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58355A - 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58355A
CN115458355A CN202211193889.0A CN202211193889A CN115458355A CN 115458355 A CN115458355 A CN 115458355A CN 202211193889 A CN202211193889 A CN 202211193889A CN 115458355 A CN115458355 A CN 115458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elastic
keycap
key cap
detection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938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隋延飞
黄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9388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583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58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583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01H13/706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sm between keys and layered keyboards
    • H01H13/7073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sm between keys and layered keyboards characterised by springs, e.g. Euler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该按键结构包括:按键模组,设有按压检测元件;按键本体,包括:键帽和支撑柱;支撑柱连接在键帽靠近按压检测元件的一侧;键帽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弹性件,构造有限位槽,限位槽在垂直于按压方向的一侧壁设有开口,按键模组朝向支撑柱的一侧和/或键帽靠近按压检测元件的一侧穿过开口与限位槽卡接;弹性件与键帽靠近按压检测元件一端面抵触,弹性件具有第一压缩状态和第二压缩状态,第一压缩状态小于第二压缩状态的形变量;在键帽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形下,支撑柱与按压检测元件分离,弹性件处于第一压缩状态;在键帽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形下,支撑柱与按压检测元件抵触,弹性件处于第二压缩状态。

Description

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按键结构为目前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系统进行物理方式信号输入的主要途径。
目前按键结构由于按键的结构设计及加工工艺等,键帽存在晃动、按压手感较差等问题,影响按键的实际体验和整机的精致精细。而且现有按键结构的键帽复位过程中,按键模组的回弹力较小,影响按键结构的性能,极易造成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解决按键结构的键帽复位过程中,按键模组的回弹力较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按键结构,包括:
按键模组,设有按压检测元件;
按键本体,包括:键帽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连接在所述键帽靠近所述按压检测元件的一侧;所述键帽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构造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在垂直于按压方向的一侧壁设有开口,所述按键模组朝向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和/或所述键帽靠近所述按压检测元件的一侧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限位槽卡接;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键帽靠近所述按压检测元件一端面抵触,所述弹性件具有第一压缩状态和第二压缩状态,所述第一压缩状态对应的形变量小于所述第二压缩状态的形变量;
在所述键帽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形下,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按压检测元件分离,所述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一压缩状态;在所述键帽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形下,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按压检测元件抵触,所述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二压缩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框体,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设有按键孔;
按键结构;所述键帽沿所述按键孔的方向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键帽和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之间,所述支撑柱穿设在所述按键孔中,所述按键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中。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按键结构包括按键模组、按键本体和弹性件,通过在键帽上设置支撑柱,并且将弹性件与键帽朝向按压检测元件的一侧抵触,弹性件构造有限位槽,限位槽在垂直于按压方向的一侧壁设有开口,按键模组朝向支撑柱的一侧和/或键帽靠近所述按压检测元件的一侧穿过开口与限位槽卡接,弹性件与键帽靠近按压检测元件一端面抵触,在键帽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形下,支撑柱与按压检测元件分离,弹性件处于第一压缩状态,在键帽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形下,支撑柱与按压检测元件抵触,弹性件处于第二压缩状态。从而在键帽未按压时能够保证键帽一定的预紧力,而在键帽按压后,能够给予键帽一定的回弹力,解决键帽的复位问题,确保按键结构的性能。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按键本体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弹性件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按键结构在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按键结构在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按键本体;101:键帽;1010:支撑脚;102:支撑柱;1020:限位缺口;200:按键模组;2000:按压检测元件;300:密封件;400:弹性件;4000:限位凸起;401:第一弹性件;402:第二弹性件;403:限位部;404:弹性部;405:限位槽;4031:第一支撑板;4032:第二支撑板;4033:第三支撑板;4034:底座;500:框体;5000:按键孔;5010:第一安装槽;5020:第二安装槽;600:弹性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包括:按键模组200、按键本体100和弹性件400。
其中,按键模组200一般用于与电路板连接,设置在电子设备内部,按键模组200上设有按压检测元件2000,按压检测元件2000用于在按压时控制电子设备的某些功能,例如声音大小、界面选择、电源开关等。按键本体100为按键结构中可活动地的主体结构,按键本体100包括:键帽101和支撑柱102。支撑柱102连接在键帽101靠近按压检测元件2000的一侧。键帽101用于直接与用户接触,根据用户的按压键帽101可在电子设备中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相应地,支撑柱102根据键帽10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中,支撑柱102也相应进行移动。弹性件400可采用具有弹性的元件,例如弹簧、弹片等结构,弹性件400构造有限位槽405,限位槽405在垂直于按压方向的一侧壁设有开口,按键模组200朝向支撑柱102的一侧或者键帽101靠近按压检测元件2000的一侧穿过限位缺口开口与限位槽405卡接,或者按键模组200朝向支撑柱102的一侧以及键帽101靠近按压检测元件2000的一侧均穿过开口与限位槽405卡接。弹性件400与键帽101靠近按压检测元件2000一端面抵触,由此弹性件400为按键本体100整体提供一定的预紧力。
弹性件400具有第一压缩状态和第二压缩状态,第一压缩状态对应的形变量小于第二压缩状态的形变量。由此在键帽101未按压时弹性件400能够保证键帽101一定的预紧力,而在键帽101按压后,弹性件400能够给予键帽101一定的回弹力,解决键帽101的复位问题,确保按键结构的性能。
键帽10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应调整按键结构的状态,控制按键结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具体而言,在用户将键帽101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形下,支撑柱102与按压检测元件2000分离,此时按键结构处于第一状态,例如按键结构处于非激活状态,电子设备未接收到按键结构输出的控制命令,此过程中弹性件400在键帽101的按压下处于第一压缩状态,弹性件400为键帽101提供一定的预紧力。改善按键晃动的精致精细问题。在用户将键帽101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形下,支撑柱102与按压检测元件2000抵触,此时按键结构处于第二状态,例如按键结构处于激活状态,电子设备接收到按键结构输出的控制命令,此过程中弹性件400在键帽101的按压下处于第二压缩状态,弹性件400为键帽101提供一定的回弹力。避免按压检测元件2000回弹力较小的易发生按键回程被阻,影响按键性能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按键结构包括按键模组、按键本体和弹性件,通过在键帽上设置支撑柱,并且将弹性件与键帽朝向按压检测元件的一侧抵触,弹性件构造有限位槽,限位槽在垂直于按压方向的一侧壁设有开口,按键模组朝向支撑柱的一侧和/或键帽靠近限位缺口按压检测元件的一侧穿过开口与限位槽卡接,弹性件与键帽靠近按压检测元件一端面抵触,在键帽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形下,支撑柱与按压检测元件分离,弹性件处于第一压缩状态,在键帽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形下,支撑柱与按压检测元件抵触,弹性件处于第二压缩状态。从而在键帽未按压时能够保证键帽一定的预紧力,而在键帽按压后,能够给予键帽一定的回弹力,解决键帽的复位问题,确保按键结构的性能。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弹性件400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调整安置的位置。
例如,可利用限位槽405将弹性件400连接在按键模组200朝向支撑柱102的一侧,此时弹性件400整体不移动,弹性件400始终与键帽101靠近按压检测元件2000的一侧抵触,由此弹性件400始终为按键本体100整体提供一定的预紧力。
在用户将键帽101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形下,支撑柱102与按压检测元件2000分离,弹性件400始终连接在按键模组200上,并支撑在按键模组200和键帽101之间,弹性件400在键帽101的按压下处于第一压缩状态,弹性件400为键帽101提供一定的预紧力。在用户将键帽101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形下,支撑柱102与按压检测元件2000抵触,弹性件400在键帽101的按压下处于第二压缩状态,弹性件400为键帽101提供一定的回弹力。
再例如,可利用限位槽405将弹性件400连接在键帽101靠近按压检测元件2000的一侧,此时弹性件400伴随着按键本体100移动,弹性件400的一端始终与键帽101靠近按压检测元件2000的一侧抵触,弹性件400的另一端可以与按键模组200或中框抵触,由此弹性件400始终为按键本体100整体提供一定的预紧力。
在用户将键帽101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形下,支撑柱102与按压检测元件2000分离,弹性件400伴随着按键本体100移动,支撑在按键模组200和键帽101之间,弹性件400在键帽101的按压下处于第一压缩状态,弹性件400为键帽101提供一定的预紧力。在用户将键帽101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形下,支撑柱102与按压检测元件2000抵触,弹性件400在键帽101的按压下处于第二压缩状态,弹性件400为键帽101提供一定的回弹力。
此外,还可利用限位槽405将弹性件400的一端连接在键帽101靠近按压检测元件2000的一侧,同时将弹性件400的另一端利用限位槽405连接在按键模组200朝向支撑柱102的一侧。由此弹性件400始终支撑在按键模组200和键帽101之间。
当键帽101采用长键帽时,由于跷跷板现象等,容易发生按键失效。为避免按键失效,如图1至图4所示,弹性件400与键帽101靠近按压检测元件2000一端面的两端抵触,由此弹性件400为键帽101两处提供弹力,
在键帽101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形下,弹性件400为键帽101提供一定的预紧力。弹性件400的两端均处于第一压缩状态,弹性件400为键帽101上的两处提供一定的预紧力,改善按键晃动的精致精细问题。
在键帽101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形下,支撑柱102与按压检测元件2000抵触,弹性件400的至少一端处于第二压缩状态,弹性件400为键帽101提供一定的回弹力,避免按压检测元件2000回弹力较小的易发生按键回程被阻。
具体而言,弹性件400可设置两个,分别为第一弹性件401和第二弹性件402。第一弹性件401和第二弹性件402分别连接在键帽101靠近按压检测元件2000一端面的左右两侧。
其中,第一弹性件401连接在键帽101的左侧,第二弹性件402连接在键帽101的右侧。在键帽101未按压时,第一弹性件401能够保证键帽101的左侧的预紧力,第二弹性件402能够保证键帽101的右侧的预紧力。而在左侧按压键帽101后,第一弹性件401能够给予键帽101一定的回弹力,在右侧按压键帽101后,第二弹性件402能够给予键帽101一定的回弹力。而在中间按压键帽101后,第一弹性件401和第二弹性件402能够同时给予键帽101一定的回弹力。通过在键帽101上的两个位置分别设置第一弹性件401和第二弹性件402,第一弹性件401和第二弹性件402可以提供平衡的力,改善键帽101晃动及1/4处打击失效的问题。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弹性件400包括:相互连接的限位部403和弹性部404。弹性部可采用弹片或弹簧等弹性结构。限位部403构造有限位槽405。
根据弹性件400连接的位置,可调整限位部403和弹性部404设置的位置。
在弹性件400连接在按键模组200上时,限位部403的一端通过限位槽405与按键模组200连接,限位部403的另一端通过弹性部404与键帽101抵触。此时,弹性部404始终与键帽101靠近按压检测元件2000的一侧抵触,由此弹性部404始终为按键本体100整体提供一定的预紧力。
在弹性件400连接在键帽101上时,限位部403的一端通过限位槽405与键帽101连接,限位部403的另一端通过弹性部404与按键模组200抵触。同样此时,弹性部404始终与键帽101靠近按压检测元件2000的一侧抵触,由此弹性部404始终为按键本体100整体提供一定的预紧力。
在用户将键帽101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形下,支撑柱102与按压检测元件2000分离,此时按键结构处于第一状态,例如按键结构处于非激活状态,电子设备未接收到按键结构输出的控制命令,此过程中弹性部404在键帽101的按压下处于第一压缩状态,弹性部404为键帽101提供一定的预紧力。在用户将键帽101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形下,支撑柱102与按压检测元件2000抵触,此时按键结构处于第二状态,例如按键结构处于激活状态,电子设备接收到按键结构输出的控制命令,此过程中弹性部404在键帽101的按压下处于第二压缩状态,弹性部404为键帽101提供一定的回弹力。弹性部404在第一压缩状态对应的形变量小于弹性部404在第二压缩状态的形变量,由此在键帽101未按压时,弹性部404能够保证键帽101一定的预紧力,而在键帽101按压后,弹性部404能够给予键帽101一定的回弹力,解决键帽101的复位问题,确保按键结构的性能。
如图4所示,限位部403整体采用钣金,包括:底座4034、第一支撑板4031、第二支撑板4032和第三支撑板4033。底座4034的一端与弹性部404连接;第一支撑板4031、第二支撑板4032和第三支撑板4033依次连接,第一支撑板4031、第二支撑板4032和第三支撑板4033均连接在底座4034的另一端,在底座4034的另一端构造出连接键帽101的限位槽405。
键帽101插设在限位槽405中时,即可实现键帽101与弹性件400的连接。而按键模组200插设在限位槽405中时,即可实现按键模组200与弹性件400的连接。第一支撑板4031、第二支撑板4032和第三支撑板4033用于限制弹性件400整体在三个方向的移动。为保证使用过程中弹片的位置不会发生移动,可在第一支撑板4031、第二支撑板4032或第三支撑板4033上设置限位凸起4000,以同时进行限位和固定。
为了固定弹性件400,如图1至图4所示,弹性件400和键帽101二者中的一者设有限位凸起4000,弹性件400通过限位凸起4000与键帽101卡接。也即,可通过在弹性件400或键帽101上设置限位凸起4000,利用限位凸起4000来固定弹性件400和键帽101。通过在弹性件400上设置限位凸起4000,可以便于拆卸弹性件400,便于用户选择是否设置弹性件400。
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4000设置在弹性件400内相对的两侧,两个弹性件400的设置可增加弹性件400与键帽101连接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弹性件400和键帽101二者中的一者设有限位凸起4000,另一者设有与限位凸起4000相配合的限位凹槽。弹性件400通过限位凸起4000和限位凹槽与键帽101卡接。
例如,可在弹性件400内相对的两侧设置限位凸起4000,键帽101外侧对应限位凸起4000的位置则设置限位凹槽,当限位凸起4000移动至限位凹槽中时,弹性件400与键帽101卡接。由此,弹性件400伴随着按键本体100移动,在键帽101未按压时能够保证键帽101一定的预紧力,而在键帽101按压后,能够给予键帽101一定的回弹力,解决键帽101的复位问题,确保按键结构的性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游戏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或可穿戴设备。当然,该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其他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现以智能手机为例,如图5至图7所示,电子设备包括:框体500和按键结构。
其中,框体500设有第一安装槽5010和第二安装槽5020;第一安装槽5010和第二安装槽5020之间设有按键孔5000。按键结构包括:按键模组200、按键本体100和弹性件400。按键模组200一般用于与电子设备中的电路板连接,设置框体500的第一安装槽5010中,按键模组200设置在第二安装槽5020中。按键模组200上设有按压检测元件2000,按压检测元件2000用于在按压时控制电子设备的某些功能。
按键本体100包括:键帽101和支撑柱102。支撑柱102连接在键帽101靠近按压检测元件2000的一侧。键帽101用于直接与用户接触,根据用户的按压键帽101可在电子设备中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相应地,支撑柱102根据键帽10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中,支撑柱102也相应进行移动。弹性件400可采用具有弹性的元件,例如弹簧、弹片等结构,弹性件400构造有限位槽405,限位槽405在垂直于按压方向的一侧壁设有开口,按键模组200朝向支撑柱102的一侧或者键帽101靠近按压检测元件2000的一侧穿过限位缺口开口与限位槽405卡接,或者按键模组200朝向支撑柱102的一侧以及键帽101靠近按压检测元件2000的一侧均穿过开口与限位槽405卡接。弹性件400与键帽101靠近按压检测元件2000一端面抵触,由此弹性件400为按键本体100整体提供一定的预紧力。
本实施例中,键帽101沿按键孔5000的方向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安装槽5010中,弹性件400设置在键帽101和第一安装槽5010的侧壁之间,支撑柱102穿设在按键孔5000中,按键模组200设置在第二安装槽5020中。
键帽10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应调整按键结构的状态,控制按键结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具体而言,在用户将键帽101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形下,如图6所示,支撑柱102与按压检测元件2000分离,此时按键结构处于第一状态,例如按键结构处于非激活状态,电子设备未接收到按键结构输出的控制命令,此过程中弹性件400在键帽101的按压下处于第一压缩状态,弹性件400为键帽101提供一定的预紧力。在用户将键帽101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形下,如图7所示,支撑柱102穿过按键孔5000与按压检测元件2000抵触,此时按键结构处于第二状态,例如按键结构处于激活状态,电子设备接收到按键结构输出的控制命令,此过程中弹性件400在键帽101的按压下处于第二压缩状态,弹性件400为键帽101提供一定的回弹力。弹性件400在第一压缩状态对应的形变量小于弹性件400在第二压缩状态的形变量,由此在键帽101未按压时弹性件400能够保证键帽101一定的预紧力,而在键帽101按压后,弹性件400能够给予键帽101一定的回弹力,解决键帽101的复位问题,确保按键结构的性能。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的按键结构包括按键模组、按键本体和弹性件,通过在键帽上设置支撑柱,并且将弹性件与键帽朝向按压检测元件的一侧抵触,弹性件构造有限位槽,限位槽在垂直于按压方向的一侧壁设有开口,按键模组朝向支撑柱的一侧和/或键帽靠近限位缺口按压检测元件的一侧穿过开口与限位槽卡接,弹性件与键帽靠近按压检测元件一端面抵触,在键帽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形下,支撑柱与按压检测元件分离,弹性件处于第一压缩状态,在键帽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形下,支撑柱与按压检测元件抵触,弹性件处于第二压缩状态。从而在键帽未按压时能够保证键帽一定的预紧力,而在键帽按压后,能够给予键帽一定的回弹力,解决键帽的复位问题,确保按键结构的性能。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示例中,如图4至图7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弹性限位件600。键帽101垂直于按键孔5000的一端设有限位缺口1020,弹性限位件600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5010的侧壁连接,弹性限位件600的另一端设置在限位缺口1020中,弹性限位件600用于限制键帽101的移动范围,使键帽101仅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为了限制键帽101的移动,还可在键帽101垂直于按键孔5000的两端均设置限位缺口1020,相应地可设置两个弹性限位件600。两个弹性限位件600的一端与相应的第一安装槽5010的侧壁连接,弹性限位件600的另一端设置在相应的限位缺口1020中。
在用户将键帽101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形下,如图6所示,支撑柱102与按压检测元件2000分离,此过程中弹性件400在键帽101的按压下处于第一压缩状态,弹性件400为键帽101提供一定的预紧力,同时弹性限位件600将键帽101卡住,避免键帽101朝框体500外移动。
在用户将键帽101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形下,如图7所示,弹性限位件600将键帽101卡住,避免键帽101朝框体500内继续移动。支撑柱102穿过按键孔5000与按压检测元件2000抵触,此时按键结构处于第二状态,此过程中弹性件400在键帽101的按压下处于第二压缩状态,弹性件400为键帽101提供一定的回弹力,使键帽101重新移动至第一位置。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示例中,如图4至图7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密封件300;密封件300套设在支撑柱102上。密封件可采用防水辅料设计,例如硅胶圈、或液态注塑硅胶等。在键帽10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中,密封件300至少部分设置在按键孔5000中,由此密封件300实现防水功能。
而由于密封件300设置在按键孔5000中,带来的按键按压阻力过大问题,弹性件400能够给予键帽101一定的回弹力,解决键帽101的复位问题,确保按键结构的性能。
为了便于安置弹性件400,键帽101靠近按压检测元件2000的一侧构造有支撑脚1010,弹性件400的一端连接在支撑脚1010上,弹性件400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槽5010的侧壁抵触。
当键帽101采用长键帽时,可在键帽101靠近按压检测元件2000的一侧构造两个支撑脚1010,相应设置两个弹性件400,两个弹性件400的一端连接在相应的支撑脚1010上,两个弹性件400的另一端则与第一安装槽5010的侧壁抵触。
具体而言,参阅图3,两个弹性件400分别为第一弹性件401和第二弹性件402。第一弹性件401连接在键帽101的左侧,第二弹性件402连接在键帽101的右侧。在键帽101未按压时,第一弹性件401能够保证键帽101的左侧的预紧力,第二弹性件402能够保证键帽101的右侧的预紧力。而在左侧按压键帽101后,第一弹性件401能够给予键帽101一定的回弹力,在右侧按压键帽101后,第二弹性件402能够给予键帽101一定的回弹力。而在中间按压键帽101后,第一弹性件401和第二弹性件402能够同时给予键帽101一定的回弹力。通过在键帽101上的两个位置分别设置第一弹性件401和第二弹性件402,第一弹性件401和第二弹性件402可以提供平衡的力,改善键帽101晃动及1/4处打击失效的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键模组,设有按压检测元件;
按键本体,包括:键帽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连接在所述键帽靠近所述按压检测元件的一侧;所述键帽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构造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在垂直于按压方向的一侧壁设有开口,所述按键模组朝向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和/或所述键帽靠近所述按压检测元件的一侧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限位槽卡接;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键帽靠近所述按压检测元件一端面抵触,所述弹性件具有第一压缩状态和第二压缩状态,所述第一压缩状态对应的形变量小于所述第二压缩状态的形变量;
在所述键帽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形下,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按压检测元件分离,所述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一压缩状态;在所述键帽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形下,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按压检测元件抵触,所述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二压缩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键帽靠近所述按压检测元件一端面的两端抵触;
在所述键帽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形下,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均处于所述第一压缩状态;在所述键帽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形下,所述弹性件的至少一端处于所述第二压缩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连接在所述键帽靠近所述按压检测元件一端面的左右两端;
在所述键帽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形下,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处于所述第一压缩状态;在所述键帽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形下,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中的至少一者处于所述第二压缩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相互连接的限位部和弹性部;所述限位部构造有所述限位槽;
所述限位部的一端通过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按键模组连接,所述限位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弹性部与所述键帽抵触;
或者,所述限位部的一端通过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键帽连接,所述限位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弹性部与所述按键模组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键帽中的一者设有限位凸起,另一者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相匹配的限位凹槽;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键帽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
所述底座的一端与所述弹性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均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另一端,在所述底座的另一端构造出顶端设有安装孔的所述限位槽。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设有按键孔;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结构;所述键帽沿所述按键孔的方向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键帽和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之间,所述支撑柱穿设在所述按键孔中,所述按键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弹性限位件;所述键帽垂直于所述按键孔的一端设有限位缺口,所述弹性限位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连接,所述弹性限位件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限位缺口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套设在所述支撑柱上,在所述键帽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密封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按键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靠近所述按压检测元件的一侧构造有支撑脚,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脚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抵触。
CN202211193889.0A 2022-09-28 2022-09-28 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4583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93889.0A CN115458355A (zh) 2022-09-28 2022-09-28 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93889.0A CN115458355A (zh) 2022-09-28 2022-09-28 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58355A true CN115458355A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06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93889.0A Pending CN115458355A (zh) 2022-09-28 2022-09-28 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5835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98421A (en) Push button switch with elastic conductive sheet
EP1389787B1 (en) Side button switch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vibration preventing device thereof
US20180358193A1 (en) Keyboard, key module, movable switch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ovable switch mechanism
US10854400B2 (en) Thin type mechanical keyboard switch
EP2106102A2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having housing with key buttons coupled thereto
CN214477088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03045291A (ja) 操作ボタン構造
US11670465B2 (en) Key structure
US6672781B1 (en) Reduced noise key unit
CN115458355A (zh) 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01387830Y (zh) 防静电按键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CN211743016U (zh) 电子设备
KR100611001B1 (ko) 누름 및 슬라이딩 스위칭 동작이 가능한 사이드 키를가지는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CN214012793U (zh)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1743017U (zh) 一种平衡轴及键盘装置
CN202434385U (zh) 一种按键弹起结构
CN207009336U (zh) 一种按键结构
CN106298301B (zh) 一种弹性按键及其终端设备
CN212032920U (zh) 按键机构及电子设备
TWI362603B (en) Multi-orientation key
KR200180269Y1 (ko) 셀룰라폰의 키패드
CN214378147U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6698161U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US20050248472A1 (en) Smart key exclusively for telephones calculator, remote controller and camera
CN220047058U (zh) 游戏手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