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4381A - 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探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探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14381A
CN112114381A CN202011004377.6A CN202011004377A CN112114381A CN 112114381 A CN112114381 A CN 112114381A CN 202011004377 A CN202011004377 A CN 202011004377A CN 112114381 A CN112114381 A CN 112114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nsity
seismic
underground pipeline
concrete underground
ult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043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文豹
陈德贵
郑嘉威
杨伟聪
傅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Ju 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Ju 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Ju 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Ju 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0437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143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14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43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1/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combin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1V1/00 - G01V9/00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1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cross-sections or geostruc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6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urface, e.g. impedance, porosity or attenuation profi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8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 G01V3/082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operating with fields produced by spontaneous potentials, e.g. electrochemical or produced by telluric curr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10Aspects of acoustic signal generation or detection
    • G01V2210/12Signal generation
    • G01V2210/129Source location
    • G01V2210/1299Subsurface, e.g. in borehole or below weathering layer or mud lin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5Source localisation, e.g. faults, hypocenters or reservoi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70Other details related to processing
    • G01V2210/74Visualisation of seismic data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地下管道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探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高密度地震映像法获取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采用高密度电法获取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从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中找出地震反射波产生绕射及畸变的地质体位置并进行筛选过滤;从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中找出高电阻率异常的地质体位置并进行筛选过滤;若地震反射波产生绕射及畸变的不良地质体的位置与高电阻率异常的地质体位置接近或重合,判断该位置为所述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的位置。本方法通过采用高密度地震映像法与高密度电法相结合,可以精确定位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的走向和埋深。

Description

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探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下管道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早期使用的混凝土质非金属管的源水管道因年代久远(40年以上),地下砼管线与土壤已同质化,加上参建各方相关单位管理人员或城市归口管理部门调整、移交交接不当,而形成地下管线资料缺失问题。因此,无法了解到管线的走向及埋深,造成未探明地下管线区域无法施工,大量事实证明,在未经地下管线探测情况下施工致使原有管道挖断爆管、爆炸事故频发,给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在地下非金属管线类探测中,对于较为复杂的管线,通常会采用灵敏度高、信号强的大功率探测设备,但其存在地质变化大,干扰性强,不利于地下管线走向及埋深的探测。虽然部分混凝土管线中使用了示踪线,但由于管径差异及埋深不同,影响了探测信号,造成测定结果的不确定。针对此类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线,采用现行行业标准CJJ61-2017《地下城市管线探测技术规程》中的几种非金属管道探测方法进行探测,效果都不好,存在以下问题:
1、探地雷达法,适合探测与土壤差异较大的管道介质,因为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与土壤已同质化,所以无法探测。
2、红外辐射测温法,由于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传输的介质与周围介质温度差异不明显,红外辐射测温法无法探查。
3、弹性波法,弹性波法又可以分为浅层地震法(即高密度地震映像法)和水声法,其中,由于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埋于地下而非水中,因此水声法并不适用,而浅层地震法无法探查砼质地下源水管道的走向。
4、直流电阻率法(即高密度电法),无法探查砼质地下源水管道的埋深。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精确测量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埋深和走向的探测方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以上缺点,提供一种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探测方法,可通过高密度地震映像法以及高密度电法探测到地下存在的异常数据,以此推断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的位置及埋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探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高密度地震映像法获取布设有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
步骤2、采用高密度电法获取布设有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
步骤3、根据所述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以及所述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所存在的图像的异常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判断所述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的位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从所述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中找出地震反射波产生绕射及畸变的地质体位置,并从中过滤掉不在正常施工范围的位置;
步骤302、从所述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中找出高电阻率异常的地质体位置,并从中过滤掉不在正常施工范围的位置;
步骤303、查找步骤301最后获得的所述地震反射波产生绕射及畸变的不良地质体的位置与步骤302最后获得的所述高电阻率异常的地质体位置中接近或重合的位置,该接近或重合的位置即为所述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采用高密度地震映像法获取布设有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在布设有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地面上确定多条与砼质地下管道预判的走向相交的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
步骤102、通过现场调试确定在各条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上进行高密度地震映像法探测的工作参数,所述工作参数包括:震源点与地震波采样点之间的偏移距、相邻震源点之间的距离、地震波采样方式、地震波采样时间间隔以及地震波采样长度;
步骤103、依次在各条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上的每个震源点位置设置激震铁板,通过人工捶打激振铁板产生震源,同时在各条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上与各震源点对应的地震波采样点上通过高密度地震映像检波器进行地震波采样,根据每条所述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上所有采样点采样的地震波获得该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对应的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
进一步地,所述采用高密度电法获取布设有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在布设有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地面上确定多条与砼质地下管道预判的走向相交的高密度电法探测线;
步骤202、通过现场调试确定在各条高密度电法探测线上进行高密度电法探测的工作参数,所述工作参数包括:设置于各条高密度电法探测线上的电极测量位置的个数、相邻两个所述电极测量位置之间的距离、对电极施加的电压、采集地电信息的观测层数以及高密度电法的测量方式;
步骤203、在各条高密度电法探测线上按照每个观测层要求的电极测量位置的个数、相邻两个所述电极测量位置之间的距离、以及高密度电法的测量方式分别布设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所述供电电极与多路电极转换器进行连接,所述测量电极与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进行连接,由所述多路电极转换器对所述供电电极施加电压,通过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采集所述测量电极反馈的地电信息得到该观测层的所有测量数据;
步骤204、针对每条高密度电法探测线,依次采集每个观测层的所有测量数据,汇总得到该高密度电法探测线对应的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有:通过将高密度地震映像法与高密度电法相结合,克服了两种方法单独使用时的缺陷,并且将两种方法的优势相结合,可以精确定位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的走向和埋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探测方法步骤图。
图2是本发明高密度地震映像法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采用高密度地震映像法获取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的步骤图。
图4是本发明采用高密度电法获取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的步骤图。
图5是本发明高密度电法工作布置图。
图6是本发明根据所述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以及所述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判断所述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的位置的步骤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与高密度电法探测线设置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1。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2。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3。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4。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1。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2。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果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探测方法步骤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高密度地震映像法获取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
高密度地震映像法,又称地震共偏移距法,是利用人工震源激发产生地震波,通过接收瑞雷面波,是基于反射波法中的最佳偏移距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常用浅地层勘探方法。地震映像法数据采集的结果为地震记录,地震记录的处理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校正处理,可以使各种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全部被保留,可根据地震记录上的波的振幅、频率、同相轴变化对地下地质体进行判断。如图2所述,是高密度地震映像法原理图,其中,O表示震源点,S表示检波点,A表示地下界面(R)的反射点。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采用高密度地震映像法获取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的步骤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在布设有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地面上确定多条与砼质地下管道预判的走向相交的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基于初步判断的管道方向,确定多条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通过设定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的走向以及长度确保与砼质地下管道预判的走向相交,这样才能探测出可能存在异常的管道位置,后续采用高密度地震映像法沿着每一条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走向进行探测,采集地震波判断地下地质情况。
步骤102、通过现场调试确定在各条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上进行高密度地震映像法探测的工作参数,所述工作参数包括:震源点与地震波采样点之间的偏移距、相邻震源点之间的距离、地震波采样方式、地震波采样时间间隔以及地震波采样长度;其中,偏移距指的是震源激发点和地震波接收采集点之间的距离,偏移距设置的合适,可以获得具有高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地震映像记录,因此如何确定最佳偏移距是关系测试成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通常需要使用多道地震仪在一定的接收长度上获得试验剖面,分析试验剖面上各种地震波的传播规律,确定能够最好地反映探测目标的有效波的偏移距,即为最佳偏移距;地震波采样间隔指的是采集地震波的时间间隔;点距指的是沿剖面线上相邻两个震源激发点之间的距离;地震波采样方式通常为单道等偏移距;地震波采样长度即频率分辨率。通过现场试验,选取合适的上述工作参数,以满足探测要求。
步骤103、依次在各条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上的每个震源点位置设置激震铁板,通过人工捶打激振铁板产生震源,同时在各条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上与各震源点对应的地震波采样点上通过高密度地震映像检波器进行地震波采样,根据每条所述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上所有采样点采样的地震波获得该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对应的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
具体地,根据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上设置的震源起点,依次在每个震源激发点上设置激震铁板,再通过20磅的人工锤捶打激振铁板产生地震震源,同时在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上间隔偏移距距离位置上设置的高密度地震映像检波器上采集返回的地震波记录,将多次采集结果汇总得到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对应的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采用相同的方式得到每个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对应的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
步骤2、采用高密度电法获取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它以岩、土导电性的差异为基础,研究人工施加稳定电流场的作用下地中传导电流分布规律。野外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几十至上百根)置于观测剖面的各测点上,然后利用程控电极转换装置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和自动采集,当将测量结果送入微机后,还可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给出关于地电断面分布的各种图示结果。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采用高密度电法获取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的步骤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在布设有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地面上确定多条与砼质地下管道预判的走向相交的高密度电法探测线;基于初步判断的管道方向,确定至少两条的高密度电法探测线,通过设定高密度电法探测线的走向以及长度确保与砼质地下管道预判的走向相交,这样才能探测出可能存在异常的管道位置,后续采用高密度电法沿着每一条高密度电法探测线走向进行探测,采集地点信息判断地下地质情况。
步骤202、通过现场调试确定在各条高密度电法探测线上进行高密度电法探测的工作参数,所述工作参数包括:设置于各条高密度电法探测线上的电极测量位置的个数、相邻两个所述电极测量位置之间的距离、对电极施加的电压、采集地电信息的观测层数以及高密度电法的测量方式。其中,设置于所述高密度电法探测线上的电极位置的个数又称为采样道数;电极间距是指相邻两个电极位置之间的距离,通常电极间距过大时容易丢失测量管道且图像显示模糊,电极间距过小时图像又会干扰重叠导致显示不清,因此需要通过反复尝试确认最佳电极间距;所述电极施加的电压是指测试时通过多路电极转换器对电极施加的电压大小;采集地电信息的观测层数指的是地下需要观测的深度,一般大于管道埋设深度2倍以上,每一个观测层对应不同的电极布设测量方法。高密度电法的测量方式包括:温纳方式,施伦贝尔方式,偶极装置模式,微分装置模式等,本申请中采用的是温纳方式。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高密度电法工作布置图。
步骤203、在各条高密度电法探测线上按照每个观测层要求的电极测量位置的个数、相邻两个所述电极测量位置之间的距离、以及高密度电法的测量方式分别布设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所述供电电极与多路电极转换器进行连接,所述测量电极与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进行连接,由所述多路电极转换器对所述供电电极施加电压,通过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采集所述测量电极反馈的地电信息得到该观测层的所有测量数据;其中,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通常又称为测控主机,与测量电极相连接,是高密度电法系统的接收部分,多路电极转换器是发射部分与供电电极相连,还可以将多台多路电极转换器串联使用以扩展系统电极数量。
步骤204、针对每条高密度电法探测线,依次采集每个观测层的所有测量数据,汇总得到该高密度电法探测线对应的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
步骤3、根据所述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以及所述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所存在的图像的异常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判断所述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的位置。如图6所示,是本发明根据所述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以及所述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判断所述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的位置的步骤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从所述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中找出地震反射波产生绕射及畸变的不良地质体的位置,并从中过滤掉不在正常施工范围的位置;根据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进行判断,若存在反射波同相轴在不良地质体顶部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绕射及畸变,则先对该地质体的位置进行记录,然后再通过正常施工范围进行判断是否可能为地下管道。例如,通过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确认不良地质体的地下深度为5米,超出了地下管道4米的施工规范范围,因此可以判断该不良地质体不是地下管道。
步骤302、从所述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中找出高电阻率异常的地质体位置,并从中过滤掉不在正常施工范围的位置;同理,根据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进行判断,若地质体存在高电阻率异常,则先对该地质体的位置进行记录,然后再通过正常施工范围进行判断是否可能为地下管道。例如,通过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确认不良地质体的地下深度为5米,超出了地下管道4米的施工规范范围,因此可以判断该不良地质体不是地下管道。
步骤303、若所述地震反射波产生绕射及畸变的不良地质体的位置与所述高电阻率异常的地质体位置接近或重合,则判断为所述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的位置。通常在施工过程中,若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以及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中异常地质体的位置较接近或重合,则可以判断异常地质体为地下管道,异常地质体的接近或重合的位置的地面范围和深度,进行现场开挖验证。
下面以一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申请的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探测方法,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为探测一条80年代初期施工的砼质地下源水管道,采用本申请的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探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高密度地震映像法获取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
步骤101、如图7所示,基于初步判断的管道方向,在布设有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地面上布置4条与管道方向相交的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后续针对每一条探测线进行地震波的采集。
步骤102、通过现场调试确定在各条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上进行高密度地震映像法探测的工作参数,所述工作参数包括:震源点与地震波采样点之间的偏移距、相邻震源点之间的距离(也称为点距)、地震波采样方式、地震波采样时间间隔以及地震波采样长度;其中,偏移距指的是震源激发点和地震波接收采集点之间的距离,最佳偏移距的确定是关系测试成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地震波采样间隔指的是采集地震波的时间间隔;点距指的是沿剖面线上相邻两个震源激发点之间的距离;地震波采样方式通常为单道等偏移距;地震波采样长度即频率分辨率。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偏移距为3m,采样间隔为0.5ms,点距为0.5m,采样方式为单道等偏移距,采样长度(频率分辨率)为1024。
步骤103、依次在各条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上的每个震源点位置设置激震铁板,通过20磅的人工锤人工捶打激振铁板产生震源,同时在各条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上与各震源点对应的地震波采样点上通过高密度地震映像检波器进行地震波采样,根据每条所述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上所有采样点采样的地震波获得该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对应的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
具体地,高密度地震映像检波器设备选用北京水电物探研究所研制的SWS-6A型多功能数字工程勘探与工程检测仪,主要技术指标如下:道数:12道、24道可选;模数转换:20bit;放大器:瞬时浮点放大器;信号增强:32bit;前放增益:100倍(40db);动态范围:120db;频率响应:10.5—200Hz;采样率:30μs—8ms。采用相同的方式得到每个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对应的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
步骤2、采用高密度电法获取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
步骤201、如图7所示,基于初步判断的管道方向,在布设有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地面上设置2条与砼质地下管道预判的走向相交高密度电法探测线;
步骤202、通过现场调试确定在各条高密度电法探测线上进行高密度电法探测的工作参数,所述工作参数包括:设置于各条高密度电法探测线上的电极测量位置的个数、相邻两个所述电极测量位置之间的距离、对电极施加的电压、采集地电信息的观测层数以及高密度电法的测量方式;其中,设置于所述高密度电法探测线上的电极测量位置的个数又称为采样道数;电极间距是指相邻两个电极测量位置之间的距离,通常电极间距过大时容易丢失测量管道且图像显示模糊,电极间距过小时图像又会干扰重叠导致显示不清,因此需要通过反复尝试确认最佳电极间距;所述电极施加的电压是指测试时通过多路电极转换器对电极施加的电压大小,设置为90V;采集地电信息的观测层数指的是地下需要观测的深度,一般大于管道埋设深度2倍以上,每一个观测层对应不同的电极布设测量方法。本实施例中,高密度电法测量方式为温纳方式,工作电极间距为0.5米,测量层数1~18层,剖面较长时采用多条排列连续追综。设电极间距为a,一条排列60根电极,层号为n,供电极为A、B,测量极为M、N。电极编号为1至60。
步骤203、在各条高密度电法探测线上按照每个观测层要求的电极测量位置的个数、相邻两个所述电极测量位置之间的距离、以及高密度电法的测量方式分别布设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所述供电电极与多路电极转换器进行连接,所述测量电极与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进行连接,由所述多路电极转换器对所述供电电极施加电压,通过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采集所述测量电极反馈的地电信息得到该观测层的所有测量数据;其中,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通常又称为测控主机,与测量电极相连接,是高密度电法系统的接收部分,可采用重庆万马物探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WDJD-4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多路电极转换器是发射部分与供电电极相连,还可以将多台多路电极转换器串联使用以扩展系统电极数量。采用WDZJ-4多路电极转换器。
步骤204、针对每条高密度电法探测线,依次采集每个观测层的所有测量数据,汇总得到该高密度电法探测线对应的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
具体测量过程中,由于温纳方式的电极排列规律是:A,M,N,B(其中A,B是供电电极,M,N是测量电极),随着测量的层数不断增加,四个电极之间的间距也均匀拉开,电极位置总数60,n#表示第n个电极位置,测量层数从1至18,当测量层数为第一层的时候,需要测量的数据为57个,第一个测量数据的电极布设位置为:A=1#,M=2#,N=3#,B=4#,第二个测量数据的电极布设位置为:A=2#,M=3#,N=4#,B=5#,以此类推,第五十七个测量数据的电极布设位置为:A=57#,M=58#,N=59#,B=60#。当测量层数为第二层的时候,需要测量的数据为54个,第一个测量数据的电极布设位置为:A=1#,M=3#,N=5#,B=7#,第二个测量数据的电极布设位置为:A=2#,M=4#,N=6#,B=8#,以此类推,第五十四个测量数据的电极布设位置为:A=54#,M=56#,N=58#,B=60#。以此类推,当测量层数为第18层的时候,需要测量数据为12个,第一个测量数据的电极布设位置为:A=1#,M=19#,N=37#,B=55#,第二个测量数据的电极布设位置为:A=2#,M=20#,N=38#,B=56#,以此类推,第六个测量数据的电极布设位置为:A=6#,M=24#,N=42#,B=60#。针对每条高密度电法探测线,依次采集18个层数对应的所有电极测量数据,汇总得到该高密度电法探测线对应的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
步骤3、根据所述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以及所述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判断所述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的位置。
步骤301、从所述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中找出地震反射波产生绕射及畸变的不良地质体的位置,并从中过滤掉不在正常施工范围的位置;如图8-11所示,是该实施例中得到的四条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对应的剖面图,其中,图8为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1,其中Y1号异常位于映像剖面1测线距施测起点第22-29道范围内,双程走时在40ms左右位置。该异常表现为反射波同相轴在不良地质体顶部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绕射及畸变,推测疑似管道异常。图9为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2,Y2号异常位于映像剖面2测线距施测起点第22-28道范围内,双程走时在35ms左右位置。该异常表现为反射波同相轴在不良地质体顶部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绕射及畸变,推测疑似管道异常。图10为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3,Y3号异常位于映像剖面3测线距施测起点第40-45道范围内,双程走时在40ms左右位置。该异常表现为反射波同相轴在不良地质体顶部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绕射及畸变,推测疑似管道异常。图11为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4,Y4号异常位于映像剖面4测线距施测起点第23-29道范围内,双程走时在55ms左右位置,该异常表现为反射波同相轴在不良地质体顶部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绕射及畸变,但该异常埋深较大,超出了正常管道埋深范围,因此判断为管道的可能性不大,或为地下不均匀地层。
步骤302、从所述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中找出高电阻率异常的地质体位置,并从中过滤掉不在正常施工范围的位置;如图12-13所示,是该实施例中得到的两条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对应的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其中,图12中,G1号高电阻率异常中心位于距施测起点13.5米处,异常呈“V”型,中心埋深2.4米左右。图13中,G2号高电阻率异常中心位于距施测起点23.5米处,异常呈椭圆型,中心埋深1.5米左右。
步骤303、若所述地震反射波产生绕射及畸变的不良地质体的位置与所述高电阻率异常的地质体位置接近或重合,则判断为所述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的位置。如图1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G1号异常与Y2异常位置较为接近,推测为同一管道所引起的异常,判断G1号为管道距离13.5米,埋深2.4米。G2号异常与Y3异常位置较为吻合,推测为同一管道所引起的异常,判断G2号为管道距离23.5米,埋深1.5米。G1号异常与G2异常两者连线的方向,可以判断为管道方向。针对上述两个位置进行现场开挖验证结果:G1号距离偏差值0.15m,埋深偏差0.10m;G2号距离偏差值0.10m,埋深偏差0.06m。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高密度地震映像法与高密度电法相结合,克服了两种方法单独使用时的缺陷,并且将两种方法的优势相结合,可以精确定位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的走向和埋深。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解释,本发明并不只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发明原理的任何改进或替换,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高密度地震映像法获取布设有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
步骤2、采用高密度电法获取布设有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
步骤3、根据所述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以及所述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所存在的图像的异常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判断所述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的位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从所述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中找出地震反射波产生绕射及畸变的地质体位置,并从中过滤掉不在正常施工范围的位置;
步骤302、从所述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中找出高电阻率异常的地质体位置,并从中过滤掉不在正常施工范围的位置;
步骤303、查找步骤301最后获得的所述地震反射波产生绕射及畸变的不良地质体的位置与步骤302最后获得的所述高电阻率异常的地质体位置中接近或重合的位置,该接近或重合的位置即为所述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高密度地震映像法获取布设有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在布设有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地面上确定多条与砼质地下管道预判的走向相交的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
步骤102、通过现场调试确定在各条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上进行高密度地震映像法探测的工作参数,所述工作参数包括:震源点与地震波采样点之间的偏移距、相邻震源点之间的距离、地震波采样方式、地震波采样时间间隔以及地震波采样长度;
步骤103、依次在各条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上的每个震源点位置设置激震铁板,通过人工捶打激振铁板产生震源,同时在各条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上与各震源点对应的地震波采样点上通过高密度地震映像检波器进行地震波采样,根据每条所述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上所有采样点采样的地震波获得该地震映像剖面探测线对应的高密度地震映像剖面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高密度电法获取布设有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在布设有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区域范围的地面上确定多条与砼质地下管道预判的走向相交的高密度电法探测线;
步骤202、通过现场调试确定在各条高密度电法探测线上进行高密度电法探测的工作参数,所述工作参数包括:设置于各条高密度电法探测线上的电极测量位置的个数、相邻两个所述电极测量位置之间的距离、对电极施加的电压、采集地电信息的观测层数以及高密度电法的测量方式;
步骤203、在各条高密度电法探测线上按照每个观测层要求的电极测量位置的个数、相邻两个所述电极测量位置之间的距离、以及高密度电法的测量方式分别布设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所述供电电极与多路电极转换器进行连接,所述测量电极与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进行连接,由所述多路电极转换器对所述供电电极施加电压,通过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采集所述测量电极反馈的地电信息得到该观测层的所有测量数据;
步骤204、针对每条高密度电法探测线,依次采集每个观测层的所有测量数据,汇总得到该高密度电法探测线对应的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图。
CN202011004377.6A 2020-09-22 2020-09-22 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探测方法 Pending CN1121143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4377.6A CN112114381A (zh) 2020-09-22 2020-09-22 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探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4377.6A CN112114381A (zh) 2020-09-22 2020-09-22 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探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4381A true CN112114381A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00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04377.6A Pending CN112114381A (zh) 2020-09-22 2020-09-22 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探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1438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37018A (zh) * 2022-08-31 2022-12-06 上海元易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全电场技术的地下箱体构筑物边界识别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45588A2 (zh) * 2014-09-28 2016-03-31 青岛厚科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管线标识与实时测深系统
CN106597568A (zh) * 2016-12-26 2017-04-26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大型排水管涵定位的方法
CN107346037A (zh) * 2017-06-22 2017-11-14 广州市天驰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立体的地下管道精确探测方法
CN108732628A (zh) * 2018-04-20 2018-11-02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沿管线走向的高密度电法管线探测观测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45588A2 (zh) * 2014-09-28 2016-03-31 青岛厚科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管线标识与实时测深系统
CN106597568A (zh) * 2016-12-26 2017-04-26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大型排水管涵定位的方法
CN107346037A (zh) * 2017-06-22 2017-11-14 广州市天驰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立体的地下管道精确探测方法
CN108732628A (zh) * 2018-04-20 2018-11-02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沿管线走向的高密度电法管线探测观测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华 等: "深埋管线探测方法技术分析探讨",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vol. 7, no. 3, pages 390 - 393 *
刘艳辉: "城市复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 中外企业家, no. 25, pages 227 - 228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37018A (zh) * 2022-08-31 2022-12-06 上海元易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全电场技术的地下箱体构筑物边界识别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eng et al. ISRM suggested method for in situ acoustic emission monitoring of the fracturing process in rock masses
US5144590A (en) Bed continuity detection and analysis using crosswell seismic data
CN106597568A (zh) 用于大型排水管涵定位的方法
CN102879805A (zh) 一种基于钻孔与地面相结合的地震波空间探测方法
Adamo et al. Geophysical metho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dam safety monitoring
CN105022097A (zh) 一种土质边坡滑动面综合预报方法
Castongia et al.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DAS) on lake ice
Zhe et al. Multichannel, full waveform and flexible electrode combination resistivity-imaging system
Schoenball et al.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of meso-scale stimulations for the DOE EGS Collab project at the Sanford Underground Research Facility
CN111273375A (zh) 一种应用于缺水地区浅埋地下工程的地质勘察方法
CN108732628B (zh) 沿管线走向的高密度电法管线探测观测方法及系统
CN112114381A (zh) 超长年限砼质地下管道探测方法
Takahashi ISRM suggested methods for land geophysics in rock engineering
CN116819645A (zh) 一种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滨海城市地质结构探测组合方法
RU2650084C2 (ru) Способ мониторингового контроля физического состояния геологической среды
CN115171342B (zh)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山体动态响应监测方法
CN106770665B (zh) 一种基于瞬变电磁法的接地网成像方法
Aktürk et al. Integration of electrical resistivity imaging (ERI) and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GPR) methods to identify soil profile around Necatibey Subway Station, Ankara, Turkey
CN113495289A (zh) 一种复杂环境干扰下的地震映像探测方法
RU2646952C1 (ru) Гео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мощности пригодного для инженерно-строительных работ почвенно-мерзлотного комплекса
Li et al.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monitoring at the first EGS Collab testbeds
LU504248B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leaching and groundwater pollution range after acid in-situ leaching uranium mining
CN116299694A (zh) 一种大埋深非金属管线综合探测方法
Xia-Ting et al. ISRM Suggested Method for In Situ Acoustic Emission Monitoring of the Fracturing Process in Rock Masses
CN206331130U (zh) 用于大型排水管涵定位的测线布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