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4903A - 口腔器械及其信息生成方法、成型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口腔器械及其信息生成方法、成型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4903A
CN115474903A CN202211209813.2A CN202211209813A CN115474903A CN 115474903 A CN115474903 A CN 115474903A CN 202211209813 A CN202211209813 A CN 202211209813A CN 115474903 A CN115474903 A CN 115474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oral
oral cavity
coordinate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098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猛
周可拓
黄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Times Angel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Times Angel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Times Angel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Times Angel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0981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749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74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49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59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 A61B5/0082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adapted for particular medical purposes
    • A61B5/0088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adapted for particular medical purposes for oral or dental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08Accessories or related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7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mining of medical data, e.g. analysing previous cases of other pati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ome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口腔器械及其信息生成方法、成型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包括:获取至少指向所述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原始口腔数据;根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分析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所述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所述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本发明提供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能够避免选择误差和临床经验的依赖性,提升口腔器械信息与模型或实际情况的匹配程度。

Description

口腔器械及其信息生成方法、成型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腔器械及其信息生成方法、成型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外表美观需求,以及个人身体健康重视程度的逐渐增长,如何改善口腔内部环境,特别是改善其中诸如牙齿或肌肉等组织的功能以及排列情况,逐渐成为老百姓关注的重点,也逐渐成为本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
以口腔肌功能训练为例,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口腔肌功能训练器械或口腔肌功能治疗器械,通常具有较为固定的型号尺寸,临床医生对采集患者口内组织环境进行评估后,人为地确定与患者口内组织环境相适合的口腔器械,但是此过程由于需要人工的介入,完全依赖于医护工作者的操作水平和临床经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选择误差,使得最终得到的口腔肌功能训练器械并不完全贴合患者口腔内部的实际情况,影响训练或治疗的效果,并且会给患者带来较差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口腔器械型号尺寸等信息的选择完全依赖于人工,容易产生选择误差和临床经验依赖性,导致口腔器械信息与口腔实际情况贴合度差,使用感差,影响训练或治疗效果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另一种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口腔器械信息生成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口腔器械。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口腔器械成型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包括: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原始口腔数据;根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分析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所述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所述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原始口腔数据”,具体包括:获取并根据口腔硅胶模型和/或口腔扫描模型,建立口腔三维模型;根据所述口腔三维模型,确定至少指向所述目标口内组织的原始口腔数据;或者,获取并根据口内图像数据,确定至少指向所述目标口内组织的原始口腔数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根据所述口腔三维模型,确定至少指向所述目标口内组织的原始口腔数据”,具体包括:遍历并判断所述口腔三维模型是否满足预设的完整性条件;若不满足,则获取与所述口腔三维模型相对应的口内图像数据,根据所述口内图像数据和所述口腔三维模型,重新拟合并根据所述目标口内组织的特征,确定至少指向所述目标口内组织的原始口腔数据;所述“根据口内图像数据,确定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原始口腔数据”,具体包括:遍历并判断所述口内图像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完整性条件;若不满足,则获取与所述口内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口腔三维模型,根据所述口内图像数据和所述口腔三维模型,重新拟合并根据所述目标口内组织的特征,确定至少指向所述目标口内组织的原始口腔数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原始口腔数据”,具体包括:获取口内图像数据,以及与其对应的口腔三维模型;其中,所述口腔三维模型根据口腔硅胶模型和/或口腔扫描模型建立得到;根据所述口内图像数据和所述口腔三维模型,拟合并根据所述目标口内组织的特征,确定至少指向所述目标口内组织的原始口腔数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法具体包括:接收根据所述目标口内组织识别并裁剪后形成的标准三维模型,以所述标准三维模型的边缘特征数据作为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至少部分;所述方法具体包括:接收根据所述目标口内组织识别并裁剪后形成的标准口内图像,以所述标准口内图像的边缘特征数据作为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至少部分。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接收根据所述目标口内组织识别并裁剪后形成的标准三维模型”之前,还包括:将所述口腔三维模型输入到预设的区域识别神经网络模型中,得到所述标准三维模型;在所述“接收根据所述目标口内组织识别并裁剪后形成的标准口内图像”之前,还包括:将所述口内图像数据输入到预设的区域识别神经网络模型中,得到所述标准口内图像。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包括前庭沟,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前庭沟高度数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包括正视图像数据;所述“根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分析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具体包括:遍历所述正视图像数据中所有像素参数,确定分别位于上颌的第一牙位和位于下颌的第二牙位,并以对应于所述第一牙位的龈缘中点的坐标作为所述第一牙位的第一坐标,以对应于所述第二牙位的龈缘中点的坐标作为所述第二牙位的第二坐标;以所述第一坐标为起点,沿第二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一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所述正视图像数据中的像素参数,确定位于上前庭沟底的上沟底像素点,对应得到第一沟底坐标;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牙齿的长度延伸方向;以所述第二坐标为起点,沿第二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二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所述正视图像数据中的像素参数,确定位于下前庭沟底的下沟底像素点,对应得到第二沟底坐标;根据所述第一沟底坐标和所述第二沟底坐标,计算所述口腔特征数据中的所述前庭沟高度数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牙位表征中切牙所在位置,所述第二牙位表征侧切牙所在位置,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沟底坐标和所述第二沟底坐标,计算所述口腔特征数据中的所述前庭沟高度数据”,具体包括:计算所述第一沟底坐标和所述第二沟底坐标在牙中线延伸方向上的距离,得到所述前庭沟高度数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沟底坐标和所述第二沟底坐标,计算所述口腔特征数据中的所述前庭沟高度数据”,具体包括:遍历所述正视图像数据中所有位于上颌的牙位,分别计算对应的沟底坐标,得到包含所述第一沟底坐标的上沟底坐标集合;遍历所述正视图像数据中所有位于下颌的牙位,分别计算对应的沟底坐标,得到包含所述第二沟底坐标的下沟底坐标集合;根据所述上沟底坐标集合和所述下沟底坐标集合,计算得到所述前庭沟高度数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根据所述上沟底坐标集合和所述下沟底坐标集合,计算得到所述前庭沟高度数据”,具体包括:根据所述上沟底坐标集合和所述下沟底坐标集合,分别拟合上沟底分布曲线和下沟底分布曲线,并计算所述上沟底分布曲线和所述下沟底分布曲线在牙中线延伸方向上的距离,得到若干组沟底间距值;遍历得到所述若干组沟底间距值中数值最大的一组沟底间距值,提取并作为所述前庭沟高度数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以所述第一坐标为起点,沿第二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一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所述正视图像数据中的像素参数,确定位于上前庭沟底的上沟底像素点,对应得到第一沟底坐标”,具体包括:以所述第一坐标为起点,沿第二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一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所述正视图像数据中的像素参数,得到表征第一牙位牙根隆起部的第一参考点以及与其对应的第一参考坐标;根据所述第一参考坐标和预设的沟底预测窗口,确定位于上前庭沟底的所述上沟底像素点,对应得到第一沟底坐标;所述“以所述第二坐标为起点,沿第二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二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所述正视图像数据中的像素参数,确定位于下前庭沟底的下沟底像素点,对应得到第二沟底坐标”,具体包括:以所述第二坐标为起点,沿所述第二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二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所述正视图像数据中的像素参数,得到表征第二牙位牙根隆起部的第二参考点以及与其对应的第二参考坐标;根据所述第二参考坐标和所述沟底预测窗口,确定位于下前庭沟底的所述下沟底像素点,对应得到所述第二沟底坐标。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沟底预测窗口的长度为1mm-2mm。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牙弓宽度数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包括正视图像数据、上颌仰视图像数据和下颌俯视图像数据至少其中之一;所述“根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分析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具体包括:遍历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所有像素参数,确定位于第一颌面的第三牙位和第四牙位,并以对应于所述第三牙位的龈缘中点的坐标作为所述第三牙位的第三坐标,以对应于所述第四牙位的龈缘中点的坐标作为所述第四牙位的第四坐标;其中,所述第一颌面为上颌或下颌至少其中之一;以所述第三坐标为起点,向远离所述第三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的像素参数,得到表征第三牙位牙根隆起部的第三参考点以及与其对应的第三参考坐标;以所述第四坐标为起点,向远离所述第四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的像素参数,得到表征第四牙位牙根隆起部的第四参考点以及与其对应的第四参考坐标;根据所述第三参考坐标和所述第四参考坐标,计算所述口腔特征数据中的所述牙弓宽度数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根据所述第三参考坐标和所述第四参考坐标,计算所述口腔特征数据中的所述牙弓宽度数据”,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第三参考坐标和预设的沟底预测窗口,确定位于前庭沟底的沟底像素点的第三沟底坐标;根据所述第四参考坐标和预设的沟底预测窗口,确定位于前庭沟底的沟底像素点的第四沟底坐标;根据所述第三沟底坐标和所述第四沟底坐标,计算所述口腔特征数据中的所述牙弓宽度数据;其中,所述沟底预测窗口的长度为0mm-2mm。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牙位表征牙列中一侧磨牙所在位置,所述第四牙位表征牙列中另一侧磨牙所在位置,所述“根据所述第三沟底坐标和所述第四沟底坐标,计算所述口腔特征数据中的所述牙弓宽度数据”,具体包括:计算所述第三沟底坐标和所述第四沟底坐标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得到所述牙弓宽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中切牙的宽度延伸方向。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根据所述第三沟底坐标和所述第四沟底坐标,计算所述口腔特征数据中的所述牙弓宽度数据”,具体包括:遍历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所有位于所述第一颌面的牙位,分别计算对应的沟底坐标,得到包含所述第三沟底坐标和所述第四沟底坐标的第一沟底坐标集合;根据所述第一沟底坐标集合,计算在第一方向上最大的坐标差值,得到所述牙弓宽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中切牙的宽度延伸方向。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沟底坐标集合,计算在第一方向上最大的坐标差值,得到所述牙弓宽度数据”,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沟底坐标集合,拟合第一沟底分布曲线,并计算所述第一沟底分布曲线中,以牙中线为对称轴相互对称的沟底坐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坐标差值,得到若干组牙弓宽度值;遍历得到所述若干组牙弓宽度值中数值最大的一组牙弓宽度值,提取并作为所述牙弓宽度数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包括前庭沟,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牙弓弧度数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包括上颌仰视图像数据和下颌俯视图像数据至少其中之一;所述“根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分析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具体包括:遍历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所有像素参数,确定位于第一颌面的所有牙位,并以对应于牙位的龈缘中点作为牙位的起始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颌面为上颌或下颌至少其中之一;以所述起始特征点为起点,向远离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的像素参数,确定位于前庭沟底的低灰度值点,得到对应于所有牙位的所有沟底像素点;根据所述沟底像素点,拟合前庭沟底分布曲线,并计算所述前庭沟底分布曲线的弧度,得到所述牙弓弧度数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包括牙根隆起部,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牙弓弧度数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包括上颌仰视图像数据和下颌俯视图像数据至少其中之一;所述“根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分析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具体包括:遍历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所有像素参数,确定位于第一颌面的所有牙位,并以对应于牙位的龈缘中点作为牙位的起始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颌面为上颌或下颌至少其中之一;以所述起始特征点为起点,向远离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的像素参数,确定位于牙根隆起部的低灰度值点,得到对应于所有牙位的所有参考特征点;根据所述参考特征点,拟合牙根隆起分布曲线,并计算所述牙根隆起分布曲线的弧度,得到所述牙弓弧度数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包括唇系带,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唇系带宽度数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包括正视图像数据;所述“根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分析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具体包括:遍历所述正视图像数据中所有像素参数,确定位于第一颌面的左中切牙位、右中切牙位和牙中线,根据所述左中切牙位确定左边界线,并根据所述右中切牙位确定右边界线;其中,所述第一颌面为上颌或下颌至少其中之一;分别遍历位于所述牙中线和所述左边界线之间的第一系带区域中的低灰度值点,以及位于所述牙中线和所述右边界线之间的第二系带区域中的低灰度值点,对应得到第一系带坐标集合和第二系带坐标集合;根据所述第一系带坐标集合和所述第二系带坐标集合,计算得到所述唇系带宽度数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边界线平行于所述牙中线,且所述左中切牙位的龈缘中点落在所述左边界线上,所述右边界线平行于所述牙中线,且所述右中切牙位的龈缘中点落在所述右边界线上。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系带坐标集合和所述第二系带坐标集合,计算得到所述唇系带宽度数据”,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系带坐标集合和所述第二系带坐标集合,分别拟合第一系带分布曲线和第二系带分布曲线,并计算所述第一系带分布曲线和所述第二系带分布曲线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得到若干组系带宽度值;遍历得到所述若干组系带宽度值中数值最大的一组系带宽度值,提取并作为所述唇系带宽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中切牙的宽度延伸方向。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口内组织包括牙颌面,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颌面突出幅度数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包括左视图像数据和右视图像数据至少其中之一;所述“根据所述原始个数据,分析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具体包括:遍历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所有像素参数,确定位于上颌的第一切牙和位于下颌的第二切牙,并根据所述第一切牙和所述第二切牙的边界低灰度值点,拟合所述第一切牙和所述第二切牙共同形成的颌面突出曲线;计算所述颌面突出曲线的弧度,得到所述颌面突出幅度数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所述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所述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具体包括:根据预设的加权规则,对所述口腔特征数据中不同类型的数据设定权重,并计算加权特征数据;根据所述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以所述加权特征数据为基准在空间维度层面向上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所述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其中,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前庭沟高度数据和牙弓弧度数据,所述加权规则设定所述前庭沟高度数据的权重大于所述牙弓弧度数据的权重。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口腔特征数据还包括颌面突出幅度数据,所述加权规则设定所述牙弓弧度数据的权重大于所述颌面突出幅度数据的权重。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牙弓宽度数据、前庭沟高度数据、唇系带宽度数据、颌面突出幅度数据和牙弓弧度数据至少其中之一;所述“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所述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所述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器械信息库中,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大于牙弓宽度数据和/或前庭沟高度数据和/或唇系带宽度数据和/或颌面突出幅度数据的所有器械信息,和/或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小于牙弓弧度数据的所有器械信息,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对应的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大于牙弓宽度数据和/或前庭沟高度数据和/或唇系带宽度数据和/或颌面突出幅度数据的所有器械信息,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对应的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具体包括:采用向上取整法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大于所述牙弓宽度数据和/或所述前庭沟高度数据和/或所述唇系带宽度数据和/或所述颌面突出幅度数据的所有器械特征数据;确定在数值上最接近于对应的口腔特征数据的器械特征数据,根据所述器械特征数据确定所述口腔器械信息;所述“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小于牙弓弧度数据的所有器械信息,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对应的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具体包括:采用向下取整法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大于所述牙弓弧度数据的所有器械特征数据;确定在数值上最接近于对应的口腔特征数据的器械特征数据,根据所述器械特征数据确定所述口腔器械信息。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口腔器械信息包括口面肌训练器信息、口呼吸矫正器信息和隐形矫治器信息中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所述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所述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具体包括:接收并根据目标个人信息、临床诊断信息至少其中之一,以及所述口腔特征数据,确定所述口腔器械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个人信息包括年龄和性别至少其中之一,所述临床诊断信息包括第一口面肌群训练不足标记。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包括: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原始口腔数据;根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分析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在预设的多组器械信息库中,根据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分别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所述口腔特征数据的多组口腔器械信息;其中,所述多组器械信息库存储有多种类型的口腔器械所对应的口腔器械信息。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牙弓宽度数据、前庭沟高度数据、唇系带宽度数据、颌面突出幅度数据和牙弓弧度数据至少其中之一;所述“在预设的多组器械信息库中,根据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分别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所述口腔特征数据的多组口腔器械信息”,具体包括:在预设的多组器械信息库中,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大于牙弓宽度数据和/或前庭沟高度数据和/或唇系带宽度数据和/或颌面突出幅度数据的所有器械信息,和/或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小于牙弓弧度数据的所有器械信息,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对应的口腔特征数据,且与所述多组器械信息库对应的多组口腔器械信息。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口腔器械信息生成系统,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应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所述存储器上所存放的应用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应用程序,所述应用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口腔器械,配置为依据口腔器械信息构建而成,所述口腔器械信息根据上述任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而生成。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口腔器械用于训练口面肌功能和/或用于治疗口呼吸。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口腔器械包括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包括分别对应的左侧远端牙根隆起部和右侧远端牙根隆起部;所述左侧端部和所述右侧端部的间距,与所述左侧远端牙根隆起部和所述右侧远端牙根隆起部的间距的差值,大于等于3mm。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口腔器械成型方法,包括:执行上述任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得到口腔器械信息;根据所述口腔器械信息,生成口腔器械。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根据所述口腔器械信息,生成口腔器械”,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口腔器械信息,生成并输出口腔器械单据;接收并根据所述口腔器械单据,生成所述口腔器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通过采集并针对性提取口腔内部各个特征,根据得到的口腔特征数据在预先建立好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进行先检索,从而根据口腔特征数据与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数据的匹配情况,确定了符合目标器械类型且对应于口腔内部特征的口腔器械信息;整个过程针对性地根据目标器械类型和口腔特征数据,生成对应的口腔器械信息,不仅能够根据患者口内组织的实际情况,匹配最合适的口腔器械信息,避免人工介入导致误差产生和成本上升等问题,实现全过程自动化,还能够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的需求,选择或选择性获得必要的原始特征数据,从而有针对性地完成转换和特征提取步骤,从而简化运算逻辑、提高运算速度,并快速生成医护工作者和生产厂商所实际需要的口腔器械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口腔器械未安装时口腔三维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口腔器械安装时口腔三维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口腔器械信息生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步骤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一具体示例的部分步骤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步骤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实施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时原始口腔数据的显示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具体示例的部分步骤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具体示例的部分步骤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实施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具体示例时原始口腔数据的显示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步骤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实施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三实施例时原始口腔数据的显示状态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一具体示例的部分步骤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实施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一具体示例时原始口腔数据的显示状态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实施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具体示例时原始口腔数据的显示状态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步骤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实施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四实施例时原始口腔数据的显示状态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五实施例的步骤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六实施例的步骤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实施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六实施例时原始口腔数据的显示状态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七实施例的步骤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实施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七实施例时原始口腔数据的显示状态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八实施例的步骤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口腔器械成型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的主要思路在于基于不同患者口内组织的特征情况,确定最贴合于患者口内组织的口腔器械信息,完成从口内组织具象化特征到抽象的器械信息等数据内容的运算和转化,最终达到方便医疗工作者或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匹配得到对应不同患者的口腔器械及其信息的目的。本发明下文所述的任何关于“口内组织”的描述,不仅可以解释为实际临床试验下患者口腔内部的组织,还可以解释为实体模型、虚拟模型或模型数据中对应的口内组织的,对于后者,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为在科学研究和试验等场景下构建的模型或数据,此点下文不再赘述。
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多种实施例、技术原理和对应的技术效果。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口腔器械,图1示出了该口腔器械的安装环境,可以是人体实际的口腔内部,也可以是仿真的口腔实体模型或口腔三维模型。以图1示出的结构为口腔三维模型100为例,左图示出了经过渲染后的立体结构,右图示出了对应于口腔三维模型100至少部分结构的轮廓结构。
在本发明一具体示例中,口腔三维模型100可以包括牙齿11、唇颊粘膜12、前庭沟13、牙根隆起部14和唇系带15。其中,前庭沟13又称唇颊龈沟,可以解释为口腔的上界和下界,前庭沟13整体呈铁蹄形,是唇颊粘膜12移行于牙槽粘膜产生的沟槽状组织结构。具体地,前庭沟13包括上前庭沟131和下前庭沟132,此处所定义的上和下,是以人体头部处于直立状态下,口腔三维模型100中牙位按照常规顺序排列作为基础而定义的,也即按照FDI(Fédération Dentaire Internationale,世界牙科联盟)牙位表示法11号牙齿位于31号牙齿的左上方,41号牙齿位于21号牙齿的左下方,基于此,相对于11号牙齿和21号牙齿位于远离41号牙齿和31号牙齿的前庭沟13为上前庭沟131,相对于41号牙齿和31号牙齿位于远离11号牙齿和21号牙齿的前庭沟13为下前庭沟132。当然,在从不同视角观察口腔三维模型100,或将口腔三维模型100设置为不同位置姿态的情况下,方位上、方位下以及上前庭沟131、下前庭沟132的定义可以进行对应调整,此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了解,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口腔器械200,可以是实体的口腔器械,也可以是对应的三维模型或实体模型。口腔器械200在与口腔三维模型100或对应的人体实际口腔环境相配合或安装时,能够尽可能贴合诸如上述牙齿11、唇颊粘膜12、前庭沟13、牙根隆起部14和唇系带15至少其中之一的口内组织,在实现口腔器械200自身功能的前提下提高舒适度或匹配度。
具体地,对于不同种类的口腔器械200,其对于上述口内组织的贴合需求也可以存在倾向性差异,例如在口腔器械200为牙颌畸形矫治器或保持器的应用场景下,本发明提供的口腔器械200配置为能够贴合牙齿11的表面,并优选配置为能够不与牙根隆起部14发生接触;又例如在口腔器械200配置为用于训练口面肌功能(又称口面肌功能治疗,OMT,Orofacial Myofunctional Therapy;或称MRC肌功能矫治,Myofunctional ResearchCenter,麦鸥肌功能研究中心)和/或用于治疗口呼吸的应用场景下,本发明提供的口腔器械200配置为能够贴合至少部分前庭沟13和/或至少部分牙根隆起部14,从而对口面肌的活动形成阻碍,达到训练和形成屏障的效果,且不过分挤压相应的口内组织,提升匹配度或舒适度。
具体地,不论口腔器械200归属于上述何种应用场景之下,均可以与牙根隆起部14之间形成有一定让位距离,从而防止对牙龈产生过分挤压导致口腔模型受损或佩戴舒适度降低,换言之,所述口腔器械200上至少一个维度的尺寸设计,应当较口腔三维模型100而言具有更高的数量级。优选地,口腔器械200可以包括右侧端部21和左侧端部22,口腔三维模型100或对应的原始口腔数据中包括对应于右侧端部21的右侧远端牙根隆起部141,以及对应于左侧端部22的左侧远端牙根隆起部142。其中,所述右侧端部21可以定义为口腔器械200上位于右侧远端牙根隆起部141背离软腭一侧的端部,并可以将右侧端部21相对于软腭而言远离右侧远端牙根隆起部141的距离定义为所述“一定让位距离”;所述左侧端部22可以定义为口腔器械200上位于左侧远端牙根隆起部142背离软腭一侧的端部,并可以将左侧端部22相对于软腭而言远离左侧远端牙根隆起部142的距离定义为所述“一定让位距离”。在口腔器械200配置为用于训练口面肌功能和/或用于治疗口呼吸的实施方式中,右侧端部21和左侧端部22可以具体是颊屏上远离唇挡一侧的端部,或颊屏上远离呼吸孔一侧的端部。
左侧远端牙根隆起部142和右侧远端牙根隆起部141,在方位上是相对于牙中线而言最远牙位的牙根隆起部,对于成年人而言,通常可以指代上颌第二磨牙的牙根隆起部或下颌第二磨牙的牙根隆起部,对于儿童而言,通常可以指代上颌第二乳磨牙的牙根隆起部或下颌第二乳磨牙的牙根隆起部。上述任一牙位处的牙根隆起部14,均可以解释为包裹牙根且相对于牙冠的唇面向背离软腭的方向突出的口内组织,可以具体是位于牙根管外侧的牙龈部分及被该牙龈部分所包裹的牙槽骨部分。
所述“一定让位距离”根据口腔器械200的具体类型或功能作用而进行自由选择,例如在将口腔器械200配置为牙颌畸形矫治器或保持器时,右侧端部21和左侧端部22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小于等于右侧远端牙根隆起部141和左侧远端牙根隆起部142之间的距离,从而约束对应牙位的牙齿,使其产生相应的位移或保持在原有的位置上。又例如在将口腔器械200配置为用于训练口面肌功能和/或用于治疗口呼吸,或配置为其他用于在口内形成屏障的设备时,右侧端部21和左侧端部22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大于右侧远端牙根隆起部141和左侧远端牙根隆起部142之间的距离,并优选地,右侧端部21和左侧端部22的间距,与右侧牙根隆起部141和左侧远端牙根隆起部142的间距的差值,大于等于3mm,从而不会过分与牙根隆起部142处的牙龈等软组织发生干涉,从而影响佩戴体验或造成口腔模型的磨损。
进一步地,口腔器械200在安装于或与口腔三维模型100或人体实际口腔环境相配合时,靠近上颌一侧的上端部可以与上前庭沟131相贴合,且靠近下颌一侧的下端部可以与下前庭沟132向贴合,也即,口腔器械200的所述上端部与所述下端部的间距可以等于上前庭沟131和下前庭沟132的间距。同时,考虑到在对人体实际口腔环境提取对应的口腔三维模型100时,可能会由于拉伸导致上前庭沟131与下前庭沟132之间的距离大于人体处于正常生活状态下两前庭沟的间距,因此上述“等于”关系,还可以是“略小于”。当然,为了提高口面肌的训练效果和/或口呼吸的治疗效果,当然上述“等于”关系还可以是“略大于”。优选地,口腔器械200上端部的切面形状以及延伸分布曲线同样可以与上前庭沟131的分布曲线和组织形态相贴合,口腔器械200下端部的切面形状以及延伸分布曲线也可以与下前庭沟132的分布曲线和组织形态相贴合,从而,将口腔器械200整体也配置为铁蹄形。
在铁蹄形的整体形状配置方案之下,为了避让口内唇系带15,避免口腔器械200对其形成压迫,口腔器械200上端部的中部和下端部的中部,可以对应设置有向口腔器械200几何中心凹陷的避让部,同时,考虑到在不同口腔模型和人体实际口腔环境下,唇系带15的形态可能有所差异,因此所述避让部沿口腔器械200长度延伸方向延伸的宽度,至少应当大于等于口腔三维模型100上唇系带15的宽度,防止对唇系带15这一软组织进行不必要的限位,造成佩戴者疼痛。
上述对口腔器械200的特征描述,一方面可以作为对口腔器械200本身形态特征的限定,从而实现上文提及的对应技术效果;另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口腔器械200配置为依据口腔器械信息构建而成,所述口腔器械信息根据一种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而生成,从而,上述对口腔器械200的描述,均可以解释为所述口腔器械信息或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有益效果,换言之,在执行本发明提供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步骤时,能够生成一种口腔器械信息,以使对应的口腔器械具备上述任何一种特征和技术方案。
在具体介绍所述口腔器械信息方法之前,本发明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可以具体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可以设置于计算机中并存储有应用程序,此时,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数据的任何可用介质,或可以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等的磁性介质,或例如DVD(Digital Video Disc,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等的光介质,或例如SSD(SolidState Disk,固态硬盘)等的半导体介质。所述应用程序被执行时,实施一种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步骤,以至少执行:原始口腔数据的获取、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的分析,以及口腔器械信息的确定等步骤。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如图3所示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系统300,包括处理器31、存储器33和通信总线34。其中,处理器31和存储器33之间通过通信总线3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为了进一步拓展口腔器械信息生成系统300的功能,口腔器械信息生成系统3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32,以供口腔器械信息生成系统300完成,与诸如制造商/仓库管理系统、或制造/仓库管理设备等的其他系统或设备的通信。类似地,处理器31、通信接口32和存储器33之间可以通过通信总线34完成相互的通信。
对应地,存储器33用于存放应用程序;处理器31用于执行存储器33上所存放的应用程序,所述应用程序可以是存储于前文所述的存储介质上的应用程序,也即所述存储介质可以配置为至少包含于存储器33中。基于此,在执行该应用程序时,处理器31可以实现一种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并具体可以包括:原始口腔数据的获取、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的分析,以及口腔器械信息的确定等步骤。
具体地,通信总线34可以是PCI总线(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或EISA总线(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等。该通信总线。该通信总线3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33可以包括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也可以包括NVM(Non-Volatile Memory,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处理器33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NP(Network Processor,网络处理器)等,还可以是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当然,本发明虽然提供的是一种口腔器械信息生成系统300,但基于对口腔器械信息生成系统300的描述可知,其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经过实施例的搭配后,也可以集成于一个设备中,基于此,口腔器械信息生成系统300并不仅指代诸如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等的大型系统,还可以指代口腔器械信息生成设备中的小型电路系统或控制系统。
如图4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该方法对应的应用程序或指令,可以搭载于上述存储介质和/或上述口腔器械信息生成系统300中,以实现口腔器械信息生成的技术效果。所述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41,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原始口腔信息。
原始口腔数据可以是一种图像信息、三维模型信息或其他数据信息。对于图像信息和三维模型信息,可以具体是表征口腔内部所有组织结构情况的口内照信息(或称,口内图像数据,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角度方位)或口腔三维模型,也可以是上述口内照信息或口腔三维模型经过识别、裁剪处理后的部分。此时,原始口腔数据“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则可以被解释为,口内照和口腔三维模型中包含所述目标口内组织。
确定原始口腔数据是否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方法,本发明并不进行限制。作为优选地,可以配置为:根据目标器械类型信息确定目标口内组织;再根据目标口内组织对原始口腔数据进行筛选。
例如,在CN213098442U号使用新型专利中,提供类似球体的舌导器,此时舌导器或带舌导器的隐形矫治器则可以被确定为所述目标器械类型信息;为了提高佩戴的舒适性,患者口腔内腔的体积则是决定舌导器尺寸的要素,此时牙弓、上腭和舌面可以被确定为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基于此,可以选择包含上述目标口内组织的图像、三维模型等数据作为原始口腔数据。
所述目标器械类型表征待生成信息的口腔器械的类型,可以是前文所述的牙颌畸形矫治器、保持器,可以是前文所述的用于进行口面肌功能训练或进行口呼吸治疗的口面肌训练器,也可以是诸如舌导器等任何需要设置在口腔内部并贴合对应口内组织以实现对应功能的口腔器械。例如,所述牙颌畸形矫治器具体可以是无托槽隐形牙颌畸形矫治器,所述口面肌训练器具体可以是口面肌屏障或唇颊肌屏障。
再以口面肌训练器为例,其通常需要与口面部肌肉中至少部分肌肉,通过其他软组织形成接触从而起到限制肌肉常规活动的作用,以使患者在长期佩戴口面肌训练器后能够具有口面部肌肉功能增强的效果。基于此,口面肌训练器优选与前庭沟相贴合,并进一步优选地,围设在牙弓外围并不与牙冠发生接触,以在实现功能作用的基础上,提高佩戴的舒适度。综上,所述“根据目标器械类型信息,确定……”可以具体是:至少根据所述目标器械类型信息所对应口腔器械的功能和构造,来确定后续选取的原始口腔数据。例如,对于口面肌训练器而言,其目标口内组织可以包括前庭沟,其原始口腔数据可以是包含前庭沟的正视图像数据、上颌仰视图像数据或下颌俯视图像数据等。而对于诸如牙颌畸形矫治器等口腔器械而言,其目标口内组织可以是牙冠或牙列整体,其原始口腔数据则对应可以是包含牙冠或牙列整体的至少一组图像数据。
步骤42,根据原始口腔数据,分析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
所述分布占用情况可以包括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在所述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情况,和/或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在所述内腔空间维度的占用情况。例如,对于牙冠而言,所述分布情况可以是牙冠突出于牙龈而在口腔内腔中分布的形态特征,例如切端的延伸方向、咬合面的形状等,而所述占用情况,可以是牙冠突出于牙龈而在口腔内腔中占用的空间特征,例如牙冠突出于牙龈的高度数值、咬合面在牙合平面内的延展面积。又例如,对于前庭沟而言,所述分布情况可以是前庭沟在上颌或下颌形成的分布曲线的形态特征,所述占用情况可以是位于上颌的上前庭沟底到牙合平面的距离、位于下颌的下前庭沟底到牙合平面的距离或所述上前庭沟底到所述下前庭沟底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用于进行分布占用情况分析的指标,可以是原始口腔数据中诸如空间点坐标、像素点坐标、像素点的像素参数等内容。所述像素参数可以是一种颜色编码格式所对应的颜色参数,例如,在所述颜色编码格式为RGB格式时,所述像素参数可以是红、绿、蓝任一颜色通道的数值或其总和;在所述颜色编码的格式为YUV格式时,所述像素参数可以是明亮度、彩度任一程度参数或其总和。所述像素参数也可以是一种灰度值,从而反映目标口内组织在相对于颌面整体的凹凸程度。可以理解地,将所述像素参数配置为包括所述像素点的灰度值,并不代表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必然为灰度图,利用RBG格式编码或YUV格式编码形成的图像数据同样能够经过提取、映射或变换,得到灰度值或反映灰度值大小的数值。
步骤43,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目标器械信息库可以是与目标器械类型相对应的,例如,在所述目标器械类型为口面肌屏障时,所述目标器械信息库可以是对应于口面肌屏障的、存储有口面肌屏障相关规格尺寸参数的数据库。也即所述“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可以被解释为,先根据目标器械类型在预设的一个或多个目标器械信息库中确定一个目标器械信息库,而后在该目标器械信息库中进行特征遍历和口腔器械信息的提取。
目标器械信息库中除了可以存储有,对应于不同口面肌屏障的尺寸、体积、各个维度长宽数值或型号代码的数据信息以外,还可以存储有对应的佩戴演示图像数据、使用说明信息、生产制造流程信息、生产制造厂家信息等内容。如此,在检索到空间维度上最接近的、也即最贴合于目标口内组织的口腔器械相关规格信息后,还可以将检索到的其他相关信息一并提取,以便后续进行销售、生产、制造等工序。
当然,本实施方式并不排斥对输入数据进行部分省略,例如所述目标器械类型及其信息,在较为简单的实施方式中,目标器械信息库可以仅包含口面肌屏障的数据信息库,口面肌屏障所对应的目标口内组织也可以是预设的,因而只需要在接收或预存的原始口腔数据中进行分布占用情况的分析,即可确定相对应的口腔器械信息。
如此,能够实现对目标口内组织的自动化分析和特征提取,并根据提取得到的特征进行口腔器械信息的提取和筛选,最终确定能够更好贴合目标口内组织的口腔器械所对应的信息。
本发明在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对所述步骤41进行优化。所述优选实施例中的步骤41具体包括:获取并根据所述目标器械类型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口内组织以及对应于所述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个目标视角方向;调整观察视角至符合所述目标视角方向,确定包含所述目标口内组织的原始口腔数据。
具体地,可以根据原始口腔数据的来源,将该优选实施例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在于,若所述原始口腔数据的来源是二维的口内照图像数据或其他图像数据,则可以在得到所述目标视角方向后,输出驱动信号驱动对应的成像设备按照所述目标视角方向进行二维图像数据的重新获取,从而确定包含目标口内组织的原始口腔数据;也可以在得到所述目标视角方向后,输出指示信号提示医疗工作者调整成像设备的位姿,直至所述成像设备能够沿所述目标视角方向进行拍摄,从而确定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其二在于,若所述原始口腔数据的来源是三维的口腔模型数据,则可以调整口腔模型的观察视角或拍照视角,从而截取得到所述原始口腔数据;而对于较为特殊的口腔实体模型,诸如硅胶模型或石膏模型,则可以采用上述对图像数据的处理方式,或将其扫描成电子模型后采用上述对三维口腔模型数据的处理方式。
所述目标视角方向表征着,沿该目标视角方向进行成像足以得到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原始口腔数据。具体的成像方式可以是上述实际拍摄或截取,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当然,除了调整视角以外,还可以采用调整模型位姿状态、调整患者体态等其他实现方式。
优选地,在用于确定所述原始口腔数据的数据来源为口腔模型或口腔模型数据时,如图5所示,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一实施例。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41,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原始口腔数据。所述步骤41具体包括:
步骤411,获取并根据口腔硅胶模型和/或口腔扫描模型,建立口腔三维模型;
步骤412,根据口腔三维模型,确定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原始口腔数据。
步骤42,根据原始口腔数据,分析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
步骤43,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如此,将口腔实体模型转化为三维的模型数据,从而便于进行模型的调整和参数的提取,避免反复取样为医疗工作者和患者带来的不便。对于所述步骤411,一方面,其除了可以是口腔硅胶模型、口腔扫描模型或口腔扫描模型和口腔硅胶模型的组合以外,还可以是口内照图像复合重组形成的模型数据;另一方面,所述口腔三维模型可以是基于口腔硅胶模型进行CT(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重建和咬合处理得到的,也可以是基于口腔扫描模型进行修复和咬合处理得到的,优选地,所述口腔三维模型可以是表征患者处于咬合状态下颌面结构特征的三维模型。
当然,在用于确定所述原始口腔数据的数据来源为口内照、口内图像或口内图像数据时,如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具体示例,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41,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原始口腔数据。所述步骤41具体包括:
步骤413,获取并根据口内图像数据,确定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原始口腔数据。
步骤42,根据原始口腔数据,分析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
步骤43,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如此,在数据需求量不大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对空间位置关系较不关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口内图像数据快速确定原始口腔数据。
如图5和图6所示,基于上述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的具体示例,该具体示例可以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41,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目标原始口腔数据。所述步骤41具体包括:
步骤411,获取并根据口腔硅胶模型和/或口腔扫描模型,建立口腔三维模型;
步骤4120,遍历并判断口腔三维模型是否满足预设的完整性条件;
若不满足,则跳转步骤4122,获取与口腔三维模型相对应的口内图像数据,根据口内图像数据和口腔三维模型,重新拟合并根据目标口内组织的特征,确定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原始口腔数据。
步骤42,根据原始口腔数据,分析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
步骤43,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如此,不管是何种口腔三维模型,均可以对其进行缺失判断和特征补全,从而方便后续进行特征提取和口腔器械信息的匹配,防止出现误差并提高方法整体的准确度。
所述是否满足预设的完整性条件的判断过程,可以是判断口腔三维模型的整体内容是否完整;可以是判断口腔三维模型中对应于目标口内组织的整体内容是否完整,例如在所述口腔器械为口面肌屏障时,可以是口腔三维模型中前庭沟整体的形态特征是否完整。也可以是判断口腔三维模型中对应于目标口内组织的局部内容是否完整,例如可以是判断其中靠近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的前庭沟的形态特征,以及靠近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的前庭沟的形态特征是否完整。如此,也能够得到所需的、作为口腔特征数据的前庭沟高度数据。
所述相对应的口内图像数据与所述口腔三维模型至少指向同一个口腔内腔,但其构建的对象可以存在差异,例如,其中之一可以是根据石膏模型或硅胶模型构建的,其中另一可以是根据患者口腔实际环境构建的。此外,在重新拟合目标口内组织特征之前,可以具体判断不满足完整性条件的区域的位置,并在重新拟合过程中,仅对该不满足完整性条件的区域进行拟合。
与所述步骤4122对应地,所述步骤4120之后,还可以包括下述步骤:
若满足,则跳转步骤4121,调整口腔三维模型本身,确定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原始口腔数据。
当然,上述进一步的具体示例是建立在所述原始口腔数据的数据来源为口腔硅胶模型和/或口腔扫描模型。对于所述数据来源是口内照、口内图像或口内图像数据的情况,则本发明对应提供另一进一步的具体示例,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41,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目标原始口腔数据。所述步骤41或至少所述步骤413具体包括:
步骤4130’,获取口内图像数据;
步骤4131’,遍历并判断口内图像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完整性条件;
若不满足,则跳转步骤4122’,获取与口内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口腔三维模型,根据口内图像数据和口腔三维模型,重新拟合并根据目标口内组织的特征,确定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原始口腔数据。
步骤42,根据原始口腔数据,分析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
步骤43,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当然,本发明还可以建立在所述数据来源同时包括口腔硅胶模型和/或口腔扫描模型,与口内图像数据的情况之下。基于此,本发明提供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下另一种进一步的具体示例,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41,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目标原始口腔数据。所述步骤41具体包括:
步骤4141,获取口内图像数据,以及与其对应的口腔三维模型。
步骤4142,根据口内图像数据和口腔三维模型,拟合并根据目标口内组织的特征,确定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原始口腔数据。
步骤42,根据原始口腔数据,分析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
步骤43,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其中,所述口腔三维模型根据口腔硅胶模型和/或口腔扫描模型建立得到。如此,在数据来源类型充足的情况下,直接拟合以提升原始口腔数据的准确度。
对于上述三种数据来源配置情况(①以口腔三维模型为主,口内图像数据为辅;②以口内图像数据为主,口腔三维模型为辅;③同时以口腔三维模型和口内图像数据进行拟合)其中任一,都可以在后续步骤中通过像素分析、人工识别裁剪与特征分析,以及人工智能识别裁剪与特征分析三种技术手段进行口腔特征数据的提取。
(1)所述像素分析的技术手段,在于将处理好的二维图像或三维模型处理或坍缩为二维的图像数据,从而完全依靠其中的像素参数,来完成对目标口内组织的特征提取以及口腔特征数据的运算。此部分将在后文展开描述。
(2)所述人工识别裁剪与特征分析组合的技术手段,在于依靠人工识别、标记和/或裁剪完成二维图像或三维模型中的特征提取步骤,而后利用所述步骤42和所述步骤43进行口腔特征数据的计算。诸如,人工识别、标记和/或裁剪后确定了二维图像或三维模型中上下前庭沟底特征点的坐标位置,依次作为原始口腔数据;基于此,计算上下前庭沟底点在预设不同方位下的坐标差,选取其中能够体现前庭沟底在内腔空间维度分布占用情况的数据,从而得到口腔特征数据;并据此确定口腔器械信息。
(3)所述人工智能识别裁剪与特征分析组合的技术手段,则是利用训练好的人工智能模型,来替代第(2)种技术手段中人工的特征提取步骤,再配合步骤42和步骤43进行口腔特征数据的计算。
对于上述第(2)种技术手段和第(3)种技术手段,本发明提供下述步骤4151:接收标准三维模型,以所述标准三维模型的边缘特征数据作为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至少部分。其中,所述标准三维模型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口内组织识别并裁剪后形成。所述步骤4151可以是所述步骤412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所述步骤4142的一部分。
优选地,所述标准三维模型可以是只包括目标口内组织的部分,经过人工或人工智能可以将此部分提取出来。优选地,可以从口腔三维模型中提取出来。
从而,步骤42和步骤43中可以利用此部分的边缘特征数据来表征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例如最左端边缘和最右端边缘能够表征对应目标口内组织在宽度上的分布占用情况),进而计算得到口腔特征数据。
在数据来源为二维图像时,上述两种技术手段之下,本发明还可以提供下述步骤4152:接收标准口内图像,以所述标准口内图像的边缘特征数据作为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至少部分。其中,所述标准口内图像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口内组织识别并裁剪后形成。所述步骤4151可以是所述步骤413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所述步骤4142的一部分。
优选地,所述标准口内图像可以是只包括目标口内组织的部分,经过人工或人工智能可以将此部分提取出来。优选地,从口内图像数据中提取出来。
对于上述第(3)种技术手段,在所述步骤4151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41501:将所述口腔三维模型输入到预设的区域识别神经网络模型中,得到所述标准三维模型。从而,将口腔三维模型中包括目标口内组织的部分提取出来。同理,所述步骤41501和所述步骤4151可以同时作为所述步骤412和所述步骤4142的一部分。
此外,在所述步骤4152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41502:将所述口内图像数据输入到预设的区域识别神经网络模型中,得到所述标准口内图像。同理,所述步骤41502和所述步骤4152可以同时作为所述步骤413和所述步骤4142的一部分。
对于上述第(1)种技术手段,下文将针对不同的目标口内组织配置和原始口腔数据配置进行展开描述。当然,上述三种技术手段之间并非相互排斥,在第(1)种技术手段之下,下文提供的诸如“正视图像数据”等不同视向下的图像数据,可以被解释为口腔三维模型在该视角方向下的平面图像,也可以被解释为口腔三维模型在处于该视向之下所呈现的数据状态。换言之,下文中诸如正视图像数据等的表述,可以是对应于口腔三维模型中的数据的。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场景下,或者根据所述口腔器械的类型能够选择和确定地,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包括前庭沟,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前庭沟高度数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包括正视图像数据。在此基础上,如图4和图7所示,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41,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原始口腔数据。
步骤42,根据原始口腔数据,分析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所述步骤42具体包括:
步骤421A,遍历正视图像数据中所有像素参数,确定分别位于上颌的第一牙位和位于下颌的第二牙位,并以对应于第一牙位的龈缘中点的坐标作为第一牙位的第一坐标,以对应于第二牙位的龈缘中点的坐标作为第二牙位的第二坐标;
步骤422A,以第一坐标为起点,沿第二方向向远离第一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正视图像数据中的像素参数,确定位于上前庭沟底的上沟底像素点,对应得到第一沟底坐标;
步骤423A,以第二坐标为起点,沿第二方向向远离第二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正视图像数据中的像素参数,确定位于下前庭沟底的下沟底像素点,对应得到第二沟底坐标;
步骤424A,根据第一沟底坐标和第二沟底坐标,计算口腔特征数据中的前庭沟高度数据。
步骤43,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牙齿的长度延伸方向。如此,可以选择性分析指向前庭沟的前庭沟高度数据,并据此匹配合适的口腔器械信息。此时,整体的方法流程在于:根据具有前庭沟高度检测需求的目标器械类型信息,确定目标口内组织为前庭沟,并确定原始口腔数据为正视图像数据;在原始口腔数据上分析得到表征前庭沟分布占用情况的前庭沟高度数据作为口腔特征数据;根据前庭沟高度数据在目标器械信息库中遍历,得到最匹配的口腔器械信息。
优选地,所述像素参数可以是像素点的灰度值,也可以是诸如空间点的坐标等其他参数,本文中不再对其进行展开叙述。所述“所有像素参数”可以被解释为所有像素点的像素参数,也可以被解释为所有像素点的所有像素参数。
本实施例中确定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的方式是,分别以对应牙位处龈缘中点的坐标作为表征牙位特征位置的坐标。一方面,能够避免在以牙位其他点作为起点进行灰度值遍历时,将龈缘处的低灰度值点误判为对应的沟底像素点;另一方面,能够减少灰度值遍历过程的数据量,缩短灰度值遍历的过程。此外,用于判断像素点是否位于前庭沟低的判据,可以是像素点的灰度值落入预设的低灰度区间范围内,所述低灰度区间范围可以是[0,50],当然,所述低灰度区间范围的起点通常设置为0,该区间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区间长度越短,屏蔽位于诸如龈缘、牙结石或牙根隆起部的低灰度值像素点的效果越显著。用于判断牙位的方法,可以是遍历正视图像数据(或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是遍历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后,确定灰度值落入预设的高灰度区间范围的像素点,并根据形成的像素点集合调用葛立恒扫描法确定凸包范围来体现对应牙位的牙冠,从而根据牙冠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需的第一牙位和第二牙位。
本实施例中对于上沟底像素点和下沟底像素点的确定依据,是正视图像数据中像素的灰度值,由于前庭沟底处相较于牙冠或牙根等位置更远离牙冠切端,因此正视图像数据中位于前庭沟底处的像素点会具有更低的灰度值,可以据此确定所述上沟底像素点、下沟底像素点、第一沟底坐标和第二沟底坐标。当然,在对口腔三维模型进行点云或点集分析后,也可以通过判断不同特征点在口腔三维模型上相对于对应牙位牙冠切端,在垂直于颌面(或称,垂直于中切牙唇面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距离,从而确定距离牙冠切端最远的特征点为对应该牙位的沟底像素点,并以此确定对应的沟底坐标。
所述第一沟底坐标和第二沟底坐标可以是相对于在口腔三维模型上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或空间直角坐标系而言的,其中,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至少应当能够体现牙位与沟底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二方向对应的牙位为中切牙位时,也可以近似看做是牙中线的延伸方向。由于第一沟底坐标和第二沟底坐标分别位于口腔三维模型的上颌和下颌,因此至少能够得到一组前庭沟高度数据以供后续遍历匹配。举例而言,如图8所示,第二方向为D2,经过上述步骤可以得到对应的前庭沟高度数据ΔH。可以理解地,图8中的左图为口腔三维模型的正视图像的示意图,图8中的右图为根据该正视图像形成的工程图或线图。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牙位可以表征中切牙所在位置,所述第二牙位可以表征侧切牙所在位置。基于此,所述步骤424A可以具体包括步骤:计算所述第一沟底坐标和所述第二沟底坐标在牙中线延伸方向上的距离,得到所述前庭沟高度数据。
利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仅对两个牙位处的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估计得到较为准确的前庭沟高度数据。由于第一牙位指向上颌,与上颌中切牙位对应的上沟底像素点可以用于指向上前庭沟相对于牙合平面的最高点,并且由于第二牙位指向下颌,与下颌侧切牙位对应的下沟底像素点可以用于指向下前庭沟相对于牙合平面的最低点。如此,根据该优选的实施方式计算得到的前庭沟高度数据,能够表征上前庭沟和下前庭沟整体围设的区域的最大宽度情况,也即可以据此确定口腔器械上的最大宽度。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第一坐标点为c1,第二坐标点为c2,两者分别沿第二方向D2确定的第一沟底坐标点和第二沟底坐标点为d1和d2。基于此,可以根据两者在牙中线延伸方向上的距离,换言之,可以根据两者连线在牙中线延伸方向上的投影的长度,计算得到所述前庭沟高度数据ΔH。
如图4、图7和图9所示,基于上述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所述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具体示例。所述第一具体示例中其他步骤与前文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相同,步骤中具体的特征、解释和对应的技术效果可以参照前文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但特别地,所述第一具体示例中对所述步骤424A提供了细化的实施方式,也即在该第一具体示例中,所述步骤424A具体可以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51A,遍历正视图像数据中所有位于上颌的牙位,分别计算对应的沟底坐标,得到包含第一沟底坐标的上沟底坐标集合。
步骤52A,遍历正视图像数据中所有位于下颌的牙位,分别计算对应的沟底坐标,得到包含第二沟底坐标的下沟底坐标集合。
步骤53A,根据上沟底坐标集合和下沟底坐标集合,计算得到前庭沟高度数据。
如此,提高了运算的数据量,能够进一步提升运算精度,并得到能够表征上前庭沟和下前庭沟围设区域的整体宽度情况的前庭沟高度数据。
其中,对于步骤53A中前庭沟高度数据的具体计算方式,可以是根据上沟底坐标集合和下沟底坐标集合分别拟合分布曲线,并计算两条分布曲线之间的距离,从而得到多组前庭沟高度数据;也可以是迭代并依次选取上沟底坐标集合中的一个第一沟底坐标,与下沟底坐标集合中的一个第二沟底坐标,两者组成沟底高度数据对,而后计算两个沟底坐标在第二方向或牙中线延伸方向上的距离,得到多组前庭沟高度数据。在得到所述多组前庭沟高度数据后,还可以进一步遍历比较,筛选得到数值最大的前庭沟高度数据作为最终输出的前庭沟高度数据。
优选地,在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具体示例中,所述步骤53A还可以具体包括下述细化的步骤。
步骤531A,根据上沟底坐标集合和下沟底坐标集合,分别拟合上沟底分布曲线和下沟底分布曲线,并计算上沟底分布曲线和下沟底分布曲线在牙中线延伸方向上的距离,得到若干组沟底间距值。
步骤532A,遍历得到若干组沟底间距值中数值最大的一组沟底间距值,提取并作为前庭沟高度数据。
在本具体示例中,优选采用拟合沟底分布曲线的方式进行前庭沟高度数据的计算,一方面,此种技术方案的数据量较大,能够提高最终结果的准确性,进而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程度;另一方面,拟合曲线能够避免离散的坐标点所导致的过渡段缺失的问题,导致最终输出的前庭沟高度数据小于实际的高度值,也即,利用拟合曲线的方案,能够近似地在离散坐标点之间插入更多的坐标点,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运算精度。
结合图8所示,可以根据所述上沟底坐标集合确定上沟底分布曲线Lu,并根据下沟底坐标集合确定下沟底分布曲线Ld,并计算两条分布曲线在不同位置处的间距,所述检索过程可以具体为,计算两条分布曲线上相对于中切牙宽度延伸方向(也即,第一方向D1)具有相同位置的点对之间的距离作为沟底间距值,从而最终确定其中数值最大的沟底间距值为前庭沟高度数据ΔH,示例性的,前庭沟高度数据ΔH在图中对应的两个“圆点”即为所述“点对”其中之一。
如图4、图7和图10所示,基于上述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所述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具体示例。所述第二具体示例中具体提供了所述步骤422A和所述步骤423A的细化实施方式,具体地,针对步骤422A提供了步骤4221A和步骤4222A,针对步骤423A提供了步骤4231A和步骤4232A。除此之外,所述第二具体示例中其他步骤均可以沿用前文中对特征、解释和技术效果的描述,特别地,对于步骤4221A和步骤4222A所归属的步骤422A,对于步骤4231A和步骤4232A所归属的步骤423A,以及上述步骤共同归属的步骤42等,下文中不进行赘述。具体地,所述第二具体示例可以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41,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原始口腔数据。
步骤42,根据原始口腔数据,分析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所述步骤42具体包括:
步骤421A,遍历正视图像数据中所有像素参数,确定分别位于上颌的第一牙位和位于下颌的第二牙位,并以对应于第一牙位的龈缘中点的坐标作为第一牙位的第一坐标,以对应于第二牙位的龈缘中点的坐标作为第二牙位的第二坐标。
步骤4221A,以第一坐标为起点,沿第二方向向远离第一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正视图像数据中的像素参数,得到表征第一牙位牙根隆起部的第一参考点以及与其对应的第一参考坐标。
步骤4222A,根据第一参考坐标和预设的沟底预测窗口,确定位于上前庭沟底的上沟底像素点,对应得到第一沟底坐标。
步骤4231A,以第二坐标为起点,沿第二方向向远离第二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正视图像数据中的像素参数,得到表征第二牙位牙根隆起部的第二参考点以及与其对应的第二参考坐标。
步骤4232A,根据第二参考坐标和沟底预测窗口,确定位于下前庭沟底的下沟底像素点,对应得到第二沟底坐标。
步骤424A,根据第一沟底坐标和第二沟底坐标,计算口腔特征数据中的前庭沟高度数据。
步骤43,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在该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具体示例中,将根据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确定第一沟底坐标和第二沟底坐标的过程拆分成了两步,也即先根据牙位的龈缘中点或其他位置特征点来确定对应牙位的牙根隆起部的位置,再根据牙根隆起部的位置确定沟底位置,从而能够根据龈缘中点将首先检索到的表征牙根隆起部的低灰度值点作为参考点,防止沟底像素点的检索过分依赖于低灰度区间范围而导致的误差。此时,用于遍历检索牙根隆起部处低灰度值点的低灰度区间范围可以具有更大的区间长度。
结合图11所示,所述沟底预测窗口的长度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D2,第一方向D1为中切牙的宽度延伸方向,第一坐标点为c1,第二坐标点为c2,第一参考坐标点为p1,第二参考坐标点为p2,第一沟底坐标点为d1,第二沟底坐标点为d2,所述沟底预测窗口的长度为Δw。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沟底预测窗口的长度Δw为1mm至2mm其中之一。所述沟底预测窗口长度Δw的选取可以根据牙位在颌面上的位置来确定,优选可以将位于上颌的牙位所对应的沟底预测窗口的长度设置的较小,将位于下颌的牙位所对应的沟底预测窗口的长度设置的较大,从而符合一般口内组织的结构。所述沟底预测窗口长度Δw的选取也可以根据口腔内腔整体的大小,和/或口内组织发育的情况进行确定。
当然,该第二具体示例的提出,并不意味着第二实施例中所有确定第一沟底坐标和第二沟底坐标的方案,均需要先确定第一参考坐标和第二参考坐标。如前所述,同样可以将低灰度区间范围的长度设置得较短,或采用其他实施方式来直接确定位于前庭沟底的低灰度值像素点,此点应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场景下,或者根据所述口腔器械的类型能够选择和确定地,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牙弓宽度数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包括正视图像数据、上颌仰视图像数据和下颌俯视图像数据至少其中之一。在此基础上,如图4和图12所示,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三实施例,该第三实施例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41,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原始口腔数据。
步骤42,根据原始口腔数据,分析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所述步骤42具体包括:
步骤421B,遍历原始口腔数据中所有像素参数,确定位于第一颌面的第三牙位和第四牙位,并以对应于第三牙位的龈缘中点的坐标作为第三牙位的第三坐标,以对应于第四牙位的龈缘中点的坐标作为第四牙位的第四坐标。
步骤422B,以第三坐标为起点,向远离第三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原始口腔数据中的像素参数,得到表征第三牙位牙根隆起部的第三参考点以及与其对应的第三参考坐标。
步骤423B,以第四坐标为起点,向远离第四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原始口腔数据中的像素参数,得到表征第四牙位牙根隆起部的第四参考点以及与其对应的第四参考坐标。
步骤424B,根据第三参考坐标和第四参考坐标,计算口腔特征数据中的牙弓宽度数据。
步骤43,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其中,第一颌面为上颌或下颌至少其中之一。如此,可以选择性分析指向某种口内组织的牙弓宽度数据,并据此匹配合适的口腔器械信息。其中,用于计算牙弓宽度数据的口内组织可以是牙根隆起部,也可以用重要性更高的前庭沟替代性地作为计算牙弓宽度数据的口内组织。此时,整体的方法流程在于:根据具有牙弓宽度检测需求的目标器械类型信息,确定目标口内组织为前庭沟或牙根隆起部,并确定原始口腔数据为正视图像数据、上颌仰视图像数据或下颌俯视图像数据;在原始口腔数据上分析得到表征前庭沟分布占用情况或牙根隆起部分布占用情况的牙弓宽度数据作为口腔特征数据;根据牙弓宽度数据在目标器械信息库中遍历,得到最匹配的口腔器械信息。
本实施例中确定第三坐标和第四坐标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坐标和所述第二坐标相类似地,同样可以是分别以对应牙位处龈缘中点的坐标作为表征牙位特征位置的坐标。此外,确定第三牙位、第四牙位的方法,以及判断像素点是否位于牙根隆起部的判据,也即得到的第三参考坐标和第四参考坐标的方式,也可以与前文提供的,获得第一牙位的位置情况、第二牙位的位置情况、第一参考坐标和第二参考坐标的技术方案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但应当注意地,本实施例与前文提供的实施例不同地,以第三坐标或第四坐标遍历对应的第三参考坐标和第四参考坐标的遍历方向,不限定为牙齿的长度延伸方向或牙中线延伸方向,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牙弓宽度数据通常并不能在切牙位所在区域获取得到,而在前磨牙或磨牙区域处,牙根隆起部与对应牙位的龈缘中点的连线可能与牙中线延伸方向或牙齿的长度延伸方向具有夹角。此时,在具有高精度要求的环境下,当原始口腔数据为正视图像数据时,可以设定颌面左侧牙位按照牙中线延伸方向与牙中线延伸方向顺时针旋转15°的方向之间的方向至少其中之一,进行对应牙位的参考坐标的检索;可以设定颌面右侧牙位按照牙中线延伸方向与牙中线延伸方向逆时针旋转15°的方向之间的方向至少其中之一,进行对应牙位的参考坐标的检索。在没有高精度要求的环境下,当原始口腔数据为正视图像数据时,当然也可以与前文提供的实施方式相类似地,以第三坐标或第四坐标为起点,沿牙齿的长度延伸方向或牙中线延伸方向来确定对应的参考坐标。
另一方面,当原始口腔数据为上颌仰视图像数据或下颌俯视图像数据时,其牙齿的长度延伸方向是难以确定的。此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以龈缘中点与咬合面中心点之间连线的延伸方向,向远离牙冠或该咬合面中心点的方向遍历检索;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确定上颌仰视图像或下颌俯视图像中,左侧远端牙位(通常为左侧第二磨牙位)的龈缘中点,与右侧远端牙位(通常为右侧第二磨牙位)的龈缘中点之间连线的中点作为模型参考中心点,如此,可以以龈缘中点与模型参考中心点之间连线的延伸方向,向远离牙冠或该模型参考中心点的方向遍历检索。值得注意地,当原始口腔数据为上颌仰视图像数据或下颌俯视图像数据时,牙位的龈缘中点指代牙位上背离软腭(或所述模型参考中心点)的外侧龈缘的中点。
在该第三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定义中切牙长度延伸方向或牙中线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D2,定义中切牙宽度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D1,第三坐标点为c3,第四坐标点为c4,第三参考坐标点为p3,第四参考坐标点为p4。基于此,可以根据第三参考坐标点p3和第四参考坐标点p4来计算牙弓宽度数据。具体地,可以直接以第三参考坐标点p3与第四参考坐标点p4的连线,在第一方向D1上的投影的长度或坐标差值(在第三参考坐标和第四参考坐标指向的坐标系中至少一个坐标轴沿第一方向D1延伸时),直接作为牙弓宽度数据;也可以分别以第三参考坐标点p3和第四参考坐标点p4为起点找到对应的沟底像素点,而后以沟底像素点的连线,在第一方向D1上的投影长度值或坐标差值。当然,在上述任一种技术方案之下,均可以包括与前文提供技术方案相对应的,查找指定牙位直接计算以及遍历所有牙位筛选最大值两种方式。
可以理解地,图13中的左图为另一口腔三维模型的正视图像的示意图,图13中的右图为根据该正视图像形成的工程图或线图。
值得说明地,虽然该第三实施例主要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根据牙根隆起部的位置来计算牙弓宽度数据,但本发明并不排斥利用前庭沟的位置来计算牙弓宽度数据。基于此,所述步骤422B还存在对应的步骤422B’:以第三坐标为起点,向远离第三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原始口腔数据中像素的灰度值,确定对应于第三牙位且位于前庭沟底的第三沟底像素点,对应得到第三沟底坐标;所述步骤423B还存在对应的步骤423B’:以第四坐标为起点,向远离第四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原始口腔数据中像素的灰度值,确定对应于第四牙位且位于前庭沟底的第四沟底像素点,对应得到第四沟底坐标;所述步骤424B还存在对应的步骤424B’:根据第三沟底坐标和第四沟底坐标,计算口腔特征数据中的牙弓宽度数据。
如图4、图12和图14所示,基于上述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三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所述第三实施例的一具体示例。所述具体示例中其他步骤与前文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相同,步骤中具体的特征、解释和对应的技术效果可以参照前文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但特别地,所述具体示例中对所述步骤424B提供了细化的实施方式,也即在该具体示例中,所述步骤424A具体可以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4241B,根据第三参考坐标和预设的沟底预测窗口,确定位于前庭沟底的沟底像素点的第三沟底坐标。
步骤4242B,根据第四参考坐标和预设的沟底预测窗口,确定位于前庭沟底的沟底像素点的第四沟底坐标。
步骤4243B,根据第三沟底坐标和第四沟底坐标,计算口腔特征数据中的牙弓宽度数据。
其中,所述沟底预测窗口的长度为0mm-2mm。
在该第三实施方式的一具体示例中,将步骤424B拆分成了两个阶段,也即先根据参考坐标确定沟底坐标,然后根据沟底坐标最终确定牙弓宽度数据。相比于直接根据参考坐标确定牙弓宽度数据的实施方式而言,更能够贴合前庭沟底的特征,在口腔器械为口面肌屏障时,更符合生产制造的需求;相比于直接确定沟底坐标来确定牙弓宽度数据的实施方式而言,能够防止低灰度区间范围过窄导致的漏检,提高识别的准确度。
结合图13所示,第三沟底坐标点d3对应于第三参考坐标点p3和第三坐标点c3,第四沟底坐标点d4对应于第四参考坐标点p4和第四坐标点c4。基于此,还进一步存在着根据选定牙位估计最大宽度值来表征牙弓宽度值,或遍历所有牙位,筛选最大的宽度值来表征牙弓宽度值等实施方式。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牙位表征牙列中一侧磨牙所在位置,所述第四牙位表征牙列中另一侧磨牙所在位置。基于此,所述步骤4243B可以具体包括步骤:计算所述第三沟底坐标和所述第四沟底坐标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得到所述牙弓宽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中切牙的宽度延伸方向。
利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仅对两个牙位处的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估计得到较为准确的前庭沟高度数据。所述第三牙位可以进一步是右侧远端牙位,并通常具体是右侧第二磨牙,所述第四牙位可以进一步是左侧远端牙位,并通常具体是左侧第二磨牙。所述第三牙位和所述第四牙位可以同时处于上颌,从而正视图像中的区域部位会更为平整,所述第三牙位和所述第四牙位也可以同时处于下颌,从而正视图像中的区域部位会更为完整。当然,对于上颌仰视图像数据而言,第三牙位和第四牙位必然同时处于上颌,对于下颌俯视图像数据而言,第三牙位和第四牙位必然同时处于下颌。
当然,在根据第三坐标直接确定第三沟底坐标,根据第四坐标直接确定第四沟底坐标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将第三牙位和第四牙位限定为磨牙的特征同样适用,也即所述步骤4243B同样可以作为所述步骤424B’的具体步骤之一。
当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遍历位于第一颌面上的所有牙位,从而实现对所述牙弓宽度数据的计算。也即,所述步骤4243B还可以具体包括如图14所示的下述步骤。
步骤51B,遍历原始口腔数据中所有位于第一颌面的牙位,分别计算对应的沟底坐标,得到包含第三沟底坐标和第四沟底坐标的第一沟底坐标集合。
步骤52B,根据第一沟底坐标集合,计算在第一方向上最大的坐标差值,得到牙弓宽度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中切牙的宽度延伸方向。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运算精度。对于其中的具体计算方式,可以是拟合分布曲线来计算的,也可以是迭代遍历以牙中线为对称轴的所有沟底坐标,形成若干“点对”后分别计算坐标差值而最终筛选得到的。值得注意地,由于步骤4243B能够适用于步骤424B’中,因此作为步骤4243B具体步骤的步骤51B、步骤52B及其具体步骤,同样能够作为步骤424B’的具体步骤之一,下文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该针对计算所述牙弓宽度数据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52B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一种细化的实施步骤,如图14所示,在该细化的实施步骤下,所述步骤52B中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521B,根据第一沟底坐标集合,拟合第一沟底分布曲线,并计算第一沟底分布曲线中,以牙中线为对称轴相互对称的沟底坐标在第一方向上的坐标差值,得到若干组牙弓宽度值。
步骤522B,遍历得到若干组牙弓宽度值中数值最大的一组牙弓宽度值,提取并作为牙弓宽度数据。
在该细化的实施步骤中,优选采用拟合沟底分布曲线的方式进行牙弓宽度数据的计算,从而增强对应口腔器械与口内组织的匹配程度,并在拟合过程中进行插值,防止过渡段数据缺失导致的计算结果不准的问题。
结合图15所示,可以根据第一沟底坐标集合拟合第一沟底分布曲线L1,若确定所述第一颌面为下颌时,该第一沟底分布曲线L1对应为前文所述的下沟底分布曲线Ld。此时,可以在第一沟底分布曲线L1上计算相对于牙中线轴对称的两个沟底坐标在第一方向D1上的坐标差值来表征牙弓宽度值,从而筛选得到牙弓宽度值最大的一组(对应图中两个“圆点”)作为牙弓宽度数据ΔW。此外,若确定所述第一颌面为上颌时,该第一沟底分布曲线L1对应为前文所述的上沟底分布曲线Lu,此时可以筛选得到牙弓宽度值最大的一组沟底坐标值,分别为第三沟底坐标点d3和第四沟底坐标点d4,从而计算两者在第一方向D1上的坐标差值,得到牙弓宽度数据。其中,第三沟底坐标点d3对应于第三坐标点c3,第四沟底坐标点d4对应于第四坐标点c4。
可以理解地,图15中的左图为另一口腔三维模型的正视图像的示意图,图15中的右图为根据该正视图像形成的工程图或线图。
对于上述任一种技术方案,原始口腔数据当然可以是如图16中左图所示的上颌仰视图像数据,也可以是如图16中右图所示的下颌俯视图像数据。对于左图而言,第一方向为D1,第二方向为D2,第三坐标点为c3’,是对应于第三牙位相对于软腭一侧靠外的龈缘中点,第四坐标点为c4’,是对应于第四牙位相对于软腭一侧靠外的龈缘中点,基于此,相对于所述咬合面中心点或所述模型参考中心点继续向外遍历,可以分别得到对应的第三沟底坐标点d3’和第四沟底坐标点d4’。进一步地,适用上述任一种技术方案,最终得到牙弓宽度数据ΔW′。具体地,对于拟合分布曲线的实施方式,在以仰视角度观察上颌口内组织时,切牙可能会将对应的沟底像素点遮挡住,此时,可以以牙冠唇面边缘中点、龈缘中点直接替换对应的沟底像素点,从而对于此部分拟合得到图16中的上切牙唇面边缘分布曲线ΔLu,并与上沟底分布曲线(对应于图15中的Lu)中其他部分共同组成所述第一沟底分布曲线(对应于图15中的L1);也可以跳过无法遍历得到切牙部分沟底像素点,直接根据两侧能够得到沟底像素点的位置的沟底坐标点进行分布曲线拟合,从而在切牙部位形成上分布曲线补偿段ΔLu′,并进一步与上沟底分布曲线(对应于图15中的Lu)中其他部分共同组成所述第一沟底分布曲线(对应于图15中的L1)。
对于右图而言,第一方向为D1,第二方向为D2,第三坐标点为c3”,第四坐标点为c4”,基于此,可以分别得到对应的第三沟底坐标点d3”和第四沟底坐标点d4”。进一步地,适用上述任一种技术方案,最终得到牙弓宽度数据ΔW″。对于切牙遮挡部分的处理,同样可以拟合下切牙唇面边缘分布曲线ΔLd或下分布曲线补偿段ΔLd′,从而与下沟底分布曲线(对应于图15中的Ld)中其他部分共同组成所述第一沟底分布曲线(对应于图15中的L1)。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场景下,或者根据所述口腔器械的类型能够选择和确定地,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包括前庭沟,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牙弓弧度数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包括上颌仰视图像数据和下颌俯视图像数据至少其中之一。在此基础上,如图4和图17所示,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四实施例,该第四实施例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41,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原始口腔数据。
步骤42,根据原始口腔数据,分析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所述步骤42具体包括:
步骤421C,遍历原始口腔数据中所有像素参数,确定位于第一颌面的所有牙位,并以对应于牙位的龈缘中点作为牙位的起始特征点。
步骤422C,以起始特征点为起点,向远离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原始口腔数据中的像素参数,确定位于前庭沟底的低灰度值点,得到对应于所有牙位的所有沟底像素点。
步骤423C,根据沟底像素点,拟合前庭沟底分布曲线,并计算前庭沟底分布曲线的弧度,得到牙弓弧度数据。
步骤43,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颌面为上颌或下颌至少其中之一。如此,可以选择性分析指向某种口内组织的牙弓弧度数据,并据此匹配合适的口腔器械信息。其中,用于计算牙弓弧度数据的口内组织可以是牙根隆起部,但优选为前庭沟,具有较为均匀的外形。此时,整体的方法流程在于:根据具有牙弓弧度检测需求的目标器械类型信息,确定目标口内组织为前庭沟,并确定原始口腔数据为上颌仰视图像数据或下颌俯视图像数据;在原始口腔数据上分析得到表征前庭沟分布占用情况的牙弓弧度数据作为口腔特征数据;根据牙弓弧度数据在目标器械信息库中遍历,得到最匹配的口腔器械信息。
本实施例中确定牙位、确定牙位对应的起始特征点以及确定沟底像素点的技术方案,可以与前文中任何一种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类似;本实施例中在确定沟底像素点过程中远离牙位牙冠的方向,以及拟合前庭沟底分布曲线的技术方案,可以与前文提供的基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实施例中对应部分技术方案相类似。与前文提供的实施例不同地,本实施例中需要遍历多个牙位来拟合前庭沟底分布曲线,并且最终需要根据该分布曲线计算弧度,从而得到牙弓弧度数据。所述牙弓弧度数据,可以是针对前庭沟底分布曲线整体的最近似圆弧的弧度值、曲率、曲率半径或分布曲线上各点到所述模型参考中心点的距离等,也可以是针对前庭沟底分布曲线部分的上述参数,例如考虑到中切牙部分具有最大的突出幅度,考虑到第二磨牙部分对佩戴舒适性影响较大,从而仅采集并拟合中切牙位或第二磨牙位所对应的前庭沟底分布曲线,来计算对应的牙弓弧度数据。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原始口腔数据可以是如图18中左图所示的上颌仰视图像数据,也可以是如图18中右图所示的下颌俯视图像数据。对于左图而言,第一方向为D1,第二方向为D2,起始特征点为c,沟底像素点为d,从而拟合得到的前庭沟底分布曲线中的上沟底分布曲线Lu(与图15中的Lu相对应)。而对于其中被切牙遮挡的沟底像素点,同样可以通过拟合上切牙唇面边缘分布曲线ΔLu或形成上分布曲线补偿段ΔLu′来解决,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右图而言,第一方向为D1,第二方向为D2,起始特征点为c,沟底像素点为d,从而拟合得到的前庭沟底分布曲线中的下沟底分布曲线Ld(与图15中的Ld相对应)。而对于其中被切牙遮挡的沟底像素点,同样可以通过拟合下切牙唇面边缘分布曲线ΔLd或形成下分布曲线补偿段ΔLd′来解决,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场景下,或者根据所述口腔器械的类型能够选择和确定地,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包括牙根隆起部,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牙弓弧度数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包括上颌仰视图像数据和下颌俯视图像数据至少其中之一。在此基础上,如图4和图19所示,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五实施例,该第五实施例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41,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原始口腔数据。
步骤42,根据原始口腔数据,分析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所述步骤42具体包括:
步骤421C,遍历原始口腔数据中所有像素参数,确定位于第一颌面的所有牙位,并以对应于牙位的龈缘中点作为牙位的起始特征点。
步骤422C’,以起始特征点为起点,向远离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原始口腔数据中的像素参数,确定位于牙根隆起部的低灰度值点,得到对应于所有牙位的所有参考特征点。
步骤423C’,根据参考特征点,拟合牙根隆起分布曲线,并计算牙根隆起分布曲线的弧度,得到牙弓弧度数据。
步骤43,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颌面为上颌或下颌至少其中之一。如此,可以选择性分析指向牙根隆起部的牙弓弧度数据,并据此匹配合适的口腔器械信息。其中,对上颌仰视图像数据或下颌俯视图像进行牙根隆起部的曲线拟合,能够得到更为合适的外围曲线,便于制造匹配度更高的口腔器械。此时,整体的方法流程在于:根据具有牙弓弧度检测需求的目标器械类型信息,确定目标口内组织为牙根隆起部,并确定原始口腔数据为上颌仰视图像数据或下颌俯视图像数据;在原始口腔数据上分析得到表征前庭沟分布占用情况的牙弓弧度数据作为口腔特征数据;根据牙弓弧度数据在目标器械信息库中遍历,得到最匹配的口腔器械信息。
本实施例中确定牙位、确定牙位对应的起始特征点以及确定沟底像素点的技术方案,可以与前文中任何一种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类似;本实施例中在确定沟底像素点过程中远离牙位牙冠的方向,以及拟合前庭沟底分布曲线的技术方案,可以与前文提供的基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实施例中对应部分技术方案相类似。本实施例中遍历牙位的数量设置,以及对牙弓弧度数据的定义,可以与前文提供的基于本实施方式的第四实施例中对应部分技术方案相类似。对于拟合出曲线的具体形态,以及切牙遮挡沟底像素点的特殊情况,同样可以参照所述第四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场景下,或者根据所述口腔器械的类型能够选择和确定地,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包括唇系带,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唇系带宽度数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包括正视图像数据。在此基础上,如图4和图20所示,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六实施例,该第六实施例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41,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原始口腔数据。
步骤42,根据原始口腔数据,分析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所述步骤42具体包括:
步骤421D,遍历正视图像数据中所有像素参数,确定位于第一颌面的左中切牙位、右中切牙位和牙中线,根据左中切牙位确定左边界线,并根据右中切牙位确定右边界线。
步骤422D,分别遍历位于牙中线和左边界线之间的第一系带区域中的低灰度值点,以及位于牙中线和右边界线之间的第二系带区域中的低灰度值点,对应得到第一系带坐标集合和第二系带坐标集合。
步骤423D,根据第一系带坐标集合和第二系带坐标集合,计算得到唇系带宽度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颌面为上颌或下颌至少其中之一。如此,可以选择性分析指向唇系带的唇系带宽度数据,并据此匹配合适的口腔器械信息。此时,整体的方法流程在于:根据具有唇系带宽度检测需求的目标器械类型信息,确定目标口内组织为唇系带,并确定原始口腔数据为正视图像数据;在原始口腔数据上分析得到表征唇系带分布占用情况的唇系带宽度数据作为口腔特征数据;根据唇系带宽度数据在目标器械信息库中遍历,得到最匹配的口腔器械信息。
本实施例中确定牙位的方法,特别是判断左中切牙位和右中切牙位,可以与前文提供的任一种技术方案类似,此处不再赘述。但本实施例与前文提供的实施例不同地,由于本实施例是根据左中切牙位和右中切牙位划定遍历范围后,在划定的范围之间进行低灰度值点的检索,因此遍历的方向可以不再是第二方向、牙中线延伸方向、牙齿的长度延伸方向或远离牙冠方向等,而是优选沿第一方向或中切牙的宽度延伸方向进行。当然,本实施例不排斥仍然沿对应牙位龈缘上不同点向远离牙冠方向遍历的技术方案。并且,由于唇系带中凹陷部分相对于中切牙位牙冠的切端在垂直于颌面(或称,垂直于中切牙唇面所在平面)方向上的距离,小于等于沟底像素点距离对应牙位牙冠的切端在垂直于颌面(或称,垂直于中切牙唇面所在平面)方向上的距离,因此,用于确定唇系带的低灰度区间范围的长度可以设置得较短,或采用上述其他实施方式来直接确定对应的低灰度值点。
此外,所述根据左中切牙位确定左边界线的过程,可以具体为检索得到左中切牙位上的龈缘中点,以该龈缘中点做平行于牙中线的直线,从而得到所述左边界线;所述根据右中切牙位确定右边界线的过程,可以具体为检索得到右中切牙位上的龈缘中点,以该龈缘中点做平行于牙中线的直线,从而得到所述右边界线。换言之,所述左边界线平行于所述牙中线,且所述左中切牙位的龈缘中点落在所述左边界线上,所述右边界线平行于所述牙中线,且所述右中切牙位的龈缘中点落在所述右边界线上。当然,由于边界线位于中切牙上,所述对边界线与牙中线平行的限定,还可以替换表述成边界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方向为牙齿的长度延伸方向。
具体地,结合图21所示,依照FDI牙位表示法,所述第一颌面为上颌时,左中切牙位指向21号牙齿所在位置,也即图中的上颌左中切牙位1121,右中切牙位指向11号牙齿所在位置,也即图中的上颌右中切牙位1111,所述第一颌面为下颌时,左中切牙位指向31号牙齿所在位置,也即图中的下颌左中切牙位1131,右中切牙位指向41号牙齿所在位置,也即图中的下颌右中切牙位1141。
优选地,可以将牙中线m0、左边界线b1、左中切牙位牙冠上位于牙中线和左边界线之间的龈缘部分,以及正视图像中口腔模型上位于牙中线和左边界线之间的边缘部分共同围设形成的区域,定义为所述第一系带区域S1;也可以将牙中线m0、右边界线b2、右中切牙位牙冠上位于牙中线和右边界线之间的龈缘部分,以及正视图像中口腔模型上位于牙中线和右边界线之间的边缘部分共同围设形成的区域,定义为所述第二系带区域S2。
在该第六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颌面是上颌时,定义牙中线为m0,根据上颌左中切牙位1121确定的左边界线为b1,根据上颌右中切牙位1111确定的右边界线为b2,对第一系带区域S1和第二系带区域S2进行低灰度值点遍历后,可以至少得到左上系带坐标点t2和右上系带坐标点t1,进而,根据所有系带坐标点形成对应的系带坐标集合,以计算唇系带宽度数据。对应地,在所述第一颌面是下颌时,根据下颌左中切牙位1131可以确定左下系带坐标点t3,根据下颌右中切牙位1141可以确定右下系带坐标点t4,同样能够计算对应于下颌唇系带的唇系带宽度数据。可以理解地,图21中的左图为另一口腔三维模型的正视图像的示意图,图21中的右图为根据该正视图像形成的工程图或线图。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423D中所述唇系带宽度数据的计算方法,可以是通过拟合分布曲线来计算得到的。基于此,所述步骤423可以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4231D,根据所述第一系带坐标集合和所述第二系带坐标集合,分别拟合第一系带分布曲线和第二系带分布曲线,并计算所述第一系带分布曲线和所述第二系带分布曲线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得到若干组系带宽度值;
步骤4232D,遍历得到所述若干组系带宽度值中数值最大的一组系带宽度值,提取并作为所述唇系带宽度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中切牙的宽度延伸方向。
继续结合图21所示,在所述第一颌面是上颌时,可以根据若干左上系带坐标点t2构成的第一系带坐标集合,来拟合第一系带分布曲线Lt1,并可以根据若干右上系带坐标点t1构成的第二系带坐标集合,来拟合第二系带分布曲线Lt2。在所述第一颌面是下颌时,可以根据若干左下系带坐标点t3构成的第一系带坐标集合,来拟合对应的第一系带分布曲线Lt1’,并可以根据若干右下系带坐标点t4构成的第二系带坐标集合,来拟合第二系带分布曲线Lt2’。
对于步骤4232D中选取数值最大的系带宽度值作为唇系带宽度数据,可以采用前文所述的任何一种实施方式来进行筛选和提取。举例而言,可以在第一系带分布曲线和第二系带分布曲线上,分别提取在牙中线的延伸方向上具有相同位置的系带坐标点,形成“点对”,然后计算所有“点对”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从而以数值最大的距离作为所述唇系带宽度数据。当然,在替换实施前文提供的其他诸如连线投影、坐标差值等实施方式后,能够衍生出更多其他实施方式。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场景下,或者根据所述口腔器械的类型能够选择和确定地,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包括牙颌面,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颌面突出幅度数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包括左视图像数据和右视图像数据至少其中之一。在此基础上,如图4和图22所示,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七实施例,该第七实施例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41,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原始口腔数据。
步骤42,根据原始口腔数据,分析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所述步骤42具体包括:
步骤421E,遍历原始口腔数据中所有像素参数,确定位于上颌的第一切牙和位于下颌的第二切牙,并根据第一切牙和第二切牙的边界低灰度值点,拟合第一切牙和第二切牙共同形成的颌面突出曲线。
步骤422E,计算颌面突出曲线的弧度,得到颌面突出幅度数据。
步骤43,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如此,可以选择性分析指向牙颌面的牙颌面突出幅度数据,并据此匹配合适的口腔器械信息。此时,整体的方法流程在于:根据具有牙颌面突出幅度检测需求的目标器械类型信息,确定目标口内组织为牙颌面,并确定原始口腔数据为左视图像数据或右视图像数据;在原始口腔数据上分析得到表征牙颌面分布占用情况的牙颌面突出幅度数据作为口腔特征数据;根据牙颌面突出幅度数据在目标器械信息库中遍历,得到最匹配的口腔器械信息。
本实施例中确定牙位、确定牙位对应的起始特征点以及确定沟底像素点的技术方案,可以与前文中任何一种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类似。与前文提供的实施例不同地,本实施例中并非根据牙位特征位置坐标来找其他对应的口内组织的位置,而是直接以牙位所在的牙冠作为目标进行边界特征的提取。对于图23中左图的左视图像数据而言,其记载了牙列左侧及相关的其他口内组织的结构,对于图23中右图的右视图像数据而言,其记载了牙列右侧及相关的其他口内组织的结构。基于此,可以对应提取左视图像中最靠近图像左侧的低灰度值点,以表征左视图像数据中口腔模型的边界点,从而体现颌面左侧的突出幅度;并可以对应提取右视图像中最靠近图像右侧的低灰度值点,以表征右视图像数据中口腔模型的边界点,从而体现颌面右侧的突出幅度。
所述第一切牙优选可以是上颌中切牙,也即从远端牙位(通常为下颌第二磨牙)开始计数的第七个牙位指向的牙齿,所述第二牙位优选可以是下颌中切牙,也即从远端牙位(通常为下颌第二磨牙)开始计数的第七个牙位。基于此,不仅可以通过灰度值的判断来确定第一切牙和第二切牙的边界点,还可以基于切牙牙冠所形成的凸包范围来确定边界点。当然,在颌面畸形或智齿(又称,第三磨牙)露出等特殊情况下,完全依靠对灰度值的分析同样能够得到颌面上最靠近唇部一侧的牙冠情况。
对于图23中左图而言,所述第一切牙可以是上颌左中切牙位1121和上颌左侧切牙位1122中更靠近图像左侧的牙齿,所述第二切牙可以是下颌左中切牙位1131和下颌左侧切牙位1132中更靠近图像左侧的牙齿,在第一切牙和第二切牙上,可以确定若干边界低灰度值点e2,从而拟合得到颌面突出曲线Le2。对于图23中右图而言,所述第一切牙可以是上颌右中切牙位1111和上颌右侧切牙位1112中更靠近图像右侧的牙齿,所述第二切牙可以是下颌右中切牙位1141和下颌右侧切牙位1142中更靠近图像右侧的牙齿,在第一切牙和第二切牙上,可以确定若干边界低灰度值点e1,从而拟合得到颌面突出曲线Le1。其中,颌面突出曲线Le1或Le2可以是图中所示严格贴合牙冠的曲线,也可以是粗拟合生成的近似圆弧的曲线
所述颌面突出幅度数据,可以是颌面突出曲线整体或部分的弧度、曲率或曲率半径,在一种特殊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是颌面突出曲线上最靠近边界的点与远端牙位(例如,上颌第二磨牙咬合面中心点、龈缘中点或对应的上沟底像素点,或者下颌第二磨牙咬合面中心点、龈缘中点或对应的下沟底像素点)之间的距离值。其中,所述最靠近边界的点,从图像中的位置层面可以界定为,位于左视图像中最靠近左侧的低灰度值点,和/或位于右视图像中最靠近右侧的低灰度值点;从坐标的层面可以界定为,在坐标系原点位于图像左上角,且x轴正方向向右的情况下,位于左视图像中x坐标值最小的低灰度值点,和/或位于右视图像中x坐标值最大的低灰度值点。
如图24所示,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八实施例,该第八实施例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41,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原始口腔数据。
步骤42,根据原始口腔数据,分析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
步骤43,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所述步骤43具体包括:
步骤431,根据预设的加权规则,对口腔特征数据中不同类型的数据设定权重,并计算加权特征数据;
步骤432,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以加权特征数据为基准在空间维度层面向上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如此,能够根据所述加权规则,更有侧重地匹配口腔器械信息。对应于不同的目标器械类型,预设的加权规则也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对于矫治器或保持器而言,颌面突出幅度数据和其他牙冠特征是制备时更为重要的,应当对其赋予更大的权重;又例如对于口面肌屏障而言,前庭沟高度数据、牙弓宽度数据或牙弓弧度数据是制备时更为重要的,则应当对其赋予更大的权重。
优选地,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前庭沟高度数据和牙弓弧度数据,所述加权规则设定所述前庭沟高度数据的权重大于所述牙弓弧度数据的权重。例如,可以设定前庭沟高度数据的权重为0.7,并设定牙弓弧度数据的权重为0.3。如此,能够优先保证口腔器械不会向前庭沟一侧过分顶出。此处应当注意地,牙弓弧度数据和牙弓宽度数据均是反应牙列在牙合平面维度上的数据,因此,上述牙弓弧度数据同样可以替换为牙弓宽度数据。
作为优选地,所述口腔特征数据还包括颌面突出幅度数据,所述加权规则设定所述牙弓弧度数据的权重大于所述颌面突出幅度数据的权重。如此,在纳入对颌面突出幅度的考虑的同时,不会使其过分影响口腔器械信息的匹配而模糊重点。可以理解地,所述口腔特征数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唇系带宽度数据,所述加权规则设定所述颌面突出幅度数据的权重大于所述唇系带宽度数据的权重。
基于上述任何一种实施方式、实施例或具体示例,对于所述步骤43及其衍生步骤,根据构成所述口腔器械的数据需求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具体实施方式之间的组合。例如在一种应用情境下,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牙弓宽度数据、前庭沟高度数据、唇系带宽度数据、颌面突出幅度数据和牙弓弧度数据至少其中之一。一方面,上述不同的口腔特征数据可以是根据前文提供的任何一种技术方案所计算得到的,也即针对步骤43的不同实施方式及其组合,对应于针对步骤41和步骤42的不同实施方式及其组合。另一方面,针对上述不同的口腔特征数据,步骤43中对于所述空间维度的对比和判定,同样存在区别,具体而言,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3可以具体包括下述相互独立或可以进行组合的细化步骤。
步骤43A,根据所述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器械信息库中,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大于牙弓宽度数据的所有器械信息,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对应的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步骤43B,根据所述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器械信息库中,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大于前庭沟高度数据的所有器械信息,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对应的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步骤43C,根据所述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器械信息库中,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大于唇系带宽度数据的所有器械信息,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对应的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步骤43D,根据所述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器械信息库中,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大于颌面突出幅度数据的所有器械信息,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对应的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步骤43E,根据所述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器械信息库中,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小于牙弓弧度数据的所有器械信息,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对应的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如此,匹配得到的口腔器械信息,在牙弓宽度层面上,不至于与远端牙位的牙冠、牙根隆起部或前庭沟底干涉,并足以实现前文对间距差值大于等于3mm的需求;在前庭沟高度层面,能够与前庭沟充分接触,提升口面肌训练的效果;在唇系带宽度层面,能够避免压迫唇系带;在牙弓弧度层面,能够避免过分挤压牙列及相关软组织。
对于上述细化步骤或细化步骤之间的组合,其在实现遍历筛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应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案来实现。例如,在需要遍历对应指标的数值较大的所有器械信息时,可以采用向上取整法;在需要遍历对应指标的数值较小的所有器械信息时,可以采用向下取整法。具体而言,对于所述步骤43A、所述步骤43B、所述步骤43C和所述步骤43D而言,可以包括下述进一步细化的步骤。
步骤430A,采用向上取整法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大于所述牙弓宽度数据的所有器械特征数据。
步骤430B,采用向上取整法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大于所述前庭沟高度数据的所有器械特征数据。
步骤430C,采用向上取整法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大于所述唇系带宽度数据的所有器械特征数据。
步骤430D,采用向上取整法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大于所述颌面突出幅度数据的所有器械特征数据。
步骤4301,确定在数值上最接近于对应的口腔特征数据的器械特征数据,根据所述器械特征数据确定所述口腔器械信息。
而对于所述步骤43E而言,可以包括下述进一步细化的步骤。
步骤430E,采用向下取整法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大于所述牙弓弧度数据的所有器械特征数据。
步骤4301,确定在数值上最接近于对应的口腔特征数据的器械特征数据,根据所述器械特征数据确定所述口腔器械信息。
采用向上取整法或向下取整法,能够更好地适应现有口腔器械的尺寸型号,也减缓了对器械信息库中数据量的需求。对于向上取整法,举例而言,在器械信息库中存储有针对口腔特征数据A为30mm的口腔器械信息B,以及针对口腔特征数据A为31mm的口腔器械信息b,经过计算得到的实际口腔特征数据A为30.2mm,则可以利用向上取整法处理30.2mm这一数据,从而与口腔特征数据A为31mm的口腔器械信息b形成匹配。相对地,可以利用向下取整法处理30.2mm这一数据,从而与口腔特征数据A为30mm的口腔器械信息B形成匹配。
可以理解地,上述对不同口腔特征数据进行不同取整方法的配置,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佩戴舒适程度或减少对模型的磨损,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此,能够想到对于其他口腔特征数据采用其他取整方法或遍历方法的技术方案,均能够被认为是在本发明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启示下产生的。
优选地,所述口腔器械信息包括口面肌训练器信息、口呼吸矫正器信息和隐形矫治器信息中至少一种。所述隐形矫治器可以是CN213098442U号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的带舌导器的隐形矫治器。
优选地,所述“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所述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所述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可以具体包括:接收并根据目标个人信息、临床诊断信息至少其中之一,以及所述口腔特征数据,确定所述口腔器械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个人信息包括年龄和性别至少其中之一,所述临床诊断信息包括第一口面肌群训练不足标记。
例如,在一种情况下,可以利用目标个人信息和/或临床诊断信息进行口腔器械信息的局部微调,换言之,精细化确定口腔器械信息中的局部信息。诸如,当临床诊断信息包含“唇肌训练不足”标记,基于此,可以在口腔特征数据的基础上,增加口腔器械信息中指向前牙区域的厚度,从而增加器械治疗效果。
在另一种情况下,可以利用目标个人信息和/或临床诊断信息进行舒适性调整。诸如,当目标个人信息包含“年龄5岁”的年龄信息,基于此,可以在口腔特征数据的基础上,缩小口腔器械信息中指向器械外轮廓区域的面积,防止外轮廓边缘与唇面干涉而影响佩戴舒适度。又如,基于“年龄5岁”的年龄信息,可以在口腔特征数据的基础上,调整口腔器械信息中的材料柔软度,选取包含柔软度较高的材料信息的口腔器械信息。
如图25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该方法对应的应用程序或指令,可以搭载于上述存储介质和/或上述口腔器械信息生成系统300中,以实现口腔器械信息生成的技术效果。所述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61,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原始口腔数据。
步骤62,根据原始口腔数据,分析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
步骤63,在预设的多组器械信息库中,根据口腔特征数据分别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口腔特征数据的多组口腔器械信息。
其中,所述多组器械信息库存储有多种类型的口腔器械所对应的口腔器械信息。如此,能够以目标口内组织信息作为输入,在多个器械信息库中检所得到与该口内组织信息的口腔特征数据相匹配的多种口腔器械信息,从而提供用户或医疗工作者更多样化的选择。
举例而言,在输入前庭沟作为目标口内组织信息时,可以对应于原始口腔数据提取其前庭沟高度数据作为口腔特征数据,从而在诸如指向口面肌屏障的第一器械信息库,以及指向牙颌畸形矫治器的第二器械信息库中,分别检索得到第一口腔器械信息和第二口腔器械信息,以输出并供用户选择。
对于该实施方式,对步骤61、步骤62和步骤63的细化技术方案,可以分别应用上文对步骤41、步骤42和步骤43的技术方案中至少部分,从而对应地,形成该实施方式的多种实施例、具体示例、细化步骤或优选方案。
例如,如图25所示,本发明进一步提供对应于该另一实施方式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牙弓宽度数据、前庭沟高度数据、唇系带宽度数据、颌面突出幅度数据和牙弓弧度数据至少其中之一。具体地,该实施例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61,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原始口腔数据。
步骤62,根据原始口腔数据,分析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
步骤63,在预设的多组器械信息库中,根据口腔特征数据分别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口腔特征数据的多组口腔器械信息。所述步骤63具体包括:
步骤630,在预设的多组器械信息库中,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大于牙弓宽度数据和/或前庭沟高度数据和/或唇系带宽度数据和/或颌面突出幅度数据的所有器械信息,和/或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小于牙弓弧度数据的所有器械信息,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对应的口腔特征数据,且与多组器械信息库对应的多组口腔器械信息。
如此,提供了细化的步骤63,以对应不同的口腔特征数据,采用不同的遍历方法来确定匹配效果更好的口腔器械信息。
需要说明地,不论针对上述步骤41至步骤43及其衍生步骤,还是针对上述步骤61至步骤63及其衍生步骤,本发明在牙弓宽度数据、前庭沟高度数据、唇系带宽度数据、颌面突出幅度数据和牙弓弧度数据共计五个层面上均提供了不同层次的细化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多种实施例之间,并不必然相互独立。具体地,单个实施例可以借鉴其他实施例中部分内容以完善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例如对于牙弓宽度数据同样可以直接根据龈缘中点遍历前庭沟像素点,而不经过遍历牙根隆起部处像素点的步骤;多个实施例之间也可以相互组合从而形成更为完整全面的实施例,例如至少可以将上述五个层面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实施例,从而在五个或更多维度上匹配得到更佳的口腔器械信息。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口腔器械成型方法,该方法对应的应用程序或指令,可以搭载于上述存储介质中,也可以搭载于与上述存储介质相独立的其他存储介质中,并且该方法对应的应用程序或指令,也可以集成在上述口腔器械信息生成系统中,当然也可以搭载于一个新的口腔器械成型系统中,以实现口腔器械成型的技术效果。基于此,一方面,本发明能够提供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口腔器械成型方法,能够形成对应的存储介质和口腔器械成型系统;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口腔器械成型方法,可以具体包括步骤:执行一种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得到口腔器械信息;根据所述口腔器械信息,生成口腔器械。
值得注意地,虽然前文在描述口腔器械部分提到了,所述口腔器械是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所生成的口腔器械信息所构建的,但可以理解地,本发明在提出该口腔器械成型方法后,所述口腔器械当然也可以是根据该口腔器械成型方法构建的。
优选地,对于所述“执行一种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得到口腔器械信息”,可以进一步采用本文所述任一种技术方案提供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来实现。举例而言,如图2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口腔器械成型方法可以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41,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原始口腔数据。
步骤42,根据原始口腔数据,分析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
步骤43,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步骤70,根据口腔器械信息,生成口腔器械。
如此,最终构建的口腔器械具有更好的贴合度和使用感。一方面,步骤41至步骤43的具体步骤可以参见前文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另一方面,上述步骤41至步骤43,当然可以替换为步骤61至步骤63,从而根据多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一个或多个口腔器械。
继续如图26所示,本发明在该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口腔器械成型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前文提供的实施方式相同,步骤中具体的特征、解释和对应的技术效果可以参照前文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特别地,该实施例对步骤70提供了细化的实施方式,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71,根据口腔器械信息,生成并输出口腔器械单据。
步骤72,接收并根据口腔器械单据,生成口腔器械。
优选地,口腔器械单据在生成口腔器械之前,还可以发送至医疗系统一侧供医疗工作者确认,并在确认后再发送至制造商管理系统,进行后续的口腔器械生成步骤。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通过采集并针对性提取口腔内部各个特征,根据得到的口腔特征数据在预先建立好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进行先检索,从而根据口腔特征数据与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数据的匹配情况,确定了符合目标器械类型且对应于口腔内部特征的口腔器械信息;整个过程针对性地根据目标器械类型和口腔特征数据,生成对应的口腔器械信息,不仅能够根据患者口内组织的实际情况,匹配最合适的口腔器械信息,避免人工介入导致误差产生和成本上升等问题,实现全过程自动化,还能够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的需求,选择或选择性获得必要的原始特征数据,从而有针对性地完成转换和特征提取步骤,从而简化运算逻辑、提高运算速度,并快速生成医护工作者和生产厂商所实际需要的口腔器械信息。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8)

1.一种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原始口腔数据;
根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分析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
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所述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所述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原始口腔数据”,具体包括:
获取并根据口腔硅胶模型和/或口腔扫描模型,建立口腔三维模型;
根据所述口腔三维模型,确定至少指向所述目标口内组织的原始口腔数据;或者,
获取并根据口内图像数据,确定至少指向所述目标口内组织的原始口腔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口腔三维模型,确定至少指向所述目标口内组织的原始口腔数据”,具体包括:
遍历并判断所述口腔三维模型是否满足预设的完整性条件;
若不满足,则获取与所述口腔三维模型相对应的口内图像数据,根据所述口内图像数据和所述口腔三维模型,重新拟合并根据所述目标口内组织的特征,确定至少指向所述目标口内组织的原始口腔数据;
所述“根据口内图像数据,确定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原始口腔数据”,具体包括:
遍历并判断所述口内图像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完整性条件;
若不满足,则获取与所述口内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口腔三维模型,根据所述口内图像数据和所述口腔三维模型,重新拟合并根据所述目标口内组织的特征,确定至少指向所述目标口内组织的原始口腔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原始口腔数据”,具体包括:
获取口内图像数据,以及与其对应的口腔三维模型;其中,所述口腔三维模型根据口腔硅胶模型和/或口腔扫描模型建立得到;
根据所述口内图像数据和所述口腔三维模型,拟合并根据所述目标口内组织的特征,确定至少指向所述目标口内组织的原始口腔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接收根据所述目标口内组织识别并裁剪后形成的标准三维模型,以所述标准三维模型的边缘特征数据作为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至少部分;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接收根据所述目标口内组织识别并裁剪后形成的标准口内图像,以所述标准口内图像的边缘特征数据作为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至少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根据所述目标口内组织识别并裁剪后形成的标准三维模型”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口腔三维模型输入到预设的区域识别神经网络模型中,得到所述标准三维模型;
在所述“接收根据所述目标口内组织识别并裁剪后形成的标准口内图像”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口内图像数据输入到预设的区域识别神经网络模型中,得到所述标准口内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包括前庭沟,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前庭沟高度数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包括正视图像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分析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具体包括:
遍历所述正视图像数据中所有像素参数,确定分别位于上颌的第一牙位和位于下颌的第二牙位,并以对应于所述第一牙位的龈缘中点的坐标作为所述第一牙位的第一坐标,以对应于所述第二牙位的龈缘中点的坐标作为所述第二牙位的第二坐标;
以所述第一坐标为起点,沿第二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一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所述正视图像数据中的像素参数,确定位于上前庭沟底的上沟底像素点,对应得到第一沟底坐标;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牙齿的长度延伸方向;
以所述第二坐标为起点,沿第二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二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所述正视图像数据中的像素参数,确定位于下前庭沟底的下沟底像素点,对应得到第二沟底坐标;
根据所述第一沟底坐标和所述第二沟底坐标,计算所述口腔特征数据中的所述前庭沟高度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牙位表征中切牙所在位置,所述第二牙位表征侧切牙所在位置,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沟底坐标和所述第二沟底坐标,计算所述口腔特征数据中的所述前庭沟高度数据”,具体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沟底坐标和所述第二沟底坐标在牙中线延伸方向上的距离,得到所述前庭沟高度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沟底坐标和所述第二沟底坐标,计算所述口腔特征数据中的所述前庭沟高度数据”,具体包括:
遍历所述正视图像数据中所有位于上颌的牙位,分别计算对应的沟底坐标,得到包含所述第一沟底坐标的上沟底坐标集合;
遍历所述正视图像数据中所有位于下颌的牙位,分别计算对应的沟底坐标,得到包含所述第二沟底坐标的下沟底坐标集合;
根据所述上沟底坐标集合和所述下沟底坐标集合,计算得到所述前庭沟高度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上沟底坐标集合和所述下沟底坐标集合,计算得到所述前庭沟高度数据”,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上沟底坐标集合和所述下沟底坐标集合,分别拟合上沟底分布曲线和下沟底分布曲线,并计算所述上沟底分布曲线和所述下沟底分布曲线在牙中线延伸方向上的距离,得到若干组沟底间距值;
遍历得到所述若干组沟底间距值中数值最大的一组沟底间距值,提取并作为所述前庭沟高度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所述第一坐标为起点,沿第二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一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所述正视图像数据中的像素参数,确定位于上前庭沟底的上沟底像素点,对应得到第一沟底坐标”,具体包括:
以所述第一坐标为起点,沿第二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一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所述正视图像数据中的像素参数,得到表征第一牙位牙根隆起部的第一参考点以及与其对应的第一参考坐标;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坐标和预设的沟底预测窗口,确定位于上前庭沟底的所述上沟底像素点,对应得到第一沟底坐标;
所述“以所述第二坐标为起点,沿第二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二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所述正视图像数据中的像素参数,确定位于下前庭沟底的下沟底像素点,对应得到第二沟底坐标”,具体包括:
以所述第二坐标为起点,沿所述第二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二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所述正视图像数据中的像素参数,得到表征第二牙位牙根隆起部的第二参考点以及与其对应的第二参考坐标;
根据所述第二参考坐标和所述沟底预测窗口,确定位于下前庭沟底的所述下沟底像素点,对应得到所述第二沟底坐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沟底预测窗口的长度为1mm-2m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牙弓宽度数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包括正视图像数据、上颌仰视图像数据和下颌俯视图像数据至少其中之一;
所述“根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分析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具体包括:
遍历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所有像素参数,确定位于第一颌面的第三牙位和第四牙位,并以对应于所述第三牙位的龈缘中点的坐标作为所述第三牙位的第三坐标,以对应于所述第四牙位的龈缘中点的坐标作为所述第四牙位的第四坐标;其中,所述第一颌面为上颌或下颌至少其中之一;
以所述第三坐标为起点,向远离所述第三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的像素参数,得到表征第三牙位牙根隆起部的第三参考点以及与其对应的第三参考坐标;
以所述第四坐标为起点,向远离所述第四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的像素参数,得到表征第四牙位牙根隆起部的第四参考点以及与其对应的第四参考坐标;
根据所述第三参考坐标和所述第四参考坐标,计算所述口腔特征数据中的所述牙弓宽度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三参考坐标和所述第四参考坐标,计算所述口腔特征数据中的所述牙弓宽度数据”,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参考坐标和预设的沟底预测窗口,确定位于前庭沟底的沟底像素点的第三沟底坐标;
根据所述第四参考坐标和预设的沟底预测窗口,确定位于前庭沟底的沟底像素点的第四沟底坐标;
根据所述第三沟底坐标和所述第四沟底坐标,计算所述口腔特征数据中的所述牙弓宽度数据;
其中,所述沟底预测窗口的长度为0mm-2mm。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牙位表征牙列中一侧磨牙所在位置,所述第四牙位表征牙列中另一侧磨牙所在位置,所述“根据所述第三沟底坐标和所述第四沟底坐标,计算所述口腔特征数据中的所述牙弓宽度数据”,具体包括:
计算所述第三沟底坐标和所述第四沟底坐标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得到所述牙弓宽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中切牙的宽度延伸方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三沟底坐标和所述第四沟底坐标,计算所述口腔特征数据中的所述牙弓宽度数据”,具体包括:
遍历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所有位于所述第一颌面的牙位,分别计算对应的沟底坐标,得到包含所述第三沟底坐标和所述第四沟底坐标的第一沟底坐标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沟底坐标集合,计算在第一方向上最大的坐标差值,得到所述牙弓宽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中切牙的宽度延伸方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沟底坐标集合,计算在第一方向上最大的坐标差值,得到所述牙弓宽度数据”,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沟底坐标集合,拟合第一沟底分布曲线,并计算所述第一沟底分布曲线中,以牙中线为对称轴相互对称的沟底坐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坐标差值,得到若干组牙弓宽度值;
遍历得到所述若干组牙弓宽度值中数值最大的一组牙弓宽度值,提取并作为所述牙弓宽度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包括前庭沟,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牙弓弧度数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包括上颌仰视图像数据和下颌俯视图像数据至少其中之一;
所述“根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分析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具体包括:
遍历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所有像素参数,确定位于第一颌面的所有牙位,并以对应于牙位的龈缘中点作为牙位的起始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颌面为上颌或下颌至少其中之一;
以所述起始特征点为起点,向远离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的像素参数,确定位于前庭沟底的低灰度值点,得到对应于所有牙位的所有沟底像素点;
根据所述沟底像素点,拟合前庭沟底分布曲线,并计算所述前庭沟底分布曲线的弧度,得到所述牙弓弧度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包括牙根隆起部,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牙弓弧度数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包括上颌仰视图像数据和下颌俯视图像数据至少其中之一;
所述“根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分析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具体包括:
遍历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所有像素参数,确定位于第一颌面的所有牙位,并以对应于牙位的龈缘中点作为牙位的起始特征点;其中,所述第一颌面为上颌或下颌至少其中之一;
以所述起始特征点为起点,向远离牙位牙冠的方向遍历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的像素参数,确定位于牙根隆起部的低灰度值点,得到对应于所有牙位的所有参考特征点;
根据所述参考特征点,拟合牙根隆起分布曲线,并计算所述牙根隆起分布曲线的弧度,得到所述牙弓弧度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包括唇系带,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唇系带宽度数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包括正视图像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分析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具体包括:
遍历所述正视图像数据中所有像素参数,确定位于第一颌面的左中切牙位、右中切牙位和牙中线,根据所述左中切牙位确定左边界线,并根据所述右中切牙位确定右边界线;其中,所述第一颌面为上颌或下颌至少其中之一;
分别遍历位于所述牙中线和所述左边界线之间的第一系带区域中的低灰度值点,以及位于所述牙中线和所述右边界线之间的第二系带区域中的低灰度值点,对应得到第一系带坐标集合和第二系带坐标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系带坐标集合和所述第二系带坐标集合,计算得到所述唇系带宽度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边界线平行于所述牙中线,且所述左中切牙位的龈缘中点落在所述左边界线上,所述右边界线平行于所述牙中线,且所述右中切牙位的龈缘中点落在所述右边界线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系带坐标集合和所述第二系带坐标集合,计算得到所述唇系带宽度数据”,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系带坐标集合和所述第二系带坐标集合,分别拟合第一系带分布曲线和第二系带分布曲线,并计算所述第一系带分布曲线和所述第二系带分布曲线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得到若干组系带宽度值;
遍历得到所述若干组系带宽度值中数值最大的一组系带宽度值,提取并作为所述唇系带宽度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中切牙的宽度延伸方向。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口内组织包括牙颌面,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颌面突出幅度数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包括左视图像数据和右视图像数据至少其中之一;
所述“根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分析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具体包括:
遍历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所有像素参数,确定位于上颌的第一切牙和位于下颌的第二切牙,并根据所述第一切牙和所述第二切牙的边界低灰度值点,拟合所述第一切牙和所述第二切牙共同形成的颌面突出曲线;
计算所述颌面突出曲线的弧度,得到所述颌面突出幅度数据。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所述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所述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具体包括:
根据预设的加权规则,对所述口腔特征数据中不同类型的数据设定权重,并计算加权特征数据;
根据所述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以所述加权特征数据为基准在空间维度层面向上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所述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其中,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前庭沟高度数据和牙弓弧度数据,所述加权规则设定所述前庭沟高度数据的权重大于所述牙弓弧度数据的权重。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口腔特征数据还包括颌面突出幅度数据,所述加权规则设定所述牙弓弧度数据的权重大于所述颌面突出幅度数据的权重。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牙弓宽度数据、前庭沟高度数据、唇系带宽度数据、颌面突出幅度数据和牙弓弧度数据至少其中之一;
所述“根据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所述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所述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器械类型,确定并在预设的器械信息库中,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大于牙弓宽度数据和/或前庭沟高度数据和/或唇系带宽度数据和/或颌面突出幅度数据的所有器械信息,和/或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小于牙弓弧度数据的所有器械信息,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对应的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大于牙弓宽度数据和/或前庭沟高度数据和/或唇系带宽度数据和/或颌面突出幅度数据的所有器械信息,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对应的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具体包括:
采用向上取整法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大于所述牙弓宽度数据和/或所述前庭沟高度数据和/或所述唇系带宽度数据和/或所述颌面突出幅度数据的所有器械特征数据;
确定在数值上最接近于对应的口腔特征数据的器械特征数据,根据所述器械特征数据确定所述口腔器械信息;
所述“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小于牙弓弧度数据的所有器械信息,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对应的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具体包括:
采用向下取整法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大于所述牙弓弧度数据的所有器械特征数据;
确定在数值上最接近于对应的口腔特征数据的器械特征数据,根据所述器械特征数据确定所述口腔器械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口腔器械信息包括口面肌训练器信息、口呼吸矫正器信息和隐形矫治器信息中至少一种。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预设的目标器械信息库中,根据所述口腔特征数据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所述口腔特征数据的口腔器械信息”,具体包括:
接收并根据目标个人信息、临床诊断信息至少其中之一,以及所述口腔特征数据,确定所述口腔器械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个人信息包括年龄和性别至少其中之一,所述临床诊断信息包括第一口面肌群训练不足标记。
30.一种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至少指向目标口内组织的至少一组原始口腔数据;
根据所述原始口腔数据,分析所述目标口内组织在内腔空间维度的分布占用情况,得到至少一组口腔特征数据;
在预设的多组器械信息库中,根据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分别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所述口腔特征数据的多组口腔器械信息;其中,所述多组器械信息库存储有多种类型的口腔器械所对应的口腔器械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包括牙弓宽度数据、前庭沟高度数据、唇系带宽度数据、颌面突出幅度数据和牙弓弧度数据至少其中之一;
所述“在预设的多组器械信息库中,根据所述口腔特征数据分别进行遍历,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所述口腔特征数据的多组口腔器械信息”,具体包括:
在预设的多组器械信息库中,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大于牙弓宽度数据和/或前庭沟高度数据和/或唇系带宽度数据和/或颌面突出幅度数据的所有器械信息,和/或遍历在对应指标的数值上小于牙弓弧度数据的所有器械信息,确定在空间维度上最接近于对应的口腔特征数据,且与所述多组器械信息库对应的多组口腔器械信息。
32.一种口腔器械信息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应用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所述存储器上所存放的应用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29任一项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步骤。
33.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应用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29任一项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的步骤。
34.一种口腔器械,其特征在于,配置为依据口腔器械信息构建而成,所述口腔器械信息根据权利要求1-29任一项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而生成。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口腔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口腔器械用于训练口面肌功能和/或用于治疗口呼吸。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口腔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口腔器械包括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所述原始口腔数据中包括分别对应的左侧远端牙根隆起部和右侧远端牙根隆起部;
所述左侧端部和所述右侧端部的间距,与所述左侧远端牙根隆起部和所述右侧远端牙根隆起部的间距的差值,大于等于3mm。
37.一种口腔器械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执行权利要求1-29任一项所述的口腔器械信息生成方法,得到口腔器械信息;
根据所述口腔器械信息,生成口腔器械。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口腔器械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口腔器械信息,生成口腔器械”,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口腔器械信息,生成并输出口腔器械单据;
接收并根据所述口腔器械单据,生成所述口腔器械。
CN202211209813.2A 2022-09-30 2022-09-30 口腔器械及其信息生成方法、成型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4749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09813.2A CN115474903A (zh) 2022-09-30 2022-09-30 口腔器械及其信息生成方法、成型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09813.2A CN115474903A (zh) 2022-09-30 2022-09-30 口腔器械及其信息生成方法、成型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4903A true CN115474903A (zh) 2022-12-16

Family

ID=84394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09813.2A Pending CN115474903A (zh) 2022-09-30 2022-09-30 口腔器械及其信息生成方法、成型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7490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8636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a dental treatment difficulty in digital treatment planning
EP2134290B1 (en) Computer-assisted creation of a custom tooth set-up using facial analysis
US11045281B2 (en) Digital orthodontic setup using a prescribed ideal arch form
US11678955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rthodontic treatment planning
CN111261287B (zh) 一种种植方案设计方法及系统、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07063980A1 (ja) 口腔内パノラマ画像撮像装置、口腔内パノラマ画像撮像システム
KR20200046843A (ko) 치아 교정 임상 빅데이터를 이용한 투명 교정 모델 설정 장치, 그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KR20200000704A (ko) 치과용 서지컬 가이드 설계 방법, 이를 위한 장치, 및 이를 기록한 기록매체
KR100419380B1 (ko) 컴퓨터를 이용한 치열 교정기의 제조 방법
CN112451151B (zh) 一种利用混合现实技术的正畸模型建立方法
CN111727022B (zh) 用于将患者的牙列的三维模型与患者的面部图像对准的方法
EP3998985B1 (en) Virtual articulation in orthodontic and dental treatment planning
CN113130071A (zh) 一种评估牙齿隐形矫治难度、优化牙移动路径的方法及系统
CN115474903A (zh) 口腔器械及其信息生成方法、成型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US20210104039A1 (en) Segmentation device
KR102506836B1 (ko) 치아 배열 디자인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2474299B1 (ko) 디지털 의치 디자인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2347493B1 (ko) 치아 배열 디자인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3397585B (zh) 基于口腔cbct和口扫数据的牙体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5565684A (zh) 口腔结构信息生成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口腔器械
CN116269850A (zh) 一种自动化排牙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30129859A (ko) 치과교정 자동진단 방법
KR20220129349A (ko) 대상 치아에 대한 모델링 데이터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