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45387A - 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45387A
CN115545387A CN202210771444.XA CN202210771444A CN115545387A CN 115545387 A CN115545387 A CN 115545387A CN 202210771444 A CN202210771444 A CN 202210771444A CN 115545387 A CN115545387 A CN 115545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x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
indexes
cultural rel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714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延忠
乔云飞
李宏松
张兵峰
肖东
葛川
姜凯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ACADEMY OF CULTURAL HERITAGE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ACADEMY OF CULTURAL HERITA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ACADEMY OF CULTURAL HERITAGE filed Critical CHINESE ACADEMY OF CULTURAL HERITAGE
Priority to CN20221077144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453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45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453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不可移动文物的脆弱性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脆弱性评估指标;2、确定评估指标脆弱值分级标准;3、获取评估指标数据及脆弱值赋值;4、确定脆弱性评估指标权重;5、构建脆弱性评估模型;6、划分脆弱性等级;7、计算脆弱性指数;8、确定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等级。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评估在自然灾害如洪涝、地震等灾害影响下,不同尺度下的不可移动文物的脆弱性,具有普遍适用性。

Description

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不可移动文物防灾减灾和预防性保护领域,涉及不可移动文物在自然灾害影响下脆弱性的评估方法,包括脆弱性评估指标的确定、评估指标脆弱值的分级及赋值、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脆弱性评估模型的构建、脆弱性等级的划分以及脆弱性指数的计算。
背景技术:
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非常丰富,具有数量众多、规模大、价值高、类型多样、结构复杂等特点。据统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有76.7万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世界遗产56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7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799个,传统村落、文化线路、文化景观、工业遗产等新的文化遗产类型亦在不断扩展。由于伴随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灾情复杂多变的综合自然环境,不可移动文物所处条件恶化,文物因灾损毁、自然破坏的事件频发,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因此,提高预防保护能力以及防灾抗灾能力是当前不可移动文物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开展自然灾害下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则是进行防灾减灾及预防性保护的关键。
目前,对于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建筑耦合地震灾害稳定性评估方面,运用病害指标参数、拟静力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古建筑抗震稳定性分析。但是上述方法主要针对文物本体病害,并没有综合自然灾害影响和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现有评估方法存在以下问题:评估对象大多针对特定研究对象,不具有普遍适用性;评估对象单一,仅考虑文物单体,没有考虑不同尺度下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的影响因素问题,不利于不同级别管理单位对文物情况的总体把控;评估指标选取的科学性有待提升,对于指标的选取、指标与指标的关联度研究较为缺乏。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方法,根据不同尺度下影响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的相关因素和不可移动文物与自然灾害关联性,以省域、县域和文物保护单位为3个评估尺度,分别构建了各尺度下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自然灾害影响下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的评估方法。其中,所述自然灾害是指由于气象水文、地震、地质等原因带来的灾害,包括但不限于洪涝或地震灾害。所述不可移动文物主要包括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的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指标
根据自然灾害对不同尺度下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确定不同尺度下的脆弱性评估指标。
所述评估尺度分为省域、县域和文物保护单位3个尺度,用于不同级别文物管理部门对该尺度内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的整体把控,以达到对不可移动文物监测预警、预防性保护、管理和研究的目的,并降低自然灾害的破坏。其中,省域尺度以县或县级市内的不可移动文物整体为评估单元,县域尺度以文物保护单位为评估单元,文物保护单位尺度以文物单体为评估单元。
自然灾害对不同尺度下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文物暴露度、文物本体敏感性和文物保护管理抗灾应对能力3方面,通过这些关键性影响因素结合不同的评估尺度选取脆弱性评估指标。所述评估指标包括不可移动文物的文物属性指标、文物本体指标和文物保护管理指标。
不同评估尺度下,一级评估指标下设置二级评估指标,二级评估指标下设三级评估指标,依次类推;并分别从评估指标分级、评估指标说明、评估指标脆弱值分级3个方面构建不同尺度的评估指标体系。
(1)省域尺度:在省域尺度内,以县或县级市内不可移动文物整体为评估单元,根据不可移动文物的暴露度、敏感性、应对能力3方面对脆弱性的影响因素,设置文物属性、文物本体、保护管理3项一级评估指标(参见表1)。
表1:省域尺度下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指标表(以县为评估单元)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021
其中,文物属性包括文物密度、文物级别2项二级指标;文物本体包括文物类型1项二级评估指标;保护管理包括管理机构、防灾制度、防灾工程、监测预警4项二级评估指标。各级评估指标说明详情示于表2。
表2:省域尺度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指标说明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022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031
(2)县域尺度:在县域尺度内,以文物保护单位为评估单元,根据不可移动文物暴露度、敏感性、应对能力设置文物属性、文物本体、保护管理3项一级评估指标。
其中,文物属性指标包括文物面积、文物级别2项二级评估指标;文物本体指标包括文物类型、结构类型2项二级评估指标;保护管理指标包括管理机构、防灾规划、应急预案、防灾设施、保护工程、监测预警6项二级评估指标(参见表3)。所述各级评估指标说明详情示于表4。
表3:县域尺度下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指标表(以文物保护单位为评估单元)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032
表4:县域尺度下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指标说明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033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041
(3)文物保护单位尺度:在文物保护单位尺度内,以文物单体为评估单元,根据不可移动文物暴露度、敏感性、应对能力设置文物属性、文物本体、保护管理3项一级评估指标。文物属性指标包括文物面积、文物高度、文物年代、文物价值关联度4项二级评估指标;文物本体指标包括文物类型、结构类型、结构稳定性3项二级评估指标;保护管理指标包括日常养护、保护性设施、保护修缮工程、监测预警4项二级评估指标。
所述文物结构稳定性指标包括结构损坏和材料劣化2项三级评估指标来表征。其中所述结构损坏指标包含损伤、变形、破坏3项四级评估指标用于表征结构损坏情况;所述损伤指标包括开裂和掏蚀2项五级评估指标来表征,所述变形指标包括倾斜或臌闪1项五级评估指标来表征,所述破坏指标包括坍塌1项五级评估指标来表征;所述开裂包括裂隙密度和裂隙最大宽度2项六级评估指标来表征,所述掏蚀包括掏蚀面积比和掏蚀最大深度2项六级评估指标来表征,所述倾斜或臌闪包括倾斜和/或臌闪面积比和倾斜和/或臌闪最大值2项六级指标来表征,所述坍塌包含坍塌面积比1项六级评估指标来表征;其中所述材料劣化指标包含物理性质1项四级指标来表征;所述物理性质指标包括力学性能和耐崩解性2项五级指标来表征;力学性能以抗压强度1项六级评估指标来表征,耐崩解性以崩解指数1项六级评估指标来表征(参见表5)。所述各级评估指标说明详情示于表6。
表5:文保单位尺度下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指标表(以文物单体为评估单元)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042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051
表6:文保单位尺度下不可移动文物灾害脆弱性评估指标说明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052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061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071
2、确定评估指标脆弱值的分级标准
通过德尔菲法判断评估指标内容对脆弱性的影响程度,然后根据影响程度将每个评估指标分为3-5个脆弱值等级,分级值等间隔地均匀分布在0-1之间;省域尺度、县域尺度、文物保护单位尺度下的评估指标脆弱值分级分别参见表7.1-7.3。例如,在分5个等级的情况下,可以分为0-0.2,0.2-0.4,0.4-0.6,0.8-1。
表7.1省域尺度下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指标脆弱值分级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072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081
表7.2县域尺度下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指标脆弱值分级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082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091
表7.3文保单位尺度下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指标脆弱值分级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092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01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11
3、获取评估指标的数据及脆弱值赋值
(1)获取评估单元评估指标的数据:评估指标数据通过文物档案资料查阅、现场调查及仪器设备分析检测等获得,其中对各项结构稳定性指标诸如裂隙密度和宽度、掏蚀面积和深度、倾斜和/或臌闪角度、抗压强度、崩解指数等指标进行监测/检测,获得相应的指标数据。例如,通过裂缝计或尺子测量评估单元内的裂隙宽度,取所测得的最大裂隙宽度,并通过不同时间所得最大裂隙宽度的对比来监测裂隙宽度变化;通过倾斜计或测斜仪测定倾斜角度,并通过不同时间所得倾斜角度的对比来监测倾斜情况变化;用尺子测量掏蚀的面积的和深度,并通过不同时间所得数值来监测掏蚀情况;抗压强度指标和崩解指数的测定是首先对检测目标进行取样,然后在实验室内分别通过材料试验机和耐崩解仪对所取样品进行测试,得到相应的抗压强度和耐崩解性数据。
(2)确定评估指标脆弱值的赋值:根据步骤2的评估指标脆弱值分级标准,对评估单元各指标获取的数据进行指标脆弱值逐一赋值。
4、确定评估指标权重
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评估指标权重,以同级指标对上级指标脆弱性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赋值。
(1)构造判断矩阵:根据指标从属关系,运用德尔菲法依据评估指标的重要程度打分,判断同一指标类别和级别下不同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
根据评估指标内容和层级关系,以不少于50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评估指标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打分,0~20为不重要,21~40为不太重要,41~60为一般重要,61~80为比较重要,81~100为非常重要。根据打分结果计算各个评估指标平均分,通过平均分判断各个评估指标间的重要程度排序。
根据德尔菲法评估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以同级指标和指标从属关系为单位,建立同级指标的层次分析判断矩阵,依据比率标度法对给定判断矩阵进行赋值。
比较判断矩阵Dv形式如下: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12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21
其中,Pij表示Pi对Pj相对重要性的数值体现。具有下述性质:(1)Pij>0;(2)Pij=1/Pij;(3)Pij=1。根据1-9标度方法,对不同指标间的相互比较结果进行打分,用不同数字表示的分值表示重要程度的不同, Pij可取1、3、5、7、9及其倒数,1表示两个指标相比较,两者具有同样的重要性;3表示两个指标相比较,其中一个比另一个稍微重要;5表示两个指标相比较,其中一个相对另一个来说比较重要;7表示两个指标相比较,其中一个相对另一个来说非常重要;9表示两个指标相比较,其中一个相对另一个来说极其重要;2、4、6、8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倒数表示如因素i与因素j的重要性之比为Pij,那么因素j与因素i的重要性之比为1/Pij
(2)指标权重计算:将判断矩阵正规化处理,将赋值结果带入权重向量计算公式中进行计算,得到指标权重W。
权重向量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22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23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24
在上述公式中Mi为判断矩阵行乘积,Wi为第i行的权重,W为指标的权重。
(3)一致性检验:对上述获得的指标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减小误差。
一致性检验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25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26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27
λmax为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为矩阵阶数,j为矩阵列数,A为判断矩阵,W为相应列指标的权重向量,CI为矩阵的一致性指标,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取值见表8。CR为一致性比率,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有良好的一致性,当CR≥0.1时,还需对矩阵进行重新赋值和检验。
表8:1~9阶矩阵一致性指标RI
阶数 1 2 3 4 5 6 7 8 9
RI 0.00 0.0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5、构建脆弱性评估模型,运用综合指数法构建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模型;脆弱性指数计算公式见下式7: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28
上述公式中,w1,w2,w3分别为文物属性、文物本体以及保护管理指标权重,A,B,C则分别代表其对应指标的值,m,n,l为其对应的指标个数,wai,wbi,wci则是对应指标内部各项权重。
6、划分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等级
采用等间隔划分脆弱性等级,将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指数在0-1范围内划分为5个等级,脆弱值为0-0.2为低脆弱,0.2-0.4为一般脆弱,0.4-0.6为脆弱,0.6-0.8为较脆弱,0.8-1为高脆弱。
7、计算脆弱性指数,确定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等级:
然后将步骤3)所得的所述评估指标脆弱值的赋值、步骤4)所得的评估指标的权重代入步骤5)所构建的脆弱性评估模型,计算出脆弱性指数,然后参照上面步骤6)所述的脆弱性等级划分标准,确定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等级。
附图说明
图1是山西省省域尺度下古遗址文物脆弱性评估指标。
图2是山西省县域尺度下古遗址文物脆弱性评估指标。
图3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尺度下古遗址文物脆弱性评估指标。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根据我国行政区划和自然灾害危害特征,结合不同尺度下不可移动文物的文物价值、文物环境、文物本体、文物保护管理等脆弱性影响因素,构建了省域、县域和文物保护单位3个尺度下的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根据不同评估尺度设置不同的评估单元,评估指标选取更科学,指标与指标的关联度更好;评估结果便于不同级别文物管理部门及专业技术人员对该尺度内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进行整体把控,达到监测预警、预防性保护、管理和研究的目的,减少自然灾害对文物的破坏。因此,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评估在自然灾害例如洪涝、地震等灾害影响下,不同尺度下的不可移动文物的脆弱性,具有普遍适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山西省不同尺度下不可移动文物-古遗址耦合洪涝灾害为例进行脆弱性评估,具体说明本发明方法的应用。
实施例1、省域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评估
1、确定省域尺度下古遗址文物脆弱性评估指标
本实施例以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为评估对象,以县为评估单元,以县内古遗址作为整体进行评估。依据山西省不可移动文物古遗址的分布、遗址本体及保护管理现状等特点,确定山西省省域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评估指标(参见表1),如图1所示。
山西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的县计26个,如表9.1所示。
表9.1山西省省域尺度下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单元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31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41
2、评估指标脆弱值赋值
2.1获取评估指标数据
根据文献资料及现场调查等,获取山西省省域尺度下各县古遗址脆弱性评估指标的数据,如表9.2所示。表9.2山西省省域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评估指标数据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42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51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61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71
2.2评估指标脆弱值赋值
根据省域尺度下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指标脆弱值分级表(参见表7.1),结合山西省各县古遗址脆弱性评估指标获取的数据进行脆弱值的赋值,如表9.3所示。
表9.3山西省省域尺度下各县古遗址脆弱性评估指标脆弱性赋值表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72
3.确定评估指标权重
3.1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评估指标从属关系,运用德尔菲法依据同一指标类别和级别下评估指标的重要程度打分,判断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根据德尔菲法的打分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各级指标层次分析判断矩阵,依据比率标度法对给定判断矩阵进行赋值。对同一层次的指标,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建立判断矩阵。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81
3.2评估指标权重计算
将A11矩阵正规化处理,将赋值结果带入权重向量计算公式中进行计算,得到指标权重W。
依据公式(1)求取判断矩阵每一行的乘积,得到: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82
依据公式(2),对Mi求取n(n为指标数目)次方根,得到第i行的权重: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83
依据公式(3),对Wi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最终的权重向量结果如下: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84
3.3一致性检验
对上述获得的指标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减小误差。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85
依据公式(4),计算最大特征值: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86
依据公式(5),计算一致性指标: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87
计算一致性比率:n=3,查表9.4得RI=0.58
依据公式(6),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88
一致性良好,满足要求。
表9.4 1~9阶矩阵一致性指标RI
阶数 1 2 3 4 5 6 7 8 9
RI 0.00 0.0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同理依据公式(1)-(6)计算得到A21判断矩阵评估指标权重向量如下: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89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810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811
其指标数小于2,无需经过一致性检验。
同理依据公式(1)-(6)计算A23矩阵评估指标权重向量如下: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91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92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93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94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95
CI=(λmax-4)/(4-1)=-0.0011
因为n=4,查表9.4得RI=0.90
CR=CI/RI=-0.0011/0.90=-0.0013<0.1,一致性良好,满足要求。
根据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山西省省域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评估指标权重,如表9.5所示。
表9.5山西省省域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评估指标权重值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196
4.划分脆弱性等级
采用等间隔划分脆弱性等级,将山西省各县古遗址脆弱性指数在(0-1)范围内划分为5个等级,用于表征脆弱程度。如表9.6所示。
表9.6山西省省域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等级表
脆弱程度 低脆弱 一般脆弱 脆弱 较脆弱 高脆弱
脆弱值 0<Vi≤0.2 0.2<Vi≤0.4 0.4<Vi≤0.6 0.6<Vi≤0.8 0.8<Vi≤1
5.计算脆弱性指数
将评估指标脆弱值的赋值、评估指标的权重代入本发明的脆弱性评估模型,计算出山西省省域尺度下各县古遗址脆弱性指数(如表9.7所示)。计算公式如下式7)所示: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01
其中,w1,w2,w3分别为文物属性、文物本体以及保护管理指标权重,A,B,C则分别代表其对应指标的值, m,n,l为其对应的指标个数,wai,wbi,wci则是对应指标内部各项权重。
6.确定脆弱性等级
根据山西省省域尺度下各县古遗址脆弱性指数计算结果,参照脆弱性等级划分标准,评估山西省各县古遗址脆弱性等级(如表9.7所示)。
表9.7山西省省域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评估等级表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02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11
实施例2、山西省县域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评估
1.确定县域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评估指标
本实施例以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古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评估对象,以文物保护单位为评估单元,进行县域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评估。根据山西省芮城县古遗址文物分布、文物本体及保管管理现状等特点,确定县域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评估指标(参见表3),如图2所示。
2.评估指标脆弱性赋值
2.1获取评估指标数据
芮城县共7处古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文献资料及现场调查等获取芮城县7处古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脆弱性评估指标数据,如表10.1所示。
表10.1芮城县古遗址脆弱性评估指标数据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21
2.2评估指标脆弱值赋值
根据县域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评估指标脆弱值分级标准(参见表7.2),结合评估指标数据对芮城县7 处古遗址脆弱性评估指标脆弱值进行赋值,如表10.2所示。
表10.2芮城县古遗址文物脆弱性评估指标脆弱值赋值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22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31
3.确定评估指标权重
3.1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县域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评估指标从属关系,运用德尔菲法依据同一指标类别和级别下评估指标的重要程度打分,判断不同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根据德尔菲法的打分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各指标大类的层次分析判断矩阵,依据比率标度法对给定判断矩阵进行赋值。对同一层次的指标,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建立判断矩阵。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32
3.2评估指标权重计算
将A11矩阵正规化处理,将赋值结果带入权重向量计算公式中进行计算,得到指标权重W。
依据公式(1)求取判断矩阵每一行的乘积,得到: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33
依据公式(2),对Mi求取n(n为指标数目)次方根,得到第i行的权重如下: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34
依据公式(3),对Wi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最终的权重向量结果如下: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35
3.3一致性检验
对上述获得的指标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减小误差。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36
依据公式(4),计算最大特征值: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37
依据公式(5),计算一致性指标: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38
计算一致性比率:n=3,查表10.3得RI=0.58
依据公式(6),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41
一致性良好,满足要求。
表10.3 1~9阶矩阵一致性指标RI
阶数 1 2 3 4 5 6 7 8 9
RI 0.00 0.0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同理依据公式(1)-(6)计算得到A21判断矩阵评估指标权重向量如下: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42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43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44
其指标数小于2,无需经过一致性检验。
同理依据公式(1)-(6)计算得到A22判断矩阵评估指标权重向量如下: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45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46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47
其指标数小于2,无需经过一致性检验。
同理依据公式(1)-(6)计算得到A23判断矩阵评估指标权重向量如下: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48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49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410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411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412
计算一致性指标:
CI=(λmax-6)/(6-1)=0.0487
计算一致性比率:
因为n=6,查表10.3得RI=1.24
CR=CI/RI=0.0487/1.24=0.0393<0.1,一致性良好,满足要求。
根据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山西省县域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评估指标权重,如表10.4所示。
表10.4山西省县域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评估指标权重值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51
4.划分脆弱性等级
采用等间隔划分脆弱性等级,将山西省县域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指数在(0-1)范围内划分为5个等级,用于表征脆弱程度。如表10.5所示。
表10.5山西省县域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等级表
脆弱程度 低脆弱 一般脆弱 脆弱 较脆弱 高脆弱
脆弱值 0<Vi≤0.2 0.2<Vi≤0.4 0.4<Vi≤0.6 0.6<Vi≤0.8 0.8<Vi≤1
5.计算脆弱性指数
将评估指标脆弱值的赋值、评估指标权重代入本发明的脆弱性评估模型,计算出山西省县域尺度下各古遗址文物保护单位脆弱性指数。如表10.6所示。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52
其中,w1,w2,w3分别为文物属性、文物本体以及保护管理指标权重,A,B,C则分别代表其对应指标的值,m,n,l为其对应的指标个数,wai,wbi,wci则是对应指标内部各项权重。
6.确定脆弱性等级
根据县域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指数计算结果,参照脆弱性等级划分标准,确定山西省县域尺度下各古遗址文物保护单位的脆弱性等级。如表10.6所示。
表10.6县域尺度下芮城县古遗址文物保护单位的脆弱性等级表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61
三、文物保护单位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评估
1.确定文物保护单位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评估指标
以永济市蒲州故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例评估文物保护单位的脆弱性。依据蒲州故城遗址文物分布、文物本体及保管管理现状等特点,确定文物保护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评估指标(参见表5),如图3所示。
2.评估指标脆弱性赋值
2.1获取古遗址脆弱性评估指标数据
文物保护单位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评估以遗址单体为评估单元。按照蒲州故城遗址城墙特征,分为城门和城墙两类,城墙按照马面进行划分,以不同的段作为评估单元,如表11.1所示。根据文物档案资料、文献资料及现场调查,并采用裂缝计、测斜仪、材料试验机等仪器获取蒲州故城遗址洪涝灾害下各文物单体脆弱性评估指标数据,如表11.2所示。
表11.1蒲州故城评估单元表
序号 文物单体 序号 文物单体 序号 文物单体
1 北城门 15 南墙(2段) 29 东墙北(1段)
2 南城门 16 南墙(3段) 30 北墙东侧(新修段)
3 东城门 17 南墙(4段) 31 北墙东侧(未修复段)
4 鼓楼 18 东墙(5段) 32 瓮城东侧
5 西墙(1铁牛馆) 19 东墙(4段) 33 瓮城西侧
6 西墙(2段) 20 东墙(3段) 34 北墙西侧
7 西墙(3段新修) 21 东墙(2段) 35 唐城墙北墙(1段)
8 西墙(4段) 22 东墙(1段) 36 唐城墙东侧墙(1段)
9 西墙(5段) 23 东墙北(7段) 37 唐城墙东墙(2段马面)
10 西墙(6段新修) 24 东墙北(6段) 38 唐城墙东墙(3段)
11 西墙(7段新修) 25 东墙北(5段) 39 唐城墙东墙(4段马面)
12 西墙(8段) 26 东墙北(4段马面) 40 唐城墙南墙(1段马面)
13 西墙(9段) 27 东墙北(3段) 41 唐城墙南墙(2段马面)
14 南墙(1段) 28 东墙北(2段新修)
2.2评估指标脆弱值赋值
根据文物保护单位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评估指标脆弱值的分级标准(参见表7.3),结合蒲州故城遗址各文物单体脆弱性评估指标的数据进行脆弱值赋值。如表11.3所示。
表11.2蒲州故城遗址各评估单元评估指标数据表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71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81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91
表11.3蒲州故城遗址各评估单元评估指标脆弱值赋值表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292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01
3.确定评估指标权重
3.1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文物保护单位尺度下古遗址脆弱性评估指标从属关系,运用德尔菲法依据同一指标类别和级别下评估指标的重要程度打分,判断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根据德尔菲法的打分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各指标大类的层次分析判断矩阵,依据比率标度法对给定判断矩阵进行赋值。对同一层次的指标,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建立判断矩阵。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11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12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13
3.2评估指标权重计算
将A11矩阵正规化处理,将赋值结果带入权重向量计算公式中进行计算,得到指标权重W。
依据公式(1)求取判断矩阵每一行的乘积,得到: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14
依据公式(2),对Mi求取n(n为指标数目)次方根,得到第i行的权重: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15
依据公式(3),对Wi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最终的权重向量结果如下: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16
3.3一致性检验
对上述获得的指标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减小误差。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17
依据公式(4),计算最大特征值: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18
依据公式(5),计算一致性指标: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19
计算一致性比率:n=3,查表11.4得RI=0.58
依据公式(6),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110
一致性良好,满足要求。
表11.4 1~9阶矩阵一致性指标RI
阶数 1 2 3 4 5 6 7 8 9
RI 0.00 0.0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同理依据公式(1)-(6)计算得到A21判断矩阵评估指标权重向量如下: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21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22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23
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24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25
计算一致性指标:
CI=(λmax-4)/(4-1)=0.103
计算一致性比率:
因为n=4,查表11.4得RI=0.90
CR=CI/RI=0.103/0.90=0.092<0.1,一致性良好,满足要求。
同理依据公式(1)-(6)计算得到A22判断矩阵评估指标权重向量如下: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26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27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28
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29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210
计算一致性指标:
CI=(λmax-3)/(3-1)=0.019
计算一致性比率:
因为n=3,查表11.4得RI=0.58
CR=CI/RI=0.019/0.58=0.021<0.1,一致性良好,满足要求。
同理依据公式(1)-(6)计算得到A23判断矩阵评估指标权重向量如下: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31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32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33
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34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35
计算一致性指标:
CI=(λmax-4)/(4-1)=0.039
计算一致性比率:
因为n=4,查表11.4得RI=0.90
CR=CI/RI=0.039/0.90=0.035<0.1,一致性良好,满足要求。
同理依据公式(1)-(6)计算得到A31判断矩阵评估指标权重向量如下: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36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37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38
其指标数小于2,无需经过一致性检验。
同理依据公式(1)-(6)计算得到A41判断矩阵评估指标权重向量如下: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39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310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311
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312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313
计算一致性指标:
CI=(λmax-3)/(3-1)=0.019
计算一致性比率:
因为n=3,查表11.4得RI=0.58
CR=CI/RI=0.019/0.58=0.021<0.1,一致性良好,满足要求。
同理依据公式(1)-(6)计算得到A42判断矩阵评估指标权重向量如下: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41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42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43
其指标数小于2,无需经过一致性检验。
同理依据公式(1)-(6)计算得到A51(开裂)判断矩阵评估指标权重向量如下: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44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45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46
其指标数小于2,无需经过一致性检验。
同理依据公式(1)-(6)计算得到A52(掏蚀)判断矩阵评估指标权重向量如下: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47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48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49
其指标数小于2,无需经过一致性检验。
同理依据公式(1)-(6)计算得到A53(倾斜)判断矩阵评估指标权重向量如下: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410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411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412
其指标数小于2,无需经过一致性检验。
根据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文物保护单位尺度下蒲州故城遗址脆弱性评估指标权重,如表11.5 所示。
表11.5文物保护单位尺度下蒲州故城遗址脆弱性评估指标权重值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413
Figure BDA0003724142500000351
4.划分脆弱性等级
采用等间隔划分脆弱性等级,将蒲州故城遗址脆弱性指数在(0-1)范围内划分为5个等级,用于表征脆弱程度。如表11.6所示。
表11.6文物保护单位尺度下蒲州故城遗址脆弱性等级表
脆弱程度 低脆弱 一般脆弱 脆弱 较脆弱 高脆弱
脆弱值 0<Vi≤0.2 0.2<Vi≤0.4 0.4<Vi≤0.6 0.6<Vi≤0.8 0.8<Vi≤1
5.计算脆弱性指数
将评估指标脆弱值的赋值、评估指标权重代入本发明的脆弱性评估模型,计算出蒲州故城遗址各文物单体的脆弱性指数。如表11.7所示。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950849290000361
其中,w1,w2,w3分别为文物属性、文物本体以及保护管理指标权重;A,B,C则分别代表其对应指标的值;m,n,l为其对应的指标个数;wai,wbi,wci则是对应指标内部各项权重。
6.确定脆弱性等级
根据蒲州故城遗址各文物单体脆弱性指数计算结果,参照脆弱性等级划分标准,确定蒲州故城遗址各文物单体的脆弱性等级。如表11.7所示。
表11.7文物保护单位尺度下蒲州故城遗址各文物单体的脆弱性等级表
序号 文物单体 脆弱值 脆弱值分级 序号 文物单体 脆弱值 脆弱值分级
1 北城门 0.81 高脆弱 22 东墙(1段) 0.77 较脆弱
2 南城门 0.63 较脆弱 23 东墙北(7段) 0.67 较脆弱
3 东城门 0.61 较脆弱 24 东墙北(6段) 0.53 脆弱
4 鼓楼 0.40 一般脆弱 25 东墙北(5段) 0.56 脆弱
5 西墙(1铁牛馆) 0.58 脆弱 26 东墙北(4段马面) 0.58 脆弱
6 西墙(2段) 0.54 脆弱 27 东墙北(3段) 0.61 较脆弱
7 西墙(3段新修) 0.30 一般脆弱 28 东墙北(2段新修) 0.59 脆弱
8 西墙(4段) 0.64 较脆弱 29 东墙北(1段) 0.79 较脆弱
9 西墙(5段) 0.68 较脆弱 30 北墙东侧(新修段) 0.37 一般脆弱
10 西墙(6段新修) 0.34 一般脆弱 31 北墙东侧(未修复段) 0.73 较脆弱
11 西墙(7段新修) 0.38 一般脆弱 32 瓮城东侧 0.76 较脆弱
12 西墙(8段) 0.58 脆弱 33 瓮城西侧 0.76 较脆弱
13 西墙(9段) 0.45 脆弱 34 北墙西侧 0.75 较脆弱
14 南墙(1段) 0.69 较脆弱 35 唐城墙北墙(1段) 0.76 较脆弱
15 南墙(2段) 0.72 较脆弱 36 唐城墙东侧墙(1段) 0.75 较脆弱
16 南墙(3段) 0.76 较脆弱 37 唐城墙东墙(2段马面) 0.75 较脆弱
17 南墙(4段) 0.73 较脆弱 38 唐城墙东墙(3段) 0.78 较脆弱
18 东墙(5段) 0.69 较脆弱 39 唐城墙东墙(4段马面) 0.77 较脆弱
19 东墙(4段) 0.76 较脆弱 40 唐城墙南墙(1段马面) 0.76 较脆弱
20 东墙(3段) 0.75 较脆弱 41 唐城墙南墙(2段马面) 0.76 较脆弱
21 东墙(2段) 0.57 脆弱

Claims (10)

1.不可移动文物的脆弱性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脆弱性评估指标
根据自然灾害对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确定不同尺度下的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指标;
2)确定评估指标脆弱值分级标准
根据评估指标内容对脆弱性的影响程度进行指标脆弱值分级;
3)获取评估指标数据及脆弱值赋值;
4)确定评估指标权重
以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来确定评估指标权重;
5)构建脆弱性评估模型
运用综合指数法构建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模型;
6)划分脆弱性等级
将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在0-1范围内等间隔地划分为5个等级;
7)计算脆弱性指数,并由此确定脆弱性等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估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自然灾害对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文物暴露度、文物本体敏感性、保护管理抗灾应对能力;所述评估尺度分为省域、县域和文物保护单位;所述评估指标包括不可移动文物的文物属性指标、文物本体指标和文物保护管理指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估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评估指标内容对脆弱性的影响程度通过德尔菲法进行判断,然后根据影响程度将每个评估指标分为3-5个脆弱值等级,分级值等间隔地均匀分布在0-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估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评估指标数据通过文物档案资料查阅、现场调查及仪器设备检测获得,所述评估指标脆弱值的赋值根据步骤2)的分级标准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评估方法,其中在省域尺度内,以县或县级市内不可移动文物整体为评估单元,根据不可移动文物的暴露度、敏感性、应对能力设置文物属性、文物本体、保护管理作为一级评估指标;其中文物属性指标以文物密度、文物级别作为二级评估指标,文物本体指标以文物类型作为二级评估指标,保护管理指标以管理机构、防灾制度、防灾工程、监测预警作为二级评估指标;
在县域尺度内,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为评估单元,根据不可移动文物暴露度、敏感性、应对能力设置文物属性、文物本体、保护管理作为一级评估指标;文物属性指标以文物面积、文物级别作为二级评估指标,文物本体指标以文物类型、结构类型作为二级评估指标,保护管理指标以管理机构、防灾规划、应急预案、防灾设施、保护工程、监测预警作为二级评估指标;
在文物保护单位尺度内,以不可移动文物单体为评估单元,根据不可移动文物暴露度、敏感性、应对能力设置文物属性、文物本体、保护管理作为一级评估指标;文物属性指标以文物面积、文物高度、文物年代、文物价值关联度作为二级评估指标,文物本体指标以文物类型、结构类型、结构稳定性作为二级评估指标,保护管理指标以日常养护、保护性设施、保护修缮工程、监测预警作为二级评估指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评估方法,其中所述文物结构稳定性指标包含结构损坏和材料劣化作为三级评估指标;所述结构损坏指标包含损伤、变形、破坏作为四级评估指标;所述损伤指标包括开裂和掏蚀作为五级评估指标,所述变形指标包含倾斜或臌闪作为五级评估指标,所述破坏指标包含局部坍塌作为五级评估指标;所述开裂包含裂隙密度和裂隙最大宽度作为六级评估指标,所述掏蚀包含掏蚀面积比和掏蚀最大深度作为六级评估指标;所述倾斜或臌闪包含倾斜和/或臌闪面积比和倾斜或臌闪最大值作为六级指标,所述坍塌包含坍塌面积比作为六级评估指标;所述材料劣化指标包含物理性质作为四级指标,所述物理性质指标包含力学性能和耐崩解性作为五级指标,力学性能包含抗压强度作为六级评估指标,耐崩解性包含崩解指数作为六级评估指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估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进一步包括:
(1)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评估指标从属关系,运用德尔菲法依据评估指标的重要程度打分,判断同一指标类别和级别下不同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根据德尔菲法的打分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各指标大类的层次分析判断矩阵,依据比率标度法对给定判断矩阵进行赋值;
(2)指标权重计算
将判断矩阵正规化处理,将赋值结果带入权重向量计算公式中进行计算,得到指标权重W,权重向量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724142490000021
Figure FDA0003724142490000022
Figure FDA0003724142490000023
在上述公式中,Mi为判断矩阵行乘积,Wi为第i行的权重,W为相应列指标的权重向量;
(3)一致性检验
对上述获得的指标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减小误差,一致性检验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724142490000031
Figure FDA0003724142490000032
Figure FDA0003724142490000033
在式4、5和6)中,λmax为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为矩阵阶数,j为矩阵列数,A为判断矩阵,W为相应列指标的权重向量,CI为矩阵的一致性指标,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阶数1-9对应的阶矩阵一致性指标RI的取值分别为:0.00、0.00、0.58、0.90、1.12、1.24、1.32、1.41、1.45;CR为一致性比率,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有良好的一致性,当CR≥0.1时,则对判断矩阵进行重新赋值和检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估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5)中,所述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模型如下式:
Figure FDA0003724142490000034
其中,w1,w2,w3分别为文物属性、文物本体以及保护管理指标权重;A,B,C则分别代表其对应指标的值;m,n,l为其对应的指标个数;wai,wbi,wci对应指标内部各项权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估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6)中,所述脆弱性的5个等级为:脆弱值为0-0.2为低脆弱,0.2-0.4为一般脆弱,0.4-0.6为脆弱,0.6-0.8为较脆弱,0.8-1为高脆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估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7)中,将步骤3)所得的评估指标脆弱值的赋值、步骤4)所得的评估指标的权重代入步骤5)中所构建的脆弱性评估模型,计算得到脆弱性指数,然后根据所述计算结果和参照步骤6)的脆弱性等级划分标准,确定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等级。
CN202210771444.XA 2022-06-30 2022-06-30 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方法 Pending CN1155453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1444.XA CN115545387A (zh) 2022-06-30 2022-06-30 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1444.XA CN115545387A (zh) 2022-06-30 2022-06-30 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45387A true CN115545387A (zh) 2022-12-30

Family

ID=84724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71444.XA Pending CN115545387A (zh) 2022-06-30 2022-06-30 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4538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4501A (zh) * 2023-12-27 2024-01-30 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文物普查系统及方法
CN117933729A (zh) * 2024-03-21 2024-04-26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洪水影响下的文化遗产脆弱性评估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4501A (zh) * 2023-12-27 2024-01-30 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文物普查系统及方法
CN117933729A (zh) * 2024-03-21 2024-04-26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洪水影响下的文化遗产脆弱性评估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545387A (zh) 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评估方法
CN107943880B (zh)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质灾害易发性改进评估方法
CN104063612B (zh) 一种隧道工程风险态势模糊评估方法及评估系统
CN107230021B (zh) 筛选供水管网泄漏区域的方法
CN105205329A (zh) 一种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方法
CN110610285A (zh) 一种地下金属矿采空区危险度分级评价方法
CN107818237A (zh) 沥青路面破损状况的评价方法
CN113971463A (zh) 一种供热管线风险分布分析方法与巡检路径规划系统
CN110362948B (zh) 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岩溶地面塌陷的治理方法
CN108332696B (zh) 滑坡监测方法选择方法
CN113222347B (zh) 露天爆破安全风险灰色系统评估方法
CN111242499A (zh) 基于层次-可拓分析的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病害评价方法
CN110889440A (zh)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岩爆等级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1914943B (zh) 倾倒式岩溶危岩稳定综合判别的信息向量机方法及装置
CN111027881B (zh)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度的输电杆塔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方法
CN115879654A (zh) 一种地下巷道稳定性预测和可靠性评价方法
CN114329748B (zh) 一种管廊复合式衬砌结构安全评价方法
CN114997671A (zh)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熵值法的基坑变形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
CN110490370A (zh) 一种岩爆综合预测方法
CN112016857B (zh) 基于云理论的聚乙烯管道地震易损性评估方法
Wu et al. Safety evaluation model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based on fuzzy grey theory
Huang et al. Evaluation of rock quality of tunnel wall rock based on rough set theory and unascertained measurement theory
CN112329255A (zh) 基于倾向度和未确知测度的岩爆预测方法
CN111582634A (zh) 一种地下大空间施工多因素安全分级方法及系统
CN116681205A (zh) 一种夯土遗址冲沟病害发育程度评价及预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