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64553B - 过滤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过滤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64553B
CN115364553B CN202210919079.2A CN202210919079A CN115364553B CN 115364553 B CN115364553 B CN 115364553B CN 202210919079 A CN202210919079 A CN 202210919079A CN 115364553 B CN115364553 B CN 1153645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element
liquid
communicated
pipeline
conveying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190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64553A (zh
Inventor
孙铁浩
孙坤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olijia Precious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olijia Precious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olijia Precious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olijia Precious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190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645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64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64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64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645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5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 B01D29/52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in parallel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62Regenerating the filter material in the filter
    • B01D29/66Regenerating the filter material in the filter by flushing, e.g. counter-current air-bu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62Regenerating the filter material in the filter
    • B01D29/66Regenerating the filter material in the filter by flushing, e.g. counter-current air-bumps
    • B01D29/68Regenerating the filter material in the filter by flushing, e.g. counter-current air-bumps with backwash arms, shoes or nozz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过滤收集装置,包括:主容器,包括第一盖体、第一桶体及第一出渣部,第一桶体形成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一容纳空间,第一盖体盖设于第一桶体的开口处,第一桶体开设有与第一收容空间连通的液体入口,第一出渣部形成有第一出渣通道,并于其两端开设有与第一出渣通道连通的第一宽口和第一窄口,第一宽口对接于第一桶体远离第一盖体的一端,第一出渣通道的直径由第一宽口向第一窄口的方向呈递减设置;第一输送管路,第一输送管路与液体入口连通;及滤芯组件,滤芯组件设于第一容纳空间内,并位于第一桶体远离第一出渣部的一端,滤芯组件的一端连通外部。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更好地收集悬浮物。

Description

过滤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资源回收综合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滤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有价悬浮物,即有经济回收价值的悬浮物,主要指存在于工业废水中的短时间难以聚沉的固体物质,例如,电镀厂、电子厂排放的废水,其一般为有价值金属(有色金属或贵金属)的氧化物、水解物、或混合物,它们在废水中不溶解,颗粒非常细、且互相短时间内难以发生聚集沉淀,此类悬浮物一般占废水的质量比例在1ppm~100000ppm。
此类悬浮物本身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目前,电镀厂、电子厂一般将含有有价悬浮物的废水集中送往污水厂处理,进入污水厂的污水池后,有价悬浮物得到了极大地稀释,回收难度大;且电镀厂、电子厂也要为废水处理支付大笔的费用,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收集装置,旨在更好地回收废水中的有价悬浮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过滤收集装置,包括:
主容器,包括第一盖体、第一桶体及第一出渣部,所述第一桶体形成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一桶体的开口处,所述第一桶体开设有与第一收容空间连通的液体入口,所述第一出渣部形成有第一出渣通道,并于其两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渣通道连通的第一宽口和第一窄口,所述第一宽口对接于所述第一桶体远离所述第一盖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渣通道的直径由所述第一宽口向所述第一窄口的方向呈递减设置;
第一输送管路,所述第一输送管路与所述液体入口连通,以将液体输送至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及
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并位于所述第一桶体远离所述第一出渣部的一端,所述滤芯组件的一端连通外部,以将过滤后得到的清液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滤芯组件包括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二滤芯均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的一端均安装于所述第一盖体;
所述过滤收集装置还包括第四输送管路和第五输送管路,所述第一盖体开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四输送管路通过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一滤芯的内表面连通;所述第一盖体开设有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五输送管路通过所述第二贯穿孔与所述第二滤芯的内表面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收集装置还包括反洗液容器,以及分别与所述反洗液容器连通的进液管路、出液管路,
所述滤芯组件具有正洗状态、第一反洗状态和第二反洗状态:
正洗状态时,所述第四输送管路和所述第五输送管路均与所述进液管路连通;
第一反洗状态时,所述出液管路与所述第四输送管路连通,所述进液管路与所述第五输送管路连通;
第二反洗状态时,所述出液管路与所述第五输送管路连通,所述进液管路与所述第四输送管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反洗液容器包括第二桶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二桶体内部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二桶体的开口处,所述第二盖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连通的进液孔和抽液孔,所述进液管路与所述进液孔连通,所述出液管路与所述抽液孔连通,所述出液管路连接有第一动力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体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连通的排液口。
进一步地,过滤收集装置还包括副容器,以及分别与所述副容器连通的第二输送管路、第三输送管路,所述第二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一窄口连通,所述第三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副容器包括第三盖体、第三桶体及第二出渣部,所述第三桶体形成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三容纳空间,所述第三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三桶体的上部开口处,所述第二出渣部位于所述第三桶体的底部开口处,形成有第二出渣通道,并于其两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出渣通道连通的第二宽口和第二窄口,所述第二宽口对接于所述第三桶体远离所述第三盖体的一端的开口,所述第二出渣通道的直径由所述第二宽口向所述第二窄口的方向呈递减设置,所述第三盖体开有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二输送管路远离所述第一窄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盖体还开有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三输送管路远离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处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均包括滤芯本体和支撑骨架,所述滤芯本体为中空圆柱体,包覆于所述支撑骨架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滤芯与第二滤芯均为多个,且两者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过滤收集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所述滤芯组件进入正洗状态,即控制导通所述第一输送管路与液体入口,液体经所述第一滤芯过滤后得到的清液由所述滤芯组件的一端排出;
判断所述正洗状态的处理时间是否到达第一预设时间;
若是,则控制所述滤芯组件处于第一反洗状态,即控制所述反洗液容器抽出清液,并将其通过所述出液管路输送至所述第四输送管路,清液经过所述第一滤芯后经由所述第二滤芯传输至所述第五输送管路,并控制导通所述第五输送管与所述进液管路;
判断所述第一反洗状态的处理时间是否到达第二预设时间;
若是,则控制所述滤芯组件处于第二反洗状态,即控制抽出所述反洗液容器中的清液,并由所述出液管路输送至所述第五输送管路,再通过所述第二滤芯后经由所述第一滤芯、所述第四输送管路输送至所述进液管路。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第一输送管路与液体入口连通,由第一输送管路输送的液体经由该液体入口进入第一桶体内部的第一容纳空间中,经由滤芯组件的过滤成为清液,液体中的悬浮物截留在滤芯组件外表面。而第一桶体上部具有开口,第一盖体盖设于第一桶体开口处,且内部具有第一容纳空间,滤芯组件设于第一容纳空间内,并位于第一桶体远离第一出渣部的一端,滤芯组件远离第一盖体的一端收容于第一容纳空间。滤芯组件位于第一容纳空间上方,倒挂于主容器中,将液体不断注入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内的液体的量会逐渐增加,液体最终会灌满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被灌满水后,液体在进水压力作用下经过滤芯组件外表面进入滤芯组件内表面完成过滤,过滤下来的悬浮物聚集于滤芯组件外表面及滤芯组件外表面的第一容纳空间的周边液体中,由于滤芯组件的一端连通外部,过滤后得到的清液从滤芯组件连通外部的一端流出,截留在第一容纳空间的悬浮物也在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断地沉积于第一出渣部。由于液体入口位于第一出渣部上方且清液出口位于远离出渣部的方向,减少了后进入的液体及所过滤清液流出时对已经沉积于第一出渣部的悬浮物的扰动,使得悬浮物能够更好地沉积,避免重复过滤。而第一出渣通道的直径由第一宽口向第一窄口的方向呈递减设置,更有利于对沉积后的悬浮物的收集和排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过滤收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过滤收集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过滤收集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过滤收集装置再一实施例中的滤芯组件处于正洗状态的流程图;
图5为图4所示过滤收集装置的滤芯组件处于第二反洗状态流程图;
图6为图4所示过滤收集装置的滤芯组件处于第一反洗状态的流程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10 第一盖体 130 第一桶体
150 第一出渣部 1501 第一宽口
1503 第一窄口 1505 第一导渣管
170 液体入口 180 第一基脚
210 第一滤芯 230 第二滤芯
300 反洗液容器 3305 排液口
500 副容器 700 第一动力件
800 第二动力件 901 第一电动三通阀
902 第二电动三通阀 903 第三电动三通阀
904 第四电动三通阀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悬浮物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而有价悬浮物,是指有经济回收价值的悬浮物,对于工业废水来说,主要指存在于工业废水中的固体物质,一般为有价值金属(有色金属或贵金属)的氧化物、水解物、或混合物,它们在废水中不溶解,颗粒非常细、且互相短时间内难以发生聚集沉淀,悬浮物占废水的质量比例在1ppm~100000ppm,且此类悬浮物本身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一般存在于电镀厂、电子厂某些工序的废水里面,且废水具有的日常排水量大,废水流动性快的特点。传统的工业废水大多是输送至污水厂中进行集中处理,然而将工业废水集中到污水厂中后,水中的有价悬浮物会被稀释,之后更难回收。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滤收集装置,能够对液体中的悬浮物进行过滤收集,从而达到净化液体的效果。若悬浮物为有价悬浮物,则对液体中的有价悬浮物进行过滤以及收集,不但能够对液体进行净化还能够收集有价悬浮物,便于有价悬浮物的进一步回收处理,有利于最大程度发挥液体中有价悬浮物的经济价值。
请参见图1和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滤收集装置,包括:
主容器,包括第一盖体110、第一桶体130及第一出渣部150,所述第一桶体130形成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盖体110盖设于所述第一桶体130的开口处,所述第一桶体130开设有与第一收容空间连通的液体入口170,所述第一出渣部150形成有第一出渣通道,并于其两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渣通道连通的第一宽口1501和第一窄口1503,所述第一宽口1501对接于所述第一桶体130远离所述第一盖体110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渣通道的直径由所述第一宽口1501向所述第一窄口1503的方向呈递减设置;
第一输送管路,所述第一输送管路与所述液体入口170连通,以将液体输送至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及
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并位于所述第一桶体130远离所述第一出渣部150的一端,所述滤芯组件的一端连通外部,以将过滤后得到的清液排出。
本实施例中的液体具体是指:经电镀厂、电子厂或其他工厂中排出的含有悬浮物的液体,例如废水等。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含有悬浮物的其他液体。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管路与所述液体入口170连通,由第一输送管路输送的来自外部液体经由该液体入口170进入第一桶体130内部的第一容纳空间中,经由滤芯组件的过滤成为清液,并将液体中的悬浮物截留于滤芯组件外表面。
而第一桶体130上部具有开口,第一盖体110盖设于第一桶体130开口处,且内部具有第一容纳空间,滤芯组件设于第一容纳空间内,并位于第一桶体远离第一出渣部的一端,具体地,滤芯组件的一端可以均安装于第一盖体110,也可以安装于第一桶体130靠近第一盖体110处,滤芯组件远离第一盖体110的一端收容于第一容纳空间。滤芯组件位于第一容纳空间上方,倒挂于主容器中。
将液体不断注入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内的液体的量会逐渐增加,液体最终会灌满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被灌满水后,液体在进水压力作用下经过滤芯组件外表面进入滤芯组件内表面完成过滤,过滤下来的悬浮物聚集于滤芯组件外表面及滤芯组件外表面的第一容纳空间的周侧液体中,由于滤芯组件的一端连通外部,过滤后得到的清液从滤芯组件连通外部的一端流出,截留在第一容纳空间的悬浮物也在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断地沉积于第一出渣部。由于液体入口位于第一出渣部上方且清液出口位于远离出渣部的方向,减少了后进入的液体及所过滤清液流出时对已经沉积于第一出渣部的悬浮物的扰动,使得悬浮物能够更好地沉积,避免重复过滤。而第一出渣通道的直径由第一宽口向第一窄口的方向呈递减设置,更有利于对沉积后的悬浮物的收集和排出。
进一步地,参见图1所示,所述第一出渣部150包括第一导渣管1505,所述第一导渣管1505与所述第一窄口1503连通。第一导渣管1505用于将过滤后的悬浮物导出。
进一步地,参见图1所示,所述主容器还包括第一基脚180,所述第一基脚180固定于所述第一出渣部150,由于在主容器的下方设置了第一窄口1503以及第一导渣管1505,因此设置了第一基脚180对主容器进行之后进行支撑,使得主容器更稳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3所示,所述滤芯组件包括第一滤芯210和第二滤芯230,所述第一滤芯210和所述第二滤芯230均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
具体地,第一滤芯210和第二滤芯230的一端可以均安装于第一盖体110,也可以安装于第一桶体130靠近第一盖体110处,第一滤芯210和第二滤芯230远离第一盖体110的一端收容于第一容纳空间。第一滤芯210和第二滤芯230位于第一容纳空间上方,倒挂于主容器中。
所述过滤收集装置还包括第四输送管路和第五输送管路,所述第一盖体110开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四输送管路通过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一滤芯210的内表面连通;所述第一盖体开设有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五输送管路通过所述第二贯穿孔与所述第二滤芯230的内表面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第一滤芯210和第二滤芯230,并为第一滤芯210和第二滤芯230分别连通不同的输送管道,能够方便地对滤芯组件的状态进行控制。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4、图5、图6所示,所述过滤收集装置还包括反洗液容器,以及分别与所述反洗液容器连通的进液管路、出液管路,所述滤芯组件具有正洗状态、第一反洗状态和第二反洗状态:
具体地,正洗状态时,所述第四输送管路和所述第五输送管路均与所述进液管路连通;第一反洗状态时,所述出液管路与所述第四输送管路连通,所述进液管路与所述第五输送管路连通;第二反洗状态时,所述出液管路与所述第五输送管路连通,所述进液管路与所述第四输送管路连通。
该实施例中,设置了反洗液容器,通过切换管路的连接方式,进而实现滤芯组件不同状态的切换,滤芯组件具有正洗状态和反洗状态,而反洗状态又分为第一反洗状态和第二反洗状态。
具体地,正洗状态时,第四输送管路与进液管路连通,第五输送管路与进液管路连通,即,经第一滤芯210第二滤芯230过滤后得到的清液均被输送至反洗液容器300中,清液可用于在反洗状态时清洗滤芯组件。第一反洗状态时,第四输送管路与出液管路连通,第五输送管路与进液管路连通,即,反洗液容器中的清液由出液管路进入第四输送管路,进而进入第一滤芯210的内表面,并由第一滤芯210的外表面流出,以对第一滤芯210进行清洗。而由第一滤芯210外表面流出的液体经第二滤芯230的过滤后得到的清液经由第五输送管路、进液管路进入反洗液容器300储存,反洗液容器300中储存的清液可用于在反洗状态时清洗滤芯组件。第二反洗状态时,第五输送管路与出液管路连通,第四输送管路与进液管路连通,即,反洗液容器300中的清液由出液管路进入第五输送管路,进而进入第二滤芯230的内表面,并由第二滤芯230的外表面流出,以对第二滤芯230进行清洗。而由第二滤芯230外表面流出的液体经第一滤芯210的过滤后得到的清液经由第四输送管路、进液管路进入反洗液容器300储存。
接下来结合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对正洗状态和反洗状态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正洗状态是指,使液体从滤芯组件的外表面进入,经过过滤后的液体从滤芯组件的内表面渗出,而将悬浮物截留在滤芯组件外表面,其主要目的在于过滤液体,分离液体中的悬浮物。具体地,当滤芯组件处于正洗状态时,液体由液体入口170进入第一容纳空间,经由第一滤芯210和第二滤芯230的过滤,得到清液。其中,对于第一滤芯210,液体由第一滤芯210的外表面流入,并由第一滤芯210的内表面流出,经由第一滤芯210内表面流出的经过滤后得到的清液通过第四输送管路输送至主容器外部;对于第二滤芯230,液体由第二滤芯230的外表面流入,并由第二滤芯230的内表面流出,经由第二滤芯230内表面流出的经过滤后得到的清液通过第五输送管路输送至主容器外部。反洗状态是指,使清液从滤芯组件的内表面进入,从滤芯组件的外表面流出,将聚集于滤芯组件上的悬浮物冲洗下来的流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对滤芯进行清洗,延长滤芯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反洗状态包括第一反洗状态和第二反洗状态。第一反洗状态是指,利用清液对第一滤芯210进行清洗,而第二滤芯230又对清洗过第一滤芯210的清液进行过滤。具体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清液经由第四输送管路从第一滤芯210内表面进入,并由第一滤芯210外表面流出,以对第一滤芯210进行清洗。第一滤芯210外表面流出的清液从第二滤芯230外表面进入,从第二滤芯230内表面流出,经过滤后成为清液并由第五输送管路输送出主容器。第二反洗状态是指:利用清液对第二滤芯230进行清洗,而第一滤芯210又对清洗过第二滤芯230的清液进行过滤。具体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清液经由第五输送管路从第二滤芯230内表面进入,并由第二滤芯230外表面流出,以对第二滤芯230进行清洗。第二滤芯230外表面流出的清液从第一滤芯210外表面进入,从第一滤芯210内表面流出,经过滤后成为清液并由第四输送管路输送出主容器。容易理解地,由于第一反洗状态、第二反洗状态以及正洗状态时,滤芯组件的状态是不同的,而滤芯组件同一时刻只能具有一个状态,第一反洗状态、第二反洗状态、正洗状态不能同时进行。
传统的反洗中,清洗滤芯之后的液体会直接被排放出去,在此过程中,清洗滤芯之后的液体通常会和反冲洗下来的悬浮物一起被排放出去,不利于悬浮物的回收利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第一滤芯210和第二滤芯230,并为第一滤芯210和第二滤芯230分别连通不同的输送管道,使得对滤芯组件的调节更加灵活,增强了过滤效果。并且,当处于正洗状态一段时间后,滤芯组件会被悬浮物堵塞,此时过滤效率下降,过滤压力增高,出液流量开始减小。使滤芯组件处于第一反洗状态,对第一滤芯210进行清洗,清洗过程中,与第一滤芯210分离的悬浮物会向第一出渣部150沉积,为了避免清洗下来的悬浮物以及在正洗状态时沉积的悬浮物被冲出等不利于收集的情况发生,于是使清洗后的清液经第二滤芯230的过滤后被排出,这样清洗下来的悬浮物就被留存于主容器中。第一反洗状态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可切换至第二反洗状态,对第二滤芯230进行清洗。这样,通过切换正洗状态、第一反洗状态和第二反洗状态,可有效地对第一滤芯210、第二滤芯230进行清洗,避免滤芯组件发生堵塞降低过滤效率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滤芯的使用寿命和过滤效率。还能够将滤芯组件上堵塞的悬浮物冲洗下来,进一步地进行收集,且滤芯组件表面附着的小颗粒悬浮物在受到后续进入的液体的压力时,会聚集成大颗粒悬浮物,反洗状态时可将该大颗粒悬浮物冲洗下来,更有利于对液体中悬浮物的回收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芯210与第二滤芯230的结构和功能可以相同。由于需要定时对滤芯组件的状态进行切换,为更好地过滤,保持第一滤芯210与第二滤芯230的过滤效果,因此,将第一滤芯210与第二滤芯230设置为相同结构和功能。其中,第一滤芯210中可具有多个,第二滤芯230可具有多个。而第一滤芯210和第二滤芯230的数量可以相同,参见附图2和图3,当第一滤芯210为一个时,第二滤芯230为一个,当第一滤芯210为两个时,第二滤芯230为两个,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自由选择第一滤芯210和第二滤芯230的数量。由于过滤收集装置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切换正洗状态和反洗状态,当第一滤芯210和第二滤芯230的数量相同时,正洗状态和反洗状态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滤芯210和第二滤芯230的数量也可以不相同,同样能够实现上述正洗状态以及反洗状态的切换,本发明技术方案对此不做限制。主容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根据实际需求对主容器的数量以及第一滤芯210、第二滤芯230的数量进行设置,本发明技术方案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地,第一滤芯210包括滤芯本体和支撑骨架,所述滤芯本体为中空圆柱体,包覆于所述支撑骨架外表面。所述滤芯为中空圆柱体结构,其侧截面为圆环形,具体地,可依据液体中悬浮物的特性、大小等选择不同材质、尺寸以及精度的滤芯,例如,在一种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选择滤芯本体长度在是0.1寸~3000寸之间(约为3.333cm~9999cm),圆柱内环直径为0.1cm~4000cm,圆柱外环直径为0.2cm~20000.0cm的。支撑骨架可选用pp材质,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是一种半结晶的热塑性塑料,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机械性质强韧,抗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腐蚀。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其他尺寸的滤芯本体以及其他材质的支撑骨架,以便更好地适应生产需要。
参见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反洗液容器300包括第二桶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二桶体内部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二容纳空间,以储存经滤芯组件过滤后得到的清液,所述第二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二桶体的开口处,所述第二盖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连通的进液孔以及排液口3305,所述第二桶体上开设有抽液孔,所述进液管路与所述进液孔连通,所述出液管路与所述抽液孔连通,所述出液管路与第一动力件连接。
其中,进液孔用于使过滤后得到的清液进入第二容纳空间,可设置于第二盖体上,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进液孔也可设置于第二桶体任一位置但不高于排液口3305的位置。设置了第一动力件700,以将反洗液容器300中的清液抽出对滤芯组件反洗。第一动力件700工作时,能够将第二容纳空间内的清液通过抽液孔抽出至出液管路。具体地,出液管路与所述抽液孔连通。反洗状态时,通过抽液孔从容纳空间的底部抽取清液体并向滤芯组件输送清液以对滤芯组件进行清洗。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抽液孔可开设于第二桶体的底部,并与第二容纳空间连通,所述出液管路可通过所述抽液孔将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的清液抽出至出液管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抽液孔也可以开设于所述第二桶体的其他位置,所述抽液孔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连通,而所述出液管路通过所述抽液孔深入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底部位置,这样出液管路即可从第二容纳空间底部不断地抽出清液。所述第二盖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连通的排液口3305。排液口位于第二桶体顶部或第二盖体处,以确保第二容纳空间能够存满清液为第一反洗状态和第二反洗状态提供清液。当过滤后的清液注入所述反洗液容器300时,若所述反洗液容器300未被灌满,则在清液注入所述反洗液容器300时,排液口3305能够向外排气;若所述反洗液容器300已经被灌满,则在清液注入所述反洗液容器300时,反洗液容器300内多余的清液会通过位于反洗液容器300上端的排液口3305排出。排液口3305配合进液孔、抽液孔,使得清液能够更好地被抽出和进入,不会影响正洗状态、第一反洗状态以及第二反洗状态的持续进行以及切换。
该实施方式中,反洗液容器300既能够用于储存过滤后的清液,还能够在反洗状态时,提供清液对滤芯组件进行清洗,且在清洗的过程中反洗后的清液会自动流回反洗液容器,从而实现清液的循环使用,换句话说无论反洗时间设置为多久,反洗液容器中均有恒定的储水量供反洗状态使用,本实施例中,反洗状态时,不需要引入外部水源,节约用水,更加环保。反洗液容器300可选用玻璃纤维树脂罐,玻璃纤维树脂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压性。
进一步地,参见图4、图5、图6,所述第一动力件700还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连接,为输送液体提供动力。具体地,可在所述出液管路安装有第一电动三通阀901,其中,电动三通阀为“T”型结构,接受电讯号后能自动改变三通方向。第一电动三通阀901分别与所述出液管路、所述第一输送管路、所述第一动力件700连接。通过切换所述第一电动三通阀901,进而实现第一动力件700与不同管路的连接,例如,在正洗状态时,需要实现第一动力件700与第一输送管路的连接,以实现将液体输送至第一容纳空间;或在反洗状态时,需要实现第一动力件700与抽液管路的连接,将清液从反洗液容器中抽出,为滤芯组件的清洗提供清液。其中,所述第一动力件700可以是泵。
参见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该过滤收集装置还包括副容器500,以及分别与所述副容器500连通的第二输送管路、第三输送管路,所述第二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一窄口1503连通,所述第三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管路可以与第一导渣管1505连接。
该实施例中,副容器500用于对主容器进行扩容,承接主容器内的沉积的悬浮物,副容器500的体积一般是主容器的数倍,可选用玻璃纤维树脂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压性。实际应用中,由于场地、高度及成本考虑,主容器的储存空间可能会受到限制,而副容器500的设计使得该滤收集装置能够存储更多的沉积悬浮物。
具体地,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副容器500包括第三盖体、第三桶体及第二出渣部,所述第三桶体形成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三容纳空间,所述第三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三桶体的上部开口处,所述第二出渣部形成有第二出渣通道,并于其两端开设有与所述出第二出渣通道连通的第二宽口和第二窄口,所述第二宽口对接于所述第三桶体远离所述第三盖体的一端的开口,所述第二出渣通道的直径由所述第二宽口向所述第二窄口的方向呈递减设置;所述第三盖体设有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二输送管路远离所述第一窄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
该实施例中,副容器500第二出渣通道的直径由所述第二宽口向所述第二窄口的方向呈递减设置,有利于对副容器500中的悬浮物进行回收。而主容器的第一出渣部150沉积的悬浮物经由第二输送管路输送至副容器500中,从而对主容器进行扩容,承接主容器内的沉积的悬浮物。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盖体还开有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三输送管路远离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处连通。
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动力件800,所述第二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二动力件800连接。第二输送管路一端与第一出渣部150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接口连通。将第一出渣部150的富含沉积悬浮物的液体(即固体悬浮物和液体的混合物)通过第一接口输送至所述第三容纳空间中。在第二输送管路上设置第二动力件800,为输送该富含沉积悬浮物的液体提供动力,有利于对富含沉积悬浮物的液体的输送。其中,所述第二动力件800可以是泵。
正洗状态时,将液体不断注入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内的液体的量逐渐增加,液体最终会灌满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被灌满液体后,第二动力件开始工作,将主容器中的液体由所述第一出渣部的第一窄口泵入所述副容器中,直至将副容器灌满液体,而副容器上还设置有自动排气阀,当液体被泵入副容器中,副容器中的气体由排气阀被排出,其中,所述第一管路进液体的速度可以与第二输送管路向副容器中泵入液体的速度相等,这样当副容器中灌满液体后,主容器中也灌满液体。由于主容器中灌满液体,副容器500中也灌满液体,且主容器和副容器500相互连通,这样的副容器500与主容器具有相同的压强。当主容器中的富含沉积悬浮物的液体被输送至副容器500中时,并由副容器500的第三盖体所在一端进入第三桶体,由于副容器500中已预先蓄满液体,输送进来的液体中比重相对大的悬浮物会逐渐的沉积于第二出渣部,比重相对小的不含或只含少量悬浮物液体会从第三输送管路反压回主容器中,此动作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下不断重复,从而实现起到不断将主容器中的悬浮物转移至副容器中进行收集暂存的效果。主容器的第一出渣部150沉积的悬浮物经由第二输送管路输送至副容器500中,由于副容器500与主容器具有相同的压强,副容器500中后进入悬浮物占据了副容器500的内部空间,会使得副容器500容纳空间上方的含或只含少量悬浮物液体通过第三输送管路反压回主容器中,而不需要设置动力件,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渣部包括第二导渣管,所述第二导渣管与所述第二窄口连通,通过设置导渣管,方便对悬浮物的转移和收集;进一步地,所述副容器500还包括第二基脚,所述第二基脚固定于所述第二出渣部。第二基脚能够使得副容器500更加稳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入口170与所述第一宽口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滤芯组件与所述第一宽口之间的距离。
由于在滤芯组件下方沉积有悬浮物,入口170与所述第一宽口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滤芯组件与所述第一宽口之间的距离,能够防止入口170进入的将沉积的悬浮物重新冲出,从而影响底部颗粒的沉积以及降低过滤效率和过滤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二电动三通阀902,分别与所述第四输送管路,所述进液管路,第三电动三通阀903连接;第三电动三通阀903,分别与所述第五输送管路,所述进液管路,所述第二电动三通阀902连接;第四电动三通阀904,分别与第三电动三通阀903、第一动力件700、第一输送管路连接;控制件,所述控制件与所述第一电动三通阀901、第二电动三通阀902、第三电动三通阀903、第四电动三通阀904、第一动力件700和第二动力件800电连接。加入了电动三通阀,使得管路更加简洁,美观,且可以通过控制器对电动三通阀进行控制,能够自动地对滤芯组件的状态进行切换,提高了该过滤收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进一步地,还设有压力表,用于监测系统容器内部的压力值。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过滤收集装置的控制方法,过滤收集装置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装置,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所述滤芯组件进入正洗状态,即控制导通所述第一输送管路与液体入口,液体经所述第一滤芯过滤后得到的清液由所述滤芯组件的一端排出;
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输送管路将液体输送至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液体经所述第一滤芯210过滤后得到的清液由所述第四输送管路输送至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中,液体经所述第二滤芯230过滤后得到的清液由所述第五输送管路输送至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中,以对液体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得到的清液输送至第二容纳空间中,供后续第一反洗状态和第二反洗状态使用。
其中,在正洗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输送管路将液体输送至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内的液体的量逐渐增加,液体最终会灌满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被灌满液体后,第二动力件开始工作,将主容器中的液体由所述第一出渣部的第一窄口泵入所述副容器中,直至将副容器灌满液体,而副容器上还设置有自动排气阀,当液体被泵入副容器中,副容器中的气体由排气阀被排出,其中,所述第一管路进液体的速度可以与第二输送管路向副容器中泵入液体的速度相等,这样当副容器中灌满液体后,主容器中也灌满液体。由于主容器中灌满液体,副容器500中也灌满液体,且主容器和副容器500相互连通,这样的副容器500与主容器具有相同的压强。当主容器中的富含悬浮物的液体被输送至副容器500中时,并由副容器500的第三盖体所在一端进入第三桶体,由于副容器500中已预先蓄满液体,输送进来的液体中比重相对大的悬浮物会逐渐的沉积于第二出渣部,比重相对小的不含或只含少量悬浮物液体会从第三输送管路反压回主容器中,此动作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下不断重复,从而实现起到不断将主容器中的悬浮物转移至副容器中进行收集暂存的效果。
判断所述正洗状态的处理时间是否到达第一预设时间;
若是,则控制所述滤芯组件处于第一反洗状态,即控制所述反洗液容器抽出清液,并将其通过所述出液管路输送至所述第四输送管路,清液经过所述第一滤芯后经由所述第二滤芯传输至所述第五输送管路,并控制导通所述第五输送管与所述进液管路;
具体包括:经过第一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滤芯组件处于第一反洗状态,即,控制所述第一动力件700抽出所述反洗液容器300中的清液,清液经出液管路输送至所述第四输送管路,进入所述第一滤芯210内表面,并由所述第一滤芯210外表面流出,之后经由所述第二滤芯230外表面至所述第二滤芯230内表面后,经由所述第五输送管路输送至所述进液管,进入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中;该步骤中,利用第二容纳空间中的清液对第一滤芯210进行清洗,清洗之后的液体经第二滤芯230过滤后得到的清液被输送回第二容纳空间。
判断所述第一反洗状态的处理时间是否到达第二预设时间;
若是,则控制所述滤芯组件处于第二反洗状态,即控制抽出所述反洗液容器中的清液,并由所述出液管路输送至所述第五输送管路,再通过所述第二滤芯后经由所述第一滤芯、所述第四输送管路输送至所述进液管路。
具体包括,经过第二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滤芯组件处于第二反洗状态,即,控制所述第一动力件700抽出所述反洗液容器300中的清液,清液经出液管路输送至所述第五输送管路,进入所述第二滤芯230内表面,并由所述第二滤芯230外表面流出,之后经由所述第一滤芯210外表面至所述第一滤芯210内表面后,经由所述第四输送管路输送至所述进液管,进入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中。该步骤中,利用第二容纳空间中的清液对第二滤芯230进行清洗,清洗之后的液体经第一滤芯210过滤后得到的清液被输送回第二容纳空间,其中,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这样将过滤后的清液存储于第二容纳空间中,在第一反洗状态和第二反洗状态时利用第二容纳空间中的清液对滤芯组件进行清洗。且设置了两组滤芯,当一组滤芯进行清洗时,另一组滤芯会对清洗后的液体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清液继续输送至第二容纳空间中,就这样循环往复,不需要引入外部水源,节水环保。两组滤芯始终保持不堵塞的状态,提高了过滤效率以及滤芯的使用寿命,清洗过程中还有利于对滤芯上大颗粒悬浮物进行收集。将废水中的重金属悬浮物收集后,更加环保,也便于后续废水处理,降低了处理成本,且收集后的有价悬浮物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由于本过滤收集装置的控制方法采用了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过滤收集装置,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过滤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容器,包括第一盖体、第一桶体及第一出渣部,所述第一桶体形成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一桶体的开口处,所述第一桶体开设有与第一收容空间连通的液体入口,所述第一出渣部形成有第一出渣通道,并于其两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渣通道连通的第一宽口和第一窄口,所述第一宽口对接于所述第一桶体远离所述第一盖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渣通道的直径由所述第一宽口向所述第一窄口的方向呈递减设置;
第一输送管路,所述第一输送管路与所述液体入口连通,以将液体输送至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及
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并位于所述第一桶体远离所述第一出渣部的一端,所述滤芯组件的一端连通外部,以将过滤后得到的清液排出;
所述滤芯组件包括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二滤芯均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的一端均安装于所述第一盖体;
所述过滤收集装置还包括第四输送管路和第五输送管路,所述第一盖体开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四输送管路通过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一滤芯的内表面连通;所述第一盖体开设有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五输送管路通过所述第二贯穿孔与所述第二滤芯的内表面连通;
所述过滤收集装置还包括反洗液容器,以及分别与所述反洗液容器连通的进液管路、出液管路,所述滤芯组件具有正洗状态、第一反洗状态和第二反洗状态:
正洗状态时,所述第四输送管路和所述第五输送管路均与所述进液管路连通;
第一反洗状态时,所述出液管路与所述第四输送管路连通,所述进液管路与所述第五输送管路连通;
第二反洗状态时,所述出液管路与所述第五输送管路连通,所述进液管路与所述第四输送管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洗液容器包括第二桶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二桶体内部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二桶体的开口处,所述第二盖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连通的进液孔,所述第二桶体上开设有抽液孔,所述进液管路与所述进液孔连通,所述出液管路与所述抽液孔连通,所述出液管路连接有第一动力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连通的排液口。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过滤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容器,以及分别与所述副容器连通的第二输送管路、第三输送管路,所述第二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一窄口连通,所述第三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容器包括第三盖体、第三桶体及第二出渣部,所述第三桶体形成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三容纳空间,所述第三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三桶体的上部开口处,所述第二出渣部形成有第二出渣通道,并于其两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出渣通道连通的第二宽口和第二窄口,所述第二宽口对接于所述第三桶体远离所述第三盖体的一端的开口,所述第二出渣通道的直径由所述第二宽口向所述第二窄口的方向呈递减设置,所述第三盖体开有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二输送管路远离所述第一窄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盖体还开有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三输送管路远离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处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均包括滤芯本体和支撑骨架,所述滤芯本体为中空圆柱体,包覆于所述支撑骨架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滤芯与第二滤芯均为多个,且两者的数量相同。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收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所述滤芯组件进入正洗状态,即控制导通所述第一输送管路与液体入口,液体经所述第一滤芯过滤后得到的清液由所述滤芯组件的一端排出;
判断所述正洗状态的处理时间是否到达第一预设时间;
若是,则控制所述滤芯组件处于第一反洗状态,即控制所述反洗液容器抽出清液,并将其通过所述出液管路输送至所述第四输送管路,清液经过所述第一滤芯后经由所述第二滤芯传输至所述第五输送管路,并控制导通所述第五输送管与所述进液管路;
判断所述第一反洗状态的处理时间是否到达第二预设时间;
若是,则控制所述滤芯组件处于第二反洗状态,即控制抽出所述反洗液容器中的清液,并由所述出液管路输送至所述第五输送管路,再通过所述第二滤芯后经由所述第一滤芯、所述第四输送管路输送至所述进液管路。
CN202210919079.2A 2022-07-29 2022-07-29 过滤收集装置 Active CN1153645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9079.2A CN115364553B (zh) 2022-07-29 2022-07-29 过滤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9079.2A CN115364553B (zh) 2022-07-29 2022-07-29 过滤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64553A CN115364553A (zh) 2022-11-22
CN115364553B true CN115364553B (zh) 2024-03-22

Family

ID=84063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19079.2A Active CN115364553B (zh) 2022-07-29 2022-07-29 过滤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6455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0834A (ja) * 2004-03-25 2005-10-06 Japan Organo Co Ltd 濾過装置およびその逆洗方法
CN201263916Y (zh) * 2008-09-18 2009-07-01 刘广宁 一种反洗过滤装置
KR20130040213A (ko) * 2013-02-25 2013-04-23 주식회사 파나시아 고밀도 필터 구조의 고효율 캔들 타입 밸러스트수 여과장치
CN206508628U (zh) * 2017-01-13 2017-09-22 云南鼎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在线清洗功能的排干渣过滤装置
CN109395447A (zh) * 2018-12-18 2019-03-01 江苏台合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滤芯反洗的滤桶
CN211051022U (zh) * 2019-09-26 2020-07-21 张家港圣美意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滤芯正反冲洗设备
CN212532896U (zh) * 2020-04-30 2021-02-12 东营市海嘉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脱硫撬内可反向清洗滤芯的聚结分离器
CN216498019U (zh) * 2021-12-29 2022-05-13 普瑞奇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流量滤芯离线反冲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0834A (ja) * 2004-03-25 2005-10-06 Japan Organo Co Ltd 濾過装置およびその逆洗方法
CN201263916Y (zh) * 2008-09-18 2009-07-01 刘广宁 一种反洗过滤装置
KR20130040213A (ko) * 2013-02-25 2013-04-23 주식회사 파나시아 고밀도 필터 구조의 고효율 캔들 타입 밸러스트수 여과장치
CN206508628U (zh) * 2017-01-13 2017-09-22 云南鼎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在线清洗功能的排干渣过滤装置
CN109395447A (zh) * 2018-12-18 2019-03-01 江苏台合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滤芯反洗的滤桶
CN211051022U (zh) * 2019-09-26 2020-07-21 张家港圣美意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滤芯正反冲洗设备
CN212532896U (zh) * 2020-04-30 2021-02-12 东营市海嘉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脱硫撬内可反向清洗滤芯的聚结分离器
CN216498019U (zh) * 2021-12-29 2022-05-13 普瑞奇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流量滤芯离线反冲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64553A (zh)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58174U (zh) 超滤污水处理系统
CN115364553B (zh) 过滤收集装置
CN210915465U (zh) 斜板沉淀器
CN202400917U (zh) 一种洗车循环用水的净化装置
CN207062004U (zh) 一种钴镍铜湿法冶金废水的精密过滤装置
CN215327421U (zh) 一种喷胶污水净化处理回用设备
CN214693376U (zh) 一种含氟水反应槽
CN212669370U (zh) 一种糠醛生产的废水回收处理装置
CN201428162Y (zh) 一种节能减排污水净化循环设备
CN211644837U (zh) 一种钛白粉生产废水处理回收装置
CN209442731U (zh) 一种利用虹吸产水的mbr水处理系统
CN210026703U (zh) 一种清洗墨盒的供排控制系统
CN206705899U (zh) 一体化深度水处理设备
CN208562002U (zh) 一种含煤废水电絮凝处理装置系统
CN205892947U (zh) 一种煤水处理电絮凝系统
CN200988786Y (zh) 旋转流污水预处理器
CN209853922U (zh) 一种铝合金铸造废水处理系统
CN214436790U (zh) 一种智能一体化滤池
CN218810714U (zh) 一种洗车机用循环水处理装置
CN215505689U (zh) 一种用于洗消水再生罐的反冲洗结构
CN205258175U (zh) 超滤污水处理系统
CN202105510U (zh) 污水回收处理器
CN219290836U (zh) 一种防沉淀的废弃润滑油保存装置
CN210287020U (zh) 一种能将洗车废水循环再利用的洗车水供水装置
CN219518402U (zh) 一种mbr膜组件自动离线药洗一体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