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4739A - 包括加强结构的鞋底、具有这种鞋底的鞋以及制造这种物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包括加强结构的鞋底、具有这种鞋底的鞋以及制造这种物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4739A
CN115474739A CN202210607700.1A CN202210607700A CN115474739A CN 115474739 A CN115474739 A CN 115474739A CN 202210607700 A CN202210607700 A CN 202210607700A CN 115474739 A CN115474739 A CN 1154747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e
members
stiffening
reinforcing
mids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077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克·布伦斯
罗比·帕特森
丹尼尔·鲁伊斯
哈里·迈尔斯
沃兰迪·培林
山姆·福雷斯特
乔森·巴特尔
托拜厄斯·比格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idas AG
Original Assignee
Adida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idas AG filed Critical Adidas AG
Publication of CN115474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47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3/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the use
    • A43B3/0036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the use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shape or design
    • A43B3/0073Y-shap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41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with a part of the sole being flexible, e.g. permitting articulation or tor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026Composites, e.g. carbon fibre or aramid fibre; the sole, one or more sole layers or sole part being made of a composi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12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A43B13/125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idsole or middle layer
    • A43B13/127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idsole or middle layer the midsole being multi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43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provided with wedged, concave or convex end portions, e.g. for improving roll-off of the foot
    • A43B13/145Convex portions, e.g. with a bump or projection, e.g. 'Masai' type sho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1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1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 A43B13/183Leaf sp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1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 A43B13/185Elasticated plates sandwiched between two interlocking components, e.g. thrus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7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features of the material, e.g. foam, non liquid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5/00Footwear for sporting purposes
    • A43B5/06Running shoes; Track sho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7/00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 A43B7/14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 A43B7/1405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 A43B7/141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7/00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 A43B7/14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 A43B7/1405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 A43B7/1415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under the foot
    • A43B7/1425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under the foot situated under the ball of the foot, i.e. the joint between the first metatarsal and first phalan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7/00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 A43B7/14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 A43B7/1405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 A43B7/1415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under the foot
    • A43B7/1435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under the foot situated under the joint between the fifth phalange and the fifth metatarsal bo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7/00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 A43B7/14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 A43B7/1405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 A43B7/1415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under the foot
    • A43B7/1445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under the foot situated under the midfoot, i.e. the second, third or fourth metatars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DMACHINES, TOOLS, EQUIPMENT OR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REPAIRING FOOTWEAR
    • A43D31/00Machines for making or inserting shank stiffeners
    • A43D31/02Machines for making shank stiffe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5/00Producing footwear
    • B29D35/12Producing parts thereof, e.g. soles, heels, uppers, by a moulding technique
    • B29D35/14Multilayered parts
    • B29D35/142So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鞋,特别是跑鞋的鞋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鞋底的鞋,特别是跑鞋。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物品的方法。提供了一种用于鞋、特别是跑鞋的鞋底,其包括至少在鞋底的前半部延伸的至少两个加强构件,以及也至少在鞋底的前半部延伸的至少两个叶片构件。加强构件在鞋底内限定第一层,并且叶片构件在鞋底内限定第二层,其中第一层和第二层在竖直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彼此移位。

Description

包括加强结构的鞋底、具有这种鞋底的鞋以及制造这种物品 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鞋,特别是跑鞋的鞋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鞋底的鞋,特别是跑鞋。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物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鞋底通常具有许多不同的功能,例如缓冲在脚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以及提供附着摩擦力以避免穿着者的脚打滑。鞋底通常所起的作用是为穿着者的脚提供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从而减少了使脚踝扭曲或其它类型的损伤的危险,例如足底筋膜的损伤或肌肉过载等。鞋底的另一功能,特别是对于如跑鞋的效能鞋类(performance footwear)来说,是为了促进力从运动员的腿通过他们的脚到地面的良好传递和高效的跑步方式,以改善运动员的效能。
为了解决跑鞋中的上述稳定性和效能问题,已经考虑了鞋芯垫片元件、扭转系统、补强板等。然而,这些结构的一个缺点是它们导致鞋具有高刚性和刚度,导致跑步体验不是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还观察到,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鞋类结构不能适应脚中的特定解剖结构标志。这种结构倾向于人为地将脚限制和约束在一个平面上,在跑步时仅允许固定程度的运动和不自然的蹬离(push-off)。这可能导致以从长远来看可能导致不适或甚至受伤的方式张紧或使用腿部和脚中的关节。
另一方面,从US 6,968,637 B1中已知一种具有从连接构件延伸的五个稳定构件的稳定元件。然而,该稳定元件主要位于中足区域。这必然伴有在鞋底的脚趾离地区域支撑不足的问题,例如,当在跑步期间动态地和能量有效地蹬离脚时,这是一个重要因素。
US 2005/0268489 A1描述了一种弹性鞋提升装置,其包括一系列由杆稳定并整体模制到鞋底结构中的杠杆。
EP 1906783 B1描述了一种鞋底,其包括至少三个细长元件,细长元件在鞋底的水平面内纵向定向并适于响应鞋底纵向张力的增加而增加刚性。
US 6,502,330 B1描述了一种鞋底,其包括闭环形式的加强构件,该加强构件围绕脚跟搁置在其上的区域,并以沿鞋底的两个边缘延伸的两个分支的形式向前延伸,至少延伸到第一和第五跖骨头的区域。
基于该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鞋、特别是跑鞋的鞋底的加强结构,其改进并克服了上述已知结构的至少一些缺点。本发明的一个特别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强结构,其允许更好地考虑穿着者的脚的生理学,并且其有助于自然和愉快的跑步体验,并且有助于降低受伤的风险。本发明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这种加强结构和/或鞋底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不同(但可组合)方面处理了上述问题,并且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鞋的鞋底。
特别地,鞋底可以用于跑鞋中。然而,鞋底也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鞋,特别是其它类型的运动鞋,并且其使用不限于跑鞋。例如,鞋底可以用于田径运动鞋、跳远运动鞋、短跑或短距离场地赛运动鞋、跨栏运动鞋、中或长距离场地赛运动鞋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鞋底包括在鞋底的前半部延伸的至少两个加强构件,其中加强构件适于由在步态周期期间作用在鞋底上的力独立地偏转。
可能希望在脚的脚趾区域周围提供足够的刚度和缓冲以减少移动和疲劳,并且还希望在跖趾关节(MTP关节)和第1跖骨处提供足够的刚度和缓冲以避免应力过载。通过在鞋底的前半部延伸,加强构件可以充分地支撑和稳定在跑步期间处于高负荷下的脚趾和脚趾关节,从而有助于减少关键解剖学标志和肌肉群上的过载。
加强构件可以进一步有助于减少跑步期间产生的偏心功,这又可以有助于减少运动员损失的能量,这可以减少MTP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髋关节处做的功。所做的功越少意味着对这种鞋的穿着者的疲劳越少,过载或过度使用的伤害越少。不同于先前已知的刚性或现有技术中的整体元件,加强构件还可以迎合脚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学。
此外,当一起作用时,加强构件还可以提供稳定平台以供脚在其上着地,从而给予使用者平稳的跑步体验。例如,可以通过加强构件的刚性杆状或管状结构来获得稳定性。
总之,根据本发明的加强构件考虑了人脚结构及其解剖结构,以提供生物力学保护、运动和简易性。换句话说,本发明从人脚本身得到它的灵感:通过补充脚的自然形状和解剖结构,它改善了脚与地面的接触面,增加了滚动的平稳性并减小了冲击力,从而减少了脚的结构和肌肉群上的过载。这可以帮助穿着者实现更平滑和更自然的跑步步态。
此外,通过具有多个加强构件并且使各个加强构件独立地对步态周期期间产生的力进行反应和响应,与使用简单的单个加强元件相比,可以更详细地控制加强构件的加强功能并使加强功能适应跑步者的特定需要。单独的加强构件可以迎合脚中的特定解剖学标志,例如每个单独的跖骨结构。例如,每个加强构件的刚度可以迎合这些解剖学标志。总之,使用单独和/或彼此结合作用的单独的加强构件,可以允许在纵向方向上稳定鞋底和鞋,同时还允许在跑步时的步态周期的支撑相期间脚、脚踝和周围的子结构的生物力学上优选的移动。
使用所公开的加强构件的另一个好处是,它们可以允许脚在更多控制的情况下从外侧移动到内侧,反之亦然,其中加强构件可以优选地悬挂在诸如软泡沫材料的中底材料中。由于每个加强构件元件可以独立于另一个加强构件元件移动,脚将不会快速地移动和扭曲,而是提供了“受控的自由度”。以下类推可用于进一步阐述这种效果:当使用五个手指弹奏钢琴时,每个手指可以敲击一个键而不按下其它键,因此可以以较慢的速度并且以对每个键的较大控制来进行从左到右的移动。另一方面,如果使用单个整体结构,例如平的杆或板,而不是五个单独的手指,则几乎不能对按压多少键进行控制,并且实际上,很可能仅可能同时按压所有的各个键。类似地,借助于本发明的单独的加强构件,每个构件可以在跑步期间从外侧到内侧单独地被激活,以产生平稳且稳定的载运(ride),而整体结构立即激活,因此可能是较不稳定的且提供较少的可控性。
在该位置处,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加强构件,不同的几何形状和横截面形状是可能的。横截面形状也可沿给定加强构件的不同区段变化和/ 或其可在不同的加强构件之间变化。加强构件的可能的横截面形状或加强构件的区段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棱形、梯形、正方形、矩形,并且加强构件可以是杆状/管状或板状(或包含具有这种形状的区段),如将在本文件的剩余部分中更详细地讨论的。
每个加强构件可以包括非线性区段。
在此上下文中,“非线性”意味着不沿着直线延伸。换句话说,每个加强构件可以具有弯曲或弯折的区段。例如,纽结或急弯也是可能的,但通常是较不优选的。
对于具有例如圆形横截面的加强构件,如何确定它们是否遵循直线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对于具有不同横截面的加强构件,例如下面进一步讨论的板状加强构件,术语“加强构件的流线(flow-line)”将在下面用于描述加强构件的一般形状和几何形状。给定加强构件的流线可以被认为是穿过加强构件的“中心”(或者如果加强构件的横截面形状在加强构件的不同区段上变化,则穿过加强构件的每个区段的中心)的线。
从数学上讲,不考虑加强构件的横截面形状而限定加强构件的流线的更严格的方法是,例如,将加强构件纵向分成多个恒定厚度的切片(例如,厚度为1mm、或2mm、或5mm等,取决于期望的精确度),确定每个切片的质心并用点标记,将加强构件拼接在一起,然后连接所有如此确定的点。然后,所得到的线可以被认为是加强构件的流线。虽然上述过程原则上可以通过实际将加强构件切割成块来“实际地(physically)”执行,但是通常将采用计算机模拟来“虚拟地”执行该操作而不必破坏加强构件。为此目的合适的过程和设备(例如,3D扫描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并且在此将不进一步讨论。
于是,不管加强构件的横截面如何,非线性加强构件的中心线或流线都不遵循直线。
然而,除了一个或多个非线性区段之外,给定的加强构件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线性(即,直的)区段,或者整个加强构件可以是非线性的。线性和非线性区段也可以交替。此外,在鞋底内也可以组合具有和不具有这种直区段的加强构件。这些陈述仍然适用于以下讨论,其中讨论了加强构件的更具体的形状和几何结构,即使没有再次明确地重复。
在加强构件中使用非线性部分允许加强构件例如遵循脚部的一般形状和解剖结构,并因此提供脚部和周围子结构的足够的支撑、稳定性和引导,从而有助于防止受伤、关节过载和疲劳,并通常促进鞋底的良好的辗落行为。
例如,每个加强构件可以包括在鞋底的侧视图中具有凹形形状的区段(当鞋底以不受力的状态坐落在平坦的地面或桌子上而不弯曲或扭曲时,并且从内侧或后侧观看)。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凹形形状”被理解为类似于碗、或碟子、或勺子的形状,即,水将在其中聚集而不被排出的形状。
因此,从图中可以看出,加强构件可以在脚的前半部提供“碗形”或“碟形”或“勺形”,脚趾,特别是跖骨和跖趾关节(MTP关节)可以搁置在其中,从而避免例如压力点。此外,这种几何形状特别有助于允许跖骨和趾骨结构在支撑相中在解剖学上有效的位置中被引导,并且用于在脚趾离地时增加脚踝和地面之间的力矩臂。这种几何形状还减小了在每个MTP关节处衰减的制动力,并且可以在跑步期间的步态周期的支撑相期间帮助防止受伤。
为了进一步促进这些效果,加强构件可以在脚的整个前半部以平滑且连续的方式弯曲,例如,它们的几何形状(例如,如由它们的流线限定)可以遵循至少近似圆弧(对于不同的加强构件可能具有不同的弧/圆)。这可以允许在跑步期间从脚跟到脚趾的非常平滑的辗落或跨步,即滚动运动,因为圆是用于运动的非常有效的形状,并且因此提供非常有效的运动通道,因为它不费力地滚动。
每个加强构件可以具有包括相对于水平面的局部低点的形状,其中每个所述低点位于鞋底的前半部中。
术语“水平面”用于表示在鞋底位于平坦地面上并且不弯曲或扭曲的状态下,即在不受力的状态下,平行于平坦地面的平面。
例如,再次考虑上面限定的加强构件的流线,根据这里讨论的选项,这些流线中的每一个穿过鞋底的前半部中的局部低点。“局部”是指低点不是延伸区域,而是可识别的点。换句话说,在低点的两侧,加强构件向上移动。
每个所述低点可以位于鞋底的中足区域和脚趾区域之间的区域中。更特别地,每个所述低点可以位于MTP关节的区域中。
加强构件的低点对应于骨结构的低点,并且脚的解剖结构再次有助于为脚提供足够的支撑,并形成稳定的结构以减少跑步期间肌肉和肌腱的过载。
每个所述低点可以位于与由加强构件形成的结构的上侧相切的平面下方至少5mm的距离处,优选地至少8mm。
离该(概念上的)平面的距离描述了由加强构件在脚的前半部中形成的“碟子”的“深度”。该深度可以根据多个因素选择,例如鞋底的总体尺寸(通常,鞋底越大,深度越大)。然而,由于本发明使用单独的加强构件,每个单独的加强构件的深度也可以被独立地选择和适配,这可以允许鞋底的特性的特别精细调节的控制。所提及的最小值可以提供足够的深度,以确保舒适的穿着感觉并且避免疲劳,例如,并且它们还可以允许前足解剖结构“稳定(settle)”到由加强构件提供的加强结构中。低点的深度也可根据鞋底和鞋所提供的预期活动来调节。例如,对于需要或青睐更大稳定性的活动,可以选择更大的深度。可以进一步调节以低点的深度适应中底的期望堆叠高度,例如,如果需要较薄的中底,则低点的深度可以选择为稍微更小。
切面与每个所述低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同或至少近似相同,以在鞋底的整个宽度上提供恒定的辗落(roll-off)行为,这可以提高辗落和蹬离期间的稳定性,并且有助于避免例如前足关节的损伤和疲劳。
然而,切面与每个所述低点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取决于相应低点相对于鞋底的外侧边缘或内侧边缘的位置。
换句话说,每个低点的深度可以从内侧向外侧横跨鞋底变化。
在一个示例中,鞋底的内侧和外侧边缘上的低点的深度可以小于鞋底的中间,使得由加强构件提供的加强结构不仅在鞋底的侧视图中和在纵向方向上具有曲率,而且在内侧到外侧方向上也具有曲率。
在另一个示例中,低点的深度从内侧朝向外侧逐渐增加。这种结构可以是有利的,因为其可以允许更大的外部髋关节旋转角度,这可以通过最后的地面接触点增加臀肌活动。因此,它可以从下肢重新分配正功贡献,以提高跑步效率。这种形状还可以引导前足稍微更多地外翻,这可以改善大拇趾的活动并且允许压力中心在脚趾离地时在运动方向上具有更线性的平移。
总之,由于优选低点与脚的解剖学标志例如MTP关节的位置对准,如上所述,并且由于这些通常在位置和/或深度上因人而异,因此单独和独立地选择每个低点的位置和/或深度的选项提供了很大程度的可定制性,这对于使用本领域已知的整体稳定结构来实现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
每个加强构件的具有非线性形状的区段可以至少从鞋底的中足区域延伸到脚趾区域。
从脚趾到中足的区域对于脚趾离地或脚的蹬离特别重要,因此它特别地由本发明的鞋底的加强结构支撑。在该区域中避免直线,即,线性加强构件,有助于促进脚的自然辗落和蹬离运动,同时仍然提供必要的稳定性和刚度以允许下肢上的较小应力和疲劳,并且减少运动员所做的偏心功。
加强构件或至少其中一些加强构件也可向后延伸超过中足区域并进入鞋底的脚跟区域(还有下面对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讨论以获得关于这种可能性的更多细节)。
在该脚跟区域中,加强构件也可以是弯曲的和非线性的,或者它们可以是直的或至少更直,因为后足区域通常不会经历与中足和脚趾区域一样多的挠曲。因此,使用近似直的区段作为加强构件可以有益于在脚跟撞击期间提供高度的稳定性。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取决于鞋底的预期使用领域),加强构件不向后延伸超过跟骨的突出部也是优选的,因为与脚趾相比,脚跟可能需要更坚固的支撑。在脚跟区域,在支撑相主要有一个接触的骨,即跟骨,而在向前足区域过渡期间,这些骨通常彼此独立地起作用。因此,虽然支撑中足区域且特别是前足区域的各个加强构件适于彼此独立地移动,但它们可在脚跟区域中为更坚固的支撑结构留出空间,例如下面进一步讨论的载荷分布构件。
加强构件可以是板状构件。
在此上下文中,“板状”可指具有与构件的纵向和横向延伸相比小的垂直厚度。板状加强构件可以是有益的,因为它们提供了脚可以搁置在其上的大表面区域,从而为脚提供了良好的稳定性框架。
加强构件也可以是杆状和/或管状构件。
杆状或管状构件是例如具有(近似)圆形、椭圆形、棱形、梯形、正方形或矩形横截面的构件,其中横截面与构件的纵向延伸相比是小的。杆状构件可以被认为是大致实心的构件(即,主要由实心区段组成),而管状构件可以被认为是大致中空的构件(即,主要由中空区段组成)。
位于杆状/管状和板状之间的混合形状也是可能的,并且横截面形状也可以沿着给定的加强构件改变(例如,给定的构件可以具有杆状/管状的一个或多个区段以及板状的一个或多个区段)。此外,不是在给定鞋底内的所有加强构件必须是相同类型和形状,而是混合体也是可能的。
如上所述,加强构件可包括实心区段,并且加强构件也可以包括中空区段。同样,这可以沿着给定的加强构件变化,并且在这方面,不是给定鞋底内的所有加强构件都必须具有相同的结构。
使用中空区段,特别是用于圆形或椭圆形管状加强构件,可以允许提供特别轻重量的构造,同时仍然提供鞋底的必要程度的加强(例如,加固)。
另一方面,使用实心区段可以例如允许有目的地增加鞋底的某些区域或区段的重量,这可以用于平衡鞋底并改善在步态周期期间当鞋底经历多个阶段的不同方向的加速度时鞋底的动态行为。
加强构件的直径也可以在至少两个加强构件之间变化和/或至少一个加强构件的直径可以沿着所述加强构件变化。
换句话说,直径是加强构件的另一个参数,其可以改变并适于根据需要改变鞋底的动态行为。定位在脚趾离地期间(例如,在第一和第三脚趾和相应跖骨下方)承受较大力的位置处的加强构件可以例如具有更大的直径,以承受这样的力并且特别地在这些区域中提供高程度加强。
对于圆形横截面,直径的含义是清楚的。对于杆状或管状构件的其它类型的几何形状,直径可以例如是横跨这种构件的横截面的最小(或可替代地最大)距离。例如,对于椭圆形横截面,直径可以是椭圆的短轴(或可替代地长轴)的长度。对于板状加强构件,竖直厚度可以作为其直径的量度。
此外,如果相关构件的直径沿着它们的延伸范围变化,则关于直径的上述陈述可以例如适用于通过在其纵向延伸范围上对相应构件的直径求平均而获得的平均直径,或者适用于在鞋底内的特定位置处(例如,由穿过鞋底的特定截面平面限定)的相应构件的直径。
对于包含管状区段的加强构件,作为改变其直径之的补充或替代,其壁厚也可被修改和调整,以影响其物理特性(例如,其变形和刚度特性及其重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定实施例中,有五个加强构件,每个加强构件对应于相应的跖骨。这可以在从外侧到内侧脚趾离地的滚动期间提供解剖学支撑。
例如,五个加强构件可以大致在脚的跖骨下方延伸。然而,它们不需要精确地位于这些骨下方,而是还可以稍微偏移到一侧或不同侧(至少其中一些),例如以帮助鞋底的质心朝向大脚趾偏移,以获得最大的蹬离效率,或者提供更自然的流线,其更好地遵循脚的总体解剖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对应于第一和第三跖骨的加强构件可以具有比其余三个加强构件更高的挠曲刚度(deflection stiffness)。
这可以例如通过对应于第一和第三跖骨的加强构件实现,所述加强构件具有比其余三个加强构件更大的直径。
第一跖骨的增加的刚度是有益的,因为这通常是脚中五个跖骨的最大且最强的结构,因此在跑步期间必须施加并承受最高的力。另一方面,在跑步的步态周期的支撑相,脚中心的第三跖骨自然地位于压力中心周围,因此也受益于增加的支撑。
为了进一步促进由本发明提供的有益支撑,在第一跖骨下面的加强构件也可以延伸到中底单元的边缘,以增加踝关节和脚趾离地位置之间的距离,增加在前-后轴线(即纵向轴线)上的力矩臂。第一跖骨下方的加强构件还可以在大脚趾下方的区域具有扁平的或锥形的末端,以进一步促进这种效果。
加强构件可以包括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和/或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合适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示例例如为注入有碳纤维的聚酰胺材料,合适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示例例如为注入有玻璃纤维的聚酰胺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是优选的,因为它们提供了高稳定性和刚度,同时具有相对低的重量。
然而,用于加强构件的其它种类的材料,如金属、或木材、或注射模制的塑料材料也是可能的,并且被本发明所涵盖。
此外,材料组成可以在不同的加强构件之间和/或沿着给定的加强构件变化,这还可以允许将不同的物理特性赋予不同的加强构件或给定的加强构件的不同区段。
加强构件可以使用多种制造方法制造。这些方法的优选选项包括,例如:模制(例如,注射模制)、增材制造(例如,3D打印)或碳挤出。
下面给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制造方法的更多细节,该制造方法允许制造中空的管状加强构件。
至少两个加强构件还可以通过连接构件连接。
这可以有助于为由加强构件提供的整体加强结构提供一些额外的稳定性,例如在通常发生脚跟撞击的鞋跟区域。然而,由该连接构件提供的连接可以仅是补充的,其意义在于,其不阻碍或至少不完全否定加强构件独立地对在步态周期期间作用于加强构件上的力进行反应和响应的能力,特别是不在脚的前半部中。
连接构件可以例如布置在加强构件的端部区域处或靠近加强构件的端部区域。连接构件可以例如在靠近其后端处连接几个或所有的加强构件,以提高该区域(例如,该区域可以是中足区域或脚跟区域,这取决于加强构件的向后延伸部)的稳定性。
连接也可以设置在中足区域中,特别是在足弓下方的区域中,因为这是脚的非常敏感的区域,其可能需要特别的支撑,例如以防止受伤或疲劳。
另一种可能是在最靠近鞋底内侧(例如,对应于大拇趾和第二脚趾的加强构件)并且靠近这两个加强构件的前端(例如,在上述脚趾下方的区域中)的两个加强构件之间具有连接。通过这种连接的适当定位和设计,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支撑,用于在这两个脚趾上稳定地蹬离,同时两个连接的加强构件仍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对在脚趾尖上的实际蹬离之前的步态周期的阶段期间作用的力的响应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况下,通过仅连接一对加强构件,不会削弱剩余加强构件(如果存在)的运动独立性。
加强构件可以基本上沿着鞋底的纵向方向延伸。
因此,加强构件的流线可以遵循脚和解剖结构的自然流线,并且因此提供了用于减少下肢上的过载的特别良好的支撑。而且,脚的辗落主要沿着该方向发生,因此使加强构件遵循该方向也允许自然的辗落运动被它们的形状和设计考虑在内。
在上下文中,词语“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意味着加强构件的流线与纵向方向的偏离与加强构件的长度相比是小的。为了给出一个特定示例,对于20cm长的加强构件,该构件的流线与纵向方向的偏差(即,“横向运动”)高达1cm,或高达2cm,或甚至高达5cm,仍然可以被认为是该构件的“基本上”纵向延伸。
加强构件可以沿内侧到外侧方向彼此相邻地布置。
这可以有助于提供支撑框架,穿着者的脚可以搁置在该支撑框架上并且被很好地支撑,并且从结构的观点来看也是有益的,因为鞋底的厚度可以保持在例如可接受的范围内。
这也便于加强构件可以连接到网状材料的选项。
这种网状材料可以进一步增加由加强构件提供的加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同时仍然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它们单独偏转的能力,即单独地对作用力作出反应和响应的能力。
根据并适应于穿着者的需要,例如运动员的跑步速度、跑步方式和解剖结构以及跑步距离,可以有利地进一步设计加强构件。这种定制可涉及根据需要改变各个加强构件的刚度、长度、材料组成、横截面、弹性、塑性等。
例如,通过使用更塑性的材料来制造加强构件,可以根据跑步者的步态模式定制加强构件的形状,从而使包括加强构件的中底的结构适应跑步者的实际的个体解剖结构特征。
在另一个示例中,更有弹性的加强构件将保持它们的原始形状并提供更好的能量返还,以更平滑的方式促进起步相(take-off phase),从而减小在下部关节处的负荷和应力,特别是MTP关节和踝关节。
鞋底还可以包括布置在鞋底的后半部分中,优选地在鞋底的脚跟区域中的载荷分布构件。
如其名称所表明的,这种载荷分布构件可用于将例如在脚跟撞击期间产生的大的力分布到脚和鞋底的更大的区域,以节省跑步者的关节,并且还提高脚跟撞击的稳定性,以避免受伤和脚踝扭曲。更具体地,载荷分布构件可有助于将在从下肢到鞋底的冲击期间产生的力从跟骨分布,以防止所有力直接分布在足底筋膜的原点下方,并且有助于将力分布在跟骨的整个表面区域上。为了增强这种效果,载荷分布构件可以是略微弯曲的,而不是完全平坦的,因为这可以允许脚部以更加人体工程学的方式坐落在载荷分布构件上,并且其还可以允许内侧/外侧力由载荷分布构件吸收(由于其向上的弯曲)并且从那里被分布到中底材料中。
载荷分布构件可以特别地包括载荷分布板,或者被配置为载荷分布板,以提供特别高的载荷分布程度,同时保持重量低。由于上面刚刚讨论的原因,板可以是弯曲的,例如在其边缘处向上弯曲。
例如,脚跟板形式的载荷分布构件可有助于确保在跑步期间当脚撞击时在地面反作用下踝关节的稳定性,这又可有助于减少脚踝的过载。
为了减轻重量,载荷分布构件还可以包括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和/或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合适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示例例如为注入有碳纤维的聚酰胺材料,合适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示例例如为注入有玻璃纤维的聚酰胺材料。如上所述,这些材料提供了高稳定性和刚度以及低重量的特别有益的组合。
载荷分布构件还可以进一步向上延伸到鞋底并延伸到鞋底的中足区域中。
因此,载荷分布构件还可以帮助支撑足弓,足弓是脚的特别敏感的区域,并且分布作用在足弓上的力和压力载荷,以避免疲劳和损伤,并且促进鞋底的舒适的穿着感觉和良好的整体稳定性。
加强构件和载荷分布构件也可以至少部分地重叠。
在此上下文中,术语“重叠”是指鞋底的垂直投影或俯视图。如果从这种角度来看,加强构件的一部分位于载荷分布构件的下方或上方。术语“重叠”并不意味着加强构件和载荷分布构件需要彼此接触或者甚至彼此连接 (尽管这通常也是可能的)。
一方面,这种重叠可以在脚的后半部和前半部之间提供一定程度的互锁,再次有助于高的整体稳定性和期望的加强以促进动态跑步运动。换句话说,即使加强构件和载荷分布构件不必然是物理连接的,重叠也可具有这样的效果,即,载荷分布构件一旦被施加负载,就将力均匀地传递到加强构件(例如,通过中间中底材料),从而有助于维持足够的纵向支撑并且还在中足区域中产生高水平的稳定性,这与降低例如由脚的扭曲引起的伤害的风险相关联。如果需要更强的力传递,则加强构件和载荷分布构件也可以物理连接,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连接器或连接翼或翻板(flap)。
另一方面,重叠还可有助于脚从脚跟区域中的脚跟板朝向前足区域中的加强构件过渡,并可因此导致在足弓区域的舒适配合。
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取决于鞋底或鞋的预期应用领域),可以优选的是,加强构件和载荷分布构件是独立的元件,即使物理连接原则上也是可能的,如上文已经解释的。
虽然这可以减小上述互锁,但是它有助于保持各个加强构件对作用力作出反应和响应的独立性,这已经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有益特征在上面进行了讨论。
作为布置在鞋底的后半部中的载荷分布构件的替代或补充,鞋底还可以包括布置在脚的前半部中的前足支撑板,优选地布置在鞋底的脚趾区域中。
前足支撑板可以是弯曲的,例如在其边缘处向上弯曲。加强构件可以包括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和/或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合适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示例例如为注入有碳纤维的聚酰胺材料,合适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示例例如为注入有玻璃纤维的聚酰胺材料。这些材料提供了高稳定性和刚度以及低重量的特别有益的组合。
前足支撑板还可以进一步向上延伸到鞋底中,并延伸到鞋底的中足区域,特别是延伸到足弓区域,并且加强构件和前足支撑板还可以至少部分地重叠。
特别地,前足支撑板可以设置为底板,形成外底的一部分或鞋底的地面接触表面,并且设置在加强构件的下方,并且其可以例如提供用于安装防滑钉或鞋钉的插孔。
前足支撑板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连接器或翼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加强构件。例如,在鞋底的内侧和外侧边缘处的两个加强构件可以连接到前足支撑板,或者五个加强构件中的四个可以连接到前足支撑板。
在前足支撑板和加强构件之间,可以有泡沫层或缓冲层(或几个这种不同材料的层),如现在将讨论的。
加强构件可以至少部分地嵌入鞋底的中底中。中底可进一步包括聚合物泡沫材料。加强构件也可完全嵌入中底中。
将加强构件(部分地或完全地)嵌入中底内,特别是泡沫中底,提供了许多益处:
首先,通过嵌入加强构件,额外的紧固装置或结构可能是不必要的,并且甚至可能不必使用粘合剂或胶(尽管这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是可能的),因为加强构件通过周围的中底材料简单地保持就位。这有利于制造并使整个鞋底更加环保。加强构件被中底材料包围得越多,它们的固定通常就越好,即,如果加强构件完全嵌入中底中,则它们通过中底材料的固定通常是最好的。
其次,通过将加强构件至少部分地嵌入中底中,加强构件可以保持不与穿着者的脚和地面直接接触。前者可能是不愉快和不舒适的,而后者可能降低附着摩擦力,并且由于加强构件的相对刚性而在例如踩在树根或石头上时引起鞋底打滑。从这个观点来看,例如,暴露鞋底侧壁处的加强构件的一些区段是可以接受的,而暴露鞋底的顶侧或底侧处的加强构件可能是不期望的。然而,如果出于美观、技术或装配的原因需要,也可以至少部分地从鞋底的顶侧或底侧露出加强构件。
使用泡沫材料用于中底有助于保持鞋底的重量低,同时提供良好的缓冲和减震特性。
中底可以包括颗粒泡沫。特别地,中底可以包括颗粒泡沫,该颗粒泡沫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颗粒:膨胀热塑性聚氨酯(eTPU)、膨胀聚酰胺(ePA)、膨胀聚醚嵌段酰胺(ePEBA)、膨胀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eTPEE)。
这些材料特别适合于效能鞋类如跑鞋,因为它们具有相对低的重量、高寿命、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即,它们在大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它们的缓冲和能量返还特性)和高的缓冲和向跑步者的能量返还。特别地,关于使用ePEBA颗粒泡沫的选项,这种颗粒泡沫的具体优点在于,其允许以较低的重量实现与其他颗粒泡沫类似的效能水平。
可替代地或附加地,以下材料可单独或组合地用于颗粒泡沫中底的颗粒:膨胀聚丙交酯(ePLA)、膨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ePET)、膨胀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ePPBT)和膨胀热塑性烯烃(eTPO)。
作为颗粒泡沫材料的替代或补充,中底也可包括均质泡沫材料。
这种材料的示例是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注射模制的TPU、TPEE、聚酰胺、PEBA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可以使用这样的材料,因为它们在某些方面比颗粒泡沫更便宜和/或更容易加工。例如,对于其中在高压下将液体材料注入型腔中的注射模制,与使用可能粘住的颗粒基底材料相比,可以更容易地获得中底材料围绕加强构件的均匀分布。
同样,颗粒泡沫和均质泡沫材料也可在中底中组合,且特别地,不同材料可用在中底中的不同位置和/或层,以向相应区域或层提供不同特性。
可替代地或附加地,除了使用泡沫材料用于中底,也可以使用其它材料和制造选项,并且上面关于将加强构件嵌入泡沫中底内所述的内容也可以应用于这种其它中底选项,只要物理上和技术上可行。例如,中底可以包括或由网格结构组成,例如增材制造的网格结构(例如,使用 3D打印法或激光烧结法或立体光刻法制成的结构),其可以被定制用于长距离跑鞋(其中优选高缓冲)和短跑钉鞋(sprint spikes)或短距离跑鞋 (其中高缓冲不是必需的,但是高刚度和在地面接触期间脚的解剖学引导是有益的)。
中底可以包括下中底部分和上中底部分,其中加强构件定位在下中底部分和上中底部分之间。
这可以便于鞋底的组装,因为上部和下部可以首先分开制造,然后加强构件布置在两者之间。例如,当使用颗粒泡沫时,这可能是相关的,因为在制造期间可能不总是容易实现颗粒在加强构件周围的均匀分布,特别是如果加强构件在中底内是“致密的”并且在模具加载期间不提供用于颗粒通过的足够的开口。通过单独地制造上中底部分和下中底部分,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然而,如果中底使用其他材料和/或制造选择,例如上述网格结构,则这种方法也是有益的。
此外,使用分离的上部和下部也可以用于为中底的不同部分提供不同的物理和效能特性。例如,下部可以被制造得更耐磨和稳定,而上部可以特别地针对于缓冲和减震,仅举一个可能的示例。
具有上中底部分和下中底部分的这种结构还可以用于进一步的优点,因为加强构件和载荷分布构件可以由上中底部分(并且类似地,如果需要,对于前足支撑板和例如下中底部分)分开。
例如,上中底部分可以大致布置在加强构件的顶部上,并且载荷分布构件然后可以放置在顶部上或者部分地或完全地嵌入上中底部分的顶侧中。如上所述,对于特定应用可以优选的是,加强构件和载荷分布构件保持为分离的元件,同时仍提供一定程度的功能性互锁,并且通过使用上中底部分作为中间元件,两个需求可以有利地彼此平衡。
为了再次重复这一点,载荷分布构件可以至少部分地嵌入上中底部分内。
然而,再次要强调的是,加强构件和载荷分布构件/前足支撑板之间的功能性互锁也可以以其它方式实现,例如,载荷分布构件/前足支撑板可以具有延伸到加强构件之间的空间中和/或连接到加强构件中的一些或全部的部分。
除了与上述加强构件的功能性互锁之外,将载荷分布构件嵌入上中底部分内还可以有助于将载荷分布构件保持就位,并且还防止载荷分布构件与跑步者的脚直接接触或至少防止载荷分布构件从鞋底突出,同样地,类似陈述也适用于前足支撑板和下中底部分。
然而,应提及,在所有这些结构中,加强构件可保持其相对于其它加强构件可独立移动的能力,从而能够“遵守(adhere)”个体穿着者的脚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性。
可替代地或附加地,除了将载荷分布构件(部分地或完全地)嵌入上中底部分之内,鞋底还可以包括鞋垫。
如果通过将载荷分布构件嵌入上中底部分中尚未实现上述优点,则鞋垫可以布置在上中底部分的顶部上并且至少部分地覆盖载荷分布构件,以实现上文直接提及的优点。
还应强调的是,鞋垫也可用于不具有载荷分布构件的本发明的鞋底中。鞋垫通常也可以用作上中底部分,例如以降低与将加强构件嵌入中底内有关的制造复杂性。加强构件例如可以放置在下中底“壳体”中,然后将鞋垫简单地加在顶部上以用作“盖”,以覆盖并容纳鞋底内的加强构件。使用鞋垫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减少上中底部分或中底的厚度,并补偿缓冲的损失,那么可以包括具有良好缓冲特性的高鞋垫(例如,使用eTPU 颗粒泡沫的鞋垫)。换句话说,鞋垫可以为鞋底提供进一步的缓冲程度。或者它可以为鞋底提供进一步的稳定度。还有另一种选择是,为了在一双鞋中具有可更换的元件,例如如果鞋被雨水或汗水弄湿,则可以简单地期望鞋垫,此时鞋垫可以由干的一双来更换,而不必更换整双鞋。在长期使用后,例如在长跑后,鞋垫可进一步帮助减少偏心力和肌肉损伤。
鞋底还可以包括外底。
这可以有助于增加附着摩擦力,并且还提供改进的耐磨性,因此鞋底和鞋的寿命更长。
虽然以上以特定的顺序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鞋底的可能特征、选择和修改,但是要强调的是,这不是为了表达所描述的特征和选择之间的某种依赖性(除非另有说明)。相反,不同的特征和选择也可以以不同的顺序和排列彼此组合,只要物理上和技术上可行,并且特征或甚至子特征的这种组合也被本发明所覆盖。如果上述单独特征或子特征对于获得期望的技术效果不是必需的,则可以省略它们。
为了简要总结并进一步扩展到目前为止所讨论的本发明的方面、实施例和选择,本发明特别提供了具有管状或杆状构件的轻质加强结构,其可以帮助消除鞋底中可能不需要的支撑材料,并且可以帮助消除在鞋类底部单元或鞋面上需要不同效果的开口区域。通过对中空或实心,即管状或杆状构件使用不同的化合物,这些构件可以根据所用材料的变形和反应性而使用,以增强鞋底的推进力或减震。
轻质、中空或实心,即管状或杆状构件也可以在尺寸和轮廓上进行调整,并且通过改变轮廓的取向和构件的宽度,它们可以根据鞋底和鞋的不同需要进行调整。通过改变它们的几何形状和使用从软到硬的材料,它们可以被设计成非常硬到非常柔韧,以创建应用系统。这样产生的加强结构的视觉也支持其含义,因此对于客户来说变得独特和直观可理解。本发明有助于例如查看扭转能力、脚跟冲击、减震、前足推进、沿着压力中心的引导、倾斜(banking)、脚跟-鞋面支撑、脚踝/中足支撑和锁定,并且它可以成为或提供不同类别的新的悬挂/缓冲技术,例如用于橄榄球或防滑鞋的悬挂支柱技术。
向具有管状或杆状构件的本发明的加强结构添加附加的柔性或弹性纤维/织物/复合物还提供了在鞋中产生“蹦床效果”的可能性,其可以用于提供新类型的中底-鞋面结构,例如,再一次地柔性材料被用于管状/杆状构件。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涉及一种用于鞋的鞋底。
同样,鞋底可用于跑鞋。然而,鞋底也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鞋,特别是其它类型的运动鞋,并且其使用不限于跑鞋。例如,鞋底可以用于田径运动鞋、跳远运动鞋、短跑或短距离场地赛运动鞋、跨栏运动鞋、中或长距离场地赛运动鞋等。
此外,要强调的是,本文关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和/或第三方面(参加下文)所讨论的所有选项、修改和实施例也可以用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任何和所有实施例的上下文内,并且与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任何和所有实施例组合(只要技术上和物理上是可能的),反之亦然,即使没有明确地讨论。为了简明起见,因此下面仅更详细地提及和描述一些选择的这种选项和组合,以提供对本发明和公开的范围的更好理解。关于相应的技术优点,我们参考也适用于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上下文中的上述和下述陈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该第二方面的鞋底包括在鞋底的前半部中延伸的至少两个加强构件,其中加强构件中的至少第一加强构件(为清晰起见,在下文中称为“第一加强构件”)进一步向后延伸超过中足区域并且进入鞋底的脚跟区域并且向上缠绕到脚踝区域的后部部分。
优选地,加强构件中的第二个(为清晰起见,在下文中称为“第二加强构件”)还向后延伸超过中足区域并进入鞋底的脚跟区域,并且向上缠绕到脚踝区域的后部部分。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特别提供了提供具有中空和/或实心,即管状和/ 或杆状加强构件的加强结构的可能性,其可以由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或碳灌注聚酰胺材料制造,并且其可以位于鞋的中底中,跖骨的直接下方,伸展回到后足并且向上缠绕到脚踝/跟骨区域的后部,从而提供均匀的刚度,其可以在快速跑步中产生优化的踝-杠杆。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这种加强结构的一个关键功能是增加整个鞋的纵向弯曲刚度,并允许脚、踝和周围的子结构在跑步时的步态周期的支撑相期间的生物力学优选的运动。加强构件可以具有类似的刚度但不相等的几何形状,具有可调的直径/壁厚,并且它们可以是中空的或实心的,或者具有这样的区段,如已经提到的。第一跖骨下方的加强构件可以延伸到中底单元的边缘,以增加踝关节和脚趾离地位置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加在前-后轴线上的力矩臂。
加强结构还可以以平滑和连续的方式弯曲,即其几何形状(例如,由加强构件的流线限定)可以从后足到跖骨头下方至少近似地遵循圆弧,从而允许脚和周围子结构的充分支撑和引导。在跑步期间的步态周期的支撑相期间,这种几何形状还可以减小在跖趾关节处减弱的制动力,并且减小在该关节处完成的总功。此外,这种几何形状可以允许跖骨和趾骨结构在支撑相中在解剖学上有效的位置中被引导,并且还允许在脚趾离地时增加脚踝和地面之间的力矩臂。因此,本发明所做的改进还可以转化为运动员寿命的提高,同时恢复时间减少并且损伤风险/比率降低。
所提供的加强结构的另一优点是其重量减轻,且因此与较老型号相比,整个产品的重量减轻。另一个优点是与已知技术和结构相比,鞋结构和与中底的原料适配(stockfitting)的简单性。另一个优点是可以提供从踝/跟骨区域到脚趾离地区域的均匀刚度,这在已知结构上不是均匀的。
同样,对于该第二方面,加强构件可以适于在步态周期期间通过作用在鞋底上的力而独立地偏转,特别是在鞋底的前半部中。
第一加强构件尤其可以是内侧加强构件,第二加强构件可以是外侧加强构件。
第一加强构件和第二加强构件可以连接在一起,特别是在脚跟后面。
第一加强构件还可以包括延伸到第一跖趾头/大脚趾下方的区域中的平坦末端。
加强构件可以是杆状和/或管状构件。它们可以由实心和/或中空区段组成或包括实心和/或中空区段。
加强构件的直径可以在至少两个加强构件之间变化和/或至少一个加强构件的直径可以沿着所述加强构件变化。
可替代地或附加地,在一些或所有加强构件包括中空区段的情况下,中空区段的壁厚可以在加强构件中的至少两个之间和/或沿着加强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变化。
特别地,可以有五个加强构件,每个加强构件对应于相应的跖骨,其中优选地,第一加强构件对应于第一跖骨/大脚趾。
对应于第一和第三跖骨的加强构件可以具有比其余三个加强构件更高的挠曲刚度。在这种情况下,对应于第一和第三跖骨的加强构件可以具有比其余三个加强构件更大的直径和/或更大的壁厚。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涉及一种用于鞋的鞋底。
鞋底可用于跑鞋。然而,鞋底也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鞋,特别是其它类型的运动鞋,并且其使用不限于跑鞋。例如,鞋底可以用于田径运动鞋、跳远运动鞋、短跑或短距离场地赛运动鞋、跨栏运动鞋、中或长距离场地赛运动鞋等。
此外,要强调的是,本文关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和/或第二方面所讨论的所有选项、修改和实施例也可以用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任何和所有实施例的上下文内,并且与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任何和所有实施例组合(只要技术上和物理上是可能的),反之亦然,即使没有明确地讨论。为了简明起见,因此下面仅更详细地提及和描述一些选择的这种选项和组合,以提供对本发明和公开的范围的更好理解。关于相应的技术优点,我们再次参考也适用于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上下文中的上述和下述陈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该第三方面的鞋底包括至少在鞋底的前半部中延伸的至少两个加强构件,并且其还包括也至少在鞋底的前半部中延伸的至少两个叶片构件(blademember)。加强构件在鞋底内限定第一层,并且叶片构件在鞋底内限定第二层,其中第一层和第二层在竖直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彼此移位。
该第三方面的至少两个加强构件可以是例如如本公开中其它地方所讨论的加强构件,特别是如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和/或第二方面的上下文中讨论的加强构件,具有所有相应的选项和可能的特征和性质,因此为了简明起见在此引用。特别地,加强构件可以适于在步态周期期间通过作用在鞋底上的力而独立地偏转,特别是在鞋底的前半部中。
叶片构件是附加构件,其通过限定至少部分地从加强构件竖直移位 (即,在加强构件上方或下方)的第二层来补充加强构件,以进一步改进鞋底的效能和穿着/感知特性,特别是对于具有大的堆叠高度/厚度的鞋底。竖直方向可以理解为例如从地面向上的方向,例如从地面朝向穿着者的脚的方向。
术语“第一层”和“第二层”在本文中主要用作概念性的手段,以描述加强构件相对于叶片构件的相对空间布置。该术语既不意味着相应的构件需要物理连接以在鞋底内形成连续的材料层(尽管这也是可能的,例如,当构件通过织物材料连接或胶合到织物材料时),也不意味着层的一定尺寸或延伸(像在鞋底的整个区域上的延伸,尽管这也是可能的)。另一方面,设想加强构件通过一块纺织材料连接或胶合到一块纺织材料上,其中切掉最外面构件周围的任何多余部分,这是一种当加强构件之间没有实际的物理连接时确定由加强构件限定的第一层的位置和延伸的方式,并且类似地对于由叶片构件限定的第二层也是如此。
换句话说,第一层可以理解为由加强构件跨越的(概念上的)表面,其方式与伞的伞盖由其可折叠肋条跨越和支撑的方式大致相同,并且类似地用于第二层和叶片构件。
如上所述,叶片构件至少在鞋底的前半部中延伸,但是它们也可以延伸到鞋底的后半部,或者它们甚至可以延伸到鞋底的整个后半部。可选地或另外地,一个或多个叶片部件也可以突出超过大脚趾并且突出到鞋底/鞋外。不是所有的叶片构件都需要具有相同的(纵向)延伸,即使这也是一种选择。此外,所有这些选择可类似地应用于加强构件。
所有叶片构件可具有相同的尺寸(例如,高度、宽度和/或长度),或它们中的一些可具有相同的尺寸而其它的不具有相同的尺寸,或它们中的全部可具有不同的尺寸。
同样的情况适用于叶片构件的横截面:所有叶片构件可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横截面(例如椭圆形),或者它们中的一些可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横截面而其它的则不具有,或者它们中的全部可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可替代地或附加地,横截面也可沿着给定的叶片构件变化。
叶片构件可以彼此连接,或者它们中的一些可以彼此连接而其它的不与任何其它叶片构件连接,或者所有叶片构件可以是单独的构件。此外,一些或所有的叶片构件也可以连接到相应的加强构件或几个加强构件。
叶片构件的数量可以与加强构件的数量相同或不同。例如,可以有五个加强构件(例如,一个与每个跖骨相关联),但是只有三个叶片构件。
类似于加强构件,当从上方观察时(即,在鞋底的俯视图中),叶片构件可以主要或甚至基本上沿着鞋底的纵向方向布置,即,它们可以大致在从鞋底的近端到远端的方向上延伸。然而,其它布置也是可能的。
相对于它们在矢状面(即,竖直和纵向切割通过鞋底中心的平面) 上的投影,叶片构件可以彼此平行地延伸,或者它们中的至少一些可以不平行或者至少包括不平行的部分。
叶片构件(或它们中的一些)也可以主要或甚至基本上平行于加强构件(或它们中的一些)延伸,例如,在第一层和第二层至少在鞋底的某些区域中彼此平行延伸的意义上。或者叶片构件(或它们中的一些) 可以被布置成不平行于加强构件。
通常,叶片构件的曲率和/或几何形状对于所有叶片构件可以是相同的或相似的,或一些叶片构件具有相同的或相似的曲率和/或几何形状而其它叶片构件不具有,或所有叶片构件可具有不同的曲率和/或几何形状。
所有叶片构件可具有相同的刚度(例如,弯曲刚度和/或扭转刚度),或它们中的一些可具有相同的刚度而其它的不具有,或它们中的全部可具有不同的刚度。
例如,叶片构件可以包括增强聚合物材料或由增强聚合物材料制成,并且叶片构件的材料组成对于所有叶片构件可以是相同的,或者其中一些可以具有相同的材料组成而其它的具有不同的材料组成,或者所有叶片构件的材料组成可以不同。可替代地或附加地,材料组成也可以在给定的叶片构件内变化。
为了重复和进一步详细描述到目前为止讨论的一些选项和特征,仅关于叶片构件,它们可具有多种不同的几何形状,如不同的形状、尺寸、长度、厚度、横截面(例如,具有椭圆形或相对平坦的横截面)、曲率,并且具有不同的数量(至少两个)。在一个示例中,它们可以被提供为彼此不连接的纵向元件,但是如已经提到的,其他情况也是可能的。
关于叶片构件在鞋底/鞋内的位置,它们通常可以从中足区域延伸到前足区域,但是它们也可以延伸到脚跟或突出超过大脚趾并且突出到鞋底/鞋外。
关于叶片构件的材料组成,它们可以由碳灌注复合材料、碳、聚合物材料制成或包括碳灌注复合材料、碳、聚合物材料,特别是聚酰胺(PA)、 BZM8、BZM 30、BSR 30、玻璃纤维和碳纤维。也可以从碳板上切割下它们,而不是将它们注射模制。
关于在鞋底内的叶片构件与加强构件的组合,它们可以以重叠配置提供,具有与加强构件重叠的一个或多个区域(例如,在鞋底的俯视图中)。通过改变重叠程度,可以控制和影响两组构件(即,加强构件和叶片构件)如何彼此相互作用以获得一个优点。
通过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的不同选择和可能性可以实现的进一步的概念包括,例如,设置为分段板的叶片构件、在多个水平/不同平面的杆/叶片的框架、开放或闭合的板簧(leaf spring)结构、“杆板簧”或微型混杂弹簧(tramp spring)。
通常,可以利用特定结构的叶片构件实现弹簧效应,以在着地/蹬离阶段期间允许更好的能量存储和更好的能量返还(与简单的泡沫中底相比)。
例如,通过使用两组分离或结合的加强元件,一组是作为杆提供的加强构件,另一组是叶片(或还有杆等),与仅一层加强构件相比,可以有助于以更有效的方式“挤压”和压缩层之间的泡沫材料,积聚更多的泡沫本身,储存更多的能量,并因此将更多的储存能量释放回到跑步者。考虑到角度和表面积,可以帮助确保在杆/叶片之间和之下的泡沫被有效地使用。此外,当不同的构件层/组连接时,人们通常期望在接合处的材料具有一些滞后,这可用于通过影响施加到地面的力远离关节中心移动到多远来影响穿着这些鞋跑步的人的动力学和运动学。这种“跳板效应”可以允许材料特性和几何形状被调整,以产生力和与运动员的身体对准的施力点,使得当压缩/变形的材料恢复形状时,人可以使用力并且使其与他们自己的运动同步以产生增强的运动模式,类似于在蹦床上跳跃的人可以借助于弹性能量恢复和蹦床的地板的合成速度来在空中进一步推进自身。
因此,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将至少两个叶片构件形式的叶片状结构结合到鞋底的可能性,该鞋底例如可以平行于加强构件延伸,并且具有允许滚动运动和在支撑相的后期阶段期间的平滑过渡的半径。它还允许将具有不同布置、不同几何形状、不同刚度水平、不同材料行为特性(例如,不同机械和化学组成等)的鞋底叶片构件并入,以便以多种不同方式和方向改变和控制鞋底的特性。例如,通过对叶片构件(和/或加强构件)使用不同的几何形状、布置和/或材料,可以例如通过操纵关节中心之间的距离和将跑步者的力施加到地面来影响支撑相期间跑步的动力学和运动学。
为了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覆盖的范围和概念,现在将更详细地讨论一些具体特征和特征组合。
第一层可以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二层上方。
换句话说,从地面向上看,加强构件可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叶片构件上方。然而,加强构件(或它们中的一些)和叶片构件(或它们中的一些)也可在鞋底中的某些位置或区域处彼此相遇或汇合,这意味着它们各自的层也相遇或汇合。
然而,第一层也可以与第二层完全不同。
特别地,加强构件可以全部布置在叶片构件上方(或可替代地布置在叶片构件下方),并且在整个鞋底上与叶片构件竖直地分开一定距离。然而,应当记住,这并不排除叶片构件(或它们中的一些)和加强构件 (或它们中的一些)通过附加的连接构件连接的可能性。
而且,在任一情况下(即,加强构件相对于叶片构件的部分或完全竖直移位),两组构件之间的空间或间隙可以填充有(颗粒或均质)泡沫材料或例如弹簧元件。
而且,通过改变和调节两组构件之间的竖直距离,两组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作用可以被改变和控制,以帮助获得例如鞋底的期望的稳定性和弹性。
第一层和第二层可以在鞋底的垂直投影中至少部分地重叠。
同样在该上下文中并且如上所述,术语“重叠”是指鞋底的垂直投影或俯视图,例如在鞋底位于平坦的地面上而不经受任何力或变形的状态下。如果从这种角度来看,加强构件的部分可以位于叶片构件的下方或上方,并且在它们上面“投射阴影”。因此,术语“重叠”并不意味着加强构件和叶片构件需要彼此物理接触或彼此连接,尽管这通常也是可能的。
通过改变和调节重叠程度,可再次改变和控制两组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帮助获得例如鞋底的期望稳定性和弹性。
例如,加强构件可以以交错的方式重叠叶片构件,即在鞋底的俯视图中稍微偏移。这可以例如通过叶片构件帮助稳定加强构件之间的空间,以进一步提高鞋底的整体稳定性。
第一层和第二层还可以包括具有相应曲率的部分。
从图形上讲,这可以意味着分别由加强构件和叶片构件限定或跨越的两层可以像洋葱的两个壳一样装配在一起。这可以有助于提供鞋底的特别平滑的辗落行为,同时仍然提供上述泡沫挤压效果或跳板效果,特别是对于具有较大堆叠高度/厚度的鞋底。
加强构件可以特别地是杆状和/或管状构件,如上面已经进一步讨论的,因此关于该特定选择的进一步细节和优点参考该讨论。
特别地,在鞋底中可以有五个加强构件,每个加强构件对应于相应的跖骨。此外,这种特定情况已经在上面进一步讨论,因此再次对其进行讨论。
叶片构件可包括椭圆形横截面。
这种横截面是有益的,因为它不会过度增加鞋底的堆叠高度/厚度,同时仍然允许叶片构件向鞋底提供例如“板簧功能”,增加鞋底的弹性和能量返还。
加强构件和/或叶片构件的直径可在加强构件和/或叶片构件中的至少两个之间变化。
可替代地或附加地,至少一个加强构件和/或至少一个叶片构件的直径可沿所述加强构件或叶片构件变化。
改变直径可以是改变或影响例如相应构件的刚度和弹性的简单但有效的方式,这然后可以转化成相应区域中的鞋底的性质的相应改变。
如已经多次提到的,在至少一个叶片构件和一个加强构件之间可以存在连接。特别地,每个叶片构件可以连接到至少一个加强构件。
可替代地或附加地,至少一些叶片构件也可以彼此连接。例如,叶片构件可以设置为分段板。
这种附加的连接可以增加鞋底的整体刚性和稳定性,但是它也可以帮助改善两组构件之间和/或叶片构件本身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增加鞋底的弹性及其能量返还。
如上所述,可以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限定的间隙中布置(颗粒和/ 或均质)泡沫材料和/或弹簧构件。特别地,间隙可以填充有泡沫材料,这可以导致上述“泡沫挤压效果”,并且因此导致鞋底的更好的感知和效能,例如,关于鞋底的弹性特性。
叶片构件可包括增强聚合物材料,特别是玻璃纤维增强的或碳纤维增强的或碳灌注的聚合物材料。
这种材料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它们重量轻但非常稳定,并且可以容易地加工成本发明的目前讨论的第三方面所要求的形状。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由一种鞋提供,特别是跑鞋,其包括根据上述第一和/或第二和/或第三方面的选项和实施例之一的鞋底或根据本文献中下面进一步描述的鞋底。然而,如在开始已经提到的,本发明的鞋底也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鞋,特别是其它类型的运动鞋,例如用于田径运动鞋、跳远运动鞋、短跑或短距离场地赛运动鞋、跨栏运动鞋、中或长距离场地赛运动鞋。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鞋底的加强结构或加强结构的一部分的方法,所述鞋底具有至少一个带有中空区段的加强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液体模制材料注入模具的型腔中,该型腔具有与带有中空区段的加强构件的外部尺寸相对应的形状;以及(b)在压力下将置换气体注入型腔中,其中(c)在步骤 (a)和(b)中,将型腔连接到出口井的出口通道被关闭。该方法还包括步骤(d):打开出口通道,以释放加压的置换气体,并从型腔的中心去除液体模制材料,以形成中空区段。
该方法可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或第二和/或第三方面的任何选择或实施例的鞋底,以及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实施例的鞋。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以下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可能实施例:
图1a-f:具有五个不同直径的杆状/管状加强构件的鞋底,每个加强构件对应于相应的跖骨;
图2:具有五个不同直径的杆状/管状加强构件的鞋底,每个加强构件对应于相应的跖骨;
图3a-b:具有四个杆状/管状加强构件的鞋底;
图4:具有四个杆状/管状加强构件的鞋底;
图5a-b:具有两个板状加强构件的鞋底;
图6a-d:具有四个板状加强构件的鞋底;
图7a-b:具有四个加强构件的鞋底,具有板状和杆状/管状之间的混合形状;以及
图8a-b:具有四个加强构件的鞋底,具有板状和杆状/管状之间的混合形状,并且通过网状材料连接。
图9a-b:具有五个不同直径的杆状/管状加强构件的鞋底,每个加强构件对应于相应的跖骨;
图10a-d:具有不同配置的杆状/管状加强构件的鞋底;
图11a-f:具有五个杆状/管状加强构件和前足支撑板的鞋底;
图12a-i:具有五个加强构件的鞋底,其中两个加强构件向后延伸超过中足区域并进入鞋底的脚跟区域,向上缠绕到脚踝区域的后部部分,并且在脚跟后面连接以形成脚跟支撑件;
图13:具有五个加强构件的鞋底,其中两个加强构件向后延伸超过中足区域并进入鞋底的脚跟区域,向上缠绕到脚踝区域的后部部分,并且在脚跟后面连接以形成脚跟支撑件;
图14:具有五个加强构件的鞋底,其中两个加强构件向后延伸超过中足区域并进入鞋底的脚跟区域,向上缠绕到脚踝区域的后部部分,并且在脚跟后面连接以形成脚跟支撑件;
图15a-b:一种用于制造包括中空区段的加强构件的方法。
图16a-e:具有五个杆状/管状加强构件和三个叶片构件的鞋底;
图17:具有五个杆状/管状加强构件和三个叶片构件的鞋底;
图18a-e:具有三个叶片构件的鞋底和有关叶片构件几何形状的细节;
图19-23:具有加强构件和叶片构件的其他鞋底;和
图24:图23的鞋底的可能修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主要针对跑鞋描述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可能的实施例。然而,再次强调的是,本发明的不同方面也可以在不同种类的鞋中实施,并且不限于下面阐述的具体实施例。
进一步参考以下事实,即在下文中仅可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参考这些具体实施例描述的特征和可能的修改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或以不同的子组合进行进一步修改和/或彼此组合。如果不需要单独的特征或子特征来获得所需的结果,则也可以省略单独的特征或子特征。因此,为了避免重复,参考前面的部分中的解释,其也适用于下面的详细描述。
图1a-f从不同的视角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鞋底的实施例100或其部分。
图1a示出了整个鞋底100的分解图。鞋底100包括具有上中底部分 111和下中底部分112的中底110。包括五个加强构件的加强结构120完全嵌入上中底部分111和下中底部分112之间,在图1a中,这五个加强构件分别用附图标记121-125表示。鞋底100还包括部分地嵌入上中底部分111的顶侧内的载荷分布构件140。因此,上中底部分111将加强构件 121-125与载荷分布构件140分开,即,一方面加强构件121-125和另一方面载荷分布构件140设置为分开的和单独的元件。载荷分布构件140 和上中底部分111进一步被鞋垫150覆盖,该鞋垫可以是可替换的或永久地连接到载荷分布构件140和上中底部分111。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没有鞋垫150。鞋底100还可以包括外底(未示出),以改善附着摩擦力和耐磨性。鞋底100也可以装有防滑钉和/或鞋钉,以使其适合于例如田径运动。
鞋底100可用于运动鞋,特别是跑鞋。
上中底部分111和下中底部分112可以包括聚合物泡沫材料或由聚合物泡沫材料制成。上中底部分111和下中底部分112可以包括相同的材料或由相同的材料制成,或者它们可以包括不同的材料或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在给定的中底部分内,材料组成局部地改变也是可能的,即,在不同的区域中使用不同的材料,例如,以局部地影响上中底部分111 和/或下中底部分112的机械特性。聚合物泡沫材料可以包括均质泡沫材料,如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或注射模制热塑性聚氨酯(TPU),或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TPEE),聚酰胺、PEBA或其它合适的材料。聚合物泡沫材料也可以包括颗粒泡沫。例如,由膨胀热塑性聚氨酯(eTPU)、膨胀聚酰胺(ePA)、膨胀聚醚嵌段酰胺(ePEBA)和/或膨胀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eTPEE)的颗粒制成或包含这些颗粒的颗粒泡沫特别适用于效能鞋类,因为它们提供高度的缓冲和向穿着者的能量返还。例如,eTPU的颗粒泡沫在大的温度范围(例如-20℃至40℃)内保持其有益特性。包括膨胀聚丙交酯(ePLA)、膨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ePET)、膨胀热塑性烯烃(eTPO)和/或膨胀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ePBT)的颗粒泡沫也是可能的。为了给出一个特定示例,下中底部分112可以由均质的EVA或 TPU或TPEE泡沫材料制成,以向鞋底100提供良好的整体稳定性和耐磨性,而上中底部分111可以由包括eTPU、ePA、ePEBA和/或eTPEE的颗粒泡沫制成,以提供良好的缓冲、高能量返还和减小偏心力并提供舒适载运的更平滑的过渡。
然而,要强调的是,可替代地或附加地,除了中底110使用泡沫材料,也可以使用其它材料和制造选项。例如,中底110或其部分可以包括或由网格结构组成,例如增材制造的网格结构(例如,使用3D打印法或激光烧结法或立体光刻法制成的结构),如上文已经进一步提到的,其可以用于长距离跑鞋(其中优选高缓冲)和短跑钉鞋或短距离跑鞋(其中高缓冲不是必需的,但是高刚度和在地面接触期间脚的解剖学引导是有益的)。
此外,还强调的是,本发明还涵盖其中鞋底不包括单独的上中底部分和下中底部分,而仅包括一个统一的中底部件的实施例。这种中底还可包括一种或多种上述均质泡沫材料和/或颗粒泡沫和/或非泡沫材料,或由一种或多种上述均匀泡沫材料和/或颗粒泡沫和/或非泡沫材料制成,非泡沫材料例如如上所述的网格结构。
载荷分布构件140位于鞋底100的后半部中,主要在鞋底100的脚跟区域中,在该区域中发生脚跟撞击。它还朝向鞋底100的中心(即,中足区域)延伸一定距离,使得在鞋底100的垂直投影中,载荷分布构件140与由五个加强构件121-125提供的加强结构120部分地重叠(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在这里所示的实施例中,载荷分布构件140被设置为基本上平面的载荷分布板,但是其它几何形状,如轻微的碗形或杯形,潜在地包括鞋跟后帮(heelcounter),也是可能的。为了减轻重量但仍提供期望程度的载荷分布,载荷分布构件140可以例如包括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和/或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或由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和/或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成,例如,由注入有碳纤维的聚酰胺材料和/或注入有玻璃纤维的聚酰胺材料。
转到由五个加强构件121-125提供的加强结构120的示例性实施例,加强构件121-125在鞋底100的前半部中延伸。更具体地说,加强构件121-125从中足区域——这里是足弓下的区域——向上延伸到脚趾。加强构件121-125基本上纵向地延伸穿过鞋底100,即,它们的纵向(即,从鞋底100的后部到前部)延伸比它们沿着它们穿过鞋底100的路线的外侧和内侧延伸大得多。加强构件121-125还在内侧到外侧的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从鞋底100的内侧上的加强构件121开始,并且继续直到鞋底100的外侧上的加强构件125。这里所示的实施例的加强构件121-125 具有圆形横截面,并且它们的中心对称轴线限定了在本文中所称它们的“流线”。然而,本发明也涵盖其它横截面形状。其它可能的横截面形状的示例包括椭圆形、棱形、梯形、正方形或矩形截面。
如上所述,加强构件121-125位于上中底部分111和下中底部分112 之间,并且可以完全嵌入中底110内。如果必要或认为有益的话,加强构件121-125可以通过例如粘合剂或胶水或通过一些机械紧固装置连接到中底110的材料。然而,由于它们完全嵌入在中底110的材料内,这可能不是必需的。在其它实施例中,加强构件121-125也可以部分地从中底材料突出,并且暴露在鞋底100的外部上,例如在内侧或外侧侧壁处。然而,通常优选的是,加强构件121-125不暴露在鞋底100的顶侧和底侧上,以便不分别损害穿着感觉和鞋底的附着摩擦力。
加强构件121-125适于在步态周期期间作用的力的作用下彼此独立地移动。它们尤其适于通过在步态周期期间作用的力而彼此独立地偏转,并且因此提供局部精细调节的支撑和加强功能,这不能通过例如从现有技术已知的简单的整体结构来实现。因此,通过允许鞋底100的不同区域,尤其是鞋底100的前半部和脚趾区域,被不同程度地支撑和加强,它们迎合了人脚的复杂解剖结构以及跑步或短跑运动中涉及的复杂运动模式。这提供了比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方案更生物力学驱动的解决方案。加强构件121-125有助于提供脚的更平稳的着陆和平滑的过渡,从而减小偏心力并减小肌肉、骨骼和关节的过载。这有助于降低运动期间受伤的总体风险。
加强构件121-125是非线性的,即它们的流线不遵循直线,以进一步迎合人体解剖结构。在这里所示的实施例中,加强构件121-125甚至不包括直的区段,尽管这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通常是可能的。如图1d和1e的内侧视图中清楚地看到的,加强构件121-125在中足区域和脚趾之间的区域中形成了一个凹形结构(即,呈碗或碟的形状的结构),该凹形结构对应于脚的一般形状和解剖结构。这种形状还有利于脚的平滑的辗落运动,并因此促进自然的运动模式。
更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每个加强构件121-125的形状(例如,由流线限定)包括相对于水平面的最小或局部低点。应当注意,这种陈述包括鞋底位于水平的平坦地面上(如果鞋底倾斜,则参考平面也必须以相同的方式倾斜)并且处于无作用力状态(即,没有弯曲或扭曲)的假设。这些低点的位置在图1a和1b中用所有五个加强构件121-125的十字表示,并用附图标记131-135表示。在图1d和1e的侧视图中,仅示出了这些低点中的两个,以便不会使图过于混乱。所有的低点131和135都位于鞋底100的前半部中。更具体地说,每个低点位于鞋底100的中足区域和脚趾之间,这里在MTP关节的区域内。在其它实施例中,精确位置可以不同于这里所示的位置,例如以满足跑步者的脚的特定解剖结构、跑步方式和运动模式等。还应强调的是,低点131-135的位置仅在图1a、1b、 1d和1e(以及本申请的所有后续附图)中一般性地示出,以示出这种点,而不是以最高精度确定的(例如,使用计算机模拟)。
如上所述,加强构件121-125在中足区域和脚趾之间的区域中形成凹形结构(即,呈碗或碟的形状的结构)。关于低点131-135,这意味着这些点位于与由加强构件121-125形成的加强结构120的上侧相切的平面下方一定距离处。图3b给出了这个概念的清楚说明(参见平面339和距离 d),并且为了更多细节和解释,参考该图的讨论。考虑这一点的示例性方式是设想将加强结构120与鞋底100隔离,其形状和结构保持完整,然后将纸板或薄金属板放置在该结构的顶部上。然后,确定低点131-135 距离该平面的(垂直)距离。加强结构120越“碗形”,该距离通常越大。
为了迎合典型的人体解剖结构,所有的低点131-135可以位于以上限定的切向参考平面下方至少5mm的距离处,或者甚至至少8mm的距离处。如上所述,深度也可根据鞋底和鞋所提供的预期活动来调节。例如,对于需要或青睐更大稳定性的活动,可以选择更大的深度。然而,如已经提到的,如果例如需要特别薄的中底,则深度也可以选择得更小。
可替代地或附加地,除了遵守由加强构件121-125限定的结构的深度的下限之外,低点131-135到所述切向参考平面的距离也可以根据相应低点相对于内侧到外侧方向的位置而调整或改变。例如,“中心点”133可以是最深的,并且然后到参考平面的距离(即,低点的深度)随着人脚的一般解剖结构而朝向外侧边缘和内侧边缘减小。然而,考虑到特定的解剖特征或一些单独的运动模式,其它配置也是可能的。
根据在例如重量、稳定性、刚度等因素之间的期望折衷,加强构件 121-125可以是实心的(即,杆状构件)或者它们可以是中空的(即,管状构件),或者它们可以是部分实心部分中空的。在这方面,并非所有的加强构件121-125都必须具有相同的结构。
如图1b和1c所示的鞋底100的一些部件的垂直投影(或俯视图) 所示,加强构件121-125中的每一个都对应于脚的一个脚趾/一个跖骨。为了使这一点更明显,在图1b和1c中,由加强构件121-125构成的加强结构120覆盖在典型人脚的X射线照片的示意图上。虽然从该重叠视图中可以理解,加强构件121-125不总是精确地跟随人体骨结构的每个“弯折和转动”,但是五个加强构件121-125和五个跖骨之间的对应关系仍然清晰可见。因此,加强构件121-125中的每一个都是脚趾中的一个的主要支撑源。加强构件121对应于第一跖骨(即,“大脚趾”),加强构件122 对应于第二跖骨,加强构件123对应于第三跖骨,加强构件124对应于第四跖骨,加强构件125对应于第五跖骨。
如图1b和1a中也能清楚地看到的(而且在与鞋底100有关的所有其它图1a-f中也能清楚地看到的),分别与第一和第三跖骨对应的加强构件121和123具有比其余三个加强构件122、124和125更大的直径。在步态周期期间作用的力的作用下,与其他三个加强构件122、124和125 相比,增大的直径导致加强构件121和123的更高的挠曲刚度,并且因此导致第一和第三跖骨以及第一和第三脚趾的增加的支撑。
可替代地或附加地,除了具有不同的直径之外,如果加强构件121 和123被提供为管状或至少具有中空区段,则它们也可以具有比加强构件122、124和125更大的壁厚。
加强构件121还具有延伸的前部区段126,其优选地在大拇趾的末端下方“向内弯曲”,以在该区域中提供甚至更好的支撑。加强构件121和 123的这种特定形状和设计的一个原因是,第一跖骨的增加的刚度是有益的,因为这通常是脚中五个跖骨的最大且最强的结构,因此在跑步期间必须施加并承受最高的力。另一方面,在跑步的步态周期的支撑相,脚中心的第三跖骨自然地位于压力中心周围,因此也受益于增加的支撑。这进一步帮助负载得到生物力学驱动并且在不同MTP骨之间均匀分布。这将降低受伤风险。
与加强构件122、124和125相比,加强构件121和123的不同直径在图1f中也是可见的,该图的左半部分示出了在MTP关节下方的区域中从内侧到外侧穿过鞋底100的横截面。图1f还再次很好地示出了五个加强构件121-125是如何嵌入上中底部分111和下中底部分112之间的。
更一般地说,应该指出,加强构件121-125的直径和/或壁厚(对于中空或部分中空的构件)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在它们之间改变和适应,并且直径和/或壁厚也不需要沿着给定的加强构件保持恒定,即使在图 1a-f所示的鞋底100中是这种情况。通过在不同加强构件之间和/或沿着给定加强构件改变直径/壁厚,可以因此获得对关于由加强结构120提供的支撑和加强的一组特定要求的微调。
具有不同配置的杆状/管状加强构件的鞋底900和1000a-d的其它示例将在下面结合图9a-b和10a-d进行讨论。
加强构件121-125可以包括或由大量材料制成。然而,为了在一方面实现刚度和加强与另一方面实现低重量之间的有益折衷,用于构造加强构件121-125的优选材料是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和/或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例如,灌注有碳纤维的聚酰胺材料和/或灌注有玻璃纤维的聚酰胺材料。除了它们良好的刚度重量比之外,当涉及到可以由它们制成的加强构件的几何形状和形状的种类时,它们也是非常适合的,这对于获得与人脚一样复杂的物体的良好配合是特别重要的。其它可能的材料例如是金属、木材或注射模制的塑料材料。
用于制造加强构件121-125的潜在方法包括:例如,模制(例如,注射模制)、增材制造(例如,3D打印)或碳挤出。
关于制造包含中空即管状区段的加强构件或结构的方法的细节将在下面结合图15a-b进行讨论。
已经在上面简要描述的鞋底100的另一个特征是,载荷分布构件140 和加强构件121-125的后端至少部分地重叠(在图1c中最佳地看到的鞋底的垂直投影中),该特征从图1c的俯视图和图1d和1e的中间侧视图中变得更加清楚可见。重叠区域在图1c-1e中由附图标记145表示。这种重叠所做的是,即使加强构件121-125和载荷分布构件140被设置为鞋底100的单独部分并且被上中底部分111分开(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通常这些部件之间的物理连接也是可能的),在这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一些相互作用或互锁,在这种意义上,上中底部分111的材料将两者联接在一起,并且鞋底在整个步态周期(当主压力点通常从脚跟区域穿过中足区域移动到脚趾,以便蹬离)中的总体稳定性得到改善,而鞋底对作用力的响应没有任何突然的跳跃或不连续。
作为具有这种载荷分布构件140的替代或补充,鞋底还可以包括前足支撑板,如下面关于图11a-f所讨论的。
图2(图2示出了分解图)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鞋底的实施例200与图1a-f的非常相似。因此,关于鞋底100的相应构件、元件和部件的所有描述也适用于图2的实施例(当然,除非物理地或技术地排除),因此不再重复。
鞋底200包括具有上中底部分211和下中底部分212的中底210,五个加强构件220位于上中底部分和下中底部分之间。它们完全嵌入在中底210内。加强构件220也是杆状/管状,并且对应于第一和第三跖骨的加强构件具有比其它三个加强构件更大的直径。鞋底还包括主要布置在脚跟区域中和上中底部分211的顶部上的载荷分布构件240,以及外底260,其在这里示出的实施例中包括若干单独的子部分(然而,这不必总是这种情况)。
鞋底200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特征是,下中底部分212包括五个凹槽 215,每个凹槽对应于五个加强构件220中的一个。这可以帮助将加强构件220固定在它们的位置,并且因此帮助避免或限制例如粘合剂或胶水的使用,并且总体上有助于鞋底200的组装。
图3a和3b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鞋底的实施例300也与图1a-f和图2 的非常相似。因此,关于鞋底100和200的相应构件、元件和部件的所有描述也适用于图3a和3b的实施例(除非物理上或技术上被排除),因此也不再重复。
图3a示出鞋底300的分解图,图3b示出鞋底300的侧视图。
鞋底300包括中底310,其具有上中底部分311和下中底部分312,但现在只有四个加强构件321-324位于它们之间以形成加强结构320。该结构再次完全嵌入中底310内。
减少单独的加强构件的数量可以例如简化结构并且减少重量和成本。另一方面,例如,与具有五个单独构件121-125的结构120相比,这可能放弃对由加强结构320提供的加强功能的一定程度的控制。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发现,对于特定的活动,例如第五跖骨和第五脚趾的支撑可能不是必需的,那么一个加强构件可以简单地省略,而剩余的四个加强构件321-324仍然对应于第一到第四跖骨。或者,四个加强构件的最外侧的加强构件,即加强构件324,可以与支撑第四和第五跖骨相关联,而前三个加强构件321-323各自对应于一个跖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在这方面的进一步置换。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加强构件321-323也是杆状/ 管状的。
鞋底300还包括主要布置在脚跟区域中和上中底部分311的顶部上的载荷分布构件340,以及具有若干单独的子部分的外底360。
图3b再次示出了加强构件的低点的含义以及它们到与由加强构件321-324形成的加强结构320的上侧相切的平面339的距离。图3B中示出的是低点之一,具体地,是加强构件324的低点334。对于其它加强构件321-323,情况是类似的。低点334可以被认为是加强构件324的流线上最靠近地面的点,即水平面。另一方面,参考平面339是与由加强构件321-324形成的结构的上侧相切的平面(该平面339可以被认为是位于该结构顶部的“盖”)。距该平面的距离d被称为相应低点(这里,低点334) 的深度。
图4示出了处于分解状态的根据本发明的鞋底的另一实施例400,非常类似于图3a和3b。上述关于例如鞋底300的类似陈述同样适用,因此在此不再重复。
鞋底包括具有上中底部分411和下中底部分412的中底410。在图4 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部分都由均质TPEE泡沫材料制成。然而,部分411 和412通常可由贯穿本文所提及的所有材料制成。例如,上中底部分411 可以包括具有ePEBA颗粒的颗粒泡沫,而下中底部分412可以包括具有 ePTEE颗粒的颗粒泡沫,反之亦然。
鞋底还包括加强结构420,其具有四个加强构件421-424,所述加强构件位于中底部分411、412之间并完全嵌入中底410内。
加强结构420的一个特别的特征是四个加强构件421-424在中足区域通过连接构件428连接,该连接构件作为小连接杆设置在各个加强构件 421-424之间。这不仅可以便于鞋底400的组装,而且可以便于四个加强构件421-424本身的制造,因为各个加强构件可以制造或模制为单个(部分)连接的单元。连接构件428还可以增加鞋底400在中足区域的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鞋底的前半部中,特别是在前足区域中,在加强构件421-424之间没有连接,以不阻碍它们在步态周期期间作用的力的作用下单独地偏转的能力。
使用类似构件428的连接构件也可以补偿(至少部分地补偿)在鞋底的脚跟区域中不使用载荷分布构件,如图4所示的鞋底400的情况。另一方面,这种载荷分布构件也可以添加到鞋底400,以在脚跟区域中提供甚至更好的稳定性。
图5a和5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鞋底的另一实施例500。图5a示出了整个鞋底500的分解图,图5b示出了仅一些部件的俯视图。
鞋底500同样包括具有上中底部分511和下中底部分512的中底510 以及具有若干单独部件的外底560。在实施例100、200、300和400的上下文中关于这些组件所描述的所有内容也适用于本文(只要物理上和技术上相容),并且不再重复。
与上述实施例100、200、300和400的不同之处在于加强结构520 的形状和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该加强结构由两个板状加强构件521和 522提供。即使这两个加强构件具有与上述加强构件不同的形状,它们仍然适于在步态周期期间由作用在它们上的力独立地偏转。尽管它们是板状形状,但是加强构件521和522也可以具有例如中空芯部或中空区段。它们也可以是实心构件。
与上述实施例的另一区别在于,加强构件521和522向后延伸超过中足区域并进入脚跟区域,直到跟骨。这可以增加整个鞋底的刚度,而不仅仅是前半部。
图5a和5b还分别示出了加强构件521、522的流线521a、522a。如在以上部分3中所讨论的,对于具有非圆形(或更一般地,非对称)横截面的加强构件,限定流线的方式是(概念上)将构件分成等距切片,确定每个切片的质心,并且将这些点拼合在一起以获得流线。与上述低点131-135的情况一样,这里也没有以绝对数学精度确定流线521a、522a 的位置,而只是粗略地指出,以示出这种点。
从流线可以看出,两个加强构件521和522包括延伸跨过鞋底500 的前半部的非线性区段。在鞋底500的后半部,加强构件521和522包括直的或至少近似直的区段。更具体地说,在鞋底500的前半部,加强构件521和522为加强结构520提供了凹形形状,同时低点531和532 位于与加强结构520上侧相切的平面下方一定距离处。已经讨论了该距离的下边界的适当值,并且不再重复,因为所讨论的值也可以适用于类似构件521和522的板状加强构件。
图6a-6d示出了由鞋底500提供的基本结构的进一步变化。图6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鞋底的实施例600的分解图,图6b示出了鞋底600的一些部件的俯视图以及沿着线A-A的横截面。图6c和6d示出了加强构件的可能修改。
鞋底600同样包括具有上中底部分611和下中底部分612的中底610,以及具有若干单独部件的外底660。这些部件已经被广泛地讨论,并且所有上述内容也适用于这里。
与鞋底500的两个加强结构相比,在鞋底600中,加强结构620由四个板状加强构件621-624提供。鞋底600的一个具体特征是加强构件 621-624具有沿它们的中心纵向轴线(即,至少大致沿着它们的流线)略微凸起的区段,该区段大致在足弓的后端开始并向前延伸直到脚趾区域。例如,在沿着图6b的左下角所示的切割线A-A的横截面中,可以看到这些略微凸起的区段。这种凸起区段例如可以增加加强构件621-624在其所应用的区段中的刚度。
图6c示出了由加强构件621-624提供的加强结构620的另一种可能的变型,其中加强构件621-624可以通过连接构件628在鞋底600的后半部连接,例如在足弓区域,连接构件在这里是杆的形式,每个杆连接两个相邻的加强构件。优选的是,这种连接限于鞋底600的后半部,从而加强构件响应鞋底600前半部分中的作用力并对其反应的能力不会受到连接的损害。
图6d示出了另一种选择,即增加鞋底600的整体稳定性,同时不会不适当地损害各个加强构件621和624的运动独立性。代替将加强构件 621-624彼此连接,加强构件621-624在此层压或以其它方式连接到网状材料680。这种材料可以是高度抗撕裂的,但仍足够柔韧以允许在稳定性和各个加强构件621-624的移动的独立性之间的良好折衷。它还可以便于鞋底600的组装并增加其寿命和耐久性。
图7a和7b以及图8a和8b示出了本发明的其它结构。图7a和8a 示出了本发明鞋底的实施例700、800的分解图,图7b和8b示出了鞋底 700、800的一些部件的相应俯视图。
鞋底700和800例如与上述鞋底300非常相似。两个鞋底包括中底 710、810,其分别具有上中底部分711、811和下中底部分712、812以及外底760、860。鞋底700、800还包括分别具有四个加强构件721-724 和821-824的加强结构720、820。
因此,通过不重复以上关于相应元件和部件所述的一切,避免了冗余,这也适用于实施例700、800。
然而,不同的是加强构件721-724和821-824的横截面。这些是板状和棒状/管状之间的“混合”,并且横截面也沿着加强构件变化。加强构件 721-724和821-824的前端和后端是扁平的,而它们的中间区段是椭圆形横截面的圆形。使端部平坦,特别是朝向鞋底700、800的前部变平坦,可能是有益的,因为鞋底通常朝向其前端变得更薄,因此容纳加强构件的空间更小。因此,使它们朝向前端变薄可以有助于避免鞋底的前半部过厚且体积过大。
此外,加强构件721-724和821-824的各自长度也不同。通常,加强构件越长,在支撑相期间它将提供越多的过渡支撑,以及更好地引导通过经设计的运动(engineeredmotion)。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整体结构相比,为加强构件721-724和821-824选择不同的长度还允许以更符合解剖学/人体工程学的方式定制沿着不同跖骨的力分布。
在此处应明确指出,为不同加强构件选择不同长度的这种选项也适用于本文中描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除非另外明确说明),并且不限于图 7a-b和图8a-b的具体实施例700和800。
鞋底800还包括网状材料880,加强构件821-824层压或以其它方式连接到其上,以增加鞋底800的整体稳定性、便于组装和/或增加寿命。
图9a-b和10a-d示出了具有不同配置的杆状/管状加强构件的鞋底900、1000a-d的其它实施例。
图9a-b和10a-d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鞋底的实施例900和1000a-d 也类似于例如图1a-f和2的实施例100和200。因此,以上关于相应构件、元件和部件,特别是关于鞋底100和200的所有描述也适用于图9a-b和 10a-d的实施例(当然,除非物理地或技术地排除),因此不再重复。
图9a中所示的鞋底900首先包括具有下中底部分912的中底910。在图9a的右手侧示出了待放置在加强结构920的顶部上的相应的上中底部分911。上中底部分911在鞋底的后半部中具有凹部,如已经讨论的,载荷分布构件(未示出)可以放置在该凹部中。在这里所示的情况下,中底部分911、912都由均质泡沫材料制成,但是也可以采用适用于本发明鞋底的中底的任何上述材料。图9a示出了用于右脚的鞋底。
在图9b的右手侧上再次以分离形式示出的加强结构920包括五个管状/杆状加强构件921-925,每个加强构件对应于脚/跖骨的一个脚趾(在图9b的左手侧上,也示出了对应的“镜像”,即,用于左脚的对应结构)。内侧加强构件921对应于大脚趾/第一跖骨并且在大脚趾下面“卷曲”(参见区域926)以在该区域中提供用于脚趾离地的附加支撑。
对应于第一和第三脚趾/跖骨的加强构件921和923具有比其余三个加强构件922、924和925更大的直径,以通过它们的增加的刚度向第一和第三脚趾/跖骨提供附加的支撑。如果是管状(即,中空的或具有中空区段),加强构件921和923可以可替代地或附加地具有比其余三个加强构件922、924和925更大的壁厚。
五个加强构件921-925延伸贯穿鞋底900的前半部,并且大致延伸至足弓区域的后边缘,在该处,它们通过连接构件928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该连接构件也设置为杆状/管状构件。五个加强构件921-925中的每一个通过直径减小的短通道929连接到构件928。在足弓区域的后边缘处的这种连接可为脚的这个敏感区域提供额外程度的稳定性,例如以帮助避免穿着者的受伤或疲劳。
图10a-d所示的鞋底1000a-d也包括中底1010a-d,其可以是本公开中提及的任何结构和/或材料(例如,颗粒和/或均质泡沫材料)。每幅图中的右手侧图示出了相应的鞋底1000a-d的俯视图,而左手侧图示出了外侧侧视图。相应的加强结构1020a-d至少部分地嵌入中底1010a-d内。特别是在鞋底的脚趾端,相应的加强结构1020a-d也可以部分地例如在中底的底侧突出或暴露(参见图10a和10b),或至少布置成紧邻中底的底面 (参见图10c和10d)。
加强结构1020a-d中的每一个包括五个加强构件1021a-1025a、 1021b-1025b、1021c-1025c和1021d-1025d,这些加强构件分别延伸贯穿鞋底1000a-d的前半部,并且每一个加强构件对应于脚的相应脚趾/跖骨。加强构件1021a-1025a、1021b-1025b、1021c-1025c和1021d-1025d也延伸超过足弓区域并进入鞋底的后半部。
加强结构1020a-d的特点是,加强构件1021a-1025a、1021b-1025b、 1021c-1025c和1021d-1025d中的一些或者甚至全部由连续的杆或管材料形成,即加强构件在鞋底的某些区域,特别是在后足/脚跟下方的区域彼此连接并融合。而且,每个鞋底1000a-d的至少两个加强构件在它们可以在行走或跑步期间在压力负荷下独立地反应和变形的意义上是彼此独立的,特别是在鞋底的前半部中。例如,参见图10b的加强构件1022b、1024b 和1025b以及图10d的加强构件1021d和1023d。在图10a和10c中,所有五个加强构件是独立的,并且在鞋底的前半部中不连接。
在加强结构1020a、1020b和1020c中,内侧、外侧和中心加强构件 (即,加强构件1021a、1023a、1025a和1021b、1023b、1025b和1021c、 1023c、1025c)具有比相应结构的其余两个加强构件大的直径,并且它们被设置为中空管,而较薄的两个加强构件被设置为实心杆。还参见在每个所述鞋底1000a-c的足弓区域截取的横截面10a-c。
在图10d的加强结构1020d中,所有五个加强构件1021d-1025d设置为具有相同直径和壁厚的管,参见横截面10d。这里,部件1022d和 1023d以及1024d和1025d也在脚趾区域中连接,分别位于第2和第3 以及第4和第5跖骨下方,以便对这些“较弱”脚趾提供附加支撑(与大脚趾/第1跖骨相比)。该结构的另一特定特征是,在足弓区域内连接加强构件1022d和1024d的“环”在中底1010d内比连接加强构件1021d和1025d 的“环”更低(参见图10d的左手图),因此提供具有较低中心和升高的侧边缘的脚跟支撑,以提供一种脚跟可放入的脚跟杯。
图10a-d中还示意性地示出了可以连接到中底1010a-d的外底 1060a-d。
图11a-f示出了加强结构1120和前足支撑板1190的实施例,其可以结合到根据本发明的鞋底的实施例中,例如,在本详细说明中至此讨论的鞋底100-900或1000a-d中的一个。
图11a示出了之间具有连接器1195a-b的加强结构1120和前足支撑板1190的俯视图,图11b示出了仰视图,图11c示出了外侧侧视图,图 11d示出了后视图,并且图11e示出了倾斜的外侧侧视图。图11f示出了加强结构1120和前足支撑板1190的变型的倾斜内侧侧视图,其中在两者之间具有增加数量的连接器1195a-d。
加强结构1120具有五个加强构件1121-1125,每个加强构件对应于脚的一个脚趾/跖骨。对应于大脚趾/第一跖骨的加强构件1121也在大脚趾下方“卷曲”(参见区域1126),以为脚趾离地提供附加的支撑,如已经多次讨论的那样。在这里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有的加强构件 1121-1125具有或多或少(例如,在几个百分比内,比如在10%或5%或 2%内)相同的直径(例如,理解为它们在沿鞋底的特定横截面平面或纵向位置处的直径,或理解为它们沿其延伸方向的平均直径)。然而在其它情况下,这可以是不同的。此外,如果加强构件1121-1125设置为管状,即具有至少一些中空区段,则其壁厚也可以变化。例如,如已经讨论的,构件1121和1123的壁厚可以更大,使得它们比其余构件更硬。
在其它方面,加强结构1120类似于例如加强结构120、220或920,并且因此为了简明而参照以上相应的陈述。
在本示例中,前足支撑板1190布置在加强结构1120的下方(原则上也可以布置在加强结构上方),并且在所示的示例中,前足支撑板还用作鞋底的前足区域中的外底或外底的一部分。前足支撑板1190例如可以由纤维增强的轻质材料制成,或者包括纤维增强的轻质材料,以提供用于动态和有效蹬离的增加的刚度,例如用于跑鞋或短跑鞋。
为了进一步促进这种动态蹬离和快速运动,所示示例的前足支撑板 1190包括用于改善附着摩擦力的轮廓元件1199以及防滑钉或鞋钉(未示出)可以(可移除地或永久地)安装在其中的索环或插孔1198。在图11f 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插孔1198还装配有(例如,塑料或金属)螺纹1198a,用于将这种防滑钉或鞋钉可移除地拧入其中。
在图11a-e中,内侧加强构件1121和外侧加强构件1125分别通过两个连接器或翼1195a和1195b连接到前足支撑板1190。在图11f所示的改进实施例中,在加强构件1122和1124与前足支撑板1190之间分别具有附加连接器1195c和1195d。这些连接器例如用于进一步增加由加强结构1120和前足支撑板1190提供的前足支撑结构的机械联接和总体刚性的目的,并且因此便于将高蹬离力从腿和脚传递到地面。
为了清楚地说明,图11a-f中未示出的是中底材料,该中底材料通常布置在前足支撑板1190和加强构件1121-1125之间,并且加强构件 1121-1125通常至少部分地嵌入中底材料中,如已经讨论的。因此,为了简明,在此参考已经给出的解释。
图12a-i示出鞋底1200(或其部分)的实施例,其具有在鞋底的前半部延伸的至少两个加强构件,其中所述加强构件中的至少第一加强构件进一步向后延伸超过中足区域并进入鞋底的脚跟区域,并向上缠绕到脚踝区域的后部部分。
图12a和12b示出了该鞋底1200的加强结构1220的俯视图,图12c 是倾斜的外侧侧视图,图12d是主视图,图12e是另一倾斜的外侧侧视图,图12f是嵌入在中底1210内的加强结构1220的示例,图12g、12h 和12i示出了与所示实施例相关的结构图。
再次指出,到目前为止已经描述或公开的所有内容,特别是关于图 1a-11f的实施例和示例,也可以应用于(当然,如果不是物理上或技术上不可能的话)下面描述和公开的实施例和示例,即使没有明确地详细讨论。
鞋底1200包括加强结构1220,其包括在鞋底1200的前半部中延伸的五个加强构件1221-1225,并且每个加强构件对应于脚的脚趾/跖骨(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更少或更多数量的加强构件也是可能的,例如2、 3、4或6或7个加强构件)。
第一、内侧加强构件1221对应于大脚趾/第一跖骨。第二、外侧加强构件1225对应于第5跖骨。在这两个加强构件之间,分别对应于第2、第3和第4跖骨布置三个加强构件1222、1223和1224。
第一内侧加强构件1221包括平坦或锥形的末端,该末端朝向鞋底 1200的前边缘/末端延伸(例如,参考图12h和12i)并且在大脚趾下方“卷曲”(参考区域1226),以提供用于脚趾离地的额外支撑。
与第1和第3跖骨对应的加强构件1221和1223具有比其余三个加强构件1222、1224和1225大的直径。这可以从图12g中看出,其中示出了穿过加强结构1220的几个横截面。从内侧到外侧(即从构件1221 到构件1225),五个加强构件的指示直径为:在横截面B-B'正前方的其末端处为4mm、3mm、4mm、3mm和3mm;在横截面C-C'的区域周围为6mm、5mm、6mm、5mm和5mm;在横截面D-D'的正前方为:6mm、 5mm、6mm、5mm和5mm。因此,在沿鞋底1200的每个纵向位置,加强构件1221和1223比其它构件更厚,因此更硬,并且更抗变形(对于图12g中的加强构件的一些部分,也指示1mm的壁厚)。然而,壁厚是除了直径之外的另一参数,其可以在加强构件1221-1225之间和/或沿着给定的加强构件变化以改变和影响它们的物理特性。
在脚的足弓区域,加强构件1222和1225还通过具有中央表面凸出部(参见图12g中的横截面n-n')的中空连接区域1228连接,以向鞋底 1200的该区域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空连接区域1228的中心,在椭圆1299所示的区域,虚线并不表示单独的管状构件,而是在中空连接区域1228上的表面凸起,该表面凸起比该中空中足连接区域1228的其余部分(5mm)略高(6mm)(也参见横截面n-n')。
第一内侧加强构件1221和第二外侧加强构件1225进一步向后延伸超过中足区域并进入鞋底的脚跟区域,并分别形成区段1221a和1225a,其向上缠绕到脚踝区域的后部部分并在脚跟后面在区域1227中彼此融合 (参见图12c、12d、12e、12f和12h,以获得关于该区域的三维构造的信息)。以这种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穿着者的脚跟的支撑结构,其“将脚跟锁定就位”并且允许在脚的蹬离和充分稳定期间特别良好地传递力和增加的杠杆。
为了进一步促进这种效果,并且尽管大多数加强构件优选地设置为中空构件,即管状(参照图12g中的横截面),但是第一加强构件1221 可以设置为实心构件,即杆状。这在图12b中由虚线1221b指示,示出了加强结构1220的该实心区段的(近似)延伸。如上所述,其余部件优选地设置为中空结构(尽管不是绝对必要的),例如以减轻重量。
不管由部件1221a和1225a以及在区域1227中连接的脚跟支撑所提供的附加支撑,加强构件1221-1225仍然适于在步态周期期间在鞋底1200 的前半部中通过作用在鞋底上的力而独立地偏转,从而不会失去已经详细讨论的相应优点。
最后,如已经提到的,图12f、12h和12i示出了加强结构1220如何可以实施到鞋底的中底1210中并嵌入其中,以及它如何可以相对于中底 1210和可能的外底1260布置的示例。
图13以倾斜的内侧侧视图示出了与加强结构1220非常相似的加强结构1320的另一示例。它包含五个加强构件1321-1325,并且上面关于加强构件1221-1225的所有陈述通常也适用于加强构件1321-1325。然而,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1320中,加强构件1322-1325的芯填充有填充(例如塑料或金属)材料,如与图13中的加强构件1321相比由不同的颜色所示。
鞋底1400的另一实施例在图14中以分解图示出。该实施例包括加强结构1420,其可以是例如刚刚讨论的加强结构1220或1320。因此,关于加强构件1220和1320的相应构件、元件和部件的所有描述也适用于加强结构1420(当然,除非物理地或技术地排除),因此不再重复。
鞋底1400包括具有上中底部分1411和下中底部分1412的中底1410,五个加强构件1420位于上中底部分和下中底部分之间。它完全嵌入在中底1410内。鞋底还包括外底1460,在这里所示的实施例中,外底包括几个单独的子部分(然而,这不必总是这种情况)。
关于不同的中底部分1411、1412、鞋外底1460以及可以在这方面使用的可能的细节和材料等,特别参考关于与图1a-f、2、3a-b、4、5a-b、 6a-d、7a-b、8a-b和9a相关的这些部件给出的相应陈述和解释,这些部件类似地适用于这里,因此不再重复。
图15a-b示出了用于制造具有至少一个具有中空区段的加强构件的鞋底的加强结构或加强结构的一部分的方法的实施例1500a和1500b,例如,制造本文迄今为止讨论的加强结构120、220、320、420、720、820、 1020、1120、1220、1320、1420或其中空区段的任何一个。
为了清楚地说明,下面的讨论将集中在制造这种加强结构的一个单独的中空区段上,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该方法也可以扩展到在单个机器上并且在单次操作中制造若干个这种中空区段,这些中空区段可能与实心/非中空区段组合。当然,如果需要,通过该方法获得的部件也可以随后接合、胶合、连接等到用于加强结构的其它部件或零件。然而,关于这些步骤的细节将不是以下讨论的焦点。
方法1500a包括将液体模制材料注入模具的型腔15中的步骤,型腔 15具有与待制造的具有中空区段的加强构件的外部尺寸相对应的形状 (如上所述,为了说明的清楚,这里讨论了制造一个中空加强构件的简单情况,并在图15a和15b中示出,但是对于更复杂的构造而言,通用性和必要的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清楚的)。此步骤的结果显示于图15a中的附图标记1510a处,其中型腔15填充有(仍为液体)模制材料。
液体模制材料可以是适合于注射模制的塑料材料,例如EVA或TPU 或所述目的技术人员已知的某一其它材料。
参见图15a中的附图标记1520a,该方法还包括在压力下将置换气体注入型腔的步骤。也可以使用置换液体代替置换气体,如下面关于图15b 所解释的。置换气体可以是例如空气或氮气,或者是另一种气体,该气体优选是惰性的,即它不与液体注入材料反应,而是简单地将其置换并将注入材料推到型腔15的壁上。
以在上述两个步骤期间实现注入材料的这种移位。通向出口井30的出口通道20被关闭,使得气压升高并可以保持在型腔15内。
一旦已经注入足够量的气体并且已经建立足够的气体压力,出口通道20被打开,使得加压的置换气体从型腔15的中心“冲出”仍然为液体的材料并且进入出口井30,参见图15a中的附图标记1530a,从而在型腔 15中产生注入材料的中空管,该中空管然后固化以形成加强构件的中空区段。
图15b示出了该方法的改进形式1500b,其中用于从型腔去除置换介质的出口通道20也用作介质的注射通道,使得介质本身在其在压力下注射到型腔15中期间关闭出口通道20,这可以简化机器的操作。
在附图标记1510b处,通过注射模制机40将液体材料注射模制到型腔15中,该型腔具有与待制造的具有中空区段的加强构件的外部尺寸相对应的形状。
在附图标记1520b处,方法1500b包括在压力下将置换气体或置换液体(例如,水)注入型腔15中。在本例中,这是通过入口通道20完成的,该通道也用作从型腔15的中心冲出液体材料的出口通道。由于置换介质在压力下经由通道20注入到型腔15中,只要注射压力保持,介质本身就密封通道20,并且在本例中不需要附加的阀或空心管线(outline line)。
这在附图标记1530b处完成,其中置换气体或液体再次从型腔15经由通道20被去除,并且进入相应单元50内的出口井30,同时“带走”此时仍然存在于型腔15中心的液体材料。
在附图标记1530b处的去除之前,可允许注入的模制材料至少部分地在型腔15内凝固或固化,尤其是在型腔15的壁处(其可例如出于此目的而被加热),同时中心处的材料仍保持液相。这有助于在去除置换介质的同时去除型腔中心的多余模制材料(这种选择也适用于上述实施例 1500a)。
然后,可以允许部件凝固和固化(例如,在被主动冷却的同时),然后脱模,参见图15b中的附图标记1540b。
图16a-e从不同的视角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鞋的实施例1600或其部分。图16a和16b从侧面和两个稍微不同的角度示出了整个鞋1600的分解图。图16c和16d示出了鞋1600的鞋底1605的前部的特写视图。图 16e示出了在这里的讨论中使用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概念。
鞋1600包括鞋面1601,在此不再进一步详细讨论。鞋1600还包括具有中底1610的鞋底1605,所述中底具有上中底部分1611、下中底部分1612和中间中底部分1613。包括五个杆状和/或管状加强构件的加强结构1620完全嵌入在中底1610内,所述加强构件分别由附图标记 1621-1625表示。五个加强构件1621-1625中的每一个都对应于相应的跖骨。鞋1600的鞋底1605进一步包括部分嵌入上中底部分1611的顶侧内的载荷分布构件1640。因此,上中底部分1611将加强构件1621-1625与载荷分布构件1640分开,即,一方面加强构件1621-1625和另一方面载荷分布构件1640设置为分开的和单独的元件。载荷分布构件1640和上中底部分1611可以进一步被鞋垫(未示出)覆盖,该鞋垫可以是可替换的或永久地连接到载荷分布构件1640和上中底部分1611。鞋1600的鞋底1605还包括外底1660,以提高附着摩擦力和耐磨性。鞋1600也可以装有防滑钉和/或鞋钉,以使其适合于例如田径运动。鞋1600可以是运动鞋,特别是跑鞋。
上中底部分1611、下中底部分1612和/或中间中底部分1613可以包括聚合物泡沫材料或由聚合物泡沫材料制成。中底部分1611、1612、1613 可以包括相同的材料或由相同的材料制成,或者它们可以包括不同的材料或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在给定的中底部内,材料组成局部地改变也是可能的,即,在不同的区域中使用不同的材料,例如,以局部地影响上中底部分1611、下中底部分1612和/或中间中底部分1613的机械特性。聚合物泡沫材料可以包括均质泡沫材料,如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或注射模制热塑性聚氨酯(TPU),或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TPEE),聚酰胺、 PEBA或其它合适的材料。聚合物泡沫材料也可以包括颗粒泡沫。例如,由膨胀热塑性聚氨酯(eTPU)、膨胀聚酰胺(ePA)、膨胀聚醚嵌段酰胺 (ePEBA)和/或膨胀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eTPEE)的颗粒制成或包含这些颗粒的颗粒泡沫特别适用于效能鞋类,因为它们提供高度的缓冲和向穿着者的能量返还。例如,eTPU的颗粒泡沫在大的温度范围(例如-20℃至40℃)内保持其有益特性。包括膨胀聚丙交酯(ePLA)、膨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ePET)、膨胀热塑性烯烃(eTPO)和/或膨胀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ePBT)的颗粒泡沫也是可能的。为了给出一个具体示例,下中底部分1612可以由均质的EVA或TPU或TPEE泡沫材料制成,以向鞋1600的鞋底提供良好的整体稳定性和耐磨性,而上中底部分1611和/ 或中间中底部分1613可以由包括eTPU、ePA、ePEBA和/或eTPEE的颗粒泡沫制成,以提供良好的缓冲、高能量返还和减小偏心力并提供舒适载运的更平滑的过渡。
然而,要强调的是,可替代地或附加地,除了中底1610使用泡沫材料,也可以使用其它材料和制造选项。例如,中底1610或其部分可以包括或由网格结构组成,例如增材制造的网格结构(例如,使用3D打印法或激光烧结法或立体光刻法制成的结构),如上文已经进一步提到的,其可以用于长距离跑鞋(其中优选高缓冲)和短跑钉鞋或短距离跑鞋(其中高缓冲不是必需的,但是高刚度和在地面接触期间脚的解剖学引导是有益的)。
此外,还强调的是,本发明还涵盖了其中中底1610不包括单独的上中底部件、下中底部件和中间中底部件,而是仅包括一个统一的中底部件的实施例。或者,上中底部分、下中底部分和中间中底部分中的至少两个可以是一体的中底部件,而其余的中底部件是分离的。这种中底还可包括一种或多种上述均质泡沫材料和/或颗粒泡沫和/或非泡沫材料,或由一种或多种上述均匀泡沫材料和/或颗粒泡沫和/或非泡沫材料制成,非泡沫材料例如如上所述的网格结构。
可以理解,在迄今为止关于鞋1600的鞋底1605的描述中,该鞋底 1605非常类似于例如图1a-f所示的鞋底100或图2所示的鞋底200。因此,关于加强结构120和220所讨论的所有内容也适用于这里所讨论的具有加强构件1621-1625的加强结构1620,反之亦然,当然,除非物理上或技术上不可能。
更一般地,关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的已经在上面讨论的特定构件、元件和部件的所有描述也适用于这里讨论的鞋1600的相应构件、元件和部件(如果存在的话),并且也适用于下面将关于图17-24讨论的另外的鞋和鞋底的相应构件、元件和部件(如果存在的话)(当然,除非物理地或技术地排除在外)。为了避免冗余,因此将不再讨论所有这些选项,但是参考以上相应的陈述。
除了加强构件1621-1625之外,鞋底1605还包括至少两个也在鞋底 1605的前半部中延伸的叶片构件,在当前情况下,三个叶片构件1671、 1672和1673,在图16a-e中共同由附图标记1670表示。在这里所示的实施例中,叶片构件1671、1672和1673不延伸到鞋底的后半部中,而是它们的延伸范围被限制在从脚趾区域到足弓区域的区域,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这可以是不同的,并且叶片构件(或者其中的一个或两个)也可以延伸到足弓区域之外并延伸到脚的后半部中。叶片构件1671、1672 和1673中的一个或多个或全部,例如内侧叶片构件1671,也可从鞋底 1605的前部突出并且从外部可见。此外,上述内容也可以应用于加强构件1621-1625,其也至少在鞋底1605的前半部中延伸。
与图2所示的鞋底200的加强构件220的凹槽215相似,鞋底1605 的下中底部分1612可包括三个凹槽1616,三个叶片构件1671、1672和 1673可置于其中。这可以帮助将叶片构件1671、1672和1673固定在其位置中,从而帮助避免或限制例如粘合剂或胶水的使用,并且总体上便于鞋底1605的组装。例如,如图16c和16d所示,在上中底部分1611 中还存在用于加强构件1621、1625的类似的凹槽1615。
加强构件1621-1625在鞋底1605内限定第一层1608,并且叶片构件 1671-1673在鞋底1605内限定第二层1609。在图16e中,已经指示了这两个层1608和1609。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两层1608和1609 可被认为分别由加强构件1621-1625和叶片构件1671-1673跨越或限定,与伞的可折叠肋条跨越伞的伞面的方式大致相同。确定两层1608和1609的不同方法可以是设想,加强构件1621-1625和叶片构件1671-1673被胶合或焊接到相应的纺织材料(或类似的东西,例如网状材料或箔)片上,其中围绕最外面构件的任何多余部分被切除。还应强调的是,这种结构实际上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使用,即使这在这里未示出,并且这个概念仅作为概念上的辅助来讨论。
在鞋底1605中,第一层1608和第二层1609在竖直方向上彼此移位,其中第一层1608布置在第二层1609上方,并且这两层彼此完全不同(参见图16e),意味着在此所示的情况下,在加强构件1621-1625和叶片构件 1671-1673之间没有直接接触。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这可以是不同的。
在第一层1608和第二层1609之间限定的间隙中,中间中底部分1613 被布置成使得间隙填充有中间中底部分1613的(泡沫)材料。用于中底的该部分和其它部分的合适材料已经在上面讨论过。
此外,在鞋底1605的垂直投影中(即,当从“顶部”观察时),第一层 1608和第二层1609至少部分地重叠(例如,与布置在鞋底的完全不同区域中的构件相反)。换句话说,加强构件1621-1625在鞋底1605内“堆叠于叶片构件1671-1673的上方”。
例如,如图16b和16c所示,第一层1608和第二层1609在前足区域并且通常在跖骨下面的区域包括具有相应曲率的相应部分。这在图16c 中由两条线1608a和1609a指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层1608和1609,以及因此加强构件1621-1625和叶片构件1671-1673,在该区域具有像两个“洋葱壳”一样配合在一起的几何形状。这允许脚很好地和贴身地安置在由加强构件和叶片构件提供的支撑结构中,并且允许脚的自然辗落运动。
鞋底1605的叶片构件1671-1673具有扁平的椭圆形横截面,如图16c 中特别清楚地示出的。这可以有助于保持凹槽1605的堆叠高度或厚度降低,尽管两组结构构件(即,加强构件1621-1625和叶片构件1671-1673) 堆叠在彼此上方并且通过鞋底1605内的中间中底部分1613散布和移位。
如已经讨论的,例如,关于图1的鞋底100详细讨论的,加强构件的直径可以在一些或所有加强构件之间变化。这也适用于鞋底1605的加强构件1621-1625,具有所有选择和相应的技术效果。可选地或另外地,加强构件1621-1625中的至少一个的直径也可以沿所述加强构件变化。同样在这方面,参考上面的相应陈述和解释。
此外,对于叶片构件1671-1673也是如此。换句话说,叶片构件 1671-1673的直径可以在叶片构件1671-1673中的至少两个之间变化,并且可替代地或附加地,叶片构件1671-1673中的至少一个的直径可以沿着所述叶片构件变化。例如,每个叶片构件1671-1673可具有与其前尖端和后尖端相比更厚的中心部分,并且外侧叶片构件1673可具有比内侧叶片构件1671更小的横截面(例如,作为沿着相应叶片构件的平均值,或在沿着鞋底1605的纵向轴线的特定位置处取得),并且因此比内侧叶片构件1671更柔韧。叶片构件1671-1673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横截面在某些截面或部分中还可以变得更圆,以便与椭圆形或甚至更平的叶片构件相比,在该截面或部分中增加相应构件的弯曲刚度。
用于加强构件的可能材料已经在上面关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进行了讨论,并且这些考虑也适用于加强构件1621-1625。叶片构件1671-1673 可以包括增强聚合物材料,例如增强聚酰胺(PA)材料,特别是玻璃纤维增强的或碳纤维增强的或碳灌注的聚合物材料。
现在将结合图17和18a-e讨论具有至少两个加强构件和至少两个叶片构件的鞋底的进一步可能的修改和进一步的实施例。此外,只要没有对以下实施例的具体构件、元件和部件进行详细陈述,即使没有明确地重复和再次讨论,到目前为止已经讨论的所有选项和可能性对于先前实施例的相应构件、元件和部件都可以适用,当然,除非物理上或技术上将其排除。
图17示出了具有鞋底1705的鞋1700,其非常类似于上述鞋1600。鞋1700包括鞋面1701,并且鞋底1705包括具有上中底部分1711、下中底部分1712和中间中底部分1713的中底1710。完全嵌入在中底1710 内的是包括五个杆状和/或管状加强构件的加强结构1720,每个加强构件对应于相应的跖骨。鞋1700的鞋底1705还包括三个叶片构件1770,其竖直地移位并布置在加强构件1720的下方。下中底部分1712包括三个凹槽1716,三个叶片构件1770位于其中,上中底部分1711可以包括用于加强构件1720的对应凹槽(在其底表面中,在图17中不可见)。鞋底 1705还包括部分地嵌入上中底部分1711的顶侧内的载荷分布构件1740。鞋底1705还包括外底1760,并且其还可以包含鞋垫或内底(这里未示出)。
与鞋1600的鞋底1605不同的是,鞋1700的鞋底1705的三个叶片构件1770具有稍小的宽度(在从内侧到外侧的方向上),即,在这种情况下,该宽度与杆/管状加强构件1720的直径相当。相反,在鞋1600的鞋底1605中,叶片构件1671-1673的宽度至少在远离它们的尖端的它们的中心部分中大于杆/管状加强构件1621-1625的直径。这可导致叶片构件1770具有例如比叶片构件1671-1673略小的变形刚度和略大的柔韧性。
图18a-e示出了具有三个叶片构件1871、1872和1873(在这里所示的情况下,共同用附图标记1870表示)的另一鞋底1800(用于左脚),并且还示出了关于这些叶片构件的几何形状的细节。叶片构件1871布置在鞋底1800的内侧上,叶片构件1872是中心构件,并且叶片构件1873 布置在鞋底1800的外侧上,参见图18a。
鞋底1800包括中底1810,其具有上中底部分1811、下中底部分1812 和中间中底部分1813。包括若干加强构件的加强结构完全嵌入在中底 1810内,所述加强构件在图18中不可见,并且为了简明起见,在此将不进一步讨论。相反,参考到目前为止所讨论的相应选项和可能性。鞋底 1800还包括外底1860,并且鞋底1800可进一步包含鞋垫、载荷分布构件等,如到目前为止已经多次讨论的(这里都未示出)。
三个叶片构件1871、1872和1873布置(在鞋底1800的组装状态下) 在下中底部分1811中的相应凹槽1816中,例如类似于已经关于鞋底1605 和1705讨论的。
图18b-18e被包括以提供对这种叶片构件的可能几何形状的更好理解。
图18b示出了叶片构件1871、1872、1873的俯视图(参照它们在鞋底1800的组装状态中的布置)。
图18c示出了处于倒置构造的叶片构件1871、1872、1873的透视外侧侧视图,即,当在从脚跟朝向脚趾的方向上并且在底侧向上转动的情况下看鞋底1800时在其外侧侧视图中观察到的。
图18d从前面示出了同样处于倒置构造的构件,即在图18d中鞋底 1800的底侧面向上。
图18e示出了也处于倒置构造的外侧侧视图(在矢状面上的投影)。
从这些图中可以看出,叶片构件1871、1872、1873在俯视图(见图 18b)以及正视图和侧视图(见图18c-e)中都包括非线性部分或曲率,这允许叶片构件遵循穿着者的脚的自然解剖结构和解剖学标志。
图19-23示出了具有加强构件和叶片构件的鞋底的其它可能的实施例,图24示出了图23所示鞋底的可能的修改。再次,只要没有对以下实施例的具体构件、元件和部件进行详细陈述,即使没有明确地重复和再次讨论,到目前为止已经讨论的所有选项和可能性对于先前实施例的相应构件、元件和部件都可以适用,当然,除非物理上或技术上将其排除。
图19示出了用于鞋子例如运动鞋的鞋底1900,其具有中底1910,该中底具有五个加强构件1920(每个跖骨一个)和嵌入其中的两个叶片构件1970,即内侧叶片构件1971和外侧叶片构件1972。两个叶片构件 1971和1972通常布置在加强构件1920下方,使得由加强构件1920限定或跨越的层与由叶片构件1970限定或跨越的层通常彼此不同并且竖直移位。
但是,在鞋底1900中,叶片构件1971和1972在朝向鞋底1900后端的区域1978中连接至(一些)加强构件1920。换句话说,由两组构件 1920和1970界定或跨越的层在区域1978中相遇或合并。在这里所示的情况下,内侧叶片构件1971在区域1978中连接至鞋底1900的内侧上的最外侧的两个加强构件,并且外侧叶片构件1972在区域1978中连接至鞋底1900的外侧上的最外侧的两个加强构件。连接可以例如借助于胶水或粘合剂,或者通过将元件焊接在一起而形成,或者元件可以例如通过注射模制或3D预喷涂方法而一体地制造。
在鞋底1900的前足区域并且还部分地延伸到鞋底1900的后半部中,因此在加强构件1920与叶片构件1970之间存在间隙1979,并且该间隙 1979可以由泡沫材料或中间中底部分1913填充,如图19的下半部所示。这种构造可以改善行走或跑步期间鞋底的向前推进,如图19的下半部在步骤S19A、S19B和S19C所示:
在步骤S19A,示出了在着地和足部撞击时或之前鞋底处于未压缩状态,鞋底1900的前足区域仍然具有其初始堆叠高度/厚度,并且泡沫材料 1913(大部分)未被压缩并且不储存大量的弹性能量。
在步骤S19B,在支撑相期间,泡沫材料1913被支撑结构“挤入”,该支撑结构由分别布置在泡沫材料1913上方和下方的加强构件1920和叶片构件1970产生,导致鞋底1900在前足区域中的堆叠高度/厚度减小以及弹性能量在系统中的储存。
在步骤S19C,在抬起和卸载时,系统中的该弹性能量(至少部分地) 释放,从而有助于穿着者向前推进,并且鞋底1900的初始构造基本上恢复(通常,例如由于所涉及材料中的滞后,可能发生一些小的能量损失)。
图20示出鞋底2000及其可能的修改,其中中底2010包括加强构件 2020(例如,五个加强构件,每个加强构件对应于跖骨,如在图20的底部的鞋底2004中所示)和叶片构件2070(例如,如关于图19所讨论的两个叶片构件,或如关于图16a-e、17和18a-e所讨论的三个叶片构件)。叶片构件2070通常布置在加强构件2020的下面,使得由加强构件2020 限定或跨越的层和由叶片构件2070限定或跨越的层通常是不同的并且彼此竖直地移位,但是在朝向鞋底2000的后端的区域2078中,叶片构件 2070连接到(一些)加强构件2020,因此由两组构件2020、2070限定的层在该区域中相遇或合并。
在鞋底2000的前足区域,也部分地延伸到鞋底2000的后半部分,在加强构件2020和叶片构件2070之间也存在间隙2079,类似于上面关于图19讨论的鞋底1900。然而,这里,弹簧部件2077布置在间隙2079 中,而不是如上所述由泡沫材料填充间隙。然而,要强调的是,在鞋底 2000和下面讨论的其变型中,除了弹簧部件2077之外,间隙2079还可以包含泡沫材料。
在鞋底2000中,弹簧构件2077被设置为弹力球型元件(例如,橡胶球),其被布置在铰链点处或铰链点附近,在该铰链点处,加强构件2020 和叶片构件2070相遇并且彼此连接。
在下面所示的变型中,即在鞋底2001中,弹簧构件2077在摇杆加载点,即朝向脚的足弓区域的前端设置为弹性管(例如橡胶管)。鞋底2001 的弹簧构件2077因此可以潜在地允许例如在过渡相(>50ms)期间存储能量,其中,通过弹簧元件2077的能量存储可以来自于在支撑相的中间期间足底弓的塌缩负荷。它还可以允许在蹬离期间向最后接触点传递能量,和/或当弹簧元件2077在支撑相结束时卸载时在蹬离期间返还能量。
在下面所示的变型中,即在鞋底2002中,弹簧部件2077由(偏置的)弹簧钢插入物提供。
在鞋底2000、2001、2002的每一个中,可以有,例如,总共一个这样的弹簧构件2077,或每个叶片构件一个弹簧构件2077,或每个加强构件一个弹簧构件2077,等等。例如,弹簧部件2077的精确数量可以根据鞋底的“弹性”的要求程度来确定。
在图20所示的底部的两个变型中,即在鞋底2003和2004中,叶片构件2070本身用作弹簧状构件,即在鞋底2003中用作在其前端和后端处连接到至少一个加强构件的弹簧钢构件,并且在鞋底2004中用作一种互锁指状元件。这减少了鞋底中的单个部件的数量,并因此可以例如减少重量和制造复杂性以及费用。
图21显示了鞋底2100及其可能的变型,其中中底2110具有由一组加强构件2120(例如,五个加强构件,每个加强构件对应于跖骨,如在图21的底部的鞋底2103中所示)和一组叶片构件2170(例如,也在图 21的底部的鞋底2103中所示的两个叶片构件,或如上所述的三个叶片构件)形成的跳板式支撑结构,其中叶片构件2170再次大致布置在加强构件2120的下方。
在鞋底2100中所包括的跳板结构的形式中,其稍微的修改在图21 的顶部以隔离(即,没有围绕的中底2110)示出,在一个或多个叶片构件2170的前末端部分与一个或多个加强构件的前部或中间部分之间布置有弹簧部件(或若干弹簧部件)2177。该弹簧构件2177或多个弹簧构件可以连接到叶片构件和/或加强构件,或其可以例如通过中底2110的周围材料保持在适当位置,而不附接到这些构件。
然而,在鞋底2101和2102中所包括的跳板结构的形式中,没有附加的弹簧构件,而是叶片构件2170本身通过形成“环”来提供跳板结构,该“环”可以在图21中描绘的这两个鞋底的侧视图中看到。
特别地,如图21底部的鞋底2103所示,其可以是例如鞋底2101或鞋底2102的仰视图,可以有两个叶片构件2170,即形成鞋底2101或2102 的“环”的内侧叶片构件2171和外侧叶片构件2172,并且其布置在鞋底 2003的五个加强构件2120的下方。内侧和外侧叶片构件2171和2172 进一步在前端和后端处连接,以增加该跳板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如果没有明确地另外说明或物理或技术上排除,两个或多个叶片构件之间的这种连接和叶片构件设计为分段板对于本文讨论的所有其它实施例也是可能的。
图22示出了鞋底2200,其是图19所示鞋底1900的改进。还具有五个加强构件2220,每个加强构件对应于跖骨,以及两个叶片构件2271和 2272(共同由附图标记2270表示),其在鞋底2200的后半部中的区域2278 中分别连接到最外面的两个内侧和外侧加强构件。
主要区别在于鞋底2200的内侧和外侧叶片构件2271和2272仅朝向鞋底的前半部的中间向上延伸,而叶片构件1971和1972几乎一直朝向鞋底1900的尖端向上延伸(例如,参见图19中的顶部图片和图22中的顶部图片)。这可以使鞋底2200的尖端比鞋底1900的尖端更软且更柔韧,并且例如,与鞋底1900相比,这还可以帮助减小鞋底2200的尖端的堆叠高度/厚度。
图23示出了鞋底2200的一种可能的变化形式,其形式为鞋底2300,其中内侧和外侧叶片构件2371和2372(共同由参考数字2370表示)现在不是在鞋底2300的后半部分,而是在鞋底2300和加强构件2320的尖端,即在区域2378连接到最外面的两个内侧和外侧加强构件2320。
最后,图24示出鞋底2300的又一种可能的变化,即鞋底2400,其中,叶片构件被五个“弹臂”杆2420a代替,该杆从五个加强构件2420中的每一个的尖端沿向下和向后的方向延伸。如图24的上部图所示,还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加强构件(例如最外侧的外侧和/或内侧的加强构件),其向后延伸超过中足区域并进入鞋底的脚跟区域,并向上缠绕到脚踝区域的后部,例如,如在图12a-i、13和14的上下文中详细讨论的,因此在这一点上对其进行讨论。
在下面描述了进一步的实施例以便于理解本发明:
1.一种用于鞋,特别其是跑鞋的鞋底,包括:
a.至少两个加强构件,其在所述鞋底的前半部中延伸,
b.其中,所述加强构件适于在步态周期期间通过作用在所述鞋底上的力而独立地偏转。
2.根据示例1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非线性区段。
3.根据示例2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在所述鞋底的侧视图中具有凹形形状的区段。
4.根据示例2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
其中,每个加强构件具有包括相对于水平面的局部低点的形状,以及
其中,每个所述低点位于所述鞋底的前半部中。
5.根据示例4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低点中的每一个位于所述鞋底的中足区域和脚趾区域之间的区域中。
6.根据示例5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低点中的每一个位于跖趾关节 (MTP关节)的区域中。
7.根据示例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每个所述低点位于与由所述加强构件形成的结构的上侧相切的平面下方至少5mm的距离处,优选地至少8mm。
8.根据示例7所述的鞋底,其中,切面与所述低点中的每一个之间的距离取决于相应的低点相对于所述鞋底的外侧边缘或内侧边缘的位置。
9.根据示例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每个加强构件的具有非线性形状的区段至少从所述鞋底的所述中足区域延伸至所述脚趾区域。
10.根据示例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向后延伸超过所述中足区域并进入所述鞋底的脚跟区域。
11.根据示例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是板状构件。
12.根据示例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是杆状构件和/或管状构件。
13.根据示例11或12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包括实心区段。
14.根据示例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包括中空区段。
15.根据示例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的直径在所述加强构件中的至少两个之间变化,和/或其中,所述加强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直径沿着所述加强构件变化。
16.根据示例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具有五个加强构件,每个加强构件对应于相应的跖骨。
17.根据示例16所述的鞋底,其中,对应于第一跖骨和第三跖骨的所述加强构件具有比其余三个加强构件更高的挠曲刚度。
18.根据示例16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对应于第一跖骨和第三跖骨的所述加强构件具有比其余三个加强构件更大的直径。
19.根据示例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20.根据示例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中的至少两个通过连接构件连接。
21.根据示例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基本上沿着所述鞋底的纵向方向延伸。
22.根据示例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沿内侧至外侧方向彼此相邻地布置。
23.根据示例22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连接到网状材料。
24.根据示例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还包括布置在所述鞋底的后半部中的载荷分布构件,优选地布置在所述鞋底的脚跟区域中。
25.根据示例24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载荷分布构件包括载荷分布板。
26.根据示例24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载荷分布构件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27.根据示例2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载荷分布构件延伸到所述鞋底的所述中足区域中。
28.根据示例24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和所述载荷分布构件至少部分地重叠。
29.根据示例24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和所述载荷分布构件至少部分地重叠。
30.根据示例1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至少部分地嵌入所述鞋底的中底内,其中,所述中底包括聚合物泡沫材料。
31.根据示例30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完全嵌入所述中底中。
32.根据示例30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中底包括颗粒泡沫,特别是膨胀热塑性聚氨酯(eTPU)颗粒、膨胀聚酰胺(ePA) 颗粒、膨胀聚醚嵌段酰胺(ePEBA)颗粒和/或膨胀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 (eTPEE)颗粒的颗粒泡沫。
33.根据示例30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中底包括均质泡沫材料。
34.根据示例30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中底包括下中底部分和上中底部分,并且其中,所述加强构件定位在所述下中底部分和所述上中底部分之间。
35.根据示例34结合示例24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和所述载荷分布构件由所述上中底部分分开。
36.根据示例35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载荷分布构件至少部分地嵌入所述上中底部分内。
37.根据示例1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还包括鞋垫。
38.根据示例37结合示例35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鞋垫布置在所述上中底部分的顶部上,并且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载荷分布构件。
39.根据示例1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还包括外底。
40.一种鞋,特别是跑鞋,包括根据前述示例1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
41.一种用于鞋,特别其是跑鞋的鞋底,包括:
a.至少两个加强构件,其在所述鞋底的前半部中延伸,
b.其中,所述加强构件中的至少第一加强构件进一步向后延伸超过中足区域并进入所述鞋底的脚跟区域,并向上缠绕到脚踝区域的后部部分。
42.根据示例41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中的第二加强构件也进一步向后延伸超过所述中足区域并进入所述鞋底的脚跟区域,并向上缠绕到所述脚踝区域的后部部分。
43.根据示例41或42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适于在步态周期期间通过作用在所述鞋底上的力而独立地偏转,特别是在所述鞋底的前半部中。
44.根据示例42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构件是内侧加强构件,并且所述第二加强构件是外侧加强构件。
45.根据示例42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构件和所述第二加强构件在所述脚跟的后面连接。
46.根据示例41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构件还包括延伸到所述第一跖趾头下方的区域中的平坦末端。
47.根据示例41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是杆状构件和/或管状构件。
48.根据示例41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的直径在所述加强构件中的至少两个之间变化,和/或其中,所述加强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直径沿着所述加强构件变化。
49.根据示例41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中的一些或全部包括中空区段,并且其中,所述中空区段的壁厚在所述加强构件中的至少两个加强构件之间和/或沿着所述加强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加强构件变化。
50.根据示例41至49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存在五个加强构件,每个加强构件对应于相应的跖骨,并且优选地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构件对应于第一跖骨。
51.根据示例50所述的鞋底,其中,对应于第一跖骨和第三跖骨的所述加强构件具有比其余三个加强构件更高的挠曲刚度。
52.根据示例50至51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对应于第一跖骨和第三跖骨的所述加强构件具有比其余三个加强构件更大的直径和/或更大的壁厚。
53.一种鞋,特别是跑鞋,包括根据前述示例41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
54.一种用于制造鞋底的加强结构或加强结构的一部分的方法,所述鞋底具有至少一个带有中空区段的加强构件,所述方法包括:
a.将液体模制材料注入模具的型腔中,所述型腔具有与带有中空区段的加强构件的外部尺寸相对应的形状;
b.在压力下将置换气体注入所述型腔中,其中
c.在步骤a和b中,将所述型腔连接到出口井的出口通道被关闭;以及
d.打开所述出口通道,以释放加压的置换气体,并从所述型腔的中心去除液体模制材料,以形成中空区段。
55.根据示例5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用于制造根据示例 41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或根据示例53所述的鞋。

Claims (15)

1.用于鞋(1600、1700)特别是跑鞋的鞋底(1605、1705、1800、1900、2000-2004、2100-2103、2200、2300),包括:
a.至少两个加强构件(1620、1720、1920、2020、2120、2220、2320),所述加强构件至少在所述鞋底的前半部中延伸;以及
b.至少两个叶片构件(1670、1770、1870、1970、2070、2170、2270、2370),所述叶片构件也至少在所述鞋底的所述前半部中延伸,其中
c.所述加强构件在所述鞋底内限定第一层(1608),并且所述叶片构件在所述鞋底内限定第二层(1609),并且其中
d.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在竖直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彼此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第一层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第二层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第一层完全不同于所述第二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在所述鞋底的垂直投影中至少部分地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包括具有对应曲率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是杆状构件和/或管状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具有五个加强构件,每个加强构件对应于相应的跖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叶片构件包括椭圆形横截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和/或所述叶片构件的直径在所述加强构件和/或所述叶片构件中的至少两个之间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加强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和/或所述叶片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直径沿着所述加强构件或所述叶片构件变化。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在至少一个叶片构件和一个加强构件之间存在连接,优选地其中,每个叶片构件连接到至少一个加强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叶片构件(2171、2172)中的至少一些彼此连接,优选地其中,所述叶片构件被设置为分段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泡沫材料(1613、1713、1813、1913)和/或弹簧构件(2077、2177)布置在间隙(1979、2079)中,所述间隙限定在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之间,优选地其中,所述间隙填充有所述泡沫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叶片构件包括增强聚合物材料,特别是玻璃纤维增强的聚合物材料或碳纤维增强的聚合物材料或碳灌注的聚合物材料。
15.一种鞋(1600、1700),特别是跑鞋,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1605、1705、1800、1900、2000-2004、2100-2103、2200、2300)。
CN202210607700.1A 2021-05-31 2022-05-31 包括加强结构的鞋底、具有这种鞋底的鞋以及制造这种物品的方法 Pending CN1154747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176874.2 2021-05-31
EP21176874.2A EP4098139A1 (en) 2021-05-31 2021-05-31 Sole comprising a reinforcing structure, shoe with such a sole,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uch item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4739A true CN115474739A (zh) 2022-12-16

Family

ID=76197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07700.1A Pending CN115474739A (zh) 2021-05-31 2022-05-31 包括加强结构的鞋底、具有这种鞋底的鞋以及制造这种物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78147A1 (zh)
EP (1) EP4098139A1 (zh)
JP (1) JP7476255B2 (zh)
CN (1) CN11547473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202237B4 (de) * 2020-02-21 2023-05-17 Adidas Ag Sohle umfassend individuell auslenkbare Verstärkungselemente, und Schuh mit einer solchen Soh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86667A (en) * 1943-10-20 1945-10-09 William H Doherty Shoe sole
US6968637B1 (en) 2002-03-06 2005-11-29 Nike, Inc. Sole-mounted footwear stability system
GB0514846D0 (en) 2005-07-20 2005-08-24 Inoveight Ltd Shoe sole
US9241535B2 (en) * 2013-03-14 2016-01-26 Nike, Inc. Sole structures and articles incorporating same
US10986896B2 (en) * 2018-01-22 2021-04-27 Adidas Ag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ribbed outsole and notched midsole
KR102614471B1 (ko) 2018-04-20 2023-12-14 나이키 이노베이트 씨.브이. 플레이트들 및 개재된 유체 충전 블래더를 구비하는 솔 구조체 및 제조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76255B2 (ja) 2024-04-30
JP2022184802A (ja) 2022-12-13
US20220378147A1 (en) 2022-12-01
EP4098139A1 (en) 2022-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68242A2 (en) Sole comprising individually deflectable reinforcing members and shoe with such a sole
JP7136923B2 (ja) 複数のプレート及び介在の流体充填ブラダを備えるソール構造体、並びにこれの製造方法
JP6995826B2 (ja) シューソール
RU2461345C2 (ru) Обувь
EP3349608B1 (en) Item of footwear
AU700229B2 (en) Insert for a shoe sole
AU2010241316A1 (en) Improved dorsiflexion shoe
US20140059887A1 (en) Footwear support structures
CN115474739A (zh) 包括加强结构的鞋底、具有这种鞋底的鞋以及制造这种物品的方法
US20030029059A1 (en) Biomechanical sole unit
JP7053744B2 (ja) ソール要素
US20200245717A1 (en) Footwear article for walking
US20240090613A1 (en) Golf shoe with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JP2023129373A (ja) 局所的な側壁部補強構造体を備えたゴルフシューズソ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