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70544B - 一种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70544B
CN115370544B CN202211298866.6A CN202211298866A CN115370544B CN 115370544 B CN115370544 B CN 115370544B CN 202211298866 A CN202211298866 A CN 202211298866A CN 115370544 B CN115370544 B CN 1153705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power
column
damper
offshore wind
jacket le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988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70544A (zh
Inventor
兰涛
李茂贝
傅彦青
李然
秦广冲
刘鑫
薛辰
李泽旭
门进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ic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MCC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Csic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MCC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ic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MCC Group filed Critical Csic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9886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705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70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0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70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05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3/00Assembly, mounting or commissioning of wind motors;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ing wind motor components
    • F03D13/20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wind motors; Masts or towers for wind motors
    • F03D13/25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wind motors; Masts or towers for wind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ffshore instal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7Offshore wind turb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ind Motor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包括:基础本体,包括过渡段、导管架腿柱和吸力桶,所述过渡段连接在所述导管架腿柱顶部,相邻两个所述导管架腿柱之间连接有导管支撑组件,所述吸力桶对应设置在所述导管架腿柱底部;第一阻尼器,连接在所述过渡段底部与导管架腿柱顶部之间;第二阻尼器,连接在所述导管支撑组件上;第三阻尼器,铰接在所述导管架腿柱底部和吸力桶顶部之间。本发明提出的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通过在不同位置设置三项不同阻尼器进行全方位耗能,使得主体结构承受更少的冲击荷载,在波浪、海流、风、地震、撞击等荷载作用,有效减小海上风力发电塔主体结构的损伤,延长海上风力发电塔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上风电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
背景技术
由于早先的技术有限,且建设的海上风力发电塔大多数高度不高,处于近海或内海,传统的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多数采用纯刚性连接,完全依靠自身结构吸收荷载能量,容易造成主体结构损伤,导致发生了多起海上平台安全事故,且修复成本昂贵。
近些年,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海上平台消能减震的问题,开始出现了附加粘滞阻尼器的海上导管架平台和导管架加破冰锥体等减震方法,海上风力发电平台的耗能减震成为了建筑结构消能减震领域的一个新方向,但现有的消能减震方式太单一,只能在单方向或双方向进行耗能,不适用于海上多变的荷载情况。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具体是一种带阻尼器的海上风力发电塔铰接导管架基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采用纯刚性连接,完全依靠自身结构吸收荷载能量,造成主体结构损伤,导致海上平台事故发生,且修复成本昂贵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包括:基础本体,包括过渡段、导管架腿柱和吸力桶,所述过渡段连接在所述导管架腿柱顶部,相邻两个所述导管架腿柱之间连接有导管支撑组件,所述吸力桶对应设置在所述导管架腿柱底部;第一阻尼器,连接在所述过渡段底部与导管架腿柱顶部之间,用于在所述过渡段与导管架腿柱之间进行耗能;第二阻尼器,连接在所述导管支撑组件上;第三阻尼器,铰接在所述导管架腿柱底部和吸力桶顶部之间,用于在导管架腿柱与吸力桶之间进行耗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器包括中间段导管柱,所述中间段导管柱顶部和底部以及所述过渡段底部和导管架腿柱顶部均焊接有法兰盘,所述过渡段、中间段导管柱以及导管架腿柱相互之间均通过高强螺栓穿过法兰盘孔洞连接固定,且所述法兰盘孔洞直径大于高强螺栓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器还包括设置在相邻法兰盘之间的摩擦片,以及设置在高强螺栓端部与法兰盘之间的螺栓垫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段导管柱内的至少一根预应力钢绞线,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上端连接固定在所述过渡段底部的法兰盘上,下端连接固定在所述导管架腿柱顶部的法兰盘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管支撑组件包括斜撑杆件和横撑杆件,所述斜撑杆件交叉焊接在相邻两个导管架腿柱之间,所述横撑杆件水平焊接在相邻两个导管架腿柱之间,并且位于所述导管架腿柱所在的海平面位置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尼器包括耗能段,所述耗能段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横撑杆件上,所述耗能段两端和所述横撑杆件连接处均焊接有法兰盘,通过高强螺栓穿过法兰盘连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阻尼器包括导管架腿柱底部焊接的第一连接构件和吸力桶顶部焊接的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通过上铰轴承与一第三连接构件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构件通过下铰轴承与第三连接构件铰接,并且两铰接转动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包括焊接在所述导管架腿柱底部的连接柱以及连接柱底部相对设置的两块第一带孔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包括焊接在吸力桶顶部相对设置的两块带孔厚钢板,所述第三连接构件包括一第二带孔连接板和焊接在其下部的导管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构件的第二带孔连接板设置在第一连接构件的两块第一带孔连接板之间,两者通过上铰轴承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构件的导管柱设置在第二连接构件的两块带孔厚钢板之间,两者通过下铰轴承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三连接构件铰接内设有上铰摩擦层,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和第三连接构件铰接内设有下铰摩擦层,所述上铰轴承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两块第一带孔连接板焊接固定,所述下铰轴承的两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两块带孔厚钢板焊接固定。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的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通过在不同位置设置三种不同阻尼器进行全方位耗能,使得主体结构承受更少的冲击荷载,在波浪、海流、风、地震、撞击等荷载作用,有效减小海上风力发电塔主体结构的损伤,延长海上风力发电塔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具体而言,至少具有如下实际效果:
第一阻尼器不仅可以依靠与摩擦片摩擦进行耗能,而且这种方法适应来自各个方向的荷载,并非只能用于单方向或双方向,适用于海上多变的荷载情况;且风机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上部风机结构,对第一阻尼器有一个向上的拉力,该第一阻尼器采用的高强螺栓和预应力钢绞线都可以抵抗向上的拉力,且预应力钢绞线可以进行摩擦位移错位后的自动复位。
第二阻尼器构造简单,可有效应对较小荷载作用下的损伤,将损伤集中在耗能段,随后进行更换,成本造价低。
第三阻尼器与导管架腿柱和吸力桶之间铰接,使得导管架腿柱可以向多方向转动,阻止弯矩向上传递,铰接内设置摩擦层可进行能量消耗,保护主体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阻尼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阻尼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C-C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三阻尼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D-D剖视图;
图9为图7的E-E剖视图;
图10为图9的F-F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三连接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应当理解,术语“包括/包含”、“由……组成”或者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产品、设备、过程或方法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需要时还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产品、设备、过程或方法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包含……”、“由……组成”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产品、设备、过程或方法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还需要理解,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部件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受波浪、海流、风、地震、撞击等荷载作用,要承受巨大能量,且海上风机基础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设置阻尼器,利用阻尼器在荷载来临时位移形变和摩擦先行屈服消耗大量能量,主体结构在阻尼器失效前只承受少部分能量,从而保护主体结构,提高使用年限,使用铰接连接代替纯刚性连接,可以阻止弯矩向上传递,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上部结构震动。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全方位消能减震的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通过在不同位置设置不同阻尼器进行耗能,使得主体结构承受更少的冲击荷载,在波浪、海流、风、地震、撞击等荷载作用,有效减小海上风力发电塔主体结构的损伤,延长海上风力发电塔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以下结合较佳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包括:基础本体、第一阻尼器4、第二阻尼器5和第三阻尼器6。
具体的,基础本体包括过渡段1、导管架腿柱2和吸力桶3,过渡段1连接在导管架腿柱2顶部,相邻两个导管架腿柱2之间连接有导管支撑组件,吸力桶3对应设置在导管架腿柱2底部。
继续参见图1,过渡段1用于支撑上部的风力发电塔塔筒,其上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为支撑平台,放置风力发电塔塔筒。
导管架腿柱2一般为四组,以风力发电塔塔筒为中心均匀分布,导管架腿柱2采用等管径的圆形钢管,在过渡段1底部由上至下向外倾斜设置成方锥形结构,以形成稳定的桁架结构。
吸力桶3相应布置四组,以风力发电塔塔筒为中心均匀分布,支撑上部的导管架腿柱2。吸力桶3的具体结构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知晓和实现。
第一阻尼器4连接在过渡段1底部与导管架腿柱2顶部之间,用于减少过渡段1与导管架腿柱2刚性连接时仅依靠自身结构进行耗能带来的损伤。
第二阻尼器5连接在导管支撑组件上。
第三阻尼器6铰接在导管架腿柱2底部和吸力桶3顶部之间,用于减少导管架腿柱2与吸力桶3刚性连接时仅依靠自身结构进行耗能带来的损伤。
本发明中,该风力发电塔基础可在陆上工厂预制组装完成,现场安装施工周期较短,基础本体是通过吸力泵抽取吸力桶内的水形成负压而使吸力桶沉贯到设计高程,因此,具有安装就位简单,水平调整方便,施工速度快,同时兼具便于移动和可重复使用功能。
应当理解,本发明在基础本体上设置的三项阻尼器也是在工厂安装完成的,然后整体沉贯入海。
参见图2至图4,第一阻尼器4包括中间段导管柱401,该中间段导管柱401顶部和底部以及导管架腿柱2顶部和过渡段1底部均焊接有法兰盘7,中间段导管柱401顶部和过渡段1底部通过高强螺栓8穿过法兰盘孔洞连接固定,中间段导管柱401底部和导管架腿柱2顶部通过高强螺栓8穿过法兰盘孔洞连接固定。
应当理解,这里的中间段导管柱401可以是导管架腿柱2顶端拆下的部分导管段,也可以是与导管架腿柱2截面同尺寸的导管段,便于安装和拆卸。
较佳的,法兰盘孔洞直径大于高强螺栓8直径。这样便于法兰盘7通过高强螺栓8固定后,荷载来临时法兰盘7之间仍能发生相对偏移,使得中间段导管柱401可以进行水平运动摩擦耗能。应当理解,这里的大于是略大于,保证高强螺栓8不是卡死在法兰盘孔洞内,而是能够在法兰盘孔洞内进行一定程度的晃动。
参见图2至图4,第一阻尼器4还包括设置在相邻法兰盘7之间的摩擦片402,即中间段导管柱401顶部的法兰盘7和过渡段1底部的法兰盘7相对面中间以及中间段导管柱401底部的法兰盘7和导管架腿柱2顶部的法兰盘7的相对面中间设置的摩擦片402。
本发明在相邻法兰盘7之间设置摩擦片402,荷载来临时法兰盘7与摩擦片402相互作用进行耗能,从而减小主体结构承受的能量,保护主体结构。
参见图2至图4,第一阻尼器4还包括设置在高强螺栓8端部与法兰盘7之间的螺栓垫片403。放置螺栓垫片403,相邻法兰盘7通过高强螺栓8连接的更加稳固,该高强螺栓8可抵抗由于上部风机荷载和风荷载引发的拉力。
参见图3、图4,第一阻尼器4还包括设置在中间段导管柱401内的至少一根预应力钢绞线404,该预应力钢绞线404上端连接固定在过渡段1底部的法兰盘7上,该预应力钢绞线404下端连接固定在导管架腿柱2顶部的法兰盘7上。
本发明在中间段导管柱401内设置预应力钢绞线404,可进行摩擦位移错位后摩擦片402和法兰盘7的自动复位。
继续参见图3,本发明优选为在中间段导管柱401内设置五根预应力钢绞线404,其中一根设置在中间段导管柱401内的中心位置,其余四根沿中间段导管柱401中心均匀对称设置在靠近中间段导管柱401内壁一侧。
具体安装时,两块法兰盘7分别和中间段导管柱401顶部和底部焊接,然后铺设摩擦片402,再安装另外两块法兰盘7夹住摩擦片402,放置螺栓垫片403,并通过高强螺栓8固定,然后安装钢绞线,并张拉预应力,最后再将上下两块法兰盘7与过渡段1和导管架腿柱2分别焊接起来,即可完成安装。
当荷载来临时,中间段导管柱401由于法兰盘7上孔洞直径大于高强螺栓8直径,则可以进行水平移动,移动过程中与摩擦片402相互作用进行耗能,从而减小主体结构承受的能量,保护主体结构,每次水平位移后,由于预应力钢绞线404作用,中间段导管柱401会恢复原位,高强螺栓8可抵抗由于上部风机荷载和风荷载引发的拉力。
本发明采用摩擦型的第一阻尼器4不仅可以依靠与摩擦片402摩擦进行耗能,而且这种方法适应来自各个方向的荷载,并非只能用于单方向或双方向,尤其适用于海上多变的荷载情况;且风机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上部风机结构,对第一阻尼器4有一个向上的拉力,该第一阻尼器4采用的高强螺栓8和预应力钢绞线404都可以抵抗向上的拉力,且预应力钢绞线404可以进行摩擦位移错位后的自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1,导管支撑组件包括斜撑杆件9和横撑杆件10,斜撑杆件9交叉焊接在相邻两个导管架腿柱2之间,横撑杆件10水平焊接在相邻两个导管架腿柱2之间,并且横撑杆件10焊接在导管架腿柱2的海平面位置上方。有利于人工操作,易于安装和拆卸。本发明根据导管架腿柱2的高度在相邻两个导管架腿柱2之间焊接上下两组斜撑杆件9,横撑杆件10布置在上组斜撑杆件9的上方,具体布置在接近导管架腿柱2的顶部位置,但位于第一阻尼器4的下方,横撑杆件10设置在导管架腿柱2靠上的位置,并保持在海水面以上,方便进行人工更换,同时也能减轻第二阻尼器5的腐蚀。
参见图5、图6,第二阻尼器5包括耗能段501,耗能段501可拆卸连接在横撑杆件10上。
较佳的,耗能段501两端和横撑杆件10连接处均焊接有法兰盘7,耗能段501和横撑杆件10之间通过高强螺栓8穿过法兰盘7连接固定。
应当理解,耗能段501可以是比横撑杆件10直径小的圆钢管或者其它能够进行屈服耗能的结构。
本发明中,耗能段501和横撑杆件10通过高强螺栓8连接,在小震下或小风压下,耗能段501会先进行屈服耗能,从而保护导管架腿柱2中间的刚性支撑,在荷载作用后,把屈服的耗能段501进行拆卸更换,可继续进行工作。
本发明设置的第二阻尼器5构造简单,可有效应对较小荷载作用下的损伤,将损伤集中在耗能段501,随后进行更换,成本造价低。
参见图7至图10,第三阻尼器6包括导管架腿柱2底部焊接的第一连接构件601和吸力桶3顶部焊接的第二连接构件602,第一连接构件601通过上铰轴承604与一第三连接构件603铰接,第二连接构件602通过下铰轴承605与该第三连接构件603铰接,并且第一连接构件601和第三连接构件603铰接转动方向与第二连接构件602和第三连接构件603铰接转动方向垂直。
本发明中,第一连接构件601和第三连接构件603铰接转动方向与第二连接构件602和第三连接构件603铰接转动方向垂直,荷载来临时,由于不是刚性连接导管架腿柱2可以向多方向转动,当结构受荷载冲击时,导管架腿柱2可进行转动,阻止底部来自吸力桶3的弯矩向上传递,减小导管架腿柱2所受弯矩,减轻导管架腿柱2破坏程度。
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三阻尼器6使纯刚性连接的导管架腿柱2和吸力桶3成为铰接连接,在面对地震荷载、海上风荷载和波浪荷载时阻止了弯矩向上传递,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上部结构震动。
参见图11,第一连接构件601包括焊接在导管架腿柱2底部的连接柱609以及连接柱609底部相对设置的两块第一带孔连接板610。
由于两块第一带孔连接板610是由与连接柱609构造相同的柱体结构制作而成,第一带孔连接板610与连接柱609连接地更契合,同时第一带孔连接板610与连接柱609是共轴的,整个安装完成质量分布也更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构件602包括焊接在吸力桶3顶部相对设置的两块带孔厚钢板。
本发明对带孔厚钢板的具体厚度不做限定,只要保证带孔厚钢板的强度能够承接第三连接构件603即可。
参见图12,第三连接构件603包括一第二带孔连接板611和焊接在其下部的导管柱612。
应当理解,这里的第二带孔连接板611顶部边缘应设置成圆弧状,方便第二带孔连接板611铰接后的转动。
继续参见图7至图10,第三连接构件603的第二带孔连接板611设置在第一连接构件601的两块第一带孔连接板610中间,第一连接构件601和第三连接构件603通过上铰轴承604铰接,第三连接构件603的导管柱612设置在第二连接构件602的两块带孔厚钢板中间,第二连接构件602和第三连接构件603通过下铰轴承605铰接。
应当理解,第一连接构件601的两块第一带孔连接板610间隔一定距离焊接在连接柱609底部,本发明对间隔的具体尺寸不做限定,保证间隔的距离能够竖直插入第三连接构件603的第二带孔连接板611即可。
应当理解,第二连接构件602的两块厚钢板间隔一定距离焊接在吸力桶3顶部中心位置,本发明对间隔的具体尺寸不做限定,保证间隔的距离能够水平插入第三连接构件603的导管柱612即可。
参见图8至图10,第一连接构件601与第三连接构件603铰接内设有上铰摩擦层606,第二连接构件602和第三连接构件603铰接内设有下铰摩擦层607,上铰轴承604与第一连接构件601焊接固定,下铰轴承605与第二连接构件602焊接固定。
较佳的,上铰摩擦层606和下铰摩擦层607均为铰接内沿上铰轴承604和下铰轴承605外周设置的圆管状摩擦层。
较佳的,上铰轴承604的两端与第一连接构件601的两块第一带孔连接板610的背对面焊接固定,下铰轴承605的两端与第二连接构件602的两块带孔厚钢板的背对面焊接固定。
本发明中,将上铰轴承604的两端与第一连接构件601的两块第一带孔连接板610的背对面焊接,防止上铰轴承604和第一连接构件601间发生相对转动,使得上铰轴承604和第一连接构件601一起转动,转动时摩擦铰内的上铰摩擦层606,通过摩擦消耗能量,保护主体结构。
同理,将下铰轴承605的两端与第二连接构件602的两块带孔厚钢板的背对面焊接,防止下铰轴承605和第二连接构件602间发生相对转动,使得下铰轴承605和第二连接构件602一起转动,转动时摩擦铰内的下铰摩擦层607,通过摩擦消耗能量,保护主体结构。
参见图8,第二连接构件602还包括加劲板608,加劲板608焊接在两块带孔厚钢板的背对面,并沿带孔厚钢板孔洞的两侧焊接,焊接加劲板608能够增强带孔厚钢板的整体强度。
应当理解,这种带有第三阻尼器6的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虽然是铰接连接,但在施工工艺上仍是在工厂预先安装完整,然后整体沉贯入海底,为防止沉入过程中导管架腿柱2和吸力桶3的位置因为铰接导致下沉不平稳,安装不到位,可使用夹具固定各个铰,待下沉到位再拆下夹具。
较佳的,风力发电塔基础整体结构为钢结构,且大部分沉入海水下,应在工厂安装完整后进行防腐蚀处理。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全方位消能减震的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该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通过在不同位置设置三种不同阻尼器进行全方位耗能,使得主体结构承受更少的冲击荷载,在波浪、海流、风、地震、撞击等荷载作用,有效减小海上风力发电塔主体结构的损伤,延长海上风力发电塔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础本体,包括过渡段、导管架腿柱和吸力桶,所述过渡段连接在所述导管架腿柱顶部,相邻两个所述导管架腿柱之间连接有导管支撑组件,所述吸力桶对应设置在所述导管架腿柱底部;
第一阻尼器,连接在所述过渡段底部与导管架腿柱顶部之间,用于在所述过渡段与导管架腿柱之间进行耗能;所述第一阻尼器包括中间段导管柱,所述中间段导管柱顶部和底部以及所述过渡段底部和导管架腿柱顶部均焊接有法兰盘,所述过渡段与中间段导管柱之间以及中间段导管柱与导管架腿柱之间均通过高强螺栓穿过法兰盘孔洞连接固定,且所述法兰盘孔洞直径大于高强螺栓直径;所述第一阻尼器还包括设置在相邻法兰盘之间的摩擦片,以及设置在高强螺栓端部与法兰盘之间的螺栓垫片;
第二阻尼器,连接在所述导管支撑组件上;所述导管支撑组件包括斜撑杆件和横撑杆件;所述第二阻尼器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横撑杆件上;
第三阻尼器,铰接在所述导管架腿柱底部和吸力桶顶部之间,使得导管架腿柱能够向多方向转动,用于在导管架腿柱与吸力桶之间进行耗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阻尼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段导管柱内的至少一根预应力钢绞线,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上端连接固定在所述过渡段底部的法兰盘上,下端连接固定在所述导管架腿柱顶部的法兰盘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撑杆件交叉焊接在相邻两个导管架腿柱之间,所述横撑杆件水平焊接在相邻两个导管架腿柱之间,并且位于所述导管架腿柱所在的海平面位置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阻尼器包括耗能段,所述耗能段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横撑杆件上,所述耗能段两端和所述横撑杆件连接处均焊接有法兰盘,通过高强螺栓穿过法兰盘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阻尼器包括导管架腿柱底部焊接的第一连接构件和吸力桶顶部焊接的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通过上铰轴承与一第三连接构件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构件通过下铰轴承与第三连接构件铰接,并且两铰接转动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包括焊接在所述导管架腿柱底部的连接柱以及连接柱底部相对设置的两块第一带孔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包括焊接在吸力桶顶部相对设置的两块带孔厚钢板,所述第三连接构件包括一第二带孔连接板和焊接在其下部的导管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连接构件的第二带孔连接板设置在第一连接构件的两块第一带孔连接板之间,两者通过上铰轴承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构件的导管柱设置在第二连接构件的两块带孔厚钢板之间,两者通过下铰轴承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三连接构件铰接内设有上铰摩擦层,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和第三连接构件铰接内设有下铰摩擦层,所述上铰轴承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两块第一带孔连接板焊接固定,所述下铰轴承的两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两块带孔厚钢板焊接固定。
CN202211298866.6A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 Active CN1153705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8866.6A CN115370544B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8866.6A CN115370544B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0544A CN115370544A (zh) 2022-11-22
CN115370544B true CN115370544B (zh) 2023-01-31

Family

ID=84072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98866.6A Active CN115370544B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705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05995B (zh) * 2023-09-13 2024-04-16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装配式韧性防御导管架海上风机的制作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12107A (en) * 2007-09-07 2009-03-16 Yu-Guang Lai The hinge joint device for bearing
CN109138179A (zh) * 2018-10-17 2019-01-04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装配式摩擦耗能自复位隔板贯通节点
CN111021392A (zh) * 2019-11-12 2020-04-17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型多筒导管架海上风机基础
CN113106999A (zh) * 2021-03-21 2021-07-13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附加粘滞阻尼器的海上风电导管架结构
CN113863357A (zh) * 2021-09-14 2021-12-31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一种重心偏向单柱的三筒型导管架基础及施工方法
CN115076041A (zh) * 2022-07-25 2022-09-2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系统及用于该系统的支撑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206400D0 (en) * 2012-04-11 2012-05-23 Offshore Group Newcastle Ltd Offshore structure installation
WO2018129471A1 (en) * 2017-01-06 2018-07-12 Nelson Charles W Modular offshore wind turbine foundation and modular substructure with suction caisson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12107A (en) * 2007-09-07 2009-03-16 Yu-Guang Lai The hinge joint device for bearing
CN109138179A (zh) * 2018-10-17 2019-01-04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装配式摩擦耗能自复位隔板贯通节点
CN111021392A (zh) * 2019-11-12 2020-04-17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型多筒导管架海上风机基础
CN113106999A (zh) * 2021-03-21 2021-07-13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附加粘滞阻尼器的海上风电导管架结构
CN113863357A (zh) * 2021-09-14 2021-12-31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一种重心偏向单柱的三筒型导管架基础及施工方法
CN115076041A (zh) * 2022-07-25 2022-09-2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系统及用于该系统的支撑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0544A (zh)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70544B (zh) 一种海上风力发电塔基础
CN214851044U (zh) 一种带有消浪机构的桩柱式潮间带光伏装置
CN113653601B (zh) 一种半潜式漂浮式风机装置及系统
WO2023093148A1 (zh) 三立柱半潜式海上浮动平台
CN113619746B (zh) 四立柱半潜式海上浮动平台
EP3904674B1 (en) Floating platform for high-power wind turbines
CN211368353U (zh) 钢栈桥钢管桩混凝土桥台
CN210368909U (zh) 装配式铝管-约束混凝土-钢管组合导管架海洋平台
CN111691389A (zh) 一种新型组合导管架海洋平台
CN210507175U (zh) 一种桥梁加固使用的支架模板装置
CN113622398A (zh) 一种用于海上风电单桩基础施工的装配式平台
CN219098596U (zh) 一种码头塔吊加固结构
CN117005995B (zh) 一种装配式韧性防御导管架海上风机的制作方法
CN114348193B (zh) 自发电深海可移动海洋平台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6641367U (zh) 一种输电塔运维平台
CN219447278U (zh) 漂浮式基础
CN219930915U (zh) 整体式海上光伏支撑平台结构体系
CN114348194B (zh) 悬浮式frp混凝土组合牵索塔式减震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N215890322U (zh) 风机平台
CN116201696B (zh) 一种张拉整体式海上风力发电支撑结构
NL2033457B1 (en) Small-waterplane-area truss-type single pile foundation for offshore wind power
CN219690525U (zh)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钢管支撑的中间支座
CN220151471U (zh) 一种适用于导管架风机基础的钢管混凝土塔筒连接结构
CN220318395U (zh) 一种钢结构桥梁加固装置
CN220505243U (zh) 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的承载基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