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64339A - 夹具单元及具有该夹具单元的透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夹具单元及具有该夹具单元的透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64339A
CN115364339A CN202211005495.8A CN202211005495A CN115364339A CN 115364339 A CN115364339 A CN 115364339A CN 202211005495 A CN202211005495 A CN 202211005495A CN 115364339 A CN115364339 A CN 1153643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unit
artery
clamp
ve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054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64339B (zh
Inventor
大冢浩司
广濑隼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054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643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64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64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64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643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2Holding devices, e.g. on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14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14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 A61M1/16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with membra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2Holding devices, e.g. on the body
    • A61M2025/024Holding devices, e.g. on the body having a clip or clamp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2Force measur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75Acoustical, e.g. ultrasonic, measuring me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稳定地保持管以对管的闭塞进行判定的夹具单元及具备该夹具单元的透析装置。夹具单元60具备单元主体61,和使单元主体61开闭的盖部62,夹具单元具备:夹具部65,其在盖部62关闭时,将配置在单元主体61与盖部62之间的供液体流通的管夹紧;和负荷检测部66,其在配置管的管配置部611、621处与夹具部65并排配置,检测由来自管的压力带来的负荷。

Description

夹具单元及具有该夹具单元的透析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6月5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8/021588、国家申请号为201880034291.2、发明名称为“夹具单元及具有该夹具单元的透析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管进行保持的夹具单元及具有该夹具单元的透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透析装置,其具备供液体流通的管、对由来自管的压力带来的负荷进行检测的负荷检测部、以及基于通过负荷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值来判定管的闭塞的闭塞判定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830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透析装置中,在进行长时间透析治疗的情况下,为了高精度进行管闭塞的判定,需要稳定地对管进行保持。因此,为了对管的闭塞进行判定,希望能够稳定地保持管。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保持管以对管的闭塞进行判定的夹具单元及具有该夹具单元的透析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夹具单元,其具备单元主体,和使所述单元主体开闭的盖部,所述夹具单元具备:夹具部,其在所述盖部关闭时,将配置在所述单元主体与所述盖部之间的供液体流通的管夹紧;和负荷检测部,其在配置所述管的管配置部处与所述夹具部并排配置、检测由来自所述管的压力带来的负荷。
另外,优选的是,还具备气泡探测部,所述气泡探测部在所述管配置部处与所述负荷检测部并排配置、对在所述管的内部流通的液体中包含的气泡进行探测。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负荷检测部具有配置在所述单元主体的力传感器,在所述盖部关闭时,所述盖部将所述管向所述力传感器按压,由此所述力传感器对由来自所述管的压力带来的负荷进行检测,所述夹具部具有在所述单元主体配置的主体侧夹具部和在所述盖部配置的盖部侧夹具部,在所述盖部关闭时,由所述主体侧夹具部和所述盖部侧夹具部将所述管夹入而将所述管夹紧。
另外,本发明涉及透析装置,其具备:所述夹具单元;安装所述夹具单元的装置主体;以及闭塞判定部,其基于通过所述负荷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值,判定所述管的闭塞。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稳定地保持管以对管的闭塞进行判定的夹具单元及具备该夹具单元的透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血液透析装置的整体构成的图。
图2是示出夹具单元的构成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夹具单元的打开状态的图。
图4是示出夹具单元的关闭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图4中的B-B线剖视图。
图7是示出控制台的构成的框图。
图8是示出管的硬度不同的情况下的负荷检测部的输出电压的图像图。
图9是示出设定了基准电压Vka的情况下的阈值与各时间经过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0是示出设定了基准电压Vkb的情况下的阈值与各时间经过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1是示出与时间经过对应的基准电压的演变的曲线图像。
图12是示出使基准电压对应于时间经过而变化的情况下的负荷检测部的输出电压的变化的曲线图像,(a)是示出管未闭塞的情况的曲线图,(b)是示出在引血中或透析中管闭塞后的情况的曲线图,(c)是示出在回血中管闭塞后的情况的曲线图。
图13是示出不使基准电压对应于时间经过而变化的情况下的负荷检测部的输出电压的变化的曲线图,(a)是示出管未闭塞的情况的曲线图,(b)是示出在引血中或透析中管闭塞后的情况的曲线图,(c)是示出在回血中管闭塞后的情况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血液透析装置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血液透析装置对肾功能衰竭患者、药物中毒患者的血液进行净化,并将血液中的多余水分去除,根据需要向血液中补充水分(补液)。
首先,参照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血液透析装置1的整体构成。作为透析装置的血液透析装置1具备作为血液透析器的透析器10、血液回路20、透析液回路30、补充液管线38、及作为装置主体的控制台100。在控制台100上配置有操作面板70、夹具单元60、血液回路20的一部分、透析液回路30的一部分、作为温度调节部的加热器40、药液泵231、补液泵39及控制装置50。
透析器10具备形成为筒状的容器主体11和收容在该容器主体11内部的透析膜(未图示),容器主体11的内部利用透析膜划分为血液侧流路和透析液侧流路(均未图示)。在容器主体11上形成有与血液侧流路连通的血液导入口111及血液导出口112、以及与透析液侧流路连通的透析液导入口113及透析液导出口114。
血液回路20具备动脉侧管线21、静脉侧管线22、药剂管线23和溢流管线24。动脉侧管线21、静脉侧管线22、药剂管线23及溢流管线24均以能够供液体流通的具有挠性的管为主体而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动脉侧管线21、静脉侧管线22、药剂管线23及溢流管线24的管例如由聚氯乙烯(PVC)、硅(Si)等挠性的管形成。作为管,例如能够使用外径为5.5mm、内径为3.3mm的管等。关于管的硬度,可使用例如50~85左右(JIS K7215)的管等。
动脉侧管线21的一端侧与对象者(透析患者)的动脉连接,另一端侧与透析器10的血液导入口111连接。在动脉侧管线21的中途配置控制台100。在控制台100中,在供动脉侧管线21穿过的部分配置夹具单元60及血液泵212。在夹具单元60中的供动脉侧管线21穿过的部分配置动脉侧夹具部(夹具部)65、负荷检测部66及动脉侧气泡传感器(气泡探测部)67。关于夹具单元60的详细内容见后述。
血液泵212配置于动脉侧管线21中的与夹具单元60相比更靠下游侧。血液泵212通过用辊挤压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而将动脉侧管线21内部的血液、预充液等液体输出。
静脉侧管线22的一端侧与透析器10的血液导出口112连接,另一端侧与对象者(透析患者)的静脉连接。在静脉侧管线22的中途配置静脉侧腔室222及控制台100。在控制台100中,在供静脉侧管线22穿过的部分配置夹具单元60。在夹具单元60中的供静脉侧管线22穿过的部分配置静脉侧夹具部69及静脉侧气泡传感器68。关于夹具单元60的详细内容见后述。
静脉侧腔室222配置在静脉侧管线22中的透析器10与控制台100之间。静脉侧腔室222贮存规定量(例如20ml)的血液。
药剂管线23将血液透析中需要的药剂向动脉侧管线21供给。药剂管线23的一端侧(基端侧)与输出药剂的药液泵231连接,另一端侧(前端侧)连接在动脉侧管线21中的血液泵212与透析器10之间。
溢流管线24的一端侧(基端侧)与静脉侧腔室222连接。溢流管线24在预充工序中将在静脉侧管线22中流通的生理盐水、空气等向外部排出。在溢流管线24上配置溢流夹具241。溢流夹具241使溢流管线24的流路开闭。
根据以上的血液回路20,从对象者(透析患者)的动脉取出的血液在血液泵212的作用下在动脉侧管线21中流通,并被导入透析器10的血液侧流路。导入至透析器10的血液隔着透析膜而利用在后述透析液回路30中流通的透析液被净化。在透析器10中净化后的血液在静脉侧管线22中流通并向对象者的静脉回血。
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析液回路30由所谓密闭容量控制方式的透析液回路30构成。该透析液回路30具备透析液腔室31、透析液供给管线32、透析液导入管线33、透析液导出管线34、排液管线35、旁通管线36、除水/逆过滤泵37。
透析液腔室31具备能够收容恒定容量(例如300ml~500ml)透析液的硬质的容器311和对该容器311的内部进行划分的软质隔膜(Diaphram)312。透析液腔室31的内部由隔膜312划分为送液收容部313及排液收容部314。
透析液供给管线32的基端侧与透析液供给装置(未图示)连接,前端侧与透析液腔室31连接。透析液供给管线32向透析液腔室31的送液收容部313供给透析液。
透析液导入管线33将透析液腔室31与透析器10的透析液导入口113连接,将收容在透析液腔室31的送液收容部313中的透析液向透析器10的透析液侧流路导入。
透析液导出管线34将透析器10的透析液导出口114与透析液腔室31连接,将从透析器10排出的透析液向透析液腔室31的排液收容部314导出。
排液管线35的基端侧与透析液腔室31连接,将收容在排液收容部314的透析液的排液排出。
旁通管线36将透析液导出管线34与排液管线35连接。
除水/逆过滤泵37配置在旁通管线36上。除水/逆过滤泵37由能够进行驱动以使旁通管线36内部的透析液沿向排液管线35侧流通的方向(除水方向)及向透析液导出管线34侧流通的方向(逆过滤方向)送液的泵构成。
加热器40将在透析液回路30中流通的透析液加热至规定的温度。
补充液管线38是用于直接将透析液向血液回路20供给的管线。如图1所示,补充液管线38的上游侧连接在透析液回路30的透析液导入管线33上的透析液腔室31与透析器10的透析液导入口113之间。在补充液管线38上设有补充液用夹具381。如图1的实线所示,补充液管线38的下游侧连接在动脉侧管线21中的血液泵212与透析器10之间的情况为前稀释方式的血液过滤透析。另外,如图1的虚线所示,补充液管线38的下游侧与静脉侧管线22上的静脉侧腔室222连接的情况为后稀释方式的血液过滤透析。
对夹具单元60进行说明。
夹具单元60如图1所示以单元模块的方式构成,并安装于控制台100。夹具单元60将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及构成静脉侧管线22的管夹紧并保持。在夹具单元60中,在宽度方向H的一侧,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配置在整个上下方向上,在宽度方向H的另一侧,构成静脉侧管线22的管配置在整个上下方向上。
如图2~图4所示,夹具单元60具备单元主体61、使单元主体61开闭的盖部62、铰链部63、开闭杆641和开闭卡合部642。对于夹具单元60而言,在将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及构成静脉侧管线22的管配置在单元主体61的内表面的状态下,通过将盖部62的内表面向单元主体61的内表面侧按压,从而将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及构成静脉侧管线22的管固定。
盖部62的内表面构成下述这样的管固定部,该管固定部以恒定的力将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及构成静脉侧管线22的管固定。在盖部62的构成内表面的构件中,至少作为按压管的部分的材料,例如可使用树脂材料,使用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SA树脂(代替ABS树脂的丁二烯使丙烯酸橡胶聚合而得的物质)、聚丙烯等合成树脂,等等。由此,盖部62的内表面能够充分保持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及构成静脉侧管线22的管,并能够以不会过度压扁的适当保持力进行固定。
如图2所示,铰链部63在盖部62关闭时配置在夹具单元60的宽度方向H的另一侧的端部,将盖部62以能够相对于单元主体61转动的方式连接于单元主体61。
开闭杆641在盖部62关闭时设置在盖部62的宽度方向H的一侧的端部。如图3所示,开闭卡合部642以在盖部62关闭时能够卡合于开闭杆641的方式,设置在单元主体61的内表面的宽度方向H的一侧的端部。通过操作开闭杆641,从而进行单元主体61与盖部62的开闭。
如图3所示,在单元主体61的内表面形成有主体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11(管配置部)和主体侧静脉侧管配置部612(管配置部)。主体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11及主体侧静脉侧管配置部612在单元主体61的内表面在单元主体61的宽度方向H上分离配置,并以直线状延伸。主体侧静脉侧管配置部612相比于主体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11配置在宽度方向H上的铰链部63侧。
另外,如图3所示,在盖部62的内表面形成有在盖部62关闭时与主体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11相对配置的盖部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21,和与主体侧静脉侧管配置部612相对配置的盖部侧静脉侧管配置部622。盖部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21及盖部侧静脉侧管配置部622在盖部62的内表面在盖部62的宽度方向H上分离配置,并以直线状延伸。盖部侧静脉侧管配置部622相比于盖部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21配置在宽度方向H上的铰链部63侧。
在盖部62关闭时,在主体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11与盖部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21之间配置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在主体侧静脉侧管配置部612与盖部侧静脉侧管配置部622之间配置构成静脉侧管线22的管。
在此,首先说明在主体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11及盖部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21设置的构成。
如图3及图5所示,在盖部62关闭时,动脉侧上游管按压部601、动脉侧夹具部65、负荷检测部66、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及动脉侧下游管按压部602沿着主体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11及盖部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21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动脉侧上游管按压部601、动脉侧夹具部65、负荷检测部66、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及动脉侧下游管按压部602在夹具单元60中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图1及图3中的从下方侧朝向上方侧)依次排列配置。
如图3所示,主体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11配置在单元主体61的内表面。在主体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11,从在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中流通的液体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图3的从下方侧朝向上方侧)依次排列配置:动脉侧上游管按压部601的收容凹部601a;动脉侧夹具部65的动脉侧可动夹具部651;负荷承受部662,其将负荷传递至向负荷检测部66的力传感器施加负荷的轴661(力传感器本身未图示,以下记为力传感器661);动脉侧气泡传感器支承构件672,其在内部收容有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的超声波振荡部671;以及动脉侧下游管按压部602的收容凹部602a。
盖部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21配置在盖部62的内表面,在盖部62关闭时与主体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11相对配置。在盖部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21,从在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中流通的液体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图3的从下方侧朝向上方侧)依次排列配置:动脉侧上游管按压部601的按压凸部601b;动脉侧夹具部65的动脉侧夹具支承部652;负荷检测部66的负荷按压部663;动脉侧气泡传感器按压构件674,其在内部收容有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的超声波接收部673;以及动脉侧下游管按压部602的按压凸部602b。
动脉侧上游管按压部601的按压凸部601b在盖部62关闭时与在单元主体61配置的收容凹部601a相对配置,在夹具单元60的动脉侧管线21中流通的液体的上游侧(图3中的下方侧),对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进行按压。
动脉侧夹具支承部652在盖部62关闭时与在单元主体61配置的动脉侧可动夹具部651相对配置。动脉侧夹具支承部652及动脉侧可动夹具部651构成动脉侧夹具部65,夹着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并将其保持。
如图3及图5所示,动脉侧夹具部65具有:在单元主体61配置的动脉侧可动夹具部651;在单元主体61配置、驱动动脉侧可动夹具部651的螺线管653;以及在盖部62配置的动脉侧夹具支承部652。动脉侧夹具支承部652从盖部62的内表面突出而形成、在宽度方向H上延伸。
如图5所示,动脉侧可动夹具部651的前端形成为沿宽度方向H延伸的平面状,且动脉侧可动夹具部651在沿管配置部延伸的方向切剖而得的截面中形成为前端侧的宽度窄的梯形状。螺线管653的输出轴653a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连接在动脉侧可动夹具部651的后端。动脉侧可动夹具部651通过螺线管653的输出轴653a的进退将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由动脉侧可动夹具部651的前端及动脉侧夹具支承部652的前端夹入并夹紧、或使动脉侧管线21开闭。
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的动脉侧夹具部65在血液透析装置1的通常动作时,通过动脉侧可动夹具部651及动脉侧夹具支承部652将配置在单元主体61与盖部62之间的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夹紧。
另外,动脉侧夹具部65在使用生理盐水的预充及回血工序中开闭。动脉侧夹具部65使动脉侧可动夹具部651进退,而将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压扁或使之打开,以使动脉侧管线21的流路开闭,从而在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的上游侧,使在管内部流通的液体的送液流通/停止。
如图3、图5及图6所示,负荷按压部663在盖部62关闭时与在单元主体61配置的负荷承受部662相对配置、按压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在单元主体61配置的负荷承受部662的内部配置有负荷检测部66。需要说明的是,负荷按压部663可以采用能够进行高度调整的构成,也可以采用能够更换为高度不同的负荷按压部的构成,以使得能够在管的直径变更了的情况下获得从负荷检测部66输出的电压值为相同程度的电压值。
负荷检测部66能够检测由来自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的压力带来的负荷,并以电压值的形式输出。负荷检测部66具有负荷承受部662和力传感器661。
负荷承受部662在盖部62关闭时,接收来自被负荷按压部663按压的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的压力。
力传感器661在单元主体61中配置在负荷承受部662的内部侧。对于力传感器661而言,负荷承受部662在作用于负荷承受部662的来自管的压力的作用下沿管的径向移动,从而经由负荷承受部662检测由来自管的压力带来的负荷。由此,力传感器661将由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的压力带来的负荷以电压的形式输出。
对于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的负荷检测部66而言,在盖部62关闭时,盖部62将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向力传感器661侧按压,从而力传感器661检测由来自管的压力带来的负荷,并将负荷以电压值的形式输出。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到的检测值被向后述的控制装置50的闭塞判定部511发送,通过闭塞判定部511判定管是否闭塞。作为管闭塞的情况,例如能够举出在血液回路连接后忘记取下钳子的情况、治疗中的回血时由血栓导致的针尖阻塞、引血/透析时针尖粘附于血管壁、引血/透析/回血时由血管状态引起的血流量不足,等等。
动脉侧气泡传感器按压构件674在盖部62关闭时与在单元主体61配置的动脉侧气泡传感器支承构件672相对配置,并按压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在动脉侧气泡传感器按压构件674的内部配置有超声波接收部673。在动脉侧气泡传感器支承构件672的内部配置有超声波振荡部671。超声波接收部673及超声波振荡部671构成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是探测在动脉侧管线21的内部流通的液体中是否包含气泡的传感器。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构成为,将超声波接收部673配置在动脉侧气泡传感器支承构件672的内部,并将超声波振荡部671配置在动脉侧气泡传感器按压构件674的内部。
如图4所示,在盖部62关闭时,动脉侧气泡传感器按压构件674(参见图3)将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向动脉侧气泡传感器支承构件672侧压靠。超声波振荡部671通过向流入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内的液体照射从超声波接收部673产生的超声波,从而检测液体与气泡的透过率的差,以探测气泡的有无。
动脉侧下游管按压部602的按压凸部602b在盖部62关闭时与在单元主体61配置的收容凹部602a相对配置,在夹具单元60的动脉侧管线21中流通的液体的下游侧(图3中的上方侧)按压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
接下来,说明在盖部62关闭时在主体侧静脉侧管配置部612及盖部侧静脉侧管配置部622设置的构成。
如图3所示,在盖部62关闭时,静脉侧上游管按压部603、静脉侧气泡传感器68、静脉侧夹具部69及静脉侧下游管按压部604沿着主体侧静脉侧管配置部612及盖部侧静脉侧管配置部622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静脉侧上游管按压部603、静脉侧气泡传感器68、静脉侧夹具部69及静脉侧下游管按压部604在夹具单元60中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从图1及图3中的上方侧朝向下方侧)依次排列配置。
主体侧静脉侧管配置部612如图3所示配置在单元主体61的内表面。在主体侧静脉侧管配置部612中,从在构成静脉侧管线22的管中流通的液体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图3的从上方侧朝向下方侧)依次排列配置静脉侧上游管按压部603的收容凹部603a、在内部收容有静脉侧气泡传感器68的超声波振荡部681的静脉侧气泡传感器支承构件682、静脉侧夹具部69的静脉侧可动夹具部691、静脉侧下游管按压部604的收容凹部604a。
盖部侧静脉侧管配置部622配置在盖部62的内表面,在盖部62关闭时与主体侧静脉侧管配置部612相对配置。在盖部侧静脉侧管配置部622中,从在构成静脉侧管线22的管中流通的液体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图3的从上方侧朝向下方侧)依次排列配置静脉侧上游管按压部603的按压凸部603b、在内部收容有静脉侧气泡传感器68的超声波接收部683的静脉侧气泡传感器按压构件684、静脉侧夹具部69的静脉侧夹具支承部692、静脉侧下游管按压部604的按压凸部604b。
静脉侧上游管按压部603的按压凸部603b在盖部62关闭时与在单元主体61配置的收容凹部603a相对配置,在夹具单元60的静脉侧管线22中流通的液体的上游侧(图3中的上方侧)按压构成静脉侧管线22的管。
静脉侧气泡传感器按压构件684在盖部62关闭时与在单元主体61配置的静脉侧气泡传感器支承构件682相对配置,并按压构成静脉侧管线22的管。在静脉侧气泡传感器按压构件684的内部配置有超声波接收部683。在静脉侧气泡传感器支承构件682的内部配置有超声波振荡部681。超声波接收部683及超声波振荡部681构成静脉侧气泡传感器68。静脉侧气泡传感器68是探测在静脉侧管线22的内部流通的液体中是否包含气泡的传感器。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构成为将超声波接收部683配置在静脉侧气泡传感器支承构件682的内部,并将超声波振荡部681配置在静脉侧气泡传感器支承构件684的内部。
如图4所示,在盖部62关闭时,静脉侧气泡传感器按压构件684(参见图3)将构成静脉侧管线22的管向静脉侧气泡传感器支承构件682侧压靠。超声波振荡部681通过向流入构成静脉侧管线22的管内的液体照射从超声波接收部683产生的超声波,从而检测液体与气泡的透过率的差,以探测气泡的有无。
静脉侧夹具支承部692在盖部62关闭时与在单元主体61配置的静脉侧可动夹具部691相对配置。静脉侧夹具支承部692及静脉侧可动夹具部691构成静脉侧夹具部69,夹着构成静脉侧管线22的管并将其保持。
静脉侧夹具部69如图3及图6所示具有:在单元主体61配置的静脉侧可动夹具部691;在单元主体61配置并驱动静脉侧可动夹具部691的螺线管693;以及在盖部62配置的静脉侧夹具支承部692。静脉侧夹具支承部692从盖部62的内表面突出而形成,并沿宽度方向H延伸。
静脉侧可动夹具部691的前端形成为沿宽度方向H延伸的平面状,且静脉侧可动夹具部691在沿管配置部延伸的方向切剖而成的截面上形成为前端侧宽度窄的梯形状。螺线管693的输出轴693a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连接在静脉侧可动夹具部691的后端。静脉侧可动夹具部691通过螺线管693的输出轴693a的进退将构成静脉侧管线22的管以静脉侧可动夹具部691的前端及静脉侧夹具支承部692的前端夹入并夹紧,或使静脉侧管线22开闭。
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的静脉侧夹具部69在血液透析装置1的通常动作时,通过静脉侧可动夹具部691及静脉侧夹具支承部692将配置在单元主体61与盖部62之间的构成静脉侧管线22的管夹紧。
另外,静脉侧夹具部69对应于由静脉侧气泡传感器68或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得到的气泡检测结果被控制。静脉侧夹具部69在通过静脉侧气泡传感器68或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检测到气泡比规定量多的情况下使静脉侧可动夹具部691进出,将构成静脉侧管线22的管压扁以使静脉侧管线22的流路关闭,从而在与静脉侧气泡传感器68相比的上游侧使在管的内部流通的液体的送液停止。
静脉侧下游管按压部604的按压凸部604b在盖部62关闭时与在单元主体61配置的收容凹部604a相对配置,并在夹具单元60的在静脉侧管线22中流通的液体的下游侧(图3中的下方侧)按压构成静脉侧管线22的管。
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的夹具单元60在将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及构成静脉侧管线22的管配置在单元主体61上的状态下,仅通过使盖部62关闭就能够可靠地在夹具单元60中将管夹紧。
控制装置50由信息处理装置(计算机)构成,通过执行控制程序来控制透析装置1的动作。控制装置50通过执行以下说明的各工序的控制程序,从而对血液透析装置1的动作进行控制而运转。具体来说,控制装置50对在血液回路20及透析液回路30配置的各种泵、夹具以及加热器40等的动作进行控制,执行通过血液透析装置1进行的各种工序(预充工序、引血工序、透析工序、补液工序、回血工序等)。在本实施方式的血液透析装置1的各种工序中,例如依次执行预充工序、引血工序、透析工序、回血工序,以上全部工序的执行时间需要4到5个小时左右。
预充工序是对血液回路20、透析器10进行清洗、使其洁净化的准备工序。
引血工序是在穿刺后使患者的血液向血液回路20填充并进行体外循环的工序。
透析工序接续引血工序而进行,是对血液进行透析、净化的工序。
补液工序是进行在透析治疗中血压降低时等进行的急速补液的工序。
回血工序是使血液回路20内的血液返回患者体内的工序。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50实现以下操作:对管的闭塞进行判定的操作;根据管使用的经过时间对基准电压(基准值)进行修正的操作;以及在管的硬度不符合夹具单元60所使用的管的硬度的情况下报知警报的操作。
为了实现以上功能,控制装置50如图7所示具备控制部51和存储部52。控制部51具备闭塞判定部511、修正控制部512和报知控制部513。
存储部52预先存储作为与液体在管中流通的时间经过对应的用于判定管的闭塞的基准的基准电压(基准值)。基准电压为用于判定管的闭塞的基准,是管内未施加压力的状态(血液泵212停止的状态)的负荷检测部66的输出电压,且是管未闭塞状态的输出电压。以基准电压为基准,例如能够将减少一定电压的值设定为管变为负压情况下的负荷检测部66的输出电压的阈值,将增加一定电压的值设定为管变为正压情况下的负荷检测部66的输出电压的阈值。或者,也可以考虑负压、正压,将增减一定电压的绝对值而得的范围内的值设为各种工序中的阈值。由此,即使在管随时间经过因液体、温度变化而变得顺应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后述的修正控制部512更新为在存储部52中存储的基准电压。在存储部52中存储的基准电压如后所述预先根据实验结果等来求算。
需要说明的是,存储部52也可以预先存储与管的外形尺寸差异、温度变化等对应的作为用于判定管的闭塞的基准的基准电压(基准值)。
闭塞判定部511将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到的检测值与基于作为用于判定管的闭塞的基准的基准电压所设定的闭塞阈值进行对比来判定管的闭塞。
修正控制部512基于在存储部52中存储的作为用于判定管的闭塞的基准的基准电压,对应于时间经过对基准电压进行更新、修正。由修正控制部512进行修正的时机例如实时的时机、每隔规定时间间隔的时机、在透析治疗的规定时机等来进行。
报知控制部513在通过闭塞判定部511判定为管闭塞的情况下,在例如显示画面、显示灯、扬声器等报知部中报知警报。
另外,报知控制部513在盖部62关闭时判定为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到的检测值偏离预先设定的范围的情况下,在例如显示画面、显示灯、扬声器等报知部中报知警报。由此,在管的硬度、直径、壁厚不适当、管已变形的情况下报知警报,因此能够使用适当状态的管,高精度获得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到的检测值。
在此,说明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动脉侧的血液回路中导入使用负荷检测部66(力传感器661)检测来自管的负荷的构成、和基于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的检测值通过闭塞判定部511判定管的闭塞的控制的理由。
在血液透析装置1中,执行预充/引血/透析/回血等各工序。各工序中使用的管的闭塞例如因血液回路连接后忘记取下钳子、治疗中的回血时由血栓引起的针尖阻塞、引血/治疗时针尖粘附于血管壁、由引血/治疗/回血时的血管状态引起的血流量不足等而产生。管的闭塞成为由引血不良引起的透析效率降低、回血时发生漏液等风险的要因。
以往,例如作为确认管的闭塞的方法,在动脉侧的血液回路配置腔室并利用压力传感器测量腔室内的压力,从而确认管的闭塞。另外,例如在动脉侧的血液回路配置枕并通过由医疗工作者目测枕的形状变化(凹陷、隆起)来确认管的闭塞。在透析治疗中,由于从人体将血液向管内引入,因此管内成为负压,但若例如针尖粘附在血管壁,则管内急剧地变为负压。另外,在回血时,由于将管内的血液向人体挤出,因此若例如针尖被血栓阻塞,则管内急剧地变为正压。
在此,腔室、枕因长时间的透析而成为形成血栓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例如全自动血液透析装置中,存在因回血时腔室内的血栓流动而阻塞于针尖、由此导致管闭塞的可能性。另外,关于枕中的闭塞确认,将需要医疗工作者通过目测来进行闭塞判断。另外,还存在利用静脉侧的血液回路间接检测动脉侧的血液回路的闭塞以检测动脉侧的血液回路的闭塞的情况。但是,为了高精度长时间地检测动脉侧的血液回路的闭塞,优选直接对动脉侧的血液回路的闭塞进行检测。
因此,在本发明中,作为检测动脉侧的血液回路的闭塞的构成,不在动脉侧的血液回路设置腔室、枕等,而导入使用负荷检测部66(力传感器661)检测闭塞的构成。
另外,在本发明中,说明预先在存储部52中存储“与液体在管中流通的时间经过对应的作为用于判定管的闭塞的基准的基准电压(基准值)”,并通过修正控制部512对应于时间经过进行更新基准电压的修正的理由。
以往,作为血液透析装置中使用的管的材料,例如使用聚氯乙烯(PVC)。通过控制聚氯乙烯(PVC)中混合的增塑剂的量等,从而能够改变管的柔软性。但是,血液透析装置中管的处理复杂,若管柔软则管被压扁或折弯的风险变高。
通常,血液透析装置使用的管的JIS硬度使用75以上(100以下)是主流,但在硬管的情况下,负荷检测部66的输出电压的变化平缓、到输出电压变得稳定需要时间。另外,由血液透析装置进行的透析治疗需要4到5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因此,以往在基于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的输出电压判定管的闭塞的情况下,若在血液透析装置1中长时间使用管,则管因液体、温度变化而变得顺应。因此,由来自管的压力带来的负荷发生变化,从而存在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的输出电压变化,无法高精度进行管的闭塞判定的情况。
在此,说明由于管的硬度差异及时间经过而使得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的输出电压变化的情况。为了验证由管的硬度差异引起的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的输出电压的时间位移,对于硬度不同的管,对管的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的输出电压的由时间经过产生的位移进行测量。使用直径尺寸和壁厚尺寸相同的管,管的硬度的高低顺序为管Tu1、Tu2、Tu3(Tu1>Tu2>Tu3)。
在该情况下,如图8所示,管的硬度越高(Tu1>Tu2>Tu3),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的输出电压越高,管的硬度越高(Tu1>Tu2>Tu3),到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的输出电压变得稳定越需要时间。也就是说,管越软,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的输出电压达到稳定的时间越短。另外,即使管存在硬度差异,在任意硬度的情况下,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的输出电压均仅在初始时输出电压的上升及下降的变动很大,而随时间经过,输出电压的变动变小并趋于稳定。也就是说,管随时间经过因液体、温度变化而变得顺应,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的输出电压也随时间经过而变得稳定。
因此,由于管中的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的输出电压变化,因此在进行管的闭塞判定的情况下,存在尽管管未闭塞也误判定为管闭塞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本发明中构成为,预先在存储部52中存储“与液体在管中流通的时间经过对应的作为用于判定管的闭塞的基准的基准电压(基准值)”,通过修正控制部512对应于时间经过进行更新基准电压的修正。
接下来,根据图9及图10说明以下内容:由于随时间经过而管变得顺应液体,因此在不变更判定管闭塞的阈值的情况下会出现管闭塞的误判定,通过对应于时间经过来更新基准电压,从而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管的闭塞判定。
在图9及图10中,将横轴设为通过血液泵212施加的压力,将纵轴设为负荷检测部66的输出电压。并且,在图9及图10中,关于各时间经过(透析开始时、经过1小时后、经过2小时后、经过3小时后),示出管的压力与输出电压的关系。在此,伴随时间经过,管因液体、温度变化而变得顺应,从而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的输出电压降低(透析开始时>经过1小时后>经过2小时后>经过3小时后)。另外,压力为0mmHg的情况是使血液泵212停止的状态。
在对管闭塞进行判定的情况下,例如,如图9所示在透析开始前确定基准电压Vka,在透析开始时,在压力低于例如“-400mmHg”的情况下判定为闭塞,将从基准电压Vka减去一定电压Vc得到的值设为阈值Vsa。在该情况下,若不变更基准电压Vka而时间经过,则如图9所示,在经过1小时后管的压力低于例如“-200mmHg”的情况下变为阈值Vsa以下(点虚线NG1),在经过2小时后,在低于例如“-100mmHg”的情况下变为阈值Vsa以下(NG2)。因此,在不变更基准电压的情况下,即使管的闭塞状态未变化,仍会在经过1小时后及经过2小时后误判定为管闭塞。
与此相对,例如在经过2小时后,如图10所示,将透析开始前的基准电压Vka更新为仅降低Vh的基准电压Vkb。并且,以在压力低于例如“-400mmHg”的情况下判定为闭塞的方式,将从基准电压Vkb减去一定电压Vc得到的值设为阈值Vsb。由此,在经过2小时后,即使是管的压力低于例如“-200mmHg”、低于“-300mmHg”的情况下也未变为阈值Vsb以下,在-400mmHg处低于阈值Vsb。因此,通过对基准电压进行变更,从而能够以希望的管的压力判定管的闭塞。由此,通过对应于时间经过对基准电压进行更新,从而能够长时间无误检测地判定管的闭塞。
因此,在本发明中,预先在存储部52中存储预先通过实验等求出的针对时间经过的基准电压。具体来说,预先通过实验等,在使血液泵停止的状态下,对应于时间经过对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的输出电压的基准电压进行计测,并作为基准电压存储在存储部52中。例如,如图11所示,针对基准电压,时间经过较短时使降低率增大而时间经过延长时使变化率平缓地变小,例如,4小时以后以变得大致稳定的方式进行设定。由此,通过实验确认到能够设定考虑了管因液体、温度变化而变得顺应的情况的基准电压。在本发明中,将通过实验等求出的与时间经过对应的管的基准电压存储在存储部52中。
并且,基于在存储部52中存储的基准电压,对应于时间经过进行更新、修正,从而,闭塞判定部511能够基于对应于时间经过而修正了的基准电压,高精度地进行管的闭塞判定。由此,即使由于管随时间经过而因液体、温度变化变得顺应从而负荷检测部66检测到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也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管的闭塞判定。
例如,如图12的(a)~(c)所示通过进行更新基准电压的修正,从而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管的闭塞判定。
在图12的(a)~(c)中,在将Vk设为基准电压,将Va设为从基准电压Vk减去规定电压而得的引血时/透析时的阈值,将Vb设为对基准电压Vk加上规定电压而得的回血时的阈值。另外,Vs表示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的输出电压。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2中,基准电压Vk和输出电压Vs以在管未闭塞的情况下一致的方式动作,但从便于观察曲线图的观点出发,使输出电压Vs稍微错开而示出。
例如,如图12的(a)所示,在管未闭塞的情况下,通过进行对应于时间经过来更新基准电压Vk的修正,从而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的输出电压Vs追随基准电压Vk而变化。
另外,如图12的(b)所示,在引血中或透析中管闭塞的情况下,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的输出电压Vs在过了时间Ta时低于阈值Va,因此能够高精度进行管的闭塞判定。
另外,如图12的(c)所示,在回血中管闭塞的情况下,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的输出电压Vs在过了时间Tb时高于阈值Vb,因此能够高精度进行管的闭塞判定。
另外,例如,在如图13的(a)~(c)所示不进行更新基准电压的修正的情况下,无法高精度进行管的闭塞判定。
例如,如图13的(a)所示,在未进行更新基准电压的修正而时间经过的情况下,在过了时间Tc时,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的输出电压Vs低于回血时的阈值Va。因此,即使管未闭塞也检测到管闭塞,成为误检测。
另外,如图13的(b)及图13的(c)所示,在未进行更新基准电压的修正而时间经过的情况下,由于在过了时间Tc时低于阈值Va,因此在与管闭塞的时机不同的时机检测到管闭塞。因此,即使之后在引血中、透析中管闭塞,也无法在管实际闭塞的时机检测出管的闭塞。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修正控制部512构成为,基于存储在存储部52中的作为用于判定管闭塞的基准的基准电压进行控制,以对应于时间经过来对基准电压进行更新、修正。由此,在动脉侧的血液回路中未使用腔室、枕等,即使由于管随时间经过因液体、温度变化而变得顺应从而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到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也能够高精度进行管的闭塞判定。另外,存储部52存储作为用于判定管闭塞的基准的基准电压,基于在存储部52中存储的基准电压,通过修正控制部512对应于时间经过对基准电压进行更新、修正,因此在动脉侧能够在不使血液泵停止的情况下高精度进行管的闭塞判定。由于不使血液泵停止,因此不会延长透析需要的时间。另外,由于能够避免由血液泵212停止导致的血液凝固的风险,因此能够高精度进行管的闭塞判定。
接下来,说明利用夹具单元60将构成动脉侧管线21的管夹紧并进行基于负荷检测部66的检测及进行基于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的探测的优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夹具单元60中的由主体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11与盖部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21夹持的部分中,在动脉侧管线21穿过的部分,并排配置有动脉侧夹具部65、负荷检测部66及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在医疗工作者使夹具单元60将管夹紧的情况下,能够仅通过使盖部62关闭而在动脉侧夹具部65中将管固定。由此,医疗工作者能够简单地进行设置,以通过该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探测气泡有无、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管的负荷。另外,由于动脉侧夹具部65、负荷检测部66及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并排配置,因此能够在动脉侧夹具部65中固定管的位置附近、高精度地进行基于负荷检测部66的管负荷检测、基于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的气泡有无探测。
在此,如前所述,管越软,则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的输出电压达到稳定的时间越短。因此,基于负荷检测部66的管负荷检测使用的管优选软管,以加快达到输出电压稳定的时间。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夹具单元60中负荷检测部66及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并排配置,负荷检测部66与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之间的距离倾向于缩短。在此,确认存在下述情况,即,由于负荷检测部66及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并排配置,因此在管过软的情况下,在管闭塞时,管被压扁,在通过负荷检测部66检测管负荷以判定管闭塞之前,在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中,尽管管中不存在气泡也误探测到存在气泡。更具体来说,在管的硬度低的情况下,若在透析治疗中流动36℃的血液等,则由于在管中流动的血液等的温度较高,因此管进一步变软。此时确认到下述状况,即,在发生管闭塞的情况下,若管内变为负压,则管被压扁。在此,超声波方式的气泡传感器使传递传感器信号的部分紧贴于管并经由管发送接收超声波,因此若管被压扁,则气泡传感器与管之间产生间隙而无法再接收超声波。该状态与在进入了气泡的情况下无法获得接收电压的状态相同,因此在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中出现误探测。因此,基于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的气泡有无探测使用的管优选一定程度不易压扁的较硬的管,以在长时间的透析治疗中也不发生误探测。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夹具单元60并将负荷检测部66及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并排配置的情况下,需要以高精度稳定地进行基于负荷检测部66的检测及基于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的探测的方式选定管的硬度。在此,也可以在进行基于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的气泡有无探测的部分和进行基于负荷检测部66的管负荷检测的部分中使用不同材质的管,但若使用不同材质的管则成本升高而不实用。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与负荷检测部66并排配置的夹具单元60的情况下,考虑为了进行基于负荷检测部66的管负荷检测和基于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的气泡的探测、基于负荷检测部66的负荷检测优选管的硬度较小的方面,以及若管的硬度过小则基于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的气泡检测存在误检测的可能性这两方面,一定程度地提高管的硬度。由此,即使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与负荷检测部66并排接近配置,也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基于负荷检测部66的负荷检测,且能够在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中高精度地进行气泡检测。
例如,在从这样的观点出发选定管的硬度的情况下,在针对管的材质而使用聚氯乙烯(PVC)的情况下,根据实验可知,优选例如管径的内径为3.3~4.7mm、壁厚为0.9~1.3mm、JIS硬度为67~73。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管例如使用由聚氯乙烯(PVC)形成且内径为3.3mm、JIS硬度为70左右、壁厚为1.1mm的管。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夹具单元60及血液透析装置1,能获得以下这样的效果。
(1)夹具单元60具备单元主体61和使单元主体61开闭的盖部62,并具备:动脉侧夹具部65,其在盖部62关闭时,将配置在单元主体61与盖部62之间的供液体流通的管夹紧;以及负荷检测部66,其在配置管的主体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11及盖部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21处与动脉侧夹具部65并排配置、检测由来自管的压力带来的负荷。由此,在医疗工作者将管设置于夹具单元60时,仅通过使盖部62关闭就能够在动脉侧夹具部65中使管固定。由此,医疗工作者能够简单地进行用于进行基于负荷检测部66的管负荷检测的设置。并且,能够稳定地保持管以对管的闭塞进行判定。另外,由于动脉侧夹具部65及负荷检测部66并排配置,因此能够在动脉侧夹具部65的附近高精度地进行基于负荷检测部66的管负荷检测。
(2)构成为将用于探测在管的内部流通的液体中包含的气泡的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在主体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11及盖部侧动脉侧管配置部621处与负荷检测部66并排配置。由此,医疗工作者仅使盖部62关闭就能够简单地进行用于进行基于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的气泡有无探测的设置。另外,由于动脉侧夹具部65、负荷检测部66及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并排配置,因此能够在动脉侧夹具部65的附近高精度地进行基于负荷检测部66的管负荷检测、基于动脉侧气泡传感器67的气泡有无探测。
以上对本发明的夹具单元及血液透析装置的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 血液透析装置(透析装置)
61 单元主体
62 盖部
65 动脉侧夹具部(夹具部)
66 负荷检测部
67 动脉侧气泡传感器(气泡探测部)
100 控制台(装置主体)
511 闭塞判定部
611 主体侧动脉侧管配置部(管配置部)
621 盖部侧动脉侧管配置部(管配置部)
661 力传感器

Claims (5)

1.夹具单元,其能够安装于具备血液回路的透析装置的所述血液回路上,所述血液回路具有动脉侧管线和静脉侧管线,
所述夹具单元具备单元主体,和使所述单元主体开闭的盖部,
在所述盖部关闭时,通过所述单元主体和所述盖部形成动脉侧管配置部(611、612)和静脉侧管配置部(612、622),在所述动脉侧管配置部(611、612)配置供液体流通的构成所述动脉侧管线的管,在所述静脉侧管配置部(612、622)配置供液体流通的构成所述静脉侧管线的管,
所述夹具单元具备:
负荷检测部(66),其配置在所述动脉侧管配置部,检测由来自所述管的压力带来的负荷;
动脉侧气泡探测部(67),其在所述动脉侧管配置部处与所述负荷检测部并排配置、对在所述管的内部流通的液体中包含的气泡进行探测;
动脉侧上游管按压部(601),其在所述动脉侧管配置部处配置于比所述负荷检测部和所述动脉侧气泡探测部更靠液体的流通方向的上游侧,对构成所述动脉侧管线的管进行按压;
动脉侧下游管按压部(602),其在所述动脉侧管配置部处配置于比所述负荷检测部和所述动脉侧气泡探测部更靠液体的流通方向的下游侧,对构成所述动脉侧管线的管进行按压;
静脉侧气泡传感器(68),其配置于所述静脉侧管配置部,对在所述管的内部流通的液体中包含的气泡进行探测;
第一夹具部(69),其在所述静脉侧管配置部处与所述静脉侧气泡传感器并排配置,并具有配置于所述单元主体的第一主体侧可动夹具部(691)和配置于所述盖部的第一盖部侧夹具支承部(692),在所述盖部关闭时所述第一夹具部将配置于所述单元主体与所述盖部之间的供液体流通的所述管夹紧;
静脉侧上游管按压部(603),其在所述静脉侧管配置部处配置于比所述静脉侧气泡探测部和所述第一夹具部更靠液体的流通方向的上游侧,对构成所述静脉侧管线的管进行按压;以及
静脉侧下游管按压部(604),其在所述静脉侧管配置部处配置于比所述静脉侧气泡探测部和所述第一夹具部更靠液体的流通方向的下游侧,对构成所述静脉侧管线的管进行按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单元,其还具备第二夹具部(65),其在所述动脉侧管配置部处与所述负荷检测部(66)并排配置,并具有配置于所述单元主体的第二主体侧可动夹具部(651)和配置于所述盖部的第二盖部侧夹具支承部(652),在所述盖部关闭时所述第二夹具部将配置于所述单元主体与所述盖部之间的供液体流通的所述管夹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具单元,其中,
所述负荷检测部具有配置在所述单元主体的力传感器,在所述盖部关闭时,所述盖部将所述管向所述力传感器按压,由此所述力传感器对由来自所述管的压力带来的负荷进行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具单元,其中,在所述动脉侧管配置部及所述静脉侧管配置部处的液体在透析时的流通方向上,所述负荷检测部(66)、所述动脉侧气泡探测部(67)、所述静脉侧气泡传感器(68)及所述第一夹具部(69)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配置。
5.透析装置,其具备: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具单元;
安装所述夹具单元的装置主体;和
闭塞判定部,其基于通过所述负荷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值,判定所述管的闭塞。
CN202211005495.8A 2017-06-12 2018-06-05 夹具单元及具有该夹具单元的透析装置 Active CN1153643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5495.8A CN115364339B (zh) 2017-06-12 2018-06-05 夹具单元及具有该夹具单元的透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5403A JP7087285B2 (ja) 2017-06-12 2017-06-12 クランプ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透析装置
JP2017-115403 2017-06-12
PCT/JP2018/021588 WO2018230400A1 (ja) 2017-06-12 2018-06-05 クランプ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透析装置
CN202211005495.8A CN115364339B (zh) 2017-06-12 2018-06-05 夹具单元及具有该夹具单元的透析装置
CN201880034291.2A CN110662564B (zh) 2017-06-12 2018-06-05 夹具单元及具备该夹具单元的透析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4291.2A Division CN110662564B (zh) 2017-06-12 2018-06-05 夹具单元及具备该夹具单元的透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64339A true CN115364339A (zh) 2022-11-22
CN115364339B CN115364339B (zh) 2024-04-16

Family

ID=6465989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4291.2A Active CN110662564B (zh) 2017-06-12 2018-06-05 夹具单元及具备该夹具单元的透析装置
CN202211005495.8A Active CN115364339B (zh) 2017-06-12 2018-06-05 夹具单元及具有该夹具单元的透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4291.2A Active CN110662564B (zh) 2017-06-12 2018-06-05 夹具单元及具备该夹具单元的透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7087285B2 (zh)
CN (2) CN110662564B (zh)
WO (1) WO2018230400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92380A1 (en) * 2012-02-01 2013-08-01 Sigma International General Medical Apparatus, Llc Pressure sensing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an infusion pump
WO2014162358A1 (ja) * 2013-04-05 2014-10-09 テルモ株式会社 体外循環装置
CN104540533A (zh) * 2012-08-10 2015-04-22 泰尔茂株式会社 输液泵
CN104736849A (zh) * 2012-10-19 2015-06-24 日机装株式会社 挤压型泵
WO2017036652A1 (en) * 2015-09-01 2017-03-09 Fresenius Vial Sas Infusion device for acting onto a tube set
WO2017086456A1 (ja) * 2015-11-20 2017-05-26 テルモ株式会社 医療用ポンプ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7099441A (ja) * 2015-11-30 2017-06-08 日機装株式会社 血液浄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5001A (en) * 1990-03-15 1991-10-08 Abbott Laboratories Volumetric pump with spring-biased cracking valves
IL141137A0 (en) * 2001-01-28 2002-02-10 Caesaria Med Electronics Ltd Liquid pump
US6731216B2 (en) * 2002-05-20 2004-05-04 B. Braun Medical, Inc. Proper tubing installation te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peristaltic pump
WO2014030184A1 (ja) 2012-08-22 2014-02-27 テルモ株式会社 輸液ポンプ
US9327072B2 (en) * 2012-12-13 2016-05-03 Zyno Medical, Llc Multifunction capacitive sensor for medical pump
CN203710457U (zh) * 2014-01-16 2014-07-16 深圳市奥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输液泵
JP5931128B2 (ja) 2014-06-11 2016-06-08 日機装株式会社 血液浄化装置
JP6067620B2 (ja) 2014-06-12 2017-01-25 日機装株式会社 血液浄化装置
JP2016059535A (ja) * 2014-09-17 2016-04-25 株式会社トップ 輸液ポンプ装置
DE102015104786A1 (de) * 2015-03-27 2016-09-29 Pfm Medical Tpm Gmbh Überwachung einer Infusionspumpe
CN105352653B (zh) * 2015-11-20 2018-02-23 深圳影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输注泵装置
CN105343963A (zh) * 2015-11-20 2016-02-24 深圳影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输液泵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92380A1 (en) * 2012-02-01 2013-08-01 Sigma International General Medical Apparatus, Llc Pressure sensing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an infusion pump
CN104540533A (zh) * 2012-08-10 2015-04-22 泰尔茂株式会社 输液泵
CN104736849A (zh) * 2012-10-19 2015-06-24 日机装株式会社 挤压型泵
WO2014162358A1 (ja) * 2013-04-05 2014-10-09 テルモ株式会社 体外循環装置
WO2017036652A1 (en) * 2015-09-01 2017-03-09 Fresenius Vial Sas Infusion device for acting onto a tube set
WO2017086456A1 (ja) * 2015-11-20 2017-05-26 テルモ株式会社 医療用ポンプ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7099441A (ja) * 2015-11-30 2017-06-08 日機装株式会社 血液浄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64339B (zh) 2024-04-16
CN110662564B (zh) 2022-09-06
JP7087285B2 (ja) 2022-06-21
CN110662564A (zh) 2020-01-07
JP2022111279A (ja) 2022-07-29
JP2019000169A (ja) 2019-01-10
WO2018230400A1 (ja) 2018-12-20
JP7355160B2 (ja) 202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88433B2 (ja) 透析装置
CA2723978C (en) A medical fluid circuit comprising a low level detector 1
US11123463B2 (en) Blood purification apparatus
EP2142235B1 (en) Apparatus for extracorporeal blood treatment
EP3586946B1 (en) Prim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alysis systems
EP2521576B1 (en) Dialysis systems and methods
US9844620B2 (en) Blood set component connection detection
CN110662564B (zh) 夹具单元及具备该夹具单元的透析装置
US20200206407A1 (en) Blood Purif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charging Bubbles Therefrom
WO2018230399A1 (ja) 透析装置
JP7392345B2 (ja) 血液浄化装置
JP2019000167A (ja) 透析装置
WO2020138151A1 (ja) 血液透析装置及び補充液ラインの接続状態検出方法
WO2020080466A1 (ja) 荷重検出器及びクランプユニット
CN112654379B (zh) 闭塞探测装置以及夹持单元
CN111295573B (zh) 超声波流量计及血液净化装置
JP2019187789A (ja) 補液制御方法、制御装置及び透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