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86195A - 使用多个链路的无线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无线通信终端 - Google Patents

使用多个链路的无线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无线通信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86195A
CN115486195A CN202180032922.9A CN202180032922A CN115486195A CN 115486195 A CN115486195 A CN 115486195A CN 202180032922 A CN202180032922 A CN 202180032922A CN 115486195 A CN115486195 A CN 115486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transmission
station
str
link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29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相贤
高建重
孙周亨
郭真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lus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Wilus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lus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Wilus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486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61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where the power saving management affects multipl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4Multichannel or multilink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H04W52/02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switching on or off only a part of the equipment circuit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H04W74/0875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with assigned priorities based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AP多链路设备。该AP多链路设备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在任何一个链路处的接收期间,当在第二链路处执行到在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处操作的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时,该处理器基于非AP多链路设备是否正在向第一链路进行发送来确定是否要在第二链路处对非AP多链路设备执行传输,该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是不支持在另一链路处的传输的非同时发送和接收(STR)链路。

Description

使用多个链路的无线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无线通信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多个链路的无线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无线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移动装置的供给扩展,能向移动装置提供快速无线互联网服务的无线LAN技术已经受到重视。无线LAN技术允许包括智能电话、智能平板、膝上型计算机、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嵌入式装置等等的移动装置基于近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无线地接入家庭或者公司或者特定服务提供区域中的互联网。
自使用2.4GHz的频率支持初始无线LAN技术以来,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已经商业化或者开发了各种技术标准。首先,IEEE 802.11b在使用2.4GHz频带的频率时,支持最大11Mbps的通信速度。与显著地拥塞的2.4GHz频带的频率相比,在IEEE802.11b之后商业化的IEEE 802.11a使用不是2.4GHz频带而是5GHz频带的频率来减少干扰的影响,并且通过使用OFDM技术,将通信速度提高到最大54Mbps。然而,IEEE 802.11a的缺点在于通信距离短于IEEE 802.11b。此外,与IEEE 802.11b类似,IEEE 802.11g使用2.4GHz频带的频率来实现最大54Mbps的通信速度并且满足后向兼容以显著地引起关注,并且进一步地,就通信距离而言,优于IEEE 802.11a。
此外,作为为了克服在无线LAN中作为弱点被指出的通信速度的限制而建立的技术标准,已经提供了IEEE 802.11n。IEEE 802.11n旨在提高网络的速度和可靠性并且延长无线网络的工作距离。更详细地,IEEE 802.11n支持高吞吐量(HT),其中数据处理速度为最大540Mbps或更高,并且进一步,基于多输入和多输出(MIMO)技术,其中在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的两侧均使用多个天线来最小化传输误差并且优化数据速度。此外,该标准能使用发送相互叠加的多个副本的编译方案以便增加数据可靠性。
随着激活无线LAN的供应,并且进一步地,随着使用无线LAN的应用的多样化,对支持比由IEEE 802.11n支持的数据处理速度更高的吞吐量(极高吞吐量(VHT))的新无线LAN系统的需求已经受到关注。在它们中,IEEE 802.11ac支持在5GHz频率中的宽带宽(80至160MHz)。仅在5GHz频带中定义IEEE 802.11ac标准,但初始11ac芯片组甚至支持在2.4GHz频带中的操作,用于与现有的2.4GHz频带产品后向兼容。理论上,根据该标准,能使能多个站的无线LAN速度达到最小1Gbps,并且能使最大单链路速度达到最小500Mbps。这通过扩展由802.11n接受的无线接口的概念来实现,诸如更宽无线频率带宽(最大160MHz)、更多MIMO空间流(最大8)、多用户MIMO、和高密度调制(最大256QAM)。此外,作为通过使用60GHz频带而不是现有的2.4GHz/5GHz发送数据的方案,已经提供了IEEE 802.11ad。IEEE 802.11ad是通过使用波束成形技术提供最大7Gbps的速度的传输标准,并且适合于高比特速率运动图像流,诸如大规模数据或非压缩HD视频。然而,由于60GHz频带难以穿过障碍物,所以其缺点在于仅能在近距离空间的设备当中使用60GHz频带。
作为802.11ac和802.11ad之后的无线LAN标准,用于在其中AP和终端集中的高密度环境中提供高效和高性能无线LAN通信技术的IEEE 802.11ax(高效WLAN,HEW)标准处于开发完成阶段。在基于802.11ax的无线LAN环境中,在存在高密度站和接入点(AP)的情况下,应在室内/室外提供具有高频效率的通信,并且已经开发了实现这种通信的各种技术。
为了支持新的多媒体应用,诸如高清晰度视频和实时游戏,已经开始开发新的无线LAN标准以提高最大传输速率。在作为第7代无线LAN标准的IEEE 802.11be(极高吞吐量,EHT)中,以在2.4/5/6GHz频带中通过较宽带宽、增加的空间流、多AP协作等支持高达30Gbps的传输速率为目的,正在进行标准的开发。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用于提供一种使用多链路的无线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无线通信终端。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AP多链路设备包括收发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可以被配置成:当在第二链路中执行到在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操作的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时,基于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是否在所述第一链路中执行传输来确定是否要在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到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对应于不同时支持在一个链路中的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接收和另一链路中的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的非同时发送和接收(STR)链路。
所述处理器可以被配置成:当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中执行传输时,不在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到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
所述处理器可以被配置成:当所述非STR多链路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中执行传输时,在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到与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不同的设备的传输,而不是到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
所述处理器可以被配置成:当在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到与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不同的设备的传输时,发送具有等于或高于到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的业务的优先级的业务。
所述处理器可以被配置成:维护用于针对在所述第二链路中到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的信道接入的竞争窗口(CW)的值,并且将所述CW的值用于针对到所述不同设备的传输的信道接入。所述多链路设备可以被配置成:在所述AP多链路设备的信道接入过程期间,获取所述CW内的随机数,将所述随机数配置为退避计数器的初始值,当在时隙时间期间检测到信道空闲时将所述退避计数器减小1,并且当所述退避计数器达到0时执行传输。
所述处理器可以被配置成执行其传输末端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同步的传输。此时,其传输末端同步的传输可以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以预定时间间隔内的时间差结束。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的至少一个中接收该同步的传输后续的传输。此时,所述后续的传输与在其中执行所述后续的传输的所述链路中执行的所述同步的传输之间的间隔可以是SIFS与所述预定时间间隔之和。
所述AP多链路设备可以被配置成:在所述AP多链路设备的信道接入过程期间,获取CW内的随机数,将所述随机数配置为退避计数器的初始值,当在时隙时间期间检测到信道空闲时将所述退避计数器减小1,并且当所述退避计数器达到0时执行传输。所述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如果当在所述第一链路中完成所述信道接入过程时,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在第一预定时间是空闲的,则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传输。
所述处理器可以被配置成:如果当在所述第一链路中完成所述信道接入过程时,所述第二链路的所述信道在预定时间内是空闲的,则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以第二预定时间内的差开始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非AP多链路设备可以包括:收发器;以及处理器。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可以被配置成在对应于非同时发送和接收(STR)链路的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中操作,其中,非同时发送和接收(STR)链路不同时支持在一个链路中的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接收和在另一个链路中的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所述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链路中执行传输时,不在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传输,并且在所述第一链路中完成所述传输之后,在所述第二链路中开始请求发送/清除发送(RTS/CTS)帧交换。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接收其传输末端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同步的传输。此时,其传输末端同步的传输可以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以预定时间间隔内的时间差结束。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的至少一个中执行该同步的传输后续的传输。此时,所述后续的传输与在其中执行所述后续的传输的所述链路中执行的所述同步的传输之间的间隔可以是SIFS与所述预定时间间隔之和。
当所述多个链路中的一个链路的频带发生改变时,发送关于是否支持STR的信息。
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可以被配置成:在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信道接入过程期间,获取竞争窗口(CW)内的随机数,将所述随机数配置为退避计数器的初始值,当在时隙时间期间检测到信道空闲时将所述退避计数器减小1,并且当所述退避计数器达到0时执行传输。所述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将用于未被执行的所述传输的所述退避计数器的值维持为0。
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可以被配置成:在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信道接入过程期间,获取竞争窗口(CW)内的随机数,将所述随机数配置为退避计数器的初始值,当在时隙时间期间检测到信道空闲时将所述退避计数器减小1,并且当所述退避计数器达到0时执行传输。此时,所述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如果当在所述第一链路中完成所述信道接入过程时,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是空闲的,则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传输。
如果当在所述第一链路中完成所述信道接入过程时,所述第二链路的所述信道在预定时间内是空闲的,所述处理器可以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以第二预定时间内的差开始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操作AP多链路设备的方法包括:当在第二链路中执行到在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操作的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时,基于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是否在所述第一链路中执行传输来确定是否要在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到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对应于不同时支持在一个链路中的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接收和另一链路中的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的非同时发送和接收(STR)链路。
基于是否正在所述第一链路中执行传输来确定是否要在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到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可以包括:当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中执行传输时,不在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到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当所述非STR多链路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中执行传输时,在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到与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不同的设备的传输,而不是到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
执行到不同于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设备的所述传输可以进一步包括:当在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到与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不同的设备的传输时,发送具有等于或高于到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的业务的优先级的业务。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维护用于针对到所述第二链路中的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的信道接入的竞争窗口(CW)的值,并且将所述CW的值用于针对到所述不同设备的传输的信道接入。所述多链路设备可以被配置成:在所述AP多链路设备的信道接入过程期间,获取所述CW内的随机数,将所述随机数配置为退避计数器的初始值,当在时隙时间期间检测到信道空闲时,将所述退避计数器减小1,并且当所述退避计数器达到0时执行传输。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执行其传输末端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同步的传输,其传输末端同步的传输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以预定时间间隔内的时间差结束,以及
从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的至少一个中接收同步的传输后续的传输,所述后续的传输与在其中执行所述后续的传输的所述链路中执行的所述同步的传输之间的间隔是SIFS与所述预定时间间隔之和。
所述AP多链路设备可以被配置成:在所述AP多链路设备的信道接入过程期间,获取CW内的随机数,将所述随机数配置为退避计数器的初始值,当在时隙时间期间检测到信道空闲时将所述退避计数器减小1,并且当所述退避计数器达到0时执行传输。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如果当在所述第一链路中完成所述信道接入过程时,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在第一预定时间是空闲的,则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传输。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如果当在所述第一链路中完成所述信道接入过程时,所述第二链路的所述信道在预定时间内是空闲的,则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以第二预定时间内的差开始传输。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效率地使用多链路的无线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无线通信终端。
附图说明
图1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LAN系统。
图2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LAN系统。
图3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站的配置。
图4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接入点的配置。
图5示意性地图示STA和AP设置链路的过程。
图6图示无线LAN通信中使用的载波侦听多路接入(CSMA)/冲突避免(CA)方法。
图7图示用于各种标准代中的每一个的PLCP协议数据单元(PPDU)的格式的示例。
图8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各种极高吞吐量(EHT)物理协议数据单元(PPDU)格式以及用于指示该格式的方法的示例。
图9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链路设备。
图10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链路操作中的不同链路的同时传输。
图11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链路设备在链路改变时的操作。
图12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一个站执行接收时禁止非STR多链路设备的另一站的信道接入。
图13图示了当识别出由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接收到的PPDU的预期接收器不是该站时释放信道接入禁止的操作。
图14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释放信道接入禁止之后由该站执行信道接入。
图15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释放信道接入禁止之后该站执行传输的操作。
图16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非STR多链路设备内的站的状态执行的传输。
图17图示了可能在链路之间产生干扰或冲突的情况。
图18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STR多链路设备停止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传输的操作。
图19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当STR多链路设备辨识出链路之间的传输冲突时的CW的值的处理。
图20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STR多链路设备停止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传输并随后再次执行信道接入的操作。
图21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STR多链路设备在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传输之前发送CTS-to-Self帧的操作。
图22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STR多链路设备中所包括的多个AP执行到一个非STR多链路设备中所包括的多个站的传输。
图23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STR多链路设备中所包括的多个AP执行到一个非STR多链路设备中所包括的多个站的多个传输,该多个传输的传输末端被同步。
图24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多链路设备进行的RTS/CTS帧的交换。
图25图示了根据参考图24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RTS/CTS帧交换过程中发生的隐藏节点问题。
图26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多链路设备进行的RTS/CTS帧交换。
图27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即使在禁止信道接入的情形下由多链路设备例外地发送对控制帧的响应。
图28图示了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传输的重传。
图29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控制帧通过其中信道接入未被禁止的站进行操作的链路而不是其中信道接入被禁止的站进行操作的链路的传输。
图30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多链路设备发送ACK。
图31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指示关于支持同步PPDU接收或传输的信息的元素字段。
图32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非STR多链路设备执行链路间TXOP功率节省模式操作。
图33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从同步PPDU接收待机进入休眠状态。
图34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从同步PPDU接收待机进入休眠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考虑本发明的功能,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采用当前广泛地使用的通用术语,但是,术语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意图、习惯和新技术的出现而改变。此外,在特定的情况下,存在由申请人任意选择的术语,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将在本发明的相应描述部分中描述其含义。因此,应该理解,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将不仅应基于该术语的名称,而是应基于该术语的实质含义和整个说明书的内容来分析。
贯穿本说明书和随后的权利要求,当描述一个元件被“耦合”到另一个元件时,该元件可以被“直接耦合”到另一个元件,或者经由第三元件“电耦合”到另一个元件。此外,除非有相反的明确地描述,否则单词“包括”将被理解为隐含包括陈述的元件,但是不排除任何其它的元件。此外,基于特定的阈值的诸如“或者以上”或者“或者以下”的限制可以分别适当地以“大于”或者“小于”来替代。
以下,在本发明中,字段和子字段可以互换使用。
图1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LAN系统。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LAN系统的图。无线LAN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基本服务集(BSS),并且BSS表示成功地相互同步以互相通信的装置的集合。通常,BSS可以被划分为基础结构BSS和独立的BSS(IBSS),并且图1图示在它们之间的基础结构BSS。
如图1所示,基础设施BSS(BSS1和BSS2)包括一个或多个站STA1、STA2、STA3、STA4和STA5、作为提供分布式服务的站的接入点AP-1和AP-2、以及连接多个接入点AP-1和AP-2的分布式系统(DS)。
站(STA)是包括遵循IEEE 802.11标准的规定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和用于无线媒体的物理层接口的预先确定的设备,并且广义上包括非接入点(非AP)站和接入点(AP)两者。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术语“终端”可用于指代非AP STA,或者AP,或者这两者术语。用于无线通信的站包括处理器和通信单元,并且根据实施例,可以进一步包括用户接口单元和显示单元。处理器可以生成要经由无线网络发送的帧,或者处理经由无线网络接收的帧,并且此外,执行用于控制站的各种处理。此外,通信单元功能上与处理器相连接,并且经由用于站的无线网络发送和接收帧。根据本发明,终端可以被用作包括用户设备(UE)的术语。
接入点(AP)是提供经由用于与之关联的站的无线媒体对分布式系统(DS)接入的实体。在基础结构BSS中,在非AP站之中的通信原则上经由AP执行,但是当直接链路被配置时,甚至允许在非AP站之中直接通信。同时,在本发明中,AP用作包括个人BSS协调点(PCP)的概念,并且广义上可以包括包含中央控制器、基站(BS)、节点B、基站收发器系统(BTS)和站控制器的概念。在本发明中,AP也可以被称为基站无线通信终端。基站无线通信终端可以用作广义上包括AP、基站、eNB(即,e节点B)和传输点(TP)术语。此外,基站无线通信终端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无线通信终端,其分配媒体资源并执行与多个无线通信终端通信的调度。
多个基础结构BSS可以经由分布式系统(DS)相互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经由分布式系统连接的多个BSS称为扩展的服务集(ESS)。
图2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独立的BSS,其是无线LAN系统。在图2的实施例中,与图1相同或者对应于图1的实施例的部分的重复描述将被省略。
由于在图2中图示的BSS3是独立的BSS,并且不包括AP,所有站STA6和STA7不与AP相连接。独立的BSS不被允许接入分布式系统,并且形成自含的网络。在独立的BSS中,相应的站STA6和STA7可以直接地相互连接。
图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站100的配置的框图。如在图3中图示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站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通信单元120、用户接口单元140、显示单元150和存储器160。
首先,通信单元12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诸如无线LAN分组等,并且可以嵌入在站100中,或者作为外设提供。根据实施例,通信单元120可以包括使用不同的频带的至少一个通信模块。例如,通信单元120可以包括具有不同的频带(诸如2.4GHz、5GHz、6GHz和60GHz)的通信模块。根据实施例,站100可以包括使用7.125GHz或以上的频带的通信模块,以及使用7.125GHz或以下的频带的通信模块。各个通信模块可以根据由相应的通信模块支持的频带的无线LAN标准执行与AP或者外部站的无线通信。通信单元120可以根据站100的性能和要求在一次仅操作一个通信模块,或者同时一起操作多个通信模块。当站100包括多个通信模块时,每个通信模块可以通过独立的元件实现,或者多个模块可以集成为一个芯片。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信单元120可以表示用于处理RF信号的射频(RF)通信模块。
其次,用户接口单元140包括在站100中提供的各种类型的输入/输出装置。也就是说,用户接口单元140可以通过使用各种输入装置接收用户输入,并且处理器110可以基于接收的用户输入控制站100。此外,用户接口单元140可以通过使用各种输出装置,基于处理器110的命令执行输出。
接下来,显示单元150在显示屏上输出图像。显示单元150可以基于处理器110的控制命令输出各种显示对象,诸如由处理器110执行的内容或者用户界面等等。此外,存储器160存储在站100中使用的控制程序和各种结果数据。控制程序可以包括站100接入AP或者外部站所需要的接入程序。
本发明的处理器110可以执行各种命令或者程序,并且在站100中处理数据。此外,处理器110可以控制站100的各个单元,并且控制在单元之中的数据发送/接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处理器110可以执行在存储器160中存储的用于接入AP的程序,并且接收由AP发送的通信配置消息。此外,处理器110可以读取有关被包括在通信配置消息中的站100的优先级条件的信息,并且基于有关站100的优先级条件的信息请求接入AP。本发明的处理器110可以表示站100的主控制单元,并且根据实施例,处理器110可以表示用于单独地控制站100的某些部件(例如通信单元120等等)的控制单元。也就是说,处理器110可以是用于调制发送给通信单元120的无线信号以及解调从通信单元120接收的无线信号的调制解调器或者调制器/解调器。处理器11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控制站100的无线信号发送/接收的各种操作。其详细的实施例将在下面描述。
在图3中图示的站10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框图,这里分开的块被作为逻辑上区分的设备的元件图示。因此,设备的元件可以根据设备的设计安装在单个芯片或者多个芯片中。例如,处理器110和通信单元120可以在集成为单个芯片时被实现,或者作为分开的芯片被实现。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站100的某些部件,例如,用户接口单元140和显示单元150可以选择性地被提供在站100中。
图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AP 200的配置的框图。如在图4中图示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AP 200可以包括处理器210、通信单元220和存储器260。在图4中,在AP200的部件之中,与图2的站100的部件相同或者对应于图2的站100的部件的部分的重复描述将被省略。
参考图4,根据本发明的AP 200包括在至少一个频带中操作BSS的通信单元220。如在图3的实施例中描述的,AP 200的通信单元220也可以包括使用不同频带的多个通信模块。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AP 200可以一同包括不同的频带(例如,2.4GHz、5GHz、6GHz和60GHz)中的两个或更多个通信模块。优选地,AP 200可以包括使用7.125GHz或以上的频带的通信模块,以及使用7.125GHz或以下的频带的通信模块。各个通信模块可以根据由相应的通信模块支持的频带的无线LAN标准执行与站的无线通信。通信单元220可以根据AP 200的性能和要求一次仅操作一个通信模块,或者同时一起操作多个通信模块。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信单元220可以表示用于处理RF信号的射频(RF)通信模块。
接下来,存储器260存储在AP 200中使用的控制程序和各种结果数据。控制程序可以包括用于管理站的接入的接入程序。此外,处理器210可以控制AP 200的各个单元,并且控制在单元之中的数据发送/接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处理器210可以执行在存储器260中存储的用于接入站的程序,并且发送用于一个或多个站的通信配置消息。在这种情况下,该通信配置消息可以包括有关各个站的接入优先级条件的信息。此外,处理器210根据站的接入请求执行接入配置。根据实施例,处理器210可以是用于调制发送给通信单元220的无线信号以及解调从通信单元220接收的无线信号的调制解调器或者调制器/解调器。处理器21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控制各种操作,诸如AP 200的无线信号发送/接收。其详细实施例将在下面描述。
图5是示意地图示STA设置与AP的链路的过程的图。
参考图5,广义上,在STA 100和AP 200之间的链路经由扫描、认证和关联的三个步骤被设置。首先,扫描步骤是STA 100获得由AP 200操作的BSS的接入信息的步骤。用于执行扫描的方法包括被动扫描方法,其中AP 200通过使用周期地发送的信标消息(S101)获得信息,以及主动扫描方法,其中STA 100发送探测请求给AP(S103),并且通过从AP接收探测响应来获得接入信息(S105)。
在扫描步骤中成功地接收无线接入信息的STA 100通过发送认证请求(S107a)以及从AP 200接收认证响应(S107b)执行认证步骤。在执行认证步骤之后,STA 100通过发送关联请求(S109a)以及从AP 200接收关联响应(S109b)来执行关联步骤。在本说明书中,关联基本上指的是无线关联,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关联广义上可以包括无线关联和有线关联两者。
同时,基于802.1X的认证步骤(S111)和经由DHCP的IP地址获取步骤(S113)可以被另外执行。在图5中,认证服务器300是处理对STA 100的基于802.1X的认证的服务器,并且可以存在于与AP 200的物理关联中,或者作为单独的服务器存在。
图6是示出在无线LAN通信中使用的载波感测多路接入(CSMA)/冲突避免(CA)方法的图。
执行无线LAN通信的终端通过在发送数据之前执行载波感测来检查信道是否忙。当感测到具有预定强度或更大强度的无线信号时,确定相应的信道忙并且终端延迟对相应信道的接入。这种过程被称为清闲信道评估(CCA),并且决定是否感测到相应信号的级别被称为CCA阈值。当终端接收到的具有CCA阈值或更高的无线信号将相应的终端指示为接收方时,终端处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同时,当在相应的信道中没有检测到无线信号或者检测到具有小于CCA阈值的强度的无线信号时,确定该信道是空闲的。
当确定信道空闲时,具有要发送的数据的每个终端在帧间间隔(IFS)时间之后执行退避过程,该帧间间隔时间取决于每个终端的情况,例如,经过仲裁IFS(AIFS),PCF IFS(PIFS)等。根据该实施例,AIFS可以用作替代现有DCF IFS(DIFS)的组件。每个终端在信道的空闲状态的间隔期间在减少与由相应的终端确定的随机数一样长的时隙时间的同时等待,并且完全耗尽时隙时间的终端试图接入相应的信道。这样,其中每个终端执行退避过程的间隔被称为竞争窗口间隔。在这种情况下,随机数被称为退避计数器。也就是说,退避计数器的初始值可以通过作为UE获得的随机数的整数来设置。在UE在时隙时间期间检测到信道空闲的情况下,UE可以使退避计数器减小1。另外,在退避计数器达到0的情况下,可以允许UE在相应的信道中执行信道接入。因此,在AIFS时间和退避计数器的时隙时间期间信道空闲的情况下,可以允许UE进行传输。
当特定终端成功地接入信道时,相应的终端可以通过信道发送数据。然而,当尝试接入的终端与另一个终端冲突时,彼此冲突的终端分别被指配新的随机数,以再次执行退避过程。根据实施例,可以在范围(2*CW)内确定新指配给每个终端的随机数,该范围(2*CW)是先前指配给相应终端的随机数的范围(竞争窗口CW)的两倍。同时,每个终端通过在下一个竞争窗口间隔中再次执行退避过程来尝试接入,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终端从先前竞争窗口间隔中剩余的时隙时间开始执行退避过程。通过这种方法,执行无线LAN通信的各个终端可以避免特定信道的相互冲突。
<各种PPDU格式的示例>
图7图示用于各种标准代中的每一个的PLCP协议数据单元(PPDU)的格式的示例。更具体地,图7的(a)图示基于802.11a/g的传统PPDU格式的实施例,图7的(b)图示基于802.11ax的HE PPDU格式的实施例,并且图7的(c)图示基于802.11be的非传统PPDU(即,EHTPPDU)的实施例。图7的(d)图示PPDU格式中共同地使用的RL-SIG和L-SIG的详细字段配置。
参考图7的(a),传统PPDU的前导包括传统短训练字段(L-STF)、传统长训练字段(L-LTF)和传统信号字段(L-SIG)。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L-STF、L-LTF和L-SIG可以被称为传统前导。
参考图7的(b),HE PPDU的前导在传统前导中还包括重复传统短训练字段(RL-SIG)、高效率信号A字段(HE-SIG-A)、高效率信号B字段(HE-SIG-B)、高效率短训练字段(HE-STF)和高效率长训练字段(HE-LTF)。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RL-SIG、HE-SIG-A、HE-SIG-B、HE-STF和HE-LTF可以被称为HE前导。HE前导的详细配置可以根据HE PPDU格式来修改。例如,HE-SIG-B可以仅在HE MU PPDU格式中使用。
参考图7的(c),EHT PPDU在传统前导中还包括重复的传统短训练字段(RL-SIG)、通用信号字段(U-SIG)和极高吞吐量信号A字段(EHT-SIG-A)、极高吞吐量信号B字段(EHT-SIG-B)、极高吞吐量短训练字段(EHT-STF)和极高吞吐量长训练字段(EHT-LTF)。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RL-SIG、EHT-SIG-A、EHT-SIG-B、EHT-STF和EHT-LTF可以被称为EHT前导。可以根据EHT PPDU格式修改非传统前导的具体配置。例如,EHT-SIG-A和EHT-SIG-B可以仅在EHTPPDU格式的一部分中使用。
64-FFT OFDM被应用于包括在PPDU的前导中的L-SIG字段,并且L-SIG字段总共包括64个子载波。在64个子载波当中,除了保护子载波、DC子载波和导频子载波之外的48个子载波被用于L-SIG数据的传输。BPSK和码率=1/2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被应用于L-SIG中,因此L-SIG可以包括总共24个比特的信息。图7的(d)图示L-SIG的24比特信息的配置。
参考图7的(d),L-SIG包括L_RATE字段和L_LENGTH字段。L_RATE字段包括4个比特,并且指示用于数据传输的MCS。具体地,L_RATE字段指示通过组合BPSK/QPSK/16-QAM/64-QAM等的调制方案与诸如1/2、2/3、3/4等的非效率获得的6/9/12/18/24/36/48/54Mbps的传输速率中的一个值。可以通过组合L_RATE字段的信息和L_LENGTH字段的信息来指示相应PPDU的总长度。在非传统PPDU格式中,L_RATE字段配置为6Mbps的最小速率。
L_LENGTH字段的单位是字节,并且总共被分配12个比特使得信号通知多达4095,并且PPDU的长度可以结合L_RATE字段来指示。传统终端和非传统终端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解释L_LENGTH字段。
首先,通过传统终端或非传统终端使用L_LENGTH字段解释PPDU的长度的方法如下。当L_RATE字段被设置为6Mbps时,能够在4us内发送3个字节(即,24个比特),4us是64FFT的一个符号持续时间。因此,通过将对应于SVC字段和尾部字段的3个字节与L_LENGTH字段的值相加并将其除以作为一个符号的传输量的3个字节,获得L-SIG之后的基于64FFT的符号数量。相应的PPDU的长度,即,接收时间(即,RXTIME)通过将所获得的符号数量乘以作为一个符号持续时间的4us、并且然后加上用于发送L-STF、L-LTF和L-SIG的20us来获得。这能够由以下等式1表示。
[等式1]
Figure BDA0003924539000000181
在这种情况下,
Figure BDA0003924539000000182
表示大于或等于x的最小自然数。由于L_LENGTH字段的最大值是4095,因此PPDU的长度能够被设置为长达5.464ms。发送PPDU的非传统终端应如下面的等式2所示设置L_LENGTH字段。
[等式2]
Figure BDA0003924539000000191
这里,TXTIME是组成相应PPDU的总传输时间,并且由下面的等式3表示。在这种情况下,TX表示X的传输时间。
[等式3]
TXTIME(us)=TL-STF+TL-LTF+TL-SIG+TRL-SIG+TU-SIG+(TEHT-SIG-A)+(TEHT-SIG-B)+TEHT-STF+NEHT-LTF·TEHT-LTF+TDATA
参照上面的等式,基于L_LENGTH/3的向上舍入值来计算PPDU的长度。因此,对于k的随机值,L_LENGTH={3k+1,3k+2,3(k+1)}的三个不同值指示相同的PPDU长度。
参考图7的(e),通用SIG(U-SIG)字段继续存在于后续一代的EHT PPDU和WLANPPDU中,并且用于对包括11be的PPDU的一代进行分类。U-SIG是基于64FFT的OFDM 2符号,并且可以传送总共52比特的信息。在52个比特中,除了CRC/尾部的9个比特之外的43个比特主要被分成版本无关(VI)字段和版本相关(VD)字段。
VI比特使当前比特配置能够在后续维持,从而即使定义了下一代的PPDU,当前的11be终端也可以通过PPDU的VI字段获得关于PPDU的信息。为此,VI字段包括PHY版本、UL/DL、BSS颜色、TXOP和保留字段。PHY版本字段是3个比特,并且用于顺序地将11be和后续一代无线LAN标准分类为各版本。11be的值为000b。UL/DL字段识别PPDU是否是上行链路/下行链路PPDU。BSS颜色指示11ax中定义的每个BSS的标识符,并且具有6个比特或更高的值。TXOP指示在MAC报头中发送的发送机会持续时间,其中,通过将TXOP添加到PHY报头,PPDU可以推断包括在其中的TXOP的长度,而不必解码MPDU,并且TXOP具有7比特或更高的值。
VD字段是仅对PPDU的11be版本有用的信令信息,并且可以包括在诸如PPDU格式和BW的任何PPDU格式中共同地使用的字段,以及针对每个PPDU格式不同地定义的字段。PPDU格式是对EHT单用户(SU)、EHT多用户(MU)、EHT基于触发(TB),EHT扩展范围(ER)PPDU等进行分类的分类器。BW字段用信号通知20、40、80、160(80+80)和320(160+160)MHz的五个基本PPDU BW选项(BW,其可以以20*2的指数幂的形式表达,可以被称为基本BW),以及经由前导穿孔配置的各种剩余PPDU BW。在以320MHz进行信号通知之后,可以以一些80MHz被穿孔的形式执行信令。可以在BW字段中直接用信号通知经穿孔和修改的信道类型,或者可以使用BW字段与出现在BW字段之后的字段(例如,EHT-SIG字段内的字段)来用信号通知经穿孔和修改的信道类型。如果BW字段被配置为3比特,则可以执行总共8个BW信令,并且因此可以在穿孔模式中仅执行多达3个信令。如果BW字段被配置为4比特,则可以执行总共16个BW信令,并且因此可以在穿孔模式中执行多达11个信令。
位于BW字段之后的字段根据PPDU的类型和格式而变化,MU PPDU和SU PPDU可以以相同的PPDU格式被用信号通知,用于在MU PPDU和SU PPDU之间进行分类的字段可以位于EHT-SIG字段之前,并且可以对该字段执行附加信令。SU PPDU和MU PPDU都包括EHT-SIG字段,但是在SU PPDU中不需要的一些字段可以被压缩。关于已经应用压缩的字段的信息可以被省略或者可以具有小于包括在MU PPDU中的原始字段的大小的大小。例如,在SU PPDU的情况下,EHT-SIG的公共字段可以被省略或替换,或者SU PPDU可以具有不同的配置,其中用户特定字段被替换、减少到一个等。
替代地,SU PPDU还可以包括指示是否执行压缩的压缩字段,并且可以根据压缩字段的值来省略字段(例如,RA字段等)的一部分。
如果SUPPDU的EHT-SIG字段的一部分被压缩,则还可以在未压缩字段(例如,公共字段等)中用信号通知要包括在压缩字段中的信息。MU PPDU对应于用于由多个用户同时接收的PPDU格式,并且因此要求在U-SIG字段之后发送EHT-SIG字段,并且所发送的信息的量可以变化。也就是说,多个MU PPDU被发送到多个STA,使得各个STA应当识别MU PPDU被发送的RU的位置、RU被分别分配到的STA、以及所发送的MU PPDU是否已经被发送到STA本身。因此,AP应当通过将上述信息包括在EHT-SIG字段中来发送该信息。为此,在U-SIG字段中用信号通知用于EHT-SIG字段的有效传输的信息,并且这可以对应于作为调制方法的MCS和/或EHT-SIG字段中的符号的数量。EHT-SIG字段可以包括关于分配给每个用户的RU的大小和位置的信息。
在SU PPDU的情况下,可以将多个RU分配给STA,并且多个RU可以是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如果分配给STA的RU是不连续的,则STA应识别中间的穿孔RU,以便有效地接收SUPPDU。因此,AP可以发送SU PPDU,该SU PPDU包括分配给STA的RU中的被穿孔的RU的信息(例如,RU的穿孔图样等)。也就是说,在SU PPDU的情况下,可以在EHT-SIG字段中包括穿孔模式字段,该穿孔模式字段包括以位图格式等指示穿孔图样以及是否应用了穿孔模式的信息,并且穿孔模式字段可以用信号通知在带宽内出现的不连续信道类型。
用信号通知的不连续信道类型是有限的,并且指示与BW字段的值组合的SU PPDU的BW和不连续信道信息。例如,SU PPDU是仅发送到单个终端的PPDU,从而STA可以识别经由PPDU中包括的BW字段分配给自身的带宽,并且SU PPDU可以经由PPDU中包括的EHT-SIG字段或U-SIG字段的穿孔模式字段识别分配的带宽中的穿孔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可以在排除被穿孔的资源单元的特定信道之后的剩余的资源单元中接收PPDU。分配给STA的多个RU可以由不同的频带或音调来配置。
为了减少SU PPDU的信令开销,只用信号通知有限的不连续信道类型。可以对每个20MHz子信道执行穿孔,从而如果对具有大量20MHz子信道的BW(诸如80、160和320MHz)执行穿孔,则在320MHz的情况下,应当通过表示在排除主信道之后剩余的15个20MHz子信道中的每一个是否被使用来用信号通知不连续信道(如果仅对边缘20MHz的穿孔也被认为是不连续的)类型。这样,考虑到信令部分的低传输速率,分配15个比特以用信号通知单个用户传输的不连续信道类型可以充当过大的信令开销。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用信号通知SU PPDU的不连续信道类型的技术,并且图示根据所提出的技术确定的不连续信道类型。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在SU PPDU的320MHzBW配置中用信号通知主160MHz和辅助160MHz的穿孔类型中的每一种的技术。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根据在PPDU格式字段中用信号通知的PPDU格式来不同地配置由前导穿孔BW值指示的PPDU的技术。假设BW字段是4个比特,并且在EHTSU PPDU或TB PPDU的情况下,可以在U-SIG之后附加地用信号通知1符号的EHT-SIG-A,或者根本不用信号通知EHT-SIG-A,因此,考虑到这一点,有必要仅经由U-SIG的BW字段完全用信号通知多达11个穿孔模式。然而,在EHT MU PPDU的情况下,在U-SIG之后附加地用信号通知EHT-SIG-B,从而可以用与SU PPDU的方法不同的方法来用信号通知多达11个穿孔模式。在EHT ER PPDU的情况下,BW字段可以被配置为1比特,以用信号通知EHT ER PPDU是使用20MHz频带还是10MHz频带的PPDU。
图7的(f)图示当在U-SIG的PPDU格式字段中指示EHT MU PPDU时VD字段的格式特定字段的配置。在MU PPDU的情况下,必要地需要SIG-B,它是用于由多个用户同时接收的信令字段,并且可以在U-SIG之后在没有单独的SIG-A的情况下发送SIG-B。为此,应该在U-SIG中用信号通知用于解码SIG-B的信息。这些字段包括SIG-B MCS、SIG-B DCM、SIG-B符号的数量、SIG-B压缩和EHT-LTF符号的数量。
图8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各种极高吞吐量(EHT)物理协议数据单元(PPDU)格式的示例以及用于指示该格式的方法。
参照图8,PPDU可以包括前导和数据部分,并且可以根据包括在前导中的U-SIG字段来分类作为PPDU类型的EHT PPDU格式。具体地,基于包括在U-SIG字段中的PPDU格式字段,可以指示PPDU的格式是否是EHT PPDU。
图8的(a)示出用于单个STA的EHT SU PPDU格式的示例。EHT SU PPDU是用于AP和单个STA之间的单用户(SU)传输的PPDU,并且用于附加信令的EHT-SIG-A字段可以位于U-SIG字段之后。
图8的(b)示出与基于触发帧发送的EHT PPDU相对应的EHT基于触发的PPDU格式的示例。EHT基于触发的PPDU是基于触发帧发送的EHT PPDU,并且是用于对触发帧的响应的上行链路PPDU。与EHT SU PPDU不同,EHT-SIG-A字段在EHT PPDU中不位于U-SIG字段之后。
图8的(c)示出与多个用户的EHT PPDU相对应的EHT MU PPDU格式的示例。EHT MUPPDU是用于向一个或多个STA发送PPDU的PPDU。在EHT MU PPDU格式中,HE-SIG-B字段可以位于U-SIG字段之后。
图8的(d)示出EHT ER SU PPDU格式的示例,该格式用于与扩展范围内的STA的单个用户传输。与图8的(a)中描述的EHT SU PPDU相比,EHT ER SU PPDU可以用于与更宽范围的STA的单用户传输,并且在时间轴上,U-SIG字段可以重复定位。
图8的(c)中描述的EHT MU PPDU可以由AP用来执行朝向多个STA的下行链路传输。这里,EHT MU PPDU可以包括调度信息,使得多个STA可以同时接收从AP发送的PPDU。EHT MUPPDU可以将经由EHT-SIG-B的用户特定字段发送的PPDU的发射方和/或接收方的AID信息传输到STA。因此,已经接收到EHT MU PPDU的多个终端可以基于包括在接收到的PPDU的前导中的用户特定字段的AID信息来执行空间重用操作。
具体地,包括在HE MU PPDU中的HE-SIG-B字段的资源单元分配(RA)字段可以包括关于频率轴的特定带宽(例如,20MHz等)中的资源单元的配置(例如,资源单元的划分形式)的信息。也就是说,RA字段可以指示在用于HE MU PPDU的传输的带宽中分割的资源单元的配置,以便STA接收PPDU。关于分配(或指定)给每个分割的资源单元的STA的信息可以被包括在EHT-SIG-B的用户特定字段中,以便被发送到STA。也就是说,用户特定字段可以包括对应于相应的分割的资源单元的一个或多个用户字段。
例如,与多个分割的资源单元当中的用于数据传输的至少一个资源单元相对应的用户字段可以包括接收方或发射方的AID,并且与未用于数据传输的剩余资源单元相对应的用户字段可以包括预先配置的空STA ID。
为了便于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可以将帧或MAC帧与MPDU混用。
当一个无线通信设备通过使用多个链路进行通信时,可以提高无线通信设备的通信效率。在这种情况下,链路可以是物理路径,并且可以由可以用于递送MAC服务数据单元(MSDU)的一个无线介质组成。例如,在链路中的一个链路的频带被另一无线通信设备使用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设备可以继续通过另一链路执行通信。像这样,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有用地使用多个信道。另外,当无线通信设备通过使用多个链路同时执行通信时,可以增加总吞吐量。然而,在现有的无线LAN中,已经规定一个无线通信设备使用一个链路。因此,需要使用多个链路的WLAN操作方法。将通过图9至图26描述使用多个链路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通信方法。首先,将通过图9描述使用多个链路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具体形式。
图9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链路设备。
多链路设备(MLD)可以被定义用于使用上述多个链路的无线通信方法。多链路设备可以表示具有一个或多个附属站的设备。根据具体实施例,多链路设备可以表示具有两个或更多个附属站的设备。另外,多链路设备可以交换多链路元素。多链路元素包括关于一个或多个站或一个或多个链路的信息。多链路元素可以包括多链路设置元素,这将在稍后描述。在这种情况下,多链路设备可以是逻辑实体。具体而言,多链路设备可以具有多个附属站。多链路设备可以被称为多链路逻辑实体(MLLE)或多链路实体(MLE)。多链路设备可以具有直至逻辑链路控制(LLC)的一个媒体接入控制(MAC)服务接入点(SAP)。MLD还可以具有一个MAC数据服务。
多链路设备中所包括的多个站可以在多个链路上操作。另外,多链路设备中所包括的多个站可以在多个信道上操作。具体而言,多链路设备中所包括的多个站可以在多个不同链路上或在多个不同信道上操作。例如,多链路设备中所包括的多个站可以在2.4GHz、5GHz和6GHz的多个不同信道上操作。
多链路设备的操作可以被称为多链路操作、MLD操作或多频带操作。另外,当附属于多链路设备的站是AP时,该多链路设备可以被称为AP MLD。另外,当附属于多链路设备的站是非AP站时,该多链路设备可以被称为非AP MLD。
图9图示了非AP MLD和AP-MLD通信的操作。具体地,非AP MLD和AP-MLD分别通过使用三个链路进行通信。AP MLD包括第一AP AP1、第二AP AP2和第三AP AP3。非AP MLD包括第一非AP STA(非AP STA1)、第二非AP STA(非AP STA2)和第三非AP STA(非AP STA3)。第一APAP1和第一非AP STA(非AP STA1)通过第一链路Link1进行通信。另外,第二AP AP2和第二非AP STA(非AP STA2)通过第二链路Link2进行通信。另外,第三AP AP3和第三非AP STA(非APSTA3)通过第三链路Link3进行通信。
多链路操作可以包括多链路设置操作。多链路设置可以对应于上述单链路操作的关联操作,并且可以在多链路中首先进行以用于帧交换。多链路设备可以从多链路设置元素获得多链路设置所需的信息。具体而言,多链路设置元素可以包括与多链路相关联的能力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能力信息可以包括指示多链路设备中所包括的多个设备中的任何一个设备是否执行传输并且同时另一设备可以执行接收的信息。另外,能力信息可以包括关于可用于MLD中包括的每个站的链路的信息。另外,能力信息可以包括关于可用于MLD中包括的每个站的信道的信息。
可以通过对等站之间的协商来设置多链路设置。具体地,可以通过站之间的通信而不与AP进行通信来执行多链路设置。另外,可以通过任何一个链路来设置多链路设置。例如,即使通过多链路来设置第一链路至第三链路,也可以通过第一链路执行多链路设置。
另外,可以设置业务标识符(TID)和链路之间的映射。具体地,对应于特定值的TID的帧可以仅通过预先指定的链路来互换。TID和链路之间的映射可以基于方向来设置。例如,当在第一多链路设备与第二多链路设备之间设置多个链路时,第一多链路设备可以被设置成向多个第一链路发送第一TID的帧,而第二多链路设备可以被设置成向第一链路发送第二TID的帧。此外,可以存在用于TID和链路之间的映射的默认设置。具体而言,在多链路设置中没有附加设置的情况下,多链路设备可以根据默认设置在每个链路处交换对应于TID的帧。在这种情况下,默认设置可以是在任何一个链路中交换所有TID。
将详细描述TID。TID是用于对业务和数据进行分类以便支持服务质量(QoS)的ID。另外,可以在比MAC层更高的层中使用或分配TID。另外,TID可以指示业务类别(TC)或业务流(TS)。此外,TID可以被分类为16种类型。例如,TID可以被指定为0到15范围内的值之一。可以根据接入策略和信道接入或介质接入方法来不同地指定要使用的TID值。例如,在使用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EDCA)或基于混合协调功能竞争的信道接入(HCAF)的情况下,可以向TID指配0到7范围内的值。在使用EDCA的情况下,TID可以指示用户优先级(UP)。在该实例中,可以基于TC或TS来指定UP。可以在比MAC更高的层中分配UP。另外,在使用HCF控制信道接入(HCCA)或SPCA的情况下,可以为TID指配8到15范围内的值。在使用HCCA或SPCA的情况下,TID可以指示TSID。另外,在使用HEMM或SEMM的情况下,可以为TID指配8到15范围内的值。在使用HEMM或SEMM的情况下,TID可以指示TSID。
可以映射UP和AC。AC可以是用于在EDCA中提供QoS的标签。AC可以是用于指示EDCA参数集的标签。EDCA参数或EDCA参数集可以是用于EDCA信道竞争的参数。QoS站可以使用AC来保证QoS。另外,AC可以包括AC_BK、AC_BE、AC_VI和AC_VO。AC_BK、AC_BE、AC_VI和AC_VO可以分别指示背景、尽力而为、视频和语音。另外,AC_BK、AC_BE、AC_VI和AC_VO中的每一个可以被分类为从属AC。例如,AC_VI可以被细分为AC_VI主和AC_VI备用。此外,AC_VO可以被细分为AC_VO主和AC_VO备用。另外,UP或TID可以被映射到AC。例如,可以将具有值1、2、0、3、4、5、6和7的UP或TID分别映射到AC_BK、AC_BK、AC_BE、AC_BE、AC_VI、AC_VI、AC_VO和AC_VO。另外,可以将具有值1、2、0、3、4、5、6和7的UP或TID分别映射到AC_BK、AC_BK、AC_BE、AC_BE、AC_VI备用、AC_VI主、AC_VO主和AC_VO备用。另外,具有值1、2、0、3、4、5、6和7的UP或TID可以顺序地具有高优先级。也就是说,1表示低优先级,而7表示高优先级。因此,AC_BK、AC_BE、AC_VI和AC_VO可以顺序地具有高优先级。另外,AC_BK、AC_BE、AC_VI和AC_VO可以分别对应于AC索引(ACI)0、1、2和3。由于TID的这些特征,TID和链路之间的映射可以指示AC和链路之间的映射。另外,链路和AC之间的映射可以指示TID和链路之间的映射。
如上所述,TID可以被映射到多个链路中的每个链路。映射可以指定能够交换与预定TID或AC相对应的业务的链路。另外,可以指定针对链路中的每个传输方向可发送的TID或AC。如上所述,可以存在用于TID和链路之间的映射的默认配置。具体而言,在针对多链路配置不存在附加配置的情况下,多链路设备可以根据默认配置在每个链路中交换对应于TID的帧。在该实例中,默认配置可以交换任何一个链路中的所有TID。在任何时间点的任何TID或AC可以总是被映射到至少任何一个链路。可以在所有链路中发送管理帧和控制帧。
在链路被映射到TID或AC的情况下,可以在相应链路中仅发送与映射到相应链路的TID或AC相对应的数据帧。因此,在链路被映射到TID或AC的情况下,不可以在相应链路中发送不对应于映射到相应链路的TID或AC的帧。在链路被映射到TID或AC的情况下,还可以基于TID或AC被映射到的链路来发送ACK。例如,可以基于TID和链路之间的映射来确定块ACK协议。根据另一实施例,可以基于块ACK协议来确定TID和链路之间的映射。特别地,可以为映射到预定链路的TID设置块ACK协议。
可以经由TID和链路之间的上述映射来保证QoS。具体地,具有高优先级的AC或TID可以被映射到相对少量的站操作的链路或具有良好信道条件的链路。另外,经由TID和链路之间的上述映射,可以使站能够在长时间段期间维持省电状态。
图10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多链路操作中同时执行不同链路的传输。
根据多链路设备的实现,在多链路中可能不支持同时操作。例如,可能不支持多链路设备在多链路中的同时传输、多链路中的同时接收、或者在一个链路中的传输和另一链路的接收。这是因为在一个链路中执行的接收或传输可能影响在另一链路中执行的接收或传输。具体地,一个链路中的传输可能充当对另一链路的干扰。由一个多链路设备从一个链路施加到另一链路的干扰可以被称为内部泄漏。随着链路之间的频率间隔较小,内部泄漏可能变得较大。当内部泄漏不是非常大时,可以在一个链路中执行传输时在另一链路中执行传输。当内部泄漏较大时,不能在一个链路中执行传输时在另一链路中执行传输。如上所述,由多链路设备在多个链路中同时执行操作可以被称为同时发送和接收或同时传输和接收(STR)。例如,由多链路设备在多个链路中同时传输、同时在一个链路中传输并在另一链路中接收、或在多个链路中同时接收可以被称为STR。
如上所述,多链路设备可以支持STR或仅限制性地支持STR。具体地,多链路设备在特定条件下支持STR。例如,当多链路设备作为单个无线电设备操作时,多链路设备可能不执行STR。进一步,当多链路设备作为单个天线操作时,可能不执行多链路设备的STR。当检测到具有大于或等于预定大小的大小的内部泄漏时,多链路设备可能不执行STR。
站可以与另一站交换关于该站的STR能力的信息。具体地,该站可以与另一站交换关于是否限制在多个链路中同时执行传输或在多个链路中同时执行接收的能力的信息。具体地,关于是否限制在多个链路中执行传输或接收的能力的信息可以指示是否可以在多个链路中执行同时传输、同时接收或同时传输和接收。关于是否限制在多个链路中执行传输或接收的能力的信息可以是针对每个步骤指示的信息。具体地,关于是否限制在多个链路中执行传输或接收的能力的信息可以是指示表示内部泄漏的大小的步骤的信息。在详细的实施例中,指示表示内部泄漏的大小的步骤的信息可以是指示表示由于内部泄漏而产生的干扰的大小的步骤的信息。在另一个详细的实施例中,该信息可以是指示表示可能影响内部泄漏的链路之间的频率间隔的步骤的信息。指示表示内部泄漏的大小的步骤的信息可以是指示链路之间的频率间隔与内部泄漏的大小之间的关系的信息。
在图10中,第一站(STA1)和第二站(STA2)附属于一个非AP多链路设备。第一AP(AP1)和第二AP(AP2)可以附属于一个非AP多链路设备。在第一AP(AP1)和第一站(STA1)之间配置第一链路(link1),并且在第二AP(AP2)和第二站(STA2)之间配置第二链路(link2)。在图10中,非AP多链路设备可以限制性地执行STR。当第二站(STA2)在第二链路(link2)中执行传输时,第一链路(link1)中的第一站(STA1)的接收可能受到在第二链路(link2)中执行的传输的干扰。例如,在以下情况下,第一链路(link1)中的第一站(STA1)的接收可能被第二链路(link2)中执行的传输中断。第二站(STA2)在第二链路(link2)中发送第一数据(data1),并且第一AP(AP1)向第一站(STA1)发送对第一数据(data1)的响应(针对data1的ack)。第二站(STA2)在第二链路(link2)中发送第二数据(data2)。同时,第二数据(data2)的传输时间点可能与对第一数据(data1)的响应(对data1的ack)的传输时间点重叠。第一链路(link1)可能受到在第二链路(link1)中到第二站(STA2)的传输的干扰。因此,第一站(STA1)可能没有接收到对第一数据(data1)的响应(对data1的ack)。
描述了多链路设备执行信道接入的操作。没有详细描述的多链路的操作可以遵循参考图6描述的信道接入。
多链路设备可以独立地在多个链路中执行信道接入。此时,信道接入可以是基于退避的信道接入。当多链路设备在多个链路中独立地执行信道接入并且多个链路中的退避计数器达到0时,多链路设备可以同时在多个链路中执行传输。在详细的实施例中,当多链路的退避计数器之一达到0并且满足预定条件时,多链路设备不仅可以在退避计数器达到0的链路中执行信道接入,而且可以在退避计数器未达到0的另一链路中执行信道接入。具体地,当多链路的退避计数器之一达到0时,多链路设备可以检测到退避计数器未达到0的另一链路中的能量。此时,当未检测到具有预定大小或更大大小的能量时,多链路设备不仅可以在退避计数器达到0的链路中执行信道接入,而且可以在检测到能量的链路中执行信道接入。相应地,多链路设备可以同时在多个链路中执行传输。用于能量检测的阈值的大小可以小于用于确定是否减小退避计数器的阈值的大小。此外,当确定是否减小退避计数器时,多链路设备可以检测任何类型的信号以及WLAN信号。在能量检测中,多链路设备可以检测任何类型的信号以及WLAN信号。WLAN信号可能无法检测到内部泄漏。在该情形中,多链路设备可以通过能量检测来感测由于内部泄漏而检测到的信号。此外,如上所述,用于能量检测的阈值的大小可以小于用于确定是否减小退避计数器的阈值的大小。相应地,即使在一个链路中执行传输时,多链路设备也可以减小另一链路中的退避计数器。
根据由多链路设备使用的链路之间的干扰程度,多链路设备可以确定在每个链路中操作的站是否可以独立地操作。此时,链路之间的干扰程度可以是当一个站在一个链路中执行传输时由多链路设备的另一站检测到的干扰的大小。当由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在第一链路中进行的传输向在第二链路中操作的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带来具有预定大小或更大大小的干扰时,第二站的操作可能受到限制。具体地,第二站的接收或信道接入可能受到限制。这是因为当产生干扰时,第二站可能由于干扰而无法解码所接收到的信号。此外,这是因为当产生干扰时,当第二站使用退避执行信道接入时,第二站可能确定信道正在被使用。
当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在第一链路中的传输给在第二链路中操作的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带来具有小于预定大小的大小的干扰时,第一站和第二站可以独立地操作。具体地,当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在第一链路中的传输给在第二链路中操作的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带来具有小于预定大小的大小的干扰时,第一站和第二站可以独立地执行信道接入。此外,当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的传输给在第二链路中操作的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带来具有小于预定大小的大小的干扰时,第一站和第二站可以独立地执行传输或接收。这是因为当生成具有小于预定大小的大小的干扰时,即使干扰存在,第二站也可以成功解码所接收的信号。此外,这是因为,当生成具有大小小于预定大小的干扰时,当第二站使用退避执行信道接入时,第二站可以确定信道是空闲的。
在多链路设备的站之间生成的干扰程度可以取决于多链路设备的硬件特性以及这些站在其中操作的链路的频带之间的间隔而变化。例如,在包括昂贵的射频(RF)器件的多链路设备中生成的内部干扰可以小于在包括便宜的RF器件的多链路设备中生成的内部干扰。相应地,可以基于多链路设备的特性来确定在多链路设备的站之间生成的干扰程度。
图10图示了所生成的干扰的大小根据链路的频带之间的间隔和多链路设备的特性而变化。在图10的实施例中,第一多链路设备(MLD#1)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站(STA1-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站(STA1-2)。第二多链路设备(MLD#2)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站(STA2-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站(STA2-2)。第一多链路设备(MLD#1)在其中操作的第一链路(link1)和第二链路(link2)之间的频率间隔与第二多链路设备(MLD#2)在其中操作的第一链路(link1)和第二链路(link2)之间的频率间隔相同。然而,由于第一多链路设备(MLD#1)的特性与第二多链路设备(MLD#2)的特性之间的差异,所生成的干扰的大小可能不同。具体地,在第一多链路设备(MLD#1)中生成的干扰的大小可能大于在第二多链路设备(MLD#2)中生成的干扰的大小。如上所述,所生成的干扰的大小可以取决于多链路设备的特性而变化,并且当认为STR是否被支持根据每个多链路设备而不同时,可能需要交换关于STR是否被支持的信息。
多链路设备可以发信号通知关于STR是否被包括在多链路设备中的站支持的信息。具体地,AP多链路设备和非AP多链路设备可以交换关于STR是否由AP多链路设备中所包括的AP支持以及STR是否由非AP多链路设备中所包括的STA支持的信息。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以使用指示是否支持STR的元素。指示是否支持STR的元素可以被称为STR支持元素。STR支持元素可以通过1比特指示STR是否由发送STR支持元素的多链路设备的站支持。具体地,STR支持元素可以通过1比特指示STR是否由发送STR支持元素的多链路设备中所包括的每个站支持。此时,当站支持STR时,该比特的值可以是1,并且当站不支持STR时,该比特的值可以是0。当发送STR支持元素的多链路设备包括第一站(STA1)、第二站(STA2)和第三站(STA3)时,第一站(STA1)和第三站(STA3)支持STR,并且第二站(STA2)不支持STR,该STR支持元素可以包括具有1011b的字段。假设在不同频带中操作的站支持STR,并且STR支持元素可以省略指示在不同频带中操作的站之间是否支持STR的信令。例如,第一站(STA1)在2.4GHz的第一链路中操作,而第二站(STA2)和第三站(STA3)分别在5GHz的第二链路和第三链路中操作。STR支持元素可以通过使用1比特来指示在第二站(STA2)和第三站(STA3)之间支持STR。此外,当由STR支持元素发信号通知的站的数量是2时,STR支持元素可以包括仅1比特。
在详细的实施例中,多链路设备的链路之中位于2.4GHz中的链路与位于5GHz或6GHz中的链路之间的关系可以总是被确定为STR。相应地,可以省略用于位于2.4GHz中的链路和位于5GHz或6GHz中的链路的STR的信令。
图11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链路设备在链路改变时的操作。
当链路的频带改变时,可以改变STR支持元素。如上所述,这是因为STR是否由站支持可以根据链路的频带之间的距离而变化,并且当链路的频带改变时,STR是否由站支持可以改变。链路的频带的改变可以包括中心频率的改变、频带的带宽的改变和200MHz的主信道中的至少一个。AP和站可以通过请求和响应来交换STR支持元素。在另一个详细实施例中,当链路的频带改变时,可以在没有任何单独请求的情况下交换STR支持元素。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链路的频带的改变可以包括站的操作信道的改变。
当非AP多链路设备的站不能执行STR时,非AP多链路设备的站可以向AP请求改变链路。具体地,非AP多链路设备的站可以作出改变中心频率、频带的带宽和20MHz的主信道中的至少一个的请求。链路改变请求可以通过被请求改变的链路被发送到AP。在另一详细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未被请求改变的链路将链路改变请求发送到AP。此时,链路改变请求可以包括指示请求改变的链路的信息。指示链路的信息可以是用于识别链路的编号。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链路的改变可以是一个频带内的操作信道的改变。此外,链路的改变可以包括关于改变链路的方法的信息。具体地,链路改变请求可以指示是将链路的中心频率移动到高于当前中心频率的频率还是将链路的中心频率移动到低于当前中心频率的频率。在另一个详细实施例中,链路改变请求可以隐式地指示改变到远离相邻链路的频带。此外,链路改变请求可以指示带宽的减小。链路改变请求可以是用于改变主信道的位置的请求。具体地,链路改变请求可以指示主信道的位置到比主信道的位置低的频带的信道或者比主信道的位置高的频带的信道的改变。接收链路改变请求的AP可以根据链路改变请求来改变链路。此外,在详细实施例中,接收链路改变请求的AP可以忽略链路改变请求。
在图11的实施例中,非AP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STA2)和第三站(STA3)不支持STR。非AP多链路设备向AP多链路设备发出改变第三链路(link3)的请求。接收到链路改变请求的AP多链路设备改变第三AP(AP3)的操作链路。此时,在要改变的第三链路(link3)中操作的第三站(STA3)可以向第三AP(AP3)发送改变请求。在另一详细实施例中,不在第三链路(link3)中操作的站可以向不在第三链路(link3)中操作的AP发送改变请求。
当AP改变链路时,AP可以通过信标帧广播关于链路改变的信息。此时,关于链路改变的信息可以包括关于链路频率的信息。关于链路频率的信息可以包括操作带宽和主信道的改变中的至少一个。此外,关于链路改变的信息可以包括关于链路改变时间点的信息。另外,当发送包括关于链路改变的信息的信标时,可以完成链路改变。
在图11中,第三站(STA3)操作的链路被改变,并且由此第三站(STA3)和第二站(STA2)可以支持STR。如上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可以向AP多链路设备发送STR支持元素并发信号通知指示支持STR的改变的信息。
可以不允许链路改变,或者可以不通过链路改变来支持STR。如图11的实施例中所示,AP多链路设备可以支持STR,但非AP多链路设备可以不支持STR。这是因为对于AP多链路设备使用相对昂贵的设备并且对于非AP多链路设备使用相对便宜的设备是常见的。相应地,在多链路设备之间的通信中,即使当一个多链路设备不支持STR时,也需要执行高效通信的方法。此时,STR可以指示同时执行传输和接收。这将参考图12来描述。
图12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当执行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一个站的接收时,限制非STR多链路设备的另一站的信道接入。
当在一个链路中执行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传输而在另一链路中执行非STR多链路设备的接收时,非STR多链路设备的接收和传输可能失败。为了解决该问题,当在一个链路中执行非STR多链路设备的接收时,可以限制非STR多链路设备在另一链路中的信道接入。具体地,当在一个链路中执行非STR多链路设备的接收时,可以限制非STR多链路设备在另一链路中的信道接入的退避。相应地,当在一个链路中执行非STR多链路设备的接收时,可以防止非STR多链路设备在另一链路中开始传输。在详细的实施例中,当非STR多链路设备的接收在一个链路中开始时,可以限制非STR多链路设备在另一链路中的信道接入的退避。它可通过存储器的特定位(诸如信道接入限制标志)来配置。是否限制信道接入可以通过多链路设备内的存储器来共享。通过这样的实施例,信道接入限制可以在没有单独的帧交换的情况下实现。为了便于描述,本说明书中使用的信道接入限制指示对信道接入或传输的限制,以便保护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传输或接收,除非存在单独的描述。
当限制信道接入时,在限制信道接入的链路中操作的站不能够执行退避过程,不管NAV和CCA结果如何。此外,当限制信道接入时,在限制信道接入的链路中操作的站不能够执行传输,不管NAV和CCA结果如何。然而,即使限制信道接入,在限制信道接入的链路中操作的站也能够执行接收。此外,可以基于完成第一链路中的接收的时间点来释放由于在第一链路中执行的接收而导致的第二链路中的信道接入限制。具体地,当完成第一链路中的接收时,可以释放由于在第一链路中执行的接收而导致的第二链路中的信道接入限制。在另一个详细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在完成第一链路中的接收之后发送ACK的时间点来释放由于在第一链路中执行的接收而导致的第二链路中的信道接入限制。具体地,可以在完成第一链路中的接收之后发送ACK的时间点处释放由于在第一链路中执行的接收而导致的第二链路中的信道接入限制。在另一详细实施例中,可以在完成第一链路中的接收之后完成ACK传输的时间点处释放由于在第一链路中执行的接收而导致的第二链路中的信道接入限制。此外,在释放信道接入限制之后,站可以立即减小退避计数器而无需额外的感测。此时,额外的感测可以指示在DCF帧间间隔(DIFS)期间执行的感测。在另一详细实施例中,当在释放信道接入限制之前信道刚好空闲预定时间时,该站可以立即减小退避计数器而无需额外的感测。此时,预定时间可以是PCF帧间间隔(PIFS)、短帧间间隔(SIFS)和仲裁帧间间隔(AIFS)之一。
在图12的实施例中,非STR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站(STA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站(STA2)。当在第一站(STA1)执行接收时第二站(STA2)在第二链路(link2)中执行传输时,生成设备内干扰。如上所述,当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站(STA1)执行接收时,限制在第二链路(link2)中执行的第二站(STA2)的信道接入。在完成第一链路(link1)中的第一站(STA1)的接收之后,释放信道接入限制。正好在释放信道接入限制之后,第二站(STA2)可以将先前退避计数器的值从3减小1到2,而无需额外的感测。
为了便于表达,在图12所使用的附图中使用单个块(Tx实线,Rx虚线)来表示Rx和Tx,并且可以理解到,该单个块表示包括Tx/Ack接收和Rx/Ack传输的操作,即使没有示出单独的Ack块。这可以等同地应用于以下附图。
当站识别出所接收的PPDU不是该站预期的接收器时,该站可能停止接收该PPDU。在这种情况下,由多链路设备释放信道接入禁止的操作是有问题的。本说明书中的预期接收器用于具有与目的地站相同的含义。
图13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识别出由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接收到的PDDU的预期接收器不是该站时释放信道接入禁止的操作。
当站识别出所接收的PPDU不是站预期的接收器时,站可以释放信道接入禁止。站可以基于指示PPDU的信令字段的接收器地址的信息来确定站是否是PPDU的预期接收器。此时,指示PPDU的信令字段的接收器地址的信息可以是EHT-SIG字段的STA-ID字段的值。具体地,站可以确定EHT-SIG字段的STA-ID字段是否指示站。此外,站可以基于PPDU中包括的MAC帧的RA字段的值来确定站是否是PPDU的预期接收器。具体地,站可以确定PPDU中包括的MAC帧的RA字段是否指示站。在图13中,非STR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站(STA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站(STA2)。第一站(STA1)接收PPDU。第一站(STA1)确定所接收的PPDU的预期接收器不是第一站(STA1)并停止接收PPDU。此时,第一站(STA1)可以释放第二站(STA2)的信道接入禁止。即使第二站(STA2)的信道接入禁止被释放,也可以根据在第二站(STA2)中配置的NAV来延迟第二站(STA2)的信道接入。
如图13所示,即使释放了信道接入禁止,包括在非STR多链路设备中的站也可能比不包括在多链路设备中的站或包括在STR多链路设备中的站更频繁地不具有信道接入机会。因此,为了与其他站公平竞争,可能需要保证包括在非STR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的信道接入机会的方法。例如,在释放信道接入禁止后,可以允许其信道接入被禁止的站将退避计数器减小2或更多。这将参考图14描述。
图14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释放信道接入禁止之后由站执行信道接入。
在释放信道接入禁止之后,释放其信道接入禁止的站可以将退避计数器减小2或更多。这是为了平衡与其他站的信道接入机会,因为其他站在该站的信道接入被禁止时执行退避过程。
在另一详细实施例中,其信道接入被禁止的站可以在禁止信道接入时执行减小CCA(CSMA)和退避计数器的信道接入过程。在图14中,非STR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站(STA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站(STA2)。在图14中,在第一站(STA1)执行接收时禁止第二站(STA2)的信道接入。在图14(a)中,当禁止第二站(STA2)的信道接入时,第二站(STA2)可以执行减小CCA(CSMA)和退避计数器的信道接入过程。在图14(a)中,由于在第二站(STA2)的信道接入被禁止时,第二链路(link2)的信道是空闲的,因此第二站(STA2)减小退避计数器。
此外,即使在禁止信道接入时,退避计数器达到0,其信道接入被禁止的站也可以延迟传输而不开始传输。此时,站可以将退避计数器的值保持为0。此外,虽然站延迟传输,但是站可以维持CW的值。因此,可以区别于由于站接入的信道繁忙而由站将CW的值加倍。这是因为延迟传输的原因不是其中确定正在使用该信道的情况。在图14(b)中,在禁止第二站(STA2)的信道接入时,第二站(STA2)可以执行减小CCA(CSMA)和退避计数器的信道接入过程。在图14(b)中,由于在禁止第二站(STA2)的信道接入时,第二链路(link2)的信道是空闲的,所以第二站(STA2)减小退避计数器。在禁止第二站(STA2)的信道接入时,第二站(STA2)的退避计数器达到0。第二站(STA2)延迟传输并且在释放信道接入禁止之后开始传输。
如上所述,信道接入禁止可以包括当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执行传输时禁止第二站的传输。此外,信道接入禁止可以包括当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执行接收时禁止第二站的传输。
当在图14(b)的实施例中其信道接入被禁止的站的数量是多个时,尝试同时释放多个站的信道接入禁止和多个站的同时传输的概率高。因此,需要降低传输冲突概率的方法。这将参考图15进行描述。
图15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站在释放信道接入禁止之后执行传输的操作。
如上所述,在非STR多链路设备操作的多个链路之中的第一链路中执行传输,因此在第二链路中可以禁止传输。当在第一链路中完成对应的传输时,第二链路中的传输可以通过RTS/CTS帧交换开始。因此,当在非STR多链路设备操作的多个链路之中的第一链路中执行传输时,非STR多链路设备可以在第二链路中开始RTS/CTS帧交换。在释放其传输由于信道接入禁止而被延迟的站的信道接入禁止之后,该站可以在开始延迟的传输之前开始请求发送(RTS)/清除发送(CTS)帧交换。此时,当该站没有接收到CTS帧时,延迟的传输可以不开始。在图15(a)的实施例中,其传输由于信道接入禁止而被延迟的站在开始延迟的传输之前发送RTS帧。该站在响应于RTS帧而接收到CTS帧之后开始延迟的传输。
在另一个详细实施例中,在释放了其传输由于信道接入禁止而被延迟的站的信道接入禁止之后,该站可以发送仅包括一些延迟的传输的帧。此时,在接收到对仅包括一些延迟传输的帧的响应(例如,ACK)之后,站可以发送尚未发送的延迟的传输的部分。当站没有接收到对仅包括一些延迟传输的帧的响应时,站可以不发送尚未发送的延迟传输的部分。如上所述,在信道接入禁止被释放之后,站开始RTS/CTS交换或者由站发送仅一些延迟的传输,因为信道接入禁止之后的传输的冲突概率可能高于一般传输的冲突概率。因此,上述实施例可以强制应用于在释放信道接入禁止之后执行的传输。在传统WLAN操作中,RTS/CTS帧用于解决隐藏节点问题,并且可以基于传输数据的大小来使用。在上述实施例中,RTS/CTS帧用于防止与执行延迟传输的站的传输冲突,以便保护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传输或接收。
如上所述,当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一个站执行接收时,非STR多链路设备的另一站的传输可能受到限制。此外,当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一个站执行传输时,可能难以准确地感测非STR多链路设备的另一站操作的链路的信道状态。具体地,当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执行传输时,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可以确定第二站在其中操作的链路的信道状态总是繁忙的。因此,即使第二站在其中操作的链路的信道空闲,由于设备内干扰,第二站也可能确定该信道繁忙。如上所述,当由于设备内干扰而不能确定其信道状态的站时或者当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一个站连续执行传输时,非STR多链路设备的另一个站处于盲状态。由于上述情况,处于盲状态的站可能难以尝试通过退避过程进行传输。此外,由于上述情况,处于盲状态的站可能难以开始接收PPDU或难以成功解码。因此,需要一种考虑站处于盲状态时执行传输的方法。这将参考图16进行描述。
图16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非STR多链路设备内的站的状态来执行的传输。
要执行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传输的站可以根据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是否处于盲状态来确定是否执行传输。此时,要执行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传输的站可以是包括在STR多链路设备中的站。此外,要执行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传输的站可以是包括在AP多链路设备中的AP,以及非STR多链路设备可以是非AP多链路设备。要执行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传输的站可以基于以下描述来确定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是否处于盲状态。要执行传输的站可以确定包括该站的多链路设备的另一站是否正在执行到对应的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传输。当包括该站的多链路设备的另一站正在执行从对应非STR多链路设备的接收时,该站可以确定要接收该站的传输的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处于盲状态。在图16的实施例中,STR AP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AP(AP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AP(AP2)。非STR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站(STA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站(STA2)。第二站(STA2)正在执行到第二AP(AP2)的传输。因此,第二AP(AP2)可以向第一AP(AP1)通知正在从第二站(STA2)执行接收。具体地,第二AP(AP2)可以向第一AP(AP1)通知到第二AP(AP2)的传输实体是第二站(STA2)。在另一个详细实施例中,第二AP(AP2)可以向第一AP(AP1)通知第二站(STA2)当前正执行传输。此时,第一AP(AP1)可以基于该通知确定第一站(STA1)处于盲状态。
该站可以不执行到处于盲状态的站的传输。这是因为即使对处于盲状态的站执行了传输,处于盲状态的站也很可能无法开始接收或者处于盲状态的站无法解码PPDU。此时,站可以取消对处于盲状态的站的传输,并且可以执行对另一站的传输。
当STR多链路设备执行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传输时,STR多链路设备可以在多个链路中执行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传输。具体地,当STR多链路设备在第一链路中执行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传输时,STR多链路设备可以在第二链路中开始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传输。此时,STR多链路设备可以基于与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传输相对应的传输来确定在第二链路中执行的传输的长度。具体地,STR多链路设备可以基于在第一链路中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传输的长度来确定在第二链路中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传输的长度。在详细实施例中,STR多链路设备可以同时结束第一链路中的传输和第二链路中的传输。这是为了防止在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之一的传输首先结束之后,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之一发送响应(例如,ACK)时,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另一站的传输。通过上述实施例,非STR多链路设备的多个站可以同时向多个站发送对传输的响应。
STR多链路设备不能实时地确定包括在非STR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的状态。因此,即使STR多链路设备根据参考图16描述的实施例操作,也可能在非STR多链路设备在其中操作的链路之间产生干扰或传输冲突。例如,在图16的实施例中,第一AP(AP1)可能在辨识出第二站(STA2)正在执行到第二AP(AP2)的传输之前开始到第一站(STA1)的传输。如上所述,链路间干扰或冲突的概率可能高于链路内干扰或传输冲突的概率。这将参考图17更详细地描述。
图17图示了产生链路间干扰或冲突的情况。
当由非STR站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向STR AP多链路设备的第二AP的传输和由STRAP多链路设备的第一AP向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的传输同时开始时,可能在链路之间产生传输冲突。图17(a)图示了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如上所述,STR多链路设备不能实时地确定包括在非STR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的状态。
此外,即使当由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到STR AP多链路设备的第二AP的传输比由STR-AP多链路设备的第一AP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的传输更早开始时,也可能在链路之间产生传输冲突。图17(b)图示了这种情况。这是因为第二AP(AP2)向第一AP(AP1)通知第二站(STA2)正在执行传输需要时间。如上所述,由于在不同时间点开始传输的站之间产生传输冲突,因此链路间干扰或传输冲突的概率可能高于链路内干扰或冲突的概率。此外,由于识别由STR多链路设备的AP接收的PPDU的发送器所花费的时间被延迟,链路之间的干扰或传输冲突的概率可能更高。因此,需要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当STR多链路设备的一个站执行接收时,STR多链路设备的另一个站可能不执行信道接入。然而,当禁止信道接入时,实现STR功能的意义可能消失。因此,需要除了STR多链路设备的信道接入禁止之外的操作方法。这将参考图18进行描述。
图18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STR多链路设备停止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传输的操作。
当STR多链路设备的站在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传输期间确定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处于盲状态时,STR多链路设备可以停止到处于盲状态的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传输。具体地,STR多链路设备可以基于由接收到的PPDU的信令字段中的STA(AID)-ID或接收到的PPDU中包括的MAC帧的传送地址(TA)字段指示的值来确定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是否处于盲状态。此时,STA-ID可以是指示发送UL PPDU的站的值。在详细实施例中,当由接收到的PPDU的信令字段中的STA(AID)-ID指示的值指示非STR多链路设备中包括的第一站时,STR多链路设备可以确定非STR多链路设备中包括的第二站处于盲状态。此外,当接收到的PPDU中包括的MAC帧的TA字段指示非STR多链路设备中包括的第一站时,STR多链路设备可以确定非STR多链路设备中包括的第二站处于盲状态。首先描述站在取消传输之后的操作。
当离开在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中配置的TXOP时,取消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传输的站可以尝试到与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不同的站的传输。此时,取消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传输的站可以执行到与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不同的站的传输而无需单独的退避过程。在详细的实施例中,当在取消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传输之后没有单独的退避过程的情况下在预定时间间隔期间检测到信道空闲时,取消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传输的站可以执行到与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不同的站的传输。此时,预定时间间隔可以是SIFS、PDIF和DIFS中的一个。
当执行到与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不同的站的传输时,取消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传输的站可以发送具有等于或高于被取消的传输的业务的优先级的优先级的业务。这是因为,具有低于用于被取消的传输的信道接入的业务的优先级的业务的传输是不平衡的。在上述实施例中,STR多链路设备的站可以是AP。
取消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传输的站可以初始化所配置的TXOP。具体地,取消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传输的站可以在取消传输之后发送CF-End帧。它可以允许在其中调度传输的链路中操作的另一站使用该链路。
在图18中,STR AP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AP(AP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AP(AP2)。非STR非AP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站(STA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站(STA2)。第二站(STA2)正在执行到第二AP(AP2)的传输。第一AP(AP1)在到第一站(STA1)的传输期间确定第一站(STA1)处于盲状态。因此,第一AP(AP1)停止到第一站(STA1)的传输。在图18(a)中,在停止到第一站(STA1)的传输之后,第一AP(AP1)执行到不同于第一站(STA1)的站的传输,如在第一描述的实施例中所述。在图18(b)中,在停止到第一站(STA1)的传输之后,第一AP(AP1)发送CF-END帧,如在后面描述的实施例中所述。
当站停止传输时,站可以发送正在被发送的片段,然后可以不发送随后的片段。在详细的实施例中,站可以立即停止正在被发送的分组的传输。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停止到处于盲状态的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传输并且执行到与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不同的站的传输时,要求STR多链路设备通知另一个站可以执行到另一个站的传输以稳定地接收。描述了其方法。为了便于描述,与处于盲状态的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不同的站被称为不同站。
STR多链路设备的站可以将不同站的地址插入到MAC帧中。具体地,STR多链路设备的站可以将MAC帧的预期接收器的地址插入MAC帧的接收地址(RA)中,并且将不同站的地址插入单独的字段中。在详细实施例中,设备的站可以将不同站的地址插入EHT-SIG中。具体地,STR多链路设备的站可以将PPDU的预期接收器的地址和不同站的地址插入到PPDU的信令字段的用户字段中。此时,可以在PPDU的信令字段的用户字段中在PPDU的预期接收器的地址之后插入不同站的地址。
在另一详细实施例中,站可以在辨识出PPDU的预期接收器不是该站之后的预定时间期间监视PPDU的接收。具体地,该站可以在辨识出所接收的PPDU的预期接收器不是该站之后监视PPDU接收是否持续预定时间。因此,该站可以确定是否停止PPDU的传输并开始向该站的传输。在实施例中,当确定PPDU传输持续预定时间时,该站可以进入休眠状态。当确定PPDU传输未持续预定时间时,该站可以保持唤醒状态。此时,当该站接收到新的PPDU时,站可以解码PPDU。
在另一详细实施例中,发送PPDU的站可以将发信号通知可以停止PPDU传输的信息插入到PPDU中。发信号通知可以停止PPDU传输的信息可以是1比特的子字段。例如,当发信号通知可以停止PPDU传输的子字段的值是1时,接收PPDU的站可以确定可以在由PPDU的信令字段的长度字段和MAC帧的持续时间字段指示的时间点之前停止PPDU传输。当该站确定可以在由PPDU的信令字段的长度字段和MAC帧的持续时间字段指示的时间点之前停止PPDU传输时,该站可以推迟进入休眠状态。此外,发送PPDU的站可以将发信号通知可以停止传输的信息插入到PPDU的预留字段中。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传输取消或传输停止来防止不必要的信道占用。
当由于链路之间的传输冲突而停止或延迟传输时,用于信道接入的CW的值可以像一般传输故障那样加倍。当由于链路之间的传输冲突而停止或延迟传输时,用于信道接入的CW的值可以不像一般传输故障那样加倍。也就是说,该站可以保持用于信道接入的CW的值。将CW的值加倍是为了通过增加可以是退避计数器的值的数字范围来降低传输冲突的概率。当站可以清楚地辨识链路之间的传输冲突时,这种需求可能较低。此外,当由于链路之间的传输冲突而停止或延迟传输时,站将CW的值加倍可能会使传输延迟。然而,同时产生链路间传输冲突和链路内冲突时,站需要将CW的值加倍。这将参考图19进行描述。
图19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当STR多链路设备辨识出链路之间的传输冲突时的CW的值的处理。
如实施例中所述,当站由于由非STR多链路设备执行的传输而取消传输时,站可以在取消传输之后感测信道状态。当感测到信道不空闲时,站可以将CW的值加倍。此时,加倍可以遵循参考图6描述的实施例。此外,当感测到信道空闲时,站可以保持CW的值。该实施例用于由于即使感测到信道空闲,但链路内的传输冲突的可能性还是很低,因此将该情况处置为与传输成功不同。在另一个详细实施例中,当感测到信道空闲时,该站可以将CW的值配置为CW的最小值(CW_min)。该实施例用于由于当感测到信道空闲时链路内的传输冲突的可能性低,因此将该情况处置为与传输成功相同。站可以将上述实施例应用于被取消的传输中包括的业务的AC的CW。
此外,当根据上述实施例取消传输时,站可以不增加重试计数器。此时,重试计数器可以包括长重试计数器和短重试计数器中的至少一个。
在该实施例中,取消传输可以包括停止传输或在开始传输之前延迟传输中的至少一个。
当站在尝试传输之前在发送CTS-to-Self帧之后取消传输时,站在取消传输之后在尝试传输之前可能不开始RTS/CTS帧交换。这是因为通过CTS-to-Self帧配置NAV。此外,当站在取消传输之后再次尝试传输时留下TXOP时,站可以在没有任何退避过程的情况下尝试传输。
在图19中,STR AP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AP(AP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AP(AP2)。非STR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站(STA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站(STA2)。第二站(STA2)正在执行到第二AP(AP2)的传输。第一AP(AP1)在到第一站(STA1)的传输期间确定第一站(STA1)处于盲状态。因此,第一AP(AP1)停止到第一站(STA1)的传输。在图19(a)中,第一AP(AP1)确定第一链路(link1)的信道是空闲的。此时,由于没有留下TXOP,第一AP(AP1)通过退避过程接入信道。在图19(b)中,第一AP(AP1)确定第一链路(link1)的信道不空闲。此时,由于留下TXOP,第一AP(AP1)尝试传输而没有退避过程。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在取消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传输之后没有单独的退避过程的情况下在预定时间间隔期间检测到信道空闲时,取消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传输的站可能执行到与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不同的站的传输。此时,预定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可能是有问题的。接收到其传输被取消的PPDU的站可能无法解码PPDU。此时,当感测到信道在扩展帧间间隔(EIFS)内是空闲的时,无法解码PPDU的站可能开始退避过程。因此,是否将预定时间间隔配置为长于或等于EIFS是个问题。这将参考图20进行描述。
图20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STR多链路设备在停止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传输之后再次执行信道接入的操作。
如图20(a)所示,预定时间间隔可以是DIFS。这认为STR多链路设备的站通过竞争过程获取信道接入机会,并且由于链路之间的传输冲突而丢失所获取的信道接入机会。也就是说,由于STR多链路设备的站通过竞争过程获取信道接入机会,因此向该站提供比其他站更高的执行信道接入的优先级。当应用EDCA时,可以用AIFS[AC]代替DIFS。
在另一详细实施例中,预定时间间隔可以是如图20(b)中所示的EIFS。这认为STR多链路设备可以被认为已经用尽传输机会并考虑与其他站的平衡性。
在另一详细实施例中,如图20(c)所示,当发信号通知在PPDU的信令字段中指示可以停止传输的信息时,预定时间间隔可以是DIFS。此外,当接收PPDU的站检测到PPDU传输的停止时,站可以在DIFS而不是EIFS期间感测信道是否空闲。此时,在DIFS期间感测到信道空闲,对应站可以开始退避过程。通过该实施例,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性能并保证站之间的平衡性。当应用EDCA时,可以用AIFS[AC]代替DIFS。
如上所述,STR多链路设备可以辨识出可能产生链路之间的传输冲突。具体地,当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完成退避过程时,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可能正在接收PPDU。此时,当第二站尚未完成PPDU的信令字段的解码时,第一站可以确定链路之间的传输冲突不能被辨识但存在其可能性。此时,第一站可以将指示传输可以被停止的信息插入到所发送的PPDU中,如上所述。此外,为了稳定且高效的传输,NSTR多链路设备可以在到非STR多链路设备传输之前发送CTS-to-Self帧。这将参考图21来描述。
图21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STR多链路设备在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传输之前发送CTS-to-Self帧的操作。
STR多链路设备的站可以在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传输之前发送CTS-to-Self帧。具体地,当在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执行接收时,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尝试到非STR多链路设备进行传输时,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可以在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传输之前发送CTS-to-Self帧。因此,第二站可以确保TXOP用于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传输。此外,在执行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传输之前,第二站可以确定是否从对应的非STR多链路设备执行到第一站的传输。第二站可以根据是否从对应的非STR多链路设备执行到第一站的传输来确定传输的目的地站。具体地,当不从对应的非STR多链路设备执行到第一站的传输时,第二站可以执行到对应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传输。当从对应非STR多链路设备执行到第一站的传输时,第二站可以执行到对应非STR多链路设备中未包括的站的传输。例如,当第一站计划传输用于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SU-PPDU、包括用于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数据的MU-PPDU、或者包括用于触发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传输的触发帧的PPDU时,第一站可以取消所计划的传输。此时,第一站可以尝试传输不是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站的SU-PPDU、不包括用于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数据的MU-PPDU、或者包括不触发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传输的触发帧的PPDU。此时,第一站可以在从CTS-to-Self帧的传输起长于SIFS的时间之后开始传输。具体地,第一站可以在从CTS-to-Self帧的传输起的PIFS之后开始传输。发送CTS-to-Self帧的站应当在从CTS-to-Self帧的传输起的SIFS之后开始传输。当如实施例中所述取消计划的传输并且尝试新的传输时,需要STR多链路设备的用于生成要新发送的MPDU的处理时间。因此,例外可以应用于CTS-to-self帧和传输之间的时间间隔的规则。在实施例中,第二站超过了CTS-to-self获取的TXOP,因此原则上不能执行传输。
在图21中,STR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AP(AP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AP(AP2)。由于第二AP(AP2)执行接收并且第一AP(AP1)计划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传输,所以第一AP(AP1)在计划的传输之前发送CTS-to-Self帧。如上所述,第一AP(AP1)基于对发送由第二AP(AP2)接收的PPDU的站的确定来确定传输的目的地站。此外,第一AP(AP1)在从CTS-to-Self帧的传输起的SIFS或PIFS之后执行传输。
第二站可以通过发送RTS帧而不是发送CTS-to-Self帧来开始RTS/CTS帧交换过程。因此,第二站可以获得类似于CTS-to-Self帧的传输的效果。在RTS/CTS帧交换的情况下,第二站可以仅在传输的目的地站不处于盲状态时获得TXOP。
图22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STR多链路设备中所包括的多个AP执行到一个非STR多链路设备中所包括的多个站的传输。
一个非STR多链路设备中所包括的多个站可以同时执行接收。这是因为多个站的同时接收可能仅引起小的干扰。图22图示了由包括在一个非STR多链路设备中的多个站执行同时接收。此时,为了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稳定操作,包括在STR多链路设备中的多个AP可以执行其传输末端与包括在一个非STR多链路设备中的多个站同步的多个传输。这将参考图23进行描述。
图23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STR多链路设备中所包括的多个AP执行到一个非STR多链路设备中所包括的多个站的其传输末端被同步的多个传输。
当多链路设备在非STR链路之一中执行传输时,多链路设备可以简化用于在另一链路中执行的传输的信道接入过程。具体地,当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完成第一链路中的退避信道接入过程时,如果信道在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的链路内的预定时间间隔期间空闲,则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可以开始第二链路中的传输。
在详细的实施例中,当STR多链路设备的一个站执行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一个站的传输时,可以简化STR多链路设备的另一站的信道接入过程。具体地,当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完成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的传输的退避信道接入过程时,如果信道在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的链路内的预定时间间隔期间空闲,则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可以开始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的传输。此时,预定时间间隔可以是PIFS。当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和第二站执行到包括在一个非STR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的传输时,可以应用这样的操作。在实施例中,第一站和第二站可以以在预定时间间隔内的差开始传输。预定时间间隔可以是时隙时间。
此外,当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和第二站执行到包括在一个非STR多链路设备中的站的传输时,第一站和第二站的传输末端可以被同步。此时,第一站和第二站的传输末端的同步可以指示第一站的结束和第二站的结束具有在第一预定时间间隔内的差值。第一预定时间间隔可以指示时隙边界或符号边界的内部。
接收同步的传输末端的非STR多链路设备的多个站可以同时执行后续的传输(例如响应)。此时,响应可以包括ACK。在常规WLAN中,接收之后的传输是在从接收起的SIFS之后执行的。然而,对于以微小的时间差结束的多个传输,与同时执行后续的传输相比,以微小的时间差执行后续的传输可使实现更复杂。因此,如上所述,接收经同步的传输末端的非STR多链路设备的多个站可以同时执行后续传输。此时,跟随其传输末端被同步的多个传输中的至少一个传输的传输之间的间隔可以是SIFS与预定时间间隔内的时间之和。具体地,可以在通过将SIFS和从传输起的预定时间间隔内的时间相加而获得的间隔处,执行在其传输末端被同步的多个传输中的首先结束的传输之后的传输。此时,预定时间间隔可以是时隙时间或符号长度中的一个。此外,预定时间间隔内的差可以是在其传输末端被同步的多个传输之中最后结束的传输的末端与在其传输末端被同步的多个传输之中首先结束的传输之间的差。
在另一详细实施例中,当多个传输以第一预定时间间隔内的时间差结束时,接收传输的多个站可以执行同步的后续传输。其传输末端被同步的多个后续传输可以指示以第二预定时间间隔内的时间差执行的多个后续传输。此外,第二预定时间间隔内的差可以是多个同步传输之中最后结束的传输末端与其传输末端被同步的多个传输之中首先结束的传输之间的差。此时,第二预定时间间隔可以小于第一预定时间间隔。传输末端被同步的PPDU可以被称为sync PPDU。
在图23中,STR AP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AP(AP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AP(AP2)。非STR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站(STA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站(STA2)。第一AP(AP1)和第二AP(AP2)中的每一个使得到第一站(STA1)和第二站(STA2)的传输末端同步。即,在第一站(STA1)结束传输之后,第二站(STA2)在距第一站(STA1)的预定时间间隔内结束传输。第一站(STA1)和第二站(STA2)同时发送ACK。此时,第一站(STA1)在从到第一站(STA1)的传输末端开始的SIFS和第一站的传输末端与到第二站(STA2)的传输末端之间的差之后发送ACK。
实施例可以应用于ACK策略未被配置为No ACK的传输。具体地,ACK策略可以应用于除了立即响应之外的情况。在详细的实施例中,当多链路设备的多个站接收其传输末端被同步的传输时,该多链路设备的多个站可以同时接收ACK请求并根据该ACK请求来发送ACK。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其中ACK策略被配置为除No ACK之外的值的传输的多链路设备的多个站可以同时开始ACK。
当存在非STR多链路设备时,应当在通过发送RTS/CTS帧和CTS-to-Self帧来配置TXOP的操作期间考虑非STR多链路设备。这将参考图24至29进行描述
图24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多链路设备交换RTS/CTS帧。
即使当存在非STR多链路设备时,RTS/CTS帧交换过程也可以遵循常规WLAN中所定义的过程。RTS/CTS帧可以被用于配置在另一链路中操作的站的NAV。具体地,接收RTS/CTS帧的站可以在与对应站在其中操作的链路不同的链路中操作,并且将RTS/CTS帧传递给包括对应站的多链路设备中所包括的另一站。
然而,如以上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当存在非STR多链路设备时,信道接入或传输可能受到限制。因此,如图24中所示,可能不发送RTS/CTS。也就是说,如果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正在执行接收,则计划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的传输的站可能不尝试RTS/CTS帧交换。
在图24中,STR AP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AP(AP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AP(AP2)。非STR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站(STA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站(STA2)。当第一AP(AP1)向第一站(STA1)发送RTS帧时,第二站(STA2)的信道接入被禁止。第二AP(AP2)可以确定第二站(STA2)的信道接入被禁止。因此,第二AP(AP2)不尝试与第二站(STA2)进行RTS/CTS帧交换。在该实施例中,可能发生隐藏节点问题。这将参考图25进行描述。
图25图示了根据参考图24描述的实施例的RTS/CTS帧交换过程中发生的隐藏节点问题。
执行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传输的站可以在没有如上所述的CTS/RTS交换的情况下执行传输。此时,由于在另一站中未配置TXOP,因此另一站可能尝试传输,并且因此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可能无法接收传输。在图25的实施例中,STR AP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AP(AP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AP(AP2)。非STR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站(STA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站(STA2)。由于第一AP(AP1)的到第一站(STA1)的传输,第二AP(AP2)不能在传输之前发送RTS帧。因此,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站中未配置用于第二AP(AP2)的传输的TXOP。因此,当第二AP(AP2)执行到第二站(STA2)的传输时,另一BSS(OBSS STA)的站在第二链路(link2)中执行传输。据此,第二站(STA2)不能接收到第二AP(AP2)的传输。为了解决隐藏节点问题,可以应用以下实施例。
在详细实施例中,当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一个站执行接收时,不允许站执行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任何站的传输。在另一详细实施例中,在当站执行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的传输时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执行接收时,站可以同时执行传输和到第二站的传输。在当站执行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的传输时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执行接收时,站可以同步到第一站的传输的末端和到第二站的传输的末端。具体地,在当站执行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的传输时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执行接收时,站可以同时结束到第一站的传输和到第二站的传输。在实施例中,到第二站的传输可以由包括该站的多链路设备的另一站执行。
图26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多链路设备进行的RTS/CTS帧交换。
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在当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继续执行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三站的传输时,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向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四站发送RTS帧时,第一站可以在第四站发送RTS帧的时间点之前结束到第三站的传输。相应地,第四站可以向第二站发送CTS帧。因此,可以配置用于第二站和第四站之间的帧交换的TXOP。然而,可能难以在第一站向第四站发送RTS帧的时间点之前实现传输的结束。
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在当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继续执行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三站的传输时,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向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四站发送RTS帧时,第二站可以在第一站向第三站的传输结束的时间向第四站发送RTS帧。为此,第二站可以在RTS帧中插入填充。此时,RTS帧可以是用于灵活控制传输长度的RTS帧格式。为了便于描述,RTS帧格式被称为多链路(ML)-RTS帧。ML-RTS帧可以包括用于填充的填充字段。例如,ML-RTS帧格式可以与图26所示的RTS帧格式相同。此外,第一站可以及时将填充插入到第三站的传输中,以符合RTS帧的传输末端。
在图26的实施例中,STR AP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AP(AP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AP(AP2)。非STR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站(STA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站(STA2)。第二AP(AP2)在第一站(STA1)的到第一AP(AP1)的传输结束时及时向第二STA(STA2)发送ML-RTS帧。此后,当第一站(STA1)向第一AP(AP1)发送ACK时,第二站(STA2)向第二AP(AP2)发送ACK。因此,在第二链路的信道中操作的站中配置用于第二AP(AP2)和第二站(STA2)之间的帧交换的TXOP。
在另一个详细实施例中,可以交换用于配置NAV的另一个帧,而不是RTS/CTS帧。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发送ACK请求帧而不是RTS帧。ACK请求帧可以包括与传输结束时间点相关的持续时间信息。此外,包括响应于ACK请求而发送的ACK的帧还可以包括持续时间信息。此时,可以根据ACK请求帧的持续时间信息来配置包括ACK的帧的持续时间信息。
已经针对RTS/CTS帧交换描述了上述实施例,但是也可以将其用于控制帧交换以及RTS/CTS帧。此时,控制帧交换可以包括PS-Poll帧和PS-Poll的响应帧之间的交换。
图27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禁止信道接入的情形中由多链路设备对控制帧的响应的例外传输。
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当存在非STR多链路设备时,一些站的信道接入可能被禁止。即使站的信道接入被禁止,站也可以发送对控制帧的响应。具体地,即使站的信道接入被禁止,站也可以响应于RTS帧发送CTS帧。
如上所述,当发送对控制帧的响应作为信道接入禁止的例外时,可以应用以下实施例。第一站发送对控制帧的响应作为信道接入禁止的例外。当第一站发送对控制帧的响应时,第三站执行到包括在包括第一站的多链路设备中的第二站的传输。在这种情况下,第三站可以执行到第一站的重传。这是因为第三站可以预期到第二站的传输失败。
在图27的实施例中,STR AP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AP(AP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AP(AP2)。非STR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站(STA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站(STA2)。第一AP(AP)执行到第一站(STA1)的传输。第二AP(AP2)将RTS帧发送到第二站(STA2)。由于第一站(STA1)执行接收,因而禁止第二站(STA2)的信道接入。然而,第二站(STA2)向第二AP(AP2)发送CTS帧,作为信道接入禁止的例外。第一AP(AP1)可以确定由于第二站(STA2)传输CTS帧而导致第一AP(AP1)的传输失败的可能性高。因此,第一AP(AP1)执行到第一站(STA1)的重传。将参考图28更详细地描述重传方法。
图28图示了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传输的重传。
在参考图27描述的重传中,可以仅重传初始传输中包括的一些分组。具体地,执行重传的站可以仅重传初始传输中包括的一些分组。执行重传的站可以基于执行重传的站接收CTS帧的时间间隔,将初始传输中包括的一些分组确定为要重传的分组。具体地,执行重传的站可以将初始传输中包括的分组中的、在包括其中执行重传的站接收CTS帧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间隔中发送的分组确定为要重传的分组。此时,执行重传的站可以基于传播延迟来重传在包括其中执行重传的站接收CTS帧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间隔中发送的分组。在另一详细实施例中,执行重传的站可以重传初始传输中包括的所有分组。
此外,执行重传的站可以在接收到用于传输的ACK之前执行重传。此时,执行重传的站可以在重传之后接收指示是否接收到初始传输和重传的块ACK。为此,执行重传的站可以在初始传输之后的SIFS之前执行重传。在另一个详细实施例中,由于作为信道接入禁止的例外而发送的控制帧而导致接收失败的站可以等待接收重传而不发送ACK。
在图28的实施例中,考虑到第二AP(AP2)接收CTS帧的间隔和传输延迟,第一AP(AP1)重传第四分组和第五分组。第一AP(AP1)在重传之后接收包括是否接收到重传的ACK。
图29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过其信道接入未被禁止的站在其中操作的链路而不是其信道接入被禁止的站在其中操作的链路传输控制帧。
如图26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可以将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多个站的传输的末端同步。然而,这需要控制已经生成的MPDU或再次生成MPDU,并且因此可能导致实现困难。因此,多链路设备可以通过其信道接入未被禁止的站在其中操作的链路而不是其信道接入被禁止的站在其中操作的链路来发送控制帧。具体地,多链路设备可以通过在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之中当前正在执行来自多链路设备的接收的链路来发送控制帧。此时,控制帧可以是RTS帧。
在图29的实施例中,STR AP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AP(AP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AP(AP2)。非STR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站(STA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站(STA2)。第一AP(AP1)执行到第一站(STA1)的传输。即使第二AP(AP2)成功进行退避过程,但因为第一站(STA1)正在接收来自第一AP(AP1)的传输,因此第二AP(AP2)不能执行到第二站(STA2)的传输。此时,第二AP(AP2)向第一AP(AP1)请求发送以第二站(STA2)作为接收器的RTS帧。第一AP(AP1)可以将以第二站(STA2)作为接收器的RTS帧插入到由第一AP(AP1)执行的传输中。在另一详细实施例中,在第一AP(AP1)结束正在由第一AP(AP1)执行的传输之后,第一AP(AP1)可以在自相应传输的SIFS之后在第一链路(link1)中发送以第二站(STA2)作为接收器的RTS帧。第一站(STA1)接收以第二站(STA2)作为接收器的RTS帧并将所接收到的RTS帧传递到第二站(STA2)。第二站(STA2)在PIFS期间执行CCA。当在PIFS期间信道空闲时,第二站(STA2)发送CTS-to-Self帧。在预期第二站(STA2)发送对RTS帧的响应的时间间隔期间,第一AP(AP1)可以停止到第一站(STA1)的传输。此外,在第二站(STA2)发送对RTS帧的响应时,第一站(STA1)可以发送对所接收的传输的ACK。在另一个详细实施例中,第一站(STA1)还可以在第二站(STA2)发送对RTS帧的响应时发送对RTS帧的响应。图29是为了帮助理解描述,并且可以用于控制帧以及RTS帧和CTS-to-Self帧的传输。此外,可以使用除了PIFS之外的另一时间间隔。
图30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多链路设备传输ACK。
多链路设备的站可以作出对链路的请求以向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发送ACK。具体地,多链路设备的站可以在与已经执行传输的链路不同的链路中作出发送ACK的请求。在图28的实施例中,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一AP(AP1)向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STA1)执行传输(TX(#2))。此时,第一AP(AP1)做出通过第二链路(link2)发送用于传输(TX(#2))的ACK的请求。这是因为由于第一AP(AP1)的传输(TX(#2))比第二AP(AP2)到第二站(STA2)的传输更早结束,所以确定对于第一AP(AP1)的传输(TX(#2))的ACK的传输是困难的。
此外,对于ACK传输,站可以将ACK策略配置为隐式BAR,以便不发送对传输的立即响应。在另一详细实施例中,站可以将用于传输的ACK策略配置为BlockAckReq。然而,为了发送块ACK,BlockAckReq应当被发送,并且因此可能生成信道接入负担和传输延迟。因此,可能需要用于多链路设备的新ACK策略。
多链路设备的一个站还可以发送对由该多链路设备中所包括的另一站接收到的传输的ACK,该ACK与用于由站接收的传输的ACK相同。该ACK传输可以被称为多链路(ML)-ACK。此外,ML-ACK可以被配置为ACK策略。在图30的实施例中,第一AP(AP1)将ML-ACK配置为传输(TX(#2))的ACK策略。第一站(STA1)在接收到传输(TX(#2))之后不向第一AP(AP1)发送ACK。第二站(STA2)完成对来自第二AP(AP2)的传输的接收,并且一起发送对来自第一AP(AP1)的传输和来自第二AP(AP2)的传输的ACK。非STR多链路设备不仅可以包括第一站(STA1)和第二站(STA2),而且还可以包括第三站(STA3),并且STR多链路设备不仅可以包括第一AP(AP1)和第二AP(AP2)而且可以包括第三AP(AP3)。此时,ML-ACK可以被配置为从第二AP(AP2)到第二站(STA2)的传输的ACK策略。当从第三AP(AP3)到第三站(STA3)的传输晚于从第二AP(AP2)到第二站(STA3)的传输完成时,第三站(STA3)可以向第三AP(AP3)发送用于从第一AP(AP1)到第一站(STA1)的传输的ACK、从第二AP(AP2)到第二站(STA2)的ACK、以及从第三AP(AP3)到第三站(STA3)的传输的ACK。
通过这些实施例,即使不同时完成到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的传输,也可以防止可能由于ACK传输而生成的链路之间的干扰。在上述实施例中,ACK策略可以被配置为BlockACK而不是ML-ACK。在另一个详细实施例中,ACK策略可以被配置为No ACK而不是ML-ACK。
在多链路设备执行业务传输时,获取传输机会的链路数量可能增加。此时,多链路设备可以通过稍后获取传输机会的链路发送业务,该业务被多链路设备调度以通过首先获取传输机会的链路来发送。此时,在多链路设备首先获取传输机会的链路中配置的NAV可以被配置成大于发送业务所需的NAV。当NAV被配置成大于在多链路设备首先获取传输机会的链路中发送业务所需的NAV时,多链路设备可以在首先获取传输机会的链路中完成传输之后发送CF-END帧,以便重置NAV。
参考图31至图34描述同步PPDU的接收和与同步PPDU的接收相关的信令。
为了接收同步PPDU,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应当确定与第一站具有非STR关系的第二站是否开始接收同步PPDU。此外,第一站应当连续执行前导检测(PD)。当认为接收同步PPDU的第一站的信道接入被非STR多链路设备的另一站的接收禁止时,第一站的这种操作可能是不合理的。因此,第一站可以在预定条件下进入休眠状态。可以在常规配置的TXOP内发送同步PPDU。因此,可以根据剩余TXOP的长度来确定可以通过接收同步PPDU获得的性能增益。因此,第一站可以基于同步PPDU的长度来确定是否放弃接收同步PPDU。当第一站放弃接收同步PPDU时,第一站可以进入休眠状态。这样的功率节省操作可以被称为链路间TXOP功率节省(PS)。在链路间TXOP PS中,进入休眠状态的站可以从休眠状态唤醒,以便接收从AP周期性发送的帧,例如,信标帧、TIM帧和DTIM帧。此外,当TXOP结束时,例如,当发送CF-END帧时,在链路间TXOP PS中进入休眠状态的站可以从休眠状态唤醒。
可以将TXOP改变为通过PPDU的信令字段的长度字段或MAC帧的持续时间字段指示的时段。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站可以基于通过MAC帧的长度字段或持续时间字段指示的时段来确定PPDU的占用时间。
非AP多链路设备可以向AP多链路设备发信号通知关于是否接收到同步PPDU以及同步PPDU支持条件的信息。此外,AP多链路设备可以向非AP多链路设备发信号通知关于AP多链路设备是否支持PPDU传输的信息。此时,多链路设备可以发信号通知关于对于每个多链路设备是否支持同步PPDU的信息。例如,AP多链路设备可以发信号通知关于对于每个AP多链路设备是否支持同步PPDU传输的信息。在另一详细的实施例中,多链路设备可以发信号通知关于对于每个站,是否支持同步PPDU的信息。具体地,AP多链路设备可以发信号通知关于对于AP多链路设备中所包括的每个AP是否支持同步PPDU传输的信息。例如,包括第一AP、第二AP和第三AP的AP多链路设备可以指示第一AP支持同步PPDU传输,而第二AP和第三AP不支持同步PPDU传输。
当指示与非AP多链路设备相关联的AP多链路设备不支持同步PPDU传输的信息时,非AP多链路设备的站可以进入链路间PS的休眠状态而非AP多链路设备的另一站执行接收。这是因为与非AP多链路设备相关联的AP多链路设备不能发送同步PPDU。此时,非AP多链路设备的站可以基于由非AP多链路设备的另一站接收到的PPDU的长度来确定维持休眠状态的时间长度。
可以根据操作策略以及硬件性能来确定是否支持同步PPDU传输或接收。因此,不仅可以通过关于性能的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关于操作模式的信息来发信号通知是否支持同步PPDU传输或接收。将参考图31详细地描述发信号通知支持同步PPDU传输或接收的方法。
图31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指示关于支持同步PPDU接收或传输的信息的元素字段。
如上所述,指示是否支持同步PPDU传输的信息可以被包括在指示该站的能力的元素中。为了便于描述,指示站的能力的元素被称为能力元素。此外,在能力元素中,指示是否支持同步PPDU传输的信息的字段被称为支持同步PPDU Tx子字段。此时,能力元素可以是多链路元素,其是指示多链路的能力的元素。此外,能力元素可以是指示与EHT相关的能力的EHT能力元素。图31(a)图示了能力元素的示例。
当支持同步PPDU Tx子字段的值为1时,支持同步PPDU Tx可以指示由支持同步PPDU Tx子字段指示的站或多链路设备支持同步PPDU传输。当支持同步PPDU Tx子字段的值为0时,支持同步PPDU Tx可以指示由支持同步PPDU Tx子字段指示的站或多链路设备不支持同步PPDU传输。此外,当未被包括在多链路设备中的站发送能力元素时,支持同步PPDUTx子字段可以发信号通知不是与同步PPDU传输是否被支持无关的信息的信息,或者可以被用作预留字段。
如上所述,指示是否支持同步PPDU接收的信息可以被包括在指示与站的操作有关的信息的元素中。为了便于描述,指示与站的操作有关的信息的元素被称为操作元素。此外,在操作元素中,指示是否支持同步PPDU接收的信息字段被称为支持同步PPDU Rx禁用子字段。图31(b)图示了操作元素的示例。当支持同步PPDU Rx禁用子字段的值为1时,其可以指示不支持同步PPDU接收。具体地,当支持同步PPDU Rx禁用子字段的值为1时,支持同步PPDU Rx禁用子字段可以指示发送支持同步PPDU Rx禁用子字段的站不希望等待接收同步PPDU。在多链路设备将支持同步PPDU Rx禁用子字段的值配置为1的情况下,在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执行接收时,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可以不执行PD和CCA。与发送支持同步PPDU Rx禁用子字段的多链路设备相关联的AP多链路设备不同时向发送支持同步PPDU Rx禁用子字段的多链路设备的多个站发送PPDU。PPDU可以是通过非HT PPDU格式、HT PPDU格式、VHTPPDU格式、HE PPDU格式和EHT PPDU格式之一发送的SU PPDU、全BW MU PPDU或OFDMA MUPPDU。此时,AP多链路设备不应当发送作出对响应(例如,立即响应)的请求的帧。作出对响应的请求的帧可以包括RTS、多用户(MU)-RTS、触发帧和块Ack请求(BAR)中的至少一个。
此外,操作元素可以包括与可以由发送操作元素的站或多链路设备接收的同步PPDU的最小长度相关的信息。此时,指示与同步PPDU的最小长度相关的信息的子字段被称为剩余TXOP阈值子字段。剩余TXOP阈值子字段可以指示时间。此外,剩余的TXOP阈值子字段可以以us、ms或符号为单位来表示。与发送剩余TXOP阈值子字段的多链路设备相关联的多链路设备可能不被允许向发送剩余TXOP阈值子字段的多链路设备或站发送比由剩余TXOP阈值子字段指示的长度更短的同步PPDU。
此外,当剩余TXOP阈值子字段被配置为预定值时,可以指示发送剩余TXOP阈值子字段的多链路设备或站不支持同步PPDU接收。预定值可以是指示比可以由剩余TXOP阈值子字段表示的最大时间长的时间的值。在另一个详细实施例中,预定值可以是0。当应用实施例时,可以在操作字段中省略同步PPDU Rx禁用子字段。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可以通过操作元素发信号通知的同步PPDU Rx禁用子字段和剩余TXOP阈值子字段。可以通过除操作元素之外的元素或信令信息发信号通知同步PPDU Rx禁用子字段和剩余TXOP阈值子字段。参考图32至图34描述了根据参考图31描述的信令实现链路间TXOP功率节约模式的实施例。
图32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非STR多链路设备执行链路间TXOP功率节省模式操作。
当发信号通知指示非STR多链路设备不支持同步PPDU接收的信息时,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可以在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执行接收时进入休眠状态。此时,第二站可以保持休眠状态直到由第一站接收的PPDU指示的TXOP的结束时间点。如上所述,第二站预期接收到从AP周期性发送的帧的时间点可以在由第一站接收的PPDU指示的TXOP结束的时间点之前。此时,第二站可以在由第一站接收的PPDU指示的TXOP结束的时间点之前从休眠状态唤醒。如上所述,从AP周期性发送的帧可以包括信标帧、TIM帧和DTIM帧中的至少一个。
即使在由第一站接收的PPDU指示的TXOP结束的时间点之后,第二站也可以保持休眠状态。具体地,基于从与第二站相关联的AP接收的信息,即使在由第一站接收的PPDU指示的TXOP结束的时间点之后,第二站也可以保持休眠状态。此时,从与第二站相关联的AP接收的信息可以是NAV相关信息。此外,从与第二站相关联的AP接收的信息可以是与第一站相关联的AP的操作信息。当由执行到非AP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的传输的AP多链路设备的第二AP配置的NAV未期满时,AP多链路设备的第一AP可以向非AP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发送关于第一AP的传输或接收的预期时间点以及NAV期满的预期时间点的信息,非AP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发信号通知指示AP多链路设备的第一AP不想接收同步PPDU的信息。当由执行到非AP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的传输的AP多链路设备的第二AP配置的NAV不期满时,可以包括由第二AP从一个站接收或传输PPDU。当由执行到非AP多链路设备的第二站的传输的AP多链路设备的第二AP配置的NAV不期满时,可以包括通过不由第二站发送的PPDU在第二AP中配置NAV。
在图32的实施例中,STR AP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AP(AP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AP(AP2)。非STR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站(STA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站(STA2)。非STR非AP多链路设备发信号通知指示不期望接收同步PPDU的信息。第一AP(AP1)向第一站(STA1)执行传输。此时,第二站(STA2)维持休眠状态,直到由第一AP(AP1)向第一站(STA1)发送的PPDU指示的TXOP结束的时间点。
图33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从同步PPDU接收待机进入休眠状态。
当由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接收的PPDU指示的TXOP的剩余持续时间短于或等于由非STR多链路设备发送的剩余TXOP阈值子字段指示的长度时,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第一站可以进入链路间TXOP的休眠状态。此时,当由第一站正在接收的PPDU指示的TXOP的剩余持续时间长于由非STR多链路设备发送的剩余TXOP阈值子字段指示的长度时,第二站可以在进入休眠状态之前接收发送到第二站的同步PPDU。此时,第二站可以接收同步PPDU。为此,第二站可以执行PD并且确定接收到的PPDU的预期接收器是否是第二站。具体地,第二站可以确定由PPDU的信令字段指示的AID或包括在PPDU中的MAC帧的RA是否指示第二站。
在图33的实施例中,STR AP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AP(AP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AP(AP2)。非STR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站(STA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站(STA2)。非STR非AP多链路设备发信号通知指示期望接收同步PPDU的信息。此时,非AP多链路设备还发信号通知‘a’,其是同步PPDU接收所需的TXOP的最小长度。第一AP(AP1)执行到第一站(STA1)的传输,而第二站(STA2)等待接收同步PPDU。当第一AP(AP1)发送到第一站(STA1)的PPDU的TXOP等于或短于‘a’时,第二站(STA2)进入链路间TXOP功率节省状态。
图34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从同步PPDU接收待机进入休眠状态。
当在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等待接收同步PPDU时,在由与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相关联的AP操作的BSS中检测到不是同步PPDU的PPDU的传输时,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可以进入链路间TXOP功率节省状态。此时,站可以确定具有不是该站的预期接收器的PPDU不是同步PPDU。此外,当在休眠状态下在由与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相关联的AP操作的BSS中检测到不是同步PPDU的PPDU的传输时,即使留下了由该站发信号通知的最小TXOP,非STR多链路设备的站也可以进入链路间TXOP功率节省状态。
在图34的实施例中,STR AP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AP(AP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AP(AP2)。非STR多链路设备包括在第一链路(link1)中操作的第一站(STA1)和在第二链路(link2)中操作的第二站(STA2)。非STR非AP多链路设备发信号通知指示期望接收同步PPDU的信息。此时,非AP多链路设备还发信号通知“a”,其是同步PPDU接收所需的TXOP的最小长度。第一AP(AP1)执行到第一站(STA1)的传输,并且第二站(STA2)等待接收同步PPDU。第二站(STA2)在第二站所属的BSS中检测不是同步PPDU的PPDU的传输。第一AP(AP1)发送到第一站(STA1)的PPDU的TXOP大于‘a’,但是第二站(STA2)进入链路间TXOP功率节省状态。
尽管如上所述使用WLAN通信作为示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可以等同地应用于诸如蜂窝通信的其他通信系统。另外,尽管已经结合某些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的方法、设备和系统,但是可以使用具有通用硬件架构的计算机系统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或所有组件、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结构、效果等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并且不一定限于一个实施例。此外,实施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针对其他实施例组合或修改每个实施例中示出的特征、结构、效果等。因此,与这些组合和修改相关的内容应当被解释为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尽管上面重点描述了实施例,但这仅是示例而不限于本公开,并且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本实施例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上面未例示的各种修改和应用是可能的。例如,在实施例中具体示出的每个组件是可以修改和实现的组件。另外,与这些修改和应用相关的差异应当被解释为落入如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AP多链路设备:
收发器;以及
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当在第二链路中执行到在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操作的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时,基于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是否在所述第一链路中执行传输来确定是否要在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到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对应于不同时支持在一个链路中的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接收和另一链路中的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的非同时发送和接收(STR)链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P多链路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当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中执行传输时,不在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到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AP多链路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当所述非STR多链路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中执行传输时,在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到与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不同的设备的传输,而不是到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AP多链路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当在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到与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不同的设备的传输时,发送具有等于或高于到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的业务的优先级的业务。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AP多链路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维护用于针对在所述第二链路中到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的信道接入的竞争窗口(CW)的值,并且将所述CW的值用于针对到所述不同设备的传输的信道接入,并且所述多链路设备被配置成:在所述AP多链路设备的信道接入过程期间,获取所述CW内的随机数,将所述随机数配置为退避计数器的初始值,当在时隙时间期间检测到信道空闲时将所述退避计数器减小1,并且当所述退避计数器达到0时执行传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P多链路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其传输末端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同步的传输,其传输末端同步的传输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以预定时间间隔内的时间差结束,以及
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的至少一个中接收所述同步的传输后续的传输,所述后续的传输与在其中执行所述后续的传输的所述链路中执行的所述同步的传输之间的间隔是SIFS与所述预定时间间隔之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P多链路设备,其中,所述AP多链路设备被配置成:在所述AP多链路设备的信道接入过程期间,获取CW内的随机数,将所述随机数配置为退避计数器的初始值,当在时隙时间期间检测到信道空闲时将所述退避计数器减小1,并且当所述退避计数器达到0时执行传输,以及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如果当在所述第一链路中完成所述信道接入过程时,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是空闲的,则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传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AP多链路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如果当在所述第一链路中完成所述信道接入过程时,所述第二链路的所述信道在预定时间内是空闲的,则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以第二预定时间内的差开始传输。
9.一种非AP多链路设备,包括:
收发器;以及
处理器,
其中,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被配置成在对应于非同时发送和接收(STR)链路的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中操作,其中,所述非同时发送和接收(STR)链路不同时支持在一个链路中的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接收和在另一链路中的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以及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当在所述第一链路中执行传输时,不在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传输,并且在所述第一链路中完成所述传输之后,在所述第二链路中开始请求发送/清除发送(RTS/CTS)帧交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AP多链路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接收其传输末端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同步的传输,其传输末端同步的传输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以预定时间间隔内的时间差结束,以及
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的至少一个中执行所述同步的传输后续的传输,所述后续的传输与在其中执行所述后续的传输的所述链路中执行的所述同步的传输之间的间隔是SIFS与所述预定时间间隔之和。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AP多链路设备,其中,当所述多个链路中的一个链路的频带发生改变时,发送关于是否支持STR的信息。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AP多链路设备,其中,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被配置成:在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信道接入过程期间,获取竞争窗口(CW)内的随机数,将所述随机数配置为退避计数器的初始值,当在时隙时间期间检测到信道空闲时将所述退避计数器减小1,并且当所述退避计数器达到0时执行传输,以及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将用于未被执行的所述传输的所述退避计数器的值维持为0。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AP多链路设备,其中,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被配置成:在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信道接入过程期间,获取竞争窗口(CW)内的随机数,将所述随机数配置为退避计数器的初始值,当在时隙时间期间检测到信道空闲时将所述退避计数器减小1,并且当所述退避计数器达到0时执行传输,以及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如果当在所述第一链路中完成所述信道接入过程时,所述第二链路的信道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是空闲的,则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传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非AP多链路设备,其中,如果当在所述第一链路中完成所述信道接入过程时,所述第二链路的所述信道在预定时间内是空闲的,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以第二预定时间内的差开始传输。
15.一种操作AP多链路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在第二链路中执行到在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操作的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时,基于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是否在所述第一链路中执行传输来确定是否要在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到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对应于不同时支持在一个链路中的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接收和另一链路中的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的非同时发送和接收(STR)链路。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是否正在所述第一链路中执行传输来确定是否要在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到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包括:当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中执行传输时,不在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到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当所述非STR多链路设备在所述第一链路中执行传输时,在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到与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不同的设备的传输,而不是到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执行到与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不同的设备的所述传输进一步包括:当在所述第二链路中执行到与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不同的设备的传输时,发送具有等于或高于到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的业务的优先级的业务。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维护用于针对到所述第二链路中的所述非AP多链路设备的传输的信道接入的竞争窗口(CW)的值,并且将所述CW的值用于针对到所述不同设备的传输的信道接入,并且所述多链路设备被配置成:在所述AP多链路设备的信道接入过程期间,获取所述CW内的随机数,将所述随机数配置为退避计数器的初始值,当在时隙时间期间检测到信道空闲时将所述退避计数器减小1,并且当所述退避计数器达到0时执行传输。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执行其传输末端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同步的传输,其传输末端同步的传输在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以预定时间间隔内的时间差结束,以及
从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中的至少一个中接收所述同步的传输后续的传输,所述后续的传输与在其中执行所述后续的传输的所述链路中执行的所述同步的传输之间的间隔是SIFS与所述预定时间间隔之和。
CN202180032922.9A 2020-05-04 2021-05-04 使用多个链路的无线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无线通信终端 Pending CN1154861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53435 2020-05-04
KR20200053435 2020-05-04
KR10-2020-0054929 2020-05-08
KR20200054929 2020-05-08
KR10-2020-0081554 2020-07-02
KR20200081554 2020-07-02
KR10-2020-0087071 2020-07-14
KR20200087071 2020-07-14
PCT/KR2021/005629 WO2021225367A1 (ko) 2020-05-04 2021-05-04 멀티 링크를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단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6195A true CN115486195A (zh) 2022-12-16

Family

ID=78468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2922.9A Pending CN115486195A (zh) 2020-05-04 2021-05-04 使用多个链路的无线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无线通信终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79686A1 (zh)
EP (1) EP4149198A4 (zh)
JP (2) JP7461082B2 (zh)
KR (1) KR20230005824A (zh)
CN (1) CN115486195A (zh)
WO (1) WO20212253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1970B (zh) * 2020-05-29 2022-08-19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使用多链路收发数据的方法及终端
US20210329642A1 (en) * 2020-07-16 2021-10-21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to Initialize a Data Scrambler
WO2023101469A1 (ko) * 2021-12-01 2023-06-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오류의 복구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230135536A (ko) * 2022-03-16 2023-09-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Emlsr을 지원하는 무선랜에서 프레임의 송수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GB2619563A (en) * 2022-06-10 2023-12-13 Canon Kk EDCA backoff procedures and state switches for EMLSR or EMLMR co-affiliated stations
WO2024025357A1 (ko) * 2022-07-27 2024-02-0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다중 링크의 동적 재설정의 방법 및 장치
US20240057184A1 (en) * 2022-08-15 2024-02-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oosing an operating mode for multi-link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34737A2 (ko) * 2009-05-22 2010-11-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 링크 적응 장치 및 방법
KR102433618B1 (ko) * 2014-05-26 2022-08-19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데이터 동시 송수신을 위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장치
WO2016028032A1 (ko) 2014-08-18 2016-02-25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데이터 동시 통신을 위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단말
US11723094B2 (en) * 2018-08-10 2023-08-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through multi-link in wireless LAN system
EP3654723B1 (en) 2018-08-23 2021-12-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s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nformation on size of resource unit in wireless la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61082B2 (ja) 2024-04-03
JP2024069486A (ja) 2024-05-21
JP2023524295A (ja) 2023-06-09
US20230179686A1 (en) 2023-06-08
KR20230005824A (ko) 2023-01-10
WO2021225367A1 (ko) 2021-11-11
EP4149198A1 (en) 2023-03-15
EP4149198A4 (en) 2023-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14919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multiple link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ing same
CN116158180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传输和接收帧的方法和无线通信终端
US2023037999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multi-link,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ing same
EP4210417A1 (e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19217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multiple link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ing same
KR102544254B1 (ko) 멀티 링크를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단말
US20240008119A1 (en) Multi-link device operating in multiple link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multi-link device
US2023021752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multi-link,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ing same
US2023034553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limited twt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ing same
KR20220089458A (ko) 멀티 링크 장치를 위한 관리된 동시 송수신 동작
KR20230129510A (ko) 멀티 링크를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하는무선 통신 단말
CN115997476A (zh) 使用多链路的无线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无线通信终端
KR20220095015A (ko) 동시 송수신 동작이 제한된 다중 링크 동작에서의 nav 설정을 위한 채널 접근 제한 시간을 활용한 송신 기법
US2024012986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multilink,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ing same
EP429092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multilink,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ing same
CN116724634A (zh) 使用受限的twt的无线通信方法以及使用其的无线通信终端
CN116783978A (zh) 使用多个链路的无线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无线通信终端
CN116998184A (zh) 在多个链路上操作的多链路装置和操作该多链路装置的方法
CN117322124A (zh) 使用多链路的无线通信方法及使用其的无线通信终端
CN116830754A (zh) 使用多链路的无线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无线通信终端
CN11674610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终端
CN116530173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多个链路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无线通信终端
KR20240004538A (ko) 멀티 링크를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하는무선 통신 단말
CN117546590A (zh) 使用共享txop的无线通信方法及使用其的无线通信终端
CN117356156A (zh) 使用共享txop的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设备的操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