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28327A -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其自动编址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其自动编址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28327A
CN115528327A CN202211362165.4A CN202211362165A CN115528327A CN 115528327 A CN115528327 A CN 115528327A CN 202211362165 A CN202211362165 A CN 202211362165A CN 115528327 A CN115528327 A CN 1155283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board
main control
addressing
slave
prim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621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凯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Eve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Eve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621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283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28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83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0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57Smart batteri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side the housing of the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8Systems for data transfer from batteries, e.g. transfer of battery parameters to a controller, data transferred between battery controller and main controll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其自动编址方法。在编址模式中,利用前一控制板的电位信号使得后一控制板实施编址校验,使后一控制板进入待配状态。一级主控制板利用通讯线路对其对应的待配状态下的二级主控制板进行地址分配,而完成编址后的二级主控制板会通过通讯线路向一级主控制板反馈编址完成标记。相似的,二级主控制板利用通讯线路对其对应的待配状态下的从控制板进行地址分配,而完成编址后的从控制板会通过通讯线路向二级主控制板反馈编址完成标记,以实现多个控制板的按顺序自动编址,编址过程中通过电信号进行校验,通过通讯线路实现地址写入,提高了电池管理系统中各控制板的编址准确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其自动编址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储能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其自动编址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储能技术的发展,储能电站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各行各业。
现有的储能电站的电池管理系统采用多层网络布局,各层控制主板之间通讯连接,并通过上位机对各控制主板进行手动标定编址,以实现多储能电站中各个储能电池的逐级有序管理。
然而现有的储能电站的手动编址方法过程麻烦且容易出错,制约了储能电站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其自动编址方法,实现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以提高了电池管理系统中各控制板的编址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一级主控制板、至少一个二级主控制板和与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对应的至少一个从控制板;
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包括主电接口;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包括主输入电接口、主输出电接口和从电接口;所述从控制板包括从输入电接口和从输出电接口;所述从控制板用于与储能电池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分别与每一所述二级主控制板通讯连接,所述二级主控制板通过所述主输入电接口和所述主输出电接口依次串联电连接且首个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的所述主输入电接口与所述一级主控制板的主电接口电连接;每一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分别与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从控制板通讯连接,与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从控制板通过所述从输入电接口和所述从输出电接口依次串联电连接且首个所述从控制板的所述从输入电接口与对应的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的所述从电接口电连接;
所述自动编址方法包括:
步骤1、在编址模式中,所述一级主控制板由所述主电接口输出第一电位,其中,所述第一电位每次持续输出第一预设时间;
步骤2、所述一级主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
步骤3、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在检测到前一控制板输出的所述第一电位后,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存储接收到的配置地址报文并向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发出编址完成标记,其中,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的前一控制板包括所述一级主控制板或前一所述二级主控制板;
步骤4、完成编址的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由所述主输出电接口输出所述第一电位并返回步骤2,直至所述一级主控制板接收到所有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的所述编址完成标记;
步骤5、在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发出所述编址完成标记后,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由所述从电接口输出所述第一电位;
步骤6、所述二级主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
步骤7、在所述从控制板检测到前一控制板输出所述第一电位后,所述从控制板存储接收到的配置地址报文并向对应的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发出编址完成标记,其中,所述从控制板的前一控制板包括对应的所述二级主控制板或前一所述从控制板;
步骤8、完成编址的所述从控制板由所述从输出电接口输出所述第一电位并返回步骤6,直至所述二级主控制板接收到对应的所有从控制板的所述编址完成标记。
可选地,所述一级主控制板由所述主电接口输出第一电位之前,还包括:
上电后,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向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发送校验通讯信号;
在接收到所述校验通讯信号的情况下,所述二级主控制板进行编码校验,以获取结果信号;
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将所述结果信号发送至所述一级主控制板;
所述一级主控制板根据所述结果信号判断校验结果是否均为通过;
若所有所述校验结果均为通过,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则进入工作模式;
若存在至少一个所述校验结果为未通过,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则进入编址模式。
可选地,所述编码校验包括循环冗余校验;所述结果信号包括循环冗余码;
所述二级主控制板进行编码校验,以获取结果信号,包括:
所述二级主控制板根据本地参数进行循环冗余校验计算,以获得循环冗余码,其中,所述本地参数包括对应从控制板的数量和原地址。
可选地,所述一级主控制板根据所述结果信号判断校验结果是否均为通过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所述一级主控制板是否接收到所有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的所述结果信号;
若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所有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的所述结果信号,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则进入编址模式。
可选地,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向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发送校验通讯信号之后,还包括:
上电后,在第四预设时间内若所述二级主控制板未接收到所述校验通讯信号,则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生成第一故障码并进入所述工作模式。
可选地,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则进入工作模式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工作模式中,若接收到强制编址指令,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则根据所述储能电池的运行参数判断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是否处于编址适当状态;
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处于所述编址适当状态,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则进入所述编址模式;
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未处于所述编址适当状态,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则进入所述工作模式。
可选地,所述二级主控制板中的所述从电接口的数量为2,与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对应的所述从控制板分为两组,两组中的首个所述从控制板的所述从输入电接口与所述从电接口一一对应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一级主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之后,还包括:
在输出配置地址报文后,每间隔第三预设时间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判断一次是否接收到对应的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的所述编址完成标记,直至判断结果为是或持续达到预设次数为否;
在判断结果为持续达到预设次数为否的情况下,所述一级主控制板退出所述编址模式并生成第二故障码;
在每次判断出未接收到对应的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的所述编址完成标记后,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则重新输出配置地址报文。
可选地,所述二级主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之后还包括:
在输出配置地址报文后,每间隔第三预设时间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判断一次是否接收到对应的所述从控制板的所述编址完成标记,直至判断结果为是或持续达到预设次数为否;
在判断结果为持续达到预设次数为否的情况下,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则重新输出配置地址报文;
在判断出未接收到对应的所述从控制板的所述编址完成标记的次数达到所述预设次数,所述二级主控制板上传第三故障码至所述一级主控制板;
所述一级主控制板根据所述第三故障码退出所述编址模式。
可选地,所述一级主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二级主控制板检测到前一所述控制板输出的所述第一电位后的第五预设时间后,若所述二级主控制板仍未接收到配置地址报文,则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生成第四故障码并退出所述编址模式,其中,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的前一控制板包括所述一级主控制板或前一所述二级主控制板。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一级主控制板、至少一个二级主控制板和与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对应的至少一个从控制板;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中的所述一级主控制板、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和所述从控制板采用第一方面任意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实施自动编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及其自动编址方法,在编址模式中,利用前一控制板的电位信号使得后一控制板实施编址校验,使后一控制板进入待配状态。一级主控制板利用通讯线路对其对应的待配状态下的二级主控制板进行地址分配,而完成编址后的二级主控制板会通过通讯线路向一级主控制板反馈编址完成标记。相似的,二级主控制板利用通讯线路对其对应的待配状态下的从控制板进行地址分配,而完成编址后的从控制板会通过通讯线路向二级主控制板反馈编址完成标记,以实现多个控制板的按顺序自动编址,编址过程中通过电信号进行校验,通过通讯线路实现地址写入,提高了电池管理系统中各控制板的编址准确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主”、“从”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以及他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该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应用于储能电站等包括多个储能电池的场合。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电池管理系统100包括一级主控制板101、至少一个二级主控制板102和与二级主控制板102对应的至少一个从控制板103。一级主控制板101包括主电接口DO;二级主控制板102包括主输入电接口DI1、主输出电接口DO1和从电接口DO2;从控制板103包括从输入电接口DI3和从输出电接口DO3;从控制板103用于与储能电池一一对应电连接;一级主控制板101分别与每一二级主控制板102通讯连接,二级主控制板102通过主输入电接口DI1和主输出电接口DO1依次串联电连接且首个二级主控制板102的主输入电接口DI1与一级主控制板101的主电接口DO电连接,最后一个二级主控制板102的主输出电接口(图中未示出)不进行电连接;每一二级主控制板102分别与对应的从控制板103通讯连接,与二级主控制板102对应的从控制板103通过从输入电接口DI3和从输出电接口DO3依次串联电连接且首个从控制板103的从输入电接口DI3与对应的二级主控制板102的从电接口DO2电连接,最后一个从控制板103的从输出电接口(图中未示出)不进行电连接。
具体地,各控制板(包括一级主控制板101、二级主控制板102和从控制板103)之间的通讯连接可以采用CAN通信协议。从控制板103是指与储能电池一一对应的电池管理装置,用于采集对应储能电池的运行参数并控制对应储能电池的工作状态。从输入电接口DI3是从控制板103上用于与其他控制板实现电连接的输入电接口,能够接入前一控制板输出的电信号。从输出电接口DO3是从控制板103上用于与其他控制板实现电连接的输出电接口,能够向后一控制板输出电信号,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处的前是指一串从控制板103中相对更靠近对应二级主控制板102的方向,后是指一串从控制板103中相对更远离对应二级主控制板102的方向。从控制板103可以根据前一控制板输出的电信号进入待配状态,在待配状态下,从控制板103可以存储接收到的配置地址报文并向对应的二级主控制板102发出编址完成标记,以完成自身编址。从控制板103还可以在完成自身编址后输出对应的电信号以控制后一从控制板103进入待配状态。
二级主控制板102是从控制板103的上一级控制装置,用于对对应从控制板103的运行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将处理结果上传至一级主控制板101,并向对应的从控制板103转发一级主控制板101的控制信号。主输入电接口DI1是二级主控制板102上用于与其他控制板实现电连接的输入电接口,能够接入前一控制板输出的电信号。主输出电接口DO1是二级主控制板102上用于与其他控制板实现电连接的输出电接口,能够向后一二级主控制板102输出电信号。从电接口DO2是输出电接口,用于与该二级主控制板102对应的第一个从控制板103连接,用于向二级主控制板102对应的第一个从控制板103输出电信号。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处的前是指一串二级主控制板102中相对更靠近一级主控制板101的方向,后是指一串二级主控制板102中相对更远离一级主控制板101的方向。二级主控制板102可以根据前一控制板输出的电信号进入待配状态,在待配状态下,二级主控制板102可以存储接收到的配置地址报文并向一级主控制板101发出编址完成标记,以完成自身编址。二级主控制板102还可以在完成自身编址后由主输出电接口DO1输出对应的电信号以控制后一二级控制板进入待配状态,还可以在完成自身编址后由从电接口DO2输出对应的电信号以控制后一从控制板103进入待配状态。此外,二级主控制板102中的从电接口DO2的数量可以为n,与二级主控制板102对应的从控制板103分为多组,各组中的首个从控制板103的从输入电接口DI3与从电接口DO2一一对应电连接,示例性地,二级主控制板102对应的从控制板103分为2组。
一级主控制板101是指所有储能电池的总控制装置,是二级主控制板102的上一级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处理结果或用户指令生成控制信号。主控制板的主电接口DO用于连接第一个二级主控制板102的主输入接口,输出对应的电信号,以控制第一个二级主控制板102进入待配状态。一级主控制板101还分别与对应的二级主控制板102通讯连接,能够向二级主控制板102发出配置地址报文。二级主控制板102还分别与对应的从控制板103通讯连接,能够向从控制板103发出配置地址报文。
本实施例提出的电池管理系统设置有一级主控制板、至少一个二级主控制板和与二级主控制板对应的至少一个从控制板,一级主控制板分别与至少一个二级主控制板通讯连接,至少一个二级主控制板通过主输入电接口和主输出电接口依次串联电连接且首个二级主控制板主输入电接口与主控制板的主电接口电连接;二级主控制板分别与对应的至少一个从控制板通讯连接,与二级主控制板对应的至少一个从控制板通过从输入电接口和从输出电接口依次串联电连接且首个从控制板的从输出电接口与对应的二级主控制板的从电接口电连接,在自动编址的过程中,控制板可以根据前一控制板输出的电信号进入待配状态,进而存储接收到的通讯信号中的配置地址报文并向对应的上一级主控制板发出编址完成标记,以完成自身编址,在完成自身编址后由自身的输出电接口输出对应的电信号以控制后一控制板进入待配状态,实现了电池管理系统中各个控制板的自动编址,降低编址的难度和出错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由本发明实施例中任意电池管理系统来实施。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2,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包括:
S201、在编址模式中,一级主控制板由主电接口输出第一电位。
具体地,编址模式是指电池管理系统实施逐次编址的模式,在此模式下,各控制板不实施储能电池的管理和控制方法,而实施自动编址方法。第一电位每次持续输出第一预设时间,第一预设时间与第二主控制板的电信号获取和数据处理的速度有关,可以根据实验或经验值来确定。示例性地,第一电位可以为高电位,第一预设时间可以为1s。
S202、一级主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
具体地,在对二级主控制板进行编制的过程中,主电接口输出第一电位后或每次一级主控制板收到了编址完成标记后,一级主控制板均要经过通讯线路输出配置地址报文。示例性地,在一级主控制板由主电接口输出第一电位后,一级主控制板由通讯线路向各个二级主控制板输出内容为“1”的配置地址报文。在第n个二级主控制板完成编址后,第n个二级主控制板将编址完成标记经通讯线路发送至一级主控制板。在接收到第n个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后,一级主控制板会由通讯线路输出内容为“n+1”的配置地址报文,以完成第n+1个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配置地址报文包括地址信息。
S203、在检测到前一控制板输出的第一电位后,二级主控制板存储接收到的配置地址报文并向一级主控制板发出编址完成标记。
具体地,二级主控制板的前一控制板是指输出电接口(包括主电接口或主输出电接口)与该二级主控制板的主输入电接口连接的控制板,既可以为一级主控制板也以为其他二级主控制板。二级主控制板在检测到前一控制板输出的第一电位后,进入待配状态,待配状态下的二级主控制板会将经通信线路接收到的配置地址报文存储在本地,并经通讯线路向一级主控制板发出编址完成标记。编址完成标记中还可以包括该二级主控制板的地址(也称id),以向一级主控制板上报完成编址的二级主控制板的地址信息,方便进一步编址。
S204、完成编址的二级主控制板由主输出电接口输出第一电位。
具体地,在发出编址完成标记后,二级主控制板完成编址,二级主控制板由主输出电接口输出第一电位,以使下一二级主控制板自动进入待配状态。
S205、接收到编址完成标记后,一级主控制板判断是否接收到所有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
具体地,一级主控制板在每次接收到编址完成标记后,还根据接收到的编址完成标记判断是否接收到所有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若一级主控制板接收到所有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则表明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已完成,可以直接进入步骤S206实施从控制板的编址。若一级主控制板未接收到所有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则表明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未完成,可以返回步骤S202,继续输出新的配置地址报文,以实施下一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从控制板的编址流程可以在对应的二级主控制板发出编址完成标记之后就开始实施,也可以在所有二级主控制板的均完成编址之后再开始并行实施。此外,在S205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S2051、一级主控制板是否接收到对应二级主控制板发出的编址完成标记。该步骤可以确定一级主控制板是否接收到本次编址的二级主控制板发出的编址完成标记。若一级主控制板接收到对应二级主控制板发出的编址完成标记,可以直接进入下一步骤S205,否则一级主控制板可以实施步骤S2052、一级主控制板重新输出配置地址报文,并返回步骤S203,使二级主控制板可以重新存储配置地址报文。
S206、在发出编址完成标记后,二级主控制板由从电接口输出第一电位。
具体地,在二级主控制板发出编址完成标记之后,该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完成。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完成之后,该二级主控制板可以由从电接口输出第一电位的电信号,以控制与该二级主控制板连接的第一个从控制板进入待配状态,以进一步实施对应的从控制板的编址。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从控制板的编址可以在对应的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完成后立即开启,也可以在电池控制系统中所有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完成后再开启,本实施例只给出了在电池控制系统中所有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完成后再开启从控制板的编址的示例。
S207、二级主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
具体地,与一级主控制板为对应的二级主控制板进行编址的方法相似,在第二主控制板为对应的成组的从控制板进行编址的情况下,主电接口输出第一电位后或一级主控制板收到了编址完成标记后,需要在从输出电接口输出第一电位之后,由通讯线路向第二主控制板对应的各从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配置地址报文中包括进入待配状态的从控制板的地址信息。
S208、在检测到前一控制板输出的第一电位后,从控制板存储接收到的配置地址报文并向对应的二级主控制板发出编址完成标记。
具体地,从控制板的前一控制板是指从输出电接口与从控制板的从输入电接口连接的前一从控制板,或从电接口与从控制板的从输入电接口连接的对应的二级主控制板。与为二级主控制板进行编址的方法相似,从控制板在检测到其输入电接口所连的控制板(可能是对应的二级主控制板也可能是前一从控制板)输出的第一电位后,从控制板进入待配状态。在待配状态下,从控制板将通讯线路输入的配置地址报文存储在本地,并向对应的二级主控制板发出编址完成标记。编址完成标记中还可以包括该从控制板的地址(也称id),以向对应二级主控制板上报完成编址的从控制板的地址信息,方便进行之后各个从控制板的编址。
S209、完成编址的从控制板由从输出电接口输出第一电位。
具体地,在从控制板发出编址完成标记之后,该从控制板的编址完成。从控制板的编址完成之后,该从控制板可以由从输出电接口输出第一电位的电信号,以控制与该从控制板连接的后一个从控制板进入待配状态,以进一步实施从控制板的编址。
S210、接收到编址完成标记后,二级主控制板判断是否接收到对应的所有从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
具体地,二级主控制板在每次接收到编址完成标记后,还根据接收到的编址完成标记判断是否接收到对应的所有从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若二级主控制板接收到对应的所有从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则表明二级主控制板对应的所有从控制板的编址均已完成,可以结束方法。若二级主控制板未接收到对应的所有从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则表明二级主控制板对应的所有的从控制板的编址未全完成,可以返回步骤S207,继续输出新的配置地址报文,以实施下一从控制板的编址。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各二级主控制板对其对应的从控制板进行编址的方法是分别实施的,各二级控制板可以根据自身对应的从控制板是否均完成编址退出自动编址方法并进入正常运行状态,退出过程不必受其他二级主控制板的影响。此外,在S210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S2101、二级主控制板是否接收到对应从控制板发出的编址完成标记。该步骤可以确定而级主控制板是否接收到本次编址的从控制板发出的编址完成标记。若二级主控制板接收到对应从控制板发出的编址完成标记,可以直接进入下一步骤S210,否则一级主控制板可以实施步骤S2102、二级主控制板重新输出配置地址报文,并返回步骤S208,使从控制板可以重新存储配置地址报文。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在编址模式中,利用前一控制板的电位信号使得后一控制板实施编址校验,使后一控制板进入待配状态。一级主控制板利用通讯线路对其对应的待配状态下的二级主控制板进行地址分配,而完成编址后的二级主控制板会通过通讯线路向一级主控制板反馈编址完成标记。相似的,二级主控制板利用通讯线路对其对应的待配状态下的从控制板进行地址分配,而完成编址后的从控制板会通过通讯线路向二级主控制板反馈编址完成标记,以实现多个控制板的按顺序自动编址,编址过程中通过电信号进行校验,通过通讯线路实现地址写入,提高了电池管理系统中各控制板的编址准确性和可靠性。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3,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包括:
S301、上电后,一级主控制板向二级主控制板发送校验通讯信号。
具体地,在电池管理系统上电后,二级主控制板进入静默状态,在静默状态下,二级主控制板不进行数据处理、处理结果上传和控制信号转发等操作。而一级主控制板在上电后则通过通讯线路向二级主控制板周期性地发送校验通讯信号,校验通讯信号包括校验广播帧。校验通讯信号用于向二级主控制板要求返回编码校验。
S302、在接收到校验通讯信号的情况下,二级主控制板进行编码校验,以获取结果信号。
具体地,接收到校验通讯信号后,二级主控制板可以根据本地参数进行编码校验,结果信号可以用于确定二级主控制板现有的地址是否正确,编码校验可以包括奇偶校验、因特网校验和循环冗余校验中的至少一个。示例性地,编码检验可以包括循环冗余校验,也称作CRC计算。结果信号包括循环冗余码。在接收到校验通讯信号后,二级主控制板根据本地参数进行循环冗余校验计算,以获得循环冗余码,其中,本地参数包括二级主控制板对应从控制板的数量和二级主控制板原地址。此外,上电后第四预设时间内,若二级主控制板未接收到校验通讯信号,则二级主控制板可以生成第一故障码并进入工作模式。示例性地,第四预设时间可以为1s。
S303、二级主控制板将结果信号发送至一级主控制板。
具体地,二级主控制板将编码校验得到的结果信号通过通讯线路发送至一级主控制板。
S304、一级主控制板根据结果信号判断校验结果是否均为通过。
具体地,一级主控制板获取其对应的所有二级主控制板返回的结果信号。一级主控制板还根据本地存储的参数重新进行对应二级主控制板的编码校验,确定出本地结果信号,进一步地,将由二级主控制板获取到的结果信号和对应的本地结果信号进行对比,若两者一致则确定该二级主控制板的校验结果为通过。示例性地,与二级主控制板的本地参数相对应,一级主控制板本地存储的参数包括二级主控制板对应从控制板的数量和二级主控制板原地址。与二级主控制板的编码检验相对应,编码检验可以包括循环冗余校验。一级主控制板将从二级主控制板获取到的循环冗余码与本地计算的循环冗余码进行对比。若两者一致,则校验结果为通过。若两者不一致,则校验结果为不通过。
S305、若所有校验结果均为通过,一级主控制板则进入工作模式。
具体地,若一级主控制板对应的所有二级主控制板的校验结果均为通过,则表明电池管理系统中各个二级主控制板的地址未发生错误,原编址仍可用。此时,一级主控制板进入工作模式,并由通讯线路周期性地发出运行广播,广播持续时间可以为1s,以控制二级主控制板和从控制板均进入工作模式,此时不需要启动重新编址。工作模式是指电池管理系统根据储能电池的状态参数或上位机的控制命令对各个储能电池进行监测和控制的状态,该状态区别于编址状态。
S306、若存在至少一个校验结果为未通过,一级主控制板则进入编址模式。
具体地,若一级主控制板对应的所有二级主控制板的校验结果非均为通过,则表明电池管理系统中存在二级主控制板的地址发生错误,原编址已经不可用。此时,电池管理系统需要启动重新编址,一级主控制板进入编址模式。进一步地,各个二级主控制板还可以根据对应的从控制板的编码校验的结果信号和二级主控制板的本地确定出的编码校验的结果信号进行对比,以确定从控制板的地址是否发生错误。在所有二级主控制板和从控制板的校验结果均为通过的情况下,一级主控制板再进入工作模式。在所有二级主控制板和从控制板中至少一个的校验结果为未通过的情况下,一级主控制板再进入编码模式,在进入编码模式或工作模式的判断中加入从控制板的校验,进一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保障所有控制板的地址均正确,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管理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S307、在编址模式中,一级主控制板由主电接口输出第一电位。
S308、一级主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
S309、在检测到前一控制板输出的第一电位后,二级主控制板存储接收到的配置地址报文并向一级主控制板发出编址完成标记。
S310、完成编址的二级主控制板由主输出电接口输出第一电位。
S3111、一级主控制板是否接收到对应二级主控制板发出的编址完成标记。
S3112、一级主控制板重新输出配置地址报文。
S311、接收到编址完成标记后,一级主控制板判断是否接收到所有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
S312、在发出编址完成标记后,二级主控制板由从输出电接口输出第一电位。
S313、二级主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
S314、在检测到前一控制板输出的第一电位后,从控制板存
S315、完成编址的从控制板由从输出电接口输出第一电位。
S3161、二级主控制板是否接收到对应从控制板发出的编址完成标记。
S3162、二级主控制板重新输出配置地址报文。
S316、接收到编址完成标记后,二级主控制板判断是否接收到对应的所有从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
步骤S307、S308、S309、S310、S311、S312、S313、S314、S315、S3161、S3162和S316分别与前述步骤S201、S202、S203、S204、S205、S206、S207、S208、S209、S2101、S2102和S210一一对应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不需对从控制板进行重新编址的情况下,在各个二级主控制板发出编址完成标记后,若在1秒内通过通讯线路接收到一级主控制板发出的投入运行的控制信号,则二级主控制板可以直接进入工作模式。若在1秒内未通过通讯线路接收到一级主控制板发出的投入运行的控制信号,则二级主控制板可以生成第六故障码并自动进入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在实施自动编址之前先进行编码验证,在一级主控制板确定出对应的所有二级主控制板均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电池管理系统中各个二级主控制板的地址未发生错误,原编址仍可用,此时,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工作模式。在一级主控制板确定出对应的所有二级主控制板出现验证不通过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存在二级主控制板的地址发生错误,原编址已经不可用。此时,电池管理系统需要启动重新编址,一级主控制板进入编址模式,实现了编址必要性的判断,避免了不必要的编址操作,缩短了电池管理系统进入工作模式之前的等待时间。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4,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包括:
S401、上电后,一级主控制板向二级主控制板发送校验通讯信号。
S402、在接收到校验通讯信号的情况下,二级主控制板进行编码校验,以获取结果信号。
S403、二级主控制板将结果信号发送至一级主控制板。
其中,步骤S401、S402和S403分别与前述步骤S301、S302和S303内容一一对应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S404、判断第二时间段内一级主控制板是否接收到所有二级主控制板的结果信号。
具体地,第二时间段是指自一级主控制板发送出校验通讯信号至一级主控制板接收到所有二级主控制板的结果信号之间的预设时间阈值,可以用于判断二级主控制板的编码校验是否超时。第二时间段可以根据实验确定,示例性地,可以为2s。
S405、若在第二时间段内接收到所有二级主控制板的结果信号,则一级主控制板根据结果信号判断校验结果是否均为通过。
具体地,一级主控制板在第二时间段内接收到所有二级主控制板的结果信号,可以表明二级主控制板的编码校验的时间在正常范围内。在此基础上,一级主控制板可以根据结果信号确定校验结果。(此步骤同前述步骤S304,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S406、若在第二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所有二级主控制板的结果信号,则一级主控制板则进入编址模式。
具体地,一级主控制板在第二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所有二级主控制板的结果信号,可以表明某些二级主控制板的编码校验的时间超出了正常范围,编码校验出现失败的可能性较大,示例性地,二级主控制板内存储的地址信息可能出现缺失。在此基础上,一级主控制板可以直接进入编址模式。
S407、若所有校验结果均为通过,一级主控制板则进入工作模式。
S408、若存在校验结果为未通过,一级主控制板则进入编址模式。
S409、在编址模式中,一级主控制板由主电接口输出第一电位。
S410、一级主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
S411、在检测到前一控制板输出的第一电位后,二级主控制板存储接收到的配置地址报文并向一级主控制板发出编址完成标记。
S412、完成编址的二级主控制板由主输出电接口输出第一电位。
S4131、一级主控制板是否接收到对应二级主控制板发出的编址完成标记。
S4132、一级主控制板重新输出配置地址报文。
S413、接收到编址完成标记后,一级主控制板判断是否接收到所有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
S414、在发出编址完成标记后,二级主控制板由从输出电接口输出第一电位。
S415、二级主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
S416、在检测到前一控制板输出的第一电位后,从控制板存
S417、完成编址的从控制板由从输出电接口输出第一电位。
S4181、二级主控制板是否接收到对应从控制板发出的编址完成标记。
S4182、二级主控制板重新输出配置地址报文。
S418、接收到编址完成标记后,二级主控制板判断是否接收到对应的所有从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
其中,步骤S407、S408、S409、S410、S411、S412、S4131、S4132、S413、S414、S415、S416、S417、S4181、S4182和S418分别与前述步骤S305、S306、S307、S308、S309、S310、S311、S312、S313、S314、S315和S316内容一一对应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判断在一级主控制板向二级主控制板发送校验通讯信号后的第二时间段内,一级主控制板是否接收到所有二级主控制板的结果信号。若是则可以表明二级主控制板的编码校验的时间在正常范围内。在此基础上,一级主控制板可以根据结果信号确定校验结果。否则可以表明某些二级主控制板的编码校验的时间超出了正常范围,编码校验出现失败的可能性较大。在此基础上,一级主控制板可以根据结果信号确定校验结果。根据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的结果信号数,确定出编码校验较大的情况,并在此情况下直接进入自动编码,避免等待结果信号的时间过长,影响用户体验感受。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5,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S305、若所有校验结果均为通过,一级主控制板则进入工作模式之后,还包括:
S3051、在工作模式中,若接收到强制编址指令,一级主控制板则根据储能电池的运行参数判断电池管理系统是否处于编址适当状态。
具体地,一级主控制板还可以与上位机连接,一级主控制板可以接收用户输入上位机的强制编址指令。在接收到强制编址指令后,一级主控制板可以根据二级主控制板上传的数据处理结果确定电池管理系统是否处于编址适当状态。示例性地,编址适当状态可以包括储能电池的电流均小于0.1C且储能电池未接入充电器。
S3052、若电池管理系统处于编址适当状态,一级主控制板则进入编址模式。
具体地,在电池管理系统处于编址适当状态的情况下,一级主控制板则直接进入编址模式。
S3053、若电池管理系统未处于编址适当状态,一级主控制板则返回工作模式。
具体地,在电池管理系统未处于编址适当状态的情况下,此时储能电池的负载较大或正在充电,一级主控制板则不能直接进入编址模式,需要返回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能够在接收到强制编址指令的情况下根据储能电池的运行参数判断电池管理系统是否处于编址适当状态,进而再进入不同的状态,实现在工作状态下的强制编址判断,在符合用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保证储能电池的安全性和充放电可靠性。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6,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S202、一级主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之后,还包括:
S601、每间隔第三预设时间一级主控制板判断一次是否接收到对应的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
具体地,在一级主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之后,每间隔第三预设时间一级主控制板判断一次是否接收到对应的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第三预设时间可以为500ms。
S602、判断未接收到对应的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
S603、在判断出未接收到对应的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的情况下,一级主控制板退出编址模式并生成第二故障码。
具体地,判断出未接收到对应的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则表明对应的二级主控制板大概率无法完成编址,此时无需浪费过多时间。一级主控制板退出编址模式并生成第二故障码。示例性地,预设次数可以为5次。
S604、在判断出未接收到对应的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的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的情况下,一级主控制板则重新输出配置地址报文。
具体地,每次判断出未接收到对应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则表示对应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过程出现故障,可以重新尝试输出配置地址报文,以使二级主控制板能够重新存储配置地址报文并生成编址完成标记。
S207、二级主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之后还包括:
S604、每间隔第三预设时间二级主控制板判断一次是否接收到对应的从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
具体地,在二级主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之后,每间隔第三预设时间二级主控制板判断一次是否接收到对应的从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第三预设时间可以为500ms。
S605、判断未接收到对应的从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
S606、在判断出未接收到对应的从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的情况下,二级主控制板上传第三故障码至一级主控制板。
具体地,判断出未接收到对应的从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则表明对应的从控制板大概率无法完成编址,此时无需浪费过多时间。二级主控制板生成第三故障码并上传一级主控制板。示例性地,预设次数可以为5次。
S607、在每次判断出未接收到对应的从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时,二级主控制板则重新输出配置地址报文。
具体地,每次判断出未接收到对应从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标记,则表示对应从控制板的编址过程出现故障,可以重新尝试输出配置地址报文,以使从控制板能够重新存储配置地址报文并生成编址完成标记。
S608、一级主控制板根据第三故障码退出编址模式。
具体地,一级主控制板在接收到第三故障码的情况下,可以对应退出编址模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能够在一级主控制板或二级主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之后,每间隔第三预设时间判断一次是否接收到对应的控制板上传的编址完成标记。在每次判断出未接收到编址完成标记时,一级主控制板或二级主控制板都重新输出配置地址报文。在预设次数判断结果均为否的情况下,则生成故障码,一级主控制板可以根据第二故障码或第三故障码退出编址模式,实现了对故障和编址卡滞的判断,防止在编址过程中长期卡滞于一个流程,减少时间浪费。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7,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S202、一级主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之后,还包括:
S701、在检测到前一控制板输出的第一电位后的第五预设时间后,二级主控制板判断是否接收到配置地址报文。
具体地,在检测到前一控制板输出的第一电位后,二级主控制板进入待配状态。在待配状态下,二级主控制板需要接收一级主控制板发出的配置地址报文,进而可以将接收到的配置地址报文存储于二级主控制板本地,至此该二级主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所以在检测到前一控制板输出的第一电位后的第五预设时间后,需要二级主控制板判断是否接受到配置地址报文,接收到配置地址报文则代表着该二级主控制板可以顺利完成编址。示例性地,第五预设时间可以为1秒。
S702、若二级主控制板仍未接收到配置地址报文,则二级主控制板生成第四故障码并传输至一级主控制板。
具体地,在检测到前一控制板输出的第一电位后的第五预设时间后,若二级主控制板判断仍未接收到配置地址报文,则表示该二级主控制板不能完成编址,此时二级主控之板生成第四故障码并经通讯线路传输至一级主控制板,此后该二级主控板可以进入工作模式。二级主控制板不能完成编址的情况可能有多种,示例性地,用户设定不对该二级主控制板及其之后的二级主控制板和从控制板做重新编址处理。
S703、一级主控制板根据第四故障码退出编址模式。
具体地,一级主控制板在接收到第四故障码之后可以确定出发出第四故障码的二级主控制板及其之后的控制板均不能完成重新编址,此时一级主控制板退出编址模式,可以直接切换为工作模式。
S207、二级主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之后,还包括:
S704、在检测到前一控制板输出的第一电位后的第五预设时间后,从控制板判断是否接收到配置地址报文。
具体地,在检测到前一控制板输出的第一电位后,从控制板进入待配状态。在待配状态下,从控制板需要接收对应的二级主控制板发出的配置地址报文,进而可以将接收到的配置地址报文存储于从控制板本地,至此该从控制板的编址完成。所以在检测到前一控制板输出的第一电位后的第五预设时间后,需要从控制板判断是否接受到配置地址报文,接收到配置地址报文则代表着该从控制板可以顺利完成编址。示例性地,第五预设时间可以为1秒。
S705、若从控制板仍未接收到配置地址报文,则从控制板生成第五故障码并发送至一级主控制板。
具体地,在检测到前一控制板输出的第一电位后的第五预设时间后,若从控制板判断仍未接收到配置地址报文,则表示该从控制板不能完成编址,此时从控制板生成第四故障码并经通讯线路传输至对应的二级主控制板,此后该从控板可以进入工作模式。从控制板不能完成编址的情况可能有多种,示例性地,用户设定不对该从控制板及其之后的从控制板做重新编址处理。
S706、一级主控制板根据第五故障码退出编址模式。
具体地,一级主控制板在接收到第五故障码之后可以确定出发出第五故障码的从控制板及其之后的从控制板均不能完成重新编址,此时一级主控制板退出编址模式,可以直接切换为工作模式。该自动编址方法在二级主控制板和从控制板检测到前一控制板输出的第一电位的电信号之后,进入待配状态,进入待配状态后的控制板若是超出第五预设时间仍未接收到配置地址报文,则所生成第故障码并发送至一级主控制板,一级主控制板能够根据故障码退出编址模式。实现了自动编址在遇到故障的情况下自动退出,避免了等待时间的浪费,提高自动编址的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管理系统及其自动编址方法,电池管理系统设置有一级主控制板、至少一个二级主控制板和与二级主控制板对应的至少一个从控制板,一级主控制板分别与至少一个二级主控制板通讯连接,至少一个二级主控制板通过主输入电接口和主输出电接口依次串联电连接且首个二级主控制板主输入电接口与主控制板的主电接口电连接;二级主控制板分别与对应的至少一个从控制板通讯连接,与二级主控制板对应的至少一个从控制板通过从输入电接口和从输出电接口依次串联电连接且首个从控制板的从输出电接口与对应的二级主控制板的从电接口电连接,在自动编址的过程中,控制板可以根据前一控制板输出的电信号进入待配状态,进而存储接收到的通讯信号中的配置地址报文并向对应的上一级主控制板发出编址完成标记,以完成自身编址,在完成自身编址后由自身的输出电接口输出对应的电信号以控制后一控制板进入待配状态,实现了电池管理系统中各个控制板的自动编址,降低编址的难度和出错率。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1)

1.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一级主控制板、至少一个二级主控制板和与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对应的至少一个从控制板;
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包括主电接口;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包括主输入电接口、主输出电接口和从电接口;所述从控制板包括从输入电接口和从输出电接口;所述从控制板用于与储能电池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分别与每一所述二级主控制板通讯连接,所述二级主控制板通过所述主输入电接口和所述主输出电接口依次串联电连接且首个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的所述主输入电接口与所述一级主控制板的主电接口电连接;每一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从控制板通讯连接,与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对应的所述从控制板通过所述从输入电接口和所述从输出电接口依次串联电连接且首个所述从控制板的所述从输入电接口与对应的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的所述从电接口电连接;
所述自动编址方法包括:
步骤1、在编址模式中,所述一级主控制板由所述主电接口输出第一电位,其中,所述第一电位每次持续输出第一预设时间;
步骤2、所述一级主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
步骤3、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在检测到前一控制板输出的所述第一电位后,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存储接收到的配置地址报文并向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发出编址完成标记,其中,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的前一控制板包括所述一级主控制板或前一所述二级主控制板;
步骤4、完成编址的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由所述主输出电接口输出所述第一电位并返回步骤2,直至所述一级主控制板接收到所有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的所述编址完成标记;
步骤5、在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发出所述编址完成标记后,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由所述从电接口输出所述第一电位;
步骤6、所述二级主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
步骤7、在所述从控制板检测到前一控制板输出所述第一电位后,所述从控制板存储接收到的配置地址报文并向对应的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发出编址完成标记,其中,所述从控制板的前一控制板包括对应的所述二级主控制板或前一所述从控制板;
步骤8、完成编址的所述从控制板由所述从输出电接口输出所述第一电位并返回步骤6,直至所述二级主控制板接收到对应的所有从控制板的所述编址完成标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主控制板由所述主电接口输出第一电位之前,还包括:
上电后,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向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发送校验通讯信号;
在接收到所述校验通讯信号的情况下,所述二级主控制板进行编码校验,以获取结果信号;
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将所述结果信号发送至所述一级主控制板;
所述一级主控制板根据所述结果信号判断校验结果是否均为通过;
若所有所述校验结果均为通过,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则进入工作模式;
若存在至少一个所述校验结果为未通过,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则进入所述编址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校验包括循环冗余校验;所述结果信号包括循环冗余码;
所述二级主控制板进行编码校验,以获取结果信号,包括:
所述二级主控制板根据本地参数进行循环冗余校验计算,以获得循环冗余码,其中,所述本地参数包括对应从控制板的数量和原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主控制板根据所述结果信号判断校验结果是否均为通过之前,还包括:
判断第二时间段内所述一级主控制板是否接收到所有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的所述结果信号;
若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所有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的所述结果信号,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则进入编址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向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发送校验通讯信号之后,还包括:
上电后,在第四预设时间内若所述二级主控制板未接收到所述校验通讯信号,则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生成第一故障码并进入所述工作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则进入工作模式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工作模式中,若接收到强制编址指令,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则根据所述储能电池的运行参数判断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是否处于编址适当状态;
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处于所述编址适当状态,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则进入所述编址模式;
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未处于所述编址适当状态,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则进入所述工作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主控制板中的所述从电接口的数量为2,与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对应的所述从控制板分为两组,两组中的首个所述从控制板的所述从输入电接口与所述从电接口一一对应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主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之后,还包括:
在输出配置地址报文后,每间隔第三预设时间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判断一次是否接收到对应的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的所述编址完成标记,直至判断结果为是或持续达到预设次数为否;
在判断结果为持续达到预设次数为否的情况下,所述一级主控制板退出所述编址模式并生成第二故障码;
在每次判断出未接收到对应的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的所述编址完成标记后,所述一级主控制板则重新输出配置地址报文。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主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之后还包括:
在输出配置地址报文后,每间隔第三预设时间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判断一次是否接收到对应的所述从控制板的所述编址完成标记,直至判断结果为是或持续达到预设次数为否;
在每次判断出未接收到对应的所述从控制板的所述编址完成标记时,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则重新输出配置地址报文;
在判断结果为持续达到预设次数为否的情况下,所述二级主控制板上传第三故障码至所述一级主控制板;
所述一级主控制板根据所述第三故障码退出所述编址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主控制板输出配置地址报文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二级主控制板检测到前一控制板输出的所述第一电位后的第五预设时间后,若所述二级主控制板仍未接收到配置地址报文,则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生成第四故障码并退出所述编址模式,其中,所述二级主控制板的前一控制板包括一级主控制板或前一所述二级主控制板。
11.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主控制板、至少一个二级主控制板和与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对应的至少一个从控制板;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中的所述一级主控制板、所述二级主控制板和所述从控制板采用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编址方法实施自动编址。
CN202211362165.4A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其自动编址方法 Pending CN1155283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62165.4A CN115528327A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其自动编址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62165.4A CN115528327A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其自动编址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8327A true CN115528327A (zh) 2022-12-27

Family

ID=84702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62165.4A Pending CN115528327A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其自动编址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2832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8375A (zh) * 2023-08-07 2023-09-05 宁波德业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储能系统的设备地址分配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7478638A (zh) * 2023-12-28 2024-01-30 南京零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设备的编址方法及系统
CN118073681A (zh) * 2024-04-19 2024-05-24 西安航天民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用电池系统自动适配电池包数量的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8375A (zh) * 2023-08-07 2023-09-05 宁波德业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储能系统的设备地址分配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7478638A (zh) * 2023-12-28 2024-01-30 南京零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设备的编址方法及系统
CN117478638B (zh) * 2023-12-28 2024-03-26 南京零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设备的编址方法及系统
CN118073681A (zh) * 2024-04-19 2024-05-24 西安航天民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用电池系统自动适配电池包数量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528327A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其自动编址方法
WO2021168629A1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编址方法
KR101539689B1 (ko) 멀티 bms에 대한 식별자 할당 시스템 및 방법
EP2629391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tting up sequential ids for multiple slaves of a battery pack
CN111431228B (zh) 并联电池组充放电管理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10979075A (zh) 一种功率分配电路和充电桩及其功率分配方法和控制装置
US9866054B2 (en) Charging controlling device
CN111384455B (zh) Bms多机并联实现系统
CN103139033A (zh) 单主通信控制总线主设备冗余切换方法
CA1279710C (en) Monitoring device for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states of telecommunications transmission devices
CN116708374A (zh) 用于储能系统的地址分配方法
CN111509308A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子板编码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277629A (zh) 一种通讯基站电池组多机通讯无感编址方法
CN111142042A (zh) 自动编码系统及方法
US20220285742A1 (en) Terminating resistance setting circuit an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ing same
CN114201194A (zh) 一种并机系统升级方法、装置以及并机系统
CN116865404A (zh) 一种电池簇系统并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120117408A1 (en) Switching device, a switch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a switching device control program
CN110226257B (zh) 用于管理电池组的方法和系统
CN1996894A (zh) 一种嵌入式设备远程批量升级的方法和装置
CN115378082A (zh) 一种can总线通讯地址自动分配方法、电池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4844742A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335764A (zh) 控制方法及装置、储能系统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937627A (zh) 一种分布式储能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
CN110600821B (zh) 蓄电池组在线维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