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41892A - 监控控制器域网络(can)xl节点 - Google Patents

监控控制器域网络(can)xl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41892A
CN115441892A CN202210544413.0A CN202210544413A CN115441892A CN 115441892 A CN115441892 A CN 115441892A CN 202210544413 A CN202210544413 A CN 202210544413A CN 115441892 A CN115441892 A CN 115441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ceiver
mode
switch message
data signal
symme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444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B.安东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lvo Ca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Volvo Ca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lvo Car Corp filed Critical Volvo Ca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441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418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169Flexible bus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2012/40208Bus network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bus standard
    • H04L2012/40215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方法可以包括由包括处理器的设备基于通过CAN XL网络上的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接收数据信号接收到的第一控制器域网络(CAN)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来确定收发器模式,以及响应于确定收发器模式,由设备通过第二接收数据信号向第二收发器路由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

Description

监控控制器域网络(CAN)XL节点
技术领域
所公开的主题涉及用于控制器域网络(CAN)XL节点的监控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行业广泛地使用CAN总线技术。许多其他行业也使用CAN。迄今为止,两代CAN协议已主要在批量生产的车辆中实施:CAN(现在称为CAN Classic)和CAN灵活数据速率(CAN FD)。称为CAN XL(或CAN EL)的第三代即将推出,并且被预期将包括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SO-11898-1和/或ISO-11898-2标准的未来版本中。CAN XL被预期需要新型的硬件CAN收发器,其将在通信过程期间在两种操作模式之间切换。
CAN XL收发器在非对称差分模式(其中有两种总线状态:显性/隐性)和对称差分模式(例如推/挽或逻辑0/1)之间切换。与CAN Classic和CAN FD收发器相比,这是一个重大改变,因为CAN Classic和CAN FD收发器不进行切换,并且总是以非对称差分模式工作。因此,CAN Classic和CAN FD收发器不支持带有差分对称传输的CAN XL网络。在这点上,CANClassic和CAN FD收发器不支持CAN XL收发器的推/挽或逻辑0/1模式。
请注意,非对称差分模式指示收发器在隐性总线状态中使用零电压发送/接收,在显性总线状态下使用正差分CAN总线电压。对称差分模式指示收发器发送/接收正负差分CAN总线电压,但不是零电压。
总体而言,CAN Classic/CAN FD收发器用两种差分总线电压操作,而CAN XL收发器用四种差分总线电压操作。当由CAN XL收发器在对称差分模式下发送时,CAN Classic/CAN FD收发器无法区分表示CAN XL数据阶段逻辑0/1位的正负差分总线电压。在这点上,CAN Classic/CAN FD收发器会将这些位辨识为相同的值。在CAN XL数据阶段,以对称差分模式发送和接收数据位因此,CAN Classic/CAN FD收发器无法接收CAN XL数据阶段中包含的实际数据位。
CAN XL收发器的模式切换需要CAN XL协议控制器来切换收发器。CAN XL协议控制器,除此之外,可以通过使用从收发器接收的数据信号RXD来检测CAN XL数据帧的仲裁阶段和数据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没有这样的CAN XL协议控制器,CAN XL收发器不能确定何时/如何切换模式,因为没有为收发器指定模式切换逻辑。这种收发器模式控制是对于CAN XL来说是新的,并且比CAN Classic/CAN FD收发器的操作复杂得多。
CAN XL通信问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至少一个CAN XL节点意外地正在发送CAN帧,并且需要确定发送该帧的CAN XL节点。CAN帧标识符未包括在CAN数据库规范中,并且因此该数据库不能断定哪个CAN XL节点正在意外发送CAN帧。
(2)至少一个CAN XL节点意外地正在发送CAN帧,并且相关联的CAN帧标识符未包括在CAN数据库规范中——它被分配给另一CAN XL节点。需要确定正在发送帧的CAN XL节点。
(3)至少一个CAN XL节点意外地正在导致CAN错误标志,然后由其他CAN XL节点正确地回应。错误标志是通信错误的指示,并且导致失败的帧传输,其中帧没有到达预期的CAN XL节点。错误标志未包括在CAN数据库规范中,并因此CAN数据库无法断定由哪个CANXL节点负责。需要确定正在发送初始以及重叠的错误标志的CAN XL节点。
(4)CAN XL节点意外地没有正在发送帧,然而,它可以发送ACK(应答位)作为其他CAN节点发送帧的确认。然而,所有CAN XL节点都被预期在相同位时间发送ACK,并因此无法确定特定CAN XL节点是否正在发送ACK。需要确定正在发送ACK的CAN XL节点。
(5)至少一个CAN XL节点正在试图发送帧,但帧发送中存在故障,且无法识别CAN标识符。需要确定正在发送帧的CAN XL节点。
(6)至少一个CAN XL节点正在以不是预期帧格式的格式(例如,正常帧、扩展帧、远程帧或灵活数据帧)发送帧。需要确定正在发送帧的CAN XL节点。
(7)CAN XL节点干扰总线,这导致帧发送失败。需要确定正在干扰总线的CAN XL节点。
(8)在系统分析的情况下,在有或没有可用的CAN数据库规范的情况下,需要从CANXL系统获取帧发送信息,并且需要用CAN XL节点来确定哪些CAN标识符用于数据帧发送。
因此,分接(tapping)和/或监控相关联的RXD信号用于进一步分析可以是有益的。
通过定义,CAN XL协议支持CAN Classic数据帧格式经典基本帧(CBFF)和经典扩展帧格式(CEFF)、CAN FD数据帧格式FD基本帧格式(FBFF)和FD扩展帧格式(FEFF)以及CANXL帧格式(XLFF)。因此,CAN XL节点可以仅使用带有非对称差分模式的数据帧,也可以使用带有非对称差分模式和对称差分模式的数据帧。
然而,连接在CAN XL节点之间的现有CAN监控设备无法检测CAN XL数据阶段,也无法切换收发器模式。因此,现有的CAN监控设备不能监控CAN XL节点,并因此不能在CAN XL网络上执行诊断功能。监控设备必须同时完成多个CAN XL收发器在不同模式之间的收发器模式切换。现有的CAN XL节点(例如,CAN XL收发器+CAN XL协议控制器)也不便于上述功能。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监控CAN XL节点的监控设备/方法,以便识别和解决CAN XL节点故障。
发明内容
本文的实施例可以支持CAN XL节点,此外还可以支持CAN Classic和CAN FD节点。用于ECU的标准CAN XL组件可以在本文的实施例中使用(例如,在监控设备中)。本文的收发器可以在不同模式之间切换,这取决于从哪个CAN总线接收数据帧,以及将向哪个(哪些)CAN总线转发该帧。本文的实施例可以利用连接在CAN XL组件之间的路由器,该路由器可以跨CAN XL收发器转译和路由收发器模式请求。
根据实施例,一种方法可以包括由包括处理器的设备基于通过CAN XL网络上的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接收数据信号接收到的第一控制器域网络(CAN)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来确定收发器模式,以及响应于确定收发器模式,由设备通过第二接收数据信号向第二收发器路由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
在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确定收发器模式,由设备通过第三接收数据信号向第三收发器路由第三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
请注意,第一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非对称仲裁模式切换到对称数据接收模式的命令。还应注意,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非对称仲裁模式切换到对称数据发送模式的命令。
在实施例中,第一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对称数据接收模式或对称数据发送模式切换到非对称仲裁模式的命令,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对称数据接收模式或对称数据发送模式到非对称仲裁模式的切换。
请注意,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在接收到第一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之后的定义的时间段内发送。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接收数据信号和第二接收数据信号包括双向接收数据信号。请注意,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每个都包括CAN XL收发器。
在各种实施例中,设备的路由器和设备的协议控制器促进消息路由。
在另一实施例中,监控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可操作地耦合到存储器并包括计算机可执行组件的处理器,该计算机可执行组件包括协议控制器和路由器,该协议控制器基于通过CAN XL网络上的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接收数据信号接收到的第一控制器域网络(CAN)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来确定收发器模式,该路由器响应于协议控制器确定收发器模式,通过第二接收数据信号向第二收发器路由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
在实施例中,响应于协议控制器确定收发器模式,路由器可以通过第三接收数据信号向第三收发器路由第三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
请注意,第一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非对称仲裁模式切换到对称数据接收模式的命令。还应注意,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非对称仲裁模式切换到对称数据发送模式的命令。
在实施例中,第一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对称数据接收模式或对称数据发送模式切换到非对称仲裁模式的命令,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对称数据接收模式或对称数据发送模式切换到非对称仲裁模式的命令。
请注意,第一接收数据信号和第二接收数据信号包括双向接收数据信号。
根据实施例,协议控制器包括单个协议控制器,并且其中协议控制器通信耦合到路由器。
在另一实施例中,协议控制器包括协议控制器组,每个协议控制器可通信耦合到监控设备的CAN XL收发器组中的CAN XL收发器。
在又一实施例中,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介质,包括可执行指令,当由处理器执行时,该可执行指令促进操作的执行,包括:基于通过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接收数据信号接收的第一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来确定第一收发器模式,以及响应于确定收发器模式,通过第二接收数据信号向第二收发器路由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
在实施例中,第一接收数据信号和第二接收数据信号包括双向接收数据信号。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每个都包括CAN XL收发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包括CAN XL节点的CAN网络的框图。
图2A和图2B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CAN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框图。
图3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包括CAN XL节点的CAN网络的框图。
图4A-图4C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CAN格式的框图。
图5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包括CAN XL节点的CAN网络的框图。
图6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包括CAN XL节点的CAN网络的框图。
图7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示例性收发器数据阶段检测、模式请求和模式路由的框图。
图8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包括CAN XL节点的CAN网络的框图。
图9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包括CAN XL节点的CAN网络的框图。
图10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用于CAN XL节点监控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文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用于CAN XL节点监控的过程的方框流程图。
图12是其中可以实施本文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示例非限制性计算环境。
图13是其中可以实施本文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示例非限制性网络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来描述本主题公开,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用于指代相同的元素。在以下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主题公开的透彻理解。然而,显而易见的是,本主题公开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在其他情况下,以框图形式示出了众所周知的结构和设备,以便促进描述本主题公开。
本文的实施例支持RCD信号的分接(tapping)和/或监控(例如212、222、232,如稍后更详细讨论的)以用于进一步分析。
现在转向图1,示出了包括CAN XL节点11、12和13(统称为CAN XL节点)的示例非限制性CAN XL网络10。CAN XL节点可以连接到CAN总线14(例如,双线CAN总线)。每个CAN XL节点11、12或13可以包括CAN XL收发器(例如,分别为CAN XL收发器15、16和16)、CAN XL协议控制器(例如,分别为CAN XL协议控制器18、19和20),其可以根据ISO 11898-1促进数据链路层上的协议位流接收和发送,以及主机(例如,分别在微控制器21、22和23上运行的应用软件)。请注意,根据实施例,CAN XL协议控制器不需要包括带有全部标准功能的完全CANXL协议控制器。在这点上,CAN XL协议控制器18、19或20(或250、250a、250b、或250c,如稍后更详细讨论)可以被简化而仅包括仲裁阶段、数据阶段和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生成的检测
根据实施例,本文的CAN XL收发器可以包括差分总线连接并且可以包括至少三种总线模式:(1)非对称模式,(2)差分接收模式,以及(3)差分发送模式。请注意,根据实施例,在给定时刻,仅一个模式可以可操作用于给定CAN XL收发器。
微控制器21、22或23可以连接到相应CAN XL协议控制器18、19、20。根据实施例,CAN XL控制器可以可选地是微控制器(例如,21、22或23)的一部分。每个CAN XL节点11、12和/或13可以在其中包括总线接口电路(例如,分别为CAN XL收发器15、16或17)。
CAN XL节点11、12和/或13可以连接到线性无源CAN总线14。CAN总线可以包括多主串行通信总线,该总线可以包括两条物理线:CAN_H和CAN_L,它们可以连接到每个CAN节点的相应端子。CAN XL网络10中的所有CAN节点(例如ECU)都可以连接到这两条线上。
CAN XL协议可以利用带有逻辑值0和1的串行位流,在仲裁阶段期间也称为显性和隐性位,在数据阶段为逻辑0/1,其构成CAN XL帧和/或通过CAN总线14传输的其他协议符号。在这点上,相应协议控制器和收发器RXD/TXD信号处置带有逻辑值0和1的数据位流。然而,在CAN总线14上,由模拟电压,或者与逻辑值相关联的状态(对于仲裁阶段被称为显性/隐性,对于数据阶段被称为逻辑0/1)来表示。
所有CAN XL节点11、12和13都能够相互传输数据帧。CAN XL协议控制器18、19和20可以促进CAN帧和错误事件的接收和/或发送。从CAN XL协议控制器18、19或20发送的位值0和1可以在每个CAN XL节点中的CAN XL收发器15、16和/或17中被转换成CAN总线14上的四个电压电平(例如,仲裁阶段中的隐性和显性状态以及逻辑0/1)。在这点上,隐性状态是由通过总线传输的隐性数据引起的,而显性状态是由通过总线传输的显性数据引起的。这些状态涉及CAN总线14上的两个电压范围。逻辑总线0状态由总线上传输的逻辑0数据引起,逻辑1状态由总线上传输的逻辑1数据引起。这些状态涉及CAN总线14上的另外两个电压范围。对于接收,可以发生相反的情况:CAN XL收发器15、16和/或17可以将CAN总线14上的四个电压电平转换成合适的电平逻辑0/1,并去往CAN XL协议控制器18、19和/或20。
在仲裁阶段期间,所有CAN XL节点可以包括CAN_H和CAN_L总线上的线与连接。在这点上,通过分别连接所有CAN_H线和所有CAN_L线,所有CAN节点可以直接地彼此连接。每个CAN XL节点11、12和/或13可以驱动CAN总线14进入一系列隐性/显性状态或逻辑0/1状态,从而使能多主通信网络。CAN协议数据链路层可以定义如何执行网络的多主共享(例如,根据冲突检测多址(CDMA)操作)。
除了其他目的之外,可以使用CAN数据库来将CAN帧标识符关联到每个CAN XL节点。CAN数据库可用作在每个CAN XL节点中的帧发送和接收的实施的基础,以及用于通过连接可选的CAN分析工具的CAN XL节点的通信或运行时操作的分析。CAN数据库可以包括查找表。在这点上,可以输入标识符,并且获得CAN XL节点名称作为结果。CAN XL标识符可以包括唯一的特性,因为它指向特定的CAN XL节点,该节点是某个帧的发送器或接收器。其他CAN XL协议项(例如,帧开始(SOF)、确认(ACK)、错误标志(EF)、过载标志(OF))并不唯一地与特定CAN XL节点相关联,因为它们对于所有CAN XL节点有意地相同,因为这些事件没有包括的标识符。上述内容使得CAN XL数据库仅在包括标识符的错误事件发生时有用,并且该标识符存在于数据库中。此外,CAN XL数据库通常意味着任何给定的标识符仅与作为变送器的一个CAN XL节点相关联。
CAN XL节点11、12和/或13的CAN总线14互连对应于在仲裁阶段期间的“线与”机制。隐性位(如逻辑1)可以被显性位(如逻辑0)覆盖。在隐性状态下,任何一个或多个CAN XL节点的显性位都可以导致总线处于显性状态。只要没有CAN XL节点发送显性位,CAN总线14将处于隐性状态。
只有提供最高差分总线电压的CAN XL节点是显性化CAN总线电压(Vdiff)的CANXL节点。根据ISO 11898-2,这是CAN总线物理层的预期功能。在某些协议事件期间,一个以上的CAN总线14可以驱动CAN总线进入显性状态(例如,对于SOF,是在仲裁字段期间标识符的显性位、ACK、错误标志、过载标志)。当一个以上的CAN XL节点正在同时发送显性状态时,不能总是为每个CAN XL节点分别确定其是发送显性数据还是隐性数据。通过分析总线电压Vdiff,这可以分别导致总线上的显性状态和隐性状态,因为所有CAN节点都经由CAN总线直接彼此连接。如果来自每个CAN XL节点的显性状态输出电压彼此接近,使得它们不能被可靠地区分,则确定这一点可能更加困难。这在ECU的CAN通信中不是问题,但增加了高级CAN网络分析的难度。
然而,如果关于第一CAN节点XL或第二CAN节点XL 12(或两者)是否实际上将CAN总线14驱动到显性状态的分析,确定CAN总线14上的电压可能是困难的。实现一种适用于所有CAN总线、所有车辆(包括所有变量,如收发器品牌、年限、温度等)的方法可能更加困难,因为允许显性状态输出电压以1∶2(+1.5V到+3.0V)的因子变化,并且可能存在这样的电压分布,其中少数ECU具有比相同CAN总线14上的其他ECU更小的Vdiff驱动能力。
此外,分析每个CAN XL节点驱动到CAN总线14中的电流的同时在同一位时间发送显性数据可能是困难的,因为原则上,强制电流的只有具有最高Vdiff驱动能力的CAN节点。替代地,通常实际上强制可靠地测量电流流出收发器CAN_H,通过终端组件、CAN线的阻抗,并流回CAN XL收发器的CAN_L线的只有具有最高Vdiff的CAN节点。
如果需要分析例如是第一CAN XL节点(例如CAN XL节点11)还是第二CAN XL节点(例如CAN XL节点12)(或两者)实际上将CAN总线14驱动到显性状态,则不能通过测量流向/来自CAN XL收发器15或16和CAN总线的电流来可靠地确定这一点。
图2示出了用于CAN Classic+CAN FD(ECU 260,图2A)和CAN XL(ECU 270,图2B)的CAN ECU的内部结构。ECU 260可以包括主机(例如微控制器)265、CAN协议控制器264和CAN收发器266。
在CAN Classic+CAN FD ECU 260中,用于数字接收数据的RXD(接收数据)引脚是单向的。而在CAN XL中,RXD引脚是双向的,因此需要CAN XL协议控制器274来控制CAN XL收发器276的模式切换。为了操作CAN XL节点,因此需要CAN XL协议控制器274和CAN XL收发器276。请注意,根据实施例,CAN XL收发器上的每个接收(例如,RXD)信号或电子线连接可以:(a)在接收时从收发器向协议控制器传送数据位流;以及(b)向收发器传送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例如,这是一个短持续时间消息,其中信号的方向暂时地被改变)
图3示出了通信耦合到CAN XL节点11、12和13的监控设备200,用于CAN XL节点的监控。请注意,图3示出了非切换收发器模式,该模式可以包括正常的RXD数据方向,但还请注意,监控设备200支持双向RXD。
监控设备200可以位于受监控的CAN XL节点11、12和/或13之间。监控设备200可以包括标准的CAN XL收发器210、220和/或230,以及符合CAN XL物理层标准的协议控制器250。根据示例,在从CAN XL节点11接收到CAN XL帧时,所有收发器(例如,CAN XL收发器210、220和/或230)在CAN XL数据阶段期间同时切换模式。在CAN XL数据阶段期间,CAN XL收发器210、220和/或230可以切换到不同的模式。从其接收CAN XL帧的CAN总线31、32和/或33上的收发器(例如,一次一个收发器)是唯一被切换到对称接收的收发器,因为它正在CAN总线31上接收帧。由于剩余的收发器向CAN总线32和33发送相同的帧,所以帧将被发送到的剩余的CAN XL收发器(在本示例中为220和230)切换到对称发送。收发器切换请求可以根据CAN XL数据链路层标准来在协议控制器250中生成,并且可以在RXD信号上以相反方向发送,如图3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文中,路由器240仅在CAN XL收发器之间路由收发器模式消息(例如,不路由有效载荷数据位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有效载荷数据位流可以由附加/补充路由设备(未示出)来路由,并且不需要在本文的CAN XL收发器与路由器240之间进行TXD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路由器240可以通过TXD连接路由有效载荷数据位流和信号。在这点上,TXD信号214、224和/或234可以连接在相应的CAN XL收发器与路由器240之间。
请注意,本文所描述的监控设备200、路由器240、协议控制器250和/或其他组件可以包括处理器和/或存储器。根据实施例,路由器240和/或协议控制器250可以包括计算机可执行组件。在其他实施例中,路由器240和/或协议控制器250可以包括监控设备200的物理组件。
首先,路由器240可以接收模式切换消息461,并将模式切换消息461路由到CAN XL收发器210,以便将CAN XL收发器210切换到对称接收。接下来,路由器240可以接收模式切换消息461,用模式切换消息458替换模式切换消息461,并将模式切换消息458路由到CANXL收发器220和230,以便将CAN XL收发器220和230切换到对称发送。请注意,显性数据的转发和动作的监控可以与模式切换消息路由同时发生。还请注意,数据阶段逻辑0/1数据位可以由监控设备200转发。
根据实施例,在数据阶段期间,数据可以是逻辑0/1。在仲裁阶段,数据可以是显性或隐性的。
图4示出了各种格式的数据帧的差分总线电压。例如,图4A描绘了CAN Classic100,图4B描绘了CAN FD 110,并且图4C描绘了CAN XL 120。
根据实施例,CAN XL帧可以被发送(例如,通过CAN总线31上的CAN XL节点11)并由监控设备200的CAN XL收发器210接收。在仲裁阶段121和123期间,显性数据可以从CAN XL收发器210转发到220和230,并且还可以转发到CAN XL节点12和13。
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即在124期间,监控设备200可以检测到监控设备200本身正在向其转发数据阶段的总线上的数据阶段的开始。例如,CAN XL收发器220可以在将帧从CAN总线31转发到CAN总线32时检测数据阶段。这是不希望的,因为这可能导致所有CAN XL收发器210、220和/或230最终切换到CAN总线31、32和/或33上的对称发送模式。这将违反在数据阶段期间独占总线发送访问的原则,并且包括CAN XL节点11、12和13的系统将不能正确地发送信息。以下是对上述潜在问题的两种示例性解决方案:
(1)一旦通过来自路由器240的消息将CAN XL收发器220和230切换到对称发送模式并且当前正在总线32、33上发送数据阶段时,路由器240将忽略来自CAN XL收发器220和230的RXD信号数据。
(2)路由器240在任何给定时间仅允许一个模式请求通过它,并且在第一请求仍然有效时,阻止另外的请求。
在仲裁阶段,发送数据位流信号TXD(发送)和总线电压的相关性是已知的。例如,TXD=1产生零总线电压(隐性),并且TXD=0产生正总线电压(显性)。
根据实施例,当协议控制器250没有检测到CAN XL数据阶段时,监控设备200的所有CAN XL收发器210、220和/或230可以以非对称模式操作。
根据实施例,收发器模式的路由在CAN XL收发器210、220和230之间执行。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并且如图5所示,路由器240可以连接在CAN XL收发器210、220和/或230与协议控制器250之间。请注意,根据实施例,本文可以使用标准的CAN XL收发器和CAN XL协议控制器。然而,这种CAN XL收发器互连,以便操作包括多个CAN XL收发器的监控设备200。在图5和图6中,本文描绘了监控设备200中/外和/或内控制收发器模式的消息的路由。根据示例,CAN XL收发器210可以在CAN总线31上从CAN XL节点11接收CAN XL数据帧。在RXD信号上,位流1/0被路由器240接收并转发到协议控制器250。协议控制器250和收发器RXD/TXD信号可以处置带有逻辑值0和1的数据位流。然而,在CAN总线(例如,CAN总线31、32和/或33)上,与逻辑值相关联的状态可以包括对于仲裁阶段的显性或隐性,以及对于数据阶段的逻辑0/1。
如图4C所描绘,在仲裁阶段121接近结束时,(例如,包括路由器240的监控设备200的)协议控制器250已经通过从RXD信号接收的帧控制字段中的帧格式位将帧识别为CAN XL帧。在图5中,当数据阶段122即将开始时,协议控制器250可以暂时地反转RXD信号的数据方向,并从协议控制器向路由器240发出控制消息461。
路由器240可以首先将控制消息461识别为与从仲裁到数据接收的切换相关联。路由器240可以确定该帧源自RXD信号212、222或232中的哪一个(在本示例中是RXD信号212)。路由器240可以通过将RXD信号212、222和/或232分接(例如,借助于电信号,经由光路径、射频路径或其他电磁路径,或其他合适的电通信)来完成前述以用于信号分析。在这点上,经由每个CAN XL节点的CAN总线发送的任何数据可以由监控设备200以非侵入的方式监控。因此,CAN XL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时序保持不受影响,并且CAN XL节点共享所有事件(发送的隐性和显性位),就像CAN XL节点仍然经由单个CAN总线彼此直接连接一样。这适用于所有可能的事件,包括CAN XL协议中定义的事件之外的事件。因此,通过CAN总线将数据路由到CAN XL节点的情况下,监控设备200不会以CAN XL节点的行为改变的方式影响CAN网络——CAN XL节点将如同它们连接到单个CAN总线一样工作。
根据实施例,路由器240可以确定哪个CAN XL节点赢得仲裁,并且通过监控在标识符字段之后正在接收的显性位来继续数据帧的剩余字段。在该示例中,路由器240接下来可以将消息461(例如,未改变的)转发给CAN XL收发器210。路由器240接下来可以将控制消息461识别为与从仲裁到数据接收的切换相关联。在这点上,路由器240可以确定该帧源自哪个RXD信号(本示例中是RXD信号212)。路由器240然后可以用消息458替换消息461。根据实施例,消息458可以与从仲裁到数据发送的切换相关联。然后,路由器240可以将消息458转发给剩余的收发器(例如,本示例中的220和230)。
如图4C所描绘,在接近数据阶段122结束时,协议控制器250已经通过从RXD信号212接收的位识别了数据阶段的结束。在图6中,在仲裁阶段123将要开始时,协议控制器250可以再次临时反转RXD信号212的数据方向,并且从协议控制器250向路由器240发出控制消息459。
路由器240可以首先将控制消息459识别为与切换到仲裁相关联。路由器240可以确定该帧源自RXD信号212、222或232中的哪一个(例如,在本示例中是RXD信号212)。在本示例中,路由器240然后可以将消息459(例如,未改变的)转发给CAN XL收发器210。路由器240接下来可以将控制消息459识别为与切换到仲裁相关联。在这点上,路由器240可以确定该帧源自RXD信号212、222或232中的哪一个。然后,路由器240可以将消息459转发给剩余的收发器(例如,本示例中的CAN XL收发器220和230)。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文为描绘),在从阶段121到122的转换中,可以有一个用于切换到对称数据接收的消息461被转发到所有CAN XL收发器210、220、230,而另一消息458仅被转发到剩余的CAN XL收发器220、230,用于切换到对称数据发送。
图7示出了示例性收发器数据相位检测、模式请求和模式路由(例如,用于通过消息461、458、459切换的CAN XL收发器210、220、230)。根据实施例,路由器240可以包括根据所有RXD信号(例如,212、222和232)操作的路由机制。在实施例中,在数据阶段122期间,路由器240可以仅锁存和路由仲裁阶段121所源自的212、222或232中的单个RXD信号。
图8示出了监控设备200和待监控的三个CAN XL节点11、12和13的图。本文参考图8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例如消息路由和收发器模式切换方面不同于参考图5和6所描述的实施例。
根据实施例,单独的协议控制器250a、250b和250c可以分别直接连接到每个RXD信号212、222和232(例如,用于所述RXD信号的信号线)。每对收发器和协议控制器(例如,CANXL收发器210和协议控制器250a、CAN XL收发器220和协议控制器250b以及CAN XL收发器230和协议控制器250c)可以类似关于图2B所示的CAN XL ECU 270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路由器240连接到所有RXD信号212、222和232,并且不直接互连所述RXD信号。
根据另一实施例,当路由器240在任何RXD信号212、222或232上接收到消息461时,路由器240可以用消息458替换该消息,并将消息458转发给其他收发器。在这点上,原始消息461不通过路由器240路由。路由器240可以包括防阻止功能,使得它不会将消息458路由回RXD信号,来自该RXD信号的发起消息461在一帧内。在这点上,可以在已经接收到消息459之后释放防阻止。本实施例能够大规模重用标准的CAN XL组件,同时简化路由器240。在本实施例中,路由器240仅需要检测消息461并用消息458替换它。在这点上,消息459可以被忽略,因为它已经被210、220、230、250a、250b和250c处置。根据实施例,协议控制器250a、250b、250c可以被配置为不发送数据帧,而是仅接收帧并发出控制消息461和459(不是消息458)。例如,250a、250b、250c的配置可以用于发送未连接到CAN XL收发器210、220和/或230的数据信号TXD。
在图9中,并且根据实施例,当数据阶段122将要转换到仲裁阶段123时,路由器240不需要路由消息459,因为消息路由已经由协议控制器250a、250b和/或250c执行。
请注意,虽然CAN XL收发器210、220和230都没有检测到CAN XL数据阶段,但是监控设备200的所有CAN XL收发器210、220和230都可以以非对称模式操作。
根据实施例,路由器240可以包括故障容差,其中在定义的时间段内消息461之后没有消息459。在这点上,如果在定义的时间段内461消息之后没有消息459,则路由器240可以向剩余的收发器发出消息459,用于切换回仲裁模式。根据示例,可以基于例如无差错数据阶段的最大持续时间、数据长度码的配置、填充位的最大计数以及数据阶段中的位总数乘以标称位时间来计算定义的时间段,或者定义的时间段可以包括不同的或附加的时间量。当数据阶段为速率为10Mbit/s且数据长度=2048字节时,超时持续时间可能略小于2ms。例如,帧发送受损时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图10是根据本文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用于CAN XL节点监控的示例性过程1000的流程图。在S201处,监控设备200可以检测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是否正通过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RXD信号发送。在S202处,监控设备200可以识别或确定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在S203处,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例如,消息461)可以被识别为从第一模式到第二模式的切换。在S204处,监控设备200可以用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例如,消息458)来替换消息(例如,消息461)以用于从第一模式到第三模式的切换。在S206处,监控设备200可以通过第二和第三RXD信号向第二和第三收发器路由用于从第一模式到第三模式的切换的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例如,458)。在S206处,监控设备可以将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例如,459)识别为从第二或第三模式到第一模式的切换。在S207处,监控设备200可以通过第二和第三RXD信号向第二和第三收发器路由用于从第二或第三模式到第一模式的切换的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例如,消息459)。请注意,关于过程1000,第一模式可以包括非对称仲裁模式,第二模式可以包括对称数据接收模式,第三模式可以包括对称数据发送模式,尽管可以设想其他组合或顺序。
图11示出了根据本文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用于CAN XL模式路由的过程1100的方框流程图。在1102处,过程1300可以包括由包括处理器的设备基于通过CAN XL网络上的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接收数据信号接收到的第一控制器域网络(CAN)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来确定收发器模式。在过程1104处,过程1100可以包括响应于确定收发器模式,由设备通过第二接收数据信号向第二收发器路由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
为了提供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的附加上下文,图12和以下讨论旨在提供其中可以实施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各种实施例的合适计算环境1200的简要一般描述。虽然以上已经在可以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上运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了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这些实施例也可以结合其他程序模块和/或作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施。
通常,程序模块包括例程、程序、组件、数据结构等,它们执行特定的任务或实施特定的抽象数据类型。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各种方法可以用其他计算机系统配置来实践,其他计算机系统配置包括单处理器或多处理器计算机系统、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物联网(IoT)设备、分布式计算系统,以及个人计算机、手持式计算设备、基于微处理器的或可编程的消费电子产品等,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可操作地耦合到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设备。
本文的实施例的图示实施例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施,其中某些任务由通过通信网络链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执行。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器存储设备两者中。
计算设备通常包括各种介质,这些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和/或通信介质,这两个术语在本文中如下彼此不同地使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存储介质,并且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两者、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结合用于诸如计算机可读或机器可读指令、程序模块、结构化数据或非结构化数据等信息的存储的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施。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技术、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蓝光盘(B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固态驱动器或其他固态存储设备、或其他可以用于存储所需信息的有形和/或非暂时性介质。在这点上,术语“有形”或“非暂时性”在本文应用于存储、存储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应被理解为仅排除传播暂时性信号本身作为修饰语,并且不放弃对所有标准存储、存储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权利,这些标准存储、存储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不仅传播暂时性信号本身。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本地或远程计算设备例如经由访问请求、查询或其他数据检索协议来访问,用于关于介质所存储的信息的各种操作。
通信介质通常将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体现在诸如调制数据信号的数据信号中,例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并且包括任何信息递送或传输介质。术语“调制数据信号”或信号指的是具有以在一个或多个信号中对信息进行编码的方式设置或改变的其特性中的一个或多个特性的信号。作为示例而非限制,通信介质包括有线介质,例如有线网络或直接线连接,以及无线介质,例如声学、RF、红外和其他无线介质。
再次参考图12,用于实施本文所描述的各方面的各种实施例的示例环境1200包括计算机1202,计算机1202包括处理单元1204、系统存储器1206和系统总线1208。系统总线1208将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存储器1206的系统组件耦合到处理单元1204。处理单元1204可以是各种商用处理器中的任何一种。双微处理器和其他多处理器架构也可以用作处理单元1204。
系统总线1208可以是几种类型的总线结构中的任何一种,这些总线结构可以进一步互连到存储器总线(具有或不具有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以及使用各种商用总线架构中的任何一种的局部总线。系统存储器1206包括ROM1210和RAM 1212。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可以存储在诸如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EPROM之类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BIOS包含诸如在启动期间帮助在计算机1202内的元件之间传递信息的基本例程。RAM 1212还可以包括高速RAM,例如用于缓存数据的静态RAM。
计算机1202还包括内部硬盘驱动器(HDD)1214(例如,EIDE、SATA)、一个或多个外部存储设备1216(例如,磁软盘驱动(FDD)1216、记忆棒或闪存驱动器读取器、存储卡读取器等)和光盘驱动1220(例如,其可以从CD-ROM盘、DVD、BD等读取或写入)。虽然内部HDD 1214被示为位于计算机1202内,但是内部HDD 1214也可以被配置为在合适的机箱(未示出)中供外部使用。附加地,虽然在环境1000中未示出,但是除了HDD 1214之外,或者代替HDD 1214,可以使用固态驱动(SSD)。HDD 1214、外部存储设备1216和光盘驱动1220可以分别通过HDD接口1224、外部存储接口1226和光盘驱动接口1028连接到系统总线1208。用于外部驱动实施的接口1224可以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SB)和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1394接口技术中的至少一种或两种。其他外部驱动连接技术也在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考虑范围内。
驱动及其相关联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提供了数据、数据结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等的非易失性存储。对于计算机1202,驱动和存储介质以合适的数字格式容纳任何数据的存储。尽管以上对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描述涉及各种类型的存储设备,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计算机可读的其他类型的存储介质,无论是目前存在的还是将来开发的,也可以在示例操作环境中使用,并且此外,任何这样的存储介质可以包含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方法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许多程序模块可以存储在驱动和RAM 1212中,包括操作系统1230、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1232、其他程序模块1234和程序数据1236。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模块和/或数据的全部或部分也可以缓存在RAM 1212中。本文所描述的系统和方法可以利用各种商用操作系统或操作系统的组合来实施。
计算机1202可以可选地包括仿真技术。例如,管理程序(未示出)或其他中介可以仿真操作系统1230的硬件环境,并且仿真的硬件可以可选地不同于图12所示的硬件。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操作系统1230可以包括在计算机1202上托管的多个虚拟机中的一个虚拟机(VM)。此外,操作系统1230可以提供运行时环境,例如Java运行时环境或.NET框架,用于应用程序1232。运行时环境是一致的执行环境,其允许应用1232在包括该运行时环境的任何操作系统上运行。类似地,操作系统1230可以支持容器,并且应用1232可以是容器的形式,其是轻量级的、独立的、可执行的软件包,包括例如代码、运行时、系统工具、系统库和应用的设置。
此外,计算机1202可以启用安全模块,诸如可信任处理模块(TPM)。例如,使用TPM,在加载下一个引导组件之前,引导组件按时间散列下一个引导组件,并等待结果与安全值的匹配。该过程可以发生在计算机1202的代码执行栈中的任何层,例如,应用在应用执行级处或操作系统(OS)内核级处,从而实现任何代码执行级处的安全性。
用户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有线/无线输入设备,例如键盘1238、触摸屏1240和诸如鼠标1242的定点设备,向计算机1202输入命令和信息。其他输入设备(未示出)可以包括麦克风、红外(IR)遥控、射频(RF)遥控或其他遥控、操纵杆、虚拟现实控制器和/或虚拟现实头戴式耳机、游戏垫、手写笔、图像输入设备(例如,相机)、手势传感器输入设备、视觉运动传感器输入设备、情绪或面部检测设备、生物测定输入设备(例如,指纹或虹膜扫描仪)等。这些和其他输入设备通常通过输入设备接口1244连接到处理单元1204,输入设备接口1244可以耦合到系统总线1208,但是也可以通过其他接口(例如并行端口、IEEE 1394串行端口、游戏端口、USB端口、IR接口、
Figure BDA0003649315240000181
接口等)连接。
监控器1246或其他类型的显示设备也可以经由接口,如视频适配器1248连接到系统总线1208。除了监控器1246,计算机通常包括其他外围输出设备(未示出),如扬声器、打印机等。
计算机1202可以使用经由有线和/或无线通信到一个或多个远程计算机(诸如远程计算机1250)的逻辑连接在网络环境中操作。远程计算机1250可以是工作站、服务器计算机、路由器、个人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基于微处理器的娱乐设备、对等设备或其他常见的网络节点,并且通常包括关于计算机1202所描述的许多或所有元件,尽管为了简洁起见,仅示出了存储器/存储设备1252。所描绘的逻辑连接包括到局域网(LAN)1254和/或更大的网络,例如广域网(WAN)1256的有线/无线连接。这种LAN和WAN网络环境在办公室和公司中很常见,并且便于企业范围的计算机网络,例如内部网,所有这些都可以连接到全球通信网络,例如互联网。
当在LAN网络环境中使用时,计算机1202可以通过有线和/或无线通信网络接口或适配器1258连接到局域网1254。适配器1258可以促进到LAN 1254的有线或无线通信,LAN1254还可以包括部署在其上的无线接入点(AP),用于以无线模式与适配器1258通信。
当在WAN网络环境中使用时,计算机1202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器1260,或者可以经由用于在WAN 1256上建立通信的其他手段,例如通过互联网,连接到WAN 1256上的通信服务器。可以是内部或外部的有线或无线设备的调制解调器1260可以经由输入设备接口1244连接到系统总线1208。在网络环境中,关于计算机1202或其部分所描绘的程序模块可以存储在远程存储器/存储设备1252中。将会理解,所示的网络连接是示例,并且可以使用在计算机之间建立通信链路的其他手段。
当在LAN或WAN网络环境中使用时,除了或代替如上所描述的外部存储设备1216,计算机1202可以访问云存储系统或其他基于网络的存储系统。通常,计算机1202和云存储系统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LAN 1254或WAN 1256建立,例如分别通过适配器1258或调制解调器1260。在将计算机1202连接到相关联的云存储系统时,外部存储接口1226可以在适配器1258和/或调制解调器1260的帮助下管理由云存储系统提供的存储,如同它管理其他类型的外部存储一样。例如,外部存储接口1226可以被配置为提供对云存储源的访问,如同这些源被物理地连接到计算机1202一样。
计算机1202可以可操作地与可操作地布置在无线通信中的任何无线设备或实体通信,例如,打印机、扫描仪、台式和/或便携式计算机、便携式数据助理、通信卫星、与无线可检测标签相关联的任何设备或位置(例如,电话亭、报摊、货架等),以及电话。这可以包括无线保真(Wi-Fi)和
Figure BDA0003649315240000191
无线技术。因此,通信可以是与传统网络一样的预定义的结构,或者仅仅是至少两个设备之间的专设通信。
现在参考图13,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的计算环境1300的示意框图。系统1300包括一个或多个客户端1302(例如,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相机、PDA)。客户端1302可以是硬件和/或软件(例如,线程、进程、计算设备)。例如,客户端1302可以通过采用该规范来容纳cookie和/或相关联的上下文信息。
系统130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器1304。服务器1304也可以是硬件或硬件结合软件(例如,线程、进程、计算设备)。例如,服务器1304可以容纳线程以通过采用本公开的各方面来执行媒体项的转换。客户端1302与服务器1304之间的一种可能的通信可以是适于在两个或更多个计算机进程之间传输的数据包的形式,其中数据包可以包括经编码的分析的头部空间和/或输入。例如,数据包可以包括cookie和/或相关联的上下文信息。系统1300包括通信框架1306(例如,诸如互联网之类的全球通信网络),该通信框架1306可以用于促进客户端1302与服务器1304之间的通信。
可以经由有线(包括光纤)和/或无线技术来促进通信。客户端1302可操作地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客户端数据存储1308,客户端数据存储1308可以用于将信息(例如,cookie和/或相关联的上下文信息)本地存储到客户端1302。类似地,服务器1304可操作地连接到可以用于将信息本地存储到服务器1304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数据存储1310。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客户端1302可以向服务器1304传递经编码的文件(例如,经编码的媒体项目)。服务器1304可以存储文件、对文件进行解码或者将文件发送到另一个客户端1302。请注意,根据本公开,客户端1302也可以将未压缩的文件传递到服务器1304,并且服务器1304可以压缩该文件和/或转换该文件。同样,服务器1304可以对信息进行编码,并经由通信框架1306将信息发送给一个或多个客户端1302。
本公开的所示方面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施,其中某些任务由通过通信网络链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器存储设备两者中。
以上描述包括各种实施例的非限制性示例。当然,不可能为了描述所公开的主题而描述组件或方法的每一种可能的组合,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各种实施例的进一步组合和置换是可能的。所公开的主题旨在涵盖所有这些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变更、修改和变化。
关于由上述组件、设备、电路、系统等执行的各种功能,除非另有指明,用于描述这些组件的术语(包括对“部件”的引用)旨在也包括执行所描述的组件的特定功能(例如,功能等同物)的任何结构,即使在结构上不等同于所公开的结构。此外,虽然所公开的主题的特定特征可能仅关于若干实施方式之一而公开,但是这种特征可以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相结合,这对于任何给定或特定的应用来说可能是期望的和有利的。
本文使用的术语“示例性的”和/或“说明性的”意旨用作示例、实例或说明。为了避免疑问,本文所公开的主题不限于这些示例。此外,本文所描述为“示例性”和/或“说明性”的任何方面或设计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他方面或设计更优选或更有利,也不意味着排除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等同结构和技术。此外,就在具体实施方式或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具有”、“包含”和其他类似词语而言,这些术语旨在以类似于作为开放式过渡词的术语“包括”的方式被包括在内,而不排除任何附加或其他元素。
本文使用的术语“或”意在表示包含性的“或”,而不是排他性的“或”例如,短语“A或B”旨在包括A、B以及A和B两者的实例。附加地,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量词“一”和“一个”通常应被解释为表示“一个或多个”,除非另有说明或从上下文中清楚地指向单数形式。
本文使用的术语“集合”不包括空集,即其中没有元素的集合。因此,本主题公开中的“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元素或实体。同样,这里使用的术语“组”是指一个或多个实体的集合。
本文提供的对本主题公开的图示实施例的描述,包括摘要中描述的内容,并不旨在穷举或将所公开的实施例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虽然为了说明的目的本文描述了具体的实施例和示例,但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的,在这些实施例和示例的范围内考虑的各种修改是可能的。在这点上,虽然本文已经结合各种实施例和相对应的附图描述了主题,但是应当理解,在适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其他类似的实施例,或者在不背离所公开的主体的情况下,可以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改和添加,以执行所公开主题的相同、类似、替代或替代功能。因此,所公开的主题不应该限于本文所描述的任何单个实施例,而是应根据以下所附权利要求的广度和范围来解释。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由以下条款的主题提供:
1.一种方法,包括:由包括处理器的设备基于通过CAN XL网络上的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接收数据信号接收到的第一控制器域网络(CAN)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来确定收发器模式;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收发器模式,由所述设备通过第二接收数据信号向第二收发器路由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
2.如任一前述条款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收发器模式,由所述设备通过第三接收数据信号向第三收发器路由第三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
3.如任一前述条款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非对称仲裁模式切换到对称数据接收模式的命令。
4.如任一前述条款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非对称仲裁模式切换到对称数据发送模式的命令。
5.如任一前述条款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对称数据接收模式或对称数据发送模式切换到非对称仲裁模式的命令,并且所述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所述对称数据接收模式或所述对称数据发送模式切换到所述非对称仲裁模式的所述命令。
6.如任一前述条款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之后的定义的时间段内发送。
7.如任一前述条款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接收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二接收数据信号包括双向接收数据信号。
8.如任一前述条款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每个都包括CAN XL收发器。
9.如任一前述条款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设备的路由器和所述设备的协议控制器促进消息路由。
10.如上述条款1所述的方法,以及上述条款2-9的组合的任意集合。
11.一种监控设备,包括:
存储器;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存储器并且包括计算机可执行组件,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组件包括:
协议控制器,所述协议控制器基于通过CAN XL网络上的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接收数据信号接收到的第一控制器域网络(CAN)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来确定收发器模式;以及
路由器,所述路由器响应于所述协议控制器确定所述收发器模式,通过第二接收数据信号向第二收发器路由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
12.如任一前述条款所述的监控设备,其中,响应于所述协议控制器确定所述收发器模式,所述路由器通过第三接收数据信号向第三收发器路由第三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
13.如任一前述条款所述的监控设备,其中,所述第一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非对称仲裁模式切换到对称数据接收模式的命令。
14.如任一前述条款所述的监控设备,其中,所述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非对称仲裁模式切换到对称数据发送模式的命令。
15.如任一前述条款所述的监控设备,其中,所述第一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对称数据接收模式或对称数据发送模式切换到非对称仲裁模式的命令,并且所述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所述对称数据接收模式或所述对称数据发送模式切换到所述非对称仲裁模式的所述命令。
16.如任一前述条款所述的监控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接收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二接收数据信号包括双向接收数据信号。
17.如任一前述条款所述的监控设备,其中,所述协议控制器包括单个协议控制器,并且其中所述协议控制器通信耦合到所述路由器。
18.如任一前述条款所述的监控设备,其中,所述协议控制器包括协议控制器组,每个协议控制器通信耦合到所述监控设备的CAN XL收发器组的CAN XL收发器。
19.如上述条款1所述的监控设备,以及上述条款12-18的组合的任意集合。
20.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介质,包括可执行指令,当由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可执行指令促进操作的执行,包括:
基于通过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接收数据信号接收到的第一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来确定第一收发器模式;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收发器模式,通过第二接收数据信号向第二收发器路由第二CAN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
21.如任一前述条款所述的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介质,其中,所述第一接收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二接收数据信号包括双向接收数据信号。
22.如任一前述条款所述的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介质,其中,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每个都包括CAN XL收发器。
23.如上述条款20所述的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介质,以及上述条款21-22的组合的任意集合。

Claims (20)

1.一种方法,包括:
由包括处理器的设备基于通过控制器域网络(CAN)XL网络上的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接收数据信号接收到的第一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来确定收发器模式;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收发器模式,由所述设备通过第二接收数据信号向第二收发器路由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每个都包括CAN XL收发器,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之后的定义的时间段内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收发器模式,由所述设备通过第三接收数据信号向第三收发器路由第三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非对称仲裁模式切换到对称数据接收模式的命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非对称仲裁模式切换到对称数据发送模式的命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对称数据接收模式或对称数据发送模式切换到非对称仲裁模式的命令,并且所述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所述对称数据接收模式或所述对称数据发送模式切换到所述非对称仲裁模式的所述命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接收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二接收数据信号包括双向接收数据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设备的路由器和所述设备的协议控制器促进消息路由。
8.一种监控设备,包括:
存储器;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存储器并且包括计算机可执行组件,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组件包括:
协议控制器,所述协议控制器基于通过控制器域网络(CAN)XL网络上的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接收数据信号接收到的第一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来确定收发器模式;以及
路由器,所述路由器响应于所述协议控制器确定所述收发器模式,通过第二接收数据信号向第二收发器路由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每个都包括CAN XL收发器。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之后的定义的时间段内发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监控设备,其中,响应于所述协议控制器确定所述收发器模式,所述路由器通过第三接收数据信号向第三收发器路由第三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监控设备,其中,所述第一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非对称仲裁模式切换到对称数据接收模式的命令。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监控设备,其中,所述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非对称仲裁模式切换到对称数据发送模式的命令。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监控设备,其中,所述第一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对称数据接收模式或对称数据发送模式切换到非对称仲裁模式的命令,并且所述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所述对称数据接收模式或所述对称数据发送模式切换到所述非对称仲裁模式的所述命令。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监控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接收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二接收数据信号包括双向接收数据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监控设备,其中,所述协议控制器包括单个协议控制器,并且其中,所述协议控制器通信耦合到所述路由器。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监控设备,其中,所述协议控制器包括协议控制器组,每个协议控制器通信耦合到所述监控设备的收发器组的收发器。
16.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介质,包括可执行指令,当由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可执行指令促进操作的执行,包括:
基于通过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接收数据信号接收到的第一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来确定第一收发器模式;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收发器模式,通过第二接收数据信号向第二收发器路由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每个都包括CAN XL收发器,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之后的定义的时间段内发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介质,其中,所述第一接收数据信号和所述第二接收数据信号包括双向接收数据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介质,其中,所述操作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收发器模式,通过第三接收数据信号向第三收发器路由第三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介质,其中,所述第一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非对称仲裁模式切换到对称数据接收模式或对称数据发送模式的命令。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介质,其中,所述第一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对称数据接收模式或对称数据发送模式切换到非对称仲裁模式的命令,并且所述第二CAN XL收发器模式切换消息包括从所述对称数据接收模式或所述对称数据发送模式切换到所述非对称仲裁模式的所述命令。
CN202210544413.0A 2021-05-19 2022-05-18 监控控制器域网络(can)xl节点 Pending CN1154418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324,779 2021-05-19
US17/324,779 US11991022B2 (en) 2021-05-19 2021-05-19 Monitoring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XL nod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41892A true CN115441892A (zh) 2022-12-06

Family

ID=81877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44413.0A Pending CN115441892A (zh) 2021-05-19 2022-05-18 监控控制器域网络(can)xl节点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91022B2 (zh)
EP (1) EP4092970A1 (zh)
CN (1) CN115441892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136965A1 (en) * 2018-10-29 2020-04-30 Ten-D Energies, Inc. Robustness enhancing router for controller area networks
CN112019413A (zh) * 2019-05-29 2020-12-01 恩智浦有限公司 控制器局域网收发器
CN112180775A (zh) * 2019-07-02 2021-01-05 恩智浦有限公司 Can总线上的冲突检测
DE102019213783A1 (de) * 2019-09-11 2021-03-11 Robert Bosch Gmbh Teilnehmerstation für ein serielles Bu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Kommunikation in einem seriellen Bus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67192B2 (en) 2018-03-21 2020-02-18 Nxp B.V.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AN device
DE102018221680A1 (de) 2018-12-13 2020-06-18 Robert Bosch Gmbh Einrichtung für eine Teilnehmerstation eines seriellen Bussystems und Verfahren zur Kommunikation in einem seriellen Bussystem
DE102018221681A1 (de) 2018-12-13 2020-06-18 Robert Bosch Gmbh Teilnehmerstation für ein serielles Bu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Kommunikation in einem seriellen Bussystem
EP3691197B1 (en) 2019-01-31 2021-12-29 Nxp B.V. Bus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bus device
EP3700137B1 (en) 2019-02-22 2023-08-02 Volvo Car Corporation Monitoring can nodes
EP3855683A1 (en) * 2020-01-21 2021-07-28 Nxp B.V.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ontroller and transceiver
EP3917087B1 (en) * 2020-05-26 2023-04-19 Nxp B.V. Controller and transceiv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136965A1 (en) * 2018-10-29 2020-04-30 Ten-D Energies, Inc. Robustness enhancing router for controller area networks
CN112019413A (zh) * 2019-05-29 2020-12-01 恩智浦有限公司 控制器局域网收发器
CN112180775A (zh) * 2019-07-02 2021-01-05 恩智浦有限公司 Can总线上的冲突检测
DE102019213783A1 (de) * 2019-09-11 2021-03-11 Robert Bosch Gmbh Teilnehmerstation für ein serielles Bu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Kommunikation in einem seriellen Bus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92970A1 (en) 2022-11-23
US11991022B2 (en) 2024-05-21
US20220376947A1 (en) 2022-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23122B1 (ko) 탄성 패브릭 어댑터 - 무접속의 신뢰할 수 있는 데이터그램
WO2012169456A1 (ja) 車両制御装置、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US10659348B2 (en) Holding of a link in an optical interface by a lower level processor until authorization is received from an upper level processor
US8108736B2 (en) Multi-partition computer system, failure handling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for
KR101385910B1 (ko) 노드들 간의 장치 동기 에러 정보
EP4092970A1 (en) Monitoring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xl nodes
CN115378756B (zh) 监控控制器域网络(can)xl节点
KR101612825B1 (ko) Can 컨트롤러, 차량 내부 통신을 위한 게이트웨이 및 그 제어 방법
EP2713537B1 (en) High spee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systems upon error detection
CN110971697B (zh) Redis单实例保护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070654B2 (en) Sockets for shared link applications
CN110601944A (zh) 一种在物联网中运用的can协议通信方法
CN117493248B (zh) Usb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40154910A1 (en) Selective and diverse traffic replication
CN114338265B (zh) 一种基于ttp/c总线的程序下载系统及方法
US1181164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mputing resources
CN115987683B (zh) 区块链网络中节点访问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US7562137B2 (en) Method for validating a remote device
CN118075053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20032612A (ko) 패킷 네트워크 내에서 플러시 요청들을 프로세싱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5412258A (zh) 一种物理层接口验证装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315268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with an adapter
CN114780503A (zh) 信息共享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20154422A (ja) ネットワーク評価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評価システム
Lecklider Data all strung ou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