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65310A - 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65310A
CN115465310A CN202211282234.0A CN202211282234A CN115465310A CN 115465310 A CN115465310 A CN 115465310A CN 202211282234 A CN202211282234 A CN 202211282234A CN 115465310 A CN115465310 A CN 1154653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late
air inlet
mounting plate
ai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822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有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nuo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nuo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nuo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nuo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8223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653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65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6531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27/00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air-conditioning
    • B61D27/009Means for ventilating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12Roof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安装在车厢车顶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部连接有位于车厢内部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内构造有送风腔,所述连接板长度向相对的两侧均水平阵列开设有多个与所述送风腔连通的送风口,所述连接板顶部安装有送风组件。本申请结构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车辆内部通风换气效果,依靠火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气流作为通风的空气来源,进入至客室内部的空气在送风口的配合下充斥在车厢内,从而完成新鲜空气的进入,若是在夏季,则不需要使用抽风组件,在车辆窗户开启的情况下,即可实现正常的换气,而本申请结构的设计,大大提高了通风换气效果。

Description

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铁路客车主要包括高铁、动车以及慢车组,慢车组以传统的火车为主,铁路客车行驶过程中,对于车辆客室内部的空气通风有着一定的需求,目前高铁和动车内部车辆客室的通风换气是由送风系统与出风系统组成,送风系统位于列车车厢内部上方,也就是座位的上方,外部的空气从送风系统吹入车厢内,出风系统则位于车厢底部,也就是在座位的下方,用于将室内的空气抽入到外部,以实现对车厢内部的换气。但是对于传统火车而言,且传统火车上的规章制度并没有高铁和动车的完善,卫生性上不如高铁和动车,车辆客室内还存在饮食、脱鞋等情况,进一步造成车辆内的空气环境差,因此空气质量不如动车和高铁,对于通风换气有着更大的需求,而目前的火车车辆客室内部的空气环境主要是通过开启车辆客室两侧的窗户进行换气,其换气效果有效,并且在冬季、雨季时,车辆的窗户不开启,造成车辆客室内部的空气质量更差,降低了乘坐人的舒适感,因此本申请提出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
本申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包括安装在车厢车顶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部连接有位于车厢内部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内构造有送风腔,所述连接板长度向相对的两侧均水平阵列开设有多个与所述送风腔连通的送风口,所述连接板顶部安装有送风组件,还包括两个位于安装板上方的进风盒,两个所述进风盒相互远离的两端为开口,两个所述进风盒均与所述送风组件相连接,通过所述送风组件以使进风盒内部空气输送至所述送风腔内,所述送风口内竖直转动安装有用于遮挡其的遮挡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安装有作用于多个所述遮挡板的连动组件,当所述调节杆转动时,通过所述连动组件以使多个所述遮挡板同步转动,以形成所述遮挡板解除遮挡或遮挡所述送风口,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用于将车厢内空气排出的抽风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作用于所述进风盒的驱动组件,通过所述驱动组件带动其中一个所述进风盒运动至另一个所述进风盒上方,以使两个所述进风盒开口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构造在所述进风盒上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固定安装有驱动齿轮,两个所述进风盒上的驱动齿轮相互啮合,当两个所述进风盒底部均与所述安装板顶部贴合时,两个所述进风盒开口相互远离,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转动套装有传导板,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作用于两个所述进风盒的驱动件,通过所述驱动件以使其中一个所述进风盒绕着另一个进风盒的连接杆轴线方向转动,以形成两个所述进风盒开口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包括两个竖直构造在所述安装板顶部的支撑板,两个所述进风盒均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相对侧之间,两个所述支撑板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进风盒水平向的一侧,所述支撑板上转动安装有绕线辊,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驱动所述绕线辊转动的电机,所述绕线辊上缠绕有拉绳,所述拉绳的自由端与远离对应绕线辊的进风盒一侧连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进风盒之间安装有弹性复位件,通过所述弹性复位件向所述进风盒提供与所述支撑板顶部弹性抵触力,以形成所述进风盒底部与所述支撑板顶部形成抵触。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复位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板顶部的遮罩,所述遮罩长度向的两端为开口,所述遮罩内壁相对的两侧开设有弧形引导槽,所述进风盒上对称安装有一端位于所述弧形引导槽内的引导柱,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架板连接,所述架板上安装有第一连接柱,所述进风盒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上活动套装有拉簧,所述拉簧的自由端活动套装在第二连接柱上,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自由端均安装有防脱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顶部开设有穿槽,所述送风组件包括两个与所述连接板顶部连通的波纹状送风套,所述波纹状送风套为橡胶材质,且两个所述波纹状送风套自由端穿过所述穿槽分别与两个所述进风盒底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抽风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出风罩,所述安装板底部构造有位于车厢内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部为中空且与所述出风罩相连通,所述连接块内部安装有抽风扇,所述出风罩远离所述遮罩。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上对称开设有正反螺纹,所述连动组件包括对称且水平滑动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的驱动板,两个所述驱动板对称螺纹套设在所述调节杆上,所述连接板内竖直滑动安装有传动板,所述驱动板顶部与所述传动板底部之间铰接有铰接杆,所述遮挡板与所述传动板之间铰接有连动杆。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底部且位于所述进风盒下方构造有顶部为开口的收集盒,所述收集盒位于车厢内且一侧水平滑动插设有顶部为开口的抽屉式内盒,所述进风盒开口处倾斜向下安装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最低端位于所述进风盒开口底部沿边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顶部连通有壳体,所述壳体顶部与两个所述波纹状送风套连通,所述壳体的一侧水平插设有活性炭过滤网。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申请结构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车辆内部通风换气效果,依靠火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气流作为通风的空气来源,进入至客室内部的空气在送风口的配合下充斥在车厢内,从而完成新鲜空气的进入,若是在夏季,则不需要使用抽风组件,在车辆窗户开启的情况下,即可实现正常的换气,而本申请结构的设计,大大提高了通风换气效果,若是在冬季,考虑到窗户紧闭,则通过抽风组件的配合,可顺利的完成客室内部空气的通风换气,因此本申请文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从而提高乘客的乘车体验。
2、本申请两个可活动进风盒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通风换气的效果和应用性,当面对多种情况时,可通过调整两个进风盒的位置来克服问题,特别在冬季时,可以缩短换气时间,有助于对客室内部空气质量的快速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图1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图1安装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遮罩立体结构展示图;
图5是本申请部分结构展示图;
图6是本申请图1中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图1中又一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8是本申请图6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9是本申请图5中B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安装板;2、连接板;3、送风腔;4、送风口;5、送风组件;501、穿槽;502、波纹状送风套;6、进风盒;7、驱动组件;701、连接杆;702、驱动齿轮;703、传导板;8、驱动件;801、支撑板;802、绕线辊;803、拉绳;9、弹性复位件;901、遮罩;902、弧形引导槽;903、引导柱;904、架板;905、第一连接柱;906、第二连接柱;907、拉簧;908、防脱凸块;10、抽风组件;1001、出风罩;1002、连接块;1003、抽风扇;11、遮挡板;12、调节杆;13、连动组件;1301、驱动板;1302、传动板;1303、铰接杆;1304、连动杆;14、抽屉式内盒;15、过滤板;16、壳体;17、活性炭过滤网;18、收集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图9所示,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包括安装在车厢车顶上的安装板1,安装板1安装在车厢顶部的中间位置,其下方对于车辆客室内部的过道,安装板1底部连接有位于车厢内部的连接板2,连接板2内构造有送风腔3,连接板2长度向相对的两侧均水平阵列开设有多个与送风腔3连通的送风口4,送风口4位于连接板2的两侧,且送风口4设计为多个,这样可以将风分成多股流入至客室内,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大股风流直吹造成乘坐人的不适的情况发生,降低了风流,连接板2顶部安装有送风组件5,还包括两个位于安装板1上方的进风盒6,两个进风盒6相互远离的两端为开口,两个进风盒6均与送风组件5相连接,通过送风组件5以使进风盒6内部空气输送至送风腔3内,本申请文件中,风流的产生是通过火车行驶带来的,也就是整个换气设备在工作时,由火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气流进入到进风盒6内,再由送风组件5将气流输送至送风腔3内,再由送风口4吹出,从而形成新鲜空气的进入,不需要额外的电力设备,具有节约能源的好处,且配置有两个进风盒6是基于火车形式方向考虑的,目前多数为双向火车头,因此当行驶方向改变后,可以通过另一个进风盒6完成正常的空气进入工作,火车安装板1上安装有用于将车厢内空气排出的抽风组件10,抽风组件10是为了形成一个车辆客室内部空气的内外交换循环,目的是将客室内部空气排出;
且考虑到冬季火车并不开启窗户,因此内部空气质量差的情况,送风口4内竖直转动安装有用于遮挡其的遮挡板11,连接板2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调节杆12,调节杆12上安装有作用于多个遮挡板11的连动组件13,当调节杆12转动时,通过连动组件13以使多个遮挡板11同步转动,以形成遮挡板11解除遮挡或遮挡送风口4,因为冬季开窗会造成寒冷气流进入到车辆内,使得乘坐人被冷风吹而不适,本申请考虑到这一情况,因此增加了遮挡板11等结构的设计,也就是说,冬季时,因为乘坐人直接位于窗户旁,若开启窗户,冷风直吹必然造成乘坐人不舒适,若是在夜晚,还容易造成感冒,但是送风口4的位置是位于车顶处,也就是说,由送风口4吹出的新鲜空气并非直接与乘坐人接触,而是充斥在客室内部,这样在冬季时,可通过定期的开启遮挡板11,使遮挡板11不对送风口4遮挡,从而完成一定时间内的换气操作,并非一直保持换气,且对于火车内部而言,长时间的封闭空间会造成客室内部温度升高,空气中的气味味道加大,空气质量降低,而短时间的通过送风口4和抽风组件10的配合,形成一次有效的通风换气操作,可极大程度的改善客室内部的空气质量,还不会造成冷空气直吹造成乘坐人不适,同时可对客室内部的温度进行降温,因为在冬季,闷热的客室内部易造成乘坐人的不适;
综上所述,本申请结构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车辆内部通风换气效果,依靠火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气流作为通风的空气来源,进入至客室内部的空气在送风口4的配合下充斥在车厢内,从而完成新鲜空气的进入,若是在夏季,则不需要使用抽风组件10,在车辆窗户开启的情况下,即可实现正常的换气,而本申请结构的设计,大大提高了通风换气效果,若是在冬季或雨季等情况时,考虑到窗户紧闭,则通过抽风组件10的配合,可顺利的完成客室内部空气的通风换气,因此本申请文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为进一步提高本申请的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板1上安装有作用于进风盒6的驱动组件7,通过驱动组件7带动其中一个进风盒6运动至另一个进风盒6上方,以使两个进风盒6开口方向一致,也就是说,两个进风盒6可以形成一种叠放状态,使两个开口均朝向同一侧,这样设计目的是提高通风效果,因为考虑到火车的行驶速度,相比于高铁动车慢,且当天气闷热时、火车慢速行驶等情况下,可通过将一个进风盒6运动至另一个上方,使得两个进风盒6均朝向火车行驶的方向,从而提高了进入至客室内部的空气流通量,加快客室内部换气,还具有散热的目的;
且在冬季时,可一直保持两个进风盒6的叠放状态,因为只有在换气时,遮挡板11才不会对送风口4遮挡,而两个进风盒6设计目的是提高空气进入至客室内部的流通量,从而缩短通风换气所需的时间,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空气的换气,从而快速的提高客室内部的空气质量。
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7包括构造在进风盒6上的连接杆701,连接杆701上固定安装有驱动齿轮702,两个进风盒6上的驱动齿轮702相互啮合,当两个进风盒6底部均与安装板1顶部贴合时,两个进风盒6开口相互远离,两个连接杆701之间转动套装有传导板703,安装板1上安装有作用于两个进风盒6的驱动件8,通过驱动件8以使其中一个进风盒6绕着另一个进风盒6的连接杆701轴线方向转动,以形成两个进风盒6开口方向一致,当两个进风盒6处于正常状态时,且需要其中一个进风盒6转动到另一个进风盒6的上方时,因为两个进风盒6上的驱动齿轮702相互啮合,且通过传导板703的限位使得啮合的驱动齿轮702不会脱离,所以在通过驱动件8使得其中一个进风盒6上的驱动齿轮702绕着另一个进风盒6上的驱动齿轮702轴线转动,从而实现其中一个进风盒6绕着另一个进风盒6的连接杆701轴线方向转动,直到该进风盒6移动到另一个进风盒6的上方,而此时两个进风盒6的开口均朝向列车的行驶方向。
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8包括两个竖直构造在安装板1顶部的支撑板801,两个进风盒6均位于两个支撑板801相对侧之间,两个支撑板801分别位于两个进风盒6水平向的一侧,支撑板801上转动安装有绕线辊802,支撑板801上安装有驱动绕线辊802转动的电机,也就是说,电机安装在支撑板801上,而电机的输出轴与绕线辊802连接,通过控制电机输出轴的正反转来实现绕线辊802的转动方向,绕线辊802上缠绕有拉绳803,拉绳803的自由端与远离对应绕线辊802的进风盒6一侧连接,安装板1与进风盒6之间安装有弹性复位件9,通过弹性复位件9向进风盒6提供与支撑板801顶部弹性抵触力,以形成进风盒6底部与支撑板801顶部形成抵触,通过弹性复位件9使得在正常状态下两个进风盒6的开口相互远离,且两个进风盒6底部与支撑板801顶部抵触,不会在列车行驶的过程中进风盒6出现意外翻转,当需要其中一个进风盒6转动到另一个进风盒6的上方使其两个开口方向一致时,只需要通过电机使得对应的绕线辊802转动,绕线辊802转动使得拉绳803逐渐缠绕在绕线辊802上,从而使得拉绳803的一端拉动对应的进风盒6翻转,从而使得翻转的进风盒6转动到另一个进风盒6的上方,反之,当对应电机的输出轴以上述转动方向相反时,此时绕线辊802转动使得缠绕在绕线辊802上的拉绳803部分脱离绕线辊802,此时通过弹性复位件9使得最上方的进风盒6复位,从而使得位于最上方的进风盒6的长度向的一侧转动至水平向(如图7所示),而该进风盒6在转动的过程中会使得拉绳803一直处于绷直状态,最终两个进风盒6的开口相互远离,从而实现复位(如图7所示为复位之后的状态)。
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9包括安装在安装板1顶部的遮罩901,遮罩901长度向的两端为开口,遮罩901内壁相对的两侧开设有弧形引导槽902,进风盒6上对称安装有一端位于弧形引导槽902内的引导柱903,共有两组弧形引导槽902,每个进风盒6对于一组弧形引导槽902,安装板1与连接板2之间通过架板904连接,架板904上安装有第一连接柱905,进风盒6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连接柱906,第一连接柱905上活动套装有拉簧907,拉簧907的自由端活动套装在第二连接柱906上,第一连接柱905与第二连接柱906的自由端均安装有防脱凸块908,遮罩901的设计不仅不会影响进风盒6的正常运动,且遮罩901上的弧形引导槽902配合引导柱903起到了导向和限位的作用,使得列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进风盒6不会出现水平向的晃动,也就是说,当进风盒6在移动的过程中,进风盒6上的第一连接柱905会顺着对应的弧形引导槽902的轨迹移动,从而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而当其中一个进风盒6在移动到另一个进风盒6的上方时,在此过程中,对应的拉簧907逐渐被拉伸,而当位于上方的进风盒6需要复位时,此时对应的绕线辊802在转动且松开部分拉绳803,此时被拉伸的拉簧907因为的弹性形变的特性使得进风盒6底部与安装板1顶部形成抵触,当两个进风盒6开口一致且需要将其中一个进风盒6移动到正常状态时,只需要通过电机使得绕线辊802将部分拉绳803从绕线辊802上脱离,从而通过拉簧907弹性形变的特性使得进风盒6运动,直到进风盒6与安装板1顶部接触。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板1顶部开设有穿槽501,送风组件5包括两个与连接板2顶部连通的波纹状送风套502,波纹状送风套502为橡胶材质,且两个波纹状送风套502自由端穿过穿槽501分别与两个进风盒6底部相连通,波纹状送风套502使得进风盒6在移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进风盒6内部的空气可以流入至连接板2内,橡胶材质具有良好的弹性复位特性以及韧性,不容易出现折弯的现象导致波纹状送风套502内空气不流通。
如图1、图4、图5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抽风组件10包括安装在安装板1顶部的出风罩1001,安装板1底部构造有位于车厢内的连接块1002,连接块1002内部为中空且与出风罩1001相连通,连接块1002内部安装有抽风扇1003,优选的,连接块1002底部为开口且安装有滤板,可以防止列车车厢内的杂物进入到连接块1002内,出风罩1001远离遮罩901,抽风扇1003转动将列车车厢内部的空气抽入至连接块1002内,因为连接块1002与出风罩1001连通,所以会使得室内的空气穿过出风罩1001排到外部,具体的,出风罩1001顶部为开口,在列车行驶过程中,行驶过程中的气流不容易进入到出风罩1001内,且在抽风扇1003在抽风的过程中,室内的空气可以更好的从出风罩1001内排出,不容易与外界的气流产生对流现象,出风罩1001远离遮罩901可以使得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可以防止出风罩1001排出的空气进入到进风盒6内,优选的,出风罩1001的开口高度可以高于进风盒6,这样可以避免出风罩1001排出的空气进入到进风盒6内,安装板1上可以安装遮雨板,遮雨板呈拱形,防止外界的雨水以及杂物进入到出风罩1001内,而抽风组件10多数在冬季、雨季等情况下使用,这样是因为客室窗户紧闭,客室内部空气无法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从而需要抽风组件10的配合。
如图1、图5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杆12上对称开设有正反螺纹,也就是说调节杆12上开设有左旋螺纹与右旋螺纹且呈对称分布在调节杆12上,连动组件13包括对称且水平滑动安装在连接板2上的驱动板1301,两个驱动板1301对称螺纹套设在调节杆12上,连接板2内竖直滑动安装有传动板1302,驱动板1301顶部与传动板1302底部之间铰接有铰接杆1303,遮挡板11与传动板1302之间铰接有连动杆1304,当转动调节杆12时,因为两个驱动板1301对称螺纹套设在调节杆12上,所以会使得两个驱动板1301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从而带动驱动板1301上的铰接杆1303移动,因为铰接杆1303的一端铰接在传动板1302上,所以当驱动板1301相互靠近或远离时通过铰接杆1303的拉动或推动会使得传动板1302竖直向移动,传动板1302移动带动铰接在传动板1302上的连动杆1304移动,因为连动杆1304的一端铰接在遮挡板11上,所以通过多个连动杆1304的拉动或推动以使得多个遮挡板11同步转动。
如图1、图5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2底部且位于进风盒6下方构造有顶部为开口的收集盒18,收集盒18位于车厢内且一侧水平滑动插设有顶部为开口的抽屉式内盒14,进风盒6开口处倾斜向下安装有过滤板15,过滤板15最低端位于进风盒6开口底部沿边处,过滤板15的设计可以防止外界异物进入到送风腔3内造成送风口4堵塞,且抽屉式内盒14的设计使得部分异物在列车停止时掉落到抽屉式内盒14中,异物不容易堆积在过滤板15上从而影响送风的效果,而过滤板15在火车行驶完成后,需要进行定期的清理维护。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2顶部连通有壳体16,壳体16顶部与两个波纹状送风套502连通,壳体16的一侧水平插设有活性炭过滤网17,活性炭过滤网17的设计可以对外界的空气进行过滤,保证了空气质量。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车厢车顶上的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底部连接有位于车厢内部的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内构造有送风腔(3),所述连接板(2)长度向相对的两侧均水平阵列开设有多个与所述送风腔(3)连通的送风口(4),所述连接板(2)顶部安装有送风组件(5),还包括两个位于安装板(1)上方的进风盒(6),两个所述进风盒(6)相互远离的两端为开口,两个所述进风盒(6)均与所述送风组件(5)相连接,通过所述送风组件(5)以使进风盒(6)内部空气输送至所述送风腔(3)内,所述送风口(4)内竖直转动安装有用于遮挡其的遮挡板(11),所述连接板(2)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调节杆(12),所述调节杆(12)上安装有作用于多个所述遮挡板(11)的连动组件(13),当所述调节杆(12)转动时,通过所述连动组件(13)以使多个所述遮挡板(11)同步转动,以形成所述遮挡板(11)解除遮挡或遮挡所述送风口(4),所述安装板(1)上安装有用于将车厢内空气排出的抽风组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上安装有作用于所述进风盒(6)的驱动组件(7),通过所述驱动组件(7)带动其中一个所述进风盒(6)运动至另一个所述进风盒(6)上方,以使两个所述进风盒(6)开口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7)包括构造在所述进风盒(6)上的连接杆(701),所述连接杆(701)上固定安装有驱动齿轮(702),两个所述进风盒(6)上的驱动齿轮(702)相互啮合,当两个所述进风盒(6)底部均与所述安装板(1)顶部贴合时,两个所述进风盒(6)开口相互远离,两个所述连接杆(701)之间转动套装有传导板(703),所述安装板(1)上安装有作用于两个所述进风盒(6)的驱动件(8),通过所述驱动件(8)以使其中一个所述进风盒(6)绕着另一个进风盒(6)的连接杆(701)轴线方向转动,以形成两个所述进风盒(6)开口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8)包括两个竖直构造在所述安装板(1)顶部的支撑板(801),两个所述进风盒(6)均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801)相对侧之间,两个所述支撑板(801)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进风盒(6)水平向的一侧,所述支撑板(801)上转动安装有绕线辊(802),所述支撑板(801)上安装有驱动所述绕线辊(802)转动的电机,所述绕线辊(802)上缠绕有拉绳(803),所述拉绳(803)的自由端与远离对应绕线辊(802)的进风盒(6)一侧连接,所述安装板(1)与所述进风盒(6)之间安装有弹性复位件(9),通过所述弹性复位件(9)向所述进风盒(6)提供与所述支撑板(801)顶部弹性抵触力,以形成所述进风盒(6)底部与所述支撑板(801)顶部形成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9)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顶部的遮罩(901),所述遮罩(901)长度向的两端为开口,所述遮罩(901)内壁相对的两侧开设有弧形引导槽(902),所述进风盒(6)上对称安装有一端位于所述弧形引导槽(902)内的引导柱(903),所述安装板(1)与所述连接板(2)之间通过架板(904)连接,所述架板(904)上安装有第一连接柱(905),所述进风盒(6)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连接柱(906),所述第一连接柱(905)上活动套装有拉簧(907),所述拉簧(907)的自由端活动套装在第二连接柱(906)上,所述第一连接柱(905)与所述第二连接柱(906)的自由端均安装有防脱凸块(90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顶部开设有穿槽(501),所述送风组件(5)包括两个与所述连接板(2)顶部连通的波纹状送风套(502),所述波纹状送风套(502)为橡胶材质,且两个所述波纹状送风套(502)自由端穿过所述穿槽(501)分别与两个所述进风盒(6)底部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组件(10)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顶部的出风罩(1001),所述安装板(1)底部构造有位于车厢内的连接块(1002),所述连接块(1002)内部为中空且与所述出风罩(1001)相连通,所述连接块(1002)内部安装有抽风扇(1003),所述出风罩(1001)远离所述遮罩(90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12)上对称开设有正反螺纹,所述连动组件(13)包括对称且水平滑动安装在所述连接板(2)上的驱动板(1301),两个所述驱动板(1301)对称螺纹套设在所述调节杆(12)上,所述连接板(2)内竖直滑动安装有传动板(1302),所述驱动板(1301)顶部与所述传动板(1302)底部之间铰接有铰接杆(1303),所述遮挡板(11)与所述传动板(1302)之间铰接有连动杆(130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底部且位于所述进风盒(6)下方构造有顶部为开口的收集盒(18),所述收集盒(18)位于车厢内且一侧水平滑动插设有顶部为开口的抽屉式内盒(14),所述进风盒(6)开口处倾斜向下安装有过滤板(15),所述过滤板(15)最低端位于所述进风盒(6)开口底部沿边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顶部连通有壳体(16),所述壳体(16)顶部与两个所述波纹状送风套(502)连通,所述壳体(16)的一侧水平插设有活性炭过滤网(17)。
CN202211282234.0A 2022-10-19 2022-10-19 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 Withdrawn CN1154653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82234.0A CN115465310A (zh) 2022-10-19 2022-10-19 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82234.0A CN115465310A (zh) 2022-10-19 2022-10-19 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65310A true CN115465310A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37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82234.0A Withdrawn CN115465310A (zh) 2022-10-19 2022-10-19 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6531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20340A (zh) * 2023-06-20 2023-08-22 江苏九州电器有限公司 适用于列车循风加热用插接式滤清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20340A (zh) * 2023-06-20 2023-08-22 江苏九州电器有限公司 适用于列车循风加热用插接式滤清装置
CN116620340B (zh) * 2023-06-20 2024-02-02 江苏九州电器有限公司 适用于列车循风加热用插接式滤清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65310A (zh) 顶置式车辆客室换气设备
CN109285663A (zh) 一种干式变压器
WO2009009954A1 (fr) Climatiseur d'armoire avec porte coulissante à sortie d'air
CN2839869Y (zh)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100572941C (zh) 一种带有排气口滑动门的柜式空调器
CN206145790U (zh) 空调器及其空调室内机
CN109914980B (zh) 一种带有智能开关的门窗
CN217439284U (zh) 一种建筑节能隔热通风幕墙
WO2008148287A1 (fr) Climatiseur en armoire à sortie d'air à volet coulissant manuel
CN200975749Y (zh) 一种分体挂壁式空调器
CN215529694U (zh) 一种应用于方舱机组的自动散热装置
CN115179720A (zh) 汽车内部温度快速降温装置
CN212585174U (zh) 一种室内空调暖通结构
CN208936325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4363723A (zh) 一种无线通信交换机柜
CN114353215A (zh) 一种基于建筑内暖气通风装置
CN113757868A (zh) 一种外循环对流双层通风幕墙
CN219510943U (zh) 一种写字楼储能式通风装置
KR101239547B1 (ko) 에너지 절약형 이중창호 시스템
CN110792378B (zh) 一种百叶通风装置
WO2008145003A1 (fr) Climatiseur d'armoire avec une porte coulissante de la sortie d'air
CN219100852U (zh) 一种室内电话亭
CN220707501U (zh) 一种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7119733B (zh) 一种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装置
CN220673116U (zh) 一种防尘降温功能的箱式变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