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35395A -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35395A
CN115435395A CN202211109585.1A CN202211109585A CN115435395A CN 115435395 A CN115435395 A CN 115435395A CN 202211109585 A CN202211109585 A CN 202211109585A CN 115435395 A CN115435395 A CN 115435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air
mode
setting mode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095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城
郑丹平
尹晓金
赵智翀
袁咏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110958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353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35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353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当前运行模式下,根据室内侧环境温度、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和目标温度,确定空调器需要运行的当前设定模式;根据当前设定档位和当前设定模式,确定上风机和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在未接收到使用者的调节指令的情况下,控制上风机和下风机按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并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按确定的实际出风方向出风。该方案,通过调整上下风机的转速和导风板的上下摆动位置,使双风机空调器的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吹出的直吹风避免直击人体面部或胸部,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尤其涉及一种提高舒适性的双风机空调器(如具有上风机和下风机的柜机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双风机空调器,如具有上风机和下风机的柜机空调器。方形柜机空调器的室内机,普遍比圆形柜机空调器的室内机的风量要大,而双风机空调器(如具有上风机和下风机的柜机空调器)的室内机出风口中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的高度,与大部分用户的面部或胸部的高度相当,这会导致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吹出的直吹风会直接吹向人体,导致用户的舒适性体验大打折扣。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以解决双风机空调器的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吹出的直吹风会直接吹向用户的面部或胸部,导致用户的舒适性体验较差的问题,达到通过调整上风机和下风机的转速、以及导风板的上下摆动位置,使双风机空调器的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吹出的直吹风避免直击人体面部或胸部,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舒适性体验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具有上风机和下风机、以及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在所述上风机出风口处设置有上导风板,在所述下风机出风口处设置有下导风板;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风档,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并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以及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需要运行的当前设定模式;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是一个以上设定模式中的一个设定模式;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在未接收到使用者的调节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并控制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按确定的实际出风方向出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一设定模式和第二设定模式;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以及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需要运行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环境温度、且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一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一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一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所述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小于所述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第二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二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二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对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进行确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一设定模式和第二设定模式;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一设定模式或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包括: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并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作为所述上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的乘积值,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与该乘积值之差,作为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和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均包括:沿所述空调器的竖直放置方向,自上向下设置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中任一位置;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包括:将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二位置时所述上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上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并将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二位置时所述下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三设定模式和第四设定模式;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以及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需要运行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换热器管温;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环境温度、且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三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三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三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换热器管温;所述第四设定换热器管温大于所述第三设定换热器管温;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第四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四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对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进行确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三设定模式和第四设定模式;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包括: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并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作为所述上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的乘积值,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与该乘积值之和,作为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和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均包括:沿所述空调器的竖直放置方向,自上向下设置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中任一位置;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包括: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的情况下,将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一位置时所述上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上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并将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二位置时所述下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将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四位置时所述上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上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并将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五位置时所述下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中,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具有上风机和下风机、以及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在所述上风机出风口处设置有上导风板,在所述下风机出风口处设置有下导风板;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风档,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并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以及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需要运行的当前设定模式;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是一个以上设定模式中的一个设定模式;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未接收到使用者的调节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并控制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按确定的实际出风方向出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一设定模式和第二设定模式;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以及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需要运行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环境温度、且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一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一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一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所述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小于所述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第二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二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二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对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进行确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一设定模式和第二设定模式;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一设定模式或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包括: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并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作为所述上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的乘积值,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与该乘积值之差,作为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和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均包括:沿所述空调器的竖直放置方向,自上向下设置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中任一位置;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包括:将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二位置时所述上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上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并将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二位置时所述下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三设定模式和第四设定模式;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以及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需要运行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换热器管温;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环境温度、且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三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三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三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换热器管温;所述第四设定换热器管温大于所述第三设定换热器管温;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第四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四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对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进行确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三设定模式和第四设定模式;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包括: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并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作为所述上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的乘积值,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与该乘积值之和,作为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和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均包括:沿所述空调器的竖直放置方向,自上向下设置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中任一位置;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包括: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的情况下,将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一位置时所述上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上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并将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二位置时所述下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将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四位置时所述上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上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并将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五位置时所述下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与上述装置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以上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上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由此,本发明的方案,通过针对空调器(如双风机空调器),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以及室内侧环境温度和室内侧换热器管温,确定空调器在一个以上设定模式中当前所需运行的具体设定模式,在该具体设定模式下,根据当前设定风档、当前设定风档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以及该具体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确定空调器在该具体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和导风板的导风位置,从而,通过调整上风机和下风机的转速、以及导风板的上下摆动位置,使双风机空调器的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吹出的直吹风避免直击人体面部或胸部,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方法中在制冷模式下根据室内侧环境温度、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和目标温度确定当前设定模式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方法中在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一设定模式或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上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上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方法中在制热模式下根据室内侧环境温度、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和目标温度确定当前设定模式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方法中在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上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上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方法中在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下确定上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双风机空调器(如具有上风机和下风机的柜机空调器)的室内机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具体为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种提高舒适性的双风机空调器(如具有上风机和下风机的柜机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控制逻辑示意图。
结合附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空调器;2-上风机出风口;3-下风机出风口;102-获取单元;104-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些方案中,针对轴流风机导风板,在格栅上设置可动导风板,通过可动导风板将送风导向上或向下;但由于通过该可动导风板只能调整可动导风板,而仅调整导风板的话,不足以让风不直吹用户,所以用户的舒适性体验仍然是打了折扣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具有上风机和下风机、以及上风机出风口2和下风机出风口3。在所述上风机出风口2处设置有上导风板,在所述下风机出风口3处设置有下导风板。具体地,图8为双风机空调器(如具有上风机和下风机的柜机空调器)的室内机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具体为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空调器1(即双风机空调器),具有上风机出风口2和下风机出风口3。上风机出风口2和下风机出风口3沿空调器1的机身放置方向如竖直方向,上下布置在空调器1的室内机机壳上。
在图8所示的空调器1中,每个风机具有n个风档,n为正整数。每个风档对应的运行转速,可以是默认运行转速,也可以是实际运行转速。其中,默认运行转速,是空调器1的任一风机在正常运行模式下的运行转速。实际运行转速,是空调器1的任一风机在提高舒适性运行模式下的运行转速。实际运行转速是空调器1的控制器在提高舒适性运行模式下根据室内侧环境温度和室内侧换热器管温确定室内舒适性需要改善的情况下,确定空调器1在提高舒适性运行模式下需要运行的设定模式,并根据空调器1的当前设定风档、需要运行的设定模式、以及在该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计算得到的运行转速。
在图8所示的空调器1中,每个风机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是可以灵活调节的。具体地,调节每个风机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可以通过调节每个风机出风口的导风板的导风角度来实现。每个风机出风口的导风板的导风角度,可以通过该风机出风口的导风板所处位置来调节,该风机出风口的导风板所处位置,沿空调器1的机身放置方向如竖直方向,自上向下设置有m个位置,m为正整数。例如:m=5时,该风机出风口的导风板所处位置,沿空调器1的机身放置方向如竖直方向,自上向下依次设置有5个位置如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第四位置、第五位置,每个位置对应一个出风角度,如第一位置对应第一向上出风角度如60°,第二位置对应第二向上出风角度如30°,第三位置对应水平出风角度如0°,第四位置对应第二向下出风角度如-30°,第五位置对应第一向下出风角度如-6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10至步骤S150。
在步骤S110处,在所述空调器启动并运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风档,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风档、以及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可以用户通过空调器遥控器或空调器客户端APP输入的,也可以是空调器控制器根据用户习惯和当前季节、当前时间等环节因素自动确定的。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风档,即所述空调器中上风机和下风机的当前设定风档。
在步骤S120处,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并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
在步骤S130处,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以及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需要运行的当前设定模式,以使所述空调器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下按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以及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进行调节。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是一个以上设定模式中的一个设定模式,具体是一个以上设定模式中当前需要运行的一个设定模式,如第一设定模式、第二设定模式、第三设定模式、第四设定模式等多个设定模式中的一个设定模式,用于调节所述空调器的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以及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在步骤S140处,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在步骤S150处,在未接收到使用者的调节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并控制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按确定的实际出风方向出风,以实现对所述空调器的上下风机转速和上下导风板出风方向的调节,可以使双风机出风口(即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吹出的冷风或热风能够在保证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极大可能地避免冷风或热风直吹用户的情况发生,从而提升用户的舒适性体验。其中,使用者的调节指令,是指使用者的干预指令,比如使用者调节当前设定档位、当前出风方向等。当然,若接收到使用者的调节指令,则按使用者的调节指令运行。
图9为一种提高舒适性的双风机空调器(如具有上风机和下风机的柜机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控制逻辑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方案提供的一种提高舒适性的双风机空调器(如具有上风机和下风机的柜机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1、用户开启空调器1,选用空调器1的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使空调器1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运行。
步骤12、空调器1获取空调器1所在环境的温度,如可以通过设置在室内侧的室内侧温度传感器获取空调器1所在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记为室内侧环境温度T内环。空调器1还获取空调器1的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如可以通过设置在室内换热器的盘管上的盘管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内换热器的当前内管温度,记为室内侧换热器管温T内管
进而,空调器1判断室内侧环境温度T内环与室内侧换热器管温T内管与各自设定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如判断室内侧环境温度T内环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环境温度、并判断室内侧换热器管温T内管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换热器管温等,得到判断结果。其中,设定环境温度,为:制冷模式下的第一设定环境温度,制热模式下的第二设定环境温度。设定换热器管温,为:制冷模式下的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或制冷模式下的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制热模式下的第三设定换热器管温或制热模式下的第四设定换热器管温。
步骤13、空调器1根据判断结果,执行不同的设定模式。在不同的设定模式下,对上风机和下风机的转速、以及导风板的上下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使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吹出的冷风或热风,能够在保证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极大可能地避免冷风或热风直吹用户的情况发生,从而提升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的一种提高舒适性的双风机空调器(如具有上风机和下风机的柜机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通过调整上风机和下风机的转速、以及导风板的上下摆动位置,能够让双风机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使双风机出风口(即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吹出的冷风或热风能够在保证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极大可能地避免冷风或热风直吹用户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双风机空调器的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吹出的直吹风避免直击人体面部或胸部,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针对双风机空调器,在不同环境(如空调器1所在环境的室内侧环境温度T内环和空调器1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T内管)下,根据当前用户使用的风档,调整上风机和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同时根据判断当前设定模式(如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来进行对导风板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实现双风机空调器的出风不会直击人体面部和胸部的情况,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一设定模式和第二设定模式。
在步骤S130中,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以及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需要运行的当前设定模式的具体过程,参见以下示例性说明。
下面结合图2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在制冷模式下根据室内侧环境温度、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和目标温度确定当前设定模式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130中在制冷模式下根据室内侧环境温度、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和目标温度确定当前设定模式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50。
步骤S210,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
步骤S220,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环境温度、且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一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一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具体地,在所述第一设定模式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第一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当然,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小于第一设定环境温度,或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小于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则控制所述空调器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下按原运行方式运行。
步骤S230,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一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所述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小于所述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
步骤S240,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第二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二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在所述第二设定模式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第二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当然,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大于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继续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一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
步骤S250,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二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对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进行确定。
下面结合具体的例子,对本发明的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些例子中,制冷模式下,一种提高舒适性的双风机空调器(如具有上风机和下风机的柜机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1、用户使用制冷模式时,当室内侧环境温度T内环≥制冷模式下的第一设定环境温度值如29℃时,室内侧换热器管温T内管≥制冷模式下的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27℃,则空调器执行第一设定模式。
步骤22、当空调器以初始设定温度和第一设定模式下根据用户使用风档(即当前设置风档)调整后的上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持续运行,直至室内侧换热器管温T内管≤20℃,空调器执行第二设定模式。
步骤23、在空调器运行至第二设定模式后,对上风机导风板和下风机导风板的上下摆动位置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一设定模式和第二设定模式。
在步骤S140中,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一设定模式或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的具体过程,参见以下示例性说明。
下面结合图3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在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一设定模式或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上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上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140中在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一设定模式或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上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上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310至步骤S330。
步骤S310,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一设定模式或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并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作为所述上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
步骤S320,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的乘积值,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与该乘积值之差,作为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当然,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一设定模式或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为第一设定模式转速值F1,所述第二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为第二设定模式转速值F2,第一设定模式转速值F1和第二设定模式转速值F2不相同。
步骤S330,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在步骤21中,在第一设定模式下,根据用户使用风档(即当前设置风档)来调整上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详见下表:
Figure BDA0003843408580000151
其中,F=当前设置风档的实际运行转速,FA=当前设置风档转速,A=用户设置风档数,F1=第一设定模式转速值。例如:用户设置风档数A=4档、当前设置风档转速FA=1020转/分、第一设定模式转速值F1=30转/分的情况下,当前设置风档的实际运行转速F=900转/分。
在步骤22中,在第二设定模式下,依照下表来调节上风机和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
Figure BDA0003843408580000161
其中,F=当前设置风档的实际运行转速,FA=当前设置风档转速,A=用户设置风档数,F2=第二设定模式转速值。例如:用户设置风档数A=4档、当前设置风档转速FA=1020转/分、第一设定模式转速值F1=5转/分的情况下,当前设置风档的实际运行转速F=1000转/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和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均包括:沿所述空调器的竖直放置方向,自上向下设置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中任一位置。其中,上导风板所处位置,是指上导风板的当前固定出风位置。下导风板所处位置,是指下导风板的当前固定出风位置。
步骤S330中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包括: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将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二位置时所述上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上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并将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二位置时所述下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在步骤23中,上风机导风板自动调整为从上往下数的第二位置,下风机导风板调整为从上往下数的第二位置。当然,导风板可被用户遥控到不同位置,当导风板被用户调整后,导风板维持用户设定位置,不再自动调整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三设定模式和第四设定模式。
在步骤S130中,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以及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需要运行的当前设定模式的具体过程,参见以下示例性说明。
下面结合图4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在制热模式下根据室内侧环境温度、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和目标温度确定当前设定模式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130中在制热模式下根据室内侧环境温度、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和目标温度确定当前设定模式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410至步骤S450。
步骤S410,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换热器管温。
步骤S420,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环境温度、且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三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三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具体地,在所述第三设定模式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第三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当然,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大于第一设定环境温度,或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大于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则控制所述空调器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下按原运行方式运行。
步骤S430,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三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换热器管温。所述第四设定换热器管温大于所述第三设定换热器管温。
步骤S440,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第四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四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在所述第四设定模式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第四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当然,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小于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继续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三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
步骤S450,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对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进行确定。
在一些例子中,制热模式下,一种提高舒适性的双风机空调器(如具有上风机和下风机的柜机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31、用户使用制热模式时,当室内侧环境温度T内环≤制热模式下的第二设定环境温度如20℃时,室内侧换热器管温T内管≤制热模式下的第三设定换热器管温如18℃,空调器执行第三设定模式。
步骤32、当空调器以制热模式下的初始设定温度和第一设定模式下根据用户使用风档(即当前设置风档)调整后的上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持续运行,直至室内侧换热器管温T内管≥制热模式下的第四设定换热器管温如30℃,空调器执行第四设定模式来控制上风机和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
步骤33、在空调器1运行至第三设定模式,对上风机导风板和下风机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三设定模式和第四设定模式。
在步骤S140中,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的具体过程,参见以下示例性说明。
下面结合图5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在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上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上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140中在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上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上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510至步骤S530。
步骤S510,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并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作为所述上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
步骤S520,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的乘积值,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与该乘积值之和,作为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当然,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三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为第三设定模式转速值F1,所述第四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为第四设定模式转速值F2,第三设定模式转速值F1和第四设定模式转速值F2不相同。
步骤S530,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在步骤31中,在第三设定模式下,根据使用风档来调整上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详见下表:
Figure BDA0003843408580000191
其中F=当前设置风档的实际运行转速,FA=当前设置风档转速,A=用户设置风档数,F3=第三设定模式转速值。例如:用户设置风档数A=4档、当前设置风档转速FA=1100转/分、第一设定模式转速值F1=20转/分的情况下,当前设置风档的实际运行转速F=930转/分。
在步骤32中,在第四设定模式下,根据使用风档来调整上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详见下表:
Figure BDA0003843408580000192
Figure BDA0003843408580000201
其中,F=当前设置风档的实际运行转速,FA=当前设置风档转速,A=用户设置风档数,F4=第四设定模式转速值。例如:用户设置风档数A=4档、当前设置风档转速FA=1100转/分、第一设定模式转速值F1=5转/分的情况下,当前设置风档的实际运行转速F=1080转/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和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均包括:沿所述空调器的竖直放置方向,自上向下设置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中任一位置。
在步骤S530中,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的具体过程,参见以下示例性说明。
下面结合图6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在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下确定上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530中在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下确定上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610至步骤S620。
步骤S610,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的情况下,将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一位置时所述上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上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并将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二位置时所述下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步骤S620,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将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四位置时所述上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上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并将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五位置时所述下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在步骤33中,在空调器1运行至第三设定模式之后,上风机导风板自动调整为从上往下数的第一位置,下风机导风板调整为从上往下数的第二位置。当然,导风板可被用户遥控到不同位置,当导风板被用户调整后,导风板维持用户设定位置,不再自动调整位置。
步骤34、在空调器1运行至第四设定模式,对上风机导风板和下风机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进行调节。
在步骤34中,在空调器1运行至第四设定模式之后,上风机导风板自动调整为从上往下数的第四位置,下风机导风板调整为从上往下数的第五位置。当然,导风板可被用户遥控到不同位置,当导风板被用户调整后,导风板维持用户设定位置,不再自动调整位置。
其中,在上述例子中,在空调器1运行上述功能(即提高舒适性的双风机空调器1的控制功能)时,若用户遥控调整模式、风速和风档,视为退出该模式,以运行空调器1的正常模式。
本发明的方案,针对双风机空调器,根据室内侧环境温度、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和运行的设定模式,调整上下风机转速和导风板位置,可以使双风机出风口(即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吹出的冷风或热风能够在保证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极大可能地避免冷风或热风直吹用户的情况发生,避免直击人体面部或胸部,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针对空调器(如双风机空调器),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以及室内侧环境温度和室内侧换热器管温,确定空调器在一个以上设定模式中当前所需运行的具体设定模式,在该具体设定模式下,根据当前设定风档、当前设定风档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以及该具体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确定空调器在该具体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和导风板的导风位置,从而,通过调整上风机和下风机的转速、以及导风板的上下摆动位置,使双风机空调器的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吹出的直吹风避免直击人体面部或胸部,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参见图7所示本发明的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具有上风机和下风机、以及上风机出风口2和下风机出风口3。在所述上风机出风口2处设置有上导风板,在所述下风机出风口3处设置有下导风板。具体地,图8为双风机空调器(如具有上风机和下风机的柜机空调器)的室内机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具体为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空调器1(即双风机空调器),具有上风机出风口2和下风机出风口3。上风机出风口2和下风机出风口3沿空调器1的机身放置方向如竖直方向,上下布置在空调器1的室内机机壳上。
在图8所示的空调器1中,每个风机具有n个风档,n为正整数。每个风档对应的运行转速,可以是默认运行转速,也可以是实际运行转速。其中,默认运行转速,是空调器1的任一风机在正常运行模式下的运行转速。实际运行转速,是空调器1的任一风机在提高舒适性运行模式下的运行转速。实际运行转速是空调器1的控制器在提高舒适性运行模式下根据室内侧环境温度和室内侧换热器管温确定室内舒适性需要改善的情况下,确定空调器1在提高舒适性运行模式下需要运行的设定模式,并根据空调器1的当前设定风档、需要运行的设定模式、以及在该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计算得到的运行转速。
在图8所示的空调器1中,每个风机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是可以灵活调节的。具体地,调节每个风机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可以通过调节每个风机出风口的导风板的导风角度来实现。每个风机出风口的导风板的导风角度,可以通过该风机出风口的导风板所处位置来调节,该风机出风口的导风板所处位置,沿空调器1的机身放置方向如竖直方向,自上向下设置有m个位置,m为正整数。例如:m=5时,该风机出风口的导风板所处位置,沿空调器1的机身放置方向如竖直方向,自上向下依次设置有5个位置如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第四位置、第五位置,每个位置对应一个出风角度,如第一位置对应第一向上出风角度如60°,第二位置对应第二向上出风角度如30°,第三位置对应水平出风角度如0°,第四位置对应第二向下出风角度如-30°,第五位置对应第一向下出风角度如-6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102和控制单元104。
其中,控制单元104,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器启动并运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风档,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风档、以及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可以用户通过空调器遥控器或空调器客户端APP输入的,也可以是空调器控制器根据用户习惯和当前季节、当前时间等环节因素自动确定的。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风档,即所述空调器中上风机和下风机的当前设定风档。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110。
获取单元102,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并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该获取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120。
所述控制单元104,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以及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需要运行的当前设定模式,以使所述空调器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下按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以及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进行调节。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是一个以上设定模式中的一个设定模式,具体是一个以上设定模式中当前需要运行的一个设定模式,如第一设定模式、第二设定模式、第三设定模式、第四设定模式等多个设定模式中的一个设定模式,用于调节所述空调器的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以及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130。
所述控制单元104,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140。
所述控制单元104,还被配置为在未接收到使用者的调节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并控制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按确定的实际出风方向出风,以实现对所述空调器的上下风机转速和上下导风板出风方向的调节,可以使双风机出风口(即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吹出的冷风或热风能够在保证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极大可能地避免冷风或热风直吹用户的情况发生,从而提升用户的舒适性体验。其中,使用者的调节指令,是指使用者的干预指令,比如使用者调节当前设定档位、当前出风方向等。当然,若接收到使用者的调节指令,则按使用者的调节指令运行。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150。
图9为一种提高舒适性的双风机空调器(如具有上风机和下风机的柜机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控制逻辑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方案提供的一种提高舒适性的双风机空调器(如具有上风机和下风机的柜机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
步骤11、用户开启空调器1,选用空调器1的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使空调器1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运行。
步骤12、空调器1获取空调器1所在环境的温度,如可以通过设置在室内侧的室内侧温度传感器获取空调器1所在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记为室内侧环境温度T内环。空调器1还获取空调器1的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如可以通过设置在室内换热器的盘管上的盘管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内换热器的当前内管温度,记为室内侧换热器管温T内管
进而,空调器1判断室内侧环境温度T内环与室内侧换热器管温T内管与各自设定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如判断室内侧环境温度T内环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环境温度、并判断室内侧换热器管温T内管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换热器管温等,得到判断结果。其中,设定环境温度,为:制冷模式下的第一设定环境温度,制热模式下的第二设定环境温度。设定换热器管温,为:制冷模式下的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或制冷模式下的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制热模式下的第三设定换热器管温或制热模式下的第四设定换热器管温。
步骤13、空调器1根据判断结果,执行不同的设定模式。在不同的设定模式下,对上风机和下风机的转速、以及导风板的上下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使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吹出的冷风或热风,能够在保证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极大可能地避免冷风或热风直吹用户的情况发生,从而提升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的一种提高舒适性的双风机空调器(如具有上风机和下风机的柜机空调器)的控制装置,通过调整上风机和下风机的转速、以及导风板的上下摆动位置,能够让双风机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使双风机出风口(即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吹出的冷风或热风能够在保证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极大可能地避免冷风或热风直吹用户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双风机空调器的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吹出的直吹风避免直击人体面部或胸部,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针对双风机空调器,在不同环境(如空调器1所在环境的室内侧环境温度T内环和空调器1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T内管)下,根据当前用户使用的风档,调整上风机和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同时根据判断当前设定模式(如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来进行对导风板的上下位置进行调节,实现双风机空调器的出风不会直击人体面部和胸部的情况,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一设定模式和第二设定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104,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以及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需要运行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1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环境温度、且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一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一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具体地,在所述第一设定模式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第一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当然,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小于第一设定环境温度,或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小于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则控制所述空调器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下按原运行方式运行。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2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一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所述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小于所述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3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第二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二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在所述第二设定模式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第二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当然,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大于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继续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一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4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二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对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进行确定。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50。
下面结合具体的例子,对本发明的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些例子中,制冷模式下,一种提高舒适性的双风机空调器(如具有上风机和下风机的柜机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
步骤21、用户使用制冷模式时,当室内侧环境温度T内环≥制冷模式下的第一设定环境温度值如29℃时,室内侧换热器管温T内管≥制冷模式下的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27℃,则空调器执行第一设定模式。
步骤22、当空调器以初始设定温度和第一设定模式下根据用户使用风档(即当前设置风档)调整后的上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持续运行,直至室内侧换热器管温T内管≤20℃,空调器执行第二设定模式。
步骤23、在空调器运行至第二设定模式后,对上风机导风板和下风机导风板的上下摆动位置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一设定模式和第二设定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104,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一设定模式或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一设定模式或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并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作为所述上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31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的乘积值,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与该乘积值之差,作为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当然,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一设定模式或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为第一设定模式转速值F1,所述第二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为第二设定模式转速值F2,第一设定模式转速值F1和第二设定模式转速值F2不相同。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32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330。
在步骤21中,在第一设定模式下,根据用户使用风档(即当前设置风档)来调整上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详见下表:
Figure BDA0003843408580000271
其中,F=当前设置风档的实际运行转速,FA=当前设置风档转速,A=用户设置风档数,F1=第一设定模式转速值。例如:用户设置风档数A=3档、当前设置风档转速FA=800转/分、第一设定模式转速值F1=50转/分的情况下,当前设置风档的实际运行转速F=650转/分。
在步骤22中,在第二设定模式下,依照下表来调节上风机和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
Figure BDA0003843408580000272
Figure BDA0003843408580000281
其中,F=当前设置风档的实际运行转速,FA=当前设置风档转速,A=用户设置风档数,F2=第二设定模式转速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和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均包括:沿所述空调器的竖直放置方向,自上向下设置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中任一位置。
所述控制单元104,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将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二位置时所述上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上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并将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二位置时所述下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在步骤23中,上风机导风板自动调整为从上往下数的第二位置,下风机导风板调整为从上往下数的第二位置。当然,导风板可被用户遥控到不同位置,当导风板被用户调整后,导风板维持用户设定位置,不再自动调整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三设定模式和第四设定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104,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以及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需要运行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换热器管温。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41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环境温度、且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三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三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具体地,在所述第三设定模式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第三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当然,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大于第一设定环境温度,或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大于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则控制所述空调器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下按原运行方式运行。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42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三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换热器管温。所述第四设定换热器管温大于所述第三设定换热器管温。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43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第四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四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在所述第四设定模式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第四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当然,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小于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继续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三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44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对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进行确定。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450。
在一些例子中,制热模式下,一种提高舒适性的双风机空调器(如具有上风机和下风机的柜机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
步骤31、用户使用制热模式时,当室内侧环境温度T内环≤制热模式下的第二设定环境温度如20℃时,室内侧换热器管温T内管≤制热模式下的第三设定换热器管温如18℃,空调器执行第三设定模式。
步骤32、当空调器以制热模式下的初始设定温度和第一设定模式下根据用户使用风档(即当前设置风档)调整后的上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持续运行,直至室内侧换热器管温T内管≥制热模式下的第四设定换热器管温如30℃,空调器执行第四设定模式来控制上风机和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
步骤33、在空调器1运行至第三设定模式,对上风机导风板和下风机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三设定模式和第四设定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104,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并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作为所述上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51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的乘积值,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与该乘积值之和,作为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当然,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三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为第三设定模式转速值F1,所述第四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为第四设定模式转速值F2,第三设定模式转速值F1和第四设定模式转速值F2不相同。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52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530。
在步骤31中,在第三设定模式下,根据使用风档来调整上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详见下表:
Figure BDA0003843408580000311
其中F=当前设置风档的实际运行转速,FA=当前设置风档转速,A=用户设置风档数,F3=第三设定模式转速值。
在步骤32中,在第四设定模式下,根据使用风档来调整上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详见下表:
Figure BDA0003843408580000312
其中,F=当前设置风档的实际运行转速,FA=当前设置风档转速,A=用户设置风档数,F4=第四设定模式转速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和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均包括:沿所述空调器的竖直放置方向,自上向下设置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中任一位置。
所述控制单元104,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的情况下,将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一位置时所述上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上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并将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二位置时所述下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610。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将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四位置时所述上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上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并将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五位置时所述下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620。
在步骤33中,在空调器1运行至第三设定模式之后,上风机导风板自动调整为从上往下数的第一位置,下风机导风板调整为从上往下数的第二位置。当然,导风板可被用户遥控到不同位置,当导风板被用户调整后,导风板维持用户设定位置,不再自动调整位置。
步骤34、在空调器1运行至第四设定模式,对上风机导风板和下风机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进行调节。
在步骤34中,在空调器1运行至第四设定模式之后,上风机导风板自动调整为从上往下数的第四位置,下风机导风板调整为从上往下数的第五位置。当然,导风板可被用户遥控到不同位置,当导风板被用户调整后,导风板维持用户设定位置,不再自动调整位置。
其中,在上述例子中,在空调器1运行上述功能(即提高舒适性的双风机空调器1的控制功能)时,若用户遥控调整模式、风速和风档,视为退出该模式,以运行空调器1的正常模式。
本发明的方案,针对双风机空调器,根据室内侧环境温度、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和运行的设定模式,调整上下风机转速和导风板位置,可以使双风机出风口(即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吹出的冷风或热风能够在保证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极大可能地避免冷风或热风直吹用户的情况发生,避免直击人体面部或胸部,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由于本实施例的装置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针对空调器(如双风机空调器),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以及室内侧环境温度和室内侧换热器管温,确定空调器在一个以上设定模式中当前所需运行的具体设定模式,在该具体设定模式下,根据当前设定风档、当前设定风档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以及该具体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确定空调器在该具体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和导风板的导风位置,使双风机出风口(即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吹出的冷风或热风能够在保证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极大可能地避免冷风或热风直吹用户的情况发生,提升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可以包括:以上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由于本实施例的空调器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装置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针对空调器(如双风机空调器),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以及室内侧环境温度和室内侧换热器管温,确定空调器在一个以上设定模式中当前所需运行的具体设定模式,在该具体设定模式下,根据当前设定风档、当前设定风档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以及该具体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确定空调器在该具体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和导风板的导风位置,使双风机空调器的上风机出风口和下风机出风口吹出的直吹风避免直击人体面部或胸部,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上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由于本实施例的存储介质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针对空调器(如双风机空调器),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以及室内侧环境温度和室内侧换热器管温,确定空调器在一个以上设定模式中当前所需运行的具体设定模式,在该具体设定模式下,根据当前设定风档、当前设定风档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以及该具体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确定空调器在该具体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和导风板的导风位置,实现双风机空调器的出风不会直击人体面部和胸部的情况,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具有上风机和下风机、以及上风机出风口(2)和下风机出风口(3);在所述上风机出风口(2)处设置有上导风板,在所述下风机出风口(3)处设置有下导风板;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风档,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
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并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
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以及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需要运行的当前设定模式;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是一个以上设定模式中的一个设定模式;
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在未接收到使用者的调节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并控制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按确定的实际出风方向出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一设定模式和第二设定模式;
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以及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需要运行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
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环境温度、且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一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一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
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一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所述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小于所述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
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第二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二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
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二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对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进行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一设定模式和第二设定模式;
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一设定模式或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包括:
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并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作为所述上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
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的乘积值,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与该乘积值之差,作为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
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和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均包括:沿所述空调器的竖直放置方向,自上向下设置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中任一位置;
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包括:
将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二位置时所述上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上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并将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二位置时所述下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三设定模式和第四设定模式;
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以及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需要运行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换热器管温;
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环境温度、且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三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三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
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三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换热器管温;所述第四设定换热器管温大于所述第三设定换热器管温;
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第四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四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
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对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进行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三设定模式和第四设定模式;
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包括:
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并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作为所述上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
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的乘积值,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与该乘积值之和,作为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
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和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均包括:沿所述空调器的竖直放置方向,自上向下设置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中任一位置;
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的情况下,将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一位置时所述上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上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并将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二位置时所述下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将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四位置时所述上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上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并将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五位置时所述下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8.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具有上风机和下风机、以及上风机出风口(2)和下风机出风口(3);在所述上风机出风口(2)处设置有上导风板,在所述下风机出风口(3)处设置有下导风板;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风档,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
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并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以及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需要运行的当前设定模式;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是一个以上设定模式中的一个设定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未接收到使用者的调节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并控制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按确定的实际出风方向出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一设定模式和第二设定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以及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需要运行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
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环境温度、且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一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一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
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一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所述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小于所述第一设定换热器管温;
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第二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二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
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二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对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进行确定。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一设定模式和第二设定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一设定模式或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包括:
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并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作为所述上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
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的乘积值,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与该乘积值之差,作为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
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和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均包括:沿所述空调器的竖直放置方向,自上向下设置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中任一位置;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二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包括:
将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二位置时所述上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上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并将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二位置时所述下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三设定模式和第四设定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以及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确定所述空调器需要运行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换热器管温;
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环境温度、且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三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三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
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三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换热器管温;所述第四设定换热器管温大于所述第三设定换热器管温;
若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器管温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换热器管温,则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所述第四设定模式,并对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在所述第四设定模式下的实际运行转速进行确定;
控制所述空调器继续按所述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运行,并控制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按所述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下确定的实际运行转速运行后,对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进行确定。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1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包括第三设定模式和第四设定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和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确定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并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包括:
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并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作为所述上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
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下的设定转速值的乘积值,将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档位下的默认运行转速与该乘积值之和,作为所述下风机的实际运行转速;
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所述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和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均包括:沿所述空调器的竖直放置方向,自上向下设置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中任一位置;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的情况下,将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一位置时所述上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上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并将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二位置时所述下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在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设定模式为第三设定模式或第四设定模式的情况下,将所述上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四位置时所述上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上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并将所述下导风板所处位置为第五位置时所述下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确定为所述下导风板的实际出风方向。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16.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02211109585.1A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4353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9585.1A CN115435395A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9585.1A CN115435395A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35395A true CN115435395A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48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09585.1A Pending CN115435395A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35395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60880A (ko) * 2005-12-09 2007-06-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07232267A (ja) * 2006-02-28 2007-09-13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11127800A (ja) * 2009-12-16 2011-06-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15087029A (ja) * 2013-10-29 2015-05-07 株式会社コロナ 空気調和機
CN111520864A (zh) * 2020-05-12 2020-08-1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20972A (zh) * 2020-06-19 2020-09-29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3405161A (zh) * 2021-06-30 2021-09-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233472A1 (zh) * 2020-11-27 2021-11-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室内机
CN114674062A (zh) * 2022-04-29 2022-06-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以及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60880A (ko) * 2005-12-09 2007-06-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07232267A (ja) * 2006-02-28 2007-09-13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11127800A (ja) * 2009-12-16 2011-06-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15087029A (ja) * 2013-10-29 2015-05-07 株式会社コロナ 空気調和機
CN111520864A (zh) * 2020-05-12 2020-08-1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20972A (zh) * 2020-06-19 2020-09-29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WO2021233472A1 (zh) * 2020-11-27 2021-11-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室内机
CN113405161A (zh) * 2021-06-30 2021-09-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74062A (zh) * 2022-04-29 2022-06-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以及控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0058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101592389B (zh) 一种提高空调器出风温度舒适性的控制方法
WO2010000132A1 (zh) 空调器的智能控制方法
CN110469909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5157167B (zh) 空调制冷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766007B (zh) 一种空调器及提高空调器除霜过程舒适度的方法
CN110848807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8050644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1089402B (zh) 一种改善房间气流组织的空调运行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
US20210404695A1 (en) Air-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system
CN113959075A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WO2024045900A1 (zh) 空调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CN108826604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制冷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435395A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12013457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010048501A (ja)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CN111023516A (zh) 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80020B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5682288A (zh) 一种导风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控制设备及介质
JP378586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5325671A (zh) 空调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CN114484803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1174395A (zh) 一种送风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多联机系统
CN111023520A (zh) 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45476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