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5945A - 一种电路系统及其门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路系统及其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95945A
CN115395945A CN202211047452.6A CN202211047452A CN115395945A CN 115395945 A CN115395945 A CN 115395945A CN 202211047452 A CN202211047452 A CN 202211047452A CN 115395945 A CN115395945 A CN 1153959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gate circuit
optical coupler
signal
optocoup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474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东川
夏继华
冯秀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Bonin Fortune Acces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Bonin Fortune Acces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Bonin Fortune Acces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Bonin Fortune Acces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4745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959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95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59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2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using specified components
    • H03K19/14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using specified compon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devices, i.e. light-emitting and photoelectric devices electrically- or optically-coupled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2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logic function, e.g. AND, OR, NOR, NOT circu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路系统及其门电路,应用于电路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光耦,第二光耦以及目标电阻;第一光耦和第二光耦的输入侧分别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第一光耦和第二光耦的输出侧串联连接;当门电路作为与门电路时,第一光耦的输出侧第一端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第二光耦的输出侧第二端作为与门电路的输出端且与目标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目标电阻的第二端接地;当门电路作为与非门电路时,第一光耦的输出侧第一端作为与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且与目标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目标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第二光耦的输出侧第二端接地。应用本申请的方案,可以有效地实现与电路以及与非电路,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电路系统及其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路系统及其门电路。
背景技术
在诸多电路系统中,都需要利用与电路对外部信号进行与运算,或者利用与非电路对外部信号进行与非运算,外部信号一般为电压信号。
图1为与电路的逻辑结构示意图,图1的与电路有两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当所有的输入同时为高电平时(逻辑1)时,输出为高电平,当任意1个输入为低电平(逻辑0)时,输出为低电平。与非电路可以看作是与门和非门的叠加,当输入均为高电平时,输出为低电平,当输入中至少有一个为低电平时,输出为高电平。
目前的电路方案中,通常是由光耦电路进行信号隔离,再通过逻辑芯片进行与运算或者与非运算,逻辑芯片的结构复杂,使得目前的方案中实现与电路或者与非电路时,成本较高,电路可靠性较低。并且,逻辑芯片工作电压一般为5V,则还需要为逻辑芯片提供一个5V电压的电源电路,进一步地提高了方案的繁琐性。此外,目前的与电路或者与非电路,如果有两组以上的输入信号需要进行运算,便需要更多数量的逻辑芯片,设计更为繁杂。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实现与电路以及与非电路,提高电路可靠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路系统及其门电路,以有效地实现与电路以及与非电路,提高电路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门电路,包括:第一光耦,第二光耦以及目标电阻;
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入侧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当所述第一信号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侧为导通状态,当所述第一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侧为关断状态;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入侧用于接收第二信号,当所述第二信号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出侧为导通状态,当所述第二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出侧为关断状态;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侧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出侧第一端连接;
当门电路作为与门电路时,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侧第一端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出侧第二端作为所述与门电路的输出端且与所述目标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目标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当门电路作为与非门电路时,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侧第一端作为所述与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且与所述目标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目标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出侧第二端接地。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入侧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入侧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入侧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入侧第二端接地。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入侧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入侧第一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均为阻值可调电阻。
优选的,还包括阻值提示电路,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入侧压降,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入侧的电流参考值,以及所述第一信号为高电平时的电压值,确定出所述第一电阻的电阻参考值并输出;
根据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入侧压降,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入侧的电流参考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为高电平时的电压值,确定出所述第二电阻的电阻参考值并输出。
优选的,还包括电压控制器,用于:
接收携带有目标电压值的电压调节信号,并将所述第一电源正极的电压值调整为所述目标电压值。
优选的,还包括:输出侧依次串联的第3光耦至第N光耦,且所述第3光耦的输出侧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出侧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3光耦至所述第N光耦的输入侧依次用于接收第3信号至第N信号,当第i信号为高电平时,第i光耦的输出侧为导通状态,当所述第i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第i光耦的输出侧为关断状态;N为不小于3的正整数,i为正整数且3≤i≤N;
当所述门电路作为与门电路时,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侧第一端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N光耦的输出侧第二端作为所述与门电路的输出端且与所述目标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目标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当所述门电路作为与非门电路时,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侧第一端作为所述与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且与所述目标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目标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N光耦的输出侧第二端接地。
优选的,还包括:第3电阻至第N电阻;且第i电阻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第i信号,所述第i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i光耦的输入侧第一端连接,所述第i光耦的输入侧第二端接地。
优选的,还包括:第3二极管至第N二极管;且第i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i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i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i光耦的输入侧第一端连接。
一种电路系统,包括如上述所述的门电路。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只需要利用第一光耦,第二光耦以及目标电阻,便可以实现与电路或与非电路的功能,不需要如传统方案中设置逻辑芯片,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很高。
具体的,第一光耦的输入侧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当第一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一光耦的输出侧为导通状态,当第一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一光耦的输出侧为关断状态;第二光耦的输入侧用于接收第二信号,当第二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二光耦的输出侧为导通状态,当第二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二光耦的输出侧为关断状态;第一光耦的输出侧第二端与第二光耦的输出侧第一端连接。
而当第一光耦的输出侧第一端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第二光耦的输出侧第二端作为与门电路的输出端且与目标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目标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时,可以看出,如果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均为高电平,则门电路的输出端为高电平,如果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的任意1个为低电平,则门电路的输出端为低电平,即此时的门电路可以有效的实现与门的功能。
而当第一光耦的输出侧第一端作为与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且与目标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目标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第二光耦的输出侧第二端接地时,可以看出,如果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均为高电平,则门电路的输出端为低电平,如果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的任意1个为低电平,则门电路的输出端为高电平,即此时的门电路可以有效的实现与非门的功能。此外,通过光耦实现与电路以及与非电路,可以起到信号隔离的效果,可靠性较高。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方案只需要利用第一光耦,第二光耦以及目标电阻,便可以有效地实现与电路以及与非电路,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与电路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门电路作为与门电路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门电路作为与非门电路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门电路作为与门电路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门电路作为与非门电路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门电路作为与门电路时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门电路作为与非门电路时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门电路,可以有效地实现与电路以及与非电路,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为本发明中一种门电路作为与门电路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一种门电路作为与非门电路时的结构示意图,该门电路可以包括:第一光耦Q1,第二光耦Q2以及目标电阻R0;
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当第一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为导通状态,当第一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为关断状态;第二光耦Q2的输入侧用于接收第二信号,当第二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为导通状态,当第二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为关断状态;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第二端与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第一端连接;
当门电路作为与门电路时,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第一端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第二端作为与门电路的输出端且与目标电阻R0的第一端连接,目标电阻R0的第二端接地;
当门电路作为与非门电路时,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第一端作为与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且与目标电阻R0的第二端连接,目标电阻R0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第二端接地。
具体的,本申请的方案中,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用于接收第一信号,第二光耦Q2的输入侧用于接收第二信号,图2和图3中用A和B来分别表示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其中A+表示的是第一信号的正极信号线,A-表示的是第一信号的负极信号线,相应的,B+表示的是第二信号的正极信号线,B-表示的是第二信号的负极信号线。
当第一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为导通状态,反之则为关断状态,即第一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为关断状态。同样的,当第二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为导通状态,反之则为关断状态,即第二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为关断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信号具体为高电平还是低电平,取决于相应电平下,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是否有足够的电流,只有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有足够的电流时,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才会有效地导通。同样的,第二信号具体为高电平还是低电平,取决于相应电平下,第二光耦Q2的输入侧是否有足够的电流,只有第二光耦Q2的输入侧有足够的电流时,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才会有效地导通。
无论门电路是作为与门电路还是作为与非门电路,本申请中均是将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第二端与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第一端连接,即本申请是将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与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进行串联。
以第一信号为高电平,且A+具体为24V为例。此时,电流通过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然后返回A-形成一个回路。相应的,当第二信号为高电平,且B+具体为24V时,电流通过第二光耦Q2的输入侧,然后返回B-形成一个回路。如果是门电路是作为与门电路,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第一端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第二端作为与门电路的输出端且与目标电阻R0的第一端连接,目标电阻R0的第二端接地。由电路结构可知,当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和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均导通时,输出端可以形成回路,即第一电源输出的电流可以通过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和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到地,此时的与门电路的输出端,即图2的OUTPUT为高电平。而当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的任意1个为低电平时,即无论是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关断,还是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关断,输出端均不会形成回路,此时的与门电路的输出端,即图2的OUTPUT为低电平。
而如果门电路作为与非门电路时,可参阅图3,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第一端作为与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且与目标电阻R0的第二端连接,目标电阻R0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第二端接地。由电路结构可知,当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和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均导通时,输出端可以形成回路,即第一电源输出的电流可以通过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和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到地,此时的与门电路的输出端,即图3的OUTPUT为低电平。而当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的任意1个为低电平时,即无论是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关断,还是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关断,输出端均不会形成回路,此时的与门电路的输出端,即图3的OUTPUT为高电平。
本申请的图2和图3中,第一电源正极均标记为VCC。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
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用于接收第一信号,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第一端连接,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第二端接地;
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用于接收第二信号,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二光耦Q2的输入侧第一端连接,第二光耦Q2的输入侧第二端接地。
该种实施方式考虑到,当第一信号或者第二信号的电压值较高时,可能会出现损坏光耦的情况,因此,设置了两个限流电阻,即设置在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的第一电阻R1,以及设置在第二光耦Q2的输入侧的第二电阻R2,从而有效地进行第一光耦Q1和第二光耦Q2的保护。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均为阻值可调电阻。
如上文的描述,第一信号具体为高电平还是低电平,取决于相应电平下,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是否有足够的电流,只有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有足够的电流时,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才会有效地导通。
该种实施方式进一步的考虑到,通过设置第一电阻R1为阻值可调电阻,使得本申请方案应用在不同场合中时,如果第一信号的电压出现较大变化,并不需要更换第一电阻R1,而是可以通过调整第一电阻R1的阻值,使得当第一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能够有合适的导通电流。也就是说,本申请的该种实施方式可以支持更宽范围的信号输入电压。
同样的,第二电阻R2也可以选取为阻值可调电阻,使得对于不同场合中的高电平时的第二信号,第二光耦Q2的输入侧能够有合适的导通电流。
实现阻值可调电阻的具体方式也可以有多种,例如选取为滑动变阻器,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场合中的需要来调整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电阻值。又如可以设置为电阻可调电路,即通过控制该电阻可调电路中的相应开关管的通断,来调整该电阻可调电路中相关电阻的拓扑结构,进而实现该电阻可调电路的等效电阻值的调整。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阻值提示电路,用于:
根据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压降,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的电流参考值,以及第一信号为高电平时的电压值,确定出第一电阻R1的电阻参考值并输出;
根据第二光耦Q2的输入侧压降,第二光耦Q2的输入侧的电流参考值,以及第二信号为高电平时的电压值,确定出第二电阻R2的电阻参考值并输出。
该种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工作人员可以直观,方便地得知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合适的电阻值,会利用阻值提示电路进行第一电阻R1的电阻参考值以及第二电阻R2的电阻参考值的计算并输出,即,工作人员并不需要自己计算,而是通过阻值提示电路便可以直接确定出第一电阻R1的电阻参考值以及第二电阻R2的电阻参考值。
阻值提示电路的具体形式也可以有多种,例如指示灯式的电路,即通过相应指示灯进行信息输出,又如,设置为通过声音进行信息输出的阻值提示电路。
具体的,例如第一信号为高电平时的电压值为24V,减去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压降,便可以得到第一电阻R1的端电压参考值,再将第一电阻R1的端电压参考值除以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的电流参考值,得出的结果便是第一电阻R1的电阻参考值。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还有其他结构时,计算第一电阻R1的端电压参考值的方式可以进行适应性调整,例如图4中除了第一电阻R1之外还设置了第一二极管D1,则需要将第一信号为高电平时的电压值24V,减去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压降以及第一二极管D1的管压降,得到的结果作为第一电阻R1的端电压参考值,再将第一电阻R1的端电压参考值除以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的电流参考值,得到第一电阻R1的电阻参考值,也即第一电阻R1的理想电阻值。
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的电流参考值表示的是当第一光耦Q1导通时,理想状态下的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电流值,可以基于第一光耦Q1的型号,第一光耦Q1输出侧的电流要求等因素预先确定。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压降也可以基于第一光耦Q1的型号进行确定。第一光耦Q1输入侧电流值乘以第一光耦Q1的电流放大倍数,便可以得出第一光耦Q1输出侧电流。
对于第二电阻R2的电阻参考值,计算原理与上述的第一电阻R1的电阻参考值的计算原理相同,此处便不再重复说明。此外,具体场合中,第一光耦Q1,第二光耦Q2以及后文实施例中描述的各个光耦型号通常是一致的,第一信号,第二信号以及后文实施例中描述的各个输入侧信号的电压水平通常也是一致的,因此,第一电阻R1至第N电阻通常采用一样的参数设计。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
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第一端连接;
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第一端连接。
可参阅图4和图5,在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和第二光耦Q2的输入侧分别设置了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可以有效地起到防逆流的效果,避免出现逆流损坏第一光耦Q1或者第二光耦Q2的情况,也就进一步地提高了方案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电压控制器,用于:
接收携带有目标电压值的电压调节信号,并将为目标电压值。
本申请的方案中,门电路的输出端通常需要连接后级的相关检测电路,而检测电路通常存在输入电压范围的限制,即具体选取的检测电路的不同,对于第一电源正极的电压要求也会不同。
因此,为了使得本申请的门电路可以方便地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中,在本发明的该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电压控制器可以进行第一电源正极的电压值的灵活调整,也就提高了方案的灵活性。也就是说,本申请的该种实施方式可以方便地支持更宽范围的信号输出电压。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调整第一电源正极的电压值的具体方式可以有多种,通常可以基于第一电源的产生电路来具体设计。例如一种场合中,设置了直流降压电路,且该直流降压电路的输出端作为本申请的第一电源正极,则电压控制器可以通过控制该直流降压电路的中的相应开关管的占空比,来达到调整第一电源正极的电压值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可参阅图6和图7,还可以包括:输出侧依次串联的第3光耦Q3至第N光耦,且第3光耦Q3的输出侧第一端与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第二端连接;
第3光耦Q3至第N光耦的输入侧依次用于接收第3信号至第N信号,当第i信号为高电平时,第i光耦的输出侧为导通状态,当第i信号为低电平时,第i光耦的输出侧为关断状态;N为不小于3的正整数,i为正整数且3≤i≤N;
当门电路作为与门电路时,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第一端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第N光耦的输出侧第二端作为与门电路的输出端且与目标电阻R0的第一端连接,目标电阻R0的第二端接地;
当门电路作为与非门电路时,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第一端作为与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且与目标电阻R0的第二端连接,目标电阻R0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第N光耦的输出侧第二端接地。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门电路作为与门电路时,可以接收两路输入信号,即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门电路作为与非门电路时,也是可以接收两路输入信号,即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
而该种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地设置了输出侧依次串联的第3光耦Q3至第N光耦,第3光耦Q3至第N光耦的输入侧依次用于接收第3信号至第N信号,使得本申请的,门电路作为与门电路时或者作为与非门电路时,均可以接收多路输入信号,且电路结构简单。
该种实施方式中,无论门电路是作为与门电路还是作为与非门电路时,第一光耦Q1,第二光耦Q2以及第3光耦Q3至第N光耦的输出侧均是依次串联的。本申请的图6和图7中,为了便于观看N均设置为3。
当门电路作为与门电路时,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第一端,即第一光耦Q1的集电极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第N光耦的输出侧第二端作为与门电路的输出端且与目标电阻R0的第一端连接,图6中便是第3光耦Q3的输出侧发射极作为与门电路的输出端且与目标电阻R0的第一端连接。由电路结构可知,当每个光耦的输入侧的信号均为高电平时,门电路的输出端OUTPUT为高电平,只要有任意1个光耦的输入侧的信号为低电平时,门电路的输出端OUTPUT为低电平。
相应的,当门电路作为与非门电路时,由电路结构可知,当每个光耦的输入侧的信号均为高电平时,门电路的输出端OUTPUT为低电平,只要有任意1个光耦的输入侧的信号为低电平时,门电路的输出端OUTPUT为高电平。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第3电阻R3至第N电阻;且第i电阻的第一端用于接收第i信号,第i电阻的第二端与第i光耦的输入侧第一端连接,第i光耦的输入侧第二端接地。
与前述实施方式同理,考虑到设置了第3光耦Q3至第N光耦,因此,该种实施方式进一步地设置了第3电阻R3至第N电阻,起到相应回路的限流效果,保障了电路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第3二极管D3至第N二极管;且第i二极管的阳极与第i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i二极管的阴极与第i光耦的输入侧第一端连接。
与前述实施方式同理,考虑到设置了第3光耦Q3至第N光耦,因此,该种实施方式进一步地设置了第3二极管D3至第N二极管,起到相应回路的防逆流效果,进一步地保障了电路的可靠性。此外,通过光耦实现与电路以及与非电路,可以起到信号隔离的效果,可靠性较高。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只需要利用第一光耦Q1,第二光耦Q2以及目标电阻R0,便可以实现与电路或与非电路的功能,不需要如传统方案中设置逻辑芯片,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很高。
具体的,第一光耦Q1的输入侧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当第一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为导通状态,当第一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为关断状态;第二光耦Q2的输入侧用于接收第二信号,当第二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为导通状态,当第二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为关断状态;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第二端与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第一端连接。
而当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第一端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第二端作为与门电路的输出端且与目标电阻R0的第一端连接,目标电阻R0的第二端接地时,可以看出,如果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均为高电平,则门电路的输出端为高电平,如果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的任意1个为低电平,则门电路的输出端为低电平,即此时的门电路可以有效的实现与门的功能。
而当第一光耦Q1的输出侧第一端作为与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且与目标电阻R0的第二端连接,目标电阻R0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第二光耦Q2的输出侧第二端接地时,可以看出,如果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均为高电平,则门电路的输出端为低电平,如果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的任意1个为低电平,则门电路的输出端为高电平,即此时的门电路可以有效的实现与非门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方案只需要利用第一光耦Q1,第二光耦Q2以及目标电阻R0,便可以有效地实现与电路以及与非电路,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相应于上面的门电路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路系统,可以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门电路,可与上文相互对应参照,此处不再重复说明。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耦,第二光耦以及目标电阻;
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入侧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当所述第一信号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侧为导通状态,当所述第一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侧为关断状态;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入侧用于接收第二信号,当所述第二信号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出侧为导通状态,当所述第二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出侧为关断状态;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侧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出侧第一端连接;
当门电路作为与门电路时,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侧第一端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出侧第二端作为所述与门电路的输出端且与所述目标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目标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当门电路作为与非门电路时,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侧第一端作为所述与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且与所述目标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目标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出侧第二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入侧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入侧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入侧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入侧第二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入侧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入侧第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均为阻值可调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值提示电路,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入侧压降,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入侧的电流参考值,以及所述第一信号为高电平时的电压值,确定出所述第一电阻的电阻参考值并输出;
根据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入侧压降,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入侧的电流参考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为高电平时的电压值,确定出所述第二电阻的电阻参考值并输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压控制器,用于:
接收携带有目标电压值的电压调节信号,并将所述第一电源正极的电压值调整为所述目标电压值。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出侧依次串联的第3光耦至第N光耦,且所述第3光耦的输出侧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出侧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3光耦至所述第N光耦的输入侧依次用于接收第3信号至第N信号,当第i信号为高电平时,第i光耦的输出侧为导通状态,当所述第i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第i光耦的输出侧为关断状态;N为不小于3的正整数,i为正整数且3≤i≤N;
当所述门电路作为与门电路时,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侧第一端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N光耦的输出侧第二端作为所述与门电路的输出端且与所述目标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目标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当所述门电路作为与非门电路时,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侧第一端作为所述与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且与所述目标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目标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N光耦的输出侧第二端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3电阻至第N电阻;且第i电阻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第i信号,所述第i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i光耦的输入侧第一端连接,所述第i光耦的输入侧第二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3二极管至第N二极管;且第i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i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i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i光耦的输入侧第一端连接。
10.一种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门电路。
CN202211047452.6A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电路系统及其门电路 Pending CN1153959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7452.6A CN115395945A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电路系统及其门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7452.6A CN115395945A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电路系统及其门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5945A true CN115395945A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24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47452.6A Pending CN115395945A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电路系统及其门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9594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17280B (zh) 一种电路状态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和一种高压回路
JP6074114B2 (ja) 電気系統を保護するためのインタロック回路
CN208836102U (zh) 一种基于脉冲变压器隔离的mosfet驱动电路
JP2005522169A (ja) 並列接続された複数のスイッチング電源を備えた電力供給装置
CN105186859B (zh) 开关变换器及对其输出端子放电的方法
CN107906697B (zh) 空调器
CN111463894A (zh) 电源切换电路
CN105186856A (zh) 一种降低pwm脉冲调制信号的电磁干扰电路
CN101676830A (zh) 半导体电路
US6664660B2 (en) Parallel power supply system with ov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JPH02179266A (ja) ソリッドステート電力制御器
CN115395945A (zh) 一种电路系统及其门电路
CN218003674U (zh) 闪断状态检测电路、电子装置
EP3540703A2 (en) Single stage current controller for a notification appliance
CN115411925A (zh)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启动导通控制电路及装置
CN104660229A (zh) Pwm调制型设备及其输出功率限制电路
CN211670787U (zh) 一种反激式变换器
CN113272663B (zh) 恒流源采样电路和方法
CN110769563B (zh) 带有pwm调光的恒流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686637B (zh) 一种聚焦极控制行波管阴极脉冲调制装置及方法
CN110663164B (zh) 具有多个功率模式的功率转换器预驱动器系统
CN214101191U (zh) 双输出变压器的控制电路及显示设备的电源电路
CN217563310U (zh) 一种欠压保护电路及电源装置
CN217769473U (zh) 一种母线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9351524U (zh) 一种mos驱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