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30979A - 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30979A
CN115430979A CN202211183640.1A CN202211183640A CN115430979A CN 115430979 A CN115430979 A CN 115430979A CN 202211183640 A CN202211183640 A CN 202211183640A CN 115430979 A CN115430979 A CN 115430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ositioning
clamping
welding device
suppor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836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30979B (zh
Inventor
张海霞
王统兴
俞海平
张哲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WOTE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WOTE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WOTE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WOTE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8364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309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30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30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30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309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7/00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23K37/04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 B23K37/0426Fixtures for other work
    • B23K37/0435Clamps
    • B23K37/0443Ji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sistance Welding (AREA)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竖向设有支撑台和定位台;涨开压紧机构,其相对于定位台在一夹紧位置与一松开位置之间活动;多个侧向夹紧机构;涨开压紧机构包括移动主体以及均安装在移动主体上的第一气缸和挤压叉板,定位压板与台面形成对上本体夹紧的夹持间隙,挤压叉板与定位台定位配合,并分别与工作台和支撑台形成用于对下本体夹紧的夹持间隙,挤压叉板与侧向夹紧机构分别形成对围板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抵接的夹持间隙。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其通过设置涨开压紧机构和定位台,能够对第二支撑内的空腔进行支撑,防止上下板变形,增加焊接的合格率。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焊接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结合图1-2所示,图中为现有技术中汽车车身第二右支撑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在授权公告号CN209079993U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存在具体描述。该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身第二支撑结构及车辆,其包括:固连于车身纵梁、且由纵梁外侧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外延伸设置的下板2,及设于下板2上方且固连于纵梁外侧的上板1,上板1和下板2扣合形成有空腔。以车辆坐标系为基准,空腔在Y轴与Z轴所在平面的截面积沿X轴的负向逐渐变小。在上本体11边沿形成有第一翻板12和围板13,上本体11上具有贯穿其两侧板面的上通孔14和多个上连接孔15,上连接孔15位于上通孔14的外周。在不降低车身第二支撑结构的刚度和强度的情况下,为了降低重量及成本,在下本体21中部形成有贯通下本体21的下通孔24和下连接孔25,下本体21两侧边沿弯折形成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23和两个第二翻板27,两个第二翻板27分别位于第一侧板22和第二侧板23临近纵梁的一侧,下本体21朝车身纵梁方向延伸形成有延伸部26,用于抵接纵梁。
由于车身第二右支撑总成的焊道位于第一翻板12、围板13分别与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23以及两个第二翻板27的抵接处,上下板1、2沿Z轴定位产生偏差容易导致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其通过设置涨开压紧机构和定位台,能够对第二支撑内的空腔进行支撑,防止上下板变形,增加焊接的合格率。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包括:
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竖向设有支撑台和定位台,所述定位台的台面穿过下通孔用于与上本体抵接定位;
涨开压紧机构,其可滑动地安装在工作台上并相对于所述定位台在一夹紧位置与一松开位置之间活动;
多个侧向夹紧机构,其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并被配置在所述定位台的两侧,用于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抵接;
其中,所述涨开压紧机构包括移动主体以及均安装在所述移动主体上的第一气缸和挤压叉板,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有用于与上本体抵接的定位压板,所述定位压板与所述台面形成用于对上本体夹紧的夹持间隙,所述挤压叉板与所述定位台定位配合,并分别与所述工作台和所述支撑台形成用于对下本体夹紧的夹持间隙,所述挤压叉板与所述侧向夹紧机构分别形成对围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抵接的夹持间隙。
采用以上结构后,定位台穿过下板上的下通孔与上本体定位,防止上板相对于定位台产生横向移动,定位台对上本体进行竖向支撑防止,用于防止上本体相对于下本体在竖直方向上产生移动,影响焊接的精度。在夹紧位置上,挤压叉板伸入至空腔内对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进行横向支撑,防止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受侧向夹紧机构挤压产生变形。侧向夹紧机构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抵接,并与挤压叉板形成夹持,以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内壁紧贴于围板的外壁,防止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焊接时受热产生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涨开压紧机构还包括所述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二气缸和所述第三气缸呈对称设置在所述移动主体上,所述第一压板与第二气缸连接用于对所述上本体一侧的第一翻板相抵,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三气缸连接用于对所述上本体另一侧的第一翻板相抵;第二气缸带动第一压板对一侧的第一翻板松开或夹紧,防止第一翻板相对于移动主体移动的同时还能避免在焊接过程中第一翻板受热产生变形,同理第三气缸带动第二压板对另一侧的第一翻板松开或夹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多个竖向夹紧机构,多个所述竖向夹紧机构均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并被配置在所述定位台的两侧,所述竖向夹紧机构用于对所述下本体上延伸部相抵;竖向夹紧机构将延伸部抵接于工作台上,对其进行夹紧定位,防止下本体相对于工作台产生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定位台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支撑部和连接在支撑部顶端的所述台面,所述台面朝远离所述支撑部方向延伸形成有异形定位块,所述异形定位块与上通孔定位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台面朝远离所述支撑部方向延伸形成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与上连接孔定位配合;防止上本体相对于定位台产生横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挤压叉板上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支撑部可滑动地限位配合,避让槽的设置避免支撑部与挤压叉板之间产生位置干涉,以使挤压叉板能够随移动主体在夹紧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定位压板包括有板体和多个定位杆,多个所述定位杆均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板体上,且所述定位杆与所述板体之间设有弹簧;定位凸起与上连接孔定位配合时,其凸起于上本体表面,使得采用常规的压板与上本体抵接时会受到定位凸起的位置阻碍,导致上本体表面不受力,故在板体上增设带有弹簧的定位杆,定位杆与上本体表面相抵以使上板抵接于定位台台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定位杆分布在上通孔的外周,且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台面形成用于对上本体夹紧的夹持间隙;上述设置使得上本体受力均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台上安装有第一伸缩定位销,所述第一伸缩定位销用于与所述下本体上一下连接孔配合定位;由于下本体呈现倾斜的曲面,所以在工作台上增设支撑台,用于对下本体的斜面进行支撑,第一伸缩定位销上伸缩功能的设置便于下本体与连接孔的脱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第二伸缩定位销,所述第二伸缩定位销用于与所述下本体上另一下连接孔定位配合;由于下本体上曲面的存在,导致第一伸缩定位销与第二伸缩定位销的轴向存在一定的夹角,即第一伸缩定位销与第二伸缩定位销不平行,若采用常规的固定式定位销对下本体进行定位配合,不方便下板的初定位与拆卸。
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的焊接方法,包括有一下步骤:
S1、将上板和下板放置在装夹区内,通过支撑台和定位台对产品进行初定位,通过竖向夹紧机构对下本体上进行夹紧;
S2、将涨开压紧机构移至夹紧位置,其中挤压叉板用于对围板的内壁支撑,并配合侧向夹紧机构作用以使围板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抵进行夹紧;
S3、通过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对第一翻板进行夹紧,通过定位压板将上本体抵接于定位台上;
S4、通过焊接装置对上板和下板进行焊接。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汽车车身第二右支撑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汽车车身第二右支撑总成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焊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涨开压紧机构处于夹紧位置时焊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焊接装置的部分结构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涨开压紧机构处于松开位置时焊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焊接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焊接装置的部分立体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焊接装置打开后的部分结构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挤压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伸缩定位销的立体图。
图中标号说明:
1、上板;2、下板;3、工作台;4、涨开压紧机构;5、支撑台;6、侧向夹紧机构;7、竖向夹紧机构;8、滑轨;9、定位台;10、第一伸缩定位销;
11、上本体;12、第一翻板;13、围板;14、上通孔;15、上连接孔;
21、下本体;22、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下通孔;25、下连接孔;26、延伸部;27、第二翻板;
41、移动主体;42、第一气缸;43、第二气缸;44、第三气缸;45、第一压板;46、第二压板;47、定位压板;48、限位块;49、挤压叉板;410、移动气缸;
471、板体;472、定位杆;473、弹簧;
491、避让槽;492、侧压板;
61、挤压板;62、第四气缸;
71、竖向压板;72、第五气缸;
91、支撑部;92、台面;93、异形定位块;94、定位凸起;
101、第二伸缩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结合图3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包括:
工作台3,所述工作台3上竖向设有支撑台5和定位台9,所述定位台9的台面92穿过下通孔24用于与上本体11抵接定位;
涨开压紧机构4,其可滑动地安装在工作台3上并相对于所述定位台9在一夹紧位置与一松开位置之间活动;
多个侧向夹紧机构6,其安装在所述工作台3上并被配置在所述定位台9的两侧,用于分别与第一侧板22和第二侧板23抵接;
其中,所述涨开压紧机构4包括移动主体41以及均安装在所述移动主体41上的第一气缸42和挤压叉板49,所述第一气缸42连接有用于与上本体11抵接的定位压板47,所述定位压板47与所述台面92形成用于对上本体11夹紧的夹持间隙,所述挤压叉板49与所述定位台9定位配合,并分别与所述工作台3和所述支撑台5形成用于对下本体21夹紧的夹持间隙,所述挤压叉板49与所述侧向夹紧机构6分别形成用于对围板13与所述第一侧板22抵接的夹持间隙以及用于对围板13与所述第二侧板23抵接的另一夹持间隙。
结合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涨开夹紧机构还包括有移动气缸410,在工作台3上对称设有滑轨8,移动主体41与滑轨8可滑动地配合。移动气缸410缸体固定安装在工作台3上,移动气缸410的活塞端与移动主体41固定连接,通过移动气缸410驱动移动主体41在夹紧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活动。
结合图1所示,由于在下板2上,下本体21由延伸部26朝远离延伸部26一端方向延伸形成有倾斜的曲面,导致下本体21的不同位置上在竖直方向高度不同。所以在工作台3上增设支撑台5,下本体21上远离延伸部26的一侧抵靠在支撑台5上,以抵接上本体11上不同位置的高度差。
结合图1和图2所示,由于下板2上的下通孔24大于上通孔14。所以结合图5至图7所示,定位台9的台面92高于工作台3,且定位台9台面92的外周大于上通孔14且小于下通孔24。使得下通孔24轻易穿过定位台9,以使下板2抵靠在工作台3和支撑台5上。
进一步的,结合图5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侧向夹紧机构6包括两个挤压板61和两个竖向设置的第四气缸62,第四气缸62的活塞端与挤压板61连接,挤压板61上与第四气缸62的缸体可转动连接。通过第四气缸62驱动加压板移动,用于对第一侧板22与第二侧板23抵接。
进一步的,结合图8至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挤压叉板49的两侧设有侧压板492,挤压叉板49随移动主体41由松开位置移动至夹紧位置上时,侧压板492与上板1上端围板13内壁相抵,用于对围板13内壁进行有效支撑,以使围板13紧贴于第一侧板22和第二侧板23的内壁。并且,挤压叉板49的底表面与下本体21的内表面相抵,以使下板2紧贴于工作台3上。
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一个侧向夹紧机构6与第一侧板22外表面相抵,以使第一侧板22的内表面与围板13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并且该侧向夹紧机构6中的挤压板61与侧压板492共同作用,用于对第一侧板22进行夹紧。同理,另一个侧向夹紧机构6与第二侧板23外表面相抵,以使第二侧板23的内表面与围板13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并且该侧向夹紧机构6中的挤压板61与侧压板492共同作用,用于对第二侧板23进行夹紧。
更进一步的,结合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涨开压紧机构4还包括限位块48,限位块48固定安装在工作台3上,用于限定移动主体41沿滑轨8移动。当涨开压紧机构4处于夹紧位置时,移动主体41与限位块48相抵。
具体的,结合图3所示,涨开压紧机构4还包括所述第二气缸43、第三气缸44、第一压板45和第二压板46,所述第二气缸43和所述第三气缸44呈对称设置在所述移动主体41上,所述第一压板45与第二气缸43连接用于对所述上本体11一侧的第一翻板12相抵,所述第二压板46与所述第三气缸44连接用于对所述上本体11另一侧的第一翻板12相抵。
具体的,焊接装置还包括多个竖向夹紧机构7,多个所述竖向夹紧机构7均安装在所述工作台3上并被配置在所述定位台9的两侧,所述竖向夹紧机构7用于对所述下本体21上延伸部26相抵。
进一步的,结合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竖向夹紧机构7包括两个竖向压板71和两个第五气缸72,两个第五气缸72的缸体竖直安装在工作台3上。第五气缸72的活塞端驱动竖向压板71与延伸部26相抵,以使延伸部26抵靠在工作台3上。
具体的,结合图7和图12所示,所述定位台9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工作台3上的支撑部91和连接在支撑部91顶端的所述台面92,所述台面92朝远离所述支撑部91方向延伸形成有异形定位块93,所述异形定位块93与上通孔14定位配合。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异形定位块93外周具有四个用于与上通孔14内壁相抵的触点,相邻两个触点之间的异形定位块93侧壁与上通孔14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在焊接时由焊点传递至上通孔14周围的热量可从该间隙处向外散失,防止热量集中导致上通孔14周围产生温度上升产生加压变形。
具体的,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台面92朝远离所述支撑部91方向延伸形成有定位凸起94,所述定位凸起94与上连接孔15定位配合;防止上本体11相对于定位台9产生横向移动。
具体的,结合图9所示,所述挤压叉板49上设有避让槽491,所述避让槽491与所述支撑部91可滑动地限位配合。
进一步的,避让槽491的设置使得挤压叉板49形成两叉板结构,两叉板结构以避让槽491为中心对称设置。侧压板492分别设置在该两叉板的外侧面上。
进一步的,由于侧压板492直接与围板13接触,容易产生磨损。所以将侧压板492采用可拆卸的形式安装在挤压叉板49的本体上,方便更换。
具体的,结合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压板47包括有板体471和多个定位杆472,多个所述定位杆472均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板体471上,且所述定位杆472与所述板体471之间设有弹簧473。
进一步的,定位凸起94与上连接孔15定位配合时,定位凸起94的上表面突出于上本体11表面,使得采用常规的压板与上本体11抵接时会受到定位凸起94的位置阻碍,导致上本体11表面不受力,故在板体471上增设带有弹簧473的定位杆472,定位杆472与上本体11表面相抵以使上板1抵接于定位台9台面92上。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弹簧473套设在定位杆472的杆体上,且弹簧473的一端与定位杆472头部相抵,另一端与板体471相抵。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四个所述定位杆472分布在上通孔14的外周,且所述定位杆472与所述台面92形成用于对上本体11夹紧的夹持间隙;上述设置使得上本体11受力均匀。
具体的,结合图7和图15所示,所述支撑台5上安装有第一伸缩定位销10,所述第一伸缩定位销10用于与所述下本体21上一下连接孔25配合定位。
进一步的,由于下本体21呈现倾斜的曲面,所以在工作台3上增设支撑台5,用于对下本体21的斜面进行支撑,第一伸缩定位销10上伸缩功能的设置便于下本体21与连接孔的脱开。
更进一步的,第一伸缩定位销10包括有一气缸和安装在该气缸活塞端的定位销结构,在使用时,第一伸缩定位销10收缩于支撑台5内,将下板2放置在装夹区后,气缸驱动定位销伸入至下连接孔25内与下连接孔25配合定位。
具体的,所述工作台3上安装有第二伸缩定位销101,所述第二伸缩定位销101用于与所述下本体21上另一下连接孔25定位配合。
进一步的,同理第二伸缩定位销101包括有一气缸和安装在该气缸活塞端的定位销结构,在使用时,第二伸缩定位销101收缩于工作台3内,将下板2放置在装夹区后,气缸驱动定位销伸入至另一下连接孔25内与下连接孔25配合定位。
在另一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本实施例中焊接装置的焊接方法,包括有一下步骤:
S1、将上板1和下板2放置在装夹区内,通过支撑台5和定位台9对产品进行初定位,通过竖向夹紧机构7对下本体21上进行夹紧;
S2、将涨开压紧机构4移至夹紧位置,其中挤压叉板49用于对围板13的内壁支撑,并配合侧向夹紧机构6作用以使围板13与第一侧板22和第二侧板23相抵进行夹紧;
S3、通过第一压板45和第二压板46对第一翻板12进行夹紧,通过定位压板47将上本体11抵接于定位台9上;
S4、通过焊接装置对上板1和下板2进行焊接。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首先将下板2放置在装夹区内,下本体21上的下通孔24穿过定位台9,以使下本体21抵靠在工作台3与支撑台5上。之后通过第一伸缩定位销10和第二伸缩定位销101与下连接孔25定位配合,实现对下板2的初定位。再通过竖向夹紧机构7对下本体21进行夹紧,使其牢牢地固定在工作台3上。之后将上板1放置在装夹区内,令上通孔14与异形定位块93定位配合,上连接孔15与定位凸起94定位配合。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首先通过移动气缸410驱动移动主体41沿滑轨8由松开位置移至夹紧位置,挤压叉板49伸入至上板1与下板2之间的空腔内,并与围板13内壁相抵。再通过第一气缸42驱动定位压板47移动,以使定位杆472抵靠在上本体11上。最后再通过第四气缸62驱动挤压板61移动,挤压板61与侧压板492形成对第一侧板22和第二侧板23的夹持间隙。
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首先通过第二气缸43和第三气缸44分别驱动第一压板45和第二压板46对第一翻板12进行夹紧,之后侧向夹紧机构6工作,对第一侧板22和第二侧板23进行夹紧。在上板1与下板2初定位时,由于围板13、第一侧板22和第二侧板23存在生产误差,导致上本体11未与定位台9台面92贴合。通过定位压板47的压紧,使得上本体11牢牢地贴合在台面92上,实现夹紧上本体11的目的。
更进一步的,在另一实施例中,步骤S3首先侧向夹紧机构6工作,对第一侧板22和第二侧板23进行夹紧。之后通过第二气缸43和第三气缸44分别驱动第一压板45和第二压板46对第一翻板12进行夹紧。即对上本体11的夹紧和对第一侧板22和第二侧板23的夹紧顺序可以替换,或者两种夹紧动作可以同步进行。
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焊接装置包括且不限于焊接机器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3),所述工作台(3)上竖向设有支撑台(5)和定位台(9),所述定位台(9)的台面(92)穿过下通孔(24)用于与上本体(11)抵接定位;
涨开压紧机构(4),其可滑动地安装在工作台(3)上并相对于所述定位台(9)在一夹紧位置与一松开位置之间活动;
多个侧向夹紧机构(6),其安装在所述工作台(3)上并被配置在所述定位台(9)的两侧,用于分别与第一侧板(22)和第二侧板(23)抵接;
其中,所述涨开压紧机构(4)包括移动主体(41)以及均安装在所述移动主体(41)上的第一气缸(42)和挤压叉板(49),所述第一气缸(42)连接有用于与上本体(11)抵接的定位压板(47),所述定位压板(47)与所述台面(92)形成用于对上本体(11)夹紧的夹持间隙,所述挤压叉板(49)与所述定位台(9)定位配合,并分别与所述工作台(3)和所述支撑台(5)形成用于对下本体(21)夹紧的夹持间隙,所述挤压叉板(49)与所述侧向夹紧机构(6)分别形成对围板(13)与所述第一侧板(22)和所述第二侧板(23)抵接的夹持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涨开压紧机构(4)还包括所述第二气缸(43)、第三气缸(44)、第一压板(45)和第二压板(46),所述第二气缸(43)和所述第三气缸(44)呈对称设置在所述移动主体(41)上,所述第一压板(45)与第二气缸(43)连接用于对所述上本体(11)一侧的第一翻板(12)相抵,所述第二压板(46)与所述第三气缸(44)连接用于对所述上本体(11)另一侧的第一翻板(12)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竖向夹紧机构(7),多个所述竖向夹紧机构(7)均安装在所述工作台(3)上并被配置在所述定位台(9)的两侧,所述竖向夹紧机构(7)用于对所述下本体(21)上延伸部(26)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台(9)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工作台(3)上的支撑部(91)和连接在支撑部(91)顶端的所述台面(92),所述台面(92)朝远离所述支撑部(91)方向延伸形成有异形定位块(93),所述异形定位块(93)与上通孔(14)定位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92)朝远离所述支撑部(91)方向延伸形成有定位凸起(94),所述定位凸起(94)与上连接孔(15)定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叉板(49)上设有避让槽(491),所述避让槽(491)与所述支撑部(91)可滑动地限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压板(47)包括有板体(471)和多个定位杆(472),多个所述定位杆(472)均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板体(471)上,且所述定位杆(472)与所述板体(471)之间设有弹簧(47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5)上安装有第一伸缩定位销(10),所述第一伸缩定位销(10)用于与所述下本体(21)上一下连接孔(25)配合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3)上安装有第二伸缩定位销(101),所述第二伸缩定位销(101)用于与所述下本体(21)上另一下连接孔(25)定位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焊接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下步骤:
S1、将上板(1)和下板(2)放置在装夹区内,通过支撑台(5)和定位台(9)对产品进行初定位,通过竖向夹紧机构(7)对下本体(21)上进行夹紧;
S2、将涨开压紧机构(4)移至夹紧位置,其中挤压叉板(49)用于对围板(13)的内壁支撑,并配合侧向夹紧机构(6)作用以使围板(13)与第一侧板(22)和第二侧板(23)相抵进行夹紧;
S3、通过第一压板(45)和第二压板(46)对第一翻板(12)进行夹紧,通过定位压板(47)将上本体(11)抵接于定位台(9)上;
S4、通过焊接装置对上板(1)和下板(2)进行焊接。
CN202211183640.1A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Active CN1154309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83640.1A CN115430979B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83640.1A CN115430979B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30979A true CN115430979A (zh) 2022-12-06
CN115430979B CN115430979B (zh) 2023-07-28

Family

ID=84249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83640.1A Active CN115430979B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3097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23897A (ja) * 1991-10-30 1993-05-21 Nippon Steel Weld Prod & Eng Co Ltd ボツクス組立補助装置
CN212122173U (zh) * 2019-12-27 2020-12-11 晋西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角钢夹持装置
CN113245777A (zh) * 2021-05-28 2021-08-13 湖北车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桥本体的柔性化点焊工装夹具
CN113319498A (zh) * 2021-05-10 2021-08-31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多功能焊接夹具装置
CN113787269A (zh) * 2021-09-27 2021-12-14 安徽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序自动激光焊接变位夹具
CN114346511A (zh) * 2022-03-18 2022-04-15 宁波沃特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工装及其工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23897A (ja) * 1991-10-30 1993-05-21 Nippon Steel Weld Prod & Eng Co Ltd ボツクス組立補助装置
CN212122173U (zh) * 2019-12-27 2020-12-11 晋西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角钢夹持装置
CN113319498A (zh) * 2021-05-10 2021-08-31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多功能焊接夹具装置
CN113245777A (zh) * 2021-05-28 2021-08-13 湖北车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桥本体的柔性化点焊工装夹具
CN113787269A (zh) * 2021-09-27 2021-12-14 安徽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序自动激光焊接变位夹具
CN114346511A (zh) * 2022-03-18 2022-04-15 宁波沃特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工装及其工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30979B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66259B (zh) 一种用于保险杠自动焊接的夹持装置
JP2880490B1 (ja) プレス装置
US989573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knuckle bracket
US6518535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aming welding
JP6253848B2 (ja) 燃料タンク
CN113966267B (zh) 一种吸能盒夹持机构
CN113993659A (zh) 一种用于保险杠自动焊接的夹持装置的底架
JP5121653B2 (ja) 溶接装置及び溶接方法
KR101183207B1 (ko) 연성회로기판용 보강판 접착장치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연성회로기판용 지그조립체
CN110732812A (zh) 四轴车桥直环缝焊装置
CN115430979A (zh) 一种汽车车身支撑总成的焊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6881563U (zh) 一种铝支撑梁铆接装置
CN212398821U (zh) 工作台结构
CN220427588U (zh) 铆接模组端板机加夹具
CN210334911U (zh) 一种用于保险杠自动焊接的夹持装置的底架
JP3327108B2 (ja) パネル構造物組立治具
CN110842450A (zh) 一种汽车b柱夹具总成
KR200378955Y1 (ko) 취출장치를 구비하는 도어트림의 열융착 및 웨더스트립의벤딩 동시성형기
CN217859598U (zh) 防撞吸能盒的焊接工装
CN219542049U (zh) 一种压紧机构
CN217096403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组装焊接用工装
CN114101567A (zh) 一种铝支撑梁铆接装置
CN210388075U (zh) 一种用于保险杠自动焊接的夹持装置
CN209998644U (zh) 一种汽车吸能盒激光焊接夹紧装置
CN214519767U (zh) 自动化机械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