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07136A - 一种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07136A
CN115507136A CN202211394893.3A CN202211394893A CN115507136A CN 115507136 A CN115507136 A CN 115507136A CN 202211394893 A CN202211394893 A CN 202211394893A CN 115507136 A CN115507136 A CN 1155071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double
stator
braking
loca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948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07136B (zh
Inventor
吴清波
谢国生
汪建锋
张源
林懿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ch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ch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ch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ch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9489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07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07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07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07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07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55/0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 F16D55/2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04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2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for axially-engaging brakes, e.g. disc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14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21/00Type of actuator operation force
    • F16D2121/18Electric or magnetic
    • F16D2121/20Electric or magnetic using electro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包括:安装支架、双联轮、第一制动机构、第二制动机构及安装组件,安装组件包括安装轴及均套装于安装轴的第一定位件及第二定位件,安装轴穿过双联轮且两端分别与安装支架连接,第一定位件的外周设置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件的外周设置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外端与安装支架连接,双联轮的两个车轮分别设置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一制动机构的两个第一制动部分别与双联轮和安装支架连接,第二制动机构的两个第二制动部分别与双联轮和安装支架连接。避免了双联轮的两个第一制动部之间、两个第二制动部之间的制动间隙发生变化。两个车轮侧均设置制动机构,保证了制动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轮制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没有为双联轮的每个车轮都配备制动器,只有单轮安装制动器的方式。制动力小,制动距离长。双联轮承载大,一般不采用单摇臂结构,采用U型的半封闭的支架,空间小,安装时,靠螺母夹紧U型支架,从而挤压制动器,会导致制动器的制动间隙无法保证。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双联轮制动器制动间隙无法保证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保证了双联轮制动器的制动间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包括:安装支架、双联轮、第一制动机构、第二制动机构及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轴及均套装于所述安装轴的第一定位件及第二定位件,所述安装轴穿过所述双联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外周设置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件的外周设置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的外端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所述双联轮的两个车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制动机构的两个第一制动部分别与所述双联轮和所述安装支架连接,所述第二制动机构的两个第二制动部分别与所述双联轮和所述安装支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为U形支架,所述双联轮设置于所述U形支架的两个侧板之间。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制动部分别为第一定子制动组件和第一转子制动组件,所述第一定子制动组件包括第一定子及第一定子连接线,所述第一转子制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子及若干第一螺栓,所述第一定子与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外端内侧连接,所述第一转子通过所述第一螺栓与第一定子侧的所述车轮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制动部分别为第二定子制动组件和第二转子制动组件,所述第二定子制动组件包括第二定子及第二定子连接线,所述第二转子制动组件包括第二转子及若干第二螺栓,所述第二定子与所述第二定位件的外端内侧连接,所述第二转子通过所述第二螺栓与第二定子侧的所述车轮连接。
优选地,所述双联轮的第一车轮与所述第一定位件之间设置第一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所述双联轮的第二车轮与所述第二定位件之间设置第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优选地,所述第一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一端顶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一车轮,另一端设置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车轮连接;所述第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一端顶在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二车轮,另一端设置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车轮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外侧设置第一紧固组件,所述第一紧固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外侧设置第二紧固组件,所述第二紧固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定位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为第一弹性挡圈,所述第一车轮的内周设置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弹性挡圈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内且内周凸出于所述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二限位件为第二弹性挡圈,所述第二车轮的内周设置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弹性挡圈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槽内且内周凸出于所述第二环形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件为第一阶梯形套筒,所述第一定位部为第一环形台阶,所述第二定位件为第二阶梯形套筒,所述第二定位部为第二环形台阶。
优选地,所述双联轮包括第一车轮、第二车轮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之间的连接轴,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的相对侧均设置若干一一正对的连接孔,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车轮的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车轮的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孔为台阶孔,所述连接轴的两端中心均设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插入所述台阶孔的中心孔,所述连接轴的两端面与两个所述台阶孔的台阶面之间设置预设间距。
由于两个第一制动部分别与车轮和安装支架连接,而在第一定位部的定位作用下,安装有其中一个第一制动部的车轮与第一定位件的外端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而第一定位件的外端与安装支架的位置相对固定,安装支架与另一个第一制动部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保证了两个第一制动部的位置相对固定;由于两个第二制动部分别与车轮和安装支架连接,而在第二定位部的定位作用下,安装有其中一个第二制动部的车轮与第二定位件的外端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而第二定位件的外端与安装支架的位置相对固定,安装支架与另一个第二制动部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保证了两个第二制动部的位置相对固定,避免了双联轮的两个第一制动部之间、两个第二制动部之间的制动间隙发生变化,提升了安全性。由于在两个车轮侧均设置制动机构,保证了制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的截面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车轮与第一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阶梯形套筒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阶梯形套筒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车轮与第一制动机构的截面图;
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车轮的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U形支架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安装轴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防松螺母的立体图。
图1-10中:
1-安装支架、2-双联轮、3-第一制动机构、4-安装轴、5-螺栓、6-弹垫、7-第一阶梯形套筒、8-第一双列圆锥滚子轴承、9-第一弹性挡圈、10-第一隔套、11-第一防松垫圈、12-第一圆螺母、13-连接轴、14-防松螺母、15-第一转子、16-第一定子、17-第一螺栓、18-第一环形槽、19-第一限位端、20-第一环形台阶、21-外螺纹、22-第一车轮、23-安装孔、24-台阶孔、25-U形槽、26-第一安装孔、27-第一通孔、28-凹槽、29-防松螺母顶部、30-第一线孔、31-第一线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保证了双联轮制动器的制动间隙。
请参考图1~10,一种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包括:安装支架1、双联轮2、第一制动机构3、第二制动机构及安装组件,安装组件包括安装轴4及均套装于安装轴4的第一定位件及第二定位件,安装轴4穿过双联轮2且两端分别与安装支架1连接,第一定位件的外周设置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件的外周设置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外端与安装支架1连接,双联轮2的两个车轮分别设置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一制动机构3的两个第一制动部分别与双联轮2和安装支架1连接,第二制动机构的两个第二制动部分别与双联轮2和安装支架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为对称结构,双联轮2包括为两个并排对称设置的车轮,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套装于安装轴4的外周,且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分别沿两个车轮的中心孔插入,两个车轮的外侧分别顶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上。
第一制动机构3的两个第一制动部可相对吸引以完成制动,第二制动机构的两个第二制动部可相对吸引以完成制动;以与车轮连接的第一制动部/第二制动部为转子,与安装支架1连接的第一制动部/第二制动部为定子,也即转子可被定子吸引完成制动。
优选地,第一制动机构3和第二制动机构均为电磁制动机构。
安装轴4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支架1连接,安装轴4同时穿过两个车轮的中心孔,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分别与安装支架1的两侧连接,从而保证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位置固定,车轮可以自由转动。
由于两个第一制动部分别与车轮和安装支架1连接,而在第一定位部的定位作用下,安装有其中一个第一制动部的车轮与第一定位件的外端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而第一定位件的外端与安装支架1的位置相对固定,安装支架1与另一个第一制动部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保证了两个第一制动部的位置相对固定;由于两个第二制动部分别与车轮和安装支架1连接,而在第二定位部的定位作用下,安装有其中一个第二制动部的车轮与第二定位件的外端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而第二定位件的外端与安装支架1的位置相对固定,安装支架1与另一个第二制动部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保证了两个第二制动部的位置相对固定,避免了双联轮2的两个第一制动部之间、两个第二制动部之间的制动间隙发生变化,提升了安全性。由于在两个车轮侧均设置制动机构,保证了制动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安装支架1为U形支架,双联轮2设置于U形支架的两个侧板之间。U形支架包括顶部连接板及两个侧板,顶部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侧板的上端,第一制动机构3设置于一个侧板与一个车轮之间,第二制动机构设置于另一个侧板与另一个车轮之间。安装轴4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通过防松螺母14与该外螺纹匹配安装将安装轴4稳定安装于U形支架上。安装轴4的外螺纹处设有凹槽28,将防松螺母顶部29处敲入凹槽28中,起到防松作用。两个侧板分别设置U形槽25,U形槽25的开口向下设置,安装轴4同时穿过两个U形槽25。
装配时,连接双联轮2的两个车轮与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一制动机构3以及第二制动机构,将安装轴4穿过双联轮2,而后将安装轴4装入安装支架1的两侧的U形槽25内,通过防松螺母14连接安装轴4和安装支架1。U形槽25的设置,既方便了安装轴4与安装支架1的安装,又使得受力集中于安装轴4上,螺栓5处受力较小,避免了螺栓5的螺纹变形失效。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两个第一制动部分别为第一定子制动组件和第一转子制动组件,第一定子制动组件包括第一定子16及第一定子连接线,第一转子制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子15及若干第一螺栓17,第一定子16与第一定位件的外端内侧连接,第一转子15通过第一螺栓17与第一定子16侧的车轮连接;两个第二制动部分别为第二定子制动组件和第二转子制动组件,第二定子制动组件包括第二定子及第二定子连接线,第二转子制动组件包括第二转子及若干第二螺栓,第二定子与第二定位件的外端内侧连接,第二转子通过第二螺栓与第二定子侧的车轮连接。
第一定子制动组件侧的U形支架的侧板设置第一线孔30,以使第一定子连接线沿线孔穿过与外部电源连接,侧板外侧设置用于固定第一定子连接线的第一线夹31,第一定子16通过第一定子连接线通电后产生磁性,与第一转子15相互吸引,起到制动的效果,在一个车轮上设置于第一螺栓17数量一致的安装孔23,第一螺栓17穿过安装孔23与第一转子15连接。第二定子制动组件侧的U形支架的侧板设置第二线孔,以使第二定子连接线沿线孔穿过与外部电源连接,侧板外侧设置用于固定第二定子连接线的第二线夹,第二定子通过第二定子连接线通电后产生磁性,与第二转子相互吸引,起到制动的效果,在一个车轮上设置于第二螺栓数量一致的安装孔23,第二螺栓穿过安装孔23与第二转子连接。
为了降低双联轮2与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之间的摩擦,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双联轮2的第一车轮22与第一定位件之间设置第一双列圆锥滚子轴承8、双联轮2的第二车轮与第二定位件之间设置第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第一双列圆锥滚子轴承8的内圈套装于第一定位件的外周,第一车轮22通过中心孔套装于第一双列圆锥滚子轴承8的外圈。第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套装于第二定位件的外周,第二车轮通过中心孔套装于第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第一双列圆锥滚子轴承8的一端顶在第一定位部和第一车轮22,另一端设置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与第一车轮22连接;第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一端顶在第二定位部和第二车轮,另一端设置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与第二车轮连接。在第一车轮22的中心孔的外端面设置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限位端19,第一双列圆锥滚子轴承8的外圈的外端面顶在第一车轮22的第一限位端19,第一双列圆锥滚子轴承8的外圈的内端面的外径大于第一限位件的内径,以保证第一限位件可以限制第一双列圆锥滚子轴承8的外圈的轴向窜动。在第二车轮的中心孔的外端面设置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限位端,第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的外端面顶在第二车轮的第二限位端,第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的内端面的外径大于第二限位件的内径,以保证第二限位件可以限制第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的轴向窜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第一限位件的外侧设置第一紧固组件,第一紧固组件安装于第一定位件;第二限位件的外侧设置第二紧固组件,第二紧固组件安装于第二定位件。
第一紧固组件包括第一隔套10、第一防松垫圈11及两个第一圆螺母12,在第一定位件的内端外周设置外螺纹21,第一隔套10套装于第一定位件的外周,第一圆螺母12通过与第一定位件的外螺纹21匹配连接,以将第一隔套10轴向压紧在第一双列圆锥滚子轴承8的内圈的内端面;第一防松垫圈11设置于两个第一圆螺母12之间,且分别卡入两个第一圆螺母12相对侧面设置的凹槽内,以起到防松的目的。
其中,第一圆螺母12的外径大于第一双列圆锥滚子轴承8的内圈,为防止二者发生干涉,第一圆螺母12和第一双列圆锥滚子轴承8之间设有第一隔套10。
第二紧固组件包括第二隔套、第二防松垫圈及两个第二圆螺母,在第二定位件的内端外周设置外螺纹21,第二隔套套装于第二定位件的外周,第二圆螺母通过与第二定位件的外螺纹21匹配连接,以将第二隔套轴向压紧在第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的内端面;第二防松垫圈设置于两个第二圆螺母之间,且分别卡入两个第二圆螺母相对侧面设置的凹槽内,以起到防松的目的。
第二隔套的功能,请参考前文所述的第一隔套10,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第一限位件为第一弹性挡圈9,第一车轮22的内周设置第一环形槽18,第一弹性挡圈9设置于第一环形槽18内且内周凸出于第一环形槽18,第二限位件为第二弹性挡圈,第二车轮的内周设置第二环形槽,第二弹性挡圈设置于第二环形槽内且内周凸出于第二环形槽。第一弹性挡圈9安装于第一环形槽18中后,第一弹性挡圈9凸出于第一环形槽18的内径小于第一双列圆锥滚子轴承8的外圈内径,以限制第一双列圆锥滚子轴承8的外圈轴向窜动。第二弹性挡圈安装于第二环形槽中后,第二弹性挡圈凸出于第二环形槽的内径小于第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内径,以限制第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轴向窜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第一定位件为第一阶梯形套筒7,第一定位部为第一环形台阶20,第二定位件为第二阶梯形套筒,第二定位部为第二环形台阶。第一阶梯形套筒7和第二阶梯形套筒均为钢制件,第一环形台阶20的外径大于第一双列圆锥滚子轴承8的内圈内径,第二环形台阶的外径大于第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内径。第一阶梯形套筒7的外端面设置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设置第一通孔27,安装支架1的一个侧板设置与第一通孔27对应的第一安装孔26,通过螺栓5同时穿过第一连接板与安装支架1的第一通孔27将第一连接板与安装支架1连接。第二阶梯形套筒的外端面设置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设置第二通孔,安装支架1的一个侧板设置与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通过螺栓5同时穿过第二连接板与安装支架1的第二通孔将第二连接板与安装支架1连接。螺栓5与安装支架1之间设置弹垫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双联轮2包括第一车轮22、第二车轮和设置于第一车轮22和第二车轮之间的连接轴13,第一车轮22和第二车轮的相对侧均设置若干一一正对的连接孔,连接轴13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车轮22的连接孔和第二车轮的连接孔。连接轴13的设置可以保证第一车轮22和第二车轮可以同步转动。连接孔沿第一车轮22和第二车轮的轮面均布,第一车轮22的连接孔围绕第一车轮22的中心孔设置,第二车轮的连接孔围绕第二车轮的中心孔设置。
为了补偿安装支架1的加工误差,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连接孔为台阶孔24,连接轴13的两端中心均设置连接杆,连接杆插入台阶孔24的中心孔,连接轴13的两端面与两个台阶孔24的台阶面之间设置预设间距。预设间距可以使车轮与连接轴13之间形成缓冲空间,避免车轮与连接轴13刚性轴向接触,提升了安全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支架、双联轮、第一制动机构、第二制动机构及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轴及均套装于所述安装轴的第一定位件及第二定位件,所述安装轴穿过所述双联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外周设置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件的外周设置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的外端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所述双联轮的两个车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制动机构的两个第一制动部分别与所述双联轮和所述安装支架连接,所述第二制动机构的两个第二制动部分别与所述双联轮和所述安装支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为U形支架,所述双联轮设置于所述U形支架的两个侧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制动部分别为第一定子制动组件和第一转子制动组件,所述第一定子制动组件包括第一定子及第一定子连接线,所述第一转子制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子及若干第一螺栓,所述第一定子与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外端内侧连接,所述第一转子通过所述第一螺栓与第一定子侧的所述车轮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制动部分别为第二定子制动组件和第二转子制动组件,所述第二定子制动组件包括第二定子及第二定子连接线,所述第二转子制动组件包括第二转子及若干第二螺栓,所述第二定子与所述第二定位件的外端内侧连接,所述第二转子通过所述第二螺栓与第二定子侧的所述车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联轮的第一车轮与所述第一定位件之间设置第一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所述双联轮的第二车轮与所述第二定位件之间设置第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一端顶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一车轮,另一端设置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车轮连接;所述第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一端顶在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二车轮,另一端设置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车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外侧设置第一紧固组件,所述第一紧固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外侧设置第二紧固组件,所述第二紧固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定位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为第一弹性挡圈,所述第一车轮的内周设置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弹性挡圈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内且内周凸出于所述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二限位件为第二弹性挡圈,所述第二车轮的内周设置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弹性挡圈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槽内且内周凸出于所述第二环形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为第一阶梯形套筒,所述第一定位部为第一环形台阶,所述第二定位件为第二阶梯形套筒,所述第二定位部为第二环形台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联轮包括第一车轮、第二车轮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之间的连接轴,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的相对侧均设置若干一一正对的连接孔,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车轮的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车轮的连接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为台阶孔,所述连接轴的两端中心均设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插入所述台阶孔的中心孔,所述连接轴的两端面与两个所述台阶孔的台阶面之间设置预设间距。
CN202211394893.3A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 Active CN115507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4893.3A CN115507136B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4893.3A CN115507136B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07136A true CN115507136A (zh) 2022-12-23
CN115507136B CN115507136B (zh) 2023-02-28

Family

ID=84513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94893.3A Active CN115507136B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0713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90892A (en) * 1955-09-08 1958-02-19 Goodyear Tire & Rubber Wheel and brake
JP2000006609A (ja) * 1998-06-25 2000-01-11 Isuzu Motors Ltd 車両のタイヤ支持構造
CN1307998A (zh) * 2000-02-07 2001-08-15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盘式制动组件
US20080315671A1 (en) * 2007-06-22 2008-12-25 Axletech International Dual wheelend for a vehicle
CN103210240A (zh) * 2010-06-29 2013-07-17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曲轴带轮
CN109160453A (zh) * 2018-09-29 2019-01-08 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叉车
CN215552294U (zh) * 2021-07-21 2022-01-18 苏州先锋物流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双轮式从动轮及叉车
CN115217870A (zh) * 2022-07-29 2022-10-2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钳、制动系统、汽车和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90892A (en) * 1955-09-08 1958-02-19 Goodyear Tire & Rubber Wheel and brake
JP2000006609A (ja) * 1998-06-25 2000-01-11 Isuzu Motors Ltd 車両のタイヤ支持構造
CN1307998A (zh) * 2000-02-07 2001-08-15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盘式制动组件
US20080315671A1 (en) * 2007-06-22 2008-12-25 Axletech International Dual wheelend for a vehicle
CN103210240A (zh) * 2010-06-29 2013-07-17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曲轴带轮
CN109160453A (zh) * 2018-09-29 2019-01-08 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叉车
CN215552294U (zh) * 2021-07-21 2022-01-18 苏州先锋物流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双轮式从动轮及叉车
CN115217870A (zh) * 2022-07-29 2022-10-2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钳、制动系统、汽车和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07136B (zh) 202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Z516216A (en) Cam shaft support and enclosure assembly
US10267370B2 (en) Disc brake rotor adapter
CN115507136B (zh) 一种工业车辆双联轮电磁同步制动机构
CN108859748B (zh) 一种轮式机器人的转轮系统及安装方法
CN111196117A (zh) 一种中、重型高机动越野汽车用分体式横向稳定杆
CN100348452C (zh) 双凸轮机械钳式制动器
CN210027582U (zh) 汽车转向节及轮毂总成
CN212717667U (zh) 驱动桥用免维护轮毂单元
CN216659442U (zh) 一种新型车轮制动法兰盘及车轮轮毂
CN207961339U (zh) 一种铁道车辆用轴装制动盘装置
KR101929045B1 (ko) 차량의 서스펜션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3547878B (zh) 一种轨道交通用弹性车轮
CN218882907U (zh) 一种对称式链传动装置
CN214355349U (zh) 拼接式的电动滑板车轮毂
KR100641429B1 (ko) 너클 및 휠 베어링 조립체의 지지장치
JP2002187404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CN209956095U (zh) 小型货车车架分段连接机构
CN212605149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轮对径向机构
CN220248738U (zh) 驱动桥的主减速器总成及驱动桥
CN218084981U (zh) 一种免维护矿用车悬挂总成
CN220594637U (zh) 一种轮端线控模块、车轮总成以及汽车
CN216915401U (zh) 一种运行平顺的车轮轴及车轮组件
CN214728002U (zh) 结构稳定可靠的独立悬架
CN218661133U (zh) 一种移动充电车的双轮安装结构
CN218948849U (zh) 轮式挖机驱动桥轮边总成半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