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1845B - 一种海参与海马立体生态混养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参与海马立体生态混养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91845B CN105191845B CN201510764286.5A CN201510764286A CN105191845B CN 105191845 B CN105191845 B CN 105191845B CN 201510764286 A CN201510764286 A CN 201510764286A CN 105191845 B CN105191845 B CN 10519184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ippocampus
- sea cucumber
- water
- pond
- s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 Zoology (AREA)
Abstract
一种海参与海马立体生态混养的方法,通过对现有海参池的改造,通过对海参—海马附着礁体的设置,充分利用水域空间,不需要倒池,节约人工,降低养殖成本,可有效维持养殖环境健康,降低患病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是一种海参与海马立体生态混养方法。
技术背景:
目前,海马养殖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主要养殖种类是三斑海马和大海马;养殖模式还是基于传统水泥池进行循环养殖,以动物性饵料如桡足类、轮虫、丰年虫和糠虾等为主要饵料,由于每天要进行饵料投喂和粪便处理等,其养殖成本较高,并且经常有饵料浪费现象。我国传统的海参养殖已经比较成熟,主要分布在北方沿海,以传统的水泥池或沿海大塘进行商品化养殖较多,海参主要以泥砂中的底栖硅藻及海藻的腐殖质、动物性有机碎屑为饵科;而近年来南方的海参养殖主要集中在冬季,一般在当年的10月份到来年的4月份期间进行6个月由于海参营养价值极高,海参被人们广泛重视,野生的海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近几年已开始进行大规模人工养殖海参,现今人工养殖海参方法成熟,产大于求致许多养殖户已处于亏损边缘。
如果利用现有海参池塘已投的基础设施加以科学改进,既可省去单养海马改造池塘所需的再次投入,又可因混养海马对海参池塘现有自然浮游动物充分利用,消除浮游动物过量对海参健康养殖造成危害,降低海马、海参养殖成本,提高海马、海参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达到“借鸡生蛋、生态养殖”的目的,节约我国宝贵的养殖资源。
CN 102657114 A公开了一种海马和海参混合养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水体准备、海马苗投放、海参苗投放、倒池处理等步骤,将海参和海马进行生态混养。所述方法主要侧重依靠投喂方法来实现二者的混养,并没有针对海参池改造使其适宜于二者混养的方法,同时需要倒池,增加了操作的难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海参与海马立体生态混养方法,来解决现有海参池利用率低,海参与海马单独养殖时成本高,患病率高的问题。
一种海参与海马立体生态混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海参-海马养殖池塘的改造:将海参池清除池底淤泥并进行消毒,使用充气石对水体充氧,所述养殖池塘上设有透光率低的黑色遮阴网,池塘两侧设有遮阴网支架,每5米一个支架,所述海参-海马养殖池塘分别设有两个进水口和两个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分别位于池塘的一侧,分别设在池塘的上层及中层,相对侧相同位置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分别使用孔径0.2mm尼龙纱网包裹,所述出水口使用孔径2mm尼龙纱网包裹,投放刺参-海马附着礁体。
所述海参-海马附着礁体包括海参附着礁体和海马附着绳,所述海马附着绳固定在海参附着礁体两端,末端为浮球,所述浮球上设有捆绑口,所述各浮球下端贴近水面的海马附着绳之间有大型海藻养殖浮绳连接。
所述大型海藻包括海带、石莼等。所述浮绳上也可为绿色或黄色的塑料人工水草。
(2)水体准备:投苗前3天,养殖水体提前曝晒,准备好充足的养殖水体,泼洒光合细菌1×106~5×106个/ml,同时添加小球藻1×105~9×105个/ml,水温24~28℃,盐度32‰。溶解氧不低于5.0mg/L,pH值7.8~8.5,池内整体微量充气,水体不循环。
(3)海参苗的投放:选择健康的40~400头/kg海参苗,每亩投放3000~5000头,将海参苗放置在海参附着礁体上。
(4)海马苗的投放:选择健康的3~5cm海马苗,每亩投5000~8000尾。
所述海参苗和海马苗的投放分批进行,海参苗投放时水温在零上8℃以上,海马苗投放时水温达到15℃以上。
所述海参苗和海马苗投放时,苗种来源地水域环境与投放池内水温差不超过±2℃,盐度差不超过±5‰。
(5)海参-海马混养生态系统的管理:每天检测养殖池内的水环境因子,定期监测池内的浮游生物量,及时增施肥料,调节生物饵料的繁殖生长以及单胞藻类的丰歉度,5~7天增施2×10-6净水复合菌1次,其含量为80亿个/ml,以保持生态健康养殖;换水每三天一次,通过对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控制,达到缓流换水。
(6)成体海参与海马的获得:海参春秋各收获一次,收获成体为10头/kg以内,海马当长度达到12cm以上,随时收获,收获后可在按照步骤(4)继续投放。
海参主要以底栖硅藻为食,海马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避免浮游动物过剩对海参生长的影响。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海参与海马立体生态混养的方法,通过对现有海参养殖池的改造,充分利用水域空间,不需要倒池,节约人工,降低养殖成本,可有效维持养殖环境健康,降低患病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所述海参-海马养殖池塘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所述海参-海马附着礁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间在福建霞浦进行了规模养殖试验,4亩养殖池6个,分别编号为1-1、1-2、2-1、2-1、3-1、3-2。其中,1-1和1-2为使用本发明所述方法进行的海参-海马混养养殖池,2-1、2-2为海参养殖池,2-3、2-4为海马养殖池。
首先,对1-1、1-2进行改造,将海参池清除池底淤泥并进行消毒,使用充气石对水体充氧。
一种海参-海马生态养殖池,包括池体1、遮阴网2、遮阴网支架3,所述遮阴网2设于池体1上,通过遮阴网支架3固定,所述遮阴网支架3设于池体1两侧,每5米一个支架3,所述池体1分别设有两个进水口4和两个出水口5,所述进水口4位于池体的一侧,分别设在池塘的上层及中层,池体1相对侧的相同位置设有出水口5;所述进水口4分别使用孔径0.2mm尼龙纱网包裹,所述出水口5使用孔径2mm尼龙纱网包裹,投放刺参-海马附着礁体6。
所述海参-海马附着礁体6包括海参附着礁体7和海马附着绳8,所述海马附着绳8固定在海参附着礁体7两端,末端为浮球9,所述浮球9上设有捆绑口10,所述各浮球9下端贴近水面的海马附着绳8之间有大型海藻养殖浮绳11连接。
使用时,通过遮阴网在遮阴网支架上的拆卸,控制池体的光照面积,通过控制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开放,控制水流方向及更换的主要水体。
所述大型海藻为海带。
水体准备:投苗前3天,养殖水体提前曝晒,准备好充足的养殖水体,泼洒光合细菌3×106个/ml,同时添加小球藻5×105个/ml,水温25℃,盐度32‰。溶解氧7.0mg/L,pH值8,池内整体微量充气,水体不循环。
海参苗的投放:选择健康的100头~200头/kg海参苗,每亩投放4000头,将海参苗放置在海参附着礁体上。
海马苗的投放:选择健康的3~5cm海马苗,每亩投6000尾。
所述海参苗和海马苗的投放分批进行,海参苗投放时水温在零上8℃以上,海马苗投放时水温达到15℃以上。
所述海参苗和海马苗投放时,苗种来源地水域环境与投放池内水温差不超过±2℃,盐度差不超过±5‰。
海参-海马混养生态系统的管理:每天检测养殖池内的水环境因子,定期监测池内的浮游生物量,及时增施肥料,调节生物饵料的繁殖生长以及单胞藻类的丰歉度,5~7天增施2×10-6净水复合菌1次,其含量为80亿个/ml,以保持生态健康养殖;换水每三天一次,通过对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控制,达到缓流换水。
成体海参与海马的获得:养殖6个月后进行收获。
2-1与2-1养殖池投放如1-1所述的海参苗,使用传统方法养殖;
3-1与3-2养殖池投放如1-1所述的海马苗,使用传统方法养殖。
相同物种各养殖池的投苗与收获时间、日常投喂均相同。
试验结果为:
1-1与1-2使用本发明所述方法混养的海参与海马,海参在6个月内的体重为9±1.2g,体长为13±1.2cm,成活率为96.5%,海参在6个月内的体重为150±25g,成活率为98%。
与其他四个养殖池相比,体重及成活率均优于传统养殖,同时,养殖空间节省了50%。
Claims (5)
1.一种海参与海马立体生态混养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遮阴网(2)、遮阴网支架(3),所述遮阴网(2)设于池体(1)上,通过遮阴网支架(3)固定,所述遮阴网支架(3)设于池体(1)两侧,每5米一个支架(3),所述池体(1)分别设有两个进水口(4)和两个出水口(5),所述进水口(4)位于池体的一侧,分别设在池塘的上层及中层,池体(1)相对侧的相同位置设有出水口(5);所述进水口(4)分别使用孔径0.2mm尼龙纱网包裹,所述出水口(5)使用孔径2mm尼龙纱网包裹,投放海参-海马附着礁体(6),靠近水面处设有大型海藻养殖浮绳(11);所述海参-海马附着礁体(6)包括海参附着礁体(7)和海马附着绳(8),所述海马附着绳(8)固定在海参附着礁体(7)两端,末端为浮球(9),所述浮球(9)上设有捆绑口(10),所述各浮球(9)下端贴近水面的海马附着绳(8)之间有大型海藻养殖浮绳(11)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参与海马立体生态混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型海藻养殖浮绳(11)用于养殖或悬挂海带、石莼、绿色或黄色的塑料人工水草中的一种或几种。
3.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养池的海参与海马立体生态混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海参-海马养殖池塘的改造;
(2)水体准备:投苗前3天,养殖水体提前曝晒,准备好充足的养殖水体,泼洒光合细菌1×106~5×106个/ml,同时添加小球藻1×105~9×105个/ml,水温24~28℃,盐度32‰,溶解氧不低于5.0mg/L,pH值7.8~8.5,池内整体微量充气,水体不循环;(3)海参苗的投放:选择健康的40~400头/kg海参苗,每亩投放3000~5000头,将海参苗放置在海参附着礁体上;
(4)海马苗的投放:选择健康的3~5cm海马苗,每亩投5000~8000尾;
(5)海参-海马混养生态系统的管理:每天检测养殖池内的水环境因子,定期监测池内的浮游生物量,及时增施肥料,调节生物饵料的繁殖生长以及单胞藻类的丰歉度,5~7天增施2×10-6净水复合菌1次,其含量为80亿个/ml,以保持生态健康养殖;换水每三天一次,通过对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控制,达到缓流换水;
(6)成体海参与海马的获得:海参春秋各收获一次,收获成体为10头/kg以内,海马当长度达到12㎝以上,随时收获,收获后可在按照步骤(4)继续投放。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参与海马立体生态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海参苗投放时水温在零上8℃以上,所述步骤(4)海马苗投放时水温达到15℃以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参与海马立体生态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参苗和海马苗投放时,苗种来源地水域环境与投放池内水温差不超过2℃,盐度差不超过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64286.5A CN105191845B (zh) | 2015-11-10 | 2015-11-10 | 一种海参与海马立体生态混养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64286.5A CN105191845B (zh) | 2015-11-10 | 2015-11-10 | 一种海参与海马立体生态混养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91845A CN105191845A (zh) | 2015-12-30 |
CN105191845B true CN105191845B (zh) | 2018-11-13 |
Family
ID=54940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764286.5A Active CN105191845B (zh) | 2015-11-10 | 2015-11-10 | 一种海参与海马立体生态混养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19184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57367B (zh) * | 2017-03-03 | 2020-09-15 | 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促进中心 | 一种鱼虾蟹混合养殖池塘及利用其进行养殖的方法 |
CN107372234A (zh) * | 2017-08-23 | 2017-11-24 | 桂平市蒙圩镇火炎种养专业合作社 | 一种用井水培育海参苗的方法 |
CN111328755A (zh) * | 2018-12-19 | 2020-06-26 | 深圳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海马养殖装置、系统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56634A (ja) * | 1995-03-23 | 1996-10-08 | Molten Corp | 養殖生簀 |
CN101491221B (zh) * | 2009-01-22 | 2012-06-20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一种贝类与藻类浅海生态养殖装置及方法 |
CN102657131A (zh) * | 2012-04-24 | 2012-09-12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一种将鲍鱼池改造后进行大规模海马养殖的方法 |
CN102657114A (zh) * | 2012-04-24 | 2012-09-12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一种海马和海参混合养殖的方法 |
CN202680247U (zh) * | 2012-07-11 | 2013-01-23 | 东营海跃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 一种多点进排水的矩形刺参养殖池塘 |
CN103975880B (zh) * | 2014-05-12 | 2015-12-02 | 福建港德水产有限公司 | 一种海马与鲍鱼和江蓠混养的方法 |
CN203985560U (zh) * | 2014-08-07 | 2014-12-10 | 蔡玲华 | 一种海马攀附物 |
CN104855328B (zh) * | 2015-06-24 | 2017-05-03 | 鲁东大学 | 一种海马养殖池 |
CN104957069A (zh) * | 2015-07-15 | 2015-10-07 | 天津金海马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型海参养殖方法 |
-
2015
- 2015-11-10 CN CN201510764286.5A patent/CN105191845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91845A (zh) | 2015-12-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14902B (zh) | 一种河蟹无公害池塘养殖方法 | |
CN104430079B (zh) | 蔬菜、水稻、花卉种植与网箱套养结合的装置和方法 | |
CN203999152U (zh) | 一种由水生动植物立体配置的水体净化系统 | |
CN103828748B (zh) | 池塘温室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三茬轮养的方法 | |
CN104082248A (zh) | 一种小规模简易培养淡水轮虫的方法 | |
CN101731170A (zh) | 一种青虾种虾的强化培育方法 | |
CN106259102A (zh) | 一种南美白对虾高产养殖系统及其培育方法 | |
CN105993907A (zh) | 一种鼠尾藻的采苗方法及其早期培育方法 | |
CN104304099A (zh) | 一种象鼻蚌Lutrariasieboldii Reeve稚贝室外水泥池中间培育的养殖方法 | |
CN103141422A (zh) | 一种青蟹苗种的池塘培育方法 | |
CN105580763A (zh) | 一种四指马鲅人工低盐育苗方法 | |
CN105191845B (zh) | 一种海参与海马立体生态混养的方法 | |
CN104521654B (zh) | 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 | |
CN103004576A (zh) | 一种鼠尾藻潮间带人工栽培的方法 | |
CN102657131A (zh) | 一种将鲍鱼池改造后进行大规模海马养殖的方法 | |
CN102217566A (zh) | 一种大黄鱼与三疣梭子蟹的池塘混养方法 | |
CN108323462B (zh) | 一种耐低盐魁蚶苗种的培育方法 | |
CN104839079B (zh) | 一种利用对虾养殖废水室内规模化培育多鳞鱚亲鱼的方法及设施 | |
CN206565104U (zh) | 一种黄颡鱼养殖用生态浮床 | |
CN104082207A (zh) | 一种池塘浮床种菜养殖乌鳢的方法 | |
CN104872027B (zh) | 一种利用对虾养殖废水室内规模化培育多鳞鱚仔、稚鱼的设施及方法 | |
CN109329040A (zh) | 一种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的氨氮生物转化方法 | |
CN107509673A (zh) | 一种集约化凡纳滨对虾养殖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方法 | |
CN105104274A (zh) | 基于网箱的蓝鳃太阳鱼-翘嘴红鲌-雍菜高效养殖方法 | |
CN208523539U (zh) | 一种渔农共养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