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80813B - 铜藻的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铜藻的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380813B CN115380813B CN202211196720.0A CN202211196720A CN115380813B CN 115380813 B CN115380813 B CN 115380813B CN 202211196720 A CN202211196720 A CN 202211196720A CN 115380813 B CN115380813 B CN 1153808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rgassum horneri
- seedling
- algae
- sargassum
- cul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3/00—Cultivation of seaweed or alga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Seawee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领域,尤其涉及铜藻的培养方法。本发明提供了铜藻的培养方法,取藻株预培养后作为种藻,夹苗后培养,获得所述铜藻。本发明提供的培养方法,通过营养繁殖的方法,可在短期内提供大量的铜藻优质苗种,有效的克服了铜藻有性繁殖育苗量偏低而无法满足规模化养殖的难题,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效果好,耗能低,方便操作,有利于铜藻的规模化养殖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领域,尤其涉及铜藻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铜藻(Sargassum horneri)是中国暖温带海域浅海区海藻场的主要连片大型褐藻物种,定生于海底岩礁上,单棵铜藻长度可达10m、重量可达5kg以上,是近海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近海经济鱼类提供觅食和栖息场所,还对海水中重金属(镍、镉等)及富营养化物质(氮、磷等)具有较强的生物吸附能力,可以作为修复近海生态环境的工具海藻,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研究的逐渐深入,铜藻中富含的褐藻胶、岩藻黄素、膳食纤维、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被广泛应用到医药、食品、饲料和有机肥料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近年来,随着铜藻资源的开发利用,近岸马尾藻生境受到人为破坏(如过度采集、人工围堰、港口工程等),造成其野生资源退化、枯竭,加上铜藻目前没有进行人工养殖等上述诸多因素导致铜藻的可利用资源量捉襟见肘,严重影响了其商业化开发利用和铜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铜藻规模化养殖在改良海洋生态环境,促进铜藻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苗种是制约铜藻规模化养殖的关键瓶颈因素。目前铜藻人工育苗技术主要集中在铜藻的有性繁殖育苗,这不可避免会受到因野生铜藻资源退化、枯竭导致的种藻采集困难,精卵排放的不同步性,受精卵的自然脱落导致幼苗的获得量偏低等诸多因素影响而难以满足铜藻规模化养殖对苗种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铜藻的培养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培养方法,通过营养繁殖的方法,可在短期内提供大量的铜藻优质苗种,有效的克服了铜藻有性繁殖育苗量偏低而无法满足规模化养殖的难题,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效果好,耗能低,方便操作,有利于铜藻的规模化养殖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铜藻的培养方法,取藻株预培养后作为种藻,夹苗后培养,获得所述铜藻。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培养方法中所述藻株顶端的长度为15~20c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培养方法中所述夹苗采用低温避光的方法;所述低温的温度为4~8℃。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培养方法中所述夹苗包括单株夹苗或分簇夹苗。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培养方法中所述单株夹苗时苗间距为5~25c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培养方法中,所述单株夹苗时苗间距为5cm、10cm、15cm、20cm或25c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培养方法中所述分簇夹苗时每50~150g的苗为一簇,每簇间隔为30~70c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培养方法中,所述分簇夹苗时每50g、100g或150g的苗为一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培养方法中,所述分簇夹苗时每簇间隔为30cm、40cm、50cm、60cm或70c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培养方法中所述培养采用营养繁殖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培养方法中所述培养采用挂海养殖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培养方法中所述挂海养殖中筏架的长度为130m,间距为3.3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培养方法中,所述筏架采用聚乙烯绳制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培养方法中所述挂海养殖中苗绳的长度为3m,直径为2.5cm,间距为0.8m,吊绳的长度为1m。
本发明提供了铜藻的培养方法,取藻株预培养后作为种藻,夹苗后培养,获得所述铜藻。
本发明提供的培养方法,通过营养繁殖的方法,可在短期内提供大量的铜藻优质苗种,有效的克服了铜藻有性繁殖育苗量偏低而无法满足规模化养殖的难题,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效果好,耗能低,方便操作,有利于铜藻的规模化养殖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示不同夹苗方式对铜藻藻株长度的影响图;
图2示不同夹苗方式对铜藻藻株的分枝数的影响图;
图3示不同夹苗方式对铜藻养殖产量的影响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铜藻的培养方法。
应该理解,表述“……中的一种或多种”单独地包括每个在所述表述后叙述的物体以及所述叙述的物体中的两者或更多者的各种不同组合,除非从上下文和用法中另有理解。与三个或更多个叙述的物体相结合的表述“和/或”应该被理解为具有相同的含义,除非从上下文另有理解。
术语“包括”、“具有”或“含有”,包括其语法同义语的使用,通常应该被理解为开放性和非限制性的,例如不排除其他未叙述的要素或步骤,除非另有具体陈述或从上下文另有理解。
应该理解,只要本发明仍可操作,步骤的顺序或执行某些行动的顺序并不重要。此外,两个或更多个步骤或行动可以同时进行。
本文中的任何和所有实例或示例性语言如“例如”或“包括”的使用,仅仅打算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并且除非提出权利要求,否则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限制。本说明书中的任何语言都不应解释为指示任何未要求保护的要素对于本发明的实践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用以界定本发明的数值范围与参数皆是约略的数值,此处已尽可能精确地呈现具体实施例中的相关数值。然而,任何数值本质上不可避免地含有因个别测试方法所致的标准偏差。因此,除非另有明确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公开所用的所有范围、数量、数值与百分比均经过“约”的修饰。在此处,“约”通常是指实际数值在一特定数值或范围的正负10%、5%、1%或0.5%之内。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藻营养繁殖规模化养殖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1)漂浮铜藻的采集及预处理:采集山东荣成的龙须岛海域交缠于海带养殖筏架上的漂浮铜藻,选取藻体较完整、分枝多、无肉眼可见附着物的铜藻藻株,截取带有顶端的15cm~20cm长藻段,并置于装有过滤海水的整理箱中自然光照下充气暂养。
2)夹苗:设定两种夹苗方式。夹苗方式一:参照羊栖菜养殖技术规程,设置单株夹苗,夹苗间距设置在5cm~25cm之间。夹苗方式二:夹苗量设置在50g~150g之间,夹苗间距设置在30cm~70cm之间。苗绳采用低温避光方式运输。
3)挂海养殖:采用浮筏式平养法进行养殖,养殖期间要妥善做好管理工作。
如上述的一种铜藻营养繁殖规模化养殖方法,步骤2)中夹苗方式一的夹苗间距设置为5cm、10cm、15cm、20cm和25cm五个梯度,每个梯度做20个平行。试验记录不同梯度下铜藻的生长状况。
如上所述的一种铜藻营养繁殖规模化养殖方法,所述步骤2)中夹苗方式二的夹苗量为50g、100g和150g这三个梯度,夹苗间距为30cm、40cm、50cm、60cm和70cm这五个梯度,上述共计15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20个平行组。试验记录不同梯度下铜藻的生长状况。
如上述的一种铜藻营养繁殖规模化养殖方法,步骤2)中苗绳的低温避光是将铜藻藻株和冰瓶(矿泉水瓶装自来水冰冻而成)一同放入泡沫箱,一个泡沫箱放置四个冰瓶,底部2个、顶部2个,冰瓶需用浸透自然海水的纱布包裹,以防直接接触而冻伤种藻。
如上述的一种铜藻营养繁殖规模化养殖方法,步骤3)中浮筏式平养法采用筏架(1200股聚乙烯绳)长130m,架间距3.3m,苗绳(棕绳)长3m,直径2.5cm,绳间距0.8m,吊绳长1m。
如上述的一种铜藻营养繁殖规模化养殖方法,步骤3)中养殖期间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1)检查苗体生长情况。(2)洗刷浮泥。(3)清楚杂藻及其敌害。(4)调节水层。根据海藻的生长,其对光照强度的需求会有所改变,加上海区水体透明度的季节变化,需要定期调节藻体所处水层。采用在苗绳上加减一定长度的吊绳,将苗绳斜放或平放等方法来调节。(5)安全检查。包括筏身与橛缆的牢固度、苗绳和浮子。(6)及时收获。根据铜藻的生活史特性在藻体营养生长达到盛期,进入生殖阶段前采收,以防精卵排放后藻体发生腐烂、脱落现象而减产。
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3和效果例中,所用原料及试剂均可由市场购得。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一种铜藻营养繁殖规模化养殖方法
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1)漂浮铜藻的采集及预处理:采集山东荣成的龙须岛海域交缠于海带养殖筏架上的漂浮铜藻,选取藻体较完整、分枝多、无肉眼可见附着物的铜藻藻株,截取带有顶端的15cm长藻段,并置于装有过滤海水的整理箱中自然光照下充气暂养。
2)夹苗:参照羊栖菜养殖技术规程,设置单株夹苗,夹苗间距设置为5cm、10cm、15cm、20cm和25cm五个梯度。每个梯度做100个平行组。记录不同梯度下铜藻达到性成熟时的藻株长度、分枝数、单株湿重和养殖产量。苗绳采用低温避光方式运输。
3)挂海养殖:采用浮筏式平养法进行养殖,养殖期间要妥善做好管理工作。筏架(1200股聚乙烯绳)长130m,架间距3.3m,苗绳(棕绳)长3m,直径2.5cm,绳间距0.8m,吊绳长1m。养殖期间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1)检查苗体生长情况。(2)洗刷浮泥。(3)清楚杂藻及其敌害。(4)调节水层。根据海藻的生长,其对光照强度的需求会有所改变,加上海区水体透明度的季节变化,需要定期调节藻体所处水层。采用在苗绳上加减一定长度的吊绳,将苗绳斜放或平放等方法来调节。(5)安全检查。包括筏身与橛缆的牢固度、苗绳和浮子。(6)及时收获,获得铜藻。根据铜藻的生活史特性在藻体营养生长达到盛期,进入生殖阶段前采收,以防精卵排放后藻体发生腐烂、脱落现象而减产。
实施例2一种铜藻营养繁殖规模化养殖方法
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1)漂浮铜藻的采集及预处理:采集山东荣成的龙须岛海域交缠于海带养殖筏架上的漂浮铜藻,选取藻体较完整、分枝多、无肉眼可见附着物的铜藻藻株,截取带有顶端的20cm长藻段,并置于装有过滤海水的整理箱中自然光照下充气暂养。
2)夹苗:夹苗量设置为50g、100g和150g三个梯度,夹苗间距设置为30cm、40cm、50cm、60cm和70cm五个梯度。苗绳采用低温避光方式运输。
3)挂海养殖:采用浮筏式平养法进行养殖,养殖期间要妥善做好管理工作。筏架(1200股聚乙烯绳)长130m,架间距3.3m,苗绳(棕绳)长3m,直径2.5cm,绳间距0.8m,吊绳长1m。养殖期间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1)检查苗体生长情况。(2)洗刷浮泥。(3)清楚杂藻及其敌害。(4)调节水层。根据海藻的生长,其对光照强度的需求会有所改变,加上海区水体透明度的季节变化,需要定期调节藻体所处水层。采用在苗绳上加减一定长度的吊绳,将苗绳斜放或平放等方法来调节。(5)安全检查。包括筏身与橛缆的牢固度、苗绳和浮子。(6)及时收获,获得铜藻。根据铜藻的生活史特性在藻体营养生长达到盛期,进入生殖阶段前采收,以防精卵排放后藻体发生腐烂、脱落现象而减产。
实施例3一种铜藻营养繁殖规模化养殖方法
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1)漂浮铜藻的采集及预处理:采集山东荣成的龙须岛海域交缠于海带养殖筏架上的漂浮铜藻,选取藻体较完整、分枝多、无肉眼可见附着物的铜藻藻株,截取带有顶端的25cm长藻段,并置于装有过滤海水的整理箱中自然光照下充气暂养。
2)夹苗:夹苗量设置为50g、100g和150g三个梯度,夹苗间距设置为20cm、30cm、40cm、50cm和60cm五个梯度。苗绳采用低温避光方式运输。
3)挂海养殖:采用浮筏式平养法进行养殖,养殖期间要妥善做好管理工作。筏架(1200股聚乙烯绳)长130m,架间距3.3m,苗绳(棕绳)长3m,直径2.5cm,绳间距0.8m,吊绳长1m。养殖期间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1)检查苗体生长情况。(2)洗刷浮泥。(3)清楚杂藻及其敌害。(4)调节水层。根据海藻的生长,其对光照强度的需求会有所改变,加上海区水体透明度的季节变化,需要定期调节藻体所处水层。采用在苗绳上加减一定长度的吊绳,将苗绳斜放或平放等方法来调节。(5)安全检查。包括筏身与橛缆的牢固度、苗绳和浮子。(6)及时收获,获得铜藻。根据铜藻的生活史特性在藻体营养生长达到盛期,进入生殖阶段前采收,以防精卵排放后藻体发生腐烂、脱落现象而减产。
效果例
如图1~图3所示,实施例1中夹苗间距10cm组的铜藻产量最高,达5.2吨/亩,夹苗间距20cm组的铜藻分枝数最多,为168.53±5.27个/株。分枝数最多的夹苗方式可以用来保种,保障来年养殖生产的苗种供应。
实施例2中夹苗量50g夹苗间距30cm组的铜藻产量最高,达5.82吨/亩。
实施例3中夹苗量50g,夹苗间距20cm组的铜藻产量最高,达5.76吨/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
1.铜藻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取藻株预培养后作为种藻,夹苗后培养,获得所述铜藻;
所述藻株顶端的长度为20cm;
所述夹苗采用低温避光的方法;所述低温的温度为4~8℃;
所述夹苗包括分簇夹苗;
所述分簇夹苗时每50g的苗为一簇,每簇间隔为30cm;
所述培养采用挂海养殖的方法;
所述挂海养殖中筏架的长度为130m,间距为3.3m;
所述挂海养殖中苗绳的长度为3m,直径为2.5cm,间距为0.8m,吊绳的长度为1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196720.0A CN115380813B (zh) | 2022-09-28 | 2022-09-28 | 铜藻的培养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196720.0A CN115380813B (zh) | 2022-09-28 | 2022-09-28 | 铜藻的培养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380813A CN115380813A (zh) | 2022-11-25 |
CN115380813B true CN115380813B (zh) | 2023-07-25 |
Family
ID=84127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196720.0A Active CN115380813B (zh) | 2022-09-28 | 2022-09-28 | 铜藻的培养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380813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51116A (zh) * | 2013-11-11 | 2014-03-26 | 青岛佰众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带型蜈蚣藻无性繁殖育苗的方法 |
CN107232051A (zh) * | 2017-07-21 | 2017-10-10 |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 一种基于营养快繁的铜藻规模化培育方法 |
CN107593417A (zh) * | 2017-08-22 | 2018-01-19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海藻增殖放流设备及海藻增殖放流方法 |
-
2022
- 2022-09-28 CN CN202211196720.0A patent/CN11538081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51116A (zh) * | 2013-11-11 | 2014-03-26 | 青岛佰众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带型蜈蚣藻无性繁殖育苗的方法 |
CN107232051A (zh) * | 2017-07-21 | 2017-10-10 |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 一种基于营养快繁的铜藻规模化培育方法 |
CN107593417A (zh) * | 2017-08-22 | 2018-01-19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海藻增殖放流设备及海藻增殖放流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380813A (zh) | 2022-1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71377B (zh) | 一种可食用马尾藻的人工育苗及栽培方法 | |
CN101611700B (zh) | 一种刺参海上育苗网箱及育苗方法 | |
Sahoo et al. | Mariculture of seaweeds | |
CN101263780B (zh) | 北方海区鼠尾藻大规格苗种提前育成的方法 | |
CN203735213U (zh) | 一种大型海藻的海底养殖装置 | |
CN102224800B (zh) | 一种羊栖菜幼孢子体苗的度夏培育方法 | |
CN102067823B (zh) | 一种浮筏网箱海参养殖装置及海参养殖方法 | |
CN101982069A (zh) | 集成化海底森林的营造方法 | |
Werner et al. | Cultivating palmaria palmata | |
CN107232051B (zh) | 一种基于营养快繁的铜藻规模化培育方法 | |
CN206978430U (zh) | 一种复合式海洋养殖系统 | |
Tseng | Laminaria mariculture in China | |
Florentinus et al. | Worldwide potential of aquatic biomass | |
CN101422126A (zh) | 虾池大型海藻草复合空间养殖法 | |
CN103004576A (zh) | 一种鼠尾藻潮间带人工栽培的方法 | |
CN101151961B (zh) | 海芦笋的栽培方法及装置 | |
CN106577432A (zh) | 一种海洋森林牧场 | |
CN103688843B (zh) | 一种鼠尾藻和海带轮养的方法 | |
CN115380813B (zh) | 铜藻的培养方法 | |
CN115299338B (zh) | 一种半叶马尾藻中国变种亲本同步促熟及幼苗保存方法 | |
CN105191845B (zh) | 一种海参与海马立体生态混养的方法 | |
CN104839006B (zh) | 一种鼠尾藻的围堰增殖方法 | |
CN204762659U (zh) | 一种紫菜栽培筏架 | |
CN208402793U (zh) | 一种羊栖菜与牡蛎轮养装置 | |
CN208739808U (zh) | 浅海区条斑紫菜沉降式越冬养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