之间形成卡合间隙,贴合部42的一部分卡接于卡合间隙内,由此,弯折定位件40与固定组件10沿固定套14轴向相对运动的自由度被限制。
导轨41固设于贴合部42背离生物体80的一侧,并与侧推驱动件30滑动连接。用户只需要沿着导轨41的延伸方向推动侧推驱动件30即可使固定套14和穿入固定套14的医疗器械向生物体80表面弯折靠近,从而便捷地将医疗器械体外部分固定于生物体80表面。贴合部42向固定座11外缘延伸并与固定座11贴合生物体80的一侧相平齐,可以保证弯折定位件40和固定座11在贴合于生物体80表面的过程中不互相干涉。
可以理解,固定套14弯折后,既可以直接固定夹设在侧推驱动件30与固定座11之间,也可以直接固定夹设在侧推驱动件30与贴合部42之间。另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侧推驱动件30也可以转动连接于固定座11,侧推驱动件30包括自由端,侧推驱动件30相对固定座11转动时,自由端抵推固定套14,迫使其弯折,使其靠近并贴合在固定座11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去侧推驱动件30,用户可以直接徒手弯折固定套14,使其靠近并贴合在固定座11上,弯折后,为了确保固定套14与固定座11不再相对活动,还可以利用胶带将固定套14粘接于固定座1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固定座11/贴合部42上固设卡爪,用户徒手弯折固定套14后可以将其卡入卡爪中。
参阅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固定座11是弹性件,固定座11贴合生物体80的一侧也可以凸出于贴合部42,在将固定座11和贴合部42贴合于生物体80表面的过程中,固定座11可以发生弹性变形以使其贴合生物体80的一侧与贴合部42相平齐,这也能保证弯折定位件40和固定座11在贴合于生物体80表面的过程中不互相干涉。
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用户推动侧推驱动件,侧推驱动件远离固定座的一端凸设有施力部31,用户可以通过对施力部31施加力从而推动侧推驱动件。
参阅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定位件40在远离贴合部4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限位凹槽43,第一限位凹槽43的走向与导轨41的走向一致,第一限位凹槽43的槽壁与固定套14的外周面活动连接,在推动侧推驱动件30将固定套14向生物体80表面弯折靠近的过程中,固定套14逐渐卡入第一限位凹槽43,从而保证固定套14和穿入固定套14的医疗器械沿着第一限位凹槽43向生物体80弯折靠近。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沿第二通孔211的径向上,固定座11的尺寸大于固定套14的尺寸,固定组件10的外周面设置成凹凸起伏的形状,弯折定位件40开设有与固定组件10外周面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凹槽44,这可以在将弯折定位件40和固定座11贴合于生物体80表面后,能够利用弯折定位件40将固定组件10压紧在生物体80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座11贴合于生物体80的一侧、弯折定位件40的贴合部42与生物体80表面的连接方式是粘接。固定座11贴合于生物体80的一侧和弯折定位件40的贴合部42上涂上胶水后分别贴覆于生物体80表面,从而将固定座11、弯折定位件40分别与生物体80表面粘接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医疗器械固定装置还包括敷贴60,敷贴60用于将固定座11、弯折定位件40、医疗器械体外部分、脉冲发生器90分别粘接于生物体80表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医疗器械固定方法,该方法基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利用疏通组件的扩孔部穿设固定组件的导入间隙,以使导入间隙扩撑形成第一通孔;
S20、在扩孔部穿设于导入间隙的状态下,将医疗器械穿入第一通孔;
S30、分离扩孔部与固定组件,以使第一通孔孔壁压紧医疗器械;
S40、将固定组件的固定座连接于生物体表面。
步骤S30的实现手段多样,如前述,既可以将固定套14设置为可弹性收缩形变的结构,在扩孔部21退出第一通孔13后,第一通孔13内壁收缩从而固定神经刺激电极50,也可以将固定套14设置为可相对固定座11弯折而不发生断裂的结构,由用户徒手弯折固定套14,以使其固定至固定座11上,还可以利用侧推驱动件30抵推固定套14外周壁,迫使固定套14弯折并最终被侧推驱动件30压紧于固定座11或贴合部42。
可选的,步骤S10包括以下步骤:
S11、通过扩孔部穿设导入间隙,使扩孔部的第二通孔至少部分置于第一通孔内;
步骤S20包括以下步骤:
S21、将医疗器械穿入第二通孔内,以使医疗器械贯穿扩孔部以及固定组件。
可选的,步骤S30包括以下步骤:
S31、折弯固定套以使固定套压紧固定于固定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组件(10),包括用于连接生物体(80)的固定座(11),且开设有贯通所述固定座(11)的导入间隙(12);以及,
疏通组件(20),包括扩孔部(21),所述扩孔部(21)可拆卸地穿设于所述导入间隙(12);
在所述扩孔部(21)穿设于所述导入间隙(12)时,所述导入间隙(12)形成第一通孔(13),以允许医疗器械贯穿所述固定组件(10);在所述扩孔部(21)离开所述导入间隙(12)时,所述固定组件(10)固定所述医疗器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孔部(21)开设有第二通孔(211);在所述扩孔部(21)穿设于所述导入间隙(12)时,所述第二通孔(21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3)内,所述第二通孔(211)允许医疗器械穿设于其中以贯穿通过所述疏通组件(20)与所述固定组件(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疏通组件(20)还包括把手(22),所述把手(22)与所述扩孔部(21)固定连接,在所述扩孔部(21)穿设于所述固定组件(10)时,所述把手(22)位于所述固定组件(10)之外,在所述把手(22)抵接于所述固定组件(10)时,所述扩孔部(21)不突出于所述固定座(11)贴合生物体(80)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0)还包括具有弹性的固定套(14),所述固定套(14)连接所述固定座(11),所述导入间隙(12)贯通所述固定套(14),所述扩孔部(21)可拆卸穿设于所述固定套(14);
所述扩孔部(21)能够弹性扩撑所述导入间隙(12)以形成所述第一通孔(13);在所述扩孔部(21)离开所述导入间隙(12)时,所述第一通孔(13)内壁收缩并与所述医疗器械紧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1)与所述固定套(14)一体成型;及/或,所述固定套(14)相对远离所述固定座(11)的一端开设有对位导向槽(141),所述导入间隙(12)贯通所述对位导向槽(141)的槽底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固定座(11)的固定套(14),所述导入间隙(12)贯通所述固定套(14),所述扩孔部(21)可拆卸穿设于所述固定套(14),所述固定套(14)能够相对所述固定座(11)弯折形变,以使所述固定套(14)相对远离所述固定座(11)的一端靠近并连接所述固定座(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器械固定装置还包括侧推驱动件(30),所述侧推驱动件(30)与所述固定座(11)活动连接,所述侧推驱动件(30)用于致动所述固定套(14)相对所述固定座(11)弯折,以使所述固定套(14)夹设于所述侧推驱动件(30)与所述固定座(1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器械固定装置还包括弯折定位件(40),所述弯折定位件(40)与所述固定组件(10)固定连接,包括贴合部(42)以及导轨(41),所述贴合部(42)向所述固定座(11)外缘延伸并与所述固定座(11)贴合生物体(80)的一侧相平齐,所述导轨(41)与所述侧推驱动件(30)滑动连接,并与所述固定座(11)相对设置。
9.一种医疗器械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利用疏通组件(20)的扩孔部(21)穿设固定组件(10)的导入间隙(12),以使所述导入间隙(12)扩撑形成第一通孔(13);
B、在所述扩孔部(21)穿设于所述导入间隙(12)的状态下,将医疗器械穿入所述第一通孔(13);
C、分离所述扩孔部(21)与所述固定组件(10),以使所述第一通孔(13)孔壁固定压紧所述医疗器械;
D、将所述固定组件(10)的固定座(11)连接于生物体(80)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疗器械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包括:
A1、通过所述扩孔部(21)穿设所述导入间隙(12),使所述扩孔部(21)的第二通孔(211)至少部分置于所述第一通孔(13)内;
步骤B包括:
B1、将所述医疗器械穿入所述第二通孔(211)内,以使所述医疗器械贯穿所述扩孔部(21)以及所述固定组件(10);及/或,
步骤C包括:
C1、折弯固定套(14)以使所述固定套(14)压紧固定于所述固定座(11)。
CN202211555853.2A 2022-12-06 2022-12-06 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及医疗器械固定方法 Active CN1155545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55853.2A CN115554597B (zh) 2022-12-06 2022-12-06 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及医疗器械固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55853.2A CN115554597B (zh) 2022-12-06 2022-12-06 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及医疗器械固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54597A true CN115554597A (zh) 2023-01-03
CN115554597B CN115554597B (zh) 2023-02-28

Family

ID=84770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55853.2A Active CN115554597B (zh) 2022-12-06 2022-12-06 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及医疗器械固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5459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81187U (zh) * 2013-06-24 2014-01-08 东华大学 一种骨科医疗器械pc保护套管锥形口加工用扩孔器
JP2015058322A (ja) * 2013-09-20 2015-03-30 テルモ株式会社 医療用具および穿刺方法
WO2017030066A1 (ja) * 2015-08-17 2017-02-23 株式会社グッドマン 医療装置用弁体、医療装置、及び、医療装置用弁体の製造方法
JP2020162752A (ja) * 2019-03-28 2020-10-08 テルモ株式会社 医療デバイス
CN113288340A (zh) * 2021-05-24 2021-08-24 黄莹 针刀仪
CN114080255A (zh) * 2019-07-11 2022-02-22 剑桥创业有限公司 医疗装置
CN217186417U (zh) * 2022-02-22 2022-08-16 郑加贺 一种手术用穿刺固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81187U (zh) * 2013-06-24 2014-01-08 东华大学 一种骨科医疗器械pc保护套管锥形口加工用扩孔器
JP2015058322A (ja) * 2013-09-20 2015-03-30 テルモ株式会社 医療用具および穿刺方法
WO2017030066A1 (ja) * 2015-08-17 2017-02-23 株式会社グッドマン 医療装置用弁体、医療装置、及び、医療装置用弁体の製造方法
JP2020162752A (ja) * 2019-03-28 2020-10-08 テルモ株式会社 医療デバイス
CN114080255A (zh) * 2019-07-11 2022-02-22 剑桥创业有限公司 医疗装置
CN113288340A (zh) * 2021-05-24 2021-08-24 黄莹 针刀仪
CN217186417U (zh) * 2022-02-22 2022-08-16 郑加贺 一种手术用穿刺固定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HEN LING等: "Security Vulnerabilities of Internet of Things: A Case Study of the Smart Plug System", 《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
王振宇等: "肠道生物机器人中驱动装置的刺激控制系统研究",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54597B (zh) 202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55353A1 (en) Cartridge for an electrode array insertion device
US8504157B2 (en) Retention assemblies for implantable electric stimul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US6772014B2 (en) Lead locking device and method
US4323081A (en) Pacing lead
US8428747B2 (en) Lead locking device and method
US6321125B1 (en) Cochlear electrode system including distally attached flexible positioner
JP2001510362A (ja) 円周方向リード係止装置を備えた縫合スリーブ
EP3013405B1 (en) Anchor deployment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US20080109011A1 (en) Pre-curved electrode array loading tools
US9216563B2 (en) Lead anchor with adhesive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the lead anchor
US20040236396A1 (en) Lead locking device and method
US8167640B2 (en) Flexible connector for implantabl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lead
US783317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bcutaneously advancing a device between locations
JP2013542833A (ja) 多機能型リード線移植用具
CN115554597B (zh) 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及医疗器械固定方法
JP2016537179A (ja) アンカーエレメント、一つ以上のアンカーエレメントと関連アセンブリとを含む医療装置、及び方法
KR102065286B1 (ko) 전개 장치 및 관련 어셈블리 및 방법
US20130123866A1 (en) Neurostimulation system with lead fastener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CN116669617A (zh) 植入物输送装置
WO2019208896A1 (ko) 코일스프링 pdo 및 침관의 결합구조
US9474546B1 (en) Pre-curved electrode array insertion tools
WO2013042091A2 (en) Cochlear electrode insertion tool
US20230293894A1 (en) Medical Handling Set
US20110106230A1 (en) Placement device for inserting medical implants such as electrode lines
EP3669934A1 (en) Tissue anchoring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