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92561B - 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92561B
CN115492561B CN202211126167.3A CN202211126167A CN115492561B CN 115492561 B CN115492561 B CN 115492561B CN 202211126167 A CN202211126167 A CN 202211126167A CN 115492561 B CN115492561 B CN 1154925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shale gas
shale
gas well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261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92561A (zh
Inventor
贺培
张烨
周建坤
杨德敏
欧阳黎明
黄焱羚
郭晓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uadi Zihuan Technology Co ltd
Chongq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uadi Zihuan Technology Co ltd
Chongq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uadi Zihuan Technology Co ltd, Chongq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uadi Zih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2616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925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92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25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92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25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164Injecting CO2 or carbonate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16Modification of mine passages or chambers for storage purposes, especially for liquids or g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7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e.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eural network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 or training a mode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8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luid dynamics, e.g. us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70Combining sequestration of CO2 and exploitation of hydrocarbons by injecting CO2 or carbonated water in oil w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Algebra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包括确定注入二氧化碳的页岩气井分布区域和注入二氧化碳页岩气井、确定第一次二氧化碳注入量和施工排量、确定焖井时间、恢复页岩气生产井生产方法、循环间歇性注入二氧化碳方式。能够实现中后期页岩气井或者报废页岩气井多元化利用,提高页岩气井单井产量,提高页岩储层采收率。实现页岩气井增产增效和地质封存一体化,减少温室气体,达到了碳中和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应用于页岩气增产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如何提高清洁能源使用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事项。页岩气是一种高效清洁能源,相对于煤炭资源,可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对环境的污染。但开采页岩气的方法主要是采用衰竭式开采,其采收率有限或者是页岩储层中吸附的大量吸附气未采出,仍然吸附在页岩储层中,这大大降低了页岩气资源开采效率。二氧化碳相对于页岩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在页岩中具有更强的吸附性,当两者共同与页岩作用时,二氧化碳可通过竞争性吸附置换出吸附在页岩中甲烷气体。根据这项特性,我们可以通过注入二氧化碳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置换出吸附在页岩中甲烷气体。在置换的同时在页岩储层中封存注入的二氧化碳达到即可实现页岩气井增产增效,又可实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实现减少温室气体目的。
在提高原油采收率中,已大量推广了通过注入二氧化碳来降低原油粘度和驱替原油,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实现原油开采增产和地质封存部分二氧化碳的目的。在二氧化碳增能压裂中,有利用注入前置二氧化碳来提高储层能量,实现更高效率的储层压裂,达到油气生产井增产的目的。但针对页岩气井,常规方法注入二氧化碳压裂增产效果受限,注入二氧化碳置换甲烷并实现地质封存难度大,存在生产井注入大量的二氧化碳会随着甲烷气体一起采出,大幅度降低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效果。特别是中后期页岩气生产井储层应力环境改变较大、页岩储层中井眼轨迹错综复杂、不同页岩气井生产制度不同、前期水力压裂改造生成缝网复杂等,要实现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难度大。此外,当前的相关研究和专利成果,主要集中于页岩气开采初期,采用二氧化碳来压裂改造页岩储层,兼顾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针对已经完成压裂改造并正在生产的中后期页岩气井增产增效和地质封存较少。
因此,针对中后期页岩气生产井,在提高页岩储层采收率,实现页岩气井增产增效,同时实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减少温室气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以实现中后期页岩气生产井增产增效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目的,指导开采中后期的页岩气生产井增产以及即将废弃的页岩气生产井综合利用,实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根据页岩储层断层分布、地质模型特征、储层物性参数、区域单位面积,采用主因素分析法优选出适合能注入二氧化碳的页岩气井分布区域;在分布区域内,根据页岩气井水平井段方位、水平井段长度、分布特征、生产曲线特征、前期压裂改造缝网发育特征,采用因次分析法确定可以注入二氧化碳的页岩气井顺序;
步骤S2,根据前期压裂改造缝网规模和分布情况、压裂施工曲线特征、加砂量以及裂缝有效支撑分布情况、压力波及区域,结合室内二氧化碳注入裂缝扩展实验结果以及数值模拟结果,确定第一次二氧化碳注入量和施工排量,达到重复压裂改造效果;
步骤S3,利用页岩储层的等温吸附数据、TOC值、泥质含量、矿物成分、孔隙度、储层温度、渗透率数据,采用叠加分析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确定置换甲烷气体量和焖井时间,实现二氧化碳与页岩储层充分接触和置换页岩中吸附的甲烷气体;
步骤S4,达到80%及以上焖井时间后,恢复邻近页岩气井生产,根据二氧化碳注入前的原生产压差确定恢复后的页岩气生产井压差,按照距离第一次注入热氧化碳页岩气井来调整页岩气生产井压差,距离注入二氧化碳页岩气井最近的页岩气生产井生产压差提高30-50%,更远的页岩气生产井在距离最近的页岩气生产压差基础上每隔100m降低10%,直到完全抵消提高的30-50%生产压差;
步骤S5,根据二氧化碳重复压裂改造体积、二氧化碳压裂用量、页岩储层二氧化碳最大吸附量、理论埋存量、井口压力,确定持续间歇性注入二氧化碳量和排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包括:
采用主因素分析法选择可注入二氧化碳的页岩气井分布区域,根据主因素分析结果排序,摈弃不适合区域;赋予剩余不同影响因素权重值,叠加区域单位面积进行加权平均,确定加权平均值,对页岩气分布区域内各可注入二氧化碳的页岩气井分布区域排序;其加权平均值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848835720000021
其中,Y为加权平均值,Pi为单因素权重值,m为因素个数;P为权重值矩阵,X为影响因素矩阵,C为影响因素占比矩阵。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包括:
采用因次分析法获得分布区域内页岩气井各因素对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和地质封存的影响程度,并不同赋予权重值和排序,获得评价结果,从高到低确定注入二氧化碳的页岩气井先后顺序;其评价结果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848835720000031
其中,N为每口井评价结果,k为影响因子数目;Ti为第i个影响因子影响程度,mi为第 i个影响因子权重占比;Si为第i个影响因子权重值,Wi为第i个影响因子比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包括:利用裂缝扩展模拟软件,采用裂缝扩展实验结果数据和重复压裂裂缝扩展模型,按照注入二氧化碳量形成的有效裂缝支撑区域扩大30-60%,形成的流动波及区域与相邻最近的页岩气裂缝有效支撑叠加重合,计算第一次二氧化碳注入量和施工排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
步骤S31,根据页岩等温吸附数据和步骤S2中确定的流动波及区域计算获得注入二氧化碳页岩气井最大吸附气量,并按照20-40%最大吸附气量确定初步置换的甲烷气体量;
步骤S32,根据页岩储层TOC值、泥质含量、矿物成分、孔隙度值,采用叠加分析法,修正初步置换的甲烷气体量;
步骤S33,根据储层温度、储层渗透率和修正后置换的甲烷气体量,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计算获得完成初步置换需要的焖井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包括:第二次注入二氧化碳的时间点为注入二氧化碳的页岩气井井口压力降为第一次注入二氧化碳结束后的井口压力20-40%,第三次注入二氧化碳的时间点为第二次注入二氧化碳结束后的井口压力下降1-5MPa,并依次进行后续二氧化碳注入,直至井口压力恢复至第一次施工结束井口压力的30-50%,单次注入结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所述的二氧化碳注入区域和注入二氧化碳页岩气井确定方法,可实现中后期页岩气井或者即将报废页岩气井多元化重复利用,达到页岩气开采增效的效果。
2、本发明确定的第一次二氧化碳注入量和施工排量,能够起到一次重复压裂改造页岩储层效果,提高页岩气井单井产量,进而提高页岩储层采收率。
3、本发明确定焖井时间、邻井恢复生产方式和循环间隙性注入二氧化碳方法可实现最大限度的把吸附在页岩储层中的甲烷气体置换出,进一步提高储层采收率,也能更有效地提高页岩储层二氧化碳封存量。
4、本发明可利用二氧化碳的强吸附性置换页岩储层中的甲烷,提高页岩储层采收率,实现了页岩气井增产增效的效果。同时采用二氧化碳压裂还能够实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减少温室气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中S3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中页岩气井日产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中页岩气井裂缝分布和注入二氧化碳井压力波分布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中页岩气生产井井底压力变化曲线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中注入二氧化碳页岩气井井口压力变化曲线图。
附图中,21—产量快速递减阶段,22—产量稳定递减阶段,221—产量稳定递减阶段中后期,23—不可开采阶段,31—页岩气井井口,32—页岩气井井眼轨迹,321—页岩气井1,322 —页岩气井2,323—页岩气井3,324—页岩气井4,33—前期压裂改造形成的有效支撑裂缝区域(虚线范围内),34—二氧化碳重复压裂改造流动波及区域(点画线范围内),35—二氧化碳重复压裂改造形成的有效支撑裂缝区域(实线范围内),41—二氧化碳重复压裂前井底压力变化,42—二氧化碳重复压裂期间井底压力变化,43—二氧化碳重复压裂后焖井阶段井底压力,44—页岩气井1(远离二氧化碳注入井)重新生产后井底压力变化,45—页岩气井2和页岩气井3(靠近二氧化碳注入井)重新生产后井底压力变化,51—二氧化碳重复压裂前井口压力变化,52—重复压裂期间井口压力变化,53—重复压裂后焖井阶段井口压力变化,54—邻近页岩气生产井开始生产后井口压力变化,55—第二次注入二氧化碳井口压力变化,56—第二次停止二氧化碳注入后井口压力变化,57—第三次注入二氧化碳井口压力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下列实施例仅为示例性地说明和解释本发明,而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涵盖在本发明旨在保护的范围内。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流程示意图,该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包括:
步骤S1,根据页岩气储层断层分布、地质模型特征、储层物性参数、区域单位面积,采用主因素分析法优选出适合能注入二氧化碳的页岩气井分布区域;在分布区域内,根据页岩气井水平井段方位、水平井段长度、分布特征、生产曲线特征、前期压裂改造缝网发育特征,采用因次分析法确定可以注入二氧化碳的页岩气井顺序;
表1
Figure BDA0003848835720000051
采用主因素分析法选择可注入二氧化碳的页岩气井分布区域,根据主因素分析结果排序,摈弃不适合区域;赋予剩余不同影响因素权重值,叠加区域单位面积进行加权平均,确定加权平均值,对页岩气分布区域内各可注入二氧化碳的页岩气井分布区域排序;其加权平均值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848835720000061
其中,Y为加权平均值,Pi为单因素权重值,m为因素个数;P为权重值矩阵,X为影响因素矩阵,C为影响因素占比矩阵。
如表1所示,根据各区域页岩气储层断层分布、地质模型特征、储层物性参数、区域单位面积等因素,采用主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并加权平均后计算得到区域一-区域四的加权平均值,并根据加权平均值进行排序,首选区域三注入二氧化碳。
采用因次分析法获得分布区域内页岩气井各因素对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和地质封存的影响程度,并不同赋予权重值和排序,获得评价结果,从高到低确定注入二氧化碳的页岩气井先后顺序;其评价结果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848835720000062
其中,N为每口井评价结果,k为影响因子数目;Ti为第i个影响因子影响程度,mi为第 i个影响因子权重占比;Si为第i个影响因子权重值,Wi为第i个影响因子比重。
表2
Figure BDA0003848835720000063
如表2所示,将区域三内的页岩气井按照位置顺序命名为页岩气井1、页岩气井2、页岩气井3、页岩气井4,采用因次分析法对区域三内的页岩气井进行排序,将页岩气井水平井段方位、水平井段长度、分布特征、生产曲线特征、前期压裂改造缝网发育特征等因素代入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得到评价结果,从高到低确定注入二氧化碳的页岩气井先后顺序,确定首先注入二氧化碳的页岩气井为页岩气井3。参见附图3,将页岩气井日产量根据变化曲线分为产量快速递减阶段21、产量稳定递减阶段22和不可开采阶段23,选择页岩气井需要位于产量稳定递减阶段22和不可开采阶段23,能起到更明显的增产增效和地质封存效果。
步骤S2,根据前期压裂改造缝网规模和分布情况、压裂施工曲线特征、加砂量以及裂缝有效支撑分布情况、压力波及区域,结合室内二氧化碳注入裂缝扩展实验结果以及数值模拟结果,确定第一次二氧化碳注入量和施工排量,达到重复压裂改造效果;
利用裂缝扩展模拟软件,采用裂缝扩展实验结果数据和重复压裂裂缝扩展模型,按照注入二氧化碳量形成的有效裂缝支撑区域扩大30-60%,形成的流动波及区域与相邻最近的页岩气裂缝有效支撑叠加重合,计算第一次二氧化碳注入量和施工排量。
参见附图4,为采用Meyer软件页岩气压裂模块,按照第一次注入二氧化碳形成的有效裂缝支撑区域扩大45%的原则,确定二氧化碳最大注入排量为7m3/min。页岩气井3新形成有效支撑裂缝35不能与页岩气井2和页岩气井4重叠,需维持不小于20m的水平间距。此外,注入二氧化碳量需保障页岩气井3流体流动波及区域与页岩气井2和页岩气井4重叠或者接近重合,重叠水平长度不大于10m或者水平间距不大于5m。水平段长度为1500m的页岩气井3第一次最大注入液态二氧化碳量不大于2000m3
步骤S3,利用页岩储层的等温吸附数据、TOC值、泥质含量、矿物成分、孔隙度、储层温度、渗透率数据,采用叠加分析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确定置换甲烷气体量和焖井时间,实现二氧化碳与页岩储层充分接触和置换页岩中吸附的甲烷气体;
步骤S31,根据页岩等温吸附数据和步骤S2中确定的流动波及区域计算获得注入二氧化碳页岩气井最大吸附气量,并按照20-40%最大吸附气量确定初步置换的甲烷气体量;本实施例中,页岩气井3中页岩最大吸附气量10m3/t。按照20%最大吸附气量,流动波及最大区域体积600万方,确定初步置换甲烷气体量为1200万方。
步骤S32,根据页岩储层TOC值、泥质含量、矿物成分、孔隙度值,采用叠加分析法,修正初步置换的甲烷气体量;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页岩储层TOC值1.2-3.5、泥质含量占70%以上、矿物成分以高岭石、石英占40%以上、孔隙度值1-3%,采用三角图版,叠加页岩储层各物性特征数据,选择重叠区域,修正初步置换的甲烷气体量为1050万方。
步骤S33,根据储层温度、储层渗透率和修正后置换的甲烷气体量,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计算获得完成初步置换需要的焖井时间。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储层温度80℃、储层渗透率改造后综合渗透率250mD和修正后置换的甲烷气体量,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基于等温等压吸附扩散,计算获得完成初步置换需要的焖井时间为50天。
步骤S4,达到焖井时间80%后,恢复邻近页岩气井生产,根据二氧化碳注入前的原生产压差确定恢复后的页岩气生产井压差,按照距离第一次注入热氧化碳页岩气井来调整页岩气生产井压差,距离注入二氧化碳页岩气井最近的页岩气生产井生产压差提高30-50%,更远的页岩气生产井在距离最近的页岩气生产压差基础上每隔100m降低10%,直到完全抵消提高的30-50%生产压差;
页岩气井3焖井时间达到40天后,恢复页岩气井1、页岩气井2和页岩气井4的生产,原页岩气井1、页岩气井2和页岩气井4的生产压差分别为4MPa、4.5MPa和4.3MPa。页岩气井1和页岩气井2水平位移相距200m,按照距离注入二氧化碳页岩气井最近的页岩气生产井生产压差提高40%,页岩气井1、页岩气井2和页岩气井4的生产压差分别为4.8MPa、6.3MPa 和6.02MPa恢复生产页岩气,生产过程中井底压力变化趋势按照图5所示控制,稳定恢复生产和降低井底压力。
步骤S5,根据二氧化碳重复压裂改造体积、二氧化碳压裂用量、页岩储层二氧化碳最大吸附量、理论埋存量、井口压力,确定持续间歇性注入二氧化碳量和排量。
第二次注入二氧化碳的时间点为注入二氧化碳的页岩气井井口压力降为第一次注入二氧化碳结束后的井口压力20-40%,第三次注入二氧化碳的时间点为第二次注入二氧化碳结束后的井口压力下降1-5MPa,并依次进行后续二氧化碳注入,直至井口压力恢复至第一次施工结束井口压力的30-50%,单次注入结束。
根据二氧化碳重复压裂改造体积100万方、二氧化碳压裂用量、页岩储层二氧化碳最大吸附量10m3/t、理论埋存量6000万方、井口压力。第二次注入二氧化碳的时间点为注入二氧化碳的页岩气井井口压力降为第一次注入二氧化碳结束后的井口压力30%,即生产井开始生产20天后,第三次注入二氧化碳的时间点为第二次注入二氧化碳结束后的井口压力下降 3MPa,单次注入排量不大于10m3/h,井口压力恢复至第一次施工结束井口压力的30-50%,单次注入结束,后续注入时间点依次类推。其注入二氧化碳页岩气井井口压力变化曲线如图 6所示,后续每次保持注入结束后井口压力大约恢复至上次停止注入时井口压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构思前提下所作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根据页岩储层断层分布、地质模型特征、储层物性参数、区域单位面积,采用主因素分析法优选出适合能注入二氧化碳的页岩气井分布区域;在分布区域内,根据页岩气井水平井段方位、水平井段长度、分布特征、生产曲线特征、前期压裂改造缝网发育特征,采用因次分析法确定可以注入二氧化碳的页岩气井顺序;
步骤S2,根据前期压裂改造缝网规模和分布情况、压裂施工曲线特征、加砂量以及裂缝有效支撑分布情况、压力波及区域,结合室内二氧化碳注入裂缝扩展实验结果以及数值模拟结果,确定第一次二氧化碳注入量和施工排量,达到重复压裂改造效果;
步骤S3,利用页岩储层的等温吸附数据、TOC值、泥质含量、矿物成分、孔隙度、储层温度、渗透率数据,采用叠加分析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确定置换甲烷气体量和焖井时间,实现二氧化碳与页岩储层充分接触和置换页岩中吸附的甲烷气体;
步骤S4,达到80%及以上焖井时间后,恢复邻近页岩气井生产,根据二氧化碳注入前的原生产压差确定恢复后的页岩气生产井压差,按照距离第一次注入二氧化碳页岩气井来调整页岩气生产井压差,距离注入二氧化碳页岩气井最近的页岩气生产井生产压差提高30-50%,更远的页岩气生产井在距离最近的页岩气生产压差基础上每隔100m降低10%,直到完全抵消提高的30-50%生产压差;
步骤S5,根据二氧化碳重复压裂改造体积、二氧化碳压裂用量、页岩储层二氧化碳最大吸附量、理论埋存量、井口压力,确定持续间歇性注入二氧化碳量和排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中采用主因素分析法选择可注入二氧化碳的页岩气井分布区域,根据主因素分析结果排序,摈弃不适合区域;赋予剩余不同影响因素权重值,叠加区域单位面积进行加权平均,确定加权平均值,对页岩气分布区域内各可注入二氧化碳的页岩气井分布区域排序;其加权平均值计算公式为:
Figure QLYQS_1
其中,Y为加权平均值,Pi为单因素权重值,m为因素个数;P为权重值矩阵,X为影响因素矩阵,C为影响因素占比矩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中采用因次分析法获得分布区域内页岩气井各因素对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和地质封存的影响程度,并不同赋予权重值和排序,获得评价结果,从高到低确定注入二氧化碳的页岩气井先后顺序;其评价结果计算公式为:
Figure QLYQS_2
其中,N为每口井评价结果,k为影响因子数目;Ti为第i个影响因子影响程度,mi为第i个影响因子权重占比;Si为第i个影响因子权重值,Wi为第i个影响因子比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利用裂缝扩展模拟软件,采用裂缝扩展实验结果数据和重复压裂裂缝扩展模型,按照注入二氧化碳量形成的有效裂缝支撑区域扩大30-60%,形成的流动波及区域与相邻最近的页岩气裂缝有效支撑叠加重合,计算第一次二氧化碳注入量和施工排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
步骤S31,根据页岩等温吸附数据和步骤S2中确定的流动波及区域计算获得注入二氧化碳页岩气井最大吸附气量,并按照20-40%最大吸附气量确定初步置换的甲烷气体量;
步骤S32,根据页岩储层TOC值、泥质含量、矿物成分、孔隙度值,采用叠加分析法,修正初步置换的甲烷气体量;
步骤S33,根据储层温度、储层渗透率和修正后置换的甲烷气体量,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计算获得完成初步置换需要的焖井时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5中第二次注入二氧化碳的时间点为注入二氧化碳的页岩气井井口压力降为第一次注入二氧化碳结束后的井口压力20-40%,第三次注入二氧化碳的时间点为第二次注入二氧化碳结束后的井口压力下降1-5MPa,并依次进行后续二氧化碳注入,直至井口压力恢复至第一次施工结束井口压力的30-50%,单次注入结束。
CN202211126167.3A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 Active CN1154925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6167.3A CN115492561B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6167.3A CN115492561B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2561A CN115492561A (zh) 2022-12-20
CN115492561B true CN115492561B (zh) 2023-03-21

Family

ID=84468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26167.3A Active CN115492561B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925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98354B (zh) * 2022-12-23 2024-09-17 新疆敦华绿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置压裂施工工艺的跟踪评价方法
CN117307120A (zh) * 2023-10-18 2023-12-29 成都赛璐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临界co2稠化压裂-气驱-泡沫调驱一体化增产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3790A (zh) * 2011-07-19 2012-01-11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海底地质体二氧化碳封存潜力评估方法
CN103437746A (zh) * 2013-06-28 2013-12-11 东方宝麟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井多段段内多缝体积压裂方法
CN105822293A (zh) * 2016-03-17 2016-08-03 成都创源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优质页岩气储层的方法
CN108460203A (zh) * 2018-02-26 2018-08-2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页岩油藏循环注气油井产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CN110107271A (zh) * 2019-05-25 2019-08-0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强化页岩基质气体输运能力的超临界水处理方法
CN110441286A (zh) * 2019-08-31 2019-11-12 大连理工大学 用于原位拉曼分析的气体水合物保压置换装置及方法
CN111897012A (zh) * 2020-08-12 2020-11-06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一种页岩气单井地质综合评价方法
CN112832728A (zh) * 2021-01-08 2021-05-25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甲烷多级燃爆的页岩储层压裂方法
CN113530511A (zh) * 2020-04-21 2021-10-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天然气藏的开发方法
CN113887110A (zh) * 2021-10-20 2022-01-04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油井产能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781951A (zh) * 2022-06-23 2022-07-2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页岩油藏二氧化碳吞吐开发选井决策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91645C (en) * 2010-03-05 2016-10-18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Co2 storage in organic-rich rock formation with hydrocarbon recovery
CA3035733C (en) * 2016-11-08 2021-08-10 Landmark Graphics Corporation Diffusion flux inclusion for a reservoir simulation for hydrocarbon recovery
US11280170B2 (en) * 2019-11-04 2022-03-22 Oil Technology Group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using pumped liquid phase propane and liquid phase butane in an adjustable ratio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3790A (zh) * 2011-07-19 2012-01-11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海底地质体二氧化碳封存潜力评估方法
CN103437746A (zh) * 2013-06-28 2013-12-11 东方宝麟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井多段段内多缝体积压裂方法
CN105822293A (zh) * 2016-03-17 2016-08-03 成都创源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优质页岩气储层的方法
CN108460203A (zh) * 2018-02-26 2018-08-2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页岩油藏循环注气油井产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CN110107271A (zh) * 2019-05-25 2019-08-0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强化页岩基质气体输运能力的超临界水处理方法
CN110441286A (zh) * 2019-08-31 2019-11-12 大连理工大学 用于原位拉曼分析的气体水合物保压置换装置及方法
CN113530511A (zh) * 2020-04-21 2021-10-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天然气藏的开发方法
CN111897012A (zh) * 2020-08-12 2020-11-06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一种页岩气单井地质综合评价方法
CN112832728A (zh) * 2021-01-08 2021-05-25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甲烷多级燃爆的页岩储层压裂方法
CN113887110A (zh) * 2021-10-20 2022-01-04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油井产能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781951A (zh) * 2022-06-23 2022-07-2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页岩油藏二氧化碳吞吐开发选井决策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hdi Sharifzadeh ; Xingzhi Wang ; Nilay Shah ; .包括二氧化碳封存的页岩气网络设计和操作之间的相互作用.2017,(第02期),203-22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2561A (zh) 2022-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92561B (zh) 一种页岩气井注入二氧化碳增产增效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方法
Kanaani et al. Role of cushion gas on underground hydrogen storage in depleted oil reservoirs
US883987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questering CO2 gas and releasing natural gas from coal and gas shale formations
CN101679042B (zh) 减少温室气体向大气中的排放的方法
US883347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pressure cycling and cold liquid CO2 for releasing natural gas from coal and shale formations
CN101798915A (zh) 一种利用分段火驱开采提高厚层块状稠油采收率的方法
CN102493795A (zh) 液化氮气在油气层内气化压裂方法
CN105971581A (zh) 电厂烟气高效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装置及方法
Liu et al. CCUS and CO2 injection field application in abroad and China: Status and progress
Guangzhi et al. Discussion on the limit recovery factor of carbon dioxide flooding in a permanent sequestration scenario
CN116575900A (zh) 一种原位煤体分区可控气化制氢及co2封存一体化方法
CN113982546A (zh) 一种水平井二氧化碳注入剖面评价方法
Rosen et al.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UCG) modeling and analysis
CN112302608B (zh) 一种基于立体压裂井网的水平井压前注入流体开发方法
CN115126449B (zh) 一种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循环热激开采的方法与系统
CN112855111A (zh) 电加热煤层地下气化系统及方法
CN115075778B (zh) 煤层气/煤层一体化采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352250A (zh) 一种基于烟道气组分优化蒸汽驱的采油方法
CN108894763B (zh) 一种线性火驱产出尾气埋存利用的方法
RU2825366C1 (ru) Способ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термической добычи
CN117780312B (zh) 含硫烟道气地下组分分离与二氧化碳及硫化物埋存方法
CN117868758B (zh) 一种碳烃资源共存气田的开发方法
Krivulya et al. Approval of the Technology of Carbon Dioxide Injection Into the V-16 Water Driven Reservoir of the Hadiach Field (Ukrain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Water Pressure Mode
Atia et al. State of the art on enhanced oil recovery with CO2 sequestration for low carbon industry
CN115478818A (zh) 一种co2与n2复合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