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43814B - 一种收获机械散热方法、系统、介质及农用机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收获机械散热方法、系统、介质及农用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43814B
CN115443814B CN202211180178.XA CN202211180178A CN115443814B CN 115443814 B CN115443814 B CN 115443814B CN 202211180178 A CN202211180178 A CN 202211180178A CN 115443814 B CN115443814 B CN 1154438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fan
angle
engine
maximum
angle correspo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801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43814A (zh
Inventor
郑月男
何松
付曙光
王倩
杨承鹏
孙学顺
曹斌
王树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Lovol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Lovol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Lovol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Lovol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8017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438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43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43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438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438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75/00Accessories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01D75/18Safety devices for parts of the mach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34/00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 A01D34/001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34/00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 A01D34/006Control or measuring arrangements
    • A01D34/008Control or measuring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ed or remotely controlled ope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6Cleaning; Combating corro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02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6Cleaning; Combating corrosion
    • F01P2011/063Clea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用机械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获机械散热方法、系统、介质及农用机械。该方法包括:步骤1,在收获机械的发动机首次启动时,设定多个冷却风扇角度,所述多个冷却风扇角度包括:吹风最大角度、吸风最大角度以及零风量角度,所述多个冷却风扇角度还包括:第一吸风角度以及第二吸风角度中的至少一个;步骤2,获取传感器系统采集的数据,并根据所述采集的数据的大小,对所述收获机械的冷却风扇角度进行调整。通过本方案可以合理控制冷却冷却风扇叶片角度,用合适的冷却冷却风扇功率消耗对应相应的散热需求。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通过吹风以及吸风两个方向,自动清理散热器除尘罩和散热器芯体表面的秸秆、杂草、灰尘等杂物,防止散热器高温。

Description

一种收获机械散热方法、系统、介质及农用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机械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获机械散热方法、系统、介质及农用机械。
背景技术
收获机械的散热系统一般由冷却风扇、散热器、散热器除尘罩等组成。散热系统的作用是散发掉收获机械工作部件散发的热量,使工作部件工作在合适的温度下。
散热系统中的冷却风扇通常是由发动机直连驱动的,因为收获机械需要发动机恒转速工作才能正常收割作物。所以收割过程中,收获机械的散热系统中的冷却风扇转速是恒定的,也就是意味着冷却风扇的风量是恒定的。这就造成了在收割作业过程中不管作业负荷大或者小,散热系统一直在用同样的能力进行散热。这在收割机低温、小负荷作业时是不合理的,会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浪费。另外对于冬季低温作业情况。收割机启动后需要快速暖机,使各个工作部件达到正常工作的温度。这时候如果冷却风扇的风量较大,会延长暖机时间,不能快速的开始收割作业。
此外收获机械的散热系统一般是做成吸风的冷却风扇。由于收获机械作业环境中多杂草、秸秆、灰尘等,这些杂草、秸秆、灰尘很容易吸附在散热器除尘罩、散热器芯体外表面上而不掉落。这会造成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急剧下降,从而引起散热系统高温。迫使发动机或一些液压工作原件停机,耽误收割作业。这种情况下如果冷却风扇能够改变成吹风冷却风扇。冷却风扇产生的气流就会轻易去除散热器除尘罩和散热器芯体外表面吸附的杂质。从而避免散热系统高温。
现在常用的方法是:1.安装液压驱动的冷却冷却风扇。靠液压冷却风扇的驱动马达改变转速和旋向来达到控制风量和风向的目的。2.在冷却风扇的驱动轴上安装电磁离合器。通过改变冷却冷却风扇传递动力的时间占空比和旋向,来达到控制风量和风向的目的。但第一种方法,需要增加增加一套液压元件,通常包含液压泵、液压马达、控制阀、安全阀等,因此成本较高。且由于液压驱动效率较低,所以冷却风扇驱动需要消耗更多功率,因此节能性较差。第二种方法,通常需要在发动机的驱动端和冷却冷却风扇之间增加两套电磁离合器才能完成改变风向和风量的功能。这就需要额外增加布置空间。另外还要增加控制器及控制线路。成本和故障率都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收获机械散热方法、系统、介质及农用机械。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收获机械散热方法,包括:
步骤1,在收获机械的发动机首次启动时,设定多个冷却风扇角度,所述多个冷却风扇角度包括:吹风最大角度、吸风最大角度以及零风量角度,所述多个冷却风扇角度还包括:第一吸风角度以及第二吸风角度中的至少一个;
步骤2,获取传感器系统采集的数据,并根据所述采集的数据的大小,对所述收获机械的冷却风扇角度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方案可以合理控制冷却风扇叶片角度,用合适的冷却风扇功率消耗对应相应的散热需求。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通过吹风以及吸风两个方向,自动清理散热器除尘罩和散热器芯体表面的秸秆、杂草、灰尘等杂物,防止散热器高温。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设定多个冷却风扇角度的过程为:
根据冷却风扇属性设置所述吹风最大角度、所述吸风最大角度以及所述零风量角度,在所述吸风最大角度以及所述零风量角度之间,等分出所述第一吸风角度以及所述第二吸风角度;
或者,根据冷却风扇属性设置所述吹风最大角度、所述吸风最大角度以及所述零风量角度,在所述吸风最大角度以及所述零风量角度之间,设置所述第二吸风角度或所述第一吸风角度。
进一步,所述步骤2具体为:
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当水温不小于第二阈值,且散热器进液口与散热器出液口温度差不大于第四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并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吸风最大角度,第二预设时间段后再次获取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
进一步,所述步骤2具体为:
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三阈值之间,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第二吸风角度,并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
或者,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三阈值之间,且环境温度小于第五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零风量角度,并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
或者,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三阈值之间,且环境温度不小于第五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第一吸风角度或所述第二吸风角度,并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
进一步,所述步骤2具体为:
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一阈值之间,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第一吸风角度,并在第四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
或者,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一阈值之间,且环境温度小于第五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第二吸风角度或所述第一吸风角度,并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
或者,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一阈值之间,且环境温度不小于第五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零风量角度,并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
进一步,所述步骤2具体为:
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当水温不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并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吸风最大角度,并在第五预设时间段后,再次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
进一步,获取发动机运行状态下,中冷后进气温度不小于第六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并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吸风最大角度。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收获机械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收获机械的发动机首次启动时,设定多个冷却风扇角度,所述多个冷却风扇角度包括:吹风最大角度、吸风最大角度以及零风量角度,所述多个冷却风扇角度还包括:第一吸风角度以及第二吸风角度中的至少一个;
控制模块,用于获取传感器系统采集的数据,并根据所述采集的数据的大小,对所述收获机械的冷却风扇角度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方案可以合理控制冷却风扇叶片角度,用合适的冷却风扇功率消耗对应相应的散热需求。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通过吹风以及吸风两个方向,自动清理散热器除尘罩和散热器芯体表面的秸秆、杂草、灰尘等杂物,防止散热器高温。
进一步,所述设定多个冷却风扇角度的过程为:
根据冷却风扇属性设置所述吹风最大角度、所述吸风最大角度以及所述零风量角度,在所述吸风最大角度以及所述零风量角度之间,等分出所述第一吸风角度以及所述第二吸风角度;
或者,根据冷却风扇属性设置所述吹风最大角度、所述吸风最大角度以及所述零风量角度,在所述吸风最大角度以及所述零风量角度之间,设置所述第二吸风角度或所述第一吸风角度。
进一步,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当水温不小于第二阈值,且散热器进液口与散热器出液口温度差不大于第四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并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吸风最大角度,第二预设时间段后再次获取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
进一步,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三阈值之间,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第二吸风角度,并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
或者,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三阈值之间,且环境温度小于第五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零风量角度,并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
或者,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三阈值之间,且环境温度不小于第五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第一吸风角度或所述第二吸风角度,并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
进一步,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一阈值之间,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第一吸风角度,并在第四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吸风最大角度;
或者,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一阈值之间,且环境温度小于第五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第二吸风角度或所述第一吸风角度,并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
或者,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一阈值之间,且环境温度不小于第五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零风量角度,并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
进一步,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当水温不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并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吸风最大角度,并在第五预设时间段后,再次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
进一步,还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获取发动机运行状态下,中冷后进气温度不小于第六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并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吸风最大角度。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读取所述指令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收获机械散热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方案可以合理控制冷却冷却风扇叶片角度,用合适的冷却风扇功率消耗对应相应的散热需求。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通过吹风以及吸风两个方向,自动清理散热器除尘罩和散热器芯体表面的秸秆、杂草、灰尘等杂物,防止散热器高温。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农用机械,包括上述一种收获机械散热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方案可以合理控制冷却冷却风扇叶片角度,用合适的冷却冷却风扇功率消耗对应相应的散热需求。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通过吹风以及吸风两个方向,自动清理散热器除尘罩和散热器芯体表面的秸秆、杂草、灰尘等杂物,防止散热器高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收获机械散热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收获机械散热系统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框架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收获机械散热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收获机械散热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冷却风扇叶片角度与冷却风扇关系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收获机械散热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冷却风扇叶片角度与冷却风扇关系数据对应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冷却冷却风扇,2、散热器,3、散热器除尘罩,4、液压控制装置,5、整车控制装置,6、液压管路,7、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收获机械散热方法,包括:
步骤1,在收获机械的发动机首次启动时,设定多个冷却风扇角度,所述多个冷却风扇角度包括:吹风最大角度、吸风最大角度以及零风量角度,所述多个冷却风扇角度还包括:第一吸风角度以及第二吸风角度中的至少一个;
步骤2,获取传感器系统采集的数据,并根据所述采集的数据的大小,对所述收获机械的冷却风扇角度进行调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本方案可以合理控制冷却冷却风扇叶片角度,用合适的冷却冷却风扇功率消耗对应相应的散热需求。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通过吹风以及吸风两个方向,自动清理散热器除尘罩和散热器芯体表面的秸秆、杂草、灰尘等杂物,防止散热器高温。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应用到的场景如下:
如图3所示。由连续可变叶片角度的冷却冷却风扇1、散热器2、散热器除尘罩3、液压控制装置4、整车控制器5、液压管路6、温度传感器7等组成。连续可变叶片角度冷却冷却风扇1装在散热器2一侧的散热器2的导风罩中,散热器2除尘罩3装配在散热器2的另外一侧。冷却冷却风扇1运转产生的冷却风通过散热器2的散热器2芯体,从而达到冷却散热器2内部介质的目的。
连续可变叶片角度的冷却冷却风扇1可通过压力控制冷却风扇叶片的角度变化。根据控制压力的大小。冷却风扇叶片的角度从吸风最大风量角度到零风量角度再到吹风最大风量角度可连续调整。冷却风扇角度与控制压力近似成正比。冷却风扇角度与风向近似关系见图4、图5。
散热器2由水散热器2、中冷散热器2、液压油散热器2等若干模块构成。可对发动机冷却液、中冷进气、液压油等进行冷却散热。通过改变冷却冷却风扇1的风量。可对应的增大或减小散热能力。
散热器2除尘罩是散热器2外侧的一层罩。其上开孔,允许气流通过。用来拦截杂草、秸秆等杂物,防止杂物进入散热器2芯体之中堵塞芯体,影响散热器2的散热能力。
液压控制装置4能够根据需要输出合适压力的液压油,用来控制冷却冷却风扇1的叶片角度。
整车控制器能够接收来自传感器等的数据,然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判定出冷却风扇需要的叶片角度并把执行信号输出到液压控制装置4。
温度传感器7用来采集环境温度、冷却液温度、中冷进气温度、液压油温度等数据。
本散热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7收集得到环境温度和各个关键散热模块的温度数据,由整车控制器5从数据库中调取控制逻辑,进行对比。判断出冷却冷却风扇1叶片执行的角度。输出控制信号给液压控制装置4。液压控制装置4控制合适的液压油压力输送到液压管路6中,冷却冷却风扇1接收到液压管路6中的压力,执行既定的冷却风扇角度。从而改变散热风量,实现调整散热器2散热功率,完成整机的按需散热需求。或者改变散热风的风向,清理散热器2除尘罩表面杂物。具体风向与叶片角度关系见图4、图5。
实施例1,如图3所示,装配连续可变叶片角度冷却冷却风扇1的收获机械用散热系统。冷却冷却风扇1的角度控制设置5个关键控制点。如图5所示。控制压力为0时对应的是冷却风扇叶片在最大的吸风角度。这时候冷却风扇吸风,且风量是最大值。控制压力为P1时,这时候对应的是冷却风扇叶片在较大的吸风角度。这时候冷却风扇吸风,且风量是较大值。控制压力为P2时,这时候对应的是冷却风扇叶片在较小的吸风角度。这时候冷却风扇吸风,且风量是较小值。控制压力为P3时,这时候对应的是冷却风扇叶片在零风量角度。这时候冷却风扇基本不产生风量。控制压力为P时,这时候对应的是冷却风扇叶片在较大的吹风角度。这时候冷却风扇吹风,且风量是最大值。其0、P1、P2、P3控制点对应的吸风风量逐次减小,对应的冷却冷却风扇1消耗功率也逐次减小。这四个控制点对应不同的收获机械工作状态。用以与相应状态下的散热能力需求相匹配。控制点P对应吹风状态,用于清理散热器2表面和散热器2除尘罩表面的秸秆、杂草等杂物。
一种具体的判定冷却风扇角度的控制逻辑:
(1)发动机首次启动,冷却风扇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冷却风扇执行设定P3对应的零风量角度。
(2)发动机运行中接到手动冷却风扇反吹指令,则冷却风扇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恢复执行原设定状态。
(3)发动机运行且发动机水温满足≥80℃,且散热器2进液口和出液口温度温差≤8℃,则冷却风扇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冷却风扇执行设定0对应的吸风最大角度,3min后再次检测。
(4)发动机运行且发动机水温满足65℃-80℃,则冷却风扇执行P2对应的较小吸风角度。间隔30min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恢复执行原设定状态。
(5)发动机运行且发动机水温满足80℃-95℃,则冷却风扇执行P1对应的较大吸风角度。间隔10min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恢复执行原设定状态。
(6)发动机运行且发动机水温满足≥95℃,则冷却风扇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恢复执行设定0对应的吸风最大角度。5min后再次检测。再次检测如果发动机水温<95℃,则按(4)(5)执行。
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凡是跟冷却风量相关的变量均可作为判定条件,不一定局限于水温、油温等。比如增加环境温度、中冷后进气温度作为判定条件的另外一种具体的判定冷却风扇角度的控制逻辑:
(1)发动机首次启动,冷却风扇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环境温度<10℃冷却风扇执行设定P3对应的零风量角度,环境温度≥10℃冷却风扇执行P2对应的较小吸风角度。
(2)发动机运行中接到手动冷却风扇反吹指令,则冷却风扇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恢复执行原设定状态。
(3)发动机运行且发动机水温满足≥80℃,且散热器2进液口和出液口温度温差≤8℃,则冷却风扇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冷却风扇执行设定0对应的吸风最大角度,3min后再次检测。
(4)发动机运行且发动机水温满足65℃-80℃,环境温度<10℃则冷却风扇执行P3对应的零风量角度。环境温度≥10℃则冷却风扇执行P2对应的较小吸风角度。间隔30min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恢复执行原设定状态。
(5)发动机运行且发动机水温满足80℃-95℃,环境温度<10℃则冷却风扇执行P2对应的较小吸风角度。环境温度≥10℃则冷却风扇执行P1对应的较大吸风角度。间隔10min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恢复执行原设定状态。
(6)发动机运行且发动机水温满足≥95℃,则冷却风扇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恢复执行设定0对应的吸风最大角度。5min后再次检测。再次检测如果发动机水温<95℃,则按(4)(5)执行。
(7)发动机运行且发动机中冷后进气温度≥(环境温度+40)℃,则冷却风扇执行设定P对应的反吹最大角度;5秒后恢复执行设定0对应的吸风最大角度。5min后再次检测。
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反吹时间和反吹间隔可灵活设定。
冷却冷却风扇1的叶片角度是连续可变的,因此冷却风扇控制点可任意设置。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设定多个冷却风扇角度的过程为:
根据冷却风扇属性设置所述吹风最大角度、所述吸风最大角度以及所述零风量角度,在所述吸风最大角度以及所述零风量角度之间,等分出所述第一吸风角度以及所述第二吸风角度;
或者,根据冷却风扇属性设置所述吹风最大角度、所述吸风最大角度以及所述零风量角度,在所述吸风最大角度以及所述零风量角度之间,设置所述第二吸风角度或所述第一吸风角度。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具体为:
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数据,当水温不小于第二阈值,且散热器2进液口与散热器2出液口温度差不大于第四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并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吸风最大角度,第二预设时间段后再次获取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数据。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具体为:
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三阈值之间,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第二吸风角度,并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吸风最大角度;
或者,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三阈值之间,且环境温度小于第五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零风量角度,并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
或者,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三阈值之间,且环境温度不小于第五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第一吸风角度或所述第二吸风角度,并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具体为:
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一阈值之间,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第一吸风角度,并在第四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
或者,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一阈值之间,且环境温度小于第五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第二吸风角度或所述第一吸风角度,并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
或者,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一阈值之间,且环境温度不小于第五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零风量角度,并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具体为:
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数据,当水温不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并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吸风最大角度,并在第五预设时间段后,再次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数据。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获取发动机运行状态下,中冷后进气温度不小于第六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并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吸风最大角度。
如图2所示,一种收获机械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100,用于在收获机械的发动机首次启动时,设定多个冷却风扇角度,所述多个冷却风扇角度包括:吹风最大角度、吸风最大角度以及零风量角度,所述多个冷却风扇角度还包括:第一吸风角度以及第二吸风角度中的至少一个;
控制模块200,用于获取传感器系统采集的数据,并根据所述采集的数据的大小,对所述收获机械的冷却风扇角度进行调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本方案可以合理控制冷却冷却风扇1叶片角度,用合适的冷却冷却风扇1功率消耗对应相应的散热需求。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通过吹风以及吸风两个方向,自动清理散热器2除尘罩和散热器2芯体表面的秸秆、杂草、灰尘等杂物,防止散热器2高温。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设定多个冷却风扇角度的过程为:
根据冷却风扇属性设置所述吹风最大角度、所述吸风最大角度以及所述零风量角度,在所述吸风最大角度以及所述零风量角度之间,等分出所述第一吸风角度以及所述第二吸风角度;
或者,根据冷却风扇属性设置所述吹风最大角度、所述吸风最大角度以及所述零风量角度,在所述吸风最大角度以及所述零风量角度之间,设置所述第二吸风角度或所述第一吸风角度。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200具体用于:
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数据,当水温不小于第二阈值,且散热器2进液口与散热器2出液口温度差不大于第四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并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吸风最大角度,第二预设时间段后再次获取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数据。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200还用于:
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三阈值之间,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第二吸风角度,并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吸风最大角度;
或者,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三阈值之间,且环境温度小于第五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零风量角度,并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吸风最大角度;
或者,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三阈值之间,且环境温度不小于第五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第一吸风角度或所述第二吸风角度,并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200还用于:
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一阈值之间,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第一吸风角度,并在第四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
或者,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一阈值之间,且环境温度小于第五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第二吸风角度或所述第一吸风角度,并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
或者,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数据,当水温在第二阈值至第一阈值之间,且环境温度不小于第五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零风量角度,并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200还用于:
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数据,当水温不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并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吸风最大角度,并在第五预设时间段后,再次获取发动机中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数据。
优选地,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获取发动机运行状态下,中冷后进气温度不小于第六阈值时,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吹风最大角度,并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冷却风扇角度至所述吸风最大角度。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读取所述指令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收获机械散热方法。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本方案可以合理控制冷却冷却风扇1叶片角度,用合适的冷却冷却风扇1功率消耗对应相应的散热需求。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通过吹风以及吸风两个方向,自动清理散热器2除尘罩和散热器2芯体表面的秸秆、杂草、灰尘等杂物,防止散热器2高温。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农用机械,包括上述一种收获机械散热系统。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本方案可以合理控制冷却冷却风扇1叶片角度,用合适的冷却冷却风扇1功率消耗对应相应的散热需求。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通过吹风以及吸风两个方向,自动清理散热器2除尘罩和散热器2芯体表面的秸秆、杂草、灰尘等杂物,防止散热器2高温。
读者应理解,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步骤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步骤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步骤,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上述方法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

1.一种收获机械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在收获机械的发动机首次启动时,设定多个冷却风扇角度,所述多个冷却风扇角度包括:吹风最大角度、吸风最大角度以及零风量角度;
步骤2,获取传感器系统采集的数据,并根据所述采集的数据的大小,对所述冷却风扇的吹风最大角度、吸风最大角度以及零风量角度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整,所述传感器系统采集的数据包括:发动机的水箱的水温或者所述传感器系统采集的数据包括:发动机的水箱的水温以及环境温度;
步骤2具体为:
(1)发动机首次启动,冷却风扇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冷却风扇执行设定P3对应的零风量角度;
(2)发动机运行中接到手动冷却风扇反吹指令,则冷却风扇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恢复执行原设定状态;
(3)发动机运行且发动机水温满足≥80℃,且散热器进液口和出液口温度温差≤8℃,则冷却风扇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冷却风扇执行设定0对应的吸风最大角度,3min后再次检测;
(4)发动机运行且发动机水温满足65℃-80℃,则冷却风扇执行P2对应的较小吸风角度;间隔30min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恢复执行原设定状态;
(5)发动机运行且发动机水温满足80℃-95℃,则冷却风扇执行P1对应的较大吸风角度;间隔10min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恢复执行原设定状态;
(6)发动机运行且发动机水温满足≥95℃,则冷却风扇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恢复执行设定0对应的吸风最大角度;5min后再次检测,再次检测如果发动机水温<95℃,则按(4)(5)执行。
2.一种收获机械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收获机械的发动机首次启动时,设定多个冷却风扇角度,所述多个冷却风扇角度包括:吹风最大角度、吸风最大角度以及零风量角度;
控制模块,用于获取传感器系统采集的数据,并根据所述采集的数据的大小,对所述冷却风扇的吹风最大角度、吸风最大角度以及零风量角度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整,所述传感器系统采集的数据包括:发动机的水箱的水温或者所述传感器系统采集的数据包括:发动机的水箱的水温以及环境温度;
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发动机首次启动,冷却风扇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冷却风扇执行设定P3对应的零风量角度;
发动机运行中接到手动冷却风扇反吹指令,则冷却风扇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恢复执行原设定状态;
发动机运行且发动机水温满足≥80℃,且散热器进液口和出液口温度温差≤8℃,则冷却风扇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冷却风扇执行设定0对应的吸风最大角度,3min后再次检测;
发动机运行且发动机水温满足65℃-80℃,则冷却风扇执行P2对应的较小吸风角度;间隔30min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恢复执行原设定状态;
发动机运行且发动机水温满足80℃-95℃,则冷却风扇执行P1对应的较大吸风角度;间隔10min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恢复执行原设定状态;
发动机运行且发动机水温满足≥95℃,则冷却风扇执行设定P对应的吹风最大角度;5秒后恢复执行设定0对应的吸风最大角度;5min后再次检测,再次检测如果发动机水温<95℃,则按发动机运行且发动机水温满足65℃-80℃以及发动机运行且发动机水温满足80℃-95℃执行。
3.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读取所述指令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获机械散热方法。
4.一种农用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收获机械散热系统。
CN202211180178.XA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收获机械散热方法、系统、介质及农用机械 Active CN1154438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80178.XA CN115443814B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收获机械散热方法、系统、介质及农用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80178.XA CN115443814B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收获机械散热方法、系统、介质及农用机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43814A CN115443814A (zh) 2022-12-09
CN115443814B true CN115443814B (zh) 2024-03-22

Family

ID=84306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80178.XA Active CN115443814B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收获机械散热方法、系统、介质及农用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438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31339A (zh) * 2023-09-12 2023-12-15 广西柳工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甘蔗收获机散热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32972Y (zh) * 2007-12-05 2008-10-15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液压驱动风扇冷却系统及风扇转速控制阀
CN203167618U (zh) * 2012-08-29 2013-09-04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205399533U (zh) * 2016-03-02 2016-07-27 河北工程大学 一种大型装载机吸风式冷却风自动调节系统
CN111788939A (zh) * 2019-04-08 2020-10-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冷却割草机部件的设备和方法
CN111852644A (zh) * 2019-04-25 2020-10-30 迪尔公司 具有可调节百叶窗的冷却系统进气口
CN113931250A (zh) * 2021-10-21 2022-01-14 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 挖掘机及其液压油散热风扇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32972Y (zh) * 2007-12-05 2008-10-15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液压驱动风扇冷却系统及风扇转速控制阀
CN203167618U (zh) * 2012-08-29 2013-09-04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205399533U (zh) * 2016-03-02 2016-07-27 河北工程大学 一种大型装载机吸风式冷却风自动调节系统
CN111788939A (zh) * 2019-04-08 2020-10-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冷却割草机部件的设备和方法
CN111852644A (zh) * 2019-04-25 2020-10-30 迪尔公司 具有可调节百叶窗的冷却系统进气口
CN113931250A (zh) * 2021-10-21 2022-01-14 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 挖掘机及其液压油散热风扇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43814A (zh) 2022-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63891B2 (en) Twin fa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US8590650B2 (en) Cooling package assembly for work vehicles
US6772714B2 (en) Electronic fan control
CN115443814B (zh) 一种收获机械散热方法、系统、介质及农用机械
US7484378B2 (en)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ling a heat producing system
CN106837825A (zh) 一种传动冷却系统及冷却控制方法
CN105464778A (zh) 发动机电控水泵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644503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风扇电子控制系统与方法
KR20140109388A (ko) 건설기계용 유압 팬 구동 제어시스템
US11293333B2 (e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multiple inputs for controlling cooling fan speed of outdoor power equipment unit
CN112253304A (zh) 风扇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AU2012236119B2 (en) Controller for work vehicle cooling package
US20230313730A1 (en) Variable Pitch Fan Control System
CN115247593A (zh) 一种车辆及其热管理控制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AU2012236115B2 (en) Pusher airflow for work vehicle cooling system
CN111120071A (zh) 一种内燃叉车智能冷却系统
US20160076531A1 (en) Fluid supply device
KR101371439B1 (ko) 워터펌프를 구비한 디젤엔진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211448820U (zh) 一种内燃叉车智能冷却系统
CN108146226B (zh) 拖拉机热管理智能控制系统及其低功耗自动冷却的方法
CN117231339A (zh) 一种甘蔗收获机散热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5618241U (zh) 装载机独立散热电控系统
CN116537305A (zh) 一种工程机械独立散热节能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7738777A (zh) 一种工程机械液压独立散热风扇的控制系统
JP2006029236A (ja) 過給圧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