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12662A - 图像显示方法、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方法、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12662A
CN115512662A CN202211371016.4A CN202211371016A CN115512662A CN 115512662 A CN115512662 A CN 115512662A CN 202211371016 A CN202211371016 A CN 202211371016A CN 115512662 A CN115512662 A CN 115512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od
duty ratio
display
luminous
bright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710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延凯
王月文
孔祥永
刘长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7101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126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12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1266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1647 priority patent/WO2024093586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图像显示方法、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该方法用于显示屏的DDIC芯片,该方法包括:在第K帧图像的显示过程中,基于当前显示参数调整发光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所述发光占空比指所述EM周期内发光时长的占比,所述EM周期包括发光阶段和关闭阶段,K为正整数。DDIC芯片调整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补偿屏幕亮度,避免因屏幕亮度变化导致的闪烁现象,进而提高显示屏的图像显示质量。

Description

图像显示方法、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图像显示方法、显示驱动电路(Display Driver Integrated Circuit,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背景技术
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作为一种应用自发光的显示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式设备等终端中。
图像显示过程中,DDIC芯片控制显示屏中发光二极管进行周期性开关,即周期性控制发光二极管发光和熄灭,以保证显示屏处于持续亮屏状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显示方法、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显示方法,所述方法用于显示屏的显示驱动电路DDIC芯片,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K帧图像的显示过程中,基于当前显示参数调整发光(Emission,EM)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所述发光占空比指所述EM周期内发光时长的占比,所述EM周期包括发光阶段和关闭阶段,K为正整数。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DDIC芯片,所述DDIC芯片应用于显示屏,所述DDIC芯片用于:
在第K帧图像的显示过程中,基于当前显示参数调整发光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所述发光占空比指所述EM周期内发光时长的占比,所述EM周期包括发光阶段和关闭阶段,K为正整数。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模组,所述显示屏模组包括显示屏和DDIC芯片,所述DDIC芯片用于驱动所述显示屏,所述DDIC芯片用于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显示屏和DDIC芯片,所述AP与所述DDIC芯片之间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相连,所述DDIC芯片用于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DDIC芯片通过调整EM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实现对EM周期内发光时长的调整,以此补偿因漏电导致的屏幕亮度变化,提高了图像显示过程中屏幕亮度的稳定性,避免因屏幕亮度变化导致的闪烁现象,有助于提高显示屏的图像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中不同刷新率下屏幕亮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采用PWM技术调整EM周期发光占空比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调整EM周期发光占空比后,屏幕亮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EM周期发光占空比调整前的屏幕亮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EM周期发光占空比调整后的屏幕亮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图7是亮度变化曲线表征亮度与EM周期相关关系不规律的情况下,EM周期占空比调整前,屏幕亮度与时间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亮度变化曲线表征亮度与EM周期相关关系不规律的情况下,EM周期占空比调整后,屏幕亮度与时间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10是调整EM扫描过程中指定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时,屏幕亮度与时间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刷新率:显示屏每秒进行图像刷新的次数,单位为Hz。其中,画面显示流畅度与刷新率相关,且刷新率越高,画面显示流畅度越高。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场景下显示屏的刷新率不同,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画面显示需求。比如,在静态文本阅读场景下,由于文本在短时间内并不会频繁变化,因此显示屏的刷新率被设置为10Hz;在视频播放场景下,由于视频帧率通常低于60Hz,因此显示屏的刷新率被设置为60Hz;而在游戏场景下,由于游戏画面变化较快,且对流畅度的要求较高,因此显示屏的刷新率被设置为120Hz。
发光(Emission,EM)周期:EM信号是一种面板行开关信号,用于控制当前行像素是否发光。开关信号的开关周期称为EM周期,每个EM周期内分为发光(Emission ON)和关闭(Emission OFF)两个阶段,其中,发光时长(即发光阶段的持续时长)在一个EM周期内的占比称为发光占空比(Emission Duty)。
EM频率:EM频率即为产生EM信号的频率。通常情况下,EM频率为刷新率的整数倍,即在两次图像刷新期间进行多次EM开关,EM刷新率与刷新率的比值即为单次图像刷新对应的EM脉冲次数(EM-pulse-no)。比如,当刷新率为60Hz时,EM频率为240Hz或360Hz,对应的EM-pulse-no分别为4和6。
工作状态下,DDIC芯片控制图像刷新的同时,还需要发出EM信号控制显示屏发光,这样才能使显示屏显示出相应的图像。为了保证显示屏亮度,在相邻两次图像刷新之间,DDIC芯片需要控制显示屏进行多次发光。
然而,由于显示屏的材质和调校方式不同,因此不同显示屏的显示特性不同,相应的,不同显示屏在亮度保持方面的表现也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如果使用LTPS(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低温多晶硅)材料作为显示屏的基板材料,由于LTPS有源层迁移率较大,因此基板漏电流较大,导致在完成一次图像扫描后,屏幕亮度衰减严重,而在下一次图像扫描时,因重新为当前行像素电路提供电压,所以屏幕亮度瞬间提升,最终出现屏幕闪烁现象。
以LTPS显示屏的EM频率为360Hz为例,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不同刷新率下屏幕亮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屏幕亮度。
图1中左侧标注的数值是指刷新率,由于EM频率往往是刷新率的整数倍,所以在相邻两次图像刷新过程中存在多个EM周期。如图1所示,刷新率为90Hz时,EM频率为360Hz,所以在相邻两次图像刷新过程中应当存在4个EM周期。同理,当刷新率为40Hz时,相邻两次图像刷新过程中存在9个EM周期。
从图1中可以看出,由于LTPS显示屏漏电严重,因此完成一次图像刷新后,屏幕亮度随着时间延长不断衰减。当进行下一次图像刷新时,屏幕亮度突然升高会从视觉上带来闪烁感,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随着刷新率降低,屏幕亮度跃变幅度越大,闪烁感越明显。
为了缓解画面闪烁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DDIC芯片调整EM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补偿因漏电导致的屏幕亮度变化,避免图像刷新时出现屏幕亮度跃变的问题,以此缓解画面闪烁现象,提高显示屏的图像显示质量。
图2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用于DDIC芯片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在第K帧图像的显示过程中,基于当前显示参数调整EM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发光占空比指EM周期内发光时长的占比,EM周期包括发光阶段和关闭阶段,K为正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K帧图像的图像帧数据可以是AP传输的一帧新的图像帧数据,或者,该图像帧数据是DDIC芯片缓存的一帧历史图像帧数据(即DDIC芯片在未接收到新的图像帧数据的情况下,会基于历史图像帧数据进行重复刷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K帧图像的完整显示过程中(包括图像扫描),DDIC芯片基于当前显示参数调整EM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DDIC芯片基于第K帧图像的图像帧数据进行图像扫描过程中,按照初始发光占空比进行EM扫描;在完成图像扫描的情况下,DDIC芯片基于当前显示参数调整EM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这种情况下,在进行第K+1帧图像扫描之前,DDIC芯片将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调整为初始值,从而在第K+1帧图像的图像扫描过程中,基于初始发光占空比进行EM扫描,并在完成第K+1帧图像扫描的情况下,调整EM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DDIC芯片基于EM扫描过程中屏幕亮度的变化特性,调整EM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
其中,发光占空比指EM周期内发光时长的占比,EM周期包括发光阶段和关闭阶段。发光占空比的大小会对屏幕亮度造成影响,其中,发光占空比越高,发光时长越长,相应的,屏幕亮度越高;发光占空比越小,发光时长越短,屏幕亮度越低。
可选的,根据不同的屏幕亮度变化情况,DDIC芯片可以提高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也可以降低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由于人眼感知亮度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因此提高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后,EM周期内显示屏的累积亮度提升,人眼感觉显示屏的亮度提升;相反的,降低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后,EM周期内显示屏的累积亮度降低,人眼感觉显示屏的亮度降低。
关于调整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的方式,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DDIC芯片可以通过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技术对EM周期内发光占空比进行调节。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具体的调整方式进行限定。
图3是采用PWM技术调整EM周期发光占空比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当采用PWM方式进行发光占空比调整过程中,高电平表示发光阶段,低电平表示关闭阶段。PWM技术是采用方波进行调制的,通过调整高低电平的持续时长实现发光占空比的调整。t1至t5是两个EM周期持续的时间,第一个EM周期是从t1到t3,第二个周期是从t3到t5,两个EM周期的时长一致,即t3-t1=t5-t3。其中,t1到t2为发光阶段,t2到t3为关闭阶段。发光占空比是发光时长占据EM周期时长的比例,图3中第1个EM周期发光时长为t2-t1,因此,第1个EM周期发光占空比为t2-t1/t3-t1,第2个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为t4-t3/t5-t3。通过PWM调整发光占空比后,第二个EM周期高电平持续时间增加,进而使得第二个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大于第一个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即t4-t3/t5-t3>t2-t1/t3-t1
以LTPS显示屏的EM频率为360Hz为例,图4是在图1的基础上DDIC芯片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调整EM周期发光占空比后,屏幕亮度与时间关系示意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屏幕亮度。在图4中,由上至下刷新率分别为120Hz、90Hz、60Hz以及40Hz。其中,刷新率为120Hz时,DDIC芯片通过延长第2、第3个EM周期内的发光时长,提高了第2、第3个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刷新率为90Hz时,DDIC芯片通过延长第2、第3、第4个EM周期内的发光时长,提高了第2、第3、第4个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刷新率为60Hz时,DDIC芯片通过延长第2到第6个EM周期内的发光时长,提高了第2到第6个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刷新率为40时,DDIC芯片通过延长第2到第9个EM周期内的发光时长,提高了第2到第9个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
由于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提高,因此,每个EM周期内的亮度提高,从而补偿因屏幕漏电导致的亮度降低,使EM扫描过程中屏幕亮度保持稳定,进而避免出现相邻图像帧显示过程之间的亮度跃变。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人眼感受到的屏幕闪烁是由于屏幕亮度变化造成的,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EM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随时间变化,以使得不同EM周期内的显示屏的累积亮度的亮度差在差值范围内。其中,该亮度差值是人眼无法感受到的亮度变化幅度。比如,显示屏显示255灰阶画面的过程中,人眼可察觉的亮度变化幅度为0.8%,即相邻EM周期的累积亮度的变化幅度在0.8%以内无法被人眼察觉,超过0.8%则能够被人眼察觉。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DDIC芯片通过调整EM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实现对EM周期内发光时长的调整,提高了图像显示过程中屏幕亮度的稳定性,避免因屏幕亮度变化导致的闪烁现象,有助于提高显示屏的图像显示质量。
此外,未采用上述方案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屏幕过度闪烁,显示屏支持的最低刷新率通常较高;而采用上述EM周期调整机制后,显示屏在屏幕闪烁问题能够得到缓解,在低刷新率场景下尤为明显,因此显示屏能够支持更低的刷新率,一方面提升了显示屏的变频范围,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显示过程中的显示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存储有发光占空比曲线,该发光占空比曲线用于表征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的对应关系。DDIC芯片在调整EM周期发光占空比时,即基于该发光占空比曲线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占空比曲线是基于未调整发光占空比情况下显示屏在特定频率下显示过程中的亮度变化曲线生成。
比如,30Hz对应的发光占空比曲线是基于未调整发光占空比情况下显示屏在30Hz下显示过程中的亮度变化曲线生成;60Hz对应的发光占空比曲线是基于未调整发光占空比情况下显示屏在60Hz下显示过程中的亮度变化曲线生成。
为了适应不同灰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发光占空比曲线基于特定频率下显示屏显示不同灰阶图像过程中的多条亮度变化曲线生成。
比如,以灰阶范围为0-255,灰阶步长为10(也可以采用其他步长)为例,获取显示屏在30Hz下显示不同灰阶图像过程中的多条亮度变化曲线,并对多条亮度变化曲线进行拟合得到目标亮度变化曲线,从而基于目标亮度变化曲线生成30Hz对应的发光占空比曲线。
可选的,该发光占空比曲线固设在DDIC芯片中,DDIC芯片直接读取使用,或者,该发光占空比曲线存储在终端的存储器中,DDIC芯片可以从该存储器中读取并使用。并且,该发光占空比曲线支持更新。
由于DDIC芯片是根据刷新率进行周期性图像刷新,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光占空比曲线用于指示单帧图像显示过程中各个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当EM频率为360Hz,刷新率为60Hz时,该发光占空比曲线用于指示单帧图像显示过程中6个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当EM频率为360Hz,刷新率为30Hz时,该发光占空比曲线用于指示单帧图像显示过程中12个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
关于发光占空比曲线的生成方式,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开发人员试验不同发光占空比下的屏幕亮度变化情况,通过多次试验得到每一个EM周期对应的发光占空比,该发光占空比能够使屏幕亮度尽可能保持一致,最终形成发光占空比曲线,并将该发光占空比曲线存储在终端中。工作状态下,DDIC芯片读取存储的发光占空比曲线,再基于发光占空比曲线,调整EM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
可选的,发光占空比曲线所指示不同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可能各不相同,也有可能部分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相同,部分不同。
比如,当发光占空比曲线指示12个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时,12个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各不相同,或者,奇数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相同,偶数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相同,且奇数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与偶数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不同。
由于不同显示屏的属性不同,所以对应的亮度变化曲线不同,相应的,对应的发光占空比曲线不同。下面对几种类型的发光占空比曲线进行说明。
发光占空比曲线表征的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的相关性关系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在亮度变化曲线表征亮度随时间降低的情况下,发光占空比曲线表征的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亮度变化曲线用于表征屏幕亮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亮度变化曲线表征亮度随时间降低的情况下,即屏幕亮度随着EM周期的增加而减弱,此时需要适当的增加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进行亮度补偿。此外,随着亮度降低越来越严重,需要增加的EM周期发光占空比也应适当的变大,以此来补偿更多损失的亮度。
以LTPS显示屏的EM频率为360Hz为例,图1是未调整EM周期发光占空比时的屏幕亮度与时间变化关系示意图,其中,因为每一个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都相同,伴随着漏电情况的发生,屏幕亮度也逐渐减弱。可见亮度变化曲线表征亮度随时间降低。
图4是在图1的基础上,对EM周期发光占空比进行调整后的屏幕亮度与时间变化关系示意图。相较于图1,图4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明显增加,随着EM周期的增加,屏幕亮度减弱幅度越来越大,发光占空比的增加幅度也应越来越大。例如,未调整EM周期时的发光占空比为20%,在调整EM周期发光占空比后,第一个周期占空比保持不变,第二个周期占空比调整为25%,第三个周期占空比调整为32%,第四个周期发光占空比为42%,通过增加EM周期发光占空比,来避免屏幕亮度减弱造成的屏幕闪烁问题。可见,发光占空比曲线表征的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呈正相关关系。
二、在亮度变化曲线表征亮度随时间升高的情况下,发光占空比曲线表征的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呈负相关关系。
由于低温多晶氧化物(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Oxide,LTPO)材料的屏幕漏电量较低,能够很好的保持屏幕亮度,因此,屏幕亮度随EM周期的增加而增强,亮度变化曲线表征亮度随时间升高。此时,屏幕亮度也会产生由高到低的跃变,进而导致屏幕闪烁。这种情况下,在对EM周期发光占空比进行调整,应当适当减小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且随着EM周期的增加,屏幕亮度增加幅度越来越大,发光占空比的减小量应当逐渐增大。
以LTPO屏幕,EM频率360Hz为例,图5是刷新率为90Hz时的EM周期发光占空比调整前的屏幕亮度与时间变化关系示意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屏幕亮度。由于LTPO材料的特性,屏幕亮度因EM扫描而逐渐增强,亮度变化曲线表征亮度随时间升高。当进行K+1帧图像显示时,会因为亮度恢复出现亮度跃变的情况(亮度由高变低)。
图6为调整EM周期发光占空比后的屏幕亮度与时间变化关系示意图。经过调整后,EM周期中的发光占空比明显减少,随着EM周期的增加,发光占空比不断减小,且减小幅度逐渐增大。例如,未调整EM周期时的发光占空比为20%,在调整EM周期发光占空比后,第一个周期占空比保持不变,第二个周期占空比调整为18%,第三个周期占空比调整为14%,第四个周期发光占空比为9%,通过减小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来避免屏幕亮度增加造成的屏幕闪烁。
三、在亮度变化曲线表征第一时间区间内亮度随时间升高,且第二时间区间内亮度随时间降低的情况下,发光占空比曲线表征第一时间区间内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呈负相关关系,且第二时间区间内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呈正相关关系。
其中,发光占空比曲线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一时间区间和第二时间区间,并且第一时间区间和第二时间区间的先后不作限定。
上述两种情况中屏幕亮度与EM周期呈单向变化关系,但是由于屏幕材料或调校方式等因素,可能导致屏幕亮度随时间的关系变化不规律,可能存在屏幕亮度在某一时段升高,在另一时段降低的现象。
因此,可以将连续的亮度变化曲线表征亮度随时间升高的时间段设定为第一时间区间,将连续的亮度变化曲线表征亮度随时间降低的时间段设定为第二时间区间,第一时间区间内屏幕亮度随着EM周期的增加而减弱,此时需要适当的增加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进行亮度补偿。第二时间区间内,屏幕亮度随EM周期的增加而增强,应当适当减小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避免屏幕亮度持续增强。
其中,第一时间区间与第二时间区间内均可包含多个EM周期,下面以第一时间区间和第二时间区间均包含4个EM周期为例,说明发光占空比曲线与EM周期的关系。图7是亮度变化曲线表征亮度随时间变化关系不规律的情况下,EM周期占空比调整前,屏幕亮度与时间变化关系示意图。其中,将第1个至第4个EM周期设定为第一时间区间,第一时间区间内屏幕亮度随时间升高,将第五个至第8个EM周期设定为第二时间区间,第二时间区间内亮度随时间降低。图8为亮度变化曲线表征亮度随时间变化关系不规律的情况下,EM周期发光占空比调整后,屏幕亮度与时间变化关系示意图,调整EM周期发光占空比后的第一时间区间内,通过逐渐减小发光占空比进而控制屏幕亮度保持不变,因此发光占空比曲线表征第一时间区间内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呈负相关关系。第二时间区间内,增加了EM周期发光占空比,可见随EM周期的增加,发光占空比不断增加,在EM周期不变的情况下,发光占空比逐渐增加,即第二时间区间内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呈正相关关系。
屏幕材料和调校方式作为两种影响屏幕亮度变化的固有因素,使用屏幕过程中不可调整。然而,屏幕亮度变化除了与这两种固有的因素有关外,可能还与屏幕实时工作状态有关,如,与屏幕亮度和屏幕刷新率等因素有关。进而,可能存在多种发光占空比曲线,因此,在基于发光占空比曲线,调整EM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时,DDIC芯片应选取合适的发光占空比曲线作为调整依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DDIC芯片基于当前显示参数确定发光占空比曲线,不同显示参数对应不同发光占空比曲线,其中,显示参数包括刷新率和屏幕亮度中的至少一种。
图9是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901,基于当前显示参数确定发光占空比曲线。
其中,不同显示参数对应不同发光占空比曲线。显示参数包括刷新率和屏幕亮度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显示参数包括刷新率的情况下,所使用的屏幕支持的刷新率数量即为发光占空比曲线的数量。例如,某种屏幕支持40Hz、60Hz、90Hz、120Hz这四种屏幕刷新率,在四种情况下分别试验,可得到四条发光占空比曲线。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显示参数包括屏幕亮度的情况下,可设置的屏幕亮度等级数量即为发光占空比曲线的数量。例如,某种屏幕可调节亮度等级可分为0nit-250nit、250nit-350nit、350nit-500nit三种,在这三种亮度下分别试验,可得到三条发光占空比曲线。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显示参数同时包括屏幕亮度和刷新率的情况下,对两种参数可能的所有情况进行排列组合后的总数即为发光占空比曲线的数量。例如,某种屏幕支持40Hz、60Hz、90Hz、120Hz这四种屏幕刷新率,这种屏幕可调节亮度等级分为0nit-250nit、250nit-350nit、350nit-500nit三种,此时对这两个参数种类进行排列组合后可得到的组合结果共12种,对每种组合方式进行试验,每一种方式均可得到对应的发光占空比曲线,共12条,如表1所示。
Figure BDA0003925499790000111
表1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当前屏幕亮度为270nit,刷新率为60Hz时,基于这两种显示参数,结合表1的对应关系,DDIC芯片确定第5发光占空比曲线为当前显示参数条件下的发光占空比曲线。
步骤902,基于发光占空比曲线调整EM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
本申请实施例是基于当前显示参数确定发光占空比曲线,当然,也可以根据其他多种因素或其结合确定发光占空比曲线,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DDIC芯片基于实时的显示参数,从若干条候选发光占空比曲线中确定出适用于当前显示场景的发光占空比曲线,进而基于发光占空比曲线对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进行调整,有助于提高不同显示场景屏幕亮度的稳定性,进而解决各种显示场景下屏幕闪烁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刷新率是影响屏幕亮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图1所示,刷新率较低时,单帧图像显示过程中EM周期较多,屏幕亮度衰减程度也越大,亮度跃变越明显。相应的,刷新率较高时,屏幕亮度衰减幅度较小,造成的屏幕闪烁问题并不严重,在应用场景中可能不会被人眼捕捉到。
可见,刷新率低时,进行亮度补偿更具有必要性,本申请实施例具有更显著的效果。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当前刷新率小于刷新率阈值的情况下,在第K帧图像的显示过程中,DDIC芯片基于当前显示参数调整EM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
可选的,在当前刷新率大于刷新率阈值的情况下,DDIC芯片可以按照原先的发光占空比进行EM扫描。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刷新率阈值设置为90Hz,在刷新率小于90Hz的情况下,DDIC芯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在刷新率大于90Hz的情况下不执行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当然,该刷新率阈值还可以被设置为其他数值,比如60Hz,120Hz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此构成限定。
本实施例中,DDIC根据刷新率阈值判断在当前刷新率时,是否需要调整EM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在刷新率较高的情况下,屏幕亮度不会存在较大的跃变,因此,可以不对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进行调整,起到降低功耗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DDIC芯片可以基于当前显示参数调整EM扫描过程中各个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
图4中所示意的调整EM周期发光占空比的方式即为调整EM扫描过程中各个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适用于刷新率较低的情况,保证每一个EM周期的屏幕亮度尽可能保持一致。
然而,在EM频率较高的情况下,单帧图像显示过程中EM周期比较密集,如果对每个EM周期均进行调整,会存在很大的开销。因此,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DDIC芯片调整EM扫描过程中指定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DDIC基于目标周期间隔,调整EM扫描过程中指定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
其中,相邻的指定EM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为目标周期间隔。
EM频率较高,EM周期也比较密集,此时可以预设合适的目标周期间隔。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单帧图像显示过程中存在N个EM周期,预设目标间隔为i,在起始调整周期为第a周期的情况下,图像扫描过程中对第a周期、第a+i+1周期、第a+2(i+1)周期、…、第a+n(i+1)周期(n=1,2,3…)的发光占空比进行调整,a+n(i+1)≤N。
如图10所示,以LTPS屏幕的EM频率为360Hz为例,假设刷新率为40Hz,则单帧图像显示过程中存在9个EM周期,为第1周期到第9周期,若将目标周期间隔设置为1,则每隔1个EM周期进行一次EM周期占空比调整,即分别对第2周期,第4周期,第6周期,第8周期进行占空比调整,这样虽然部分EM周期仍存在屏幕亮度衰落,但通过对目标周期间隔的合理预设,可使亮度衰落幅度较小,缓解屏幕闪烁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DDIC芯片基于目标周期间隔对EM周期发光占空比进行调整时,可以选择任意一个EM周期作为调整的起始周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DDIC芯片根据目标周期间隔,调整指定的EM周期发光占空比,使本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的亮度变化曲线对应的亮度变化情况,对特定的EM周期进行占空比调整,由于EM频率较高,在对屏幕亮度进行补偿时,需要对多个EM周期占空比调整,开销较大。采用本实施例示出的方法可有效减少开销,降低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方案是以LTPO屏幕或LTPS屏幕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可能的方式中,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自发光显示屏,比如氧化物(Oxide)显示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DDIC芯片,所述DDIC芯片用于:
在第K帧图像的显示过程中,基于当前显示参数调整EM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所述发光占空比指所述EM周期内发光时长的占比,所述EM周期包括发光阶段和关闭阶段,K为正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DIC芯片用于:
基于所述当前显示参数确定发光占空比曲线,所述发光占空比曲线用于表征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的对应关系,不同显示参数对应不同发光占空比曲线,所述显示参数包括刷新率和屏幕亮度中的至少一种;
基于所述发光占空比曲线调整所述EM扫描过程中所述EM周期的所述发光占空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占空比曲线基于未调整发光占空比情况下所述显示屏在特定频率下显示过程中的亮度变化曲线生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亮度变化曲线表征亮度随时间降低的情况下,所述发光占空比曲线表征的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呈正相关关系;
在所述亮度变化曲线表征亮度随时间升高的情况下,所述发光占空比曲线表征的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呈负相关关系;
在所述亮度变化曲线表征第一时间区间内亮度随时间升高,且第二时间区间内亮度随时间降低的情况下,所述发光占空比曲线表征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内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呈负相关关系,且所述第二时间区间内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呈正相关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DIC芯片,用于:
调整所述EM扫描过程中各个所述EM周期的所述发光占空比;
或,
调整所述EM扫描过程中指定EM周期的所述发光占空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DIC芯片,用于:
基于目标周期间隔,调整所述EM扫描过程中所述指定EM周期的所述发光占空比,其中,相邻的所述指定EM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所述目标周期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DIC芯片,还用于:
在完成所述第K帧图像的图像扫描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当前显示参数调整所述EM扫描过程中所述EM周期的所述发光占空比;
在进行第K+1帧图像的图像扫描之前,将所述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调整为初始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DIC芯片,用于:
在当前刷新率小于刷新率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第K帧图像的显示过程中,基于所述当前显示参数调整所述EM扫描过程中所述EM周期的所述发光占空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DIC芯片用于低温多晶硅LTPS显示屏、低温多晶氧化物LTPO显示屏或氧化物Oxide显示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EM扫描过程中所述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随时间变化,以使不同EM周期内所述显示屏的累积亮度的亮度差在差值范围内。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模组,该显示屏模组包括显示屏和DDIC芯片,DDIC芯片用于驱动所述显示屏,所述DDIC芯片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1300的结构方框图。该终端13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本申请中的终端13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AP1310、显示屏1320以及DDIC芯片1330。
AP13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AP13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13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器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执行终端13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AP13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AP13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屏1320。其中,显示屏1320可以是LTPS显示屏、LTPO显示屏或Oxide显示屏。
DDIC芯片1330用于驱动显示屏1320进行图像显示,且DDIC芯片1330用于实现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此外,DDIC芯片1330与AP1310之间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IPI接口相连,用于接收AP1310下发的图像数据以及指令。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终端13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1300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终端1300中还包括麦克风、扬声器、射频电路、输入单元、传感器、音频电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电源、蓝牙模块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另外,本文中描述的步骤编号,仅示例性示出了步骤间的一种可能的执行先后顺序,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上述步骤也可以不按照编号顺序来执行,如两个不同编号的步骤同时执行,或者两个不同编号的步骤按照与图示相反的顺序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显示屏的显示驱动电路DDIC芯片,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K帧图像的显示过程中,基于当前显示参数调整EM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所述发光占空比指所述EM周期内发光时长的占比,所述EM周期包括发光阶段和关闭阶段,K为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当前显示参数调整EM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显示参数确定发光占空比曲线,所述发光占空比曲线用于表征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的对应关系,不同显示参数对应不同发光占空比曲线,所述显示参数包括刷新率和屏幕亮度中的至少一种;
基于所述发光占空比曲线调整所述EM扫描过程中所述EM周期的所述发光占空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占空比曲线基于未调整发光占空比情况下所述显示屏在特定频率下显示过程中的亮度变化曲线生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亮度变化曲线表征亮度随时间降低的情况下,所述发光占空比曲线表征的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呈正相关关系;
在所述亮度变化曲线表征亮度随时间升高的情况下,所述发光占空比曲线表征的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呈负相关关系;
在所述亮度变化曲线表征第一时间区间内亮度随时间升高,且第二时间区间内亮度随时间降低的情况下,所述发光占空比曲线表征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内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呈负相关关系,且所述第二时间区间内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呈正相关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当前显示参数调整EM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包括:
调整所述EM扫描过程中各个所述EM周期的所述发光占空比;
或,
调整所述EM扫描过程中指定EM周期的所述发光占空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EM扫描过程中指定EM周期的所述发光占空比,包括:
基于目标周期间隔,调整所述EM扫描过程中所述指定EM周期的所述发光占空比,其中,相邻的所述指定EM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所述目标周期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K帧图像的显示过程中,基于当前显示参数调整EM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包括:
在完成所述第K帧图像的图像扫描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当前显示参数调整所述EM扫描过程中所述EM周期的所述发光占空比;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进行第K+1帧图像的图像扫描之前,将所述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调整为初始值。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K帧图像的显示过程中,基于当前显示参数调整EM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包括:
在当前刷新率小于刷新率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第K帧图像的显示过程中,基于所述当前显示参数调整所述EM扫描过程中所述EM周期的所述发光占空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为低温多晶硅LTPS显示屏、低温多晶氧化物LTPO显示屏或氧化物Oxide显示屏。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M扫描过程中所述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随时间变化,以使不同EM周期内所述显示屏的累积亮度的亮度差在差值范围内。
11.一种显示驱动电路DDIC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DDIC芯片应用于显示屏,所述DDIC芯片用于:
在第K帧图像的显示过程中,基于当前显示参数调整EM扫描过程中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所述发光占空比指所述EM周期内发光时长的占比,所述EM周期包括发光阶段和关闭阶段,K为正整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DDIC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DDIC芯片用于:
基于所述当前显示参数确定发光占空比曲线,所述发光占空比曲线用于表征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的对应关系,不同显示参数对应不同发光占空比曲线,所述显示参数包括刷新率和屏幕亮度中的至少一种;
基于所述发光占空比曲线调整所述EM扫描过程中所述EM周期的所述发光占空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DDIC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占空比曲线基于未调整发光占空比情况下所述显示屏在特定频率下显示过程中的亮度变化曲线生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DDIC芯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亮度变化曲线表征亮度随时间降低的情况下,所述发光占空比曲线表征的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呈正相关关系;
在所述亮度变化曲线表征亮度随时间升高的情况下,所述发光占空比曲线表征的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呈负相关关系;
在所述亮度变化曲线表征第一时间区间内亮度随时间升高,且第二时间区间内亮度随时间降低的情况下,所述发光占空比曲线表征所述第一时间区间内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呈负相关关系,且所述第二时间区间内发光占空比与EM周期呈正相关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DDIC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DDIC芯片,用于:
调整所述EM扫描过程中各个所述EM周期的所述发光占空比;
或,
调整所述EM扫描过程中指定EM周期的所述发光占空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DDIC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DDIC芯片,用于:
基于目标周期间隔,调整所述EM扫描过程中所述指定EM周期的所述发光占空比,其中,相邻的所述指定EM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所述目标周期间隔。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任一所述的DDIC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DDIC芯片,还用于:
在完成所述第K帧图像的图像扫描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当前显示参数调整所述EM扫描过程中所述EM周期的所述发光占空比;
在进行第K+1帧图像的图像扫描之前,将所述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调整为初始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任一所述的DDIC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DDIC芯片,用于:
在当前刷新率小于刷新率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第K帧图像的显示过程中,基于所述当前显示参数调整所述EM扫描过程中所述EM周期的所述发光占空比。
19.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任一所述的DDIC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DDIC芯片用于低温多晶硅LTPS显示屏、低温多晶氧化物LTPO显示屏或氧化物Oxide显示屏。
20.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任一所述的DDIC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EM扫描过程中所述EM周期的发光占空比随时间变化,以使不同EM周期内所述显示屏的累积亮度的亮度差在差值范围内。
21.一种显示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模组包括显示屏和显示驱动电路DDIC芯片,所述DDIC芯片用于驱动所述显示屏,所述DDIC芯片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
2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应用处理器AP、显示屏和显示驱动电路DDIC芯片,所述AP与所述DDIC芯片之间通过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IPI相连,所述DDIC芯片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
CN202211371016.4A 2022-11-03 2022-11-03 图像显示方法、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Pending CN1155126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1016.4A CN115512662A (zh) 2022-11-03 2022-11-03 图像显示方法、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PCT/CN2023/121647 WO2024093586A1 (zh) 2022-11-03 2023-09-26 图像显示方法、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1016.4A CN115512662A (zh) 2022-11-03 2022-11-03 图像显示方法、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12662A true CN115512662A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13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71016.4A Pending CN115512662A (zh) 2022-11-03 2022-11-03 图像显示方法、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12662A (zh)
WO (1) WO202409358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3586A1 (zh) * 2022-11-03 2024-05-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方法、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19139B1 (ko) * 2016-11-30 2023-12-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453259B1 (ko) * 2018-04-19 2022-10-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 방법
US11508305B2 (en) * 2019-12-26 2022-11-22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for reducing brightness change due to refresh rate variation
KR20220021059A (ko) * 2020-08-12 2022-02-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CN114187867A (zh) * 2021-12-10 2022-03-15 北京欧铼德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亮度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5512662A (zh) * 2022-11-03 2022-12-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方法、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3586A1 (zh) * 2022-11-03 2024-05-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方法、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93586A1 (zh) 2024-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68582B (zh) 显示屏变频方法、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CN112331145B (zh) 显示屏变频方法、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JP7386688B2 (ja)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装置、表示制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6345924B2 (ja) 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表示装置の駆動装置
JP6407509B2 (ja) 制御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4598061B2 (ja)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モニター、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CN113160747A (zh) 显示屏变频方法、显示驱动集成电路芯片及应用处理器
CN112242116A (zh) 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和用于执行该方法的显示装置
KR101073006B1 (ko) 표시장치 및 표시장치의 이미지 밝기조절방법
WO2024093586A1 (zh) 图像显示方法、ddic芯片、显示屏模组及终端
CN114283750A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CN113823224B (zh) Oled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芯片及显示装置
JP2019191425A (ja) 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電子機器および制御方法
JP7030162B1 (ja) 制御装置、自発光素子を備える表示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433060B2 (ja)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13327553B (zh) 图像显示方法、显示驱动集成电路芯片及终端
JP6119185B2 (ja) 画像データ処理回路及び電子機器
JP4987134B1 (ja) 映像表示装置
US11170692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display panel
CN11387076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22172980A (ja) 表示制御装置、電子機器、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表示制御方法
CN113903299A (zh) 显示亮度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显示屏
CN11533162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21076828A (ja) 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JP2014123062A (ja) 自発光表示装置、自発光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