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29668B - 一种信道选择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道选择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29668B
CN115529668B CN202210189614.3A CN202210189614A CN115529668B CN 115529668 B CN115529668 B CN 115529668B CN 202210189614 A CN202210189614 A CN 202210189614A CN 115529668 B CN115529668 B CN 1155296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master node
node
information
sl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896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29668A (zh
Inventor
蔡磊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8961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296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29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9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296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96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道选择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领域,在多个电子设备组网后,可以减少或避免无线环境干扰带来的影响。上述方法应用于包括主节点和至少一个从节点的网络系统,方法包括:当主节点触发进行信道选择,主节点向至少一个从节点发送查询信息;从节点响应查询信息,向主节点发送第一信道信息,第一信道信息包括从节点的可用信道的标识;主节点接收每个从节点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且在获取第二信道信息之后,根据第二信道信息和每个从节点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确定目标信道,第二信道信息包括主节点的可用信道的标识,目标信道为主节点和所有从节点的待工作信道。

Description

一种信道选择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信道选择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支持Wi-Fi功能的电子设备可以为用户终端提供接入网络服务,由于单个电子设备的Wi-Fi网络覆盖能力有限,可以将多个电子设备组网构建自组网,提高Wi-Fi网络的覆盖能力,多个电子设备组网后,电子设备通过选择干扰较小的信道与用户终端通信。然而,组网完成后,Wi-Fi网络环境可能发生变化,进而对电子设备使用的信道产生干扰,影响通信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道选择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多个电子设备组网后,可以减少或避免无线信道环境干扰带来的影响,提高用户体验。本申请具体发明内容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选择方法,应用于包括主节点和至少一个从节点的网络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主节点触发进行信道选择,所述主节点向至少一个所述从节点发送查询信息;
所述从节点响应所述查询信息,向所述主节点发送第一信道信息,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包括所述从节点的可用信道的标识;
所述主节点接收每个所述从节点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且在获取第二信道信息之后,根据所述第二信道信息和每个所述从节点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确定目标信道,所述第二信道信息包括所述主节点的可用信道的标识,所述目标信道为所述主节点和所有所述从节点的待工作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选择方法,在组网完成后,可以查询所有网络节点的信道信息,进而感知网络系统整体无线环境的变化,可以根据所有网络节点的信道信息确定网络系统工作的最优信道,以及将网络系统中所有的网络节点的当前的工作信道变更为最优信道,避免或降低信道干扰带来的影响,提升用户上网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节点确定目标信道之后,还包括:
所述主节点向所有所述从节点发送信道更新信息,所述信道更新信息用于通知所述从节点将当前工作信道更新为所述目标信道;
所述从节点接收所述信道更新信息之后,根据所述信道更新信息更新当前工作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节点触发进行信道选择的触发条件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
所述主节点接收到用户实施的进行信道选择的操作指令;
所述主节点的定时器启动,且所述定时器超时;
所述主节点检测到新的从节点;
所述主节点接收到所述从节点发送的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用于通知所述主节点进行信道选择。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选择方法,应用于网络系统中的主节点,所述主节点与至少一个从节点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当触发进行信道选择,向至少一个所述从节点发送查询信息;
接收每个所述从节点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以及获取第二信道信息,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包括所述从节点的可用信道的标识,所述第二信道信息包括所述主节点的可用信道的标识;
根据所述第二信道信息和每个所述从节点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确定目标信道,所述目标信道为所述主节点和所有所述从节点的待工作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选择方法,主节点获取每个从节点的可用信道后,可以选择所有从节点和主节点都支持的信道,作为所有从节点和主节点的待工作信道,进而网络系统使用统一的信道,有益于无线组网的网络系统中不同通信节点的数据转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包括第一信道质量参数,所述第二信道信息包括第二信道质量参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信道信息和每个所述从节点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确定目标信道,包括:
确定至少一个共同可用信道,所述共同可用信道为所述第二信道信息和所有所述从节点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中信道标识相同的信道;
根据所述共同可用信道对应每个所述从节点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和对应的第二信道质量参数,计算所述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
选择评分数值最高的共同可用信道作为所述目标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节点预先存储有每个所述从节点的第一权重系数和所述主节点的第二权重系数,
所述根据所述共同可用信道对应每个所述从节点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和对应的第二信道质量参数,计算所述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包括:
根据所述共同可用信道对应每个所述从节点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第一权重系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和第二权重系数确定所述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包括第一评分,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包括第二评分,所述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为所述共同可用信道对应的每个所述从节点的第一评分和所述第二评分的加权和,其中,每个所述从节点的第一评分的权重为第一权重系数,所述第二评分的权重为所述第二权重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目标信道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信道更新当前工作信道。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选择方法,应用于网络系统中的从节点,所述从节点与主节点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主节点发送的查询信息之后,向所述主节点发送第一信道信息,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包括所述从节点的可用信道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一信道信息用于所述主节点确定目标信道,所述目标信道为所述主节点和所述从节点的待工作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选择方法,所有的从节点响应于主节点发送的查询信息之后,可以使得从节点查看自身的无线环境,一方面,可以使得从节点和主节点主动感知无线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主节点获取每个从节点的可用信道之后,可以根据从节点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使得所有从节点和主节点工作于对于整体网络系统干扰最小的目标信道,进而网络系统使用统一的信道,有益于无线组网的网络系统中不同通信节点的数据转发,提升用户上网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从节点存储有所述从节点的可用信道的历史第一信道质量参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从节点的可用信道的当前第一信道质量参数;
当所述从节点确定所述当前第一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历史第一信道质量参数不同,向所述主节点发送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用于通知主节点进行信道选择。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实现本申请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可以理解,本申请第四方面与本申请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一致,对应的可能实现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类似,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实现本申请第三方面任一项的方法。
可以理解,本申请第四方面与本申请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一致,对应的可能实现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类似,不再赘述。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系统,所网络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为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的第二电子设备。
可以理解,本申请第六方面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所对应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第一电子设备上运行时实现本申请第二方面任一项的方法;或者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第二设备上运行时实现本申请第三方面任一项的方法。
可以理解,本申请第七方面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对应的方法,因此本申请第七方面所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第二~第三方面所对应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设置电子设备组网的界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组网完成后的手机界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置电子设备组网的界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节点与从节点角色转换设置的界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选择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道选择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道选择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醒用户实施进行信道选择的操作界面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实施将当前工作信道变更为目标信道的操作界面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实施定时进行信道选择的操作界面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道选择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技术架构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16所示的各个模块实现的一种信道选择方法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其中,需要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选择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适用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为住宅组网场景。如图1所示,住宅包括书房、走廊、客厅、多个卧室等功能空间,在住宅场景下,由于墙壁的阻挡,使得无线信号衰减严重,加之距离因素,在书房内的电子设备100提供的Wi-Fi网络无法覆盖其他功能空间,例如,在客厅的用户终端(比如智能电视、手机、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可能无法连接书房的电子设备100,基于此,可以在不同的功能空间增设电子设备100,且多个电子设备100进行组网,以提高Wi-Fi网络的覆盖能力。
应理解,多个电子设备100组网而构建的网络系统中,每个电子设备100可以作为网络节点,均能转发另一个网络节点的数据,且可以为用户终端提供Wi-Fi接入服务,例如当任一网络节点连接外部网络,比如互联网(Internet),其他网络节点可以通过该连接互联网的网络节点接入互联网,进而用户终端可以通过Wi-Fi连接网络节点,以接入互联网。
此外,每个电子设备100的Wi-Fi网络信号可以工作于2.4G频段或5G频段。2.4G频段的频率范围可以是2400~2488MHz,5G频段的频率范围可以是4910~5835MHz。在Wi-Fi网络中,电子设备100与用户终端之间信号传输的通道为信道(Channel),信道包括中心频率和带宽,且2.4G频段或5G频段对应的信道数量、中心频率以及带宽不同。
示例性的,参见表1,2.4G频段可以包括14个信道。每个信道带宽22MHz,其中有效信道带宽20MHz,剩余的2MHz用于隔离相邻的信道。2.4G频段可用带宽为88MHz,每个信道的中心频率间隔5MHz。
表1 2.4G频段支持的信道信息
如表2所示,在5G频段中,不同信道编号的信道所对应的带宽不同,5G频段信道的带宽可以是20MHz、40MHz、80MHz或者160MHz。部分信道的中心频率和频率范围可以参见表2。
表2 5G频段支持的信道信息
信道干扰:可以是指电子设备100所处的无线环境带来的干扰。电子设备100所处的无线环境干扰可以是工作于2.4G频段或5G频段的设备带来的干扰。工作于2.4G频段或5G频段的设备可以是微波炉,金属体,卫星天线,电气设备(电线、发电站)或者其他工作于2.4G频段或5G频段的设备。其他工作于2.4G或5G频段的设备可以是手机、无线鼠标、无线键盘或者其他电子设备100。
可以理解,信道干扰可以包括同信道干扰和相邻信道干扰。同信道干扰可以是指同一信道被多个电子设备100使用,导致该信道的信号传输受到影响,例如,在同一区域电子设备100部署密集,多个电子设备100彼此的覆盖范围相互重叠,当多个电子设备100使用同一个信道,在其中任意一个电子设备100接收信号时,可能会接收到其他电子设备100发射的信号,进而同一信道传输的信号较多时,会影响Wi-Fi网络的通信性能。相邻信道干扰可以是指相邻近的信道带来的干扰,例如2.4G频段内,信道1的频率范围为2401~2423MHz,信道2的频率范围为2406~2428MHz,信道1和信道2的频率范围部分重叠,若信道1和信道2同时分别传输信号,会产生干扰;又例如,2.4G频段内信道5的频率范围2421~2443MHz,信道1与信道5的频率范围相邻近,当电子设备100接收信道1的信号时,信道5上传输的信号的部分频率分量可能落入信道1中,进而对电子设备100接收信道1的信号产生影响。
示例性的,电子设备100在2.4G频段可用的信道组合可以为[信道1,信道6,信道11]、[信道2,信道7,信道12]、[信道4,信道9,信道14]和[信道5,信道10]。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还适用于其他多种需要组网的应用场景,例如宿舍内的Wi-Fi网络覆盖、酒店内的Wi-Fi网络覆盖、办公场所的Wi-Fi网络覆盖、公共场所的Wi-Fi网络覆盖、交通工具(高铁、火车、船舶等)的Wi-Fi网络覆盖等需要多个电子设备100组网的场景。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以图1所示的住宅组网的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据此可适应性地获得其他应用场景下的实施方案。
首先结合图1所示的住宅组网的应用场景,简单阐述已有相关技术,以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解决方案所做出的改进。如图1所示,多个电子设备100可以分别部署在书房、客厅、卧室1、卧室2、走廊等功能空间,多个电子设备100组网构建网络系统,其中在组网时,考虑到电子设备100所处的无线环境带来的干扰,每个电子设备100可以获取每个信道的评估参数,根据评估参数对每个信道进行评分,之后选择评分最高,即干扰最小的信道作为当前工作的信道。
上述已有相关技术,仅在多个电子设备100组网时,对电子设备100周围的无线环境进行评估以选择干扰最小的信道。然而,一方面电子设备100周围的无线环境可能会随时间发生变化,进而组网时的信道,在组网后可能会受到干扰。以电子设备100的工作频段为2.4G为例,电子设备100旁的无线鼠标或无线键盘开启之后可以通过蓝牙网络与电脑连接,而蓝牙网络的工作频段为2.4G频段,进而会改变电子设备100周围的无线环境,此时电子设备100当前工作的信道会受到干扰。又例如,电子设备100可以移动,移动后电子设备100周围的无线环境也可能存在多个干扰源,进而可能会产生新的干扰。另一方面,多个电子设备100在组网时选择的信道,仅是针对单独每个电子设备100的无线环境进行评估,选择该电子设备100的最优信道,然而在组网后,每个电子设备组网时选择的信道,可能不是网络系统的整体无线环境下的最优信道。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选择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多个电子设备100组网完成后,可以查询所有电子设备100的信道信息,进而感知多个电子设备100组成的网络系统的整体无线环境的变化,可以根据所有电子设备100的信道信息确定网络系统工作的最优信道,将电子设备100当前的工作信道变更为最优信道,避免或降低信道干扰带来的影响,提升用户上网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可以应用于多个电子设备100组网构建的网络系统中,下面结合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简要说明多个电子设备100组网构建的网络系统的架构。
如图1所示的住宅应用场景,可以采用六个电子设备100进行组网,六个电子设备100分别为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第三电子设备、第四电子设备、第五电子设备和第六电子设备,其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部署于书房,第二电子设备可以部署于走廊靠近书房的区域,第三电子设备可以部署于走廊相对一侧,第四设备可以部署于卧室2,第五设备可以部署于卧室1,第六电子设备可以部署于客厅。
需要说明,组网的电子设备100的数量可以根据电子设备100的组网能力和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上采用六个电子设备100进行组网,仅是一种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组网的电子设备100的数量进行具体限制。
参见图2,在多个电子设备100组网而构建的网络系统中,网络节点分为主节点210和从节点220,主节点210可以统一管理从节点220的网络设置。主节点210可以与每个从节点220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例如,直接连接可以是指主节点210可以直接与目标从节点连接,间接连接可以是指主节点210可以通过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他从节点与目标从节点连接。此外,主节点210与从节点220之间的连接可以是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两个从节点220之间的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无线连接例如可以是Wi-Fi网络连接,有线连接例如可以是线缆连接。
再次参见图2,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作为主节点210,第二~第六电子设备可以作为从节点220。主节点210或从节点220中的任意一个可以直接接入互联网,进而网络系统中未直接接入互联网的节点,可以通过接入互联网的节点间接接入互联网。以图1所示的住宅场景为例,主节点210配置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可以是主节点210与光调制解调器(OpticalModem)连接,光调制解调器通过光纤与运营商的服务器连接以接入互联网。作为另一示例,主节点210配置接入互联网的方式还可以是主节点210通过移动通信系统接入互联网,例如主节点210可以配置有移动通信模块,进而可以利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等接入互联网。通过以上示例,书房、卧室1、卧室2、客厅等功能空间内的电子设备100均有Wi-Fi网络覆盖,比如在客厅内的用户终端230可以通过Wi-Fi连接第六电子设备上网。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电子设备100支持Wi-Fi功能,电子设备100可以配置有Wi-Fi模块或Wi-Fi芯片,电子设备100例如可以是路由器(Router)、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中继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在组网网络中,电子设备100可以是组网网络中的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可以为用户终端提供接入Wi-Fi网络的服务。
应理解,图2所示的网络系统中,第一~第六电子设备的具体设备形态可以相同,例如第一~第六电子设备可以均为路由器,或者中继器。第一~第六电子设备的具体设备形态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是路由器,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CPE,第三电子设备可以是中继器等。
如图3所示,以电子设备100为路由器为例,对电子设备100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参见图3,电子设备100的硬件结构可以包括:处理器310,存储器320,电源管理模块330,天线1,无线通信模块340,指示器350和网口360。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3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3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电源管理模块330用于连接处理器310。电源管理模块330为处理器310,存储器320,和无线通信模块340等供电。
电子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无线通信模块340等实现。天线1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块34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Wi-Fi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340可以至少包括Wi-Fi芯片。无线通信模块340经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310。无线通信模块340还可以从处理器3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存储器320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存储器3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Wi-Fi网络的名称、BSSID、密码)等。处理器3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20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指示器350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提醒,比如提醒组网成功或失败,或者提醒电子设备100是否成功切换选择的信道。
网口360可以包括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网口和局域网(Local AreaNetwork,LAN)网口,其中WAN网口为连接外部网络的网口,例如WAN网口可以连接光调制解调器或者上级路由器,进而接入互联网,LAN网口可以连接需要接入互联网的设备,例如第二~第六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道选择方法可以在具有上述硬件结构的电子设备100中实现,下面以电子设备100为路由器,结合图2所示的网络系统,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选择方法进行初步介绍:
参见图2,第一~第六电子设备组网后,当触发进行信道选择时,第一电子设备作为主节点210可以向从节点220发送查询信息,从节点220接收查询信息之后,可以感知自身当前的无线环境,以及将从节点220的可用信道信息发送至主节点210,主节点210收集每个从节点220发送的可用信道信息后,可以感知组网后网络系统的整体无线环境,进而主节点210可以确定对网络系统整体干扰最小的目标信道,确定目标信道之后,主节点210可以向每个从节点220发送信道更新信息,通知从节点220将当前的工作信道更新为目标信道,使得主节点210和所有从节点220的工作信道为目标信道,进而确保网络系统工作于最优信道,提升网络系统的通信质量。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选择方法可以在多个电子设备100组网完成后进行信道选择,由此在具体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选择方法之前,首先以图2所示的网络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第一~第六电子设备的组网方式,具体如下:
组网方式一:图4是具有上述硬件结构的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示意图,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100设置有功能键410和指示灯420,功能键410可以是具有Wi-Fi保护设置(Wi-FiProtected Setup,WPS)的功能按键,通过WPS功能,两台处于Wi-Fi通信距离内的电子设备100可以连接于同一Wi-Fi网络,进而用户可以通过操作功能键410,使得两台电子设备100组网。指示灯420可以通过颜色变化、闪烁速度变化等提醒用户当前电子设备100的网络连接状态。指示灯420不同状态的变化所指代的含义,可以参见表3。
表3指示灯状态含义
结合图2的第一~第六电子设备进行示例性说明,第一电子设备配置接入互联网后,第一电子设备的指示灯420为绿色常亮,可以将第二电子设备移动至第一电子设备附近处(例如1米内),使得第二电子设备位于第一电子设备的Wi-Fi通信距离内,第二电子设备接通电源后,用户可以分别按下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功能键410,此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指示灯420变为闪烁状态,表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正在连接中,当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指示灯420变为常亮,表示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完成,即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组网完成。
需要说明,组网完成后,可以默认提供Wi-Fi接入功能的电子设备100为主节点210,而接入Wi-Fi网络的电子设备100为从节点220。在上述组网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连接第一电子设备的Wi-Fi网络,进而第一电子设备为主节点210,第二电子设备为从节点220。
可以理解,第二电子设备的Wi-Fi名称和密码可以与主节点210,即第一电子设备的Wi-Fi名称和密码相同。连接完成后,可以拔掉第二电子设备的电源,将第二电子设备移动至走廊靠近书房的区域,然后接通电源,第二电子设备可以自动连接第一电子设备。之后按照组网方式一,可以将第三~第六电子设备分别与第一电子设备组网,进而第一~第六电子设备完成组网。
应理解,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完成组网后,作为一个网络系统,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均为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节点,由此第三~第六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与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组网,加入该网络系统中,例如第三电子设备和第四电子设备可以按照组网方式一分别与第二电子设备组网,之后第五电子设备和第六电子设备可以按照组网方式一分别与第三电子设备组网,进而第一~第六电子设备完成组网。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Wi-Fi名称可以是电子设备100的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
组网方式二:电子设备100还可以通过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支持Wi-Fi功能的设备配置组网,以手机为例,手机可以安装与第一电子设备配套使用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或者打开浏览器输入电子设备100管理设置界面的IP地址(例如192.168.3.1),进而进入电子设备100的设置界面。
以手机使用APP设置组网为例进行说明,当用户使用手机连接至第一电子设备的Wi-Fi网络后,用户打开APP,以及登录账号,APP可以自动检测到当前账号内未绑定的第一电子设备,并弹出提示框,之后用户可以根据界面上提示框的提示将第一电子设备添加至APP,或者用户可以手动将第一电子设备添加至APP。APP添加第一电子设备后,手机的显示界面如图5中的I1所示,点击第一电子设备后,可以查看第一电子设备的详细情况,此时手机的显示界面如I2所示,其中I2界面可以显示接入设备、组网等控件,点击“组网”控件后,手机的显示界面如I3所示,在界面I3中,可以显示当前第一电子设备的组网情况,以及“添加设备”控件。用户可以通过添加设备实现组网,比如用户点击“添加设备”控件后,手机界面由I3转换为I4,手机界面I4的底部显示有“扫描”控件,点击“扫描”控件后,将第二电子设备移动至第一电子设备附近后,手机界面可以显示附近的Wi-Fi设备列表,进而手机界面I4中的空闲设备列表可以显示第二电子设备的SSID,以及“添加”控件,用户点击通过“添加”控件后,输入第二电子设备的Wi-Fi网络密码,第二电子设备开始连接第一电子设备,此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指示灯420变为闪烁状态,当连接成功后,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指示灯420变为常亮状态,表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组网完成。
可以理解,在组网方式二中,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第二电子设备提供的Wi-Fi网络,进而可以默认第二电子设备为主节点210,第一电子设备为从节点220,此时手机界面I3转变为图6中的界面I5。
可以理解,按照组网方式二,可以将第三~第六电子设备分别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之后第一~第六电子设备完成组网。
作为另一示例,用户可以将第二电子设备添加至APP,将第二电子设备移动至第一电子设备附近,此时手机可以发出提醒,用户可以响应于提醒将第二电子设备连接至第一电子设备提供的Wi-Fi网络,进而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组网。手机发出的提醒的方式可以是声音、振动、显示选项、点亮屏幕中的至少一种,以手机发出的提醒的方式为显示选项为例,如图7所示,手机界面的底部可以显示提示框,提示框内可以显示“发现一台新的路由器,是否立即添加到当前网络?”以及两个选项控件:暂不添加和立即添加,用户可以根据显示的选项逐步骤将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连接,以完成组网。
组网方式三:电子设备100设置有插接网线的网口,例如LAN网口,可以通过网线分别连接第一电子设备的网口和第二电子设备的网口,连接后可以自动完成组网。
可以理解,按照组网方式三,可以将第三~第六电子设备分别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之后第一~第六电子设备完成组网。
需要说明,第一~第六电子设备组网的过程中,第一~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手动或者自动选择当前干扰最小的信道,由此第一~第六电子设备工作时的信道可能不相同,例如第一电子设备工作的信道可以是2.4G频段的信道1,第二电子设备工作的信道可以是5G频段的信道36,第三电子设备工作的信道可以是2.4G频段的信道1,第四电子设备工作的信道可以是2.4G频段的信道6,第五电子设备工作的信道可以是5G频段的信道36,第六电子设备工作的信道可以是5G频段的信道10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节点210可以管理网络系统中的从节点220,以第一电子设备为主节点210,第二~第六电子设备为从节点220为例,当组网完成后,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向第二~第六电子设备发送信息和指令,进而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对第二~第六电子设备进行管理和配置数据转发。
需要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直接接入互联网的电子设备100设置为主节点210。在一些情况下,默认为主节点210的电子设备100可能未直接接入互联网,可以将主节点210更改为从节点220,以及将从节点220更改为主节点210。在另一些情况下,除主节点210外,可能至少一个从节点220可以直接接入互联网,为增加组网的灵活性,用户可以将其中一个直接接入互联网的从节点220更改为主节点210,将原有的主节点210更改为从节点220。
示例性的,参见图8,用户可以在手机设置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I5上,点击“组网配置”控件,进而界面I5转换为界面I6,界面I6包括“模式选择”控件,用户点击“模式选择”控件之后,界面I6转换为界面I7,界面I7上可以显示关于模式选择的选项条目。选项条目包括“自适应模式”、“主路由模式”、“从路由模式”,用户点击“从路由模式”的“开关”控件,即可以将第一电子设备由主节点210设置为从节点220。
可以理解,根据图8所示的流程,可适应性地获得将从节点220更改为主节点210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界面I7中的“自适应模式”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接入Wi-Fi网络的情况配置为主节点210或从节点220。例如,在图5所示的组网流程中,第一电子设备接入第二电子设备提供的Wi-FI网络,进而在“自适应模式”下,第二电子设备为主节点210,第一电子设备为从节点220。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选择方法的流程进行具体阐述。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选择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上述信道选择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2所示的网络系统中,网络系统包括主节点210和至少一个从节点220,上述信道选择方法流程可以包括:
步骤901,当主节点210触发进行信道选择,主节点210向至少一个从节点220发送查询信息。
应理解,在步骤901中,在主节点210触发进行信道选择之前,主节点210已经与所有的从节点220组网,比如用户可以采用上述组网方式一、组网方式二、组网方式三中的至少一种进行组网。在主节点210与从节点220组网后,主节点210可以获取当前网络系统中从节点220的数量和地址。该实施方式,可以使得主节点210将查询信息发送至对从节点220。作为另一示例,主节点210向目标从节点发送查询信息时,网络系统中的其他从节点也可以将查询信息转发至目标从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节点210和从节点220可以存储有路由表,在主节点210与从节点220组网后,路由表可以包括网络中其他网络节点的名称、地址、网络掩码、路由开销等信息,主节点210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可以将查询信息发送至对应的从节点220。从节点220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可以将查询信息转发至其他从节点,以及从节点220可以将信息发送至主节点210。在该实施方式下,主节点210还可以通过检测路由表中从节点220的数量或者新增的从节点220信息等,确定检测到新的从节点220。
需要说明,主节点210触发进行信道选择,可以是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形:
情形一:用户向主节点210实施进行信道选择的操作,例如手动触发或者定时触发,其中,定时触发可以是指用户在主节点210上设定在某一时刻进行信道选择。
情形二:网络系统中出现新的从节点220。可以理解,当网络系统中出现新的从节点220,可以表示当前网络系统的整体无线环境发生变化,为降低信道干扰,需要进行信道选择。
情形三:网络系统中的任一从节点220发现无线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从节点220可以在用户实施的操作下查看当前信道的信道质量参数,当信道质量参数发生变化,可以向主节点210发送请求信息,进而通知主节点210当前无线环境发生变化,需要进行信道选择。
应理解,信道质量参数可以用于评估从节点220的信道干扰程度,进而可以感知从节点220当前的无线环境的干扰情况。
可选地,信道质量参数可以是信道质量评分、吞吐率、信噪比、信号强度中的至少一个。
需要说明,在步骤901中,主节点210向至少一个从节点220发送查询信息,包括两种实施方式:一种是主节点210可以向所有的从节点220发送查询信息,另一种是主节点210可以向部分的从节点220发送查询信息。例如,在情形一和情形二下,主节点210可以向所有的从节点220发送查询信息。又例如,在情形三下,发现无线环境发生变化的目标从节点可以直接向主节点210发送第一信道信息,进而主节点210可以向目标从节点之外的其他从节点发送查询信息。
步骤902,从节点220响应查询信息,向主节点210发送第一信道信息,第一信道信息包括从节点220的可用信道的标识,或者第一信道信息可以包括可用信道的标识和第一信道质量参数。
应理解,信道标识可以用于表示信道的工作频段下的编号。例如,信道的标识可以是[2.4G,1],可以表示为2.4G频段下的信道1。又例如,信道的标识可以是[5G,36],可以表示为5G频段下的信道36。
需要说明,不同的电子设备100可能支持的信道不同。比如在2.4G频段,部分电子设备100支持信道1~信道13,部分电子设备100支持信道1~信道11,部分电子设备100支持信道3~信道9。主节点210通过向从节点220发送查询信息,可以接收从节点220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进而可以获取每个从节点220的可用信道。主节点210获取每个从节点220的可用信道后,可以选择所有从节点220和主节点210都支持的信道,作为所有从节点220的待工作信道,进而网络系统使用统一的信道,该实施方式有益于无线组网的网络系统中不同通信节点的数据转发。无线组网的网络系统可以是按照组网方式一或组网方式二组网的网络系统。
可以理解,主节点210通过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可以评估从节点220每个可用信道的当前的畅通程度或干扰程度。
步骤903,主节点210接收每个从节点220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且在获取第二信道信息之后,根据第二信道信息和每个从节点220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确定目标信道,目标信道为主节点210和所有从节点220的待工作信道。
可选地,主节点210获取第二信道信息的时机是在主节点210发送查询信息之后。例如,主节点210获取第二信道信息的时机可以是在主节点210接收每个从节点220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之前或之后,还可以是在主节点210接收每个从节点220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的过程中。本申请实施例对主节点210获取第二信道信息的时机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二信道信息可以包括主节点210的可用信道的标识和第二信道质量参数。
在上述步骤中,主节点210或从节点220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各自分别对应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或第二信道质量参数。
获取方式一: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主动扫描(Active Scanning)的方式获取每个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参数。以电子设备100扫描2.4G频段的信道1为例,电子设备100主动扫描信道1时,通过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Collision Detection,CDMA/CD),获取信道1的使用权,之后电子设备100在信道1发送一个包含自身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的广播探测帧,同时电子设备100启动探测定时器,以及电子设备100在最大信道等待时延(Max Channel Time,MCT)内等待探测回复,之后电子设备100记录在MCT内接收到的所有回复,进而电子设备100可以从回复中获取信道1的信道质量参数。
可以理解,电子设备100可以在探测定时器超时后切换到下一个信道,之后重复上述流程,直到电子设备100扫描所有的可用信道。
获取方式二: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被动扫描(Passive Scanning)的方式获取每个可用信道的信道质量参数。以电子设备100被动扫描2.4G频段的信道1为例,电子设备100被动扫描信道1时,可以通过接收占用信道1的其他电子设备发送的Beacon帧,之后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解析Beacon帧获取信道1的信道质量参数。
示例性的,主节点210根据第二信道信息和所有的从节点220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确定目标信道,可以包括如下流程:
步骤903-1,主节点210确定至少一个共同可用信道,共同可用信道为第二信道信息和所有的从节点220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中信道标识相同的信道。
步骤903-2,主节点210根据共同可用信道对应每个从节点220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和对应的第二信道质量参数,计算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
可以理解,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可以用于表征共同可用信道在网络系统整体的无线环境中受干扰的程度。
步骤903-3,主节点210根据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选择干扰最小的共同可用信道为目标信道。
应理解,在主节点210确定目标信道后,需要使得网络系统中所有的网络节点使用相同的信道,主节点210可以通过向从节点220发送信道变更信息的方式,通知所有的从节点220将当前工作信道更新为目标信道,该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流程:
步骤904,主节点210确定目标信道之后,向所有从节点220发送信道更新信息,信道更新信息用于通知从节点220将当前工作信道更新为目标信道。
步骤905,从节点220接收信道更新信息之后,根据信道更新信息更新当前工作信道。
步骤906,在主节点210确定目标信道之后,主节点210根据目标信道更新当前工作信道。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信道更新,可以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主节点210或从节点220的当前工作信道与目标信道不同,主节点210或从节点220将当前工作信道变更为目标信道;另一种情况是主节点210或从节点220的当前工作信道与目标信道相同,主节点210或从节点220不变更当前工作信道。
在步骤903中,主节点210确定目标信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在不同的情况下,主节点210确定目标信道的方式不同,具体如下:
在一种情况下,主节点210可以通过第一信道信息和第二信道信息中的信道标识确定目标信道。以图2中的第一~第六电子设备为例进行说明,主节点210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从节点220为第二~第六电子设备,在2.4G频段下,第一电子设备的可用信道为信道1~信道11,第二电子设备的可用信道为信道1~信道6,第三电子设备的可用信道为信道3~信道9,第四电子设备的可用信道为信道3~信道11,第五电子设备的可用信道为信道5~信道11,第六电子设备的可用信道为信道6~信道11,由此在所有第一信道信息和第二信道信息中,共同可用信道仅为信道6,即根据步骤903-1,主节点210可以确定共同目标信道仅有一个,进而目标信道为2.4G频段下的信道6。
在另一种情况下,共同可用信道的数量超过一个,主节点210可以根据第一信道信息中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以及第二信道信息中的第二信道质量参数,确定目标信道,具体流程可以参见图10所示的流程图。
参见图10,步骤903中的根据第二信道信息和每个从节点220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确定目标信道,可以包括:
步骤1001,主节点210确定至少一个共同可用信道,共同可用信道为第二信道信息和所有从节点220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中信道标识相同的信道。
步骤1002,主节点210根据共同可用信道对应每个从节点220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和对应的第二信道质量参数,计算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
步骤1003,主节点210选择评分数值最高的共同可用信道作为目标信道。
如上,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可以是信道质量评分、吞吐率、信噪比、信号强度中的至少一个,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可以是信道质量评分、吞吐率、信噪比、信号强度中的至少一个。
下面分别对吞吐率、信噪比和信号强度进行简单介绍。
吞吐率(Throughput Rate):可以是单位时间内,通过该可用信道的数据量,单位为bit/s。
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NR):可以用于衡量信号的质量。信噪比可以为信号与噪声之间的比值,例如信噪比可以是电子设备100在该可用信道下接收的信号强度与噪声电平强度之间的比值,比如电子设备100在该可用信道下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为-85dBm,而背景干扰带来的噪声强度为-100dBm,则SNR为15dB。
信号强度:可以用于表示电子设备100在该可用信道下接收的信号强度。信号强度还可以是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
可以理解,信道质量参数还可以其他关于可以用于评估信道质量的参数,例如时延、信道上工作的设备的数量、误码率等。
下面以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和第二信道质量参数为信噪比,结合图2中的第一~第六电子设备进行说明步骤1001~步骤1002。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和第二信道质量参数还可以是吞吐率、信号强度等其他关于信道质量参数,据此可适应性地获得其他信道质量参数下的实施方案。
如图2所示,主节点210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从节点220为第二~第六电子设备,在2.4G频段下,第一电子设备的可用信道为信道1~信道11,第二电子设备的可用信道为信道1~信道6,第三电子设备的可用信道为信道3~信道9,第四电子设备的可用信道为信道3~信道11,第五电子设备的可用信道为信道3~信道11,第六电子设备的可用信道为信道3~信道9,由此在第一信道信息和第二信道信息中,共同可用信道为信道3~信道6,即在步骤901,主节点210可以确定共同可用信道为信道3~信道6。
在步骤1002中,以信道3为例说明计算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的方式,据此可适应性得到信道4~信道6的评分。假设信道3对应的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可以为15dB,以及信道3对应的每个从节点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如下表所示。
表4信道3对应的每个从节点220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
从节点 第一信道质量参数(dB)
第二电子设备 10
第三电子设备 33
第四电子设备 29
第五电子设备 15
第六电子设备 20
在步骤1002中,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计算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示例如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认为网络系统中,所有的网络节点的无线环境对网络系统的整体环境的影响是相同的,进而主节点210可以根据信道3对应的第二信道质量参数与所有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之和,表示信道3的评分,由此信道3的评分为15+10+33+29+15+20=122。作为另一示例,主节点210可以根据信道3对应的第二信道质量参数与所有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的平均值表示信道3的评分,由此信道3的评分为20.33。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认为网络系统中,不同的网络节点对应网络系统的整体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可以通过对每个网络节点设置权重系数,以更加准确地计算出共同可用信道在网络系统整体的无线环境下受干扰的程度。
可选地,主节点210预先存储有每个从节点220的第一权重系数和主节点210的第二权重系数。
可以理解,第一权重系数可以表示对应的从节点220对网络系统整体的无线环境的影响程度。第二权重系数可以表示主节点210对网络系统整体的无线环境的影响程度。例如,参见图1和图2,第二~第六电子设备为从节点220,用户经常使用部署于客厅的第六电子设备上网,而较少使用部署于卧室1的第五电子设备,那么第五电子设备的第一权重系数小于第六电子设备的第一权重系数。
可选地,步骤1002可以包括:
步骤1002-1,根据共同可用信道对应每个从节点220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第一权重系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和第二权重系数确定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
假设以信道3的第二权重系数为0.2,结合表5所示例性给出的每个从节点220的第一权重系数,说明步骤1002-1确定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
表5信道3对应的每个从节点220的第一权重系数
从节点 第一权重系数
第二电子设备 0.15
第三电子设备 0.10
第四电子设备 0.10
第五电子设备 0.05
第六电子设备 0.40
可选地,主节点210可以采用加权和的方式确定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例如,结合上述信道3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和第二信道质量参数,信道3的评分为:0.3×15+0.15×10+0.1×33+0.1×29+0.05×15+0.4×20=20.95。
可选地,信道质量参数还可以是信道质量评分。信道质量评分是电子设备100评估信道Wi-Fi连接性能的一种机制,可以反映信道受干扰的程度。
应理解,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信道当前的各个信道质量参数,计算信道质量评分,不同的电子设备100可能采用不同的信道质量参数以及评估机制计算信道质量评分。例如,电子设备100可以基于信噪比来确定信道质量评分,假设使用百分制计算信道质量评分,评分的机制可以参考表6。
表6信噪比评分机制
参见表6,以信道3为例,若信道3的信噪比落入第三信噪比范围内,则信道3的信道质量评分为70。此外,表6中各个信噪比范围的具体范围以及对应的评分可以由电子设备100使用的无线通信模块340决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电子设备100的信道质量评分的机制进行限制。
可以理解,从节点220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可以包括第一评分,主节点210的第二信息质量参数可以包括第二评分。
可选地,在步骤1002-1中,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可以为共同可用信道对应的每个从节点220的第一评分和第二评分的加权和。每个从节点220的第一评分的权重为第一权重系数,第二评分的权重为第二权重系数。
示例性的,每个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的计算公式如下:
Scorec=wm×Scoremc+wd1×Scored1c+…+wdn×Scorednc (1)
其中,wm为第二权重系数,Scoremc为该共同可用信道的第二评分,wd1为第一个从节点的第一权重系数,Scored1c为该共同可用信道的第一个从节点的第一评分,wdn为第n个从节点的第一权重系数,Scorednc为该共同可用信道的第n个从节点的第一评分。
以共同可用信道为信道3~信道6为例,假设信道3~信道6的第二评分和第二权重系数如表7所示,信道3~信道6的对应每个从节点220的第一评分和第一权重系数如表8所示。
表7信道3~信道6的第二评分和第二权重系数
根据步骤1002-1,结合表7和表8,信道3的评分为60.50,信道4的评分为71.5,信道5的评分为51,信道6的评分为75,进而根据步骤903,目标信道为信道6。
表8信道3~信道6的第一评分和第一权重系数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选择方法,通过设置第一权重系数和第二权重系数,可以平衡网络系统中不同网络节点通信性能的需求,使得确定的目标信道,可以在经常使用或重要的网络节点处干扰更小,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计算共同可用信道评分的步骤中,使用权重系数表征网络节点对网络系统整体环境的影响程度,由此可知,第一权重系数和第二权重系数的设置影响目标信道评分的有效性。下面列举几个第一权重系数和第二权重系数的设置方式。
设置方式一:主节点210可以接收用户设置权重系数的操作指令,进而确定第一权重系数和第二权重系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在主节点210上设置权重系数。以用户通过手机设置权重系数为例,如图8所示,用户在界面I5上点击“组网配置”控件后,界面I5转换为界面I6,界面I6包括“权重设置”控件,用户点击该控件后可以对主节点210的第二权重系数,以及对每个从节点220的权重系数进行设置。
可以理解,由于用户的使用偏好不同,用户可以依据电子设备100的部署位置设置权重系数。例如,在图2所示的住宅应用场景中,用户倾向于在书房上网,则部署于书房的第一电子设备的权重系数可以高于部署于其他功能空间的电子设备100的权重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权重系数和第二权重系数在不同的时间段而不同。可以理解,在不同的时间段,用户的偏好或需求可能不同。例如在住宅场景中,在工作日的9:00~18:00这一时间段,可能住宅内的用户倾向于在客厅上网,而不使用部署于书房内的电子设备100,进而此时间段内,第一电子设备的权重系数小于部署于客厅的第六电子设备的权重系数。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选择方法,在不同的时间段,用户可以为主节点210或每个从节点220设置相应的权重系数。参见图2,以主节点210为部署于书房内的第一电子设备,从节点220分别为部署于客厅内的第二电子设备,以及部署于卧室1内的第三电子设备为例,在工作日的9:00~18:00,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权重系数为0.1,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权重系数为0.75,第三电子设备的第一权重系数为0.15。在工作日的18:01~24:00,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权重系数为0.4,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权重系数为0.3,第三电子设备的第一权重系数为0.3。
设置方式二:主节点210可以根据组网信息分配第一权重系数和第二权重系数。组网信息可以是入网电子设备100的数量、部署位置、接入设备的数量等信息。比如,主节点210为部署于书房内的第一电子设备,从节点220分别为部署于客厅内的第二电子设备,以及部署于卧室1内的第三电子设备为例,假设第一电子设备的接入设备的数量为5,第二电子设备的接入设备的数量为3,第三电子设备的接入设备的数量为0,则主节点210可以为自身的第二权重系数分配为0.5,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权重系数为0.4,第三电子设备的第一权重系数为0.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不同的时间段,主节点210为第二权重系数或每个从节点220的第一权重系数设置不同的数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主节点210确定第一权重系数或第二权重系数之后,主节点210可以根据主节点210或每个从节点220的使用情况改变第一权重系数或第二权重系数。
示例性的,主节点210可以收集主节点210或每个从节点220在不同时间段接入设备的数量和吞吐量,进而主节点210可以根据收集的接入设备的数量和吞吐量,改变第一权重系数或第二权重系数。比如,主节点210当前在工作日的9:00~18:00时间段内的第二权重系数为0.1,主节点210可以记录主节点210在工作日的9:00~18:00时间段内接入设备的数量和吞吐量,当记录中主节点210接入设备的数量超过第一阈值,或者主节点210的吞吐量超过第二阈值,主节点210可以增加第二权重系数。其中,第一阈值可以是3、4或更多个,第二阈值可以是50Kb/s或更高。主节点210增加第二权重系数的变化幅度可以由用户或主节点210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若记录中主节点210接入设备的数量小于第三阈值,或者主节点210的吞吐量小于第四阈值,主节点210可以减少第二权重系数。其中,第三阈值可以是1,第四阈值可以是0.8Kb/s,主节点210减少第二权重系数的变化幅度可有由用户或主节点210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主节点210改变第二权重系数的方式与改变第一权重系数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组网方式、网络节点的数量进行具体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的具体数值进行限定
在图9~图10所示的信道选择方法流程中,主节点210触发进行信道选择包括情形一、情形二和情形三,不同的情形可以对应不同的触发条件。
可选地,在步骤901中,主节点210触发发送查询信息的触发条件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
触发条件一:主节点210接收到用户实施的进行信道选择的操作指令;
触发条件二:主节点210的定时器启动,且定时器超时;
触发条件三:主节点210检测到新的从节点220;
触发条件四:主节点210接收到从节点220发送的请求信息,请求信息用于通知主节点210进行信道选择。
可以理解,情形一可以对应触发条件一和触发条件二,情形二可以对应触发条件三,情形三可以对应触发条件四。
下面结合不同的触发条件,列举几个实施例,以便于进一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选择方法。
以触发条件一为例,说明图9~图10所示的信道选择方法流程,如图11所示,图9中的步骤901,可以包括:
步骤1101,主节点210接收到用户实施的进行信道选择的操作指令,向所有从节点220发送查询信息。
可选地,用户可以手动触发进行信道选择,进而主节点210可以在接收到用户实施的进行信道选择的操作指令后,即主节点210满足触发条件一之后,主节点210向所有从节点220发送查询信息。
应理解,用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施进行信道选择的操作,示例如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100可以设置有实体按键,用户可以通过按下该实体按键,使得主节点210接收到用户实施的进行信道选择的操作指令。又例如,主节点210的功能键410可以集成进行信道选择的功能,为避免与上述组网方式一冲突,可以设置长按功能键410触发向主节点210实施进行信道选择的操作。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向主节点210实施进行信道选择的操作,以图6中界面I5为例,用户可以通过点击界面I5中的“信道优化”控件,向主节点210实施进行信道选择的操作,使得主节点210接收到进行信道选择的操作指令。作为另一示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界面I6还包括“信道质量”控件,用户还可以通过点击“信道质量”控件,向主节点210实施进行信道选择的操作。可以理解,信道质量可以用于为用户显示网络系统中当前每个共同可用信道的干扰程度,进而当用户点击“信道质量”控件时,主节点210向所有从节点220发送查询信息,以及执行后续的步骤流程。
可选地,主节点210还可以响应于用户组网的操作而发出提醒,用户可以响应于主节点210发出的提醒手动触发进行信道选择,进而主节点210可以在接收到用户实施的进行信道选择的操作指令后,向所有的从节点220发送查询信息。主节点210发出的提醒的方式可以是声音、振动、显示选项中的至少一种。
以显示选项为例进行说明,在网络系统还未进行过信道选择的情况下,用户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向主节点210配置主节点210的过程中,手机或电脑可以响应于用户查看信道质量的操作指令,提醒用户实施进行信道选择的操作,例如用户点击“信道质量”控件后,弹出显示选项,如图12中的界面I8示,显示选项用于提醒用户是否进行信道选择,例如显示选项框内可以显示“还未进行过信道质量评估,是否进行信道优化”,以及“是”和“否”两个控件,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是”控件,实施进行信道选择的操作。
可选地,在从节点220执行步骤902之后,还包括:
步骤1102,主节点210接收每个从节点220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且在获取第二信道信息之后,主节点210确定至少一个共同可用信道。
步骤1103,主节点210根据共同可用信道对应每个从节点220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和对应的第二信道质量参数,计算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
可选地,在步骤1103之后,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连接主节点210,进而查看当前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情况。
示例性的,在网络系统已经进行过信道选择的情况下,当用户在手机的界面I6点击“信道质量”控件后,显示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和当前所使用的共同可用信道,如本申请所示,当用户点击“信道质量”控件后,界面I6转换为界面I9,界面I9可以包括当前共同可用信道所处于的频段,共同可用信道的信道标识,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以及当前网络系统的工作信道。
再次参见图13,界面I9显示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可以是显示共同可用信道的畅通程度或者干扰程度,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1104,主节点210选择评分数值最高的共同可用信道作为目标信道。
步骤1105,主节点210根据用户实施的将当前工作信道变更为目标信道的操作指令,向所有从节点220发送信道更新信息。
可以理解,主节点210或从节点220将当前工作信道变更为目标信道,需要主节点210或从节点220断开当前连接,为避免断开连接带来的影响,主节点210可以根据用户确定信道变更的操作指令,执行向所有从节点220发送信道变更信息的步骤。
示例性的,再次参见图13,在界面I9中包括“优化信道”控件,用户可以通过点击“优化信道”控件的方式,向主节点210实施将当前工作信道变更为目标信道的操作。
可选地,在步骤1105之后,从节点220可以执行步骤905,主节点210可以执行步骤906。
需要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件、显示选项等在界面中的显示位置、显示形态等仅是示例性说明,例如界面I5中的“信道优化”控件显示的文字信息还可以是“信道选择”、“干扰优化”、“优化信道”等。此外,“信道优化”控件还可以是无文字显示的图案形态,本申请实施例对以上控件、显示选项等在界面中的显示位置、显示形态等不做具体限定。
以触发条件二为例,说明图9~图11所示的信道选择方法流程。
应理解,用户可以定时触发进行信道选择。
可选地,主节点210内可以设置有定时器,主节点210可以响应于用户设置进行信道选择时间的操作启动定时器。
示例性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设置主节点210定时进行信道选择的时间。参见图14,用户点击界面I6中的“定时优选信道”的控件后,界面I6转换为界面I10,界面I10可以显示之前用户设置的开启信道选择的时间,以及“新建”控件,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新建”控件,设置信道选择的开启时间,如界面I11所示。
可以理解,当用户成功设置信道选择的开启时间后,主节点210的定时器启动。当到达用户设置的开启时间时,定时器超时,进而主节点210触发进行信道选择,之后主节点210执行向所有从节点220发送查询信息的步骤,进而后续可以进行如图9~图10任一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902~步骤906。
以触发条件三为例,说明图9~图10所示的信道选择方法流程。
可以理解,当网络系统中出现新的从节点220,会使得网络系统整体的无线环境发生变化,进而需要进行信道选择。
应理解,在步骤901中,在主节点210触发进行信道选择之前,主节点210已经与所有的从节点220组网,主节点210与从节点220组网后,主节点210可以获取当前网络系统中从节点220的数量和地址。在有新的设备入网的情况下,主节点210可以检测到新的从节点220,例如主节点210可以通过获取新的从节点220发送的组网请求,确定检测到新的从节点220。
作为另一示例,主节点210存储有路由表,在主节点210与从节点220组网后,路由表可以包括网络中其他网络节点的名称、地址、网络掩码、路由开销等信息,主节点210可以通过检测路由表中从节点220的数量或者新增的从节点220信息等,确定检测到新的从节点220。
可选地,步骤901,可以包括:
步骤901-1,当主节点210确定检测到新的从节点220,主节点210触发进行信道选择;
步骤901-2,当新的从节点220组网完成之后,主节点210向所有从节点220发送查询信息。
可以理解,当主节点210触发进行信道选择,而向所有从节点220发送查询信息时,需要主节点210获知新的从节点220的地址,进而需要在新的从节点220入网完成后,主节点210向所有的从节点220发送查询信息。
以触发条件四为例,说明图9~图10所示的信道选择方法流程。
可选地,从节点220可以存储有历史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当从节点220获取当前第一信道质量参数之后,从节点220可以根据当前第一信道质量参数更新历史第一信道质量参数。
可选地,从节点220可以手动或定时触发获取第一信道质量参数。
该实施方式,可以使得从节点220感知自身当前无线环境的干扰情况,以及在从节点220感知到当前无线环境的干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以向主节点210发送请求信息,进而通知主节点210进行信道选择。
可选地,在主节点210执行步骤901之前,当网络系统中的任一从节点220确定当前第一信道质量参数与历史第一信道质量参数不同,该从节点可以向主节点210发送请求信息。请求信息可以包括指示主节点210触发进行信道选择的信息。
应理解,请求信息用于通知主节点210进行信道选择,主节点210接收到请求信息之后,可以进行图9至图10中的步骤901~步骤906。
可选地,请求信息可以包括发送请求信息的从节点220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该实施方式,可以使得主节点210不用向发送请求信息的从节点220发送查询信息,进而可以节省信令资源。
可以理解,若请求信息不包括发送请求信息的从节点220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则主节点210向所有的从节点220发送查询信息。
下面假设在所有的从节点220中,第一从节点触发获取当前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其他的从节点,例如第二从节点未触发获取当前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结合图9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选择方法的具体流程,如图15所示,流程包括:
步骤1501,第一从节点获取可用信道的当前第一信道信息,第一信道信息包括第一从节点的当前第一信道质量参数。
可选地,第一信道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从节点的可用信道的标识和当前第一信道质量参数。
步骤1502,当第一从节点确定当前第一信道质量参数与历史第一信道质量参数不同,向主节点210发送请求信息。
可选地,第一从节点可以根据当前第一信道质量参数更新历史第一信道质量参数。
步骤1503,主节点210接收请求信息之后,确定请求信息是否包括第一信道质量参数。若请求信息包括第一信道质量参数,执行步骤1504;若请求信息不包括第一信道质量参数,执行步骤1505。
步骤1504,主节点210向所有第二从节点发送查询信息。
步骤1505,向所有第二从节点和第一从节点发送查询信息。
步骤1506,第二从节点接收查询信息之后,获取第二从节点的可用信道的当前第一信道质量参数。
步骤1507,第二从节点向主节点210发送第二从节点的可用信道的当前第一信道质量参数。
若主节点210执行步骤1505,则第二从节点执行步骤1508。
步骤1508,第一从节点接收查询信息之后,向主节点210发送第一从节点的可用信道的当前第一信道质量参数。
步骤1509,主节点210接收每个从节点220的可用信道的当前第一信道质量参数之后,更新每个从节点220的第一信道信息。
步骤1510,主节点210根据更新后的每个从节点220的第一信道信息、更新后的第二信道信息、第一权重系数和第二权重系数,确定目标信道。
可选地,主节点210可以在步骤1504或步骤1505之后,且在步骤1510之前,获取当前第二信道质量参数,进而更新第二信道信息。
步骤1511,主节点210确定目标信道之后,向所有第二从节点和第一从节点发送信道更新信息。
步骤1512,主节点210根据目标信道更新当前工作信道。
步骤1513,第一从节点和第二从节点接收到信道更新信息之后,分别向主节点210发送第一确认信息。
可以理解,第一确认信息可以用于通知主节点210,第二从节点和第一从节点接收到信道更新信息。
步骤1514,第一从节点和第二从节点分别根据信道更新信息更新当前工作信道。
步骤1515,在第二从节点当前工作信道变更生效后,第二从节点向主节点210发送变更工作信道的相关信息。
步骤1516,在第一从节点当前工作信道变更生效后,第一从节点向主节点210发送变更工作信道的相关信息。
可选地,变更工作信道的相关信息可以包括从节点220当前的工作信道。
步骤1517,主节点210分别向第一从节点和第二从节点发送第二确认信息。
可以理解,第二确认信息用于通知第一从节点或第二从节点,主节点210接收到当前工作信道信息。
通过步骤1515~步骤1516,使得主节点210可以确认第一从节点或第二从节点执行信道更新的结果,若第一从节点或第二从节点当前的工作信道不是目标信道,则主节点210继续向第一从节点或第二从节点发送信道更新信息。
在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选择方法后,下面将描述实现信道选择方法的技术实现细节。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技术架构图。该技术架构包括:无线模块、信道选择模块、报文处理模块以及驱动模块。
无线模块用于处理Wi-Fi信道信息,比如通知信道选择模块触发进行信道选择。
信道选择模块用于处理信道选择相关的信息,比如组装查询信息、更新第一信道信息和第二信道信息、组装信道更新信息等。
报文处理模块用于处理网络节点之间信息的接收和发送,比如接收和发送查询信息、接收和发送信道更新信息等。
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无线通信模块340,比如获取第一信道信息和第二信道信息。
图16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模块,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包括图16中未示出模块。当然,也可以仅包含图16所示的模块。
为对上述架构图具有更清晰的理解,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16所示的各个模块实现的一种信道选择方法的时序图,参见图17,流程包括:
步骤A,主节点210的无线模块向主节点210的信道选择模块发送进行信道选择的通知。
可选地,在主节点210满足触发条件一、触发条件二、触发条件三、触发条件四中的一个或多个时,主节点210的无线模块向主节点210的信道选择模块发送进行信道选择的通知。
步骤B,主节点210的信道选择模块组装查询信息,将组装好的查询信息发送至主节点210的报文处理模块。
步骤C,主节点210的报文处理模块将查询信息报文发送至从节点220的报文处理模块。
步骤D,主节点210的报文处理模块接收到查询信息报文后,通知从节点220的信道选择模块。
步骤E,从节点220的信道选择模块接收到通知后,向从节点220的无线模块查询第一信道信息。
可选地,第一信道信息可以包括从节点220的可用信道的标识。第一信道信息还可以包括从节点220的可用信道的当前第一信道质量参数。
步骤F,从节点220的无线模块向从节点220的驱动模块查询第一信道信息。
步骤G,从节点220的驱动模块获取第一信道信息,以及向从节点220的无线模块返回第一信道信息。
步骤H,从节点220的无线模块向从节点220的信道选择模块返回第一信道信息。
步骤I,从节点220的信道选择模块组装第一信道信息,以及将组装好的第一信道信息发送至从节点220的报文处理模块。
步骤J,从节点220的报文处理模块将第一信道信息报文发送至主节点210的报文处理模块。
步骤K,主节点210的报文处理模块将第一信道信息发送至主节点210的信道选择模块。
步骤L,主节点210的信道选择模块更新第一信道信息和第二信道信息,以及确定目标信道。
在步骤A与步骤L之间,可以执行步骤M1~步骤M4。
步骤M1,主节点210的信道选择模块向主节点210的无线模块查询第二信道信息。
步骤M2,主节点210的无线模块向主节点210的驱动模块查询第二信道信息。
步骤M3,主节点210的驱动模块获取第二信道信息,以及向主节点210的无线模块返回第二信道信息。
步骤M4,主节点210的无线模块向主节点210的信道选择模块返回第二信道信息。
可选地,第二信道信息包括主节点210的可用信道的标识。第二信道信息还可以包括主节点210的可用信道的第二信道质量参数。
可选地,步骤L中,主节点210的信道选择模块确定目标信道可以参见步骤1001~步骤1003。
步骤N,主节点210信道选择模块组装信道更新信息,以及将组装好的信道更新信息发送至主节点210的报文处理模块。
步骤O,主节点210的报文处理模块将信道更新信息报文,发送至从节点220的报文处理模块。
步骤P,从节点220的报文处理模块将信道更新信息,发送至从节点220的信道选择模块。
步骤Q,从节点220的信道选择模块响应信道更新信息,向从节点220的报文处理模块发送第一确认信息。
步骤R,从节点220的报文处理模块将第一确认信息的报文,发送至主节点210的报文处理模块。该步骤,可以用于通知主节点210,从节点220已经接收信道变更信息。
步骤S,从节点220的信道选择模块根据信道更新信息,向从节点220的无线模块发送信道更新信息。该步骤,可以通知从节点220的无线模块进行信道更新。
步骤T,从节点220的无线模块根据信道更新信息,将信道更新信息配置到驱动模块。
步骤U,从节点220的驱动模块根据信道更新信息变更工作信道,在信道变更生效后,向从节点220的无线模块发送当前工作信道信息。
步骤V,从节点220无线模块将当前工作信道信息,发送至从节点220的信道选择模块。
步骤W,从节点220的信道选择模块向从节点220的报文处理模块,发送变更工作信道的相关信息。
可选地,变更工作信道的相关信息可以包括从节点220的当前工作信道信息。
步骤X,从节点220的报文处理模块向主节点210的报文处理模块,发送变更工作信道的相关信息的报文。
步骤Y,主节点210的报文处理模块将从节点220的变更工作信道的相关信息,发送至主节点210的信道选择模块。
步骤Y1,主节点210的报文处理模块向从节点220的报文处理模块返回第二确认信息。
步骤Z,主节点210的信道选择模块保存从节点220的当前工作信道的相关信息。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主节点210执行的各个步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的一种可行的产品硬件结构可以参见图3所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从节点220执行的各个步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子设备的一种可行的产品硬件结构可以参见图3所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第一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第一电子设备执行如图9~图17任一实施例所示方法中主节点210执行的步骤。当计算机程序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第二电子设备执行如图9~图17任一实施例所示方法中从节点220执行的步骤。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单元”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形式实现,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单元”可以是实现上述功能的软件程序、硬件电路或二者结合。硬件电路可能包括应用特有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
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任一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4)

1.一种信道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主节点和至少一个从节点的网络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主节点触发进行信道选择,所述主节点向至少一个所述从节点发送查询信息;
所述从节点响应所述查询信息,向所述主节点发送第一信道信息,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包括所述从节点的可用信道的标识;
所述主节点接收每个所述从节点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且在获取第二信道信息之后,根据所述第二信道信息和每个所述从节点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确定目标信道,所述第二信道信息包括所述主节点的可用信道的标识,所述目标信道为所述主节点和所有所述从节点的相同的待工作信道;
其中,
在所述主节点向至少一个所述从节点发送查询信息之后,所述主节点获取所述第二信道信息;
所述主节点根据所述第二信道信息和每个所述从节点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确定目标信道包括:
所述主节点确定至少一个共同可用信道,所述共同可用信道为所述第二信道信息和所有的所述从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信道信息中信道标识相同的信道;
所述主节点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共同可用信道确定所述目标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节点确定目标信道之后,还包括:
所述主节点向所有所述从节点发送信道更新信息,所述信道更新信息用于通知所述从节点将当前工作信道更新为所述目标信道;
所述从节点接收所述信道更新信息之后,根据所述信道更新信息更新当前工作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节点触发进行信道选择的触发条件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
所述主节点接收到用户实施的进行信道选择的操作指令;
所述主节点的定时器启动,且所述定时器超时;
所述主节点检测到新的从节点;
所述主节点接收到所述从节点发送的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用于通知所述主节点进行信道选择。
4.一种信道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系统中的主节点,所述主节点与至少一个从节点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当触发进行信道选择,向至少一个所述从节点发送查询信息;
接收每个所述从节点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以及获取第二信道信息,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包括所述从节点的可用信道的标识,所述第二信道信息包括所述主节点的可用信道的标识;其中,在向至少一个所述从节点发送查询信息之后,获取所述第二信道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信道信息和每个所述从节点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确定目标信道,所述目标信道为所述主节点和所有所述从节点的相同的待工作信道;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信道信息和每个所述从节点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确定目标信道包括:
确定至少一个共同可用信道,所述共同可用信道为所述第二信道信息和所有的所述从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信道信息中信道标识相同的信道;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共同可用信道确定所述目标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包括第一信道质量参数,所述第二信道信息包括第二信道质量参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信道信息和每个所述从节点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确定目标信道,包括:
根据所述共同可用信道对应每个所述从节点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和对应的第二信道质量参数,计算所述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
选择评分数值最高的共同可用信道作为所述目标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节点预先存储有每个所述从节点的第一权重系数和所述主节点的第二权重系数,
所述根据所述共同可用信道对应每个所述从节点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和对应的第二信道质量参数,计算所述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包括:
根据所述共同可用信道对应每个所述从节点的第一信道质量参数、第一权重系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和第二权重系数确定所述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参数包括第一评分,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参数包括第二评分,所述共同可用信道的评分为所述共同可用信道对应的每个所述从节点的第一评分和所述第二评分的加权和,其中,每个所述从节点的第一评分的权重为第一权重系数,所述第二评分的权重为所述第二权重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信道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信道更新当前工作信道。
9.一种信道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系统中的从节点,所述从节点与主节点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主节点发送的查询信息之后,向所述主节点发送第一信道信息,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包括所述从节点的可用信道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一信道信息用于所述主节点确定目标信道,所述目标信道为所述主节点和所述从节点的相同的待工作信道;
其中,所述目标信道是所述主节点根据至少一个共同可用信道确定的,所述共同可用信道是所述主节点确定的所述网络系统中的所有从节点发送的第一信道信息中包括的可用信道的标识以及所述主节点的可用信道的标识中信道标识相同的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节点存储有所述从节点的可用信道的历史第一信道质量参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从节点的可用信道的当前第一信道质量参数;
当所述从节点确定所述当前第一信道质量参数与所述历史第一信道质量参数不同,向所述主节点发送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用于通知主节点进行信道选择。
11.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4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第二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9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第二电子设备。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第一电子设备上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4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或者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9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189614.3A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信道选择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5296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9614.3A CN115529668B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信道选择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9614.3A CN115529668B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信道选择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9668A CN115529668A (zh) 2022-12-27
CN115529668B true CN115529668B (zh) 2023-07-21

Family

ID=84694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89614.3A Active CN115529668B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信道选择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296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12933B (zh) * 2023-04-12 2023-08-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437409B (zh) * 2023-06-13 2023-08-22 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路由器的信道切换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634A (zh) * 2009-10-14 2010-03-17 南京邮电大学 认知无线电系统中一种基于多信道的反应式路由方法
CN106507373A (zh) * 2016-10-17 2017-03-15 安徽智瑞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集群的无线通信组网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29736B (en) * 2014-12-24 2017-11-22 Airties Kablosuz Iletism Sanayi Ve Disticaret As Mesh islands
US9807621B1 (en) * 2016-05-17 2017-10-31 Google Inc. Distributed channel sampling across a mesh network
CN109379772B (zh) * 2018-12-12 2020-12-08 乐鑫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信道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634A (zh) * 2009-10-14 2010-03-17 南京邮电大学 认知无线电系统中一种基于多信道的反应式路由方法
CN106507373A (zh) * 2016-10-17 2017-03-15 安徽智瑞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集群的无线通信组网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9668A (zh) 202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529668B (zh) 一种信道选择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10455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cognitive radio having adaptable characteristics
JP4642109B2 (ja) メッシュ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信電力および受信電力制御方法
US8503419B2 (en) Adaptive rate and reach optimization for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KR101788655B1 (ko) 스펙트럼과 스펙트럼 관리시스템에 대한 무선 액세스를 관리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286909B (zh) 一种自动构建无线分布式系统的方法
US20120009936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upper-layer node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status control method
US2010019559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spectrum sensing or monitoring
WO2015012208A1 (ja)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5959954A (zh) 伪基站识别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025691A (zh) 多址通信系统中的动态信道重用
JP2014507861A (ja) ネットワーク又はデバイスをサービスする管理装置及びそのリソース管理方法
CN107040302B (zh) 一种中继通信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US812699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reof
JP592295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干渉抑制方法
CN114271023A (zh) 无线骨干和结构化无线
EP3493566A1 (en) Wireless network device and associated wireless network access method
US1163271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2316532A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下信道的认知探测方法
KR102415207B1 (ko) AP에서 WiFi 채널을 스캔하는 방법
US20220007452A1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t least one radio resource of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node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0015971A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radio transceiver and radio transceiver
US1125258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Wi-Fi access point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ing a cloud platform
US10911167B2 (en) Enhanced radio frequency (RF) management using active sensors
CN113766520A (zh) 电力物联网的组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