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87397A - 一种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及施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及施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87397A
CN115387397A CN202211116358.1A CN202211116358A CN115387397A CN 115387397 A CN115387397 A CN 115387397A CN 202211116358 A CN202211116358 A CN 202211116358A CN 115387397 A CN115387397 A CN 115387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ttom plate
groove
water absorbing
elastic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163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87397B (zh
Inventor
宣建阳
劳柯群
黄淑娜
陈微君
赵锰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yao Jiangl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yao Jiangl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yao Jiangl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yao Jiangl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1635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873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87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87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873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873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ground humidity or groun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1/00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及施工工艺,涉及地下结构物的领域,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包括:容纳条,设于顶墙与侧墙的连接处,容纳条具有一容纳槽,容纳槽的开口竖直朝上设置;上弹性吸水件,设于容纳槽内且与顶墙抵接;挤压驱动组件,驱使容纳条升降,以驱使容纳条挤压上弹性吸水件;引导管,一端与容纳条连接且另一端竖直向下设置;以及汇总管,与引导管的另一端连接;容纳条包括:底板,沿引导管的轴向与引导管滑移连接;第一侧板,分别设于底板的两侧且与底板活动连接;第二侧板,一一对应活动连接于第一侧板的上侧;以及端板,分别固定于底板的两端且与底板活动连接。本申请具有防止地下室侧墙与底墙连接处渗漏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及施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下结构物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及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大城市土地资源紧张,而为了合理空间,在房屋的下侧常常会修建地下室,来停放车辆或者储存物品。
相关技术中,地下室修建时一般采用混凝土底层,在混凝土底层上部修筑混凝土侧墙,在侧墙与底层上设置防水膜或者涂刷防水涂料,来进行防水。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混凝土热胀冷缩、防水材料本身问题以及施工接缝处处理不当,再加上水压高低不停变化,使得地下室的底层与侧墙之间经常出现渗水、漏水等现象,亟需设计一种地下室防渗漏的结构。
发明内容
为了使得地下室的顶墙与侧墙之间不易出现渗漏,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及施工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包括:
下弹性吸水件,底墙上设有供所述下弹性吸水件放置的安放槽,所述安放槽毗邻侧墙设置;
导流管,一端设于所述安放槽的槽底;
汇总管,与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连接,以将所述安放槽内的积水排出,所述汇总管设于所述安放槽的下侧;
挤压组件,驱使所述下弹性吸水件压缩;以及
挤压驱动组件,设于所述侧墙上驱使所述挤压组件挤压所述下弹性吸水件;
所述挤压驱动组件包括:
挤压丝杆,呈竖直设置且与所述底墙转动连接;以及
挤压驱动源,设于侧墙上驱使所述挤压丝杆转动;
所述挤压组件包括:
包覆软板,一端插入所述安放槽中,另一端竖直朝上设置,所述包覆软板与所述安放槽的一侧壁抵接,所述包覆软板可于所述安放槽内包覆于所述下弹性吸水件的下侧;
驱动板,固定于所述包覆软板的上侧,所述驱动板套设于所述挤压丝杆上且与所述挤压丝杆螺纹连接;以及
挤压块,设于所述驱动板的下侧且位于所述下弹性吸水件的正上方;
所述包覆软板上设有排水孔,所述挤压块移动至行程的最下侧时,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包覆软板的底部,所述导流管的上端与所述排水孔对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弹性吸水件吸附底墙与侧墙连接处渗漏的水分,使得底墙与侧墙连接处不易出现渗漏。当下弹性吸水件中的水分达到饱和量,挤压驱动组件驱使挤压组件压缩弹性吸水件,以挤出下弹性吸水件中的水分,挤出的水分经导流管与汇总管排至市政道路的下水道,实现了上弹性吸水件的重复使用。
可选的,所述挤压组件还包括封堵块,所述封堵块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所述安放槽的两端,所述封堵块与所述安放槽的内侧壁配合形成引导所述包覆软板弯曲的引导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堵块对U形的包覆软板两端进行封堵,使得从下弹性吸水件中挤出的水分不易从U形的包覆软板的两端流出。
可选的,所述导流管的上端设有引导柱,所述包覆软板的下侧设有插入槽,所述插入槽的槽底设有供所述引导柱插入并滑移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与所述排水孔互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柱于滑移槽中移动,使得包覆软板与导流管的上端不易分离,以使得挤压块移动至行程的最下侧时,导流管的上端与排水孔对准。
可选的,还包括:
容纳条,设于顶墙与侧墙的连接处,所述容纳条具有一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开口竖直朝上设置;
上弹性吸水件,设于所述容纳槽内且与顶墙抵接;以及
引导管,一端与所述容纳条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汇总管连通;
所述挤压丝杆与所述容纳条螺纹连接,所述挤压丝杆可驱使所述容纳条挤压所述上弹性吸水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弹性吸水件及时吸取顶墙与侧墙连接处的水分,使得顶墙与侧墙连接处不易出现渗漏。当上弹性吸水件中的水分达到饱和量,挤压驱动组件驱使容纳条上升挤出上弹性吸水件中的水分,水分积聚于容纳槽中经引导管与汇总管排至市政道路的下水道中,实现了上弹性吸水件的重复使用。
可选的,所述容纳条包括:
底板,沿所述引导管的轴向与所述引导管滑移连接;
第一侧板,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底板活动连接;
第二侧板,一一对应设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活动连接;以及
端板,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两端,所述端板与所述底板活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压丝杆驱使底板上升时,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连接处向内移动,对上弹性吸水件进行挤压,以将上弹性吸水件中的水分挤出。
可选的,所述容纳条还包括:
底板膜,覆盖于所述底板的上侧;
侧板膜,贴附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所述侧板膜与所述底板膜密封连接;以及
端板膜,设于所述底板膜的两端,所述端板膜与所述侧板膜、所述底板膜密封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从上弹性吸水件中挤出的水分不易从端板与第一侧板的缝隙处渗出,提高了容纳条于端板与第一侧板之间的密封性能。
可选的,所述底板的上侧设有集水槽,所述底板膜与所述集水槽的内壁互相贴合,所述引导管贯穿所述底板且与所述底板沿轴向滑移连接,所述上弹性吸水件上设有供所述引导管穿设滑移的穿设孔;
所述容纳条挤压所述上弹性吸水件时,所述引导管的上端插入所述集水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从上弹性吸水件中挤出的水分积聚于集水槽中,而与上弹性吸水件分离,进而使得从上弹性吸水件中挤出的水分不易被上弹性吸水件二次吸走,提高了上弹性吸水件持续吸附顶墙与侧墙连接处渗漏水分的能力。
可选的,所述引导管的侧壁上设有若干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与所述集水槽互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上弹性吸水件在未压缩时,集水槽内的积水能够通过透水孔进入引导管排出至市政道路的下水道中。
可选的,所述引导管上套设有密封管,所述密封管的上端与所述底板密封连接,所述密封管的下端与所述引导管密封连接,所述密封管的下端位于所述透水孔的下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上弹性吸水件压缩时,经过引导管内的积水不易经透水孔从引导管流出至地下室的底墙上,保证了地下室底墙的干净整洁。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的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根据上述的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于底墙上开挖安放槽,将下弹性吸水件放置于安放槽中;
于侧墙上安装挤压驱动组件;
安装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的包覆软板的一端插入所述安放槽中,所述挤压组件的驱动板螺纹连接于所述挤压驱动组件的挤压丝杆上;
将容纳条安装于侧墙与顶墙的连接处并与挤压驱动组件连接;
布置导流管与汇总管,所述导流管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安放槽的槽底,所述导流管的下端与所述汇总管连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下弹性吸水件吸附底墙与侧墙连接处渗漏的水分,使得底墙与侧墙连接处不易出现渗漏;
2.当下弹性吸水件中的水分达到饱和量,挤压组件驱使下弹性吸水件压缩,以挤出下弹性吸水件中的水分,挤出的水分经导流管与汇总管排至市政道路的下水道;
3.上弹性吸水件及时吸取顶墙与侧墙连接处的水分,使得顶墙与侧墙连接处不易出现渗漏;当上弹性吸水件中的水分达到饱和量,挤压驱动组件驱使容纳条上升挤出上弹性吸水件中的水分,水分积聚于容纳槽中经引导管与汇总管排至市政道路的下水道中,实现了上弹性吸水件的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种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于地下室内部的部分剖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上弹性吸水件与底板膜、底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底板与密封管、引导管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挤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包覆软板与导流管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的放大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挤压块移动至行程的最下侧时的俯视图。
图8是图7中B-B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下弹性吸水件;20、导流管;21、引导柱;30、汇总管;40、挤压组件;41、包覆软板;42、驱动板;43、挤压块;411、排水孔;44、封堵块;412、插入槽;413、滑移槽;50、挤压驱动组件;51、挤压丝杆;52、挤压驱动源;60、容纳条;61、容纳槽;62、底板;621、集水槽;622、穿孔;623、挤压板;63、第一侧板;64、第二侧板;65、端板;66、底板膜;67、侧板膜;68、端板膜;70、上弹性吸水件;71、穿设孔;80、引导管;81、透水孔;82、密封管;91、顶墙;92、侧墙;93、底墙;931、安放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参照图1,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包括下弹性吸水件10、导流管20、汇总管30、挤压组件40、挤压驱动组件50、容纳条60、上弹性吸水件70和引导管80。
参照图1与图2,容纳条60设于顶墙91与侧墙92的连接处,容纳条60具有一开口竖直朝上设置的容纳槽61。具体地,容纳条60包括底板62、第一侧板63、第二侧板64和端板65,底板62、第一侧板63、第二侧板64和端板65均由塑料制成。底板62与第一侧板63、第二侧板64均呈矩形板状设置,第一侧板6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侧板63分别一体设于底板62的两侧,第一侧板63从底板62向上延伸,第一侧板63可绕与底板62的连接处向靠近另一第一侧板63的方向摆动。第二侧板64一一对应一体设于第一侧板63的上侧,第二侧板64从第一侧板63向上延伸,第一侧板63与第二侧板64全等,第二侧板64可绕与第一侧板63的连接处摆动。端板6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端板65分别固定于底板62的两端,两个端板65从底板62向上延伸,端板65与第一侧板63、第二侧板64的端部抵接,端板65可绕与底板62的连接处向远离另一端板65的方向摆动,底板62、第一侧板63、第二侧板64和端板65配合形成容纳槽61。
上弹性吸水件70可以为海绵、硅胶、脱脂棉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中上弹性吸水件70以海绵为例进行介绍,上弹性吸水件70放置于容纳槽61内且上侧部分伸出容纳槽61与顶墙91抵接。
挤压驱动组件50用于驱使容纳条60上升,以驱使容纳条60挤压上弹性吸水件70,将上弹性吸水件70中的水分挤出。挤压驱动组件50包括挤压丝杆51和挤压驱动源52。挤压丝杆51呈竖直设置,挤压丝杆51的上下两端通过轴承分别转动连接于顶墙91和底墙93上,挤压丝杆51沿轴向相对顶墙91与底墙93静止。挤压驱动源52为电机,挤压驱动源52固定于侧墙92上,挤压驱动源52可以通过齿轮传动与挤压丝杆51传动连接,也可以通过带传动与挤压丝杆51传动连接,还可以通过链传动与挤压丝杆51传动连接,以驱使挤压丝杆51转动。底板62的下侧固定有挤压板623,挤压板623套设于挤压丝杆51上且与挤压丝杆51螺纹连接,以使得挤压驱动源52驱使挤压丝杆51转动时,挤压板623在挤压丝杆51的驱使下驱使底板62上升挤压上弹性吸水件70。
引导管80通过抱箍固定于侧墙92上,引导管80呈竖直设置,底板62上开设有穿孔622,引导管80穿设于穿孔622中,引导管80与容纳槽61连通,引导管80沿轴向与底板62滑移连接,以引导底板62于竖直方向升降。上弹性吸水件70上开设有穿设孔71,穿设孔71供引导管80穿设滑移。
汇总管30铺设于底墙93内,汇总管30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延伸至低于汇总管30的市政管路的下水道中,引导管80的下端与汇总管30的侧壁连接,以将容纳槽61的积水引导至汇总管30中。
挤压驱动组件50驱使底板62上升的过程中,底板62驱使第一侧板63与第二侧板64折叠,即第一侧板63绕与底板62的连接处向内转动,第二侧板64绕与第一侧板63的连接处向外转动,以挤压上弹性吸水件70,将上弹性件吸水件中的水分挤出。
为了方便收集上弹性吸水件70中挤出的水分,底板62的上侧开设有集水槽621,集水槽621与容纳槽61互相连通。容纳条60完成挤压上弹性吸水件70时,引导管80的上端插入集水槽621中。上弹性吸水件70未压缩时,引导管80穿设于上弹性吸水件70上的穿设孔71中。
容纳条60在挤压驱动组件50的驱使下挤压上弹性吸水件70时,为了使得上弹性吸水件70挤出的水分不易从端板65与第一侧板63的连接处流出,容纳条60还包括底板膜66、侧板膜67和端板膜68。底板膜66、侧板膜67和端板膜68均为塑料膜,底板膜66覆盖于底板62的上侧且与底板62固定。侧板膜67覆盖于第一侧板63与第二侧板64的内侧,侧板膜67与第一侧板63、第二侧板64固定,侧板膜67与底板膜66一体成型。端板膜68设于底板膜66的两端,端板膜68抵接端板65的内侧,端板膜68与侧板膜67、底板膜66一体成型,上弹性吸水件70放置于端板膜68与侧板膜67、底板膜66形成的空间中。
参照图1与图3,上弹性吸水件70未压缩时,为了将集水槽621内的积水通过引导管80导出,引导管80上侧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孔81,透水孔81与集水槽621互相连通。
上弹性吸水件70未压缩时,为了使得积水不易经透水孔81流出引导管80,引导管80上套设有密封管82,密封管82为软管,密封管82的上端与底板62的下侧连接,密封管82与底板62密封连接。密封管82的下端与引导管80密封连接,密封管82与引导管80的连接处位于透水孔81的下侧。
为了检测上弹性吸水件10中的水分是否达到饱和量,可在容纳槽61安装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于底板62与底板膜66之间,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设定阈值时,即上弹性吸水件10中的水分达到饱和量,控制挤压驱动组件50工作挤压容纳条60内的上弹性吸水件10。
参照图1与图4,下弹性吸水件10可以为海绵、硅胶、脱脂棉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中下弹性吸水件10以海绵为例进行介绍。底墙93上开设有安放槽931,安放槽931沿侧墙92与底墙93的踢脚线开设,安放槽931毗邻侧墙92设置,安放槽931的槽底呈半圆形设置,下弹性吸水件10设于安放槽931内。
挤压组件40用于驱使下弹性吸水件10压缩,挤压组件40包括包覆软板41、驱动板42和挤压块43。具体地,包覆软板41为塑料软板,包覆软板41的长度与安放槽931的长度相适配,包覆软板41的下端插入安放槽931中且与安放槽931远离侧墙92的侧壁抵接,包覆软板41的上端竖直朝上设置。驱动板42的长度与包覆软板41的长度相等,驱动板42固定于包覆软板41的上侧,驱动板42套设于挤压丝杆51上且与挤压丝杆51螺纹连接,以在挤压丝杆51的带动下驱使包覆软板41插入安放槽931。驱动板42沿竖直方向滑移且沿周向相对挤压丝杆51静止,具体地,驱动板42可以与侧墙92抵接滑移,也可以套设于引导管80上且沿引导管80的轴向与引导管80滑移连接。挤压块43固定于驱动板42的下侧,挤压块43位于下弹性吸水件10的正上方。
初始时,包覆软板41的下端插入至安放槽931,此时包覆软板41与安放槽931远离侧墙92的侧壁抵接。挤压丝杆51驱使驱动板42向下移动时,驱动板42驱使包覆软板41逐渐插入安放槽931,包覆软板41插入安放槽931的过程中随着安放槽931的侧壁变形,最后呈U形包覆于下弹性吸水件10的下侧,此时挤压块43挤压下弹性吸水件10将下弹性吸水件10中的水分挤出至包覆软板41内。
为了对呈U形的包覆软板41的两端进行封堵,挤压组件40还包括封堵块44,封堵块44呈圆盘状设置,封堵块44固定于安放槽931两端的侧壁上,封堵块44的外侧壁与安放槽931的内侧壁配合形成引导包覆软板41弯曲变形的引导间隙。
参照图1、图5与图6,导流管20的一端设于安放槽931的槽底,导流管20的另一端与汇总管30连接。具体地,导流管20的一端延伸至安放槽931的槽底且竖直朝上设置,导流管20上端的外侧壁上固定有两个引导柱21,两个引导柱21呈同心设置。包覆软板41的下侧开设有插入槽412,插入槽412沿包覆软板41的宽度方向开设,插入槽412供导流管20的一端插入滑移。插入槽412的槽底开设有滑移槽413,滑移槽413沿包覆软板41的宽度方向开设,引导柱21插入滑移槽413中且可于滑移槽413中沿包覆软板41的宽度方向滑动。
参照图7与图8,包覆软板41上还开设有排水孔411,挤压块43移动至行程的最下侧时,排水孔411位于U形包覆软板41的底部,导流管20的上端与排水孔411对准,以将从下弹性吸水件10中挤出的水分经导流管20导出。此时,挤压块43挤出下弹性吸水件10中的水分,从下弹性吸水件10中挤出的水分汇聚于包覆软板41内,经导流管20导出。
为了检测下弹性吸水件10中的水分是否达到饱和量,可在安放槽931中安装湿度传感器,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值大于设定阈值,即为下弹性吸水件10中的水分达到饱和量。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的实施原理为:上弹性吸水件70吸取侧墙92与顶墙91连接处的渗水,下弹性吸水件10吸取底墙93与侧墙92连接处的渗水。上弹性吸水件70与下弹性吸水件10中的水分达到饱和量之后,挤压驱动源52驱使挤压丝杆51转动,挤压丝杆51驱使容纳条60挤压上弹性吸水件70,将上弹性吸水件70中的水分挤出,然后经集水槽621、引导管80与汇总管30排至低于汇总管30的市政管路的下水道中;与此同时,挤压丝杆51驱使驱动板42向下滑动,驱动板42驱使包覆软板41完全插入安放槽931中呈U形设置,挤压块43挤出下弹性吸水件10中的水分,积水经导流管20与汇总管30排至低于汇总管30的市政管路的下水道中。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于底墙93上开挖安放槽931,将下弹性吸水件10放置于安放槽931中;
S2、于侧墙92上安装挤压驱动组件50;
S3、安装挤压组件40,挤压组件40的包覆软板41的一端插入安放槽931中,挤压组件40的驱动板42螺纹连接于挤压驱动组件50的挤压丝杆51上;
S4、将容纳条60安装于侧墙92与顶墙91的连接处并与挤压驱动组件50连接;
S5、布置导流管20与汇总管30,导流管20的上端延伸至安放槽931的槽底,导流管20的下端与汇总管30连接。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挤压丝杆51为双向丝杆,即挤压丝杆51由两根旋向相反的两根丝杆组成,挤压丝杆51驱使驱动板42下降的同时,驱使挤压板623上升,可实现上弹性吸水件70与下弹性吸水件10的同时挤压。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弹性吸水件(10),底墙(93)上设有供所述下弹性吸水件(10)放置的安放槽(931),所述安放槽(931)毗邻侧墙(92)设置;
导流管(20),一端设于所述安放槽(931)的槽底;
汇总管(30),与所述导流管(20)的另一端连接,以将所述安放槽(931)内的积水排出,所述汇总管(30)设于所述安放槽(931)的下侧;
挤压组件(40),驱使所述下弹性吸水件(10)压缩;以及
挤压驱动组件(50),设于所述侧墙(92)上驱使所述挤压组件(40)挤压所述下弹性吸水件(10);
所述挤压驱动组件(50)包括:
挤压丝杆(51),呈竖直设置且与所述底墙(93)转动连接;以及
挤压驱动源(52),设于侧墙(92)上驱使所述挤压丝杆(51)转动;
所述挤压组件(40)包括:
包覆软板(41),一端插入所述安放槽(931)中,另一端竖直朝上设置,所述包覆软板(41)与所述安放槽(931)的一侧壁抵接,所述包覆软板(41)可于所述安放槽(931)内包覆于所述下弹性吸水件(10)的下侧;
驱动板(42),固定于所述包覆软板(41)的上侧,所述驱动板(42)套设于所述挤压丝杆(51)上且与所述挤压丝杆(51)螺纹连接;以及
挤压块(43),设于所述驱动板(42)的下侧且位于所述下弹性吸水件(10)的正上方;
所述包覆软板(41)上设有排水孔(411),所述挤压块(43)移动至行程的最下侧时,所述排水孔(411)位于所述包覆软板(41)的底部,所述导流管(20)的上端与所述排水孔(411)对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40)还包括封堵块(44),所述封堵块(44)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所述安放槽(931)的两端,所述封堵块(44)与所述安放槽(931)的内侧壁配合形成引导所述包覆软板(41)弯曲的引导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20)的上端设有引导柱(21),所述包覆软板(41)的下侧设有插入槽(412),所述插入槽(412)的槽底设有供所述引导柱(21)插入并滑移的滑移槽(413),所述滑移槽(413)与所述排水孔(411)互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容纳条(60),设于顶墙(91)与侧墙(92)的连接处,所述容纳条(60)具有一容纳槽(61),所述容纳槽(61)的开口竖直朝上设置;
上弹性吸水件(70),设于所述容纳槽(61)内且与顶墙(91)抵接;以及
引导管(80),一端与所述容纳条(60)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汇总管(30)连通;
所述挤压丝杆(51)与所述容纳条(60)螺纹连接,所述挤压丝杆(51)可驱使所述容纳条(60)挤压所述上弹性吸水件(7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条(60)包括:
底板(62),沿所述引导管(80)的轴向与所述引导管(80)滑移连接;
第一侧板(63),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所述底板(62)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63)与所述底板(62)活动连接;
第二侧板(64),一一对应设于所述第一侧板(63)的上侧,所述第二侧板(64)与所述第一侧板(63)活动连接;以及
端板(65),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于所述底板(62)的两端,所述端板(65)与所述底板(62)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条(60)还包括:
底板膜(66),覆盖于所述底板(62)的上侧;
侧板膜(67),贴附于所述第一侧板(63)与所述第二侧板(64)的内侧,所述侧板膜(67)与所述底板膜(66)密封连接;以及
端板膜(68),设于所述底板膜(66)的两端,所述端板膜(68)与所述侧板膜(67)、所述底板膜(66)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62)的上侧设有集水槽(621),所述底板膜(66)与所述集水槽(621)的内壁互相贴合,所述引导管(80)贯穿所述底板(62)且与所述底板(62)沿轴向滑移连接,所述上弹性吸水件(70)上设有供所述引导管(80)穿设滑移的穿设孔(71);
所述容纳条(60)挤压所述上弹性吸水件(70)时,所述引导管(80)的上端插入所述集水槽(621)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80)的侧壁上设有若干透水孔(81),所述透水孔(81)与所述集水槽(621)互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80)上套设有密封管(82),所述密封管(82)的上端与所述底板(62)密封连接,所述密封管(82)的下端与所述引导管(80)密封连接,所述密封管(82)的下端位于所述透水孔(81)的下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于底墙(93)上开挖安放槽(931),将下弹性吸水件(10)放置于安放槽(931)中;
于侧墙(92)上安装挤压驱动组件(50);
安装挤压组件(40),所述挤压组件(40)的包覆软板(41)的一端插入所述安放槽(931)中,所述挤压组件(40)的驱动板(42)螺纹连接于所述挤压驱动组件(50)的挤压丝杆(51)上;
将容纳条(60)安装于侧墙(92)与顶墙(91)的连接处并与挤压驱动组件(50)连接;
布置导流管(20)与汇总管(30),所述导流管(20)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安放槽(931)的槽底,所述导流管(20)的下端与所述汇总管(30)连接。
CN202211116358.1A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及施工工艺 Active CN1153873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16358.1A CN115387397B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及施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16358.1A CN115387397B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及施工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87397A true CN115387397A (zh) 2022-11-25
CN115387397B CN115387397B (zh) 2023-08-04

Family

ID=84125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16358.1A Active CN115387397B (zh) 2022-09-14 2022-09-14 一种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及施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87397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5508B1 (en) * 2001-04-25 2002-06-18 Lawrence M. Janesky Method for repairing and draining leaking cracks in basement walls
CN208056104U (zh) * 2017-12-15 2018-11-06 珠海华海置业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
CN210316082U (zh) * 2019-07-08 2020-04-14 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防渗水的建筑墙壁
CN111677149A (zh) * 2020-06-28 2020-09-18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连接部位的防水结构
CN111980148A (zh) * 2020-08-21 2020-11-24 萧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3204228U (zh) * 2020-08-26 2021-05-14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
CN113323696A (zh) * 2021-05-31 2021-08-31 山东高速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防水堵漏加固结构
DE202022103371U1 (de) * 2021-12-02 2022-07-12 Yenova Novartis Home Decoration Group Co., Ltd. Feuchtigkeitsbeständige und schimmelresistente Trennwandstruktur
CN114809113A (zh) * 2022-05-20 2022-07-29 江苏沿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预埋注浆管与疏水板堵疏结合的地下防水结构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5508B1 (en) * 2001-04-25 2002-06-18 Lawrence M. Janesky Method for repairing and draining leaking cracks in basement walls
CN208056104U (zh) * 2017-12-15 2018-11-06 珠海华海置业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
CN210316082U (zh) * 2019-07-08 2020-04-14 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防渗水的建筑墙壁
CN111677149A (zh) * 2020-06-28 2020-09-18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连接部位的防水结构
CN111980148A (zh) * 2020-08-21 2020-11-24 萧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3204228U (zh) * 2020-08-26 2021-05-14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
CN113323696A (zh) * 2021-05-31 2021-08-31 山东高速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防水堵漏加固结构
DE202022103371U1 (de) * 2021-12-02 2022-07-12 Yenova Novartis Home Decoration Group Co., Ltd. Feuchtigkeitsbeständige und schimmelresistente Trennwandstruktur
CN114809113A (zh) * 2022-05-20 2022-07-29 江苏沿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预埋注浆管与疏水板堵疏结合的地下防水结构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87397B (zh) 2023-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78692B (zh) 深基坑排水系统
US20060156641A1 (en) Water drainage component
CN115387397A (zh) 一种建筑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及施工工艺
CN114135063A (zh) 一种屋顶防水结构
CN111979976A (zh) 一种多级填充式地下室防进水装置及使用方法
US8343352B2 (en) Method for collecting or containing an oil spill
CN110905138A (zh) 一种连体堵引式防水系统
CN110905137B (zh) 一种堵引式防水系统
CN113235658A (zh) 具有排水系统的组装式预制电缆井及其施工工艺
CN206902767U (zh) 一种地下室变形缝防水结构
CN214787538U (zh) 一种隧道变形缝防渗漏结构
CN217352600U (zh) 一种市政道路地道防水装置
CN212835698U (zh) 堵引式表面能防水系统
CN114922361A (zh) 毛细虹吸式防水技术
CN115717457A (zh) 组合式表面能防水系统
CN213018125U (zh) 表面能管道防渗接口
CN112145832B (zh) 管道表面能防渗接口结构
CN217601684U (zh) 一种拼装钢筋混凝土集污池
CN212004727U (zh) 一种给排水管对接结构
CN214089819U (zh) 一种地基加固用桩套管
CN2576800Y (zh) 真空预压软基加固的排水板
CN211311069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1873595U (zh) 一种堵引式防水系统
CN212295368U (zh) 一种分区堵引式防水系统
CN220620353U (zh) 一种msc排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