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79381A - 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79381A
CN115379381A CN202210977030.2A CN202210977030A CN115379381A CN 115379381 A CN115379381 A CN 115379381A CN 202210977030 A CN202210977030 A CN 202210977030A CN 115379381 A CN115379381 A CN 115379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cue
static
communication
rescue worker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770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毅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9770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793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79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93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90Services for handling of emergency or hazardous situations, e.g. 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s [ET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智能检测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包括获取所有救援人员的通讯信息;根据每一救援人员的通讯信息,确定每一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包括移动和静止;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移动,则确定救援人员为移动救援人员,并根据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判断移动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否,则对移动救援人员进行救援;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静止,则确定救援人员为静止救援人员,并根据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判断静止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否,则对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本申请具有提高救援人员在参与救援工作中的安全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检测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火情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在发生火灾后紧急撤离,并且及时报警,便于消防人员及时参与火灾扑救工作进而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物资损失。
由于火灾现场情况复杂,极易使消防人员处于危险之中,为了提高消防人员在救灾过程中的安全性,相关技术中为每位消防人员都配置了对讲机,以便于消防人员在参与救火过程中能够对火情进行分析,并更大程度保护现场人员以及物资,但在火灾现场使用对讲机时通话质量易受到干扰,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无法进行正常通话,进而对消防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保障较低。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在救援工作中对救援人员进行安全监测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救援人员在参与救援工作中的安全性,本申请提供尤其是涉及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包括:
获取所有救援人员的通讯信息;
根据每一救援人员的通讯信息,确定每一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包括移动和静止;
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移动,则确定所述救援人员为移动救援人员,并根据所述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判断所述移动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否,则对所述移动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静止,则确定所述救援人员为静止救援人员,并根据所述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判断所述静止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否,则对所述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每一救援人员与电子设备发送通讯信号后产生的通讯信息,对每一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进行确定,其中,工作状态包括移动和静止,当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为移动时,确定对应的救援人员为移动救援人员,并根据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判断移动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移动救援人员存在安全隐患,则对移动救援人员进行救援;当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为静止时,确定对应的救援人员为静止救援人员,并根据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判断静止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静止救援人员存在安全隐患,则对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通过获取每一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并对不同工作状态的救援人员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提高了救援人员在参与救援工作中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根据每一救援人员的通讯信息,确定每一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包括:
根据每一救援人员的多个通讯信息确定对应的多个通讯位置,所述通讯位置为救援人员发送通讯信号时的位置;
针对每一救援人员,判断预设时长内多个通讯位置的密集系数是否超过预设标准密集系数;
若是,则确定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为移动;
若否,则确定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为静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根据每一救援人员的多个通讯信息,确定出与每一通讯信息对应的多个通讯位置,并针对每一救援人员判断预设时长内多个通讯位置的密集系数是否超过预设标准密集系数,若任一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多个通讯位置对应的密集系数超过预设标准密集系数,则确定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为移动,若任一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多个通讯位置对应的密集系数没有超过预设标准密集系数,则确定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为静止,通过预设时长内的多个通讯位置确定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提高了确定工作状态时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移动,则确定所述救援人员为移动救援人员,并根据所述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判断所述移动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否,则对所述移动救援人员进行救援,包括:
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所述工作状态为移动,则确定所述救援人员为移动救援人员,并获取每一移动救援人员的多个通讯位置;
根据多个通讯位置确定所述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并根据现场火势信息判断所述移动路线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若所述移动路线存在安全隐患,则根据所述现场火势信息确定最终移动路线,并将所述最终移动路线发送至所述移动救援人员的电子标签,以对移动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为移动,则确定该救援人员为移动救援人员,并获取移动救援人员的多个通讯位置,再根据移动救援人员的多个通讯位置确定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并根据现场火势信息判断移动路线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当存在安全隐患时,根据现场火势信息确定最终移动路线,并将最终移动路线发送至移动救援人员的电子标签处,以对移动救援人员进行救援,提高了移动救援人员在移动过程中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静止,则确定所述救援人员为静止救援人员,并根据所述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判断所述静止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否,则对所述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包括:
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静止,则确定救援人员为静止救援人员,并根据所述静止救援人员的多个通讯信位置以及对应的通讯时间确定所述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
根据通讯位置火势信息判断所述静止时长是否超出所述通讯位置火势信息对应的处理时间;
若是,则根据所述通讯位置火势信息确定增援信息,将所述增援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增援人员对应的电子标签,以对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为静止,则确定该救援人员为静止救援人员,并根据静止救援人员的多个通讯信息以及每一通讯信息对应的通讯时间确定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再通过通讯位置火势信息判断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是否超出通讯位置火势信息对应的处理时间,若超过对应的处理时间则根据通讯位置火势信息确定增援信息,以对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提高了移动救援人员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将所述增援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增援人员对应的电子标签,以对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包括:
根据所述通讯位置火势信息与对应静止救援人员的历史工作效率信息,确定所需增援人员数量;
以所述静止救援人员的核心通讯位置为圆心,预设距离为半径,确定关联区域;
将增援信息发送至关联区域内增援人员的电子标签,发送增援信息的数量与所述增援人员数量相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通讯位置火势信息与通讯位置处对应静止救援人员的历史工作效率,确定所需增援个数,确定出所需增援个数后,以静止救援人员的核心通讯位置为圆心,以预设距离为半径确定关联区域,将关联区域内的静止救援人员确定为增援人员,并将增援信息发送至增援人员对应的电子标签处,便于增援人员及时进行增援,增强了静止救援人员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
若检测到预设时长内静止救援人员的通讯位置相同,则将预设时长内通讯位置相同的静止救援人员确定为初始异常人员,并向所述初始异常人员发送沟通信号;
若未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初始异常人员发送的确认沟通信号,则确定所述初始异常人员为目标异常人员;
根据所述目标异常人员的通讯位置确定最近联系人,并向所述最近联系人发送查看指令信号,所述查看指令信号包括所述进行救援人员的通信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到预设时长内静止救援人员的通讯位置相同,则将对应的静止救援人员确定为初始异常人员,并向初始异常人员发送沟通信号,若没有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初始异常人员发送的确认沟通信号,则将初始异常人员确定为目标异常人员,最后再根据目标异常人员的通讯位置确定最近联系人,并向最近联系人发送查看指令信号,便于对目标异常人员进行及时查看,提高了对存在异常的救援人员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
若检测到存在失联救援人员,获取所述失联救援人员的多个通信信息;
根据多个通信信息,确定所述失联救援人员的运动轨迹;
根据所述运动轨迹确定失联人员的预测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到存在失联救援人员时,通过获取失联救援人员的度讴歌通信信息,再根据多个通信信息对失联救援人员的运动轨迹进行确定,最后根据失联救援人员的运动轨迹对失联救援人员的预测位置进行确定,便于对失联电子标签持有者进行救援,进而增强了对救援人员的安全保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装置,包括:
获取信息模块,用于获取所有救援人员的通讯信息,所述通讯信息为救援人员身着消防服内的电子标签按照预设频率向电子设备发送通讯信号后产生的;
确定工作状态模块,用于根据每一救援人员的通讯信息,确定每一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包括移动和静止;
移动救援模块,用于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移动,则确定所述救援人员为移动救援人员,并根据所述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判断所述移动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否,则对所述移动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静止救援模块,用于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静止,则确定所述救援人员为静止救援人员,并根据所述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判断所述静止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否,则对所述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每一救援人员与电子设备发送通讯信号后产生的通讯信息,对每一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进行确定,其中,工作状态包括移动和静止,当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为移动时,确定对应的救援人员为移动救援人员,并根据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判断移动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移动救援人员存在安全隐患,则对移动救援人员进行救援;当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为静止时,确定对应的救援人员为静止救援人员,并根据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判断静止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静止救援人员存在安全隐患,则对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通过获取每一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并对不同工作状态的救援人员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提高了救援人员在参与救援工作中的安全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
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上述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根据每一救援人员与电子设备发送通讯信号后产生的通讯信息,对每一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进行确定,其中,工作状态包括移动和静止,当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为移动时,确定对应的救援人员为移动救援人员,并根据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判断移动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移动救援人员存在安全隐患,则对移动救援人员进行救援;当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为静止时,确定对应的救援人员为静止救援人员,并根据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判断静止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静止救援人员存在安全隐患,则对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通过获取每一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并对不同工作状态的救援人员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提高了救援人员在参与救援工作中的安全性。
2.通过根据每一救援人员的多个通讯信息,确定出与每一通讯信息对应的多个通讯位置,并针对每一救援人员判断预设时长内多个通讯位置的密集系数是否超过预设标准密集系数,若任一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多个通讯位置对应的密集系数超过预设标准密集系数,则确定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为移动,若任一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多个通讯位置对应的密集系数没有超过预设标准密集系数,则确定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为静止,通过预设时长内的多个通讯位置确定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提高了确定工作状态时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当救援人员在参与消防工作时,不同的救援人员进行通信的方式主要通过对讲机,但由于火场内环境复杂,使用对讲机进行通话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干扰,但是无法对每一救援人员的位置进行获取,进而降低了对救援人员的安全保护。鉴于相关技术中存在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根据每一救援人员与电子设备发送通讯信号后产生的通讯信息,对每一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进行确定,其中,工作状态包括移动和静止,当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为移动时,确定对应的救援人员为移动救援人员,并根据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判断移动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移动救援人员存在安全隐患,则对移动救援人员进行救援;当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为静止时,确定对应的救援人员为静止救援人员,并根据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判断静止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静止救援人员存在安全隐患,则对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通过获取每一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并对不同工作状态的救援人员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提高了救援人员在参与救援工作中的安全性。
多个电子标签以及电子设备。其中,每一救援人员身着的消防服上携带有电子标签,每一电子标签可以与电子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也可以与其他电子标签进行信息交互。电子设备可以与覆盖范围内的所有救援人员进行通信,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与部分救援人员进行通信。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由电子设备执行,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其中,该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但并不局限于此,该终端设备以及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参考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步骤S110、步骤S120、步骤S130、步骤S140,其中:
步骤S110:获取所有救援人员的通讯信息。
具体的,通讯信息为救援人员身着消防服内的电子标签按照预设频率向电子设备发送通讯信号后产生的,消防服内包含电子标签,通过电子标签可以将对应救援人员的通讯位置进行确定,并将通讯位置发送至电子设备。电子标签包括芯片、天线和阅读器,其中芯片用于发送信息;天线可用于在芯片与阅读器之间传递信号;阅读器用于对信息进行输入或查看。
通过按照预设频率向电子设备发送通讯信号,便于电子设备对每一救援人员进行实时监测,其中预设频率可以是一分钟发送一次,也可以是两分钟发送一次,预设频率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修改,具体的预设频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120:根据每一救援人员的通讯信息,确定每一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包括移动和静止。
具体的,每一救援人员的通讯信息包括救援人员信息以及对应的通讯位置,通过通讯位置便于对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确定。例如,当预设时长内救援人员的通讯位置发生变化时,则表示该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为移动。预设时长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修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只要每一救援人员能够在预设时长内向电子设备发送多次通讯信号即可,由于每次发送通讯信号的通讯位置可能不同,通过多个通讯位置对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确定,便于提高对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确定时的准确性。
步骤S130: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移动,则确定救援人员为移动救援人员,并根据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判断移动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否,则对移动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具体的,若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为移动,则表示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对应的多个通讯位置不同,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可以根据多个通讯位置进行确定。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与移动救援人员的安全相关,若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安全,则表示移动救援人员安全。
当通讯信息中还包括通讯位置的现场温度时,根据现场温度便于确定救援人员与火场边缘的救援距离,根据救援距离便于对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的安全性进行判断。其中,确定救援距离时,默认预设时长内救援人员的通讯位置不变,通过现场温度的变化,判断预设时长前后救援距离是否发生变化,若在预设时长前测量的救援距离大于预设时长后测量的救援距离,则表示该救援人员所在通讯位置处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对应的若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中包含该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通讯位置,则表示该移动路线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进而表示该移动救援人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当移动救援人员存在安全隐患时,可以通过更改移动路线的方式对移动救援人员进行救援,以提高移动救援人员的安全性。通过本步骤便于对所有救援人员中所有的移动救援人员的安全进行监测。
步骤S140: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静止,则确定救援人员为静止救援人员,并根据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判断静止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否,则对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具体的,若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为静止,则表示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对应的多个通讯位置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也可以根据多个通讯位置进行确定。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与静止救援人员的安全相关,若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在标准范围内,则表示静止救援人员安全;若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不在标准范围内,即在同一通讯位置静止时长过长,静止救援人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即静止救援人员所在通讯位置处可能需要增援。
标准范围为通过对现场火势对应的灭火时长进行确定后,得到的预测灭火时长,现场火势可由设置于每一救援人员消防服上的图像采集设备进行获取,也可通过火灾现场未损坏的图像采集设备进行获取,具体的获取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确定出现场火势即可,不同火势对应的灭火时长可根据历史消防救援经历进行确定。
当静止救援人员存在安全隐患时,可以通过增援的方式对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以提高静止救援人员的安全性,通过本步骤便于对所有救援人员中所有的静止救援人员的安全进行监测。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每一救援人员与电子设备发送通讯信号后产生的通讯信息,对每一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进行确定,其中,工作状态包括移动和静止,当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为移动时,确定对应的救援人员为移动救援人员,并根据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判断移动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移动救援人员存在安全隐患,则对移动救援人员进行救援;当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为静止时,确定对应的救援人员为静止救援人员,并根据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判断静止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静止救援人员存在安全隐患,则对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通过获取每一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并对不同工作状态的救援人员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提高了救援人员在参与救援工作中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步骤S120中根据每一救援人员的通讯信息,确定每一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具体可以包括步骤S1201(附图未示出)、步骤S1202(附图未示出)、步骤S1203(附图未示出)、步骤S1204(附图未示出),其中:
步骤S1201:根据每一救援人员的多个通讯信息确定对应的多个通讯位置。
其中,通讯位置为救援人员发送通讯信号时的位置。
具体的,每一通讯信息中包括通讯位置,通讯位置是通过电子标签内的芯片形成的。每一通讯信息对应的通讯位置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步骤S1202:针对每一救援人员,判断预设时长内多个通讯位置的离密集系数是否超过预设标准密集系数。
步骤S1203:若预设时长内多个通讯位置的离密集系数超过预设标准密集系数,则确定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为移动。
步骤S1204:若预设时长内多个通讯位置的离密集系数没有超过预设标准密集系数,则确定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为静止。
具体的,预设时长可以是2分钟,也可以是3分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修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在预设时长内使得电子标签向电子设备发送多次通讯信息,即得到多个通讯位置即可。密集系数用于表示预设时长内多个通讯位置落在预设范围内的数量,其中预设范围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修改。
例如,预设范围是以第一通讯位置为圆心,一米为半径的圆,预设标准密集系数为多个通讯位置落入预设范围内的数量为总数的85%,若预设时长内多个通讯位置落入预设范围内的数量超过总数的85%,则表示预设时长内多个通讯位置的密集系数超过预设标准密集系数。通过步骤S2202、步骤S1203和步骤S1204便于确定所有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每一救援人员的多个通讯信息,确定出与每一通讯信息对应的多个通讯位置,并针对每一救援人员判断预设时长内多个通讯位置的密集系数是否超过预设标准密集系数,若任一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多个通讯位置对应的密集系数超过预设标准密集系数,则确定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为移动,若任一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多个通讯位置对应的密集系数没有超过预设标准密集系数,则确定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为静止,通过预设时长内的多个通讯位置确定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提高了确定工作状态时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步骤S130中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移动,则确定救援人员为移动救援人员,并根据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判断移动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否,则对移动救援人员进行救援,具体可以包括步骤S1301(附图未示出)、步骤S1302(附图未示出)、步骤S1303(附图未示出),其中:
步骤S1301: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移动,则确定救援人员为移动救援人员,并获取每一移动救援人员的多个通讯位置。
步骤S1302:根据多个通讯位置确定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并根据现场火势信息判断移动路线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具体的,由于移动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为移动,则预设时长内的多个通讯位置不同,根据通讯时刻对多个通讯位置进行排序,进而确定出移动路线。安全隐患为移动路线经过的位置火势可能发生了蔓延。现场火势信息用于表征现场火势是否发生蔓延。现场火势可以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获取到的现场图像进行确定,也可以通过设置于消防服内的温度传感器进行现场温度采集而确定。当使用温度传感器确定现场火势时,可通过将获取到的温度经过预设温度转换关系,得到现场真实温度,再通过现场真实温度的变化,确定火势是否发生蔓延,在根据温度判断火势是否发生蔓延时,默认救援人员的通讯位置不变。
步骤S1303:若移动路线存在安全隐患,则根据现场火势信息确定最终移动路线,并将最终移动路线发送至移动救援人员的电子标签,以对移动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具体的,最终移动路线为不存在安全隐患的移动路线。将最终移动路线发送至对应的移动救援人员后,还可以通过判断其他移动救援人员对应的移动路线中是否包括存在安全隐患的移动路线,若其他移动救援人员对应的移动路线中包括存在安全隐患的移动路线,则根据最终移动路线调整其他移动救援人员对应的移动路线,并将调整后的移动路线发送至对应的其他移动救援人员。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为移动,则确定该救援人员为移动救援人员,并获取移动救援人员的多个通讯位置,再根据移动救援人员的多个通讯位置确定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并根据现场火势信息判断移动路线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当存在安全隐患时,根据现场火势信息确定最终移动路线,并将最终移动路线发送至移动救援人员的电子标签处,以对移动救援人员进行救援,提高了移动救援人员在移动过程中安全性。
进一步的,步骤S140中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静止,则确定救援人员为静止救援人员,并根据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判断静止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否,则对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具体可以包括步骤S1401(附图未示出)、步骤S1402(附图未示出)、步骤S1403(附图未示出),其中:
步骤S1401: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静止,则确定救援人员为静止救援人员,并根据静止救援人员的多个通讯信位置以及对应的通讯时间确定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
具体的,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为静止救援人员的通讯位置的密集系数没有超过预设标准密集系数的时间段。确定静止时长时,从发送第一个通讯信息的时刻开始计时,到接收到第一个通讯位置不满足标准密集系数的通讯信息的时刻截止,确定静止时长。
步骤S1402:根据通讯位置火势信息判断静止时长是否超出通讯位置火势信息对应的处理时间。
具体的,根据火势信息便于对通讯位置处的局部火势信息进行确定,火势信息对应的处理时间可以根据历史消防救援经历中历史火势信息以及对应的历史处理时间进行确定。
步骤S1403:若静止时长超出通讯位置火势信息对应的处理时间,则根据通讯位置火势信息确定增援信息,将增援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增援人员对应的电子设备,以对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具体的,在火势信息对应的处理时间内可以对火势进行扑灭,前提条件为火势没有发生蔓延,但若没有在对应的处理时间内将对应通讯位置的火势进行扑灭,则对应通讯位置处可能发生火势蔓延或引起二次着火,可能会导致静止救援人员存在安全隐患。增援信息中包括增员人数以及增援地址,确定增援信息时,需通过通讯位置处的现场火势信息以及现有静止救援人员的个数进行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为静止,则确定该救援人员为静止救援人员,并根据静止救援人员的多个通讯信息以及每一通讯信息对应的通讯时间确定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再通过通讯位置火势信息判断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是否超出通讯位置火势信息对应的处理时间,若超过对应的处理时间则根据通讯位置火势信息确定增援信息,以对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提高了移动救援人员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步骤S1403中将增援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增援人员对应的电子标签,以对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具体可以包括步骤S1403a(附图未示出)、步骤S1403b(附图未示出)、步骤S1403c(附图未示出),其中:
步骤S1403a:根据通讯位置火势信息与对应静止救援人员的历史工作效率信息,确定所需增援人员数量。
具体的,静止救援人员的历史工作效率为对应的处理时间内的工作效率。所需增援个数为需要增援人员的个数。
步骤S1403b:以静止救援人员的核心通讯位置为圆心,预设距离为半径,确定关联区域。
步骤S1403c:将增援信息发送至关联区域内增援人员的电子标签,发送增援信息的数量与增援人员数量相对应。
具体的,静止救援人员的核心通讯位置是通过对应的处理时间内的多个通讯位置进行随机选择确定,随机选择的方式可以通过对多个通讯位置进行编号,每一编号与通讯位置一一对应,利用随机数选择器从多个编号中确定出一个随机编号后,将随机编号对应的通讯位置确定为核心通讯位置,确定核心通讯位置的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从多个通讯位置中确定出一个代表位置即可。预设距离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修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增援人员为关联区域内的静止救援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默认增援人员所在通讯位置处的现场火势较低。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通讯位置火势信息与通讯位置处对应静止救援人员的历史工作效率,确定所需增援个数,确定出所需增援个数后,以静止救援人员的核心通讯位置为圆心,以预设距离为半径确定关联区域,将关联区域内的静止救援人员确定为增援人员,并将增援信息发送至增援人员对应的电子标签处,便于增援人员及时进行增援,增强了静止救援人员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救援人员的安全性,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S1(附图未示出)、步骤S2(附图未示出)、步骤S3(附图未示出),其中:
步骤S1:若检测到预设时长内静止救援人员的通讯位置相同,则将预设时长内通讯位置相同的静止救援人员确定为初始异常人员,并向初始异常人员发送沟通信号。
具体的,预设时长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修改,只要能够在预设时长内能够获取多个通讯位置即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若预设时长内静止救援人员的通讯位置相同,则静止救援人员可能发生安全隐患,例如摔倒、昏迷。将预设时长内通讯位置相同的静止救援人员确定为初始异常人员,沟通信号是由电子设备发送至初始异常人员的电子标签的。
步骤S2:若未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初始异常人员发送的确认沟通信号,则确定初始异常人员为目标异常人员。
具体的,确认沟通信号是初始异常人员在接收到电子设备发送的沟通信号后发出的。预设时间段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修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3:根据目标异常人员的通讯位置确定最近联系人,并向最近联系人发送查看指令信号,查看指令包括目标异常人员的通讯位置。
具体的,最近联系人可以为静止救援人员也可以为移动救援人员,确定最近联系人时,可以通过确定每一救援人员对应的通讯位置与目标异常人员对应的通讯位置的最短路径确定方式进行确定。
将查看指令发送至最近联系人,便于最近联系人能够及时对目标异常人员进行查看,提高了对目标异常人员的安全保障。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检测到预设时长内静止救援人员的通讯位置相同,则将对应的静止救援人员确定为初始异常人员,并向初始异常人员发送沟通信号,若没有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初始异常人员发送的确认沟通信号,则将初始异常人员确定为目标异常人员,最后再根据目标异常人员的通讯位置确定最近联系人,并向最近联系人发送查看指令信号,便于对目标异常人员进行及时查看,提高了对存在异常的救援人员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还包括步骤Sa(附图未示出)、步骤Sb(附图未示出)、步骤Sc(附图未示出),其中:
步骤Sa:若检测到存在失联救援人员,获取失联救援人员的多个通信信息。
具体的,若检测不到救援人员的电子标签发出的通讯信号,则表示该救援人员为失联救援人员。每一电子标签除了能够与电子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之外,还可以与预设距离内的其他电子标签建立通信,并形成通信信息,通信信息中包括通信时刻与通信位置。
当检测到存在失联救援人员时,即当检测到存在失联电子标签时,或去包含有失联电子标签的所有通信信息,根据所有通信信息确定与失联电子标签进行通信的多个电子标签以及对应的通信时刻和通信位置。
步骤Sb:根据多个通信信息,确定失联救援人员的运动轨迹。
步骤Sc:根据运动轨迹确定失联人员的预测位置。
具体的,失联救援人员的运动轨迹可以根据多个通信时刻对多个通信位置进行排序,根据排序后的通信位置通过形成的活动轨迹便于更准确的预测失联电子标签当前所处的位置。
确定出预测位置后,将预测位置发送至显示界面,便于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提供应对措施。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存在失联救援人员时,通过获取失联救援人员的度讴歌通信信息,再根据多个通信信息对失联救援人员的运动轨迹进行确定,最后根据失联救援人员的运动轨迹对失联救援人员的预测位置进行确定,便于对失联电子标签持有者进行救援,进而增强了对救援人员的安全保障。
上述实施例从方法流程的角度介绍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的方法,下述实施例从虚拟模块或者虚拟单元的角度介绍了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的装置,具体详见下述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的装置,如图2所示,该装置具体可以包括获取信息模块210、确定工作状态模块220、移动救援模块230、静止救援模块240,其中:
获取信息模块210,用于获取所有救援人员的通讯信息。
其中,通讯信息为救援人员身着消防服内的电子标签按照预设频率向电子设备发送通讯信号后产生的;
确定工作状态模块220,用于根据每一救援人员的通讯信息,确定每一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包括移动和静止;
移动救援模块230,用于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移动,则确定救援人员为移动救援人员,并根据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判断移动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否,则对移动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静止救援模块240,用于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静止,则确定救援人员为静止救援人员,并根据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判断静止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否,则对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确定工作状态模块220包括:
确定通讯位置单元,用于根据每一救援人员的多个通讯信息确定对应的多个通讯位置,通讯位置为救援人员发送通讯信号时的位置;
密集判断单元,用于针对每一救援人员,判断预设时长内多个通讯位置的密集系数是否超过预设标准密集系数;
移动状态确定单元,用于若预设时长内多个通讯位置的密集系数超过预设标准密集系数,则确定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为移动;
静止状态确定单元,用于若预设时长内多个通讯位置的密集系数没有超过预设标准密集系数,则确定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为静止。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移动救援模块230包括:
移动救援人员确定单元,用于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移动,则确定救援人员为移动救援人员,并获取每一移动救援人员的多个通讯位置;
安全隐患判断单元,用于根据多个通讯位置确定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并根据现场火势信息判断移动路线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更新移动路线单元,用于若移动路线存在安全隐患,则根据现场火势信息确定最终移动路线,并将最终移动路线发送至移动救援人员的电子标签,以对移动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静止救援模块240包括:
静止救援人员确定单元,用于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静止,则确定救援人员为静止救援人员,并根据静止救援人员的多个通讯信位置以及对应的通讯时间确定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
判断超时单元,用于根据通讯位置火势信息判断静止时长是否超出通讯位置火势信息对应的处理时间;
确定增援信息单元,用于若静止时长超出通讯位置火势信息对应的处理时间,则根据通讯位置火势信息确定增援信息,将增援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增援人员对应的电子标签,以对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确定增援信息单元包括:
确定增援人数子单元,用于根据通讯位置火势信息与对应静止救援人员的历史工作效率信息,确定所需增援人员数量;
确定关联区域子单元,用于以静止救援人员的核心通讯位置为圆心,预设距离为半径,确定关联区域;
发送增援信息子单元,用于将增援信息发送至关联区域内增援人员的电子标签,发送增援信息的数量与增援人员数量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
初始异常人员模块,用于若检测到预设时长内静止救援人员的通讯位置相同,则将预设时长内通讯位置相同的静止救援人员确定为初始异常人员,并向初始异常人员发送沟通信号;
目标异常人员模块,用于若未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初始异常人员发送的确认沟通信号,则确定初始异常人员为目标异常人员;
发送查看指令信号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异常人员的通讯位置确定最近联系人,并向最近联系人发送查看指令信号,查看指令信号包括进行救援人员的通信位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
获取失联通信信息模块,用于若检测到存在失联救援人员时,获取失联救援人员的多个通信信息;
确定运动轨迹模块,用于根据多个通信信息,确定失联救援人员的运动轨迹;
确定预测位置模块,用于根据运动轨迹确定失联人员的预测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3所示,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300包括: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3。其中,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3相连,如通过总线302相连。可选地,电子设备3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304。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304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3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处理器301可以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据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3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总线3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302可以是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总线3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303可以是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3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3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301用于执行存储器3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内容。
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还可以为服务器等。图3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每一救援人员与电子设备发送通讯信号后产生的通讯信息,对每一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进行确定,其中,工作状态包括移动和静止,当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为移动时,确定对应的救援人员为移动救援人员,并根据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判断移动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移动救援人员存在安全隐患,则对移动救援人员进行救援;当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为静止时,确定对应的救援人员为静止救援人员,并根据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判断静止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静止救援人员存在安全隐患,则对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通过获取每一救援人员的工作状态,并对不同工作状态的救援人员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提高了救援人员在参与救援工作中的安全性。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所有救援人员的通讯信息;
根据每一救援人员的通讯信息,确定每一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包括移动和静止;
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移动,则确定所述救援人员为移动救援人员,并根据所述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判断所述移动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否,则对所述移动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静止,则确定所述救援人员为静止救援人员,并根据所述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判断所述静止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否,则对所述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一救援人员的通讯信息,确定每一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包括:
根据每一救援人员的多个通讯信息确定对应的多个通讯位置,所述通讯位置为救援人员发送通讯信号时的位置;
针对每一救援人员,判断预设时长内多个通讯位置的密集系数是否超过预设标准密集系数;
若是,则确定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为移动;
若否,则确定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为静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移动,则确定所述救援人员为移动救援人员,并根据所述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判断所述移动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否,则对所述移动救援人员进行救援,包括:
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所述工作状态为移动,则确定所述救援人员为移动救援人员,并获取每一移动救援人员的多个通讯位置;
根据多个通讯位置确定所述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并根据现场火势信息判断所述移动路线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若所述移动路线存在安全隐患,则根据所述现场火势信息确定最终移动路线,并将所述最终移动路线发送至所述移动救援人员的电子标签,以对移动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静止,则确定所述救援人员为静止救援人员,并根据所述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判断所述静止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否,则对所述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包括:
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静止,则确定救援人员为静止救援人员,并根据所述静止救援人员的多个通讯信位置以及对应的通讯时间确定所述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
根据通讯位置火势信息判断所述静止时长是否超出所述通讯位置火势信息对应的处理时间;
若是,则根据所述通讯位置火势信息确定增援信息,将所述增援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增援人员对应的电子标签,以对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增援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增援人员对应的电子标签,以对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包括:
根据所述通讯位置火势信息与对应静止救援人员的历史工作效率信息,确定所需增援人员数量;
以所述静止救援人员的核心通讯位置为圆心,预设距离为半径,确定关联区域;
将增援信息发送至关联区域内增援人员的电子标签,发送增援信息的数量与所述增援人员数量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检测到预设时长内静止救援人员的通讯位置相同,则将预设时长内通讯位置相同的静止救援人员确定为初始异常人员,并向所述初始异常人员发送沟通信号;
若未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初始异常人员发送的确认沟通信号,则确定所述初始异常人员为目标异常人员;
根据所述目标异常人员的通讯位置确定最近联系人,并向所述最近联系人发送查看指令信号,所述查看指令信号包括所述进行救援人员的通信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检测到存在失联救援人员,获取所述失联救援人员的多个通信信息;
根据多个通信信息,确定所述失联救援人员的运动轨迹;
根据所述运动轨迹确定失联人员的预测位置。
8.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信息模块,用于获取所有救援人员的通讯信息,所述通讯信息为救援人员身着消防服内的电子标签按照预设频率向电子设备发送通讯信号后产生的;
确定工作状态模块,用于根据每一救援人员的通讯信息,确定每一救援人员在预设时长内的工作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包括移动和静止;
移动救援模块,用于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移动,则确定所述救援人员为移动救援人员,并根据所述移动救援人员的移动路线,判断所述移动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否,则对所述移动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静止救援模块,用于针对每一救援人员,若工作状态为静止,则确定所述救援人员为静止救援人员,并根据所述静止救援人员的静止时长,判断所述静止救援人员是否安全,若否,则对所述静止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
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救援人员安全监测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210977030.2A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Pending CN1153793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7030.2A CN115379381A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7030.2A CN115379381A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9381A true CN115379381A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66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77030.2A Pending CN115379381A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7938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68684A (zh) * 2023-05-10 2023-06-23 之江实验室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灾后事故现场搜救用智能头盔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68684A (zh) * 2023-05-10 2023-06-23 之江实验室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灾后事故现场搜救用智能头盔系统
CN116268684B (zh) * 2023-05-10 2023-08-04 之江实验室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灾后事故现场搜救用智能头盔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60592B2 (en) Personal hazard detection system with redundant position regist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N206058455U (zh) 一种具备三种等级烟雾识别的火灾图像识别系统
US2007018334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command of a group
CN108123728B (zh) 一种基于云管端模式的应急救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7634981B (zh) 基于物联网的信息提示方法及设备
US2013023717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uided emergency exit
Maryam et al. A survey on smartphones systems for emergency management (SPSEM)
KR101513949B1 (ko) 재난 구조 네비게이션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실행하는 서버
CN115379381A (zh) 一种救援人员安全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08134620A (zh) 一种救援处理方法及系统
US20220141616A1 (en) Coordinating task zones at a public safety incident scene
US20220345869A1 (en) Early Alert and Location Intelligenc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KR102418352B1 (ko) 화재 감지 및 대피 시스템
Higuchi et al. Disaster detection by statistics and SVM for emergency rescue evacuation support system
KR101411406B1 (ko) 방재 경고 서비스 제공을 위한 시스템
US11176799B2 (en)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equipped with hazard detector and a system for providing hazard alerts thereby
JP7417385B2 (ja) 防災支援システム
KR102518678B1 (ko) 디지털트윈을 통한 화재나 재난시 안전한 피난동선 정보를 제공하는 디지털트윈 피난 플랫폼
TW202011361A (zh) 消防資訊整合系統
JP6725077B2 (ja) 対災害システム、情報作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543102B1 (ko) 디지털 트윈 기술에 기초한 안전 사고 예방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서버 및 시스템
KR102340596B1 (ko) 위급 상황을 감지하는 시스템, 웨어러블 장치, 사용자 단말,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CN111202936B (zh) 实况信息智能感知方法及装置
Battistoni et al. An IoT-Based Mobile System for Safety Monitoring of Lone Workers. IoT 2021, 2, 476–497
CN117854241A (zh) 一种预警方法、装置、电器设备、云服务器及预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