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15216A - 时钟频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时钟频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15216A
CN115515216A CN202110699284.8A CN202110699284A CN115515216A CN 115515216 A CN115515216 A CN 115515216A CN 202110699284 A CN202110699284 A CN 202110699284A CN 115515216 A CN115515216 A CN 1155152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access network
signal
positioning
optica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92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刚华
沈海华
梁文亮
王恩博
吴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9928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1521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6484 priority patent/WO202226784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515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15216A/zh
Priority to US18/390,615 priority patent/US20240137199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075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with photonic or optical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6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impulse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75Radio-over-fibre, e.g. radio frequency signal modulated onto an optical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3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indoor environments, e.g. build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时钟频率确定方法及时钟频率确定装置,该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从光载无线通信RoF设备接收合路光信号,合路光信号由第一频率的光信号和第二频率的光信号耦合得到。接入网设备将合路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接入网设备根据电信号的信号频率和第一预设规则设置本地时钟频率,其中,电信号的信号频率等于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的频率差值绝对值。在本申请中,接入网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合路光信号所转换得到的电信号的信号频率设置本地时钟频率,可提高时钟同步的精度。

Description

时钟频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时钟频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定位技术在智能交通、地质勘测、抢险救援等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研究精确的无线定位方法具有实际的意义。目前,无线定位系统主要有蓝牙、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无线蜂窝网等几种系统。其中,无线定位系统所采用的无线定位方法按照是否采用测距方式分为基于测距的无线定位方法和非基于测距的无线定位方法两大类。其中,基于测距的无线定位方法主要包括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无线定位法和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无线定位法等。其中,基于TDOA的无线定位方法是通过测量待测目标节点至各个定位基站之间信号飞行时间差来估计待测目标节点的位置坐标的,因此其需要各个定位基站之间保持严格的时钟同步。
通常而言,时钟同步可理解为时间和频率的同步。目前,UWB系统和无线蜂窝网系统中的各个定位基站通常采用其内部的晶体振荡器产生振荡频率,并经锁相环将振荡频率倍频至高频后,以作为该基站的时钟频率,进而保持各定位基站间的频率同步。但是由于晶体振荡器在工艺制造时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即使各个定位基站所使用的晶体振荡器规格相同,但实际工作时,其频率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无法保证高精度的时钟同步。基于此,如何提高时钟同步的精度,以实现高精度的定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时钟频率确定方法及装置,可提高时钟同步的精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时钟频率确定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接入网设备,该方法包括:从光载无线通信RoF设备接收合路光信号,所述合路光信号由第一频率的光信号和第二频率的光信号耦合得到。将所述合路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根据所述电信号的信号频率和第一预设规则设置本地时钟频率,其中,所述电信号的信号频率等于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第二频率的频率差值绝对值。
在本申请中,通过使用统一的外部基准时钟(即基于RoF设备提供的合路光信号所转换得到的电信号的信号频率确定时钟频率),可使得各接入网设备间时钟频率高度一致,不会短时间内出现时钟飘移,不同步的情况,且由于基于RoF设备可生成高频时钟(例如,大于63.8976GHz),相比于通过晶体振荡器只能可提供最高63.8976GHz的时钟频率而言,本申请可提升时钟同步的精度,而时钟同步的精度直接影响标签的定位精度,因此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标签的定位精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包括:
所述本地时钟频率为所述电信号的信号频率。
在本申请中,通过将本地时钟频率设置为基于合路光信号转换得到的电信号的信号频率,操作简便,适应性更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包括:
所述本地时钟频率满足:f0=f1/N;其中,所述f0表示所述本地时钟频率,所述f1表示所述电信号的信号频率,N为大于1的整数。
在本申请中,通过对电信号的信号频率进行降频后作为本地时钟频率,提高了设置本地时钟频率的实现多样性,以及可适用于具有不同时钟同步精度要求的场景,适应性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本地时钟时间与所述接入网设备所在的定位系统中其他接入网设备的时钟时间进行同步;
在所述本地时钟频率和所述本地时钟时间与所述定位系统中的其他接入网设备的时钟频率和时钟时间进行同步之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号,并确定接收到所述定位信号时的接收时间戳;
向定位平台发送所述定位信号和所述接收时间戳,所述定位信号和所述接收时间戳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
在本申请中,当定位系统中各接入网设备实现高精度的时钟同步(即时钟频率和时钟时间皆实现同步)后,再对终端设备(或称为标签)进行定位,也可以进一步提升标签的定位精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接入网设备为超宽带UWB接入网设备;所述向定位平台发送所述定位信号和所述接收时间戳,包括:
通过蜂窝网接入网设备向所述定位平台发送所述定位信号和所述接收时间戳。
在本申请中,通过在蜂窝网接入网设备上外接UWB接入网设备,以基于各UWB接入网设备在时钟同步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号,并将定位信号和接收时间戳通过蜂窝网接入网设备发送至定位平台进行定位,可协助蜂窝网提升对终端设备的定位精度,确保在将来5G/6G的室内场景的应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第二频率的频率差值绝对值不小于预设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预设阈值为63.8976GHz。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时钟频率确定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光载无线通信RoF设备,该方法包括:生成合路光信号,所述合路光信号由第一频率的光信号和第二频率的光信号耦合得到,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第二频率的频率差值绝对值用于确定所述RoF设备所在定位系统的时钟频率。发送所述合路光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第二频率的频率差值绝对值不小于预设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预设阈值为63.8976GHz。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接入网设备,该装置包括:收发单元,用于从光载无线通信RoF设备接收合路光信号,所述合路光信号由第一频率的光信号和第二频率的光信号耦合得到。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合路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电信号的信号频率和第一预设规则设置本地时钟频率,其中,所述电信号的信号频率等于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第二频率的频率差值绝对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包括:
所述本地时钟频率为所述电信号的信号频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包括:
所述本地时钟频率满足:f0=f1/N;其中,所述f0表示所述本地时钟频率,所述f1表示所述电信号的信号频率,N为大于1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本地时钟时间与所述接入网设备所在的定位系统中其他接入网设备的时钟时间进行同步;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本地时钟频率和所述本地时钟时间与所述定位系统中的其他接入网设备的时钟频率和时钟时间进行同步之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号,并确定接收到所述定位信号时的接收时间戳;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定位平台发送所述定位信号和所述接收时间戳,所述定位信号和所述接收时间戳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接入网设备为超宽带UWB接入网设备;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蜂窝网接入网设备向所述定位平台发送所述定位信号和所述接收时间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第二频率的频率差值绝对值不小于预设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预设阈值为63.8976GHz。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为光载无线通信RoF设备,该装置包括:处理单元,用于生成合路光信号,所述合路光信号由第一频率的光信号和第二频率的光信号耦合得到,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第二频率的频率差值绝对值用于确定所述RoF设备所在定位系统的时钟频率。收发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合路光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第二频率的频率差值绝对值不小于预设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预设阈值为63.8976GHz。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接入网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可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该单元或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该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RoF设备,也可以是RoF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RoF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可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该单元或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该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收发器用于执行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使得所述装置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中任意一项的方法。其中,这里的存储器可以是与该通信装置连接的外部存储器,或者,其也可以与通信装置内部的处理器和收发器进行耦合,以作为通信装置的内部存储器,在此不做限制。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耦合;处理器和收发器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中任意一项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中任意一项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以实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中任意一项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系统,该定位系统包括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接入网设备和第四方面提供的RoF设备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系统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时钟频率确定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此外,“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未来无线通信将使能各行各业的多样化应用,车联网、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无人机、资产追踪、智能电网、智能矿山等大量应用场景对定位能力要求非常高。比如车联网中的车辆结队、主动避撞要求定位精度高达30厘米,且要求支持高速移动和超低时延的定位能力。远程操控无人机要求10-50厘米,如智能矿山通过精准定位技术可助力实现少人开采、智能运输、无人值守、无人驾驶、智能管控等目标,从而提升矿企本质安全生产水平,帮助矿业企业加速走向智能化,最终实现少人化、无人化的愿景目标。再如资产追踪、AR/VR等大量应用集中在室内,对定位精度要求更高。从技术层面讲,无线定位系统主要有蓝牙、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超宽带、无线蜂窝网等几种通信系统。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相关内容,下面对一些本申请方案需要用到的知识进行介绍。
1、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定位系统
UWB是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技术,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规范,UWB的工作频带为3.1~10.6GHz。UWB的主要优势包括:低功耗、对信道衰落(如多径、非视距等信道)不敏感、抗干扰能力强、不会对同一环境下的其他设备产生干扰、穿透性较强(能在穿透一堵砖墙的环境进行定位),具有较高的定位准确度和定位精度。UWB通过发送和接收具有纳秒甚至亚纳秒级的极窄脉冲来传输数据,一个信息比特可映射为数百个这样的脉冲。这种纳秒级时域脉冲信号,往往能产生具有GHz量级的频域带宽。正是这些纳秒级的时域脉冲,使得UWB信号具有极高的时间分辨率,非常适合高精度定位。但随着UWB定位系统使用广泛,市场对其定位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智能矿山项目(实现无人化的愿景目标),将来的复杂场景下定位目标要求在10厘米以内。
2、无线蜂窝网定位系统
无线蜂窝网定位是3GPP Rel-16所定义的定位技术,其室内定位精度可达到3米,室外定位精度可达到10米,仅能满足一部分低精度应用需求。
3、接入网设备
接入网设备为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节点或设备,接入网设备又可以称为基站。接入网设备例如包括但不限于:5G通信系统中的新一代基站(generation Node B,gNB)、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home evolved nodeB,HeN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传输接收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卫星、或未来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等。另外,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集成在gNB上的中心单元(central unit,CU)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在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接入网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接入网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或可实现接入网设备功能的组合器件、部件,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接入网设备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接入网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接入网设备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其中,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口可以为Uu接口(或称为空口)。当然,在未来通信中,这些接口的名称可以不变,或者也可以用其它名称代替,本申请对此不限定。示例性地,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遵循一定的协议层结构,例如控制面协议层结构可以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u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层;用户面协议层结构可以包括PDCP层、RLC层、MAC层和物理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PDCP层之上还可以包括业务数据适配(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UWB定位系统中的接入网设备可称为UWB接入网设备,无线蜂窝网定位系统中的接入网设备可称为蜂窝网接入网设备。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标签、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其可以是用户侧的一种用于接收或发射信号的实体,如手机;其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UE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或计算设备。示例性地,UE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或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系统的基础架构。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系统的一结构示意图。该定位系统可包括至少一个光载无线通信(radio over fiber,RoF)设备和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通常而言,定位系统中所涉及的接入网设备数量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例如,若是针对标签(或称为终端设备)的一维定位,则定位系统可包括不小于2个(即大于或者等于2个)接入网设备。若是针对标签(或称为终端设备)的二维定位,则定位系统可包括不小于3个(即大于或者等于3个)接入网设备。若是针对标签(或称为终端设备)的三维定位,则定位系统可包括不小于4个(即大于或者等于4个)接入网设备。为方便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皆以针对标签的三维定位,且包括4个接入网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以一个RoF设备和4个接入网设备(如图1中的接入网设备1、接入网设备2、接入网设备3和接入网设备4)为例进行说明。其中,RoF设备可通过光纤分别连接接入网设备1、接入网设备2、接入网设备3和接入网设备4。RoF设备用于生成合路光信号,并通过光纤将合路光信号发送至各个接入网设备。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系统所涉及的无线定位方法包括基于测距的无线定位方法主要包括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无线定位法和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无线定位法等,在此不做限制。其中,基于TDOA的无线定位方法是通过测量待测目标节点至各个定位基站之间信号飞行时间差来估计待测目标节点的位置坐标的,因此其需要各个定位基站之间保持严格的时钟同步。
通常而言,时钟同步可理解为时钟时间(简称时间)和时钟频率(简称频率)的同步。目前,UWB系统和无线蜂窝网系统中的各个定位基站通常采用其内部的晶体振荡器产生振荡频率,并经锁相环将振荡频率倍频至高频后,以作为该基站的时钟频率,进而保持各定位基站间的频率同步。但是由于晶体振荡器在工艺制造时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即使各个定位基站所使用的晶体振荡器规格相同,但实际工作时,其频率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无法保证高精度的时钟同步。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频率确定方法,该方法可提高时钟同步的精度。
可理解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定位系统为UWB定位系统时,该UWB定位系统中涉及的接入网设备为UWB接入网设备。示例性地,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UWB定位系统包括一个RoF设备和4个UWB接入网设备(如图2中的UWB接入网设备1、UWB接入网设备2、UWB接入网设备3和UWB接入网设备4)。其中,RoF设备可通过光纤分别连接UWB接入网设备1、UWB接入网设备2、UWB接入网设备3和UWB接入网设备4。RoF设备用于生成合路光信号,并通过光纤将合路光信号发送至各个UWB接入网设备。
当定位系统为无线蜂窝网定位系统时,该无线蜂窝网定位系统所涉及的接入网设备为蜂窝网接入网设备。示例性地,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蜂窝网定位系统包括一个RoF设备和4个蜂窝网接入网设备(如图3中的蜂窝网接入网设备1、蜂窝网接入网设备2、蜂窝网接入网设备3和蜂窝网接入网设备4)。其中,RoF设备可通过光纤分别连接蜂窝网接入网设备1、蜂窝网接入网设备2、蜂窝网接入网设备3和蜂窝网接入网设备4。RoF设备用于生成合路光信号,并通过光纤将合路光信号发送至各个蜂窝网接入网设备。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是蜂窝网接入网设备,或者,也可以是超宽带接入网设备等,在此不做限制。为方便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将UWB接入网设备和蜂窝网接入网设备统称为接入网设备进行说明。
可选的,该定位系统还可以包括定位平台和/或应用平台。示例性地,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接入网设备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定位平台,定位平台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应用平台。具体地,当定位系统中各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来自标签的定位信号后,各接入网设备可分别记录接收到定位信号时的接收时间戳,并将定位信号和接收时间戳一并发送给定位平台。因此,定位平台可基于各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定位信号和接收时间戳,再结合定位算法确定出标签的位置坐标。可选的,定位平台还可以将确定出的标签的位置坐标发送至应用平台,以基于应用平台提供导航等功能。可选的,该定位系统还可以包括标签(即终端设备)等,在此不做限制。
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时钟频率确定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时钟频率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501~步骤S503,图5所示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接入网设备。或者,图5所示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其中,接入网设备可以是UWB接入网设备,或者也可以是蜂窝网接入网设备等,在此不做限制。为方便描述,图5以接入网设备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其中:
S501、接入网设备从光载无线通信RoF设备接收合路光信号。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RoF设备通过将第一频率的光信号和第二频率的光信号进行耦合,可生成合路光信号。具体地,上述RoF设备可包括第一激光器、第二激光器和激光合路器等。其中,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的输出端通过光纤连接激光合路器的输入端,上述生成合路光信号可理解为:通过第一波长的第一激光器生成第一频率的第一光信号。通过第二波长的第二激光器生成第二频率的第二光信号。通过激光合路器将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进行耦合,可得到合路光信号。其中,第一波长和第二波长可以为用于光纤通信的波长,例如,第一波长和第二波束可以为980nm至1550nm等,在此不做限制。可理解的,上述耦合得到的合路光信号为包括2个频率(即上述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的光信号。
示例性,以第一波长为1000.1nm,第二波长为1000.5nm为例,基于第一波长的第一激光器可生成第一频率约为299.7624817Thz的第一光信号,通过第二波长的第二激光器可生成第二频率约为299.6426366816Thz的第二光信号。其中,波长与频率满足:频率=光速/波长,其中,光速为299792458m/s。因此,基于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耦合得到的合路光信号可包括第一频率约为299.7624817Thz和第二频率约为299.6426366816Thz的光信号。
可选的,RoF设备除了包括第一激光器、第二激光器和激光合路器,还可以包括分路器。其中,激光合路器的输出端可通过光纤连接分路器的输入端,进而通过该分路器可以将基于激光合路器耦合得到的合路光信号转化为至少两路合路光信号。其中,该至少两路合路光信号中每路合路光信号皆包括2个频率(即上述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的光信号。因此,RoF设备可发送耦合得到的合路光信号。相应地,接入网设备可从RoF设备接收合路光信号。
S502、接入网设备将合路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接入网设备从RoF设备接收到合路光信号后,接入网设备可将合路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可通过该接入网设备(即接入网设备本身)内部(或描述为内置)的光电转换器将合路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可选的,接入网设备也可以基于与该接入网设备连接的外部光电转换器(或描述为外接的光电转换器)将合路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在此不做限制。为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接入网设备基于内置/内嵌的光电转换器进行合路光信号至电信号的转换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
例如,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定位系统包括RoF设备、4个接入网设备、定位平台和应用平台。其中,RoF设备包括第一激光器、第二激光器、合路器和功分器。各接入网设备中包括光电转换器。其中,RoF设备可通过光纤连接各个接入网设备,以用于向各个接入网设备发送所生成的合路光信号。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合路光信号后,可基于接入网设备中的光电转换器将合路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基于转换得到的电信号的信号频率设置各接入网设备的本地时钟频率。其中,各接入网设备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定位平台,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定位平台发送用于定位的相关参数。例如,定位参数可以是终端设备发送的定位信号和接收时间戳等。其中,定位平台也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应用平台,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应用平台发送定位平台基于定位算法所确定出的终端设备的位置坐标信息,使得应用平台可进一步根据接收到的位置坐标信息为终端设备的持有者提供导航等应用服务。
S503、接入网设备根据电信号的信号频率和第一预设规则设置本地时钟频率。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可根据上述转换得到电信号的信号频率和第一预设规则设置本地时钟频率。其中,电信号的信号频率等于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的频率差值绝对值。示例性地,以第一频率为299.7624817Thz和第二频率为299.6426366816Thz为例,因此,电信号的信号频率为119.8450184Ghz。其中,第一预设规则可包括:本地时钟频率为电信号的信号频率。也就是说,接入网设备可将电信号的信号频率设置为本地时钟频率。可选的,第一预设规则还可以包括:本地时钟频率满足:f0=f1/N,其中,f0表示本地时钟频率,f1表示电信号的信号频率,N为大于1的整数。也就是说,接入网设备可将电信号的信号频率降频(或描述为采样)后再设置为本地时钟频率。
其中,上述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的频率差值绝对值不小于预设阈值,示例性地,预设阈值可以是63.8976GHz,或者预设阈值也可以为大于63.8976GHz的频率,或者预设阈值也可以为小于63.8976GHz的频率等,在此不做限制。可理解的,由于目前基于晶体振荡器的方案能提供的最大频率为63.8976GHz,因此,为了使得本申请相比于基于晶体振荡器的方案能实现更高精度的时钟频率同步,本申请建议所采用的预设阈值为大于或者等于63.8976GHz的频率。
可选的,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将本地时钟时间与接入网设备所在的定位系统中其他接入网设备的时钟时间进行同步。进而,在本地时钟频率和本地时钟时间与定位系统中的其他接入网设备的时钟频率和时钟时间进行同步之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号,并确定接收到定位信号时的接收时间戳。进一步地,再向定位平台发送定位信号和接收时间戳,定位信号和接收时间戳用于确定终端设备的位置。
其中,以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所在的定位系统包括4个接入网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其中,该4个接入网设备分别为接入网设备1,接入网设备2,接入网设备3和接入网设备4。假设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接入网设备为接入网设备1,因此,接入网设备(即接入网设备1)将该接入网设备(即接入网设备1)的本地时钟时间与该接入网设备(即接入网设备1)所在的定位系统中其他接入网设备(即接入网设备2,接入网设备3和接入网设备4)的时钟时间进行同步可理解为:以某个接入网设备的时钟时间为基准(即确定基准接入网设备),其他接入网设备的时钟时间与该基准接入网设备的时钟时间保持一致。具体地,假设基准接入网设备为接入网设备1,因此,基准接入网设备可向其他接入网设备(即接入网设备2/3/4)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中包含发送时间戳信息TS1、基准接入网设备的坐标信息(假设为三维坐标信息x_base,y_base,z_base)。其中,接入网设备2/3/4中每个接入网设备收到第一消息后,可分别记录接收到该第一消息时的接收时间戳信息TSi(即时钟计时器值),并解析第一消息,以获取基准接入网设备的发送时间戳信息TS1和基准接入网设备的坐标信息。因此,接入网设备2/3/4中每个接入网设备可分别基于接收时间戳信息TSi,接入网设备的自身坐标信息(xi,yi,zi),基准接入网设备的坐标信息(x_base,y_base,z_base),基准接入网设备的发送时间戳TS1,计算接入网设备与基准接入网设备间的时间偏移ΔTSi。进而,接入网设备2/3/4中各接入网设备可基于ΔTSi校正自身的时钟,从而确保和基准接入网设备的时钟时间同步。其中,时间偏移ΔTSi的计算公式满足:
Figure BDA0003129135790000091
其中,F表示接入网设备的时钟频率,V表示光速,TS1表示基准接入网设备的发送时间戳信息,TSi表示接收时间戳信息。
其中,定位系统中各接入网设备间的时钟时间同步可以是仅初始化时进行一次时钟时间同步。其中,接入网设备的初始化可包括以下情况中的一种或多种:定位系统中各接入网设备第一次启动,或者,定位系统中存在任意接入网设备重启,或者,定位系统中有新的接入网设备加入等,在此不做限制。可选的,定位系统中各接入网设备间的时钟时间同步还可以是周期性地时钟时间同步,即:以预设时长为同步周期进行时钟时间同步,或者说,每间隔预设时长进行一次时钟时间同步。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同步周期可在基准接入网设备侧进行配置,例如,同步周期可以配置为分钟量级(例如同步周期可配置为1分钟,或5分钟,或10分钟,或30分钟等)的值,甚至可以配置为小时量级(例如同步周期可配置为1小时等)的值等,具体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可理解的,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接入设备间的时钟频率是基于相同合路光信号转换得到的电信号的信号频率设置的,因此,各接入网设备间的时钟频率可保持高度一致,不会短时间内出现时钟飘移,相比于现有技术由于无法保持时钟频率的高精度同步,导致需要频繁执行时钟同步操作(即同步周期需设置为几百毫秒量级)而言,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同步周期可设置得更长。也就是说,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时钟频率由外部提供统一的光电信号,各接入网设备内只做一次光电转换生成高频电信号用于时钟的计数,因此接入网设备间时钟频率高度一致,进而不需要频繁地进行时钟时间同步也可以确保接入网设备间的高精度的频率和时间同步,大大降低了同步次数,进而,还可以减少接入网设备间的消息收发(例如上述用于时钟时间同步的第一消息的收发),降低接入网设备的功耗。
其中,当接入网设备1的本地时钟频率和本地时钟时间与定位系统中的其他接入网设备(即接入网设备2/3/4)的时钟频率和时钟时间进行同步之后,定位系统中各接入网设备可接收来自定位标签(或描述为终端设备)的定位信号,并确定接收到定位信号时的接收时间戳,进一步地,各接入网设备可将定位信号和接收时间戳等信息发送给定位平台,以使定位平台可根据接收到的各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定位信号和接收时间戳确定终端设备的位置。
可理解的,在定位阶段,可由终端设备主动向接入网设备发送定位信号以用于终端设备的坐标定位,例如,终端设备可周期性地向接入网设备发送定位信号以用于终端设备的坐标定位,可选的,也可以由定位系统中的接入网设备(例如,基准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请求消息,以触发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定位信号以用于终端设备的坐标定位,例如,基准接入网设备可周期性地向终端设备发送请求消息,以触发终端设备发送定位信号用于坐标定位,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
其中,当定位平台接收到各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定位信号和接收时间戳后,定位平台可通过定位算法进行坐标定位。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以接入网设备所在的定位系统包括4个接入网设备(即接入网设备1/2/3/4)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定位算法进行说明:
终端设备发送定位信号,接入网设备1/2/3/4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定位信号,由于终端设备与各个接入网设备间的距离不同,因此使得各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定位信号的接收时间戳也有所差异。为方便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将接入网设备1的接收时间戳记录为Time1,将接入网设备2的接收时间戳记录为Time2,将接入网设备3的接收时间戳记录为Time3,将接入网设备4的接收时间戳记录为Time4。其中,接入网设备1的坐标为(x1,y1,z1),接入网设备2的坐标为(x2,y2,z2),接入网设备3的坐标为(x3,y3,z3),接入网设备4的坐标为(x4,y4,z4)。终端设备的坐标为(x,y,z)。各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间的距离分别为:
接入网设备1与终端设备的距离:
Figure BDA0003129135790000101
接入网设备2与终端设备的距离:
Figure BDA0003129135790000102
接入网设备3与终端设备的距离:
Figure BDA0003129135790000103
接入网设备4与终端设备的距离:
Figure BDA0003129135790000104
其中,Di表示接入网设备i与终端设备间的距离,其中i=1,2,3,4。
以上四个公式(即公式(1)~公式(4))可变换为距离差公式(例如,变换为公式1与其他公式相减),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3129135790000105
Figure BDA0003129135790000106
Figure BDA0003129135790000107
进一步地,针对上述公式(即公式(5)~公式(7))中的距离差,该距离差还可以变换为通过时间来表示,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3129135790000108
Figure BDA0003129135790000109
Figure BDA00031291357900001010
其中,V表示光速。对于上述公式8~公式10来说,光速V、接收时间戳Time1,Time2,Time3,Time4,4个接入网设备的坐标(xi,yi,zi)(即(x1,y1,z1)),(x2,y2,z2),(x3,y3,z3),(x4,y4,z4))皆为已知的,因此,通过求解公式8~公式10中的x,y,z,即可确定出终端设备的坐标(x,y,z)。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基于定位平台确定出终端设备的坐标位置信息后,定位平台还可以将确定出的坐标位置信息发送至应用平台,以基于应用平台提供导航、自动驾驶、辅助驾驶等功能,在此不做限制。
可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接入网设备可以为UWB接入网设备(即UWB定位系统中的接入网设备),或者也可以为蜂窝网接入网设备(即蜂窝网定位系统中的接入网设备)。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UWB接入网设备,或者也可以是蜂窝网接入网设备。其中,当接入网设备为UWB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将UWB接入网设备与蜂窝网接入网设备进行融合,即将UWB定位系统与蜂窝网系统进行融合,以用于执行终端设备(或描述为标签)的坐标定位。
示例性地,请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定位系统包括RoF设备、4个UWB接入网设备、4个蜂窝网接入网设备、定位平台和应用平台。其中,RoF设备包括第一激光器、第二激光器、合路器和功分器。各UWB接入网设备中包括光电转换器。其中,RoF设备可通过光纤连接各个UWB接入网设备,以用于向各个UWB接入网设备发送所生成的合路光信号。UWB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合路光信号后,可基于UWB接入网设备中的光电转换器将合路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基于转换得到的电信号的信号频率设置各UWB接入网设备的本地时钟频率。其中,各UWB接入网设备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各蜂窝网接入网设备(如图7所示,UWB接入网设备1连接蜂窝网接入网设备1,UWB接入网设备2连接蜂窝网接入网设备2,UWB接入网设备3连接蜂窝网接入网设备3,UWB接入网设备4连接蜂窝网接入网设备4),各蜂窝网接入网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定位平台。进而,UWB接入网设备可通过蜂窝网接入网设备将基于自身接收到的定位信号和记录的接收时间戳转发给定位平台,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定位平台发送用于定位的相关参数。例如,定位参数可以是终端设备发送的定位信号和接收时间戳等。其中,定位平台还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应用平台,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应用平台发送定位平台基于定位算法所确定出的终端设备的位置坐标信息,使得应用平台可进一步根据接收到的位置坐标信息为终端设备的持有者提供导航等应用服务。可理解的,室内蜂窝网接入网设备进行时钟同步时,各室内蜂窝网接入网设备本身是采用卫星信号进行时钟时间同步,以及采用相同规格的晶体振荡器产生振荡频率进行时钟频率同步的。其中,由于室内障碍物遮挡导致的室内信号接收弱,以及晶体振荡器所产生振荡频率存在差异,因此会大大降低时钟同步的精度,导致终端设备的定位精度低。基于此,本申请通过在室内蜂窝网接入网设备上外接UWB接入网设备,可协助蜂窝网提升对终端的定位精度,并确保了在将来5G/6G的室内场景的应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接入网设备通过使用统一的外部基准时钟(即基于RoF设备提供的合路光信号所转换得到的电信号的信号频率确定时钟频率),可使得各接入网设备间时钟频率高度一致,不会短时间内出现时钟飘移,不同步的情况,且由于基于RoF设备可生成高频时钟(例如,大于63.8976GHz的时钟频率),相比于目前通过晶体振荡器能够提供的最高63.8976GHz的时钟频率而言,本申请实施例可提升时钟分辨率(其中时钟分辨率等于时钟频率的倒数),进而提升时钟同步精度(其中时钟同步精度等于时钟分辨率与光速的乘积),而时钟同步的精度直接影响标签的定位精度,因此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标签的定位精度。
举例来说,以本申请所涉及的第一频率为299.7624817Thz和第二频率为299.6426366816Thz为例,因此,电信号的信号频率为119.8450184Ghz。若第一预设规则为将电信号的信号频率设置为时钟频率,则当电信号的信号频率为119.8450184Ghz,时钟频率也为119.8450184Ghz。因此,时钟分辨率为1/119.8450184Ghz,即约等于8.344皮秒,时钟同步精度为1/119.8450184Ghz*光速,即约等于2.5毫米。其中,针对基于晶体振荡器提供时钟频率的方案而言,其能够提供的最高频率为63.8976GHz,因此,时钟分辨率为1/63.8976GHz,即约等于15.65皮秒,时钟同步精度为1/63.8976GHz*光速,即约等于4.6毫米。由此可知,相比于基于晶体振荡器的方案,时钟同步精度能达到4.6毫米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时钟同步精度可达到2.5毫米,显而易见,由于2.5毫米<4.6毫米,因此本申请的时钟同步精度更高。
下面将结合图8~图9对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的通信装置8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5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该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接入网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图8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收发单元801和处理单元802。其中,处理单元802,用于进行数据处理。收发单元801集成有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收发单元801也可以称为通信单元。或者,也可将收发单元801拆分为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下文的处理单元802和收发单元801同理,下文不再赘述。其中: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801,用于从光载无线通信RoF设备接收合路光信号,上述合路光信号由第一频率的光信号和第二频率的光信号耦合得到;处理单元802,用于将上述合路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上述处理单元802,还用于根据上述电信号的信号频率和第一预设规则设置本地时钟频率,其中,上述电信号的信号频率等于上述第一频率与上述第二频率的频率差值绝对值。
该通信装置的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图5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对接入网设备功能的相关描述,在此不赘述。
请一并参见图8,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5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RoF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该装置可以是RoF设备,也可以是RoF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RoF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图8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收发单元801和处理单元802。其中: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802,用于生成合路光信号,上述合路光信号由第一频率的光信号和第二频率的光信号耦合得到,上述第一频率与上述第二频率的频率差值绝对值用于确定上述RoF设备所在定位系统的时钟频率;收发单元801,用于发送上述合路光信号。
该通信装置的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图5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对RoF设备功能的相关描述,在此不赘述。
请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90,用于实现上述图5中接入网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或用于接入网设备的装置。用于接入网设备的装置可以为接入网设备内的芯片系统或芯片。其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或者,通信装置90,用于实现上述图5中RoF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是RoF设备或用于RoF设备的装置。用于RoF设备的装置可以为RoF设备内的芯片系统或芯片。其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通信装置9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20,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接入网设备或RoF设备的数据处理功能。装置9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910,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接入网设备或RoF设备的收发操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例如,通信接口910用于装置9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处理器920利用通信接口910收发数据,并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图5上述的方法。
具体地,当通信装置90为RoF设备时,处理器920还可以为激光器、合路器和功分器组成的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生成多路合路光信号。
装置9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930,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930和处理器920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920可能和存储器930协同操作。处理器920可能执行存储器930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
当装置90开机后,处理器920可以读取存储器930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920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图未示意),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装置90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920,处理器920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在另一种实现中,上述的射频电路和天线可以独立于进行基带处理的处理器920而设置,例如在分布式场景中,射频电路和天线可以与独立于通信装置,呈拉远式的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910、处理器920以及存储器930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9中以存储器930、处理器920以及通信接口910之间通过总线940连接,总线在图9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上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装置90具体是用于接入网设备或RoF设备的装置时,例如装置90具体是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时,通信接口910所输出或接收的可以是基带信号。装置90具体是接入网设备或RoF设备时,通信接口910所输出或接收的可以是射频信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操作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操作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上述图5方法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图5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定位系统,该定位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和RoF设备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操作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示例性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本申请提供的各实施例的描述可以相互参照,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例如关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装置、设备的功能以及执行的操作可以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各方法实施例之间、各装置实施例之间也可以互相参考、结合或引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5)

1.一种时钟频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钟频率确定方法适用于接入网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从光载无线通信RoF设备接收合路光信号,所述合路光信号由第一频率的光信号和第二频率的光信号耦合得到;
将所述合路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根据所述电信号的信号频率和第一预设规则设置本地时钟频率,其中,所述电信号的信号频率等于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第二频率的频率差值绝对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包括:
所述本地时钟频率为所述电信号的信号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包括:
所述本地时钟频率满足:
f0=f1/N;
其中,所述f0表示所述本地时钟频率,所述f1表示所述电信号的信号频率,N为大于1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本地时钟时间与所述接入网设备所在的定位系统中其他接入网设备的时钟时间进行同步;
在所述本地时钟频率和所述本地时钟时间与所述定位系统中的其他接入网设备的时钟频率和时钟时间进行同步之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号,并确定接收到所述定位信号时的接收时间戳;
向定位平台发送所述定位信号和所述接收时间戳,所述定位信号和所述接收时间戳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为超宽带UWB接入网设备;所述向定位平台发送所述定位信号和所述接收时间戳,包括:
通过蜂窝网接入网设备向所述定位平台发送所述定位信号和所述接收时间戳。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第二频率的频率差值绝对值不小于预设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阈值为63.8976GHz。
8.一种时钟频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钟频率确定方法适用于光载无线通信RoF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合路光信号,所述合路光信号由第一频率的光信号和第二频率的光信号耦合得到,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第二频率的频率差值绝对值用于确定所述RoF设备所在定位系统的时钟频率;
发送所述合路光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第二频率的频率差值绝对值不小于预设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阈值为63.8976GHz。
1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为接入网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从光载无线通信RoF设备接收合路光信号,所述合路光信号由第一频率的光信号和第二频率的光信号耦合得到;
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合路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电信号的信号频率和第一预设规则设置本地时钟频率,其中,所述电信号的信号频率等于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第二频率的频率差值绝对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包括:
所述本地时钟频率为所述电信号的信号频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包括:
所述本地时钟频率满足:
f0=f1/N;
其中,所述f0表示所述本地时钟频率,所述f1表示所述电信号的信号频率,N为大于1的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本地时钟时间与所述接入网设备所在的定位系统中其他接入网设备的时钟时间进行同步;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本地时钟频率和所述本地时钟时间与所述定位系统中的其他接入网设备的时钟频率和时钟时间进行同步之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定位信号,并确定接收到所述定位信号时的接收时间戳;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定位平台发送所述定位信号和所述接收时间戳,所述定位信号和所述接收时间戳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为超宽带UWB接入网设备;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蜂窝网接入网设备向所述定位平台发送所述定位信号和所述接收时间戳。
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第二频率的频率差值绝对值不小于预设阈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阈值为63.8976GHz。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为光载无线通信RoF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生成合路光信号,所述合路光信号由第一频率的光信号和第二频率的光信号耦合得到,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第二频率的频率差值绝对值用于确定所述RoF设备所在定位系统的时钟频率;
收发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合路光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与所述第二频率的频率差值绝对值不小于预设阈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阈值为63.8976GHz。
2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收发器耦合,所述处理器和所述收发器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所述处理器和所述收发器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装置之外的其它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装置之外的其它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和如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载无线通信RoF设备。
CN202110699284.8A 2021-06-23 2021-06-23 时钟频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55152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9284.8A CN115515216A (zh) 2021-06-23 2021-06-23 时钟频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PCT/CN2022/096484 WO2022267846A1 (zh) 2021-06-23 2022-05-31 时钟频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US18/390,615 US20240137199A1 (en) 2021-06-23 2023-12-20 Clock frequency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9284.8A CN115515216A (zh) 2021-06-23 2021-06-23 时钟频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15216A true CN115515216A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00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9284.8A Pending CN115515216A (zh) 2021-06-23 2021-06-23 时钟频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37199A1 (zh)
CN (1) CN115515216A (zh)
WO (1) WO202226784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7190B (zh) * 2016-05-23 2018-10-1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8023723B (zh) * 2016-11-04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率同步的方法以及从时钟
JP6618657B2 (ja) * 2017-05-23 2019-12-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地上局装置および地上アンテナ装置
CN110166160B (zh) * 2019-05-27 2020-04-03 山东大学 星形网络时间频率同步系统及同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37199A1 (en) 2024-04-25
WO2022267846A1 (zh) 2022-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47722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위치 측정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RU2713477C1 (ru) Система поз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CN114731638A (zh) 侧行定位方法和装置
KR101836837B1 (ko) 측위 시스템 내 시간 차이 보상 방법 및 그에 따른 측위 시스템
Bonafini et al. Evaluating indoor and outdoor localization services for LoRaWAN in Smart City applications
US10048352B2 (en) Determination of location of a mobile device having time-stamping capability
Qian et al. An Overview of Ultra-Wideband Technology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UWB-TWR in Simulation and Real Environment.
Panta et al. Distance Variation Monitoring with Wireless Two-way Interferometry (Wi-Wi).
Saad et al. High accuracy location estimation for a Mobile Tag using one-way UWB signaling
WO2023226680A1 (zh) 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WO2023236682A1 (zh) 定位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5515216A (zh) 时钟频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EP4199613A1 (en) Cooperative positio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867142B (zh) 无线定位方法、装置、定位辅助设备、目标设备以及系统
Lu et al. Joint positioning and tracking via NR sidelink in 5G-empowered industrial IoT: Releasing the potential of V2X technology
CN114125697B (zh) 一种协作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3556670A (zh) 定位系统、定位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033295B (zh) 协作到达时间(CToA)测量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TWI837352B (zh) 定位系統、定位方法及行動終端
EP4113153A1 (en) Node positioning
WO2023151590A1 (zh) 组定位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51310A1 (zh)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WO2024012237A1 (zh) 感知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设备
EP421341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20256496A1 (en) Constant-information ranging for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in a joint positioning-communications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