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2695B -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2695B
CN109842695B CN201711193561.8A CN201711193561A CN109842695B CN 109842695 B CN109842695 B CN 109842695B CN 201711193561 A CN201711193561 A CN 201711193561A CN 109842695 B CN109842695 B CN 1098426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rotation
camera module
mobile terminal
functiona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935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42695A (zh
Inventor
林煜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935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4269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14620 priority patent/WO201910094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842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26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426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26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摄像头模组包括壳体、转动轴、摄像头和第一连接件,所述壳体通过所述转动轴转动设置在移动终端上且所述壳体在转动平面上的投影的外接圆以所述转动轴为圆心,所述摄像头设置在壳体内且壳体上设有透光区域,所述摄像头的光轴通过所述透光区域且垂直所述壳体的转动平面,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摄像头电性连接,所述连接件在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转动位置能够与所述移动终端上的相应匹配的第二连接件通信连接。通过相互配合的连接件可实现摄像头模组与控制模组的通信连接,且摄像头模组的转动设置方案不受转动角度的限制,使摄像头模组的设置灵活度更大,使用过程中用户体验更好。

Description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的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均配备摄像头,为了实现摄像头的多种功能以及与其他组件的搭配而优化移动终端的其他性能,采用了摄像头的位置可变的方案。此种设置需要解决有效实现摄像头在不同位置之间切换时的信号传输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其能够改善摄像头模组在移动终端中的设置灵活度,且有效解决摄像头在不同位置之间切换时的信号传输的问题。
一种摄像头模组,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壳体、转动轴、摄像头和第一连接件,所述壳体通过所述转动轴转动设置在移动终端上且所述壳体在转动平面上的投影的外接圆以所述转动轴为圆心,所述摄像头设置在壳体内且壳体上设有透光区域,所述摄像头的光轴通过所述透光区域且垂直所述壳体的转动平面,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摄像头电性连接,所述连接件在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转动位置能够与所述移动终端上的相应匹配的第二连接件通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导电触脚,且当所述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错位,当所述壳体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件自所述通孔处露出而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电路导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通光区域,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光通信件,且当所述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错位,当所述壳体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件借助所述通光区域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光路导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在所述壳体的转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优弧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互相结合的前盖板和后盖板,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前盖板、后盖板连接,所述摄像头位于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所述透光区域。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本体、显示屏、控制模组和摄像头模组,所述本体上开设收容槽,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转动轴、摄像头和第一连接件,所述摄像头模组通过所述转动轴转动设置在收容槽中,且所述摄像头模组在转动平面上的投影的外接圆以所述转动轴为圆心,所述摄像头的光轴垂直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转动平面,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摄像头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组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至少一个转动位置能够与所述控制模组的第二连接件通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触脚,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引脚,所述触脚和引脚互相接触以实现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通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光信号发射器,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光信号接收器,所述光信号发射器和光信号接收器光路导通以实现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通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侧周面,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收容槽开设在所述本体的侧周面上,所述摄像头模组还包括互相结合的前盖板和后盖板,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所述第一折边的形状与所述本体的侧周面的形状匹配并当所述摄像头模组完全容置在收容槽中时,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本体的侧周面平齐,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折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模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转动轴上的第一齿轮,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马达、第二齿轮和中间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在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上,所述中间齿轮啮合连接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
上述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通过相互配合的连接件可实现摄像头模组与控制模组的通信连接,且摄像头模组的转动设置方案不受转动角度的限制,使摄像头模组的设置灵活度更大,使用过程中用户体验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中的功能模组旋转一角度后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中的功能模组旋转另一角度后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主视示意图,其中部分内部结构以虚线示出。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中的功能模组和驱动件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10为图7所示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结构的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结构的另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结构的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4所示结构的另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信终端(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以及/或“移动终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以智能手机为例对移动终端作具体描述。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本体10、显示屏30和功能模组50。
所述本体10是显示屏30和功能模组50的装配载体,显示屏30与本体10形成固定连接,功能模组50与本体10形成转动连接。所述本体10可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可以是铝、铝合金,或者不锈钢等。所述本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01、第二表面102和连接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的侧周面103。相对设置也可理解为相背设置。假设以侧周面103厚度方向(图1中的Y轴方向)上的某点位置定义一平行于XZ平面的平面,则可使第一表面101上的所有位置位于该平面的一侧,并使第二表面102上的所有位置位于该平面的另一相对侧。其中显示屏30装载在本体10的第一表面101的一侧。本体10的第一表面101的一侧可以内凹形成容置腔,使得本体10的第一表面101最终呈现为非平面,而是具有多个台阶状的面的组合。显示屏30的边缘可以搭载在其中一个台阶面上。显示屏30的外表面可以与第一表面101的最高位置处的台阶面齐平,也可以是略微凸出于第一表面101的最高位置处的台阶面。显示屏30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地置于本体10所形成的容置腔内。本体10上形成的容置腔还可以用于放置移动终端的其他组件,例如控制模组、电源模组、驱动件70(图6)等。为放置上述其他组件,容置腔内还可以形成凸块、板体等结构,无论容置腔内的构造的具体形态为何,本体10上与第二表面102相背设置的部分均属所述本体10的第一表面101的一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0可以包括中框。中框的两个相对的端面为所述的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中框的外壁面为所述的侧周面103。中框围设形成所述容置腔。显示屏30与中框的其中一个端面结合,并且显示屏30在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中框内部可以设置连接中框内壁面的板体,用于搭载移动终端的其他组件,例如控制模组、电源模组、驱动件70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0还可以包括后盖,后盖与中框的另一个端面结合,以在本体10的第二表面102的一侧密封所述容置腔,使得后盖的外表面成为本体10的所述第二表面102。第二表面102可以呈现为平面,还可以呈现为曲面,或者还可以呈现为大部分为平面,而部分凸出形成凸结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中所示,第二表面102上设置摄像头60的区域外凸于第二表面102的其他区域,也即第二表面102除设置摄像头60的区域以外的部分呈现为一平面。
所述本体10的侧周面103上开设有槽、孔等结构,以用于装配实现特定功能的元件,或者供实现特定元件的外设元件与移动终端形成可拆卸连接,或者作为声音等信号输入输出的通道。图1和图2中示意性的示出了第一安装槽104、第二安装槽105和收容槽106。其中,所述本体10呈矩形块状,所述侧周面103的截面可以是直线型或曲线型。所述侧周面103包括第一侧周面113、第二侧周面123、第三侧周面(图未示)和第四侧周面143,其中第一侧周面113和第三侧周面相对,第二侧周面123和第四侧周面143相对,四个侧周面首尾相连形成圆角矩形状的轮廓。在其他实施例中侧周面103的轮廓也可以是直角矩形状或圆环状等其他形状。所述第一安装槽104设置在第二侧周面123上,一电源按键20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04内,通过对电源按键20的操作,可以实现诸如点亮移动终端的显示屏30等功能。所述第二安装槽105设置在第四侧周面143上,一音量控制键21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105内,通过对音量控制键21的操作,可以实现对移动终端的音频信息的音量播放大小的调节等功能。所述收容槽106设置在第一侧周面113上,所述功能模组50转动设置在所述收容槽106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本体10的侧周面103上的槽、孔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作出变化,例如第一安装槽104、第二安装槽105可以设置在矩形轮廓的同一侧周面上。此外,本体10的侧周面103上的槽、孔也不限于上述描述的具体实例,还可以包括声音传输孔、耳机孔、数据线/电源线插接孔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显示屏30与功能模组50、控制模组等形成电性连接,用于显示信息。一实施例中,显示屏30是触控显示屏30,用户通过触摸操作的方式对显示屏30所展示的信息进行操作。所述显示屏30的对角线的长度为4英寸至8英寸。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30用于显示的面积与所述本体10的第二表面102的面积之比不小于85%。显示屏30的面积与本体10的第二表面102的面积之比若较大,直观地表现为显示屏30的各个边缘离本体10的侧周面103的距离较小,使得显示屏30几乎覆盖本体10的第一表面101的一侧的所有面积。
所述功能模组50用于提供至少一种功能,所述至少一种功能能够区别于显示屏30的显示功能。一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模组50为摄像头模组,包括摄像头51,通过摄像头51的拍照、摄像功能为移动终端提供视频通话、摄影等功能。可以理解,所述功能模组50还可以包括光感器、受话器等辅助摄像头51的拍摄功能或者独立于摄像头51的拍摄功能的其他功能器件。
如图5和图6中所示,所述功能模组50包括转动轴52,通过转动轴52与本体10形成转动连接,可以将功能模组50转动安装在收容槽106内,并可通过自动驱动或者手动驱动的方式使功能模组50在收容槽106内转动。其中功能模组50的转动角度范围不小于180度。如图1和图5中所示,功能模组50全部容置在收容槽106中,所述功能模组50的部分外周面与本体10的侧周面103严密接合,使得功能模组50的该部分外周面填平所述本体10上的收容槽106,以与本体10的侧周面103平齐。假设功能模组50全部在收容槽106中时的转动角度为0度,则图3所示为功能模组50旋转角度介于0度至90度之间的某一角度时的状态,此时功能模组50的部分结构外露于所述收容槽106;图4所示为功能模组50旋转角度为180度时的状态,此时功能模组50的摄像头51外露于所述收容槽106。
功能模组50的转动设置,可以使功能模组50在转动平面内具有不同位置。以图1和图5所示的位置为第一位置举例说明,在第一位置时,功能模组50的摄像头51位于显示屏30在功能模组50在转动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之内,此时摄像头51因被遮挡,无法实现拍摄功能。所述功能模组50的转动平面平行于图1中XYZ轴坐标中的XZ轴所定义的平面。当本体10的第二表面102为平面或者大部分为平面时,可以视第二表面102平行于功能模组50的转动平面。当显示屏30为平面时,显示屏30所在平面也平行于功能模组50的转动平面。所述摄像头51的光轴垂直所述功能模组50的转动平面。
以图4所示的位置为第二位置举例说明,在第二位置时,功能模组50的摄像头51位于显示屏30在功能模组50的转动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之外,此时摄像头51露出在收容槽106外,可以正常实现拍摄功能。所述功能模组50于第一位置时在所述功能模组50的转动平面上的正投影,和于第二位置时在所述功能模组50的转动平面上的正投影,关于所述转动轴52在所述功能模组50的转动平面上的正投影中心对称。可以理解上述第一、第二位置仅用于示例性的说明功能模组50可以具有不同位置,实际应用过程中功能模组50的不同位置还可以是其他位置,例如图3中示出的位置。无论摄像头51在何位置,均不影响显示屏30的显示,无需在第一表面101上与显示屏30分享面积,从而可以将显示屏30的面积尽量做大,以提升屏占比。
如图5中所示,所述功能模组50在所述功能模组50的转动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外接圆以所述功能模组50的转动轴52为圆心。这意味着功能模组50可以绕转动轴52转动任意角度,甚至超过360度的角度。功能模组50的转动角度不受限制,相较于受到限制的设计方案而言,可以避免用户因使用不当导致功能模组50物理性损坏,延长使用寿命,与此同时改善了用户体验。
为了使功能模组50能够任意角度的转动,所述收容槽106在所述功能模组50的转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包括形状为优弧弓的区域。该形状为优弧弓的区域用于容置功能模组50,并为功能模组50在转动时提供空间。收容槽106还可以包括除上述形状为优弧弓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并且收容槽106的这些区域互相连通。例如,所述收容槽106还包括放置驱动件70的区域,所述驱动件70与功能模组50匹配设置且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功能模组50转动。再例如,所述收容槽106还包括放置控制模组的区域,所述控制模组与功能模组50上设置互相匹配的连接件,借助连接件的通信连接,来建立功能模组50与控制模组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收容槽106与所述第一表面101之间,以及所述收容槽106与所述第二表面102之间均具有预设的距离,换言之,收容槽106开设在本体10的侧周面103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收容槽106与第一表面101之间的距离和收容槽106与第二表面102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收容槽106也可以与第二表面102相通,换言之,转动设置在收容槽106内的功能模组50是裸露在第二表面102一侧的。
同时参考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模组50在所述功能模组50的转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优弧弓。也就是说,所述功能模组50的轮廓与收容槽106中用于放置功能模组50的区域的形状恰好匹配。所述功能模组50包括第一外周面501和第二外周面502,其中第一外周面501在功能模组50的转动平面上的正投影对应所述优弧弓的弦,第二外周面502在功能模组50的转动平面上的正投影对应所述优弧弓的弧。所述第一外周面501的形状与所述本体10的侧周面103的形状匹配并当所述功能模组50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外周面501与所述本体10的侧周面103平齐。因而在第一位置时,功能模组50与本体10在外观上形成统一的整体,以提升移动终端的造型美观度。所述第二外周面502呈现为规则的柱面形状,图6示出的实施例中,功能模组50大致呈一个部分切除的圆块状结构。
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模组50也可具有不同形状。例如所述功能模组50包括第一外周面501和第二外周面502,所述第一外周面501的形状与所述本体10的侧周面103的形状匹配并当所述功能模组50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外周面501与所述本体10的侧周面103平齐。当功能模组50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外周面502至少部分露出在收容槽106之外。所述第二外周面502呈非规则几何形状,所述第二外周面502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需求作定制化设计。例如,可以将第二外周面502设计成人物的头像轮廓,还可以设计成各种卡通形象,例如老鼠、兔子等动物的形象,还可以设计成花瓣等植物的造型,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喜好。
所述功能模组50包括壳体,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互相结合的前盖板53和后盖板54。所述壳体的轮廓大致定义了所述功能模组50的轮廓,这意味着壳体的转动平面也即功能模组50的转动平面,且所述壳体在转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功能模组50在转动平面的正投影相同。所述壳体通过所述转动轴52转动设置在收容槽106中。所述摄像头51位于前盖板53和后盖板54之间。所述前盖板53靠近本体10的第一表面101的一侧,所述后盖板54靠近本体10的第二表面102的一侧。所述前盖板53的边缘可以形成朝向后盖板54延伸的折边,后盖板54与所述折边结合后形成放置摄像头51的空间。所述后盖板54的边缘也可以形成朝向前盖板53延伸的折边,所述前盖板53与所述折边结合,或者前盖板53与后盖板54两者的折边互相结合,形成放置摄像头51的空间。
所述摄像头5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者多个。如图7中所示,所述摄像头51是一个时,所述前盖板53上设置透光区域531以供所述摄像头51采集光线。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区域531可以是透明实体件,也可以是非透明实体件上镂空设置成采光孔,以露出所述摄像头51。所述摄像头51的入光面背向所述第二表面102。当功能模组50位于第二位置时,摄像头51可以与显示屏30协同工作,用于实现移动终端的视频通话或者自拍等功能。所述摄像头51是两个或者多个时,全部的所述摄像头51可以在前盖板53的一侧采光,也可以一部分摄像头51在前盖板53一侧采光,另一部分摄像头51在后盖板54一侧采光。后盖板54上也可以设置相应的透光区域以供相应的摄像头51采光。在后盖板54一侧采光的摄像头51的入光面背向所述第一表面101。在收容槽106与第一表面101、第二表面102均具有预设距离的实施例中,功能模组50于第一位置时,入光面背向第一表面101的摄像头51因同时隐藏在收容槽106中,不能实现拍摄功能。可选地,如图2中所示,可在本体10的第二表面102上设置另一摄像头60,设置在第二表面102上的摄像头60的入光面背向第一表面101,该摄像头60可以用于代替功能模组50上的入光面背向第一表面101的摄像头51,使得功能模组50即使在第一位置时,也能实现拍摄功能。
在收容槽106与第二表面102相通的实施例中,无论功能模组50位于何种位置,入光面背向第一表面101的摄像头51均暴露在本体10的第二表面102的一侧。此时,在功能模组50与控制模组形成通信连接的前提下,入光面背向第一表面101的摄像头51的拍摄功能在多个不同位置处均有可能实现。
所述前盖板53和后盖板54上均设置供所述功能模组50的转动轴52穿设的轴孔532、542。所述转动轴52可以贯穿前盖板53和后盖板54之间的空间。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轴52也可以设置成两段,其中一段结合在前盖板53的轴孔532处,另一段结合在后盖板54的轴孔542处,转动轴52不贯穿前盖板53和后盖板54之间的空间。
转动轴52还可以分别与前盖板53、后盖板54形成一体结构。转动轴52与本体10内的相应装配孔形成配合。作为替换的实施例,转动轴52也可以固定在本体10内,而转动地插设在前盖板53和后盖板54上的轴孔532、542中。
如图6中所示,一实施例中,借助驱动件70与所述功能模组50齿轮啮合传动,来实现功能模组50的自动驱动。驱动件70与控制模组、功能模组50均通信连接,当需要功能模组50在不同位置例如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通过对控制模组发出指令,可使驱动件70带动功能模组50转动相应角度,以到达预定位置。
该驱动件70设置在功能模组50之外,不会增大功能模组50的体积,当功能模组50旋转到例如第二位置时,不会因为功能模组50露出过大的体积而对移动终端的外观视觉感受造成负面影响。同时,驱动件70不跟随功能模组50旋转至收容槽106之外,也可以节省功能模组50旋转所需的能耗。而采用齿轮啮合的形式形成传动,可以缩短驱动件70与功能模组50之间的传递路径,尽量控制驱动件70、功能模组50实现转动所需的空间,避免与移动终端的本体10内的其他组件造成干涉而影响其他组件的摆放。
同时参考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述功能模组50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转动轴52上的第一齿轮521,所述第一齿轮521用于与驱动件70配合。所述驱动件70包括马达71、第二齿轮72和中间齿轮73,所述第二齿轮72固定在所述马达71的输出轴上,所述中间齿轮73啮合连接在第一齿轮521与第二齿轮72之间。中间齿轮73的转轴可以设置在本体10的相应结构上。所述马达71固定在本体10内,通过马达71的运转,第二齿轮72依次带动中间齿轮73、第一齿轮521转动,进而实现功能模组50的转动。
所述功能模组50的转动轴52、所述马达71的输出轴710和所述中间齿轮73的转轴均垂直所述显示屏30,因而可以借助平行轴向的齿轮传动实现功能模组50的转动,此种设置具有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的优势。
如图10中所示,所述第一齿轮521、第二齿轮72和中间齿轮73均位于同一平面P。通过将第一齿轮521、第二齿轮72和中间齿轮73设置在同一平面P,可以减小齿轮在轴向上的尺寸,使功能模组50和驱动件70整体占据的厚度较小,避免增大移动终端的体积。该平面P平行于第二表面102。进一步地,所述马达71和摄像头51均位于所述平面P的同一侧。更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模组50在所述平面P的所述一侧占据的厚度和所述驱动件70在所述平面P的所述一侧占据的厚度相同。
如图9中所示,所述转动轴52及所述中间齿轮73的转轴两者在所述功能模组50的转动平面上的正投影连成第一连线AB,所述输出轴710及所述中间齿轮73的转轴两者在所述功能模组50的转动平面上的正投影连成第二连线AC,第一连线AB和第二连线AC之间形成的夹角a为钝角。这意味着功能模组50和驱动件70在转动平面内尽量错开设置,通过在转动平面内错开设置功能模组50和驱动件70,可使功能模组50和驱动件70设置在同一平面内而又不影响各自的转动,即在不增加功能模组50和驱动件70占据的厚度的情况下实现转动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齿轮7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齿轮521和第二齿轮72的直径之和。通过增大中间齿轮73的面积,可以使马达71上的第二齿轮72减小,从而使驱动件70、功能模组50在转动平面上的投影的外接圆面积减小,也就是说在转动平面内占据的面积减小。另外中间齿轮73的投影置于第一齿轮521和第二齿轮72的外接圆内,上述的摆放方式也可使驱动件70、功能模组50在转动平面内占据的面积减小。如此可以避免与本体10内的其他组件形成干涉,不需要占据其他组件所需空间,更有利于移动终端的整体设计和生产制造。
所述功能模组50在转动后需要保障与控制模组、显示屏30等组件形成通信连接,才能实现功能模组50的摄像功能。可以通过在功能模组50和控制模组上设置匹配的连接件来实现功能模组50在至少一个转动位置时能够与控制模组形成通信连接。连接件可以采用导电触脚,以导电接触的方式实现通信连接,或者采用光通信件,以光电互转的方式实现通信连接。以下将通过不同的实施方式具体说明。
如图11、图12、图13中所示,一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模组50和所述控制模组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触脚55和引脚80来实现两者的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控制模组设置在本体10内并包括延伸至收容槽106的引脚80。所述引脚80与控制模组的主板电性连接。
所述功能模组50包括与摄像头51电性连接的触脚55。所述触脚55和引脚80的设置位置使得功能模组50在第二位置时,触脚55与引脚80能够电路导通。因而当功能模组50在第二位置时,摄像头51采集的信号可以传输至控制模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脚80具有弹性,使得所述引脚80和触脚55的电路导通的稳定性更好。如图11中所示,所述引脚80包括固定座801、固定柱802和柱芯803。固定座801可以是与控制模组的主板连接的电路板体。固定柱802连接在固定座801上,柱芯803弹性设置在固定柱802内,并可相对固定柱802弹性伸缩。例如可在固定柱802内设置弹性件,通过弹性件提供的弹性力使所述柱芯803与触脚55的电路导通的稳定性更好。
功能模组50在第一位置时,触脚55与引脚80两者处于电路导通状态还是处于电路断开状态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当触脚55和引脚80设置为多个时,可以实现功能模组50在多个位置下均能电路导通,这意味着功能模组50可在除第二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实现与控制模组之间的信号传输,因而功能模组50的摄像头51的拍摄功能可在多个位置下实现。当触脚55和引脚80的数量为单个,或者为两个但是呈规则的对称分布状态下,则功能模组50旋转一定角度偏离第二位置后,触脚55和引脚80相互错位,触脚55和引脚80之间电路断开。
具体的,所述触脚55由所述第二外周面502露出。如图12和图13中所示,触脚55和引脚8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触脚55对称分布在功能模组50的所述第二外周面502上靠近第一外周面501的两个端部。当功能模组50处于如图13中的第二位置时,触脚55和引脚80刚好对接并电路导通。当功能模组50处于如图12中的第一位置时,触脚55和引脚80相互错位而呈电路断开状态。
更进一步地,如图11中所示,所述后盖板54包括朝向前盖板53延伸的第一折边503和第二折边504,前盖板53和后盖板54上的第一、第二折边503、504结合并使摄像头51容置在前盖板53和后盖板54之间。所述第一折边503构成功能模组50的第一外周面501,所述第二折边504构成功能模组50的第二外周面502。所述触脚55由所述第二折边504露出。例如,可以在第二折边504上形成供触脚55露出的通孔541。
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折边503、504也可由前盖板53朝向后盖板54延伸而出,或者前盖板53、后盖板54均相向延伸出对应的折边,前盖板53、后盖板54上的折边互相结合,形成放置摄像头51的空间。
如图14、图15、图16中所示,一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模组50和所述控制模组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光信号接收器81和光信号发射器56来实现两者的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控制模组包括延伸至收容槽106的光信号接收器81,所述光信号接收器81与控制模组的主板电性连接。
所述功能模组50包括与摄像头51电性连接的光信号发射器56。所述光信号发射器56和光信号接收器81的设置位置使得功能模组50在第二位置时,光信号发射器56和光信号接收器81能够光路导通。因而当功能模组50在第二位置时,摄像头51采集的信号可以由光信号发射器56转换成光信号并由光信号接收器81接收,最终转换成电信号而传输至控制模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信号发射器56和光信号接收器81光路导通时,两者间隔设置。由于不发生相对接触,不产生摩擦,可以避免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功能模组50在第一位置时,光信号发射器56和光信号接收器81是否光路导通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当光信号发射器56和光信号接收器81设置为多个时,可以实现功能模组50在多个位置下均能光路导通,这意味着功能模组50可在除第二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实现与控制模组之间的信号传输,因而功能模组50的摄像头51的拍摄功能可在多个位置下实现。当光信号发射器56和光信号接收器81的数量为单个,或者为两个但是呈规则的对称分布状态下,则功能模组50旋转一定角度偏离第二位置后,光信号发射器56和光信号接收器81相互错位,光信号发射器56和光信号接收器81之间光路断开。
具体的,所述第二外周面502上对应所述光信号发射器56设有通光区域。如图15和图16中所示,光信号发射器56和光信号接收器8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光信号发射器56对称分布在功能模组50的所述第二外周面502上靠近第一外周面501的两个端部。当功能模组50处于如图16中的第二位置时,光信号发射器56和光信号接收器81刚好对接并光路导通。当功能模组50处于如图15中的第一位置时,光信号发射器56和光信号接收器81相互错位而呈光路断开状态。
更进一步地,如图14中所示,所述后盖板54包括朝向前盖板53延伸的第一折边503和第二折边504,前盖板53和后盖板54上的第一、第二折边503、504结合并使摄像头51容置在前盖板53和后盖板54之间。所述第一折边503构成功能模组50的第一外周面501,所述第二折边504构成功能模组50的第二外周面502。所述第二折边504上对应所述光信号发射器56设有通光区域542,例如通光区域542可以是第二折边504上的透明实体区域,也可以是在第二折边504的相应区域镂空设置成露出所述光信号发射器56的通光孔。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折边504也可由前盖板53朝向后盖板54延伸而出,或者前盖板53、后盖板54均相向延伸出对应的折边,前盖板53、后盖板54上的折边互相结合,形成放置摄像头51的空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摄像头模组,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转动轴、摄像头和第一连接件,所述壳体通过所述转动轴转动设置在移动终端上的收容槽内且所述壳体在转动平面上的投影的外接圆以所述转动轴为圆心,所述壳体于所述收容槽内的转动角度范围不小于180度,所述摄像头设置在壳体内且壳体上设有透光区域,所述摄像头的光轴通过所述透光区域且垂直所述壳体的转动平面,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摄像头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转动位置能够与所述移动终端上的相应匹配的第二连接件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导电触脚,且当所述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错位,当所述壳体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件自所述通孔处露出而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电路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通光区域,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光通信件,且当所述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错位,当所述壳体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件借助所述通光区域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光路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所述壳体的转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优弧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互相结合的前盖板和后盖板,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前盖板、后盖板连接,所述摄像头位于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所述透光区域。
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显示屏、控制模组和摄像头模组,所述本体上开设收容槽,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转动轴、摄像头和第一连接件,所述摄像头模组通过所述转动轴转动设置在收容槽中,且所述摄像头模组在转动平面上的投影的外接圆以所述转动轴为圆心,所述摄像头模组于所述收容槽内的转动角度范围不小于180度,所述摄像头的光轴垂直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转动平面,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摄像头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组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至少一个转动位置能够与所述控制模组的第二连接件通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触脚,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引脚,所述触脚和引脚互相接触以实现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通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光信号发射器,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光信号接收器,所述光信号发射器和光信号接收器光路导通以实现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通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侧周面,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收容槽开设在所述本体的侧周面上,所述摄像头模组还包括互相结合的前盖板和后盖板,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所述第一折边的形状与所述本体的侧周面的形状匹配并当所述摄像头模组完全容置在收容槽中时,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本体的侧周面平齐,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折边。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转动轴上的第一齿轮,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马达、第二齿轮和中间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在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上,所述中间齿轮啮合连接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
CN201711193561.8A 2017-11-24 2017-11-24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Active CN1098426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93561.8A CN109842695B (zh) 2017-11-24 2017-11-24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PCT/CN2018/114620 WO2019100948A1 (zh) 2017-11-24 2018-11-08 移动终端与摄像头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93561.8A CN109842695B (zh) 2017-11-24 2017-11-24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2695A CN109842695A (zh) 2019-06-04
CN109842695B true CN109842695B (zh) 2024-03-22

Family

ID=66877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93561.8A Active CN109842695B (zh) 2017-11-24 2017-11-24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426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1913B (zh) * 2019-07-30 2022-10-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2311917B (zh) * 2019-07-31 2022-09-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2311915B (zh) * 2019-07-31 2022-1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3624A (zh) * 2014-11-06 2015-02-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WO2016011620A1 (zh) * 2014-07-23 2016-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
CN106817450A (zh) * 2017-01-24 2017-06-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7295129A (zh) * 2017-07-26 2017-10-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7491002U (zh) * 2017-11-24 2018-06-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11620A1 (zh) * 2014-07-23 2016-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
CN104333624A (zh) * 2014-11-06 2015-02-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06817450A (zh) * 2017-01-24 2017-06-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7295129A (zh) * 2017-07-26 2017-10-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7491002U (zh) * 2017-11-24 2018-06-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2695A (zh) 201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91003U (zh) 移动终端
CN207491002U (zh)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CN109842695B (zh) 摄像头模组和移动终端
CN207491006U (zh) 移动终端
CN207491004U (zh) 移动终端
CN207491005U (zh) 移动终端
WO2022057538A1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19100951A1 (zh) 移动终端
WO2020199886A1 (zh) 终端设备及功能模组
CN210129880U (zh) 移动终端
CN109842697B (zh) 移动终端
CN109842696B (zh) 移动终端
CN109842698B (zh) 移动终端
CN108632409B (zh) 显示屏、终端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0138905B (zh) 移动终端
CN208063255U (zh) 移动终端
CN110138920B (zh) 移动终端
CN111726440A (zh) 电子设备
US11800000B2 (en) Electronic terminal and mobile phone
CN110138926B (zh) 移动终端
CN210016591U (zh) 耳机及其线控器
CN110445895B (zh) 移动终端
WO2019100948A1 (zh) 移动终端与摄像头模组
CN110445893B (zh) 移动终端
CN112311917B (zh) 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