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9016B - 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9016B
CN116059016B CN202310206089.6A CN202310206089A CN116059016B CN 116059016 B CN116059016 B CN 116059016B CN 202310206089 A CN202310206089 A CN 202310206089A CN 116059016 B CN116059016 B CN 1160590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ee joint
outer side
value
included angle
angl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060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59016A (zh
Inventor
庞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dian Lingd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dian Lingd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dian Lingd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dian Lingd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0608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590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59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9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590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90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30Joints
    • A61F2/46Special tools or method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artificial joints, accessories, bone grafts or substitutes, or particular adaptations therefor
    • A61F2/4657Measuring instruments used for implanting artificial joi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6Bone cutting, breaking or removal means other than saws, e.g. Osteoclasts; Drills or chisels for bones; Trepans
    • A61B17/17Guides or aligning means for drills, mills, pins or wires
    • A61B17/1703Guides or aligning means for drills, mills, pins or wires using imaging means, e.g. by X-ra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6Bone cutting, breaking or removal means other than saws, e.g. Osteoclasts; Drills or chisels for bones; Trepans
    • A61B17/17Guides or aligning means for drills, mills, pins or wires
    • A61B17/1732Guides or aligning means for drills, mills, pins or wires for bone break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6Bone cutting, breaking or removal means other than saws, e.g. Osteoclasts; Drills or chisels for bones; Trepans
    • A61B17/17Guides or aligning means for drills, mills, pins or wires
    • A61B17/1739Guides or aligning means for drills, mills, pins or wi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1B17/1764Guides or aligning means for drills, mills, pins or wi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the kne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25User interfaces for surgical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30Joints
    • A61F2/46Special tools or method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artificial joints, accessories, bone grafts or substitutes, or particular adaptations therefor
    • A61F2/4603Special tools or method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artificial joints, accessories, bone grafts or substitutes, or particular adaptations therefor for insertion or extraction of endoprosthetic joints or of accessories thereof
    • A61F2/461Special tools or method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artificial joints, accessories, bone grafts or substitutes, or particular adaptations therefor for insertion or extraction of endoprosthetic joints or of accessories thereof of kne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4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mechanical, radiation or invasive therapies, e.g. surgery, laser therapy, dialysis or acupuncture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7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mining of medical data, e.g. analysing previous cases of other pat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25User interfaces for surgical systems
    • A61B2034/256User interfaces for surgical systems having a database of accessory information, e.g. including context sensitive help or scientific arti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30Joints
    • A61F2/46Special tools or method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artificial joints, accessories, bone grafts or substitutes, or particular adaptations therefor
    • A61F2002/4632Special tools or method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artificial joints, accessories, bone grafts or substitutes, or particular adaptations therefor using computer-controlled surgery, e.g. robotic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30Joints
    • A61F2/46Special tools or method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artificial joints, accessories, bone grafts or substitutes, or particular adaptations therefor
    • A61F2/4657Measuring instruments used for implanting artificial joints
    • A61F2002/4658Measuring instruments used for implanting artificial joints for measuring dimensions, e.g. leng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30Joints
    • A61F2/46Special tools or method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artificial joints, accessories, bone grafts or substitutes, or particular adaptations therefor
    • A61F2/4657Measuring instruments used for implanting artificial joints
    • A61F2002/4666Measuring instruments used for implanting artificial joints for measuring force, pressure or mechanical ten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30Joints
    • A61F2/46Special tools or method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artificial joints, accessories, bone grafts or substitutes, or particular adaptations therefor
    • A61F2/4657Measuring instruments used for implanting artificial joints
    • A61F2002/4668Measuring instruments used for implanting artificial joints for measuring angl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和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在股骨远端截骨时,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一内外侧张力值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并依据第一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在股骨后髁截骨时,依据在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以及多例第二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二内外侧张力值,得到第二夹角值,并依据第二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二截骨量。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基于人工的方式设置膝关节置换中的内外侧张力值,导致对内外侧张力值设置的准确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主要关节置换之一,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项成熟的手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成功与否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要取得好的临床远期疗效,对于适应症的选择、假体的选定、手术技巧的准确、手术前的管理都很重要,尤其在很大程度上对手术技巧的要求,既要在三维空间上准确截骨、假体立体摆置,还要注意屈伸膝关节时间隙及韧带等软组织平衡、稳定,保证股骨、胫骨和髌骨假体部件的置位准确无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效果关键之一在于对膝关节内外侧张力的控制,但是现有技术中往往基于人工经验设置膝关节内外侧张力,这严重影响了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
针对相关技术中基于人工的方式设置膝关节置换中的内外侧张力值,导致对内外侧张力值设置的准确率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基于人工的方式设置膝关节置换中的内外侧张力值,导致对内外侧张力值设置的准确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医学影像和所述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获取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并基于所述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和所述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在股骨远端截骨时,依据所述目标医学影像和所述第一内外侧张力值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并依据所述第一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其中,所述第一夹角值为膝关节机械轴线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所述第一截骨量用于为所述股骨远端截骨提供数据参考;在股骨后髁截骨时,依据在所述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以及多例第二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依据所述目标医学影像和所述第二内外侧张力值,得到第二夹角值,并依据所述第二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二截骨量,其中,所述第二夹角值为膝关节截骨线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所述第二截骨量用于为所述股骨后髁截骨提供数据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和所述膝关节参数信息,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包括:计算所述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与每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的相似度,得到多个第一相似度,其中,所述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目标对象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预期第一夹角值和所述目标医学影像对应的骨骼数据信息;依据所述多个第一相似度,从所述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中确定多个第一初始病例数据;获取每个第一初始病例数据对应的第一临床效果数据,并基于所述第一临床效果数据从所述多个第一初始病例数据中确定第一目标病例数据,其中,所述临床效果数据至少包括:对膝关节机械轴线与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的调整次数和术后患者满意度数据;依据所述第一目标病例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内外侧张力值。
进一步地,依据所述目标医学影像和所述第一内外侧张力值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包括:在检测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为力控模式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第一内外侧张力,控制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底端贴合胫骨截骨平面、所述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内侧贴合股骨远端内侧和所述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外侧贴合股骨远端外侧;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并依据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判断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在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将所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并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依据所述目标医学影像,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并依据所述内外侧高度差和所述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夹角值。
进一步地,依据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判断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包括:判断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所述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相等;若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所述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相等,则表征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若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所述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相等,则表征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小于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则减少所述第一内外侧张力,直至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其中,减少后的第一内外侧张力大于等于预设最小内外侧张力;若所述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大于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则增大所述第一内外侧张力,直至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其中,增大后的第一内外侧张力小于等于预设最大内外侧张力。
进一步地,依据所述第一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包括:判断所述第一夹角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要求,若所述第一夹角值满足第二预设要求,再次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二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若所述第二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则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当前内外侧撑开距离;依据所述当前内外侧撑开距离和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第一截骨量。
进一步地,依据在所述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以及多例第二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包括:获取在所述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和获取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其中,每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中至少包括:历史病例对应的股骨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依据在所述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和所述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二膝关节参数信息与所述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多个第二相似度,其中,所述第二膝关节参数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目标对象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和所述目标医学影像对应的骨骼数据信息;依据所述多个第二相似度和所述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对应的第二临床效果数据,确定第二目标病例数据,其中,所述第二临床效果数据至少包括:对膝关节截骨线与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的调整次数和术后患者满意度数据;依据所述第二目标病例数据确定所述第二内外侧张力值。
进一步地,依据所述目标医学影像和所述第二内外侧张力值,得到第二夹角值包括:在检测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为力控模式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第二内外侧张力,控制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底端贴合胫骨截骨平面、所述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内侧贴合股骨后髁内侧和所述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外侧贴合股骨后髁外侧;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并依据第二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判断所述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三预设要求;在所述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所述第三预设要求的情况下,将所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并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依据所述内外侧高度差计算得到第三夹角值,其中,所述第三夹角值为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倾斜角,并依据所述目标医学影像和所述第三夹角值确定所述第二夹角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膝关节参数的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医学影像和所述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获取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并基于所述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和所述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在股骨远端截骨时,依据所述目标医学影像和所述第一内外侧张力值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并依据所述第一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其中,所述第一夹角值为膝关节机械轴线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所述第一截骨量用于为所述股骨远端截骨提供数据参考;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在股骨后髁截骨时,依据在所述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以及多例第二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依据所述目标医学影像和所述第二内外侧张力值,得到第二夹角值,并依据所述第二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二截骨量,其中,所述第二夹角值为膝关节截骨线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所述第二截骨量用于为所述股骨后髁截骨提供数据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单元包括: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与每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的相似度,得到多个第一相似度,其中,所述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目标对象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预期第一夹角值和所述目标医学影像对应的骨骼数据信息;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多个第一相似度,从所述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中确定多个第一初始病例数据;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获取每个第一初始病例数据对应的第一临床效果数据,并基于所述第一临床效果数据从所述多个第一初始病例数据中确定第一目标病例数据,其中,所述临床效果数据至少包括:对膝关节机械轴线与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的调整次数和术后患者满意度数据;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目标病例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内外侧张力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包括:第一设置子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为力控模式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第一内外侧张力,控制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底端贴合胫骨截骨平面、所述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内侧贴合股骨远端内侧和所述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外侧贴合股骨远端外侧;第一读取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并依据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判断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第二设置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将所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并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第四确定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目标医学影像,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并依据所述内外侧高度差和所述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夹角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读取子单元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所述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相等;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所述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相等,则表征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所述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相等,则表征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小于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则减少所述第一内外侧张力,直至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其中,减少后的第一内外侧张力大于等于预设最小内外侧张力;第二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大于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则增大所述第一内外侧张力,直至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其中,增大后的第一内外侧张力小于等于预设最大内外侧张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包括: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夹角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要求,若所述第一夹角值满足第二预设要求,再次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二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则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当前内外侧撑开距离;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当前内外侧撑开距离和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第一截骨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包括: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在所述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和获取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其中,每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中至少包括:历史病例对应的股骨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第三计算子单元,用于依据在所述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和所述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二膝关节参数信息与所述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多个第二相似度,其中,所述第二膝关节参数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目标对象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和所述目标医学影像对应的骨骼数据信息;第五确定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多个第二相似度和所述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对应的第二临床效果数据,确定第二目标病例数据,其中,所述第二临床效果数据至少包括:对膝关节截骨线与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的调整次数和术后患者满意度数据;第六确定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二目标病例数据确定所述第二内外侧张力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包括:第三设置子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为力控模式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第二内外侧张力,控制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底端贴合胫骨截骨平面、所述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内侧贴合股骨后髁内侧和所述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外侧贴合股骨后髁外侧;第三获取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并依据第二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判断所述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三预设要求;第四设置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所述第三预设要求的情况下,将所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并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第四计算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内外侧高度差计算得到第三夹角值,其中,所述第三夹角值为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倾斜角,并依据所述目标医学影像和所述第三夹角值确定所述第二夹角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
通过本申请,采用以下步骤: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医学影像和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获取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并基于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和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在股骨远端截骨时,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一内外侧张力值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并依据第一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其中,第一夹角值为膝关节机械轴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第一截骨量用于为股骨远端截骨提供数据参考;在股骨后髁截骨时,依据在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以及多例第二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二内外侧张力值,得到第二夹角值,并依据第二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二截骨量,其中,第二夹角值为膝关节截骨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第二截骨量用于为股骨后髁截骨提供数据参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基于人工的方式设置膝关节置换中的内外侧张力值,导致对内外侧张力值设置的准确率低的问题。在本方案中,在股骨远端截骨时通过第一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在股骨后髁截骨时,利用股骨远端截骨时的参数和第二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通过大数据匹配的方法确定内外侧张力值,提高了内外侧张力确定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而达到了提高膝关节置换质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角值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夹角值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夹角值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内外侧张力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选的股骨远端截骨时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参数的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内外侧张力的模块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部分名词或术语进行说明:
mLDFA表示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定义为冠状面上股骨机械轴线与膝关节线的外侧夹角,通常为85°-95°,如图1所示,图1中的LPFA为外侧髌骨角,一般在85°-90°,MPTA为胫骨近端内侧角,一般在85°-90°;JLCA为胫骨股骨关节线夹角,一般在0-2°;LDTA为股骨外侧远端角,一般在86°-92°。
第一夹角值为膝关节力学轴线相对于机械轴的角度,设定为α,如图2所示,线A为机械轴,线B为膝关节力学轴线,线C与水平线垂直,设定膝关节内翻α为正,膝关节外翻α为负。当α为正时,若想要恢复患者下肢力线,则术中患者股骨远端外侧截骨量大于股骨远端内侧截骨量;当α为负时,若想要恢复患者下肢力线,术中患者股骨远端外侧截骨量小于股骨远端内侧截骨量。
第三夹角值为β,将手术撑开器插入膝关节,定义手术撑开器内外侧(设定所述手术撑开器内、外侧与患者股骨内外侧一致)倾斜角为β,当撑开器的内侧高度高于外侧时,此时认为β为正,反之,β为负。如图3所示。
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α、撑开器倾斜角β、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mLDFA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膝关节置换股骨最常用的旋转定位参考轴线为内外后髁连线,如图4所示,第二夹角值为内外后髁连线与截骨线夹角γ,设定外旋为正,即膝关节后髁内侧截骨量大于外侧,设置内旋为负,即膝关节后髁截骨量内侧小于外侧,γ与β的关系式为:γ = - β。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涉及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展示的数据、分析的数据、病例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例如,本系统和相关用户或机构间设置有接口,在获取相关信息之前,需要通过接口向前述的用户或机构发送获取请求,并在接收到前述的用户或机构反馈的同意信息后,获取相关信息。
下面结合优选的实施步骤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1,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医学影像和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获取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并基于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和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
具体地,确定患者(即上述的目标对象)的目标医疗影像,目标医疗影像可以是患者的X光片或者CT数据。然后获取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mLDFA角、预设期望α值、内外侧间隙均值等(亦可根据增加更多术前、术中数据作为手术参数,此处以上述三个参数为例)。获取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每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包括但不限于mLDFA角、预设期望α值、内外侧间隙均值和前数例各例的临床效果,临床效果包括术中调整次数(如步骤8,调整次数越多,效果越差)、术后患者满意度等。通过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与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目标对象在股骨远端截骨时对应的第一内外侧张力值。
步骤S502,在股骨远端截骨时,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一内外侧张力值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并依据第一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其中,第一夹角值为膝关节机械轴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第一截骨量用于为股骨远端截骨提供数据参考;
具体地,截骨部位主要包括股骨远端截骨和股骨后髁截骨。在股骨远端截骨中一般需要参考膝关节力学轴线相对于机械轴的角度,即上述的第一夹角值;在股骨后髁截骨中一般需要参考内外后髁连线与截骨线的夹角值,即上述的第二夹角值。因此,在股骨远端截骨中,首先通过目标医学影像确定股骨机械轴线、膝关节线和膝关节力学线轴等轴线的位置,依据这些轴线确定各类夹角的位置。然后通过步骤S501得到的内外侧张力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患者的膝关节骨骼,并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最后通过第一夹角值以及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可以通过手术撑开器实时读取)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
步骤S503,在股骨后髁截骨时,依据在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以及多例第二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二内外侧张力值,得到第二夹角值,并依据第二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二截骨量,其中,第二夹角值为膝关节截骨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第二截骨量用于为股骨后髁截骨提供数据参数。
具体地,在股骨后髁截骨时,确定屈曲状态内外侧张力值(即上述的第二内外侧张力值)包括:确定在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实际内外侧间隙值等,以及多例第二历史病例数据,第二历史病例数据中包括但不限于各例的伸直状态已确定的α值、内外侧间隙实际值和前数例各例的临床效果,临床效果包括术中调整次数以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等。然后利用第二历史病例数据以及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实际内外侧间隙值等信息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在股骨后髁截骨中,首先通过目标医学影像确定截骨线、内外后髁连线等轴线的位置,依据这些轴线确定各类夹角的位置。然后利用第二内外侧张力值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患者的膝关节骨骼,并计算得到内外后髁连线与截骨线的夹角值(即上述的第二夹角值)。最后通过第二夹角值以及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可以通过手术撑开器实时读取)通过计算得到第二截骨量。第二截骨量用于为股骨后髁截骨提供数据参考。
综上所述,在本方案中,在股骨远端截骨时通过第一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在股骨后髁截骨时,利用股骨远端截骨时的参数和第二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通过大数据匹配的方法确定内外侧张力值,提高了内外侧张力确定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在股骨后髁截骨时使用的参数为股骨远端截骨后生成的实时参数,可以起到二次修正的作用,进而达到了提高膝关节置换质量的效果。
为了提高第一内外侧张力值的准确性,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中,基于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和膝关节参数信息,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包括:计算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与每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的相似度,得到多个第一相似度,其中,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中至少包括:目标对象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预期第一夹角值和目标医学影像对应的骨骼数据信息;依据多个第一相似度,从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中确定多个第一初始病例数据;获取每个第一初始病例数据对应的第一临床效果数据,并基于第一临床效果数据从多个第一初始病例数据中确定第一目标病例数据,其中,临床效果数据至少包括:对膝关节机械轴线与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的调整次数和术后患者满意度数据;依据第一目标病例数据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
具体地,将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与每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进行匹配,确定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与每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的相似度得到多个第一相似度,根据第一相似度从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中确定多个相似度比较高的第一初始病例数据,然后通过第一临床效果数据对相似度比较高的第一初始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和投票表决,将临床效果最好的第一目标病例数据对应的伸直状态下的内外侧张力设定为第一内外侧张力值。通过上述步骤提高了确定内外侧张力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如何更加准确地计算第一夹角值是至关重要的,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中,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一内外侧张力值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包括:在检测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为力控模式的情况下,依据第一内外侧张力,控制手术撑开器的底端贴合胫骨截骨平面、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内侧贴合股骨远端内侧和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外侧贴合股骨远端外侧;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并依据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判断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在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依据目标医学影像,确定目标对象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并依据内外侧高度差和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
具体地,首先通过术前患者X光片或CT(即上述的目标医学影像)进行术前规划,找到股骨机械轴线、膝关节线和膝关节力学线轴等,标记所述轴线的特征点,通过这些轴线确定患者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的大小。
然后,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力控模型,并控制手术撑开器以第一内外侧张力撑开患者的膝关节骨骼,并控制手术撑开器底端紧贴胫骨截骨平面,顶端内、外侧紧贴股骨远端内、外侧。需要说明的是,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力控模型下,手术撑开器才能够以固定的力度撑开患者的膝关节骨骼。
最后,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至稳定后,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然后判断当前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在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控制手术撑开器撑开至稳定是指的说,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张力与患者的膝关节的内外侧韧带张力达到平衡的状态。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并根据内外侧高度差计算计算得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倾斜角β,根据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α(即上述的第一夹角值)、内外侧倾斜角β、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mLDFA之间的关系,即,计算得到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α(也就是上述的第一夹角值)。
需要说明的是,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下,手术撑开器才能实时检测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以及内外侧撑开距离等参数。
综上所述,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是评估膝关节是否内翻与外翻的重要标准,通过上述的第一内外侧张力控制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的大小,能够准确把握与纠正膝关节内翻与外翻。
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对膝关节手术的效果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膝关节手术的效果对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判断和控制,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中,依据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判断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包括:判断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相等;若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相等,则表征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若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相等,则表征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具体地,根据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判断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可以采用下述方式得到: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由预期使用膝关节假体型号、规格以及期望的置换后腿长决定,如选择不同厚度的胫骨平台垫片厚度等,H的取值范围由可选假体组合限制在Hmin(如组合最薄垫片)和Hmax(如组合最厚垫片)之间。判断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相等,如果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相等,则表征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如果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相等,则表征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进一步地,在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若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小于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则减少第一内外侧张力,直至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其中,减少后的第一内外侧张力大于等于预设最小内外侧张力;若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大于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则增大第一内外侧张力,直至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其中,增大后的第一内外侧张力小于等于预设最大内外侧张力。
具体地,如果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相等需要进行调整以使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如果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小于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那么逐步减小第一内外侧张力,但是减少后的第一内外侧张力大于等于预设最小内外侧张力(经验值下限)。如果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大于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则逐步增大第一内外侧张力,增大后的第一内外侧张力小于等于预设最大内外侧张力(经验值上限)。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无法调出合适的内外侧张力使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要求,需要重新选择假体系列,以调整期望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即上述的Hmin和Hmax。
综上所述,通过对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的把握和控制,提高了膝关节软组织的平衡度。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中,依据第一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包括:判断第一夹角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要求,若第一夹角值满足第二预设要求,再次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二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若第二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则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当前内外侧撑开距离;依据当前内外侧撑开距离和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
具体地,由于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是评估膝关节是否内翻与外翻的重要标准,所以在根据预设的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张力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后,为了能够更好地纠正膝关节内翻与外翻的问题,需要判断第一夹角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要求,在第一夹角值满足第二预设要求的情况下,再次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二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并再次判断第二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如果第二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当前内外侧撑开距离,并利用当前内外侧撑开距离以及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截骨量为后续的股骨远端截骨提供数据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在正常情况下,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值应该在0°,因此可以将第二预设要求设置为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是否在0°左右。
如果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α不满足第二预设要求,设置期望第一夹角值(一般为0°),根据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α、内外侧倾斜角β、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mLDFA之间的关系,利用期望第一夹角值得到期望的预期内外侧倾斜角,然后根据预期内外侧倾斜角与β的差值对撑开器的内外侧撑开距离进行调整,以使第一夹角值满足第二预设要求。在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之后,为了更好地重建下肢力线,还可以对第一截骨量进行判断和控制,使截骨量满足要求。
在一可选的是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流程图实现第一内外侧张力的确定。获取当例手术参数,包括mLDFA角、预设期望α值、内外侧间隙均值等(亦可根据增加更多术前、术中数据作为手术参数,此处以上述三个参数为例)。
获取历史数例手术参数,包括各例的mLDFA角、预设期望α值、内外侧间隙均值和前数例各例的临床效果,临床效果包括术中调整次数(调整次数越多,效果越差)、术后患者满意度等。
将当例手术参数逐一与历史例手术参数进行匹配,记录每组匹配的程度。对与所有匹配结果进行全局比较,获取最相似的前几例的术中伸直状态张力设定值和临床效果。根据最相似几例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和投票表决,将临床效果最好的前例的伸直状态张力设定值作为此例的设定均值N。
在一可选的是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的流程图实现对股骨远端截骨的过程,(1)生成术前规划,术前规划包括患者全长膝关节的X光片或CT数据,根据患者术前X光或CT数据,获取mLDFA角。
(2)术前规划读取与现实,软件系统读取术前规划,显示患者mLDFA角,预设期望α=0,撑开器内外侧高度为初始值,设定膝关节置换内外侧间隙均值等。
(3)确定内外侧张力的设定值,如图6所示。先确定伸直状态内外侧张力的设定值:
a)、获取当例手术参数,包括mLDFA角、预设期望α值、内外侧间隙均值等(亦可根据增加更多术前、术中数据作为手术参数,此处以上述三个参数为例)。
b)、获取前数例手术参数,包括各例的mLDFA角、预设期望α值、内外侧间隙均值和前数例各例的临床效果,临床效果包括术中调整次数(调整次数越多,效果越差)、术后患者满意度等。
c)、将当例手术参数逐一与前数例手术参数进行匹配,记录每组匹配的程度。
d)、对与所有匹配结果进行全局比较,获取最相似的前几例的术中伸直状态张力设定值和临床效果。
e)、对最相似几例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和投票表决,将临床效果最好的前例的伸直状态张力设定值作为此例的设定均值N。
(4)术中规划,设置撑开器模式为侧力模式,设定膝关节内外侧张力值为N,将撑开器底端紧贴胫骨截骨平面,顶端内、外侧紧贴股骨远端内、外侧。
(5)发送内外侧张力到撑开器控制端,将膝关节撑开至稳定,读取此伸直状态下内外侧膝关节置换间隙值H1:
a)若H1>H(期望间隙值),则逐步减小N(内外侧张力)为N1,但N1不应小于Nmin(内外侧张力下限),直至H1趋近H,至少应H1<Hmax,最优为达到期望值H。
b)若H1<H,则逐步增大N为N’,但N’不应大于Nmax(内外侧张力上限),直至H1趋近H,至少应H1>Hmin,最优为达到期望值H。
c)如无法调出合适的N1使H1满足要求,需重新选择假体系列,以调整期望的距离区间,即Hmin和Hmax。调整H1至合适值后,记录N1。将内外侧撑开距离锁定,切换到距离模式下。软件实时读取撑开器控制端反馈的内外侧撑开距离,并显示在软件界面。撑开一定距离并稳定后,此时将内外侧撑开距离锁定,切换到距离模式下。
(6)根据实时读取的内外侧撑开距离的高度差,计算撑开器内外侧撑开距离高度差的夹角β,根据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α、撑开器倾斜角β、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mLDFA之间的关系,计算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α,即
(7)根据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α,判断撑开器此时撑开的内外侧高度是否可接受。
若此时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α处于可接受范围外:
通过软件设置期望的α角度值,软件系统依据设置的α’计算新的β’。
对新计算所得的β’与力平衡下的β进行比较。
,则依据两个角度的差值自动计算内外侧撑开距离的差值,降低撑开器外侧的撑开距离,将计算的数值发送到撑开器控制器,对撑开器的撑开距离进行调整。
,则依据两个角度的差值自动计算内外侧撑开距离的差值,降低撑开器内侧的撑开距离,将计算的数值发送到撑开器控制器,对撑开器的撑开距离进行调整。
(8)若此时力线轴相对于机械轴角度α处于可接受范围内计算股骨远端内外侧截骨量。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中,依据在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以及多例第二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包括:获取在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和获取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其中,每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中至少包括:历史病例对应的股骨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依据在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和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二膝关节参数信息与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多个第二相似度,其中,第二膝关节参数信息至少包括:目标对象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和目标医学影像对应的骨骼数据信息;依据多个第二相似度和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对应的第二临床效果数据,确定第二目标病例数据,其中,第二临床效果数据至少包括:对膝关节截骨线与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的调整次数和术后患者满意度数据;依据第二目标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
具体地,在股骨后髁截骨时,确定屈曲状态内外侧张力(即上述的第二内外侧张力值):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二膝关节参数信息和在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以及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股骨远端截骨时的多个第一初始历史病例数据作为上述的第二历史病例数据。根据在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以及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二膝关节参数信息与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多个第二相似度,然后根据多个第二相似度和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对应的第二临床效果数据,确定第二目标病例数据,并将第二目标病例数据对应的内外侧张力确定为第二内外侧张力值。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确定屈曲状态内外侧张力的设定值包括:重新获取当例手术参数,包括伸直状态已确定的α值、内外侧间隙实际值等(还可以增加更多术中数据作为手术参数,此处以上述两个参数为例)。获取在股骨远端截骨中最相似的前几例手术参数,包括各例的伸直状态已确定的α值、内外侧间隙实际值和前数例各例的临床效果,临床效果包括术中调整次数(调整次数越多,效果越差)、术后患者满意度等。将当例手术参数逐一与最相似的前几例手术参数进行匹配,记录每组匹配的程度。
对与所有匹配结果进行全局比较,获取新的最相似的前几例的术中屈曲状态张力设定值和临床效果。对确定的最相似几例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和投票表决,将临床效果最好的前例的屈曲状态张力设定值作为此例的内外侧张力(即上述的第二内外侧张力)。
通过上述步骤,实现了对内外侧张力的二次验证,进一步提高了内外侧张力的准确度。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中,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二内外侧张力值,得到第二夹角值包括:在检测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为力控模式的情况下,依据第二内外侧张力,控制手术撑开器的底端贴合胫骨截骨平面、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内侧贴合股骨后髁内侧和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外侧贴合股骨后髁外侧;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并依据第二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判断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三预设要求;在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三预设要求的情况下,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依据内外侧高度差计算得到第三夹角值,其中,第三夹角值为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倾斜角,并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三夹角值确定第二夹角值。
具体地,通过患者的目标医学影像确定各个轴线,例如,截骨线以及内外侧后髁连线等,通过各个轴线确定各个夹角的位置。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力控模型,并控制手术撑开器以第二内外侧张力撑开患者的膝关节骨骼,并控制手术撑开器底端紧贴胫骨截骨平面,顶端内、外侧紧贴股骨远端内、外侧。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并依据第二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判断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三预设要求,也就是说判断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与第二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相等,如果两者相等,则说明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三预设要求。
如果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满足第三预设要求,同样采用调节第二内外侧张力的方式来使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三预设要求。
最后,在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三预设要求之后,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并根据内外侧高度差计算计算得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倾斜角(即上述的第三夹角值)。通过内外侧倾斜角计算得到第二夹角值。
在第二夹角值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再次读取当前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在当前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三预设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当前内外侧撑开距离,并依据当前内外侧撑开距离和当前的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二截骨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通过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医学影像和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获取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并基于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和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在股骨远端截骨时,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一内外侧张力值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并依据第一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其中,第一夹角值为膝关节机械轴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第一截骨量用于为股骨远端截骨提供数据参考;在股骨后髁截骨时,依据在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以及多例第二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二内外侧张力值,得到第二夹角值,并依据第二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二截骨量,其中,第二夹角值为膝关节截骨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第二截骨量用于为股骨后髁截骨提供数据参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基于人工的方式设置膝关节置换中的内外侧张力值,导致对内外侧张力值设置的准确率低的问题。在本方案中,在股骨远端截骨时通过第一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在股骨后髁截骨时,利用股骨远端截骨时的参数和第二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通过大数据匹配的方法确定内外侧张力值,提高了内外侧张力确定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而达到了提高膝关节置换质量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膝关节参数的处理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膝关节参数的处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参数的处理装置进行介绍。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膝关节参数的处理装置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801,第一计算单元802和第二计算单元803。
获取单元801,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医学影像和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获取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并基于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和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
第一计算单元802,用于在股骨远端截骨时,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一内外侧张力值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并依据第一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其中,第一夹角值为膝关节机械轴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第一截骨量用于为股骨远端截骨提供数据参考;
第二计算单元803,用于在股骨后髁截骨时,依据在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以及多例第二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二内外侧张力值,得到第二夹角值,并依据第二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二截骨量,其中,第二夹角值为膝关节截骨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第二截骨量用于为股骨后髁截骨提供数据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参数的处理装置,通过获取单元801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医学影像和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获取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并基于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和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第一计算单元802在股骨远端截骨时,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一内外侧张力值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并依据第一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其中,第一夹角值为膝关节机械轴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第一截骨量用于为股骨远端截骨提供数据参考;第二计算单元803在股骨后髁截骨时,依据在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以及多例第二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二内外侧张力值,得到第二夹角值,并依据第二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二截骨量,其中,第二夹角值为膝关节截骨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第二截骨量用于为股骨后髁截骨提供数据参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基于人工的方式设置膝关节置换中的内外侧张力值,导致对内外侧张力值设置的准确率低的问题。在本方案中,在股骨远端截骨时通过第一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在股骨后髁截骨时,利用股骨远端截骨时的参数和第二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通过大数据匹配的方法确定内外侧张力值,提高了内外侧张力确定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而达到了提高膝关节置换质量的效果。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参数的处理装置中,获取单元包括: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与每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的相似度,得到多个第一相似度,其中,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中至少包括:目标对象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预期第一夹角值和目标医学影像对应的骨骼数据信息;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依据多个第一相似度,从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中确定多个第一初始病例数据;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获取每个第一初始病例数据对应的第一临床效果数据,并基于第一临床效果数据从多个第一初始病例数据中确定第一目标病例数据,其中,临床效果数据至少包括:对膝关节机械轴线与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的调整次数和术后患者满意度数据;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依据第一目标病例数据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参数的处理装置中,第一计算单元包括:第一设置子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为力控模式的情况下,依据第一内外侧张力,控制手术撑开器的底端贴合胫骨截骨平面、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内侧贴合股骨远端内侧和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外侧贴合股骨远端外侧;第一读取子单元,用于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并依据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判断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第二设置子单元,用于在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第四确定子单元,用于依据目标医学影像,确定目标对象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并依据内外侧高度差和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参数的处理装置中,第一读取子单元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相等;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相等,则表征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相等,则表征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参数的处理装置中,装置还包括: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若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小于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则减少第一内外侧张力,直至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其中,减少后的第一内外侧张力大于等于预设最小内外侧张力;第二处理单元,用于若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大于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则增大第一内外侧张力,直至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其中,增大后的第一内外侧张力小于等于预设最大内外侧张力。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参数的处理装置中,第一计算单元包括: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第一夹角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要求,若第一夹角值满足第二预设要求,再次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二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若第二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则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当前内外侧撑开距离;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依据当前内外侧撑开距离和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参数的处理装置中,第二计算单元包括: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在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和获取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其中,每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中至少包括:历史病例对应的股骨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第三计算子单元,用于依据在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和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二膝关节参数信息与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多个第二相似度,其中,第二膝关节参数信息至少包括:目标对象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和目标医学影像对应的骨骼数据信息;第五确定子单元,用于依据多个第二相似度和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对应的第二临床效果数据,确定第二目标病例数据,其中,第二临床效果数据至少包括:对膝关节截骨线与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的调整次数和术后患者满意度数据;第六确定子单元,用于依据第二目标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参数的处理装置中,第二计算单元包括:第三设置子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为力控模式的情况下,依据第二内外侧张力,控制手术撑开器的底端贴合胫骨截骨平面、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内侧贴合股骨后髁内侧和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外侧贴合股骨后髁外侧;第三获取子单元,用于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并依据第二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判断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三预设要求;第四设置子单元,用于在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三预设要求的情况下,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第四计算子单元,用于依据内外侧高度差计算得到第三夹角值,其中,第三夹角值为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倾斜角,并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三夹角值确定第二夹角值。
膝关节参数的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的获取单元801,第一计算单元802和第二计算单元803等均作为程序单元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单元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单元。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以上,通过调整内核参数来实现截骨量的计算。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如图9所示的模块实现内外侧张力的确定,具体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例手术参数;统计模块,用于获取前数例手术参数及对应的术后临床效果;匹配模块,用于将当例手术参数逐一与前数例手术参数进行匹配,记录每组匹配的程度;分析模块,用于对与所有匹配结果进行全局比较,获取最相似的前几例的术中张力设定值和临床效果;预测模块,用于对最相似几例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和投票表决,根据结果给出推荐的当例张力的设定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医学影像和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获取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并基于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和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在股骨远端截骨时,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一内外侧张力值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并依据第一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其中,第一夹角值为膝关节机械轴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第一截骨量用于为股骨远端截骨提供数据参考;在股骨后髁截骨时,依据在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以及多例第二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二内外侧张力值,得到第二夹角值,并依据第二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二截骨量,其中,第二夹角值为膝关节截骨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第二截骨量用于为股骨后髁截骨提供数据参数。
可选地,基于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和膝关节参数信息,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包括:计算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与每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的相似度,得到多个第一相似度,其中,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中至少包括:目标对象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预期第一夹角值和目标医学影像对应的骨骼数据信息;依据多个第一相似度,从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中确定多个第一初始病例数据;获取每个第一初始病例数据对应的第一临床效果数据,并基于第一临床效果数据从多个第一初始病例数据中确定第一目标病例数据,其中,临床效果数据至少包括:对膝关节机械轴线与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的调整次数和术后患者满意度数据;依据第一目标病例数据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
可选地,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一内外侧张力值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包括:在检测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为力控模式的情况下,依据第一内外侧张力,控制手术撑开器的底端贴合胫骨截骨平面、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内侧贴合股骨远端内侧和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外侧贴合股骨远端外侧;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并依据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判断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在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依据目标医学影像,确定目标对象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并依据内外侧高度差和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
可选地,依据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判断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包括:判断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相等;若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相等,则表征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若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相等,则表征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可选地,在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方法还包括:若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小于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则减少第一内外侧张力,直至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其中,减少后的第一内外侧张力大于等于预设最小内外侧张力;若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大于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则增大第一内外侧张力,直至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其中,增大后的第一内外侧张力小于等于预设最大内外侧张力。
可选地,依据第一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包括:判断第一夹角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要求,若第一夹角值满足第二预设要求,再次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二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若第二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则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当前内外侧撑开距离;依据当前内外侧撑开距离和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
可选地,依据在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以及多例第二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包括:获取在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和获取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其中,每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中至少包括:历史病例对应的股骨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依据在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和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二膝关节参数信息与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多个第二相似度,其中,第二膝关节参数信息至少包括:目标对象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和目标医学影像对应的骨骼数据信息;依据多个第二相似度和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对应的第二临床效果数据,确定第二目标病例数据,其中,第二临床效果数据至少包括:对膝关节截骨线与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的调整次数和术后患者满意度数据;依据第二目标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
可选地,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二内外侧张力值,得到第二夹角值包括:在检测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为力控模式的情况下,依据第二内外侧张力,控制手术撑开器的底端贴合胫骨截骨平面、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内侧贴合股骨后髁内侧和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外侧贴合股骨后髁外侧;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并依据第二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判断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三预设要求;在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三预设要求的情况下,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依据内外侧高度差计算得到第三夹角值,其中,第三夹角值为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倾斜角,并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三夹角值确定第二夹角值。
本文中的设备可以是服务器、PC、PAD、手机等。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医学影像和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获取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并基于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和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在股骨远端截骨时,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一内外侧张力值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并依据第一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其中,第一夹角值为膝关节机械轴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第一截骨量用于为股骨远端截骨提供数据参考;在股骨后髁截骨时,依据在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以及多例第二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二内外侧张力值,得到第二夹角值,并依据第二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二截骨量,其中,第二夹角值为膝关节截骨线与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第二截骨量用于为股骨后髁截骨提供数据参数。
可选地,基于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和膝关节参数信息,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包括:计算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与每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的相似度,得到多个第一相似度,其中,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中至少包括:目标对象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预期第一夹角值和目标医学影像对应的骨骼数据信息;依据多个第一相似度,从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中确定多个第一初始病例数据;获取每个第一初始病例数据对应的第一临床效果数据,并基于第一临床效果数据从多个第一初始病例数据中确定第一目标病例数据,其中,临床效果数据至少包括:对膝关节机械轴线与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的调整次数和术后患者满意度数据;依据第一目标病例数据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
可选地,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一内外侧张力值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包括:在检测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为力控模式的情况下,依据第一内外侧张力,控制手术撑开器的底端贴合胫骨截骨平面、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内侧贴合股骨远端内侧和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外侧贴合股骨远端外侧;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并依据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判断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在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依据目标医学影像,确定目标对象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并依据内外侧高度差和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
可选地,依据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判断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包括:判断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相等;若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相等,则表征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若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相等,则表征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可选地,在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方法还包括:若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小于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则减少第一内外侧张力,直至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其中,减少后的第一内外侧张力大于等于预设最小内外侧张力;若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大于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则增大第一内外侧张力,直至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其中,增大后的第一内外侧张力小于等于预设最大内外侧张力。
可选地,依据第一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包括:判断第一夹角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要求,若第一夹角值满足第二预设要求,再次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二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若第二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则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当前内外侧撑开距离;依据当前内外侧撑开距离和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
可选地,依据在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以及多例第二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包括:获取在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和获取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其中,每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中至少包括:历史病例对应的股骨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依据在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和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二膝关节参数信息与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多个第二相似度,其中,第二膝关节参数信息至少包括:目标对象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和目标医学影像对应的骨骼数据信息;依据多个第二相似度和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对应的第二临床效果数据,确定第二目标病例数据,其中,第二临床效果数据至少包括:对膝关节截骨线与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的调整次数和术后患者满意度数据;依据第二目标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
可选地,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二内外侧张力值,得到第二夹角值包括:在检测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为力控模式的情况下,依据第二内外侧张力,控制手术撑开器的底端贴合胫骨截骨平面、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内侧贴合股骨后髁内侧和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外侧贴合股骨后髁外侧;通过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并依据第二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判断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三预设要求;在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第三预设要求的情况下,将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并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依据内外侧高度差计算得到第三夹角值,其中,第三夹角值为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倾斜角,并依据目标医学影像和第三夹角值确定第二夹角值。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 (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只读存储器 (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 (DVD) 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 (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7)

1.在一种膝关节参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医学影像和所述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获取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并基于所述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和所述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在股骨远端截骨时,依据所述目标医学影像和所述第一内外侧张力值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并依据所述第一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其中,所述第一夹角值为膝关节机械轴线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所述第一截骨量用于为所述股骨远端截骨提供数据参考;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在股骨后髁截骨时,依据在所述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以及多例第二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依据所述目标医学影像和所述第二内外侧张力值,得到第二夹角值,并依据所述第二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二截骨量,其中,所述第二夹角值为膝关节截骨线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所述第二截骨量用于为所述股骨后髁截骨提供数据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包括:
第一设置子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为力控模式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第一内外侧张力,控制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底端贴合胫骨截骨平面、所述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内侧贴合股骨远端内侧和所述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外侧贴合股骨远端外侧;
第一读取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并依据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判断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第二设置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将所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并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
第四确定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目标医学影像,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并依据所述内外侧高度差和所述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夹角值;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包括:
第三设置子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为力控模式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第二内外侧张力,控制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底端贴合胫骨截骨平面、所述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内侧贴合股骨后髁内侧和所述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外侧贴合股骨后髁外侧;
第三获取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并依据第二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判断所述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三预设要求;
第四设置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所述第三预设要求的情况下,将所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并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
第四计算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内外侧高度差计算得到第三夹角值,其中,所述第三夹角值为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倾斜角,并依据所述目标医学影像和所述第三夹角值确定所述第二夹角值。
2.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与每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的相似度,得到多个第一相似度,其中,所述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目标对象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预期第一夹角值和所述目标医学影像对应的骨骼数据信息;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多个第一相似度,从所述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中确定多个第一初始病例数据;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获取每个第一初始病例数据对应的第一临床效果数据,并基于所述第一临床效果数据从所述多个第一初始病例数据中确定第一目标病例数据,其中,所述临床效果数据至少包括:对膝关节机械轴线与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的调整次数和术后患者满意度数据;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目标病例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内外侧张力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读取子单元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所述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相等;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所述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相等,则表征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与所述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相等,则表征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小于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则减少所述第一内外侧张力,直至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其中,减少后的第一内外侧张力大于等于预设最小内外侧张力;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大于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则增大所述第一内外侧张力,直至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其中,增大后的第一内外侧张力小于等于预设最大内外侧张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包括: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夹角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要求,若所述第一夹角值满足第二预设要求,再次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二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则通过手术撑开器获取当前内外侧撑开距离;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当前内外侧撑开距离和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第一截骨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包括: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在所述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和获取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其中,每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中至少包括:历史病例对应的股骨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
第三计算子单元,用于依据在所述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和所述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二膝关节参数信息与所述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多个第二相似度,其中,所述第二膝关节参数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目标对象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和所述目标医学影像对应的骨骼数据信息;
第五确定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多个第二相似度和所述多个第二历史病例数据对应的第二临床效果数据,确定第二目标病例数据,其中,所述第二临床效果数据至少包括:对膝关节截骨线与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的调整次数和术后患者满意度数据;
第六确定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二目标病例数据确定所述第二内外侧张力值。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目标对象的目标医学影像和所述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获取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并基于所述多例第一历史病例数据和所述第一膝关节参数信息,确定第一内外侧张力值;在股骨远端截骨时,依据所述目标医学影像和所述第一内外侧张力值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并依据所述第一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一截骨量,其中,所述第一夹角值为膝关节机械轴线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力学轴线的夹角值,所述第一截骨量用于为所述股骨远端截骨提供数据参考;在股骨后髁截骨时,依据在所述股骨远端截骨后的第一夹角值以及多例第二历史病例数据,确定第二内外侧张力值,依据所述目标医学影像和所述第二内外侧张力值,得到第二夹角值,并依据所述第二夹角值计算得到第二截骨量,其中,所述第二夹角值为膝关节截骨线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膝关节内外后髁连线的夹角值,所述第二截骨量用于为所述股骨后髁截骨提供数据参数;依据所述目标医学影像和所述第一内外侧张力值计算得到第一夹角值包括:在检测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为力控模式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第一内外侧张力,控制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底端贴合胫骨截骨平面、所述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内侧贴合股骨远端内侧和所述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外侧贴合股骨远端外侧;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并依据第一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判断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在所述第一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的情况下,将所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并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依据所述目标医学影像,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并依据所述内外侧高度差和所述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夹角值;依据所述目标医学影像和所述第二内外侧张力值,得到第二夹角值包括:在检测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为力控模式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第二内外侧张力,控制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底端贴合胫骨截骨平面、所述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内侧贴合股骨后髁内侧和所述手术撑开器的顶端外侧贴合股骨后髁外侧;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读取当前的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并依据第二预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判断所述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是否满足第三预设要求;在所述第三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值满足所述第三预设要求的情况下,将所述手术撑开器的操作模式设置为距离模式,并通过所述手术撑开器获取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高度差;依据所述内外侧高度差计算得到第三夹角值,其中,所述第三夹角值为所述手术撑开器的内外侧倾斜角,并依据所述目标医学影像和所述第三夹角值确定所述第二夹角值。
CN202310206089.6A 2023-02-27 2023-02-27 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Active CN1160590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06089.6A CN116059016B (zh) 2023-02-27 2023-02-27 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06089.6A CN116059016B (zh) 2023-02-27 2023-02-27 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9016A CN116059016A (zh) 2023-05-05
CN116059016B true CN116059016B (zh) 2023-07-28

Family

ID=86173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06089.6A Active CN116059016B (zh) 2023-02-27 2023-02-27 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5901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6239A (zh) * 2014-09-24 2017-08-29 德普伊爱尔兰无限公司 外科规划和方法
CN113069175A (zh) * 2021-03-30 2021-07-06 成都博思达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膝关节内外翻截骨矫形导板及其制作方法
WO2022161161A1 (zh) * 2021-01-29 2022-08-04 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智能导板设计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78629C2 (ru) * 2004-08-18 2006-06-27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Детский Ортопед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м. Г.И. Турнера Мз Рф Способ коррекции тяжелой сгибательной контрактуры коленного сустава
US20100198275A1 (en) * 2008-10-30 2010-08-05 Synvavise Technology, Inc. Force sensing distal femoral alignment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AU2016267404C1 (en) * 2015-05-26 2021-08-26 Michael Mcauliffe Method of designing a surgical device
CN108478250A (zh) * 2018-04-04 2018-09-04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医院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股骨定位方法、个体化截骨导板及假体
AU2018441886A1 (en) * 2018-09-19 2021-05-20 Mako Surgical Corp. Method of surgery
CN115462866B (zh) * 2022-11-02 2023-03-24 北京壹点灵动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处理器及电子设备
CN115399834B (zh) * 2022-11-02 2023-02-17 北京壹点灵动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手术撑开器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6239A (zh) * 2014-09-24 2017-08-29 德普伊爱尔兰无限公司 外科规划和方法
WO2022161161A1 (zh) * 2021-01-29 2022-08-04 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智能导板设计方法及装置
CN113069175A (zh) * 2021-03-30 2021-07-06 成都博思达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膝关节内外翻截骨矫形导板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9016A (zh) 2023-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42621B2 (en)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individualized kinematically aligned knee replacements and devices thereof
Kim et al. Alignment and orientation of the components in total knee replacement with and without navigation support: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study
Radtke et al. Effect of limb rotation on radiographic alignment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ies
Pietsch et al. Patient-specific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he importance of planning by the surgeon
Bäthis et al. Alignment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comparison of computer-assisted surgery with the conventional technique
Mizu-Uchi et al. The evaluation of post-operative alignment in total knee replacement using a CT-based navigation system
Swanson et al. Does axial limb rotation affect the alignment measurements in deformed limbs?
Heyse et al. Improved tibial component rotation in TKA using 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
Silva et al. 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 improves tibial component rotation in TKA
US20210346036A1 (en) Method of Surgery
Ferrara et al. Implant positioning in TKA: comparison between conventional and 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
Hernandez-Vaquero et al. Computer-assisted surgery improves rotational positioning of the femoral component but not the tibial component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CN115399834B (zh) 基于手术撑开器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Perlick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unicompartmental knee replacement with a nonimage-based navigation system
US20230012988A1 (en) Methods for generating intraoperative surgical guidance during joint arthroplasty based on dynamic ligament tension
Inui et al. Influence of navigation system updates 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Miyasaka et al. Accuracy of computed tomography–based navigation-assis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outlier analysis
Saragaglia et al. Navigation of the tibial plateau alone appears to be sufficient in computer-assisted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Hakki et al. Navigational predictors in determining the necessity for collateral ligament release in total knee replacement
Cucchi et 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anufacturer and surgeon in the accuracy of final component size prediction with CT-based 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 fo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ngibaud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accuracy and precision of a next generation computer-assisted surgical system
CN115462865B (zh) 全膝关节置换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处理器及电子设备
CN115462866B (zh) 基于膝关节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处理器及电子设备
CN116059016B (zh) 膝关节参数的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Volpi et al. High accuracy in knee alignment and implant placement in unicompartmental medial knee replacement when using 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