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73784A - 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73784A
CN115373784A CN202211009727.7A CN202211009727A CN115373784A CN 115373784 A CN115373784 A CN 115373784A CN 202211009727 A CN202211009727 A CN 202211009727A CN 115373784 A CN115373784 A CN 115373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login
user
business
mi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097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Ban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Ban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Bank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Ban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0972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737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73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37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7Remote procedure calls [RPC]; Web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业务处理平台内的登录微服务接收用户登录请求;登录微服务响应用户登录请求,产生通过登录或拒绝登录的结果;业务处理平台响应通过登录的结果后,调用业务系统微服务为登录用户提供业务办理界面;响应于接收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业务系统微服务从公共功能微服务中调用与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所对应的业务服务,并进行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本申请的每个微服务、微应用独立部署,出现问题能够快速进行故障隔离,降低对整个业务应用的可靠性影响,便于系统的开发和运维。

Description

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金融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逐渐深入,采用传统单体架构的业务应用变得越来越复杂庞大。单体应用各个模块之间耦合度越来越高,任何局部功能的修改都会导致应用重新编译和部署,加之迭代周期很长,不利于频繁部署。相关技术中,业务处理平台存在大量系统重复开发和建设,业务功能重复、对用户不友好,运维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大量系统重复开发和建设,业务功能重复、对用户不友好,运维不方便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应用于业务处理平台,包括:所述业务处理平台内的登录微服务接收用户登录请求;所述登录微服务响应所述用户登录请求,产生通过所述登录或拒绝所述登录的登录结果;所述业务处理平台响应通过所述登录的登录结果,调用业务系统微服务为登录用户提供业务办理界面;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从公共功能微服务中调用与所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所对应的业务服务,并进行所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
可选地,所述登录微服务响应所述用户登录请求,产生通过所述登录或拒绝所述登录的登录结果,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用户的登录请求,所述登录微服务从用户中心微服务调用所述登录用户的基本信息,以用于判断所述登录用户的身份;响应于从所述用户中心微服务调用的所述用户的基本信息与所述登录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匹配,则产生通过所述登录的登录结果;否则,产生拒绝所述登录的登录结果。
可选地,所述公共功能微服务包括所述登录微服务、用户中心微服务、业务中台微服务和数据中台微服务;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从公共功能微服务中调用与所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所对应的业务服务,并进行所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包括: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所述业务中台微服务,获取与所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相匹配的业务服务;基于所述相匹配的业务服务为所述登录用户进行业务办理。
可选地,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从公共功能微服务中调用与所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所对应的业务服务,并进行所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还包括: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所述业务中台微服务,以获取公共业务服务和公共基础服务;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所述数据中台微服务,以获取所述数据中台微服务中的数据支持;和/或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所述用户中心微服务,以获取所述登录用户的身份信息,为所述登录用户提供与其身份信息相匹配的业务办理界面。
可选地,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所述业务中台微服务,以获得公共业务服务和公共基础服务,包括: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所述公共业务服务,获取团金的业务数据,向所述登录用户展示与其身份信息相匹配的产品类型;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所述公共基础服务,根据所述登录用户的权限向所述登录用户展示相应的基础服务类型。
可选地,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所述公共基础服务,根据所述登录用户的权限向所述登录用户展示相应的基础服务类型,包括:所述公共基础服务调用所述用户中心微服务,以获取所述登录用户的身份信息及其权限,并进行所述登录用户的权限统一管理;所述权限统一管理包括统一权限管理中心模块、统一门户模块、智慧人事一体化模块及数据底座模块;所述进行所述登录用户的权限统一管理,包括:所述数据底座模块连接所述智慧人事一体化模块,以获取已同步的用户数据;所述统一权限管理中心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底座模块,以获取所述数据底座模块的用户数据及业务数据;所述统一门户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底座模块,以获取对所述数据底座模块的控制数据权限;所述统一权限管理中心模块连接所述统一门户模块,以获取对所述统一门户模块的控制功能权限。
可选地,所述业务处理平台内响应所述登录的登录结果,调用业务系统微服务为登录用户提供业务办理界面,包括:基于所述登录用户的身份信息,为所述登录用户提供匹配的业务应用界面;基于所述业务应用界面为所述登录用户提供对应的业务处理和数据存储服务;其中,所述登录用户的身份包括系统运营人员、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分会管理人员、团金会领导成员和集团领导。
可选地,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从公共功能微服务中调用与所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所对应的业务服务,并进行所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之后,还包括:对所述登录用户的应用流量进行解析,形成用户行为数据信息;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信息,对所述登录用户的企业内部真实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以为所述业务处理平台的服务升级提供数据支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三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通过业务处理平台内的登录微服务对用户的登录请求进行判断,并通过登录微服务连接用户中心微服务来判断用户的身份信息,为不同的登录用户提供与其身份信息相匹配的业务办理界面,并基于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需求来为用户进行相应业务的办理。本申请的每个微服务、微应用独立部署,出现问题能够快速进行故障隔离,降低对整个业务应用的可靠性影响。独立设置和运行的微服务可以进行独立的开发和故障维护,便于系统的开发和后期运维。
同时,根据每个用户的角色不同、需求不同,提供“千人千面”的安全通道和个性化应用界面,便于用户触达、访问关键业务信息,灵活性高。对用户友好,提升用户的线上办公效率和办公体验。实现门户自身应用的组件化开发、使用及运维升级。用户可以根据日常工作需要定制应用场景,按场景需要合理利用资源、灵活布局,提升用户日常线上办公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处理平台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2的子步骤的流程框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3的子步骤的流程框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4的子步骤的流程框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43的子步骤的流程框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432的子步骤的流程框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权限统一管理模块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9是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的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若本申请技术方案涉及个人信息,应用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产品在处理个人信息前,已明确告知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并取得个人自主同意。若本申请技术方案涉及敏感个人信息,应用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产品在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前,已取得个人单独同意,并且同时满足“明示同意”的要求。例如,在摄像头等个人信息采集装置处,设置明确显著的标识告知已进入个人信息采集范围,将会对个人信息进行采集,若个人自愿进入采集范围即视为同意对其个人信息进行采集;或者在个人信息处理的装置上,利用明显的标识/信息告知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的情况下,通过弹窗信息或者请个人自行上传其个人信息等方式获得个人授权;其中,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可包括个人信息处理者、个人信息处理目的、处理方式以及处理个人信息种类等信息。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现有业务处理平台存在多个系统,且多个系统功能重复、交叉。系统的单体应用各个模块之间耦合度越来越高,任何局部功能的修改都会导致应用重新编译和部署,加之迭代周期很长,不利于频繁部署。另外,很多业务需求或功能需求高度相似,通用化程度高,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大量系统重复开发和建设。使得传统业务应用面临灵活度差、持续交付能力弱、业务功能重复、用户不友好,运维不方便,多个系统来回切换运维等问题,企业无法及时响应,管理效率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
请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的流程框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处理平台的结构框图。
本申请提供的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应用于业务处理平台,包括:
S1:业务处理平台内的登录微服务接收用户登录请求。
具体的,业务处理平台可以理解为企业的门户网站或者企业应用APP,其中可以包含对企业的业务介绍、企业业务管理、后台管理等功能模块,当用户有业务办理需求时,可以进行一定程度或者一定流程的业务办理。本实施例中的业务处理平台是基于微服务、微应用架构理念,对传统企业门户的业务处理、待办、消息等基础应用及服务进行拆分,并采用微服务、微应用架构进行重构,从而实现企业门户自身应用的组件化开发、使用及运维升级。业务处理平台主要包括业务系统微服务和公共功能微服务,业务系统微服务之间彼此独立运行工作,不会发生交叉和相互调用。业务系统微服务可以包括企业业务办理的各个模块,例如简单业务、复杂投融、重客业务、分会业务、利益结算、F端画像和企划业务等。公共功能微服务主要用于为业务系统微服务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公共功能微服务可以被业务系统微服务调用,也可以彼此之间相互调用。例如利益结算是为不同的业务划分的业务系统微服务,只进行当前业务的处理和结算,可以调用业务中台微服务提供技术服务。通过注册中心可以把相应的微服务注册到注册中心,然后通过注册中心根据名称获取微服务的地址,再根据接口获取调用其他微服务的能力。
在一实施例中,公共功能微服务可以包括登录微服务、网关微服务、用户中心微服务、业务中台微服务和数据中台微服务等。登录微服务主要用于接收用户的登录请求,且登录微服务可以调用用户中心微服务进行登录用户的身份查询,以获取登录用户的身份信息,从而为不同的登录用户提供不同的业务办理界面或者业务办理流程。公共功能微服务的某些功能,在前端会对其进行编排,形成一个业务功能流程,某一个业务系统的菜单在应用时会调用多个公共功能微服务以实现其功能,从而实现用户的业务办理。可以理解,微服务在应用时,即用户在访问门户网站时,是看不出来微服务的调用和工作过程的。
S2:登录微服务响应用户登录请求,产生通过登录或拒绝登录的登录结果。
具体的,当登录微服务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可以判断登录用户的登录信息是否正确,例如用户是否存在、用户账号与密码是否匹配等,从而产生通过登录或者拒绝登录的结果。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2的子步骤的流程框图。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登录微服务响应用户登录请求,产生通过登录或拒绝登录的登录结果的步骤S2,包括:
S21: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登录微服务从用户中心微服务调用登录用户的基本信息,以用于判断登录用户的身份。
具体的,从用户中心微服务调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登录账号、密码、身份信息等,并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登录用户的身份判断。其中,登录用户的身份可以包括系统运营人员、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分会管理人员、具体的业务线的业务人员、团金会领导成员和集团领导等,根据上述用户信息进行登录用户的身份判断。
S22:响应于从用户中心微服务调用的用户的基本信息与登录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匹配,则产生通过登录的登录结果;否则,产生拒绝登录的登录结果。
具体的,当登录用户的账号、密码、身份信息等存在于用户中心微服务中,且与从用户中心微服务调取的用户信息完全匹配时,就可以产生通过登录的登录结果。可以理解,当登录微服务接收到的用户账号不存在时,会产生拒绝登录的结果。此时,登录用户可以进一步为用户提供注册账号的服务,以克服用户账号不存在的问题。其中为用户提供注册账号的服务时,可以获取用户的注册账号、注册密码、用户的身份、联系方式、用户的业务办理需求等信息,具体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同时用户的注册账号也可以通过登录微服务与用户中心微服务的连接,将用户的注册信息存储在用户中心微服务,以便于后续进行信息调用。
当登录微服务接收到的用户账号与密码不匹配时,登录微服务可以产生拒绝登录的登录结果。此时,登录微服务也可以进一步为用户提供重新登录或者修改登录信息的服务,例如重新输入用户账号或者密码信息,或者忘记密码、重置密码的服务,直到用户的登录信息与用户中心微服务存储的信息完全匹配,则可以发出通过登录的登录结果。
S3:业务处理平台响应通过登录的登录结果,调用业务系统微服务为登录用户提供业务办理界面。
具体的,当业务处理平台收到用户通过登录的登录结果时,通过用户中心微服务中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并调用业务系统微服务为用户提供与其身份信息相匹配的业务办理界面。可以理解,本步骤只有在用户通过登录时才会进行展示,如果用户一直在拒绝登录的界面,那么就不会进入本步骤的业务办理界面。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3的子步骤的流程框图。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业务处理平台内响应登录的登录结果,调用业务系统微服务为登录用户提供业务办理界面的步骤S3,包括:
S31:基于登录用户的身份信息,为登录用户提供匹配的业务应用界面。
具体的,当登录用户通过登录后,根据登录用户的身份信息,就可以为其展示业务办理的界面。例如,当登录用户为客户经理时,为登录用户提供产品查询、客户查询的服务。当登录用户为运营人员时,为登录用户提供管理者视图,可以展示企业的经营信息、企业整体框架、维度等信息。当登录用户为具体的业务线的业务人员时,例如分会的业务人员,就为该业务人员提供分会立项的业务办理界面。使得每一个登录用户都能获得与自身的身份相匹配的业务应用,从而提高业务办理的准确度、业务办理效率,同时提升用户的业务办理体验。
S32:基于业务应用界面为登录用户提供对应的业务处理和数据存储服务。
具体的,为登录用户提供与其身份相匹配的业务办理界面,并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流程展示,另外,也可以根据用户的业务办理需求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流程,并在业务处理完成之后将该业务处理数据进行存储,以便于后续进行业务办理数据的调用。
S4:响应于接收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业务系统微服务从公共功能微服务中调用与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所对应的业务服务,并进行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
具体的,当业务系统微服务接收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时,可以通过调用公共功能微服务为登录用户提供业务办理服务。例如从用户中心微服务获取登录用户的身份信息,然后根据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需求,从业务中台微服务中查找与该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需求相匹配的产品或者案例,再从数据中台微服务中查询相应业务办理需求的数据资料以进行数据支持,从而为登录用户进行业务办理。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4的子步骤的流程框图。
业务系统微服务从公共功能微服务中调用与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所对应的业务服务,并进行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的步骤S4,包括:
S41: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业务中台微服务,获取与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相匹配的业务服务。
具体的,业务系统微服务的简单业务可以包括综拓营销策略方案推荐、线上线下营销协同管理、续保流程线上化等比较简单的保险业务。复杂投融业务主要包括对于不同的项目所制定的不同的投资流程规章,与行业强相关,可以包括沿途建窝管理、颗粒归仓管理、复杂投融经营分析等。例如房地产行业的投融,则成立房地产相关的项目,并制定与房地产相关的投资规章。重客业务主要是为重要客户制定的业务服务,可以包括客户拜访管理、重客商机管理和战协管理等,客户拜访管理可以包括对于客户定期进行回访,以维持客户的稳定性。重客商机管理可以包括对于客户进行商业机会、商机评估等全面的商机过程管理以及商机客户、商机协作竞争分析等的综合业务管理功能,帮助企业实现商机过程的全面管理和控制,以及有效分析客户价值、维护客户关系,为重要客户提供与其商机相关的业务服务。战协管理可以包括对于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选择与管理、战略投资等方面提供的业务服务。分会业务主要是负责不同项目的立项工作,其中可以包括分会经营、项目管理、分会知识库等,为相关的项目提供经营建议、项目管理的经验以及对于不同的项目可以提供一些知识解答,使得登录用户可以对项目有一个快速的认识和了解,便于后期的项目管理。利益结算包括综拓业务线上灵活对账、利益结算规则和方案管理、结算数据监控等,可以对企业发生的业务进行方便灵活的线上对账,提高对账效率。同时通过利益结算规则和方案管理为登录用户的企业利益结算提供详细的管理方法和规则,提高结算效率。通过结算数据监控,一方面可以提高结算的准确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数据安全性,防止数据出错、数据泄露等情况的发生。F端画像业务主要是银行、证券机构和保险机构彼此之间进行的资金服务,包括同业客户管理、同业产品管理、同业营销支撑、同业队伍管理等,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互为客户,相互之间提供融资便利和资金支持,使得金融机构可以共同发展。企划业务可以包括考核指标和报表管理、团金核心指标监控预算、集团智慧经分数据报送等,主要用于对企业的经营、财务、投资等方面进行管理,使得登录用户可以对自己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有一个整体的把控。
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业务中台微服务,获取与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相对应的业务类型,以为用户提供业务服务。
S42:基于相匹配的业务服务为登录用户进行业务办理。
在业务系统微服务从业务中台微服务中获取到与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需求相对应的业务产品或者业务类型之后,就可以为用户进行相应的业务办理了。
进一步的,业务系统微服务从公共功能微服务中调用与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所对应的业务服务,并进行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的步骤S4,还包括:
S43: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业务中台微服务,以获取公共业务服务和公共基础服务。
具体的,业务中台微服务是公共微服务,业务中台是公共的产品库,产品的类型涵盖很广,是一个全面的产品库。业务中台微服务里面的案例是公共的,业务系统微服务的每个业务线都可以调用、参考借鉴,例如简单业务和复杂投融等。业务中台微服务里面的案例也会有不同业务维度的划分,例如根据简单业务和复杂投融等业务类型进行案例维度的划分。可以理解,如果业务中台微服务不是公共的服务,那就只能是某个业务线里面自身独有的,其他的业务线就不能调用。
S44: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数据中台微服务,以获取数据中台微服务中的数据支持。
具体的,数据中台微服务可以通过Data API接口为业务系统微服务进行数据支持,数据中台微服务可以包括标签管理、自助分析、模型管理平台、数字资产管理、统一接入和数据权限等,一方面为登录用户及企业提供业务办理时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也能对数据的权限进行管理,即提供与用户的身份信息、用户进行业务办理的产品信息相匹配的业务数据。
S45: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用户中心微服务,以获取登录用户的身份信息,为登录用户提供与其身份信息相匹配的业务办理界面。
具体的,用户中心微服务主要用于存储用户的基本信息和身份信息,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用户中心微服务,以获取登录时的身份信息,并为该登录用户提供相匹配的业务服务。例如从用户中心微服务查询用户的基本信息,包括用户角色及其权限,属于哪个公司、姓名、职务等信息。也可以从用户中心微服务调用邮件服务发送邮件,发送业务报表等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43、S44和S45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一个步骤或者多个步骤进行执行。也就是说,业务系统微服务调用业务中台微服务、数据中台微服务和用户中心微服务中的三个步骤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而是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办理需求进行灵活选择的步骤。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43的子步骤的流程框图。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业务中台微服务,以获得公共业务服务和公共基础服务的步骤S43,包括:
S431: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公共业务服务,获取团金的业务数据,向登录用户展示与其身份信息相匹配的产品类型。
具体的,公共业务服务可以通过统筹下沉各公共业务模块形成,公共业务服务可以拉通团金的各项业务数据,搭建统一商机视图服务、统一资讯服务、统一案例服务、统一产品服务、统一客户画像服务、统一经分看板服务等,使得登录用户可以从公共业务服务中得到统一的业务服务,避免业务系统重复建设、功能交叉造成的应用重复等问题,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用户可以从统一的应用入口中获取到与自己身份信息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类型,并从中进行选择,非常方便高效。
S432: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公共基础服务,根据登录用户的权限向登录用户展示相应的基础服务类型。
具体的,公共基础服务被设置为将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权限进行连通,实现用户的权限统一管理,从而消除系统功能之间的壁垒,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可以提供消息通知、统一消息推送的服务,实现基础能力统一建设,从而提升安全合规的企业系统管理。
请参阅图7和图8,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432的子步骤的流程框图,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权限统一管理模块的结构示意框图。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公共基础服务,根据登录用户的权限向登录用户展示相应的基础服务类型的步骤S432,可以包括:
S4320:公共基础服务调用用户中心微服务,以获取登录用户的身份信息及其权限,并进行登录用户的权限统一管理。
具体的,权限统一管理可以包括统一权限管理中心模块、统一门户模块、智慧人事一体化模块及数据底座模块。统一权限管理中心通过中台运营人员创建账号、创建角色、分配账号管理和配置资源,通过系统运营人员创建系统账号、系统角色,分配系统账号角色、配置系统资源,从而实现统一权限管理中心的账号管理、角色管理和资源管理。
在一实施例中,进行登录用户的权限统一管理,可以包括:
S4321:数据底座模块连接智慧人事一体化模块,以获取已同步的用户数据。
具体的,数据底座模块包括用户数据和业务数据,用户数据可以包括身份信息数据,业务数据可以包括登录用户进行业务办理之后所形成的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数据,以及具体的业务产品所对应的维度数据和参数数据等。智慧人事一体化模块(HRX)以企业的业务目标为导向,使得企业人才和组织与业务目标进行适配,从而将企业的人员管理和绩效管理进行统一,提高业务、产品和技术方向的专业人员协同合作效率。数据底座模块通过连接智慧人事一体化模块(HRX)来获取用户数据,且该用户数据是实时更新的。
S4322:统一权限管理中心模块连接数据底座模块,以获取数据底座模块的用户数据及业务数据。
具体的,统一权限管理中心模块的账号管理用于创建及维护用户账号,可以支持一个用户绑定多个应用系统,从而避免用户设置多个账号,更加便捷。角色管理用于创建及维护角色功能权限,可以支持赋予一个角色多个系统功能权限,也就是说,同一个用户可以有多个角色、多重身份,从而可以获得多项业务办理的权限,用户不需要根据不同的角色不断切换账号,从而提高业务办理的效率。资源管理用于创建及维护各个系统和各个渠道端的菜单、按钮等资源。渠道端可以包括PC端和APP端等,从而使得各个系统和各个渠道端的资源同步更新一致。统一权限管理中心模块可以通过连接数据底座以获取用户数据和业务数据,从而为账号管理、角色管理和资源管理提供具体的数据支持。
S4323:统一门户模块连接数据底座模块,以获取对数据底座模块的控制数据权限。
具体的,统一门户模块可以包括PC端和APP端等,通过与数据底座模块连接,获取统一门户模块中各渠道端的控制数据权限,从而可以对统一权限管理中心实现数据控制的功能。
S4324:统一权限管理中心模块连接统一门户模块,以获取对统一门户模块的控制功能权限。
具体的,统一权限管理中心模块通过连接统一门户模块,获得控制功能权限,从而能够对统一门户中的PC端和APP端进行账号管理、角色管理和资源管理。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的流程框图。
在其他实施例中,业务系统微服务从公共功能微服务中调用与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所对应的业务服务,并进行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的步骤S4之后,还包括:
S5:对登录用户的应用流量进行解析,形成用户行为数据信息;
S6:基于用户行为数据信息,对登录用户的企业内部真实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以为业务处理平台的服务升级提供数据支持。
具体的,由于传统门户网站建设存在基层需求关注度不足、信息化建设成效评价维度不全面等问题,本申请中的新门户网站充分利用统一入口的特点,结合云平台的网络流量报文解析能力,对登录用户的全局应用流量进行二次处理和解析,从而形成用户行为数据信息。用户行为数据信息包括:请求时间、请求IP、目标IP、目标端口、应答报文、浏览器类型、请求方式、请求状态及请求来源等。针对用户对微服务、微应用的登录、访问、操作、评价、打分、反馈及退出等全过程数据进行分析,按照不同维度建立评估体系,对企业内部各种真实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合用户反馈、用户评价、用户回访等应用组件构建完整的应用评价体系,直观地反映微应用的建设成效。
同时,微服务运营用于平台运营,采集用户访问数量、业务微服务使用情况和反馈,用于收集问题,进行问题反馈,比如系统的运营看板、问题反馈等。以便于后期系统改进和运维。
本申请公开的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包括:业务处理平台内的登录微服务接收用户登录请求;登录微服务响应用户登录请求,产生通过登录或拒绝登录的登录结果;业务处理平台响应通过登录的登录结果,调用业务系统微服务为登录用户提供业务办理界面;响应于接收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业务系统微服务从公共功能微服务中调用与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所对应的业务服务,并进行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本申请的每个微服务、微应用独立部署,出现问题能够快速进行故障隔离,降低对整个业务应用的可靠性影响。独立设置和运行的微服务可以进行独立的开发和故障维护,便于系统的开发和后期运维。通过规范化的微服务、微应用管理,支撑“微应用、多场景”的展现,将原有的单体业务应用重新进行编排,为各部门、单位、专业线的人员提供可定制的业务套餐。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资源进行聚合,通过统一的访问入口,实现各应用的无缝接入和集成。有效整合各类应用之间的缝隙、并根据每个用户的角色不同、需求不同,提供“千人千面”的安全通道和个性化应用界面,便于用户触达、访问关键业务信息。系统提供类似于PC、手机系统的操作体验,短、频、快地将用户线上办公所需的相关应用资源直观地推送给用户,提升用户的线上办公效率和办公体验。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200,具体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和存储器220。存储器220耦接处理器210。
处理器210用于控制电子设备200的操作,处理器210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21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210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210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2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可以是RAM,也可以是ROM,或者其他类型的存储设备。具体的,存储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中的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至少一条程序代码。
处理器210用于执行存储器220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的实施例描述的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200还可以包括:外围设备接口230和至少一个外围设备。处理器210、存储器220和外围设备接口230之间可以通过总线或信号线相连。各个外围设备可以通过总线、信号线或电路板与外围设备接口230相连。具体的,外围设备包括:射频电路240、显示屏250、音频电路260和电源270中的至少一种。
外围设备接口230可被用于将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相关的至少一个外围设备连接到处理器210和存储器220。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0、存储器220和外围设备接口230被集成在同一芯片或电路板上;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处理器210、存储器220和外围设备接口230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可以在单独的芯片或电路板上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射频电路240用于接收和发射RF(Radio Frequency,射频)信号,也称电磁信号。射频电路240通过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射频电路240则是电子设备200的通信电路。射频电路240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进行发送,或者,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可选地,射频电路240包括:天线系统、RF收发器、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编解码芯片组、用户身份模块卡等等。射频电路240可以通过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协议来与其它终端进行通信。该无线通信协议包括但不限于:万维网、城域网、内联网、各代移动通信网络(2G、3G、4G及5G)、无线局域网和/或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网络。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电路240还可以包括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有关的电路,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定。
显示屏250用于显示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该UI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及其它们的任意组合。当显示屏250是触摸显示屏时,显示屏250还具有采集在显示屏250的表面或表面上方的触摸信号的能力。该触摸信号可以作为控制信号输入至处理器210进行处理。此时,显示屏250还可以用于提供虚拟按钮和/或虚拟键盘,也称软按钮和/或软键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50可以为一个,设置在电子设备200的前面板;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50可以为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电子设备200的不同表面或呈折叠设计;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50可以是柔性显示屏,设置在电子设备200的弯曲表面上或折叠面上。甚至,显示屏250还可以设置成非矩形的不规则图形,也即异形屏。显示屏250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材质制备。
音频电路260可以包括麦克风和扬声器。麦克风用于采集用户及环境的声波,并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输入至处理器210进行处理,或者输入至射频电路240以实现语音通信。出于立体声采集或降噪的目的,麦克风可以为多个,分别设置在电子设备200的不同部位。麦克风还可以是阵列麦克风或全向采集型麦克风。扬声器则用于将来自处理器210或射频电路240的电信号转换为声波。扬声器可以是传统的薄膜扬声器,也可以是压电陶瓷扬声器。当扬声器是压电陶瓷扬声器时,不仅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人类可听见的声波,也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人类听不见的声波以进行测距等用途。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电路260还可以包括耳机插孔。
电源270用于为电子设备200中的各个组件进行供电。电源270可以是交流电、直流电、一次性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当电源270包括可充电电池时,该可充电电池可以是有线充电电池或无线充电电池。有线充电电池是通过有线线路充电的电池,无线充电电池是通过无线线圈充电的电池。该可充电电池还可以用于支持快充技术。
关于本申请电子设备200的实施例中各功能模块或者部件功能和执行过程的详细阐述,可以参照上述本申请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实施例中的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电子设备200和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电子设备200的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的结构示意框图。
参阅图11,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0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计算机程序用以使得一台电子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介质以及具有上述存储介质的电脑、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相机等电子设备。
关于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300中的程序数据的执行过程的阐述可以参照上述本申请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的实施例中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应用于业务处理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业务处理平台内的登录微服务接收用户登录请求;
所述登录微服务响应所述用户登录请求,产生通过所述登录或拒绝所述登录的登录结果;
所述业务处理平台响应通过所述登录的登录结果,调用业务系统微服务为登录用户提供业务办理界面;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从公共功能微服务中调用与所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所对应的业务服务,并进行所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登录微服务响应所述用户登录请求,产生通过所述登录或拒绝所述登录的登录结果,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用户的登录请求,所述登录微服务从用户中心微服务调用所述登录用户的基本信息,以用于判断所述登录用户的身份;
响应于从所述用户中心微服务调用的所述用户的基本信息与所述登录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匹配,则产生通过所述登录的登录结果;否则,产生拒绝所述登录的登录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功能微服务包括所述登录微服务、用户中心微服务、业务中台微服务和数据中台微服务;
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从公共功能微服务中调用与所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所对应的业务服务,并进行所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包括:
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所述业务中台微服务,获取与所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相匹配的业务服务;
基于所述相匹配的业务服务为所述登录用户进行业务办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从公共功能微服务中调用与所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所对应的业务服务,并进行所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还包括:
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所述业务中台微服务,以获取公共业务服务和公共基础服务;
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所述数据中台微服务,以获取所述数据中台微服务中的数据支持;和/或
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所述用户中心微服务,以获取所述登录用户的身份信息,为所述登录用户提供与其身份信息相匹配的业务办理界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所述业务中台微服务,以获得公共业务服务和公共基础服务,包括:
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所述公共业务服务,获取团金的业务数据,向所述登录用户展示与其身份信息相匹配的产品类型;
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所述公共基础服务,根据所述登录用户的权限向所述登录用户展示相应的基础服务类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通过调用所述公共基础服务,根据所述登录用户的权限向所述登录用户展示相应的基础服务类型,包括:
所述公共基础服务调用所述用户中心微服务,以获取所述登录用户的身份信息及其权限,并进行所述登录用户的权限统一管理;所述权限统一管理包括统一权限管理中心模块、统一门户模块、智慧人事一体化模块及数据底座模块;
所述进行所述登录用户的权限统一管理,包括:
所述数据底座模块连接所述智慧人事一体化模块,以获取已同步的用户数据;
所述统一权限管理中心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底座模块,以获取所述数据底座模块的用户数据及业务数据;
所述统一门户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底座模块,以获取对所述数据底座模块的控制数据权限;
所述统一权限管理中心模块连接所述统一门户模块,以获取对所述统一门户模块的控制功能权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业务处理平台内响应所述登录的登录结果,调用业务系统微服务为登录用户提供业务办理界面,包括:
基于所述登录用户的身份信息,为所述登录用户提供匹配的业务应用界面;
基于所述业务应用界面为所述登录用户提供对应的业务处理和数据存储服务;
其中,所述登录用户的身份包括系统运营人员、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分会管理人员、团金会领导成员和集团领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业务系统微服务从公共功能微服务中调用与所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请求所对应的业务服务,并进行所述登录用户的业务办理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登录用户的应用流量进行解析,形成用户行为数据信息;
基于所述用户行为数据信息,对所述登录用户的企业内部真实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以为所述业务处理平台的服务升级提供数据支持。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009727.7A 2022-08-19 2022-08-19 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3737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9727.7A CN115373784A (zh) 2022-08-19 2022-08-19 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9727.7A CN115373784A (zh) 2022-08-19 2022-08-19 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3784A true CN115373784A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66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09727.7A Pending CN115373784A (zh) 2022-08-19 2022-08-19 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7378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11749A (zh) * 2023-02-13 2023-08-18 国家电投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电力数据智能录入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11749A (zh) * 2023-02-13 2023-08-18 国家电投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电力数据智能录入方法及系统
CN116611749B (zh) * 2023-02-13 2023-10-20 国家电投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电力数据智能录入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31456B (zh) 消息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764253A1 (en) Method for quickly opening application or application function, and terminal
WO2019227488A1 (zh) 一种查看信息内容的方法及终端
CN104508678A (zh) 商业数据系统中针对承租人的安全和数据隔离
CN108471376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915835A (zh) 信用账户创建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4731502A (zh) 基于虚拟分区触摸屏的双击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1953811A (zh) 站点访问方法、站点注册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5031239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o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uring call attempts
CN105577375A (zh) 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US20220366066A1 (en) Display method,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5373784A (zh) 业务处理平台的工作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03978A (zh) 会议管理界面的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4760321B (zh) 设备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94892B (zh)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11882468B2 (en) Traffic/rate count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07276795A (zh) 基于容器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以及服务器和终端
CN104966192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020694A (zh) 电子设备、选区动态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6713609B (zh) 信息推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798444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据同步方法以及装置
CN115063115A (zh) 银行审批流程操作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65850B (zh) 一种双桌面终端的桌面配置方法及终端
CN103607517B (zh) 提供信息输入服务的方法和终端
US8908836B2 (en) Call center system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