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31726A - 车辆、天窗总成及卷帘机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天窗总成及卷帘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31726A
CN115431726A CN202211233289.2A CN202211233289A CN115431726A CN 115431726 A CN115431726 A CN 115431726A CN 202211233289 A CN202211233289 A CN 202211233289A CN 115431726 A CN115431726 A CN 1154317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wheel
belt
annular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332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越
陈杰
丁铮铮
林键键
黄阳辉
俞建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3328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317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31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317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007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moveable head-liners, screens, curtains or blinds for ceilings
    • B60J7/0015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moveable head-liners, screens, curtains or blinds for ceilings roller bli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天窗总成及卷帘机构,当第一收卷轮和第二收卷轮转动时,从而能够带动环形收卷带沿环形收卷带的延伸轨迹往复运转,进而能够将绕设在环形收卷带上的遮阳帘进行收卷或释放。并且,当遮阳帘收卷到环形收卷带的外侧壁上后,相比传统的利用卷轴对遮阳帘进行收卷的形式而言,通过环形收卷带延长了水平方向上对遮阳帘的收卷周长,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小遮阳帘收卷后在竖直方向上的整体尺寸,在竖直方向上占用的设计空间小。

Description

车辆、天窗总成及卷帘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天窗总成及卷帘机构。
背景技术
天窗总成的遮阳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打开或遮蔽,因此,需要利用卷轴对遮阳帘进行收拢,即利用卷轴的转动以对遮阳帘进行收拢。随着天窗的设计尺寸日益变大,遮阳帘的长度尺寸也日益变大,导致卷轴对遮阳帘收卷后在竖直方向上的整体直径变大,在竖直方向上占用较多的设计空间。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在竖直方向上占用较多的设计空间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辆、天窗总成及卷帘机构。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卷帘机构,能够对遮阳帘进行收卷或释放,包括:
第一收卷轮;
第二收卷轮,所述第二收卷轮与所述第一收卷轮沿所述遮阳帘的移动方向相对间隔设置;及
环形收卷带,所述环形收卷带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收卷轮及所述第二收卷轮摩擦配合,使所述环形收卷带能够沿所述环形收卷带的延伸轨迹往复运转以带动绕设于所述环形收卷带上的所述遮阳帘收卷或释放。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卷机构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环形收卷带内,所述支撑架与至少部分所述环形收卷带张紧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张紧部、第二张紧部及连接部,所述第一张紧部与所述第二张紧部相对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张紧部与所述第二张紧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张紧部与所述环形收卷带的一侧张紧配合,所述第二张紧部与所述环形收卷带的另一侧张紧配合,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环形收卷带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卷轮的外侧壁及所述第二收卷轮的外侧壁均设有第一传动齿,所述环形收卷带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传动啮合的第二传动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帘机构还包括芯轴及传动组件,所述第一收卷轮可转动套设于所述芯轴上,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收卷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收卷轮绕所述芯轴的中心轴线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盖、扭转复位件及具有空腔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可转动套设于所述芯轴的外侧,所述第一收卷轮设置于所述驱动轮的一侧,所述传动盖设置于所述驱动轮背离所述第一收卷轮的一侧,所述传动盖与所述驱动轮固定连接并可转动套设于所述芯轴的外侧壁,所述扭转复位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扭转复位件的一侧与所述传动盖固定连接,所述扭转复位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收卷轮固定连接,使所述第一收卷轮能够与所述传动盖同步同向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环形传动带及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与所述驱动轮沿所述遮阳帘的移动方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环形传动带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驱动轮及所述传动轮摩擦配合,使所述环形传动带能够沿所述环形传动带的延伸轨迹往复运转以带动所述驱动轮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的外侧壁及所述传动轮的外侧壁均设有第三传动齿,所述环形传动带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三传动齿传动啮合的第四传动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帘机构还包括拉动件及滑块,所述拉动件沿所述遮阳帘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环形收卷带相对设置,所述拉动件与所述遮阳帘远离所述环形收卷带的一侧连接,所述拉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遮阳帘的移动方向往复移动,且所述滑块与所述环形传动带连接以带动所述环形传动带往复运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扭转复位件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收卷轮、所述环形收卷带、所述遮阳帘传递至所述拉动件的拉力等于所述扭转复位件依次通过所述传动盖、所述驱动轮、所述环形传动带、所述滑块传递至所述拉动件的拉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帘机构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环形传动带连接,且所述拉动件的一端及所述滑块均与所述转接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直线移动件、固定件及扭转蓄能件,所述直线移动件与所述环形收卷带相对设置,所述直线移动件能够沿所述遮阳帘的移动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直线移动件与所述遮阳帘远离所述环形收卷带的一侧连接,所述固定件沿所述芯轴的轴向与所述第一收卷轮间隔设置,所述扭转蓄能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收卷轮之间,且所述扭转蓄能件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第一收卷轮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帘机构还包括安装座,所述第一收卷轮及所述第二收卷轮均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窗总成,包括遮阳帘及所述的卷帘机构,所述卷帘机构能够对所述遮阳帘进行收卷或释放。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天窗总成。
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天窗总成及卷帘机构,当第一收卷轮和第二收卷轮转动时,从而能够带动环形收卷带沿环形收卷带的延伸轨迹往复运转,进而能够将绕设在环形收卷带上的遮阳帘进行收卷或释放。并且,当遮阳帘收卷到环形收卷带的外侧壁上后,相比传统的利用卷轴对遮阳帘进行收卷的形式而言,通过环形收卷带延长了水平方向上对遮阳帘的收卷周长,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小遮阳帘收卷后在竖直方向上的整体尺寸,在竖直方向上占用的设计空间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天窗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天窗总成的卷帘机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卷帘机构的环形收卷带收卷遮阳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卷帘机构的环形收卷带与支撑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天窗总成的卷帘机构另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卷帘机构C-C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图5的卷帘机构C-C另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为图1的天窗总成的卷帘机构又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天窗总成;100、卷帘机构;110、第一收卷轮;120、第二收卷轮;130、环形收卷带;131、第二传动齿;140、支撑架;141、第一张紧部;142、第二张紧部;143、连接部;150、芯轴;160、传动组件;161、传动盖;162、扭转复位件;163、驱动轮;164、环形传动带;165、滑块;166、固定件;167、扭转蓄能件;170、拉动件;180、安装座;200、遮阳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身(未图示)及天窗总成10,其中,天窗总成10采取卡接等方式安装在车身的顶部。
如图1所示,具体地,天窗总成10包括遮阳帘200及卷帘机构100,利用卷帘机构100能够对遮阳帘200进行收卷或释放,从而根据使用需要完成对天窗总成10的遮蔽或打开。并且,卷帘机构100对遮阳帘200进行收卷后在竖直方向上的整体尺寸变小,在竖直方向上占用的设计空间小。
可以理解的是,遮阳帘200可以是现有的帘布等,遮阳帘200可以通过卷帘机构100进行收卷或释放。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天窗总成10还包括窗框等部件,由于其可以采取现有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卷帘机构100包括第一收卷轮110、第二收卷轮120及环形收卷带130。
其中,第一收卷轮110与第二收卷轮120沿遮阳帘200的移动方向(如图1、图5及图8的A方向的任一箭头指示方向)相对间隔设置。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遮阳帘200的移动方向是指遮阳帘200遮蔽或打开时的移动方向。
其中,环形收卷带130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收卷轮110和第二收卷轮120摩擦配合,即环形收卷带130的一侧部分套设在第一收卷轮110的外侧壁上,环形收卷带130的另一侧部分套设在第二收卷轮120的外侧壁上,利用第一收卷轮110和第二收卷轮120将环形收卷带130相对的两侧张紧,使得第一收卷轮110的转动和第二收卷轮120的转动能够带动环形收卷带130沿自身的延伸轨迹运转。当第一收卷轮110和第二收卷轮120转动时,从而能够带动环形收卷带130沿环形收卷带130的延伸轨迹往复运转,进而能够将绕设在环形收卷带130上的遮阳帘200进行收卷或释放。并且,当遮阳帘200收卷到环形收卷带130的外侧壁上后,相比传统的利用卷轴对遮阳帘200进行收卷的形式而言,通过环形收卷带130延长了水平方向上对遮阳帘200的收卷周长,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小遮阳帘200收卷后在竖直方向上的整体尺寸,在竖直方向上占用的设计空间小。
其中,收卷周长是指环形收卷带130运转一周所能收卷的遮阳帘200的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沿环形收卷带130的延伸轨迹往复运转是指环形收卷带130上的某一部分沿环形收卷带130的环形轨迹移动,从而能够将一端固定在环形收卷带130上的遮阳帘200收卷到环形收卷带130上或从环形收卷带130上释放而出。并且,沿环形收卷带130的延伸轨迹往复运转可以通过改变第一收卷轮110和第二收卷轮120的转动方向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遮阳帘200的长度为1200mm,遮阳帘200的两侧具有0.6mm厚度的边条,遮阳帘200的厚度为0.6mm,传统的利用卷轴对遮阳帘200进行收卷后在竖直方向上的直径为47mm,在竖直方向上占用较多的设计空间,为了避免竖直方向上的设计空间被占用较多,传统的做法为缩小天窗总成10的面积而缩小天窗的大小以缩短遮阳帘200的长度,影响天窗视野,或者将遮阳帘200设计成两片式双开以分别进行收卷,增加了设计成本。而通过上述实施例的卷帘机构100对遮阳帘200进行收卷时,第一收卷轮110和第二收卷轮120的中心距(如图3的L所示)为40mm,第一收卷轮110的直径和第二收卷轮120的直径均为9.6mm,环形收卷带130对遮阳帘200进行收卷后,在竖直方向上的外径(如图3的D所示)为25mm,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节省22mm的设计空间,不需要缩小天窗的大小以缩短遮阳帘200的长度,不会影响天窗视野,也不需增加设计成本。
如图3及图4所示,进一步地,收卷机构还包括支撑架140。其中,支撑架140设置于环形收卷带130内,并且,支撑架140与至少部分环形收卷带130张紧配合,从而利用支撑架140能够对环形收卷带130进行支撑与张紧,保证第一收卷轮110和第二收卷轮120的中心距不会发生变化,从而保证环形收卷带130能够保持张紧状态而避免发生松弛,进而保证遮阳帘200保持绷直状态,便于进行收卷。
其中,可以是支撑架140的整体轮廓形状与环形收卷带130的内部轮廓相匹配,也可以是支撑架140的部分轮廓形状与环形收卷带130的内部轮廓相匹配。
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架140包括第一张紧部141、第二张紧部142及连接部143。第一张紧部141与第二张紧部142相对间隔设置,并且,第一张紧部141与第二张紧部142通过连接部143进行连接,即连接部143设置于第一张紧部141与第二张紧部142之间,连接部143相对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张紧部141和第二张紧部142相连接。其中,第一张紧部141与环形收卷带130的一侧张紧配合,第二张紧部142与环形收卷带130的另一侧张紧配合,如此,第一张紧部141和第二张紧部142分别对环形收卷带130相对的两侧进行支撑与张紧,保证第一收卷轮110和第二收卷轮120的中心距不会发生变化,从而保证环形收卷带130能够保持张紧状态而避免发生松弛,进而保证遮阳帘200保持绷直状态,便于进行收卷。同时,连接部143与环形收卷带130间隔设置,即连接部143与环形收卷带130之间留有间隙。如此,能够减小环形收卷带130与支撑架14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环形收卷带130的运动阻力,使得环形收卷带130的运转更加顺畅。
其中,第一张紧部141与环形收卷带130的接触部分的轮廓可以与第一收卷轮110与环形收卷带130的接触部分的轮廓相匹配,不仅能够对环形收卷带130进行支撑与张紧,也不会影响环形收卷带130的运转;第二张紧部142与环形收卷带130的接触部分的轮廓可以与第二收卷轮120与环形收卷带130的接触部分的轮廓相匹配,不仅能够对环形收卷带130进行支撑与张紧,也不会影响环形收卷带130的运转。
其中,连接部143可以为弧形的连接辐条或连接板。
其中,第一张紧部141、第二张紧部142和连接部143可以通过一体成型方式制得,也可以单独成型后通过焊接等方式进行组装。
此外,第一收卷轮110及第二收卷轮120与环形收卷带130的摩擦配合,只需满足第一收卷轮110的转动及第二收卷轮120的转动能够带动环形收卷带130运转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收卷轮110的外侧壁及第二收卷轮120的外侧壁均设有第一传动齿(未标示),环形收卷带130的内侧壁设有与第一传动齿传动啮合的第二传动齿131。如此,利用第一传动齿与第二传动齿131的相互传动啮合,从而当第一收卷轮110的转动及第二收卷轮120的转动时,能够稳定、可靠地带动环形收卷带130运转,避免发生打滑。
当然,环形收卷带130也可以包括两个相互套设的环形带,外侧的环形带与遮阳帘200的一侧采取粘结、螺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内侧的环形带上设有第二传动齿131,外侧的环形带与内侧的环形带采取热压、粘结等方式进行连接。
如图1、图2及图5所示,另外,卷帘机构100还包括芯轴150及传动组件160。其中,第一收卷轮110通过轴承等部件可转动套设于芯轴150上,从而利用芯轴150对第一收卷轮110进行支撑与安装。并且,传动组件160与第一收卷轮110传动连接,从而带动第一收卷轮110绕芯轴150的中心轴线转动,进而使得环形收卷带130运转,继而对遮阳帘200进行收卷或释放。
此外,为了避免第一收卷轮110套设在芯轴150的外侧后沿芯轴150的轴向发生窜动,还可以在芯轴150上设置插孔,利用插销与插孔的插接配合对第一收卷轮110进行限位;也可以在芯轴150上设置卡槽,利用卡箍或卡扣等卡接件与卡槽的卡接配合对第一收卷轮110进行限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传动组件160带动第一收卷轮110沿顺时针方向(也可以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环形收卷带130对遮阳帘200进行收卷,即将遮阳帘200收卷在环形收卷带130的外侧壁上;当传动组件160带动第一收卷轮110沿逆时针方向(也可以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环形收卷带130对遮阳帘200进行释放,即将收卷在环形收卷带130的外侧壁上的遮阳帘200释放出去。
可选地,传动组件160带动第一收卷轮110绕芯轴150的中心轴线转动,可以直接通过伺服电机等旋转驱动件进行驱动,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的传动将其他形式的运动转换为驱动第一收卷轮110转动的动力。
如图5及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传动组件160包括传动盖161、扭转复位件162及具有空腔的驱动轮163。可选地,驱动轮163可以呈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其中,驱动轮163可转动套设于芯轴150的外侧,第一收卷轮110设置于驱动轮163的一侧,传动盖161设置于驱动轮163背离第一收卷轮110的一侧,即第一收卷轮110和传动盖161分别设置于驱动轮163相对的两侧。传动盖161与驱动轮163固定连接并通过轴承等部件可转动套设于芯轴150的外侧壁,从而使得传动盖161与驱动轮163可以同步同向相对芯轴150绕芯轴150的中心轴线转动。扭转复位件162至少部分设置于空腔内,并且,扭转复位件162的一侧与传动盖161采取卡接或螺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扭转复位件162的另一侧与第一收卷轮110采取卡接或螺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从而使得传动盖161的转矩能够通过扭转复位件162传递至第一收卷轮110上,使得第一收卷轮110能够与传动盖161同步同向转动,进而在驱动轮163转动时,同步带动传动盖161和第一收卷轮110同向转动,继而使得第二收卷轮120转动并使得环形收卷带130运转。
其中,传动盖161与驱动轮163可以一体成型制得,也可以单独成型后通过焊接等工艺进行组装。
其中,扭转复位件162可以是扭簧或其他能够发生扭转蓄能并能够复位的元件。
如图1及图8所示,进一步地,传动组件160还包括环形传动带164及传动轮(未标示)。其中,传动轮与驱动轮163沿遮阳帘200的移动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环形传动带164的两侧分别与驱动轮163及传动轮摩擦配合,即环形传动带164的一侧部分套设在驱动轮163的外侧壁上,环形传动带164的另一侧部分套设在传动轮的外侧壁上,利用驱动轮163和传动轮将环形传动带164相对的两侧张紧,使环形传动带164能够沿环形传动带164的延伸轨迹往复运转,从而带动驱动轮163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沿环形传动带164的延伸轨迹往复运转是指环形传动带164上的某一部分沿环形传动带164的环形轨迹移动,从而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使得驱动轮163转动。并且,沿环形传动带164的延伸轨迹往复运转可以带动驱动轮163沿顺时针转动,也可以带动驱动轮163沿逆时针转动。
更进一步地,驱动轮163的外侧壁及传动轮的外侧壁均设有第三传动齿(未标示),环形传动带164的内侧壁设有与第三传动齿传动啮合的第四传动齿(未标示)。如此,利用第三传动齿与第四传动齿的相互传动啮合,从而当环形传动带164运转时,能够稳定、可靠地带动驱动轮163转动,避免打滑。
其中,为了使得环形传动带164运转,可以通过在环形传动带164的外侧设置相应的传动齿,利用齿轮与传动齿的啮合,当齿轮转动时带动环形传动带164往复运转;也可以通过液压缸或气压缸的伸缩杆的伸缩运动以带动环形传动带164往复运转,只需满足能够带动环形传动带164运动而带动驱动轮163转动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卷帘机构100还包括能够沿遮阳帘200的移动方向往复移动的滑块165,滑块165与环形传动带164连接,从而当滑块165沿遮阳帘200的移动方向往复移动时,能够带动环形传动带164往复运转,进而能够带动驱动轮163转动。
其中,滑块165沿遮阳帘200的移动方向的往复移动,可以通过直线电机驱动的形式,也可以通过拉索拉动的形式实现,只需满足使得滑块165能够沿遮阳帘200的移动方向做往复直线移动即可。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卷帘机构100还包括拉动件170,拉动件170可以为拉动杆或拉动条等形式。其中,拉动件170沿遮阳帘200的移动方向与环形收卷带130相对设置,拉动件170与遮阳帘200远离环形收卷带130的一侧采取粘结、螺接等方式进行连接,从而当拉动件170移动时能够同步带动遮阳帘200移动,进而能够对天窗进行遮蔽或打开。并且,拉动件170的一端与滑块165采取卡接或螺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如此,当滑块165沿遮阳帘200的移动方向往复移动时,能够同步带动拉动件170沿遮阳帘200的移动方向往复移动并同步带动环形传动带164运转,进而通过环形传动带164带动驱动轮163转动,继而带动传动盖161和第一收卷轮110同步同向转动,从而同步带动环形收卷带130对遮阳帘200进行收卷或释放。
可选地,当滑块165沿遮阳帘200遮蔽天窗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同步带动拉动件170沿遮阳帘200遮蔽天窗的方向移动以带动遮阳帘200对天窗进行遮蔽,并同步带动环形传动带164沿遮阳帘200遮蔽天窗的方向运转,进而通过环形传动带164带动驱动轮16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继而带动传动盖161和第一收卷轮110同步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同步带动环形收卷带130对遮阳帘200进行释放以对天窗进行遮蔽。当滑块165沿遮阳帘200打开天窗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同步带动拉动件170沿遮阳帘200打开天窗的方向移动以带动遮阳帘200对天窗进行打开,并同步带动环形传动带164沿遮阳帘200打开天窗的方向运转,进而通过环形传动带164带动驱动轮16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继而带动传动盖161和第一收卷轮110同步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同步带动环形收卷带130对遮阳帘200进行收卷以对天窗进行打开。
进一步地,扭转复位件162依次通过第一收卷轮110、环形收卷带130、遮阳帘200传递至拉动件170的拉力等于扭转复位件162依次通过传动盖161、驱动轮163、环形传动带164、滑块165传递至拉动件170的拉力。如此,通过两个拉力之间的反向且相等实现力平衡,从而能够对遮阳帘200进行张紧,避免产生松弛而影响收卷或释放。同时,由于第一收卷轮110、传动盖161及驱动轮163始终保持同步且同向转动,而且,扭转复位件162传递至第一收卷轮110的拉力等于扭转复位件162传递至传动盖161的拉力,从而使得第一收卷轮110、传动盖161及驱动轮163在转动过程中扭转复位件162不会发生相对扭转而与第一收卷轮110、传动盖161及驱动轮163同步且同向转动,进而能够避免扭转复位件162因频繁扭转而发生疲劳失效,延长扭转复位件162的使用寿命。
其中,可以将驱动轮163的空腔的内径设计成合适尺寸以便于扭转复位件162的安装,例如,可以将空腔的内径设计成大于12mm,便于将扭转复位件162的至少部分安装在空腔内。
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可以先不安装遮阳帘200至卷帘机构100上,可以通过旋转驱动轮163的方式使得扭转复位件162扭转而积蓄弹性扭转力,通过对驱动轮163进行固定而使得弹性扭转力不会得到释放,再将遮阳帘200安装在卷帘机构100上,即将遮阳帘200的一侧固定在环形收卷带130上,将遮阳帘200相对的另一侧固定在拉动件170上,接着释放驱动轮163而使得扭转复位件162积蓄的弹性扭转力进行释放,进而使得环形收卷带130对遮阳帘200的拉力等于拉动件170对遮阳帘200的拉力,且两个拉力方向相反,继而能够达到力平衡而使得遮阳帘200绷直张紧,避免发生褶皱或松弛,保证收卷和释放效果;同时,也使得扭转复位件162不会相对第一收卷轮110、传动盖161及驱动轮163发生相对扭转而与第一收卷轮110、传动盖161及驱动轮163同步且同向转动,进而能够避免扭转复位件162因频繁扭转而发生疲劳失效,延长扭转复位件162的使用寿命。
其中,滑块165与环形传动带164的连接,可以直接通过螺接、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存在中间连接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卷帘机构100还包括转接件(未标示)。转接件与环形传动带164采取卡接或螺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并且拉动件170的一端及滑块165均与转接件采取卡接或螺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如此,通过转接件实现环形传动带164、拉动件170及滑块165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三者的运动能够保持同时进行,保证能够完成对遮阳帘200的收卷或释放。
其中,转接件可以为转接块的形式,也可以为转接板的形式,还可以为转接架的形式。
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传动组件160包括直线移动件(未图示)、固定件166及扭转蓄能件167。其中,直线移动件与环形收卷130带相对设置,并且,直线移动件能够沿遮阳帘的移动方向往复移动,而且,直线移动件与遮阳帘200远离环形收卷带130的一侧采取螺接或粘结等方式进行连接。同时,固定件166沿芯轴150的轴向与第一收卷轮110间隔设置,扭转蓄能件167设置于固定件166与第一收卷轮110之间,并且,扭转蓄能件167相对的两侧分别与固定件166和第一收卷轮110连接,即扭转蓄能件167的一侧与固定件166采取卡接或螺接等方式进行连接,扭转蓄能件167相对的另一侧与第一收卷轮110采取卡接或螺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如此,当直线移动件沿遮阳帘200遮蔽天窗的方向移动以带动遮阳帘200对天窗进行遮蔽时,在直线移动件的作用下遮阳帘200施加拉力至环形传动带164,在拉力的作用下,同步带动环形传动带164沿遮阳帘200遮蔽天窗的方向运转,使得环形传动带164释放遮阳帘200,进而同步带动第一收卷轮110转动,继而使得扭转蓄能件167相对固定件166进一步扭转而积蓄扭转势能;当直线移动件沿遮阳帘200打开天窗的方向移动时,遮阳帘200对环形传动带164的拉力消失,此时,扭转蓄能件167积蓄的扭转势能得到释放而发生复位,从而带动第一收卷轮110反向转动,进而带动环形传动带164沿遮阳帘200遮打开天窗的方向运转,使得环形传动带164收卷遮阳帘200。
其中,直线移动件可以为拉杆或拉条的形式,直线移动件沿遮阳帘200的移动方向的往复移动,可以通过直线电机驱动的形式,也可以通过拉索拉动的形式实现,只需满足使得直线移动件能够沿遮阳帘200的移动方向做往复直线移动而带动遮阳帘200打开或遮蔽天窗即可。
其中,固定件166可以为固定座、固定盖等形式,固定件166可以与芯轴150或其他外部组件采取螺接或卡接等方式实现连接,使得固定件166相对第一收卷轮110保持固定或静止即可。
其中,扭转蓄能件167可以是扭簧或其他能够发生扭转蓄能并能够复位的元件。
如图1及图8所示,此外,卷帘机构100还包括安装座180。其中,第一收卷轮110及第二收卷轮120均可转动设置于安装座180上,从而利用安装座180能够为第一收卷轮110和第二收卷轮120进行安装与支撑,保证第一收卷轮110与第二收卷轮120能够稳定、可靠的转动,进而保证环形收卷带130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转以对遮阳帘200进行收卷或释放。
其中,第一收卷轮110可以通过芯轴150与安装座180实现转动连接,芯轴150可以通过插接或卡接等方式固设在安装座180上。同理,第二收卷轮120也可以通过一个芯轴150与安装座180实现转动连接,芯轴150可以通过插接或卡接等方式固设在安装座180上。
需要说明的是,“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申请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单元”、“组件”、“机构”、“装置”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块化生产,以方便进行模块化组装。本申请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卷帘机构,能够对遮阳帘进行收卷或释放,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收卷轮;
第二收卷轮,所述第二收卷轮与所述第一收卷轮沿所述遮阳帘的移动方向相对间隔设置;及
环形收卷带,所述环形收卷带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收卷轮及所述第二收卷轮摩擦配合,使所述环形收卷带能够沿所述环形收卷带的延伸轨迹往复运转以带动绕设于所述环形收卷带上的所述遮阳帘收卷或释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机构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环形收卷带内,所述支撑架与至少部分所述环形收卷带张紧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张紧部、第二张紧部及连接部,所述第一张紧部与所述第二张紧部相对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张紧部与所述第二张紧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张紧部与所述环形收卷带的一侧张紧配合,所述第二张紧部与所述环形收卷带的另一侧张紧配合,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环形收卷带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卷轮的外侧壁及所述第二收卷轮的外侧壁均设有第一传动齿,所述环形收卷带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传动啮合的第二传动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卷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帘机构还包括芯轴及传动组件,所述第一收卷轮可转动套设于所述芯轴上,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收卷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收卷轮绕所述芯轴的中心轴线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盖、扭转复位件及具有空腔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可转动套设于所述芯轴的外侧,所述第一收卷轮设置于所述驱动轮的一侧,所述传动盖设置于所述驱动轮背离所述第一收卷轮的一侧,所述传动盖与所述驱动轮固定连接并可转动套设于所述芯轴的外侧壁,所述扭转复位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扭转复位件的一侧与所述传动盖固定连接,所述扭转复位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收卷轮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环形传动带及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与所述驱动轮沿所述遮阳帘的移动方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环形传动带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驱动轮及所述传动轮摩擦配合,使所述环形传动带能够沿所述环形传动带的延伸轨迹往复运转以带动所述驱动轮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的外侧壁及所述传动轮的外侧壁均设有第三传动齿,所述环形传动带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三传动齿传动啮合的第四传动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帘机构还包括拉动件及滑块,所述拉动件沿所述遮阳帘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环形收卷带相对设置,所述拉动件与所述遮阳帘远离所述环形收卷带的一侧连接,所述拉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遮阳帘的移动方向往复移动,且所述滑块与所述环形传动带连接以带动所述环形传动带往复运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卷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复位件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收卷轮、所述环形收卷带、所述遮阳帘传递至所述拉动件的拉力等于所述扭转复位件依次通过所述传动盖、所述驱动轮、所述环形传动带、所述滑块传递至所述拉动件的拉力。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卷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帘机构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环形传动带连接,且所述拉动件的一端及所述滑块均与所述转接件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直线移动件、固定件及扭转蓄能件,所述直线移动件与所述环形收卷带相对设置,所述直线移动件能够沿所述遮阳帘的移动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直线移动件与所述遮阳帘远离所述环形收卷带的一侧连接,所述固定件沿所述芯轴的轴向与所述第一收卷轮间隔设置,所述扭转蓄能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收卷轮之间,且所述扭转蓄能件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第一收卷轮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卷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帘机构还包括安装座,所述第一收卷轮及所述第二收卷轮均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
14.一种天窗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遮阳帘及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卷帘机构,所述卷帘机构能够对所述遮阳帘进行收卷或释放。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窗总成。
CN202211233289.2A 2022-10-10 2022-10-10 车辆、天窗总成及卷帘机构 Pending CN1154317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33289.2A CN115431726A (zh) 2022-10-10 2022-10-10 车辆、天窗总成及卷帘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33289.2A CN115431726A (zh) 2022-10-10 2022-10-10 车辆、天窗总成及卷帘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31726A true CN115431726A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50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33289.2A Pending CN115431726A (zh) 2022-10-10 2022-10-10 车辆、天窗总成及卷帘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3172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232851A1 (en) Roll-up shade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JP4981722B2 (ja) ケーブル駆動装置付きの側面窓巻上日よけ
JP4761083B2 (ja) ローラブラインド装置用の巻取りシャフト
JP2008081111A (ja) 手動により駆動される巻上げウィンドウシェード
CN115431726A (zh) 车辆、天窗总成及卷帘机构
CN116985610A (zh) 遮阳装置、天窗装置及车辆
KR200448707Y1 (ko) 텐션 기능을 갖는 차양장치
CN113879082B (zh) 卷轴、卷帘组件、透光组件及车辆
CN114954772B (zh) 一种变速器及具有该变速器的自行车
CN113387215B (zh) 一种半导体材料收卷装置
US10000967B2 (en) Curtain blinds spring motor elasticity maintaining structure
CN212400797U (zh) 一种防滑链收紧装置
CN111806171A (zh) 一种防滑链收紧装置
CN220790369U (zh) 一种遮阳天幕
CN214420189U (zh) 一种遮阳帘装置及车窗总成
CN101603406A (zh) 一种卷帘收放装置
CN212439972U (zh) 一种带阻尼的双拉绳卷簧收线模块
CN219299177U (zh) 一种卷帘调节机构及卷帘装置
CN221023225U (zh) 天窗遮阳帘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742674U (zh) 具备遮阳布的车顶玻璃
CN219927434U (zh) 一种直驱中间对开结构的遮阳帘总成
CN219241795U (zh) 一种卷帘驱动装置及卷帘装置
CN220469745U (zh) 一种具有同步收放线绳的顶棚帘驱动装置及顶棚帘
CN216043464U (zh) 一种弹簧卷帘及遮阳窗
CN220661772U (zh) 车门密封条自动粘接缓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