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19953A - 一种除湿机及除湿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湿机及除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19953A
CN115419953A CN202211072880.4A CN202211072880A CN115419953A CN 115419953 A CN115419953 A CN 115419953A CN 202211072880 A CN202211072880 A CN 202211072880A CN 115419953 A CN115419953 A CN 115419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or
temperature
flow path
dehumidifier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728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锋
牛楠楠
叶秀群
范翔
甘碧妮
金德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107288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199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19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199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humidifica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358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with dehumidifica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0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in which the humidity of the air is exclusively affected by contact with the evaporator of a closed-circuit cooling system or heat pump circ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4Arrangement of shut-off valves for disconnecting a part of the refrigerant cycle, e.g. an outdoor par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湿机及除湿方法,属于除湿机领域,包括由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所组成的循环制冷流路;循环制冷流路具有可根据第一蒸发器的内管温度和第二蒸发器的内管温度进行相互切换的第一循环流路和第二循环流路,第一循环流路中的冷媒由第一蒸发器流向第二蒸发器,第二循环流路中的冷媒由第二蒸发器流向第一蒸发器;循环制冷流路内设置有节流组件,节流组件被配置为根据第一蒸发器的内管温度和第二蒸发器的内管温度对流入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内的冷媒压力进行调节,本发明中的除湿机通过设置四通阀、节流组件和两个蒸发器可保证除湿机在运行时至少有一组蒸发器进行除湿功能,提高了除湿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除湿机及除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除湿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湿机及除湿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室内舒适度环境要求的愈发增加,除湿机的使用需求与日俱增,除湿机的除湿原理,同空调一样利用空气中的水分子遇冷凝露,但因除湿机的使用需求不同,使用工况有可能在环境温度很低的情况下运行,如湖南湿冷的冬天,在低温环境下,除湿机一直在结霜、化霜,除湿效果不理想。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除湿机及除湿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除湿机,包括由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所组成的循环制冷流路;
循环制冷流路具有可根据第一蒸发器的内管温度和第二蒸发器的内管温度进行相互切换的第一循环流路和第二循环流路,第一循环流路中的冷媒由第一蒸发器流向第二蒸发器,第二循环流路中的冷媒由第二蒸发器流向第一蒸发器;
循环制冷流路内设置有节流组件,节流组件被配置为根据第一蒸发器的内管温度和第二蒸发器的内管温度对流入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内的冷媒压力进行调节。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循环制冷流路中还包括有四通阀,第一循环流路和第二循环流路可被通过四通阀进行切换。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四通阀具有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回流口;
第一循环流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入口、第一出口、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二出口和回流口;
第二循环流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压缩机、冷凝器、入口、第二出口、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第一出口和回流口。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节流组件包括第一节流组件和第二节流组件,第一节流组件和第二节流组件被配置为根据四通阀的切换控制在第一循环流路中和在第二循环流路中输入至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中的冷媒流量和压力。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节流组件设置在冷凝器和四通阀之间,第二节流组件设置在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之间。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节流组件包括并联连接在冷媒管路上的第一通断阀和第一毛细管;
第二节流组件包括并联连接在冷媒管路上的第二通断阀和第二毛细管;
除湿机中还包括有控制器以及安装在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处并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
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反馈的温度数值控制第一通断阀、第一毛细管、第二通断阀以及第二毛细管的关闭;
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反馈的温度数值控制四通阀进行换向以使冷媒选择第一循环流路进行流动或第二循环流路进行流动。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除湿方法,除湿方法可应用于上述所提到的除湿机,除湿方法包括根据环境温度HT判断除湿机是否需要进行主动除霜;
若环境温度HT>预设环境温度HT1,则判断除湿机不需要进行主动除霜,除湿机执行除湿模式;
若环境温度HT≤预设环境温度HT1,则判断除湿机需进行主动除霜,除湿机执行除霜和除湿双模式。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当环境温度HT>预设环境温度HT1时,控制冷媒从第一出口处流出,第一节流组件中的第一通断阀关闭、第一毛细管开启且第二节流组件中的第二通断阀开启、第二毛细管关闭,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执行除湿操作。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当环境温度HT≤预设环境温度HT1时,进一步检测第一蒸发器的内管温度T1和第二蒸发器的内管温度T2以判断对第一蒸发器进行除霜或对第二蒸发器进行除霜。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当第一蒸发器的内管温度T1<第一低温保护温度T11时,执行步骤a;
步骤a:控制四通阀换向以使冷媒从第一出口流出,第一节流组件中的第一通断阀打开、第一毛细管关闭且第二节流组件中的第二通断阀关闭、第二毛细管打开,冷媒通过四通阀上的入口流入到第一蒸发器的内管中,此时第一蒸发器除霜、第二蒸发器除湿。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当第二蒸发器的内管温度T2<第二低温保护温度T22时,执行步骤b;
步骤b:控制四通阀换向以使冷媒从第二出口处流出,第一节流组件中的第一通断阀打开、第一毛细管关闭且第二节流组件中的第二通断阀关闭、第二毛细管开启,冷媒通过四通阀上的第二出口流入到第二蒸发器的内管中,此时第二蒸发器除霜、第一蒸发器除湿。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当由步骤a切换至步骤b时或由步骤b切换至步骤a时需等待预设时长t。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当第一蒸发器内管温度T1>第一低温保护温度T11时,且第二蒸发器内管温度T2>第二低温保护退出温度T222时,除湿机执行除湿模式。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第一低温保护温度T11与第二低温保护温度T22相同,第一低温保护退出温度T111与第二低温保护退出温度T222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通过在除湿机中设置两个蒸发器,当蒸发器在运行时,当其中一个蒸发器温度过低时,可对温度过低的蒸发器进行除霜,另一个则继续进行除湿操作,从而保证了除湿机在运行时至少有一组蒸发器进行除湿功能,继而保证压缩机不停机的达到连续除湿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除湿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压缩机,2-冷凝器,3-四通阀,31-入口,32-第一出口,33-第二出口,34-第三出口,4-第一蒸发器,5-第二蒸发器,61-第一通断阀,62-第一毛细管,71-第二通断阀,72-第二毛细管。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接触”、“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现有的除湿机在低温环境下运行时,除湿机一直在结霜、化霜,除湿效果不理想,本发明通过在除湿机中设置两个蒸发器,当蒸发器在运行时,当其中一个蒸发器温度过低时,可对温度过低的蒸发器进行除霜,另一个则继续进行除湿操作,从而保证了除湿机在运行时至少有一组蒸发器进行除湿功能,继而保证压缩机不停机的达到连续除湿目的。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现结合图1所示,提供了如下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除湿机,包括由压缩机1、冷凝器2、第一蒸发器4和第二蒸发器5所组成的循环制冷流路,其中,循环制冷流路具有可根据第一蒸发器4的内管温度和第二蒸发器5的内管温度进行相互切换的第一循环流路和第二循环流路,当冷媒在第一循环流路中流动时,第一循环流路中的冷媒由第一蒸发器4流向第二蒸发器5,当冷媒在第二循环流路中流动时,第二循环流路中的冷媒由第二蒸发器5流向第一蒸发器4,在循环制冷流路内还设置有节流组件,其中,节流组件被配置为根据第一蒸发器4的内管温度和第二蒸发器5的内管温度对流入第一蒸发器4和第二蒸发器5内的冷媒压力进行调节。
除湿机在工作时,当第一蒸发器4和第二蒸发器5的表面温度都在预定范围内时,此时冷媒在第一循环流路中流动,同时节流组件对第一循环流路中的压力进行调节,节流组件对从冷凝器2中流出的冷媒压力进行调节使冷媒的压力下降,调压后的冷媒依次流入到第一蒸发器4和第二蒸发器5中,此时第一蒸发器4和第二蒸发器5均执行除湿功能。
当第一蒸发器4的温度较低时,冷媒在第一循环流路中进行流动,同时节流组件对第一循环流路中的冷媒压力进行调节,冷媒在冷凝器2中流出后直接进入到第一蒸发器4中,此时冷媒的压力和温度相对较高从而对第一蒸发器4进行加热除霜,当冷媒由第一蒸发器4流入到第二蒸发器5中时,节流组件对冷媒压力进行调节使冷媒的压力下降,调压后的冷媒流入至第二蒸发器5中,此时,流入第二蒸发器5中的冷媒为低温、低压状态,冷媒在第二蒸发器5中进行蒸发吸热,由第二蒸发器5进行除湿功能,并最终使冷媒流入压缩机1中进行下一个除霜、除湿循环。
当第二蒸发器5的温度较低时,冷媒在第二循环流路中进行流动,同时节流组件对第二循环流路中的冷媒压力进行调节,冷媒在冷凝器2中流出后直接进入到第二蒸发器5中,此时冷媒的压力和温度相对较高从而对第二蒸发器5进行加热除霜,当冷媒由第二蒸发器5流入到第一蒸发器4中时,节流组件对冷媒压力进行调节使冷媒的压力下降,调压后的冷媒流入至第一蒸发器4中,此时,流入第一蒸发器4中的冷媒为低温、低压状态,冷媒在第一蒸发器4中进行蒸发吸热,由第一蒸发器4进行除湿功能,并最终使冷媒流入压缩机1中进行下一个除霜、除湿循环。
相比较传统的除湿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除湿机设置有两个蒸发器,且设置有两条可切换并都流经两个蒸发器的循环流动路径,并在循环路径上设置有节流组件,可使该除湿机在低温恶劣环境下工作过程中,当其中一个蒸发器温度过低时,可对温度过低的蒸发器进行除霜,而另一个继续保持除湿功能,从而保证压缩机不停机的达到连续除湿的目的,提高了除湿机的除湿效率。
值得说明的是,不管冷媒在第一循环流路中流动还是在第二循环流路中流动,循环流动路径中的第一蒸发器4和第二蒸发器5均存在一定距离,因此,二者间的温度必然会存在差别,因此,并不会出现两个蒸发器温度都较低的情况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除湿机的循环制冷流路中还包括由四通阀3,上述提到的第一循环流路和第二循环流路可被通过四通阀3进行切换。
具体的,如图1所示,四通阀3具有入口31、第一出口32、第二出口33和回流口34,其中,第一循环流路由首尾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冷凝器2、入口31、第一出口32、第一蒸发器4、第二蒸发器5、第二出口33和回流口34组成,而第二循环流路由首尾依次连接压缩机1、冷凝器2、入口31、第二出口33、第二蒸发器5、第一蒸发器4、第一出口32和回流口34,四通阀3可根据第一蒸发器4内管的温度和第二蒸发器5内管的温度进行换向以使冷媒在第一循环流路中流动或在第二循环流路中流动。
下面对节流组件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节流组件包括第一节流组件和第二节流组件,第一节流组件和第二节流组件被配置为根据四通阀3的切换控制在第一循环流路中和在第二循环流路中输入至第一蒸发器4和第二蒸发器5中的冷媒流量和压力。
其中,第一节流组件设置在冷凝器2和所述四通阀3之间,第二节流组件设置在第一蒸发器4和第二蒸发器5之间。
具体的,第一节流组件包括并联连接在冷媒管路上的第一通断阀61和第一毛细管62,第二节流组件包括并联连接在冷媒管路上的第二通断阀71和第二毛细管72,除湿机中还包括有控制器以及安装在第一蒸发器4和第二蒸发器5处并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反馈的温度数值控制第一通断阀61、第一毛细管62、第二通断阀71以及第二毛细管72的关闭,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反馈的温度数值控制四通阀3进行换向以使冷媒选择第一循环流路进行流动或第二循环流路进行流动。
除湿机工作时,第一蒸发器4处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蒸发器5处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第一蒸发器4的内管温度和第二蒸发器5的内管温度并将所检测到的温度传输至控制器中,当所检测到的温度均处于正常范围值内时,控制器控制四通阀3换向使冷媒在第一循环流路中流动,与此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一节流组件中的第一通断阀61关闭、第一毛细管62开启并控制第二节流组件中的第二通断阀71开启、第二毛细管72关闭,此时冷媒的流动路径如下:
压缩机1→冷凝器2→第一毛细管62→入口31→四通阀3→第一出口32→第一蒸发器4→第二通断阀71→第二蒸发器5→第二出口33→四通阀3→第三出口34→压缩机。
可见,此时第一蒸发器4和第二蒸发器5均执行除湿功能。
当第一蒸发器4处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第一蒸发器4的内管温度低于预设的温度时,第一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后的数值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四通阀3换向使冷媒在第一循环流路中流动,与此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一节流组件中的第一通断阀61打开、第一毛细管62关闭并控制第二节流组件中的第二通断阀71关闭、第二毛细管72打开。此时循环制冷流路中的冷媒流向如下:
压缩机1→冷凝器2→第一通断阀61→入口31→四通阀3→第一出口32→第一蒸发器4→第二毛细管72→第二蒸发器5→第二出口33→四通阀3→第三出口34→压缩机1。
可见,由于此时冷媒是经过第一通断阀61和四通阀3上的第一出口32流入到第一蒸发器4中的,因此,此时流入第一蒸发器4的冷媒为高温、高压状态,第一蒸发器4不执行制冷除湿操作,从而实现了对第一蒸发器4进行加热除霜。与此同时,流经第一蒸发器4并对第一蒸发器4加热后的高温、高压冷媒通过第二毛细管72流入第二蒸发器5,从而由第二蒸发器5继续执行除湿操作,最终冷媒由流入四通阀3后返回到压缩机1进行下一个循环,以实现在不影响除湿效果的同时实现了对蒸发器的除霜。
当第二蒸发器5处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第二蒸发器5的内管温度降低至一定温度时,第一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后的数值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四通阀3换向使冷媒在第二循环流路中流动,与此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一节流组件中的第一通断阀61打开、第一毛细管62关闭并控制第二节流组件中的第二通断阀71关闭、第二毛细管72打开。此时循环制冷流路中的冷媒流向如下:
压缩机1→冷凝器2→第一通断阀61→入口31→四通阀3→第二出口33→第二蒸发器5→第二毛细管72→第一蒸发器4→第一出口→四通阀3→第三出口34→压缩机1。
可见,由于此时冷媒是经过第一通断阀61和四通阀3上的第二出口33流入到第二蒸发器5中的,因此,此时流入第二蒸发器5的冷媒为高温、高压状态,第二蒸发器5不执行制冷除湿操作,从而实现了对第二蒸发器5进行加热除霜。与此同时,流经第二蒸发器5并对第二蒸发器5加热后的高温、高压冷媒通过第二毛细管72流入到第一蒸发器4中,从而由第一蒸发器4继续执行除湿操作,最终冷媒由流入四通阀3后返回到压缩机1内进行下一个循环,以实现在不影响除湿效果的同时实现了对蒸发器的除霜。
综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除湿机在低温、恶劣的环境下进行工作时,当除湿机中的其中一个蒸发器温度过低时,可对温度过低的蒸发器进行除霜,并保证另外一个蒸发器进行正常除湿操作,从而保证了该除湿机在运行时至少具有一个蒸发器进行除湿操作,继而使该除湿机可以不停机达到连续除湿目的,提高了除湿效率。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除湿方法,该方法可应用在上述所提到的除湿机中,该除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除湿机开机后,根据所检测到的环境温度HT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主动除霜;
S11:若在开机模式下,所检测到的环境温度HT>预设环境温度HT1,则判断除湿机不需要进行主动除霜,除湿机执行除湿模式;
在除湿模式下,控制器控制四通阀3进行换向使冷媒从四通阀3上的第一出口32流出,此时,冷媒在第一循环流路中流动,与此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一节流组件中的第一通断阀61关闭、第一毛细管62开启且同时控制第二节流组件中的第二通断阀71开启、第二毛细管72关闭,此时的第一蒸发器4和第二蒸发器5均执行除湿操作。
S12:若在开机模式下,所检测到的环境温度HT≤预设环境温度HT1,则判断除湿机需进行主动除霜,除湿机执行除霜和除湿双模式;
S121:当环境温度HT≤预设环境温度HT1时,需要进一步检测第一蒸发器4的内管温度T1和第二蒸发器5的内管温度T2以判断对第一蒸发器4进行除霜或对第二蒸发器5进行除霜;
S1211:若检测到第一蒸发器4的内管温度T1<第一低温保护温度T11时,则执行步骤a;
步骤a:控制器控制四通阀3换向使冷媒从四通阀3上的第一出口32流出,此时,冷媒在第一循环流路中流动,第一节流组件中的第一通断阀61打开、第一毛细管62关闭且第二节流组件中的第二通断阀71关闭、第二毛细管72打开,冷媒通过四通阀3上的入口31流入到第一蒸发器4的内管中,此时第一蒸发器4除霜、第二蒸发器5除湿;
S12111:在对第一蒸发器4进行除霜的过程中,当第一蒸发器4内管温度T1>第一低温保护温度T11时,且第二蒸发器5内管温度T2>第二低温保护退出温度T222时,则除湿机执行S11除湿模式。
S1212:当第二蒸发器5的内管温度T2<第二低温保护温度T22时,执行步骤b;
步骤b:控制四通阀3进行换向使冷媒由四通阀3上的第二出口33流出,此时,冷媒在第二循环流路中流动,第一节流组件中的第一通断阀61打开、第一毛细管62关闭且第二节流组件中的第二通断阀71关闭、第二毛细管72开启,冷媒通过四通阀3上的第二出口33流入到第二蒸发器5的内管中,此时第二蒸发器5除霜、第一蒸发器4除湿;
S1212:在对第二蒸发器4进行除霜的过程中,若检测到当第二蒸发器5内管温度T2>第二低温保护温度T22且第一蒸发器4内管温度T1>第一低温保护退出温度T111时,则除湿机继续执行S11除湿模式。
值得说明的是,除湿机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第一蒸发器4的内管温度和第二蒸发器5的内管温度是不断在变化的,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通过控制器控制四通阀3进行换向以使除湿机在步骤a和步骤b之间来回切换,(即在S1211和S1212之间来回切换),以保证除湿机在工作的过程中至少保证一个蒸发器执行除湿操作。
为了更加直观、清楚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对低温保护点和低温保护退出温度点的含义进行举例说明:例如,当蒸发器的内管温度小于-2℃时,此时进入切换逻辑,此处的-2℃是低温保护温度;进入切换逻辑后,设置一个回滞区间,当蒸发器的内管温度大于5℃时则认为除霜完成,此处的5℃即为低温保护退出温度。
为了避免在步骤a和步骤b之间来回频繁切换时蒸发器发生损坏,在由步骤a切换至步骤b时或由步骤b切换至步骤a时需等待预设时长t,t可以为60s,可以为3min,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预设时长t进行限定,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除湿机的具体能力和能效进行具体限定。
还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低温保护温度T11与第二低温保护温度T22相同,第一低温保护退出温度T111与第二低温保护退出温度T222也相同,当然,在一些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低温保护温度T11与第二低温保护温度T22也可以不相同,第一低温保护退出温度T111与第二低温保护退出温度T222也可以不相同,具体的,可根据蒸发器的型号和参数进行具体设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压缩机(1)、冷凝器(2)、第一蒸发器(4)和第二蒸发器(5)所组成的循环制冷流路;
所述循环制冷流路具有可根据所述第一蒸发器(4)的内管温度和所述第二蒸发器(5)的内管温度进行相互切换的第一循环流路和第二循环流路,所述第一循环流路中的冷媒由所述第一蒸发器(4)流向第二蒸发器(5),所述第二循环流路中的冷媒由所述第二蒸发器(5)流向第一蒸发器(4);
所述循环制冷流路内设置有节流组件,所述节流组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蒸发器(4)的内管温度和第二蒸发器(5)的内管温度对流入所述第一蒸发器(4)和所述第二蒸发器(5)内的冷媒压力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制冷流路中还包括有四通阀(3),所述第一循环流路和第二循环流路可被通过所述四通阀(3)进行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阀(3)具有入口(31)、第一出口(32)、第二出口(33)和回流口(34);
所述第一循环流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冷凝器(2)、入口(31)、第一出口(32)、第一蒸发器(4)、第二蒸发器(5)、第二出口(33)和回流口(34);
所述第二循环流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压缩机(1)、冷凝器(2)、入口(31)、第二出口(33)、第二蒸发器(5)、第一蒸发器(4)、第一出口(32)和回流口(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组件包括第一节流组件和第二节流组件,所述第一节流组件和第二节流组件被配置为可根据所述四通阀(3)的切换控制在第一循环流路中和在第二循环流路中输入至所述第一蒸发器(4)和第二蒸发器(5)中的冷媒流量和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组件设置在所述冷凝器(2)和所述四通阀(3)之间,所述第二节流组件设置在第一蒸发器(4)和第二蒸发器(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组件包括并联连接在冷媒管路上的第一通断阀(61)和第一毛细管(62);
所述第二节流组件包括并联连接在冷媒管路上的第二通断阀(71)和第二毛细管(72);
所述除湿机中还包括有控制器以及安装在第一蒸发器(4)和第二蒸发器(5)处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反馈的温度数值控制所述第一通断阀(61)、第一毛细管(62)、第二通断阀(71)以及第二毛细管(72)的关闭;
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反馈的温度数值控制所述四通阀(3)进行换向以使冷媒选择第一循环流路进行流动或第二循环流路进行流动。
7.一种除湿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方法包括根据环境温度HT判断除湿机是否需要进行主动除霜;
若所述环境温度HT>预设环境温度HT1,则判断除湿机不需要进行主动除霜,除湿机执行除湿模式;
若所述环境温度HT≤预设环境温度HT1,则判断除湿机需进行主动除霜,除湿机执行除霜和除湿双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湿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境温度HT>预设环境温度HT1时,控制冷媒从第一出口(32)处流出,所述第一节流组件中的第一通断阀(61)关闭、第一毛细管(62)开启且所述第二节流组件中的第二通断阀(71)开启、第二毛细管(72)关闭,第一蒸发器(4)和第二蒸发器(5)执行除湿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湿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境温度HT≤预设环境温度HT1时,进一步检测第一蒸发器的内管温度T1和第二蒸发器的内管温度T2以判断对第一蒸发器(4)进行除霜或对第二蒸发器(5)进行除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湿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蒸发器(4)的内管温度T1<第一低温保护温度T11时,执行步骤a;
步骤a:控制所述四通阀(3)换向以使冷媒从第一出口(32)流出,第一节流组件中的第一通断阀(61)打开、第一毛细管(62)关闭且第二节流组件中的第二通断阀(71)关闭、第二毛细管(72)打开,冷媒通过四通阀(3)上的入口(31)流入到第一蒸发器(4)的内管中,此时第一蒸发器(4)除霜、第二蒸发器(5)除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除湿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二蒸发器(5)的内管温度T2<第二低温保护温度T22时,执行步骤b;
步骤b:控制所述四通阀(3)换向以使冷媒从所述第二出口(33)处流出,第一节流组件中的第一通断阀(61)打开、第一毛细管(62)关闭且第二节流组件中的第二通断阀(71)关闭、第二毛细管(72)开启,冷媒通过四通阀(3)上的第二出口(33)流入到第二蒸发器(5)的内管中,此时第二蒸发器(5)除霜、第一蒸发器(4)除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除湿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由所述步骤a切换至所述步骤b时或由所述步骤b切换至所述步骤a时需等待预设时长t。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除湿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蒸发器(4)内管温度T1>第一低温保护温度T11时,且第二蒸发器(5)内管温度T2>第二低温保护退出温度T222时,除湿机执行除湿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除湿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二蒸发器(5)内管温度T2>第二低温保护温度T22且第一蒸发器(4)内管温度T1>第一低温保护退出温度T111时,除湿机执行除湿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除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温保护温度T11与第二低温保护温度T22相同,所述第一低温保护退出温度T111与第二低温保护退出温度T222相同。
CN202211072880.4A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除湿机及除湿方法 Pending CN1154199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72880.4A CN115419953A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除湿机及除湿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72880.4A CN115419953A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除湿机及除湿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19953A true CN115419953A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03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72880.4A Pending CN115419953A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除湿机及除湿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1995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8488B (zh) 空调器系统和空调器系统的控制方法
EP3745052B1 (en) Heat pum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08302651B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室外机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CN110260553B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WO2020186906A1 (zh) 空调器化霜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3154522B (zh) 一种多联空调机系统及除霜控制方法
EP3798539A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WO2021169261A1 (zh) 一种空调机及实现其在制热时除霜的控制方式
CN111692708B (zh) 具有抑制结霜功能的空调系统及抑制结霜的控制方法
WO2022110771A1 (zh) 空调器
WO2022110761A1 (zh) 一种空调器
CN109357431B (zh) 一种模块组合式空调系统及除霜控制方法
CN211977168U (zh) 一种防制热结霜的空调系统
CN108800440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642929B (zh) 一种换热器化霜装置和方法
KR100728341B1 (ko) 인젝션 타입 히트펌프 공기조화기
CN113669939A (zh) 一种空调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KR100212674B1 (ko) 히트펌프용 냉동사이클장치
CN115419953A (zh) 一种除湿机及除湿方法
CN213514499U (zh) 热泵系统和空调设备
CN211876410U (zh) 一种空调机
CN111928343A (zh)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CN111609483A (zh) 除湿装置及除湿系统
CN106705378B (zh) 空调器、低温制热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578450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