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80015A - 用于生产水泥熟料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生产水泥熟料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80015A
CN115380015A CN202180026883.1A CN202180026883A CN115380015A CN 115380015 A CN115380015 A CN 115380015A CN 202180026883 A CN202180026883 A CN 202180026883A CN 115380015 A CN115380015 A CN 1153800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ooling
bypass
calciner
furn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68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托马斯·拉贝
艾克·威尔姆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yssenkrupp Polysiu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yssenKrupp Industrial Solutio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2020451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20204519A1/de
Priority claimed from BE2020522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BE1028193B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yssenKrupp Industrial Solutions AG filed Critical ThyssenKrupp Industrial Solutions AG
Publication of CN115380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800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7/00Hydraulic cements
    • C04B7/36Manufacture of hydraulic cements in general
    • C04B7/43Heat treatment, e.g. precalcining, burning, melting; Cooling
    • C04B7/47Cooling ; Waste heat manage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7/00Hydraulic cements
    • C04B7/36Manufacture of hydraulic cements in general
    • C04B7/43Heat treatment, e.g. precalcining, burning, melting; Cooling
    • C04B7/44Burning; Mel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7/00Hydraulic cements
    • C04B7/36Manufacture of hydraulic cements in general
    • C04B7/43Heat treatment, e.g. precalcining, burning, melting; Cooling
    • C04B7/434Preheating with addition of fuel, e.g. calcin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7/00Hydraulic cements
    • C04B7/36Manufacture of hydraulic cements in general
    • C04B7/43Heat treatment, e.g. precalcining, burning, melting; Cooling
    • C04B7/44Burning; Melting
    • C04B7/4407Treatment or selection of the fuel therefor, e.g. use of hazardous waste as secondary fuel ; Use of particular energy sources, e.g. waste hot gases from other processes
    • C04B7/4415Waste hot ga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urnace Details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水泥熟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预热器(12)中预热生料,‑在煅烧炉(14)中煅烧预热的生料,‑在炉(16)中燃烧预热和煅烧的生料以得到水泥熟料,‑在冷却器(18)中冷却水泥熟料,‑将从炉(16)流出的废气的一部分撤出作为旁路气体,‑在冷却混合室(60)中用冷却气体冷却旁路气体,以及‑分离出存在于旁路气体中的粉尘,其中,冷却气体至少部分或完全由旁路气体和/或来自煅烧炉的废气形成,以及其中,冷却气体以相对于旁路气体2‑10∶1的比例被引入混合室(60)中。

Description

用于生产水泥熟料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水泥熟料的方法和装置,其中旁路气体被分流和除尘。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公开了将含氧气体引入水泥生产设备的旋转炉或煅烧炉以燃烧燃料。为了减少废气的量并且为了能够省去复杂的净化方法,例如,DE102018206673A1公开了使用具有最大氧气水平的燃烧气体,使得废气中的CO2含量较高。DE102018206673A1公开了将含氧气体引入冷却器入口区域用于预热气体和冷却熟料。
特别是当在水泥生产设备的炉中使用替代燃料时,需要以旁路形式净化废气子流中的炉废气,以便将污染物从旁路气体中分离出来。再循环到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旁路气体通常具有太低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太高的其他废气成分(例如氮气)浓度,从而有助于氮氧化物的形成。
发明内容
由此推进,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水泥熟料的设备和工艺,其中确保了废气中的高CO2浓度和水泥生产设备内工艺气体中氧气浓度的成本优化利用。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具有独立方法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设备和具有独立设备权利要求9的特征的方法来实现。有利的发展将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显而易见。
在第一方面,用于生产水泥熟料的方法包括以下优选连续的步骤:
-在预热器中预热生料,
-在煅烧炉中煅烧预热的生料,
-在炉中燃烧预热和煅烧的生料以得到水泥熟料,
-在冷却器中冷却水泥熟料,
-将从所述炉流出的炉废气的一部分分流出来作为旁路气体,
-在混合室中用冷却气体冷却旁路气体,以及
-分离出存在于旁路气体中的粉尘。
冷却气体部分或完全由旁路气体和/或煅烧炉废气和/或预热器废气形成。煅烧炉废气被理解为是指来自煅烧炉的废气。煅烧炉废气优选流过预热器。因此,预热器废气包括煅烧炉废气或例如完全由煅烧炉废气组成。例如,一部分预热器废气被分流出来并用作冷却气体。同样可以想到,一部分冷却气体由旁路气体和/或煅烧炉废气形成,并且例如,另一部分冷却气体由尚未由水泥工艺取得的气体流形成。例如,这可以是高炉废气。气体流优选具有低浓度的氮气、氩气和/或其他不冷凝气体。诸如氮气和氩气的不冷凝气体在气体流中的比例优选不超过20%,优选低于5%。
水泥生产设备优选地在物料的流动方向上包括预热器、煅烧炉、炉和冷却器。在水泥生产设备中,待处理的生料被引入预热器中并预热。预热器包括多个用于将生料与气体流分离的旋流器级段。与生料逆流流过预热器的气体流用于在生料进入煅烧炉和炉之前预热生料,气体流由炉废气和煅烧炉废气形成。在预热器中预热的生料在物料流动方向的最后一个和倒数第二个旋流器级段之间进入煅烧炉并在那里煅烧。此后,煅烧的生料被引导到最后的旋流器级段,然后进入炉。炉废气首先流过煅烧炉,然后流过预热器,并且优选地作为预热器废气在废气的流动方向上越过第一旋流器级段离开预热器。
炉优选为具有旋转管的旋转炉,所述旋转管可绕其纵轴旋转,并且优选在待燃烧物料的输送方向上略微倾斜,使得物料在旋转管的转动和重力作用下沿输送方向移动。炉优选地在一端具有用于引入预热生料的物料入口,并且在其与物料入口相对的端部具有用于将燃烧的熟料排放到冷却器中的物料出口。在炉的物料出口端优选地设置炉头,该炉头具有用于燃烧物料的燃烧器和优选地用于将燃料引入炉中(优选地引入到燃烧器中)的燃料入口。该炉优选具有烧结区,在该烧结区中物料至少部分熔化,并且尤其具有1500℃至1800℃,优选1450℃至1700℃的温度。烧结区优选地在物料的输送方向上炉的最后三分之一或最后三分之二处包括例如炉头。
燃烧气体例如部分或全部直接引入炉头中,在这种情况下,炉头具有例如燃烧气体入口。燃烧气体优选通过炉的物料出口部分或全部引入炉中。
炉的物料出口优选与冷却水泥熟料的冷却器连接。冷却器优选具有冷却气体空间,通过该冷却气体空间,用于冷却松散物料的冷却气体流可以交叉流动,其中冷却气体空间包括具有第一冷却气体流的第一冷却气体空间部分和在熟料的输送方向上跟着的具有第二冷却气体流的第二冷却气体空间部分,并且其中供给到炉的燃烧气体完全或部分地由第一冷却气体流形成。
冷却器具有输送装置,用于将松散物料沿输送方向输送通过冷却气体空间。冷却气体空间包括具有第一冷却气体流的第一冷却气体空间部分和第二冷却气体空间部分,该第二冷却气体空间部分在松散物料的输送方向上邻接第一冷却气体空间部分并且具有第二冷却气体流。冷却气体空间优选地在顶部由冷却气体空间顶盖限定边界并且在底部由动态和/或静态网格限定边界,优选地松散物料位于动态和/或静态网格上。冷却气体空间尤其是指在松散物料上方冷却气体流过的整个冷却器空间。冷却气体流流过动态和/或静态网格,尤其是流过输送装置、通过松散物料并进入冷却气体空间。第一冷却气体空间部分优选地直接设置于在待冷却的松散物料的流动方向上越过冷却器入口、尤其是炉的物料出口。熟料优选地从炉中落入第一冷却气体空间部分。
第一冷却空间部分优选地具有设置在炉的物料出口下方的静态网格和/或动态网格,使得从炉中排出的熟料在重力作用下落到静态网格上。静态网格例如是与水平成10°至35°、优选12°至33°、尤其是13°至21°的角度设置的网格,第一冷却气体流从下方流过该网格。优选地,流入第一冷却气体空间部分的仅是第一冷却气体流,其例如通过通风机被加速。第二冷却气体空间部分在松散物料的输送方向上邻接第一冷却气体空间部分并且优选地为了气体目的通过分隔装置与第一冷却气体空间部分分离。流入第二冷却气体空间部分的优选仅是第二冷却气体流,其例如通过通风机加速。
第二冷却气体空间部分优选地具有动态网格,用于将松散物料输送通过冷却气体空间。动态网格包括用于在输送方向上运送物料的输送单元,该输送单元具有例如通风底板,冷却气体可以流动通过该通风底板,并且该底板具有多个用于引入冷却气体的流动开口。冷却气体例如由布置在通风底板下方的通风机提供,使得冷却气体例如冷却空气以横向于输送方向的流动通过待冷却的松散物料。通风底板优选形成松散物料位于其上的平面。输送单元还具有多个可沿输送方向和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输送元件。通风底板优选地部分地或完全地由输送元件形成,输送元件并排布置,形成用于容纳松散物料的平面。
流动通过第一冷却气体空间部分的第一冷却气体流例如是纯氧气或具有体积比例小于35%,特别是体积比例小于21%,优选体积比例15%或更少体积比例的氮气和/或氩气和/或超过20.5%,尤其是超过30%,优选超过95%的氧气含量的气体。第一冷却气体部分优选直接邻接所述炉的物料出口,优选所述炉的炉头,使得冷却气体在冷却器中被加热,然后流入旋转炉并用作燃烧气体。所述第二冷却气体流例如是空气。
冷却器优选地具有用于将冷却气体部分彼此分离以用于气体目的的分离装置。
为了冷却旁路气体,混合室例如具有用于引入从炉废气或煅烧炉废气分流出的旁路气体的气体入口。此外,混合室还具有用于引入冷却气体的另一气体入口。冷却气体和旁路气体在混合室中混合,使得旁路气体被冷却到例如200-600℃,尤其是400-500℃的温度。同样可以想到在旁路系统内的混合室上游或下游连接冷却设备,使得旁路气体在混合室内或在混合室下游的冷却设备中冷却至上述温度。
由旁路气体和/或预热器废气形成的冷却气体具有以下优点:述冷却气体含有高比例的CO2和/或低比例的不冷凝气体,因此,即使在混合室中冷却后,旁路气体也可以送入水泥生产工艺,尤其是送入煅烧炉,而不会显着降低废气中的CO2含量或增加不冷凝气体的比例。废气中的高CO2含量使得能够有效且简单地清洁废气,这同样可用于下游工艺,例如干燥物料以用于研磨。
在第一实施例中,冷却气体部分或完全由经除尘和冷却的旁路气体的一部分形成,其中未送入混合室的旁路气体的任何部分被送入煅烧炉、炉和/或冷却器。例如,除尘后的旁路气体被输送到炉头或第一冷却气体空间部分。经除尘的旁路气体是至少部分除尘的气体流。优选地,冷却气体由0%至70%,特别是20%至50%的经除尘和冷却的旁路气体的比例形成。旁路气体优选地越过混合室和混合室下游的粉尘分离器被分成冷却气体流和煅烧炉气体流,其中冷却气体流优选被冷却并且被送至混合室,并且煅烧炉气体流被送至煅烧炉。粉尘分离器例如是热气过滤器、静电过滤器或分离旋流器。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旁路气体在炉和煅烧炉之间或煅烧炉下游被分流出来。在炉和煅烧炉之间分流出来的旁路气体优选处于1070℃的温度,在煅烧炉下游分流出来的气体流优选处于920℃的温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冷却气体在进入混合室之前被冷却。在进入混合室时,冷却气体的温度例如为100至200℃,尤其是100-12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混合室上游的冷却器是蒸发冷却器或气-气热交换器。
冷却气体以相对于旁路气体为2至10:1,尤其是3至8:1,优选5:1的比率被引入混合室。这使得能够可靠地冷却旁路气体,从而可以在混合室之后进行粉尘的分离。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将至少一部分经冷却和除尘的旁路气体送至煅烧炉、炉和/或冷却器。例如,旁路气体在冷却和除尘后,被完全送入煅烧炉、炉和/或冷却器。在这种情况下,冷却气体例如完全由煅烧炉废气,尤其是预热器废气形成。冷却气体优选从预热器废气中分流出来,并且例如在进入混合室之前在冷却器中冷却。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向炉和煅烧炉供应氧气含量大于20.5%,尤其是大于30%,优选大于95%的燃烧气体。燃烧气体例如完全由纯氧气组成,其中燃烧气体的氧气含量为100%。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水泥生产设备,其具有
用于预热生料的预热器(12),
用于煅烧预热的生料的煅烧炉(14),
用于燃烧生料得到水泥熟料的炉(16),
用于冷却水泥熟料的冷却器(18),以及
旁路系统,其具有
-旁路管道,其在炉废气的流动方向上连接到所述炉的下游,用于将炉废气的一部分分流出来作为旁路气体,
-用于用冷却气体冷却旁路气体的混合室,和
-用于分离存在于旁路气体中的粉尘的粉尘分离器。
粉尘分离器和/或预热器和/或煅烧器连接到混合室以将冷却气体引入混合室。关于生产水泥熟料的方法所描述的细节和优点也以相应的方式适用于水泥生产设备以用于设备目的。混合室被设计成使得冷却气体以相对于旁路气体2-10:1的比例被引入混合室。特别地,混合室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被设计为调节进入混合室的冷却气体的体积,尤其是在开环和/或闭环控制下。例如,混合室具有计量装置,例如阀等,冷却气体的体积可通过该计量装置调节,并且优选地该计量装置连接到控制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旁路系统具有分支,用于将旁路气体的一部分分流出来,该分支位于粉尘分离器的下游,连接到混合室以引导旁路气体的一部分,并且连接到煅烧炉、炉和/或冷却器以引导旁路气体的另一部分。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旁路导管设置在炉和煅烧炉之间或煅烧炉下游。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旁路系统具有在混合室上游的冷却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冷却器是蒸发冷却器或气-气热交换器。
附图说明
下文通过参考附图的多个工作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工作示例的具有旁路系统的水泥生产设备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另一工作示例的具有旁路系统的水泥生产设备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具有旁路系统的水泥生产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水泥生产设备10,其具有用于预热生料的预热器12、用于煅烧生料的煅烧炉14、用于燃烧生料以产生熟料的炉16,尤其是旋转炉,以及用于冷却在炉16中燃烧的熟料的冷却器18。
所述预热器12包括多个旋流器20,用于将生料从生料气体流中分离出来。举例来说,所述预热器12具有五个旋流器20,其设置成四个旋流器级段,一个旋流器级段在另一个旋流器级段之下。所述预热器12具有物料入口(未示出),用于将生料引入包括两个旋流器20的预热器12的最上面的旋流器级段。所述生料沿炉废气逆流依次流动通过旋流器级段的旋流器20,并因此被加热。煅烧炉14设置在最后一个和倒数第二个旋流器级段之间。煅烧炉14具有带有至少一个用于加热生料的燃烧器的上升器,使得生料在煅烧炉14中被煅烧。此外,煅烧炉14具有用于将燃料引入所述上升器的燃料入口。所述煅烧炉14还具有用于将燃烧气体引入煅烧炉14的上升器的燃烧气体入口。所述燃烧气体例如是纯氧气或氧气含量至少为85%的气体。煅烧炉废气被引入预热器12,优选地进入最后的旋流器级段,并且作为预热器废气22越过最上面的旋流器级段离开预热器12。
沿生料流动方向连接在预热器12下游的是炉16,使得在预热器12中预热并在煅烧器14中煅烧的生料流入炉16中。炉16的炉气体出口24,尤其是物料入口,直接连接到煅烧炉14的上升器,使得炉废气流入煅烧炉14并随后流入预热器12。例如,炉16是具有可绕其纵向轴线旋转的旋转管的旋转炉,该旋转管以略微倾斜的角度设置。炉16在旋转管内的物料出口端具有燃烧器28和相应的燃料入口30。来自炉16的物料出口设置在旋转管的与物料入口相反的一端,使得生料在旋转管内通过旋转管的旋转在燃烧器28和物料出口的方向上被输送。生料在炉16内燃烧以得到水泥熟料,生料例如在旋转管的前三分之一处被加热并在旋转管的下游区域中燃烧,尤其是烧结。生料在其中烧结、特别是熔化的旋转管内的区域被称为烧结区32。烧结区32包括旋转管在物料出口侧的较远区域,优选地在物料流动方向上的后三分之一,尤其是旋转管的后三分之二。
在炉16的物料出口之后是用于冷却熟料的冷却器18。冷却器18具有冷却气体空间34,熟料在该冷却气体空间中被冷却气体流冷却。熟料沿输送方向F输送通过冷却气体空间34。冷却气体空间34具有第一冷却气体空间部分36和沿输送方向F在第一冷却气体空间部分36之后的第二冷却气体空间部分38。炉16通过炉16的物料出口与冷却器18相连,使旋转炉20中燃烧的熟料落入冷却器18中。
第一冷却气体空间部分36设置在炉16的物料出口下方,使得熟料从炉16落入第一冷却气体空间部分36。第一冷却气体空间部分36构成冷却器18的入口区域并且优选地具有接收从炉16排出的熟料的静态网格40。静态网格40特别地完全设置在冷却器18的第一冷却气体空间部分36内。熟料优选地从炉16中直接落到静态网格40上。静态网格40优选完全以相对于水平面10°至35°、优选14°至33°、尤其是21°至25°的角度延伸,使得熟料沿静态网格40在输送方向上滑动。
在第一冷却气体空间部分36之后是冷却器18的第二冷却气体空间部分38。在冷却器18的第一冷却气体空间部分36中,熟料尤其被冷却至低于1100℃的温度,冷却以这样的方式生效,即存在于熟料中的液相完全凝固成固相。当熟料离开冷却器18的第一冷却气体空间部分36时,该熟料优选地完全处于固相并且处于不超过1100℃的温度。在冷却器18的第二冷却气体空间部分38中,熟料被进一步冷却,优选冷却到低于100℃的温度。第二冷却气体流可以优选地分成具有不同温度的多个气体子流。
第一冷却气体空间部36的静态网格具有例如冷却气体进入冷却器18和熟料的通道。冷却气体例如通过设置在静态网格40下方的至少一个通风机产生,使得第一冷却气体流42从下方通过静态网格流入第一冷却气体空间部分36。第一冷却气体流42例如是纯氧气或具有体积比例15%以下的氮气和体积比例50%以上的氧气的气体。第一冷却气体流42流过熟料,然后流入炉16。第一冷却气体流形成例如用于炉16的燃烧气体的一部分或全部。燃烧气体中高比例的氧气导致炉废气基本上由CO2、氧气和水蒸气组成。
在冷却器18内,待冷却的熟料沿输送方向F移动。第二冷却气体部分38优选地具有动态的、尤其是可移动的网格44,该网格沿输送方向F在静态网格40之后。动态网格44尤其具有在输送方向F上输送熟料的输送单元。输送单元例如是具有用于输送松散物料的多个输送元件的可移动底板输送机。所述可移动底板输送机中的输送元件是形成通风底板的多个板,优选为网格板。输送元件彼此并排设置并且可沿输送方向F和与输送方向F相反的方向移动。优选地,冷却气体流可以流动通过输送板或网格板形式的输送元件,这些输送元件设置在冷却器18的第二冷却气体段38的整个长度上并形成熟料位于其上的表面。输送单元也可以是移动式输送带,在这种情况下,输送单元具有固定的通风底板和多个可相对于通风底板移动的输送元件,冷却气体流可以流过该通风底板。移动式输送带的输送元件优选地设置在通风底板上方并且具有横向于输送方向延伸的夹带装置。为了沿通风底板运输熟料,输送元件可沿输送方向F和与输送方向F相反的方向移动。移动式输送带和可移动底板输送机的输送元件可以通过“行走底板原理”移动,其中输送元件在输送方向上全部同步移动并且在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不同步。可替代地,也可以设想来自松散物料技术的其他输送原理。
举例来说,在动态网格44下方设置多个通风机,第二冷却气体流46借助这些通风机从下方吹过动态网格44。第二冷却气体流46例如是空气。
举例来说,在图1中的第二冷却气体空间部分38的动态网格44之后为粉碎装置48。粉碎装置48例如是粉碎机,其具有至少两个可沿相反方向旋转的粉碎机辊和形成在两个粉碎机辊之间的粉碎机夹钳,在该粉碎机中进行物料的粉碎。在粉碎装置48之后是粉碎装置48下方的另一个动态网格50。离开冷却器18的冷熟料52优选地处于100℃或更低的温度。
图1中的水泥生产设备10还具有旁路系统56。旁路系统56包括旁路管道58,用于将流向煅烧炉的炉废气的一部分分流出来作为旁路气体。旁路管道58连接到炉废气出口24,使得从炉24排出的一部分废气被引导到煅烧炉14中,而另一部分废气被引导到旁路管道58中。此外,旁路系统包括用于利用冷却气体冷却旁路气体的冷却装置60。冷却装置60通过旁路管道58直接连接到炉废气出口24。冷却装置60例如是混合室。例如,冷却装置60具有用于将冷却气体引入冷却装置60的冷却气体入口,以及用于将冷却的旁路气体从冷却装置60排出的旁路气体出口。离开冷却装置60的冷却的旁路气体具有例如200℃至600℃,尤其是400-500℃的温度,并且被引导到冷却装置60下游的粉尘分离器62中。粉尘分离器具有用于排出分离的粉尘64的固体出口和用于排出经除尘和冷却的旁路气体的气体出口。在粉尘分离器62之后是用于加速经冷却和除尘的旁路气体的风扇。旁路系统56在风扇的下游还具有分支68,用于分流出一部分经除尘和冷却的旁路气体,该分支连接到煅烧炉14和冷却器70,使得一部分经除尘和冷却的旁路气体被引导到煅烧炉14中,而另一部分经除尘和冷却的旁路气体被引导到冷却器70中。所述冷却器例如是蒸发冷却器或气-气热交换器。送入煅烧炉14的经除尘和冷却的旁路气体的温度例如为200℃至600℃,尤其是400-500℃。冷却器10连接到冷却装置60,冷却装置60例如为混合室的形式。经分流、冷却和除尘的旁路气体作为冷却气体72离开冷却器70,并被送入冷却装置60,用于冷却从炉废气出口24分流出的旁路气体。冷却气体72的温度例如为100℃至200℃,尤其是100-120℃。
在图1的工作示例中,用于冷却冷却装置60中的旁路气体的冷却气体由在旁路气体的流动方向上越过冷却装置60和分离器62并且通过冷却器70被进一步冷却的旁路气体形成。因此,无需将冷却空气额外引入冷却装置60,使得旁路气体中不冷凝气体的比例没有上升,并且例如,再循环到煅烧炉的旁路气体中的CO2含量保持恒定且较高。
图2显示了水泥生产设备10的另一个实施例,其基本上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水泥生产设备。相同的元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与图1相比,图2显示了具有连接到预热器12的旁路管道58的水泥生产设备10。特别地,在炉废气的流动方向上,旁路管道58设置为越过最下部的旋流器级段,优选地在煅烧炉14和倒数第二个旋流器级段之间。此时流动通过预热器的废气的温度优选为920℃。同样可以想到将旁路管道58设置在预热器12内的另一个位置,优选地在最上面的旋流器级段的上游。
图3显示了水泥生产设备10的另一个实施例,其基本上对应于图1所示的水泥生产设备。相同的元件被赋予相同的参考数字。与图1相比,图3显示了水泥生产设备10,其中流入冷却装置60的冷却气体72由来自预热器废气22的气体流形成。与图1相比,分支68设置在预热器12的上游,用于分流出一部分预热器废气22。经分流的预热器废气被引导到旁路系统56的冷却器70中并且优选地被冷却到100℃至200℃,尤其是100至120℃的温度。随后,将经分流的预热器废气引入设计为混合室的冷却装置60中,用于冷却从炉废气出口分流出的旁路气体。
可选地,在图1至3中,经冷却和除尘的旁路气体,除了被送至煅烧炉14之外,还被部分送至炉16和/或冷却器18。为了清楚起见,图1至3中未示出相应的管路。经冷却和除尘的旁路气体例如被送至第一冷却气体空间部分36并且至少部分地形成第一冷却气体流42。同样可以想到将一部分经冷却和除尘的旁路气体送至炉16,优选送至炉头和/或烧结区32。
参考标记列表
10 水泥生产设备
12 预热器
14 煅烧炉
16 炉
18 冷却器
20 旋流器
22 预热器废气
24 炉废气出口
28 炉燃烧器
30 炉燃料出口
32 烧结区
34 冷却气体空间
36 第一冷却气体空间部分
38 第二冷却气体空间部分
40 静态网格
42 第一冷却气体流
44 动态网格
46 第二冷却气体流
48 粉碎装置
50 动态网格
52 冷熟料
54 冷却器输出空气
56 旁路系统
58 旁路导管
60 混合室
62 粉尘分离器
64 分离粉尘
66 风扇
68 分支
70 冷却器
72 冷却气体

Claims (12)

1.一种用于生产水泥熟料的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在预热器(12)中预热生料,
-在煅烧炉(14)中煅烧预热的生料,
-在炉(16)中燃烧预热和煅烧的生料以得到水泥熟料,
-在冷却器(18)中冷却所述水泥熟料,
-将从所述炉(16)流出的炉废气的一部分分流出来作为旁路气体,
-在冷却混合室(60)中用冷却气体冷却旁路气体,以及
-分离出存在于所述旁路气体中的粉尘,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气体至少部分或完全由所述旁路气体和/或煅烧炉废气和/或预热器废气形成,
其中,所述冷却气体以相对于旁路气体2-10∶1的比例被引入所述混合室(6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冷却气体部分或完全由经除尘和冷却的旁路气体的一部分形成,并且其中,未送至所述混合室(60)的所述旁路气体的任何部分被送至所述煅烧炉(14)、所述炉(16)和/或所述冷却器(18)。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旁路气体在所述炉(16)和所述煅烧炉(14)之间分流出来或在所述煅烧炉(14)的下游分流出来。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冷却气体在进入所述混合室(60)之前在冷却器(70)中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混合室(60)上游的冷却器(70)为蒸发冷却器或气-气热交换器。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经冷却和除尘的旁路气体的至少一部分送至所述煅烧炉(14)、所述炉(16)和/或所述冷却器(18)。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向所述炉(16)和所述煅烧炉(14)供应氧气含量大于20.5%,特别是大于30%,优选大于95%的燃烧气体。
8.一种水泥生产设备(10),其具有
用于预热生料的预热器(12),
用于煅烧预热的生料的煅烧炉(14),
用于燃烧所述生料得到水泥熟料的炉(16),
用于冷却所述水泥熟料的冷却器(18),以及
旁路系统(56),其具有
-旁路管道(58),其在炉废气的流动方向上连接到所述炉(16)的下游,用于将炉废气的一部分分流出来作为旁路气体,
-混合室(60),用于用冷却气体冷却所述旁路气体,和
-粉尘分离器(62),用于分离存在于所述旁路气体中的粉尘,
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尘分离器(62)和/或所述预热器(12)和/或所述煅烧炉(14)连接到所述混合室(60)以将所述冷却气体引入所述混合室(60)中,
所述混合室(60)被设计为使得所述冷却气体以相对于所述旁路气体2-10:1的比例被引入所述混合室(60)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泥生产设备(10),其中,所述旁路系统(56)具有分支(68),其用于分流出所述旁路气体的一部分,所述分支(68)位于所述粉尘分离器(62)的下游,其连接到所述混合室(60)以引导所述旁路气体的一部分,并且连接至所述煅烧炉(14)、所述炉和/或所述冷却器以引导所述旁路气体的另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8和9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泥生产设备(10),其中,所述旁路管道(58)设置在所述炉(16)和所述煅烧炉(14)之间或所述煅烧炉(14)的下游。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泥生产设备(10),其中,所述旁路系统(56)具有在所述混合室(60)的上游的冷却器(7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泥生产设备(10),其中,所述冷却器(70)为蒸发冷却器或气-气热交换器。
CN202180026883.1A 2020-04-08 2021-03-25 用于生产水泥熟料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53800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0204519.4A DE102020204519A1 (de) 2020-04-08 2020-04-08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Zementklinker
BE20205226A BE1028193B1 (de) 2020-04-08 2020-04-08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Zementklinker
BEBE2020/5226 2020-04-08
DE102020204519.4 2020-04-08
PCT/EP2021/057662 WO2021204549A1 (de) 2020-04-08 2021-03-25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zementklink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80015A true CN115380015A (zh) 2022-11-22

Family

ID=75143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6883.1A Pending CN115380015A (zh) 2020-04-08 2021-03-25 用于生产水泥熟料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50871A1 (zh)
EP (1) EP3931165A1 (zh)
CN (1) CN115380015A (zh)
BR (1) BR112022019480A2 (zh)
CA (1) CA3172494A1 (zh)
IL (1) IL297007A (zh)
MX (1) MX2022012039A (zh)
WO (1) WO2021204549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55301A2 (en) * 1990-05-04 1991-11-06 F.L. Smidth & Co. A/S (reg. no. A/S 173386)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linker from mineral raw materials
EP1316536A2 (de) * 2001-11-30 2003-06-04 KHD Humboldt Wedag AG Verfahren zur Emissionsminderung der Abgasschadstoffe Dioxine und/oder Furane bei einer Zementklinkerproduktionslinie
DE102018206673A1 (de) * 2018-04-30 2019-10-31 Thyssenkrupp Ag Oxyfuel-Klinkerherstellung mit spezieller Sauerstoffzugas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5535A (en) 1993-01-11 1994-12-27 Ash Grove Cement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manufacture of cement in long kilns
DE10327028B4 (de) * 2003-06-16 2012-02-09 Polysius Ag Verfahren und Anlage zur Wärmebehandlung von mineralischen Rohmaterialien
DE102004003068A1 (de) 2004-01-21 2005-08-11 Khd Humboldt Wedag Ag Zementklinkerherstellung mit Teilstromabzug schadstoffhaltigen Drehofenabgases
JP5051325B1 (ja) 2012-01-23 2012-10-17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塩素バイパス装置
EP2868635B1 (en) 2013-10-29 2016-08-10 Alite GmbH Cement clinker cooler and method for cooling cement clinker
JP6554910B2 (ja) 2015-05-26 2019-08-07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セメントクリンカの製造装置、セメントの製造装置、セメントクリンカの製造設備方法及びセメントの製造方法
DK3115345T3 (en) 2015-07-09 2018-04-30 Suedbayerisches Portland Zementwerk Gebr Wiesboeck & Co Gmb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cement clinker
DE102017119155B3 (de) 2017-08-22 2018-05-09 Thyssenkrupp Ag Anlag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Zementklink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55301A2 (en) * 1990-05-04 1991-11-06 F.L. Smidth & Co. A/S (reg. no. A/S 173386)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linker from mineral raw materials
EP1316536A2 (de) * 2001-11-30 2003-06-04 KHD Humboldt Wedag AG Verfahren zur Emissionsminderung der Abgasschadstoffe Dioxine und/oder Furane bei einer Zementklinkerproduktionslinie
DE102018206673A1 (de) * 2018-04-30 2019-10-31 Thyssenkrupp Ag Oxyfuel-Klinkerherstellung mit spezieller Sauerstoffzugas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50871A1 (en) 2023-05-18
MX2022012039A (es) 2022-10-27
IL297007A (en) 2022-12-01
EP3931165A1 (de) 2022-01-05
BR112022019480A2 (pt) 2022-11-16
WO2021204549A1 (de) 2021-10-14
CA3172494A1 (en) 2021-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05880B (zh) 具有特殊氧气添加的氧燃料熟料生产
US11820718B2 (en) Oxyfuel clinker production without recirculation of the preheater exhaust gases
US5882190A (en) Control of cement clinker production by analysis of sulfur in the end product
CA2292579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cement clinker
US8021479B2 (en) Plant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cement clinker from cement raw material
US5454715A (en) Method for improved manufacture of cement in long kilns
US925001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chieving low NOx in a grate-kiln pelletizing furnace
KR100851701B1 (ko) 예비하소로 시멘트 가마 및 광물처리가마에서의 고온 가스 혼합 방법
JPS61286250A (ja) 細粒状物質の熱処理方法
CN116981900A (zh) 竖窑和在竖窑中燃烧含碳酸盐材料的方法
CN102472580A (zh) 在装置中制造水泥熔块的方法以及制备水泥熔块的装置
US20240018037A1 (en) Process for decarbonating carbonated materials and device therefor
KR860001645B1 (ko) 세멘트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CN115380015A (zh) 用于生产水泥熟料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175778A1 (en) Installation for the thermal treatment of dispersible raw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uch an installation
US393211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rning pulverulent materials
US10081571B2 (en) NOx reduction process in a cement kiln manufacturing system
CN108885059A (zh) 具有单独的携带流式煅烧炉的、用于制造水泥熟料的设备
CN115380014A (zh) 用于生产水泥熟料的方法
CN117377643A (zh) 用于生产水泥熟料的方法和装置
JP2024520209A (ja) セメントクリンカ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6457319A (zh) 用于使碳酸化的材料脱碳酸的方法及其设备
MXPA9901112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cement clinker
MXPA00005421A (es) Control de produccion de clinker de cemento mediante el analisis del contenido de azufre en el producto f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9

Address after: Germany Pui Kum

Applicant after: ThyssenKrupp Polysius 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Germany

Address before: essen

Applicant before: THYSSENKRUPP INDUSTRIAL SOLUTIONS A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Germ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