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42459A - 可折叠装置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装置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42459A
CN115442459A CN202210959483.2A CN202210959483A CN115442459A CN 115442459 A CN115442459 A CN 115442459A CN 202210959483 A CN202210959483 A CN 202210959483A CN 115442459 A CN115442459 A CN 1154424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rotating
hinge
base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594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健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5948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424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42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4245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5682 priority patent/WO2024031948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22Foldable in two directions, i.e. using a two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49Details of the mechan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ousing parts or relating to the method of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装置及显示装置,其中可折叠装置,其包括:框板;一个主折叠轴线;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互不相交,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分别与主折叠轴线相交并将框板分割为多个子框板;折叠机构,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折叠铰链和第二折叠铰链;位于主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子框板通过第一折叠铰链连接,位于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子框板通过第二折叠铰链连接,任一子框板与至少一个第一折叠铰链或第二折叠铰链连接。本申请可折叠装置通过将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分别与主折叠轴线相交并将框板分割为多个子框板,并利用折叠铰链使得可折叠装置能在多个折叠轴线上实现折叠,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可折叠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装置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OLED显示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OLED显示技术而产生的折叠手机也越来越多,折叠手机作为未来手机形态的一种发展方向,现在已成为各个手机及面板厂商的研究热点。同时,可折叠的平板和笔记本电脑也出现。但是现有的折叠显示装置都只有单一的折叠轴,或两条相互平行的折叠轴,现有的折叠显示装置的折叠形态较少。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追求越来越多的使用体验,因此需要具有更多折叠形态的显示装置以满足用户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装置及显示装置,以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装置,其包括:
框板;
一个主折叠轴线;
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互不相交,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分别与所述主折叠轴线相交并将所述框板分割为多个子框板;
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折叠铰链和第二折叠铰链;
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通过所述第一折叠铰链连接,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通过所述第二折叠铰链连接,任一所述子框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折叠铰链或所述第二折叠铰链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叠铰链和所述第二折叠铰链包括:
第一转动件;
第二转动件;
第一基座,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折叠铰链的第一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中的一个子框板连接,所述第一折叠铰链的第二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中的另一个子框板连接;
所述第二折叠铰链的第一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中的一个子框板连接,所述第二折叠铰链的第二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中的另一个子框板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叠铰链和所述第二折叠铰链还包括:
第一阻尼机构,所述第一阻尼机构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一转动件;
第二阻尼机构,所述第二阻尼机构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转动件;
其中,在所述第一转动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阻尼机构产生阻碍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的阻尼力,当所述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一阻尼机构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在所述第二转动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由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阻尼机构产生阻碍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的阻尼力,当所述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二阻尼机构使得所述第二转动件保持在所述第四位置。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机构包括:
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设在所述第一基座上;
第一活动部,所述第一活动部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活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连接;
第一阻尼部,所述第一阻尼部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其中,在所述第一转动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一阻尼部发生相对转动并产生摩擦阻尼力。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转动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一阻尼部发生相对转动至设定位置,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一阻尼部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当所述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一活动部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部包括:
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地设置所述第一转轴上;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基座之间;
其中,在所述第一转动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一滑块发生相对转动并挤压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使得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尼机构包括:
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设在所述第一基座上;
第二活动部,所述第二活动部的二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活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连接;
第二阻尼部,所述第二阻尼部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其中,在所述第二转动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由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部与所述第二阻尼部发生相对转动并产生摩擦阻尼力。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转动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由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部与所述第二阻尼部发生相对转动至设定位置,所述第二活动部与所述第二阻尼部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当所述外力消失时,所述摩擦阻尼力使得所述第二转动件保持在所述第四位置。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尼部包括:
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地设置所述第二转轴上;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在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基座之间;其中,在所述第二转动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由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块发生相对转动并挤压所述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使得所述第二活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通过两个所述第一折叠铰链连接;
所述两个所述第一折叠铰链通过第一基板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机构还包括:
铰链结构,所述铰链结构包括:第三转动件、第四转动件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三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转动连接;
所述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通过第一铰链结构连接,
所述第一铰链结构的第三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中的一个子框板连接,所述第一铰链结构的第四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中的另一个子框板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通过第二铰链结构连接,
所述第二铰链结构的第三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副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中的一个子框板连接,所述第二铰链结构的第四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副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中的另一个子框板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通过所述第二铰链结构和所述第二折叠铰链连接,所述第二折叠铰链的第一基座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铰链结构的第二基座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副折叠轴线被所述主折叠轴线分割为第一折叠段和第二折叠段,位于所述第一折叠段上的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通过所述第二铰链结构和所述第二折叠铰链连接,位于所述第二折叠段上的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通过所述第二铰链结构和所述第二折叠铰链连接;位于所述第一折叠段上的所述第二折叠铰链的第一基座通过第一连接板与位于所述第二折叠段上的所述第二铰链结构的第二基座连接;位于所述第二折叠段上的所述第二折叠铰链的第一基座通过第二连接板与位于所述第二折叠段上的所述第二铰链结构的第二基座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三铰链结构连接,
所述第三铰链结构的第三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三铰链结构的第四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装置还包括:
第一折叠外壳,所述第一折叠外壳设在所述副折叠轴线的所述第一折叠段的弯折区域,所述第一折叠外壳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靠近所述框板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三铰链结构的第三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连接;
第二折叠外壳,所述第二折叠外壳设在所述副折叠轴线的所述第二折叠段的弯折区域,所述第二折叠外壳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所述框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三铰链结构的第四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连接;
第三折叠外壳,所述第三折叠外壳设在所述第三铰链结构靠近所述框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三铰链结构的第二基座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结构还包括:
第二同步机构,所述第二同步机构连接在所述第三转动件和所述第四转动件之间,所述第一同步机构使得所述第三转动件和所述第四转动件同步相对向转动或相背向转动。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同步机构包括:
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转动件铰接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转动件铰接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同步机构还包括:
第三偏心轴,所述第三偏心轴与所述第三转动件绕所述第二基座转动的转动中心轴向相平行地设在所述第三转动件;
第四偏心轴,所述第四偏心轴与所述第四转动件绕所述第二基座转动的转动中心轴向相平行地设在所述第四转动件上;
其中,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偏心轴铰接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偏心轴铰接连接。
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如上述的所述可折叠装置;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在所述可折叠装置的所述框板的一侧上。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装置及显示装置,其中可折叠装置,其包括:框板;一个主折叠轴线;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互不相交,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分别与所述主折叠轴线相交并将所述框板分割为多个子框板;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折叠铰链和第二折叠铰链;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通过所述第一折叠铰链连接,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通过所述第二折叠铰链连接,任一所述子框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折叠铰链或所述第二折叠铰链连接。本申请可折叠装置通过将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分别与所述主折叠轴线相交并将所述框板分割为多个子框板,并利用所述折叠铰链使得可折叠装置能在多个折叠轴线上实现折叠,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的第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的第二角度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的第一转动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的第二转动件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的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的第一基座的第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的第一基座的第二角度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的第一阻尼机构和第二阻尼机构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的第一阻尼机构的第一活动部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的第二阻尼机构的第二活动部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的第一阻尼部和第二阻尼部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的第一同步机构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分解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的框板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的折叠机构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的折叠外壳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的铰链结构的第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分解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的铰链结构的第二角度的示意图;
图23为图22的分解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的铰链结构的第三转动件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的铰链结构的第四转动件的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的铰链结构的第三转动件和第四转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的铰链结构的第二基座的第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的铰链结构的第二基座的第二角度的示意图;
图29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的铰链结构的第二同步机构的示意图;
图30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相连”、“连接”、“安装”、“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属于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提供一种折叠铰链、可折叠装置及显示装置,以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100的第一角度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100的第二角度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分解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折叠铰链100,其包括第一转动件10、第二转动件20、第一基座30、第一阻尼机构40和第二阻尼机构50。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件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3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3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阻尼机构40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基座30和所述第一转动件10;所述第二阻尼机构50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基座30和所述第二转动件20。其中,在所述第一转动件1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30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阻尼机构40产生阻碍所述第一转动件10转动的阻尼力,当所述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一阻尼机构40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0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转动件2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30由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阻尼机构50产生阻碍所述第二转动件20转动的阻尼力,当所述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二阻尼机构50使得所述第二转动件20保持在所述第四位置。
本申请通过第一阻尼机构40使得第一转动件10实现悬停,通过第二阻尼机构50使得第二转动件20实现悬停,还可以通过阻尼机构反馈一定阻尼感给用户,从而提高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动件10处于第一位置时,阻尼机构可以保持有阻尼力,阻尼机构的阻尼力也可以为0,例如当第一转动件10处在第一位置,当第二转动件20处在第三位置,第一转动件10与第二转动件20的夹角为180度时,此时阻尼机构的阻尼力为0;当第一转动件10处在第一位置,第一转动件10与第二转动件20的夹角为除了180度的其他角度时,则阻尼机构保持有阻尼力。
请参考图5至图9,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100的第一转动件10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100的第二转动件20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100的第一转动件10与第二转动件20的配合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100的第一基座30的第一角度的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100的第一基座30的第二角度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30上设有第一弧形滑轨31或第一弧形滑槽11,所述第一转动件1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滑轨31或所述第一弧形滑槽11相配合的所述第一弧形滑槽11或所述第一弧形滑轨31。具体地,所述第一基座30上设有第一弧形滑轨31,所述第一转动件1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滑轨31相配合的所述第一弧形滑槽11。通过所述第一弧形滑轨31与所述第一弧形滑槽11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0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基座30上。当然可以想到的是,所述第一转动件10也可以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基座30上,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30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座30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凹腔33,所述第一凹腔33的两个相对向的侧壁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弧形滑轨31。具体地,所述第一转动件10包括第一转动块13和第一转动板12,所述第一转动块13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动板12的一端,所述第一转动块13位于所述第一凹腔33内,所述第一转动块13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滑轨31相配合的所述第一弧形滑槽11,所述第一转动块13与所述第一凹腔33的底部相靠近的面为圆弧曲面15,这样可以减少所述第一转动块13与所述第一凹腔33的摩擦,另外,所述第一凹腔33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35,可以减少所述第一转动块13与所述第一凹腔33之间的接触,从而进一步降低所述第一转动块13与所述第一凹腔33的摩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30上设有第二弧形滑轨32或第二弧形滑槽21,所述第二转动件2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弧形滑轨32或所述第二弧形滑槽21相配合的所述第二弧形滑槽21或所述第二弧形滑轨32。具体地,所述第一基座30上设有第二弧形滑轨32,所述第二转动件2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弧形滑轨32相配合的所述第二弧形滑槽21。通过所述第二弧形滑轨32与所述第二弧形滑槽21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二转动件20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基座30上。当然可以想到的是,所述第二转动件20也可以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基座30上,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转动件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30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30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二凹腔34,所述第二凹腔34的两个相对向的侧壁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弧形滑轨32或所述第二弧形滑槽21。具体地,所述第二转动件20包括第二转动块23和第二转动板22,所述第二转动块23固定在所述第二转动板22的一端,所述第二转动块23位于所述第二凹腔34内,所述第二转动块23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弧形滑轨32相配合的所述第二弧形滑槽21,所述第二转动块23与所述第二凹腔34的底部相靠近的面为圆弧曲面25,这样可以减少所述第二转动块23与所述第二凹腔34的摩擦,另外,所述第二凹腔34的底部设有第二通孔36,可以减少所述第二转动块23与所述第二凹腔34之间的接触,从而进一步降低所述第二转动块23与所述第二凹腔34的摩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件10与所述第二转动件20之间的夹角处于180度时,所述第一转动件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件20的一端相抵触,可以限定所述第一转动件10与所述第二转动件20之间夹角范围为0度至180度,避免过度转动。具体地,所述第一凹腔33与所述第二凹腔34相连通,所述第一转动件10与所述第二转动件20之间的夹角处于180度时,所述第一转动块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块23的一端相抵触,所述第一转动块13与所述第二转动块23相接触的面上设有第一缺口16,所述第二转动块2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缺口16相配合的第一卡块26。所述第一转动块13与所述第二转动块23通过所述第一缺口16和第一卡块26相卡合,而限定所述第一转动件10与所述第二转动件20之间夹角在0度至180度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动块23与所述第一转动块13相接触的面上设有第二缺口27,所述第一转动块13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缺口27相配合的第二卡块17。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铰链还包括第一端盖60,所述第一端盖60设在所述第一基座30的一侧,所述第一阻尼机构40设在所述第一基座30与所述第一端盖60相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端盖60与所述第一转动件10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基座30在所述第一端盖60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凹腔33相连通的第一连接通孔37,所述第一端盖6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通孔37与所述第一转动件10连接。设有第一端盖60可以防止灰尘或杂质进入至所述第一凹腔33内。
另外,所述折叠铰链还包括第二端盖70,所述第二端盖70设在所述第一基座30的一侧,所述第二阻尼机构50设在所述第一基座30与所述第二端盖70相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端盖70与所述第二转动件20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基座30在所述第二端盖70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凹腔34相连通的第二连接通孔38,所述第二端盖7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通孔38与所述第二转动件20连接。设有第二端盖70可以防止灰尘或杂质进入至所述第二凹腔34内。
请参考图10至图13,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100的第一阻尼机构40和第二阻尼机构50的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100的第一阻尼机构40的第一活动部42的示意图,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100的第二阻尼机构50的第二活动部52的示意图,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100的第一阻尼部43和第二阻尼部53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机构40包括:
第一转轴41,所述第一转轴41设在所述第一基座30上;
第一活动部42,所述第一活动部4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41上,所述第一活动部4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10连接;
第一阻尼部43,所述第一阻尼部43设在所述第一转轴41上;
其中,在所述第一转动件1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30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部42与所述第一阻尼部43发生相对转动并产生摩擦阻尼力。
本申请通过所述第一活动部4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10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10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一活动部42绕所述第一转轴41转动,在所述第一转动件1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30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部42与所述第一阻尼部43发生相对转动并产生摩擦阻尼力,当所述外力消失时,所述摩擦阻尼力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0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具体地,所述第一活动部4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翼板423和第一套管422,所述第一套管422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41上,所述第一翼板4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管422连接,所述第一翼板4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板12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板12的一侧设有沿转动半径方向设置的第一滑槽14,所述第一翼板423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14相配合的第一滑动轴4231。所述第一转动板12与所述第一翼板423采用滑动连接方式,可以避免出现卡死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部43包括:
第一滑块431,所述第一滑块431滑动地设置所述第一转轴41上;
第一弹性件432,所述第一弹性件432设在所述第一滑块431与所述第一基座30之间;
其中,在所述第一转动件1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30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部42与所述第一滑块431发生相对转动并挤压所述第一弹性件432,所述第一弹性件432使得所述第一活动部42与所述第一滑块431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
也即是,在所述第一转动件1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30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部42与所述第一滑块431发生相对转动时挤压所述第一弹性件432,所述第一弹性件432给予所述第一滑块431反向作用力,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活动部42与所述第一滑块431产生摩擦阻尼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部42与所述第一滑块431相接触的面上设有第一凸出部421,所述第一滑块431与所述第一活动部42相接触的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部421相配合的第一凹陷部4311,所述第一滑块431与所述第一活动部42相接触的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陷部4311相邻的第一摩擦部4312。具体地,所述第一套管422与所述第一滑块431相接触的面上设有第一凸出部421,所述第一凹陷部4311与所述第一摩擦部4312位于同一圆周方向上。
也即是,当所述第一活动部42的第一凸出部421与所述第一滑块431的第一凹陷部4311相对准时,所述第一活动部42与所述第一滑块431之间不能产生摩擦阻尼力,当所述第一活动部42与所述第一滑块431发生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一活动部42的第一凸出部421与所述第一滑块431的第一摩擦部4312相对准,此时所述第一活动部42挤压所述第一滑块431和所述第一弹性件432,所述第一弹性件432给予所述第一滑块431反向作用力,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活动部42与所述第一滑块431产生摩擦阻尼力。
当第一凹陷部4311为一个时,也即是所述第一滑块431与所述第一转动件10相接触的面上设有一个第一凹陷部4311,而所述第一滑块431与所述第一活动部42相接触的面除了第一凹陷部4311的其他部分为所述第一摩擦部4312,当所述第一活动部42的第一凸出部421与所述第一滑块431的第一凹陷部4311相对准,此时所述第一转动件10处于水平状态,所述第一转动件10还未转动,当所述第一转动件10转动后,所述第一活动部42的第一凸出部421与所述第一滑块431的第一摩擦部4312相对准时,由于所述第一滑块431与所述第一活动部42相接触的面除了第一凹陷部4311的其他部分为所述第一摩擦部4312,因此所述第一转动件10可以实现连续的悬停,只要外力克服所述第一活动部42与所述第一滑块431之间的摩擦阻尼力,则可以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0继续转动,当外力消失后,所述第一活动部42与所述第一滑块431之间的摩擦阻尼力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0悬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432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在所述第一转轴41上,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滑块431与所述第一基座30之间。当所述第一活动部42的第一凸出部421与所述第一滑块431的第一摩擦部4312相对准,此时所述第一活动部42挤压所述第一滑块431和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给予所述第一滑块431反向作用力,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活动部42与所述第一滑块431产生摩擦阻尼力。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432包括弹簧垫片,所述弹簧垫片套在所述第一转轴41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滑块431与所述第一基座3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陷部4311包括弧形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凹槽的侧壁为弧形曲面,所述弧形凹槽的底面为平面。所述第一凹陷部4311设为弧形凹槽,可以使得第一凸出部421与所述第一凹陷部4311能够较为顺利地相对转动,避免出现卡住的情况。另外,所述第一摩擦部4312包括与所述第一凹陷部4311位于同一圆周上的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包括非光滑平面,非光滑平面上可以设有增加摩擦力的颗粒凸起,从而增加所述第一摩擦部4312与所述第一凸出部421之间摩擦阻尼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出部421包括向所述第一滑块431方向凸出的第二接触面4211、第一弧形曲面4212和第二弧形曲面4213,所述第一弧形曲面4212连接在所述第二接触面4211的一端与所述述第一活动部42之间,所述第二弧形曲面4213连接在所述第二接触面42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部42之间。所述第一凸出部421具有两个弧形曲面,所述第一弧形曲面4212和所述第二弧形曲面4213分别与所述弧形凹槽的侧壁相对应,从而进一步减少所述第一凸出部421与所述第一凹陷部431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所述第一凸出部421与所述第一凹陷部4311相对转动时更加顺畅。另外,所述第二接触面4211包括非光滑平面,非光滑平面上可以设有增加摩擦力的颗粒凸起,从而增加所述第一摩擦部4312与所述第一凸出部421之间摩擦阻尼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转动件1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30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部42与所述第一阻尼部43发生相对转动至设定位置,所述第一活动部42与所述第一阻尼部43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当所述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一活动部42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0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也即是说,所述第一活动部42与所述第一阻尼部43发生相对转动至设定位置,所述第一活动部42与所述第一阻尼部43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可以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0在设定位置实现悬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块431与所述第一活动部42相接触的面上设有若干个位于同一圆周方向上的第一凹陷部4311,在相邻所述第一凹陷部4311之间设有第一摩擦部4312。通过设有多个第一凹陷部4311,而且相邻所述第一凹陷部4311之间设有第一摩擦部4312,可以使得第一凸出部421与多个第一凹陷部4311或多个第一摩擦部4312相配合。当所述第一活动部42与所述第一阻尼部43发生相对转动至第一凸出部421与第一摩擦部4312对齐的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部42与所述第一阻尼部43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可以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0在设定位置实现悬停。由于第一凸出部421与多个第一凹陷部4311或多个第一摩擦部4312相配合,因此可以具有多个悬停位置,因此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0能够在多个转动角度悬停。
请参考图10至图13,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100的第一阻尼机构40和第二阻尼机构50的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100的第一阻尼机构40的第一活动部42的示意图,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100的第二阻尼机构50的第二活动部52的示意图,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100的第一阻尼部43和第二阻尼部53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尼机构50包括:
第二转轴51,所述第二转轴51设在所述第一基座30上;
第二活动部52,所述第二活动部52的二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51上,所述第二活动部5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件20连接;
第二阻尼部53,所述第二阻尼部53设在所述第二转轴51上;
其中,在所述第二转动件2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30由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部52与所述第二阻尼部53发生相对转动并产生摩擦阻尼力。
本申请通过所述第二活动部5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件20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20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二活动部52绕所述第二转轴51转动,在所述第二转动件2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30由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部52与所述第二阻尼部53发生相对转动并产生摩擦阻尼力,当所述外力消失时,所述摩擦阻尼力使得所述第二转动件20保持在所述第四位置。
具体地,所述第二活动部52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翼板523和第二套管522,所述第二套管522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51上,所述第二翼板5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管522连接,所述第二翼板5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板22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动板22的一侧设有沿转动半径方向设置的第二滑槽24,所述第二翼板523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24相配合的第二滑动轴5231。所述第二转动板22与所述第二翼板523采用滑动连接方式,可以避免出现卡死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尼部53包括:
第二滑块531,所述第二滑块531滑动地设置所述第二转轴51上;
第二弹性件532,所述第二弹性件532设在所述第二滑块531与所述第一基座30之间;
其中,在所述第二转动件2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30由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部52与所述第二滑块531发生相对转动并挤压所述第二弹性件532,所述第二弹性件532使得所述第二活动部52与所述第二滑块531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
也即是,在所述第二转动件2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30由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部52与所述第二滑块531发生相对转动时挤压所述第二弹性件532,所述第二弹性件532给予所述第二滑块531反向作用力,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活动部52与所述第二滑块531产生摩擦阻尼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活动部52与所述第二滑块531相接触的面上设有第二凸出部521,所述第二滑块531与所述第二活动部52相接触的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出部521相配合的第二凹陷部5311,所述第二滑块531与所述第二活动部52相接触的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凹陷部5311相邻的第二摩擦部5312。具体地,所述第二凹陷部5311与所述第二摩擦部5312位于同一圆周方向上。
也即是,当所述第二活动部52的第二凸出部521与所述第二滑块531的第二凹陷部5311相对准时,所述第二活动部52与所述第二滑块531之间不能产生摩擦阻尼力,当所述第二活动部52与所述第二滑块531发生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二活动部52的第二凸出部521与所述第二滑块531的第二摩擦部5312相对准,此时所述第二活动部52挤压所述第二滑块53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532,所述第二弹性件532给予所述第二滑块531反向作用力,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活动部52与所述第二滑块531产生摩擦阻尼力。
当第二凹陷部5311为一个时,也即是所述第二滑块531与所述第二活动部52相接触的面上设有一个第二凹陷部5311,而所述第二滑块531与所述第二活动部52相接触的面除了第二凹陷部5311的其他部分为所述第二摩擦部5312,当所述第二活动部52的第二凸出部521与所述第二滑块531的第二凹陷部5311相对准,此时所述第二转动件20处于水平状态,所述第二转动件20还未转动,当所述第二转动件20转动后,所述第二活动部52的第二凸出部521与所述第二滑块531的第二摩擦部5312相对准时,由于所述第二滑块531与所述第二活动部52相接触的面除了第二凹陷部5311的其他部分为所述第二摩擦部5312,因此所述第二转动件20可以实现连续的悬停,只要外力克服所述第二活动部52与所述第二滑块531之间的摩擦阻尼力,则可以使得所述第二转动件20继续转动,当外力消失后,所述第二活动部52与所述第二滑块531之间的摩擦阻尼力使得所述第二转动件20悬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件532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在所述第二转轴51上,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二滑块531与所述第一基座30之间。当所述第二活动部52的第二凸出部521与所述第二滑块531的第二摩擦部5312相对准,此时所述第二活动部52挤压所述第二滑块531和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给予所述第二滑块531反向作用力,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活动部52与所述第二滑块531产生摩擦阻尼力。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532包括弹簧垫片,所述弹簧垫片套在所述第二转轴51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滑块531与所述第一基座3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陷部5311包括弧形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凹槽的侧壁为弧形曲面,所述弧形凹槽的底面为平面。所述第二凹陷部5311设为弧形凹槽,可以使得第二凸出部521与所述第二凹陷部5311能够较为顺利地相对转动,避免出现卡住的情况。另外,所述第二摩擦部5312包括与所述第二凹陷部5311位于同一圆周上的第三接触面。所述第三接触面包括非光滑平面,非光滑平面上可以设有增加摩擦力的颗粒凸起,从而增加所述第二摩擦部5312与所述第二凸出部521之间摩擦阻尼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出部521包括向所述第二滑块531方向凸出的第四接触面5211、第三弧形曲面5212和第四弧形曲面5213,所述第三弧形曲面5212连接在所述第四接触面52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部52之间,所述第四弧形曲面5213连接在所述第四接触面52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部52之间。所述第二凸出部521具有两个弧形曲面,所述第三弧形曲面5212和所述第四弧形曲面5213分别与所述弧形凹槽的侧壁相对应,从而进一步减少所述第二凸出部521与所述第二凹陷部531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所述第二凸出部521与所述第二凹陷部5311相对转动时更加顺畅。另外,所述第四接触面5211包括非光滑平面,非光滑平面上可以设有增加摩擦力的颗粒凸起,从而增加所述第二摩擦部5312与所述第二凸出部521之间摩擦阻尼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转动件2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30由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部52与所述第二阻尼部53发生相对转动至设定位置,所述第二活动部52与所述第二阻尼部53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当所述外力消失时,所述摩擦阻尼力使得所述第二转动件20保持在所述第四位置。
也即是说,所述第二活动部52与所述第二阻尼部53发生相对转动至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部52与所述第二阻尼部53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可以使得所述第二转动件20在设定位置实现悬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块531与所述第二活动部52相接触的面上设有若干个位于同一圆周方向上的第二凹陷部5311,在相邻所述第二凹陷部5311之间设有第二摩擦部5312。通过设有多个第二凹陷部5311,而且相邻所述第二凹陷部5311之间设有第二摩擦部5312,可以使得第二凸出部521与多个第二凹陷部5311或多个第二摩擦部5312相配合。当所述第二活动部52与所述第二阻尼部53发生相对转动至第二凸出部521与第二摩擦部5312对齐的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部52与所述第二阻尼部53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可以使得所述第二转动件20在设定位置实现悬停。由于第二凸出部521与多个第二凹陷部5311或多个第二摩擦部5312相配合,因此可以具有多个悬停位置,因此使得所述第二转动件20能够在多个转动角度悬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块431与所述第二滑块531通过第二连杆44相连接。通过第二连杆44将所述第一滑块431与所述第二滑块531相连接,可以使得所述第一滑块431与所述第二滑块531保持同步滑动,从而保证第一阻尼机构40和第二阻尼机构50产生相同的摩擦阻尼力,同时可以防止所述第一滑块431和所述第二滑块531发生转动。
请参考图1至图14,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铰链100的第一同步机构80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叠铰链100还包括:第一同步机构80,所述第一同步机构80连接在所述第一阻尼机构40和所述第二阻尼机构50之间,所述第一同步机构80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0和所述第二转动件20同步相对向转动或相背向转动。
本申请通过设有第一同步机构80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0和所述第二转动件20同步相对向转动或相背向转动,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10和所述第二转动件20保持相同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同步机构80包括:第一连杆81,所述第一连杆8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阻尼机构40的所述第一活动部42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杆8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阻尼机构50的所述第二活动部52铰接连接。通过第一连杆81带动所述第一阻尼机构40的所述第一活动部42与所述第二阻尼机构50的所述第二活动部52同步相对向转动或相背向转动。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杆8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部42的第一套管422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杆8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部52的第二套管522铰接连接。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同步机构80还包括:第一偏心轴82和第二偏心轴83;所述第一偏心轴82与所述第一转轴41相平行地设在所述第一活动部42上;所述第二偏心轴83与所述第二转轴51相平行地设在所述第二活动部52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杆8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偏心轴82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杆8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偏心轴83铰接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偏心轴82与所述第一转轴41相平行地设在所述第一套管422上,所述第二偏心轴83与所述第二转轴51相平行地设在所述第二套管522上。另外,所述第一套管422朝向所述第二套管522的一侧的管壁上设有第一安装缺口4221,所述第一偏心轴82设在所述第一安装缺口4221内,所述第二套管522朝向所述第一套管422的一侧的管壁上设有第二安装缺口5221,所述第二偏心轴83设在所述第二安装缺口5221内,设有安装缺口可以提高第一同步机构80的紧凑度,降低占用面积。所述第一安装缺口4221的弧度大于或等于180度,所述第二安装缺口5221的弧度大于或等于180度,这样便于安装第一连杆81。
请参考图15至图18,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1000的示意图,图16为图15的分解示意图,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1000的框板101的示意图,图18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1000的折叠机构102的示意图。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折叠装置1000,其包括:框板101、一个主折叠轴线1011、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1012和折叠机构102;
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1012互不相交,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1012分别与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相交并将所述框板101分割为多个子框板1013。
其中,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和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为所述可折叠装置1000的折叠轴线,也即是所述可折叠装置1000可以沿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进行折叠,也可以沿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进行折叠。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1012分别与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相交并将所述框板101分割为多个子框板1013,也即是,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将所述框板101分割为两个部分,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1012再将两个部分分割为多个子框板1013。例如,如果是一个副折叠轴线1012,则所述框板101分割为4个子框板1013;如果是两个副折叠轴线1012,则所述框板101分割为6个子框板1013。
其中,所述折叠机构102包括第一折叠铰链1021和第二折叠铰链1022;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通过所述第一折叠铰链1021连接,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1012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通过所述第二折叠铰链1022连接,任一所述子框板1013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折叠铰链1021或所述第二折叠铰链1022连接。以一个副折叠轴线1012进行说明,所述框板101分割为4个子框板1013,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上具有两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分别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的两侧;位于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上具有两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分别位于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的两侧。任一所述子框板1013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折叠铰链1021或所述第二折叠铰链1022连接,也即是保证在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和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上至少设有一个折叠铰链与任一所述子框板1013。
具体地,所述第一折叠铰链1021的第一转动件10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中的一个子框板1013连接,所述第一折叠铰链1021的第二转动件20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中的另一个子框板1013连接;所述第二折叠铰链1022的第一转动件10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1012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中的一个子框板1013连接,所述第二折叠铰链1022的第二转动件20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1012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中的另一个子框板101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和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为本申请可折叠装置1000在折叠过程产生的虚拟轴线。本申请可折叠装置1000将所述框板101设在所述第一折叠铰链1021和所述第二折叠铰链1022的一侧,从而使得所述子框板1013可以沿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和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进行折叠。而且本申请可折叠装置1000不仅具有沿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的折叠方向,还具有沿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的折叠方向,而且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与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是相交的,因此可以使得本申请可折叠装置1000具有至少两个折叠形态,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通过两个所述第一折叠铰链1021连接;所述两个所述第一折叠铰链1021通过第一基板1026连接。
通过两个所述第一折叠铰链1021可以加强摩擦阻尼力,而且所述两个所述第一折叠铰链1021通过第一基板1026连接,从而提升本申请可折叠装置1000的稳定性。
请参考图18、图20至图28,图20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1000的铰链结构的第一角度的示意图,图21为图20的分解示意图,图22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1000的铰链结构的第二角度的示意图,图23为图22的分解示意图,图24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1000的铰链结构的第三转动件201的示意图,图25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1000的铰链结构的第四转动件202的示意图,图26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1000的铰链结构的第三转动件201和第四转动件202的配合示意图,图27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1000的铰链结构的第二基座203的第一角度的示意图,图28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1000的铰链结构的第二基座203的第二角度的示意图。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机构102还包括:
铰链结构,所述铰链结构包括:第三转动件201、第四转动件202和第二基座203,所述第三转动件20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203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动件20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203转动连接;
所述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通过第一铰链结构1024连接,
所述第一铰链结构1024的第三转动件201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中的一个子框板1013连接,所述第一铰链结构1024的第四转动件202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中的另一个子框板1013连接。
具体地,以一个副折叠轴线1012进行说明,所述框板101分割为4个子框板1013,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上具有两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则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上的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通过两个所述第一折叠铰链1021连接,则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上的另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通过所述第一铰链结构1024连接。由于所述第一铰链结构1024只起到铰接作用,相对于所述第一折叠铰链1021不设有阻尼机构,因此在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上设有所述第一折叠铰链1021的基础上,再增设所述第一铰链结构1024,通过所述第一折叠铰链1021可以保证申请可折叠装置1000实现悬停,同时利用所述第一铰链结构1024可以提高本申请可折叠终端在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方向进行折叠的稳定性,因此可以减少所述第一折叠铰链1021的数量设置,降低本申请可折叠终端的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1012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通过第二铰链结构1023连接,
所述第二铰链结构1023的第三转动件201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中的一个子框板1013连接,所述第二铰链结构1023的第四转动件202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中的另一个子框板1013连接。
位于任一个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上具有两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由于所述第二铰链结构1023只起到铰接作用,相对于所述第二折叠铰链1022不设有阻尼机构,因此在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上设有所述第二折叠铰链1022的基础上,再增设所述第二铰链结构1023,通过所述第二折叠铰链1022可以保证申请可折叠装置1000实现悬停,同时利用所述第二铰链结构1023可以提高本申请可折叠终端在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方向进行折叠的稳定性,因此可以减少所述第二折叠铰链1022的数量设置,降低本申请可折叠终端的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1012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通过所述第二铰链结构1023和所述第二折叠铰链1022连接,所述第二折叠铰链1022的第一基座30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铰链结构1023的第二基座203连接。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上具有两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上的两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或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通过所述第二铰链结构1023和所述第二折叠铰链1022连接,所述第二折叠铰链1022的第一基座30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铰链结构1023的第二基座203连接,可以提高本申请可折叠终端在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方向进行折叠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被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分割为第一折叠段和第二折叠段,位于所述第一折叠段上的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通过所述第二铰链结构1023和所述第二折叠铰链1022连接,位于所述第二折叠段上的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通过所述第二铰链结构1023和所述第二折叠铰链1022连接;位于所述第一折叠段上的所述第二折叠铰链1022的第一基座30通过第一连接板1027与位于所述第二折叠段上的所述第二铰链结构1023的第二基座203连接;位于所述第二折叠段上的所述第二折叠铰链1022的第一基座30通过第二连接板1028与位于所述第二折叠段上的所述第二铰链结构1023的第二基座203连接。也即是,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上具有两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上的两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分别通过所述第二铰链结构1023和所述第二折叠铰链1022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1027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028通过第三铰链结构1025连接,
所述第三铰链结构1025的第三转动件201的另一端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027连接,所述第三铰链结构1025的第四转动件202的另一端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028连接。
利用,利用第三铰链结构1025将所述第一连接板1027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028连接,从而提高位于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上的两对相邻所述子框板1013在折叠时的一致性,而提高用户体验。
请参考图16至图19,图19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1000的折叠外壳的示意图。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装置1000还包括:
第一折叠外壳106,所述第一折叠外壳106设在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的所述第一折叠段的弯折区域1015,所述第一折叠外壳106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027靠近所述框板101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027、所述第三铰链结构1025的第三转动件201的另一端的一侧连接;
第二折叠外壳107,所述第二折叠外壳107设在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的所述第二折叠段的弯折区域1015,所述第二折叠外壳107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板1028靠近所述框板101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028连接、所述第三铰链结构1025的第四转动件202的另一端的一侧连接;
第三折叠外壳108,所述第三折叠外壳108设在所述第三铰链结构1025靠近所述框板101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三铰链结构1025的第二基座203连接。
本申请通过设有第一折叠外壳106、第二折叠外壳107和第三折叠外壳108,从而保护位于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上的弯折区域1015和所述第三铰链结构1025,另外,利用第一折叠外壳106与第一连接板1027连接,利用第二折叠外壳107与第二连接板1028连接,再通过第三铰链结构1025分别与第一折叠外壳106、第二折叠外壳107连接,从而实现第三铰链结构1025将所述第一连接板1027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028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子框板1013在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上与所述第一折叠外壳106、所述第二折叠外壳107和所述第三折叠外壳108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容纳凹腔1016,通过设有第一容纳凹腔1016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折叠外壳106、所述第二折叠外壳107和所述第三折叠外壳108,有利于减少整体厚度。
请参考图16至图19,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被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分割为多个主折叠段,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的每个折叠段的弯折区域1014均设有主折叠外壳109,所述主折叠外壳109与所述第一折叠铰链1021的第一基座30或所述第一铰链结构1024的第二基座203连接。通过主折叠外壳109保护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上的弯折区域1014。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子框板1013在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上与所述主折叠外壳109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容纳凹腔1017,通过设有第二容纳凹腔1017用于容纳所述主折叠外壳109,有利于减少整体厚度。
请参考图15至图17,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装置1000还包括:保护外壳103,每个所述子框板1013上均设有所述保护外壳103,所述保护外壳103与所述子框板1013连接,所述保护外壳103设在所述子框板远离所述折叠机构102的一侧。通过保护外壳103可以保护子框板1013,而且保护外壳103和子框板1013一一对应。
请参考图20至图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座203上设有第三弧形滑轨2031或第三弧形滑槽2011,所述第三转动件201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弧形滑轨2031或所述第三弧形滑槽2011相配合的所述第三弧形滑槽2011或所述第三弧形滑轨2031。具体地,所述第二基座203上设有第三弧形滑轨2031,所述第三转动件201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弧形滑轨2031相配合的所述第三弧形滑槽2011。通过所述第三弧形滑轨2031与所述第三弧形滑槽2011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三转动件20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基座203上。当然可以想到的是,所述第三转动件201也可以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基座203上,从而使得所述第三转动件20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203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座203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三凹腔2033,所述第三凹腔2033的两个相对向的侧壁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三弧形滑轨2031。具体地,所述第三转动件201包括第三转动块2012和第三转动板2013,所述第三转动块2012固定在所述第三转动板2013的一端,所述第三转动块2012位于所述第三凹腔2033内,所述第三转动块2012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三弧形滑轨2031相配合的所述第三弧形滑槽2011,所述第三转动块2012与所述第三凹腔2033的底部相靠近的面为圆弧曲面2014,这样可以减少所述第三转动块2012与所述第三凹腔2033的摩擦,另外,所述第三凹腔2033的底部设有第三通孔2035,可以减少所述第三转动块2012与所述第三凹腔2033之间的接触,从而进一步降低所述第三转动块2012与所述第三凹腔2033的摩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座203上设有第四弧形滑轨2032或第四弧形滑槽2021,所述第四转动件202上设有与所述第四弧形滑轨2032或所述第四弧形滑槽2021相配合的所述第四弧形滑槽2021或所述第四弧形滑轨2032。具体地,所述第二基座203上设有第四弧形滑轨2032,所述第四转动件202上设有与所述第四弧形滑轨2032相配合的所述第四弧形滑槽2021。通过所述第四弧形滑轨2032与所述第四弧形滑槽2021相配合使得所述第四转动件20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基座203上。当然可以想到的是,所述第四转动件202也可以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基座203上,从而使得所述第四转动件20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203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座203的一侧面上设有第四凹腔2034,所述第四凹腔2034的两个相对向的侧壁上分别设有所述第四弧形滑轨2032或所述第四弧形滑槽2021。具体地,所述第四转动件202包括第四转动块2022和第四转动板2023,所述第四转动块2022固定在所述第四转动板2023的一端,所述第四转动块2022位于所述第四凹腔2034内,所述第四转动块2022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四弧形滑轨2032相配合的所述第四弧形滑槽2021,所述第四转动块2022与所述第四凹腔2034的底部相靠近的面为圆弧曲面2024,这样可以减少所述第四转动块2022与所述第四凹腔2034的摩擦,另外,所述第四凹腔2034的底部设有第四通孔2036,可以减少所述第四转动块2022与所述第四凹腔2034之间的接触,从而进一步降低所述第四转动块2022与所述第四凹腔2034的摩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转动件201与所述第四转动件202之间的夹角处于180度时,所述第三转动件201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转动件202的一端相抵触,可以限定所述第三转动件201与所述第四转动件202之间夹角范围为0度至180度,避免过度转动。具体地,所述第三凹腔2033与所述第四凹腔2034相连通,所述第三转动件201与所述第四转动件202之间的夹角处于180度时,所述第三转动块2012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转动块2022的一端相抵触,所述第三转动块2012与所述第四转动块2022相接触的面上设有第三缺口2015,所述第四转动块2022上设有与所述第三缺口2015相配合的第三卡块2025。所述第三转动块2012与所述第四转动块2022通过所述第三缺口2015和第三卡块2025相卡合,而限定所述第三转动件201与所述第三转动件201之间夹角在0度至180度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转动块2022与所述第三转动块2012相接触的面上设有第四缺口2026,所述第三转动块2012上设有与所述第四缺口2026相配合的第四卡块2016。
进一步地,所述铰链结构还包括第三端盖204,所述第三端盖204设在所述第二基座203的一侧,所述第三端盖204与所述第三转动件201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二基座203在所述第三端盖204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三凹腔2033相连通的第三连接通孔2037,所述第三端盖204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通孔2037与所述第三转动件201连接。设有第三端盖204可以防止灰尘或杂质进入至所述第三凹腔2033内。
另外,所述铰链结构还包括第四端盖205,所述第四端盖205设在所述第二基座203的一侧,所述第四端盖205与所述第四转动件202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二基座203在所述第四端盖205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四凹腔2034相连通的第四连接通孔2038,所述第四端盖205通过所述第四连接通孔2038与所述第四转动件202连接。设有第四端盖205可以防止灰尘或杂质进入至所述第四凹腔2034内。
请参考图20至图29,图29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装置1000的铰链结构的第二同步机构206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结构还包括:第二同步机构206,所述第二同步机构206连接在所述第三转动件201和所述第四转动件202之间,所述第一同步机构80使得所述第三转动件201和所述第四转动件202同步相对向转动或相背向转动。
本申请通过设有第二同步机构206使得所述第三转动件201和所述第四转动件202同步相对向转动或相背向转动,使得所述第三转动件201和所述第四转动件202保持相同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同步机构206包括:第三连杆2061,所述第三连杆206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转动件201铰接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06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转动件202铰接连接。通过第三连杆2061带动所述第三转动件201和所述第四转动件202同步相对向转动或相背向转动。具体地,所述第三连杆206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转动件201的第三转动板2013铰接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06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转动件202的第四转动板2023铰接连接。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同步机构206还包括:第三偏心轴2062和第四偏心轴2063;所述第三偏心轴2062与所述第三转动件201绕所述第二基座203转动的转动中心轴向相平行地设在所述第三转动件201;所述第四偏心轴2063与所述第四转动件202绕所述第二基座203转动的转动中心轴向相平行地设在所述第四转动件202上;其中,所述第三连杆206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偏心轴2062铰接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06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偏心轴2063铰接连接。
请参考图16和图30,图30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104的示意图。
相应地,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如上述的所述可折叠装置1000;
显示面板104,所述显示面板104设在所述可折叠装置1000的所述框板101的一侧上;具体地,所述显示面板104设在所述框板101靠近所述折叠机构102的一侧上。
所述显示面板104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钢片层1041、支撑膜层1042、OLED发光层1043、偏光片1044、第二光学透明胶层1045、超薄玻璃1046、第一光学透明胶层1047和保护膜层1048,
其中,所述超薄玻璃层1046在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和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的弯折区域设有第一减薄区10461。
所述第一减薄区10461位于所述超薄玻璃层1046靠近所述第一光学透明胶层1047的一侧,所述超薄玻璃1046与所述第一光学透明胶层1047之间设有厚度补偿涂层1049,且所述厚度补偿涂层1049填充所述第一减薄区内10461,所述厚度补偿涂层1049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聚氨酯、聚甲基苯烯酸甲酯以及树脂中任一种。厚度补偿涂层1049的材料的折射率与所述超薄玻璃的折射率相接近,从而通过设有厚度补偿涂层1049可以避免第一减薄区10461产生光学异常。
本申请通过对超薄玻璃层进行局部减薄,第一减薄区10461与弯折区域对应设置,第一减薄区10461在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和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相交的位置形成十字减薄区,提高了弯折区域的超薄玻璃1046的弯折性能,同时保证了整体的机械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钢片层1041在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和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的弯折区域设有第二减薄区10411。本申请通过对钢片层进行局部减薄,第二减薄区10411与弯折区域对应,第二减薄区10411在所述主折叠轴线1011和所述副折叠轴线1012相交的位置形成十字减薄区,提高了弯折区域的钢片层1041的弯折性能,同时保证了整体的机械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可折叠装置1000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压条105,所述压条105设在所述显示面板104上,所述压条105与所述框板101粘合连接。通过压条105将所述显示面板104与所述框板101固定。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装置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0)

1.一种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板;
一个主折叠轴线;
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互不相交,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分别与所述主折叠轴线相交并将所述框板分割为多个子框板;
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折叠铰链和第二折叠铰链;
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通过所述第一折叠铰链连接,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通过所述第二折叠铰链连接,任一所述子框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折叠铰链或所述第二折叠铰链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铰链和所述第二折叠铰链包括:
第一转动件;
第二转动件;
第一基座,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折叠铰链的第一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中的一个子框板连接,所述第一折叠铰链的第二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中的另一个子框板连接;
所述第二折叠铰链的第一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中的一个子框板连接,所述第二折叠铰链的第二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中的另一个子框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铰链和所述第二折叠铰链还包括:
第一阻尼机构,所述第一阻尼机构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一转动件;
第二阻尼机构,所述第二阻尼机构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转动件;
其中,在所述第一转动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阻尼机构产生阻碍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的阻尼力,当所述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一阻尼机构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在所述第二转动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由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阻尼机构产生阻碍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的阻尼力,当所述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二阻尼机构使得所述第二转动件保持在所述第四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机构包括:
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设在所述第一基座上;
第一活动部,所述第一活动部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活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连接;
第一阻尼部,所述第一阻尼部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其中,在所述第一转动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一阻尼部发生相对转动并产生摩擦阻尼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转动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一阻尼部发生相对转动至设定位置,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一阻尼部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当所述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一活动部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部包括:
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地设置所述第一转轴上;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基座之间;
其中,在所述第一转动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一滑块发生相对转动并挤压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使得所述第一活动部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机构包括:
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设在所述第一基座上;
第二活动部,所述第二活动部的二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活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连接;
第二阻尼部,所述第二阻尼部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其中,在所述第二转动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由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部与所述第二阻尼部发生相对转动并产生摩擦阻尼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转动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由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部与所述第二阻尼部发生相对转动至设定位置,所述第二活动部与所述第二阻尼部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当所述外力消失时,所述摩擦阻尼力使得所述第二转动件保持在所述第四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部包括:
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地设置所述第二转轴上;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在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基座之间;其中,在所述第二转动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座由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块发生相对转动并挤压所述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使得所述第二活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通过两个所述第一折叠铰链连接;
所述两个所述第一折叠铰链通过第一基板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还包括:
铰链结构,所述铰链结构包括:第三转动件、第四转动件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三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转动连接;
所述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通过第一铰链结构连接,
所述第一铰链结构的第三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中的一个子框板连接,所述第一铰链结构的第四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主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中的另一个子框板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通过第二铰链结构连接,
所述第二铰链结构的第三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副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中的一个子框板连接,所述第二铰链结构的第四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与位于所述副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中的另一个子框板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副折叠轴线上的至少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通过所述第二铰链结构和所述第二折叠铰链连接,所述第二折叠铰链的第一基座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铰链结构的第二基座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折叠轴线被所述主折叠轴线分割为第一折叠段和第二折叠段,位于所述第一折叠段上的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通过所述第二铰链结构和所述第二折叠铰链连接,位于所述第二折叠段上的一对相邻所述子框板通过所述第二铰链结构和所述第二折叠铰链连接;位于所述第一折叠段上的所述第二折叠铰链的第一基座通过第一连接板与位于所述第二折叠段上的所述第二铰链结构的第二基座连接;位于所述第二折叠段上的所述第二折叠铰链的第一基座通过第二连接板与位于所述第二折叠段上的所述第二铰链结构的第二基座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三铰链结构连接,
所述第三铰链结构的第三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三铰链结构的第四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装置还包括:
第一折叠外壳,所述第一折叠外壳设在所述副折叠轴线的所述第一折叠段的弯折区域,所述第一折叠外壳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靠近所述框板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三铰链结构的第三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连接;
第二折叠外壳,所述第二折叠外壳设在所述副折叠轴线的所述第二折叠段的弯折区域,所述第二折叠外壳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所述框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三铰链结构的第四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侧连接;
第三折叠外壳,所述第三折叠外壳设在所述第三铰链结构靠近所述框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三铰链结构的第二基座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结构还包括:
第二同步机构,所述第二同步机构连接在所述第三转动件和所述第四转动件之间,所述第一同步机构使得所述第三转动件和所述第四转动件同步相对向转动或相背向转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同步机构包括:
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转动件铰接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转动件铰接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同步机构还包括:
第三偏心轴,所述第三偏心轴与所述第三转动件绕所述第二基座转动的转动中心轴向相平行地设在所述第三转动件;
第四偏心轴,所述第四偏心轴与所述第四转动件绕所述第二基座转动的转动中心轴向相平行地设在所述第四转动件上;
其中,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偏心轴铰接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偏心轴铰接连接。
2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9任一所述可折叠装置;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在所述可折叠装置的所述框板的一侧上。
CN202210959483.2A 2022-08-10 2022-08-10 可折叠装置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4424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9483.2A CN115442459A (zh) 2022-08-10 2022-08-10 可折叠装置及显示装置
PCT/CN2023/075682 WO2024031948A1 (zh) 2022-08-10 2023-02-13 可折叠装置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9483.2A CN115442459A (zh) 2022-08-10 2022-08-10 可折叠装置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42459A true CN115442459A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43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59483.2A Pending CN115442459A (zh) 2022-08-10 2022-08-10 可折叠装置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42459A (zh)
WO (1) WO202403194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1948A1 (zh) * 2022-08-10 2024-02-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装置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06144B2 (ja) * 2013-12-05 2017-10-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折畳式物品の開閉装置及び該開閉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07508932A (zh) * 2017-08-04 2017-12-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屏幕和可折叠手机
CN110232869A (zh) * 2019-07-16 2019-09-13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
CN115442459A (zh) * 2022-08-10 2022-12-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装置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1948A1 (zh) * 2022-08-10 2024-02-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装置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31948A1 (zh) 2024-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02857B (zh)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211423150U (zh)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2033154A1 (zh) 转轴模组、折叠组件和电子装置
US11933351B2 (en) Hinge,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534893B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CN113719525A (zh)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CN115442459A (zh) 可折叠装置及显示装置
US20230007797A1 (en) Hinge,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028115A1 (en) Adjustable display housing assembly
CN211741963U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EP4210305A1 (en) Rotating mechanism and foldable terminal
CN115494913A (zh) 折叠转轴结构及折叠电子设备
US20210240231A1 (en) Hinge assemblies with elastic members
WO2023125596A1 (zh) 电子设备
CN210488375U (zh) 竖屏型及滑板型笔记本电脑
CN216044966U (zh)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KR20040025624A (ko) 듀얼 슬라이드 표시장치
US11652277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O2024016800A1 (zh) 铰链装置及柔性显示装置
CN215890763U (zh)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216241794U (zh)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216623626U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JP3062612B2 (ja) 携帯用パソコンの構造
CN113990202A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US20240259488A1 (en) Rotating mechanism and foldable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