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41919B - 一种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41919B
CN115441919B CN202211390713.4A CN202211390713A CN115441919B CN 115441919 B CN115441919 B CN 115441919B CN 202211390713 A CN202211390713 A CN 202211390713A CN 115441919 B CN115441919 B CN 1154419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signal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907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41919A (zh
Inventor
李睿
谢利旭
蒋中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Fa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Fa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Fa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Fa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9071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419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41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419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41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419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及相关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应用于通信系统的第一终端,第一终端上设置有多个天线,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二终端与信号中转站,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过信号中转站通信,当通过目标天线与第二终端通信时,检测通信信号是否被干扰;当通信信号被干扰时,确定被干扰类型;其中,被干扰类型包括内部干扰与外部干扰;当干扰类型为内部干扰时,从多个天线中重新选定通信质量最好的天线与第二终端通信;当干扰类型为外部干扰时,切换目标天线的通信链路为防干扰链路,其中,防干扰链路为通信频段不同的链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与装置具有实现了通信过程的抗干扰,提升了通信质量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通信过程中,由于信号干扰的原因,会导致通信质量较差。通信干扰中,一般包括外部干扰与内部干扰,其中,外部干扰为外界环境对终端的干扰,而内部干扰为终端内部模块自身造成的干扰。而目前针对外部干扰与内部干扰并不能有效去除。
因此,如何防止外部干扰与内部干扰,提升通信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及相关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信号干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应用于通信系统的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上设置有多个天线,所述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二终端与信号中转站,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信号中转站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当通过目标天线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时,检测通信信号是否被干扰;
当所述通信信号被干扰时,确定被干扰类型;其中,所述被干扰类型包括内部干扰与外部干扰;
当所述干扰类型为内部干扰时,从所述多个天线中重新选定通信质量最好的天线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
当所述干扰类型为外部干扰时,切换所述目标天线的通信链路为防干扰链路,其中,所述防干扰链路为通信频段不同的链路。
可选地,所述检测通信信号是否被干扰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天线的信号响应延时;
当所述信号响应延时突变时,确定所述通信信号被干扰。
可选地,所述确定被干扰类型的步骤包括:
检测自身程序是否被加载或关闭;
如果是,则确定所述干扰类型为内部干扰;
如果否,则确定所述干扰类型为外部干扰。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周期间隔内检测自身程序是否被加载或关闭;
在第二周期间隔内检测当前链路与防干扰链路的信号延时,其中,所述第二周期间隔大于所述第一周期间隔。
可选地,所述确定被干扰类型的步骤包括:
获取每个天线的信号响应延时;
确定所述目标天线的第一权重与其余天线的第二权重,其中,所述权重小于所述第二权重;
依据公式
Figure 639151DEST_PATH_IMAGE001
确定类型系数;其中,n表示天线数量,X表示类型系数,an表示第n个天线的权重,tn表示第n个天线的信号响应延时;
当所述类型系数小于阈值时,则确定所述干扰类型为内部干扰;
当所述类型系数大于阈值时,则确定所述干扰类型为外部干扰。
可选地,从所述多个天线中重新选定通信质量最好的天线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的步骤包括:
获取当前通信模式与每个天线的信号响应延时;
依据所述通信模式确定每个天线的优先级,其中,优先级越高,权重值越低;
将所述权重值与所述信号响应延时的乘积作为信号质量参考值;
确定信号质量参考值最低的天线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
可选地,在切换所述目标天线的通信链路为防干扰链路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链路是否存在第二链路;
若存在,则执行切换所述目标天线的通信链路为防干扰链路的步骤;
若不存在,则从所述多个天线中选定通信质量最好的天线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通信抗干扰的装置,应用于通信系统的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上设置有多个天线,所述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二终端与信号中转站,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信号中转站通信,所述装置包括:
信号检测单元,用于当通过目标天线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时,检测通信信号是否被干扰;
类型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通信信号被干扰时,确定被干扰类型;其中,所述被干扰类型包括内部干扰与外部干扰;
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干扰类型为内部干扰时,从所述多个天线中重新选定通信质量最好的天线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
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干扰类型为外部干扰时,切换所述目标天线的通信链路为防干扰链路,其中,所述防干扰链路为通信频段不同的链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处理器。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具有以下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应用于通信系统的第一终端,第一终端上设置有多个天线,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二终端与信号中转站,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过信号中转站通信,当通过目标天线与第二终端通信时,检测通信信号是否被干扰;当通信信号被干扰时,确定被干扰类型;其中,被干扰类型包括内部干扰与外部干扰;当干扰类型为内部干扰时,从多个天线中重新选定通信质量最好的天线与第二终端通信;当干扰类型为外部干扰时,切换目标天线的通信链路为防干扰链路,其中,防干扰链路为通信频段不同的链路。由于本申请中针对外部干扰与内部干扰,分别执行不同控制策略,因此,实现了无论在外部干扰或内部干扰下,都能实现通信过程的抗干扰,提升通信质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交互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的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上天线布局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通信抗干扰的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中:100-第一终端;101-处理器;102-存储器;103-通信接口;200-基于通信抗干扰的装置;210-信号检测单元;220-类型确定单元;230-处理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通信干扰中,一般包括外部干扰与内部干扰。其中,内部干扰指终端内部中各个功能模块造成的干扰。由于模块内部各个功能模块之间靠的较近,距离相关性相对较强。因此对终端来说,用户不同的操作方式,会对天线造成不同的影响。例如:当终端的多个天线正在工作时,若用户启动摄像功能,则摄像头可能会与某个天线共同作用而产生新的频谱成分,而该频谱将会干扰另一天线的频谱,造成内部干扰。
外部干扰指信号传输过程中,外部环境造成的干扰,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1、同类设备干扰
这种干扰信号的信号源可能就是我们系统内的正常信号源,可能由于相同频率或相近,导致接收端收不到信号或接收到相同的信号,使接收终端难以辨认。
2、建筑的干扰
建筑物对于无线信号的传输有着不小的衰弱作用。当无线信号穿过任何物体时,它的电频信号都会发生一定的折射,使其的传输方向发生一定的改变,并且会造成信号的反射与衰减。如果在传播中遇到金属物体的话,也会加大信号的衰减。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信号干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以提升通信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可以应用于通信系统的第一终端中,第一终端上设置有多个天线,如图1所示,所述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二终端与信号中转站,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信号中转站通信。
其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均可以为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等能够用于通信的电子设备,信号中转站实现了二者信号的交互,例如,信号中转站可以为通信基站或者第一终端服务器等,在此不做限定。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100的示意性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第一终端100包括存储器102、处理器101和通信接口103,该存储器102、处理器101和通信接口103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
存储器1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通信抗干扰的装置对应的程序指令或模块,处理器101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2内的软件程序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进而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的步骤。该通信接口103可用于与其他节点设备进行信令或数据的通信。
其中,存储器102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
处理器101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处理能力。该处理器1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可以理解,图2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第一终端100还可以包括比图2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2所示不同的配置。图2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下面以第一终端100作为示意性执行主体,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请参阅图3,该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包括:
S102,当通过目标天线与第二终端通信时,检测通信信号是否被干扰;
S104,当通信信号被干扰时,确定被干扰类型;其中,被干扰类型包括内部干扰与外部干扰;
S106,当干扰类型为内部干扰时,从多个天线中重新选定通信质量最好的天线与第二终端通信;
S108,当干扰类型为外部干扰时,切换目标天线的通信链路为防干扰链路,其中,防干扰链路为通信频段不同的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终端内可以设置一个天线,通过一个天线实现信号的交互,其体积较小,但精度无法存在限制。另一种方案中,终端内可以设置多个天线,每个天线可以执行不同的通信任务。如图4所示,在终端的不同位置上均设置有天线。图4中,第一终端上设置有天线a、天线b、天线c、天线d以及天线e共5个天线,天线a、天线b以及天线c设置于第一终端的上方,且间隔设置,天线d与天线e设置于第一终端的下方,且间隔设置。当然地,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也可以设置更多或者更少的天线,例如,可以设置8个或10个天线,并且,其位置也并不固定,例如,在第一终端的两侧上也可以设置有天线。
当通过目标天线与第二终端通信时,可能通过其中一个天线通信,也可能通过其中的多个天线通信,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当与第二终端通信时,可能通过其中的1个或2个天线收发信号,同时,在与第二终端通信时,第一终端还可能通过其他的天线与其他服务器进行通信,进而在某个时刻呢,第一终端的天线可能全部或部分正在使用。
在此基础上,第一终端会检测通信是否被干扰,并在通信信号被干扰时,确定被干扰类型,然后依据干扰类型制定相对应的防干扰策略,提升通信质量。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S102的步骤包括:
S1021,获取目标天线的信号响应延时。
S1022,当信号响应延时突变时,确定通信信号被干扰。
其中,可以提供过移动网络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协议确定信号相应延时,例如,通过第一终端向信号中转站发送测试报文,当接收到信号中转站发送的应答报文时,二者之间的时间差值即可作为目标天线的信号响应延时信号响应延时,其中,目标天线即为与第二终端通信的天线,其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
当第一终端在通信过程中不受到信号干扰时,则前一时刻的信号响应延时与后一时刻的信号响应延时应当接近相等,而当出现干扰时,则后一时刻的信号响应延时明显增大,甚至于第一终端无法接收或解析出信号,导致信号响应延时也法测出,默认为无穷大。因此,本申请所述的信号响应延时突变,即表示后一时刻的信号响应延时与前一时刻的信号响应延时应的差值较大,例如可以设置阈值方式继续比较,进而可以确定是否存在通信信号被干扰的情况。
当存在通信信号被干扰的情况时,需要确定出当前干扰为内部干扰还是外部干扰,本申请中,提供两种方式确定且其干扰类型:
第一种,确定被干扰类型的步骤包括:
S1041,检测自身程序是否被加载或关闭;
S1042,如果是,则确定干扰类型为内部干扰;
S1043,如果否,则确定干扰类型为外部干扰。
一般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建立后,对于外部干扰而言,普遍为使用者在通信过程中移动,进而出现建筑物阻挡或其它同类型设备的信号干扰;而对于内部干扰,由于在通信过程中,硬件模块不会突然启动或关闭,因此,一般为使用在在通信过程中,运行或者关闭了某些第一终端中设置的程序。
例如,当使用者通信的过程中,应用了相机程序,则该程序会在运行时调用摄像机模块,模块开启后,可能会导致内部之间信号干扰;或者,当通信过程中关闭了某些程序,则会对应关闭相应的模块,剩余工作的模块中,由于打破了之前所有模块之间的平衡,因此也可能出现的互相串扰的情况。
因此,通过检测自身程序是否被加载或关闭的方式,可以更加明确当前的干扰类型,当自身程序被加载或关闭时出现干扰,则表明此次干扰由第一终端内部模块引发,而在自身程序未被加载或关闭时出现干扰时,则表明此次干扰由外部环境引发,例如用户在移动过程中,信号遭受墙体遮挡。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通过检测自身程序是否被加载或关闭,而非采用直接检测硬件模块是否工作或停止工作的方式确定干扰类型,一方面,是由于第一终端中模块较多,检测耗时可能较长;另一方面,自身程序被加载或关闭,也可能不会引发模块开启或关闭,而仅是修改当前工作模块的运行参数,因此,通过检测自身程序是否被加载或关闭的方式,也能够使检测更加全面。
在此基础上,该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周期间隔内检测自身程序是否被加载或关闭;
在第二周期间隔内检测当前链路与防干扰链路的信号延时,其中,第二周期间隔大于第一周期间隔。
其中,为了使通信过程中,通信质量更好,本申请中,在与第二终端通信过程中,还会实时监测是否可能出现信号被干扰的情况,因此,第一终端还会在第一周期间隔内检测自身程序是否被加载或关闭;在第二周期间隔内检测当前链路与防干扰链路的信号延时。
由于在通信过程中,外部干扰相对于内部干扰出现的概率更低,因此将第二周期间隔设置为大于第一周期间隔。
第二种,确定被干扰类型的步骤包括:
S1044,获取每个天线的信号响应延时;
S1045,确定目标天线的第一权重与其余天线的第二权重,其中,权重小于第二权重;
S1046,依据公式
Figure 366936DEST_PATH_IMAGE001
确定类型系数;其中,n表示天线数量,X表示类型系数,an表示第n个天线的权重,tn表示第n个天线的信号响应延时;
S1047,当类型系数小于阈值时,则确定干扰类型为内部干扰;
S1048,当类型系数大于阈值时,则确定干扰类型为外部干扰。
在确定干扰类型时,也可基于公式进行确定。可以理解地,当出现内部干扰时,内部干扰中可能只会使部分天线的通信受到影响,而其他天线可能并不受影响。
例如,天线a与模块a最近,天线b与模块a相距最远,当天线a工作时,若启动模块a,则可能出现天线a的信号被干扰的情况;而天线b则不受模块a的影响,因此,可以切换为天线b进行通信。
而当受到外部干扰时,则外部干扰对各个天线的影响具有非定向性,即全部天线都会受到干扰。
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上述公式确定类型系数,即将所有天线的信号响应延时进行加和并平均,若为内部干扰,则仅会干扰部分天线的延时,在平均后,变化量相对较小;若为外部干扰,则会干扰所有天线的延时,在平均后,变化量明显增大。
并且,为了保证公式确定的精度,本申请还对天线进行了权重赋值,即当前运行的目标天线赋值第一权重,其余天线幅值第二权重,其中,第一权重小于所述第二权重,例如,第一权重为0.8,第二权重为0.9。
由于已经出现干扰,因此表明当前工作的天线受到的干扰较大,而其余天线可能受到影响较小或不受干扰,再利用上述公式确定类型系数时,干扰类型的不同主要在于其余天线对类型系数的影响,因此,通过设置上述权重关系,可以拉大处于内部干扰与处于外部干扰时,确定出的类型系数的差距,使得干扰类型确定更加精确。
然后将类型系数与阈值进行比较,即可确定出干扰类型。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阈值可以设定为所有天线的信号响应延时的平均值。
其中,当确定为内部干扰时,则选择通信质量最好的天线与第二终端通信。
在此基础上,S106包括:
S1061,获取当前通信模式与每个天线的信号响应延时;
S1062,依据所述通信模式确定每个天线的优先级,其中,优先级越高,权重值越低;
S1063,将所述权重值与所述信号响应延时的乘积作为信号质量参考值;
S1064,确定信号质量参考值最低的天线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
其中,本申请所述的通信模式,包括但不限于5G通信模式、4G通信模式、WIFI通信模式、蜂窝数据通信模式等,在每个模式下,每个天线均在对应的模式下执行通信任务,因此,在确定通信模式后,可以确定出在当前模式下,各个天线的优先级,例如,天线a在5G通信模式下为最高优先级,但在4G通信模式下为中等优先级,表明天线a最适宜在5G通信模式下运行。并且,依据优先级对每个天线在当前模式下的权重进行赋值,上述示例中,天线a在5G通信模式下,其权重可能是0.5,但在4G通信模式下,其权重可能是0.7。
之后,利用权重与信号响应延时的乘积作为信号质量参考值,可以理解地,信号质量参考值越低,表示延时越短,通信效果更好,则确定信号质量参考值最低的天线与第二终端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当在与第二终端通信时,通信模式已经确定,在此基础上,默认采用质量参考值越低的天线与第二终端通信。因此,在出现干扰后,通过比较各个天线的质量参考值的方式,若确定其它天线的质量参考值最低,则切换通信所使用的天线;若确定仍是当前天线的质量参考值最低,则保持当前天线进行通信。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在S108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S1071,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链路是否存在第二链路;
S1072,若存在,则执行切换所述目标天线的通信链路为防干扰链路的步骤;
S1073,若不存在,则从所述多个天线中选定通信质量最好的天线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
即当切换链路时,需要保证第二终端也具备相同的防干扰链路进行通信。可选地,当前链路可以为GSM频段链路,防干扰链路可以为868MHz~872.1MHz和915MHz~919.1MHz频段链路,在此不做限定。
若第二终端也可以采用该抗干扰链路通信,则直接切换链路;若第二终端不可以采用该抗干扰链路通信,则从多个天线中选定通信质量最好的天线与第二终端通信。
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还可将防止内部干扰与外部干扰的策略进行融合,以实现更好的抗干扰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基于上述实现方式,请参阅图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通信抗干扰的装置200,应用于通信系统的第一终端,第一终端上设置有多个天线,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二终端与信号中转站,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过信号中转站通信,装置包括:
信号检测单元210,用于当通过目标天线与第二终端通信时,检测通信信号是否被干扰;
可以理解地,通过信号检测单元2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的S102。
类型确定单元220,用于当通信信号被干扰时,确定被干扰类型;其中,被干扰类型包括内部干扰与外部干扰;
可以理解地,通过类型确定单元22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的S104。
处理单元230,用于当干扰类型为内部干扰时,从多个天线中重新选定通信质量最好的天线与第二终端通信;
可以理解地,通过处理单元23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的S106。
处理单元230,还用于当干扰类型为外部干扰时,切换目标天线的通信链路为防干扰链路,其中,防干扰链路为通信频段不同的链路。
可以理解地,通过处理单元23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的S108。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应用于通信系统的第一终端,第一终端上设置有多个天线,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二终端与信号中转站,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过信号中转站通信,当通过目标天线与第二终端通信时,检测通信信号是否被干扰;当通信信号被干扰时,确定被干扰类型;其中,被干扰类型包括内部干扰与外部干扰;当干扰类型为内部干扰时,从多个天线中重新选定通信质量最好的天线与第二终端通信;当干扰类型为外部干扰时,切换目标天线的通信链路为防干扰链路,其中,防干扰链路为通信频段不同的链路。由于本申请中针对外部干扰与内部干扰,分别执行不同控制策略,因此,实现了无论在外部干扰或内部干扰下,都能实现通信过程的抗干扰,提升通信质量。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
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
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通信系统的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上设置有多个天线,所述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二终端与信号中转站,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信号中转站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当通过目标天线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时,检测通信信号是否被干扰;
当所述通信信号被干扰时,检测自身程序是否被加载或关闭;
如果是,则确定所述干扰类型为内部干扰;
如果否,则确定所述干扰类型为外部干扰;
当所述干扰类型为内部干扰时,从所述多个天线中重新选定通信质量最好的天线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
当所述干扰类型为外部干扰时,切换所述目标天线的通信链路为防干扰链路,其中,所述防干扰链路为通信频段不同的链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通信信号是否被干扰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天线的信号响应延时;
当所述信号响应延时突变时,确定所述通信信号被干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周期间隔内检测自身程序是否被加载或关闭;
在第二周期间隔内检测当前链路与防干扰链路的信号延时,其中,所述第二周期间隔大于所述第一周期间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被干扰类型的步骤包括:
获取每个天线的信号响应延时;
确定所述目标天线的第一权重与其余天线的第二权重,其中,所述第一权重小于所述第二权重;
依据公式
Figure 72593DEST_PATH_IMAGE001
确定类型系数;其中,n表示天线数量,X表示类型系数,an表示第n个天线的权重,tn表示第n个天线的信号响应延时;
当所述类型系数小于阈值时,则确定所述干扰类型为内部干扰;
当所述类型系数大于阈值时,则确定所述干扰类型为外部干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多个天线中重新选定通信质量最好的天线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的步骤包括:
获取当前通信模式与每个天线的信号响应延时;
依据所述通信模式确定每个天线的优先级,其中,优先级越高,权重值越低;
将所述权重值与所述信号响应延时的乘积作为信号质量参考值;
确定信号质量参考值最低的天线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切换所述目标天线的通信链路为防干扰链路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链路是否存在第二链路;
若存在,则执行切换所述目标天线的通信链路为防干扰链路的步骤;
若不存在,则从所述多个天线中选定通信质量最好的天线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
7.一种基于通信抗干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通信系统的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上设置有多个天线,所述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二终端与信号中转站,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信号中转站通信,所述装置包括:
信号检测单元,用于当通过目标天线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时,检测通信信号是否被干扰;
类型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通信信号被干扰时,检测自身程序是否被加载或关闭;如果是,则确定所述干扰类型为内部干扰;如果否,则确定所述干扰类型为外部干扰;
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干扰类型为内部干扰时,从所述多个天线中重新选定通信质量最好的天线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
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干扰类型为外部干扰时,切换所述目标天线的通信链路为防干扰链路,其中,所述防干扰链路为通信频段不同的链路。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处理器;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390713.4A 2022-11-08 2022-11-08 一种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Active CN1154419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0713.4A CN115441919B (zh) 2022-11-08 2022-11-08 一种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0713.4A CN115441919B (zh) 2022-11-08 2022-11-08 一种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41919A CN115441919A (zh) 2022-12-06
CN115441919B true CN115441919B (zh) 2023-03-24

Family

ID=84252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90713.4A Active CN115441919B (zh) 2022-11-08 2022-11-08 一种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41919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2533A (zh) * 2004-02-04 2005-08-10 富士通天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15466B1 (en) * 2002-02-27 2010-05-11 Sprint Spectrum L.P.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antenna configuration
CN106470060A (zh) * 2015-08-12 2017-03-0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终端的天线分配方法、装置及终端
US11363473B2 (en) * 2017-08-31 2022-06-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SRS transmit antenna selection
CN112118024B (zh) * 2019-12-31 2021-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链路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2533A (zh) * 2004-02-04 2005-08-10 富士通天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41919A (zh) 202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60670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self-adjusting spectrum sensing for cognitive radio
CN108282166B (zh) 天线共存互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4052700A (zh) 一种lte系统抗干扰方法和装置
US11711154B2 (en) Method of reporting RSSI measurements in an unlicensed ban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A245379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interferers in a communication spectrum
EP3633880B1 (en)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11112562A2 (en) Efficient channel search with sequential probability ratio testing
CN103220048A (zh) 一种进行测量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US20180285231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and data acquisition control method
Farag et al. An efficient dynamic thresholds energy detection technique for cognitive radio spectrum sensing
Charan et al. Intelligent selection of threshold in covariance-based spectrum sensing for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CN115441919B (zh) 一种基于通信抗干扰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399462A (zh) 一种通信设备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23103995A1 (zh) 小区测量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0351795B (zh) 频点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无线设备
CN115379476A (zh) 确定小区干扰类型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3207523A (ja) 無線lan通信装置、無線lanステーション、無線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4363973A (zh)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oofi et al. Efficient dynamic double threshold energy detection of 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in cognitive radio
CN109726075B (zh) 一种异常数据指标分析的方法及装置
US9998189B1 (en) Adaptive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network
CN113115352B (zh) 干扰源的测量方法、装置及基站
JP2021043137A (ja) 物体検出システム
CN113395726B (zh) 一种备份链路探测方法及装置
Hailegnaw SNR enhancement of energy detector algorithm using adaptive wiener filter in cognitive radi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