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34430A - 收缩式建筑 - Google Patents

收缩式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34430A
CN115434430A CN202211155817.7A CN202211155817A CN115434430A CN 115434430 A CN115434430 A CN 115434430A CN 202211155817 A CN202211155817 A CN 202211155817A CN 115434430 A CN115434430 A CN 115434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plate
driving
folding
cross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558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智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115581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344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34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344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3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 E04B1/34305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telescopic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3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3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 E04B1/34336Structures movable as a whole, e.g. mobile home structures
    • E04B1/34352Base structures or supporting mean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3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 E04B1/34363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with provisions to raise or lower the whole struct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3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 E04B1/344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with hinged parts
    • E04B1/3445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with hinged parts foldable in a flat stack of parallel pan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dwelling or office purposes; General layout, e.g. modular co-ordination or staggered storeys
    • E04H1/02Dwelling houses; Buildings for temporary habitation, e.g. summer hous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40Roller blin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40Roller blinds
    • E06B9/42Parts or details of roller blinds, e.g. suspension devices, blind boxes
    • E06B9/50Bearing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收缩式建筑,包括支撑组件、伸缩横梁、伸缩房梁、卷轴组件、移动件及移动驱动装置。该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立柱,各立柱并列布置为两列;伸缩横梁包括依次套接的至少两个固定架;伸缩房梁包括依次套接的至少两个梁体;梁体包括设置在梁体一侧的侧围板,侧围板内设置有穿孔;卷轴组件包括依次叠放的安装架、壳体、卷帘及卷帘驱动件;卷帘一端弹性可伸缩的绕设在壳体内,卷帘另一端对应穿过穿孔与固定架连接。通过设置依次套接的固定架与梁体,依次叠放的安装架,卷帘一端绕设在壳体内,另一端穿过穿孔并与固定架连接,通过移动驱动装置驱动立柱移动,实现建筑一键式展开与折叠操作,操作简单节省时间。

Description

收缩式建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收缩式建筑。
背景技术
房屋建筑是指用来住人或存放东西的建筑物,以避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一些场合下,例如建筑工地、野外休闲娱乐、自然灾害等条件下,需要快速搭建临时住所,但是现有的活动板房大多采用螺栓连接的简易式的临时房屋,需要在待安装处临时进行组装、搭建,而且多次组装拆卸动用人力和时间较多,拆卸时造成建筑废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临时房屋建筑需要进行组装搭建,动用人力和时间较多,拆卸时造成建筑废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收缩式建筑,包括: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立柱,各所述立柱并列布置为两列,以形成第一列支撑组与第二列支撑组;
伸缩横梁,与所述第二列支撑组连接;所述伸缩横梁包括依次套接的至少两个固定架;
伸缩房梁,与所述第一列支撑组连接;所述伸缩房梁包括依次套接的至少两个梁体;所述梁体包括设置在所述梁体一侧的侧围板,所述侧围板呈圆弧状结构设置;所述侧围板内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贯穿所述侧围板的两侧;
卷轴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列支撑组远离所述第二列支撑组的一侧;所述卷轴组件包括依次叠放的安装架、分别连接各所述安装架的壳体、穿设所述壳体的卷帘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卷帘之间的卷帘驱动件;所述卷帘与所述卷帘驱动件连接的一端绕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卷帘的另一端对应穿过所述穿孔并与所述固定架连接固定;及
移动件,安装在所述立柱与所述安装架上;
移动驱动装置,所述移动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各所述立柱之间相对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柱包括基柱、滑设在所述基柱上的升降柱、与所述升降柱连接的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柱相对所述基柱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折叠侧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叠侧墙包括至少两个板体,各所述板体依次铰接,所述折叠侧墙呈往复蜿蜒状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两个折叠侧墙,两个所述折叠侧墙并列交错设置,两个所述折叠侧墙分别连接所述基柱与所述升降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一列支撑组与所述第二列支撑组之间的所述折叠侧墙设置有加强柱;所述加强柱的结构与所述立柱的结构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柱与所述折叠侧墙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容置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一端的限位板、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的面板、与所述面板连接的顶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立柱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梁体与所述固定架的设置位置相对应;所述梁体还包括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一端的端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导向块、与所述导向块连接的挡板;所述侧围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导向块与所述立柱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包括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延伸部、与所述延伸部连接的支撑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壳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梁体、安装架、壳体及卷帘分别一一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立柱的端部,所述移动驱动装置与所述移动件相铰接;所述移动驱动装置包括轮架、相对设置在所述轮架两侧的驱动轮、连接所述驱动轮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分别连接两侧的所述驱动轮,两侧的所述驱动轮相对独立驱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驱动装置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所述移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交叉杆、第二交叉杆以及折叠驱动件;所述第一交叉杆与所述第二交叉杆的中间位置相铰接,所述第一交叉杆与所述第二交叉杆呈X状结构设置,所述第一交叉杆与第二交叉杆一端与所述立柱相铰接,所述第一交叉杆与所述第二交叉杆的另一端滑设在相邻的另一立柱上,所述折叠驱动件与滑设的一端相连接,以调节所述第一交叉杆与所述第二交叉杆之间的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横梁与所述伸缩房梁之间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包括至少两个杆体,各所述杆体依次铰接设置。
上述收缩式建筑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设置依次套接的固定架与梁体,依次叠放的安装架,实现建筑在横向方向的展开与折叠操作;卷帘的一端绕设在壳体内,卷帘的另一端穿过穿孔并与固定架连接固定,并通过在两侧设置折叠侧墙,实现建筑在纵向方向的展开与折叠操作,通过移动驱动装置驱动立柱与立柱之间的相对移动,进而实现了建筑的一键式展开与折叠操作,不需要额外的人员操作,节省人力与时间,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避免拆装过程中的废料的产生。
通过将卷轴组件设置在第一列支撑组远离所述第二列支撑组的一侧,卷帘通过穿过侧围板进行导向后与固定架连接固定,实现对建筑顶部的遮挡,不需要设置在建筑的顶部,进而减小建筑顶部屋顶的厚度尺寸,且卷帘本身质量较重,设置在一侧可以减轻屋顶的重量,减小立柱的承重,并降低整体建筑的重心,提高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将卷轴组件设置在一侧具备更足够的安装空间,以保证卷轴组件的收缩折叠效果,进而实现整体建筑更大的收缩比例。
通过控制移动驱动装置的工作状态,对应控制建筑进行展开或折叠操作,实现一键式操作控制,同时通过控制移动驱动装置的启动与暂停,实现对建筑展开体积大小进行调节控制,以适应外部空间限制条件,实现最大伸展面积以内的任意面积设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收缩式建筑隐藏部分卷帘后的展开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收缩式建筑折叠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立柱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伸缩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伸缩房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伸缩房梁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卷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移动件与移动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收缩式建筑的侧视图。
附图中标号的含义为:
100、收缩式建筑;
10、支撑组件;11、立柱;12、第一列支撑组;13、第二列支撑组;15、基柱;16、升降柱;17、升降驱动件;18、滑槽;19、滑块; 110、容置槽;
20、伸缩横梁;21、固定架;25、固定板;26、限位板;27、面板;28、顶板;
30、伸缩房梁;31、梁体;35、支撑板;36、端板;37、侧围板; 370、穿孔;38、导向块;39、挡板;390、限位槽;395、限位块;
40、卷轴组件;41、安装架;42、壳体;43、卷帘;44、卷帘驱动件;45、连接部;46、延伸部;47、支撑部;
50、折叠侧墙;51、板体;55、加强柱;
60、移动件;61、衔接板;62、万向轮;
70、加强杆;71、杆体;
80、移动驱动装置;81、轮架;82、驱动轮;83、驱动电机;
200、收缩式建筑;
80a、移动驱动装置;91、第一交叉杆;95、第二交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收缩式建筑100,包括支撑组件10、与支撑组件10连接的伸缩横梁20、与伸缩横梁20对应设置的伸缩房梁30、与支撑组件10连接的卷轴组件40、与支撑组件10及卷轴组件40连接的移动件60、移动驱动装置80。该支撑组件10包括至少两个立柱11,各立柱11并列布置为两列,以形成第一列支撑组12与第二列支撑组13,通过第一列支撑组12与第二列支撑组 13对建筑的两侧进行支撑。伸缩横梁20与第二列支撑组13连接,伸缩横梁20包括依次套接的至少两个固定架21,通过依次套接的固定架21实现伸缩横梁20的伸展与折叠操作;伸缩房梁30与第一列支撑组连接,伸缩房梁30包括依次套接的至少两个梁体31,通过依次套接的梁体31实现伸缩房梁30的伸展与折叠操作;梁体31包括设置在梁体 31一侧的侧围板37,侧围板37呈圆弧状结构设置;侧围板37内设置有穿孔370,穿孔370贯穿侧围板37的两侧;卷轴组件40设置在第一列支撑组12远离第二列支撑组13的一侧,该卷轴组件40包括依次叠放的安装架41、分别连接各安装架41的壳体42、穿设壳体42的卷帘 43以及设置在壳体42与卷帘43之间的卷帘驱动件44;卷帘43与卷帘驱动件44连接的一端绕设在壳体42内,卷帘43的另一端对应穿过穿孔370并与固定架21连接固定,通过圆弧状的侧围板37对卷帘43 进行导向,防止卷帘43在伸缩的过程中出现损坏,该卷帘43主要用于对建筑的顶部进行遮挡,进而避免建筑内部被风吹、日晒、雨淋;移动件60安装在立柱11与安装架41上,该移动件60用于与外界地面相抵接,进而降低摩擦阻力,保证建筑展开与折叠操作的平稳性;该移动驱动装置80用于驱动各立柱11之间相对移动,通过控制移动驱动装置80的工作状态,对应控制建筑进行展开或折叠操作,实现一键式操作控制,同时通过控制移动驱动装置80的启动与暂停,实现对建筑展开体积大小进行调节控制。
上述收缩式建筑100,通过设置依次套接的固定架21与梁体31,依次叠放的安装架41,实现建筑在横向方向的展开与折叠操作;卷帘 43一端绕设在壳体42内,卷帘43的另一端穿过穿孔370与固定架21 连接固定,并通过在两侧设置折叠侧墙50,实现建筑在纵向方向的展开与折叠操作(横向方向为同一第一例支撑组12内的各立柱11相对移动方向,纵向方向为第一列支撑组12与第二列支撑组13相对移动方向),通过移动驱动装置80驱动立柱11与立柱11之间的相对移动,进而实现了建筑的一键式展开与折叠操作,不需要额外的人员操作,节省人力与时间,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避免拆装过程中废料的产生。
通过将卷轴组件40设置在第一列支撑组12远离所述第二列支撑组13的一侧,卷帘43通过穿过侧围板37进行导向后与固定架21连接固定,实现对建筑顶部的遮挡,不需要设置在建筑的顶部,进而减小建筑顶部屋顶的厚度尺寸,且卷帘本身质量较重,设置在一侧可以减轻屋顶的重量,减小立柱的承重,并降低整体建筑的重心,提高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将卷轴组件40设置在一侧具备更足够的安装空间,以保证卷轴组件40的收缩折叠效果,进而实现整体建筑更大的收缩比例。
通过控制移动驱动装置80的工作状态,对应控制建筑进行展开或折叠操作,实现一键式操作控制,同时通过控制移动驱动装置80的启动与暂停,实现对建筑展开体积大小进行调节控制,以适应外部空间限制条件,实现最大伸展面积以内的任意面积设定。
进一步地,该立柱11沿竖直方向设置,该立柱11沿竖直方向为可升降结构,以调整建筑的高度,进而实现对建筑的横向、纵向及高度的三维收缩结构,极大的提高建筑的收缩比,建筑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占地面积的收缩比可以达到一比三十一。在本实施例中,该立柱1 1包括基柱15、滑设在基柱15上的升降柱16、与升降柱16连接的升降驱动件17。该基柱15呈直杆状沿竖直方向设置,该升降柱16呈直杆状设置,升降柱16与基柱15平行设置,升降柱16设置在基柱15的一侧,该升降驱动件17与基柱15并列设置,升降驱动件17底端与基柱15相对固定,升降驱动件17的顶端与升降柱16连接,该升降驱动件17穿设在升降柱16内,升降驱动件17用于驱动升降柱16相对基柱15移动,进而实现立柱11的升降操作,以实现对建筑高度的调节控制,通过对建筑高度的调节控制实现对建筑在三维空间方向上的折叠与展开操作,该建筑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的体积的收缩比可以达到一比五十四。具体地,收缩状态下的占地面积为1.34m×1.2m=1.6m2,收缩状态下的体积为1.34m×1.2m×1.92m=3.08m3;伸展状态下的占地面积为6.07m×8 .4m=51m2,伸展状态下的体积为6.07m×8.4m×3.25m=165.7m3。可以理解地,该升降驱动件17可以为液压缸、气缸或丝杆机构中的一种,保证可以驱动升降柱16相对基柱15移动即可,不具体限制升降驱动件1 7的具体结构。
进一步地,该基柱15上设置有滑槽18,该升降柱16的一侧设置有滑块19;该滑槽18呈长条状沿竖直方向延伸,该滑块19滑设在滑槽18内,该滑块19的截面呈H状结构设置(截面指沿垂直于升降柱 16方向所在的平面),该滑槽18与滑块19的形状相对应,通过H状截面设置,可以有效提高基柱15与升降柱16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进而保证立柱11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使升降运动更平稳。在本实施例中,该立柱11的设置数量为八个,八个立柱11并列布置两列,即第一列支撑组12与第二列支撑组13分别包括四个立柱11,第一列支撑组12 与第二列支撑组13的各立柱11均匀间隔设置,第一列支撑组12与第二列支撑组13的各立柱11的设置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该伸缩横梁20沿水平方向设置,伸缩横梁20依次连接第二列支撑组13的各立柱11。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架21包括固定板25、设置在固定板25一端的限位板26、与固定板25连接的面板 27、与面板27连接的顶板28。该固定板25呈矩形直板状结构设置,固定板25沿水平方向设置,该固定板25与立柱11连接固定,固定板 25设置在第二列支撑组13的顶部;该限位板26呈矩形直板状结构设置,限位板26设置在固定板25的一端,该限位板26沿竖直方向设置,限位板26垂直于固定板25,该限位板26用于对相邻固定架21的插入深度位置进行限位;该面板27呈矩形直板状结构设置,面板27设置在固定板25远离第一列支撑组12的一侧,该面板27垂直于固定板25 与限位板26设置;该顶板28呈矩形直板状结构设置,该顶板28与固定板25呈并列状设置,固定板25设置在面板27的顶部,该固定板25 自面板27向第二列支撑组13方向延伸设置,该固定板25用于连接卷帘43。可以理解地,各固定架21远离限位板26的一端设置有开口,以供相邻的固定架21插入,进而通过各固定架21的相对移动实现对伸缩横梁20长度尺寸的调节,以适应第二列支撑组13的折叠与展开操作。更进一步地,各固定架21的固定板25长度尺寸不同,出于固定板25与立柱11连接,在折叠过程中各立柱11相互靠近贴合,因此固定板25适应的调整长度尺寸以对立柱11在折叠状态时的位置进行避位,即套设在最外侧的固定架21的固定板25长度尺寸最短,套设在内部的固定架21的固定板25长度尺寸依次增加。
进一步地,该伸缩房梁30沿水平方向设置,伸缩房梁30依次连接第一列支撑组12的各立柱11,该伸缩房梁30与伸缩横梁20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梁体31还包括支撑板35、设置在支撑板35一端的端板36、与支撑板35连接的导向块38、与导向块38连接的挡板39。该支撑板35呈矩形长条状设置,支撑板35沿水平方向延伸;该端板36呈直板状设置,端板36垂直于支撑板35,该端板36位于支撑板35的一端,该端板36用于对相邻梁体31的插入深度位置进行限位;该侧围板37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横截面的方向定义为端板36所在平面的方向),该侧围板37设置在支撑板35的一侧,通过圆弧形结构使侧围板37自支撑板35的一侧延伸至支撑板35的顶端,该侧板子端板 36沿支撑板35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设置,该梁体31远离端板36的一端设置有开口,以供相邻的梁体31插入,进而通过各梁体31的相对移动实现对伸缩房梁30长度尺寸的调节,以适应第一列支撑组12的折叠与展开操作。更进一步地,该穿孔370呈矩形长条状沿侧围板37 的圆弧形截面方向延伸,该穿孔370用于供外界的卷帘43穿过,进而通过侧围板37对卷帘43进行导向,使得卷帘43对建筑后侧壁与顶面进行遮挡,实现遮风挡雨,而将侧围板37的横截面设置成圆弧形有效避免对卷帘43的划损,保证使用寿命。可以理解地,该侧围板37与支撑板35之间间隔设置,以保证侧围板37的底部露出,进而方便外界的卷帘43穿设在穿孔370内。
进一步地,该导向块38设置在套壳的底部,该导向块38与立柱 11连接,导向块38呈L状结构设置,导向块38一端沿竖直方向设置,导向块38的另一端沿水平方向设置,导向块38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一端与支撑板35连接固定,导向块38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一端向靠近端板36方向勾起设置,该导向块38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一端与第一列支撑组12顶部连接固定。可以理解地,该导向块38靠近端板36的一端设置有开口,以保证相邻两个梁体31相对移动时该导向块38对应插入相邻梁体31导向块38的开口内,进而保证梁体31相对移动的稳定性,并提高相邻两梁体31连接位置的可靠性。更进一步地,该挡板39 呈矩形长条状结构设置,挡板39盖设在导向块38的一侧,挡板39顶部与支撑板35连接,该挡板39、支撑板35及导向块38形成槽钢状的结构,进而通过挡板39的设置有效提高了支撑板35的承载强度,以及导向块38与支撑板35的连接可靠性;各梁体31的挡板39依次叠放设置,该挡板39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槽390与限位块395,相邻两个梁体31的限位块395对应嵌设在限位槽390内,以防止相邻两个梁体31在移动过程中相互脱离,实现展开过程中的限位作用。可以理解地,各导向块38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一端因为与立柱11连接,在折叠过程中各立柱11相互靠近贴合,所以导向块38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一端的长度尺寸进行适应性调整,以保证对折叠状态下相互贴合的立柱 11进行避位,即设置在最外侧的导向块38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一端的长度尺寸最短,设置在内部的导向块38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一端的长度尺寸依次增加。
进一步地,该卷轴组件40设置在第一列支撑组12远离第二列支撑组13的一侧;该安装架41用于将壳体42固定在立柱11上,该安装架41包括连接部45、与连接部45连接的延伸部46、与延伸部46 连接的支撑部47。该连接部45呈矩形长条状结构设置,该连接部45 的一端与立柱11连接固定,连接部45的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该延伸部46呈矩形长条状结构设置,延伸部46与连接部45远离立柱 11的一端连接,该延伸部46自连接部45向远离立柱11方向延伸设置,该延伸部46垂直于连接部45;该支撑部47呈矩形直板状结构设置,支撑部47设置在延伸部46远离连接部45的一端,该延伸部46与支撑部47的底部连接,该支撑部47与连接部45平行设置,该壳体42 对应固定在支撑部47上,壳体42设置在支撑部47远离延伸部46的一端,由于卷帘43的自身质量较重,通过将卷帘43设置在支撑部47 的顶端,可以极大地提高对卷帘43的支撑强度的可靠性。可以理解地,该安装架41远离延伸部46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以保证折叠时相邻的安装架41自该开口插入,进而实现折叠操作;该连接部45因为与立柱11连接,所以出于立柱11在折叠时相互贴合,该连接部45的长度尺寸需要适应性调整,以对折叠状态下立柱11的设置位置进行避位;同时因为壳体42设置在支撑部47的顶端,所以各支撑部47的高度依次适应性调整,以保证各壳体42错落设置,进而在折叠时各壳体42 依次收入最外侧的安装架41内。
进一步地,壳体42呈中空矩形状结构设置,该壳体42沿水平方向设置,壳体42与梁体31平行设置;该卷帘43呈矩形长条状结构设置,该卷帘43为柔性件,卷帘43用于对阳光与雨水进行阻挡,进而保证建筑结构内的人员舒适。在本实施例中,该卷帘驱动件44为电机,该卷帘驱动件44设置在壳体的一端,该卷帘驱动件44用于对卷帘43 的一端施加扭矩,以将卷帘43绕设在壳体42内。可以理解地,该卷帘驱动件44的输出转轴与卷帘43连接,卷帘43绕设在输出转轴上,通过卷帘驱动件44控制输出转轴的转动控制卷帘43的伸出或缩回,以满足整体建筑的展开与折叠操作。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卷帘驱动件 44为扭簧,以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对卷帘43施加向壳体42方向的弹性拉力,进而保证立柱11与立柱11沿纵向方向相对移动的过程中卷帘43一直处于涨紧状态。可以理解地,该卷帘驱动件44的结构类似于卷尺内部的扭簧结构,此处不对卷帘驱动件44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制,保证可以对卷帘43施加向壳体42内部方向的弹性拉力,使卷帘43一直处于涨紧状态即可。
进一步地,该固定架21、梁体31、安装架41、壳体42及卷帘43 分别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相邻立柱11之间设置有折叠侧墙50,通过该折叠侧墙 50对建筑的四周进行遮挡,进而防止人员在建筑内收到四周方向上的外界环境影响。可以理解地,由于卷轴组件40设置在第一列支撑组12 的外侧,所以第一列自称组12的各立柱之间可选择的设置该折叠侧墙 50;同时图1中隐藏了设置在第二列支撑组13各立柱11之间的折叠侧墙50,以便于对建筑内部结构进行展示。具体地,该折叠侧墙50 包括至少两个板体51。该板体51呈矩形长条状结构设置,板体51沿竖直方向设置,各板体51依次铰接,折叠侧墙50呈往复蜿蜒状设置,相邻两个板体51之间侧缘位置相互铰接,通过各板体51之间的相对转动实现折叠侧墙50的展开与折叠操作。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立柱11之间设置有两个折叠侧墙50,两个折叠侧墙50并列交错设置,两个折叠侧墙50分别连接基柱15与升降柱16,以保证立柱11在进行高度调节时,该折叠侧墙50对建筑侧面进行有效防护,满足建筑高度调节的使用需求。更进一步地,位于第一列支撑组12与第二列支撑组 13之间的折叠侧墙50设置有加强柱55,该加强柱55的结构与立柱11 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对加强柱55的具体结构进行赘述,该加强柱55 用于提高建筑两侧折叠侧墙50的承载能力,进而保证建筑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该立柱11与折叠侧墙50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容置槽110,该容置槽110呈矩形凹槽状结构设置,折叠侧墙50的端部固定在容置槽110内,容置槽110用于容置折叠后的折叠侧墙50,使折叠状态下的建筑侧面更平整美观。
进一步地,该移动件60设置在立柱11与安装架41的端部,以与外界地面相抵接,进而通过移动件60保证立柱相对地面移动的平稳性;该移动件60包括衔接板61、与衔接板61连接的万向轮62。该衔接板 61呈直板状结构设置,该衔接板61用于将移动件60固定在立柱11 与安装架41上;该万向轮62可在衔接板6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旋转,进而实现全方向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该衔接板61呈矩形直板状结构设置,该万向轮62呈矩形阵列状设置于衔接板61的四个拐角位置。
进一步地,该移动驱动装置80设置在立柱11的端部,该移动驱动装置80与移动件60相铰接。具体地,该移动驱动装置80包括轮架 81、相对设置在轮架81两侧的驱动轮82、连接驱动轮82的驱动电机 83。该轮架81顶端呈圆柱状铰接在衔接板61上,以使得轮架81可相对衔接板61转动,该轮架81的底端呈中空矩形状结构设置,以容置驱动电机83;该驱动轮82相对设置在轮架81的两侧,该驱动电机83 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驱动电机83固定在轮架81上,两个驱动电机83分别连接两侧的驱动轮82,该驱动电机83用于驱动该驱动轮82 转动,两侧的驱动轮82相对独立驱动。可以理解地,两侧的驱动轮82 同转速同方向时沿直线行走;两侧的驱动轮82同转速反方向时,移动件60位置不动,但轮架81相对衔接板61转动,进而实现对移动方向的调整;两侧的驱动轮82不同转速时实现转弯移动,以满足建筑的横向与纵向两个方向上的折叠与展开操作。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两个驱动电机83的转速与转向进行控制,驱动立柱11进行自动化移动控制,进而实现建筑自动化折叠与展开操作;该轮架81设置于衔接板61 的中心位置,各万向轮62环绕设置在轮架81的外侧。可以理解地,该收缩式建筑100设置有控制单元(图未示);各移动驱动装置80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各移动驱动装置80可通过控制单元进行统一控制,控制单元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以接收无线控制信号,进而通过移动终端远程控制建筑的一键式展开与折叠操作,同时可以控制建筑进行移动,不需要人力搬运提高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该收缩式建筑100还包括加强杆70;该加强杆70设置在伸缩横梁20与所述伸缩房梁30之间,该加强杆70用于提高第一列支撑组12与第二列支撑组13之间承受横向载荷的能力。具体地,该加强杆70包括至少两个杆体71,各杆体71依次铰接设置,以满足整体建筑结构的折叠与展开的需求;在本实施例中,该杆体71的设置数量为四个,该加强杆70折叠呈W状结构。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先通过移动驱动装置80将收缩式建筑100移动至指定的展开位置,收缩式建筑100在收到展开指令后,各移动驱动装置80先沿第一列支撑组12设置方向,即横向方向移动,使各立柱11 之间相对远离,同时立柱11之间也相对远离,此时固定架21、梁体31 及安装架41依次伸出,以适应沿第一列支撑组12设置方向的展开操作;沿第一列支撑组12设置方向的展开操作完成后,各移动驱动装置80再沿垂直于第一列支撑组12设置方向,即纵向方向移动,第一列支撑组 12相对第二列支撑组13远离,此时两侧的折叠侧墙50通过板体51之间的相对转动展开,同时加强杆70通过杆体71之间的相对转动同步展开,在移动过程中对卷帘43施加拉力以将卷帘43自壳体42内拉出,进而实现沿垂直第一列支撑组12设置方向的展开操作;再通过升降驱动件17 对应驱动升降柱16相对基柱15移动,实现对建筑高度的调节控制,完成展开指令,建筑沿三维方向展开。
当收到折叠指令后,操作流程与展开操作相反,即先通过升降驱动件17控制升降柱16回落,再通过移动驱动装置80驱动第一列支撑组 12与第二列支撑组13之间相互靠近,此时折叠侧墙50折叠收入容置槽 110内,加强杆70的杆体71也相互转动折叠,卷帘43在卷帘驱动件44的驱动下回卷至壳体42内,最后通过移动驱动装置80驱动各立柱11相互靠近贴合,同时固定架21、梁体31及安装架41依次插入收合,形成依次套设的折叠结构,完成折叠指令,建筑沿三维方向折叠。
请参阅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收缩式建筑2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收缩式建筑100的区别指出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收缩式建筑200的移动驱动装置80a设置在相邻两个立柱之间,该移动驱动装置80a设置在折叠侧墙50外侧,该移动驱动装置80a包括第一交叉杆91、第二交叉杆95以及折叠驱动件(图未示)。该第一交叉杆91 呈长条状结构设置,第二交叉杆95呈长条状结构设置,第一交叉杆91 与第二交叉杆95的中间位置相铰接,第一交叉杆91与第二交叉杆95 呈X状结构设置,第一交叉杆91与第二交叉杆95一端与立柱11相铰接,第一交叉杆91与第二交叉杆95的另一端滑设在相邻的另一立柱 11上,该折叠驱动件与滑设的一端相连接,以调节第一交叉杆91与第二交叉杆95之间的夹角,进而实现通过调节第一交叉杆91与第二交叉杆95之间的夹角,对应调节立柱11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以理解地,该折叠驱动件可以为气缸、液压缸或丝杆机构中的一种,此处不具体限制折叠驱动件的具体结构,保证折叠驱动件可以驱动控制第一交叉杆91与第二交叉杆95滑设在立柱11或立柱11上的位置,进而调节第一交叉杆91与第二交叉杆95之间的夹角即可。
更进一步地,相邻两个立柱11之间还可设置多组呈X状结构设置的第一交叉杆91与第二交叉杆95,分别设置对应驱动第一交叉杆91相对第二交叉杆95转动的折叠驱动件即可,与设置一组的原理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通过在折叠侧墙50外侧设置呈X状结构交叉的第一交叉杆 91与第二交叉杆95,保证了对第一列支撑组12与第二列支撑组13之间相对移动的驱动控制的同时,提高了折叠侧墙50抗横向冲击的性能,进一步提高了折叠侧墙50的承载能力。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中的移动驱动装置80a可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移动驱动装置80组合使用,不设置折叠驱动件即可,即通过移动驱动装置80进行驱动,通过呈X状的第一交叉杆91与第二交叉杆95提高相邻立柱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收缩式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立柱,各所述立柱并列布置为两列,以形成第一列支撑组与第二列支撑组;
伸缩横梁,与所述第二列支撑组连接;所述伸缩横梁包括依次套接的至少两个固定架;
伸缩房梁,与所述第一列支撑组连接;所述伸缩房梁包括依次套接的至少两个梁体;所述梁体包括设置在所述梁体一侧的侧围板,所述侧围板呈圆弧状结构设置;所述侧围板内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贯穿所述侧围板的两侧;
卷轴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列支撑组远离所述第二列支撑组的一侧;所述卷轴组件包括依次叠放的安装架、分别连接各所述安装架的壳体、穿设所述壳体的卷帘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卷帘之间的卷帘驱动件;所述卷帘与所述卷帘驱动件连接的一端绕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卷帘的另一端对应穿过所述穿孔并与所述固定架连接固定;及
移动件,安装在所述立柱与所述安装架上;
移动驱动装置,所述移动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各所述立柱之间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缩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基柱、滑设在所述基柱上的升降柱、与所述升降柱连接的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柱相对所述基柱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缩式建筑,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折叠侧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缩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侧墙包括至少两个板体,各所述板体依次铰接,所述折叠侧墙呈往复蜿蜒状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两个折叠侧墙,两个所述折叠侧墙并列交错设置,两个所述折叠侧墙分别连接所述基柱与所述升降柱。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缩式建筑,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列支撑组与所述第二列支撑组之间的所述折叠侧墙设置有加强柱;所述加强柱的结构与所述立柱的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缩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与所述折叠侧墙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容置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缩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一端的限位板、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的面板、与所述面板连接的顶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立柱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收缩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与所述固定架的设置位置相对应;所述梁体还包括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一端的端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导向块、与所述导向块连接的挡板;所述侧围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导向块与所述立柱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缩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延伸部、与所述延伸部连接的支撑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壳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收缩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梁体、安装架、壳体及卷帘分别一一对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收缩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立柱的端部,所述移动驱动装置与所述移动件相铰接;所述移动驱动装置包括轮架、相对设置在所述轮架两侧的驱动轮、连接所述驱动轮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分别连接两侧的所述驱动轮,两侧的所述驱动轮相对独立驱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收缩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驱动装置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所述移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交叉杆、第二交叉杆以及折叠驱动件;所述第一交叉杆与所述第二交叉杆的中间位置相铰接,所述第一交叉杆与所述第二交叉杆呈X状结构设置,所述第一交叉杆与第二交叉杆一端与所述立柱相铰接,所述第一交叉杆与所述第二交叉杆的另一端滑设在相邻的另一立柱上,所述折叠驱动件与滑设的一端相连接,以调节所述第一交叉杆与所述第二交叉杆之间的夹角。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收缩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横梁与所述伸缩房梁之间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包括至少两个杆体,各所述杆体依次铰接设置。
CN202211155817.7A 2022-09-22 2022-09-22 收缩式建筑 Pending CN1154344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5817.7A CN115434430A (zh) 2022-09-22 2022-09-22 收缩式建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5817.7A CN115434430A (zh) 2022-09-22 2022-09-22 收缩式建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34430A true CN115434430A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48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55817.7A Pending CN115434430A (zh) 2022-09-22 2022-09-22 收缩式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3443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8920A (zh) 卷帘组装件
WO2014037690A1 (en) Foldable building
US20090242143A1 (en) Portable roll up window blind
JPH0781673B2 (ja) 伸縮自在の支柱装置
CN210239197U (zh) 一种可收卷防护栏
KR102403573B1 (ko) 자동 루프탑 텐트가 구비된 차량
EP1339925A1 (en) Framework for plane construciton elements
WO2014125244A1 (en) Roof assembly for a building and a building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5434430A (zh) 收缩式建筑
US20190044011A1 (en) Rapid deploy solar array
US20200224406A1 (en) Expandable Container Shelter
CN112279017A (zh) 一种货物运输的防雨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KR101365043B1 (ko) 가변 구조물
KR102251354B1 (ko) 높이 조절이 가능한 방음벽
CN219138033U (zh) 收缩式墙体
WO2014037691A1 (en) Expandable building assembly
CN218563541U (zh) 遮帘装置
CN218562811U (zh) 收缩式建筑结构
CN218759162U (zh) 一种道路施工隔音屏障结构
JP4522491B1 (ja) 折畳式簡易建物
CN217990351U (zh) 一种隔尘天幕装置
CN216238999U (zh) 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梯形折叠式房屋
CN217400543U (zh) 一种便于运输的护栏
CN220769100U (zh) 一种多角度调节可伸缩的城市道路围挡
KR102575016B1 (ko) 실내공간 구획용 디바이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