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51716B - 带有定位装置和储存装置的着墨总成 - Google Patents

带有定位装置和储存装置的着墨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51716B
CN115551716B CN201980067542.1A CN201980067542A CN115551716B CN 115551716 B CN115551716 B CN 115551716B CN 201980067542 A CN201980067542 A CN 201980067542A CN 115551716 B CN115551716 B CN 1155517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ing
carrier
roller
storage
ink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75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51716A (zh
Inventor
安德雷斯·贝尔纳德
克里斯蒂娜·弗赖辛格
拉斯·凯尔
沃克尔·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enig and Bauer AG
Original Assignee
Koenig and Bau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enig and Bauer AG filed Critical Koenig and Bauer AG
Publication of CN115551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51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51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517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30Arrangements for tripping, lifting, adjusting, or removing inking rollers; Supports, bearings, or forks therefor
    • B41F31/304Arrangements for inking roller bearings, forks or supports
    • B41F31/307Sliding b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5/00Rotary letterpress machines
    • B41F5/24Rotary letterpress machines for flexographic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3/00Common details of 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016Storage devices for printing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30Arrangements for tripping, lifting, adjusting, or removing inking rollers; Supports, bearings, or fork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3/00Common details of 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8Cylinders
    • B41F13/24Cylinder-tripping devices; Cylinder-impression adjustments
    • B41F13/26Arrangement of cylinder bearings
    • B41F13/30Bearings mounted on sliding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00/00Printing processes
    • B41P2200/10Relief printing
    • B41P2200/12Flexographic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 Rotary Presse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着墨总成(400;600;800),具有至少一个着墨装置(414;614;814),其具有压印滚筒(408;608;808)、印版滚筒(402;602;802)和供墨辊(403;603;803)以及定位装置(43),其中,定位装置(43)至少具有一个直线引导件(07),并且着墨总成(400;600;800)具有布置在着墨装置(414;614;814)下方的储存装置(21),用于储存供墨辊(403;603;803),以及具有用于分别容纳供墨辊(403;603;803)的储存容纳部(22),并且所述储存装置(21)具有转存装置(23),储存容纳部(22)能够借助转存装置布置在不同的储存位置(28)中,其中,借助定位装置(43),供墨辊(403;603;803)能够沿直线的辊调节行程(33)移动,所述辊调节行程的一端相当于供墨位置(29),所述辊调节行程的另一端相当于储存装置(21)的储存位置(28;34)的设计为更换位置(34)的储存位置(38;34),其中,定位装置(43)优选具有至少一个由所述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引导地、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相对于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机架(427;627;827)能够移动地布置的传送承载体(19),并且在所述传送承载体上布置有轴承容纳部(44)的至少一个组成部件(47),所述轴承容纳部构造用于容纳布置在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上的滚动轴承(27)。

Description

带有定位装置和储存装置的着墨总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定位装置和储存装置的着墨总成。
背景技术
在柔版印刷装置中,通常使用网纹辊和带有可更换包衬的印版滚筒。在此,网纹辊壳面的性质对涂覆介质或着墨流体的传输的量有很大影响。因此,通常根据印刷任务使用合适的网纹辊。已知有不同的装置能够用于装入、拆出或更换网纹辊。
从DE 20 2005 006 367 U1中已知一种带有用于供墨辊的储存装置的着墨总成。供墨辊沿侧向从存放装置中移出,通过传送升降机降低,然后再次沿侧向存入储存装置中。
通过US 6,718,876 B1已知一种着墨总成,其中,将印版滚筒和供墨辊支承在共同的丝杠上,并且可以通过旋转印版滚筒和供墨辊而一起降低。
从DE 198 05 898 A1中已知一种着墨总成,在该着墨总成中,不同的滚筒分别具有自己的主轴驱动装置。
通过DE 199 37 796 A1已知一种着墨总成,在该着墨总成中布置有位置固定的丝杠,相应的滚筒可以通过其自己的驱动装置和相应的驱动轮承载在丝杠上。
由DE 10 2008 016 598 A1已知一种着墨总成,该着墨总成具有布置在印刷装置上方的用于供墨辊的储存装置。
从DE 10 2007 003 975 A1中已知一种具有印刷装置的着墨总成,其中,在印刷装置上方可以布置具有四个储存容纳部的料仓,并且可以借助起重机在印刷装置和储存位置之间更换辊。
DE 10 2005 024 502 A1公开了一种具有可更换的网纹辊的柔版印刷装置。一种实施例具有一种带有直线引导件的定位装置。另一实施例具有一种储存装置,该储存装置具有可移动的转存装置和多个可以布置在不同的储存位置中的储存容纳部。
从EP 1 767 362 A2中已知一种柔版印刷装置,这种柔版印刷装置具有辊存放区域和具有可枢转且可伸缩地伸出的操作装置的定位装置,借助该定位装置可将网纹辊从印刷装置上取下并传送到辊存放区域中。
从DE 199 62 425 A1中已知一种柔版印刷装置,其中,网纹辊可以借助操作装置的可直线移动的组件来升高。为了将辊带到储存位置,必须执行在竖直方向上进一步的直线运动或附加的枢转运动。
从DE 691 22 688 T2中已知一种柔版印刷装置,其中,三个网纹辊布置在可枢转的机架中并且因此可以交替地与印版滚筒接触。
DE 198 48 773 A1示出具有多个印刷装置的柔版印刷机,其中,在所述印刷装置中分别布置有导轨,在该导轨上可以移动印刷滚动轴承容纳部和网纹滚动轴承容纳部。用于固定可拆卸腔室刮刀的杆与网纹滚动轴承容纳部可枢转地连接。这些杆只能与网纹滚动轴承容纳部一起相对于引导件移动。
从EP 0 884 175 A2和DE 198 19 389 A1中分别已知一种柔版印刷装置,其具有用于网纹辊的料仓,该料仓针对每个储存容纳部具有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固定在料仓上并且与之一起可旋转地布置。
通过DE 44 13 807 C1已知一种着墨总成,用于拆出网纹辊和印版滚筒的装置具有布置在着墨装置上方的储存装置。除了用于拆出的装置之外,还布置有滑座,借助滑座可以将网纹辊和印版滚筒彼此分离并且与压印滚筒也分离,以便将网纹辊和印版滚筒送入对于用于拆出的装置合适的位置中。
通过DE 694 00 025 T2和EP 1 005 982 A1分别已知一种着墨总成,其中,网纹辊向上运动进入储存区域中,并且沿侧向运动进入多个储存容纳部之一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定位装置和储存装置的着墨总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着墨总成,所述着墨总成具有至少一个着墨装置,所述着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压印滚筒、至少一个印版滚筒和至少一个供墨辊以及至少一个定位装置,并且供墨位置是在着墨装置的着墨过程中由布置在着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供墨辊所占据,并且定位装置至少具有一个直线引导件,并且着墨总成具有至少一个布置在着墨装置下方的储存装置,用于储存供墨辊,所述储存装置具有至少两个用于分别容纳一个供墨辊的储存容纳部,并且所述储存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能够移动的转存装置,至少两个储存容纳部能够借助所述转存装置移动并且能够布置在不同的储存位置中。借助至少一个定位装置,至少一个供墨辊能够沿仅直线的辊调节行程移动,所述辊调节行程的一端相当于供墨位置,所述辊调节行程的另一端相当于至少一个储存装置的储存位置的设计为变换位置的储存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着墨总成,所述着墨总成具有至少一个着墨装置,所述着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压印滚筒、至少一个印版滚筒和至少一个供墨辊以及至少一个定位装置,并且供墨位置是在着墨装置的着墨过程中由布置在着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供墨辊所占据,并且定位装置至少具有一个直线引导件,并且着墨总成具有至少一个储存装置,用于储存供墨辊,所述储存装置具有至少两个用于分别容纳一个供墨辊的储存容纳部,并且所述储存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能够移动的转存装置,至少两个储存容纳部能够借助所述转存装置移动并且能够布置在不同的储存位置中。借助至少一个定位装置,至少一个供墨辊能够沿仅直线的辊调节行程移动,所述辊调节行程的一端相当于供墨位置,所述辊调节行程的另一端相当于至少一个储存装置的储存位置的设计为变换位置的储存位置,并且所述定位装置具有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着墨装置设计为柔版着墨装置,并且所述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由所述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引导地、沿着和逆着调整方向相对于柔版着墨装置的机架能够移动地布置,并且在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上布置有轴承容纳部的至少一个组成部件,所述轴承容纳部构造用于容纳布置在至少一个供墨辊上的滚动轴承。
着墨总成具有至少一个着墨装置,该着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压印滚筒、至少一个印版滚筒和至少一个供墨辊以及至少一个定位装置。优选地,着墨总成具有至少一个柔版着墨总成。
定位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定位装置具有至少一个主承载体,并且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主承载体优选地被引导通过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和/或沿着所述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被引导着、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特别是沿直线能够运动地布置,和/或在所述至少一个主承载体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印版滚筒借助至少一个滚动轴承可旋转地布置。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定位装置具有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并且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优选地被引导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和/或沿着所述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被引导地、特别是能直线移动地布置,即沿着调整方向上和/或逆着调整方向、尤其是相对于至少一个主承载体和/或相对于柔版印刷机的机架能够直线移动。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上进一步优选布置有轴承容纳部的至少一个被设计成容纳布置在至少一个供墨辊上的滚动轴承的组成部分。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调整方向与至少一个竖直方向偏离最多45°和/或最多30°和/或最多10°和/或最多5°,和/或调整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地定向。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布置有至少一个轴承容纳部,该轴承容纳部被设置用于支承供墨辊的至少一个滚动轴承,并且该轴承容纳部的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至少一个相应的滚动轴承的放置部位或放置面的组成部分持续地布置在相应的传送承载体上,并且轴承容纳部的至少另一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与相应的放置部位或放置面处于接触中的相应的滚动轴承的至少一个固定部位或固定面的组成部分持续地布置在相应的主承载体上。特别是由此,供墨辊可优选地特别容易且可靠地布置和/或移除。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轴承容纳部的所述至少一个组成部分从供墨辊被轴承容纳部承载着布置在供墨位置中的位置开始,经过特别是直线的距离、沿所述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和/或由所述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引导地可移动地布置,所述距离比所述辊调整行程更长。然后,轴承容纳部可以将相应的供墨辊储存在储存装置中,并允许供墨辊运动,该运动应当通过储存装置来执行。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定位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并且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能够由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引导和/或沿着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被引导地、特别是沿直线运动,即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并且尤其是相对于至少一个主承载体以及相对于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能够运动。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储存器承载体上布置有用于着墨流体的暂存器。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沿调整方向观察,储器承载体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至少一个主承载体与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之间。然后,相应的着墨流体储器可以至少在没有较大附加力的情况下相对于印版滚筒移动,特别是与供墨辊一起移动,并且如果需要的话,供墨辊仍可以沿着相同的引导件经过更大的距离移开,并且也可以与着墨流体储器间隔开。这尤其使得供墨辊能够特别容易地更换。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印版滚筒被设计为柔版印版滚筒,和/或至少一个供墨辊被设计为网纹辊,和/或至少一个暂存器被设计为腔式刮刀,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印版滚筒被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压印滚筒的下方,和/或所述储存容纳部应被理解为设置用于容纳供墨滚筒的限定的空间区域。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至少一个主承载体被以通过与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相同的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引导的方式布置,和/或至少一个主承载体通过与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相同的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引导的方式布置,和/或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被以通过与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相同的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引导的方式布置,和/或者至少一个主承载体和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以及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被以通过相同的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引导的方式布置。然后,通过设备的最简单可能的配置,所有关键的运动都是可行的。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着墨总成具有至少一个主位置调节装置,借助该主位置调节装置,确定至少一个主承载体相对于着墨总成的机架的相对位置;以及该主位置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主分离驱动装置。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着墨总成具有至少一个传送位置调节装置,通过该传送位置调节装置,确定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相对于至少一个主承载体的相对位置,并且传送位置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传送驱动装置。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相对于最靠近其的主承载体可直线移动地布置,并且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通过悬挂件于该主承载体连接。优选地,该悬挂件允许在一方面的主承载体和另一方面的储器承载体之间受限的、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定向的相对运动。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定位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尤其是可调节的止推止挡,该止推止挡被设置为用于一方面的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与另一方面的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之间接触的接触元件。然后,不必为储器承载体的运动提供额外的驱动装置。
着墨总成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储存供墨辊的储存装置。至少一个储存装置优选地布置在着墨装置下方。储存装置具有至少两个用于容纳供墨辊的储存容纳部。进一步优选,所述储存装置具有至少三个和/或至少四个用于分别容纳供墨辊的储存容纳部,和/或将储存容纳部理解为如下的限定的空间区域,所述空间区域被设置用于容纳供墨辊。储存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可移动的转存装置,借助该可移动的转存装置,至少两个储存容纳部可以被移动并布置在不同的储存位置中。
至少一个供墨辊可以借助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沿着仅直线的辊调节行程移动。借助至少一个定位装置,所述至少一个供墨辊可以沿着仅直线的辊调节行程运动,该直线调节行程的一端等同于供墨位置,并且其另一端等同于储存位置。第一储存位置是变换位置。辊调节行程优选地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延伸。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当将储存容纳部布置在变换位置时,供墨辊可以在一方面的储存容纳部与另一方面的将储存容纳部与着墨总成连接起来的辊调整行程的远离储存装置的区域之间沿调整方向或逆着调整方向传送。特别地,这优选地导致特别简单和/或快速的辊调节行程和/或特别简单和较少出错的设备。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储存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特别是第二储存位置是装载位置,并且当储存容纳部被布置在装载位置中时,供墨辊能够沿着特别是直线的装载行程沿着和/或逆着装载方向、在一方面的该储存容纳部和另一方面的尤其是着墨总成的装载区域之间传送。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装载方向从至少一个水平方向偏离至多30°和/或至多20°和/或至多10°和/或至多5°或沿水平定向。这样就可以简单地将供墨辊送至着墨总成和从其移开。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储存容纳部、特别是与转存装置有效连接的那些储存容纳部至少还通过至少一个相应的特别是能够相对于着墨总成的机架移动的、设置用于与相应的供墨辊的辊轴颈或辊身接触的内界面。至少一个内界面优选是转存装置的面。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这种布置在所有可能的储存位置的第一子集的储存位置中的储存容纳部另外至少还通过至少一个相应的、特别是相对于着墨总成的机架固定地布置的、设置用于与相应的供墨辊的辊轴颈或辊身接触的外界面。转存装置和内界面优选地相对于外界面可移动地布置。然后,能够以尽可能少的设备耗费来安全地操作储存装置中的供墨辊。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储存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外部边界体,该至少一个外部边界体尤其是相对于着墨总成的机架固定地布置,并且该至少一个外界面是至少一个外部边界体的面。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转存装置可绕特别是固定的储存轴线枢转和/或旋转地布置,和/或至少一个转存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形成储存容纳部的凹部。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凹部各自在相对于储存轴线的径向方向上敞开,和/或至少一个外界面被成型为使得其在横向方向上的投影相当于圆弧。该圆弧的圆心角优选为至少180°。由此,储存装置可以尽可能简单地实施。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优选地特征在于,该圆弧的半径大于转存装置距储存轴线的最大距离和/或该圆弧的半径至多为20%和/或最多10%和/或最多5%大于传输设备到储存轴线的最大距离。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在下面对其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其中:
图1示出具有多个柔版着墨装置的示例性加工机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三个着墨装置,但是可以是任意数量的;
图2示出具有多个柔版着墨装置和无印版印刷总成的加工机的示意图;
图3a示出从下方着墨的柔版着墨装置的示意图;
图3b示出从上方着墨的柔版着墨总成的示意图;
图4a示出具有定位装置的柔版着墨总成的示意性局部视图;
图4b示出根据图4a的示意图,其中,还示出着墨流体储器;
图4c示出根据图4a的示意图,其中,构造有压印滚筒、印版滚筒和供墨辊;
图5a示出柔版着墨总成的示意图,其中,保护装置被打开并且包衬与印版滚筒接触;
图5b示出根据图5a的示意图,其中,包衬部分地放置到印版滚筒上;
图5c示出根据图5b的示意图,其中,包衬被进一步放置到印版滚筒上;
图5d示出根据图5c的示意图,其中,包衬被完全放置到印版滚筒上;
图6a示出柔版着墨总成的示意图,其中,将印版滚筒布置在着墨位置上,并且将供墨辊贴合到印版滚筒和/或其包衬上,将着墨流体储器与供墨辊相配合地布置,并且遮盖装置被关闭;
图6b示出根据图6a的示意图,其中,遮盖装置被打开;
图6c示出根据图6b的示意图,其中,印版滚筒被进一步从压印滚筒移开地布置,并且供墨辊被布置在储存装置的储存容纳部中并且同时与传送承载体保持接触;
图6d示出根据图6c的示意图,其中,传送承载体从供墨辊移开;
图6e示出根据图6d的示意图,其中,将储存装置的储存容纳部布置在改变的储存位置中;
图7示出着墨总成的部分区域的示意图;
图8a示出储器承载体及其在着墨总成的一侧上的环境的示意图;
图8b示出在着墨总成另一侧上的根据图8a的示意图;
图9a示出处于打开状态的用于供墨辊的轴承容纳部的示意图;
图9b示出处于关闭状态的根据图9a的示意图;
图10a以悬挂位置示出储器承载体悬挂在主承载体上的示意图;
图10b以抬高的位置示出根据图10a的示意图;
图11a示出带有打开的封闭元件的储存装置的示意图;
图11b示出根据图11a的示意图,其中,供墨辊位于储存装置的装载位置和传送装置之间;
图11c示出根据图11c的示意图,其中,供墨辊布置在装载位置中;
图11d示出根据图11c的示意图,封闭元件被关闭;
图12示出着墨总成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其中,供墨辊布置在储存装置的储存容纳部中并且同时与传送承载体接触。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文和下文中,对于涂覆介质或印刷流体或着墨流体的表述涵盖了:墨水和印刷油墨、以及底漆、清漆和糊状材料。印刷流体优选是如下材料,其由加工机01、特别是印刷机01、或至少一个着墨装置414;614;814或者加工机01的或着墨总成400;600;800、特别是印刷机01的至少一个印刷装置614或印刷总成600传递和/或能够传递到基材02、特别是承印材料02上,并且在此优选地以精细设定结构的形状和/或不仅在大面积上在基材02、特别是承印材料02上产生优选可见的和/或可以通过感官印象来感知和/或可以机械检测的纹理。墨水和印刷油墨优选是至少一种着色剂在至少一种溶剂中的溶液或分散体。作为溶剂考虑的是水和/或有机溶剂。替代地或附加地,印刷流体可以被设计为在紫外光下交联的印刷流体。墨水是相对低粘度的印刷流体,而印刷油墨是相对高粘度的印刷流体。此处的墨水优选不具有粘合剂或具有相对较少的粘合剂,而印刷油墨优选包含相对大量的粘合剂,进一步优选包含另外的助剂。着色剂可以是颜料和/或染料,颜料不溶于应用介质,而染料可溶于应用介质。
为了简单起见,在上文和下文中,如果没有明确区分和适当命名,则术语“印刷油墨”应理解为在印刷机中待印刷的液态的或至少可流动的着色流体,它不仅包括原本与术语“印刷油墨”相关的轮转印刷机中使用的较高粘度的着色流体,而且除了这些较高粘度的着色流体外,还特别是包括低粘度的着色流体,例如“墨水”,尤其是喷墨墨水,还有粉状着色流体,例如碳粉。在上文和下文中,当讨论印刷流体和/或墨水和/或印刷油墨时,也意指无色清漆。在上文和下文中,当提到印刷流体和/或油墨和/或印刷油墨时,优选还意指用于预加工、即对印刷基材02进行所谓的上底漆或预涂层的介质。作为术语压力流体的替代,应将术语涂覆介质和术语着墨流体同义地理解。着墨流体优选不是气态的。着墨流体优选是液体和/或粉末状。
优选将加工机01设计为印刷机01和/或成型机01,特别是冲裁机01。印刷机01例如设计为柔版印刷机01。
如果加工机01具有至少一个印刷装置614和/或至少一个印刷总成600,则该加工机01优选地被称为印刷机01,特别是不管其是否具有用于加工基材02的其他总成。被设计为印刷机01的加工机01还具有至少另一这种总成400;800;900,例如至少一个成型总成900,优选将其设计为冲裁总成900。如果加工机01具有至少一个成型总成914和/或至少一个成型总成900,则其优选地称为成型机01,特别是不管它是否具有另外的用于加工基材02的总成400;600;800。如果加工机01具有至少一个冲裁机构914和/或至少一个冲裁总成900,则该加工机01优选地被称为冲裁机01,特别是不管它是否具有另外的用于加工基材02的总成400;600;800。例如,设计为成型机01或冲裁机01的加工机01还具有至少另一用于加工基材02的总成400;600;800,例如至少一个印刷总成600和/或至少一个印刷装置614。如果加工机01一方面具有至少一个印刷装置614和/或至少一个印刷总成600,并且另一方面具有至少一个成型总成914和/或至少一个成型总成900,则其因此被设计为印刷机01,也被设计为成型机01。如果加工机01一方面具有至少一个印刷装置614和/或一方面至少一个印刷总成600,另一方面具有至少一个冲裁总成614和/或至少一个冲裁总成900,其相应地既设计为印刷机01又设计为成型机01,尤其是冲裁机01。
优选地,加工机01被设计为单张纸加工机01,即被设计为用于加工单张纸状基材02或单张纸02、特别是单张纸状承印材料02的加工机01。例如,单张纸加工机01被设计为单张纸印刷机01和/或单张纸成型机01和/或单张纸冲裁机01。进一步优选,加工机01被设计为瓦楞纸板单张纸加工机01,也就是说,被设计为用于加工由瓦楞纸板制成的单张纸状基材02或单张纸02,特别是由瓦楞纸板制成的单张纸状承印材料02。进一步优选,加工机01设计为单张纸印刷机01,特别是瓦楞纸板印刷机01,即,用于涂覆和/或印刷由瓦楞纸板制成的单张纸状基材02或单张纸02、特别是由瓦楞纸板制成的单张纸状承印材料02的印刷机01。例如,将印刷机01设计为根据无印版印刷方法运行的印刷机01和/或根据与印版相关的印刷方法运行的印刷机01。印刷机01优选地被设计为无印版印刷机01,特别是喷墨印刷机01和/或柔版印刷机01。只要与此没有矛盾,则加工机01是替代地或附加地被设计为幅材加工机01,特别是卷筒纸印刷机01。
除非明确区分,否则术语单张纸状基材02,特别是承印材料02,尤其是单张纸02原则上应表示任何扁平且分段存在的基材02,即也为片状或板状存在的基材02,即也包括片或板。以这种方式限定的单张纸状基材02或单张纸02例如由纸或纸板制成,即,由纸张单张纸或纸板单张纸或者由塑料或纸板,玻璃或金属制成的单张纸02、纸板或可能的板形成。进一步优选地,基材02是瓦楞纸板02,特别是瓦楞纸板单张纸02。单张纸02的厚度优选应理解为与单张纸02的最大面垂直的尺寸。该最大面是也称为主面。单张纸02的厚度例如为至少0.1mm,进一步优选为至少0.3mm,甚至进一步优选为至少0.5mm。特别是对于瓦楞纸板单张纸02,也通常具有明显更大的厚度,例如至少4mm或甚至10mm或更大。瓦楞纸板02比较稳定,因此很难弯曲。因此,加工机01的相应适配方案有助于大厚度单张纸02的加工。
加工机01优选具有多个总成100;200;300;400;600;700;800;900;1000。在此,这些加工总成100;200;300;400;600;700;800;900;1000优选被理解为在功能上相配合的一组设备,特别是用以能够执行单张纸02的优选地独立的加工操作。例如,至少两个并且优选地至少三个并且进一步优选地全部总成100;200;300;400;600;700;800;900;1000设计为模块100;200;300;400;600;700;800;900;1000或至少对应于其中一个这样的模块。对于模块100;200;300;400;600;700;800;900;1000理解为相应的总成或由多个总成组成的结构,其优选地具有至少一种传送机构和/或至少一个自己的可控制和/或可调节的驱动装置和/或设计为独立起作用的模块和/或分别单独制造的和/或分别单独装配的机器单元或功能构件。总成或模块的单独的可控制的和/或可调节的驱动装置尤其应被理解为用于驱动该总成或模块的构件的运动和/或用于通过其相应的总成或模块和/或通过该相应的总成或模块的至少一个作用区域传送基材02、特别是单张纸02的驱动装置,和/或用于直接或间接地驱动相应的总成或模块中的至少一个设置用于与单张纸02接触的构件。加工机01的总成的这些驱动装置优选地被设计为尤其是位置调节的电马达。
优选的是,总成100;200;300;400;600;700;800;900;1000具有至少一个驱动装置控制器和/或至少一个驱动装置调节器,其被对应于相应的总成的相应至少一个驱动装置。各个总成100;200;300;400;600;700;800;900;1000的驱动装置控制器和/或驱动装置调节器可以优选地单独地并且彼此独立地操作。进一步优选,各个总成100;200;300;400;600;700;800;900;1000的驱动装置控制器和/或驱动装置调节器在电路技术上、尤其是通过至少一个总线系统能够以如下方式相互连接和/或能够连接和/或与加工机01的机器控制器相连接和/或能够连接,使得:对加工机01的多个或所有总成100;200;300;400;600;700;800;900;1000的驱动装置执行和/或能够执行相互协调的控制和/或调节。因此,加工机01的相应的总成和/或特别是模块至少就其驱动装置优选以电子的方式彼此协调地运行和/或能够运行,尤其是借助至少一个电子操纵台实现。为此,优选地例如从加工机01的上级机器控制器指定电子操纵台。上级机器控制器使用特定总成的特定控制器和/或特定调节器的组成部件来生成电子操纵台。优选地,多个或进一步优选所有总成被设计成使得它们可以用作领导总成,其余总成在加工机01的操作期间可以跟随和/或能够跟随领导总成。替代地或附加地,至少就其驱动装置而言,加工机01的相应的总成例如在机械上是同步的和/或彼此可同步的。然而,加工机01的相应的总成优选地至少在其驱动装置方面彼此机械解耦。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加工机01的总成优选相应的特征在于,为单张纸02提供的传送行程的由相应总成确定的分段至少基本上是平坦的,并且进一步优选是完全平坦的。为单张纸02提供的传送行程的基本上平坦的部分应理解为是指具有至少2米、进一步优选地至少5米、甚至进一步优选地至少10米、甚至进一步优选地至少50米的最小曲率半径的分段。完全平坦的截面具有无限大的曲率半径,因此也基本上是平坦的,因此也具有至少2米的最小曲率半径。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加工机01的总成优选相应的特征在于,为单张纸02设置的传送行程的由相应总成确定的分段至少基本上水平地延伸,并且进一步优选地仅水平地延伸。该传送行程优选地沿传送方向T延伸。为单张纸02提供的基本水平的传送行程尤其意味着在相应的总成的整个区域中所提供的传送行程仅具有一个或多个从至少一个水平方向偏离至多30°、优选最大15°,进一步优选最大5°的方向。在此,传送行程的方向尤其是在测量方向上的位置上单张纸02被传送的方向。为单张纸02提供的传送行程优选地自将单张纸02从推纸器堆垛104取出的部位开始。
优选地,加工机01具有至少一个基材输入装置100,该基材输入装置100进一步优选地被设计为总成100,特别是基材输入总成100和/或模块100,特别是基材输入模块100。在单张纸加工机01的情况下,至少一个基材输入装置100优选地被设计为单张纸推纸器100和/或单张纸推纸器总成100和/或单张纸推纸器模块100。
加工机01具有例如至少一个实施为调质装置200的总成200,特别是调质总成200,其进一步优选实施为模块200,特别是调质模块200。这种调质装置200例如被设计为预备装置200或后操作装置。优选地,加工机01具有至少一个实施为预备装置200、特别是预备总成200的总成200,其进一步优选实施为模块200、特别是预备模块200并代表调质装置200。加工机01优选具有至少一个后操作装置。
加工机01优选具有至少一个贴靠装置300。至少一个贴靠装置300例如是至少一个被设计为贴靠装置300的总成300,特别是被设计为模块300的贴靠总成300。所述至少一个贴靠装置300可替代地被构造为基材输入装置100或另一总成的部件。
优选地,加工机01具有至少一个着墨总成400;600;800,该着墨总成进一步优选作为模块400;600;800,特别是着墨模块400;600;800形成。至少一个着墨总成400;600;800根据功能和/或着墨方法来布置和/或构造。至少一个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地用于:将至少一种相应的着墨流体或涂覆介质整面地和/或部分面地着墨到单张纸02上。着墨总成400;600;800的示例是上底漆总成400,其特别用于将底漆着墨到基材02、特别是单张纸02上。着墨总成400;600;800的另一示例是印刷总成600,其特别用于将印刷油墨和/或油墨着墨到基材、特别是单张纸02上。着墨总成400;600;800的另一个示例是涂漆总成800,该涂漆总成800特别地用于将涂漆着墨到基材02、特别是单张纸02上。
特别地,独立于可与其一起着墨的着墨流体的功能,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在其使用方法方面不同。着着墨总成400;600;800的示例是基于印版的着墨总成400;600;800,其特别是具有至少一种结实的、实体的并且优选可替换的印版。基于印版的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地根据平版印刷过程、特别是胶版平版印刷过程和/或凹版印刷过程和/或凸版印刷过程、特别优选地柔版印刷过程来工作。对应的着墨总成400;600;800是例如柔版着墨总成400;600;800,尤其是柔版印刷着墨模块400;600;800。着墨总成400;600;800的另一示例是无印版或无版的着墨总成400;600;800,特别是无印版或无版的着墨模块400;600;800,特别是在没有固定印刷格式的情况下工作。无印版或无版的印刷总成400;600;800例如根据离子照相法和/或磁照相法和/或热成像法和/或电子照相法和/或激光印刷和/或特别优选根据喷墨印刷法或喷墨印刷法工作。于是,着墨总成400;600;800相应地是例如喷墨着墨总成400;600;800,特别是喷墨着墨模块400;600;800。
每个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相应的着墨装置414;614;814。例如,相应的着墨总成400;600;800另外还具有至少一个驱动装置M1;M2;M3;M4;M6;M7和/或至少一机架427;627;827和/或至少一个其他构件。
在着墨总成400;600;800特别认为应该还包括如下的总成400;600;800,其至少也适合于着墨底漆。如果这样的着墨总成400设置用于着墨底漆,则其也被称为底漆总成400。着墨装置414;614;814尤其应该还包括这样的着墨装置414;614;814,其至少也适合于着墨底漆。如果这样的着墨装置414设置用于着墨底漆,则其也被称为底漆装置414。每个底漆总成400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相应的底漆装置414。加工机01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实施为底漆装置400的总成400,特别是底漆总成400,其进一步优选地实施为模块400,特别是底漆模块400。
着墨总成400;600;800特别认为应该还包括这样的总成400;600;800,其至少也适用于着墨印刷油墨。如果提供了这样的着墨构件600以着墨印刷油墨,则其也被称为印刷总成600。着墨装置414;614;814尤其应该还包括这样的着墨装置414;614;814,其至少也适合于着墨印刷油墨。如果这样的着墨总成614设置用于着墨印刷油墨,则其也被称为印刷装置614。每个印刷总成600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相应的印刷装置614。加工机01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设计为印刷总成600的总成600,其进一步优选地被实施为模块600,特别是印刷模块600。
着墨总成400;600;800特别认为应该还包括这样的总成400;600;800,其至少也适合于着墨漆料。如果提供这样的着墨总成800用于着墨漆料的目的,则它也被称为涂漆总成800。着墨装置414;614;814尤其应该还包括这样的着墨装置414;614;814,其至少也适合于着墨漆料。如果这样的涂漆装置814设置用于着墨漆料,则其也被称为涂漆装置814。每个涂漆总成800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相应的涂漆装置814。加工机01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实施为涂漆装置800的总成800,特别是涂漆总成800,其进一步优选地被实施为模块800,特别是被实施为涂漆模块800。
例如,加工机01的至少一个着墨总成400;600;800作为柔版着墨总成400;600;800。替代地或附加地,加工机01的至少一个着墨总成400;600;800设计为无印版着墨总成400;600;800,特别是喷墨着墨总成400;600;800。例如,印刷机01的至少一个印刷总成600被设计为柔版印刷总成600。作为替代或补充,印刷机01的至少一个印刷总成600被设计为无印版印刷总成600。尤其是喷墨印刷总成600。替代地或附加地,例如,加工机01的至少一个底漆总成400设计为柔版底漆总成400。替代地或附加地,印刷机01的至少一个底漆总成400被设计为无印版底漆总成400,特别是喷墨底漆总成400。替代地或附加地,例如,加工机01的至少一个涂漆总成800被设计为柔版印刷装置800。替代地或附加地,将印刷机01的至少一个涂漆总成800设计为无印版涂漆总成800,尤其是喷墨涂漆总成800。
例如,加工机01的至少一个着墨装置414;614;814设计为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替代地或附加地,加工机01的至少一个着墨装置414;614;814设计为无印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特别是喷墨着墨装置414;614;814。例如,印刷机01的至少一个印刷装置614被设计为柔版印刷装置614。替代地或附加地,印刷机01的至少一个印刷装置614被设计为无印版印刷装置614、特别是喷墨印刷装置614。替代地或附加地,例如,印刷机01的至少一个底漆装置414被设计为柔版底漆装置414。替代地或附加地,印刷机01的至少一个底漆装置414设计为柔版底漆装置414。替代地或附加地,印刷机01被设计为无印版底漆装置414,特别是喷墨底漆装置414。替代地或附加地,例如,印刷机01的至少一个涂漆装置814被设计为柔版涂漆装置814。印刷机01的至少一个涂漆装置814被设计为无印版涂漆装置814,特别是喷墨涂漆装置814。
加工机01具有例如至少一个设计为干燥装置的总成,特别是干燥总成,其进一步优选设计为模块,特别是干燥模块。替代地或附加地,例如,至少一个干燥装置506和/或至少一个后干燥装置507是至少一个设计为模块100;200;300;400;600;700;800;900;1000的总成100;200;300;400;600;700;800;900;1000的组成部件。例如,至少一个着墨总成400;600;800具有至少一个干燥装置506和/或至少一个后干燥装置507和/或具有至少一个传送装置700和/或至少一个传送总成700、至少一个干燥装置506和/或至少一个后干燥装置507。
加工机01优选具有至少一个设计为传送装置700或传送机构700的总成700,特别是传送总成700,其进一步优选设计为模块700,特别是传送模块700。优选地,加工机01优选具有例如作为其他总成和/或模块的组成部件的传送装置700。
优选地,加工机01具有至少一个实施为成型装置900的总成900,特别是成型总成900,其进一步优选地实施为模块900,特别是实施为成型模块900。加工机01优选具有至少一个构造为冲裁总成900的成型总成900。至少一个成型装置900优选地被设计为旋转冲裁机900。
优选地,加工机01具有至少一个实施为基材送出装置1000、特别是实施为单张纸收纸装置1000的总成1000,特别是收纸总成1000,其进一步优选地被实施为模块1000,特别是实施为收纸模块1000。
加工机01例如具有至少一个实施为后续加工装置的总成,尤其是后续加工总成,该至少一个总成进一步优选地实施为模块,特别是实施为后续加工模块。
特别地用于传送单张纸02的传送方向T是如下的方向T,该方向T优选地至少基本上并且进一步优选地是完全水平地定向和/或优选地从加工机01的第一总成指向加工机01的最后总成,尤其是从一方面的单张纸推纸器总成100或基材输入装置100指向另一方面的收纸总成1000或基材排出装置1000,和/或优选地沿如下方向指向,单张纸02在不计竖直运动或运动的竖直分量的情况下沿所述方向传送,特别是从加工机01的与布置在基材送入装置100后面的总成的第一接触部或与加工机01的第一次接触部直到与加工机01的最后接触部地传送。无论贴靠装置300是独立的总成300或模块300或者是基材输入装置100的组成部件,传送方向T优选地是如下的方向T,从贴靠装置300指向基材排出装置1000定向的方向的水平分量沿该方向T指向。
横向方向A优选是垂直于单张纸02的传送方向T和/或垂直于单张纸02通过至少一个着墨总成400;600;800所设置的传送行程定向的方向。横向方向A优选是水平定向的方向A。加工机01和/或至少一个着墨总成400;600;800的工作宽度是如下的尺寸,其优选是优选垂直于单张纸02通过至少一个着墨总成400;600;800所设置的传送行程延伸、进一步优选在横向方向A上延伸。加工机01的工作宽度优选地相当于单张纸02允许具有的最大宽度,以便仍然能够用加工机01进行加工,即特别是可以用印刷机01加工的最大单张纸宽度。在此,单张纸02的宽度尤其应理解为其在横向方向A上的尺寸。这优选地与单张纸02的该宽度是大于还是小于单张纸02的与之垂直的水平尺寸无关,该尺寸优选表现为单张纸02的长度。加工机01的工作宽度优选地相当于至少一个着墨总成400;600;800的工作宽度。横向方向A优选平行于着墨总成400;600;800的印版滚筒402;602;802的旋转轴线39地定向。加工机01,特别是单张纸加工机01的工作宽度优选至少为100cm,进一步优选至少为150cm,甚至进一步优选至少为160cm,甚至进一步优选至少为200cm,甚至进一步优选至少为250cm。
优选地,加工机01具有至少一个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至少一个着墨总成400;600;800设计为柔版着墨总成400;600;800。进一步优选地,至少一个印刷总成600被设计为柔版印刷总成600和/或至少一个底漆总成400被设计为柔版底漆总成400和/或至少一个涂漆总成800被设计为柔版涂漆总成800。至少一个柔版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进一步优选地被设计为柔版底漆装置414和/或柔版印刷装置614和/或柔版涂漆装置814。
至少一个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着墨滚筒402;602;802,其用于将着墨流体着墨到基材02,特别是着墨到单张纸02上,并且特别地设置成用于与基材02、特别是单张纸02接触。着墨滚筒402;602;802优选作为印版滚筒402;602;802,例如被设计为所谓的雕版滚筒402;602;802。印版滚筒402;602;802具有滚筒辊身12和两个布置在其两个轴向端部上的两个滚筒轴颈13。在印版滚筒402;602;802的滚筒轴颈13上优选地布置滚动轴承26,特别是为了使滚动轴承能够旋转地支承。在印版滚筒402;602;802,特别是在其滚筒辊身12上,优选布置有和/或能够布置有至少一个、特别是能够取下的包衬04,其尤其是呈至少一个能取下的着墨版04、特别是底漆版04或印版04或涂漆版04的形式。该包衬04优选地用于确定应当在哪个区域中传递着墨流体,以及必要时确定在哪个区域中不用传送着墨流体。相应的包衬04可以特别地用于在整个表面上向基材02,特别是单张纸02提供着墨流体。优选地,相应的包衬04借助至少一个相应的保持装置,特别是夹紧装置和/或张紧装置而在着墨滚筒402;602;802的壳面上布置和/或能够布置,并且优选地固定和/或能够固定。优选地布置至少一个称为印版滚筒驱动装置M2的驱动装置M2,借助该驱动装置,所述至少一个着墨滚筒402;602;802可绕其旋转轴线39转动和/或旋转。至少一个印版滚筒驱动装置M2优选设计为马达M2,尤其优选设计为位置调节电马达M2。
至少一个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压印滚筒408;608;808。压印滚筒408;608;808具有滚筒辊身14和两个布置在其两个轴向端部的滚筒轴颈16。在压印滚筒408;608;808的滚筒轴颈16上,优选布置滚动轴承,特别是为了使滚动轴承能够旋转地支承。压印滚筒408;608;808优选地被设置用于与着墨滚筒402;602;802相配合和/或用于形成着墨部位409;609;809。相应的着墨部位409;609;809特别是指如下区域,在所述区域中,印版滚筒402;602;802的滚筒辊身12和压印滚筒408;608;808的滚筒辊身12彼此最接近和/或彼此接触。相应的这样的着墨部位409;609;809例如被称为底漆部位409或印刷部位609或涂漆部位809。基材02、特别是单张纸02在印刷机01的运行中,优选地通过至少一个着墨部位409;609;809,并且在此至少暂时地在一侧与着墨滚筒402;602;802,特别是与布置在其上的包衬04发生接触,以及在其另一侧与压印滚筒408;608;808发生接触。优选地布置至少一个称为压印滚筒驱动装置M1的驱动装置M1,借助该驱动装置,至少一个压印滚筒408;608;808可绕其旋转轴线42转动和/或旋转。至少一个压印滚筒驱动装置M1优选设计为马达M1,尤其优选设计为位置调节电马达M1。
至少一个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其进一步优选设计为网纹辊403;603;803,和/或在其壳面上、特别是在其辊身17的壳面上具有杯状结构。供墨辊403;603;803具有辊身17和两个布置在其两个轴向端部的辊轴颈18。在供墨辊403;603;803的辊轴颈18上优选布置有滚动轴承27,特别是为了围绕供墨辊403;603;803能够旋转地支承。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优选地与印版滚筒402;602;802保持接触和/或能够发生接触地布置。优选布置有至少一个称为供墨辊驱动装置M3或网纹辊驱动装置M3的驱动装置M3,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通过该驱动装置M3可绕其旋转轴线41转动和/或旋转。至少一个供墨辊驱动装置M3或网纹辊驱动装置M3优选地被设计为马达M3,更特别地,被设计为位置调节电马达M3。供墨辊驱动装置M3优选地通过可分离的连接与供墨辊403;603;803连接和/或可连接,例如借助联接器实现。优选地,当供墨辊403;603;803应被储存在储存装置21中,分开所述连接。
至少一个柔版印刷机装置414;614;814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着墨流体储器401;601;801,所述着墨流体储器例如被设计和/或用作底漆储器401和/或用作油墨储器601或墨水储器601和/或用作漆料储器801。优选的是,至少一个用于着墨流体的暂存器404;604;804与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保持接触和/或有效连接地布置和/或能够布置。该至少一个暂存器404;604;804优选作为腔室刮刀404;604;804。优选的是,至少一个腔室刮刀404;604;804与特别是设计为网纹辊403;603;803的供墨辊403;603;803保持接触和/或有效连接。优选作为腔室刮刀404;604;804的暂存器404;604;804优选地是通过至少一个进管406;606;806以及进一步优选也通过至少一个出管407;607;807与至少一个着墨流体储器401;601;801保持连接。进管406;606;806和/或出管407;607;807优选与至少一个泵装置有效连接。
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设置用于向基材02、特别是单张纸02和/或承印材料02下方提供、例如印刷着墨流体。在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该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印版滚筒402;602;802优选布置在压印滚筒408下方,进一步优选地以如下方式设置:使得印版滚筒402;602;802的旋转轴线39在竖直方向V上在压印滚筒408;608;808的滚筒14下方布置,甚至进一步优选,将印版滚筒402;602;802的旋转轴线39在竖直方向V上在压印滚筒408;608;808的滚筒14下方布置。在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供墨辊403;603;803优选布置在印版滚筒402;602;802的下方,进一步优选地布置成使得供墨辊403;603;803的旋转轴线41在竖直方向V上布置在印版滚筒402;602;802的滚筒辊身12的下方,进一步优选地被布置成使得供墨辊403;603;803的旋转轴线41在竖直方向V上布置在压印滚筒402;602;802的旋转轴线39下方。
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替代性第二实施方式设置用于向基材02,特别是单张纸02和/或承印材料02从上方提供、例如印刷着墨流体。在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印版滚筒402;602;802优选布置在压印滚筒408;608;808的上方,进一步优选地使得压印滚筒402;602;802的旋转轴线39在竖直方向V上布置在压印滚筒408;608;808的滚筒辊身14上方,甚至进一步优选地,使得印版滚筒402;602;802的旋转轴线39在竖直方向V上布置在压印滚筒408;608;808的旋转轴线42上方。在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供墨辊403;603;803优选在滚筒402;602;802上方,进一步优选地布置成使得供墨辊403;603;803的旋转轴线41在竖直方向V上布置在印版滚筒402;602;802的滚筒辊身12的上方,甚至进一步优选地布置成使得供墨辊403;603;803的旋转轴线41在竖直方向V上位于压印滚筒402;602;802的旋转轴线39上方。
在下文中,柔版印刷机装置414;614;814根据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第一实施方式详细介绍,其设置用于从下方向基材02提供着墨流体。如果没有矛盾,则这将被转用到根据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尤其是模拟地转用。特别地,印版滚筒402;602;802以相同的方式构造,而不管印版滚筒是否在根据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中或在根据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柔版印刷机装置414;614;814中布置和/或使用。
着墨总成400;600;800至少一个定位装置43。至少一个定位装置43优选地用于:使至少一个印版滚筒402;602;802、特别是其旋转轴线39和/或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特别是其旋转轴线41、和/或至少一个着墨流体储器401;601;801相对于彼此和/或相对于着墨总成400;600;800的机架427;627;827和/或相对于压印滚筒408;608;808,特别是其旋转轴线42的布置特别是有针对性地改变和/或调整。例如,着墨总成400;600;800具有两个定位装置43,其中,优选第一定位装置43对应于印版滚筒402;602;802的至少一个第一滚筒轴颈13和/或对应于压印滚筒408;608;808的第一滚筒轴颈16和/或对应于供墨辊403;603;803的第一辊轴颈18和/或对应于着墨总成400;600;800的机架427;627;827的第一侧壁,并且其中,优选地将第二定位装置43对应于印版滚筒402;602;802的至少一个第二滚筒轴颈13和/或对应于压印滚筒408;608;808的第二滚筒轴颈16和/或对应于供墨辊403;603;803的第二辊轴颈18和/或对应于着墨总成400;600;800的机架427;627;827的第二侧壁。第一和第二定位装置43优选是定位系统的一部分,并且优选地共享至少一个构件、例如至少一个驱动装置M4、尤其是至少一个主分离驱动装置M4。
一方面的印版滚筒402;602;802和另一方面的压印滚筒408;608;808相对于彼此可移动地布置,特别是借助至少一个定位装置43实现。由此,相应的着墨部位409;609;809可以优选地适合于待加工的基材02的不同厚度。另外,这使得维护工作变得容易,例如更换包衬04。特别是,一方面的印版滚筒402;602;802的旋转轴线39和另一方面的压印滚筒408;608;808的旋转轴线42被相对于彼此可移动地布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压印滚筒408;608;808的旋转轴线42位置固定地布置,特别是相对于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和/或柔版着墨总成400;600;800的机架427;627;827位置固定地布置。印版滚筒402;602;802的旋转轴线39特别是相对于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和/或柔版着墨总成400;600;800的机架427;627;827可移动地布置、特别是沿直线可移动地布置,进一步优选地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或主调整方向B可移动地布置。调整方向B优选地垂直于横向方向A定向。调整方向B偏离竖直方向V优选相对于竖直方向V以优选至多45°、进一步优选至多30°、甚至进一步优选至多20°、甚至进一步优选至多10°、甚至进一步优选至多5°偏移,甚至进一步优选平行于竖直方向V地定向。
优选的是,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具有至少一个对应于印版滚筒402;602;802的承载体06,其也被称为印版滚筒承载体06和/或主承载体06和/或分离承载体06。该承载体06例如是一件式构造。然而,该承载体06优选地被设计为多部件构件06。进一步优选,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具有至少两个这样的对应于印版滚筒402;602;802的承载体06,其中,为印版滚筒402;602;802的两个印版滚筒轴颈13中的每一个分别对应一个承载体。优选是印版滚筒402;602;802在其每个滚筒轴颈13上通过各至少一个优选可旋转地支承印版滚筒402;602;802的滚动轴承26与相应的主承载体06连接。为此,优选地布置至少一个轴承容纳部,该轴承容纳部进一步优选地至少部分地并且甚至进一步优选地完全与相应的主承载体06连接,并且容纳或能够容纳印版滚筒402;602;802的滚动轴承26。
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优选地相对于着墨总成400;600;800或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机架427;627;827可移动地布置,特别是直线地可移动地布置。主承载体06和/或印版滚筒402;602;802相对于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机架427;627;827可在调整方向B上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移动地布置,该调整方向B优选还称作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调整方向B。
优选地布置至少一个主引导件07,该主引导件07进一步优选地被设计为直线引导件07。优选的是,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被由至少一个主引导件07引导地可运动地布置。至少一个主引导件07优选对于每个主承载体06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轨07,进一步优选地,对于每个主承载体06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导轨07。优选地,至少一个第一导轨07被设计成第一直线导轨07。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优选是至少一个定位装置43的一部分。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优选是至少一个定位装置43的一部分。至少一个第一主引导件07优选是至少一个定位装置43的一部分。相应的定位装置43优选具有主承载体06和/或至少一个第一导轨07,特别是两个第一引导件07。印版滚筒402;602;802优选在其两个滚筒轴颈13上通过滚动轴承26分别支承在主承载体06中,该主承载体可以沿着至少一个、尤其是至少两个导轨07可以移动和/或可布置地布置。
优选地布置有至少一个称为分离驱动装置M4或主分离驱动装置M4的驱动装置M4。优选地,至少一个分离驱动装置M4用于:对至少一个并且优选为两个主承载体06相对于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机架427;627;827的位置和/或沿着至少一个主引导件07的位置加以调节和/或改变和/或必要时被保持。优选的是,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能够运动地布置,尤其是借助第一分离驱动装置M4和/或相对于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机架427;627;827能够运动地布置。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印版滚筒402;602;802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能够运动地布置,特别是借助第一分离驱动装置M4和/或相对于机架427在设定方向B上和/或相对于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机架427;627;827能够运动地布置。至少一个第一分离驱动装置M4优选是至少一个定位装置43的构件,并且进一步优选是两个定位装置43的构件。
至少一个分离驱动装置M4优选地被设计为马达M4,进一步优选地被构造为电马达M4,甚至进一步优选地被构造为位置调节电马达M4。优选布置有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至少一个主传动装置08。至少一个主传动装置08优选地用于将分离驱动装置M4的相应运动转换成主承载体06的特别是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的运动。至少一个主传动装置08优选是至少一个定位装置43的一部分。至少一个主传动装置08优选具有至少一根主丝杠09。主丝杠09优选可旋转地支承,特别是可通过分离驱动装置M4能够旋转。优选地,与主丝杠09的螺纹配合的至少一个主配对螺纹布置在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上,尤其是至少在调节运行中相对于主承载体06不可移动。通过至少一个主丝杠09的旋转,主配对螺纹沿着主丝杠09运动,并且由此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沿着主丝杠09运动。主丝杠09的螺纹轴线优选地平行于调整方向B定向。
优选布置有至少两个这样的主丝杠09。如所描述的,优选地布置两个主承载体06。优选地,两个主丝杠09中的至少一个如所描述地与两个主承载体06中的每一个相配合,进一步优选地与恰好一个相配合。优选地,布置有至少一个扭矩传递器11,特别是作为至少一个主传动装置08的一部分。优选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器11直接或间接地由分离驱动装置M4能够驱动地布置和/或设计为轴11。至少一个第一扭矩传递器11优选地以传递或能够传递扭矩的方式与至少两个主丝杠09连接地布置,特别是使得当扭矩传递器11旋转时,两个主丝杠09绕其螺杆轴线同步转动。由此,印版滚筒402;602;802的两个主承载体06和/或两个滚筒轴头13可以同时且同样借助分离驱动装置M4沿着/或逆着调整方向B运动。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特征在于着墨总成400;600;800具有至少一个主位置调节装置,借助该主位置调节装置,确定出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相对于着墨总成400;600;800的机架427;627;827的相对位置,并且主位置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主分离驱动装置M4。主位置调节装置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主传动装置08和/或至少一个主丝杠09和/或至少一个主配对螺纹和/或至少一个主分离驱动装置M4。代替所描述的主传动装置08和/或分离驱动装置M4和/或主配对螺纹,所述至少一个主位置调节装置替代地具有至少一个其他驱动方案,例如至少一个气动和/或液压直线驱动装置,其具有或对应确定位置的止挡。
一方面的供墨辊403、603、803和另一方面的印版滚筒402;602;802相对于彼此可移动地布置。由此,对应的着墨部位409;609;809优选地适合于待加工的基材02的不同厚度。另外,这使得维护工作更容易,例如更换包衬04和/或清洁供墨辊403、603、803和/或安装和/或更换和/或拆卸供墨辊403、603、803。特别是优选地,一方面的供墨辊403、603、803的旋转轴线41和另一方面的压印滚筒402;602;802的旋转轴线39相对于彼此可移动地布置,进一步优选地布置成相对于彼此至少直线地移动,甚至进一步优选地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可直线运动地布置。优选地,供墨辊403;603;803的旋转轴线41特别是相对于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和/或柔版着墨总成400;600;800的机架427;627;827可移动地布置,特别是直线地可移动,进一步优选地沿着和/或逆着设置方向B可移动地布置。
优选的是,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具有至少一个对应于供墨辊403;603;803的承载体19,所述承载体也被称为和用作供墨辊承载体19和/或网纹辊承载体19和/或传送承载体19。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优选是至少一个定位装置43的一部分。该传送承载体19例如单件地构造。然而,该传送承载体19优选地被设计为多部分构件19。进一步优选,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具有至少两个这样的对应于供墨辊403;603;803的传送承载体19,在传送承载体中,为供墨辊403;603;803的两个辊轴颈18中的每一个分别对应有一个传送承载体。优选的是,供墨辊403;603;803在其每个辊轴颈18上分别通过至少一个优选可旋转地支承供墨辊403;603;803的滚动轴承27与相应的传送承载体19连接和/或能够连接。当在上下文中关于供墨辊403;603;803的轴向端部的方案进行介绍,特别是关于其辊轴颈18和/或关于其滚动轴承27和/或关于对应的传送承载体19和/或关于主承载体06和/或关于与腔式刮刀401;601;801的支承和/或相配合方面,这些方面优选在供墨辊403;603;803的相对的轴向端处同样这样构造,只要没有另作说明并且没有由此产生矛盾即可。
优选地布置有至少一个轴承容纳部44,该轴承容纳部用于和/或设置用于承载供墨辊403;603;803的至少一个滚动轴承27。优选的是,在相应的传送承载体19上尤其持续地布置有该轴承容纳部44的至少一个组成部件46;47。该轴承容纳部44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组成部件47,该第一组成部件进一步优选地被设计为下部组成部件47和/或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相应的供墨辊403;603;803的至少一个相应的滚动轴承27的放置部位48或放置面48。该轴承容纳部44优选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组成部件46,该第二组成部件优选被设计为上部组成部件46和/或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固定部位49或固定面49,用于在与相应的放置部位48或放置面48接触的情况下固定相应的供墨辊403;603;803的相应的滚动轴承27。当轴承容纳部44关闭时,优选将至少一个相应的滚动轴承27在一方面的第一组成部件47、特别是其放置部位48或48与另一方面的第二组成部件46、特别是其固定部位49或固定面49之间固定、特别是夹紧。
在可行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轴承容纳部44完全与传送承载体19连接和/或设计成传送承载体19的组成部分。然后,轴承容纳部44优选可以被打开,方式为:将其第二、特别是上部组成部件46相对于其另一个、特别是下部组成部件47以及相对于传送承载体19运动、尤其是向上、例如手动和/或自动地运动。这种运动可以例如是或者包括枢转运动。优选地布置相应的驱动装置用于自动化。可替代地,轴承容纳部44被关闭,方式为:当传送承载体19运动时,将上组成部件46压向至少一个容纳部止挡,然后该至少一个容纳部止挡迫使上组成部件46在传送承载体19进一步运动时进入如下轨迹,该轨迹使上部组成部件46相对于下部组成部件47实现将轴承容纳部44关闭的相对运动。
在轴承容纳部44的优选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轴承容纳部44的至少一个组成部件47特别是持续地布置在相应的传送承载体19上、尤其是刚性地布置,并且轴承容纳部44的至少另一构件46被特别是持续地布置在相应的主承载体06上。通过在一方面的传送承载体19与另一方面的主承载体06之间相应的相对运动,轴承容纳部44的组成部件46;47相对于彼此运动并且这些轴承容纳部被打开或关闭。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轴承容纳部44的上部组成部件46通过至少一个引导元件52、借助至少一个弹簧元件51朝向主承载体06预紧地布置。然后,相应的滚动轴承27即使在一方面的传送承载体19和另一方面的主承载体06之间有微小的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仍被牢固地保持在轴承容纳部44中。(通过示例的方式,在图9a和9b中还示出轴承容纳部44的这种第二实施方式。)
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优选地相对于着墨总成400;600;800或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机架427;627;827可移动地布置,特别是直线地可移动和/或沿着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中的至少一个可移动地布置。特别地,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优选地实现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与其紧邻的主承载体06的每次运动。为此,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优选地经由机械联接器53与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与其紧邻的主承载体06联接。该联接器53优选地是可调节的。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优选相对于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与其紧邻的主承载体06可移动地布置,特别是直线地可移动地布置。优选地,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被至少一个引导件07引导地可移动地布置,尤其是沿直线和/或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可移动地布置。优选地,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通过至少一个主引导件07引导地可移动地布置,特别是直线地和/或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可移动地布置。该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优选地由与柔版着墨装置414的与其紧邻的承载体414;614;814相同的至少一个主引导件07引导地、可移动地布置。
至少定位装置43优选具有至少一个被称为传送驱动装置M6的驱动装置M6。进一步优选地,优选两个定位装置43中的每个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并且进一步优选地恰好一个传送驱动装置M6。因此总体上,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优选具有至少两个并且进一步优选恰好两个这样的传送驱动装置M6。优选地,至少一个传送驱动装置M6用于使相应的传送承载体19相对于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与其紧邻的主承载体06和/或沿着至少一个主引导件07被调节和/或改变和/或必要时被保持。至少一个传送驱动装置M6优选在一方面的传送承载体19和另一方面的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与其紧邻的主承载体06之间的联接器53的一部分。优选地,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特别是沿着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被引导地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可移动地布置,尤其是借助至少一个传送驱动装置M6和/或相对于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机架427;627;827和/或相对于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主承载体06和/或相对于印版滚筒402;602;802可移动地布置。
至少一个传送驱动装置M6优选地被构造为马达M6,进一步优选地被构造为电马达M6,甚至进一步优选地被构造为位置调节电马达M6。优选布置有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至少一个传送传动件54。至少一个传送传动件54优选地用于将相应的传送驱动装置M6的相应的运动转换成传送承载体19的特别是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的运动。至少一个传送传动件54优选地是至少一个定位装置43的一部分。至少一个传送传动件54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传送丝杠56。传送丝杠56优选地可旋转地支承,尤其是借助相应的传动驱动装置M6可旋转。优选地,在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上布置至少一个与传送丝杠56的螺纹配合的传送配对螺纹,尤其是至少在调节运行下相对于传送承载体19不可移动。然后,通过至少一个传送丝杠56的旋转,传送配对螺纹沿着传送丝杠56运动,由此,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沿着传送丝杠56运动。优选的是,传送丝杠56的螺纹轴线优选地平行于调整方向B地定向。优选的是,各个传送丝杠56优选地是一方面的承载体19和另一方面是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与其紧邻的主承载体06之间的联接器53的一部分。
优选布置有至少两个这样的传送丝杠56。如所描述的,优选地布置两个传送承载体19。如所描述的,两个传送丝杠56中的至少一个、进一步优选地,恰好一个优选地与两个传送承载体19中的每个相配合。例如,两个传动驱动装置M6可以被同步地驱动。替代地或附加地,两个传送驱动装置M6可以分别地得到操控,特别是以便使通过供墨辊403;603;803特别是相对于至少一个印版滚筒402;602;802的倾斜位置得以产生或增大或减少或解除。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特征在于,着墨总成400;600;800具有至少一个传送位置调节装置,借助该至少一个传送位置调节装置,确定出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相对于着墨总成400;600;800着的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的相对位置,这尤其是与相应的主承载体06相对于着墨总成400;600;800的机架427;627;827的相对位置无关,并且传送位置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传送驱动装置M6。传送位置调节装置优选包括至少一个传送传动件54和/或至少一个传送丝杠56和/或至少一个传送配对螺纹和/或至少一个传送驱动装置M6。代替所描述的传送传动件54和/或传动驱动装置M6和/或传送配对螺纹,所述至少一个传送调节装置替代地具有至少另一传动方案,例如至少一个气动和/或液压直线驱动装置,其针对确定的位置具有或不具有止挡。
至少一个优选设计为腔室刮刀401;601;801的着墨流体储器401;601;801优选地可移动地布置。特别地,当供墨辊403;603;803应当被移动和/或被替换和/或被装入和/或被移除时,这种可运动性是有利的。在常规着墨过程中,腔室刮刀401;601;801中的至少一个刮刀刃与供墨辊403;603;803接触,进一步优选至少一工作刮刀和至少一关闭刮刀与供墨辊接触。进一步优选,在常规着墨过程中,腔室刮刀401;601;801的侧向密封件与供墨辊403;603;803接触。如果供墨辊403;603;803应当被移动,则要么是腔室刮刀401;601;801一同运动,要么是或腔刮刀401;601;801必须从供墨辊403;603;803移开,反之亦然。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着墨流体储器401;601;801一方面与印版滚筒402;602;802,特别是其旋转轴线39一起能够移动地布置,并且另一方面也相对于印版滚筒402;602;802、特别是其旋转轴线39能够移动地布置。优选的是,至少一个着墨流体储器401;601;801特别是相对于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和/或柔版着墨总成400;600;800的机架427;627;827可移动地布置,特别是直线可移动地、进一步优选地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可移动地布置。
优选的是,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具有至少一个对应于着墨流体储器401;601;801的载体57,所述承载体也被称为并用作储器承载体57和/或刮刀载体57。至少一个着墨流体储器401;601;801优选地被直接或间接地与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连接地布置和/或被与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一起移动地布置。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优选地是至少一个定位装置43的组成部分。该储器承载体57例如被一体地构造。然而,该储器承载体57优选地被设计为多部件的结构组件57。例如,至少一个优选地被设计为枢转铰接件58的连接装置58被布置在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上,特别是作为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的一部分布置。至少一个着墨流体储器401;601;801通过至少一个连接装置58与至少一个储存承载主体57的至少一部分连接。进一步优选,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具有至少两个这样的对应于至少一个着墨流体储器401;601;801的储器承载体57,储器承载体中的每一个对应于至少一个着墨流体储器401;601;801的轴向端部。优选地,为至少一个着墨流体储器401;601;801在其相应的轴向端部处分别通过至少一个连接装置58与相应的储器承载体57连接和/或能够连接。当在上下文中已经介绍关于至少一个着墨流体储器401;601;801的轴向端部、特别是关于对应的储器承载体57和/或关于主承载体06和/或关于传送承载体19和/或关于与供墨辊403;603;803的相配合的方案,这些方案优选地在至少一个着墨流体储器401;601;801的相对的轴向端部上同样这样构造,只要没有另作说明以及由此产生矛盾即可。
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优选地相对于着墨总成400;600;800或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机架427;627;827可移动地布置,特别是直线地可移动地布置。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优选地相对于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与其紧邻的主承载体06可移动地布置,特别是直线地可移动地布置。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优选地通过悬挂件59连接到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与其紧邻的主承载体06。悬挂件59优选地允许在一方面的主承载体06和另一方面的储器承载体57之间受限的、特别是被动的、特别是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定向的相对运动。该相对运动优选地被限制为最大15cm,进一步优选地被限制为最大10cm,甚至进一步优选地被限制为最大5cm。这种相对运动优选地在至少5mm的长度上是可行的,进一步优选地在至少10mm的长度上,甚至进一步优选地在至少15mm的长度上是可行的。悬挂件59的至少一个止拉止挡体61优选地被相对于主承载体06和/或储器承载体57可移动、特别是可推移地布置。例如,至少一个止拉止挡体61在其相对位置方面可调节地固定在储器承载体57上。至少一个止拉止挡体61优选至少直线地相对于主承载体06可移动地布置。至少一个止拉止挡体61优选具有至少一个止拉止挡面62,该止拉止挡面限定了一方面的主承载体06和另一方面的储器承载体57之间的最大距离。优选地,更小的距离是可行的。优选地布置至少一个弹簧元件64,该弹簧元件将储器承载体57压离主承载体06,优选地在作用于储器承载体57上的重力支持下压力。
优选地,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被至少一个引导件07引导地可移动地布置,尤其是直线地和/或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可移动地布置。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优选地被通过至少一个主引导件07引导地可移动地布置,尤其是直线地和/或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可移动地布置。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优选地由与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与其紧邻的承载体06和/或与其紧邻的传送承载体19相同的至少一个主引导件07引导地可移动地布置。
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可以优选地仅被动地移动。在着墨运行中,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被保持在其位置中,使得其被最靠近其的传送承载体19特别是从下方和/或特别是通过至少一个进一步优选可调节的止推止挡63压向最靠近储器承载体的主承载体06上。如果该传送承载体19与主承载体06分离,例如通过降低传送承载体19,则由其承载的储器承载体57也与主承载体06分离,特别是降低。然而,储器承载体57的这种分离运动,特别是降下运动优选地受到限制,特别是使得在一定距离之后,至少一个止拉止挡61以其至少一个止拉止挡面62与主承载体06发生接触。如果传送承载体19进一步分离、尤其是降低,则将储器承载体57由主承载体06保持。优选没有设置将储器承载体57可独立于传送承载体19并且独立于主承载体06移动的驱动装置。替代地或附加地,没有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特征在于,定位装置43具有至少一个、尤其是可调节的止推止挡63,该止推止挡被设置为接触元件63,用于一方面的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与另一方面的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之间的接触。
优选地,在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上布置至少一个储器调节元件66,借助该储器调节元件,实现着墨流体储器401;601;801从供墨辊403;603;803的储器分离运动。该储器分离运动优选地沿着储器调节行程延伸,该储器调节行程进一步优选地至少部分地至少在至少一个垂直于调整方向B定向的方向上定向。例如,储器分离运动是枢转运动,特别是围绕至少一个优选设计为枢转铰接件58的连接装置58的枢转运动。至少一个储器调节元件66例如设计为气动滚筒66或液压滚筒66或电驱动装置66。至少一个储器调节元件66优选是至少一个定位装置43的一部分。例如,至少一个着墨流体储器401;601;801被固定在至少一个容纳元件67。至少一个容纳元件67优选地是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的一部分和/或经由至少一个优选地设计成枢转铰接件58的连接装置58与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的其余部分连接。至少一个储器调节元件66优选地既支撑在至少一个容纳元件67上,又支撑在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的其余部分上地布置。
至少一个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特征在于,着墨总成400;600;800具有至少一个着墨装置414;614;814(其带有至少一个压印滚筒408;608;808、至少一个印版滚筒402;602;802和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以及具有至少一个定位装置43,并且进一步优选地,定位装置43具有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400;600;800的特征在于,布置有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印版滚筒402;602;802在其上借助至少一个滚动轴承26可旋转地布置。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地特征在于,定位装置43具有至少一个沿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引导地、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相对于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可移动地布置的传送承载体19,在其上优选布置有轴承容纳部44的至少一个组成部件47,所述轴承容纳部构造用于容纳布置在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上的滚筒轴承27,特别是用于容纳至少一个滚筒轴承27的至少一个外环和/或至少一个与这样的外环固定连接的构件。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地特征在于,定位装置43具有至少一个沿着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引导地、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相对于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还相对于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可移动地布置的储器承载体57或刮刀载体57,在其上布置有特别是设计为腔室刮刀404;604;804的用于着墨流体的暂存器404;604;804。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特征在于,储器承载体57在调整方向B上观察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和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之间,和/或储器承载体57沿着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并且进一步优选地沿着至少恰好一个直线引导件07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和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之间。这特别意味着,存在至少一条平行于调整方向B定向并且具有与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的交点的直线,该交点布置在一方面的直线与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的交点与另一方面的直线与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的交点之间。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地特征在于,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由与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相同的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引导地布置,和/或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被通过与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相同的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引导地布置,和/或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被通过与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相同的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引导地布置,并且/或者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和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以及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通过相同的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引导地布置。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地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被相对于最接近它的主承载体06能直线地移动地布置,并且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经由悬挂件59与该主承载体06连接。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特征在于,该悬挂件59允许一方面的主承载体06和另一方面的储器承载体57之间的受限的、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定向的相对运动。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特征在于,布置至少一个轴承容纳部44,该轴承容纳部用于支承供墨辊403;603;803的至少一个滚动轴承27,并且轴承容纳部44的至少一个具有针对至少一个相应的滚动轴承27的至少一个容纳部位48或容纳面48的组成部件47持续地布置在相应的传送承载体19上,并且轴承容纳部44的至少另一组成部件46永久性地布置在相应的主承载体06上,该至少另一组成部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相应的滚动轴承27与相应的放置部位48或放置面48接触地固定的固定部位49或固定面49。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特征在于,着墨总成400;600;800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储存供墨辊403;603;803的储存装置21,并且储存装置21具有至少两个储存容纳部22,用于分别容纳供墨辊403;603;803,并且储存装置21具有至少一个可移动的转存装置23,借助该转存装置23,至少两个储存容纳部22可以被移动并布置在不同的储存位置28中。优选,储存容纳部22可以执行至少一个特别是封闭的旋转运动。特别是储存容纳部22可以沿圆形行程占据任何储存位置28。相反,每个储存位置28优选地可以被多个、特别是所有的储存容纳部22占据,但是在任何时间点最多可以被一个储存容纳部22占据。绕转运动优选地是绕储存轴线24的枢转运动和/或旋转运动,其中,储存轴线24优选是固定的,特别是相对于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和/或柔版着墨总成400;600;800的机架427;627;827固定。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特征在于,借助至少一个定位装置43,使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能够沿仅直线的辊调节行程33移动。进一步优选地,供墨辊的一端相当于供墨位置29,而其另一端为储存位置28;34之一,储存位置是储存装置21的储存位置28;34的设计为变换位置34的储存位置28;34。供墨位置29是如下的位置和/或空间区域,该位置和/或空间区域是或至少在着墨装置414;614;814的着墨过程中,由布置在着墨装置414;614;814中的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占据,特别是由在着墨过程中与着墨装置414;614;814的印版滚筒402;602;802和/或与包衬04保持接触的供墨辊403;603;803占据。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特征在于,轴承容纳部44的至少一个具有针对至少一个相应的滚动轴承27的至少一个放置部位48或放置面48的组成部件47能够以如下程度沿着或逆着调整方向B移动,使得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同时与轴承容纳部44的该容纳部位48或容纳面48以及与容纳装置21的容纳部22的内界面31保持接触。进一步优选地,该组成部件47还进一步能够沿着或逆着调整方向B运动,以使得相应的供墨辊403;603;803放置在储存容纳部22中。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特征在于,轴承容纳部44的该至少一个组成部件47从供墨辊403;603;803由轴承容纳部44承载着布置在供墨位置29中的位置开始,能够沿着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移动经过特别是直线的区段地布置,所述区段比辊调节行程33更长。
在着墨总成400;600;800的一种运行状态中,供墨辊403;603;803的至少一个滚动轴承27布置在尤其可以借助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运动的轴承容纳部44中,并且供墨辊403;603;803与印版滚筒402;602;802和/或其包衬04保持接触。在着墨总成400;600;800的另一运行状态下,供墨辊403;603;803的至少一个滚动轴承27布置在尤其可以借助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移动的轴承容纳部44中,并且该供墨辊403;603;803布置在储存装置21的储存容纳部22中。优选地,在着墨总成400;600;800的又一种另外的运行状态中,供墨辊403;603;803的至少一个滚动轴承27与尤其是借助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可移动的轴承容纳部44断开接触地布置,并且该供墨辊403;603;803布置在储存装置21的该储存容纳部22中。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特征在于,供墨辊403;603;803的每个供墨辊403;603;803以之与着墨总成400;600;800的该轴承容纳部44保持接触的轴承接触区域相对于横向方向A与供墨辊403;603;803在储存容纳部22中以之与储存装置21接触的储存接触区域间隔地布置。所述轴承接触区域优选是至少一个滚动轴承27的外环和/或至少一个与这样的外环固定连接的构件。储存接触区域是例如供墨辊403;603;803的辊身17的一部分,但是优选地是供墨辊403;603;803的辊轴颈18的一部分。
至少一个定位装置43优选具有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和/或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和/或至少一个主传动装置08和/或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和/或至少一个传送驱动装置M6和/或至少一个分离驱动装置M4和/或至少一个传送传动件54和/或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和/或至少一个止推止挡63和/或至少一个储器调节元件66。
腔室刮刀401;601;801在其中运动的不同的情况是关键的。第一种这样的情况是当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应当适合于不同厚度的基材02时。然后,印版滚筒402;602;802相对于压印滚筒408;608;808移动以调整出相应的距离。另外,优选移动供墨辊403;603;803,以便与印版滚筒402;602;802保持或建立相应的接触。还优选腔室刮刀401;601;801与供墨辊403;603;803一起运动,以避免着墨流体不希望地逸出和/或损坏供墨辊403;803;603;和/或腔室刮刀401;601;801。为此目的,印版滚筒402;602;802、供墨辊403;603;803和腔室刮刀401;601;801一起移动。
第二种这样的情况是当新的包衬04应当被放置在印版滚筒402;602;802上和/或应当将旧包衬04从模版滚筒402;602;802上移除时。然后,优选印版滚筒402;602;802相对于压印滚筒408;608;808移动,以实现足够的空间,例如至少15cm和/或最多40cm。另外,优选供墨辊403;603;803相对于印版滚筒402;602;802移动,以产生足够的空间,例如至少10mm和/或最多30mm。腔室刮刀401;601;801优选与供墨辊403;603;803一起移动,使得没有着墨流体会意外流出。(这样的定位例如也示例地在图5a至图5d中示出。)例如,着墨总成400;600;800具有至少一个保护装置73,该保护装置可以进一步优选地被打开以放置和/或取下相应的包衬04,并且还保护操作者免去受伤的危险。
第三种这样的情况是当供墨辊403;603;803应当被安装、更换或拆除时。然后,腔室刮刀401;601;801首先与供墨辊403;603;803分离。此外,例如,印版滚筒402;602;802与压印滚筒408;608;808分离,例如分离至少10cm和最多40cm。供墨辊403;603;803由于定位装置43的结构优选同样执行该运动。优选地,然后供墨辊403;603;803进一步移动,例如移动到着墨总成400;600;800的储存装置21中或移动到装载位置中。为此,供墨辊403;603;803例如向下移动至少400mm和/或至多600mm。(在图6a至图6e中还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了相应的定位。)着墨总成400;600;800具有至少一个遮盖装置69,该遮盖装置进一步优选地为了在着墨装置414;614;814和储存装置21之间传送供墨辊403;603;803而可以被打开,否则储存装置21和/或布置于其中的供墨辊403;603;803可以防止灰尘进入。
优选的是,着墨总成400;600;800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储存供墨辊403;603;803的储存装置21。至少一个储存装置21优选地在着墨装置414;614;814的下方,进一步优选地,使得印版滚筒402;602;802的旋转轴线39沿竖直方向V布置在储存装置21上方,甚至更优选地,使得印版滚筒402;602;802的旋转轴线39布置在储存装置21上方,还进一步优选,印版滚筒402;602;802的旋转轴线39在竖直方向V上布置在储存装置23的储存轴线24上方。至少一个储存装置21优选具有至少两个、更优选至少三个,甚至更优选至少四个、甚至更优选恰好四个分别用于容纳供墨辊403;603;803的储存容纳部22。以此方式,如果应当替换当前使用的供墨辊403;603;803时,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总是已经保持在其所设置的使用位置的附近。这种替换通常发生在例如随后的着墨对于每单位面积需要更少或更多数量的着墨流体时。
在此,储存容纳部22尤其应被理解为设置用于容纳供墨辊403;603;803的限定的空间区域,并且优选地具有供墨辊的尺寸。相应的储存容纳部22优选地由至少一个边界和/或至少一种构件和/或至少一个面确定,并且优选地是可移动的。在此,该边界或该构件或该面不必完全包围相应的空间区域。例如,如果限定了用于辊轴颈18的支撑区域,则所有供墨辊403;603;803的位置就从该支撑区域获得就足够了。如果限定储存容纳部22的那些边界和/或构件和/或面至少部分地移动,则储存容纳部22以及特别是还有必要时布置在储存容纳部22中的相应的供墨辊403;603;803移动。
优选地,储存装置21具有至少一个可移动的转存装置23,借助该转存装置,至少两个储存容纳部22可以被移动并布置在不同的储存位置28中。在此,储存位置28尤其应被理解为如下限定的空间,其设置用于容纳供墨辊403;603;803。储存容纳部22在任何时候都由储存装置21的实体组成部件的位置确定并且因此优选地是可移动的,而相应的储存位置28表示相应的储存容纳部22的相当确定的位置,特别是不管是否存在实际上是一个储存容纳部22,或者甚至是否布置有供墨辊403;603;803。因此,相应的储存位置28在空间中得到限定并且优选位置固定地、特别是相对于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和/或柔版着墨总成400;600;800的机架427;627;827位置固定。
优选地,至少一个可移动的转存装置23可绕储存轴线24枢转和/或旋转地布置。例如,布置两个转存装置23,特别是在横向方向A上彼此间隔地布置,所述两个转存装置23优选地围绕一个共同的储存轴线24可枢转地和/或可旋转地布置。至少一个转存装置23优选地被借助于至少一个也被称为储存驱动装置M7的驱动装置M7可移动地布置,特别是使得,储存驱动装置M7实现绕储存轴线24的枢转或旋转运动。至少一个储存驱动装置M7优选地被设计为马达M7,更优选地特别地被设计为位置调节电马达。
确定储存容纳部22的这些边界和/或构件和/或面的相应示例是至少一个内界面31和/或至少一个外界面32。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特征在于,储存容纳部22,特别是至少所有这样的与转存装置23保持连接的储存容纳部22至少还通过着墨总成400;600;800的至少一个相应的可移动的、特别是相对于机架427;627;827可移动的、设置用于与相应的供墨辊403;603;803的辊轴颈18或辊身17接触的内界面31确定,该至少一个内界面31优选地形成为转存装置23的一部分。各个内界面31优选地是凹入地构造,并且在相应的定向下形成包壳,将辊轴颈18保持在所述包壳中,特别是克服重力保持。至少一个内界面31优选是转存装置23的面31。
由于储存容纳部22如上所述可以优选地进行绕转运动,因此还出现了内界面31不足以用于供墨辊403;603;803克服重力保持在储存容纳部22中。例如,储存容纳部22因此被可锁定地设计。这可以通过与储存容纳部22共同环绕的锁闭件来实现。优选地,着墨总成400;600;800的特征在于:布置在所有可能的储存位置28的第一子集的储存位置28中的这样的储存容纳部22除了至少一个内界面31之外,至少还通过至少一个相应地固定地布置的、设置用于与相应的供墨辊403;603;803的辊轴颈18或辊身17接触的外界面32来确定。相应的外界面32优选相对于着墨总成400;600;800的机架427;627;827位置固定地布置,特别是相对于机架427;627;827、相对于转存装置23和内界面31可移动地布置。
优选地,储存装置21具有至少一个外边界体68。至少一个外边界体68优选地以固定的方式布置,特别是相对于着墨总成400;600;800的机架427;627;827位置固定地布置。至少一个外界面32优选地是至少一个外边界体68的表面32。至少一个外边界体68和/或至少一个外界面32的形状优选地被适配于至少一个转存装置23的运动路径。由此可以优选地确保:储存容纳部22在关键的区域中始终被充分关闭,以防止供墨辊403;603;803不必要的运动或甚至掉出。至少一个转存装置23优选具有旋转对称的包入端部。例如,至少一个转存装置23被设计为圆柱形盘,该圆柱形盘的外部面具有凹陷。这些凹陷的边界面优选地是内界面31。这种转存装置23优选地被可旋转地布置。储存轴线24优选形成该扁平圆柱形盘的中轴线。圆柱形盘可以具有用于减轻重量的凹部,并且甚至可以减小到使得其仅由具有内界面31的包壳组成并且将包壳与中央支撑体想连接的程度。至少一个外边界体68优选具有至少一个凹形。外边界体68还优选地具有部分圆形或部分圆柱形包壳状的凹面32,其设计为外界面32。储存轴线24优选地形成该部分圆形或部分圆柱形包壳状的外界面32的中轴线。当至少一个转存装置23旋转时,相应的储存容纳部22然后优选地由外界面32封闭,对应的储存位置28由其相对于外边界体68的位置确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转存装置23可以绕着储存轴线24枢转和/或旋转。至少一个转存装置23优选地具有至少两个形成储存容纳部22的凹部。这些凹部优选地被相同地构造。至少两个凹部优选分别在相对于储存轴线24的径向上敞开。至少两个凹部优选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内界面31,该内界面31确定出供墨辊403;603;803与储存轴线24之间的最小距离。优选地,至少两个凹部的相应基于其各自的径向方向的尺寸大于辊轴颈27在相应部位上的直径,所述部位被设置用于容纳在相应的储存容纳部22中。至少两个凹部的关于各自的径向方向的相应的尺寸优选地小于辊轴颈27在相应部位上的直径的两倍。优选地,至少两个凹部的关于其各自的圆周方向相应的尺寸大于辊轴颈27在相应部位上的直径,该直径设置成用于容纳在各自的储存容纳部22中。至少两个凹部的关于其各自的圆周方向的尺寸优选地小于辊轴颈27在相应部位上的直径的两倍,进一步优选地小于该直径的110%。
至少一个外界面32优选地成形为使得其在横向方向A上的投影是圆弧。该圆弧的半径优选大于转存装置23距储存轴线24的最大距离。该圆弧的半径优选以至多20%、更优选为至多10%、甚至更优选为至多5%大于转存装置23距储存轴线24的最大距离。该圆弧的圆心角优选至少为180°、更优选至少为190°、甚至更优选至少为200°。该圆弧的,其中相应的法向矢量具有向上的分量的部分优选地在至少160°、更优选地至少170°、甚至更优选地至少175°的中心角上延伸。由此,可以覆盖每个如下区域,在所述区域中否则将由于存在供墨辊403;603;803从其储存容纳部22中向下掉出而发生危险。
至少一个外界面32优选地覆盖有具有相对较高的摩擦系数的材料,例如橡胶。当供墨辊403;603;803的辊轴颈27在使转印装置23旋转的同时,与该外界面32接触时,相应的供墨辊403;603;803除了在圆周方向上的绕转运动之外,还转换呈沿着外界面32的滚动运动。该滚动运动例如可以得到使用,方式为:具有清洁装置例如刷子与供墨辊403;603;803的辊壳面发生接触。然后供墨辊403;603;803在其转存期间同时得到清洁。例如,设置用于供墨辊403;603;803和清洁装置之间接触的接触区域围绕储存轴线24在至少为45°、进一步优选为至少90°、甚至进一步优选为至少110°的角度范围上延伸。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特征在于,借助至少一个定位装置43,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可以沿着仅直线的辊调节行程33运动,该辊调节行程的一端相当于供墨位置29,而该辊调节行程的另一端等同于变换位置34。变换位置34优选地是其中必须布置储存容纳部22的储存位置28;34,以便直接更换一方面的储存装置21与另一方面的着墨装置414之间的供墨辊403;603;803。辊调节行程33优选地用于将供墨辊403;603;803贴合到印版滚筒402;602;802的运动和/或用于从印版滚筒402;602;802移开。辊调节行程33优选地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延伸。优选地,变换位置34是储存装置21的储存容纳部22可以占据的最高储存位置28和/或储存装置21布置在着墨装置414;614;814下方。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特征在于,储存位置28中的至少一个、尤其是第一储存位置是变换位置34。变换位置34优选地用作用于向着墨装置414;614;814输送供墨辊403;603;803的起点和/或在从着墨装置414;614;814排出供墨辊403;603;803时作为终点和/或中间点。作为替代或补充,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特征在于,当将储存容纳部22布置在变换位置34中时,供墨辊403;603;803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在一方面的储存容纳部22和另一方面的将储存装置21与着墨装置414;614;814连接的辊调节行程33的远离储存装置21的区域之间传送。对于供墨辊403;603;803在变换位置34与供墨位置29之间的运动,布置有至少一个定位装置43、特别是在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优选对于供墨辊403;603;803在变换位置34与另外的储存装置28之间的运动,布置有至少一个转存装置23。
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特别是第二储存位置28是装载位置36。装载位置36优选地用作传送供墨辊403;603;803从着墨总成400;600;800送出的起点,并且因此优选用作卸载位置。替代地或附加地,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特征在于,当将储存容纳部22布置在装载位置36中时,供墨辊403;603;803可以沿着特别是直线的装载行程37沿着和/或逆着在装载方向L在一方面的该储存容纳部22与另一方面装载区域38之间传送。装载区域38优选是着墨总成400;600;800的装载区域38。作为替代或补充,着墨总成400;600;800优选特征在于,装载行程37被设计为直线的装载行程37和/或装载方向L相对于至少一个水平方向C以至多30°、进一步优选至多20°、甚至进一步优选至多10°、甚至进一步优选最多5°偏离或水平定向。该水平方向C优选地垂直于横向方向A和/或垂直于印版滚筒402;602;802的旋转轴线39地定向。装载位置36优选地还用作用于供应供墨辊403;603;803输送至着墨总成400;600;800的起点,因此优选用作装载位置。供墨辊403;603;803优选地例如沿着装载行程37运动,特别是滚动,例如手动地或自动地实现。
供墨辊403;603;803优选地借助至少一个转存装置23在装载位置36和其他储存位置28之间移动。例如,可以在装载区域38中布置至少一个提供装置71,以便将供墨辊403;603;803在储存装置21和着墨总成400;600;800外部的区域之间交换。例如,传送小车71用作这种提供装置71。着墨总成400;600;800具有至少一个封闭元件72,当在装载区域38和装载位置36之间没有更换供墨辊403;603;803时,着墨总成400;600;800具有至少一个将装载区域38与装载位置36分离的封闭元件72。进一步优选地,至少一个封闭元件72至少部分地用作外界面32。至少一个封闭元件72可以优选被打开,以便在装载区域38和装载位置36之间交换供墨辊403;603;803。然后,进一步优选地,至少一个封闭元件72至少部分地用作支撑面和/或用于确定装载行程37。(仅出于说明的目的,在4a至4c中分别设置一个打开的和一个关闭的封闭元件72。然而,这些封闭元件72优选总是要么两个全打开,要么两个全关闭)。
在加工机01的第一实施例中,加工机01具有:基材输入装置100、贴靠装置300、多个优选设计为柔版印刷总成600的柔版着墨总成600、冲裁装置和基材送出装置1000。优选布置传送装置700。柔版着墨总成600优选地用于从下方着墨着墨流体。传送装置700优选地被设计为用于基材02的悬浮传送的抽吸传送装置700。冲裁装置900优选地具有设置在压印滚筒上方的印版滚筒。(例如,在图1中还示例性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这种加工机01。)
在加工机01的第二实施例中,加工机01具有:基材输入装置100、贴靠装置300(例如预备装置)、被设计为底漆装置400的柔版着墨总成400、无印版印刷装置600、被设计为涂覆装置800的柔版着墨总成800和基材送出装置1000。优选地,传送装置被集成到相应的总成中。柔版着墨总成400;800和无印版印刷总成600优选地用于从上方着墨着墨流体。传送装置优选地被设计为抽吸传送装置和/或用于平放着传送基材02。(例如这种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加工机01也在图2中示出。)
附图标记列表
01 加工机、印刷机、柔版印刷机、成型机、冲裁机、单张纸加工机、单张纸加工机、单张纸成型机、单张纸冲裁机、瓦楞纸板单张纸加工机、瓦楞纸板单张纸印刷机、无印版印刷机、喷墨印刷机、幅材加工机、卷筒纸印刷机
02 基材、承印材料、单张纸、瓦楞纸板、瓦楞纸板单张纸
03 -
04 包衬、着墨印版、底漆印版、印刷印版、涂漆印版
05 -
06 承载体、印版滚筒承载体、主承载体、分离承载体、构件
07 主引导件、直线引导件、引导件、直线引导件
08 主传动件
09 主丝杠
10 -
11 扭矩传递件、轴
12 滚筒辊身(402;602;802)
13 滚筒轴头(402;602;802)
14 滚筒辊身(408;608;808)
15 -
16 滚筒轴头(408;608;808)
17 滚筒辊身(403;603;803)
18 滚筒轴头(403;603;803)
19 承载体、供墨辊承载体、网纹辊承载体、传送承载体、构件
20 -
21 储存装置
22 储存容纳部
23 转存装置
24 储存轴线
25 -
26 滚动轴承(402;602;802)
27 滚动轴承(403;603;803)
28 储存位置
29 供墨位置
30 -
31 面、内界面
32 面、外界面
33 辊压调整行程
34 变换位置
35 -
36 装载位置
37 装载行程
38 装载区域
39 旋转轴线(402;602;802)
40 -
41 旋转轴线(403;603;803)
42 旋转轴线(408;608;808)
43 定位装置
44 存放容纳部
45 -
46 组成部件,第二,上(44)
47 组成部件,第一,下部(44)
48 放置部位、放置区域(47)
49 固定部位、固定面
50 -
51 弹簧元件
52 引导元件
53 联接件
54 传送传动件
55 -
56 传送丝杠
57 承载体、储器承载体、刮刀承载体、构件
58 连接装置、枢转铰接件
59 悬挂件
60 -
61 止拉止挡体
62 止拉止挡面
63 止推止挡、接触元件
64 弹簧元件
65 -
66 储器调节元件、气动滚筒、液压滚筒、电驱动装置
67 容纳元件
68 外边界体
69 盖板装置
70 -
71 运送装置、传送小车
72 锁定元件
73 保护装置
100 基材输入装置、总成、基材输入总成、模块、基材输入模块、单张纸推纸器、单张纸推纸器总成、单张纸推纸器模块
104 推纸器堆垛
200 调质装置、总成、调质总成、模块、调质模块、预备装置、预备总成、预备模块
300 贴靠装置、总成、贴靠总成、模块、贴靠模块
400 着墨总成、印刷模块、底漆总成、底漆模块、柔版着墨总成、柔版着墨模块、总成、模块
401 着墨流体储器、底漆储器
402 着墨滚筒、印版滚筒、雕版滚筒
403 供墨辊、网纹辊
404 暂存器、腔室刮刀
405 -
406 进管
407 出管
408 压印滚筒
409 着墨部位、底漆部位
414 着墨装置、底漆装置、柔版底漆装置、无印版底漆装置、喷墨底漆装置
427 机架(400;414)
506 干燥装置
507 后干燥装置
600 印刷装置、着墨总成、印刷装置、柔版着墨总成、柔版印刷装置、着墨模块、印刷模块、柔版着墨模块、柔版印刷模块、无印版印刷装置、喷射印刷装置、喷墨印刷装置、无印版印刷模块、喷墨印刷模块、总成、模块
601 着墨流体储器、油墨储器、墨水储器
602 着墨滚筒、印版滚筒、雕版滚筒
603 供墨辊、网纹辊
604 暂存器、腔室刮刀
605 -
606 进管
607 出管
608 压印滚筒
609 着墨部位、印刷部位
614 着墨装置、印刷装置、柔版印刷装置、无印版印刷装置、喷墨印刷装置
627 机架(600;614)
700 传送装置、传送机构、总成、传送总成、模块、传送模块
800 着墨总成、着墨模块、涂漆总成、涂漆模块、柔版着墨总成、柔版着墨模块、总成、模块
801 着墨流体储器、涂漆供应
802 着墨滚筒、印版滚筒、雕版滚筒
803 供墨辊、网纹辊
804 暂存器、腔室刮刀
805 -
806 进管
807 出管
808 压印滚筒
809 着墨部位、涂漆部位
814 着墨装置、上漆装置、柔版上漆装置、无印版上漆装置、喷墨上漆装置
827 机架(800;814)
900 成型装置、总成、成型总成、冲裁总成、模块、成型模块、旋转冲裁机
914 成型装置、冲裁装置
1000 基材送出装置、单张纸收纸装置、总成、收纸总成、模块、收纸模块
A 横向
B 方向、调整方向、主调整方向
C 方向
L 装载方向
T 传送方向
V 竖直方向
M1 驱动装置、压印滚筒驱动装置、马达、电马达,位置可调
M2 驱动装置、印版滚筒驱动装置、马达、电马达,位置可调
M3 驱动装置、供墨辊驱动装置、网纹辊驱动装置、马达、电马达,位置可调
M4 驱动装置、分离驱动装置、主分离驱动装置、马达、电马达,位置可调
M6 驱动装置、传送驱动装置、马达、电马达,位置可调
M7 驱动装置、储存驱动装置、马达、电马达,位置可调

Claims (46)

1.一种着墨总成(400;600;800),所述着墨总成(400;600;800)具有至少一个着墨装置(414;614;814),所述着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压印滚筒(408;608;808)、至少一个印版滚筒(402;602;802)和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以及至少一个定位装置(43),并且供墨位置(29)是在着墨装置(414;614;814)的着墨过程中由布置在着墨装置(414;614;814)中的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所占据,并且定位装置(43)至少具有一个直线引导件(07),并且着墨总成(400;600;800)具有至少一个布置在着墨装置(414;614;814)下方的储存装置(21),用于储存供墨辊(403;603;803),所述储存装置(21)具有至少两个用于分别容纳一个供墨辊(403;603;803)的储存容纳部(22),并且所述储存装置(21)具有至少一个能够移动的转存装置(23),至少两个储存容纳部(22)能够借助所述转存装置移动并且能够布置在不同的储存位置中,其特征在于,借助至少一个定位装置(43),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能够沿仅直线的辊调节行程(33)移动,所述辊调节行程的一端相当于供墨位置(29),所述辊调节行程的另一端相当于至少一个储存装置(21)的储存位置的设计为变换位置的储存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43)具有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着墨装置(414;614;814)设计为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并且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由所述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引导地、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相对于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机架(427;627;827)能够移动地布置,以及在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上布置有轴承容纳部(44)的至少一个组成部件(47),所述轴承容纳部被设计用于容纳布置在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上的滚动轴承(2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容纳部(44)的至少一个组成部件(47)从所述供墨辊(403;603;803)被轴承容纳部(44)承载着布置在供墨位置(29)中的位置出发,经过沿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的一区段能够移动地布置,所述区段比辊调节行程(33)更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供墨辊(403;603;803)的每个使所述供墨辊(403;603;803)与所述着墨总成(400;600;800)的所述轴承容纳部(44)保持接触的轴承接触区域相对于横向方向(A)与供墨辊(403;603;803)在储存容纳部(22)中与储存装置(21)接触的每个储存接触区域间隔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调节行程(33)沿着和/或逆着所述调整方向(B)延伸,并且所述调整方向(B)相对于至少一个竖直方向(V)偏离最大45°和/或最大30°和/或最大10°,和/或所述调整方向(B)平行于竖直方向(V)地定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装置(21)的至少一个不同于变换位置的储存位置是装载位置(36),并且当储存容纳部(22)布置在所述装载位置(36)上时,供墨辊(403;603;803)能够沿着装载行程(37)沿着或逆着装载方向(L)在一方面的所述储存容纳部(22)与另一方面的装载区域(38)之间传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行程(37)被设计为直线的装载行程(37),和/或所述装载方向(L)相对于至少一个水平方向(C)偏离最大30°和/或最大20°和/或最大10°和/或最大5°或沿水平取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容纳部(22)至少还通过至少一个相应的能够移动的、设置用于与相应的供墨辊(403;603;803)的辊轴颈(18)或辊身(17)接触的内界面(31)加以确定,并且布置在所有可行的储存位置的第一子集的储存位置中的储存容纳部(22)还至少也通过至少一个相应的位置固定的、设计用于与相应的供墨辊(403;603;803)的辊轴颈(18)或辊身(17)接触的外界面(32)来加以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内界面(31)是所述转存装置(23)的面,和/或所述储存装置(21)具有至少一个外边界体(68),所述外边界体以位置固定的方式布置,并且至少一个外界面(32)是至少一个外边界体(68)的面(3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转存装置(23)能够围绕储存轴线(24)枢转地和/或旋转地布置,和/或至少一个转存装置(23)具有至少两个形成储存容纳部(22)的凹部,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外界面(32)以如下方式成型:使得所述外界面在横向(A)上的投影是圆弧。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定位装置(43)具有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并且所述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由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引导地、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能够移动地布置,并且印版滚筒(402;602;802)借助至少一个滚动轴承(26)能够旋转地布置在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上,并且定位装置(43)具有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并且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由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引导地、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相对于至少一个主承载主体(06)能够移动地布置,并且轴承容纳部(44)的至少一个组成部件(47)布置在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上,所述组成部件设计用于容纳布置在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上的滚动轴承(27),并且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能够借助所述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沿直线的辊调节行程(33)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着墨总成(400;600;800)具有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印版滚筒(402;602;802)借助至少一个滚动轴承(26)能够旋转地布置在所述主承载体上,并且定位装置(43)具有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并且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引导地、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相对于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能够移动地布置,并且布置有至少一个轴承容纳部(44),所述轴承容纳部设置用于支承供墨辊(403;603;803)的至少一个滚动轴承(27),并且轴承容纳部(44)的至少一个组成部件(47)持续地布置在相应的传送承载体(19)上,所述组成部件具有至少一个针对至少一个相应的滚动轴承(27)的放置位置(48)或放置面(48),并且是轴承容纳部(44)的至少一个另外的组成部件(46)持续地布置在相应的主承载体(06)上,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组成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固定部位(49)或固定面(49),用于固定处于与相应的放置位置(48)或放置面(48)接触中的相应的滚动轴承(27)。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43)具有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由所述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引导地、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相对于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还相对于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能够移动地布置,并且用于着墨流体的暂存器(404;604;804)被布置在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器承载体(57)沿所述调整方向(B)观察,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和所述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存在至少一条平行于所述调整方向(B)定向并且具有与所述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的交点的直线,所述交点布置在一方面所述直线与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的交点与另一方面所述直线与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的交点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被由与所述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相同的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引导地布置,和/或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被由与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相同的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引导地布置,和/或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被由与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相同的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引导地布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着墨总成(400;600;800)具有至少一个主位置调节装置,所述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相对于着墨总成(400;600;800)的机架(427;627;827)的相对位置通过所述主位置调节装置加以确定,并且所述主位置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主分离驱动装置(M4)。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着墨总成(400;600;800)具有至少一个传送位置调节装置,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相对于着墨总成(400;600;800)的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的相对位置通过所述传送位置调节装置加以确定,并且所述传送位置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传送驱动装置(M6)。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被相对于与其紧邻的主承载体(06)能够直线移动地布置,并且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通过悬挂件(59)与所述主承载体(06)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件(59)允许一方面的主承载体(06)和另一方面的储器承载体(57)之间的受限的、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定向的相对运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储存装置(21)具有至少三个和/或至少四个储存容纳部(22),用于分别容纳供墨辊(403;603;803),和/或储存容纳部(22)应当理解为设置用于容纳供墨辊(403;603;803)的限定的空间区域。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印版滚筒(402;602;802)被设计为柔版印版滚筒(402;602;802),和/或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被设计为网纹辊(403;603;803),和/或至少一个暂存器(404;604;804)被设计为腔室刮刀(404;604;804),和/或至少一个印版滚筒(402;602;802)布置在至少一个压印滚筒(408;608;808)下方。
23.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当储存容纳部(22)布置在变换位置中时,供墨辊(403;603;803)能够沿着或逆着调整方向(B)在一方面的所述储存容纳部(22)和另一方面的将储存装置(21)与着墨装置(414;614;814)连接的辊调节行程(33)的远离所述储存装置(21)的区域之间传送。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供墨位置(29)是在着墨装置(414;614;814)的着墨过程中被布置在着墨装置(414;614;814)中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所占据的位置,并且借助至少一个定位装置(43),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能够沿着直线的辊调节行程(33)移动,所述辊调节行程的一端相当于供墨位置(29),并且所述辊调节行程的另一端相当于储存位置中的一个。
25.一种着墨总成(400;600;800),所述着墨总成(400;600;800)具有至少一个着墨装置(414;614;814),所述着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压印滚筒(408;608;808)、至少一个印版滚筒(402;602;802)和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以及至少一个定位装置(43),并且供墨位置(29)是在着墨装置(414;614;814)的着墨过程中由布置在着墨装置(414;614;814)中的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所占据,并且定位装置(43)至少具有一个直线引导件(07),并且着墨总成(400;600;800)具有至少一个储存装置(21),用于储存供墨辊(403;603;803),所述储存装置(21)具有至少两个用于分别容纳一个供墨辊(403;603;803)的储存容纳部(22),并且所述储存装置(21)具有至少一个能够移动的转存装置(23),至少两个储存容纳部(22)能够借助所述转存装置移动并且能够布置在不同的储存位置中,其特征在于,借助至少一个定位装置(43),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能够沿仅直线的辊调节行程(33)移动,所述辊调节行程的一端相当于供墨位置(29),所述辊调节行程的另一端相当于至少一个储存装置(21)的储存位置的设计为变换位置的储存位置,并且所述定位装置(43)具有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着墨装置(414;614;814)设计为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并且所述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由所述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引导地、沿着和逆着调整方向(B)相对于柔版着墨装置(414;614;814)的机架(427;627;827)能够移动地布置,并且在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上布置有轴承容纳部(44)的至少一个组成部件(47),所述轴承容纳部构造用于容纳布置在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上的滚动轴承(27)。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用于储存供墨辊(403;603;803)的至少一个储存装置(21)布置在着墨装置(414;614;814)的下方。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调节行程(33)沿着和/或逆着所述调整方向(B)延伸,并且所述调整方向(B)相对于至少一个竖直方向(V)偏离最大45°和/或最大30°和/或最大10°,和/或所述调整方向(B)平行于竖直方向(V)地定向。
28.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装置(21)的至少一个不同于变换位置的储存位置是装载位置(36),并且当储存容纳部(22)布置在所述装载位置(36)上时,供墨辊(403;603;803)能够沿着装载行程(37)沿着或逆着装载方向(L)在一方面的所述储存容纳部(22)与另一方面的装载区域(38)之间传送。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行程(37)被设计为直线的装载行程(37),和/或所述装载方向(L)相对于至少一个水平方向(C)偏离最大30°和/或最大20°和/或最大10°和/或最大5°或沿水平取向。
30.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容纳部(22)至少还通过至少一个相应的能够移动的、设置用于与相应的供墨辊(403;603;803)的辊轴颈(18)或辊身(17)接触的内界面(31)加以确定,并且布置在所有可行的储存位置的第一子集的储存位置中的储存容纳部(22)还至少也通过至少一个相应的位置固定的、设计用于与相应的供墨辊(403;603;803)的辊轴颈(18)或辊身(17)接触的外界面(32)来加以确定。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内界面(31)是所述转存装置(23)的面,和/或所述储存装置(21)具有至少一个外边界体(68),所述外边界体以位置固定的方式布置,并且至少一个外界面(32)是至少一个外边界体(68)的面(32)。
32.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转存装置(23)能够围绕储存轴线(24)枢转地和/或旋转地布置,和/或至少一个转存装置(23)具有至少两个形成储存容纳部(22)的凹部,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外界面(32)以如下方式成型:使得所述外界面在横向(A)上的投影是圆弧。
33.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定位装置(43)具有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并且所述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由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引导地、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能够移动地布置,并且印版滚筒(402;602;802)借助至少一个滚动轴承(26)能够旋转地布置在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上,并且定位装置(43)具有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并且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由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引导地、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相对于至少一个主承载主体(06)能够移动地布置,并且轴承容纳部(44)的至少一个组成部件(47)布置在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上,所述组成部件设计用于容纳布置在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上的滚动轴承(27),并且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能够借助所述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沿直线的辊调节行程(33)移动。
34.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着墨总成(400;600;800)具有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印版滚筒(402;602;802)借助至少一个滚动轴承(26)能够旋转地布置在所述主承载体上,并且定位装置(43)具有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并且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引导地、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相对于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能够移动地布置,并且布置有至少一个轴承容纳部(44),所述轴承容纳部设置用于支承供墨辊(403;603;803)的至少一个滚动轴承(27),并且轴承容纳部(44)的至少一个组成部件(47)持续地布置在相应的传送承载体(19)上,所述组成部件具有至少一个针对至少一个相应的滚动轴承(27)的放置位置(48)或放置面(48),并且是轴承容纳部(44)的至少一个另外的组成部件(46)持续地布置在相应的主承载体(06)上,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组成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固定部位(49)或固定面(49),用于固定处于与相应的放置位置(48)或放置面(48)接触中的相应的滚动轴承(27)。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43)具有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由所述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引导地、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相对于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还相对于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能够移动地布置,并且用于着墨流体的暂存器(404;604;804)被布置在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上。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器承载体(57)沿所述调整方向(B)观察,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和所述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之间。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存在至少一条平行于所述调整方向(B)定向并且具有与所述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的交点的直线,所述交点布置在一方面所述直线与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的交点与另一方面所述直线与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的交点之间。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被由与所述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相同的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引导地布置,和/或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被由与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相同的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引导地布置,和/或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被由与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相同的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07)引导地布置。
39.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着墨总成(400;600;800)具有至少一个主位置调节装置,所述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相对于着墨总成(400;600;800)的机架(427;627;827)的相对位置通过所述主位置调节装置加以确定,并且所述主位置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主分离驱动装置(M4)。
40.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着墨总成(400;600;800)具有至少一个传送位置调节装置,至少一个传送承载体(19)相对于着墨总成(400;600;800)的至少一个主承载体(06)的相对位置通过所述传送位置调节装置加以确定,并且所述传送位置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传送驱动装置(M6)。
41.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被相对于与其紧邻的主承载体(06)能够直线移动地布置,并且至少一个储器承载体(57)通过悬挂件(59)与所述主承载体(06)连接。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件(59)允许一方面的主承载体(06)和另一方面的储器承载体(57)之间的受限的、沿着和/或逆着调整方向(B)定向的相对运动。
43.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储存装置(21)具有至少三个和/或至少四个储存容纳部(22),用于分别容纳供墨辊(403;603;803),和/或储存容纳部(22)应当理解为设置用于容纳供墨辊(403;603;803)的限定的空间区域。
44.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印版滚筒(402;602;802)被设计为柔版印版滚筒(402;602;802),和/或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被设计为网纹辊(403;603;803),和/或至少一个暂存器(404;604;804)被设计为腔室刮刀(404;604;804),和/或至少一个印版滚筒(402;602;802)布置在至少一个压印滚筒(408;608;808)下方。
45.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当储存容纳部(22)布置在变换位置中时,供墨辊(403;603;803)能够沿着或逆着调整方向(B)在一方面的所述储存容纳部(22)和另一方面的将储存装置(21)与着墨装置(414;614;814)连接的辊调节行程(33)的远离所述储存装置(21)的区域之间传送。
46.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着墨总成,其特征在于,供墨位置(29)是在着墨装置(414;614;814)的着墨过程中被布置在着墨装置(414;614;814)中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所占据的位置,并且借助至少一个定位装置(43),至少一个供墨辊(403;603;803)能够沿着直线的辊调节行程(33)移动,所述辊调节行程的一端相当于供墨位置(29),并且所述辊调节行程的另一端相当于储存位置中的一个。
CN201980067542.1A 2019-01-08 2019-08-22 带有定位装置和储存装置的着墨总成 Active CN1155517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100309.1 2019-01-08
DE102019100309.1A DE102019100309A1 (de) 2019-01-08 2019-01-08 Auftragaggregat mit Positioniervorrichtung und Speichereinrichtung
PCT/EP2019/072464 WO2020143931A1 (de) 2019-01-08 2019-08-22 Auftragaggregat mit positioniervorrichtung und speicherein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51716A CN115551716A (zh) 2022-12-30
CN115551716B true CN115551716B (zh) 2023-10-03

Family

ID=67734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7542.1A Active CN115551716B (zh) 2019-01-08 2019-08-22 带有定位装置和储存装置的着墨总成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390068B2 (zh)
EP (1) EP3908465B1 (zh)
JP (1) JP7021398B2 (zh)
CN (1) CN115551716B (zh)
DE (1) DE102019100309A1 (zh)
WO (1) WO20201439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19372A1 (de) * 2019-07-17 2021-01-21 Koenig & Bauer Ag Bearbeitungsmaschine zur Bearbeitung von Bogen und Verfahren zur Bearbeitung von Boge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82A (zh) * 1993-02-12 1994-12-21 让·皮埃尔·居 至少有一个双行程辊的印刷机
CN1116585A (zh) * 1994-04-20 1996-02-14 温德莫勒及霍尔希尔公司 印刷机
EP0884175A2 (en) * 1997-06-04 1998-12-16 Aurelia Offsett S.p.A. Flex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for application to offset printing units
EP1005982A1 (de) * 1998-12-04 2000-06-07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Wechseleinrichtung für Walzen und Zylinder in einer Druckmaschine
DE202005006367U1 (de) * 2005-04-20 2005-06-16 Göpfert Maschinen GmbH Druckmaschine mit Walzenwechselein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9945A (en) * 1978-04-03 1982-01-12 Maryland Cup Corporation Flexographic printing unit
US5081928A (en) * 1990-07-23 1992-01-21 Ward Holding Company, Inc. Multiple ink roll system for flexographic printing stations
DE4328058A1 (de) * 1993-08-20 1995-02-23 Roland Man Druckmasch Druckmaschine mit mindestens einem auswechselbaren Zylinder, insbesondere einem auswechselbaren Formzylinder, oder mit einer auswechselbaren Druckform
DE19819389B4 (de) 1997-07-30 2008-11-13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Lackierwerk für Rotationsdruckmaschinen
DE19805898C2 (de) 1998-02-13 2003-09-18 Roland Man Druckmasch Druckwerk für eine Rollenrotationsdruckmaschine
DE19806898A1 (de) 1998-02-19 1999-08-26 Thomson Brandt Gmbh Gerät zum Lesen und/oder Beschreiben scheibenförmiger Aufzeichnungsträger
DE19848773C2 (de) * 1998-10-22 2002-11-28 Windmoeller & Hoelscher Vorrichtung zum Anstellen und Entfernen einer Farbkammerrakel an die Rasterwalze einer Druckmaschine
SE514057C2 (sv) 1999-03-30 2000-12-18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Sätt och anordning för låsning av valsar i ett tryckverk
DE19937796B4 (de) 1999-08-10 2007-03-22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Druckwerk
DE19962425B4 (de) * 1999-12-22 2004-01-29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Vorrichtung zum Wechseln eines rotationssymetrischen Bauteiles
DE10304109A1 (de) * 2003-01-31 2004-08-19 Windmöller & Hölscher Kg Druckwerk einer Druckmaschine
DE102005024502B4 (de) * 2005-05-27 2016-07-21 manroland sheetfed GmbH Druckmaschine, insbesondere Bogendruckmaschine
DE102005046088A1 (de) * 2005-09-27 2007-04-05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Vorrichtung zur Bewerktstlligung eines Walzenwechsels, sowie hiermit ausgestattete Druckmaschine an sich
DE102007003975B4 (de) * 2007-01-26 2021-08-12 Koenig & Bauer Ag Druckmaschine in Aggregatbauweise mit in Reihe angeordneten Werken
DE102008016598B4 (de) 2008-04-01 2012-08-30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Druckwerk/Lackierwerk einer Druckmaschine mit einer Vorrichtung zum Austausch von Rasterwalzen
DE102019100310A1 (de) * 2019-01-08 2020-07-09 Koenig & Bauer Ag Auftragaggregat mit Positioniervorrichtung und Speicherein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82A (zh) * 1993-02-12 1994-12-21 让·皮埃尔·居 至少有一个双行程辊的印刷机
CN1116585A (zh) * 1994-04-20 1996-02-14 温德莫勒及霍尔希尔公司 印刷机
EP0884175A2 (en) * 1997-06-04 1998-12-16 Aurelia Offsett S.p.A. Flex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for application to offset printing units
EP1005982A1 (de) * 1998-12-04 2000-06-07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Wechseleinrichtung für Walzen und Zylinder in einer Druckmaschine
DE202005006367U1 (de) * 2005-04-20 2005-06-16 Göpfert Maschinen GmbH Druckmaschine mit Walzenwechselein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08465B1 (de) 2022-11-02
DE102019100309A1 (de) 2020-07-09
JP2021534023A (ja) 2021-12-09
EP3908465A1 (de) 2021-11-17
JP7021398B2 (ja) 2022-02-16
US11390068B2 (en) 2022-07-19
CN115551716A (zh) 2022-12-30
US20210347167A1 (en) 2021-11-11
WO2020143931A1 (de) 2020-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26870B (zh) 带有定位装置的着墨总成
CN111372780B (zh) 单张纸印刷机
CN109153272B (zh) 单张纸印刷机
CN111542480B (zh) 基材输入装置和单张纸加工机械
CN112638649B (zh) 用于不同的印刷方法的单张纸印刷机
CN115551716B (zh) 带有定位装置和储存装置的着墨总成
CN114126876B (zh) 带有定位装置和储存装置的着墨总成
US7963226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rinting unit having at least one press unit, and a press unit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US9056451B2 (en) System for gripping a cylinder conducting ink in a printing press
CN101360611A (zh) 印刷机
CN110709248B (zh) 具有可互换印刷套筒的印刷单元
CN112996665B (zh) 用于不同的印刷方法的单张纸印刷单元和印刷机
CN110177698B (zh) 印刷机
JP2009143182A (ja) コーティング装置および印刷機
CN112423986B (zh) 轮转凹版印刷机的墨盒
EP3275658B1 (en) Ink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CN117957120A (zh) 具有用于更换冲裁滚筒的装置的冲裁总成以及用于更换冲裁滚筒的方法
JP2006240300A (ja) 輪転印刷機の印刷装置のためのニスび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