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62866B - 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处理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处理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62866B
CN115462866B CN202211359618.8A CN202211359618A CN115462866B CN 115462866 B CN115462866 B CN 115462866B CN 202211359618 A CN202211359618 A CN 202211359618A CN 115462866 B CN115462866 B CN 1154628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ee joint
medial
lateral
included angle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596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62866A (zh
Inventor
柴伟
李睿
郭笑楠
申一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dian Lingd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dian Lingd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dian Lingd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dian Lingd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5961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628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62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62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62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628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6Bone cutting, breaking or removal means other than saws, e.g. Osteoclasts; Drills or chisels for bones; Trepans
    • A61B17/1657Bone break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holding wounds open; Tractors
    • A61B17/025Joint distra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6Bone cutting, breaking or removal means other than saws, e.g. Osteoclasts; Drills or chisels for bones; Trepans
    • A61B17/1662Bone cutting, breaking or removal means other than saws, e.g. Osteoclasts; Drills or chisels for bones; Trepan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1B17/1675Bone cutting, breaking or removal means other than saws, e.g. Osteoclasts; Drills or chisels for bones; Trepan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the kne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6Bone cutting, breaking or removal means other than saws, e.g. Osteoclasts; Drills or chisels for bones; Trepans
    • A61B17/17Guides or aligning means for drills, mills, pins or wires
    • A61B17/1732Guides or aligning means for drills, mills, pins or wires for bone break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30Joints
    • A61F2/46Special tools or method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artificial joints, accessories, bone grafts or substitutes, or particular adaptations therefor
    • A61F2/4603Special tools or method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artificial joints, accessories, bone grafts or substitutes, or particular adaptations therefor for insertion or extraction of endoprosthetic joints or of accessories thereof
    • A61F2/461Special tools or method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artificial joints, accessories, bone grafts or substitutes, or particular adaptations therefor for insertion or extraction of endoprosthetic joints or of accessories thereof of kne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12Biomedical image insp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G06T7/73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017Electrical control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 A61B2017/00022Sensing or detecting at the treatment site
    • A61B2017/00075Mo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holding wounds open; Tractors
    • A61B17/025Joint distractors
    • A61B2017/0268Joint distractors for the kne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30Joints
    • A61F2/46Special tools or method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artificial joints, accessories, bone grafts or substitutes, or particular adaptations therefor
    • A61F2002/4632Special tools or method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artificial joints, accessories, bone grafts or substitutes, or particular adaptations therefor using computer-controlled surgery, e.g. robotic surgery
    • A61F2002/4633Special tools or method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artificial joints, accessories, bone grafts or substitutes, or particular adaptations therefor using computer-controlled surgery, e.g. robotic surgery for selection of endoprosthetic joints or for pre-operative plan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30Joints
    • A61F2/46Special tools or method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artificial joints, accessories, bone grafts or substitutes, or particular adaptations therefor
    • A61F2/4657Measuring instruments used for implanting artificial joints
    • A61F2002/4666Measuring instruments used for implanting artificial joints for measuring force, pressure or mechanical tens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72Tomographic images
    • G06T2207/10081Computed x-ray tomography [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116X-ray im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004Biomedical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008Bon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Card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处理器及电子设备,涉及医疗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依据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和预设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并在第一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内外侧韧带张力;若内外侧韧带张力不满足第二预设要求,确定内外侧韧带张力的目标调整方法;依据目标调整方法进行调整,以使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第二预设要求。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过人工的方式实现屈膝关节间隙及韧带等软组织平衡,导致软组织平衡的精确性比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处理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处理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主要关节置换之一,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项成熟的手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成功与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要取得好的临床远期疗效,对于适应症的选择、假体的选定、手术技巧的准确、手术前的管理都很重要,尤其在很大程度上对手术技巧的要求,既要在三维空间上准确截骨、假体立体摆置,还要注意屈伸膝关节时间隙及韧带等软组织平衡、稳定,保证股骨、胫骨和髌骨假体部件的置位准确无误。
在完成骨质切割后,全膝关节置换术就进入到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即膝周软组织平衡,这也是最为困难的一步,不像切割骨组织,有很好的配套器械可以帮助医生定位、侧量和校正,软组织平衡仍更多地依赖医生的经验和技术,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术后关节功能和稳定性。
针对相关技术中通过人工的方式实现屈膝关节间隙及韧带等软组织平衡,导致软组织平衡的精确性比较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处理器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通过人工的方式实现屈膝关节间隙及韧带等软组织平衡,导致软组织平衡的精确性比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并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其中,所述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为所述手术撑开器撑开所述膝关节骨骼的内外侧之间的距离;依据所述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和预设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并在所述第一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读取内外侧韧带张力,其中,所述第一截骨量用于为膝关节手术提供数据参考;若所述内外侧韧带张力不满足第二预设要求,确定所述内外侧韧带张力的目标调整方法,其中,所述目标调整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保持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不变的情况下,同步调整所述手术撑开器的高度、对所述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松解膝关节的内外侧韧带;依据所述目标调整方法进行调整,以使所述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要求。
进一步地,控制所述手术撑开器撑开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并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包括:将所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力控模式,并依据预设的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张力,控制所述手术撑开器撑开所述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将所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并依据所述内外侧高度差和目标对象的目标医学影像计算得到目标夹角值,其中,所述目标夹角值为膝关节机械轴线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或者,所述目标夹角值为膝关节截骨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在所述目标夹角值满足第三预设要求的情况下,依据所述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对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并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
进一步地,依据所述内外侧高度差和目标对象的目标医学影像计算得到目标夹角值包括:依据所述内外侧高度差进行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其中,所述第一夹角值为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倾斜角;依据所述第一夹角值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夹角值。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目标夹角值不满足所述第三预设要求时,则获取预期目标夹角值,并依据所述预期目标夹角值计算得到预期第一夹角值;依据所述第一夹角值与所述预期第一夹角值的差值对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以使所述第一夹角值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
进一步地,若所述目标调整方法为对所述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时,在依据所述目标调整方法进行调整,以使所述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第二预设要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并依据所述调整后的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计算,得到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判断所述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是否满足第三预设要求,若所述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满足所述第三预设要求,则依据所述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对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并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二内外侧撑开距离;依据所述第二内外侧撑开距离和所述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二截骨量,并在所述第二截骨量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读取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判断所述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要求。
进一步地,在判断所述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要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要求,则依据所述第二截骨量为所述膝关节手术提供数据参考。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一截骨量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则对所述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以使所述第一截骨量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装置。该装置包括: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并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其中,所述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为所述手术撑开器撑开所述膝关节骨骼的内外侧之间的距离;第一计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和预设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并在所述第一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读取内外侧韧带张力,其中,所述第一截骨量用于为膝关节手术提供数据参考;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内外侧韧带张力不满足第二预设要求,确定所述内外侧韧带张力的目标调整方法,其中,所述目标调整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保持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不变的情况下,同步调整所述手术撑开器的高度、对所述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松解膝关节的内外侧韧带;第一调整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目标调整方法进行调整,以使所述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力控模式,并依据预设的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张力,控制所述手术撑开器撑开所述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第二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并依据所述内外侧高度差和目标对象的目标医学影像计算得到目标夹角值,其中,所述目标夹角值为膝关节机械轴线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或者,所述目标夹角值为膝关节截骨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夹角值满足第三预设要求的情况下,依据所述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对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并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包括:第一计算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内外侧高度差进行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其中,所述第一夹角值为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倾斜角;第二计算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夹角值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夹角值。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夹角值不满足所述第三预设要求时,则获取预期目标夹角值,并依据所述预期目标夹角值计算得到预期第一夹角值;第二调整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夹角值与所述预期第一夹角值的差值对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以使所述第一夹角值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调整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调整方法为对所述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时,在依据所述目标调整方法进行调整,以使所述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第二预设要求之后,对所述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并依据所述调整后的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计算,得到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是否满足第三预设要求,若所述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满足所述第三预设要求,则依据所述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对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并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二内外侧撑开距离;第二计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二内外侧撑开距离和所述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二截骨量,并在所述第二截骨量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读取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判断所述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要求之后,若所述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要求,则依据所述第二截骨量为所述膝关节手术提供数据参考。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调整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截骨量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则对所述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以使所述第一截骨量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
通过本申请,采用以下步骤: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其中,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为手术撑开器撑开膝关节骨骼的内外侧之间的距离;依据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和预设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并在第一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内外侧韧带张力;若内外侧韧带张力不满足第二预设要求,确定内外侧韧带张力的目标调整方法,其中,目标调整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保持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不变的情况下,同步调整手术撑开器的高度、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松解膝关节的内外侧韧带;依据目标调整方法进行调整,以使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第二预设要求,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过人工的方式实现屈膝关节间隙及韧带等软组织平衡,导致软组织平衡的精确性比较低的问题。通过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和预设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在第一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检测目标对象当前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是否满足第二预设要求,如果内外侧韧带张力不满足第二预设要求,则通过目标调整方法进行调整,实现内外侧韧带张力和截骨量均满足预设要求和膝关节软组织的平衡,进而达到了提高软组织平衡的精确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相对于机械轴的夹角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倾斜角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外后髁连线与截骨线夹角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选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以及他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部分名词或术语进行说明:
mLDFA表示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定义为冠状面上股骨机械轴线与膝关节线的外侧夹角,通常为85°-95°,如图1所示,图1中的LPFA为外侧髌骨角,一般在85°-90°,MPTA为胫骨近端内侧角,一般在85°-90°;JLCA为胫骨股骨关节线夹角,一般在0-2°;LDTA为股骨外侧远端角,一般在86°-92°。
膝关节力学轴线相对于机械轴的夹角值(即目标夹角值),设定为α,如图2所示,线A为机械轴,线B为膝关节力学轴线,线C与水平线垂直,设定膝关节内翻α为正,膝关节外翻α为负。当α为正时,若想要恢复患者下肢力线,则术中患者股骨远端外侧截骨量大于股骨远端内侧截骨量;当α为负时,若想要恢复患者下肢力线,术中患者股骨远端外侧截骨量小于股骨远端内侧截骨量。
定义手术撑开器内外侧(设定所述手术撑开器内、外侧与患者股骨内外侧一致)倾斜角为β,当撑开器的内侧高度高于外侧时,此时认为β为正,反之,β为负。如图3所示。
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α、撑开器倾斜角β、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mLDFA之间满 足如下关系:
Figure 810722DEST_PATH_IMAGE001
膝关节置换股骨最常用的旋转定位参考轴线为内外后髁连线,如图4所示,内外后髁连线与截骨线夹角值(即目标夹角值)为γ,设定外旋为正,即膝关节后髁内侧截骨量大于外侧,设置内旋为负,即膝关节后髁截骨量内侧小于外侧, γ与β的关系式为:γ = - β。
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通过良好的平衡膝关节软组织平衡,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维持术后假体稳定,较少假体磨损,延长假体使用寿命。但是现在软组织平衡仍更多地依赖医生的经验和技术,为了提高软组织平衡的精确度,提出了下述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
下面结合优选的实施步骤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1,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其中,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为手术撑开器撑开膝关节骨骼的内外侧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控制手术撑开器以预设的力度撑开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然后通过手术撑开器检测当前被撑开的内外侧距离(即上述的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
步骤S502,依据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和预设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并在第一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内外侧韧带张力,其中,第一截骨量用于为膝关节手术提供数据参考;
具体地,通过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和预设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一般设置在18-22毫米。然后判断第一截骨量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如果第一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则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内外侧韧带张力。需要说明的是,在股骨远端截骨手术中,内外侧截骨量一般在7-11mm左右,误差一般在1-2mm。在股骨后髁截骨手术的截骨量,外侧在8mm左右,内侧在10-11mm。可以参考上述的数值对第一预设要求进行设计。通过计算截骨量有助于后续下肢力线的重建。
步骤S503,若内外侧韧带张力不满足第二预设要求,确定内外侧韧带张力的目标调整方法,其中,目标调整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保持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不变的情况下,同步调整手术撑开器的高度、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松解膝关节的内外侧韧带;
具体地,判断内外侧韧带张力是否满足第二预设要求,如果内外侧韧带张力不满足第二预设要求,确定目标调整方法。目标调整方法包括:(1)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由于患者韧带的张力与撑开距离之间不一定是线性变化的关系,因此适当调整撑开距离,可以实现内外侧韧带张力的改变。(2)在保持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不变的情况下,同步调整手术撑开器的高度(3)选择松解内外侧韧带,从而实现内外侧张力的平衡。在实际的使用的过程中上述的三种方法可以使用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到的是,第二预设要求可以设置为目标对象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是否在40-80N这一范围内。由于内外侧韧带张力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和患者的年龄、膝关节使用程度有很大的关联系,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对第二预设要求的范围值进行针对性地调整。
步骤S504,依据目标调整方法进行调整,以使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第二预设要求。
通过目标调整方法进行调整,实现内外侧撑开距离,截骨量以及内外侧韧带张力之间的平衡。
综上所述,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如何更加客观的实现软组织平衡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控制内外侧韧带张力、截骨量以及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能够客观地实现内外侧韧带张力、截骨量以及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等膝关节参数之间的平衡,即客观地实现上述的软组织平衡,提高了膝关节软组织平衡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中,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包括: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力控模式,并依据预设的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张力,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并依据内外侧高度差和目标对象的目标医学影像计算得到目标夹角值,其中,目标夹角值为膝关节机械轴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或者,目标夹角值为膝关节截骨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依据内外侧高度差进行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其中,第一夹角值为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倾斜角;依据第一夹角值计算得到目标夹角值。在目标夹角值满足第三预设要求的情况下,依据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通过手术撑开器对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
具体地,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力控模式,并设定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张力,以控制手术撑开器以设定的内外侧张力撑开患者的膝关节骨骼,需要说明的是,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力控模式下,手术撑开器才能够以固定的力度撑开患者的肌肉组织。
需要说明的是,在股骨远端截骨时,需要控制手术撑开器底端紧贴胫骨截骨平面,顶端内、外侧紧贴股骨远端内、外侧。在股骨后髁截骨是,需要控制手术撑开器底端紧贴胫骨截骨平面,顶端内、外侧紧贴股骨后髁内、外侧。
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至稳定后,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并根据内外侧高度差计算计算得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倾斜角β(即上述的第一夹角值)。需要说明的是,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下,手术撑开器才能实时检测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以及内外侧撑开距离等参数。
在目标夹角值为膝关节机械轴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时,通过下述方法计算得到:通过术前患者X光片或CT(即上述的目标医学影像)进行术前规划,找到股骨机械轴线、膝关节线和膝关节力学线轴(即上述的目标轴线)等,标记所述轴线的特征点,通过目标轴线确定患者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α的大小。根据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α(即上述的第一夹角值)、内外侧倾斜角β、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mLDFA之间的关系,即
Figure 59301DEST_PATH_IMAGE002
,计算得到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α(即上述的目标夹角值)。
在目标夹角值为膝关节截骨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时,通过下述方法计算得到:通过患者的目标医学影像确定各个轴线,例如,截骨线以及内外侧后髁连线等,通过各个轴线确定各个夹角的位置。根据内外侧高度差计算计算得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倾斜角β(即上述的第一夹角值)。通过内外侧倾斜角计算得到膝关节截骨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γ(即上述的目标夹角值)。
为了能够更好地纠正膝关节内翻与外翻的问题,需要判断目标夹角值是否满足第三预设要求,在第一夹角值满足第三预设要求的情况下,通过预设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在保持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内外侧实际撑开间隙。在调整完内外侧实际撑开间隙后,通过手术撑开器反馈当前的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目标夹角值为膝关节机械轴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时,可以将第三预设要求设置为目标夹角值是否在0°左右;在目标夹角值为膝关节截骨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时,可以将第三预设要求设置为目标夹角值是否在3°左右。
通过对上述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和膝关节机械轴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以及膝关节截骨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控制,能够更加精确地计算截骨量,以及更加精确地平衡膝关节软组织。
若目标夹角值不满足第三预设要求时,则获取预期目标夹角值,并依据预期目标夹角值计算得到预期第一夹角值;依据第一夹角值与预期第一夹角值的差值对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以使第一夹角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具体地,当目标夹角值为膝关节机械轴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时,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α不满足第三预设要求,设置期望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α(一般为0°),根据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α、内外侧倾斜角β、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mLDFA之间的关系,利用期望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α得到期望的预期第一夹角值(即内外侧倾斜角β),然后根据预期第三夹角值与第三夹角值的差值对撑开器的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以使第一夹角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若此时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α处于可接受范围外:
设置期望的α'角度值,依据设置的α'计算新的β'。
对新计算所得的β'与初始β进行比较。
若β'>β,则依据两个角度的差值自动计算内外侧撑开距离的差值,降低撑开器外侧的撑开距离,将计算的数值发送到撑开器控制器,对撑开器的撑开距离进行调整。
若β'<β,则依据两个角度的差值自动计算内外侧撑开距离的差值,降低撑开器内侧的撑开距离,将计算的数值发送到撑开器控制器,对撑开器的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当目标夹角值为膝关节截骨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时,如果目标夹角值不满足第三预设要求,则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调整:
设置期望的膝关节截骨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γ',依据设置的γ'计算新的β'。对新计算所得的β'与原始β进行比较。
若β'>β,则依据两个角度的差值自动计算内外侧撑开距离的差值,降低手术撑开器外侧的撑开距离,将计算的数值发送到手术撑开器外侧,对手术撑开器外侧的撑开距离进行调整。
若β'<β,则依据两个角度的差值自动计算内外侧撑开距离的差值,降低手术撑开器内侧的撑开距离,将计算的数值发送到手术撑开器外侧,对手术撑开器外侧的撑开距离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对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α、内外旋角γ以及截骨量的反复调整都是为了更好地平衡膝关节软组织。通过上述步骤,可以更好地重建患者的下肢力线以及有效提高了软组织平衡的精确度。
若目标调整方法为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时,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中,在依据目标调整方法进行调整,以使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第二预设要求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并依据调整后的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计算,得到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判断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是否满足第三预设要求,若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满足第三预设要求,则依据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通过手术撑开器对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二内外侧撑开距离;依据第二内外侧撑开距离和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二截骨量,并在第二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判断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是否满足第二预设要求。
具体地,目标调整方法包括:(1)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由于患者韧带的张力与撑开距离之间不一定是线性变化的关系,因此适当调整撑开距离,可以实现内外侧韧带张力的改变。(2)在保持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不变的情况下,同步调整手术撑开器的高度(3)选择松解内外侧韧带,从而实现内外侧韧带张力的平衡。上述的方法(2)和(3)在进行调整时,不会影响到目标夹角值的变化。而方法(1)在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时,会影响到截骨量以及目标夹角值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平衡膝关节软组织,需要让内外侧韧带张力、截骨量以及目标夹角值之间达到平衡状态。
具体地,首先,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根据调整后的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重新计算目标夹角值,得到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
然后,需要再次判断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是否满足第三预设要求,若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满足第三预设要求,则依据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通过手术撑开器对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二内外侧撑开距离。
最后,依据第二内外侧撑开距离和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二截骨量,并在第二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判断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是否满足第二预设要求。若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第二预设要求,则依据第二截骨量为膝关节手术提供数据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是一个反复的过程,直至实现一个平衡的状态。
同样在第一截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要求时,可以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以使第一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调整过程可以客观实现一个精准膝关节软组织的平衡,提高了膝关节软组织平衡的精确度。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采用如图6所示的流程图实现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具体包括:
(1)设置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为力控模式,设定内外侧张力,并将手术撑开器底端紧贴胫骨截骨平面,顶端内、外侧紧贴股骨远端内、外侧(或者将手术撑开器底端紧贴胫骨截骨平面,顶端内、外侧紧贴股骨后髁内、外侧)。
(2)发送预设的内外侧张力到手术撑开器,撑开一定距离并稳定后,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切换到距离模式下。
(3)通过手术撑开器根据实时读取的内外侧撑开距离的高度差,计算撑开器内外侧倾斜角
Figure 657772DEST_PATH_IMAGE003
依据内外侧倾斜角计算得到目标夹角值。
(4)判断目标夹角值是否满足要求,若此时目标夹角值处于可接受范围外:
设置期望的目标夹角值,依据设置的期望的目标夹角值计算新的β'。
对新计算所得的β'与初始β进行比较。
若β'>β,则依据两个角度的差值自动计算内外侧撑开距离的差值,降低撑开器外侧的撑开距离,将计算的数值发送到撑开器控制器,对撑开器的撑开距离进行调整。
若β'<β,则依据两个角度的差值自动计算内外侧撑开距离的差值,降低撑开器内侧的撑开距离,将计算的数值发送到撑开器控制器,对撑开器的撑开距离进行调整。
(5)若此时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α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则结合内外侧膝关节置换间隙值的平均值,设置期望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在保持撑开器内、外侧高度差不变的情况下,同步调整内外侧实际撑开间隙。
(6)软件通过设置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及内外侧撑开距离,计算截骨量。
(7)判断截骨量是否满足要求,若满足要求,则通过手术撑开器反馈当前的内外侧韧带张力,并判断内外侧韧带张力是否满足要求。
(8)若此时的内外侧韧带张力不在可接受范围内,则:
a)由于患者韧带的张力与撑开距离之间不一定是线性变化的关系,因此可以选择适当调整内外侧撑开距离。
b)可以在保持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不变的情况下,同步升降内外侧的撑开高度。
c)也可以通过微调内外撑开距离,在可接受范围内修改目标夹角,反复对内外侧的撑开距离及内外侧张力进行调节,直到实现一个平衡的满足要求的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通过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其中,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为手术撑开器撑开膝关节骨骼的内外侧之间的距离;依据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和预设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并在第一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内外侧韧带张力;若内外侧韧带张力不满足第二预设要求,确定内外侧韧带张力的目标调整方法,其中,目标调整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保持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不变的情况下,同步调整手术撑开器的高度、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松解膝关节的内外侧韧带;依据目标调整方法进行调整,以使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第二预设要求,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过人工的方式实现屈膝关节间隙及韧带等软组织平衡,导致软组织平衡的精确性比较低的问题。通过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和预设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在第一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检测目标对象当前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是否满足第二预设要求,如果内外侧韧带张力不满足第二预设要求,则通过目标调整方法进行调整,实现内外侧韧带张力和截骨量均满足预设要求和膝关节软组织的平衡,进而达到了提高软组织平衡的精确性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装置进行介绍。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装置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控制单元701,第一计算单元702,第一确定单元703和第一调整单元704。
控制单元701,用于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其中,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为手术撑开器撑开膝关节骨骼的内外侧之间的距离;
第一计算单元702,用于依据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和预设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并在第一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内外侧韧带张力,其中,第一截骨量用于为膝关节手术提供数据参考;
第一确定单元703,用于若内外侧韧带张力不满足第二预设要求,确定内外侧韧带张力的目标调整方法,其中,目标调整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保持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不变的情况下,同步调整手术撑开器的高度、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松解膝关节的内外侧韧带;
第一调整单元704,用于依据目标调整方法进行调整,以使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第二预设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装置,通过控制单元701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其中,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为手术撑开器撑开膝关节骨骼的内外侧之间的距离;第一计算单元702依据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和预设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并在第一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内外侧韧带张力;第一确定单元703若内外侧韧带张力不满足第二预设要求,确定内外侧韧带张力的目标调整方法,其中,目标调整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保持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不变的情况下,同步调整手术撑开器的高度、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松解膝关节的内外侧韧带;第一调整单元704依据目标调整方法进行调整,以使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第二预设要求,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过人工的方式实现屈膝关节间隙及韧带等软组织平衡,导致软组织平衡的精确性比较低的问题。通过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和预设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在第一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检测目标对象当前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是否满足第二预设要求,如果内外侧韧带张力不满足第二预设要求,则通过目标调整方法进行调整,实现内外侧韧带张力和截骨量均满足预设要求和膝关节软组织的平衡,进而达到了提高软组织平衡的精确性的效果。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装置中,控制单元701包括:第一设置模块,用于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力控模式,并依据预设的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张力,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第二设置模块,用于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并依据内外侧高度差和目标对象的目标医学影像计算得到目标夹角值,其中,目标夹角值为膝关节机械轴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或者,目标夹角值为膝关节截骨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调整模块,用于在目标夹角值满足第三预设要求的情况下,依据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通过手术撑开器对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装置中,第一计算单元702包括:第一计算模块,用于依据内外侧高度差进行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其中,第一夹角值为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倾斜角;第二计算模块,用于依据第一夹角值计算得到目标夹角值。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装置中,该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若目标夹角值不满足第三预设要求时,则获取预期目标夹角值,并依据预期目标夹角值计算得到预期第一夹角值;第二调整单元,用于依据第一夹角值与预期第一夹角值的差值对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以使第一夹角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装置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三调整单元,用于若目标调整方法为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时,在依据目标调整方法进行调整,以使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第二预设要求之后,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并依据调整后的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计算,得到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是否满足第三预设要求,若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满足第三预设要求,则依据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通过手术撑开器对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二内外侧撑开距离;第二计算单元,用于依据第二内外侧撑开距离和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二截骨量,并在第二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是否满足第二预设要求。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装置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判断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是否满足第二预设要求之后,若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第二预设要求,则依据第二截骨量为膝关节手术提供数据参考。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装置中,该装置还包括:第四调整单元,用于若第一截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则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以使第一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的控制单元701,第一计算单元702,第一确定单元703和第一调整单元704等均作为程序单元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单元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单元。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以上,通过调整内核参数来实现基于膝关节参数的数据调整工作。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其中,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为手术撑开器撑开膝关节骨骼的内外侧之间的距离;依据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和预设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并在第一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内外侧韧带张力,其中,第一截骨量用于为膝关节手术提供数据参考;若内外侧韧带张力不满足第二预设要求,确定内外侧韧带张力的目标调整方法,其中,目标调整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保持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不变的情况下,同步调整手术撑开器的高度、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松解膝关节的内外侧韧带;依据目标调整方法进行调整,以使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第二预设要求。
可选地,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包括: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力控模式,并依据预设的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张力,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并依据内外侧高度差和目标对象的目标医学影像计算得到目标夹角值,其中,目标夹角值为膝关节机械轴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或者,目标夹角值为膝关节截骨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在目标夹角值满足第三预设要求的情况下,依据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通过手术撑开器对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
可选地,依据内外侧高度差和目标对象的目标医学影像计算得到目标夹角值包括:依据内外侧高度差进行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其中,第一夹角值为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倾斜角;依据第一夹角值计算得到目标夹角值。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若目标夹角值不满足第三预设要求时,则获取预期目标夹角值,并依据预期目标夹角值计算得到预期第一夹角值;依据第一夹角值与预期第一夹角值的差值对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以使第一夹角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可选地,若目标调整方法为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时,在依据目标调整方法进行调整,以使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第二预设要求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并依据调整后的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计算,得到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判断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是否满足第三预设要求,若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满足第三预设要求,则依据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通过手术撑开器对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二内外侧撑开距离;依据第二内外侧撑开距离和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二截骨量,并在第二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判断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是否满足第二预设要求。
可选地,在判断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是否满足第二预设要求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若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第二预设要求,则依据第二截骨量为膝关节手术提供数据参考。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若第一截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则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以使第一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本文中的设备可以是服务器、PC、PAD、手机等。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其中,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为手术撑开器撑开膝关节骨骼的内外侧之间的距离;依据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和预设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并在第一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内外侧韧带张力,其中,第一截骨量用于为膝关节手术提供数据参考;若内外侧韧带张力不满足第二预设要求,确定内外侧韧带张力的目标调整方法,其中,目标调整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保持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不变的情况下,同步调整手术撑开器的高度、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松解膝关节的内外侧韧带;依据目标调整方法进行调整,以使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第二预设要求。
可选地,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包括: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力控模式,并依据预设的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张力,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并依据内外侧高度差和目标对象的目标医学影像计算得到目标夹角值,其中,目标夹角值为膝关节机械轴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或者,目标夹角值为膝关节截骨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在目标夹角值满足第三预设要求的情况下,依据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通过手术撑开器对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
可选地,依据内外侧高度差和目标对象的目标医学影像计算得到目标夹角值包括:依据内外侧高度差进行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其中,第一夹角值为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倾斜角;依据第一夹角值计算得到目标夹角值。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若目标夹角值不满足第三预设要求时,则获取预期目标夹角值,并依据预期目标夹角值计算得到预期第一夹角值;依据第一夹角值与预期第一夹角值的差值对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以使第一夹角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可选地,若目标调整方法为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时,在依据目标调整方法进行调整,以使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第二预设要求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并依据调整后的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计算,得到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判断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是否满足第三预设要求,若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满足第三预设要求,则依据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通过手术撑开器对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二内外侧撑开距离;依据第二内外侧撑开距离和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二截骨量,并在第二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判断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是否满足第二预设要求。
可选地,在判断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是否满足第二预设要求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若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第二预设要求,则依据第二截骨量为膝关节手术提供数据参考。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若第一截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则对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以使第一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 (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只读存储器 (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 (DVD) 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 (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并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其中,所述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为所述手术撑开器撑开所述膝关节骨骼的内外侧之间的距离;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和预设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并在所述第一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读取内外侧韧带张力,其中,所述第一截骨量用于为膝关节手术提供数据参考;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内外侧韧带张力不满足第二预设要求,确定所述内外侧韧带张力的目标调整方法,其中,所述目标调整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保持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不变的情况下,同步调整所述手术撑开器的高度、对所述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松解膝关节的内外侧韧带;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目标调整方法进行调整,以使所述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要求;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力控模式,并依据预设的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张力,控制所述手术撑开器撑开所述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并依据所述内外侧高度差和目标对象的目标医学影像计算得到目标夹角值,其中,所述目标夹角值为膝关节机械轴线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或者,所述目标夹角值为膝关节截骨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
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夹角值满足第三预设要求的情况下,依据所述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对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并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内外侧高度差进行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其中,所述第一夹角值为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倾斜角;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夹角值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夹角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夹角值不满足所述第三预设要求时,则获取预期目标夹角值,并依据所述预期目标夹角值计算得到预期第一夹角值;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夹角值与所述预期第一夹角值的差值对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以使所述第一夹角值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调整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调整方法为对所述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时,在依据所述目标调整方法进行调整,以使所述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第二预设要求之后,对所述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并依据所述调整后的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计算,得到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是否满足第三预设要求,若所述调整后的目标夹角值满足所述第三预设要求,则依据所述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对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并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二内外侧撑开距离;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二内外侧撑开距离和所述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二截骨量,并在所述第二截骨量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读取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判断所述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要求之后,若所述调整后的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要求,则依据所述第二截骨量为所述膝关节手术提供数据参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调整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截骨量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则对所述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以使所述第一截骨量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
7.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以下步骤: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并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其中,所述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为所述手术撑开器撑开所述膝关节骨骼的内外侧之间的距离;依据所述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和预设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并在所述第一截骨量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读取内外侧韧带张力,其中,所述第一截骨量用于为膝关节手术提供数据参考;若所述内外侧韧带张力不满足第二预设要求,确定所述内外侧韧带张力的目标调整方法,其中,所述目标调整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保持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不变的情况下,同步调整所述手术撑开器的高度、对所述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松解膝关节的内外侧韧带;依据所述目标调整方法进行调整,以使所述内外侧韧带张力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要求;控制所述手术撑开器撑开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并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包括:将所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力控模式,并依据预设的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张力,控制所述手术撑开器撑开所述目标对象的膝关节骨骼;将所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并依据所述内外侧高度差和目标对象的目标医学影像计算得到目标夹角值,其中,所述目标夹角值为膝关节机械轴线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或者,所述目标夹角值为膝关节截骨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在所述目标夹角值满足第三预设要求的情况下,依据所述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对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并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第一内外侧撑开距离。
CN202211359618.8A 2022-11-02 2022-11-02 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处理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54628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9618.8A CN115462866B (zh) 2022-11-02 2022-11-02 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处理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9618.8A CN115462866B (zh) 2022-11-02 2022-11-02 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处理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62866A CN115462866A (zh) 2022-12-13
CN115462866B true CN115462866B (zh) 2023-03-24

Family

ID=84337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59618.8A Active CN115462866B (zh) 2022-11-02 2022-11-02 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处理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628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59016B (zh) * 2023-02-27 2023-07-28 北京壹点灵动科技有限公司 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CN117442396B (zh) * 2023-12-25 2024-04-30 北京壹点灵动科技有限公司 膝关节撑开器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5156A (zh) * 2019-01-24 2019-05-14 付庆鹏 一种间隙平衡法膝关节置换股骨测大小模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519832D0 (en) * 2005-09-30 2005-11-09 Depuy Int Ltd Instrument assembly for use in knee joint replacement surgery
CN106236289A (zh) * 2016-07-28 2016-12-21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一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旋转截骨自动间隙平衡器
WO2018119360A1 (en) * 2016-12-22 2018-06-28 Orthosensor Inc. Surgical apparatus to support installation of a prosthetic component and method therefore
CN112957086A (zh) * 2021-04-06 2021-06-15 山东良医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压力传感器的股骨胫骨间隙平衡撑开器
CN113440317B (zh) * 2021-06-29 2022-11-22 天衍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间隙平衡测量器
CN114847887B (zh) * 2022-07-07 2022-12-13 北京壹点灵动科技有限公司 膝关节软组织平衡的测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5156A (zh) * 2019-01-24 2019-05-14 付庆鹏 一种间隙平衡法膝关节置换股骨测大小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62866A (zh) 202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62866B (zh) 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处理器及电子设备
CN115399834B (zh) 基于手术撑开器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Oussedik et al. Alignment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what’s in a name?
US10342621B2 (en)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individualized kinematically aligned knee replacements and devices thereof
Chang et al. Functional alignment achieves soft-tissue balance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s measured with quantitative sensor-guided technology
Kim et al. Alignment and orientation of the components in total knee replacement with and without navigation support: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study
Tingart et al. Computer-assis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versus the conventional technique: how precise is navigation in clinical routine?
Chauhan et al. Computer-assisted total knee replacement: a controlled cadaver study using a multi-parameter quantitative CT assessment of alignment (the Perth CT Protocol)
Tigani 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two computer-assis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gap-balancing versus measured resection technique
Vundelinckx et al. Functional and radiographic short-term outcome evaluation of the Visionaire system, a patient-matched instrumentation system fo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sukeoka et al. Sagittal flexion of the femoral component affects flexion gap and sizing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JP2006504477A (ja) 膝関節内補綴具の位置決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Perlick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unicompartmental knee replacement with a nonimage-based navigation system
Perlick et al. 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leg alignment after computer-assisted implantation versus the conventional technique
Martin et al. Two-year outcomes of computed tomography-based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free navigation for total knee arthroplasties.
CN115462865B (zh) 全膝关节置换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处理器及电子设备
Saragaglia et al. Navigation of the tibial plateau alone appears to be sufficient in computer-assisted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CN116059016B (zh) 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Chanalithichai et al. Rotational component alignment in patient-specific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cutting instrument
CN115887001A (zh) 术前规划方法、存储介质、产品以及手术系统
US20200345421A1 (en) Orthopaedic implant placement system and method
Hoffart et al. Novel computer-assisted method for revision arthroplasty of the knee
CN116035783B (zh) 膝关节假体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209825A (zh) 膝关节置换术中的软组织平衡
CN116115318B (zh) 手术撑开器的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