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1916A - 一种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91916A
CN115391916A CN202210983235.1A CN202210983235A CN115391916A CN 115391916 A CN115391916 A CN 115391916A CN 202210983235 A CN202210983235 A CN 202210983235A CN 115391916 A CN115391916 A CN 1153919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load
finite element
rim
fatig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832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新垚
董现春
张大伟
李学涛
张侠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uga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ug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uga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oug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8323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919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91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19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4Ageing analysis or optimisation against age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车轮的轮辐轮辋模型,采集车轮的载荷谱,其中,载荷谱包括车轮的轴向载荷以及径向载荷;将采集到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按照车轮轮辋胎圈座被均分的区域进行分别提取,得到多份不同的胎圈座区域下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在有限元仿真软件中,将得到的不同车轮区域下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施加到对应位置的轮辋面上,得到轮辐轮辋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有限元仿真结果;将有限元仿真结果带入疲劳软件中,得到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结果。该方法能更准确地模拟真实道路的车轮服役情况,提高试验真实性。

Description

一种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仿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测试车轮疲劳方法是弯曲疲劳和径向疲劳,因为实验载荷的单一性,现有实验无法模拟真实道路的车轮服役情况,仿真试验无法满足疲劳试验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了一种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双轴疲劳仿真方法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出车轮行驶过程中载荷的分布情况,体现出车轮不同区域受到的载荷存在的差异性,提升了分析精度,以更准确地模拟真实道路的车轮服役情况。
第一方面,本发明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方法,包括:
根据车轮的轮辐轮辋模型,采集所述车轮的载荷谱,其中,所述载荷谱包括所述车轮的轴向载荷以及径向载荷;将所述车轮划分成具有相同夹角的多份,并将采集到的所述轴向载荷与所述径向载荷按照车轮轮辋胎圈座被均分的区域进行分别提取,得到多份不同的胎圈座区域下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在有限元仿真软件中,将得到的不同胎圈座区域下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施加到对应位置的车轮轮辋面上,得到轮辐轮辋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有限元仿真结果;将所述有限元仿真结果、所述车轮轮辋面上各对应位置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不同轮辐轮辋材料的应力寿命曲线以及预选轮辐轮辋材料输入疲劳软件中,得到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结果。
优选地,所述将所述车轮划分成具有相同夹角的多份,包括:将所述车轮划分成具有相同夹角的6-18份。
优选地,所述轴向载荷为第一预设还原系数与垂直于所述车轮胎圈上的力的乘积,所述径向载荷为第二预设还原系数与施加于所述车轮的胎圈侧壁上的力的乘积。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设还原系数在0.3-1.8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预设还原系数在0.3-1.8之间。
优选地,所述得到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结果之后,包括:若所述预选轮辐轮辋材料的疲劳寿命不满足预设疲劳寿命要求,则对所述预选轮辐轮辋材料进行更新,使得所述预选轮辐轮辋材料满足疲劳寿命要求。
优选地,若更新后的预选轮辐轮辋材料不满足预设疲劳寿命要求,则调整所述轮辐和/或所述轮辋的结构,使得所述预选轮辐轮辋材料满足疲劳寿命要求。
第二方面,本发明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装置,包括:
载荷谱采集模块,用于根据车轮的轮辐轮辋模型,采集所述车轮的载荷谱,其中,所述载荷谱包括所述车轮的轴向载荷以及径向载荷;
载荷谱提取模块,用于将所述车轮划分成具有相同夹角的多份,并将采集到的所述轴向载荷与所述径向载荷按照车轮轮辋胎圈座被均分的区域进行分别提取,得到多份不同的胎圈座区域下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
有限元仿真模块,用于在有限元仿真软件中,将得到的不同胎圈座区域下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施加到对应位置的车轮轮辋面上,得到轮辐轮辋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所述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有限元仿真结果;
疲劳分析模块,用于将所述有限元仿真结果、所述车轮轮辋面上各对应位置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不同轮辐轮辋材料的应力寿命曲线以及预选轮辐轮辋材料输入疲劳软件中,得到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结果。
第三方面,本发明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前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方法,先采集得到车轮的载荷谱,该载荷谱同时包括了车轮的轴向载荷以及径向载荷,通过将车轮均等的划分成多份区域,并将采集到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按照车轮轮辋胎圈座被划分的区域进行提取,得到多份不同的车轮区域下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将得到的不同车轮区域下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提取出来分别施加在对应位置的轮辋面上,得到轮辐轮辋的有限元模型,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得到双轴载荷作用下的强度分析结果,将有限元仿真结果、轮辋面上各对应位置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输入疲劳软件中,对车轮进行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车轮行驶过程中载荷的分布情况,体现出车轮不同区域受到的载荷存在的差异性。本申请在疲劳计算之前对载荷谱进行了处理,将车轮进行了分割,被分割的每一份车轮受到的径向载荷与轴向载荷存在差异,通过同时对车轮轮辋胎圈座的径向载荷与轴向载荷进行分析,提升了分析精度,有利于缩短新产品和轻量化产品的开发时间,减少试验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轴向力的位置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径向力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轴向载荷余弦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轴向载荷施加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径向载荷施加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了一种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双轴疲劳仿真方法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出车轮行驶过程中载荷的分布情况,体现出车轮不同区域受到的载荷存在的差异性,提升了分析精度,以更准确地模拟真实道路的车轮服役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一种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方法,包括:根据车轮的轮辐轮辋模型,采集车轮的载荷谱,其中,载荷谱包括车轮的轴向载荷以及径向载荷;将车轮划分成具有相同夹角的多份,并将采集到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按照车轮轮辋胎圈座被均分的区域进行分别提取,得到多份不同的胎圈座区域下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在有限元仿真软件中,将得到的不同胎圈座区域下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施加到对应位置的车轮轮辋面上,得到轮辐轮辋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有限元仿真结果;将所述有限元仿真结果、所述车轮轮辋面上各对应位置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不同轮辐轮辋材料的应力寿命曲线以及预选轮辐轮辋材料输入疲劳软件中,得到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结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方法,具体来讲,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至步骤S104。
步骤S101,根据车轮的轮辐轮辋模型,采集所述车轮的载荷谱,其中,所述载荷谱包括所述车轮的轴向载荷以及径向载荷。
这里的轮辐轮辋模型也叫车轮的三维模型,该模型可以基于车轮的轮辐以及轮辋的参数信息建立得到,或者是通过各个车轮厂给的二维加工图纸建模完成,或者是车轮厂提供车轮三维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采用的可以是一种无轮胎模型,即将轮胎对车轮受力产生的影响通过数学公式展现出来,而不是支架轮胎模型在仿真软件中,采用无轮胎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仿真效率,也提高准确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双轴疲劳试验机对车轮施加力,以模拟得到车轮在道路上的行驶状态,用六分力传感器采集车轮的受力情况,得到双轴疲劳试验机内的载荷谱,载荷谱包括车轮的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的力。其中,轴向载荷为垂直于车轮胎圈上的力,即如图2a所示,径向载荷为施加于车轮的胎圈侧壁上的力,即如图2b所示。
在汽车行驶时,车轮与地面接触,受到地面载荷,一般认为受到三个方向的力(Fx,FY,FZ)和力矩(MxMYMZ)。将力作为输入用于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中,因为车轮在道路上行驶受力情况极其复杂,用一种六分力测力仪进行测量,不仅可以得到不同路况的载荷,同时也得到双轴疲劳试验机内的载荷谱。将用六分力传感器采集到的载荷谱进行数据处理用于车轮疲劳寿命的仿真分析,其目的是缩短新产品和轻量化产品的开发时间,减少试验成本,同时为产品结构优化保证产品满足双轴疲劳试验标准提供便利。
其中,台架试验机对车轮胎圈座的受力可以按余弦分布进行载荷的施加,将胎压均匀的施加在轮辋接触面上,即如图3所示。
进一步地,由于试验误差或其他因素,采集到的轴向力与真实的车轮受力存在差异,为了使得轴向力更接近真实的受力,前述得到的轴向载荷可以是第一预设还原系数与垂直于车轮胎圈上的力的乘积,同样地,为了使得径向力更接近真实的受力,前述得到的径向载荷为第二预设还原系数与施加于车轮的胎圈侧壁上的力的乘积。
在实际试验中,可以在车轮上贴应变片,用实际应变值与模拟应变值进行对比,以定义出第一预设还原系数以及第二预设还原系数的经验值。举例来说,第一预设还原系数可以在0.3-1.8之间,第二预设还原系数均在0.3-1.8之间。
步骤S102,将所述车轮划分成具有相同夹角的多份,并将采集到的所述轴向载荷与所述径向载荷按照车轮轮辋胎圈座被均分的区域进行分别提取,得到多份不同的胎圈座区域下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
在具体实施例中,以车轮的轮心为起点,轮辋胎圈座为终点,将车轮均分成多份,每一份对应有相同弧长的轮辋胎圈座,将采集到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按照车轮轮辋胎圈座被均分的区域进行分别提取。
通过对车轮进行分割,使得每一份车轮受到的载荷存在区别。通过六分力传感器采集载荷谱,该六分力传感器采集的载荷有三个方向的力、三个方向的扭力以及车轮旋转的角度,基于车轮旋转的角度和时间,可以提取出每一块被分割车轮的具体载荷。
具体来说,当车轮在道路上行驶时,车轮与地面接触,受到地面载荷,而在不同时刻下,不同区域的车轮轮辋胎圈座受到的载荷谱是变化的,假设车轮被均分的份数为N份,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部分对应的车轮夹角为A,且360/A=N,那么在车轮行驶过程中,发生接触的轮辋胎圈座(即车轮夹角A下的轮辋胎圈座)对应的载荷谱为采集到的载荷谱,其余未发生接触的轮辋胎圈座对应的载荷谱为零。
举例来说,可以将车轮划分成具有相同夹角的6-18份,通过将车轮分割以更真实地模拟车轮在路面行驶的情况,等分的数量越多,计算的准确度就会越高。
步骤S103,在有限元仿真软件中,将得到的不同胎圈座区域下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施加到对应位置的车轮轮辋面上,得到轮辐轮辋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所述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有限元仿真结果。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箭头方向为轴向力施加方向,如图5所示,箭头方向为径向力施加方向。将采集到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按照不同角度进行提取,例如上面的N值为6,这里提取角度则为360/6。将0-60度、60-120度、120-180度等6个不同角度的载荷谱提取出来,分别施加在对应位置的轮辋面上,得到轮辐轮辋的有限元模型,即包含不同轮辋面区域下对应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的模型,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有限元仿真结果。
具体地,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求解,得到模型在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大小及分布情况,由于实际试验是动态旋转的,将模型以一定角度进行旋转,并重新加载求解,便得到在动态旋转过程中,不同时刻、不同载荷方向时车轮轮辋面上的最大应力位置。
步骤S104,将所述有限元仿真结果、所述车轮轮辋面上各对应位置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不同轮辐轮辋材料的应力寿命曲线以及预选轮辐轮辋材料输入疲劳软件中,得到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结果。
车轮分为轮辐与轮辋,轮辐厚度一般要比轮辋厚度厚,在生产中,一般轮辐与轮辋采用不同的材料,通过疲劳实验建立车轮钢材料数据库,即建立不同轮辐轮辋材料的应力寿命(S-N)曲线。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方面,将有限元仿真结果(即计算过的有限元模型)以及用六分力传感器采集的载荷谱作为力的输入带入疲劳软件Ncode进行分析,目的是将计算过的有限元模型中设置的边界条件带入疲劳计算软件中,从而基于边界条件以及力的输入对车轮进行疲劳强度的分析。
具体来说,在基于边界条件以及力的输入对车轮进行疲劳强度的分析中,每得到一个车轮胎圈座区域下对应的载荷,就对对应位置的轮辋面上进行施加,使得载荷随着车轮与地面接触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另一方面,将有限元仿真结果、不同轮辐轮辋材料的应力寿命曲线、预选轮辐轮辋材料带入疲劳软件Ncode中进行计算,从而基于有限元仿真结果、不同轮辐轮辋材料的应力寿命曲线、预选轮辐轮辋材料,判断出预选轮辐轮辋材料是否满足要求。
若预选轮辐轮辋材料的疲劳寿命不满足预设疲劳寿命要求,则对预选轮辐轮辋材料进行更新,使得预选轮辐轮辋材料满足疲劳寿命要求。
举例来说,预设疲劳寿命要求可以是:疲劳寿命满足16000Km或者24000Km。若预选轮辐轮辋材料的疲劳寿命低于16000Km或者24000Km时,给出反馈需要升级材料的区域,从材料数据库中选择S-N曲线优异的材料,将该材料用到需要升级材料的区域中。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是基于车轮双轴疲劳试验标准SAE J2562和ES3.23,通过施加标准ES3.23中的完整加载序列对双轴载荷作用下车轮的应力分布进行计算。
若更新后的预选轮辐轮辋材料仍不满足预设疲劳寿命要求,则可以改变轮辐和/或轮辋的结构,例如:增加轮辐和/或轮辋的厚度,以满足疲劳寿命要求。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在疲劳软件中提取出车轮的各个轮辋面下某一个载荷下的应力值的大小,该应力值是动态变化的。在分析出某一位置比较危险时(即应力值较大时),可以在对应位置加入修正系数,使最终的分析结果更加贴合实际状况。
具体来说,轮辐在加工后抗拉强度较高,刚度也比较大,若直接带入疲劳软件分析会影响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因此,可以将车轮的轮辐轮辋不同位置的材料的疲劳属性进行划分,划分原则可以是:根据材料加工的类型和复杂程度进行划分,复杂程度不同时,材料的疲劳属性不同,例如:对加工后的地方设置1-1.5的修正系数。这里的修正是通过修正材料的SN曲线达到修正疲劳的目的,等于就是在同样的寿命下,承受的应力可以更大。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方法,采集车轮的载荷谱,该载荷谱可以来源于双轴疲劳试验机的数据和不同路况下的数据,在疲劳计算之前对载荷谱进行了处理,将车轮进行了分割,被分割的每一块车轮受到的径向载荷与轴向载荷存在差异,通过同时对车轮轮辋胎圈座的径向载荷与轴向载荷进行分析,提升了分析精度,有利于缩短新产品和轻量化产品的开发时间,减少试验成本。此方法适用于不同车轮包括钢轮和铝轮的设计后疲劳与强度分析,不同尺寸车轮,都可以满足其计算,具有实用价值。通过对车轮双轴疲劳试验进行仿真,发现结果设计的不合理处,从而提出改进方案并指导实际车轮设计,实现缩短车轮研发周期,节约开发成本。
第二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
载荷谱采集模块401,用于根据车轮的轮辐轮辋模型,采集所述车轮的载荷谱,其中,所述载荷谱包括所述车轮的轴向载荷以及径向载荷;
载荷谱提取模块402,用于将所述车轮划分成具有相同夹角的多份,并将采集到的所述轴向载荷与所述径向载荷按照车轮轮辋胎圈座被均分的区域进行分别提取,得到多份不同的胎圈座区域下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
有限元仿真模块403,用于在有限元仿真软件中,将得到的不同胎圈座区域下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施加到对应位置的车轮轮辋面上,得到轮辐轮辋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所述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有限元仿真结果;
疲劳分析模块404,用于将所述有限元仿真结果、所述车轮轮辋面上各对应位置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不同轮辐轮辋材料的应力寿命曲线以及预选轮辐轮辋材料输入疲劳软件中,得到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结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载荷谱提取模块402,具体用于:将所述车轮划分成具有相同夹角的6-18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轴向载荷为第一预设还原系数与垂直于所述车轮胎圈上的力的乘积,所述径向载荷为第二预设还原系数与施加于所述车轮的胎圈侧壁上的力的乘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预设还原系数在0.3-1.8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二预设还原系数均在0.3-1.8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材料更新模块,用于若所述预选轮辐轮辋材料的疲劳寿命不满足预设疲劳寿命要求,则对所述预选轮辐轮辋材料进行更新,使得所述预选轮辐轮辋材料满足疲劳寿命要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若更新后的预选轮辐轮辋材料不满足预设疲劳寿命要求,则调整所述轮辐和/或所述轮辋的结构,使得所述预选轮辐轮辋材料满足疲劳寿命要求。
以上各模块可以是由软件代码实现,此时,上述的各模块可存储于控制设备的存储器内。以上各模块同样可以由硬件例如集成电路芯片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第三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500,如图7所示,包括:存储器501、处理器502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503,所述处理器501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前述第一方面所述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方法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车轮的轮辐轮辋模型,采集所述车轮的载荷谱,其中,所述载荷谱包括所述车轮的轴向载荷以及径向载荷;
将所述车轮划分成具有相同夹角的多份,并将采集到的所述轴向载荷与所述径向载荷按照车轮轮辋胎圈座被均分的区域进行分别提取,得到多份不同的胎圈座区域下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
在有限元仿真软件中,将得到的不同胎圈座区域下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施加到对应位置的车轮轮辋面上,得到轮辐轮辋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所述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有限元仿真结果;
将所述有限元仿真结果、所述车轮轮辋面上各对应位置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不同轮辐轮辋材料的应力寿命曲线以及预选轮辐轮辋材料输入疲劳软件中,得到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车轮划分成具有相同夹角的多份,包括:将所述车轮划分成具有相同夹角的6-18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载荷为第一预设还原系数与垂直于所述车轮胎圈上的力的乘积,所述径向载荷为第二预设还原系数与施加于所述车轮的胎圈侧壁上的力的乘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还原系数在0.3-1.8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还原系数在0.3-1.8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结果之后,包括:
若所述预选轮辐轮辋材料的疲劳寿命不满足预设疲劳寿命要求,则对所述预选轮辐轮辋材料进行更新,使得所述预选轮辐轮辋材料满足疲劳寿命要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更新后的预选轮辐轮辋材料不满足预设疲劳寿命要求,则调整所述轮辐和/或所述轮辋的结构,使得所述预选轮辐轮辋材料满足疲劳寿命要求。
8.一种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荷谱采集模块,用于根据车轮的轮辐轮辋模型,采集所述车轮的载荷谱,其中,所述载荷谱包括所述车轮的轴向载荷以及径向载荷;
载荷谱提取模块,用于将所述车轮划分成具有相同夹角的多份,并将采集到的所述轴向载荷与所述径向载荷按照车轮轮辋胎圈座被均分的区域进行分别提取,得到多份不同的胎圈座区域下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
有限元仿真模块,用于在有限元仿真软件中,将得到的不同胎圈座区域下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施加到对应位置的车轮轮辋面上,得到轮辐轮辋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所述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有限元仿真结果;
疲劳分析模块,用于将所述有限元仿真结果、所述车轮轮辋面上各对应位置的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不同轮辐轮辋材料的应力寿命曲线以及预选轮辐轮辋材料输入疲劳软件中,得到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结果。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0983235.1A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53919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3235.1A CN115391916A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3235.1A CN115391916A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1916A true CN115391916A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20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83235.1A Pending CN115391916A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9191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48104A (zh) * 2023-04-18 2023-05-23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基于实际工况的车轮双轴疲劳试验载荷谱确定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48104A (zh) * 2023-04-18 2023-05-23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基于实际工况的车轮双轴疲劳试验载荷谱确定方法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24089B2 (ja) ホイールのドラム耐久評価方法
US6338270B1 (en) Model-base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oad handling performance of a tire of a wheel for a vehicle
CN106897527B (zh) 一种车辆悬架台架耐久载荷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9426685B (zh) 零部件疲劳分析方法
CN107480395B (zh) 一种车辆转向节载荷谱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09115526B (zh) 一种后桥六通道道路模拟试验方法
CN103761363A (zh) 乘用车副车架强度和疲劳分析方法
CN111209699A (zh) 一种基于车辆悬架静载荷的自动化提取方法及系统
CN1940514A (zh) 一种测力传感方法
CN110411757B (zh) 轴头动态载荷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91916A (zh) 一种车轮双轴疲劳仿真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4573277A (zh) 一种车辆悬架系统性能分解方法
CN112434367A (zh) 汽车悬架疲劳载荷谱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4102778A (zh) 一种曲轴动力学分析方法
CN111191391B (zh) 一种基于局部应力分布加权系数的模拟件设计方法
CN114065373A (zh) 一种汽车控制臂台架耐久试验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CN111090959B (zh) 车辆载荷谱获取方法和系统
CN109426691B (zh) 车辆运动部件仿真方法及仿真系统
CN116579187B (zh) 一种车辆仿真测试与实车测试的对标方法和装置
CN115310308B (zh) 一种悬架系统耐久试验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07283B (zh) 基于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多载荷应变测量点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13158322A (zh) 轮辋冲击分析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34203B (zh) 基于路面的车辆损伤计算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656994A (zh) 一种汽车悬置系统的悬置力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3399974A (zh) 量化比较随机振动仿真数据与实验数据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