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61598A - 一种移动热点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热点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61598A
CN115361598A CN202210852824.6A CN202210852824A CN115361598A CN 115361598 A CN115361598 A CN 115361598A CN 202210852824 A CN202210852824 A CN 202210852824A CN 115361598 A CN115361598 A CN 1153615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shell
hole
inner shell
mobile hots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528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长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i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i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i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i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5282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615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61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615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028Subscriber network interfac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热点设备,通过在PCBA板上设置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两种不同类型的接口,例如一种为Type‑C接口,一种为USB接口,使得本申请适用性很强,能满足用户大部分使用需求。同时将两种不同类型的接口集成到一个移动热点上,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热点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热点设备,属于移动热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网络的需求越来越大,在一些没有WiFi的环境下,人们也希望能用上WiFi,因此,就发明出了移动热点。移动热点能将有线、2G、3G、4G、5G网络或电脑上的互联网连接转换成WiFi信号,能够满足人们在没有WiFi的情况下对WiFi依赖的需求。
现有的手机用移动热点通常是电路板与手机接口或USB接口连接,在电路板外套设有壳体,通过手机接口与手机连接或通过USB接口于电脑连接,为手机或电脑提供WiFi。不同接口的移动热点只能接到对应的接口上才能工作,而在一些场景中,比如用户只携带了USB接口的移动热点,而用户附近没有与USB接口对应的接口,那么用户就不能使用移动热点。又比如用户只携带了Type-C接口的移动热点,当手机需要充电时,手机的接口被占据,同样不能使用移动热点。因此携带一个移动热点在很多情况下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出门携带两个移动热点虽然能一定程度上解决需求问题,但会非常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设计一种既能用在手机上,又能用在电脑上的移动热点设备,或用在两种接口不同的手机上的移动热点设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热点设备,能解决现有移动热点设备适用性很低,一个移动热点只能与一种类型的设备连接,不能与不同类型的设备连接,无法满足用户需求,而携带多种移动热点则会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提供的方案为:
一种移动热点设备,包括:
PCBA板,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壳体,内部形成第一容置空间,用于容置所述PCBA板,所述壳体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使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通过所述通孔延伸出所述第一容置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为不同类型的接口。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延伸方向不同。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内部形成第一容置空间,用于容置所述PCBA板,且所述内壳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所述第一接口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延伸出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接口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延伸出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外壳,内部形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内壳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转动连接,且所述外壳一侧开设有开口;其中,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均为圆弧状。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内壳包括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内壳和所述第二内壳朝向所述外壳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朝向所述内壳的一侧均设有凸部,所述凸部容置在所述弧形凹槽内。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凸部为弧形凸部。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朝向所述内壳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内壳和所述第二内壳朝向所述外壳的一侧均设有凸部,所述凸部容置在所述弧形凹槽内。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凸部为弧形凸部。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内壳朝向所述第一外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二内壳朝向所述第二外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容置孔,所述第一外壳朝向所述第一内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旋转柱,所述第一旋转柱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孔内,所述第一外壳朝向所述第一内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旋转柱,所述第二旋转柱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置孔内。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PCBA板上固定有导光柱,所述第二内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光柱位置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PCBA板上还固定有复位按键,所述第二内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复位按键位置对应的第四通孔。
上述移动热点设备,通过在PCBA板上设置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两种不同类型的接口,例如一种为Type-C接口,一种为USB接口,用户在使用时,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接口,使移动热点工作。例如用户在网络不好的地区,可以将移动热点接到手机接口上,使移动热点工作,产生WiFi信号,也可以是在有USB母座的地方,将移动热点的USB接口连接到USB母座,使移动热点工作产生WiFi信号。设置两种不同类型的接口,适用性很强,能满足用户大部分使用需求。同时将两种不同类型的接口集成到一个移动热点上,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热点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热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热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热点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热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热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热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热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热点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热点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热点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PCBA板;11、第一接口;12、第二接口;13、导光柱;14、复位按键;2、壳体;21、内壳;211、第一通孔;212、第二通孔;213、第一内壳;214、第二内壳;215、弧形凹槽;216、第三通孔;217、第四通孔;22、外壳;221、开口;222、第一外壳;223、第二外壳;224、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部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现有的移动热点中,一个移动热点只有一个接口,因此只能与一种设备连接,在很多时候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用户只携带了USB接口的移动热点,而用户附近没有与USB接口对应的接口,那么用户就不能使用移动热点。又比如用户只携带了Type-C接口的移动热点,当手机需要充电时,手机的接口被占据,同样不能使用移动热点。因此携带一个移动热点在很多情况下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出门携带两个移动热点虽然能一定程度上解决需求问题,但会非常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提出了一种移动热点设备,包括:
PCBA板1,设有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
壳体2,内部形成第一容置空间,用于容置所述PCBA板1,所述壳体2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使所述第一接口11与所述第二接口12通过所述通孔延伸出所述第一容置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接口11和所述第二接口12为不同类型的接口。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便于理解,在本申请的附图中,第一接口11统一为Type-C接口,第二接口12统一为USB接口,但并不表示第一接口11一定为Type-C接口,第二接口12一定为USB接口。事实上,第一接口11可以为任一手机接口,也可以为USB接口,同样的,第二接口12可以为任一手机接口,也可以为USB接口。
需要说明的是,PCBA板1分别设有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且PCBA板1分别与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电连接。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是两个不同类型的接口,例如第一接口11为手机接口,手机接口包括:Type-C接口、Micro-USB接口、Lightning接口等,第二接口12为USB接口。PCBA板1容置在壳体2内部的容置空间内,壳体2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优选为两个通孔,一个接口对应一个通孔,接口通过通孔延伸出第一容置空间。用户在使用时,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接口,使移动热点工作。例如用户在网络不好的地区,可以将移动热点接到手机接口上,使移动热点工作,产生WiFi信号,也可以是在有USB母座的地方,将移动热点的USB接口连接到USB母座,使移动热点工作,产生WiFi信号。
上述移动热点设备,通过在PCBA板1上设置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两种不同类型的接口,例如一种为Type-C接口,一种为USB接口,使得本申请适用性很强,能满足用户大部分使用需求。同时将两种不同类型的接口集成到一个移动热点上,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11和所述第二接口12的延伸方向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两个箭头分别为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的延伸方向。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的延伸方向不一致,使得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不会互相干扰,若是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的延伸方向一致,即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同时处于壳体2的一侧,在使用时会互相阻碍,使用感不好。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的延伸方向的反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成除0外的任意正角度,例如60°、90°、180°等。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包括:内壳21,内部形成第一容置空间,用于容置所述PCBA板1,且所述内壳21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211和第二通孔212,使所述第一接口11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11延伸出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接口12通过所述第二通孔212延伸出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外壳22,内部形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内壳21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外壳22与所述内壳21转动连接,且所述外壳22一侧开设有开口221;其中所述内壳21和所述外壳22均为圆弧状。
需要说明的是,内壳21内部有一密闭的容置空间即第一容置空间,PCBA板1固定在第一容置空间内,固定方式有多种,例如焊接、粘贴、卡扣固定等方式。内壳2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211,固定在PCBA板1上的第一接口11通过第一通孔211裸露在第一容置空间内,第二接口12通过第二通孔212裸露在第一容置空间内,以便于与手机连接。同时外壳22内部也有一容置空间即第二容置空间,外壳22的一侧开设有开口221,内壳21部分容置在第二容置空间内,即还有部分内壳21穿过外壳22的开口221裸露在第二容置空间外,外壳22与内壳21转动连接,转动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在内壳21外开设环形槽,同时在外壳22内对应位置开设环形凸部224,也可以是通过轴承等方式实现转动连接。在需要使用移动热点设备时,只需要转动内壳21,如图3所示,将第一接口11转动到外壳22的容置空间外,或如图4所示,将第二接口12转动到外壳22的容置空间外,就可以正常使用;在不需要使用移动热点设备时,同样只需要转动内壳21,如图5所示,将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转动到外壳22的容置空间内,就可以将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隐藏起来,实现对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的保护。为了便于理解,可以想像内壳21是一个圆切去两个部分形成的壳体2,切口部分是密封的,在一个切口部分开设有第一通孔211,使第一接口11裸露出来,在另一个切口部分开设有第二通孔212,使第二接口12裸露出来。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到内壳21圆心的距离要小于内壳21的半径,否则会使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无法转到第二容置空间内。由于内壳21在外壳22内的第二容置空间内转动,因此将内壳21设计成圆弧状最省空间和材料。同样地,也可以想像外壳22是一个圆切去部分形成的壳体2,切口部分是密封的,在切口部分开设有开口221,使部分内壳21和第一接口11或第二接口12裸露出来。同样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到外壳22圆心的距离要小于外壳22的半径,否则会使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同样无法转到第二容置空间内。当移动热点竖直放置时,外壳22和内壳21的圆心在同一水平面上。由于内壳21在外壳22内的第二容置空间内转动,因此将内壳21设计成圆弧状最省空间和材料。
上述实施例,在PCBA板1和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外套设内壳21,在内壳21外套设有外壳22,内壳21部分容置在外壳22内的容置空间内,同时外壳22一侧开设有通孔,且内壳21与外壳22转动连接。在需要使用移动热点设备时,只需要转动内壳21,将第一接口11或第二接口12转动到外壳22的容置空间外,就可以正常使用;在不需要使用移动热点设备时,同样只需要转动内壳21,将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转动到外壳22的容置空间内,就可以将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隐藏起来,实现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的保护。相较于现有移动热点设备在使用时需要将保护罩移除,导致保护罩容易丢失而丧失保护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内壳21和外壳22一体式设计,在使用时只需要转动内壳21第一接口11或第二接口12漏出来,不需要移除保护结构,也就不存在丢失风险,不容易丧失保护功能。同时也能避免保护罩容易掉落等问题。转动式设计,能增加可玩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21包括第一内壳213和第二内壳214;所述外壳22包括第一外壳222和第二外壳223。
需要说明的是,内壳21由第一内壳213和第二内壳214组成,第一内壳213与第二内壳214对称设置,第一内壳213和第二内壳214之间通过卡扣连接第一内壳213和第二内壳214一端均开设有凹糟,两个凹槽共同组成第一通孔211,另一端也开设有两个凹槽,这两个凹糟共同组成第二通孔212。在安装时,先将PCBA板1固定在第一内壳213或第二内壳214上,再将另一内壳21安装到固定有PCBA板1的内壳21上,形成第一容置空间,将PCBA板1包容在内。外壳22同样由第一外壳222和第二外壳223组成,第一外壳222与第二外壳223对称设置,第一外壳222和第二外壳223之间通过卡扣连接。第一外壳222和第二外壳223一端也均开设有凹糟,两个凹槽共同组成外壳22的开口221。在安装时,先将内壳21与第一外壳222或第二内壳214转动连接,再将另一外壳22安装到固定有内壳21的外壳22上,形成第二容置空间,将内壳21包容在内将内壳21和外壳22均分为两部分,首先生产更容易,其次,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更易操作。
如图7-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壳213和所述第二内壳214朝向所述外壳22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凹槽215,所述第一外壳222和所述第二外壳223朝向所述内壳21的一侧均设有凸部224,所述凸部224容置在所述弧形凹槽215内。
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可以看到第一内壳213上环状的弧形凹槽215,该凹槽是向图7中PCBA板1方向凹陷的。也可以看到第二外壳223上的环状凹部,该凹部是向图7中第二内壳214方向凸出的。图8为图7的镜像图,图8中可以看到第二内壳214上环状的弧形凹槽215,该凹槽是向图8中PCBA板1方向凹陷的。也可以看到第一外壳222上的环状凹部,该凹部是向图8中第一内壳213方向凸出的。图9为内壳21和外壳22的剖视图,图10为图9中弧形凹槽215和凸部224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可以看出凹部的凸出部分容置在弧形凹槽215内。第一内壳213朝向第一外壳222的一侧开设有弧形凹槽215,第一外壳222朝向第一内壳213的一侧设有凸部224,且凸部224容置在弧形凹槽215内。同样地,第二内壳214朝向第二外壳223的一侧开设有弧形凹槽215,第二外壳223朝向第二内壳214的一侧设有凸部224。值得注意的是,弧形凹槽215可以是完整的环形,也可以是不完整的环形,例如半圆状的环形、3/4圆状的环形等,凸部224可以是环形,也可以是其他弧形,或者是几根限位柱。当弧形凹槽215沿凸部224转动时,带动内壳21在外壳22的第二容置空间内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转动,进而实现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的外露或隐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部224为弧形凸部224。
需要说明的是,弧形凸部224包括完整的环形凸部224和不完整的环形凸部224,弧形凸部224在弧形凹槽215内转动地更顺滑,使用体验感更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壳222和所述第二外壳223朝向所述内壳21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凹槽215,所述第一内壳213和所述第二内壳214朝向所述外壳22的一侧均设有凸部224,所述凸部224容置在所述弧形凹槽215内。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想像的是,本实施例中与图7-图10的区别仅在于弧形凹糟设置在外壳22内侧,和弧形凸部224设置在内壳21外侧。第一外壳222朝向第一内壳213的一侧开设有弧形凹槽215,第一内壳213朝向第一外壳222的一侧设有凸部224,且凸部224容置在弧形凹槽215内。同样地,第二外壳223朝向第二内壳214的一侧开设有弧形凹槽215,第二内壳214朝向第二外壳223的一侧设有凸部224。值得注意的是,弧形凹槽215可以是完整的环形,也可以是不完整的环形,例如半圆状的环形、3/4圆状的环形等,凸部224可以是环形,也可以是其他弧形,或者是几根限位柱。当凸部224在弧形凹槽215内转动时,带动内壳21在外壳22的第二容置空间内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转动,进而实现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的外露或隐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部224为弧形凸部224。
需要说明的是,弧形凸部224包括完整的环形凸部224和不完整的环形凸部224,弧形凸部224在弧形凹槽215内转动地更顺滑,使用体验感更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壳213朝向所述第一外壳22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二内壳214朝向所述第二外壳223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容置孔,所述第一外壳222朝向所述第一内壳2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旋转柱,所述第一旋转柱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孔内,所述第一外壳222朝向所述第一内壳2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旋转柱,所述第二旋转柱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置孔内。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内壳21与外壳22转动连接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旋转柱在第一容置孔内旋转,第一旋转柱容置在第一容置孔内的端部为半球形,便于在第一容置孔内转动,且第一旋转柱优选为圆柱体,第一容置孔优选为半球形,第一旋转柱的半径略低于第一容置孔的半径。同样的,第二旋转柱在第二容置孔内旋转,第二旋转柱容置在第二容置孔内的端部为半球形,便于在第二容置孔内转动,且第二旋转柱优选为圆柱体,第二容置孔优选为半球形,第二旋转柱的半径略低于第二容置孔的半径。当第一旋转柱和第二旋转柱分别在第一容置孔和第二容置孔内旋转时,带动外壳22相对于内壳2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转动,进而实现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的外露或隐藏。
如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CBA板1上固定有导光柱13,所述第二内壳214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光柱13位置对应的第三通孔216,所述PCBA板1上还固定有复位按键14,所述第二内壳214上开设有与所述复位按键14位置对应的第四通孔217。
需要说明的是,PCBA板1上设置有灯珠,用于显示移动热点的状态,例如工作状态、联网状态等。在灯珠外设置一导光柱13,能将灯珠发出的光进行聚焦,使光线更柔和、更聚焦。导光柱13的一端与第二内壳214上开设的第三通孔216匹配,使PCBA板1的灯珠发出的光能传到外界。PCBA板1上设置有复位按键14,当按下复位按键14时,能使移动热点初始化。复位按键14能穿过在第二外壳223上开设的第四通孔217,使用户能按下复位按键14,对移动热点初始化。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热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PCBA板,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壳体,内部形成第一容置空间,用于容置所述PCBA板,所述壳体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使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通过所述通孔延伸出所述第一容置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为不同类型的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热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延伸方向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热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内壳,内部形成第一容置空间,用于容置所述PCBA板,且所述内壳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所述第一接口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延伸出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接口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延伸出所述第一容置空间;
外壳,内部形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内壳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转动连接,且所述外壳一侧开设有开口;
其中,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均为圆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热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包括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热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壳和所述第二内壳朝向所述外壳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朝向所述内壳的一侧均设有凸部,所述凸部容置在所述弧形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热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为弧形凸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热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朝向所述内壳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内壳和所述第二内壳朝向所述外壳的一侧均设有凸部,所述凸部容置在所述弧形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热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为弧形凸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热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壳朝向所述第一外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二内壳朝向所述第二外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容置孔,所述第一外壳朝向所述第一内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旋转柱,所述第一旋转柱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孔内,所述第一外壳朝向所述第一内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旋转柱,所述第二旋转柱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置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热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PCBA板上固定有导光柱,所述第二内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光柱位置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PCBA板上还固定有复位按键,所述第二内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复位按键位置对应的第四通孔。
CN202210852824.6A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移动热点设备 Pending CN1153615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2824.6A CN115361598A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移动热点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2824.6A CN115361598A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移动热点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61598A true CN115361598A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31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52824.6A Pending CN115361598A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移动热点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61598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10017A1 (en) * 2005-08-02 2007-05-17 Waav Inc. Mobile router device
US20130089998A1 (en) * 2010-06-24 2013-04-11 Huawei Device Co., Ltd. Wireless internet device
CN205899578U (zh) * 2016-06-27 2017-01-18 东江精创注塑(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伸缩式闪存盘
CN106376101A (zh) * 2015-07-20 2017-02-01 叶伟强 用于移动终端及usb设备双接口上网卡
CN206193870U (zh) * 2016-07-29 2017-05-24 阳泉市星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U盘
CN107203802A (zh) * 2017-08-03 2017-09-26 合肥利元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u盘
CN214626451U (zh) * 2021-04-22 2021-11-05 杭州印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充电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10017A1 (en) * 2005-08-02 2007-05-17 Waav Inc. Mobile router device
US20130089998A1 (en) * 2010-06-24 2013-04-11 Huawei Device Co., Ltd. Wireless internet device
CN106376101A (zh) * 2015-07-20 2017-02-01 叶伟强 用于移动终端及usb设备双接口上网卡
CN205899578U (zh) * 2016-06-27 2017-01-18 东江精创注塑(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伸缩式闪存盘
CN206193870U (zh) * 2016-07-29 2017-05-24 阳泉市星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U盘
CN107203802A (zh) * 2017-08-03 2017-09-26 合肥利元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u盘
CN214626451U (zh) * 2021-04-22 2021-11-05 杭州印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充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24152B2 (en) Camera lens assembly for portable terminal
TWI794495B (zh) 穿戴式裝置保護殼組
CN1046605C (zh) 具有可折叠天线的计算机卡片式数据接收机
KR20010068807A (ko) 영상 통신용 무선 단말기
EP1381207A2 (en) Mobile terminal with rotatably mounted camera lens module
CN115361598A (zh) 一种移动热点设备
CN103096208B (zh) 立体声话筒装置
CN109842695B (zh)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CN218217929U (zh) 一种移动热点设备
CN218388218U (zh) 一种移动热点设备
CN201360271Y (zh) 用于终端的旋转结构及旋盖手机
EP1511312B1 (en) Cameralens assembly for portable wireless terminals
CN112333561B (zh) 网络设备
CN115701703A (zh) 一种可折叠设备和防护器件
CN109842698B (zh) 移动终端
CN109842697B (zh) 移动终端
CN218998108U (zh) 支架保护壳
CN219372602U (zh) 一种网络通信用的信号检测仪
US20050272490A1 (en) Wireless network device with rotary antenna
CN220188908U (zh) 一种平板支点气囊保护壳
CN216561423U (zh) 智能手表
CN217428171U (zh) 电子设备
CN220776053U (zh) 耳机充电盒
CN113306424B (zh) 一种电动车用防拆卸充电器壳体
CN213692465U (zh) 一种防水耳机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