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21206B - 一种基于电法勘探的地块快速调查的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电法勘探的地块快速调查的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421206B CN115421206B CN202211071566.4A CN202211071566A CN115421206B CN 115421206 B CN115421206 B CN 115421206B CN 202211071566 A CN202211071566 A CN 202211071566A CN 115421206 B CN115421206 B CN 1154212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
- cable
- data
- measurement
- protoc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291 electr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356 contamin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790 cross-valid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9 supplemen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33 buria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38—Processing data, e.g. for analy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correct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2—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propag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监测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电法勘探的地块快速调查的测量方法,包括根据地块调查目的,结合地块特征确定电缆电极间距;基于确定的电缆电极间距布置若干条相互平行的电法长剖面测线;修改测量协议,以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最大视深度为基础,仅针对此深度以上的数据点进行测量;基于修改后的测量协议,对于每条电法长剖面测线,采用改进的滚轴法进行电法数据采集,具体为:第一次测量采集前两条电缆的电法数据以及两条电缆融合的电法数据,第二次测量采集第二条和第三条电缆融合的电法数据以及第三条电缆的电法数据,依次类推,直至最后一条电缆的电法数据采集结束;本发明保证剖面信息的完整性,同时保证数据密度和数据采集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法勘探的地块快速调查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近年来,以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为代表的电法作为一种无损探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地块调查中,如污染场地调查、地下不良地质体探测和岩土体水盐运移监测等。电法调查效率高、花费低,可得到剖面或地质体上的连续信息,且数据处理速度快。
大面积地块通常需进行电法的滚轴法勘探。电法通过不同的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阵列自动采集地下介质的视电阻率或视极化率数据,数据点在地下空间分布的深度和位置取决于阵列的组合方式。通常情况下,对地块进行滚轴法的电法勘探需使用现有的数据采集协议,得到的数据点按协议类型分布于测线下方的剖面中,探测深度最深可达两条首尾相接电缆长度的1/4-1/5。当探测目标的深度较浅时,传统滚轴法数据采集协议的调查深度会远大于探测目标的深度,剖面深部数据并未得到有效利用,而采集这部分数据需耗费大量时间,尤其在激发极化调查中。此外,剖面深部数据信噪比低,且在滚轴法测量时水平方向连续性差,探测结果精度有限。
若分别进行多条首尾相接测线的测量而后进行拼接,会节省大量时间。但传统的电法协议在测线首尾两端存在数据密度低的不足,致使两端探测结果精度有限,此外,测线拼接时的误差进一步降低了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法勘探的地块快速调查的测量方法,本发明其能够在大面积目标地块进行连续长剖面的电法勘探,保证剖面信息的完整性,降低传统剖面两端数据密度低和测线拼接误差的影响,通过改进测量协议,同时保证了数据密度和数据采集效率,提高了探测结果的准确性。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法勘探的地块快速调查的测量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电法勘探的地块快速调查的测量方法,包括:
根据地块调查目的,结合地块特征确定电缆电极间距;
基于确定的电缆电极间距布置若干条相互平行的电法长剖面测线;
修改测量协议,以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最大视深度为基础,仅针对此深度以上的数据点进行测量;
基于修改后的测量协议,对于每条电法长剖面测线,采用改进的滚轴法进行电法数据采集,具体为:第一次测量采集前两条电缆的电法数据以及两条电缆融合的电法数据,第二次测量采集第二条和第三条电缆融合的电法数据以及第三条电缆的电法数据,依次类推,直至最后一条电缆的电法数据采集结束;
其中,所述修改测量协议的过程,包括:
获取电法测量协议并转化为测量协议视分布图,所述测量协议视分布图为两个倒梯形分布的数据点视分布图;
对所述数据点视分布图中两个倒梯形之间和每个倒梯形内部数据点之间进行数据点补充,添加四极阵列;
得到修改后的测量协议。
进一步地,所述电法长剖面测线跨越整个调查地块,且每条所述电法长剖面测线由多条首尾相接的电缆组成。
进一步地,每条所述电法长剖面测线包括i+1条电缆,每条电缆包括n个电缆电极,共计in+n个电缆电极。
进一步地,在每两条所述电缆之间利用电法仪进行一次电法数据采集,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条电缆的电法数据采集结束;其中,所述电法仪采用修改后的测量协议进行测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次测量时采集的数据包括第一条电缆单独采集的数据、第二条电缆单独采集的数据以及第一、二条电缆联合采集的数据;
所述第二次测量时采集的数据包括第三条电缆单独采集的数据以及第二、三条电缆联合采集的数据;
以此类推,第i次测量时采集的数据包括第i+1条电缆单独采集的数据以及第i条和第i+1条电缆联合采集的数据。
进一步地,获取电法测量协议并转化为测量协议视分布图,具体为:
获取电法测量协议,所述电法测量协议为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测量协议;
将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测量协议中所有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编号均加一条电缆的电极数n,作为第二条电缆的基础协议,并与第一条电缆的协议合并,形成两个倒梯形分布的数据点视分布图;
得到测量协议视分布图。
进一步地,对所述数据点视分布图中两个倒梯形之间和每个倒梯形内部数据点之间进行数据点补充时,新增的数据点的视深度不大于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视深度,且新增数据点不得与现有数据点重合。
进一步地,对所述数据点视分布图中两个倒梯形之间和每个倒梯形内部数据点之间进行数据点补充时,供电电极A、B之间的编号间隔不得大于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最大间隔,且新增的四极阵列为多梯度阵列。
进一步地,对所述数据点视分布图中两个倒梯形之间和每个倒梯形内部数据点之间进行数据点补充时,
基于现有的单电缆多梯度阵列中的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相对位置,供电电极A、B、和测量电极M、N的相对位置均能与之匹配。
进一步地,还包括:
基于采集的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电法参数剖面图;
基于电法参数剖面图,根据电法数据与地块污染程度的关系,确定疑似污染区域;
对疑似污染区域和无污染区域分别进行钻孔取样测定污染物浓度,对电法勘探结果进行交叉验证;
加密钻孔点位布置,对不同电法参数区域均进行取样并测定污染物浓度,建立污染物浓度与电性信号之间的物性关系;
将电法参数剖面图转换为污染物浓度剖面图,结合特征污染物的阈值,对污染区域进行精细划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能够在目标地块进行连续长剖面的电法勘探,保证剖面信息的完整性,降低传统剖面两端数据密度低和测线拼接误差的影响,以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最大视深度为基础,改进滚轴法测量协议,同时保证测量数据的密度和数据采集效率,提高了探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法勘探的地块快速调查的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测量工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测量协议修改前后数据点视分布图,其中(a)是测量协议修改前的数据点视分布图,(b)是传统的两条电缆多梯度阵列数据点视分布图,(c)是测量协议修改后的数据点视分布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长剖面的传统方法与改进滚轴法数据点视分布对比图,其中(a)是首尾相连后的单电缆采集数据点视分布图,(b)是传统的滚轴法采集数据点视分布图,(c)是改进后的滚轴法采集数据点视分布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传统滚轴法与改进滚轴法探测结果对比图,其中(a)是传统滚轴法采集的某剖面电阻率反演结果图,(b)是改进滚轴法采集的某剖面电阻率反演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法勘探的地块快速调查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地块调查目的,结合地块特征确定电缆电极间距;
基于确定的电缆电极间距布置若干条相互平行的电法长剖面测线;
修改测量协议,以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最大视深度为基础,仅针对此深度以上的数据点进行测量;
基于修改后的测量协议,对于每条电法长剖面测线,采用改进的滚轴法进行电法数据采集,具体为:第一次测量采集前两条电缆的电法数据以及两条电缆融合的电法数据,第二次测量采集第二条和第三条电缆融合的电法数据以及第三条电缆的电法数据,依次类推,直至最后一条电缆的电法数据采集结束;
其中,所述修改测量协议的过程,包括:
获取电法测量协议并转化为测量协议视分布图,所述测量协议视分布图为两个倒梯形分布的数据点视分布图;
数据点在视分布图中的位置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x=xMN
z=min{(xMN-xA),(xB-xMN)}/3
式中,xMN为测量电极M、N的中点横坐标,xA和xB分别为供电电极A和B的横坐标。
对所述数据点视分布图中两个倒梯形之间和每个倒梯形内部数据点之间进行数据点补充,添加四极阵列;
得到修改后的测量协议。
具体地实施例中,所述电法长剖面测线跨越整个调查地块,且每条所述电法长剖面测线由多条首尾相接的电缆组成,每条所述电法长剖面测线包括i+1条电缆,每条电缆包括n个电缆电极,共计in+n个电缆电极;在每两条所述电缆之间利用电法仪进行一次电法数据采集,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条电缆的电法数据采集结束;其中,所述电法仪采用修改后的测量协议进行测量。
具体地,获取电法测量协议并转化为测量协议视分布图,具体为:
获取电法测量协议,所述电法测量协议为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测量协议;
将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测量协议中所有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编号均加一条电缆的电极数n,作为第二条电缆的基础协议,并与第一条电缆的协议合并,形成两个倒梯形分布的数据点视分布图;
得到测量协议视分布图。
具体地,该方法还包括:
基于采集的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电法参数剖面图;
基于电法参数剖面图,根据电法参数与地块污染程度的关系,确定疑似污染区域;
对疑似污染区域和无污染区域分别进行钻孔取样测定污染物浓度,对电法勘探结果进行交叉验证;
加密钻孔点位布置,对不同电法参数区域均进行取样并测定污染物浓度,建立污染物浓度与电性信号之间的物性关系;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电法数据区域为不同电阻率区域和极化率区域等。
将电法参数剖面图转换为污染物浓度剖面图,结合特征污染物的阈值,对污染区域进行精细划定。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对于大面积调查地块,电缆电极间距的选择仅取决于探测目标埋深及分布范围的大小,无需考虑调查地块的尺寸。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以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最大视深度为基础,改进滚轴法测量协议,同时保证测量数据的密度和数据采集效率;增补单电缆之间所缺失的数据,提高数据密度,提高探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针对浅层调查地块,相对传统滚轴法数据采集协议,深部数据点被剔除,以提升数据采集效率。相较于传统的滚轴法数据采集协议,改进滚轴法在浅层有着更高的分辨率,探测结果更为精细。
相较于传统的滚轴法数据采集协议,改进后的测量协议采集的数据在剖面水平方向上分布均匀,反演结果的深部可信度高,没有伪像的存在。改进的测量协议可以用于时间域激发极化探测,以降低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应用于时间域激发极化探测时,可节省更多数据采集时间。
根据电法勘探反演参数(电阻率、极化率等)的分布情况圈定疑似探测目标区域,目标区域为剖面分布,有效降低钻孔取样点状信息插值的不确定性。
基于反演参数分布确定探测目标区域的过程有很多手段,第一是可以建立电法参数与探测目标特征(如污染物浓度等)的物性关系,根据电法参数的分布推求探测目标的分布。第二可以根据反演参数的分布圈定异常区域的范围,再根据探测目标的特征定性确定目标范围。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对圈定的疑似探测目标范围进行钻孔取样分析,对电法勘探结果交叉验证,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具体地,首先,进行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布置长剖面测线,测线由多条首尾相接的电缆组成,电法仪置于两条电缆之间,每条长剖面包括i+1条电缆,每条电缆包括n个电缆电极,共计in+n个电缆电极。此处的电法仪采用的就是修改后的测量协议。
具体地,改进测量协议的过程具体为:
1)获取电法测量协议并转化为测量协议视分布图,所述测量协议视分布图为两个倒梯形分布的数据点视分布图;
获取电法测量协议并转化为测量协议视分布图,具体为:
获取电法测量协议,所述电法测量协议为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测量协议;
将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测量协议中所有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编号均加一条电缆的电极数n,作为第二条电缆的基础协议,并与第一条电缆的协议合并,形成两个倒梯形分布的数据点视分布图;
得到测量协议视分布图。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单电缆电法测量协议为以单电缆多梯度阵列为基础,通过n个电缆电极所包含的不同排列方式四极阵列,计算数据点分布的视分布图,视分布图为倒梯形分布。
为适应进行滚轴法测量,在单电缆电法测量协议的基础上,需扩展数据至两条电缆,将多梯度阵列的测量协议中所有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编号均加一条电缆的电极数n,作为第二条电缆的基础协议,并与第一条电缆的协议合并,形成两个倒梯形分布的数据点视分布图,如图3(a)所示。
测量协议:对于n个或2n个电缆电极,需选择4个不同位置的电缆电极分别作为供电电极(2个)和测量电极(2个),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位置信息组成一个四极阵列,每个四极阵列可以测量一组电法数据。一次电法测量需要采集多组电法数据(单电缆多梯度阵列为294组数据),这些电法数据会在电法仪中按照测量协议自动获取,测量协议决定电法仪在数据采集时先采集哪些四极阵列的数据,再采集哪些四极阵列的数据,即四极阵列的测量顺序,直至所有数据采集完成。
单电缆多梯度阵列:多梯度阵列为四极阵列的一种,指代供电电极A、B在两边,测量电极M、N在中间的电法测量方式,四个电极在电缆上的排列顺序为A、M、N、B。
通过此时的测量协议视分布图可以看出两个倒梯形之间和每个倒梯形内部数据点在水平方向不连续,存在较大的间断空隙。此时的测量协议即为改进测量协议的基础协议,即上述1)中提到的电法测量协议。
2)对所述数据点视分布图中两个倒梯形之间和每个倒梯形内部数据点之间进行数据点补充,添加四极阵列;
得到修改后的测量协议。
为填补数据点空隙,增补单电缆之间和内部所缺失的数据,在1)中所述的电法测量协议的基础上添加四极阵列。
所添加的四极阵列需遵循以下原则:
1)四极阵列为多梯度阵列;四极阵列:对于n个或2n个电缆电极,需选择4个不同位置的电缆电极分别作为供电电极(2个)和测量电极(2个),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位置信息组成一个四极阵列,每个四极阵列可以测量一组电法数据。
2)供电电极A、B之间的编号间隔不得大于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最大间隔;
也就是说,供电电极A和B分别位于电缆的不同位置上,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为供电电极的间隔。间隔越大,所测量的深度越深,为了让数据点的视深度不大于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视深度,需要控制改进过程中添加阵列的供电电极间隔不大于之前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最大间隔。同理,结合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定义,测量电极M、N位于供电电极A、B之间,故测量电极M、N之间的编号间隔不得大于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最大间隔。
3)基于现有的单电缆多梯度阵列中的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相对位置,供电电极A、B、和测量电极M、N的相对位置均能与之匹配;
也就是说,基于现有的单电缆多梯度阵列中供电电极A、B、和测量电极M、N的相对位置,新添加的四极阵列中供电电极A、B、和测量电极M、N的相对位置与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相匹配,但新添加的四极阵列整体的具体位置与单电缆多梯度阵列均不相同。
4)新增数据点的视深度不大于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视深度。
5)新增数据点可以填补现有数据点的空缺但不能与现有数据点重合。
根据以上原则添加四极阵列,完成测量协议的改进。改进后的测量协议数据点视分布图如图3(c)所示,视剖面分布为完整的倒梯形,数据点水平方向的空缺均得到填补,数据密度显著增加,探测结果准确性得到提升。与传统的两条电缆多梯度阵列图3(b)相比,浅部数据保持不变,深部数据点被剔除,在保证浅层分辨率的条件下,数据量减少,提高了数据采集效率,节省大量数据采集时间。
如图2所示,利用基于修改后的测量协议的电法仪,对测线均采用改进后的滚轴法进行测量,改进后的滚轴法具体为:第一次测量采集前两条电缆的数据,采集的数据包括三部分:供电电极A、B和测量电极M、N均在第一条电缆上,由第一条电缆单独采集的数据;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均在第二条电缆上,由第二条电缆单独采集的数据;供电电极或测量电极分布在两条电缆上,由一二条电缆联合采集的数据。第二次测量时不再对第二条电缆单独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采集,以提高数据采集效率。第二次测量则包括两部分:第三条电缆单独采集的数据、二三条电缆联合采集的数据。依次类推,第i次测量采集第i条和第i+1条电缆的数据,第i次测量采集的数据包括两部分:第i+1条电缆单独采集的数据、第i和第i+1条电缆联合采集的数据。直至最后一条电缆的数据采集结束,保证剖面数据信息的完整性。
采集的数据包括视电阻率、视极化率等,采集的数据反映了地下介质的综合特征。如果想得到地下具体的参数分布,需要对采集数据进行反演,反演之后就可以得到电法参数(电阻率、极化率等)分布情况,得到电法参数的分布情况就可以按前文中介绍的基于反演参数确定探测目标的方法得到探测目标范围。
将改进后的协议更新为改进后的滚轴法数据采集方式,图4(c)为改进的滚轴法数据点视分布图,图4(a)为首尾相连的单电缆采集数据点视分布图,图4(b)为传统的滚轴法数据点视分布图。相比于单电缆数据采集方式,改进的滚轴法数据采集方式得到的数据连续性更好,且能反演为一条长剖面的电法参数分布结果,可以有效降低单电缆结果的拼接误差。相较于传统的滚轴法数据采集协议,改进方法采集的数据量更少,数据采集时间仅为原方法的2/3,并且在剖面水平方向上分布均匀,视深度数据没有间断,反演结果可信度高。因此,改进的滚轴法数据采集方法可以同时保证测量数据的密度和数据采集效率。
基于采集的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电法参数剖面图;
基于电法参数剖面图,根据电法数据与地块污染程度的关系,确定疑似污染区域;
对疑似污染区域和无污染区域分别进行钻孔取样测定污染物浓度,对电法勘探结果进行交叉验证;
加密钻孔点位布置,对不同电阻率和极化率区域均进行取样并测定污染物浓度,建立污染物浓度与电性信号之间的物性关系;
将电法参数剖面图转换为污染物浓度剖面图,结合特征污染物的阈值,对污染区域进行精细划定。
实例分析
对某污染场地进行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勘探以刻画污染范围。根据污染物的深度和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电缆电极间距保证同时满足探测深度要求和探测分辨率要求。布置若干条平行的长剖面测线,所布置的测线跨越整个污染场地,每条测线由多条首尾相接的电缆组成,实现对整个污染场地剖面信息的全面刻画。根据电缆电极间距和场地尺寸,每条长剖面包括i+1条电缆,每条电缆包括n个电缆电极,共计in+n个电缆电极。
测线电缆电极间距为1米,每条电缆连接32个电缆电极。
使用改进的滚轴法进行数据采集,第一次测量数据点为966个,每个数据点重复采集两次,激发极化供电时间为2s,完成第一次测量用时28分钟。第二次及以后测量数据点为672个,每次测量用时19分钟。相比之下,传统的滚轴法第一次测量数据点为1372个,第二次及以后测量数据点为1078个,在测量参数与上述相同的条件下,测量时间分别为40分钟和31分钟。改进的滚轴法测量时间仅为传统方法的2/3以下。
改进滚轴法某剖面的电阻率反演结果如图5(b)所示,为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对该剖面进行一次传统方法的测量,电阻率测量结果如图5(a)所示。根据图5对比可以看出,传统方法的探测深度更深,但对表层信息的细节反映不明显。改进的滚轴法探测深度较浅,但分辨率高,反映的信息量较大,对于浅层污染场地的细节刻画更为明显,所圈定的污染范围更准确。
根据场地特征污染物的电性参数与背景地层的差异情况,对电阻率和极化率剖面结果圈定疑似污染区域。此场地为LNAPLs有机污染场地,污染浓度较高,污染区域表现为高电阻率和低极化率。对剖面结果中高电阻率低极化率区域进行标定,确定为疑似污染区域。对疑似污染区域和无污染区域分别进行钻孔取样,通过化学分析测定污染物的浓度,对电法勘探结果进行交叉验证,降低勘探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后加密钻孔点位布置,对不同电阻率和极化率区域均进行取样并测定污染物浓度,建立污染物浓度与电性信号之间的物性关系,将电剖面图转换为污染物浓度剖面图,结合特征污染物的阈值,对污染区域进行精细划定。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电法勘探的地块快速调查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地块调查目的,结合地块特征确定电缆电极间距;
基于确定的电缆电极间距布置若干条相互平行的电法长剖面测线;
修改测量协议,以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最大视深度为基础,仅针对此深度以上的数据点进行测量;
基于修改后的测量协议,对于每条电法长剖面测线,采用改进的滚轴法进行电法数据采集,具体为:第一次测量采集前两条电缆的电法数据以及两条电缆融合的电法数据,第二次测量采集第二条和第三条电缆融合的电法数据以及第三条电缆的电法数据,依次类推,直至最后一条电缆的电法数据采集结束;
其中,所述修改测量协议的过程,包括:
获取电法测量协议并转化为测量协议视分布图,所述测量协议视分布图为两个倒梯形分布的数据点视分布图;
对所述数据点视分布图中两个倒梯形之间和每个倒梯形内部数据点之间进行数据点补充,添加四极阵列;
得到修改后的测量协议;
所述第一次测量时采集的数据包括第一条电缆单独采集的数据、第二条电缆单独采集的数据以及第一、二条电缆联合采集的数据;
所述第二次测量时采集的数据包括第三条电缆单独采集的数据以及第二、三条电缆联合采集的数据;
以此类推,第i次测量时采集的数据包括第i+1条电缆单独采集的数据以及第i条和第i+1条电缆联合采集的数据;
对所述数据点视分布图中两个倒梯形之间和每个倒梯形内部数据点之间进行数据点补充时,供电电极A、B之间的编号间隔不得大于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最大间隔,且新增的四极阵列为多梯度阵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法勘探的地块快速调查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法长剖面测线跨越整个调查地块,且每条所述电法长剖面测线由多条首尾相接的电缆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法勘探的地块快速调查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电法长剖面测线包括i+1条电缆,每条电缆包括n个电缆电极,共计in+n个电缆电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法勘探的地块快速调查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两条所述电缆之间利用电法仪进行一次电法数据采集,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条电缆的电法数据采集结束;其中,所述电法仪采用修改后的测量协议进行测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法勘探的地块快速调查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电法测量协议并转化为测量协议视分布图,具体为:
获取电法测量协议,所述电法测量协议为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测量协议;
将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测量协议中所有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编号均加一条电缆的电极数n,作为第二条电缆的基础协议,并与第一条电缆的协议合并,形成两个倒梯形分布的数据点视分布图;
得到测量协议视分布图。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法勘探的地块快速调查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数据点视分布图中两个倒梯形之间和每个倒梯形内部数据点之间进行数据点补充时,新增的数据点的视深度不大于单电缆多梯度阵列的视深度,且新增数据点不得与现有数据点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法勘探的地块快速调查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数据点视分布图中两个倒梯形之间和每个倒梯形内部数据点之间进行数据点补充时,
基于现有的单电缆多梯度阵列中的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相对位置,供电电极A、B、和测量电极M、N的相对位置均能与之匹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法勘探的地块快速调查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采集的电法数据进行反演,得到电法参数剖面图;
基于电法参数剖面图,根据电法参数与地块污染程度的关系,确定疑似污染区域;
对疑似污染区域和无污染区域分别进行钻孔取样测定污染物浓度,对电法勘探结果进行交叉验证;
加密钻孔点位布置,对不同电法参数区域区域均进行取样并测定污染物浓度,建立污染物浓度与电性信号之间的物性关系;
将电法参数剖面图转换为污染物浓度剖面图,结合特征污染物的阈值,对污染区域进行精细划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071566.4A CN115421206B (zh) | 2022-09-02 | 2022-09-02 | 一种基于电法勘探的地块快速调查的测量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071566.4A CN115421206B (zh) | 2022-09-02 | 2022-09-02 | 一种基于电法勘探的地块快速调查的测量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21206A CN115421206A (zh) | 2022-12-02 |
CN115421206B true CN115421206B (zh) | 2024-02-06 |
Family
ID=84202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071566.4A Active CN115421206B (zh) | 2022-09-02 | 2022-09-02 | 一种基于电法勘探的地块快速调查的测量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42120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09836B (zh) * | 2023-07-19 | 2023-09-19 |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水污染地球物理模拟测试装置及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98385A (ja) * | 2002-12-20 | 2004-07-15 | Japan Organo Co Ltd | 土壌における油類汚染の探査方法 |
CN103955000A (zh) * | 2014-04-02 | 2014-07-30 |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 | 一种三维电测深方法 |
CN106706715A (zh) * | 2016-12-26 | 2017-05-24 |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污染土检测方法 |
CN113031087A (zh) * | 2021-03-03 | 2021-06-25 | 王佳馨 | 一种跨街对穿电阻率测量系统及数据采集方法 |
CN113466945A (zh) * | 2021-07-09 | 2021-10-01 |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 一种高密度电法采集装置及方法 |
CN114814952A (zh) * | 2022-05-12 | 2022-07-29 | 山东大学 | 一种基于三维时间域激发极化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
-
2022
- 2022-09-02 CN CN202211071566.4A patent/CN11542120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98385A (ja) * | 2002-12-20 | 2004-07-15 | Japan Organo Co Ltd | 土壌における油類汚染の探査方法 |
CN103955000A (zh) * | 2014-04-02 | 2014-07-30 |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 | 一种三维电测深方法 |
CN106706715A (zh) * | 2016-12-26 | 2017-05-24 |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污染土检测方法 |
CN113031087A (zh) * | 2021-03-03 | 2021-06-25 | 王佳馨 | 一种跨街对穿电阻率测量系统及数据采集方法 |
CN113466945A (zh) * | 2021-07-09 | 2021-10-01 |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 一种高密度电法采集装置及方法 |
CN114814952A (zh) * | 2022-05-12 | 2022-07-29 | 山东大学 | 一种基于三维时间域激发极化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21206A (zh) | 2022-1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Sørensen | Pulled array continuous electrical profiling | |
Barker | The offset system of electrical resistivity sounding and its use with a multicore cable | |
CN108873083B (zh) | 一种人工场源频率域电磁视电阻率测量方法 | |
US4296379A (en) | Ground prospecting method utilizing electrical resistivity measurements for measuring the resistivity of unit blocks of the ground | |
CN111158066B (zh) | 一种综合监测海水入侵砂岩含水层方法 | |
CN107725045B (zh) | 一种多极极化率组合测井仪及其测井方法 | |
CN115421206B (zh) | 一种基于电法勘探的地块快速调查的测量方法 | |
EP1588193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sistivity measurement | |
CN111965712A (zh) | 一种校正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静态效应的方法 | |
CN109577965B (zh) | 一种井壁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的分段刻度方法 | |
CN106646621A (zh) | 一种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地源热泵前期勘查方法及系统 | |
CA2502958C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he resistivity in a geological formation crossed by a cased well | |
CN113406707A (zh) | 一种大地电磁多尺度、多时段探测方法 | |
KR20100007352A (ko) | 연약지반 포화도 변화 장기 모니터링을 위한 전기비저항탐사 시스템 | |
CN111175832B (zh) | 一种估算地下水三维流动特性的频域电磁感应勘探方法 | |
Hautot et al. | Groundwater electromagnetic imaging in complex geological and topographical regions: A case study of a tectonic boundary in the French Alps | |
CN116819645A (zh) | 一种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滨海城市地质结构探测组合方法 | |
US9970969B1 (en) | Systems, methods, and software for determining spatially variable distributions of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a heterogeneous material | |
CN114137036B (zh) | 一种基于邻源电位电阻率的注浆范围快速检测方法 | |
CN116609395A (zh) | 一种确定竖向阻隔墙深度及厚度的方法 | |
JP2790597B2 (ja) | 比抵抗利用の地下流れ特性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 |
JP2958071B2 (ja) | 地中埋設管の電気防食効果評価法 | |
Patrizi et al. | Analysis of non-ideal remote pole in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for subsurface surveys | |
CN112114381A (zh) | 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探测方法 | |
RU2231089C1 (ru) | Способ геоэлектроразведки (вариант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