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809C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809C
CN1154809C CNB991258347A CN99125834A CN1154809C CN 1154809 C CN1154809 C CN 1154809C CN B991258347 A CNB991258347 A CN B991258347A CN 99125834 A CN99125834 A CN 99125834A CN 1154809 C CN1154809 C CN 115480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outlet
wind
air
air conditioner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1258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56387A (zh
Inventor
小关正雄
饭岛宏幸
若山毅
谷达也
合谷纯一
森弘治
山崎纪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56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6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80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0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5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with parallel simultaneously tiltable lamella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机,包括:前面板,该前面板沿左右并排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室内侧热交换器,其按照与所述进气口相对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进气口内侧;风扇,其设置于该室内侧热交换器的后侧,并且通过所述室内侧热交换器,从所述排气口将从所述进气口吸入的空气返回;折流板,其设置于所述排气口处,沿左右方向改变从该排气口返回的空气的排出方向,所述折流板由主体和至少一个附加导风边形成,该主体包括多个导风边,该多个导风边支承于所述排气口的大致中间部的上下,按照沿左右方向改变风向的方式相对地设置,该附加导风边形成于所述主体中的背离所述进气口的一侧。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机,该空调机通过前面板的排气口,将空气排到进行空气调节的室内。
背景技术
在过去,上述类型的空调机,比如在JP特开平7-151351号公报中披露。即,该公报所公开的空调机为所谓的一体型的空调机,在前面板上并排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在进气口的内侧对应地设置有室内侧热交换器,并且在室内侧热交换器的后方设置有多叶片风扇。
在此场合,在室内侧热交换器的后侧设置有壳体,在该壳体内部形成有壳体空间和排气空间,该壳体空间具有规定的渐开线形状的内壁,该排气空间与上述壳体侧方连通,并且位于排气口的后方。另外,上述多叶片风扇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其设置于该壳体空间内,从进气口吸引进行空气调节的室内的空气,在与室内侧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之后,通过侧方的排气空间,从排气口,朝向进行空气调节的室内排出。
此外,在排气口处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有折流板(纵向折流板),该折流板具有纵向的导风边(纵向导风边),通过使该纵向折流板旋转,改变纵向导风边的方向,从而可以沿左右方向改变的方式调节从排气口排出的空气方向。
在这里,由于从壳体空间朝向排气空间排出的空气撞回到位于与多叶片风扇相对的一侧的排气空间的侧壁或顶面,同时偏向排气口方向,这样必然沿侧壁朝向排气口方向流动的空气流较多。
发明内容
于是,会产生下述问题,即,即使在对设置于排气口的纵向折流板的方向进行调节的情况下,从纵向折流板与侧壁之间,朝向正前方流动,从排气口流出的空气也较多,实质上难于进行对排出空气朝向左向方向的调节。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已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其可使从排气口排出的空气顺利地通过折流板实现偏向。
另外,在上述的空调机中,由于制冷时,低温的冷气从排气口,朝向进行空气调节的室内排出,这样围绕排气口的前面板的壁面的温度显著降低。由于前面板与外气相接触,这样该外气中的水分在低温的壁面上形成露水而冷凝。
于是,在过去,在围绕排气口的壁面的内侧贴附发泡氨基甲酸乙酯等隔热部件,但是在梅雨时等的多湿环境下,必然在排气口周边的壁面上产生露水。另外会产生下述问题,即该露水沿壁面流下、汇集,之后,滴落在地板上。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已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其可顺利地对产生于前面板的排气口周边的露水进行处理。
另外,通过使设置于排气口的前端侧的导风板旋转,可改变排气口的送风的上下角度,并且排气口也可通过导风板全部封闭,而在过去,由于是通过导风板的一系列动作,实现送风角度的调节与排气口的全部封闭,这样会产生下述问题,即、即使处于运转过程中,排气口仍会因不小心由由导风板封闭,在排气口的周边产生大量的露水,或引起噪音增加或运转效率降低。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已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其可将排气口因不小心而由导风板关闭的缺陷避免于未然。
本发明提供下述的空调机,其包括前面板,该前面板沿左右并排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室内侧热交换器,其按照与上述进气口相对的方式设置于上述进气口内侧;风扇,其设置于该室内侧热交换器的后侧,并且通过上述室内侧热交换器,从上述排气口将从进气口吸入的空气返回;折流板,其设置于上述排气口处,沿左右方向改变从该排气口返回的空气的排出方向,其特征在于,上述折流板由主体和至少1个附加导风边形成,该主体包括多个导风边,该多个导风边支承于上述排气口中的基本中间部的上下,按照沿左右方向改变风向的方式相对地设置,上述附加导向边形成于上述主体中的背离进气口的一侧。
按照本发明,由于在背离进气口的一侧,形成至少一个附加导风边,故可通过附加导风边,顺利地使从风扇排出,将从排气口朝向正前方流出的空气偏向该导风边的导向方向。
特别是,由于折流板可仅仅通过在已有的主体上附加导风边而形成,并且排气口周边结构无需进行任何的变更,因此,便将设计变更造成的成本上升控制在最小程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的空调机中,由筒状部件形成上述排气口,并且在外周面上设置有吸水性隔热部件,在上述排气口的底壁上具有切口,该切口与设置于上述排气口外周的隔热部件相对应。
按照本发明,由于在围绕排气口的顶壁、底壁和左右侧壁的内面设置有吸水性的隔热部件,并且在底壁上形成有切口,上述底壁内面的隔热部件与该切口相对应,故附着于围绕排气口的顶壁、底壁和左右侧壁上的露水汇集于底壁上,之后通过形成于底壁上的切口,被隔热部件吸收。
还有,由于所吸收的露水不久便被蒸发,故可确实防止露水从排气口部分滴落到地板上的缺陷。特别是,由于通过在底壁上形成切口这种简单结构实现,故仍将生产成本控制在较低程度。
再有,按照本发明,通过使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排气口上的多个导风板旋转,可在规定的送风范围内调节排气口的送风角度,并且可将该排气口全部封闭,另外各导风板的全部封闭位置是按照与送风范围不同的方式确定的。
此外,上述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将各导风板连接,同时使它们旋转的连接部件;突设于该连接部件上的卡合销;形成于构成排气口的壁面上的、使上述卡合销自由移动的圆弧状的槽,上述槽包括:在送风范围内与上述卡合销嵌合的槽部;在全部封闭位置与上述卡合销嵌合的槽部;跨越部,该跨越部将上述两个槽部相互分隔开,并且通过强制方式可使上述卡合销跨越该跨越部。
按照本发明,由于可通过导风板调节排气口的送风角度的送风范围,与全部封闭排气口的全部封闭位置不同,故可防止因使用者的失误,不小心使导风板位于全部封闭位置,将排气口关闭的缺陷。由此,可预先避免排气口周边产生露水,或噪音增加和运转效率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正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右侧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左侧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平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纵向剖视侧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纵向剖视平面图;
图7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前面板的平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前面板的排气口部分的纵向剖视侧面图;
图9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排气口部分的背面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前面板的排气口部分的放大纵向剖视侧面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排气口部分的放大平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纵向折流板的正面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纵向折流板的侧面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纵向折流板的平面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纵向折流板的底面图;
图16为沿图12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图17为本发明的空调机中的壳体与多叶片风扇的正面图;
图18为本发明的空调机中的安装板的正面图;
图19为本发明的空调机中的安装板的侧面图;
图20为本发明的空调机中的安装板的底面图;
图21为本发明的空调机中的缓冲橡胶的正面图;
图22为本发明的空调机中的缓冲橡胶的背面图;
图23为沿图21中的B-B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机AC的正面图,图2为上述空调机的右侧面图,图3为上述空调机的左侧面图,图4为上述空调机的平面图,图5为上述空调机的纵向剖视侧面图,图6为上述空调机的纵向剖视平面图。空调机AC为所谓的一体型的空调机,其主体由钢板制的基盘1、设置于该基盘1上的形成一体的冷却装置2、覆盖基盘1和冷却装置2的钢板制的外箱3、覆盖该外箱3的前面的硬质树脂制的前面板4构成。
在基盘1上以直立方式设置有钢板制的分隔壁5,该分隔壁5将主体内部分隔为室内侧通风通路6和室外侧通风通路7。另外,在该室外侧通风通路7的背面侧设置有室外侧热交换器8。此外,形成下述结构,在分隔壁5上安装有其驱动轴两端负荷的风扇马达9,由设置于该风扇马达9的旋转轴11的一端(后端)上的螺旋浆式鼓风机10形成的风吹向室外侧热交换器8。下面对上述风扇马达9的安装结构进行具体描述。
标号12表示压缩机,该压缩机12从风扇马达9的前面看,位于右侧,其通过用于衰减振动的防振橡胶块13,安装于基盘1上。另外,该压缩机12与上述室外侧热交换器8一起,共同构成冷却装置2的冷冻循环。
此外,在室内侧通风通路6的底部,由成形隔热部件形成的露水托盘22设置于基盘1上,在该露水托盘22的上方,按照形成与前面板4的进气口4A相对的面的方式,设置有室内侧热交换器14。另外,在室内侧热交换器14的后方,设置有多叶片风扇15。此外,该多叶片风扇15的直径为180mm左右,深度尺寸为85mm左右。
该多叶片风扇15装设于上述风扇马达9的旋转轴11的另一端(前端),其周围由成形隔热部件形成的壳体16所围绕,并且通过孔板17与室内侧热交换器14相对。上述壳体16通过室内侧热交换器14的侧方,与朝向前面板4的进气口4A的右侧开口的排气口18连通,在与上述排气口18的内侧相对应的壳体16的前端部,设置有使风流偏向左右方向的纵向折流板19。
另外,在上述前面板4的排气口18上,也设置有使风流偏向上下方向的横向折流板20,上述排气口18和每个折流板19、20的结构将在后面进行具体描述。另外,在排气口18的底侧形成有图中未示出的控制箱的接纳部23。
上述外箱3呈沿前后方向较长的长方体的形状,其宽度在400~450mm的范围内,其高度在340~350mm的范围内,其深度在600~610mm的范围内。在与上述的外箱3的侧面后部的风扇马达9的侧方相对应的侧面上,形成有通气口21。
按照上述结构,将空调机AC嵌入窗框内,通过在前面板4的基本正后位置,将基盘1和外箱3的前端固定在窗框上,便实现上述空调机的安装。另外,当压缩机12和风扇马达9运转时,在制冷运转时,室外侧热交换器8使制冷剂冷凝,室内侧热交换器14使制冷剂蒸发,从而获得制冷效果。当风扇马达9运转时,在室外侧通风通路7中,通过使螺旋浆式鼓风机10旋转驱动,从上述外箱3的通气口21吸引外气,该外气经过压缩机12周围之后,吹向后方的室外侧热交换器8。
在这里,为了使螺旋浆式鼓风机10顺利地从通气口21吸引外气,在风扇马达9与螺旋浆式鼓风机10之间,即在螺旋浆式鼓风机10的后侧,必须形成足够大的间隔。为此,旋转轴11相对风扇马达9突出的尺寸按照下述方式设定,该方式为:螺旋浆式鼓风机10一侧的长度大于多叶片风扇15一侧的长度。
在室内侧通风通路6中,通过使多叶片风扇15旋转驱动,从前面板4的进气口4A吸引室内空气,在该室内空气通过室内侧热交换器14冷却之后,通过孔板17送入壳体16内。通过该室内侧热交换器14冷却的室内侧空气被导入壳体16,通过每个折流板19、20,其风向适当地发生改变,从排气口18,朝向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室)吹出。
在这里,参照图7~16,对上述排气口18的周边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在构成呈筒状形成于前面板4的排气口18的排气口顶壁24A、排气口底壁24B、排气口左右侧壁24C、24D(均为前面板4的一部分)的内面,贴附有由连续发泡氨基甲酸乙酯等形成的吸水性的隔热部件26、27(在图10中省略),另外在排气口底壁24B上形成有多个切口28,如图11所示,切口28相对后边缘呈U字状切入。
如上面所述,在空调机AC进行制冷运转时,由于冷气从排气口18排出,这样将围绕该排气口18的上述每个壁24A~24D冷却。上述隔热部件26、27是为了减缓每个壁24A~24D的温度降低而设置的,但是由于每个壁24A~24D与外气相接触,这样外气中的水分必定结露,附着于每个壁24A~24D上。
附着于每个壁24A~24D表面上的露水不久便因自重而流下,并汇集于排气口底壁24B上,但是由于在该排气口底壁24B上形成有前面所述的切口28,这样所汇集的露水通过该切口28,为贴附于内面的隔热部件26所吸收。之后,为隔热部件26所吸收的露水慢慢地蒸发。由此,消除了附着于排气口18的侧壁上的露水滴落到外部的不利情况。
上述横向折流板20由按照规定的上下间距设置的共计10个横向导风板29构成,每个导风板29的左右端的中间部以可旋转的方式铰接于排气口左右壁24C、24D上,从而实现每个横向导风板29的安装。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各横向导风板29按照上下各5个的方式分组设置,连接部件31跨过这两组中的各横向导风板29的左后端安装。
每个连接部件31、31以可旋转的方式与每组横向导风板29连接,由此,每组横向导风板29按照可同时旋转的方式构成。在每个连接部件31、31上,以形成一体的方式形成有朝向外侧突出的卡合销32,在排气口左侧壁24C上形成有圆弧状的槽33、33,每个连接部件31、31中的卡合销32以可移动的方式分别嵌合于槽33、33中。
每个槽33、33由位于顶部的跨越部34分隔开,在卡合销32位于所分隔开的底侧的槽部33A中的状态下,横向导风板29可以70°范围(送风范围)改变送风角度。即,如果按照象图10底侧所示的组那样,卡合销32位于槽部33A的底端的方式,使横向导风板29的前部向上倾斜,则风向朝向最上方,如果按照卡合销32位于槽部33A的顶端的方式,使横向导风板29的前部朝下倾斜,则风向朝向最下方。
此外,采用下述结构,即由于跨越部34位于槽部33A的顶端,卡合销32的移动暂时停止在那里,但是如果从在槽部33A的顶端具有卡合销32的状态,将横向导风板29的前部进一步强制朝下推压,则卡合销32越过跨越部34,嵌入分隔开的顶侧槽部33B。另外,在象图10的顶侧所示的组那样,卡合销32位于槽部33B中的状态下,每组的横向导风板29相互紧密叠合在一起。于是,如果将两组横向导风板29紧靠在一起,横向折流板便将排气口18封闭(全部封闭)。
按照上述方式,由于采用下述结构,该结构为:在连接部件31、31中的卡合销32位于槽部33A的状态,通过横向折流板20,可沿上下方向调节风向,在上述卡合销32越过槽33的跨越部34而进入槽部33B的场合,横向折流板20将排气口18封闭,所以消除了在横向折流板20的操作过程中,因不小心而将排气口18关闭的不利情况,可将因操作过失造成的排气口18周边有露水或噪音增加,运转效率变差等不利情况的发生避免于未然。
上述纵向折流板19包括上下边36、37、以按照规定间距跨于该上下边36、37之间的方式设置的上下方向的纵向导风边38、39、41、由与纵向导风边38、39之间的中间部对应的部分的上下边36、37分别朝向上方和下方(外方)突出的旋转轴42、42,它们由硬质合成树脂一体成形而构成。
此外,上下的旋转轴42、42以可旋转的方式铰接于排气口18的后侧的壳体16中的图中未示出的嵌合孔中,由此,将从排气口18排出的空气的风向朝向左右方向改变。
在这里,纵向导风边38、39和位于它们之间的上下边36、37与旋转轴42、42构成与已有技术相同结构的纵向折流板的主体,在本发明的纵向折流板19中,主体的纵向导风边39的右侧的上下边36、37朝向斜后方延长,在其端部之间还形成有另一个附加纵向导风边41。此外,该附加纵向导风边41也可为两个以上。
在从多叶片风扇15朝向图6的右方吹出的空气中,必定多数为沿壳体16的壁面流动的风量,但是由于附加地设置于纵向折流板19上的纵向导风边41位于沿壳体16的壁面流动的空气的前进方向,故可使该空气顺利地偏向纵向导风边41的导向方向。另外,由于在已有结构的纵向折流板的主体中,仅仅添加纵向导风边41部分,故纵向折流板19本身的设计变更为最小,并且壳体16一侧无需任何的变更。
下面,通过图17对上述的壳体16的形状进行描述。在多叶片风扇15的右侧,以直立方式设置有舌部43,该舌部43自下方立起,朝向多叶片风扇15一侧弯曲,同时倾倒,该舌部43将壳体16内部分隔为设置多叶片风扇15的壳体空间44与位于排气口18后方的排气空间46。
该壳体空间44与排气空间46在它们的边界处立起的舌部43的上方保持连通,该壳体空间44的内壁呈规定的渐开线形状。由此,在多叶片风扇15的周围,相对舌部43的前端,形成呈规定的渐开线状而扩展的间隔,其与排气空间46保持连通。
上述舌部43的前端呈规定的圆弧形状,自旋转轴11至舌部43的圆弧的前端之间的仰角θ设定为14°,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壳体空间44的深度设定为135mm。另外,壳体16的后壁47的左端与壳体16的右侧壁48基本保持垂直,由此,排气空间46的后角部46D基本上为直角,在外箱3内部,排气空间46最大限度地扩大。
当沿图17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顺时针)使多叶片风扇15旋转驱动时,空气从室内侧热交换器14一侧(前方)吸入,沿半径方向排出。从多叶片风扇15排出的空气沿壳体空间44中的渐开线形状朝向图17中的右斜上方,不久便通过舌部43的顶侧,进入排气空间46。
进入排气空间46的空气在与壳体16的右侧壁48或外箱3相接触的同时,偏向前方,并且折回壳体空间44一侧的空气再次折回舌部43,朝向前方的排气口18。
在这里,当舌部43的高度较小时,在排气空间46一侧折回的空气会再次被吸入到壳体空间44一侧,使效率降低。反之,当舌部43的高度较高时,由于此时呈阻止从壳体空间44流入排气空间46的空气的形状,这样也会使性能降低。于是,通过实验,得出下述结果,即如果自旋转轴11至舌部43的圆弧的前端之间的仰角θ设定在10~27°的范围内,则效率最高。
在过去,希望通过使排气空间46的后角部46D,右侧形成构成前侧的倾斜面,而使从壳体空间44进入排气空间46的空气顺利地偏向前方,但是在缩小外箱3的宽度而减小体积的场合,由于形成排气空间46变窄的倾向,这样上述的倾斜面的形成,进一步使该排气空间46缩小,反而使排气空间46内的通风性能变差。
于是,通过实验,对形成倾斜面的情况与如图6所示的角部46D基本上保持直角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其结果,确认在噪音和运转效率方面,都是图6所示的角部46D基本为直角的场合的较好。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多叶片风扇15的深度约为85mm,但是由于壳体空间44的深度为135mm,故在图5、6所示的壳体空间44内,在多叶片风扇15的周围,形成足够大的间距。因此,壳体空间44内的通风性能也良好,使噪音进一步降低,并且使运转效率进一步提高。
在这里,通过实验,与壳体空间44的深度为125mm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在125mm时,噪音为46.7dB,风量为340(m3/h),而在135mm时,噪音为45.6dB,风量360(m3/h),即这两个方面均得以改善(多叶片风扇的旋转次数均为1000rpm)。再有,在125mm时为了获得360的风量,必须将旋转次数提高到1025rpm,但是在此场合,噪音上升到47.dB。
下面,参照图18~图23对风扇马达9的安装结构进行描述。在各附图中,标号51表示上述风扇马达9的安装板。该安装板51是通过将规定宽度的钢板弯曲而形成的,其包括底端的安装面52、相对该安装面52向上立起,沿横向呈曲臂状弯曲的曲臂部53、形成于作为该曲臂部53的末端的顶端的另一个安装面54。
在该曲臂部53中的最外侧的垂直面56上以内缘翻边的方式形成有圆孔57,另外自圆孔57的顶端向上侧连续地形成有呈矩形状扩出的扩大部58。
在分隔壁5上,以内缘翻边的方式形成有与上述圆孔57相同形状的圆孔59(也形成扩大部),与该圆孔59相对应的部分的壳体16按照规定曲率,在壳体空间44一侧突起。另外,在该突起部61中形成有通孔62。
在图21~图23中,标号63表示缓冲橡胶块。该缓冲橡胶块63包括具有较大厚度的主体64、呈凹状形成于该主体64的中间部的凹部66、与该凹部66连通,形成于该主体中的通孔67、凸缘部68,该凸缘部68自与主体64的通孔67相反的一侧的部分,朝向外侧扩出。另外,在主体64的通孔67一侧的部分的顶端,形成有呈矩形状的扩出部69。
在安装风扇马达9时,首先准备好2个缓冲橡胶块63,将它们分别安装于风扇马达9的两端。此时,旋转轴11的两端通过每个缓冲橡胶块的凹部66,自通孔67突出。风扇马达9的旋转轴11的引出部分突出,该突出部分接纳于凹部66内。再有,凸缘部68与风扇马达9的两个端面的大致整个区域紧密贴合。
另外,将旋转轴11的多叶片风扇15一侧的端部插入分隔壁5的圆孔59内,将缓冲橡胶块63的主体64嵌合于圆孔59内,并且使凸缘部68与分隔壁5紧密贴合。然后,将旋转轴11的螺旋浆式鼓风机10一侧的端部插入安装板51的圆孔57内,将缓冲橡胶块63的主体64嵌合于圆孔57内,将扩出部69嵌合于扩大部58中,并且将凸缘部68与曲臂部53的垂直面56紧密贴合。
还有,通过将安装板51的安装面52固定于基盘1上,将安装面54固定于分隔壁5上,使风扇马达9由两个端部支承。此后,将各风扇10、15安装于旋转轴11上。
在这里,由于如上所述,旋转轴11的自风扇马达9突出的尺寸是这样设定的,即螺旋浆式鼓风机10一侧的长度大于多叶片风扇15一侧的长度,故当风扇马达9运转时,由于突出尺寸不同,偏心距产生差距,由此,使振动与噪音增加,但是由于缓冲橡胶块63、63中的各凸缘部68、68与风扇马达9的两个端面的大致整个区域实现紧密贴合,故有效地将上述的振动吸收,该振动难于传递给分隔壁5或安装板51。
如果按照上述结构采用本发明,可缩小空调机AC的宽度,同时改善运转效率,并且可使噪音与振动显著降低。
此外,在上述描述中,是以制冷运转为对象的,但是如果采用4向切换阀等改变制冷剂的循环,通过室内热交换器使制冷剂冷凝,通过室外热交换器使制冷剂蒸发,则可实现制热运转。
按照上面描述的本发明,由于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并排设置于前面板的进气口和排气口;设置于进气口内侧的室内侧热交换器;设置于该室内侧热交换器的后侧的,通过室内侧热交换器,将从进气口吸入的空气朝向排气口方向排出的风扇;设置于排气口处的折流板,上述折流板由下述主体形成,该主体包括使风向朝向左右改变的多个导风边、和在这些导风边之间的大致中间部朝向外方突出的旋转轴,另外在与该主体中的与风扇相对的一侧至少还形成一个附加导风边,这样从风扇排出的,将从排气口朝向正前方流出的空气可通过附加导风边,顺利地偏向该导风边的导向方向。
特别是,由于对于折流板来说,可仅仅在已有的主体上附加导风边,并且排气口周边的结构无需任何变更,故使设计变更造成的成本的增加控制在最小程度。
另外,按照本发明,由于在围绕排气口的顶壁、底壁和左右侧壁的内面设置有吸水性的隔热部件,并且在底壁上形成有切口,底壁内面的隔热部件与该切口相对应,故在附着于围绕排气口的顶壁、底壁和左右侧壁上的露水汇集于底壁上后,通过形成于底壁上的切口,为隔热部件吸收。
再有,由于所吸收的露水不久即蒸发,故可确实防止露水从排气口部分滴落于地板上的不利情况。特别是,由于由在底壁上形成切口这种简单结构而实现,故还将生产成本控制在较低程度。
此外,按照本发明,由于可通过导风板调节排气口的送风角度的送风范围,与将排气口全部封闭的全部封闭位置是不同的,这样可防止下述不利情况,即因使用者的过失,不小心使导风板处于全部封闭位置,将排气口关闭。由此,可将在排气口周边产生露水,或使噪音增加,运转效率降低等缺陷避免于未然。

Claims (4)

1.一种空调机,包括:前面板,该前面板沿左右并排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室内侧热交换器,其按照与所述进气口相对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进气口内侧;风扇,其设置于该室内侧热交换器的后侧,并且通过所述室内侧热交换器,从所述排气口将从所述进气口吸入的空气返回;折流板,其设置于所述排气口处,沿左右方向改变从该排气口返回的空气的排出方向,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流板由主体和至少1个附加导风边形成,该主体包括多个导风边,该多个导风边支承于所述排气口的大致中间部的上下,按照沿左右方向改变风向的方式相对地设置,该附加导风边形成于所述主体中的背离所述进气口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被形成筒状,并且在围绕所述排气口的上下壁和左右壁的内面设置有吸水性隔热部件,在所述排气口的底壁上具有切口,该切口从后边缘呈U字状切入,与底壁内面的隔热部件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气口的前端侧,设置有沿上下方向改变风向的多个导风板,通过使该导风板旋转,在规定的送风范围内对所述排气口的送风角度进行调节,并且将其尺寸限定为在通过所述导风板关闭所述排气口时,各个导风板分别合起来可将所述排气口全部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所述各导风板同时使它们旋转的连接部件;突设于该连接部件上的卡合销;形成于构成排气口的壁面上的、使所述卡合销自由移动地卡合的圆弧状的槽,所述槽包括:在送风范围嵌合所述卡合销的槽部;在全部封闭位置嵌合所述卡合销的槽部;跨越部,该跨越部将所述两个槽部相互分隔开,并且通过强制方式可使所述卡合销跨越该跨越部。
CNB991258347A 1998-11-30 1999-11-29 空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480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9912/1998 1998-11-30
JP10339912A JP2000161763A (ja) 1998-11-30 1998-11-30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6387A CN1256387A (zh) 2000-06-14
CN1154809C true CN1154809C (zh) 2004-06-23

Family

ID=18331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12583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4809C (zh) 1998-11-30 1999-11-29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00161763A (zh)
KR (1) KR100563327B1 (zh)
CN (1) CN1154809C (zh)
HK (1) HK10256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42927B2 (ja) * 2002-05-29 2006-02-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床置き形空気調和機
DE102009060589A1 (de) * 2009-12-23 2011-12-08 Faiveley Transport Leipzig Gmbh & Co. Kg Lamellenklappe
FR2968068B1 (fr) * 2010-11-25 2014-11-21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distribution d'air a ailettes de guidage d'air a deformations complementaires pour assurer l'etancheite
CN107498756B (zh) * 2017-08-18 2023-03-21 广州市科思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饰件基材加热导风装置
JP7246911B2 (ja) * 2018-12-17 2023-03-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10779091B (zh) * 2019-08-28 2021-10-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00034963A (ko) 2000-06-26
CN1256387A (zh) 2000-06-14
KR100563327B1 (ko) 2006-03-27
HK1025624A1 (en) 2000-11-17
JP2000161763A (ja) 200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70410B1 (en)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101957027A (zh) 一体型窗式空调器
CN102022786A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101957029A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1154809C (zh) 空调机
CN1633574A (zh) 内镶式空调室外机
CN1320319C (zh) 嵌入式空调器室外机
CN101449107A (zh) 空调
CN102401432A (zh) 窗式空调器
CN107120745B (zh) 防水盒和具有其的室外机、空调器
CN101109546B (zh) 空调器
CN101900381B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101995059A (zh) 一体型空调器
CN101881487A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102401433A (zh) 一体型窗式空调器
CN1920413A (zh) 一体型空调器轴流风扇导风罩排风结构
CN1699879B (zh) 空气调节器
CN101957023A (zh) 窗式空调
CN108386905B (zh) 空调
CN1699892A (zh) 空气调节器
CN1542329A (zh) 窗式空调机的室外侧空气流动结构
CN2667370Y (zh) 一体型空调器的控制器盒安装结构
CN1553102A (zh) 整体式空气调节器室内一侧的空气流动引导结构
CN1752645A (zh) 一体型空调器
JP2000161708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2562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623

Termination date: 201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