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98452B - 一种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98452B
CN115498452B CN202211386084.8A CN202211386084A CN115498452B CN 115498452 B CN115498452 B CN 115498452B CN 202211386084 A CN202211386084 A CN 202211386084A CN 115498452 B CN115498452 B CN 1154984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butt joint
shell
probe
optica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860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98452A (zh
Inventor
李学铭
余华亮
安世龙
白晓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8608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984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98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8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98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84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59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 A61B5/0062Arrangements for scanning
    • A61B5/0066Optical coherence im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59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 A61B5/0082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adapted for particular medical purposes
    • A61B5/0084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adapted for particular medical purposes for introduction into the body, e.g. by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46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brought in contact with an internal body part, i.e. invasive
    • A61B5/6867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brought in contact with an internal body part, i.e. invasiv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or implanted in a specific body part
    • A61B5/6876Blood vess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08Detecting organic movements or changes, e.g. tumours, cysts, swellings
    • A61B8/0891Detecting organic movements or changes, e.g. tumours, cysts, swellings for diagnosis of blood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12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 body cavities or body tracts, e.g. by using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related to the prob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02B6/4278Electrical aspects related to pluggable or demountable opto-electron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其中,包括驱动端和对接探头;驱动端包括壳体和对接平台,壳体上形成有对接通道;对接平台设置在对接通道内,用于与对接探头连接;并且,对接平台上设有连接件;对接探头包括光电一体化插芯、内壳、轴承、中壳和外壳,内壳包裹在光电一体化插芯的外部;轴承嵌套在内壳的外表面上,且轴承的外圈上套设有中壳;外壳嵌套在中壳的外部;内壳的端部设有定位槽和延伸至定位槽的开口处的螺旋导向件;当对接探头与对接通道插接时,螺旋导向件与连接件抵接,并带动内壳旋转,令定位槽移动至与连接件匹配的位置,以对接对接探头和对接平台。对接过程中,通过盲插简化拔插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借助医疗器械可以帮助医生直观地、深入地、准确地对人体内部情况进行探查。临床上,冠状动脉造影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随着复杂病变患者日益增多,传统的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率评价病变的方法和手段略显局限性,临床上十分需要血管内成像技术来检测病变特性并指导介入治疗,常用的血管内成像技术主要有血管内超声(IVUS,Intravascular Ultrasound)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其中IVUS是基于超声的成像技术,对组织的穿透能力强,但是分辨率较低;OCT是基于光学的成像技术,分辨率高,可以达到IVUS的10倍以上,但是OCT的组织穿透能力较弱,无法探测到更深的组织或周围结构;所以,IVUS和OCT两者优势互补,制造出将两者结合到一起的双模探头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IVUS和OCT在临床使用上需要进行旋转及回撤运动,目前两者探头都存在拔插操作复杂或拔插机构复杂的现象,且缺乏将IVUS和OCT两种信号整合在一起的拔插机构。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旨在解决现有的双模探头缺乏将IVUS和OCT两种信号整合在一起的拔插机构以及拔插操作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其中,包括驱动端和对接探头;所述驱动端包括壳体和对接平台,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对接通道;所述对接平台设置在所述对接通道内,用于与所述对接探头连接;并且,所述对接平台上设有连接件;所述对接探头包括光电一体化插芯、内壳、中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包裹在所述光电一体化插芯的外部;所述中壳设于所述内壳的外部,所述外壳设于所述中壳的外部;所述内壳与所述中壳间设有轴承,所述内壳与所述中壳通过所述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内壳的端部设有定位槽和延伸至所述定位槽的开口处的螺旋导向件;当所述对接探头与所述对接通道插接时,所述螺旋导向件与所述连接件抵接,并带动所述内壳旋转,令所述定位槽移动到与所述连接件匹配的位置,以对接所述对接探头和所述对接平台。
所述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其中,所述驱动端还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对接平台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连接件旋转;所述螺旋导向件上形成有导向弧面和传动平面,所述传动平面位于所述定位槽的一侧,所述导向弧面一端连接至所述定位槽的另一侧,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传动平面背离所述定位槽的端部;所述导向弧面与所述连接件的端面接触,以对接所述对接探头和所述对接平台;当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定位槽对接时,所述传动平面与所述连接件的侧面抵接,用于带动所述内壳和所述光电一体化插芯与所述连接件同步旋转。
所述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其中,所述中壳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滑键,所述滑键延伸至所述滑槽内,可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滑槽包括沿所述中壳的圆周方向并列设置的锁定区和滑动区,所述锁定区的长度与所述滑键的长度相等,所述滑动区的长度大于所述滑键的长度;所述驱动端包括水平移动架,所述水平移动架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带动所述对接平台沿所述对接通道的深度方向回撤;当所述滑键转动至所述滑动区时,所述中壳与所述外壳解除锁定,用于随所述对接平台同步回撤。
所述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其中,所述滑槽的侧壁上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滑动区的后端。
所述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其中,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固定柱,所述中壳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固定柱;所述对接通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固定座,所述对接平台上设有第二固定座;当所述对接探头与所述驱动端插接时,所述第一固定柱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卡接,所述第二固定柱与所述第二固定座卡接。
所述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其中,所述对接平台包括底座组件和中间组件,所述底座组件设置在所述对接通道内,与所述中间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中间组件背离所述底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光电一体化插芯插接配合。
所述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其中,所述底座组件包括插芯公座和套设在所述插芯公座的外表面上的底座壳体;所述中间组件包括中间插芯和套设在所述中间插芯的外表面上的中间壳体;所述插芯公座、所述中间插芯和所述光电一体化插芯依次对接;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中间壳体上,所述底座壳体、所述中间壳体和所述内壳依次对接。
所述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其中,所述插芯公座包括第一光信号接芯,以及在所述第一光信号接芯上依次套设的第一电信号正极接芯、第一绝缘层和第一电信号负极接芯;所述中间插芯包括第二光信号接芯,以及在所述第二光信号接芯上依次套设的第一陶瓷套管、第二电信号正极接芯、第二绝缘层和第二电信号负极接芯;所述光电一体化插芯包括第三光信号接芯,以及在所述第三光信号接芯上依次套设的第二陶瓷套管、第三绝缘层、第三电信号正极接芯、第四绝缘层和第三电信号负极接芯;所述第一光信号接芯、所述第二光信号接芯和所述第三光信号接芯依次对接;所述第一电信号正极接芯、所述第二电信号正极接芯和所述第三电信号正极接芯依次对接;所述第一电信号负极接芯、所述第二电信号负极接芯和所述第三电信号负极接芯依次对接。
所述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其中,所述第二电信号负极接芯上朝向所述第一电信号负极接芯的一端设有第一弧形对接面;所述第三电信号负极接芯上朝向所述第二电信号负极接芯的一端设有第二弧形对接面。
所述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其中,所述插芯公座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电信号正极接芯内,一端与所述第一电信号正极接芯的内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光信号接芯的法兰盘抵接,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光信号接芯,并推动所述第一光信号接芯与所述第二光信号接芯抵接;所述光电一体化插芯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三绝缘层内,一端与所述第三电信号负极接芯的内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光信号接芯的法兰盘抵接,用于支撑所述第三光信号接芯,并推动所述第三光信号接芯与所述第二光信号接芯抵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公开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设置对接探头与插入人体内的导管连接,设置光电一体化插芯同时传输光信号和电信号;光电一体化插芯外侧设置有内壳,通过内壳上的螺旋导向件实现对接过程中的自由旋转,而中壳与内壳之间设置了轴承,因此内壳可独立于中壳旋转,不会影响对接探头的插入过程,提高了对接的稳定性;具体的,不管对接探头插入时是以何种角度进入对接通道,当螺旋导向件与连接件抵接后,随着对接探头的继续深入,连接件与螺旋导向件之间产生的挤压力会对螺旋导向件产生推力,使得内壳和光电一体化插芯整体转动起来,直至连接件转动到螺旋导向件的末端,并脱离螺旋导向件,进入定位槽完成卡紧,自动完成内壳和光电一体化插芯与对接平台的准确对接;也就是说,本发明公开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可以实现盲插对接,并将IVUS和OCT两种信号整合在一起,大大简化了拔插过程的操作流程,提高了双模探头拔插操作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对接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对接探头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中对接探头的部分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中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中底座组件、中间组件与对接探头的装配图;
图7为本发明中底座组件、中间组件与对接探头的剖面图。
其中,1000、驱动端;1100、壳体;1110、对接通道;1120、第一固定座;1200、对接平台;1210、连接件;1220、第二固定座;1230、底座组件;1231、插芯公座;1231a、第一光信号接芯;1231b、第一电信号正极接芯;1231c、第一绝缘层;1231d、第一电信号负极接芯;1231e、第一弹簧;1232、底座壳体;1240、中间组件;1241、中间插芯;1241a、第二光信号接芯;1241b、第一陶瓷套管;1241c、第二电信号正极接芯;1241d、第二绝缘层;1241e、第二电信号负极接芯;1241f、第一弧形对接面;1242、中间壳体;1300、驱动轴;1400、水平移动架;2000、对接探头;2100、光电一体化插芯;2110、第三光信号接芯;2120、第二陶瓷套管;2130、第三绝缘层;2140、第三电信号正极接芯;2150、第四绝缘层;2160、第三电信号负极接芯;2161、第二弧形对接面;2170、第二弹簧;2200、内壳;2210、定位槽;2220、螺旋导向件;2221、导向弧面;2222、传动平面;2300、轴承;2400、中壳;2410、滑槽;2411、锁定区;2412、滑动区;2413、开口;2420、第一固定柱;2500、外壳;2510、滑键;2520、第二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2、图3、图5和图6,本发明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其中,包括驱动端1000和对接探头2000;所述驱动端1000包括壳体1100和对接平台1200,所述壳体1100上形成有对接通道1110;所述对接平台1200设置在所述对接通道1110内,用于与所述对接探头2000连接;并且,所述对接平台1200上设有连接件1210;所述对接探头2000包括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内壳2200、中壳2400和外壳2500,所述内壳2200包裹在所述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的外部;所述中壳2400设于所述内壳2200的外部,所述外壳2500设于所述中壳2400的外部;所述内壳2200与所述中壳2400间设有轴承2300,所述内壳2200与所述中壳2400通过所述轴承2300转动连接;所述内壳2200的端部设有定位槽2210和延伸至所述定位槽2210的开口处的螺旋导向件2220;当所述对接探头2000与所述对接通道1110插接时,所述螺旋导向件2220与所述连接件1210抵接,并带动所述内壳2200旋转,令所述定位槽2210移动至与所述连接件1210匹配的位置,以对接所述对接探头2000和所述对接平台1200。
本实施例公开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设置对接探头2000与插入人体内的导管连接,设置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同时传输导管内的光信号和电信号;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外侧设置有内壳2200,通过内壳2200上的螺旋导向件2220实现对接过程中的自由旋转,而中壳2400与内壳2200之间设置了轴承2300,因此内壳2200可独立于中壳2400旋转,不会影响对接探头2000的插入过程,提高了对接的稳定性;具体的,当对接探头2000以任意角度插入对接通道1110时,螺旋导向件2220先与连接件1210抵接,随着对接探头2000的继续深入,连接件1210会对螺旋导向件2220产生推力,使得内壳2200转动起来,直至连接件1210转动到螺旋导向件2220的末端,并脱离螺旋导向件2220,进入定位槽2210完成卡紧,自动完成内壳2200和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与对接平台1200的准确对接;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公开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可以实现盲插,对接探头2000与驱动端1000插接的时候不需要定位到特定的角度,只需要将对接探头2000插入对接通道1110,就可以将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与驱动端1000准确地、可靠地对接起来。本实施例公开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可以实现盲插对接,并将IVUS和OCT两种信号整合在一起,大大简化了拔插过程的操作流程,提高了双模探头拔插操作的便利性。
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所述驱动端1000还包括驱动轴1300,所述驱动轴1300与所述对接平台1200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连接件1210旋转。在医疗设备的实际工作过程中,驱动端1000通过对接探头2000连接到导管,然后将导管置入血管内,通过导管的内核上设置的摄像头、传感器等精密仪器采集血管内的影像信息,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导管通过旋转实现对整个血管内壁进行360°无死角的成像;本实施例中当对接探头2000插接固定好之后,对接平台1200与内壳2200和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连接,连接件1210插接在定位槽2210内,通过设置驱动轴1300对接连接件1210,当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轴1300旋转时,同步带动连接件1210转动,进而连接件1210带动内壳2200转动,内壳2200带动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转动,同时与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连接的导管的内核就被带着同步转动,以实现对血管壁进行360°循环扫描,从而获得完整的血管壁影像,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医生的诊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公开的内壳2200与中壳2400之间设置有轴承2300,所以内壳2200与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影响中壳2400和外壳2500,也就是说,对接探头2000插入对接通道1110后保持固定连接状态,旋转动作发生在对接探头2000的内部,稳定性较好,而且不易被接触,可以保持高速旋转的稳定性;另外,临床工作中,为了提高卫生标准,对接探头2000上还会套设无菌袋,工作过程中对接探头2000的外壳2500保持静止,有利于无菌袋的装套。
如图2所示,所述螺旋导向件2220上形成有导向弧面2221和传动平面2222,所述传动平面2222位于所述定位槽2210的一侧,所述导向弧面2221一端连接至所述定位槽2210的另一侧,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传动平面2222背离所述定位槽2210的端部;所述导向弧面2221与所述连接件1210的端面接触,以对接所述对接探头2000和所述对接平台1200;当所述连接件1210与所述定位槽2210对接时,所述传动平面2222与所述连接件1210的侧面抵接,用于带动所述内壳2200和所述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与所述连接件1210同步旋转。
本实施例中公开的定位槽2210设置在内壳2200的端部,定位槽2210的侧壁面积较小,在驱动轴1300和内壳2200同步转动的过程中,连接件1210如果只对定位槽2210的侧壁产生推力,整个内壳2200上受力面积小,容易因为应力集中产生破损的情况,所以,将螺旋导向件2220延伸到定位槽2210的侧面,形成传动平面2222,通过增加传动平面2222与连接件1210接触,增加内壳2200与连接件1210的接触面积,定位槽2210的侧壁和传动平面2222同时作为受力支撑面,即连接件1210同时对定位槽2210的侧壁和传动平面2222产生推力,使内壳2200上受到推力的接触面积增大,解决内壳2200或者连接件1210上受力过于集中的问题,有利于保持内壳2200与连接件1210稳定地进行同步旋转。另外,本实施例中螺旋导向件2220沿着内壳2200的径向圆周方向设置,延伸到定位槽2210的两侧,对接平台1200上的连接件1210也设置为螺旋形的,从而实现内壳2200与连接件1210的密切配合,将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完全包裹在中间,保护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与对接平台1200连接的稳定连接,稳定传输光信号和电信号。
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所述中壳240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滑槽2410;所述外壳2500上设置有滑键2510,所述滑键2510延伸至所述滑槽2410内,可在所述滑槽2410内滑动;所述滑槽2410包括沿所述中壳2400的圆周方向并列设置的锁定区2411和滑动区2412,所述锁定区2411的长度与所述滑键2510的长度相等,所述滑动区2412的长度大于所述滑键2510的长度;所述驱动端1000包括水平移动架1400,所述水平移动架1400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100内,用于带动所述对接平台1200沿所述对接通道1110的深度方向回撤;当所述滑键2510转动至所述滑动区2412时,所述中壳2400与所述外壳2500解除锁定,用于随所述对接平台1200同步回撤。
本实施例中公开的对接探头2000设置有滑键2510,当滑键2510移动至锁定区2411时,锁定区2411的侧壁与滑键2510抵接,从而使得中壳2400无法相对外壳2500移动,达到“锁定”状态;当滑键2510移动至滑动区2412时,滑动区2412的长度方向对滑键2510没有约束,使得中壳2400可以自由移动,达到“解锁”状态;对接探头2000使用过程中,滑键2510初始状态位于锁定区2411内,使得外壳2500与中壳2400锁定,操作人员握住外壳2500的外表面可以将对接探头2000稳定插入到对接通道1110内;当外壳2500插接到位后,操作人员转动外壳2500,带动滑键2510从锁定区2411移动到滑动区2412,将中壳2400解锁;然后,通过水平移动架1400带动对接平台1200进行回撤移动,同步带动中壳2400、内壳2200和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相对外壳2500发生移动,最终,带动导管的内核沿血管的延伸方向回撤移动,以对一段血管进行成像;总的来说,通过设置滑键2510和滑槽2410,灵活调整外壳2500与中壳2400的“锁定”和“解锁”状态,既方便操作人员握持住外壳2500顺利完成插拔动作,准确将对接探头2000与驱动端1000对接;又方便工作过程中驱动端1000带动中壳2400、内壳2200和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移动,准确完成IVUS和OCT技术的成像过程。
再如图4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所述滑槽2410的侧壁上形成有开口2413,所述开口2413位于所述滑动区2412的后端。在工作过程中,滑键2510从锁定区2411移动到滑动区2412后,水平移动架1400带动对接平台1200移动,对接平台1200带动中壳2400移动至滑动区2412的后端,并经过开口2413,使中壳2400与外壳2500完全分离,中壳2400不再受到滑键2510的约束,可以自由移动;另外,在维护过程中,中壳2400与外壳2500可以通过开口2413实现快速拆装,有利于快速更换对接探头2000的零部件。
综上所述,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所述对接探头2000包括外壳2500、中壳2400、轴承2300、内壳2200和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外壳2500上设有滑键2510,中壳2400的外表面上设有滑槽2410,中壳2400与内壳2200之间设有轴承2300,内壳2200包裹在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上;所述驱动端1000包括壳体1100、对接平台1200、驱动轴1300和水平移动架1400,壳体1100上设有对接通道1110,对接平台1200设置在对接通道1110内,对接平台1200上设有连接件1210,驱动轴1300与连接件1210传动连接,水平移动架1400与对接平台1200连接。本实施例中公开的对接探头2000连接导管后,操作人员握住外壳2500,将对接探头2000插入对接通道1110,使得中壳2400、内壳2200、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都与对接平台1200对接完成,然后转动外壳2500,使得滑键2510从锁定区2411移动到滑动区2412,中壳2400与外壳2500解锁,再然后水平移动架1400带动中壳2400在滑动区2412内滑动,使得滑键2510经过开口2413,与中壳2400分离,进入工作准备状态;成像过程中,水平移动架1400与驱动轴1300协同配合,水平移动架1400同时带动对接平台1200、中壳2400、内壳2200、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以及导管的内核同步回撤,回撤过程中驱动轴1300还与内壳2200、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以及导轨的内核一起旋转,从而采集到一段血管的三维结构成像数据;最后,通过整合光信号和电信号,结合IVUS和OCT的优势,得到分辨率高,而且穿透能力良好的成像结果,以对血管内的情况做出更清楚的探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所述外壳2500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固定柱2520,所述中壳2400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固定柱2420;所述对接通道111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固定座1120,所述对接平台1200上设有第二固定座1220;当所述对接探头2000与所述驱动端1000插接时,所述第二固定柱2520与所述第一固定座1120卡接,所述第一固定柱2420与所述第二固定座1220卡接。本实施例中公开的对接探头2000插入到对接通道1110后,外壳2500通过第一固定座1120与对接通道1110相对固定,中壳2400通过第二固定座1220与对接平台1200相对固定,从而使得工作过程中,中壳2400可以与对接平台1200同步移动,而外壳2500保持相对静止的效果。另外,本实施例中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外壳2500与第一固定座1120,中壳2400与第二固定座1220,方便拆卸,对接探头2000拔出过程只需要将中壳2400回转,使滑键2510回到锁定区2411,操作人员握持外壳2500反向拔出对接探头2000即可,提高了对接探头2000拔插效率。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第一固定座1120与第二固定座1220沿对接通道1110的径向圆周方向形成有夹角,该夹角的大小与滑键2510从锁定区2411转动到滑动区2412转过的角度相等。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座1120与第二固定座1220交错排布,使得外壳2500与中壳2400的初始固定位置不同,对接时,外壳2500插入至对接通道1110内,第二固定柱2520与第一固定座1120连接后,需要转动外壳2500带动滑键2510同步转对公,当滑键2510从锁定区2411移动到滑动区2412之后,滑键2510的侧壁与中壳2400抵接,继续转动外壳2500,滑键2510则带动中壳2400转动,从而使第二固定柱2520卡到位的时候,第一固定柱2420也完成卡位,从而通过键槽配合实现对接探头2000与驱动端1000同步锁紧与释放的操作。
如图6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所述对接平台1200包括底座组件1230和中间组件1240,所述底座组件1230设置在所述对接通道1110内,与所述中间组件1240可拆卸连接,所述中间组件1240背离所述底座组件1230的一端与所述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插接配合。
本实施例中公开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用于医疗设备上,例如内窥镜设备,对于医疗设备来说,卫生条件的要求极高,所以探查使用的导管一般为一次性导管,成像完成后,需要将对接探头2000拔出,然后拆除导管,下次使用时再将对接探头2000插入驱动端1000,在反复插拔的使用过程中,驱动端1000的接头多次与对接探头2000接触,难免会产生损耗,对于对接探头2000来说,如果损耗过大,只需要直接更换即可,而驱动端1000结构复杂,对接平台1200设置在壳体1100上,壳体1100内还有驱动轴1300、水平移动架1400、控制面板、显示屏等等零部件,直接更换显然不方便,而且成本大,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中间组件1240与底座组件1230可拆卸连接,每次对接探头2000都与中间组件1240接触,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损坏,只需要将中间组件1240从底座组件1230上拆下进行更换即可,降低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的维护成本。
如图6和图7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所述底座组件1230包括插芯公座1231和套设在所述插芯公座1231的外表面上的底座壳体1232;所述中间组件1240包括中间插芯1241和套设在所述中间插芯1241的外表面上的中间壳体1242;所述插芯公座1231、所述中间插芯1241和所述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依次对接;所述连接件1210设置在所述中间壳体1242上,所述底座壳体1232、所述中间壳体1242和所述内壳2200依次对接。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插芯公座1231用于接收光信号和电信号,将两种信号数据传输给驱动端1000内部的处理部件,底座壳体1232包裹在插芯公座1231上,固定和保护插芯公座1231;中间插芯1241用于连通插芯公座1231和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通过中间壳体1242保护和固定中间插芯1241,实际制造时,中间壳体1242朝向底座壳体1232的一侧可设置有弹扣,底座壳体1232上可设置有卡槽,通过弹扣与卡槽实现中间组件1240与底座组件1230的可拆卸卡接;中间壳体1242朝向内壳2200的一端则设置与螺旋导向件2220对接的连接件1210。
如图7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所述插芯公座1231包括第一光信号接芯1231a,以及在所述第一光信号接芯1231a上依次套设的第一电信号正极接芯1231b、第一绝缘层1231c和第一电信号负极接芯1231d;通过设置第一绝缘层1231c隔开第一电信号正极接芯1231b和第一电信号负极接芯1231d,避免产生电路短路的问题。
所述中间插芯1241包括第二光信号接芯1241a,以及在所述第二光信号接芯1241a上依次套设的第一陶瓷套管1241b、第二电信号正极接芯1241c、第二绝缘层1241d和第二电信号负极接芯1241e;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陶瓷套管1241b,通过第一陶瓷套管1241b的导向,保证第二光信号接芯1241a在对接行进过程中与第一光信号接芯1231a的同轴度及旋转过程中的对接稳定性,保证光信号传输的耦合效率。另外,设置第二绝缘层1241d将第二电信号正极接芯1241c和第二电信号负极接芯1241e隔开,避免短路。
所述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包括第三光信号接芯2110,以及在所述第三光信号接芯2110上依次套设的第二陶瓷套管2120、第三绝缘层2130、第三电信号正极接芯2140、第四绝缘层2150和第三电信号负极接芯2160;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陶瓷套管2120用于导向,保证第三光信号接芯2110与第二光信号接芯1241a对接的同轴度和旋转过程中的对接稳定性,保证光信号传输的耦合效率。
设置第三绝缘层2130将第三电信号正极接芯2140与第三光信号接芯2110隔开;设置第四绝缘层2150将第三电信号正极接芯2140与第三电信号负极接芯2160隔开;从而保持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中的电信号传输正常,避免发生短路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信号接芯1231a、所述第二光信号接芯1241a和所述第三光信号接芯2110依次对接;所述第一电信号正极接芯1231b、所述第二电信号正极接芯1241c和所述第三电信号正极接芯2140依次对接;所述第一电信号负极接芯1231d、所述第二电信号负极接芯1241e和所述第三电信号负极接芯2160依次对接。以此实现光信号和电信号的同步接通,以便于通过一个探头同时完成光信号数据采集和电信号数据采集,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
本实施例中将电信号接芯套设在光信号接芯的外表面上,从而做到电信号接芯的正负极与光信号接芯同轴心,盲插对接后可以同时导通光信号和电信号,提高对接效率。
本实施例中公开的第一光信号接芯1231a、第二光信号接芯1241a和第三光信号接芯2110均可以设置为光纤结构,有利于进行准确的、快速的光信号数据采集,获得更好的成像结果。
再如图7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所述第二电信号负极接芯1241e上朝向所述第一电信号负极接芯1231d的一端设有第一弧形对接面1241f;所述第三电信号负极接芯2160上朝向所述第二电信号负极接芯1241e的一端设有第二弧形对接面2161。在更换中间组件1240的时候第二电信号负极接芯1241e朝向第一电信号负极接芯1231d对接,所以设置第一弧形对接面1241f,减小第二电信号负极接芯1241e的端部的表面积,方便第二电信号负极接芯1241e与第一电信号负极接芯1231d快速组装;同理,对接探头2000插接的时候,第三电信号负极接芯2160朝向第二电信号负极接芯1241e对接,设置第二弧形对接面2161以减小第三电信号负极接芯2160的端部的表面积,有利于第三电信号负极接芯2160与第二电信号负极接芯1241e的快速组装。
再如图7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所述插芯公座1231还包括第一弹簧1231e,所述第一弹簧1231e设置于所述第一电信号正极接芯1231b内,一端与所述第一电信号正极接芯1231b的内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光信号接芯1231a的法兰盘抵接,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光信号接芯1231a,并推动所述第一光信号接芯1231a与所述第二光信号接芯1241a抵接;所述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还包括第二弹簧2170,所述第二弹簧2170设置于所述第三绝缘层2130内,一端与所述第三电信号负极接芯2160的内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光信号接芯2110的法兰盘抵接,用于支撑所述第三光信号接芯2110,并推动所述第三光信号接芯2110与所述第二光信号接芯1241a抵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光信号接芯1231a、第二光信号接芯1241a和第三光信号接芯2110依次对接,为了增加对接的稳定性,设置第一弹簧1231e产生将第一光信号接芯1231a推向第二光信号接芯1241a的推力,设置第二弹簧2170产生将第三光信号接芯2110推向第二光信号接芯1241a的推力;也就是说,通过第一弹簧1231e和第二弹簧2170施加弹力,使得第一光信号接芯1231a、第二光信号接芯1241a和第三光信号接芯2110之间产生压紧力,从而保证在旋转和移动过程中,第一光信号接芯1231a、第二光信号接芯1241a和第三光信号接芯2110之间保持对接稳定,提高光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获得准确、有效的成像信息。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公开了所述外壳2500的尾部设有弹性卡簧,所述弹性卡簧用于套设在导管的内核上,以保证导管的内核与外壳2500之间活动连接,可以随着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移动和旋转。
综上所述,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其中,包括驱动端1000和对接探头2000;所述驱动端1000包括壳体和对接平台1200,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对接通道1110;所述对接平台1200设置在所述对接通道1110内,用于与所述对接探头2000连接;并且,所述对接平台1200上设有连接件1210;所述对接探头2000包括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内壳2200、中壳2400和外壳2500,所述内壳2200包裹在所述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的外部;所述中壳2400设于所述内壳2200的外部,所述外壳2500设于所述中壳2400的外部;所述内壳2200与所述中壳2400间设有轴承2300,所述内壳2200与所述中壳2400通过所述轴承2300转动连接;所述内壳2200的端部设有定位槽2210和延伸至所述定位槽2210的开口2413处的螺旋导向件2220;当所述对接探头2000与所述对接通道1110插接时,所述螺旋导向件2220与所述连接件1210抵接,并带动所述内壳2200旋转,令所述定位槽2210移动到与所述连接件1210匹配的位置,以对接所述对接探头2000和所述对接平台1200。本实施例公开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设置对接探头2000与插入人体内的导管连接,设置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同时传输光信号和电信号;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外侧设置有内壳2200,通过内壳2200上的螺旋导向件2220实现对接过程中的自由旋转,而中壳2400与内壳2200之间设置了轴承2300,因此内壳2200可独立于中壳2400旋转,不会影响对接探头2000的插入过程,提高了对接的稳定性;具体的,不管对接探头2000插入时是以何种角度进入对接通道1110,当螺旋导向件2220与连接件1210抵接后,随着对接探头2000的继续深入,连接件1210与螺旋导向件2220之间产生的挤压力会对螺旋导向件2220产生推力,使得内壳2200和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整体转动起来,直至连接件1210转动到螺旋导向件2220的末端,并脱离螺旋导向件2220,进入定位槽2210完成卡紧,自动完成内壳2200和光电一体化插芯2100与对接平台1200的准确对接;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公开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可以实现盲插对接,并将IVUS和OCT两种信号整合在一起,大大简化了拔插过程的操作流程,提高了双模探头拔插操作的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以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为例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介绍,但本发明的应用并不以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为限,也可以应用到其它类似工件的生产和使用中。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端和对接探头;
所述驱动端包括壳体和对接平台,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对接通道;所述对接平台设置在所述对接通道内,用于与所述对接探头连接;并且,所述对接平台上设有连接件;
所述对接探头包括光电一体化插芯、内壳、中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包裹在所述光电一体化插芯的外部;所述中壳设于所述内壳的外部,所述外壳设于所述中壳的外部;所述内壳与所述中壳间设有轴承,所述内壳与所述中壳通过所述轴承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内壳的端部设有定位槽和延伸至所述定位槽的开口处的螺旋导向件;当所述对接探头与所述对接通道插接时,所述螺旋导向件与所述连接件抵接,并带动所述内壳旋转,令所述定位槽移动到与所述连接件匹配的位置,以对接所述对接探头和所述对接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端还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对接平台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连接件旋转;
所述螺旋导向件上形成有导向弧面和传动平面,所述传动平面位于所述定位槽的一侧,所述导向弧面一端连接至所述定位槽的另一侧,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传动平面背离所述定位槽的端部;所述导向弧面与所述连接件的端面接触,以对接所述对接探头和所述对接平台;
当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内壳对接时,所述传动平面与所述连接件的侧面抵接,用于带动所述内壳和所述光电一体化插芯与所述连接件同步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滑键,所述滑键延伸至所述滑槽内,可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滑槽包括沿所述中壳的圆周方向并列设置的锁定区和滑动区,所述锁定区的长度与所述滑键的长度相等,所述滑动区的长度大于所述滑键的长度;
其中,所述驱动端包括水平移动架,所述水平移动架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带动所述对接平台沿所述对接通道的深度方向回撤;当所述滑键转动至所述滑动区时,所述中壳与所述外壳解除锁定,用于随所述对接平台同步回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侧壁上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滑动区的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固定柱,所述中壳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固定柱;
所述对接通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固定座,所述对接平台上设有第二固定座;当所述对接探头与所述驱动端插接时,所述第一固定柱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卡接,所述第二固定柱与所述第二固定座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平台包括底座组件和中间组件,所述底座组件设置在所述对接通道内,与所述中间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中间组件背离所述底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光电一体化插芯插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包括插芯公座和套设在所述插芯公座的外表面上的底座壳体;
所述中间组件包括中间插芯和套设在所述中间插芯的外表面上的中间壳体;
其中,所述插芯公座、所述中间插芯和所述光电一体化插芯依次对接;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中间壳体上,所述底座壳体、所述中间壳体和所述内壳依次对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芯公座包括第一光信号接芯,以及在所述第一光信号接芯上依次套设的第一电信号正极接芯、第一绝缘层和第一电信号负极接芯;
所述中间插芯包括第二光信号接芯,以及在所述第二光信号接芯上依次套设的第一陶瓷套管、第二电信号正极接芯、第二绝缘层和第二电信号负极接芯;
所述光电一体化插芯包括第三光信号接芯,以及在所述第三光信号接芯上依次套设的第二陶瓷套管、第三绝缘层、第三电信号正极接芯、第四绝缘层和第三电信号负极接芯;
其中,所述第一光信号接芯、所述第二光信号接芯和所述第三光信号接芯依次对接;所述第一电信号正极接芯、所述第二电信号正极接芯和所述第三电信号正极接芯依次对接;所述第一电信号负极接芯、所述第二电信号负极接芯和所述第三电信号负极接芯依次对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信号负极接芯上朝向所述第一电信号负极接芯的一端设有第一弧形对接面;所述第三电信号负极接芯上朝向所述第二电信号负极接芯的一端设有第二弧形对接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芯公座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电信号正极接芯内,一端与所述第一电信号正极接芯的内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光信号接芯的法兰盘抵接,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光信号接芯,并推动所述第一光信号接芯与所述第二光信号接芯抵接;
所述光电一体化插芯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三绝缘层内,一端与所述第三电信号负极接芯的内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光信号接芯的法兰盘抵接,用于支撑所述第三光信号接芯,并推动所述第三光信号接芯与所述第二光信号接芯抵接。
CN202211386084.8A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 Active CN1154984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6084.8A CN115498452B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6084.8A CN115498452B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8452A CN115498452A (zh) 2022-12-20
CN115498452B true CN115498452B (zh) 2023-02-14

Family

ID=85115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86084.8A Active CN115498452B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984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64310B (zh) * 2023-10-12 2024-02-20 深圳英美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部连接器及内窥镜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2805U (ja) * 1993-01-08 1994-07-19 アロカ株式会社 超音波プローブ接続構造
CN202240246U (zh) * 2011-10-20 2012-05-30 山东水泊焊割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箱板焊接仿形器
CN205359416U (zh) * 2015-11-30 2016-07-06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用于胃肠道诊疗的无线胶囊oct内窥镜系统
CN109620296A (zh) * 2019-01-14 2019-04-16 深圳英美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探头的对接机构
CN109846445A (zh) * 2019-03-18 2019-06-07 深圳英美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探头3d扫描装置
CN110809433A (zh) * 2017-06-29 2020-02-18 泰尔茂株式会社 图像诊断用导管
CN113143172A (zh) * 2021-03-02 2021-07-23 杰泰医疗(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可360度弯曲转向的医用内窥镜
CN214017602U (zh) * 2020-10-16 2021-08-24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带旋转定位的体内介入扇扫探头及包含其的超声成像系统
CN217338622U (zh) * 2022-02-22 2022-09-02 声索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超声探头旋转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87507A1 (en) * 2019-01-29 2022-03-24 Canon U.S.A., Inc. Imaging reconstruction using real-time signal of rotary position from near distal end encoder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2805U (ja) * 1993-01-08 1994-07-19 アロカ株式会社 超音波プローブ接続構造
CN202240246U (zh) * 2011-10-20 2012-05-30 山东水泊焊割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箱板焊接仿形器
CN205359416U (zh) * 2015-11-30 2016-07-06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用于胃肠道诊疗的无线胶囊oct内窥镜系统
CN110809433A (zh) * 2017-06-29 2020-02-18 泰尔茂株式会社 图像诊断用导管
CN109620296A (zh) * 2019-01-14 2019-04-16 深圳英美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探头的对接机构
CN109846445A (zh) * 2019-03-18 2019-06-07 深圳英美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探头3d扫描装置
CN214017602U (zh) * 2020-10-16 2021-08-24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带旋转定位的体内介入扇扫探头及包含其的超声成像系统
CN113143172A (zh) * 2021-03-02 2021-07-23 杰泰医疗(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可360度弯曲转向的医用内窥镜
CN217338622U (zh) * 2022-02-22 2022-09-02 声索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超声探头旋转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8452A (zh) 2022-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18014B (zh) 一种用于光声超声血管内成像系统的快速插拔式光电耦合接头
JP5430902B2 (ja) カテーテル用自動式/手動式長手軸位置変換器および回転式駆動システム
CN115498452B (zh) 一种双模探头快速拔插机构
JP2019217348A (ja) 光−音響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EP2737859B1 (en) Image diagnosis device
JP2002522105A5 (zh)
JP5689728B2 (ja) 光干渉断層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0507407A (ja) 光カテーテルならびに引戻し回転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2012002062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a probe
JP2017093537A (ja) 光干渉断層像形成装置
EP3378407A1 (en) Imag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CN214549437U (zh) 一种血管内超声回撤系统的行进结构及回撤装置
CN116328172B (zh) 同轴式导管接口装置
CN210055951U (zh) 一种双模探头3d扫描装置
CN109846445A (zh) 一种双模探头3d扫描装置
US11766211B2 (en) Uterus OCT catheter and uterus OCT equipment with pull-back function
CN111736269A (zh) 一种oct系统用光纤滑环及oct成像系统
CN212647118U (zh) 一种自动对接装置
CN219538335U (zh) 成像导管装置
CN116350929B (zh) 导管接口装置
CN114903527B (zh) Ivus和oct多模态成像系统用光电复合滑环
CN113876357B (zh) 具有可滑动套管的成像及压力传感装置和探头
CN220141690U (zh) 导管连接装置及超声回撤系统
CN211796726U (zh) 具有爪取断裂功能的智能血栓清理装置
CN219070270U (zh) Oct导管装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