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92418A - 一种打牮拨正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打牮拨正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92418A
CN115492418A CN202211248693.7A CN202211248693A CN115492418A CN 115492418 A CN115492418 A CN 115492418A CN 202211248693 A CN202211248693 A CN 202211248693A CN 115492418 A CN115492418 A CN 1154924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pe
steel wire
timber frame
wood
corr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486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伟
张鹏
周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nwei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nwei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nwei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nwei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4869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924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92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24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18Increasing or restor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4Propping of endangered or damaged buildings or building parts, e.g. with respect to air-raid a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18Increasing or restor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 E04G2023/0248Increasing or restor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of elements made of woo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古建筑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打牮拨正工艺,包括,步骤S1:于大木构架的两侧边相贴的各个木柱与桁的交界处分别缠绕固定第一钢丝绳且第一钢丝绳的一端朝向与大木构架倾斜方向相反的地面处延伸;步骤S2:于地面处固定一钢管;步骤S3:于钢管处固定连接第二钢丝绳;步骤S4:将第一钢丝绳的一端以及第二钢丝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一调节机构处;步骤S5:操作调节机构使得调节机构通过钢管、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实现对大木构架的牵拉直至大木构架恢复原位;本申请在原有木柱以及桁的前提下对整个大木构架进行姿态的修正,较佳地利用原材料,同时通过对工艺的优化使得能够有效保证原始大木构架的完整性。

Description

一种打牮拨正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古建筑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打牮拨正工艺。
背景技术
中国传统古建筑,尤其是木结构古建筑经历数千年演化、进步,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及艺术形态;由于木结构古建筑较难保存的先天不利因素以及存在后期战争或日常使用等人为破坏的情况,导致此类建筑保存情况不容乐观,亟待保护修缮,以便在确保安全和恢复历史风貌的前提下使这些建筑为社会继续创造价值。
目前,常通过打牮拨正工艺对古建筑进行修复,但现有打牮拨正工艺在对大木构架的姿态修正的过程中不能够保证大木构架的完整性。
鉴于此,提出一种打牮拨正工艺,在优化工艺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其能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材料,且能够有效保证原始大木构架的完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打牮拨正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打牮拨正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于大木构架的两侧边相贴的各个木柱与桁的交界处分别缠绕固定第一钢丝绳且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朝向与大木构架倾斜方向相反的地面处延伸;
步骤S2:于所述地面处固定一钢管;
步骤S3:于所述钢管处固定连接第二钢丝绳;
步骤S4:将第一钢丝绳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一调节机构处;
步骤S5:操作所述调节机构使得调节机构通过钢管、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实现对所述大木构架的牵拉直至大木构架恢复原位。
作为优选,步骤S1中,对第一钢丝绳的缠绕处进行勘察并对薄弱处进行针对性修缮。
作为优选,步骤S1中,于第一钢丝绳的缠绕处设置替木以保护该缠绕处。
作为优选,步骤S1中,处于同一侧的第一钢丝绳与地面之间的角度保持一致。
作为优选,步骤S1中,第一钢丝绳与地面之间的角度在30°~45°之间。
作为优选,步骤S2中,钢管露出地面的端部朝向远离大木构架的方向倾斜且钢管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在60°~70°之间。
作为优选,步骤S4中,调节机构为花篮螺栓,第一钢丝绳的一端与第二钢丝绳的一端分别固定于花篮螺栓的两端。
作为优选,步骤S5中,牵拉大木构架前于需要牵拉的所述木柱的两个牵拉方向上设置防护装置以避免对木柱造成损伤。
作为优选,步骤S5中还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人员分配,设置两人为一组的操作人员,其一人负责操作调节机构,其另一人负责观测牵拉状态;
其中,操作人员的组数与调节机构的数量相对应,并另设一指挥人员负责多组操作人员的工作;
步骤S52、牵拉施工,首先牵拉单个倾斜幅度较大的木柱,使得所有的木柱的倾斜幅度保持基本一致,再同时牵拉所有的木柱,重复操作,直至大木构架恢复正常角度。
作为优选,步骤S5结束后,钢管、第一钢丝绳、花篮螺栓和第二钢丝绳保持至少90日待大木构架稳定后进行拆除,且需持续测量大木构架角度至少90日,若大木构架再次出现偏移则重复步骤S1至步骤S5。
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在原有木柱以及桁的前提下对整个大木构架进行姿态的修正,较佳地利用原材料,同时通过对工艺的优化使得能够有效保证原始大木构架的完整性。
2、由于多个第一钢丝绳与地面的角度保持一致,故而在牵拉的过程中,多个第一钢丝绳的施力方向大致相同,从而能够更为有效地对木柱与桁进行牵拉,提高施工效率。
3、多个操作人员的协作下能够较佳地保证工艺的有序进行,能够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进一步增设指挥人员,能够在同时牵拉多个木柱与桁时起到统筹协调的作用,一方面提高施工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安全性,进一步对大木构架有效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第一钢丝绳同时缠绕木柱、桁以及梁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第一钢丝绳同时缠绕木柱与桁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调节机构和钢管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打牮拨正工艺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中步骤S5的具体操作流程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
100、大木构架;110、木柱;120、梁;130、桁;140、第一钢丝绳;310、钢管;320、第二钢丝绳;330、调节机构;340、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牮拨正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于大木构架100的两侧边相贴的各个木柱110与桁130的交界处分别缠绕固定第一钢丝绳140且所述第一钢丝绳140的一端朝向与大木构架100倾斜方向相反的地面340处延伸;
步骤S2:于所述地面340处固定一钢管310;
步骤S3:于所述钢管310处固定连接第二钢丝绳320;
步骤S4:将第一钢丝绳140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钢丝绳32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一调节机构330处;
步骤S5:操作所述调节机构330使得调节机构330通过钢管310、第一钢丝绳140和第二钢丝绳320实现对所述大木构架100的牵拉直至大木构架100恢复原位。
本实施例中,因先对现场进行勘察,确认现场的大木构架100的倾斜方向以及斜率,在大木构架100的倾斜之斜率不大于3%的情况下采用打牮拨正工艺对古建筑进行修复;在施工前根据实际需要对瓦片、望砖以及砂浆层等载荷进行拆除,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施工时,首先取多个第一钢丝绳140并缠绕于相应的木柱110与桁130的交界处,之后分别在与相应木柱110倾斜方向相反的地面340上固定安装钢管310,并在钢管310上固定连接第二钢丝绳320,之后分别将相应位置的第一钢丝绳140的一端以及第二钢丝绳32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调节机构330上;此时,操作调节机构330,使得在调节机构330的作用下,第一钢丝绳140和第二钢丝绳320能够逐渐张紧并对木柱110产生一定的牵拉力且牵拉力随着调节机构330的运作逐渐增大,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二钢丝绳320的另一端固定于钢管310上,故而在钢管310、第一钢丝绳140和第二钢丝绳320的共同牵拉下能够较佳地拉动木柱110,且随着牵拉力的增大,木柱110能够较佳的反向于倾斜方向移动,从而逐渐使得木柱110恢复至原位,实现对倾斜的大木构架100的修复;待大木构架100能够稳定地保持原位而不再发生倾斜时,将钢管310、第一钢丝绳140和第二钢丝绳320进行拆卸;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打牮拨正工艺在原有木柱110以及桁130的前提下对整个大木构架100进行姿态的修正,较佳地利用原材料,同时通过对工艺的优化使得能够有效保证原始大木构架100的完整性;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中,若木柱110为脊柱,则仅需将其与桁130同时缠绕即可;若木柱110为步柱或廊柱,则除与其连接的桁130条外,还需将与其相连的梁120(如山界梁、双步梁或廊川等)同时缠绕。
本实施例中,步骤S1中,对第一钢丝绳140的缠绕处进行勘察并对薄弱处进行针对性修缮。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在相应的木柱110与桁130的交界处缠绕第一钢丝绳140前,应对缠绕处进行勘察,若发现有存在腐烂、缺失或裂缝等情况,需要对该处进行针对性修缮,修缮的方式可以通过墩接、更换或嵌补等方式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针对性修缮能够较佳地提高木柱110与桁130的强度,避免第一钢丝绳140在牵拉木柱110与桁130的过程中,造成木柱110与桁130的损伤。
本实施例中,步骤S1中,于第一钢丝绳140的缠绕处设置替木以保护该缠绕处。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在木柱110与桁130的交界处设置替木,使得第一钢丝绳140直接缠绕于替木上,避免硬质的第一钢丝绳140与木柱110或桁130的直接接触,从而进一步在第一钢丝绳140的牵拉过程中对木柱110与桁130起到保护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替木可以是杉木或其他软木木片。
本实施例中,步骤S1中,处于同一侧的第一钢丝绳140与地面340之间的角度保持一致。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由于处于同一侧的第一钢丝绳140其所对应的木柱110的倾斜方向大致相同,在施工过程中,同一侧的第一钢丝绳140保持与地面340相同的角度,能够较佳地提高第一钢丝绳140牵拉木柱110与桁130的稳定性,进一步保护相应的木柱110与桁130;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多个第一钢丝绳140与地面340的角度保持一致,故而在牵拉的过程中,多个第一钢丝绳140的施力方向大致相同,从而能够更为有效地对木柱110与桁130进行牵拉,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施例中,步骤S1中,第一钢丝绳140与地面340之间的角度在30°~45°之间。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第一钢丝绳140与地面340之间的夹角设置在30°~45°之间效果最佳。
本实施例中,步骤S2中,钢管310露出地面340的端部朝向远离大木构架100的方向倾斜且钢管310与地面340之间的夹角在60°~70°之间。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钢管310于地面340上的固定方式为将其一端插入地面340;
需要说明的是,钢管310插入地面340的深度应大于600mm,同时配合钢管310与地面340呈夹角设置,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钢管310在地面340上固定的稳定性,避免出现钢管310被拔出的情况;
进一步的,钢管310插入地面340的深度应根据实际现场土质情况以及大木构架100的整体载荷进行适当的调整。
本实施例中,步骤S4中,调节机构330为花篮螺栓,第一钢丝绳140的一端与第二钢丝绳320的一端分别固定于花篮螺栓的两端。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在使用时,通过扳手、钢筋或其他工具转动花篮螺栓,从而使得第一钢丝绳140的一端与第二钢丝绳320的一端相互靠近,从而使得第一钢丝绳140和第二钢丝绳320逐渐拉伸,并最终对木柱110与桁130产生牵拉力,且通过不断转动花篮螺栓,使得第二钢丝绳320对于木柱110与桁130的牵拉力逐渐增大,从而实现对木柱110与桁130的拉动;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机构330不仅仅局限于使用花篮螺栓,只要能够实现第二钢丝绳320牵拉木柱110与桁130即可。
本实施例中,步骤S5中,牵拉大木构架100前于需要牵拉的所述木柱110的两个牵拉方向上设置防护装置以避免对木柱110造成损伤。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在牵拉前,在木柱110相对于钢管310的两个方向上设置防护装置,能够实现在牵拉的过程中对木柱110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第二钢丝绳320的牵拉力过大导致木柱110受到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防护装置可以是圆木或钢管310等材料,避免木柱110直接暴露在外。
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步骤S5中还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人员分配,设置两人为一组的操作人员,其一人负责操作调节机构330,其另一人负责观测牵拉状态;
其中,操作人员的组数与调节机构330的数量相对应,并另设一指挥人员负责多组操作人员的工作;
步骤S52、牵拉施工,首先牵拉单个倾斜幅度较大的木柱110,使得所有的木柱110的倾斜幅度保持基本一致,再同时牵拉所有的木柱110,重复操作,直至大木构架100恢复正常角度。
通过本实施中的构造,在多个操作人员的协作下能够较佳地保证工艺的有序进行,由于负责操作调节机构330的操作人员不能同时观察到木柱110被牵拉的移动状态,从而通过增设操作人员,能够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进一步增设指挥人员,能够在同时牵拉多个木柱110与桁130时起到统筹协调的作用,一方面提高施工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安全性,进一步对大木构架100有效进行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52中,在牵拉力过大导致木柱110与桁130反向倾斜时,则在木柱110的另一边同样设置相应的第一钢丝绳140、第二钢丝绳320以及钢管310进行牵拉,直至整个大木构架100的角度回复正常。
本实施例中,步骤S5结束后,钢管310、第一钢丝绳140、花篮螺栓和第二钢丝绳320保持至少90日待大木构架100稳定后进行拆除,且需持续测量大木构架100角度至少90日,若大木构架100再次出现偏移则重复步骤S1至步骤S5。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能够较佳地保证在经过本实施例中的打牮拨正工艺修复的大木构架100避免再次倾斜,通过不断地修复以及修复后维持其状态,最终使得大木构架100能够稳定地保持修复后的状态。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打牮拨正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于大木构架的两侧边相贴的各个木柱与桁的交界处分别缠绕固定第一钢丝绳且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朝向与大木构架倾斜方向相反的地面处延伸;
步骤S2:于所述地面处固定一钢管;
步骤S3:于所述钢管处固定连接第二钢丝绳;
步骤S4:将第一钢丝绳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一调节机构处;
步骤S5:操作所述调节机构使得调节机构通过钢管、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实现对所述大木构架的牵拉直至大木构架恢复原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牮拨正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对第一钢丝绳的缠绕处进行勘察并对薄弱处进行针对性修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打牮拨正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于第一钢丝绳的缠绕处设置替木以保护该缠绕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打牮拨正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处于同一侧的第一钢丝绳与地面之间的角度保持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打牮拨正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第一钢丝绳与地面之间的角度在30°~4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打牮拨正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钢管露出地面的端部朝向远离大木构架的方向倾斜且钢管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在60°~7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牮拨正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调节机构为花篮螺栓,第一钢丝绳的一端与第二钢丝绳的一端分别固定于花篮螺栓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打牮拨正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牵拉大木构架前于需要牵拉的所述木柱的两个牵拉方向上设置防护装置以避免对木柱造成损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打牮拨正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还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人员分配,设置两人为一组的操作人员,其一人负责操作调节机构,其另一人负责观测牵拉状态;
其中,操作人员的组数与调节机构的数量相对应,并另设一指挥人员负责多组操作人员的工作;
步骤S52、牵拉施工,首先牵拉单个倾斜幅度较大的木柱,使得所有的木柱的倾斜幅度保持基本一致,再同时牵拉所有的木柱,重复操作,直至大木构架恢复正常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打牮拨正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5结束后,钢管、第一钢丝绳、花篮螺栓和第二钢丝绳保持至少90日待大木构架稳定后进行拆除,且需持续测量大木构架角度至少90日,若大木构架再次出现偏移则重复步骤S1至步骤S5。
CN202211248693.7A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打牮拨正工艺 Pending CN1154924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48693.7A CN115492418A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打牮拨正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48693.7A CN115492418A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打牮拨正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2418A true CN115492418A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74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48693.7A Pending CN115492418A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打牮拨正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9241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96224A (zh) * 2023-09-13 2023-12-08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一种古建筑的修复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4045A (zh) * 2004-08-10 2006-02-15 程志明 古建筑倾斜纠偏桩基法
CN103850445A (zh) * 2014-03-12 2014-06-11 扬州大学 楼阁式木构架建筑的变形复位加固方法
CN103982051A (zh) * 2014-05-28 2014-08-13 扬州大学 古建筑歪闪木构架张拉顶撑复位装置
CN204782049U (zh) * 2015-07-17 2015-11-18 扬州大学 倾斜木构架建筑的张拉复位装置
CN105319082A (zh) * 2015-12-07 2016-02-10 福州大学 古建筑木柱倾覆变形加载测量装置及其加载测量方法
WO2017121315A1 (zh) * 2016-01-12 2017-07-20 广州机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桁架及楼板的施工方法
CN108487660A (zh) * 2018-03-28 2018-09-04 五邑大学 一种传统民居青砖墙扶正方法
CN114059658A (zh) * 2020-08-04 2022-02-18 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古建筑重建和修复中的超重大木结构立架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4045A (zh) * 2004-08-10 2006-02-15 程志明 古建筑倾斜纠偏桩基法
CN103850445A (zh) * 2014-03-12 2014-06-11 扬州大学 楼阁式木构架建筑的变形复位加固方法
CN103982051A (zh) * 2014-05-28 2014-08-13 扬州大学 古建筑歪闪木构架张拉顶撑复位装置
CN204782049U (zh) * 2015-07-17 2015-11-18 扬州大学 倾斜木构架建筑的张拉复位装置
CN105319082A (zh) * 2015-12-07 2016-02-10 福州大学 古建筑木柱倾覆变形加载测量装置及其加载测量方法
WO2017121315A1 (zh) * 2016-01-12 2017-07-20 广州机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桁架及楼板的施工方法
CN108487660A (zh) * 2018-03-28 2018-09-04 五邑大学 一种传统民居青砖墙扶正方法
CN114059658A (zh) * 2020-08-04 2022-02-18 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古建筑重建和修复中的超重大木结构立架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韩继云主编: "土木工程质量与性能检测鉴定加固",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 pages: 304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96224A (zh) * 2023-09-13 2023-12-08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一种古建筑的修复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7196224B (zh) * 2023-09-13 2024-02-09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一种古建筑的修复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92418A (zh) 一种打牮拨正工艺
US10260211B2 (en) Rapidly deployable prefabricated folding building system
CN109680619A (zh) 一种适用于环境限制大的钢桁梁吊索拱桥施工方法
CN111622126B (zh) 高山岩区高空垂直载人通道的施工方法
CN111441606A (zh) 传统建筑修缮方法
CN104806031B (zh) 木结构加固施工方法
EP1959068B1 (de) Vorrichtung zu Sanierung von Flachdächern
CN107044088B (zh) 一种用于古建筑廊桥的支撑拱架及其施工方法
CN212582762U (zh) 一种浅基础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
CN105782576B (zh) 临时管线下方开挖沟槽管线保护方法
CN211572504U (zh) 一种高空作业平台
CN207484742U (zh) 一种预应力砌体窗间墙
CN214996135U (zh) 一种具有加固保护装置的悬挑式卸料平台
JPH0657741A (ja) 山留め壁
CN113738086B (zh) 高陡危岩附着式作业平台
KR100791456B1 (ko) 양단지지 환경 목재옹벽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CN212078769U (zh) 一种危房、工程应急加固支撑装置
CN106939607B (zh) 一种让压复合竹筋锚喷支护基坑及其施工方法
CN210712859U (zh) 一种带有斜撑与拉锚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
CN216948271U (zh) 一种桩基锁口滑动式安全盖板
JP2011122355A (ja) 土留構造体
RU2810299C1 (ru) Способ проведения ремонтных и реставрационных работ надмогильных сооружений
CN115045286B (zh) 一种基坑桩预应力结构
KR101239314B1 (ko) 와이어 꺾임방지를 위한 정착헤드 및 상기 정착헤드가 장착된 와이어 인장기
CN115852858A (zh) 一种钢丝绳环向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