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3842A - 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装置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装置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3842A
CN115473842A CN202211109753.7A CN202211109753A CN115473842A CN 115473842 A CN115473842 A CN 115473842A CN 202211109753 A CN202211109753 A CN 202211109753A CN 115473842 A CN115473842 A CN 115473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information
network
computational power
ent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097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昕昕
庞冉
曹畅
何涛
李建飞
张岩
文湘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0975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738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73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384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1888 priority patent/WO2024055780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4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etr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02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requested QoS
    • H04L45/306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the nature of the carried appl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08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parameters of servers, e.g. available memory or work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1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network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23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a hash applied to IP addresses or cos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装置及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有效的实现算力网络中各节点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实时获取并存储算力网络中的各节点信息;根据各节点信息为算力网络中各入口节点制定各自的下发信息;向各入口节点通告各自的下发信息,以使各入口节点接收通告给自身的下发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为通过自身接入算力网络的业务进行路由决策。本发明实现集中式信息通告、分布式路由决策,能够适用于算力网络中算力节点和网络节点同时调度的需求。

Description

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装置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编排管控系统、入口节点、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算力网络中调度算力节点和网络节点为接入业务提供服务时,需要根据各节点的信息,结合业务需求制定最优的节点资源配置的路由决策,可参考的实现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分布式的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即选定某些网络节点设备收集其余节点信息并制定自身的路由决策,其缺点是所有信息都被扩散,相关协议需同步通告,造成数据臃肿,且节点之间信息交互机制尚不成熟;
另一种是参考现有一般网络系统对网络资源的调度,由上层系统收集网络节点信息并制定路由决策,然后发布给网络节点设备执行相关的路由决策,其缺点是路由决策计算复杂,收敛速度慢,缺少对算力节点信息的处理机制,无法适用于算力网络中算力节点和网络节点同时调度的需求。
可见,现有技术缺少有效实现算力网络中各节点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编排管控系统、入口节点、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有效实现算力网络中各节点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的方法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应用于算力网络编排管控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实时获取并存储算力网络中的各节点信息;
根据各节点信息为算力网络中各入口节点制定各自的下发信息;
向各入口节点通告各自的下发信息,以使各入口节点接收通告给自身的下发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为通过自身接入算力网络的业务进行路由决策。
可选地,所述各节点信息,具体包括:各算力节点信息;
所述算力节点信息包括:算力节点位置信息和算力节点资源信息。
可选地,所述各节点信息,具体还包括:各网络节点信息和各入口节点信息;
所述网络节点信息包括:网络节点位置信息、网络节点连接信息和网络节点性能信息;
所述入口节点信息包括:入口节点位置信息和接入业务信息。
可选地,所述实时获取并存储算力网络中的各节点信息,具体包括:
接收算力网络中的各算力节点、各网络节点和各入口节点在自身信息发生变化后实时上报的自身变化信息,或者,按照预设频率实时向算力网络中的各算力节点、各网络节点和各入口节点查询各自的信息;
将接收或查询到的各算力节点信息存储在算力节点信息数据库中,将接收或查询到的各网络节点信息存储在网络节点信息数据库中,将接收或查询到的各入口节点信息存储在入口节点信息数据库中。
可选地,所述根据各节点信息为算力网络中各入口节点制定各自的下发信息,具体包括:
判断各入口节点是否具备路由决策能力;
如果第一入口节点具备路由决策能力,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将各节点信息进行聚合,其中,所述第一入口节点为具备路由决策能力的入口节点;
进一步判断聚合后的各节点信息中每一参数的变化幅度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如果是,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将变化幅度超过预设阈值的参数的当前值作为下发信息。
可选地,所述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将各节点信息进行聚合,具体包括:
根据各节点信息,将所述算力网络中各节点划分为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满足预设关联条件的第一类节点和不满足预设关联条件的第二类节点;
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将所述第一类节点的节点信息按照第一颗粒度进行聚合,将所述第二类节点的节点信息按照第二颗粒度信息进行聚合,所述第二颗粒度大于所述第一颗粒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各节点信息,将所述算力网络中各节点划分为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满足预设关联条件的第一类节点和不满足预设关联条件的第二类节点,具体包括:
根据各节点信息中的位置信息,将所述算力网络中在所述第一入口节点的预设邻近范围内的部分节点,划分为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关联的第一类节点;
根据所述第一入口节点信息中的接入业务信息,将所述算力网络中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存在业务关联的部分节点,划分为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关联的第一类节点;
将所述算力网络中的其余节点划分为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关联的第二类节点。
可选地,所述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将所述第一类节点的节点信息按照第一颗粒度进行聚合,将所述第二类节点的节点信息按照第二颗粒度进行聚合,所述第二颗粒度大于所述第一颗粒度,具体包括:
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将所述第一类节点的节点信息,按照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和第一预设位置区域进行聚合;
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将所述第二类节点的节点信息,按照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和第二预设位置区域进行聚合;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间隔,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区域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区域。
可选地,所述判断聚合后的各节点信息中每一参数的变化幅度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如果是,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将变化幅度超过预设阈值的参数的当前值作为下发信息,具体包括:
响应于所述算力网络中的节点为算力节点,判断聚合后的各算力节点信息中每一算力节点资源信息参数的变化幅度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如果是,将变化幅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算力节点资源信息参数的当前值作为所述第一入口节点的下发信息;
响应于所述算力网络中的节点为网络节点,确定聚合后的各网络节点信息中由网络节点连接信息连接成的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到达某一算力节点的各网络链路,判断各网络链路的网络节点性能信息参数的变化幅度是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如果是,将变化幅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网络节点性能信息参数的当前值作为所述第一入口节点的下发信息。
可选地,所述各网络链路的网络节点性能信息参数的变化幅度,具体根据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3843480630000041
式中,S2为某一网络链路的某一网络节点性能信息参数的变化幅度,n为所述某一网络链路的网络节点数量,Zi=|Xi-Yi|为第i∈(1,n)个网络节点的所述某一网络节点性能信息参数的当前值Xi与上一次聚合的历史值Yi的偏离差,μ为所述某一网络节点性能信息参数的期望值。
可选地,所述判断各入口节点是否具备路由决策能力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第二入口节点不具备路由决策能力,根据各节点信息为所述第二入口节点的接入业务制定路由决策方案,并针对所述第二入口节点将所制定的路由决策方案作为下发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入口节点为不具备路由决策能力的入口节点。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应用于算力网络入口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算力网络的编排管控系统通告的下发信息,所述下发信息是所述编排管控系统在实时获取并存储算力网络中各节点信息后,根据各节点信息为算力网络中各入口节点各自制定并各自通告的;
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为通过自身接入算力网络的业务进行路由决策。
可选地,所述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为通过自身接入算力网络的业务进行路由决策,具体包括:
对通过自身接入算力网络的业务按照业务类别和用户优先级进行排序;
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依次为排序后的每一业务进行路由决策。
可选地,所述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依次为排序后的每一业务进行路由决策,具体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中的算力节点信息和网络节点信息,依次为排序后的每一业务选择算力节点,和以及选择由网络节点组成的到达所选择的算力节点的网络链路。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算力网络编排管控系统,包括:
资源采集模块,用于实时获取并存储算力网络中的各节点信息;
资源管理模块,与所述资源采集模块连接,用于根据各节点信息为算力网络中各入口节点制定各自的下发信息;
资源配置模块,与所述资源管理模块连接,用于向各入口节点通告各自的下发信息,以使各入口节点接收通告给自身的下发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为通过自身接入算力网络的业务进行路由决策。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算力网络入口节点,包括:
资源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算力网络的编排管控系统通告的下发信息,所述下发信息是所述编排管控系统在实时获取并存储算力网络中各节点信息后,根据各节点信息为算力网络中各入口节点各自制定并各自通告的;
业务调度模块,与所述资源接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为通过自身接入算力网络的业务进行路由决策。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编排管控系统、入口节点、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算力网络的编排管控系统,实时获取并存储算力网络中的各节点信息,根据各节点信息为算力网络中各入口节点制定各自的下发信息,向各入口节点通告各自的下发信息,由各入口节点各自为通过自身接入算力网络的业务进行路由决策,采用集中式信息通告、分布式路由决策的方式,可以采用成熟的信息交互机制实现信息通告,将节点信息针对性地下发给各入口节点,避免数据臃肿,同时,由各入口节点对自身业务进行路由决策,可以降低路由决策计算复杂度,提高收敛速度,能够适用于算力网络中算力节点和网络节点同时调度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算力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算力网络编排管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算力网络入口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和附图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特征可相互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的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与本发明无关的部分未在附图中示出。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每个单元、模块可仅对应一个实体结构,也可由多个实体结构组成,或者,多个单元、模块也可集成为一个实体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流程图和框图中所标注的功能、步骤可按照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流程图和框图中,示出了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系统、装置、设备、方法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其中,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代表一个单元、模块、程序段、代码,其包含用于实现规定的功能的可执行指令。而且,框图和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或方框的组合,可用实现规定的功能的基于硬件的系统实现,也可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单元、模块可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单元、模块可位于处理器中。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1、S12和S13。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应用于如图2所示的算力网络的编排管控系统1,算力网络还包括:入口节点2、网络节点3和算力节点4,入口节点2具体可以是接入业务设备5的入口网关;某一业务设备5发出的请求算力网络服务的业务,通过某一入口节点2接入算力网络中,并使用部分网络节点3连接形成的网络链路到达某一算力节点4,获得某一算力节点4的算力服务后,将算力服务结果通过网络链路返回给某一业务设备5;需要说明的是,图2为本发明算力网络的一种简化示例,实际的算力网络结构所包含的各节点数量和所接入的业务设备5数量均比图2中多得多。
如图1所示,步骤S11、实时获取并存储算力网络中的各节点信息。
可选地,所述各节点信息,具体包括:各算力节点4信息;
所述算力节点4信息包括:算力节点4位置信息和算力节点4资源信息。
可选地,所述各节点信息,具体还包括:各网络节点3信息和各入口节点2信息;
所述网络节点3信息包括:网络节点3位置信息、网络节点3连接信息和网络节点3性能信息;
所述入口节点2信息包括:入口节点2位置信息和接入业务信息。
可选地,所述实时获取并存储算力网络中的各节点信息,具体包括:
接收算力网络中的各算力节点4、各网络节点3和各入口节点2在自身信息发生变化后实时上报的自身变化信息,或者,按照预设频率实时向算力网络中的各算力节点4、各网络节点3和各入口节点2查询各自的信息;
将接收或查询到的各算力节点4信息存储在算力节点信息数据库中,将接收或查询到的各网络节点3信息存储在网络节点信息数据库中,将接收或查询到的各入口节点2信息存储在入口节点信息数据库中。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在算力网络建立初期,算力节点4、网络节点3、入口节点2分别向编排管控系统1上报自身全部信息,或者由编排管控系统1对算力节点4、网络节点3、入口节点2采集全部信息;在算力网络建立完成并运行过程中,算力节点4、网络节点3、入口节点2分别在自身信息变化的情况下,向编排管控系统1上报自身变化的信息,以减少数据传输量,或者由编排管控系统1按照预设频率对算力节点4、网络节点3、入口节点2采集全部信息,例如每间隔5s/30s/1min/5min/30min等进行一次采集,具体间隔时间根据网络需求设定;编排管控系统1预先建立算力节点信息数据库、网络节点信息数据库和入口节点信息数据库,将收集的全部信息存储在对应的数据库中;针对算力节点4收集的信息包括:算力节点4所在资源池位置等位置信息,以及服务类型、资源类型、计算资源总量/余量/利用率、存储资源总量/余量/利用率、业务连接数、对外连接带宽总量/余量/利用率、对外连接链路数等资源信息;针对网络节点3收集的信息包括:网络节点3的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地址等位置信息,网络节点3构成的网络链路、网络链路两端的节点等连接信息,以及链路时延、链路丢包率、链路带宽总量/余量/利用率等性能信息;针对入口节点2收集的信息包括:入口节点2的IP地址等位置信息,在算力网络运行过程中还包括:入口节点2接入的业务名称、业务类型、业务使用的算力节点和网络链路等接入业务信息;入口节点2为接入网关时,其本质也是一种网络节点3,也可以作为网络节点3收集相关信息并存储在网络节点信息数据库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也可以兼顾现有的网络节点3已经布置了分布式路由通告协议的算力网络,此时,由于网络节点3已经具备网络信息的通告和扩散能力,则网络节点3采用现有路由通告协议进行通告和扩散,编排管控系统1不采集各网络节点3信息,各网络节点3也不向编排管控系统1上报自身信息,即各节点信息不包括各网络节点3信息,编排管控系统1按照本发明方法处理各算力节点4信息,并将处理后的算力节点4的信息下发给各入口节点2。
如图1所示,步骤S12、根据各节点信息为算力网络中各入口节点2制定各自的下发信息。
可选地,所述根据各节点信息为算力网络中各入口节点2制定各自的下发信息,具体包括:
判断各入口节点2是否具备路由决策能力;
如果第一入口节点2具备路由决策能力,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2将各节点信息进行聚合,其中,所述第一入口节点2为具备路由决策能力的入口节点2;
进一步判断聚合后的各节点信息中每一参数的变化幅度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如果是,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2将变化幅度超过预设阈值的参数的当前值作为下发信息。
可选地,所述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2将各节点信息进行聚合,具体包括:
根据各节点信息,将所述算力网络中各节点划分为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2满足预设关联条件的第一类节点和不满足预设关联条件的第二类节点;
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2,将所述第一类节点的节点信息按照第一颗粒度进行聚合,将所述第二类节点的节点信息按照第二颗粒度进行聚合,所述第二颗粒度大于所述第一颗粒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各节点信息,将所述算力网络中各节点划分为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2满足预设关联条件的第一类节点和不满足预设关联条件的第二类节点,具体包括:
根据各节点信息中的位置信息,将所述算力网络中在所述第一入口节点2的预设邻近范围内的部分节点,划分为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2关联的第一类节点;
根据所述第一入口节点2信息中的接入业务信息,将所述算力网络中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2存在业务关联的部分节点,划分为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2关联的第一类节点;
将所述算力网络中的其余节点划分为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2关联的第二类节点。
可选地,所述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2,将所述第一类节点的节点信息按照第一颗粒度进行聚合,将所述第二类节点的节点信息按照第二颗粒度进行聚合,所述第二颗粒度大于所述第一颗粒度,具体包括:
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2,将所述第一类节点的节点信息,按照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和第一预设位置区域进行聚合;
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2,将所述第二类节点的节点信息,按照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和第二预设位置区域进行聚合;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间隔,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区域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区域。
可选地,所述判断聚合后的各节点信息中每一参数的变化幅度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如果是,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2将变化幅度超过预设阈值的参数的当前值作为下发信息,具体包括:
响应于所述算力网络中的节点为算力节点4,判断聚合后的各算力节点4信息中每一算力节点4资源信息参数的变化幅度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如果是,将变化幅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算力节点4资源信息参数的当前值作为所述第一入口节点2的下发信息;
响应于所述算力网络中的节点为网络节点,确定聚合后的各网络节点3信息中由网络节点3连接信息连接成的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2到达某一算力节点4的各网络链路,判断各网络链路的网络节点3性能信息参数的变化幅度是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如果是,将变化幅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网络节点3性能信息参数的当前值作为所述第一入口节点2的下发信息。
可选地,所述各网络链路的网络节点3性能信息参数的变化幅度,具体根据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3843480630000111
式中,S2为某一网络链路的某一网络节点3性能信息参数的变化幅度,n为所述某一网络链路的网络节点3数量,Zi=|Xi-Yi|为第i∈(1,n)个网络节点3的所述某一网络节点3性能信息参数的当前值Yi与上一次聚合的历史值Xi的偏离差,μ为所述某一网络节点3性能信息参数的期望值。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并存储了各节点信息后,编排管控系统1从各数据库中读取所存储的数据,并进行聚合处理;聚合的方法在算力网络建立初期,可以进行时间维度和位置维度的聚合,例如信息收集由编排管控系统1每间隔5s采集一次,每间隔1min对期间采集的信息中的数值求取平均值,将某个预设位置区域内的若干个算力节点4聚合其总的资源信息,将与某个算力节点4直接连接的若干个网络节点3聚合其总的性能信息等,通过聚合可以减少从编排管控系统1向入口节点2传输数据量;还可以针对各入口节点2制定不同颗粒度的下发信息,例如,针对某一入口节点2,将位于其某一设定的邻近区域内的若干个算力节点4、以及从某一入口节点2到达上述若干个算力节点4的网络链路的网络节点3确定为与某一入口节点2关联高的节点(第一类节点),对关联度高的节点以更小的时间间隔聚合其信息,以更少的节点数量聚合其资源信息、性能信息,此时聚合后的信息具有较小的颗粒度(第一颗粒度),可以表示更详细的节点信息,以此作为某一入口节点2的具有第一颗粒度的下发信息,其余节点(第二类节点)则可以认为与某一入口节点2关联低,相关的节点信息则可以更长的时间间隔、更多的节点数量进行信息聚合,此时聚合后的信息具有较大的颗粒度(第二颗粒度),可以表示更概括的节点信息,另外在算力网络运行过程中,还可以增加根据与某一入口节点2接入的业务的关联情况来确定与某一入口节点2关联高的节点,例如业务正在使用其服务的算力节点4和网络节点3,应该向对应的入口节点2通告更详细的该节点信息,即通告较小颗粒度的信息,而对于第二类节点则可以通告较大颗粒度的信息,这样在减少传输数据量的同时,还能确保下发信息的有效性。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并存储了各节点信息后,编排管控系统1从各数据库中读取所存储的数据,并根据前后存储数据的变化幅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数据下发;具体可以包括,针对单个算力节点4计算其变化幅度,例如,某一算力节点4的资源信息的某一参数的当前值为C2,上一次存储的历史值为C1,根据下式计算二者的偏离差:
Figure BDA0003843480630000121
如b>=r,则认为需要下发C2的数值,式中r是某一个算力节点4的某一个参数值的变化比值系数,可以根据各参数值特性取定为一个常数,例如,针对计算资源利用率这一参数取定r为10%,定义计算资源利用率变化超过10%,则认定为变化较大,需要进行数据下发,如果b<r,说明该算力节点4计算资源利用率变化不超过10%,无需进行数据下发;针对多个网络节点3连接的网络链路计算变化幅度,例如,某一网络链路包括n各网络节点4,其性能信息的某一参数的当前值为数据集合为(Y1,Y2,Y3,,,Yn),上一次存储的历史值为数据集合(X1,X2,X3,,,Xn),根据各参数值特性取定期望值μ为一个常数,根据下式计算二者的偏离差:
Figure BDA0003843480630000122
其中:Zi=|Xi-Yi|,如S2>=k,则认为需要下发(Y1,Y2,Y3,,,Yn)的数值,式中k是网络节点3某一参数的新采集数值与原有数值的偏离方差系数,根据不同的参数类型取定为一个常数,例如链路时延取定k=0.05ms,当新采集时延值偏离程度总体超过0.05ms时,判断为网络链路的时延数据变动较大,需进行数据下发,反之,则无需进行数据下发;利用数据变化幅度控制是否进行数据下发,还可以跟前述信息聚合过程结合,按照聚合后的信息中的参数值进行上述计算,基于可变的频率和颗粒度等进行信息通告,获得最优处理效率,更好地减少传输数据量和确保下发信息的有效性。针对各节点信息不包括各网络节点3信息的情况,则只需按上述方法处理各算力节点4信息。
如图1所示,步骤S13、向各入口节点2通告各自的下发信息,以使各入口节点2接收通告给自身的下发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为通过自身接入算力网络的业务进行路由决策。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下发信息由编排管控系统1通告给各入口节点2,例如通过南北向接口的方式可以实现下发信息通告,从而不需要采用节点间的BGP(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IGP(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 Path First)等复杂协议方式实现,降低了对节点设备的要求;路由决策是指某个业务需要使用算力资源时,为该业务确定满足其算力资源需求的某个或某些算力节点4,并选择从该业务接入的入口节点2通过若干网络节点3到达需要使用的算力节点4的路径,由各入口节点2进行自身业务的路由决策,提高了路由决策的计算效率和收敛速度,可实现快速流量接入和路径调优,提升业务使用体验。
可选地,所述判断各入口节点2是否具备路由决策能力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第二入口节点2不具备路由决策能力,根据各节点信息为所述第二入口节点2的接入业务制定路由决策方案,并针对所述第二入口节点2将所制定的路由决策方案作为下发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入口节点2为不具备路由决策能力的入口节点2。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现有已经布置的算力网络中可能存在不具备路由决策能力的入口节点2,针对这些入口节点2,可以采用由编排管控系统1增加判断各入口节点2是否具备路由决策能力的步骤,如果存在不具备路由决策能力的入口节点2(第二入口节点2),则由编排管控系统1为其单独制定路由决策方案,然后直接向其下发路由决策方案即可,无需再下发相应的节点信息(即不再执行步骤S12和S13),而对于具备路由决策能力的入口节点2(第一入口节点2),则继续执行步骤S12和S13。
实施例1从算力网络编排管控系统1的角度,实现集中式信息通告,采用成熟的信息交互机制,节点信息针对性地下发给各入口节点,避免数据臃肿,进而由各入口节点实现分布式路由决策,实现对算力网络中算力节点和网络节点的调度。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一种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应用于算力网络入口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S21、接收算力网络的编排管控系统通告的下发信息,所述下发信息是所述编排管控系统在实时获取并存储算力网络中各节点信息后,根据各节点信息为算力网络中各入口节点各自制定并各自通告的;
S22、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为通过自身接入算力网络的业务进行路由决策。
可选地,所述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为通过自身接入算力网络的业务进行路由决策,具体包括:
对通过自身接入算力网络的业务按照业务类别和用户优先级进行排序;
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依次为排序后的每一业务进行路由决策。
可选地,所述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依次为排序后的每一业务进行路由决策,具体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中的算力节点信息和网络节点信息,依次为排序后的每一业务选择算力节点,以及选择由网络节点组成的到达所选择的算力节点的网络链路。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与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相对应,具体应用于如图2所示的算力网络中的入口节点2,本实施例所述的入口节点2主要指具备路由决策能力的入口节点2,其通过接收编排管控系统1通告的下发信息,为通过自身接入算力网络的业务进行路由决策;在接入多种业务时,可以根据业务类别和用户优先级对业务进行路由决策的排序,例如业务为时延敏感类业务时需要为业务优先进行路由决策,或者使用该业务的用户订购了优先服务时需要为业务优先进行路由决策等;由于编排管控系统1可以在各节点信息变化幅度超过预设阈值时才通告相应的下发信息,入口节点2还应具备一定的记录能力,对自身进行路由决策所需要的节点信息进行记录;路由决策通常是为业务安排满足其算力需求且资源最优、距离最近的算力节点4,同时选择到达该算力节点4网络性能最优的由网络节点3组成的网络链路。实施例2的算力网络入口节点与实施例1的编排管控系统实现交互,以完成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具体过程可结合实施例1进行理解,实施例2从算力网络入口节点的角度,实现接收编排管控系统的信息通告,进行分布式路由决策,降低路由决策计算复杂度,提高收敛速度,实现对算力网络中算力节点和网络节点的调度。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一种算力网络编排管控系统,包括:
资源采集模块11,用于实时获取并存储算力网络中的各节点信息;
资源管理模块12,与所述资源采集模块11连接,用于根据各节点信息为算力网络中各入口节点制定各自的下发信息;
资源配置模块13,与所述资源管理模块12连接,用于向各入口节点通告各自的下发信息,以使各入口节点接收通告给自身的下发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为通过自身接入算力网络的业务进行路由决策。
可选地,所述各节点信息,具体包括:各算力节点信息;
所述算力节点信息包括:算力节点位置信息和算力节点资源信息。
可选地,所述各节点信息,具体还包括:各网络节点信息和各入口节点信息;
所述网络节点信息包括:网络节点位置信息、网络节点连接信息和网络节点性能信息;
所述入口节点信息包括:入口节点位置信息和接入业务信息。
可选地,所述资源采集模块11,具体包括:
实时获取单元,用于接收算力网络中的各算力节点、各网络节点和各入口节点在自身信息发生变化后实时上报的自身变化信息,或者,按照预设频率实时向算力网络中的各算力节点、各网络节点和各入口节点查询各自的信息;
存储单元,与所述实时获取单元连接,用于将接收或查询到的各算力节点信息存储在算力节点信息数据库中,将接收或查询到的各网络节点信息存储在网络节点信息数据库中,将接收或查询到的各入口节点信息存储在入口节点信息数据库中。
可选地,所述资源管理模块12,具体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各入口节点是否具备路由决策能力;
聚合单元,与所述判断单元连接,用于如果第一入口节点具备路由决策能力,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将各节点信息进行聚合,其中,所述第一入口节点为具备路由决策能力的入口节点;
制定单元,与所述聚合单元连接,用于进一步判断聚合后的各节点信息中每一参数的变化幅度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如果是,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将变化幅度超过预设阈值的参数的当前值作为下发信息。
可选地,所述聚合单元,具体包括:
划分子单元,用于根据各节点信息,将所述算力网络中各节点划分为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满足预设关联条件的第一类节点和不满足预设关联条件的第二类节点;
聚合子单元,与所述划分子单元连接,用于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将所述第一类节点的节点信息按照第一颗粒度进行聚合,将所述第二类节点的节点信息按照第二颗粒度进行聚合,所述第二颗粒度大于所述第一颗粒度。
可选地,所述划分子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各节点信息中的位置信息,将所述算力网络中在所述第一入口节点的预设邻近范围内的部分节点,划分为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关联的第一类节点;
根据所述第一入口节点信息中的接入业务信息,将所述算力网络中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存在业务关联的部分节点,划分为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关联的第一类节点;
将所述算力网络中的其余节点划分为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关联的第二类节点。
可选地,所述聚合子单元,具体用于:
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将所述第一类节点的节点信息,按照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和第一预设位置区域进行聚合;
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将所述第二类节点的节点信息,按照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和第二预设位置区域进行聚合;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间隔,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区域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区域。
可选地,所述制定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制定子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算力网络中的节点为算力节点,判断聚合后的各算力节点信息中每一算力节点资源信息参数的变化幅度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如果是,将变化幅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算力节点资源信息参数的当前值作为所述第一入口节点的下发信息;
第二制定子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算力网络中的节点为网络节点,确定聚合后的各网络节点信息中由网络节点连接信息连接成的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到达某一算力节点的各网络链路,判断各网络链路的网络节点性能信息参数的变化幅度是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如果是,将变化幅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网络节点性能信息参数的当前值作为所述第一入口节点的下发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制定子单元中各网络链路的网络节点性能信息参数的变化幅度,具体根据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3843480630000171
式中,S2为某一网络链路的某一网络节点性能信息参数的变化幅度,n为所述某一网络链路的网络节点数量,Zi=|Xi-Yi|为第i∈(1,n)个网络节点的所述某一网络节点性能信息参数的当前值Xi与上一次聚合的历史值Yi的偏离差,μ为所述某一网络节点性能信息参数的期望值。
可选地,所述资源管理制定模块12,具体还用于:
如果第二入口节点不具备路由决策能力,根据各节点信息为所述第二入口节点的接入业务制定路由决策方案,并针对所述第二入口节点将所制定的路由决策方案作为下发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入口节点为不具备路由决策能力的入口节点。
实施例3提供一种算力网络编排管控系统,实现集中式信息通告,采用成熟的信息交互机制,节点信息针对性地下发给各入口节点,避免数据臃肿,进而由各入口节点实现分布式路由决策,实现对算力网络中算力节点和网络节点的调度。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一种算力网络入口节点,包括:
资源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算力网络的编排管控系统通告的下发信息,所述下发信息是所述编排管控系统在实时获取并存储算力网络中各节点信息后,根据各节点信息为算力网络中各入口节点各自制定并各自通告的;
业务调度模块22,与所述资源接收模块21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为通过自身接入算力网络的业务进行路由决策。
可选地,所述业务调度模块22,具体包括:
排序单元,用于对通过自身接入算力网络的业务按照业务类别和用户优先级进行排序;
决策单元,与所述排序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依次为排序后的每一业务进行路由决策。
可选地,所述决策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中的算力节点信息和网络节点信息,依次为排序后的每一业务选择算力节点,以及选择由网络节点组成的到达所选择的算力节点的网络链路。
实施例4提供一种算力网络入口节点,实现接收编排管控系统的信息通告,进行分布式路由决策,降低路由决策计算复杂度,提高收敛速度,实现对算力网络中算力节点和网络节点的调度。
实施例5: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一种计算机装置,包括存储器10和处理器20,所述存储器10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处理器20运行所述存储器1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所述处理器20执行如实施例1或2所述的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
其中,存储器10与处理器20连接,存储器10可采用闪存或只读存储器或其他存储器,处理器20可采用中央处理器或单片机。
实施例5提供一种计算机装置,用于实现集中式信息通告,采用成熟的信息交互机制,节点信息针对性地下发,避免数据臃肿,以及实现分布式路由决策,降低路由决策计算复杂度,提高收敛速度,实现对算力网络中算力节点和网络节点的调度。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实施例1或2所述的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计算机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可移除或不可移除的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
实施例6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集中式信息通告,采用成熟的信息交互机制,节点信息针对性地下发,避免数据臃肿,以及实现分布式路由决策,降低路由决策计算复杂度,提高收敛速度,实现对算力网络中算力节点和网络节点的调度。
本发明实施例1-6提供一种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编排管控系统、入口节点、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算力网络的编排管控系统,实时获取并存储算力网络中的各节点信息,根据各节点信息为算力网络中各入口节点制定各自的下发信息,向各入口节点通告各自的下发信息,由各入口节点各自为通过自身接入算力网络的业务进行路由决策,采用集中式信息通告、分布式路由决策,可以采用成熟的信息交互机制实现信息通告,将节点信息针对性地下发给各入口节点,避免数据臃肿,同时,由各入口节点对自身业务进行路由决策,可以降低路由决策计算复杂度,提高收敛速度,能够适用于算力网络中算力节点和网络节点同时调度的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算力网络编排管控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实时获取并存储算力网络中的各节点信息;
根据各节点信息为算力网络中各入口节点制定各自的下发信息;
向各入口节点通告各自的下发信息,以使各入口节点接收通告给自身的下发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为通过自身接入算力网络的业务进行路由决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节点信息,具体包括:各算力节点信息;
所述算力节点信息包括:算力节点位置信息和算力节点资源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节点信息,具体还包括:各网络节点信息和各入口节点信息;
所述网络节点信息包括:网络节点位置信息、网络节点连接信息和网络节点性能信息;
所述入口节点信息包括:入口节点位置信息和接入业务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获取并存储算力网络中的各节点信息,具体包括:
接收算力网络中的各算力节点、各网络节点和各入口节点在自身信息发生变化后实时上报的自身变化信息,或者,按照预设频率实时向算力网络中的各算力节点、各网络节点和各入口节点查询各自的信息;
将接收或查询到的各算力节点信息存储在算力节点信息数据库中,将接收或查询到的各网络节点信息存储在网络节点信息数据库中,将接收或查询到的各入口节点信息存储在入口节点信息数据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节点信息为算力网络中各入口节点制定各自的下发信息,具体包括:
判断各入口节点是否具备路由决策能力;
如果第一入口节点具备路由决策能力,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将各节点信息进行聚合,其中,所述第一入口节点为具备路由决策能力的入口节点;
进一步判断聚合后的各节点信息中每一参数的变化幅度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如果是,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将变化幅度超过预设阈值的参数的当前值作为下发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将各节点信息进行聚合,具体包括:
根据各节点信息,将所述算力网络中各节点划分为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满足预设关联条件的第一类节点和不满足预设关联条件的第二类节点;
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将所述第一类节点的节点信息按照第一颗粒度进行聚合,将所述第二类节点的节点信息按照第二颗粒度进行聚合,所述第二颗粒度大于所述第一颗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节点信息,将所述算力网络中各节点划分为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满足预设关联条件的第一类节点和不满足预设关联条件的第二类节点,具体包括:
根据各节点信息中的位置信息,将所述算力网络中在所述第一入口节点的预设邻近范围内的部分节点,划分为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关联的第一类节点;
根据所述第一入口节点信息中的接入业务信息,将所述算力网络中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存在业务关联的部分节点,划分为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关联的第一类节点;
将所述算力网络中的其余节点划分为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关联的第二类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将所述第一类节点的节点信息按照第一颗粒度进行聚合,将所述第二类节点的节点信息按照第二颗粒度进行聚合,所述第二颗粒度大于所述第一颗粒度,具体包括:
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将所述第一类节点的节点信息,按照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和第一预设位置区域进行聚合;
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将所述第二类节点的节点信息,按照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和第二预设位置区域进行聚合;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间隔,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区域大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聚合后的各节点信息中每一参数的变化幅度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如果是,针对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将变化幅度超过预设阈值的参数的当前值作为下发信息,具体包括:
响应于所述算力网络中的节点为算力节点,判断聚合后的各算力节点信息中每一算力节点资源信息参数的变化幅度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如果是,将变化幅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算力节点资源信息参数的当前值作为所述第一入口节点的下发信息;
响应于所述算力网络中的节点为网络节点,确定聚合后的各网络节点信息中由网络节点连接信息连接成的从所述第一入口节点到达某一算力节点的各网络链路,判断各网络链路的网络节点性能信息参数的变化幅度是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如果是,将变化幅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网络节点性能信息参数的当前值作为所述第一入口节点的下发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网络链路的网络节点性能信息参数的变化幅度,具体根据下式计算:
Figure FDA0003843480620000031
式中,S2为某一网络链路的某一网络节点性能信息参数的变化幅度,n为所述某一网络链路的网络节点数量,Zi=|Xi-Yi|为第i∈(1,n)个网络节点的所述某一网络节点性能信息参数的当前值Xi与上一次聚合的历史值Yi的偏离差,μ为所述某一网络节点性能信息参数的期望值。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各入口节点是否具备路由决策能力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第二入口节点不具备路由决策能力,根据各节点信息为所述第二入口节点的接入业务制定路由决策方案,并针对所述第二入口节点将所制定的路由决策方案作为下发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入口节点为不具备路由决策能力的入口节点。
12.一种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算力网络入口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算力网络的编排管控系统通告的下发信息,所述下发信息是所述编排管控系统在实时获取并存储算力网络中各节点信息后,根据各节点信息为算力网络中各入口节点各自制定并各自通告的;
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为通过自身接入算力网络的业务进行路由决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为通过自身接入算力网络的业务进行路由决策,具体包括:
对通过自身接入算力网络的业务按照业务类别和用户优先级进行排序;
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依次为排序后的每一业务进行路由决策。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依次为排序后的每一业务进行路由决策,具体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中的算力节点信息和网络节点信息,依次为排序后的每一业务选择算力节点,以及选择由网络节点组成的到达所选择的算力节点的网络链路。
15.一种算力网络编排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资源采集模块,用于实时获取并存储算力网络中的各节点信息;
资源管理模块,与所述资源采集模块连接,用于根据各节点信息为算力网络中各入口节点制定各自的下发信息;
资源配置模块,与所述资源管理模块连接,用于向各入口节点通告各自的下发信息,以使各入口节点接收通告给自身的下发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为通过自身接入算力网络的业务进行路由决策。
16.一种算力网络入口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资源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算力网络的编排管控系统通告的下发信息,所述下发信息是所述编排管控系统在实时获取并记录算力网络中各节点信息后,根据各节点信息为算力网络中各入口节点各自制定并各自通告的;
业务调度模块,与所述资源接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下发信息为通过自身接入算力网络的业务进行路由决策。
17.一种计算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11或12-14任一项所述的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或12-14任一项所述的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
CN202211109753.7A 2022-09-13 2022-09-13 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装置及介质 Pending CN1154738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9753.7A CN115473842A (zh) 2022-09-13 2022-09-13 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装置及介质
PCT/CN2023/111888 WO2024055780A1 (zh) 2022-09-13 2023-08-09 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装置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9753.7A CN115473842A (zh) 2022-09-13 2022-09-13 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装置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3842A true CN115473842A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32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09753.7A Pending CN115473842A (zh) 2022-09-13 2022-09-13 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装置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73842A (zh)
WO (1) WO202405578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5780A1 (zh) * 2022-09-13 2024-03-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装置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5343B (zh) * 2020-04-15 2022-10-21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调度的算力共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2153153B (zh) * 2020-09-28 2023-01-20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协调分布式的网内资源调度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14615180A (zh) * 2022-03-09 2022-06-10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算力网络系统、算力调用方法以及装置
CN114710200B (zh) * 2022-04-07 2023-06-23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卫星网络资源编排方法及系统
CN115473842A (zh) * 2022-09-13 2022-12-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装置及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5780A1 (zh) * 2022-09-13 2024-03-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装置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55780A1 (zh) 2024-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90517B1 (en) Inter-domain sdn traffic engineering
US549547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automatic decomposition of a network topology into a backbone and subareas
US6594268B1 (en) Adaptive rou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QOS packet networks
JP2000324137A (ja) ルートおよびパスの管理システム
EP2619949A1 (en) Admission control in a self aware network
CN111966289B (zh) 基于Kafka集群的分区优化方法和系统
CN108712491A (zh) 区块链节点、交易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和介质
JP2001084195A (ja) イベント制御手段を備えた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
CN110661715A (zh) 一种业务路径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473842A (zh) 算力网络信息通告与路由决策方法、装置及介质
US2013016518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ata transmission based on power consumption of node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860454B (zh) 一种网络性能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14024907A (zh) 一种多口字环形结构下的流量调度方法和系统
JP2012182605A (ja) ネットワーク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管理サーバ
US2017027968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sioning of bandwidth-on-demand (BoD) service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18007704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nd attributing network costs and determining routing paths of traffic flows in a network
US1196812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network traffic using fair-share principles
CN114745322B (zh) Sdn环境下基于遗传算法的视频流路由方法
EP3531622A1 (en) Method of handling packet flow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JP2980031B2 (ja) 再構成可能なネットワーク
CN111629050A (zh) 节点调度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JP2016122960A (ja) 管理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RU2747092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в сетях связи с нестабильными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ами элементов
CN113810305B (zh)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转发节点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RU2734021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с заданным качеством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не обеспечивающей сквозной составной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й канал в любой момент времен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